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及应对策略

2024-06-27

因素及应对策略(共11篇)

因素及应对策略 篇1

教育公平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目标, 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它既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前提条件, 又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 由于受到外部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许多不公正现象, 导致了诸多不公平现象发生, 而教育的不公平又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本文试图从宏观和微观、客观和主观诸方面分析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一、教育不公平现象描述与分析

宏观上受地区差异、文化差异、经济差异和教育政策等方面影响, 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三个环节上, 即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

1. 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受地域文化、经济水平、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先天禀赋、性别、家庭环境等条件的影响, 从启蒙教育开始就存在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具体表现为, 东西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机会得不到保障等。

2. 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教育经费投入、教育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 地区间办学条件差异大, 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差异悬殊, 教师队伍素质差距大。

3. 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学生接受教育后应达到的标准、学生毕业后的发展起点都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 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异, 高考分数线地区性差异, 就业地域性差异等。

微观上表现在实施教育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学校和课堂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1.在教学中教师对“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期望、态度和关注程度不同。

2.受家庭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 对女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存在差距, 男女生的升学率和男女生辍学率差别都很大。

3.对弱势群体的漠视, 特别是智障、残疾和经济困难学生的漠视。

二、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分析

主观方面主要表现为:由于政府教育决策的失误, 如教育评价制度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使教育资源长期投向城镇学校和“重点学校”。另外, 教师的个人素质, 特别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价值取向越来越趋于功利化。

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导致地区间、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由于贫富分化导致不同阶层子女受教育机会失衡。

目前教育发展中的不公平主要体现为地区间、城乡间, 这种不平衡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 与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方面的不公平相比, 现阶段最重要、最突出的仍然是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三、促进教育公平的建议

1. 将教育公平问题作为重要的价值目标, 重视社会发展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当然, 在进行教育公平价值判断时, 要正确处理好公平与自由、公平与竞争、公平与效益、公平与差异之间的关系。

2. 坚持基本权利领域和公共教育资源领域平等的原则。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 必须通过“普九”, 使学龄儿童人人都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3. 因地制宜发展教育, 促进教育发展的“地方化”。改变无视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大一统”模式, 矫正高度集中和城市化的错误倾向, 实现教育模式的多样化, 从而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4. 取消重点学校制度, 改变应试教育模式。首先要弥补薄弱学校教育经费的不足, 使这些学校的校舍、设备等硬件水平大致均衡;其次是合理配置师资和管理人员, 使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大致均衡。

5. 加强师资培训, 稳定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6. 支持和关注弱势群体。包括城市薄弱学校、城乡结合部薄弱学校、偏远农村地区学校以及贫困地区女童教育、残疾儿童教育、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少数民族地区少年儿童教育等。

7. 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完善各种收费制度, 健全各种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等措施, 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等。

关键词:教育不公平,现象,因素分析,对策

因素及应对策略 篇2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如何在实践在中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认定方法,正确判断内部控制缺陷、理清缺陷类型,对于持续改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流程、防范风险、提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控制;缺陷;认定;制约因素;策略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质、类型及认定方法

(一)概念及类型。内部控制缺陷是内部控制过程存在的缺点或不足,这种缺点或不足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评价正是要找出内控的缺陷,不断提高为内控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正如COSO-RM(2004)对控制缺陷下的定义:“已经察觉的、潜在的或实际的缺点,抑或通过强化措施能够带来目标实现更大可能性的机会”。

我国2010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根据缺陷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大小,将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其中“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的缺陷为重大缺陷;“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的缺陷为重要缺陷;“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为一般缺陷。

(二)认定方法。(1)定量判断法。通过评估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影响进行定量判断。(2)定性判断法。通过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可能造成企业偏离战略目标、降低运行效率或损害社会形象等负面影响进行定性判断。

依据内控缺陷的严重程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进行逐一分级、认定。重大缺陷的认定。发现高级管理层任何性质的舞弊行为(无论舞弊是否重大);对以往发表的财务报表进行重报,以反映对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错报纠正;内部审计发现出企业当期的财务报表重大误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内部审计对企业外部财务报告及对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监督失效。重要缺陷的认定。对非常规和非系统交易的内部控制;对期末财务报告流程的内部控制;对监管严格的行业中的复杂公司,合规性监管职能失效;已向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汇报且经过合理期限后,重要缺陷仍未被纠正等等。

一般缺陷认定。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除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之外的缺陷,列为一般缺陷。

二、制约内部控制缺陷合理认定的主要因素

(一)治理结构制约: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先天不足”。各个系统部门或下属单位“自己编筐装自己”,他们往往总是设计对自己有利的制度且要求较低,内部控制制度原始设计的低层级造成内部控制的先天性不足。

(二)评价方法制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力不从心”。由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和披露等要求没有做出明确界定,难以通过定量分析法予以认定,且国外没有先例可以参考,这就给企业的实际操作带来了难度,也降低了这项制度要求的效力和严肃性。

(三)个性差异制约:不同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参差不齐”。由于企业的目标不尽相同,经营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必然是个性化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同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不能“一刀切”,需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具体分析和评价。

三、解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约因素的对策措施

(一)明晰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制度要求。为推进《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有效实施,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内部控制指引配套讲解等方式,针对内部控制缺陷评价和披露出台更加具体和有操作性的实施意见。有关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至少应披露以下内容:(1)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2)缺陷对外披露的标准;(3)按认定标准和披露标准确定的应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4)采取的缺陷整改措施;(5)采取整改措施后的剩余风险。同时,监管部门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故意行为造成投资者重大误读及实际损失的,要加大监管处罚力度,为信息披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当前,企业应顺应内部控制发展的要求,通过理顺所有者、董事会和管理层等不同层面之间的关系,确保经营行为符合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于企业存在的机制或制度缺陷,以及管理层偏离企业目标等行为,内部审计部门不受管理层的限制,可向高管层直接发表独立意见,并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保障信息披露真实、透明。

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 篇3

通货膨胀;成因;危害;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24;F82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3-0035-02

一、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1.国际收支不平衡,超额外汇储备持续增长

国际收支不平衡带来的后果就是外汇储备不断膨胀,到2010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达到2.8万亿美元。由于我国采取的结售汇制度,对人民币升值有很大的升值压力。为了保障人民币不至于过快的升值影响出口,政府不得不用买汇的方式买进大量的美元,使得外汇占款增加,外汇占款增加对应的是人民币的投放增加,基础货币扩大。

2.积极的经济政策与通货膨胀

经济政策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增加总产出的作用。不同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就是增加货币的供应量而刺激经济发展,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政府购买而刺激经济。我国2010年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2009年我国的经济政策,为了缓解国际经济低迷而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我国采取了大幅扩张的经济政策,四万亿的扩大内需投资计划以及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27.7%,远远超过货币当局原先预定的增长17%的目标;新增人民币贷款接近10万亿元,几乎为上年新增贷款的2倍。市场的上的大量通货不仅会造成通货膨胀,还会造成各种经济泡沫。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

1.国民经济的比例失去平衡

通货膨胀造成的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物价的大幅度上升,使得商品的标价已经不能代表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这样会让广大的生产者陷于困惑之中。他们会加大投资来扩大生产。这样会使得整个行业的产业链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发生一定的恶性改变,最终让经济失去原有的平衡。如果我们对于压制通货膨胀的手段不尽科学合理就会将我们的经济导入一个错误的发展方向,会造成生产能力无法发挥其作用。这样就会造成经济层面的萎缩甚至于恶性循环。

2.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首先,通货膨胀对工资薪金阶层产生影响。在劳动市场上,工人的工资往往以工资合同的方式预先加以确定,也就是说货币工资的上涨往往慢于物价上涨。因此,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工人的货币工资没有变动,但实际购买力却下降了。

其次,通货膨胀使得以利润为收入者受益。由于生产成本特别是工资落后于产品价格的上升,因而利润呈上升的趋势。只要成本滞后于产品价格上升,那么取得利润者就会获得好处。

再次,通货膨胀使得以利息和租金为收入的人受到损害。

最后,通货膨胀使得退休人员损失最大。在西方国家,退休人员往往在社会保险机构领取定额的保险金和补贴,其数额很少能赶得上通货膨胀,有时甚至几年不变。由于没有相应地对付通货膨胀的办法,老年阶层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

3.国内商品出口的竞争力下降

只要通货膨胀的程度较为剧烈,会造成我们国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极大的削弱。这对于本就已经处于困境中的出口行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此外,通货膨胀还会造成我们的黄金与外储大量的流失,这样只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我们的汇率必定会发生贬值的现象。

三、政策建议

1.适当放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

根据以上分析,维持汇率稳定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根据三元悖论,汇率的稳定、资金的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自由使用是不能兼得的。所以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使用效果会大大降低。当务之急就是要改革我国的汇率制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是汇率政策改革的重要方面。我国长期实行单一的汇率机制,在此次危机来临时显现出其不足。因此,需要改变汇率一味的单一升值趋势,在特定情况下允许汇率在合理的区间上下波动,增加汇率的灵活性。

2.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透明度

由于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滞性,正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影响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政策的时滞性使得当政策效果开始显现时,经济的整体环境已经改变,这会使得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充分考虑到政策时滞的影响,加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增强政策动态效果的评估能力。我国应该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提供更具实质性内容的货币政策报告,将货币政策制定的依据、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途径等信息传达给公众,使公众能够准确把握货币政策的取向,可以更好地引导公众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

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一是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微调,应该优先使用存款准备金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工具,在必要的时候再动用利率等价格型工具。要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达到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之间的平衡。二是有效控制财政赤字,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增加总需求,是推动通胀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经济已经企稳向好,那么财政性支出应该适度,尤其要控制财政赤字。三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步伐。我们要把握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向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倾斜力度,加大财政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优化居民收入分配格局。这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达到稳定公众通胀预期的目的。

[1]于晓红.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对策[J].科技向导.2010.35.

[2]李婧.浅析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J].金融.2010.11.

[3]刘元春.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应对策略 篇4

1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1.1 个人因素

1.1.1 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是职业倦怠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中不同的个体对相同的压力源反应有较大差异[2], 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个体, 工作倦怠感越低。积极情绪的人工作倦怠感低, 消极情绪的人工作倦怠感高。也有研究证明坚韧性与工作倦怠密切相关, 并指出提高护士的坚韧性水平是减轻护士工作倦怠的有效途径[3]。

1.1.2 应对能力:

当人们遇到压力时, 通常会产生压力沮丧等不良情绪, 而在护理人员中, 内向固执, 自控能力较差的和A型性格的护士在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职业倦怠[2]。遇到问题时, 倾向于选择“解决问题”和“求助”这两种应对方式的人, 个人成就感高, 职业倦怠感低;而倾向于选择“自责、幻想、退避”应对方式的人, 个人成就感降低, 易发生职业倦怠。

1.1.3 护龄因素:

1~5年护龄容易发生轻度倦怠, 中度倦怠以11~20年护龄护士居多, 高度倦怠以6~10年护龄组护士居多。

1.2 职业因素

1.2.1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制改革, 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护士工作压力越大, 工作倦怠越高, 心理健康越低, 生活质量就越低。检查及考核太多是压力的主要来源;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还来源于患者护理;同时护士职责不清, 做过多职责以外的工作, 也会导致较高水平工作疲倦感。

1.2.2 角色压力也是引起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且成正相关, 即角色压力越大, 护士职业倦怠越严重。由于护士多为女性, 在医院内要努力扮演好护士角色, 在家庭还要承担起贤妻良母的角色, 多重及高要求的角色常常使护士感到缺乏自信和角色不胜任。

1.3 社会因素

目前整个社会对护士的工作认可度不够, 导致护士社会地位、薪酬及福利待遇偏低。同时, 医疗机构一味要求提高护理质量, 而护士的待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极易引起护士心理失衡, 导致情绪低落, 工作积极性降低, 加上我国护理人员学历整体不高, 晋升机会少, 更增加了护士的压力, 降低了个人成就感和职业自豪感。一个人对工作满意度水平高, 对工作就可能维持积极态度, 工作满意度低对工作可能持消极态度, 将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2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2.1 个人因素的应对策略

2.1.1 改善人际关系, 重视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需要自我维护,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医务人员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 也是减轻护士压力, 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很好的引导护士学会自我提升, 达到加强沟通能力的目的, 养成良好与人沟通的习惯。积极开展护士心理知识讲座, 护士娱乐活动中心, 在护士身心疲劳时, 可调节情绪, 放松身心, 自我调控, 增加护士敬业精神,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护士荣誉感和使命感, 营造健康向上的职业氛围, 提高工作积极性。

2.1.2 培养护士的积极应对能力。

工作倦怠干预旨在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 提高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和技巧等。可使用放松训练、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压力管理以及态度改变等方法。这些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个体对工作场所的应对能力, 尤其是通过应对技巧的使用, 如放松技巧、认知重建和社交技巧, 有效减少工作倦怠发生。

2.1.3 培养年轻护士的正确认识。

鼓励年轻护士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组织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 增强独立解决困难能力;其次培养年轻护士的人格和工作态度, 正确对待压力, 然后进行合理的分析、排解, 增强自信心, 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

2.2 职业因素的应对策略

2.2.1 降低护士的职业压力。

在工作中, 强化制度管理, 明确护士工作职责, 减少角色冲突与模糊, 提高工作自主性, 科学配置护理人员。管理者要体谅护士工作的繁复性和不规则性, 尽量合理调配值班人员, 避免超负荷工作现象。减少护理文书书写, 真正体现“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患者的口号”。认真完成基础护理工作, 提高患者舒适度, 护患关系和谐, 明显减少护理工作应激事件[4], 有效减少工作倦怠发生。

2.2.2 为护士争取合法权益[5]。

护士工作中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要面对很多危险护理操作, 长期超负荷工作给护士带来静脉曲张、腰肌劳损等慢性病也逐渐增多, 因此一定要关注护士身心健康, 要有法律保障。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保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维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我国也应该呼吁社会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多一些鼓励和谅解, 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让护士得到合法保护, 提高护理人员社会地位。

2.3 社会因素应对策略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效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而社会支持包括上级支持、同事支持, 家人支持。护理管理者应实行人性化管理, 给予护理人员工作、生活上的关心, 积极主动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正确认识护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 落实同工同酬制度, 增加收入, 创造公平、公正、团结、友爱的工作环境, 同时在工作中应用激励机制, 对于工作出色的护士, 将在经济上予以倾斜, 以体现其工作价值所在。为护士创造一个良性竞争环境, 尽可能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潜能, 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利用各种机会向社会宣传护士工作的重要性, 也让人们真正理解这个行业价值的存在。

总之, 护士在工作中因各种因素引起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自身的身心健康, 而且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解决护士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整个社会都给予关心和支持, 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社会对护士应有合理的角色期望, 给她们创造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护理管理者应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主导, 倡导护士参与医院管理。关注护士生活情况, 重视引导护士把平凡的工作与患者的康复联系起来, 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 不断完善自己, 从而感受职业生活的充实, 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才是避免职业倦怠的关键所在。笔者相信, 在社会与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护理工作一定会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与认可, 从而真正缓解职业倦怠发生。

参考文献

[1]卿利敏, 席明霞, 李丹, 等.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J)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13) :92-93.

[2]王云, 王缭, 曹绍娜.护士职业倦怠产生原因及对策 (J)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13) :387-388.

[3]贺玲玲, 张平.护士工作倦怠与坚韧性人格的相关研究 (J) .护理学杂志, 2009, 24 (20) :52-54.

[4]董春梅.浅谈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7 (8) :134-135.

因素及应对策略 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教学;质量;策略

独立学院作为新机制办学的产物,正在由稚嫩走向成熟。独立学院的根本任务由建院初期的如何生存,转变为现在的如何发展;独立学院的工作重心由保证生源和基本建设转到稳定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上来。课程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必须对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影响独立学院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针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实际,目前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要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师资队伍的现状、学生的现状、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1.1师资队伍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了以本院专职教师为主、外聘兼职教师为辅的格局。师资队伍的主体是缺少教学经验的年青教师,还有一部分反聘的退休教师,另外一部分师资由母体学校的兼职教师构成。这一教师队伍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年青教师多,中年教师少。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青教师占教师数量的大多数,10年以上教龄的中青年教师较少。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不利于梯队建设。(2)初级职称多,高级职称少。高级职称作为独立学院办学的硬件条件,资源相对匮乏,专职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较少,亟待增加。(3)普通教师多,骨干教师少。大多数年青教师还处于成长阶段,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骨干教师相对缺乏,缺少学术带头人,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4)理论知识多,实践经验少。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少,大部分教师只是纸上谈兵,缺少实践经验,教学缺少直观性,不利于学生切实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年青教师刚刚走上岗位,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教育理论相对匮乏,职业意识和教书育人的观念还不够明确,这些问题决定了在年青教师成长阶段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训,对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2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学习兴趣、思考和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秩序散漫等现象。但是,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课程都表现如此,如一些专业课和外语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比较高,这说明学生在学习动机明确的前提下是能够认真学习的。因此,如何引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课程教学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1.3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的任务和方向。教学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要改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大多数独立学院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更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这一培养目标相适应,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师资力量选用等方面都要贯彻这一目标,但多数独立学院在这些方面不能做到彻底的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处于调整和改革阶段。

1.4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独立学院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上的具体体现,也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制定符合独立学院发展要求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独立学院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制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可操作性强,便于教师理解和掌握;(2)体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3)注重教学改革和创新,有助于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4)突出本校特点,不面面俱到。

2、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2.1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针,重视“双师型”教师的选拔和培养

“既懂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师资要求。独立学院在师资的选用上,应突出“双师型”教师的比重,提高对入职教师的要求。另外对在职教师应加强培训,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使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好师资储备。

2.2以科研为动力,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

独立学院要不断发展壮大,必须注重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目前独立学院的科研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属于教学型大学[1]。教师主要以教学为主,参加科研项目和科研活动相对较少。教师只有通过科研活动,不断更新和拓展学科知识,才能使个人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得到提高。独立学院应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鼓励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尝试教学改革和创新,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力量使独立学院的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2.3以教学基本功训练为重点,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熟

青年教师是独立学院师资的主体,针对青年教师经验不足、教学基本功不扎实的实际,独立学院有必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目前应着重对青年教师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师德教育。部分教师的责任感不强、教学缺乏激情、对学生疏于管理,缺乏职业意识和教书育人理念[2]。因此应加强师德教育,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增强责任感;树立职业意识,激发工作热情,发扬爱岗敬业精神。加強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青年教师,尤其是非师范大学毕业的教师在教育基本理论方面比较缺乏,因此有必要为教师提供教育基本理论学习的机会,补充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使教师对教学工作形成更为清楚地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对教学工作的认同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强化。从板书书写、课件制作到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多数青年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缺少精心设计,对教学工作缺少研究和分析,因此在教学基本功上还要进行练习和强化。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可以通过观摩学习、教学研讨、教学竞赛、教研活动、科研活动、校外学习和实践等方式来实现。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分阶段实现的,根据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扬长避短,使教师逐渐克服教学上的缺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以上仅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对改进和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办法,具体的措施和对策还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的丰富和完善。独立学院只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稳妥而有效的措施,并保证贯彻执行,才能切实地改进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斯荣喜,黄秀华.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9):4-6.

[2]曲江滨,刘伟.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6,(9):152-154.

作者简介

汽车销售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篇6

1 汽车销售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的发布一般都是从宏观角度出发, 来调节和改善一些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 对于汽车销售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国家对汽车销售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控、鼓励购车政策和限制购车政策等三个方面进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主要是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的正常稳定发展, 以稳定消费市场, 避免国际市场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波动, 为汽车销售行业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购车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能够刺激消费, 带动GDP的增长。而限制购车等一系列政策主要是为了治理交通拥堵问题而提出的, 限制购车和各大城市的摇号政策等等都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虽然会对汽车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只要做好应对措施, 影响也不是很大。

1.2 环保理念的推广与普及

目前环境问题是一个国际性问题, 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问题。我国自然也不例外。现如今我国正在朝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不断转变经济模式, 并将环境保护列入基本国策, 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政策措施, 加大了环保理念的宣传, 使得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但是汽车是一个既要消耗大量石化能源, 又会产生大量污染气体的机动车, 因此从环保观点出发, 汽车销售行业会受到一定影响。

1.3 油价不断上涨

近几年来国家发改委对油价进行了频频调整, 这固然是因为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较为频繁, 也是为了控制石油使用量, 以减少能源消耗。尽管油价几涨几落, 但从整体来看, 还是呈上涨趋势的。不断上涨的油价使人们觉得买车容易养车难, 油价太贵, 容易使消费者放弃购车欲望, 影响到汽车销售行业的发展。

1.4 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的一线二线城市现如今都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甚至连三线城市的交通压力也在日益增大, 拥堵的交通使汽车常常被堵在路中间, 进不得, 退不出, 给人们造成极大困扰, 浪费很多时间。甚至会因为堵车而带来一些非常严重的损失。出于交通方面的考虑, 很多人都不愿意购车,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购车的积极性。

1.5 新能源汽车的产生

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 新能源汽车是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新型汽车品种, 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尽管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还不够成熟, 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 但是这种环保节能的新型汽车已经给传统汽车销售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威胁。

2 汽车销售的发展对策

2.1 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导向

汽车4S店的营销策略与国家的政策密不可分, 并对汽车销售产生很大影响。尽管汽车销售已经市场化, 但国家的宏观政策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要及时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消费者心理变化, 利用好国家激励政策, 对国家鼓励的车型重点促销。如针对汽车尾气排量的限制、城市车总量的限制等采取相应的销售策略。小排量车、环保节能型汽车、新能源车, 是未来汽车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要密切关注、充分重视和利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政府政策导向, 促进汽车的销售。对于一些大城市适度控制汽车销量的治堵政策, 需要经销者加大所经销汽车品牌的宣传力度, 提高其知名度;加大4S店的诚信度, 提高服务质量, 降低销售成本和产品价格, 及时推出新品种, 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拓展二、三级销售点, 做好售后维系工作, 找寻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2.2 开发环保型汽车销售领域

针对国家的环保政策要求, 如对汽车尾气排量的限制、城市车总量的限制等, 小排量车、环保节能型汽车、新能源车, 是未来汽车业的发展方向, 要有超前意识, 做好准备, 有条件的要付诸实施。可考虑经销符合欧5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和纯电动汽车的车型, 要考虑现实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承受能力, 价格不能太贵, 否则汽车销量会受到很大影响。

2.3 细分客户群体

对于油价的提升, 要细分潜在客户群体。要针对本4S店所销售的汽车类型寻找具有不同价格承受能力的客户, 同时向消费者讲清不同车型耗油量标准大小不同的意义, 不要只看耗油量, 要看自己的需要和该车型在特殊场合发挥的作用。

2.4 建立多品牌的汽车销售业务

在加强所经营汽车品牌宣传力度的同时, 汽车销售应从单一品牌向多个品牌过渡。客户喜爱的汽车类型如同百花齐放, 目前的汽车4S店只经营一个品牌, 如同守株待兔。因此, 需对传统的汽车4S店服务目标体系进行改革, 也让4S店内部建设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5 发展汽车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是企业营销方式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汽车行业亦如此。消费者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浏览自己预购的产品信息, 便捷地选择产品和购买产品, 整个购买过程只要在网上就可以进行, 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汽车的网络营销将有很大的销售拓展空间待开发利用, 必将会成为主流的营销模式。

2.6 建立跟踪式销售新体系

建立客户档案资料, 如客户第一次购买的车型, 下一次将更换什么车型, 等等, 根据客户的实际经济情况, 为客户提供终身服务, 形成完整的客户资料体系。要做好汽车知识的普及传播, 不要忽视当前没有经济实力的人群, 注重宣传, 积极培养潜在的客户群, 使其在未来需要买车时能够第一时间想到自家品牌的汽车。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汽车销售行业目前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需要汽车经营者认清形势, 坚定信心, 稳妥应对。要全面考虑各种影响汽车销售的因素, 在了解消费者的基础上, 开辟发展多种营销渠道, 寻找品牌与消费者在情感上的契合点, 将消费者与品牌紧紧联系起来, 在与消费者互动和体验中, 促进汽车的销售。

参考文献

[1]李景云.汽车销售分析与预测系统研究[J].硅谷, 2011 (2) .

[2]陈晓梅.中国汽车销售市场现存问题及治理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因素及应对策略 篇7

本文着重分析现阶段网络广告发展的制约因素, 进而提出网络广告未来发展的应对策略, 对网络广告的未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广告的定义

网络广告是“以互联网为媒体发布、传播的商业广告, 或者指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和展示的基于互联网的广告”[1]。根据网络广告的定义可知, 网络广告正是依托互联网这种传播工具所搭建的传播渠道, 发布、传播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实现广而告之的目的。

世界上最早的网络广告起源于1993年的美国;在1997年3月, 我国CHINABYTE网站上首次出现一幅468×60像素的动画旗帜广告, 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商业性的网络广告的出现。

二、网络广告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一) 发布有违职业道德的网络广告

有些网站发布有违职业道德的网络广告内容, 包括:发布欺骗性质或虚假性质的广告;发布《广告法》禁止或限制发布的商品或服务广告;有些网络广告本身可能没有违反《广告法》, 但是它链接指向的网站却存在问题。

网站发布有违职业道德的网络广告内容, 不仅严重影响着受众对网络广告的期待和信任, 阻碍产品的销售, 而且造成网站的品牌贬值, 进而影响广告商对网络广告的投放。

(二) 开展竞价排名等不公平竞争方式

竞争, 是市场经济永恒的法则。任何商业领域中都存在着竞争, 有竞争的地方同样存在着不正当竞争。根据1993年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2款规定: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 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网络广告中的不正当竞争同样符合这一定义, 具体到网络环境下又有特殊的表现形式。2008年11月, 央视《新闻30分》节目播出了《记者调查:搜索引擎竞价排名能否让人公平获取信息》的新闻, 将百度竞价排名和勒索营销[2]的现象呈现在观众视野。竞价排名的方式, 使金钱成为网络搜索结果排名的唯一手段, 这造成“谁出钱多, 谁的广告便排在搜索结果的前列”的现象, 迫使用户点击自己不需要的广告, 容易导致用户对搜索结果的不信任, 也严重影响着网络的媒介秩序。

(三) 网络广告缺乏创意,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在信息极为丰富的今天, 受众的注意力显得极为稀缺。由于国内网络广告制作者缺乏创新意识, 致使广告内容没有新意, 因而无法吸引消费者。在我国网络广告领域, 按钮广告、旗帜广告、弹出广告等传统网络广告形式多不胜数。而只有充满新意、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广告才能激发受众的购买欲望, 引发受众的购买行为。

另外, 一些网络广告过分注重表现技术本身, 突出视频和音频的效果, 除了能在视觉、听觉上给人鲜明的刺激之外, 难以使人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 不仅无法达到宣传的效果, 而且容易使人产生厌烦心理。形式单一, 缺乏创意, 是我国网络广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 对违法网络广告的管理缺失

由于网络充斥着各类虚假广告, 大量用户不明就里地陷入不法分子的圈套。对违法网络广告的投诉量激增, 成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的新热点。尤其是在有关出国留学咨询、专利技术转让等方面的网络广告更是虚假广告泛滥的重灾区。有些网络广告为增加点击率, 在广告中使用一些不合理的宣传口号, 出现诸如“世界第一”、“史上最强”等标语的滥用。

早在1997年7月初, 中国召开因特网内容供应商联合发展高层会议第三次会议, 国家工商局监察司官员表示“目前还没有核准任何一家网站可以进行网上广告经营, 严格来说, 目前的网上广告都是无证经营。”而现在十多年过去了, 虽然对网络广告的监管已经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 但是对违法网络广告的管理仍不规范, 成为网络广告监管中的难题。

三、网络广告未来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 加强网络广告行业的自律

网络广告行业的规范与自律是网络广告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网络广告行业经过长期发展之后, 逐渐成为独立行业的必然结果。广告行业自律, 指由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自发成立的民间性行业组织, 通过自行制订一些广告自律章程、公约和会员守则等, 对自身从事的广告活动进行自我约束、自我限制、自我协调和自我管理, 使之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要求。[3]

加强网络广告行业的规范与自律, 能够使网络广告行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尤其是对于协调好网络广告行业的经营者、发布者、客户与用户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些虚假广告、垃圾广告和其他违反广告规范的行为将逐步减少, 网络广告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净化。

(二) 定期曝光网络广告中的不规范行为

重视消费者监督是加强网络广告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消费者通过舆论、投诉、检举等方式, 加强对违法网络广告的监督, 有利于将网络广告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促进网络广告环境的优化。

美国为了提高消费者自身的防御能力, 有一个名为www.fraud.org的网站, 专门用于报告网上发生的诈骗行为, 介绍常见的诈骗手段及防范方法的网站。[4]该网站的页面设计十分简洁, 能够使访问者十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提高访问者的效率。我国也在2004年6月开通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http://net.china.com.cn/) , 当查证网民举办的信息属实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将会对违规网站进行曝光, 并通报相关执法部门依法处理。

(三) 鼓励网络广告的多样化创新

网络广告创新是要在广告中加入创意的元素。同质化的产品很难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只有创新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网络广告制作者要突破已有的广告类型, 寻求网络广告的发展创新。如创意小组可以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精心的组织策划, 根据目标消费者的特点、产品特点和广告主题来设计、制作、发布广告信息。

针对我国网络受众年轻化、个性化的特点, 网络广告的创意要在视觉表现上有冲击力。网络广告创意要将画面定位于时尚的三维动画、流行插画、虚拟场景与二维文字相结合的视频表现形式, 使受众在观看广告的同时享受美的视觉感受。

(四) 增强网络广告的互动性和游戏化色彩

增强网络广告的互动性能够使受众作为主体参与到网络广告各环节的互动中, 提高用户的体验。

增强网络广告的互动性, 还可以加大网络广告的游戏化色彩, 引发消费者的自发关注和参与。如在南孚电池的“足球射门”广告游戏就是采取这一方法。游戏中, 南孚电池的品牌标志出现在球门背后和球门左右, 在每次射门失败之后就会出现“坚持就是胜利”的广告口号, 使玩家在游戏之后对“南孚电池——坚持就是胜利”的品牌形象记忆得更加鲜明生动。

(五) 加强对网络广告行业的监管力度

完善网络广告登记审查制度和备案制度。2010年6月1日, 国家工商总局正式公布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从2010年7月1日起, 个人开网店将实行“实名制”, 需提交姓名、地址真实信息, 但并不强制要求必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实名制的推广, 大大减少不真实、不合法信息的发布, 若将这种制度延伸到更大范围, 对网络广告的经营主体和发布内容采用登记审查制度和备案制度, 将大大减少违规的网络广告信息的发布。

加快立法以规范网络广告行为。针对网络广告的特殊性, 在参考《广告法》的基础上, 制定专门的《网络广告管理法》, 或者对原有《广告法》的内容进行修订和补充, 规范有关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在设计、制作、运营、发布网络广告中的行为, 使网络广告在法律的框架内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网络广告,制约因素,应对策略

注释

1[1]周俊.基于受众主动性的网络广告[J].国际新闻界, 2004 (5) .

2[2]部分网站由于没有参与竞价排名而被百度搜索屏蔽链接.

3[3]周茂君.广告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57.

因素及应对策略 篇8

关键词:儿童美术课堂教学,管理因素,应对策略

一、美术课堂教学秩序散乱,纪律差,实效差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课堂的管理不佳,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学生总是无法完全安静下来;在教师讲授的时候学生也在窃窃私语;做练习或教师评价作品优差的时候,课堂总是乱糟糟的;学生有的随便插嘴,有的各行其是,有的过度兴奋。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手段进行课堂管理,孩子都无动于衷。

特别是刚入学的幼儿,根本没有课堂纪律的概念,喜欢在课堂里走来走去,大声借美术工具之类。老师没有存在感和主导性,即使大声强调遵守课堂纪律,但是他们还是在强调不到五分钟后又会忘记,因为儿童很多时候并不知道你在生气。在这样散乱不受控制的学习环境中,教师自然无法集中精力好好地讲授知识,传授技能;学生学习氛围差,自然造成实效差,投入创作和实践力不从心。

二、分析影响美术课堂管理的因素,严格遵守课堂纪律

(一)影响美术课堂管理的因素

1.极左或极右的教育理念都不可取

一种类型的教师强调尊师重道,以极其严格的要求管理学生。从严治学的后果容易造成教师高高在上,忽视换位思考,教师发号施令而学生不爱理睬。另一种类型的教师,又过分地讲求尊重学生的意愿,过度倡导给学生空间,造成学生自由散漫。以上两种类型都过于偏激,严格管理是立足之本,尊重学生应相辅相成。

2.美术课堂的特殊性

美术课堂教学有其区别于其他科目教学的特殊性。美术课堂往往不像语文、数学、英语那些所谓的“正课”理论课那样受到家长、学校甚至社会的重视。由于美术课程的内容大多以多样灵活的实践形式来完成,教学空间相对自由,就孩子不喜欢被约束的天性而言,美术课堂好像是“正课”之后的休闲场所。如果教师不加以合理有效的教育管理,那么课堂纪律不尽如人意就会成为必然。

3.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地位不容置疑。这句古语高水平地概括了教师所应具备的两条核心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是指教师首先应掌握较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业务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有组织学生上好课的教学能力。“身正为范”指教师应注重自身良好品质的塑造。教师强大的人格魅力能使学生主动地接受管理。

(二)课堂纪律的有效维护和课堂问题的解决

教师既要以一定的准则引导学生,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学生一方面反对老师过多干涉,另一方面也非常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

1.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给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选出本班画得比较好的学生作品作为范画和榜样,给予这些优秀的孩子小奖状、小红花等奖励,并要求别的孩子注意观察这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在绘画和活动的过程中从不乱讲话、乱动作,能够专注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遇到问题举手提问。这样相对落后的学生会自发地反省自身的问题,自我施压,从而自觉地学习遵守纪律,这样,优良的学习氛围———“良好班风”自然养成。

2.有针对性地教育制造混乱的“领头人物”

引起课堂秩序混乱的往往是几个“领头人物”,这些孩子往往特别“淘气”。对待他们一味呵斥,收效甚微。要从心理上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肯定他们,表扬他们。越淘气越是不遵守纪律的孩子,越要让他们当小组长、课代表,越要请他们帮助管理班级纪律,越是要看到他们身上哪怕一点点的可取之处和微小的进步。这些孩子的内心往往比别的孩子更渴望得到认可。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用智慧取得班级管理的阶段性胜利,更可能会对这些孩子的终生产生不可小觑的积极影响。

3.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

美术课堂内容有趣,形式多样,可以选择的教学材料异常丰富。如果孩子们喜爱某一个主题,他们就会显得特别投入,课堂纪律便会好很多。当孩子由于不感兴趣而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首先必须反省是不是自己选择的教学内容和表达的方式哪里不合理,造成儿童学习动力不足。比如选择范画时,尽量选择故事性比较强的画面。在教画之前,先给孩子讲述范画的故事,拟人化的小动物最能击中小朋友的兴趣点。再诱导孩子:“想不想知道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是怎么画的啊?”孩子会异口同声地积极响应。

4.教师提高自身控制力

首先,教师要对自己能够管理好课堂有足够的信心。即使个别学生挑战教师尊严,也要冷静地对待事件,沉着地解决问题。其次,倡导平等,尊重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全面了解情况后,再公平合理地处理问题,正面评价学生的优缺点,增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实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平花.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王冰.美术的教育.济南出版社, 2006.

因素及应对策略 篇9

一、我国高校间竞争的主要表现

1.对政府资源在高校间如何分配的竞争

高校发展需要土地、资金、项目、社会捐资、学校声誉、社会舆论等资源。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都集中在政府的权力范围内。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高校对这些资源的需要急剧膨胀。高校为了获得更多资源,势必展开激烈竞争,以求在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2.学校发展所需各级各类人才的竞争

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水平。高层次的师资更是各个学校追逐、争取的对象。他们在学术、科研、创新、 人才培养、学校形象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高校间展开竞争中最突出的一部分。很多学校通过对所需要的人才提供丰厚的待遇来实现这一层面的竞争,而地方政府在这个问题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经费、编制、社会保障等很多方面给予全力的支持,使得高校间对师资的竞争态势愈演愈烈,致使高校的师资队伍在不同地域产生严重不均衡。

3.生源的竞争尤其是对高分学生的竞争

高校间为了能够录取到优秀的生源而展开激烈的竞争。相当一部分高校,尤其是名校,都在生源较好的地方建立了生源基地,并经常性开展讲座、交流等活动,旨在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在志愿填报前夕,生源大战浓烟四起,各高校派出大量的老师分赴各地的高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并拿出极其优惠的奖励条件来吸引高分考生报考。

4.高校形象的竞争

塑造形象已成为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社会的普遍共识,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形象的价值、品牌的优势尤为重要,高校也不例外。通过学校形象的提升,可以使之在行业内、社会上脱颖而出,它是高校非常宝贵的财富和重要的资源,是提高学校外在核心竞争力、吸引人才、强化内部管理、调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另外,学校品牌价值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为学校的内涵建设服务。高校形象的竞争已成为各个学校关注的重要方面。各个不同层次的学校尤其是品牌学校更是关注本校在科研、教学、招生、 就业等各个领域中的地位,对于综合排名虽有不同的看法,但受关注程度却日益增强。许多高校开始启动形象工程或实施品牌战略,将高校形象建设提升到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可以预言,随着高校间竞争的日益加剧,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将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1]。

5.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

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使得工作岗位的增长率远远小于毕业生的增长率,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就业难。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所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想要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这就促使高校的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必须要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我国许多高校在这方面发展缓慢,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造成自己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差,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因此,每年国家公布全国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已成为高校竞争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6.国外学校的生源竞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与不断深入,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和市场准入,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教育组织和机构进入中国,在中国的教育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对我国高校形成了新的挑战。由于国外的教育资源优势明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自费出国留学。

二、影响高校竞争的因素分析

1.政府干预

政府拨款一直都是世界各国高校办学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中经费的主要来源。目前高校把政府和市场需求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目标,并以此建立、形成、扩大自身的办学竞争优势。高校间的竞争往往把能否从政府处获得更多的拨款、政策和项目等,作为取得更大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干预主要反映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竞争主体不完全自主,主要原因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权力过大,使得高校竞争主体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 虽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竞争的风险,但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发展。二是资源配置的非市场性,采取计划方式是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突出特点,而多数高校也已经习惯了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从而淡漠并丧失了挖掘丰富的社会资源的意识和主动性[2]。在这样的统筹管理与发展的环境中,导致高校的危机意识不够强烈,创新与发展精神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平等地参与竞争没有真正形成。不同属性、不同类别的高校之间甚至不可能平等地获得竞争的机会。

2.社会与学校的信息不对称

近年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高校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致使合作更多地处于浅层次的状态,难见大的成效。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使得高校在为自己的毕业生寻找出路,而很多社会用人单位又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浪费特别严重,一方面造成社会用人单位人才资源的紧张,影响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使得高校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荐安置毕业生就业,同时也加剧了高校间就业率的竞争。

3.国际教育组织的进入

自从我国加入WTO打开了教育市场后,大量的国际教育组织及办学机构开始涌入,对国内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 国外竞争者的优势之一在于先进的考试及录取方式。以美国的SAT考试为例,一年多考,录取时看考试成绩但又不完全拘泥于考试成绩。他们的教育形成了机动、灵活、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综合素质的特征,形成独特优势。跨越国界的生源竞争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今后将越演越烈,中国的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不再是 “985”、“211”学校所专有,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教育发达的美欧等国追逐的对象。这些变化不仅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着很大的冲击,同时也更加剧了国内高校间的竞争。

三、政策及建议

1.政府应充分认识到高校面临的发展瓶颈

政府应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以创新办学理念,为高校间形成有序的、公平的、科学的竞争环境打下良好基础。一是政府要研究针对高校如何简政放权。在我国现今,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是缺失的,政府要研究如何使高校真正拥有办学自主权, 不断改变以行政约束为主导的高校运行模式,根据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原则,改变大学隶属行政机构的基本做法,消除大学沦为“类官僚组织”的不良基础;二是要研究出台具体的消除“官本位制”思想和做法的政策实施办法[3]。在我国教育发展规划刚要中明确指出高等院校要消除官本位的思想,要去除行政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措施,建立针对高校办学的督查机制,制定实施专家治校、 教授治校的政策措施,推行法人治理模式。要突出学术带头人的地位,让老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他们在学术科研、 教书育人、学校管理等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创造性,让“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现实。

2.政府要明确针对高校的权利和义务

对政府而言,其重要权利和义务是本着社会效益出发的原则,建立行之有效的高等教育弱势补偿扶助机制。要在保证高等教育办学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对弱势高校存在的各类问题加大关注力度, 加强调研和政策评估,使高校间的竞争体现出相对的公平。同时,政府要设计好竞争规则,并保证持以同一的、一视同仁的竞争规则对待高校参与竞争的个体或群体[4]为此,政府尤其是地方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用新的高校评价体系来促进高校间在更高更科学的水平上展开竞争。

3.加强高校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顶层设计

本着国家教育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以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为依据,要求高校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都能够适应全球化市场环境,胜任跨国度、跨文化情境下的岗位需要,在国际人才市场上形成一定的竞争力。目前,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企业,它的人才需求不会再像以前局限于本地或本国人才,尤其是一定规模的企业,开始面向全球招募合适人才这种国际化趋势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在坚持本国特色的同时要与国际接轨,使人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的现实发展需要。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高校继续按传统封闭的固有思维和办学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国家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成果的需要。高等教育国际化将是我国全面国际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国内优质生源的争夺已经展开,所以政府必须高瞻远瞩,为高校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做好政策设计,消除不利于竞争的各种要素,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高校必须在办学中牢固树立国际观,创新办学机制,以自身的国际化应对发展趋势的国际化,同时要在办学实践中打造凝练自己的特色,实现差异化竞争。

参考文献

[1][2]芦文慧.高校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146.150.

[3]周春燕.高校核心竞争力刍议——兼论江苏科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问题[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5.

企业网站降权因素及应对策略探讨 篇10

关键词:网站降权 搜索引擎 策略

0 引言

目前,多数企业网站的推广主要依赖于搜索引擎排名,除了付费推广外,网站权重对排名至关重要。一个良好、稳定的站点排名对于企业网站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然而,部分企业网站经常遇到权重降低导致的站点排名下滑甚至被搜索引擎K站而不再收录,从而造成形象受损甚至经济损失。本文将探讨降权因素与应对策略。

1 常见企业网站降权因素

1.1 外链建设混乱

中小网站权重的逐步攀升主要得益于外链的建设,也就是SEO常讲的“外链为皇”,外链越多,对排名越有利。部分企业网站管理员为了获得较高站点权重,外链建设混乱无序,导致了大量垃圾链接、买卖链接、黑链接。搜索引擎发现后,就会对此类企业网站做降权处理。

1.2 内容原创性差

部分企业网站喜欢转载其它网站内容而不注重原创内容建设。纯复制采集的网站内容会让搜索引擎对网站信任度降低,出现收录减少与快照更新缓慢的现象,站点权重也逐渐降低。

1.3 更改模版

当搜索引擎收录了企业网站部分页面后,将相关网页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如果这时修改网站模板,搜索引擎通过页面结构与模版特征码判断网页已改变,将不再收录此页面,这也会造成网站降权[1]。

1.4 更改文章

与更改模版类似,已收录文章的标题、关键词、描述与内容的修改也会造成网站降权。

1.5 关键词混乱

关键词与站点内容无关、关键词过度堆积、关键词密度过低等因素都会影响网站权重[2]。

1.6 服务器问题

由于服务器不稳定造成的站点时常打不开,主要包含机房网速慢和服务器配置低。此外,同ip下的其它网站被降权,往往会波及影响至本站。

1.7 用户体验差

随着搜索引擎的不断智能化,通过网民浏览行为分析可以判断用户体验度,那些跳出率高、浏览时间短、浏览深度低的企业网站往往会遭遇降权。

2 网站降权后的应对策略

2.1 检查外链

认真检查外链,取消链接向被搜索引擎惩罚的其它网站,去掉低质量链接。后续外链建设循序渐进,保证链接来源网站种类要丰富,包含新闻网站、论坛、博客、社交媒体等,外链数量平稳持续增加。外链锚文字不可过于集中,网站获得的外部链接全都使用一个锚文字,会导致搜索引擎惩罚。

2.2 增加原创内容

搜索引擎青睐原创内容。目前,搜索引擎甚至已经能够识别大多数伪原创内容并给予此类网站降权处理。因此,给网站添加高质量原创内容,会增加搜索引擎对网站的信任,使网站权重慢慢恢复。权重恢复期间增加原创内容注意要持之以恒、持续不断,不能“三天打渔,两日晒网”。

2.3 恢复模版与文章

对于修改网页模版或修改文章造成的降权,如果时间较短,可以通过恢复模版与文章原样的方法尝试恢复权重。如果时间较长,不建议采取本策略。

2.4 关键词处理

新增添内容关键词必须与网站内容具有相关性,宜选择搜索次数多、竞争力小的关键词,进行有效的关键词扩展,加入长尾关键词以提升网站流量。不能堆积关键词,文章内关键词密度小于8%以避免出现过度优化。此外,文章正文部分越早出现关键词对页面优化越有利。

2.5 更换服务器

无论是因为服务器配置低、机房网速慢还是同ip下其它网站受惩罚造成的降权,更换新服务器或者空间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推荐选用独立ip的主机。

2.6 提升用户体验度

提升网站客户的体验度,避免出现用户的“秒进秒出”现象,注重网页的内容、色彩、风格、响应速度等因素,提高PV/IP比例数字。此外,企业网站最好不要使用弹窗、跳转等手段,一来降低用户体验,二来直接导致搜索引擎降权。

2.7 其它方法

适用于以上策略无法恢复权重的情况。

2.7.1 短暂关闭网站 关闭网站时把返回状态设置成503,使得搜索引擎的蜘蛛无法正常爬取,就会判定网站短暂失效,短期内一般不会将收录页面删除掉。当过一段时间网站重新开启以后,搜索引擎很有可能把网站的权重恢复到网站关闭的更早时期。经验证,本策略适用于部分网站。

2.7.2 301重定向 将企业网站更换新域名,并将旧域名做301重定向指向新域名。

3 结束语

当企业网站遭遇搜索引擎降权时,并非无以应对。通过以上方法策略,大多数网站可以慢慢恢复权重,流量再次逐步增长。

参考文献:

[1]佚名.6种方法改变网站降权状态[J].计算机与网络,2013(2).

[2]刘军永.站点搜索引擎排名优化关键点及重要性浅析[J].世纪桥,2012(9).

[3]费巍.搜索引擎评价研究综述[J].情报探索,2011(06).

因素及应对策略 篇11

目前,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偏远落后地区,初中英语教学普遍遵循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由于教师过分重视枯燥的语法讲解、段与段落的逐次逐句分析,最终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乏味,进而丧失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后,只能应付简单的考试,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如何运用,究其具体原因,在于教师忽略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因为维护过去的语言教学模式,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人文精神,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基本上被老师“推着”向前。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我国偏远地区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自主学习意识不充分。

由于初中学生在小学以及幼儿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进入初中后,加上教师固有习惯和学生对自主学习认识有偏差,导致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喜欢是主动者,学生依然喜欢被动听从老师的安排。虽然老师不遗余力将知识点毫无疏漏的教给了学生,但是学生只是跟随着老师的命令,完成一个又一个学习任务。学生只要记住知识点,老师就认为是好学生、优秀学生,而实际上并没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于自主学习意识不充分,学生课堂上的大量时间依然被占用在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上,教育部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

(2)缺乏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在我国偏远落后地区,虽然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老师都在摸索自己的教法,想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捷径,近年来也有很多教师开始意识到了旧模式带来的弊端以及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受制于考试分数的压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对现有的教法进行了改进,表现在:注重对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选择或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规划自己学习的时间,自我总结和评价学习结果,并主动寻求学习上的帮助。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不断的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但是,学生获得这些学习上的“自由”时,面对种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却手足无措,很多学生并没有好好的执行这些要求,原因就在于: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去预习、听讲和复习,他们不知道在此过程中需要做些什么,没有目的性,也没有示范的样本。学生仍然不具备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方法。

(3)方法循规蹈矩

由于人性具有的惰性使得学生反而更愿意去接受旧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老师引领学生一起读写听说,比自行研究学习实践容易得多、方便得多。

因此,我认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主动、不充分,特别是学生不正确的自主学习策略方法,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 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Gardner和Miller认为自主学习是诸多因素的集合:环境、人物角色、管理、学习者反思等,他们认为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学习环境[1]。而我国学者庞维国[2]则从内外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目标设置、自我效能感、归因、认知发展水平、认知策略的获得、意志控制水平和性别角色;而外部因素则包括:学校教育因素、家庭因素和文化因素。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自主性、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文化和社会以及辅助性的技术条件等因素,同时探讨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作用。我认为影响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习动机

很多教师、学者都广泛认为学习动机是决定语言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此处说的学习动机包含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专注的学习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学生的内在动机并不总是有效的,因此,需要外部动机的配合(外部动机包括获得老师赞扬,获得一定的奖学金,获得同学的称赞,或者父母的物质和精神表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该结合两种学习动机,使二者相互配合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1.2 错误的归因

归因是学生对自己的成功或者失败所做出的因果解释。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习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努力不够、能力不足、学科太难和运气太差。如果归因是自己学习不努力,那么可以促进自己更加努力学习。如果归因为后者三条,那么将大大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3 不同学习风格

人们处理信息偏爱模式的不同学习风格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普遍认为学生包括依存型和独立型两种。独立型的学生对信息的细节把握得比较好,他们善于区分词义的细微变化和语法规则的差别;而依存型的学生则善于从整体上理解信息和从整体上对一篇文章进行把握。这些学习风格包含听觉型、视觉型等类型。听觉型的学习者喜欢接受听觉渠道的信息;而视觉型的学生喜欢通过“看”来学习语言,而有的学生喜欢通过交流来学习等等。

1.4 自我控制意识

意识在自主学习中有重要作用。它包括两个方面: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自我意识是决定学习成功与否的内在因素。自我控制是指学习者能够抵制外在干扰,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学生自己必须知道自己学习过程中将会发生的事情,比如为什么要学,什么时间学、学什么、如何去学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而教师应当教授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制定学习计划的策略。

2 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

2.1 英语学习的朗读方式

朗读模仿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朗读和跟读包含模仿英语语言的发音方式,找出语言的发音感觉,现在比较流行的“李阳.疯狂英语”就属于该类方法,它强调肌肉练习,适应不同语言的发音规律。

2.2 模拟交际

语言的学习主要用于交际,阅读,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工具。如果不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那么就算强行学会,很快也会忘记。所以,需要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主动灵活运用场景模拟,多让学生进行情景交际。比如:通过向学生展示班上同学来学校的交通方式,可以展开师生对话如:

T:Do you often come to school by bus?

S:Yes,sir.

或者:

T: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S:By bus.

最后,再通过一组PPT向学生展示美国学生往返学校的交通方式。如:

T:Do you know how American/Japanese/Austrian/Russian students usually go to school?

S:…

2.3 课文复述

复述策略是指学生借由对信息进行对比重复的方法,它能有效保持信息。我们知道单词的记忆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有效地复述策略,则能够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单词,并长期保持。此外,复述策略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例如,教学挂图,黑板或多媒体呈现一些关键词或短语,或者提供提纲或者问题,使学生的复述更加轻松自然。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为学生提供如下线索:

Bob→Toronto→pen pal→interesting country→birthday→speak→brother→Australia→PE→like.

2.4 总结概括

总结概括可以利用“知识树”总结出自己所学的知识。所谓“知识树”,就是用树状的形式,简明扼要的把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不同的学生自己建构不同的知识树,学生可以通过构建自己个性化的知识树,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再现,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样,归纳主题也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自始至终贯穿于文章中,是文章内容的灵魂。对主题思想的归纳总结是学生理解文章具体内容的要求,也是能否准确确定文章主题思想和文章前后逻辑的关键,当然也是理解不同语言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式。

3 结论

对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从通过对他们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入手,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鼓励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将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相结合,为初中英语自主学习问题提出了一种研究思路,试图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的教学和培训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效果。

摘要:针对部分偏远地区英语教学的不足,本文提出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摆脱传统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的教学,分析了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能对初中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影响因素,初中英语,自主学习,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Garder,D.&L.Miller.Direction in Self-access Language Learning[M].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9.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宋丹.对英语教学中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的探讨[J].锦州: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4]文秋芳.英语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5]何晓东.自主学习中的态度和行为变化:一项纵向研究[J].上海:外语界,2005(5).

上一篇:九年级化学习题课教学下一篇:新时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