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共12篇)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
如何激发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论文
摘要:学生进入九年级开始接触化学学科,如何激发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几方面来阐述该课题。
关键词:化学;学习兴趣;激发
兴趣是个人对课题有意选择并力求认识的一种倾向,因此兴趣是求知的重要动力。如果学习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保持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种享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兴趣是引导学生步入化学殿堂的一把钥匙。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应该正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之成为学习的长久动机。化学课是九年级新设的一门课程,学生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必须要明确学生易对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哪些知识点产生兴趣。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观察,笔者发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兴趣产生的心理基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最微妙的能力就是爱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深爱自己的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关心和帮助他们,并且听取他们对该课程的反映,要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并和他们交朋友,而且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会由对教师的热爱,逐渐转变为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二、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是兴趣产生的物质基础
很多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如高能燃料、温室效应、纳米材料、光导纤维等在国防、科技和人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便是学生产生兴趣的直接基础。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和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集科学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寓兴趣于科学信息之中,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如“白磷的燃烧”实验,同样都是通过磷,而在水下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均不燃烧,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的有趣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产生对化学的兴趣。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即创设一个使学生学习愉快而不过分紧张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这就要求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和其它直观教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
搞好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能给学生展现诸如颜色变化、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生动、新奇、鲜明的化学现象。教学中要借助化学实验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结合实验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演示实验。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模型、流程图、标本、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化学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2.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化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化学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化学。
例如通过二氧化碳教学,联系目前乱砍滥伐的现象,地球上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面积减少,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形成“温室效应”,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危害,进一步引导学生应怎样保护森林资源,怎样利用所学知识去开发利用二氧化碳新途径等等。
3.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兴趣及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他们会根据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去探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学习兴趣上升到更高层次。
四、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幽默的语言是课堂的催化剂,幽默的语言能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幽默的关键是巧妙地揭露事物的内在关系,造成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微妙效果。
比如在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实验前要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反应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一氧化碳。笔者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是:“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同时,笔者语重心长地说:“大家不能学酒精灯啊!”,学生都会心得笑了,这一笑,就记住了该实验的主要注意事项。
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有限,在化学教学中利用生动恰当的语言,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有趣,学生易接受的知识。
例如笔者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得失不会改变元素种类”比喻为“人穿衣漂亮与否与外层的衣服关系密切,人换了外层的衣服人不会变”。 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一听就明白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五、启迪思维,巧设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迪思维,巧设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要使学生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用艺术化语言去启发学生思维,这样才能强化学习兴趣。例如,讲缓慢氧化不同于燃烧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后,会慢慢生锈以及抹了油的菜刀不易生锈的现象。菜刀在干燥的空气中还是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缓慢氧化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会有不同的结果。然后再根据秋天潮湿的稻草堆易发生自燃,说明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
六、精心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巧设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离子时,氯气和金属钠反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口放上石棉网,把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来回迅速摩擦,可看见瓶内火星四溅并伴有大量白烟,这时学生觉得十分有趣,课堂气氛活跃,此时结合实验,引出钠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成为钠离子(Na+),达到稳定结构,这时钠元素化合价呈现+1价,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氯离子(Cl―),达到稳定结构,这时氯元素化合价呈现―1价,引出离子概念。学生们在实验的现象和教师的提问中产生兴趣,又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七、押韵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把枯燥的知识变为有趣的`一句话,让学生容易记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如在地壳中排在前8位的元素顺序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学生不易记住,笔者将其用一句生动诙谐的话表示出来,养(氧)、闺(硅)、女(铝)、贴(铁)、给(钙)、哪(钠)、家(钾)、美(镁)、金(氢),学生在欢笑声中记住了在地壳中排在前8位元素名称。简洁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把枯燥的知识变成形象生动的语言,跃然在纸上,记忆在脑海里,烙印在心中,终生难忘。
八、形象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日常化学教学中,如果能把演示实验做得干净利索、现象明显、趣味十足,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讲到“缓慢氧化和自燃”时,笔者不是直接讲概念,而是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将滤纸浸入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然后晾干,不到半分钟,滤纸先冒白烟,然后燃烧。“不用点燃,为什么滤纸会自发燃烧呢?”学生对此很好奇,学习的欲望空前高涨,经过笔者的点拨,最终找到了答案,学习兴趣大增。
九、因势利导,变兴趣为探索的动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信息,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使教学形象化,具有趣味性。当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产生兴趣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有目的地启发和引导学生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对学习化学产生极大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会成为学习和探索自然科学的动力,而且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
当然,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学习目的仅仅停留在短暂的新鲜感的层面上。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此时,化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当学生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恰当地表扬和鼓励,以避免他们的兴趣发生转移。
此外,更要设法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变为一种长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有了稳定的学习动机,学生就能专心致志,遇到困难时就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而且能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从而达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宏佳.化学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Abstract: Students begin to learn chemistry in grade nine, but how to mo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is a issue chemistry teachers must study. This paper throws some lights on this issue from several aspects.
Key words: chemistry; learning interest; motivation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2
1. 上好绪言课,打好基础。
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新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的绪言课是学生系统接触化学知识的开始,往往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打开学生的眼界,把他们引进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诱发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好奇心理得到满足,使他们对化学的第一堂课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在化学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些简单新奇易行的精彩实验。例如“烧不破的手帕”,“水变牛奶”,“玻璃棒点灯”,“红色的水怎么褪色了?”等吸引学生,把学生带到一个奇妙的化学新世界,再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人们衣食住行,我国古代化学成就等。例如:铁是什么物质?为什么铁会生锈?木柴为什么会燃烧?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等等。在学生面前我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永不满足,并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我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知识的源泉。化学实验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既是教学所必须,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手段。演示实验要确保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要多组织学生实验,发展和保持学习兴趣。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先做好示范和讲解。怎样操作,怎样观察、记录,如何分析实验现象,如何完成实验报告,教师都要一一指导。同时,要增做一些实验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授“分子”一节时,为充分说明分子的特性,我增做了“水与酒精混和时体积减少”的实验,让学生看到化学变化奥妙无穷,化学世界就像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很多明珠都等待着他们去摘取,立志从现在开始学好化学。
3. 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分散难点,培养兴趣。
学生初上化学课,学习积极性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就下降了,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有关化学用语等教学内容安排较集中,记忆和巩固成了部分学生很大的“包袱”,抑制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如果分散学,从绪言课开始,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广度,我们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3.1 从“绪言”到第三单元课题4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
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2~3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
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下一节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3.2 从第四单元课题2到第五单元课题3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
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3.3 从第六单元课题1到第十二单元,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这样对化学用语的教学难点进行了很好的分散,学生学得轻松,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4. 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我们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联系日常生活,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的形式,教授学生化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组织化学实验兴趣小组,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日常生活实际中的实验;还可出黑板报、进行化学小魔术表演、组织化学竞赛等,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好化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 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由开始时学习热情高涨到后来兴趣减弱,直至普遍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困难与吃力。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几点方法。
一、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例如:镁带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奇型怪状的铜树,不同PH色板与酸、碱、盐的作用等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世界是这样的奇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更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例如:学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问题:盐酸、硫酸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什么现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分别有何现象?又如,学习制备物质的实验,把大实验划分成小实验,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实验中的实验要点和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如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先把大实验划分成: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验氧气?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再比如:学习制作过滤器及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设置的问题为过滤混有少量泥沙的氯化钠溶液,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看谁得到的溶液最清澈。通过设置实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深入钻研、主动创造的精神。
二、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听得入神、想象丰富。首先,讲课时语言要准确科学;其次,要生动形象。例如: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时,借助比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就好比吃饭饱不饱与吃饭多少的关系,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有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又比如,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容。将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比作学生调座位,有助于对这一核心内容的理解。联想调座位的过程中,学生的类别(男、女生)、人数、体重不变,很容易理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通过运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丰富课外活动
根据中学生普遍喜欢化学实验这一特点,平时结合教学内容,或穿插复习学过的内容及相应的实验,随机性地开展课外活动,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活跃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水果电池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性质时,可参观氧气厂,亲眼看到制氧的全过程,目睹液氧和固氧都是蓝色的;在讲化肥的制取时,可到化肥厂参观,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进行化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开展化学游戏、办化学小报等。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密切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进行化学史教育
化学史知识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适当地选插有关的生动史实,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空气的成分时,选插氩的发现史实:英国科学家瑞利从测定出来的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中,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氩,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家诚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思维方法。再如,学习碳酸钠的有关性质、用途后,接着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碱的生产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包括预习、阅读、解题和观察、记忆、思维等。如记忆过程,将抽象难记的知识,采用一些窍门记下来。例如:把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表编成“口诀”“、顺口溜”,学生兴趣浓厚,记忆效果就好。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知识就能掌握得牢、用得活,就能获得知识内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爱好。
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初中化学的探究活动,选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化学息息相关。例如,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雨水(河水)PH的测定的探究和对水资源的调查等,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发现问题的能力。
七、强调学习目的性教育
九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 篇4
对于记忆,我始终坚持最古老而又最实用的方法—温故复习,也就是孔老先生所言“学而时习之”。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每个人在记忆的时候都会遵循一定的遗忘规律。根据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以看出,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知识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知识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建议当天的知识当天复习。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复习方法——循环复习法。简单来说就是每周周末将本周所学知识回顾复习一遍,每月月末将本月所学知识回顾一遍,期中或期末再将前期所学知识复习一遍。这样能保证大家在学习时不会学了后面而忘了前面。
当然在课堂上老师会结合其他方法帮大家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比如诗歌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例如即将要学习的氧气的制取这一操作,我们会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来记忆重要的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5
兴趣的最本质特征是: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因素,总是主体指向一定事物的自我活动。对任何事物的认知过程若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认知的过程往往比较轻松,结果往往是比较满意的。同时,素质教育强调创新教育,学生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后,对化学事物的感受就会既敏锐又牢固,产生愉悦、满意和欢喜等情感体验,推动学生主动的进行化学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创新活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体现了新课程对化学学科的要求,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合作学习品质和动手能力,同时学生在落实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化学有了更清楚地认识,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例如,新教材中设置的“思考与交流”、“学与问”、“提示问题”、“资料卡片”以及彩色艳丽的章图,基础化学术语的英文解释,都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的相互活动,教学活动只有在愉快的气氛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下,经过师生心灵的碰撞,达到对知识认识上的“共鸣”,建立在这种和谐氛围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知识的最完美融合,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心理学家罗格斯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教学的重要条件,而这良好气氛的创造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师长,同时也应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的学生的真诚朋友。
新课程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发表出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功感,而不是传统的教师一味地主宰课堂,让学生有观点不敢或者不愿意发表。因而,必须建立起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使学生能够开启创新的心扉,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肯定的评价中,他们的想法得以认可,这必然激发进一步创新思维的热情。
三、塑造完善的教师人格魅力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6
一、以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化学科的`最突出特点是以实验来提高学生的理解性。实验更能使学生增强直观性,提高理解能力,更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手段。比如,我执教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如果老师除去外皮让学生看银白色,只有前面的学生能看到,后面的是不能看明白的。因此,我就把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放到一起,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通过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轻松地学化学。
二、让化学走进生活
化学比较抽象,但它与生活则是十分密切的,我们时时处处都和化学发生着联系。所以,我要率领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知道化学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就喜欢学习了。如,我教学“氧气”一节时,他们只知道氧气与我们人类密不可分,但是对怎样制作氧气,生活中一些东西和氧气反应都很陌生。我就列举了食物变馊的问题,就是氧气和食物的化学反应。接着又举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就自然高兴起来,感到非常有意思。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行启发,和生活相结合的课堂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增加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快乐,更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并能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办黑板报或办专栏的形式,结合与化学有关联的突发热点新闻,来宣传、研讨、答疑、解惑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开展一些趣味化学的小制作,诸如“魔棒点灯”“空杯生烟”“清水写红字”等,这些有趣的活动无疑也会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总之,我们作为广大化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挖掘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水平,要研究好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7
一、重视绪言课的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初中学生对第一节化学课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如何上好这一堂课关系到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
首先, 从学生生活的周围找素材, 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 自己生活在“化学”的世界里。无论是我们手边用的、身上穿的、嘴里吃的……都与化学知识有关。塑料用久发硬变脆, 酸涩的生果子, 熟透时变得香甜, 厨房里煮饭烧菜也存在复杂的变化, 人体还是一座“化学工厂”呢!引导学生关心自然和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如空气、水、环境的污染和防治、能源的开发、新材料的合成、卫生保健等。开阔了学生视野, 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及学有所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绪言课设计了许多趣味实验, 像“色酒变化”、“喷泉”、“魔棒点灯”等, 一个个奇妙的化学变化, 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这是真实的“魔术”, 它吸引着学生去探索, 去刻苦学习。
二、注意初中化学与小学自然有关知识的联系
我们知道, 小学自然是一门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自然学科, 而与它接轨的自然科学之一——化学, 则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在认识方法上有联系、有区别, 并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空气”时,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认识物体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观察、实验、阅读资料) 空气有哪些性质? (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空气至少包含几种物质? (两种) 你是怎样知道的? (自然课上学过)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我们现在要学的这部分化学知识——空气、氧, 就是对上述自然知识的继续。在化学课上, 我们不但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定性研究, 还对其中的某些成分进行定量研究。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接着就开始做实验。
这样不但解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心理, 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也为学习后面的知识作了铺垫, 为学习化学新知识筑起了阶梯, 架起了桥梁。
三、挖掘化学用语学习的趣味性
德国诗人歌德说: “哪里没有兴趣, 哪里就没有记忆。”当一个人对于所要记忆的内容有浓厚兴趣的时候, 记忆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对于枯燥难记的化学用语来说, 学习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根据化学用语所表示的意义、体现的性质和实验现象进行巧妙的联想思维, 充分挖掘、总结化学用语学习中隐含的趣味性, 使化学用语的学习有声有色。例如, 识记1~20号元素, 可以把这20号元素编成4句话: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钾钙。”还可布置学生制作学习卡片, 或用一些幽默的语句、打油诗等手段, 也可加强对记忆对象的兴趣, 使记忆任务变得轻松一些。
四、启发学生联想生活实际, 发展学习兴趣
例如, 在讲缓慢氧化不同于燃烧时, 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生活实际, 菜刀一段时间不用会慢慢生锈,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抹了油的菜刀不容易生锈?菜刀在干燥的空气中还是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待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缓慢氧化发生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结果。再根据堆积的干燥柴草易发生自燃来说明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
又如讲授“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一节时, 一上课就问学生: “你们在家做过‘酸辣汤’吗?”学生马上会想, 学化学与做“酸辣汤”有什么关系?当学生迷惑不解的时候, 老师便通过实验讲透了溶液、悬浊液的概念,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再如学完氧气的有关知识后, 可以让学生总结鉴别氧气的方法, 学生可以列出以下方法:①带火星的木条。②燃着的木条, ③点燃的硫等。此时, 可引导学生分析, 方法③一般不用, 因为硫在氧气中燃燃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 污染空气, 对人体有害。方法①、②理论上都可以, 但方法①比②更简单, 因此, 方法①是最佳方法。教师可以提醒学生, 如果同时鉴别几种气体通常用方法②。因为方法②学生比较感兴趣, 这样学生就乐于接受, 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 这样的方法带来的记忆远远比一般普通方法更加深刻。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
一、注重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大多是需要动手实践的,可操作性较强。而且化学实验现象又比较奇特古怪,学生可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实验现象而极大地激发求知和学习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学习兴趣,老师不妨注重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中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例如,老师在化学中讲到酚酞遇氨水变红色,淀粉遇碘变蓝紫色这个实验原理的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古代人们写的密函,有时候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接下来,老师就用实验来为学生解开其中的奥秘。
实验原理: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液體写字,晾干后结果就看不到字迹了,接下来再用一张无色液体试剂来处理,结果刚才写的字竟然奇迹般地出现了。
实验操作:老师取一张白纸,用酚酞试剂写几个字,等纸上的字迹干了后再用浓氨水的试剂,结果显示出来红色字迹。将白纸放在通风处,一会之后,字迹又消失不见了。
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对这个化学实验现象的理解,可以给学生换种实验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实验探索,明白其中的奥妙。老师指导学生用稀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上字,等待字迹风干之后,再用碘水涂抹,结果显示出蓝色字迹。这就是酚酞遇氨水变红色,淀粉遇碘变蓝紫色的原理。
当学生首先面对这种奇怪的实验现象时,学生开始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就会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始探索。在学生亲自实践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他们求知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学习兴趣逐渐被培养起来。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虽然丰富多彩有趣,但学生还是依然要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迈向社会。老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效结合,多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但能够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放松,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化学的知识。
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多种,主要有“化学游戏”“化学知识竞赛”“化学魔术大比拼”“化学科技小制作展示”等多种形式。用这种有趣而丰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不
过了。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小型而简易的家庭净水器。学生不但亲自动手实践,对这一知识点有清楚明白的了解,而且还帮家里做了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节约了水资源。化学活动中,最为有趣的莫过于化学魔术表演了。老师可以在课外举办一个化学魔术表演大赛,让学生尽情表演释放。在“魔术”表演中,只见有的学生将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晶体上滴了几滴浓硫酸之后,用玻璃棒蘸取,然后又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结果酒精灯马上就被点着了。这个过程太令人吃惊了,学生都被这个“魔术”惊呆了,同时也被化学的高深而折服,对化学探索有了进一步的欲望和兴趣。此外,有的学生竟然会“火造纸币”。只见学生手拿一张白纸,纸的大小和10元人民币一样大,随后学生将白纸往烟头上一碰触,一瞬间只看到火光一闪,眼前竟然出现了一张20元人民币。学生瞬间惊呆了,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当然,学生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如果一不小心你的钱就会灰飞烟灭。
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不仅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更让学生增长了见识,学到很多知识,同时也密切了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
三、因材施教,“教”“材”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虽然不是很难,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要想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能够好好学习化学,就必须对学生因材施教,进行“教”“材”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习惯。
初中化学教材灵活多变,老师要牢牢把握住教材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自身特点,在化学课堂上找到突破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从而对化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在化学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只注视教学的个性,也要密切关注学生自身对化学的学习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练习分层等。
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老师不能避重就轻,要对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打造一个师生互助,共同进步的高效课堂,最终实现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中,不论化学有多么难学,老师也要想出有效的策略去解决,让学生“寓学于乐,寓乐于学”,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周少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7(08).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9
总口管理区小学 刘 强 陈传林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知道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俄国思想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众多的例子看,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也往往从兴趣开始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 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得到了一些启迪:
一、用儿童的语言激发兴趣
一年级新生年龄大多在5岁半到六岁,爱玩、爱动、爱说。上课后没几分钟是不能进入到学习状态的。这时老师要用哄小孩的方法引导学生入到学习状态,可以说你们真乖,真是听话的孩子,你看某某同学坐得多端正,你们都要向他学习。这时所有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会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要抓住十几分钟的有利时间,引导学习,尽可能用简短,有趣的话和他们交流。比如认识“>、<、=”可以说尖尖向右是大于符号,尖尖向左是小于符号,等号就像两根横着放的筷子。在用“< ”、“>”、“=”比较两个数大小时,学生往往弄不清该填哪一个,我们可以用儿童的语言说尖尖那头是小数字,开口那头是大数字,等号两头是一样的数。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中的第一课时内容“前后”时,要求学生能分辨前面和后面。书上用的是“前面、后面”来表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由于生活地域的关系,学生大多用“前头、后头”来描述。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得内容感兴趣,我们可以按学生的语言习惯对学生讲课。北师大教材中出现的很多动物名字,都是以普通话作标准的,由于地域的差别,说法不尽相同,在用情境图教学时,如果一味的使用书中的名称,学生不是很感 1 兴趣,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习惯,作一些必要的调整,用一些孩子爱说的话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如果喜欢一个老师,他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很高的兴趣。所以数学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用关心,爱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生活上关心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都很喜欢自己的老师,他们也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喜欢,如果得到老师的赞扬,或者能在课堂之外有所单独的接触和交流,学生会表现得很兴奋,这些学生对这一老师所教的学科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趣。特别是现在父母均在外地打工的学生,他们是很需要有人来爱的。所以我们老师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比如学生热了,给他擦擦汗,学生冷了,给他添加衣服,学生饿了,给他们吃点食物,学生受了委屈,就给他消消气。有时还要给个别的擦屁股,其目的是让学生先喜欢这个老师。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老师是保姆,老师是公安,老师是警察。如果我们当老师的做到这一点,能使学生从老师给予的爱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动机。,2、学习上帮助学生:
一年级学生年龄都还小,特别是生源不足的地方,不满六岁的小孩大多入学了。由于学校家庭以及教材的因素,一些学生明显跟不上教学进度,在完成平时的作业或是测试,感到非常吃力。这些学生往往信心不足,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唯一的办法就是做耐心细致的帮助。
首先要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习惯,要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上来。,讲课的时候多注意他们,多给他们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要多表扬,多鼓励。对接受慢的待进生要单独做辅导,对他们的课堂作业或是家庭作业要及时的检查讲解。
再者要和家庭取得联系,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参与查漏补缺。这样让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帮助中逐步转变,让他们渐渐喜欢数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要关心学生生活,学习上帮助待进生等方式之外,好好把握40分钟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短短的几十 2 分钟呢。那就要我们在优化教学方式上下功夫。我的做法是:
1.用新颖方法导入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有人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课前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使用情境导入、演示导入、设疑导入、故事导入、猜谜语导入等。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烈,不同方式的导入是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来源,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极高。
比如,在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以小白兔请客为题,讲小白兔是怎样种果树,怎样管理果树,怎样收获果子,怎样请好朋友做客的故事,使学生对学习20+30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再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学生都显得热情很高。由此可见,好的内容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都有显著地提高。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教学数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是教一系列的“+” “–”符号,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可以想象,学生在学习时是多么的无聊。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学生生活,这样才会使学生产一种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把学习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教学请境来达到目的。如小学生爱吃的食物,爱穿的衣服,爱玩的玩具,爱听的动物故事,爱做的游戏等都可以拿来做情境。这样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模仿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教育学表明,小学生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模仿,参加活动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好方法。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具体的活动,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很高。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我们可以一个超市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了元角分的基础上,一部分学生当售货员,一部分学生作顾客,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买卖交易。学生模仿顾客讨价还价,模仿售货员介绍商品。不管是哪个角色,都要积极的进行人民币的对换计算。经过这种方式的活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都掌握的快,记得牢。
四、设计多种方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对老师所用的教学方法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将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上来。但进入练习时,由于练习的题目偏难,偏多,学生会表现的没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做练习是必要的,因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老师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方式。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爱好练习,这部分学生格式正确,速度快。而有的学生面对练习题会无动于衷。那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练习时都能积极的行动,就需要老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做到多层次多样化趣味化,使其难度逐渐提高,同时尽量设计到适合班上每一个学生。
1.让学生多动口: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他们都爱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布置作业应该以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可以用补充完整一句话;观察情境图,有条理的说出图意;和同学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这些动口的方法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要善于运用。
2.让学生勤动手:
小学生爱动口,也爱动手。所以,在设计作业时要多出些动手题。比如把和数相对应的图涂颜色,数与图连线,数与图找朋友等。只要是学生喜爱的方法都可以用上。学生在动手同时都能体验到成功。
3.综合实践:
动口说,动手做,让每个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综合实践更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做法是让学生进行数据小调查,结合生活经验自编数学题,用算式说小故事,扮演有数据的小动物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是不可缺少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总之,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不断的尝试,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践不断总结,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随着教师的努力而提高。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0
胡艳红(化学)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是一名怀化市五中的一名化学教师,五中的 学生是经过怀化几所名校选取后剩下学生.大都底子薄,成绩差.而高一的化学在初三的基础上难度跨度太大,就连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无所适从,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从教十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自觉主动的去学习,是中学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给学习提供持久的动力,才能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才能做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喜欢学”呢?
(一)给学生补基础
开学的第一天,我才知道学生的基础有多差,很多学生告诉,我写的元素符号就像英语看不懂,如果我向前赶新课,无疑是对牛弹琴.于是我停下新课,准备给学生补基础.可每个班这么多学生,该如何入手呢?我对学生说初三的基础内容不多,咱们磨刀不误砍柴功,先把基础补上来.我把全班分为八个兴趣小组,每一组有一个成绩好点担任负责人,先过关元素符号,背好化合价,再过关化学式,尤其是常见的沉淀,再告诉如何利用规律书写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很多学生发出感叹,化学方程式并不难学.(二)上好绪言课
利用课件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化学是如何使现代人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互联网改变了世界,其功臣是化学制造的硅芯片:汽车,火箭,飞机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它们的燃料是化学家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它们的零件;外壳;油漆都是化学制造出来的。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很难想象没有化学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还可以讲解如何发现元素,编写元素周期表。这些都可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以趣促学。
1、用生动性的语言、表情和身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兴趣、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化学教师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就会有意识地感染给学生,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语言应明白有趣,浅显易懂,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讲课时做到满腔热情,抑扬顿挫,富有激情。
2、紧密联系生活,以趣味性来降低学习化学方程式的难度
必修一第三、第四章是方程式堆积点,学生普遍觉得难度很大,枯燥无味。在学习方程式告诉学生根据反应类型规律来写,并紧密联系生活,如碳酸氢钠的分解就联系蒸包子为什么要加小苏打才会让包子松软可口。再比如正盐与弱酸反应变为酸式盐,很多学生不会写,我就给他们讲解石灰水中吹气泡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吹又变澄清;还讲溶洞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听得聚精会神,觉得化学方程式都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的兴趣。
3、通过试验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实验探究能力,而学生本身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所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美妙的现象来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毫无疑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上过氧化钠的试验时,我一走进课堂就说今天这堂课请两位同学上来耍两个魔术,魔术的名字叫“水能生火,一口气吹出火”此时,同学们自告奋勇上来,做完过氧化钠与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试验后全班都沸腾了。然后请学生自己写出化学方程式,自己分析化学方程式,这一节课在轻松快乐中结束了,同学们在趣味中接受知识,而且永生难忘,也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化学。
而化学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异常的现象,更能激发他们主动去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此时,我们应恰当地引导他们去学会查阅资料,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和步骤,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和完善探究能力的目的。
4、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的基础学科,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而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具有好奇、勇于探索的个性,乐意接受新事物,容易吸收新知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引人入胜的视频图像,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直观的表现复杂的理论和概念,加上教师及时讲解,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
三、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每个班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中午的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可以是书上的试验,也可以是网上下载的趣味试验,还可以是自己设计创新试验。这支队伍越来越庞大,另外利用班会开讲座,介绍化学发展史上的名人;开展介绍学法的讲座,一方面使同学们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随着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知识面得到增长,知识视野也开阔了,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高中化学教学中可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开讲座,介绍化学发展史上的名人;开展介绍学法的讲座,以提高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等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长知识等。开展有针对性、趣味性、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一方面使同学们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随着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知识面得到增长,知识视野也开阔了,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4、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挖掘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化学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实验探究能力,而学生本身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所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美妙的现象来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毫无疑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从培养他们基本操作入手,来逐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化学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异常的现象,更能激发他们主动去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此时,我们应恰当地引导他们去学会查阅资料,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和步骤,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和完善探究能力的目的。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我们化学老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习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
化学新课改中的教学反思
湖南省怀化市第五中学
胡艳红
在近一两年的化学课程改革研讨过程中,我对于高中课改的必要性、目的性、具体内容等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现就针对本人近期的学习情况、计划以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课改必要性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文明的发展,新思想、新发现、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势必要求我们所教授的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科技发展的需要。我们原有的教材内容就要发生适应性的增删,要增加新的能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内容,也要删减陈旧的、过时的内容。惟其如此,我们的青年才不至于在知识技能上落后于他国的青年们。
所以,课改势在必行,我们首先要理解其必要性,然后,才能以百倍的心情投入到新教材的研习中,才能全身心的投入课改教学。
二、对高中化学课改内容的认识
化学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当今,化学已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做出积极的项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第一次打破了按化学科学内容的传统体制,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科的发展,选取和构建最基础的,学生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具体表现如下:
1、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自由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很突出的地方是,高中化学课程多了选修部分,这个部分占了很大的偏幅,包括6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2、课程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选修课中,“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
3、突出化学学科特征,以实验为基础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程专门设置了“实验化学”课程模块,在该课程模块中增加了定景实验和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介绍了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并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化学课程在两个模块中都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建议”,旨在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设置的。
三、今后的计划和努力方向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在思路、本质、操作上都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有巨大的差别。我们如何尽早的适应这种变化,以更快、更准的进入新课改的教学,经过几天的认真学习,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心态要对。对于新课改要理解、要以欢迎的姿态去主动适应。要清楚,这是一个大趋势,高中课改的实行是大势所趋。这样的话,就只能去适应,而不能被动。
2、要看到困难所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强,把握知识的难度层次和技术衔接更自然。而且,其中的“大学内容的下放”、“课程结构的模块化”都要求教师的能力,所以,要看到困难,只有看到困难,才有可能克服困难。
3、静下心来,认真研习教材。老师的基本功就在于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而只有对教材了熟于心,才可能达到此境地。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60-0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化学教学内容的凝问。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形成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的目的那样一种情境。
1、精心设计,创设具体问题情境
思维发端于问题,又通过问题来开展,始终和一定的问题相联系。在教学中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过程引路,创设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特别是每一具体课题的情境。问题情境由问题的背景与问题的体系系列共同构成。问题不断明确着认识活动的远近目标,推动着学生认识活动的发展。现象是入门的向导,也是问题的源泉。从介绍典型而新奇的事实入手,引出的问题要生动。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对学生最有吸引力,因为思维最愿与难题交朋友。例如:在氧气的性质教学中,教师演示了木炭、硫、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后,进而提出“铁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吗?”一下子就把所有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之中,在演示分析实验过程中,还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需要,把学生的认识步步引向深入。
2、引导学生,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把创设问题情境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例如:胆矾受热分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理信息时,不满足于教材已有的结论――实验现象上,而发现胆矾受热分解除了生成白色粉末外,还有黄色物质,管口的水呈浅蓝色。学生提出这是为什么?并对这意外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主动进行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注意策略,灵活设置问题情境
设置问题情境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种:(1)提出一个对学生有意义的问题,学生不能或很难应用已知的知识解决,只有学习新课后才能解决。 (2)根据学生对某一学习对象认识上的差异(正与误、深刻与肤浅),挑明矛盾,摆出对立的看法,要学生作出选择,并述说理由。(3)结合科学发展史,讲述科学家当时遇到此问题是如何探索的,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当年科学家进行探索的情境之中。(4)把验证性实验变成探索性实验,或提出假说,引导学生推测,然后设计实验予以验证。
4、组织交流,创设讨论、争辩的情境
这是一种由讨论题和对同学发言的评价构成的问题情境,能造成紧张而热烈的学习气氛。但只有比较复杂,学生普遍投入思考,而个人智力难以胜任的问题,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讨论与争论。
5、讲求落实,创设实践的问题情境
化学作业是学习化学、训练技能的主要实践活动,化学作业的活动内容与形成要新颖,尽量用实践意义的化学题来代替机械记忆题。
二、成功体验,激发兴趣
学生成功的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化学认识活动的快乐,感受到“自我发现”的愉快情境。
1、强化感知,浇铸成功的基础 感性知识既是问题情境的基础,又是成功情境的基础。为了使学生直接地、间接地感知到全部所学化学事物,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要千方百计地多做实验,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亲自做,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的神奇,获得感性知识,再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充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环保状况、农村土肥生产条件,尽可能开展电化教学,教师作形象生动的直观描述。通过以上一些活动,从而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建立在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给方法,掌握成功利器 教给方法,最根本的是教给思维方法。要教会学生注意积累化学感性知识,并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结构;要教会学生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学会从比较中抓特性,从联系中综合分析出共性。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容易通过独立思考,进行成功的学习。
3、传授真知,构筑成功支柱 教给学生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起合理的认识结构。传授真知关键在于抓好“双基”教学。因为“双基”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反复运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它们是进一步成功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
4、引导参与,架设成功桥梁 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实践证明学生学习上是否成功在于积极参与教学的程度。
5、及时评价,激励成功斗志 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得到及时信息反馈,有利于学生本人改善学习行为。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能达到最好水平;巧用分数杠杆,让努力掌握了最基本内容的差生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教学过程中具体帮助学生学会与提高积极性同时进行。
三、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2
一、注重化学实验教学,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所涉及的实验现象有色彩的变化、状态的变化、气味的变化,这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所以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做好化学实验。比如,在上绪言课时,可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到碱溶液里,溶液颜色会变为红色,再慢慢加入盐酸溶液,红色会慢慢减退至无色,这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讲氧气的性质时,我们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进一瓶事先准备好的集满氧气的瓶子里,木条会复燃,这时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瓶子里到底是什么气体?”当知道瓶子里装的是氧气时,学生就会想到氧气是可以支持燃烧的。除了教师做演示实验外,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时兴趣会更高,比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事先准备好一瓶澄清石灰水,找一个玻璃管,让一位学生通过玻璃管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气,发现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根据这个实验,学生会回答吹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而根据实验现象就可以得知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还比如在讲催化剂的概念时,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进行验证,在两个试管中加入同样多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会发现有二氧化锰的试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而另外一个木条不复燃,由此学生会自己提出问题:“二氧化锰起了什么作用?”思考后会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的分解”。当然,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要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要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还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避免学生停留在只看热闹的肤浅的兴趣上。
二、注重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可见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那么我在课堂上就可以举一些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在讲熟石灰时,告诉学生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墙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由此得出化学方程式:CaO+H2O=Ca (OH) 2, Ca (OH) 2+CO2=CaCO3+H2O。又如在讲到酸和碱时,就可以告诉学生家里的水壶用一段时间后,里面就会有一层白色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就是CaCO3和Mg (OH) 2,可以用酸除去:2HCl+CaCO3=CaCl2+H2O+CO2↑, 2HCl+Mg (OH) 2=MgCl2+2H2O。
三、及时解决重难点,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
随着知识的深入,难度逐渐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慢慢减弱、转移甚至消失,此时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对于重点内容,应突出讲,并不断强调,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并通过必要的练习进行巩固。对于难点,教师要持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学生要持有敢于面对的决心,这样才有攻破难关的可能。对于学生在平时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要善于收集归纳,反复强调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学生学懂了,兴趣也就不会消失了。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视觉、听觉、知觉等方面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音乐,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都是能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运用,加上教师及时讲解,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推荐阅读:
九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06-07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论文11-14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09-05
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计划12-05
九年级化学教学12-05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06-07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10-03
化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09-29
九年级化学习题课教学06-27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