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讲课总结

2024-09-29

九年级化学讲课总结(共12篇)

九年级化学讲课总结 篇1

初中九年级化学讲课、说课题目

题目

(一):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材:科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4节P56—P61

主讲内容:什么是元素;怎样表示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单质和化合物有何不同。

题目

(二):物质构成的表示式(第1课时)

教材:科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4节P87—P91

主讲内容:怎样用式子表示物质的组成;怎样写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怎样读

化合物的化学式。

题目

(三):物质构成的表示式(第2课时)

教材:科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4节P92—P93

主讲内容:怎样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题目

(四):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

教材:科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4节P114—P117

主讲内容:什么是化学方程式;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题目

(五):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

教材:科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4节P117—P119

主讲内容:怎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九年级化学讲课总结 篇2

一、选择题 ( 本题包括20 个小题, 每小题2 分, 共40 分)

1.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D.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2. 下列物质中, 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3B.Cu (OH) 2C.Ca O D.NH4NO3

3.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 空气质量越好

B.空气中的CO2含量过多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C. 按质量计算, 空气中约含氮气78% , 氧气21% ,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 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4. 核电站中可用硼酸 ( H3BO3) 吸收中子, 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5.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 马上打开抽风机

B.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取暖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 迅速用湿布盖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 立即浇水灭火

6.“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B.废旧电池集中回收, 并填埋处理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提倡绿色出行

D.使用可降解塑料, 减少“白色污染”

7 . 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 Ag + 2 H2S + O2=2 X + 2 H2O , X的化学式为 ()

A.Ag2O B.Ag S C.Ag2O2D.Ag2S

8.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 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 酒精在桌面燃烧, 用水来灭火

10.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中, 以下说法的是 ()

A. 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该实验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11 . 已知某氮氧化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 16 , 则该化合物是 ()

A.NO2B.N2O C.NO D.N2O3

12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 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 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3.下列有关元素符号“Cu”表示的意义中的是 ()

獉獉A.一个铜原子B.一个铜元素

C.铜D.铜元素

14. 用如下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 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5 . 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 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气体从b端通入, 收集氧气

B. 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 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在a端接量筒, 瓶内装满水, 测量气体的体积

16. 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

17. 走进化学实验室, 同学们能够学会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B. 倾倒液体

C.过滤D.制取二氧化碳

18.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19.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Mg—镁B.2Na—2个钠元素

C.3Fe2+—3个铁离子D.4N2—4个氮原子

20. 人在剧烈运动后, 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 ( 化学式为C3H6O3) , 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 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从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下列关于乳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C.乳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二、填空题 ( 共20 分)

21. ( 6 分) 江西龙虎山因特有的丹霞地貌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 其红色砂砾岩由石灰岩、氢氧化铁、石膏等成分组成。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部分:

(1) 石灰岩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

(2) 石膏主要成分硫酸钙中含有的__________。

(3) 岩石呈红色是含氢氧化铁所致, __________。

22. (6分) (1) 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__________。

(2) 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 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

(3)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水是化合物, 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

B.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能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

C.水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 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氧气

23. (8分)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 1) 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示意图。

①实验时, 取下橡皮塞, 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 打开弹簧夹, 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 2) 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三大化石燃料, 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①燃烧化石燃料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 不仅如此, 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 我们既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又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②我国已经开发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其中含乙醇10% , 使用这种乙醇汽油的好处是___________ ( 写出一点) 。

三、实验题 ( 共26 分)

24 . ( 14 分) 根据下列装置图, 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 1) 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_ (填序号) , 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 3)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 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 ( 填序号)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停止加热时, 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然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

( 4) 实验室还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常温下, 在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不能使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________。

A. 5 m L 5 % 的过氧化氢溶液

B. 5 m L 5 % 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

C.5 m 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硫酸铜溶液

D.5 m 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红砖粉末

25 . ( 12 分) 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CO2的制备、净化、检验, 最后收集一瓶干燥的CO2。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究实验, 记录如下: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 一般选择第______ ( 填序号) 组药品,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则C中所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 反应过程中将弹簧夹关闭, 在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E收集方法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 共14 分)

26 . ( 6 分) 在现代生活中, 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食用碘盐”属于_____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2) 碘酸钾 (KIO3) 中钾元素、碘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 3) 碘酸钾 ( KIO3) 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 计算结果精确到0. 1% )

27. ( 8 分) 用100 g KCl O3和Mn 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反应前测得Mn 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 , 反应一段时间后, 又测得Mn O2占30% 。求: 此时分解的KCl O3的质量是多少? 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2.C;3.C;4.C;5.C;6.B;7.D;8.C;9.A;10.C;11.A;12.D;13.B;14.D;15.A;16.D;17.A;18.D;19.A;20.C。

21. (1) Ca; (2) SO2-4; (3) 。

22. (1) 过滤; (2) 煮沸; (3) AB。

23. (1) ①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 约到刻度1处②AB

(2) ①温室效应②节省石油资源。

24. (1) 集气瓶

(2) B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

(4) A

25. (1) ③Ca CO3+2HCl=Ca Cl2+H2O+CO2↑

(2) 澄清石灰水CO2+Ca (OH) 2=Ca CO3↓+H2O

(3) A中锥形瓶内液面下降,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4)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6 (1) 混合物; (2) 39∶127; (3) 59.3%。

27解:反应前:

Mn O2的质量为100g×25%=25g;KCl O3的质量为100g-25g=75g。

反应后:

混合物的质量为25g÷30%≈83.3g;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0g-83.3g=16.7g。

设已分解的KCl O3的质量为x。

九年级科学试卷评讲课浅见 篇3

关键词:评讲课;学习态度;自我认识

试卷评讲课是复习时采用最多的课型之一。它的功能是让学生自我查漏补缺、发现问题,自我分析、讨论问题,自我归纳、总结问题,从而达到自我优化、自我提高。在实际的试卷评讲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此缺乏深入的讲究,通常是教师“唱主角”,导致学习状态的高耗低效。那么,怎样对这种传统的评讲课进行改革,真正有效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一、试卷评讲课的新意义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试卷评讲中包办现象相当严重,学生似乎只是无知的听众。而事实上我们缺少的不是有潜力的学生,而是不能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老师。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1.关注对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评价

人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本能,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学生完全可以借助自己的先天智慧与学习机制成为自主学习的、人格独立的学习者。而教师的所为,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这样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激发,他们的天性才能得到张扬。因此,只要教师给予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他们定能自主快乐地学习。只要教师树立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需要为首要目标的理念,而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评讲课就能成为学生自己检验知识掌握情况、调整自身学习进度、及时改变学习方法的工具。

2.评讲课是学生自我调整和自我认识的途径

如果教师在评讲课中只是简单地宣布答案,或者粗线条的解释,那学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再次碰到类似的问题仍会重蹈覆辙。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学生自己去找错,让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学生在找到错误后,大多会通过各种方式寻求正确的答案,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认识结构。只要把这种找错的权力给学生,那目的就达到了。

二、复习评讲课的几点策略

评讲课的评价方法要科学合理,采用“讲、练、评”的方式进行评讲。在评讲时,通过平等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师生评讲准确到位,评讲突出针对性,注重层次性,讲究激励性,思维的开发,学生的自主性。

1.集体纠错制

试卷应尽快批改,及时发回,分组讨论,解决组内的错题。老师的作用就是起监督作用,对有些组中可能存在问题比较大的略作帮助。学生先自我订正,订正完以后对自己觉得能解决了的错题分析给组员听,并且指出原先出错的原因,再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题目,请求组员的帮助,从而实施组内兵帮兵、兵带兵,这时课堂中就会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每组的成员都尝到成功的体验。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2.小组辩论制

具体做法是对学生做的练习或试卷要上交但不改(可抽取部分看一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下节课中发回去,课中将试卷通常分两部分交流,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和填空题,第二部分是科学探究题。先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四人小组的学生先交流第一部分,对于有不同答案的展开辩论阐述各自的观点。例如,有这样的题目:将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然后加热大烧杯里的水。观察到大烧杯里的水已经沸腾了,小烧杯的水______(会或不会)沸腾?

小组间就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辩论过程中每个同学尽其所能地抓住对方的知识缺陷进行反驳,在这唇枪舌剑的过程中很多认识渐渐明朗起来,最后达成了共识。课中为不同意见而争得面红耳赤是经常的事,而教师只能在一旁获取信息,不能参与任何一方辩论,等学生将题目解决得差不多了,再抽四人小组的同学到台上展示,内容是组内还存在有争议的题目,但要讲出组内争议点(也就是学生卡住的地方)。选取某一组的同学作为评委进行评定,这时的评委就要对此说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对评委的观点也有不同意见时,就可能展开全班性的讨论了,老师在这过一过程中可作出点拨,但要点拨赶进度,很多老师看到学生的进度这么慢或讲不到点上就忍不住自己上去讲,这样表面上看已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导致后进生不断增多。好的听懂了,能跟着老师走,差的学生还留在原地。不断赶进度,不断跑,一路上会不断有学生掉队、失去信心。

3.相互调改制

对于学生已做的题目,教师不改由学生来改,学生怎么改呢?教师先不提供答案,小组内进行沟通交流,达成对题目的共识(当然共识中也会出现错误的),然后组间的试卷相互进行批改,在改完后的试卷上写上批改人的名字(上述这些操作是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的),在课堂上学生交换改过的试卷,学生先进行自我分析“错题”,对于“错题”中有不同观点的先在组内展开讨论,如果这组与改卷组还达不成共识的问题与改卷组进行质疑沟通(当然一开始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要讲明组间批改试卷带来的好处,对于有可能存在改错的题,大家也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以免组间可能因改错了题而伤了和气)。大多数的题目在组里或组间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解决不了的题怎么办?这时就要让不同组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这样一来问题肯定能暴露,学生的知识缺陷就呈现出来了。再让学生来分析同学的问题所在,这样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为什么要由学生分析问题而不由老师来进行呢?这两者从表面看好像老师的分析思路更清晰,也可节约一定的时间。但是由教师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就没有再次思维的空间,也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由学生来分析,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同学间可以各抒己见,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思辨和争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清晰而深刻。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05.

[2]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8.

[3] 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6.

[4]杨贻华 .浅谈如何上好九年级试卷讲评课.《东方青年·教师,2012(8).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总结 篇4

九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9(1)班均分44,9(2)班均分32,总体成绩让人担忧。

一、试卷分析

对于这次的试卷,总体感觉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比较好,题目出的也很到位,但是题目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过于灵活。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力普遍不强,不会全面的分析问题,再加上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很难在脑中建立一个逻辑性比较强的知识网络。导致一时转不过弯,中等难度的题目分数拿不全,而难题就很难拿到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透过学生答题分析,可以看出(1)学生只要态度端正,能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即能取得较好成绩。(2)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分析其根本原因,就是体现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有效地听课,不能主动简要地做好笔记,不能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能积极进行习题训练而达到提高的目的,这部分学生似乎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来学习。(3)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抱着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学科考试无所谓的态度,把选择题随便一填,其他就放空的情况。

三、今后师生努力目标

1、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树立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要努力、刻苦、勤奋,真正做到听一听,练一练,想一想,议一议,问一问“五个一”的要求。

2、教师应该充分利用40分钟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研,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扎实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及时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训练。

3、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记忆,及时总结,使知识点形成网络结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最全九年级化学复习总结 篇5

7月至8月,“提前认知”。在新初三学习化学之前,提前在暑假学习上册内容,领先学校,提前认知化学基础理论、基础实验、基本物质,率先构建化学知识体系,赢在化学的起跑线上。

9月至1月,“同步提高”。初三上学期,同步学校进度,延伸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拓展中考必考知识,突出中考重点和难点,配合中考化学经典题目,积累初三化学知识厚度,从秋季开始为中考夯实基础。

2月至3月初,“难点突破”。在寒假,提前攻克化学最难点--溶液和酸碱盐,并结束初三化学所有内容,为春季中考总复习做好准备。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檀子

本学期本人担任九年级初三(4)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在学校各级领导的精心安排组织下,本学年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现结合学期初教学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总结如下,以待提高:

一、(1)坚持参加教育局、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坚持出满勤,爱岗敬业。(2)深入学习新课标,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学习了琼海市教育局“教育质量年”文件精神,先后两次参加了市中、小学教研室组织的网上教研交流、研讨活动(化学科组、数学科组的研讨各一次),领会了校长在初三毕业班教师工作指导会的精神,不断加强人教版新教材的研究,个人教育、教学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创设化学学科特有的神奇的实验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好九年级才最后开设的化学学科的信心:

1、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

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化学课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

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化学教学中,要与日常生活和中央决策、全省动员正在大力建设中的国际旅游岛、低碳经济等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不断进行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自觉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学习和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识,分析许多实际问题。如有关环保问题、生态问题、温室效应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同学们都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2、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题,上课时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能通过化学课的学习,不仅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更能运用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能力。这样使教学相长,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法水平和能力。

3、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化学课的学习具有与其它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虽然是理科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却具有文科学科的一些特点,比如,许多的化学知识点需要机械性记忆和理解记忆;同时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来认真做好化学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以提高学习成绩,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4、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和讲评,注意学生的学情和信息反馈,及时讲评,以增强作业效果。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耐心、少埋怨,放下教师架子,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化学的好方法、好点子、好主意、好想法,再把它们推荐介绍给学生。

三、顺利完成其他教学工作任务

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实验操作考查训练中,能认真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药品和操作示范指导。扎实开展演示实验教学,任劳任怨地组织实验操作考查的监考等相关工作。并积极完成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回顾我的教学工作,我一直以来都能较全身心地付出,虽然伴随着很多挫折和无奈,特别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基础十分浅薄、对学习的兴趣几乎为零,自我约束力极低,多动、多语、多事、道德修养很差等问题十分突出且苦于回天乏术,但更多的是自己已尽了应尽的教书育人的义务,学生的中考的化学科成绩能有较大的提高。今后,我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九年级化学两个小实验的改进 篇7

实验1: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有一定的污染,在做这个实验时作了以下改进,并将模拟酸雨的危害一起探究。

实验2: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按教材上的操作方法,我们观察到天平不再平衡,只能从理论分析是因为二氧化碳飘逸至空气中,但没有用实验证明。

二、实验用品

实验1 :集气瓶、小燃烧匙、皮塞、导气管、气球。

实验2 :天平、矿泉水瓶、小试管。

三、实验内容及操作

实验1:把一个小燃烧匙的柄固定在橡皮塞上,在集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倒入少量的水,放入一片锌片、一小块大理石以及一片花瓣 ( 如图1所示 )。将少量的硫在燃烧匙内点燃,马上观察火焰的颜色后,伸入集气瓶,塞上橡皮塞,观察火焰颜色变化( 如图2所示 ),熄灭后振荡, 一会就可以看见锌和大理石表面有少量气泡冒出,花瓣发黄 ( 如图3所示 )。

实验2:往矿泉水瓶中加入适量碳酸钠粉末,小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一根细线使试管固定在瓶盖上不与碳酸钠粉末接触;将矿泉水瓶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 如图4所示 );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与矿泉水瓶中的碳酸钠粉末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把矿泉水瓶放在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取下瓶盖放在托盘天平上,再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 如图5所示 )。 由此分析同一实验差异的原因所在。

四、注意事项

实验1:使用表面粗糙的大理石、锌片,聚集的气泡较多,便于观察。

五、讨论与研究

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学的新发展和重要特点。化学实验绿色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需要,也是了解现代化学发展和趋势的需要。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常常是有毒的物质参加反应,若处理不当,对环境会造成污染。针对这一问题,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创新,对实验进行绿色化设计。

实验1: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有一定的污染,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只提到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级酸雨的危害,没有用实验证明。在做这个实验时作了以下改进, 并将模拟酸雨的危害一起作,该实验集几个实验于一体, 验证了氧气的性质,酸雨的成因和危害,消除了实验中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实验中的花瓣代表植物,大理石代表建筑,锌片代表金属制品,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及观察这三种物质在实验中的变化,相比教材上的几张图片,更直观、更有效地让学生对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九年级化学法制渗透总结(定稿) 篇8

理化初级中学

李中兰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和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育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小学生教育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响法律教育的主旋律。本学期总结如下:

1.教学中渗透《防火法》增强防火意识

化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的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试验操作技能,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学生亲手操作试验、观察试验现象就成为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试验中,大量化学药品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如:酒精、乙醛、氢气、氯酸钾、硝酸钾等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些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使用消防器材的保护操作,懂得不多,重视不够,就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如:1997年北京东方化工厂油气罐区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在较短的时间内,整个罐区一片火海,死亡9人,伤37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亿元以上。1993年深圳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死亡15人,200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这些事故都是由于化学品自身的火灾爆炸危险性造成的。又如:2004年2月1 5日9时,将吸剩的烟头掉落在仓库的地上,导致引燃仓库内的可燃物质,引发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00余万元的后果。为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减少公私财务的损失,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一面强调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正确存放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重要性,一面引导学生学习消防法的相关知识,重视消防器材的保护,学会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的防火意识和灭火能力。

2.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法,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富裕,时尚的衣服,美味的佳肴,漂亮的轿车,宽敞的住房,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泉水,舒适的环境成了包括学生在内的人们追求的目标。遗憾的是这些美好的愿望正在因为人们环保意识的不强,环保措施的不当而变得遥不可及。污水四处横流,煤烟恣意排放,垃圾遍地乱堆,矿物违规开采,这些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饮用水被污染,呼吸道疾病在增加,白色垃圾堆成了小山,矿产资源在急剧减少。为了教育学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的水资源更加清澈,天空更加蔚蓝,陆地更加宽敞,资源更加丰富,健康更有保障,就要引导学生学习环境保护法,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学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讨论如何避免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学生学法、守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如:介绍煤和石油的燃烧、金属的矿石冶炼等产生二氧化硫 污染大气,产生酸雨

引入《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禁止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气体介绍防治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和环保知识,更进一步了解了环保法律知识,增强了环保法制观念。有如:实验室需要使用各种试剂,会产生很多的废物、废水、废渣,不仅对试验环境构成威胁,也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我们在学生试验时按量使用药品,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规定废弃物放在指定地 点,统一回收。再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电池中含有大量的等重金属成分,废弃在自然界中有毒物质会从电池中溢出,污染土壤、水等,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学生听到无不惊讶,不仅意识到保护环境是多么的迫切和重要,而且还能自觉地去学习环保法规,履行环保义务。

3.教学中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

在化学教学中,我一方面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教育学生既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孩子们的安全,又要交给他们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遇到火灾时拨打119,生病受伤时拨打120,遇到坏人时拨打110等自救自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化学是一门与试验共同成长的自然科学,试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化学试验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试验的安全性,安全试验的关键是掌握试验药品的特性,按章操作。不仅要教育学生严格按照试验的操作顺序,还要求学生掌握特殊化学药品的使用能力,如:强酸、强腐蚀性和剧毒性药品的使用方法和用量。

如通过假酒案件让学生了解假酒的危害,通过对海洛因等毒品元素的介绍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来教育学生自觉抵挡毒品,剪除社会毒瘤。

3.教学中渗透食品卫生法

食品由于污染而降低了卫生质量或失去了营养价值,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慢性或潜在性危害,甚至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教学中,在讲化学与人体健康关系时,通过介绍“毒大米”“毒瓜子”中的矿物油,摄入后会引起人体全身乏力、恶心、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油脂性肺炎,危及生命。猪肉中的“瘦肉精”会使人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还讲述污染食盐中的亚硝酸盐;黄花菜、竹笋、银耳中的氧化硫;“保鲜”食品中的防腐剂——甲醛;“毛发水”酱油中的氯丙醇;粉丝、白糖中的“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超标使用的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醛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食品化学污染。另外,金属毒物如甲基汞、镉、铅、砷、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族化合物。也是造成食品污染的主要途径。如50年代中期在日本曾经因为人吃了受汞污染的鱼而出现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从1956-1960年间,日本水俣湾地区妇女生下的婴儿多数患先天性麻痹痴呆症,现在我国东北松花江流域地区也因鱼体内金属汞含量高,当地居民体内含汞量高,也出现婴儿痴呆症。同样50年代中期在日本因食用遭受重金属镉污染的大米,受害者首先是肾脏受损脱钙,既而出现骨软化、骨萎缩,甚至弯曲变形、骨折,重病者全身骨头疼痛难忍。在瑞典曾发现在排放镉、铅、砷冶炼工作的女工,其自然流产率和婴儿畸形率明显增高。又如合成色素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往往也会引入重金属铅、砷、汞等。如果不能合理使用这些合成色素,人体摄入过量必给人体健康带来危

害。尤其是对婴幼儿和儿童危害更大。这样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宣传食品卫生法知识使学生明白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对食品安全危害性全面认识,从而履行法律赋予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责,这样不仅利己而且利国利民。

九年级化学个人工作总结 篇9

一、切实抓好“双基”的落实,不拼命赶进度

在历次模拟考试中,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每节过关,不能为赶进度而不管教学效果。由于各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差异且学习基础不同,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不同,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是稳抓基础知识,不为赶进度而忽视任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每个环节都能过关,为接下来的新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抓基本技能,主要是抓好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多进行讨论,培养用化学用语来描述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我们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让学生做实验,认为让学生做实验是浪费时间,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二、加强实验教学,把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在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充分,力求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要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并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从中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做到人人动手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感受知识,学会知识。同时,在课后我还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实验过程中我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化学老师的高度重视。今年的化学试题中同样出现了实验科学探究内容,而且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只有把学生的这种实验探究能力给培养起来了,学生遇到什么样的实验探究题也不是问题,他们都会顺利完成。学生有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这是化学科目取得好成绩的又一关键。

三、贯彻落实分层教学,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即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我们开展培优补差,进行分层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培优补差工作中,我是主要以优帮差,让优生发挥优势,在帮助潜能生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潜能生在优生的帮助下能进步快些。再加上老师给他们更多关心,更多的辅导,使潜能生更有信心取得进步。在这个以优帮差的过程中两类学生都获益匪浅,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第二学期,我校进行的分层教学取得效果非常明显。在后段时间,一部分学生进步很大。对于化学科来说,在复习阶段进行分层教学时,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复习提纲及练习是很重要的。练习的设计应该有梯度,让学生循序渐进,应当把练习分A、B、C三类: A为常规性基础题,立足双基,又能引导学生思考、创新,难度适中,要求全体学生独立完成;B为稍有难度的综合题,教师选讲、学生选做,不做硬性要求;C为竞赛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开拓视野、发展个性。在模拟考时,90%的题目的类型应当与A相仿。教师必须筛选好习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好每一次模拟试题。让学生考一次模拟考,增强一次自信,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不断进步。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化学知识的应用

化学与社会、生活及生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紧联系社会生活生产的实际,让学生学得有趣,且学得有用,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更主动学好化学

历年中考试题都有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几年来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了解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五、认真钻研新教材,实施新课程标准

这两年来,我县使用了新教材,实施了化学新课程标准。对于新教材,必须做到认真研究新课程的特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适应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在工作中我首先认真钻研新教材,理解新课程标准,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在九年级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标的要求,力争使《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方面,我认为自己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浅谈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篇10

一、化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使自身实验操作更加规范

实验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掌握知识技能,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自身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程度。通过教学实践, 我认为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忌课前准备不充分

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 直到熟练的地步, 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教师还要掌握实验时间, 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外, 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 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老师可在铁架台上横挂一根杆子, 杆子两端各挂一只同样大小的纸杯, 向其中一个纸杯倾倒课前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再向事先收集好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水, 振荡瓶子, 一会儿瓶子变瘪了,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水吸收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教师也可以考虑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 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燃烧的条件这一节知识时, 除了新教材上的实验外, 还可补充旧教材中的一个实验, 即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对比实验, 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得出燃烧的条件。

2、忌实验操作不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实验操作时动作要准确、标准。

3、忌实验用语不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 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有的教师在进行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三种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 如将长颈漏斗称漏斗。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 如集气瓶和广口瓶不分。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 对定律省略表达不准。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物质质量总和”说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教师对实验用语的不规范表达会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错误的理解, 甚至不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师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1. 注意化学药品的毒性和腐蚀性。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浓酸、浓碱都是属于强腐蚀药品, 使用时必须特别小心, 防止沾到皮肤上或溅到衣服上, 如不慎将酸溅到皮肤上, 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 (如果是浓硫酸, 必须迅速用布擦拭, 然后再用水冲洗) , 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 再涂上硼酸溶液。

2. 注意操作时的安全。

在实验中如有易燃、易爆的操作, 应该采取安全措施。任何实验容器口都不要对着操作者和观看者。进行有毒气体的实验时, 应在通风的地方进行, 实验用药量要少, 时间要短, 有毒残渣要妥善处理。

三、鼓励学生手脑并用, 做化学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步骤, 避免盲目性

每次实验结束都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要注重对实验进行改进, 提高实验的效果。如能否使用更简单的仪器、更价廉易得的药品, 能否在操作上更安全可靠, 能否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结果更准确等。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 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 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加以具体指导。例如, 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 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 铁钉表面变得光亮, 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 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 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 在填写实验报告时, 应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 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 老师都要留出3-5分钟, 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 保持桌面整洁,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总结11 篇11

李文会

转眼间,半学期半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开学以来,按照教学计划,已经完成了第一章至第五章以及实验部分的内容。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课堂上尽力做到精讲多炼,先将半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学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期中考试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与月考相比,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感觉有所好转,大部分学生也开始对化学学习有了感觉。

(一)试卷分析

对于这次的试卷,总体感觉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比较好,题目出的也很到位,题型分布也比较好。但,学生的答题审题能力普遍不强,有些同学不会全面的分析问题,再加上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很难在脑中建立一个逻辑性比较强的解题思路。导致一时转不过弯,中等难度的题目分数拿不全。

(二)出现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我们的学生要分级制定要求,对于中上的学生要求要高一些,要学以致用,加强信息题和灵活题的练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就达到目的,努力向及格靠拢。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现在有很大的问题。基础都需要学生记忆,也就是要背要默,可是现在只有默写的时间,没有重默的时间,默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般重默的人数都比较多,而学生的自由时间太少,根本没有时间盯人过来默写。我实习的学校放学前没有辅导课,那段时间就留给各科老师自由找学生默写或者改正作业,那样今天默写不好的人回去就会背,因为明天还要重默,有了压力。而在我们学校,要么找几个人乘午饭过后的时间重默(这段时间太短,有时学生吃完饭就要准备中午辅导课了);要么过段时间全班一起重默,这样,没有自觉的学生永远不会背(没有自觉的学生很多)。这样,不会的知识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越来越难抓。

而像化学中的计算题,都是非常简单和基本的计算,考前连新课加练习也有6节课的时间,这次考的计算是基本中的基本,但是真正做全对的每班不过半。加法都会算错,我实在是很无奈。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教学总结 篇12

化学教研组2012.1.5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实验教学总结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化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化学实验教学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初中三年级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此,对于大纲规定的每个演示实验我们都认真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

2.努力开足学生分组实验

根据教学进度努力开足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做到每2人一组,位置固定,每次实验都进行登记,并对每个实验从课堂纪律、操作规范、整理仪器等方面对每一个学生打分。一学年下来,教学效果较好,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实验课上乱轰轰的教学场面,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一些较简单的演示实验,根据条件把它改为学生实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开发家庭小实验

配合教学内容,每逢放假,化学教师都向学生布置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家庭小实验,并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都详细记录下来,回校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例如,把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金属的防护和回收”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五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里讨论题“使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有那些?”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二)、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学生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们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上一篇:爱之旅作文750字下一篇:高中教室励志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