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习题课教学

2024-06-27

九年级化学习题课教学(共12篇)

九年级化学习题课教学 篇1

九年级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九年级化学绪言课通常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课。第一节化学课,学生对化学充满好奇和期待,是教师将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手段和学科价值等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对化学学科特质留下深刻第一印象的良好契机。绪言课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化学学习。但由于绪言课往往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要求,根据不同教师的理解就有许多不同的处理方式,其效果也就大相径庭,如果没能深入理解和把握绪言课的功能和价值,绪言课就很容易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当前绪言课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观察、分析与总结,并试图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当前九年级化学绪言课的几种典型课型

1.“实用”为主,直入“考点”型

有些教师的绪言课只是简要叙述一遍化学的定义,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然后从定义中提炼出“考点”: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变化———包括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接着配以大量练习训练学生辨析以上两组概念,以求达到考试要求。这一类型的第一节化学课其实不能称之为绪言课,它看上去最“实用”,但实际上没有体现化学学科的特征。

2. 满堂资料史实,说教叙述型

该类型的绪言课,通过图片展示,列举史料,从化学的发展史开始阐述化学与人类文明的密切关系,体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教师的讲述占用了课堂的始末,于学生而言只是听了一场科普讲座。实践表明,试图仅仅通过介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达到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现实。

3. 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型

不少教师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许多奇趣小实验,如“清水变牛奶,牛奶变清水,牛奶变可乐”“大象牙膏”“魔棒点灯”……这些小魔术让学生兴奋新奇,但其中原理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又暂时不适合解释,这种一时的好奇不等于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当前九年级化学绪言课存在的问题

1. 唯中考论,对绪言课功能和价值认识不足

绪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的概貌并初步渗透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不少教师把考点作为授课的唯一“指挥棒”,考什么就教什么,而忽视了渗透化学学科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在多年的初中教学实践中,目睹了许多学生很艰难地学习化学的过程。他们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学生认为教师每节课都罗列了太多需要他们去“死记硬背”的事实性知识材料和内容、学生所学到的化学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不甚清楚、在学生看来化学知识过于抽象等。这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困难,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观察,许多初中学生学化学只是在“背化学”,由于初中化学的知识容量少,对综合应用的要求也不高,所以学生不用化学思维思考,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在考试中也能获得较好的分数。但进入高中,知识体系变得繁杂,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提高,对于没有形成化学学科思维的学生,学化学将变得举步维艰,高中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将事倍功半。

2. 教材无绪言课,缺乏教材二次开发能力

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指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学校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所选用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并辅以其他教学资源[1]。目前各地所使用的教材中,有些版本是没有编写绪言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对绪言功能价值的理解,选取设置合适的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由于所选取设置的内容必须综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参与,更要有能力参与,这无疑是一个需要精心设置,通盘考虑的过程。缺乏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应该说是许多教师没能上好绪言课的关键因素。

3. 重视化学趣味性、有用性,忽略化学学法指导

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展示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重要性,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是对绪言课所承载的功能认识片面化的结果。我们知道化学课不总是有趣、热闹的,教师应该注意围绕“学化学”的话题展开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解开“化学重要”“我要怎么学”的问题,帮助学生获得认识与体会。否则,所谓的趣味性只能引起学生的一时新奇。学生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认为绪言课和真实的化学课堂离得太远,绪言课只是教师的一种“作秀”。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应建立在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知识的体验中,这样的热情和兴趣即使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这是必然的)也能够得以维持和发展。

三、基于化学学科特质的绪言课实践与反思

1. 绪言课应具有的功能与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教育的启蒙,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九年级化学绪言课的功能是让学生了解化学的概貌,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了解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意识到化学要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其价值是帮助学生形成关心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其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2. 体现化学趣味性和实用性,要让学生体验如何“学化学”

结合一节绪言课教学设计案例对如何体现化学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体会感悟如何“学化学”进行分析。

环节一:联系生活的实验探究活动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一款热卖产品“暖宝宝”。其成分:铁粉、水、活性炭、盐。功能:短时间发热,40℃以上保持12小时,可用于防寒、户外保暖。发热原理:铁为粉末状,铁、碳、水和盐构成原电池,形成原电池效应,大大加快氧化还原的速率,使铁短时间生锈放热。

“暖宝宝”主要成份之一是铁粉,利用其发热原理设置如下情境: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认识其性质、变化,让学生切身感受化学学科的趣味性,体验实验这一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研究铁粉的性质

a.观察铁粉(色、态、味);

b.将铁粉洒入水中[密度(与水比较)、溶解性];

c.将铁粉洒入食醋中(比较与洒在水中的区别);

d.将铁粉洒向酒精灯火焰(这就是节日里绽放在夜空的烟花)。

教师及时小结:通过实验获得有关铁粉性质方面的认识: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可燃性等。

(2)深入研究铁粉的生锈变化(教师演示)

a.对比观察使用前后的“暖宝宝”,根据生活经验及实验检测判断出铁粉变铁锈。

b.通过使用说明的简单介绍,引出“空气”这一使铁粉生锈的条件,接下来的环节就是让学生感受空气参与铁粉生锈过程的事实。

c.“看见”空气的环节设置:根据气压差原理认识气体被消耗。该知识点虽是学生初二物理学过的,但这个知识点本身抽象,许多学生依然不是很理解。所以,这个环节为理解下面的实验作铺垫,减少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d.验证空气参与铁的生锈过程。

实验设计:将“暖宝宝”装入锥形瓶,塞好带导管的橡皮塞,夹好止水夹。导管另一端插入盛水的量筒(滴几滴红墨水,并记下此时刻度),待锥形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量筒液面变化。

教师及时小结:关注探究过程中铁粉的变化,包括颜色变化(由黑色变为棕褐色)、某些特性的变化(不能再被磁铁吸引)、能量变化(放热)等。

(3)总结: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a.关注物质的性质;

b.关注物质的变化;

c.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与讨论。

环节二:让学生体验奇妙的微观世界,欣赏简洁的化学语言

中学化学学习的思维方式,是从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入手,从原子、分子水平进行研究和探索,用化学符号系统进行描述。从宏观、微观、符号三者联系的角度认识和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1)建立模型,体验奇妙的微观世界

化学的本质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所以,要让学生在初次接触化学时就对微观世界有所体验。在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以搭积木类比建立模型是比较恰当的形式。物质都是由大量我们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就像小孩子搭的积木模型,当你往模型上添加积木块或减少积木块时,一种模型就变成了另一种模型,甚至相同的积木块也可以组合成不同模型。

(2)欣赏简洁优美的化学语言(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告诉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宏观现象进行描述,要从微观层面进行解释,还要用化学符号进行表征,化学语言简洁优美,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环节三:通过展示史实与应用,感受化学学科价值与魅力

展示从古至今,化学史上的重大成就,让学生体会,如果没有化学家研制出的化肥和农药,全球粮食产量将要减半;如果没有化学家研制出的抗生素等药品,人类的平均寿命将缩短25年;如果没有化学家研制出的各种新型材料,人类文明的进步将举步维艰。

3. 绪言课的教学中应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以化学基本观念为线索,将化学的基本观念渗透在教学中。在绪言课实例中,始终以铁粉为主线,在学生通过实验获得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始终关注化学基本观念的渗透。通过认识铁粉的性质及其变化,让学生明确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及其转化,渗透化学转化观、能量观;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体验、搭建模型等手段,让学生体会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认识活动,渗透实验观、微粒观、科学本质观;最终通过对铁粉生锈原理的认识和分析,让学生明白化学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渗透化学的价值观、STS教育。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将三维目标精心提炼与整合,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能力与品格的形成即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3],而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4. 实验是让学生体会化学基本观念的有效途径

实验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良好平台,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载体,而教师在实验设置中,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过于集中论证结果,体系的变化过程往往被忽略,这也是导致学生逐渐对实验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

例如,前文提到的实验要从“暖宝宝”中分离出铁粉,可提醒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怎么分离?使用磁铁的具体操作细节?如果直接用磁铁吸引,会发现铁粉很难从磁铁上分离下来,要用包上塑料袋(或滤纸)的磁铁吸引,然后小心收拢塑料袋(或滤纸),移开磁铁,就能很好地将铁粉与磁铁分开。二是为什么要分离?要让学生明白,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要获得尽可能纯净的物质,这种理念在后面的教学中也会涉及。

5. 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价值

通过前文的实例,请学生根据“空气是导致铁生锈”的认识,列举生活中铁制品的防锈措施,体会其中的防锈原理,用鲜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应用价值。一直以来,化学学科饱受误读,被当作是污染、危害的代名词。通过列举古代、近代的典型化学史实,播放现代化学在高科技材料上的应用视频,让学生感受化学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们认识到:“科学这把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4],而具体打开哪一扇门,决定于拿着这把钥匙的人的素养!

摘要:九年级化学绪言课对于学生学好化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当前九年级化学绪言课的几种典型课型,并对这些典型课型背后的原因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剖析,对九年级化学绪言课的核心要义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绪言课,教学现状,功能价值

参考文献

[1]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和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

[4]理查德·费曼.科学的价值[J].中文自修,2000(1).

九年级化学习题课教学 篇2

今天教学内容是《弧长和扇形面积》的习题课,我首先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然后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1)自我感觉讲的很明白,但当让学生整理时,仍感觉部分后进生不能理解;

(2)听课时,学生的精力不够集中,有些同学的思维活动不起来,很被动;

(3)给学生整理问题的时间较少,很多学生整理不完,课下没时间整理,所以实际上听课效果很差;

(4)备课不够充分,配册105页探索研究突出错,应提前告知学生,但我没有做到,导致学生浪费很多时间,但没有求出来。

(5)太吝啬与对学生的表扬。

收获:

九年级化学课前教学设计初探 篇3

关键词:课前教学;实际需要;设计教学

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如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参与,思维处于抑制状态;课堂气氛沉闷,那么教师就很难教学,更谈不上课堂教学效果。而课题教学效果又取决于课前教学的设计,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谈谈课前教学设计的一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生理要求设计教学

从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看,学生正处于大脑发育时期,学生大脑的可塑性很大,如果引导不好就会抑制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大脑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感到疲倦,学生就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那么你这堂课就是你在唱独角戏,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根据学生的生理先从有趣的实验、讲授有关的化学史的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大脑处于积极活跃的兴奋状态,产生求知欲,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

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由宏观到微观,如果符合这个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会降低。例如在教学中从学生已知的事实来说明未知的道理,那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我在氧气的应用过程中推理得到氧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的性质;从二氧化碳灭火的应用,推理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质等。任何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先前的经验,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教学

如果一堂课不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把知识点设计的高高的,学生好似听天书,照搬教学环节,不根据学生实际教学,课堂就会变得死板僵化,从而失去活力。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境,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交流、讨论活跃思维,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在教学中,这样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设计中一定不能只是以教师的单方面去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心理、认知规律、实际需要来设计,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绍凯.初探提高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策略.课程与教材研究,2011(12).

[2]田我兵.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探讨.陕西教育教学,2010(9).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的体会 篇4

一、教会学生复习方法

教师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传授给他们学习方法, 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对以后的学习受益匪浅。就拿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复习来说吧。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对原有知识的再认识上, 而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等, 做进一步深化处理, 从中掌握知识间的联系、相互转化关系, 尽可能使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这项工作不要由老师一手代办, 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老师只需教给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

二、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复习

由于现在的中考既有验收功能, 又有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功能, 因此在复习中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不能搞“一刀切”, 考什么就复习什么。例如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复习。中考对这三个概念只要求到“了解”层次, 对还原剂只要求学生知道碳、氢气、—氧化碳做还原剂。因此对基础薄弱的同学不做过高要求, 达到大纲要求即可。而对那些要上高中的同学来说, 只了解这些显然不利于以后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 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升价→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性→还原剂”;“降价→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性→氧化剂”。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理解氧化剂, 还原剂。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对零散知识, 进行归纳总结

1. 归类记忆

在考试中经常出现一些比较零散的知识, 没有系统性, 对学生记忆很不利。在复习中, 老师及时为学生总结, 把这些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归类记忆, 有利于学生掌握。比如对固体物质颜色的记忆, 可以归类总结。还有, 对物质燃烧现象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硫、磷、铁、镁、碳的燃烧现象进行归类对比记忆。

2. 观察异同、对比记忆

在复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时, 许多概念相互对立, 如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单质与化合物、混合物与纯净物, 抓住矛盾的关键, 对比记忆最好。而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 氢气、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氢气与氧气的物理性质, 往往会相互干扰, 影响记忆, 如果分类集中, 观察其异同, 分析对比,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就容易记忆和掌握了。

四、在复习中运用类比方法, 突破难点

类比是根据被认识的对象间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 从而推出其他被认识的事物是否也有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方面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推理方法。

五、在复习基本概念时要分析透彻, 理解记忆

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就要把概念分析透彻, 分析其适用条件和要点, 掌握其内含和外延,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才能记得牢, 会灵活运用。

例如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这个概念按意义分成三段: (1)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 (2) 用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3)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 (1) 段表明相对原子质量的衡量标准, 即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提醒学生注意“质量”二字。第 (2) 段表示求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 说明“比较”二字对应的是除法运算。第 (3) 段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 是衡量原子质量大小的一个概念, 但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学生自己总结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练习题 篇5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B.食盐水C新鲜的空气D.冰水共存物

2.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HB.OC.H2OD.H,O

3.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相对原子质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粒子的大小不同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实际原子质量的简称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下列情况下,肯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分子间隙变小B.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C.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中去

6.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位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B.质子数为6C.电子数为6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7.下列关于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由电子、质子、中子构成8.薯片等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适宜充入的气体是()

A.稀有气体B.氮气C.氧气D.空气

9.要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炭B.硫磺C.铁丝D.红磷

10.下列物质中,具有固定性质的是()

A.碘酒B.盐水C.煤D.铁水

11.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

12“蓝天行动”被评为重庆市十年十大环保事件的候选事件,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蓝天行动”实施的是()

A.退耕还林,增大森林覆盖面积 B.密闭运输沙土,减少扬沙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做汽车燃料

13.在连续干旱的日子里,一场大雨过后,我们会觉得空气清新,这主要是因为()

A.气温大幅度下降 B.空气中颗粒物大量减少C.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多D.空气中CO2增多

14.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下列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是()

A.铜B.氧气C.氯化钠D.二氧化碳

15.关于氯原子和氯离子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他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电子数相同 C.氯离子的最外层相对稳定D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

16.下列事实能 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微粒可分的是()

A.水通电可以收集到氧气和氢气 B.干冰升华形成二氧化碳气体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路径分析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

1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问题及其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多数的化学教育工作者都在逐渐的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基本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但是就目前的化学习题课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化学习题课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效。所以,我们要对现阶段的化学习题课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几所高中的化学老师进行调查发现,在化学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目标和习题内容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存在随意性

我们知道教学目的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教学目的的好坏往往影响着教学的成败。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些老师的教学目的往往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对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和熟悉那些知识点还是很模糊,并且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什么目的也不是很明确。由于这种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往往会导致教学的随意向,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老师以用到什么知识点就讲什么,用到那种方法就教什么的现象,这会导致讲到哪里算哪里的不良教学态度。由于这种教学态度的模糊不清,导致教学没有完整性和系统性,对于那些重点内容没有得到重视,导致一些较难的知识点没有得到解决。通过分析发现大部分老师对化学习题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课前也没有去认真的对待教学设计,并且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化学习题课对学生的重要性。

1.2习题内容选择存在盲目性

由于一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化学课程标准的研究不够深入,并且教学内容也比较的模糊,这往往会出现在习题课的选择上出现盲目的现象。当前的一些教学辅导资料与教材能够真正配套的并不是很多,目前在市面上的辅导资料都是有着很好的包装,但是实际内容却与教材内容有着很大的出入,在这些辅导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题目较为陈旧,观念较老,要不就是题目都较难,大多数都超出了课程的要求,导致学生很难接受。对于这些辅助资料不完善的现象,一些教师并没有去深入的研究化学标准,也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分析问题,忽略了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特点也没有得到关注。教师在选择习题时往往单纯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使习题没有层次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性。

2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化学习题课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这使化学习题课的教学涉及到很多因素,所以对于化学习题课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化学习题课具有独特的教学原则,使其具有引导原则和探究性原则。

2.1问题引导原则

问题引导性原则是指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来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但是引导性原则并不是单纯的设问,在一定的时候老师还应该把一些隐藏性的内容告诉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我们知道习题课的成败与否取决于习题课的选择。一套好的化学习题会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容易打消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选择习题时,教师要时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2.2探究性原则

科学探究是我国的化学新课程标准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的改变学生的机械性思维,使学生变的主动学习,达到提升学生知识的能力。所以化学习题课的开展也要坚持探究性的原则。化学习题课的教学往往都是通过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之后,主动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一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来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能够使抽象、高深的问题变的鲜活起来。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化学问题。

3 高中化学习题设计的具体环节

顾名思义,在高中的化学习题课堂上必须是以做化学习题为主,其他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内容都处于辅助地位。高中学生需要在做化学习题的过程中,巩固自己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并发现自己薄弱的方面,并在练习过程中加强自己的掌握程度,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也能够在习题课上总结出考试中常见的考试题型,针对各个题型进行逐个攻破,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同时,高中教师也普遍反映化学教材中的练习题比较简单,不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以及应用知识点,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编制出符合教学要求的习题。

3.1立意的确立

编制习题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习题的立意。确定正确的习题立意,明确学习的目标,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等均有帮助。确定习题立意前,应充分考虑到化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以及对学生的要求考察程度,根据这些标准编制符合要求的习题。习题的立意应尽量明确,明确的指出相关知识点,与教学目标相联系,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

3.2设问方式的设计

基于清楚表达习题立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宗旨,以设问的形式表现习题。也就是说,设问是对基础知识的总结概括,必须要针对知识点中的重点来提出设问,进而编制习题。提出设问的方式必须要顺畅、巧妙、值得推敲,尽量避免出现简单的、无意义的提问方式。对习题的陈述语言应尽量简练、精确,避免出现歧义或者含义不明的习题陈述方式。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接近学生的思想,符合学生的认知,促使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题意,进而采取正确的解题方法顺利的解决问题。

3.3答案标准

在习题中不可或缺的除了习题的陈述语言外就是答案、得分标准以及答案的解析。第一,习题答案应随着题型的变换而有所不同,比如,对于单选题型的答案就必须明确的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能出现相似的选项,误导学生。第二,习题附带的答案要与相应的得分标准相符合,如果是主观题,答案只要阐述出主要的观点就可以按照得分标准相应给分,如果是客观题,就必须完全按照参考答案给予分数。对于高中化学老师,设计化学习题是他们的基本技能。只要教师们足够的了解化学教材,熟练地掌握化学知识点,处理好习题间的情境、立意、设问、答案以及得分标准这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师才能够设计出有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习题。总而言之,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水平,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因素来设计化学习题,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高效率的学习,这就是教学的意义,也是设计习题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廖志.高中化学“难易律”的初探[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

[2]陈建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

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探究 篇7

1.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没有依据教学内容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 尤其是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课堂上, 教学重点模糊不清, 重要知识点与习题之间的关系复杂,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没有详细了解,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能明确表达教学重点, 对学生缺乏针对性的训练, 课堂教学随意性比较严重, 教师根本不能有效抓住教学重点, 这样学生就不能快速掌握化学习题解题技巧, 严重影响了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

2. 化学习题缺乏实时效性

在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 教师在选择习题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挑选和设计, 化学习题的选择比较随意, 导致化学习题训练缺乏针对性, 同时具有陈旧性和滞后性。通常教师所选择的化学习题都比较老套, 解题思路都比较固定, 不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开发。而且所选择的一些化学知识都停留在比较早的时刻, 缺乏时效性。大多数教师只是负责将习题布置给学生, 并没有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培养, 这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道路十分不利。

3.实验操作缺乏可行性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而教师在选择化学习题时, 考虑不充分, 导致实验操作缺乏可行性。一些化学习题只是具备理论性, 对学生的成长没有什么实质作用, 但是一些专业的化学习题, 需要大量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来加以论证, 这根本就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而且也失去了化学学习的趣味性, 导致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高中化学习题教学课堂中, 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 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要教授给学生解答化学习题的技巧和方法, 要引导学生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化学知识, 然后通过习题引出, 让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解题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充分鉴证自己的想法, 教师可以从旁进行协助, 纠正学生的错误, 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化学解题习惯的培养。

在下述这道化学选择题中, 要求学生通过几个选项, 分析选项中的化学内容是否正确, 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例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不变, 分子数目也不变。

B.60周年国庆阅兵车HQE顶级红旗采用全铝车身, 铝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C.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沾有油污的器具时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化学变化。

D.液氨、液氯、液态氯化氢都是非电解质。

根据化学知识对A选项进行分析, 可以有效结合化学反应的定义, 分子数目不变, 快速判断这个选择是不正确的。而B选项中说铝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应该是两性氧化物。而C选项中纯碱溶液与油污会发生化学反应, 这是正确的。在D选项中这几种混合物质中都含有水, 而水是电解质, 所以这个选项也是不正确的, 最后答案就是A、B、D三个选项。

2. 加强合作与自主的结合

化学教师要加强对习题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要不断学习化学习题解题技巧。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游戏活动, 给学生设置一些化学习题, 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解答,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教授学生解题方法

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 对化学习题缺乏解题技巧, 所以教师可以在习题中设置一些关键语句, 让学生能够快速发现, 并给予相应的提示, 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解答习题, 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化学习题的解题方法。

4. 巧妙设置问题

在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 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就是能否巧妙设计设问方式, 教师需要大量查阅资料, 总结化学问题的精髓, 然后设计的问题要能符合教学内容, 还要能直击要害。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概括性, 能够突出重点, 此外教师也要避免设计一些较难的问题, 这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 要避免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句出现, 确保学生能快速理解。

综上所述, 想要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效率, 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模式, 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要积极引导学生, 教授给学生解题技巧。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化学是高中课程中的必考科目, 占据着很重要的分数比例。想要学好化学, 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还要掌握实践操作知识。但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很多化学教师只侧重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 根本没有注重对学生化学习题解答能力的培养, 这就导致我国高中生化学实践能力较差。在本文中就详细介绍下当前我国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现状, 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确保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习题,现状,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秀玲.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J].成功 (教育) , 2012 (06) .

[2]姜晓峰.成才视野下高中化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 2013 (34) .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探析 篇8

习题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搭建思维平台, 理清知识脉络、完善认知结构, 及时掌握新知识, 形成综合能力。设计好高中化学习题课并在教学中予以实施是提高化学习题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过去,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 为了能够使学生考出好成绩, 理科的老师一般都喜欢实行题海战术, 比如化学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在升学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这样的习题教学理念对学生来说明显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学生所需要耗费的时间颇大, 也与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背。高中的化学有其自己的特点, 相比初中来讲, 当中的知识点的难度比较大, 所揭示的化学规律要深, 习题课的教学设计必须要与高中化学学科所呈现的特点相结合, 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当前我国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习题课教学是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手段, 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笔者通过相关的调查, 发现我国高中化学习题的课的教学设计普遍存在着以下的一些问题;

1.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是教学的起点, 也是教学的终点, 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所在, 具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但是很多化学教师却片面地认为, 只有讲授新知识的教学活动才应该设置相关的教学目标, 习题课的教学主要就是要为学生讲授习题, 至于要达到什么效果, 很多老师都没有给自己设定目标, 对上课的内容也不会做上课前的准备,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上课的随意性较大, 也没有固定的上课方式, 也没有无法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 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2. 习题内容的设定没有紧跟课程目标

当前, 很多的高中化学老师在习题练习内容的选择上都存在很多的盲目性, 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市面上出现较多套与新教材有关的教学辅导资料,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教师对新课程的标准缺乏细致的了解, 对自己学生的接受能力掌握的不够全面, 使得习题课内容的设计与课程的目标相脱离, 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脱离, 使得习题课教学很难发挥到真正的作用。

三、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内容设计的策略探讨

习题课教学在整个的高中化学教学体系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新知识的重要工具, 也是衡量学生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笔者认为, 高中习题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1. 做好教学目标的分析

前苏联心理学家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设计有效甚至高效的教学目标的最重要理论基础。根据此理论, 我们知道, 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要最大限度的接近学生的能力水平, 但同时又必须有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具体而言, 在化学习题课的教学设计中, 必须要明确化学课程三维目标与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主要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对于化学学科而言, “知识与技能”维度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原理以及一些实验的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维度则主要是要学生通过过程观察与参与, 能够提高自己及时的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维度取向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求知的精神。习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只有与这三个目标维度一致, 才符合高中化学教学的本质。

2. 选择合适学生特点的习题内容

化学习题课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必须坚持以化学习题为中心,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习题而展开, 习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终身发展, 因此, 习题的设计则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习题的选择必须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习题的立意, 是否与培养的主旨以及教学的目标相一致, 题目中的信息是否紧贴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问题的设置是否有值得探究的价值、答案的评分标准。例如:近年来, 牙齿漂白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整个漂白的过程操作简单, 每天晚上只需把牙齿漂白剂放在定做好的托盘内漂白牙齿1个小时, 在1个月之后, 牙齿就会变得非常白。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可以作为牙齿漂白剂的是 () 。A.Na2O2B.Cl C.H2O2D.S02, 不难看出, 这是一道很不错的习题, 贴近生活, 又与化学知识的应用有关, 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结语

化学是一门偏实践性的学科, 习题课的教学设计必须要符合学科的特点, 才能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构建新体系的有力工具, 才能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 为我国高素质化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并对如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的策略进行了总结, 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慧贞.高中化学学生主体探究型习题课教学模式探微[J].教学研究.2012.4:104-107

[2]边丽.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5:78-83

高中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篇9

一、小组合作, 培养探究能力

课改犹如一缕阳光映入视野, 拨开教学之迷雾, 进入一个新的天地。首先, 学生进行分组, 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六个人一个小组;其次, 学生课前做好习题, 组内互帮互助;再者, 课堂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组员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示出来。教师在积极调动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的所在, 实现生教生, 一教一, 多教一, 一教多等多形式的交流与讨论方式, 让更多的人充当老师, 让所有的人参与课堂, 让更多不同层次的问题得到解决,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问题解决的乐趣和成就感。

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的习题练习中, 评价是武器, 教师应设立多元化的评价方案, 如评出优胜小组, 星级学习小组, 并给予针对性的点评及鼓励。优秀个人可评出质疑之星, 助人之星, 点评之星等, 并设立优秀生和后进生不同层次的加分方法, 采用捆绑方法, 小组内成员作为一个量化的整体, 从而激发优秀生带动后进生的积极性, 在张扬个性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使习题练习回归生本, 在活跃中走向深入。

二、结合实验, 增强感性认识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高考必考的一道大题就是实验题, 而选择题中也常出现与小实验相关的题目, 这说明实验习题教学在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可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解决他们在做习题时遇到的问题, 学会自己探究, 学会从现象中挖掘本质, 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将一小块的金属钠投入到5ml饱和石灰水的试管中, 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熔成光亮的小球, 在液面四处游动

B有气体产生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这道题学生错误率很高, 而这道题目涉及的操作实验则简单易行, 教师可组织学生动手开展实验, 通过操作与观察, 学生亲身体验到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习题教学中融入实验, 增强感性认识, 理解习题情境, 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升华, 培养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 解读化学习题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更是一门生活学科。知识源于生活, 如果能把习题跟生活相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并在这个过程中将知识活用于生活, 那么学生就不会觉得习题太过枯燥,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生石灰与水产生化学反应, 将释放热量, 可举例:有一种便携盒饭, 分两层, 上面一层是食物, 下面一层是生石灰包。当将水加入下层, 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 释放出大量的热来加热食物, 反应过后由于它吸收了水中的氢元素, 所以变成了熟石灰。而石灰水是熟石灰的水溶液, 这样的现象学生理解起来, 就形象贴切了。

生活是一个知识的大熔炉, 通过生活习题教学与生活合理有效的融合, 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又进一步点燃了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四、微课辅助, 丰富练习渠道

微课教学已逐步进入我们的教学中, 同样也可以运用于习题教学, 老师可根据学生需要, 把重点的, 学生难消化的习题以微课的形式上传到学校网站, 学生可以下载到电脑或者iPad上, 自选时间播放, 并可回放桥段等等, 也可以在线与同学讨论, 可以在线请教老师, 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比如:在碳酸钠的教学中, 少量或过量的氢氧化钠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办法内化吸收, 我们就可以制成一个微课辅助教学, 让学生再次探索, 自主分析, 找到写出这两个方程式的方法。

微课教学落实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相结合, 促进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 采用先进信息技术辅助自己学习, 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今天, 我们可以组合出一条高效的新范式的习题课, 让小组合作, 捆绑方式为主, 让实验与生活一起解读习题, 让微课走进习题, 辅助习题教学, 实现学生为主体, 教学相长, 让学生经历一个更有意义更为有效的习题解决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慧莲.上好化学习题课的三点做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3.

[2]吴良根.新课程化学习题设计的策略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 2009.

九年级化学习题课教学 篇10

要做到科学地选择习题,老师须认真钻研新教材,深刻理解新课标,分析近年中考试题的变化,每年中考不会有重复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课标,它就是中考命题的依据。研究课标,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尺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只有教师正确认识了习题的功能,才能准确把握习题的方向,才能做到试题内容、题型、难度、题量等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使习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应选择那些课本中的重点知识,那些易暴露学生问题、能开阔学生视野、与生活联系紧密、注重知识应用的题目。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习题时常考虑以下原则:

1. 选题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我、无可替代的,教师要筛选一些科学的、重要的、与教材贴切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而不是面面俱到,大搞题海战术。习题不在多,而在精。比如,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留给学生的习题可设计如下:

(1)在化学反应甲+乙=丙中,5g甲和足量的乙充分反应,生成8g丙,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

(2)最近,我国拟推出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2CO2+3H2O,则甲醚的化学式是(%%%)

2. 以点带面,突出思路教学。

在习题课教学中,重视题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审题,让学生弄清每类习题与哪些概念、理论、公式和哪些物质的性质有关,进而找出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然后根据习题特点,找出解题的要害,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案,把握解题方法,并能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重事项。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般思路为: (1) 审析题意。从中找出已知和求解的关系。 (2) 列已知,设未知。 (3) 列出比例式、求解。 (4) 写出答案并验算复核。

3. 要重视习题课的反馈纠正。

习题课教学中,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范例和错例应及时整理,并反馈给学生。如解题中的简捷思路、方法和技巧,笔答题逻辑的严密条理清楚,通过讲评,介绍给其他学生,有利于推广交流,启迪思维。通过对错例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理解为什么会出错,从而对症下药。如我们学校化学组建立错题集的科研课题,让学生自己建立错题集对于常出现的错题,把它整理出来,写明原因,分析正确答案,然后不时拿出来看看,通过错题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梳理,抓住问题的关键,条理化、系统化地解决问题。学生的错题处,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教师不仅据此设计复习题,舍弃了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还因此教学思路更明确,教改的步伐更坚实,学生自己也懂得了如何依据错题,重点攻关、补救、反思、进取、创新,各方面相得益彰。

二、如何灵活、有效地讲解习题

精心选择了好的习题,还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利用习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更是需要老师用心思考的问题。高明的老师常常利用习题教学来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的出发,教育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评价、会质疑、会反思。

我个人觉得:讲解习题之前首先要非常熟悉试题的重、难点所在,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搞清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形成知识链。心中有数,讲解时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要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简单训练,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和知识的整体联上,放在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寻找解题突破口上。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浅谈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74-01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科,化学的学习也同时离不开习题的巩固,故习题课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可以把握化学的知识结构,最终拥有高中化学的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还是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在不同程度上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造成了制约。而在高中化学教学系统不断的改革发展下,习题课教学中所研究的如何简化学生的做题量,提高化学习题设计仍然是我国高中化学教育界的重要課题。

一、习题课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之前,有时因为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未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来,所以在讲解时就会缺乏有利的针对性。许多教师在设置习题课的目标时往往会忽视教学设计的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导致教学活动失去了其应有的方向,而高中化学知识又有着复杂且抽象的性质,使得学生经常不能够熟练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二)没有合理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选择习题时不会找典型、举典例,这使得学生不能更快地学以致用。除此之外,大多数教师可能仅仅是讲解一下习题的答案,而未能在整体上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如此讲课只会使得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去听。但是如果教师找到一些比较易于作总结的解题技巧并且将其引导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就可以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

二、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问题引导原则。

所谓问题引导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正确引导时,除了要对其提出问题并且提供解答以外,有时还应注意不要过早的透露出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而是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所有有用的信息。而高中化学的习题课教学能不能成功,其关键之处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习题的选择、设计和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安排。如果一个好的习题课教学设计被应用于教学中去,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否则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节奏产生严重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习题课教学的设计时,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首要原则。也就是说要在具体化学习题的选择、讲解上有所讲究,比如所选习题必须与教材相得益彰,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习题的解决方法产生主观能动性。

(二)探究性原则。

所谓探究性原则,指的是在探究学习中找到一反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主动吸收知识并以此来提高自身能力,是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坚持的一种原则,同时也是衡量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高中化学的习题课教学往往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然后学生再通过正确的引导来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个过程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探究性过程,其中学生在此过程除了遵循教师的指引以外,还必须通过自身对问题的理解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习题课教学时,应注意构建利于学生探究习题解决方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习题解决所需资料,并且自主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三)开放性原则。

所谓开放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设计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时,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也同样如此。在习题课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来说都是整个教学的组织者,当然也同时扮演了帮助学生把各类习题逐步解决的引路人。而在化学这一门重要的理科学科上,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而言都是积极思考的开放过程,所以学生面对的任何问题都有着极其开放性的解决途径。比如在解决无机化学推断题的过程中,教师既可引导学生从其中一个题设条件入手去解决问题,又可要求学生把已经得出的物质代入到未知的物质中进行反应式的推断,或者指导学生采用倒推法把题目做出来。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还可以说是学生解决问题时除了要独立思考,还可以相互交流合作。

三、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内容设计的策略探讨

由于习题课教学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体系,它的重要地位几乎无可撼动,因此它作为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新知识的方法,以及衡量学生知识水平的关键性途径,在习题课教学内容设计中,其策略亦是不容忽视的。

(一)做好教学目标的分析。

我们都应该清楚,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目标应该要无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接近,却也必须要考虑是否对学生真实水平的提升有所作用。举例来说,在化学习题课的教学设计当中,教师首先就得明确化学课程的三个重要目标,即知识加技能、方式与过程以及态度加观念。在化学这门学科中,知识加技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化学原理,知晓实验目的和做法。方式与过程则需要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和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而态度加观念往往成为一个学生对化学知识是否会产生兴趣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科学认识的重要前提。本文认为,要做好教学目标的分析,明确这三个重要目标就是最关键的一步。

(二)筛选符合学生特点的内容。

化学习题课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必须坚持以化学习题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有必要与习题进行紧密联系,因此习题的内容和质量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起着关键性的影响。由此可见,习题内容则理应按照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来不断变化。当然,习题内容的确定也还必须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说习题在立意上要与主题以及教学的目标有很大共同点,习题中所给信息必须要契合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以及习题中所提出的问题应该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在习题课进行之前,教师应该首先要做到从整体上对教学过程有所把握,并且全面认识习题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搞清楚课程的教学内容,真正地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改善教学方法。如此才可让学生从习题课的教学中有所收获,更好地理解高中化学的各类知识点,进而更为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朱雯雯.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探析[J].专题研究.化学,2013.

九年级化学习题课教学 篇12

一、总结化学学科特点, 编制实用的习题

化学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知识点较为细小、繁琐,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复习。而且化学中容易出错的细节比较多, 这些在平时上课中并不能反映, 只有在习题练习时这些小的错误才会暴露。如: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时要着重注意的要点;写物质化学式时, 括号、原子个数的角标是否遗漏;在写电子式时, 表示电子的小圆点数量, 位置是否正确, 等等。

根据化学学科的这些特点, 在化学习题课的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练习的题目进行挑选, 并对题目的练习分类进行, 让学生学会一道题, 会做一类题。从海量的题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能考验学生是否注意到答题细节的题目。代表性的题目不但要会做, 还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考验细节的题要反复练习, 让学生在思维上有足够的意识, 在往后的练习、考试中不再疏漏。化学学科的知识细小, 就要求基础知识要扎实, 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探究和掌握重难点知识。所以在习题课的练习中不能眼高手低, 忽略基础知识的练习, 致使后期的提高练习中出现基础题做错或不会做的现象。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多, 在平时练习时要滚动式地复习, 巩固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在后期题目的练习中要不时地挑选一些前面的题目进行巩固复习。在总复习时, 学生对前面的题目也不会过多地忘记, 可大大地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避免单一, 探索多形式的习题练习

传统的习题课模式太过乏味单调, 让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而且学生练习的兴趣不高, 练习过后容易忘记, 教师费时费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越是有趣的事情, 人类记忆的时间越长, 记得越越牢。在化学习题课上, 可以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 如分组抢答。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提出问题, 教师逐一解答, 对一个知识点用不同方式练习等方式。比如, (1) PH值越高, 溶液碱性越强; (2) 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 (3) 酸碱滴定实验中, 两中滴定管可以混用, 等等。可以让学生判断这些题目的正误, 并说出原因, 使其能更深刻地记忆。

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既让教师了解到了学生不会或有问题的知识点, 又增加了习题课的趣味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延长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时间。使化学习题课生动有趣, 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里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三、贴近日常生活, 开展实用习题课

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 自然化学知识便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里。而化学试题的出题方向也和生活越来越紧密, 多数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为题目的主干, 涉及一些所学的化学知识。习题课就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来开展。让学生了解到化学不是遥不可及的, 也不只是理论知识, 是可以亲身实验、体验的课程。如实验时, 手指不慎划破, 可从急救箱中取出Fe Cl3溶液应急止血, 其原理是什么?这种贴近生活的题目, 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 对习题课也会有更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有关于实验的题目, 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学生能更贴切详细的描述。如:对酒精燃烧时火焰的描述;在氢氧化铝结构性质的练习中,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可以将其与酸碱反应方面比较的练习, 也可联系生活常识, 在胃酸过多时可以用氢氧化铝中和, 表现出氢氧化铝可以与酸反应的特性, 而且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样既让学生记住了知识点, 又使他们积累了生活常识。

上一篇:自动化文书档案管理下一篇:因素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