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2024-08-22

九年级化学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通用10篇)

九年级化学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篇1

九年级化学21.22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这次阅卷工作我校负责第21、22两题,满分5分,在我所阅的1000多份试卷中,平均得分2.0分,得满分的只有6人。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21题属铁生锈的条件属于最基础的知识,但仍有不少的学生不能完整的回答,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没有过关。

2、文字书写不规范:如涂油的“涂”写成“图”,“镀金”的镀写成“渡”。

3、概念混淆:如“氧气”写成“氧”。

4、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这主要体现在22题,学生只分析了铁能和硝酸银溶液、硝酸铜溶液反应,而忽视的反应的先后顺序。

九年级化学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篇2

关键词:化学新课标,新增知识点,高考学生答题情况,高中化学教学

全日制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普通初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工厂, 对广大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具有深刻的影响。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 对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习惯、严谨的办事风格、独立自主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提出并分析了化学新课标新增知识点加入高考后学生的适应状 况, 以及它给高中教学带来的启示。

一、化学新课标新增知识点加进高考后学生的答题情况

(一) 对于“盖斯定律”的出错点的分析。

1.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不到位

以某地理科综合高考试题为例, 通过对试卷的抽样分析, 发现有接近71%的学生没有答对试卷中考察“盖斯定理”的考题。在71%的学生中, 近一半的人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有偏差。

2.吸热和放热的概念界定不清晰

以同年同地的理科高考综合试题为例, 通过对试卷的抽样分析, 发现上文提及的近71%的错答学生中有48%的学生只知道放热时△H为负值就能够轻易得出答案, 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对于吸热和放热反应的概念混淆不清。

(二) 对于“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分析。

以某地的理科综合高考试题为例, 题目的考点包含考生对于pH的基本认识、对溶度积常数概念的理解程度等。从题目中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出题人没有就概念的理解给学生设过多的陷阱, 是一个十分基本的计算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 结果有些出人意料。题目的平均分甚至没有达到该题总分的1/4, 超过75%的学生得了零分。这反映出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这方面的知识理解不到位, 还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强调该知识点的重要性, 随时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

二、高考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化学老师教学的启示

(一) 加强过程教学, 教学生学习方法。

高考中大部分题目都是将书本知识结合客观实际, 并不是单一地将知识点孤立考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化学的相关知识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对象, 老师要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将课程用阶梯递进的方式层层推进, 一步步加深课程难度, 让学生慢慢适应。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培养他们独立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从根本上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树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化学中的探究性试题本身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 由于没有一个固定的解题模式, 反而能客观反映学生平时的积累情况。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一部分从课堂上老师的授课中获得, 还有一部分通过课堂之外的其他渠道获得。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所以胆大心细的学生在探究性试题的解答过程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因此, 老师要致力于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关注生活点滴, 从生活中寻找化学知识, 同时也灵活地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三) 放手让学生做实验,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高考试题中化学实验研究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 倡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学习。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的常规化学实验, 让他们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规范实验步骤, 记录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成果, 互助学习, 共同进步。这些自主探究性实验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让他们深刻记住了实验中的细节, 将来可以将实验成果运用于试题的解答中。

(四) 严抓主干知识, 突出学习中的主要矛盾。

高中化学学习的起点要低, 不能开始就增加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使得化学学习停滞不前。老师课上要着重强调基础主干知识, 确保主干知识的得分率。在高考试题中, 基础知识占了大部分, 简而言之, 基础知识是整张试卷的得分保障。老师要在保证学生都掌握了主干知识的前提下, 注重课后习题的讲解, 挖掘出新课程标准教材中考试的主要题型, 逐个击破, 提高学生的得分几率。

(五) 增加情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比例。

化学探究性试题的情景多是从生活实际中得来的。这就表示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要同时兼顾学术性和时代性。化学来源于生活, 最终又运用于生活中。化学学科与社会相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化学、社会和学生三个因素和谐相融, 达到强化知识的整体功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 化学新课标中新增加的部分知识点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好, 这为化学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就化学中新增知识点对高考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出了分析, 同时提出了帮助老师就此现象对教学活动的改进办法。化学这门基础性的学科只要掌握了方式方法, 则学习起来并不像学生想象的那样困难。老师在日常教学中, 要将化学融入生活,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魅力;鼓励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探究,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情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廖元锡.新课程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 2010.

[2]董诗洋, 许利闽.化学新课标新增知识点进入高考学生答题情况对高中教学的启示[J].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9) .

九年级化学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篇3

关键词:化学;实验能力;分析思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然而,当前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实验能力的形成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思考。

一、当前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操作技能不强

当前多数学生对常用的仪器药品的实验操作技能差,如液体的量取、药品的取用、气体的收集、试纸的使用、滴管的使用等都不熟练,对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以及实验报告的填写存在明显不足,还养成了物品不归位、仪器乱扔等一些不好的实验习惯。

2.实验心理不成熟

由于九年级学生知识水平有限,认知事物的思想不够成熟,对教材中对药品易燃、易爆、腐蚀性和毒性以及不得触摸、品尝药品等描述;加上教师对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的再三强调,使学生产生畏惧化学实验的心理,不少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时心理上产生很重的负担,缩手缩脚,不敢碰试剂仪器。

3.分析思考意识不强

受教师和教材“权威”的影响,学生总认为教师一定是对的,在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时存在盲从现象,只注意表面现象,不进行思考分析,很少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用这种试剂?做这步的目的是什么?对实验中的现象缺乏有意识的观察,观察目的不明确,对观察结果描述也不够准确。

4.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一些实验的成功、正确实验结果的获得,往往需要两位甚至两位以上学生间的相互配合。而当前在实验中普遍存在实验小组的协作作用发挥不好,学生只重视个体能力发展,而不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往往有的学生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则在一旁优哉游载。

二、造成实验能力弱化的主要原因

1.重成绩轻能力

受统一的纸笔测试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学习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及教师、家长的检查,化学实验做不做无所谓,实验考查只是走过场,很多学生产生了敷衍实验的心理,把实验课当成紧张学习生活之余的一种放松,忽视了平时实验素养的养成,在实验报告中学生间相互抄袭,只是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有些教师认为初三化学课时紧,做实验又费时费力,还不如讲实验、背实验来得简单,既省事又有针对性,甚至有些老师怕实验仪器损坏不让学生动手实验。

2.重演示轻操作

在素质教育也需“应试教育”的思维面前,部分教师在对实验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观念上的偏差,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把实验当作直观工具辅助手段。原本可以分组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就是已开设的学生分组实验,也基本是放任式,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变得僵死呆板,学生只是简单地从识记中获取知识,对于课堂曾观察过的化学实验在脑海里留下的仅是一片空白,毫无印象。

3.重结果轻养成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影响结果。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的重要因素,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功能。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的结果,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操作评价与操作后的反思等方面视而不见,不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严谨、科学、规范的实验技能和实验习惯,从而出现上面提到的不良行为习惯,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还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重验证轻探究

长期以来,教师存在包办学生实验设计方案的现象,强调学生怎样去验证教师曾经演示的结论,而忽略学生自身对问题的探究。课本中提到的一些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等内容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但多数学校从不进行,即使是组织开展,教师通常只是将最佳的实验方案提供给学生,并对理论和注意事项陈述得一清二楚,这就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1.强化基本操作的训练,打牢实验的基础

基本操作的训练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础。正确、规范地掌握实验技能是保证化学实验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条件。

2.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

化学实验习题,是运用已掌握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实验的方法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近几年九年级化学实验习题从类型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主要注重对操作过程和实验设计的考查,为此要搞好实验习题的设计,并指导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掌握的操作要领来顺利完成,使学生做到懂得道理、掌握要领、操作正确。

3.开展启发性的实验形式,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边讲解”是启发性教学的基本形式,它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提出问题开始,到得出结论、形成概念为止,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情境之中。因此,每一堂实验习题课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步骤和所需药品仪器,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错,对误差进行原因分析并得出结论。

4.联系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实际,拓展教学的成果

要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地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学会并习惯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社会、审视自然,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开发一些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应用型实验,让学生在家动手验证所学知识,使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

九年级数学命题情况分析 篇4

学校金山中学年级九学科数学备课组长姜南

一、命题的基本情况(题量、难度、区分度、科学性及创新性等)

1,题量适中,重难点突出。

2,试卷整体有很高的数学科学性

3,本次测验,从学生的成绩上来看,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命题的主要特点或优点(举例说明、分析)

1.从试卷总体来看,是以基础性知识为主

2,试卷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型不错,尤其是求出最后的结果的地方,很灵活。

三、命题的主要不足或问题(举例说明、分析)

1,大部分命题都是不错的,能够体现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试卷的题目梯度不是很好,没有什么比较难的题型,对于冲刺高级中学的学生而言,有点过于简单了

四、典型情况分析(举例说明、分析)

对于命题的最后两题,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较难的题型,尤其是最后一题,只是要求学生证明切线的判定,有点过于简单了。

五、对本学科命题的意见或建议

命题总体情况不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测试,能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5

高村中学

李腾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试题分四部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解答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总计40分,考查的基本上都属于基础性知识。第二部分填空题,总计33分,没有出现挑战性题目。第三部分实验与探究,总计22分。27题为基础知识,28题和29题比较有难度。第四部分计算题为基础知识。统观全题,考测全面,难度适中,有层次、有梯度,能够检测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理解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等。

2.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3.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5.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学反应中有关量的计算。

二、对策与办法 1.增强质量意识

要抓住此次调研测试这一契机,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全面、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尤其要找出自身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措施的落实,跟踪督促,直至问题真正解决。要针对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要根据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理清工作思路,很抓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2.抓基础、重应用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如: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如: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要加强理解,对记忆性的概念和原理等要在理解和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课堂教学要实在、有效。要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活动与探究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目前对学生实验设计、评价和在新情境中应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在提高。这里的提高,主要并不是难度的提高,而是实验涉及面的扩大,是对思维广阔性、敏捷性要求的提高,是对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要求提高,也是对实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的提高。一些开放性试题强调实验、观察、实践过程的讨论和迁移,从答案唯一向开放性转化。要注意培养表达能力,要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准确表达。

4.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理念

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表达,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训练表达能力,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品质。

5.注意规范答题的训练

九年级化学一诊试卷分析 篇6

这次“一诊”化学试卷是依据《新课程标准》所编制的,与《2010年考试说明》对比不难看出,“一诊”化学试题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命题注重考察了初中化学知识的全面性、学科性、基础性、方向性、时代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这与上期期末化学试题相比难度略有上升,具体表现为:“送分题”约只有15%左右;“选拔题”约占10%左右;其余大多数题目难度中等,且均有一定答题障碍(主要表现在学生读题有困难、部分题目分析潜在考点、知识点有一定难度);答题容易犯细节性错误。

(一)一诊试题的特点:

(1).由于卷面限制,“一题多点”是一诊试题或中考试题鲜明的特色

如:15.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第二单元) B.②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第八单元)

C.③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第六单元) D.④电解水生成两种气体(第三单元)

23.(9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C

B

CO2

(1)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红磷

A

①A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的结论。(第二单元)

②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集气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六单元)

③同学们用C所示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如果a、b分别是铁钉和硫酸铜溶液,与分别是碳酸钙和稀盐酸测定的结果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单元)

(2)某实验小组模拟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 A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八单元)

(2)注重能力水平考查,从应用层面切入问题, 紧密联系社会和生产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STS”教育

如:21.(4分)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对某小区下水管道中的气体样品进行研究。

已知:①下水管道气体中常含有二氧化碳、甲烷、氧气、氮气、硫化氢(H2S)等成分。

②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通入CuSO4溶液中,反应生成CuS沉淀和硫酸(H2SO4),从而除去H2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有特殊臭味,气体中一定含有的气体是。将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通过CuSO4溶液。

(2)将步骤(1)处理过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收集1小试管经过步骤(1)处理过的气体,移近酒精灯火焰,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还含有的气体是

(3)重视实验能力考查

如选择题7、10、22、23等试题

(4)考查基本概念的特点

课标淡化概念,其原因是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阶段性,初中阶段不能将概念强调过死,但是那些忽略或不重视概念的做法是极端的、不可取的。必须明确的是,概念是人类认知一切事物的基础,是学习其它各种化学知识的基础。课改后所命制的试题中,重要概念的考查方式是将其融于对试题的分析、理解、判断、推理之中。

(二)一诊考了哪些知识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物质的分类

●分子、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及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

●空气、碳及其氧化物、溶液(溶液的配制、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燃料的燃烧、金属材料及金属的锈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原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

●化学与生活;

●常见酸、碱性质,溶液的pH以及简单的化学反应规律;

●资源问题(包括空气、水、能源、金属及金属材料);

●燃烧与灭火;

●水的净化及电解、环保等。

二、一诊情况简析

1、我校优、良、中、差的分布情况:

我校参考人数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良好人数

良好率%

及格人数

及格率%

差生人数

差生率%

平均分

难度系数

区分度

117

210.

529.9

59.0

11.144.7

0.56

0.32

2、各分数段的分布情况

分数段

学生人数比例

分数段

学生人数比例

0—9

1.7%

40—49

23.9%

10—19

2.5%

50—59

23.1%

20—29

13.7%

60—69

17.9%

30—39

17.9%

0%

3.试卷抽样统计

题号

456

910

112

得分率

0.87

0.96

0.62

0.96

0.96

0.80

0.89

0.80

0.9

30.22

0.47

0.64

题号

516

得分率

0.89

0.49

0.26

0.41

0.77

0.62

0.73

0.76

0.28

0.89

0.46

0.14

初三3班、4班学生试卷分析表:

试题得分率较低的有:3、10、11、12、14、15、16、18、21、23、24小题,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过手率不高。致使试卷中的容易题得分率都偏低。

3.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甲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导致出错。

6.学生对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不能正确地从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来进行求解,而是直接根据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或+3价进行选择答案导致出错。

10.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结构不能正确认识,多数选择了D而导致出错。

11.学生对相应装置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出错。多数学生选择了A或B。

12.多数学生选择C,对CO的性质认识不到位导致出错。

15.多数学生选择D,对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记得很准,但学生不注意审题,导致出错,题目出示的是生成气体的质量比。

(2)相当部分考生知识学得不灵活,知识系统性和整合性较差,表现为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综合能力不强。

18.学生对第(4)小问的分析不到位,导致选择时没有选全,多数学生只选择了一个答案,如C比较多。

21.学生在书写H2S和CuSO4发生反应生成的CuS沉淀的方程式中没有打箭头而失分较多;对第(3)问多数学生直接根据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想到氢气,作为答案,而没有认真审题,也有学生审题之后只写具有可燃性气体甲烷,而没有写出氧气。此空失分最多。

24小题,(1)部分学生能根据图像知道产生氢气的质量,但是利用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出样品中铜的质量而出错。

(2)对于第一小题参得出铜的质量分数为18.75%的学生,在理解保留一位小数时,出现了错误。

(3)对于第二小题,由于第一小题的结果出现了错误就直接影响第二小题的结果,造成失分。

⑶ 化学用语和化学专用名词掌握不牢固,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

16.对化学用语的考查,多数学生对前两个问答得比较好,但对酒精的燃烧和盐酸除锈这两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出错较大,主要表现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条件、箭头和配平上出现了问题。

23.两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问题主要有:末配平,条件漏写或错写,如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条件学生写成“加热”而不是“高温”。氧化铁的化学式写成四氧化三铁。学生对此实验的现象描述不准确。

第22题:第(1)问中对化学仪器的名称在书写上写错或漏写,如铁架台写成“铁架”、“铁驾台” 支架台、铁夹台、烧杯写成“烧坏”或“量筒”等。

在今后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基础,强调应用(依纲扣本,抓好核心主干知识的复习,以不变应万变)

无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无论是客观判断题还是主观分析题,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而部分学生多因基础不扎实而导致在一些基础题中失分。实践表明,初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始终是中考重点。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防止进行“超纲”性学习,已经明确的不作要求或降低要求的内容,不再往高处拔。结合这次“一诊”化学试题而言,例如:1题、4题、11题等都应该算做得分题,但它们的得分率也才分别达到98.7%、88.5%和73.2%,情况不容乐观。所以我们今后的教学的主攻方向就是要将这50~65分的中等和容易试题得到手,确保中、低档试题得分率100%。因为这部分内容在中考化学试题里大都是直接选用课本的内容,即便是略有变化,那也是以课本内容为“源”。

§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特点:“三多一广”即“涉及到的物质种类多;化学方程式多;化学实验多; 物质的应用广”

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如:O2、CO2、Fe、NaOH、Ca(OH)2、盐酸、硫酸;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等

§初中化学重点学习了16种物质:

§四种单质(O2、H2、C、Fe);[p、Mg、Al、Cu、Zn;合金]

§四种氧化物(CO2、CO、H2O、CaO);[CuO]

§三种酸(HCl、H2SO4、HNO3);[H2CO3]

§两种碱[NaOH、Ca(OH)2]

§三种盐(NaCl、Na2CO3、CaCO3);[CuSO4、化学肥料等]

§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物质的构成;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推断化合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分析判断;物质的分类;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等。

§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环境保护;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有机合成物质的判断;营养素及其食物来源判断等。

§科学探究主题: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O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原理、装置、检验操作等;实验探究(如按照探究实验的步骤设计的探究实验考查)等。

§化学计算: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有关溶液的简单计算等。

2、重视教材,强调知识的全面性

加大对教材知识的重视程度,要能够挖掘教材中的隐含考题,注意教材知识的覆盖面要加大。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分析、分类、对比、联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概念和原理,认识物质多样性的联系,使得学生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源”连接成网络,掌握知识精华,以便于运用。

如“氧气的网络图”等:

对酸、碱、盐的复习:

重点是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要有水或沉淀或气体之一的即可发生。(一定要知道我们初中化学中有哪些离子发生反应可以生成水、沉淀、气体),我就编成口诀让学生记忆。

用离子符号、化学式填空:

(1)看氢离子 想_______________,生成特殊物质________________。

(2)看氢氧根离子 想___________,生成特殊物质________________。

(3)看碳酸根离子 想__________,生成特殊物质________________。

(4)看氯离子 想______________ _,生成特殊物质________________。

(5)看硫酸酸根离子 想__________,生成特殊物质________________。

OH-

H2O

H2CO3==H2O +CO2

CO32-

OH-

NH4OH==H2O +NH3

Fe3+

Fe(OH)3

H+

H2O

NH4+

Mg2+

Cu2+

Mg(OH)2

Cu(OH)2

CO32-

H+

Ca2+

Ba2+

H2CO3==H2O +CO2

CaCO3

BaCO3

Cl-

Ag+

AgCl

Ba2+

BaSO4

SO42-

通过这样的本质探究,让学生理解酸碱盐发生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我们配以检验,除杂、鉴别、推断等经典例题,讲解解题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学生会有很大的收获。

3、重视化学用语的练习,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这次“一诊”试卷中化学用语分值较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化书写,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一诊”化学试卷涉及的化学用语主要错误:(1)化学式写错或不规范,物质名称写不正确。如“FeCl2”写成“FeCl3”;“Na2CO3”写成“NaCO3”等等(2)化学方程式中不配平或配平错误、条件状态未注明。如方程式中反应条件如“点燃”、“高温”、“加热”等,生成物中的沉淀“↓”和气体“↑”未注明。(3)质量分数不添加“%”符号,如23题(5)小问就使不少学生失分,甚至使优生失去满分的机会。(4)今年“一诊”试卷中文字表达有所变化,不少学生表达不准确或错误,特别是23题的(1)(2)小问。提醒我们仍需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科学性。总之,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切实通过对化学用语写法及其意义的规范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

化学用语的规范训练,对中差生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老师在复习时首先应提供各类化学用语的典型示例给学生参照,其次强调注意点,最后归纳出主要化学用语的意义。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这就化学的“ “本”所在。

4、重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启发思维,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科学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探究性活动,其探究性理应体现在我们的学习活动中。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要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在化学实验中,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问题有很多,例如探究反应条件、探究实验装置、探究实验原理、探究实验步骤等。我们应经常把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化学实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得到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这次“一诊”考题中的实验题对分析和探究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22题对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相关探究;23题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比较探究,要求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反思等都较高。

6、强化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这次“一诊”与去年上期期末考试相比,读题和分析题能力的要求又有一定提高,部分学生读题不仔细,造成过失性丢分;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题目的考点,导致无从下笔。如题18(2)要求写硅与氮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氮化硅,结果由于学生末认真读题,题中已给出高温条件和氮化硅的化学式,导致此空失分;题21考察学生推断题的分析能力,学生不知道从何处分析入手。题22(2)分析过滤这一操作中失误引起的原因,结果学生答题是花样百出。24题计算题题目常规,但方案较长,学生读不懂题目,无从下手。所以训练学生细心审题、深刻理解题意和分析题意也是我们今后化学科教学中要重点加强的项目之一。

7、重视精选习题,提高练习质量

除扎实对学生的“双基”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因此教学中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习题要做,但应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每一个知识点的题目的选择上要更具针对性,要精选、精编有实际情境以及有利于落实双基感悟方法、培养能力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答、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要大胆放弃一些偏、繁、怪和无实际意义的题目,严格控制习题的难度和总量。

8、复习中,要注意几个变化:

(1)、由“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记忆” 转向“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说明和解释”。

(2)、由“纯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的关键字词的是非判断”转向“利用概念分析和说明事实和现象”。

(3)、由“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或人为综合”转向“对核心内容组块进行整体考查”。

(4)、由“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化和数学化”转向“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5)、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的规范和细节”转向“在实验中考察操作,强调操作的功能和目的”。

(6)、由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的复述”转向“能够自己制取气体并进行简单的性质探究活动”。

(7)、由“单纯文字形式呈现试卷内容” 转向“既用文字又用图表形式呈现内容”。

九年级化学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篇7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的备课工作主要放在教学目标和教材本身的分析,而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等问题的分析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这显然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笔者根据九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整合了怎样“教”和如何“学”,在这个基础上构建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化学的情趣高涨,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影响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征及其对策

(一)心理特征的共性

1.具有好奇心,新鲜感,九年级学生身心发育急剧变化,精力充沛,他们在开始学习化学时,是具有强烈兴趣的,但这种兴趣具有不稳定性。教学中,应不断创设和渲染情景,强化化学实验和课外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盛不衰。

2.独立自主性强烈,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心理性断乳”。对九年级学生进行“婆婆妈妈”式的讲授方法,会引起他们的厌烦,必须避免包办代替的落后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3.自尊心,好胜心强烈。这是二个不同的心理特征,但二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教学上应经常开展化学小专题竞赛,学习成果展览,使他们始终处于良性竞争的氛围。

4.情绪多变,容易冲动。九年级学生遇到成绩时会沾沾自喜,遇到挫折时会垂头丧气。教学中,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既要加以肯定,又要指出学无止境,科学探索是无穷无尽的。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能讽刺打击,既要加以鼓励,又要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症结。

5.求知欲强烈。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求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但限于年龄特征和知识深度,他们的思维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教学时,不但要以丰富的感性材料为依托,还应展示思维的全过程并重复训练,为培养创新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二)心理特征的个性

1.有些学生做事粗枝大叶,读书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对待他们应经常提出一些细致而又具体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粗心”的毛病。

2.有些同学比较胆小,易形成封闭心理,有疑问不敢提问,久而久之,问题积累越来越多,学习障碍越来越大,对待他们要多鼓励,使他们能够消除自卑感,树立学习的信心。

3.有些同学思维单调片面,定势心理明显,常坠入钻牛角尖的死胡同。教学中应鼓励他们同学一起讨论,多发言,多交流,克服定势心理。

此外,还有许多不同个性心理的学生,只要教师能认真研究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方法,区别对待,就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切合九年级学生心理的几个化学教学基本原则

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出:(1)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2)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3)不重视从记忆、理解的客观事实去理解概念和原理,造成认识上的脱节;(4)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具有较浓的兴趣,但缺乏持久性,并没有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力;(5)不了解应该怎样由表及里、从浅入深地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以上几点是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水平上的“分化”的重要原因,是教学中值得特别重视的问题。

从九年级化学教学的特点出发,着重介绍几个教学基本原则。

(一)兴趣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失去了兴趣,就如亮起交通信号中的红灯,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采取以下做法:

1.充分运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更要精心设计一些实验,如通过化学实验引出有关溶液计算。

2.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用学以致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解释蜡烛在空气里燃烧最后蜡烛越来越短,质量越轻这一现象。

3.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的兴趣。例如,组织多种各化学小竞赛(如课堂问答),布置家庭小实验、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等。

4.教师要讲得有趣,学生才学得有味。优美生动的教态(语言、表情、手势),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二)主动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方法,达到激励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从多方面关心学生,特别是差学生,和他们谈心,勉励他们要有获得好成绩的信心,利用合适的时机如学生回答问题、完成作业或考试中的进步,适时在全班进行表扬,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己任,鼓励他们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

(三)直观原则

生动直观的形象对于初中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要注意引导他们从具体的事物中发展思维能力。例如,使用各种实物挂图、标本、多媒体展示,或者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现象。科学实验证明,单用听觉的记忆效率或单用视觉的记忆效率都较低,而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同步活动,则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包括联系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食物等等。学生学习化学之后,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会很感兴趣,从而切实有效地培养科学素质。

例如:解释家中菜刀生锈、鸡蛋保鲜、溶洞现象、霓虹灯等等。讲灭火方法时向学生介绍了安全救护知识、逃生方法。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水资源及其污染情况,结合具体事例认识到水污染的严重性,使学生积极参与环境治理。

(五)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要求教学过程都要遵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顺序。例如在九年级化学的教学中,从常见的酸(碱)的性质到引入酸(碱)的通性,这就是一种循序渐进编排教材的实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做好铺垫,为高级知识夯实基础。教学到一定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把有关的知识或技能,归类列表比较,找出异同,也是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智能的有效措施。

(六)练习原则

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缺少持久性,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如不及时练习、运用,很容易遗忘。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要保证必要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以有利于巩固和熟练。课堂练习时可采取口头表达、讨论、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课后作业的形式也要多样化,要做到基本型、灵活型和综合性相配套。九年级化学教学中不重视组织学生进行多种练习,是学习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要做到了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经常研究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心理因素,克服学生心理障碍,以达到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九年级化学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篇8

做好基础知识的记忆

化学被很多人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就是因为化学学习过程中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非常多,而且也比较复杂,所以学习起来没有那么的轻松。

初中化学如果想要保证基础部分不丢分的话,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就一定要背诵记忆清晰,对于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定理一定要熟记于心。

当然记忆也并不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因为很多化学知识其实是可以推导出来了,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记住推导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剩下很多功夫了。

宏观把握知识点

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其实是互相联系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宏观的知识脉络构造。

有的同学只会注重微观的知识点是否掌握了,却没有清晰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所以做题的时候如果是考察两到三个知识点之间的配合使用的时候,就无从下手了,其实这就是没有构建知识网络的后果。

当我们每学完一个章节的时候,都需要全盘地总结一下,找出知识点彼此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整理整本书的知识构架。学习化学一定要宏观和微观互相配合,缺一不可。把握好知识构架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做题训练了。

化学考试拉分的套路

化学的拉分题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知识有综合度造成的,一种是问题的问法有套路造成的。

怎么拿下有综合度的题目呢?化学综合题的解题核心是识辨知识点,逐个击破。拿到一道综合题,题目往往不会直接问知识点,命题人会将自己想问的内容巧妙的藏起来,此时需要同学们对问题有很高的识辨度。

其次,如何搞定套路题呢?套路题需要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找到命题人常见的命题套路。找到套路之后,再去练习几个具有相同套路的习题,就可以把这一种套路掌握。初中化学习题中的套路有限,只要有方法有方向是很容易进行总结的。

最后,化学姐想说,初中化学的难度其实属于中等水平。如果你感觉自己的化学成绩出现了滑铁卢的迹象,一定要及时调整方向,奋起直追,不然化学就有可能成为中考拖后腿的科目了。

九年级化学下册学习指导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上册书中,主要学习了化学的基础,这些知识贴近生活,且难度较低,一般的学生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然而, 在下册书中,童鞋们要攀越三座大山:金属、溶液和酸碱盐,这些不仅是中考的难点和重点,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当面对上下册书如此巨大的差别,童鞋们一片茫然,焦虑症也随之产生。

解决步骤:二

明白上下册知识掌握要求的差异

上册主要学习化学世界、空气、微观世界、水、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以及燃料极其利用,这些都是化学基础的知识,比较好掌握,童鞋们一般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下册主要考察了金属、溶液和酸碱盐,不仅要求掌握基础的知识,更要明白相关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相对于上册而言,其难度大大增加。

虽然说比上册的难度要大,但是只要同学们打好基础,就能平稳过渡到下册的知识的学习。

解决步骤:三

明白上下册知识结构的差异

上册的学习主要是模块为主的,即使是偶尔一次课没有来上,也对下次课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下册的学习都是非常连贯的,整个的知识结构都是非常紧凑的,如果错过一次课的学习,就很难保证接下来学习的质量。

同学们要经常对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解决步骤:四

明白上下册习题难度的差异

上册知识点的难度决定了其题目往往很简单,然而下册的题目难度逐渐加大,题目会变得更“耐打”,同学们的大脑也要进行更多的思考。

同学们要改变对化学的固有的轻视,多练习并及时学习老师的做题技巧。

解决步骤: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九年级化学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篇9

一、试卷结构

1、题型:单选选择题40分、填空题23分、推断题6分、实验探究21分、计算题10分

2、难易度:中等

二、答卷的整体情况

参考人数137,均分70分,优分51人,及格96人,低分1人

三、试卷的总体评价

本次期末统测试卷注重基础性,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综合考查了九年级化学第一到第七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科学探究的能

力,能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是一份比较好的试卷。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1——20题)答题情况分析

在选择题中学生回答较好的题有:1、2、3、4,5,6、7、8、10、12、13、15题,原

因是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分子的特征等这些重点内容掌握较好,对重点化学实验的实验

现象记忆较好。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题目有9、14、16、17、18、20题,原因是:学生的基

础知识不够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达不到课标的要求,题目读的不够认真。

(二)、填空题(21--24)答题情况分析:

填空题以考查“双基”为主,但从得分率来看,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很不理想,尤其

是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关化学式的计算还存在较大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不清。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运用概念和原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双

基知识不熟练也影响了答题的准确性。

2、审题不认真,做题态度不端正。学生在答题时失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审题不认真

造成的。很多学生对题目所给的材料分析不够透彻,不能很好地理解试题的意图和要求,造

成无法正确作答或匆忙作答,出现失误,得分率较低。

3、化学用语的掌握仍未到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条件。配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

严重。该卷中总计有11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虽然都是常见的化学方程式,但一次性要学

生交出十分满意的答案,难度还是有的。学生在书写中总是顾此失彼,不是配不平,就是掉

条件。

(三)实验探究题(26、27、)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中所考查的探究题,就题目本身而言,难度并不大,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得分率却不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分析综合能力薄弱,答题的表述能力差。学生有解题思路、有解题方法,却不能准确表

述,最后导致失分。

2、阅读、理解能力差,不会审题。不少学生习惯于拿到题就动笔,不认真审题,对问题缺

乏全方位理解,直接影响对问题的全面分析和相互关系的思考,必然影响答题。例如第27

题,难度适中,但学生们不能迁移课本上的知识,对问题的分析不是很全面。

3、观察不全面,描述不准确。实验探究题往往要考查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等,学生只有观

察仔细、表达清楚、描述准确才能得分

(四)计算题(27、28、共10分)答题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本次计算题的难度并不大。但得分较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不会计

算相对分子质量。

2、不会计算质量分数。

3、不会书写方程式。

五、教学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多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基础,只有“双基”落实,才能去正确地分析和判断问题,才能更灵活地解决问题。从本次统测来看,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总体来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有些试题有得满分的学生,但是不得分的学生也不少,相当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得分偏低也是本次统测总体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中要以教材上的双基为载体,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重视和研究教材,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习兴趣,特别要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应该仍然是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注重培养正确书写和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

在历年的中考中,化学用语的失分一直较高。从本次统测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如不能正确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的书写和意义模糊不清。因此,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和规范训练。尤其是要加强对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明确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本次统测反映出部分学生答题不准确,不严密、不完整、不全面。审题、理解能力、计算能力差造成失分较多。表达能力较弱,对实验设计、现象描述、原因分析、得出结论等主观题表述不到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同时要培养学生做到思路更清晰、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清楚、运用更灵活,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会分析,会应用。

4、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探究等活动的开展

实验与探究类型的题型是近年来中考新题型的一个亮点,也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本次统测也暴露出实验教学仍是化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实验设计、现象描述、原因分析、得出结论等方面普遍失分。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突出学科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将实验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突破口。如果条件允许尽量让学生多进行分组实验,对一些重要的“活动与探究”要给足学生时间进行探究,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实验教学的乐趣,提高实验能力。

5、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学习化学的价值

从本次统测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知识面不广、视野不开阔,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因此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意新闻事件中的化学知识的渗透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采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

九年级化学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篇10

观点一: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往往通过一个(或几个),案例、一组(或几组)数据、一段(或几段)材料的展现,重点考查学生能否从提取的信息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

设问方式:①“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启发”;②“谈谈你的看法、体会、认识”;③“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④“如何认识……、如何看待……”;⑤“如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

例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以其对“炭/炭复合材料”发明的杰出贡献,荣获了连续6年空缺的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当实验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时,他不退缩。在科研经费有限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肯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他从心里迸发出一个誓言:“中国人不仅应自行研发新产品,而且在技术上要争第一。”凝聚20年的心血,中国飞机依赖进口刹车片才能“落地”的历史被改写。

(1)、请你列举黄伯云艰苦创业的两个表现。

(2)、请你谈谈对上述材料中“誓言”的认识。

(3)、你打算怎样用实际行动向黄伯云学习?

解题思路:理解、认识、启示类的题目可按照“示—理—启”的解题思路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作答。

1、“示”即展示(是什么)。主要是指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主要通过“读”来完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启示。

2、“理”即道理(为什么)。即“材料反映的内容”的依据、原因、重要性(必要性)、不做的危害性等。

①依据。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理论根据(包括路线、方针、政策、国策、战略、原则、原理、法律、法规等)。

②重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③必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④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导致的消极后果。

3、“启”即启发(怎么办)。即政府、社会、学校、公民、青少年等准备怎么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主要通过“提”完成。“提”就是根据所找出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在这方面应该怎么做。这是解好试题的落脚点。解答时,应注意运用“应”、“要”、“坚持”、“必须”等词语,以体现答题的针对性。

按照这样的解题思路,在回答本题第一问时应注重“示”(是什么),分析黄伯云艰苦创业的表现;第二问注重“理”(为什么),应找出黄伯云发出自行研发新产品“誓言”的依据;第三问从“启”的角度谈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1)黄伯云艰苦创业的精神表现在:①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②当实验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时,他不退缩。③科研经费有限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肯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2)从“誓言”可看出: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3)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自己成为创造型人才。①要刻苦学习,努力探索,实践创新,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②要勇于质疑,勇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④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从祖国的需要出发,选择成才目标。⑤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

观点二:认识(评价)类: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此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观点三:启示类:

【题型特点】:一般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启示,如“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考查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此类题目,一般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案一般写明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问答题技法六

启示(告诉…道理、体现了哪些观点)、警示等

基本思路: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或“谈谈你的体会”,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

这类问题的解答对策是:

启示是从材料中正、反方面得到的经验、教训,而警示则侧重于从反方面行为中认识其危害并应吸取的教训,其语言表述多为“应该……”,有部分题目需要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或摒弃坏的(针对材料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应怎么做?)。

问答题技法七

观点一:结合材料,谈理解、认识、感悟、感想、体会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认识)”,或“谈谈你对某某问题的认识(理解)”,或“谈谈为什么要怎样”等,重点是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

这类题目解答对策是:

先对材料进行分层并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明确它属于哪个问题(即“是什么”),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为什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即“怎么做”)。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时,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充分联系教材,思维要发散,角度要多样。

基本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以下思路具体怎么展开,应以教材知识为依据,不宜生搬硬套。

① 是什么—-现象+本质(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②为什么—-原因+意义

③怎样做――分清角度;国家、社会、公民、经济活动参与者、青少年……(要点的组织视分值的多少而定)

观点二: 材料说明、反映了什么?(体现了哪些观点?)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说明(表明)了什么?”或“上述材料反映(体现)了什么?”等,多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这类试题的解答对策是:

先回答出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

基本思路:现象本质

①材料本身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怎样做) +直接对应+适度发散(视分值而定组织答案时往往是这种现象或行为的意义——②透过材料的现象揭示的本质问题或观点是什么?

问答题技法八

观点一:评析题型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评析题即要求根据材料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分析。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明辨是非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全面分析的能力。要答好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理清思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设问方式:①上述材料的言行正确吗,为什么?②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论进行评判。

解题思路:“性质判断—理论依据—后果影响—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①明确对象,即抓住材料的人物,紧扣其言行;

②确定角度,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不要遗漏;

③运用书本知识,寻求理论依据,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法律、责任、成才规律、人才标准、公民与集体等角度进行分析,角度不能重复,不能生搬硬套;

④逐句分析或逐个分析。

下面结合例题,谈谈这类题型的审题与组织答案的方法。

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许多学校的学生中,也出现了“手机族”。校园里,朗朗的读书中经常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手机声。而有许多同学对手机的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你的是“彩玲”的,我就要“拍照”的,更有的同学上课也发起了短信。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花点钱享受也是应该的。”

材料中这些同学的言行对吗?为什么?

例题分析:该题既要对同学的“言”进行分析,又要对同学的“行”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对九年级基本国情、合理消费和艰苦奋斗等知识的考查。考生应先针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发散思维,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公民与集体等角度多分析,寻找判断依据。

答案组织:

第一步,性质判断:

材料中这些同学的言行是错误的,这是盲目消费、奢侈浪费的不文明行为,也是不珍惜父母劳动成果的表现。

第二步,理论依据:这些同学的消费观念,不符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违背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第三步,后果影响: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和成才,败坏了校园风气,高消费会导致盲目攀比,甚至会诱发违法乱纪行为。

第四步,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我们应该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学业为重,要学会合理消费,并注重精神消费和绿色消费。

观点二:案例评析类: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法律案例,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或评析,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简要分析(评析)”等。

【解题技巧】:按照“判断表态”——“法律依据”——“材料分析”——“指出结果”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观点三:行为评析

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步骤:

1.找准行为

2.行为定性(一般从法和德的角度进行评价定性)

3.寻找依据(不正确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原则、没有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正确行为----符合哪些法律、原则、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

4.后果(正确行为---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行为---危害)

5.应该怎样做

①单个人物(或一类人物)单一行为评析。

②单个人物(多种行为)或多个人物(多种行为)评析。

基本思路:侧重是什么、为什么。

步骤:

A、仔细阅读题干,找准、找全行为和人物。

B、针对每种行为进行具体行为定性,说明依据点到为止。

问答题技法九

中考观点评析题解法探析

【题型特点】

观点评析类试题。就是要求考生对考题材料涉及的问题进行评析、评述、评价、评说的一类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针对性较强,它要求针对材料中的特定现象、问题和观点发表议论,有的放矢;其论辩性也较强,它要求在作答时观点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具有论辩的锋芒。这类试题旨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判断、分析、论证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各地20 11年的中考试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解法。

【分类解析】

一、评析个人型

这是评析类试题的主要类型,也是各地中考试题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题型。它可以分为评析言论(或观点)型、评析行为(或做法)型、评析言行型等三种主要形式。

1.评析言论(或观点)型

例1.(20 11·云南昭通)云南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走了……生前他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 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他奋斗一辈子,掏心扒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大山里的群众。

有人认为他傻,他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

解析:言论除了有正确言论、错误言论、正误混杂言论之分外,还包括观点片面型等类型。解答这类评析题的第一步,要对材料中人物的言论或观点进行对或错的正确评价,只有评价正确,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论证。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应力求做到分析论证条理清楚,论证全面、深刻、有说服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根据所学知识对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杨善洲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这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是值得学习和弘扬的。然后再结合人生的价值、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综合阐述理由即可。

答案:略。

2.评析行为(或做法)型

例2.(2011·山东济宁)鲁宁的一天:早晨,鲁宁让妈妈多给点儿零花钱,妈妈说不要乱花钱,鲁宁很不高兴,摔门而去……课间,鲁宁看见同桌的日记本,出于好奇,便偷看起来,这时,同桌一拳打了过来……放学后,鲁宁拿着新买的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书包要求商家退换,店主告诉他,售出商品,概不退换,鲁宁只好自认倒霉……

请你评析鲁宁这“倒霉”的一天。

解析:解答这类评论题,首先要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或做法进行合法或违法的性质判断,也就是要准确对行为或做法进行定性。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对行为或做法进行分析,说明合法或违法的原因。一般应指出,该行为或做法符合或违背哪些法律规定,维护或侵犯了公民的什么合法权益等。

解答该题时,需要对鲁宁这一天的行为分别进行评价,既不能有所遗漏,也不能笼统地进行评价,否则评价就不够全面和具体。鲁宁摔门而去,他的做法让父母伤心,是一种不孝敬父母的行为;鲁宁偷看同桌日记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鲁宁同桌挥拳相向的行为侵犯了鲁宁的生命健康权;鲁宁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认倒霉的行为是错误的;店主拒绝退货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然后再结合所学法律知识阐述理由即可。

答案: (1)鲁宁摔门而去,他的做法让父母伤心,是一种不孝敬父母的行为。(1分)他应该多和父母交流沟通,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1分)

(2)鲁宁偷看同桌日记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1分)鲁宁同桌挥拳相向的行为也是违法的,侵犯了鲁宁的生命健康权。(1分)

(3)鲁宁自认倒霉的行为是错误的,作为消费者,应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1分)店主拒绝退货的行为是违法的,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或依法求偿权)。(1分)

3.评析言行型

例3.(2011·广西桂林)小汪打算购买一部数码相机,同学劝他买价格便宜的“山寨”数码相机,对同学的劝说小汪强烈反对,并理直气壮地反问:¨山寨说白了就是剽窃,买山寨的不就等于协助窃贼吗?”(注:“山寨”一词为时下流行语,泛指那些以低成本生产出的主流品牌的仿制品。)

请简要说明材料中小汪的言行所蕴含的法律知识。

解析:这种评析题是评析言论(或观点)型和评析行为(或做法)型这两种形式的混合,属于言论和行为混合型,其解答方法与上述两种形式基本相同。本题实际上是言行评价型试题的变形。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对小汪的言行作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再联系所学法律知识进行说明。可按照“公民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购买‘山寨’产品的危害、如何维权及正确做法”回答:生产“山寨”产品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智力成果权;购买“山寨”产品会助长侵权行为,我们每个社会公民都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答案:【1】公民的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生产“山寨”产品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2】购买“山寨”产品会助长侵权行为。

上一篇:精彩片段及赏析下一篇:初级药师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