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分化及应对策略

2024-06-24

两极分化及应对策略(共10篇)

两极分化及应对策略 篇1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八年级学生最突出的问题便是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发展为乐学、会学者,成绩稳定在优秀线上;一部分学生成绩下降,失去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一、八年级学生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1)心理发展不均衡学习目的不明确。八年级学生年龄大多在13、14岁,这一年龄的学生活泼好动,但做事缺乏毅力。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部分学生对英语的新奇感减弱,失去学习兴趣,导致成绩下滑。然而,有些学生却在此时意识到英语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产生学习英语的紧迫感,自觉主动的学习,所以英语成绩一直稳定在优秀线上,这样英语成绩两级分化现象便产生了。(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部分学生认为学好英语就是背单词、词组,只是机械的背诵课本上的单词句子,遗忘的很快,没有意识到学好英语的关键是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另外,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音标,也不注意总结单词拼读规律,喜欢用汉语给单词注音,出现了yes(噎死)类似的笑话。这样标注单词读音,不但读不标准,也无法形成自学单词的能力。随着词汇的增加与复杂,很多学生更是感到英语学习非常困难,进而无奈地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

2.教师方面因素。(1)教师教法单一。课堂教学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但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单一,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只重讲解,忽视实践。同时,由于课时有限,且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环境,教师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渐渐失去学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2)教材内容增多难度加大。七年级英语是小学英语的过渡,内容比较简单,新增词汇也不很多,但八年级的词汇量明显增多,初中阶段的大部分语法点都在八年级要求掌握和理解,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开始感到吃力,继而厌烦,成绩开始下降,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3)忽视“差生”。许多老师都会不自觉的偏爱学优生,戴着有色眼镜看“差生”,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如果教师每节课只关注学优生而忽略“差生”,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会失去学习信心,两级分化更加明显。

二、应对策略

1.培养兴趣树立明确学习目标。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理不成熟的时期,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英语日常用不到,又枯燥乏味。针对这一问题,本人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思想上清楚的认识到:英语同汉语一样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本人一直坚持课前一支歌,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播放一些经典的英文歌曲,师生同唱,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培养兴趣,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自身的求知欲。

2.引导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学生一旦养成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和习惯,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学也会事半功倍。具体操作如下:(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促使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养成。(2)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即学生动脑思考,动嘴练习,动手记笔记。(3)养成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的习惯。本人坚持全英文授课,尽力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鼓励每一位学生开口说,多说多练。

3.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常言道:“要想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新修订的人教版英语教材,生词多话题新,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全体英语教师应自觉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知识更新、思维创新等方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使自己的一桶水成为常换常新的水。

4.实施分层教学,关注每位学生。分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时效。因此,本人在教学中采取了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措施,区别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自信,有效地改善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5.丰富教学形式。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英语新课标指出:积极开发课堂资源,开辟第二课堂,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氛围对英语学习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人从以下两点着手:(1)开展情境教学,并与教材的单元主题联系起来。单元主题与中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我们教师要吃透教材,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2)积极开展“英语月活动”,在这一个月中,举办英语歌曲、课本剧比赛,英语创意作品展等活动,师生,生生间用英语交流,让校园充满英语氛围,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对缩小中学英语两极分化能起到辅助作用。

总之,初中学校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就必须解决八年级学生英语成绩两级分化问题。本人认为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继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同时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实施分层教学,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就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英语成绩分化问题,为九年级甚至高中英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八年级学生最突出的问题便是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本人认为通过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实施分层教学,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可以有效解决八年级学生英语成绩分化问题,为九年级甚至高中英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两极分化,应对策略,学习兴趣

两极分化及应对策略 篇2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给药途径。由于静脉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静脉给药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影响因素较多,这需要引起临床足够重视,避免或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

1.药物配伍

药物配伍是输液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需要临床药师、护士配药时责任心强、知识全面、经验丰富。主要问题是在连续静脉输液时,当前一组药物输完再输后一组时可能出现配伍禁忌,使输液管内出现混浊、沉淀、变色等。一般输液前可考虑采用调换输液顺序或采用间隔溶媒(冲管、换管)来解决。

2.避光输液

某些药物对光敏感,见光易分解、氧化,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这就需要采用避光措施。如降压药硝普钠、脑血管用药尼莫地平、化疗药顺铂和阿霉素、抗菌药喹诺酮类药、水溶性维生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药物需要避光使用。

3.静滴速度 为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不同药物对静滴速度有不同要求。血管活性药物滴速宜慢,如多巴胺滴速过快可出现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和严重高血压等;脱水剂滴速则要快,如甘露醇如果滴速过慢会降低或达不到脱水效果。不同抗菌药对滴速的要求也不同,如大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半衰期较短,为减少药物分解,需要现用现配并在30分钟至1小时内滴完;某些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如静脉炎等需要减慢滴速,如阿奇霉素、依替米星、左氧氟沙星等。

2016.12

4.溶媒的选择 不同溶媒的pH值不同,对药物的稳定性有不同影响,选择溶媒要根据药品说明书推荐使用。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红霉素等在中性溶液中稳定,应选择生理盐水作为溶媒,而不宜选择弱酸性葡萄糖;两性霉素B粉针剂不可用电解质溶媒,只可用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溶液;头孢曲松不能使用含钙溶液,如林格氏液作为溶媒;培氟沙星、氟罗沙星注射剂不得用氯化钠或其他含氯离子的注射液作为溶媒,否则会产生沉淀;多巴胺不宜使用碱性溶媒,或与碱性药物配伍,否则易发生分解降低疗效。

5.输液量或输液浓度

要坚持浓度越高,输液速度越慢的原则。某些药物对浓度有明确的要求,如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为达到快速给药的目的,宜采用100毫升~200毫升溶媒;耳、肾毒性大的阿米卡星等每500毫克至少加入200毫升溶媒;为减少克林霉素神经肌肉接头毒性,抑制呼吸的不良反应,每600毫克的克林霉素至少用200毫升溶媒,滴注时间要维持1小时以上。

6.输液顺序

应根据补液原则、病情需要以及药物在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浓度、时间等情况,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如治疗细菌感染,如果杀菌药与抑菌药同时使用,一般先输杀菌药,后使用抑菌药。

7.输液反应应对策略:

避免多种药物配伍,对于输液过程中出现的药物配伍问题致混浊、沉淀或颜色变化等,要及时更换输液器;

2016.12

对于一般药物渗出血管外时,通常需要更换输液部位,硫酸镁冷敷即可;对于化疗药物或细胞毒药物的外渗可能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溃疡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

对于输液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或头晕、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一般可以通过减慢滴速使症状减轻,如果患者耐受性差可及时停药;

如果输液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心慌、心悸、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等要立即停止输液,对症处理;

对于输液中或输液后出现的发热,要判断是否是药物热以及由什么药物引起的,以便及时停用。

两极分化及应对策略 篇3

关键词:社会阶层分化;思想政治工作;影响与对策

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各行业、政府以及学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员的分化和流动也非常普遍。社会阶层的分化,导致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思想水平出现差异。对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针对不同阶层人民的特点,总结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途径,是提高我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性以及合理性的重要措施。

1 我国当前社会阶层变化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诞生以及体制的完善,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水平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从而所衍生出的阶层分化也越来越明显。我国的社会阶层的主要构成方式,也从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转变成为由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等多种形式构成的阶层变化。这些阶层大致可以分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这些阶层的分化都使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更为深化,也使得各阶层的人民更为自由全面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和挑战。

2 社会阶层分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分析

2.1 社会阶层分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许多的劳动者都从身份型转向了契约型。而许多的“农村人”也转变成为“城市人”从前制约人们发展的家庭出身以及第一次就业的重要性也随之弱化。也使得人们对自身理想的追求的可能性大大的增加。人们在进行工作以及能力的发挥过程中,对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后天努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开发各种潜能,并进一步的进行发展,取得更高的成绩。

2.2 社会阶层分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乡二元格局的打破,许多政治领导体制出现了改变,传统的垂直型领导体制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在一方面,许多新兴的事物还无法被大众广泛的接受,而另一方面,阶层分化中的新兴阶层则具有非常高的超前意识。这些都使得传统的政治体制以及法律法规无法完全满足其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都使原有阶层对政府和思想政治工作产生轻视,新兴阶级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抵触,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性越来越低。随着社会阶层分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建立起来,阶层的分化逐步的被人们所意识到,而人们的独立意识以及自主意识也成为人们的主流意识。伴随着入世等活动的开展和深化,人们置身于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其思想更为开放和自主,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 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3.1 更新理念,减少信仰异化所带来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知识新理念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导向。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下。思想政治工作也应顺应形势,对工作的理念进行更新,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与时俱进。从内部更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以便能够真正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含义以及价值。对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误解和误读进行解决,使人们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所存在的人文关怀以及其价值。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共鸣,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

3.2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针对当前社会受到市场经济以及多元化文化的冲击的问题,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严格的遵守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的指导,对人们当前的思想混乱、信任危机、实用主义等思想进行批判。一方面要充分的认识到我国的人民的文化以及生活理念,吸取中国几千年所激烈和传承的文化财富,并以此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主要基础和动力,通过推动积极的文化传承。以保证我国人民的思想稳定性和开放性。而另一方面,则要针对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以及思想发展现状,充分的理解到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严格的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意识形态中的先进部分,将其作为我国生产生活的主要指导思想。

3.3 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 随着我国的人口流动与工作环境自由化的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媒体、组织成为活动在我国各地区、各阶层、各领域行业的主要力量。我国的大部分人员不再受到地缘的局限,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以及难度都随之加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行形式上的改革的创新,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利用当前先进的传媒载体以及信息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能够跟上当前社会思想流向的进步。在此期间,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分别为管理载体利用、大众传媒载体利用以及群众党团组织的利用。其中群众党团组织的利用,则作为较为成熟以及优势的工作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工作方式也可以在未来的时间里作为主要的工作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综上所述,社会阶层的分化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对策,能够有效的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薛冰.论社会阶层分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09(04):24-27.

[2]王举民.当代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4(03):55-56.

[3]周琳.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月刊,2008,12(12):182-184.

[4]匡尔峰,刘敏.当前我国农村阶层分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04):25-31.

[5]王举民.我国社会阶层分化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23(03):54-56.

[6]陈淑娟,李俊.社会阶层分化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整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3,11(21):49-54.

两极分化及应对策略 篇4

一、 英语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

1.教学方法不当、自主学习能力差。一般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 某些地区的教师不怎么注重英语的发音是否标准, 学生大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存在。面对语音考试题发愁的现象产生, 因为他们对英语单词的错误读音已经根深蒂固了, 不是一会半会能改的过来的。

还有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并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应该是起到引导作用的, 这样, 使得很多本应是学生做的工作, 老师却代劳了, 这样时间久了, 会使得很多学生没有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看似很用功的学生, 成绩却差强人意, 加上老师的评价不当, 这样会使得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一种抵触情绪, 久而久之, 会使得学生最后只能消极的接受。

2.缺乏语言环境、课外阅读量少。虽然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做出了具体要求, 但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一是没有语言环境, 二是没有相应的教学条件, 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再者, 有的学校课外阅读资料严重匮乏, 导致学生的课外练习就更少了, 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们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3.学习方法需要指导、教法有待提高。时代在进步, 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 纵观当今英语教学的情况, 英语师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而新教材GO FOR IT的内容多, 要求也高, 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又往往统一安排, 并没有根据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安排, 这样会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 最终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逐渐被拉开。所以, 老师在教学时要懂得因材施教。

二、 防止两极分化的相应教学策略

1.加强师资培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常说“严师出高徒”, 意在“高素质的老师就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 所以现阶段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学会如何去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如何启发他们的思维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英语的课外活动, 要求就是必须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 这样一来可以使得每个参与的学生可以最大程度的获得英语知识。为此, 教师应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 以适应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教师的要求。

2.树立学生们正确的发展观。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们之间的差异和个体差异。因为每个人都不同, 学习能力也不同, 这就需要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 进行因材施教。人的潜力无限, 我们相信只要有付出, “一切皆有可能”。所以作为教师, 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 再加上针对性的心理引导和方法指导, 笔者相信定可及时进行反馈矫正, 达到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目的。

3.立足于课堂, 改善教学方法。在现阶段, 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实行的班级授课制, 学生们获得的知识80%主要都是来自于课堂学习。但是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的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 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们的需要和兴趣, 并注重学生们思想情感素质的提高, 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参与实践, 进行合作交流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再者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磨砺意志、提高技能、学习知识、展现个性、活跃思维、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恒心。因为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只有学生们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或者是积极的情感,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动力的充足。教导学生们不要因为一次两次的考试失利就垂头丧气, 应该认真分析并及时改正,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走出阴影,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引导学生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 其中既有长远目标, 又有近期安排,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不盲目。

5.及时的赞美和鼓励激发学习兴趣。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 人也一样, 正所谓人无完人, 但是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闪光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发掘学生的优点, 及时表扬赞美, 利用激励手段,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 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权利, 让学生能够尽显其能, 巩固信心。教师应该不仅能够看到学生们的优点, 同时也要能够看到学生们各自的缺点, 并懂得委婉纠正,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尽自己最大所能消除两级分化的现象

总之, 随着教育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新时期的英语教师也应该不断研究和分析, 以求尽自己所能, 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使学生爱上英语, 爱说英语, 爱学英语。

摘要: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其使用之广泛, 已经遍布了全世界, 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将近4亿, 也就是说每十个人就有一个人会讲英语。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国学习英语的现状很不理想, 存在着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本文就从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心理上分析了一下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两极分化,英语学习,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定.中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语数外学习 (英语教育) , 2012, 06:79.

两极分化及应对策略 篇5

首先,学生在主观上不努力,教师又缺少适当的关心和帮助是造成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语言教学是语言知识积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打好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学习不努力,班级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导致他们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同时教师缺乏耐心和爱心,忽视了对他们的引导和帮助,听之任之,这样就造成他们中的一些同学就会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

其次,学生对英语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造就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恶性循环。英语学科跟其他学科不同,一旦失去了学习兴趣,不愿意学,再想赶上却就很困难了。那些掉了队的学生不懂的东西越积越少,以至于上课听得懂的很少,大多时候就像是听天书一样,觉得学英语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就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第三,农村教学条件有限,缺乏英语学习的氛围。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只有的大量的练习使我们才能真正的学好、学活英语。可现在的英语学习只局限于每周的几节课,课堂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又较多,这样就导致学生说、练的时间就很少了。这样下去的话,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会存在听力水平低下,综合运用英语较差的现象,更何况是那些本就缺乏兴趣的后进生呢?

面对着教学中不断加剧的两极分化现象,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解决学生的现状,成功实施教学。以下是我从以上的具体问题谈谈我的应对措施:

一、激发兴趣,适时帮助,打好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的重要应对措施。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如果在课堂中,他们能够听懂简单的对话并参与到学习中,就会感到有收获,从而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所以每堂课须注意让学生有练的内容,有练的时间,同时要注意练得层次性,尽量做到面对大多数学生。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多向学生介绍异国的风俗,以开阔学生眼界,这也会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常鼓励他们。

二、讲究教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我会适时地运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在上课时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如教学一开始就寓于情景,教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说等等,接着让学生进行比较。这样既引出新知识,同时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景中大量实践,掌握所学内容。对于确实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要强求与其他学生一样,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轻的内容,使得尖子生能“吃饱”,学困生也能吃得下。我在班级中实行了“每日三句”活动,让英语学习很差的学生每天背诵三个句子,使他们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掌握到简单的英语语句,为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合作学习,创造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两极分化及应对策略 篇6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

其实究其原因, 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身因素和教师的因素。

1. 学生自身因素

对于每个人来说, 都有对认知新事物的渴望, 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 有的地方在小学接触了英语, 有的地方根本连英文字母有多少个都不知道。但是无论懂与不懂, 都要重新学过。 (1) 首先, 基于上面所说, 在开学伊始, 之前接触过、在小学有过基础的一些人, 他们认为老师讲的都已经学过了, 所以没必要再听这些东西。还有一些就是没有基础的人, 他们追求新鲜事物, 起初很有激情, 但是当他们在掌握一定学习技巧之后, 喜欢的人就努力的学, 反之就弃之, 这是出现分化的一个因素。 (2) 有些学生其实很想学好英语, 但是由于自身学习方法不当, 单词死记硬背, 句型生搬硬套, 没有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所以原本事半功倍反而变得事倍功半, 更甚者劳而无功。还有就是, 有的同学不做好课前预习,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对于作业应付了事, 这些也是造成分化的原因。

2. 教师的因素

对于两极分化这种现象, 虽然学生自身有很多因素, 但是, 这与教师的授课方式和个人取向也存在着不可或缺的关系。 (1) 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说, 教师课堂所授的知识就是学习英语的唯一渠道。如果教师在授课方面讲解过于单一, 只注重讲不注重练, 只知道知识的传授不懂得能力的培养, 只懂得背单词、写语法, 不懂得结合起来进行语言的交流, 就会造成好极好、差极差的现象。 (2)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 都会有所偏爱的。教师也一样, 在他的学生中, 有好差之分, 所以偏爱是难免的。教师偏爱优生, 所以把什么学习上的特权都交给优生, 这样, 特困生就得不到应有的练习, 以此类推, 就会对英语产生厌恶感, 更甚者就干脆放弃。这样, 就使两极分化的现象不断扩大。

二、针对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

1. 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不仅仅针对于特困生, 要针对于所有的学生, 因为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 其转变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 对于特困生, 我们要采取打基础和徐徐渐进的教学方式, 并给予鼓励和帮助;对于优等生, 我们应充分肯定并予以表扬, 使之更好。如果可能, 要分组进行“一帮一”计划, 使学生之间更好沟通、更好理解。针对于一些中等生, 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好说、内向的同学, 教师应该多给予沟通,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中等生处于过渡阶段, 有效管理就会成为优等生, 不予管理就会沦为差生, 所以这个阶段更重要。

2. 教师要适时转换角色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学生的心理, 适时地转换角色。在课堂上, 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但同时也要做到探测学生的心理, 这样你才能了解什么地方他懂得, 什么地方还是模糊的状态。教师不仅仅只有这么一个角色, 还要充当各种角色, 朋友、医生、崇拜者等。通过这些角色的转变, 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对于特困生, 教师要向朋友和医生一样, 学会话疗, 来驱除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印象里的暗影, 为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3. 改变教学模式

以往教师的教学模式无非就是背单词、听写、背课文、背句型、练习、讲解, 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话剧的形式来进行背课文, 可以通过听语音的形式来进行单词的听写, 还可以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讲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 而且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在进行问答过程中, 要多关注中下游的学生, 给他们更多的机会, 哪怕是答对了很简单的一个问题, 都要给予鼓励。学习英语最主要的就是学会怎样去交流, 所以, 教师也可以在一个星期找两节课来播放有关英文的电影和歌曲, 这样, 可以让学生更亲近与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 起到很好的交流效果。

4. 教师的自我提升

其实这一点可有可无, 但是这也是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教师常有偏爱学生的心理, 这样严重伤害了中下游学生的自尊心。所以, 每位教师要做到自我修正, 有好的学识水平的同时还要有好的自我修养, 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改善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共同努力, 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学习。

两极分化及应对策略 篇7

一、两极分化现象的剖析

(一) 语言学科的差异

英语作为外来语之一, 毕竟和母语有着很大的不同。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 孩子从一下生就开始接触, 而英语却不同, 它不是在形成语言初步概念之时发展起来的, 而是在母语体系之后逐步形成学习的概念。所以新的语言要想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 英语作为一门主要学科, 要想全方位地把它学好, 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聪明好学的学生来说, 可能会轻易地、循序渐进地把它学好;对于反应迟缓且懒惰的学生来说, 英语就好像一本很难读懂的天书。

(二) 学生个体的差异

在农村乡下,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差异:有的聪明好学, 反应机敏;有的笨拙懒惰, 反应迟缓;有的主动性、自主性较强;有的则自由散漫, 光靠他人约束;有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明确;有的则一片茫然;有的能自由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则一味地死学, 丢三落四;有的假期参加辅导学习, 扩大视野和知识面;有的则顽劣不堪。所以, 两极分化显而易见, 且日趋严重。

(三) 教师不同层次的差异

首先, 在许多农村乡下, 师资力量不雄厚, 尤其是英语教师, 具有专业知识的不多, 所以有许多不是英语专业的教师也硬着头皮支撑在英语教学岗位上。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 缺少良性的师生互动, 导致一大部分学生失去兴趣, 失去信心, 成绩越来越差。其次, 英语专业的教师, 为了及时地完成教学任务, 往往给那些好学生更大的空间, 无形间忽略了那些后进生、学困生, 本来成绩就不算好的他们只能越来越差。再次, 有些教师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 没能设计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得整节课单调、枯燥, 缺乏趣味性, 学生久而久之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 学习目的性不强的学生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

(四) 家长的管理因素

一个学生成功的背后也少不了家长的管理。首先,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 贪玩任性, 自我约束能力差, 大多数学生用功程度远远不够, 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时间去管理与引导是不够的, 还需要家长在家更细致化地沟通与管理。可是许多家长忙于农活, 忙于生计, 忽略了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与管理, 使其学习成绩得不到明显的改善。其次, 学生在家的课业辅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乡下的家长文化程度高的人不多, 懂得英语的人更少, 别说是讲题指导, 就是检查作业和背诵都是很困难的。再有, 许多家长外出打工, 把孩子交给老人带, 更谈不上管理。还有的家长素质低下, 虽不外出打工, 但在家聚众赌博、喝酒, 不但没给孩子带来帮助, 还干扰了孩子的学习环境, 使孩子的英语成绩持续下降, 也使其他学科的成绩受到影响。

二、防止两极分化的策略方案

(一) 加强思想教育, 成为“良师益友”

在我的教育教学中, 我始终坚信:教育潜移默化, 加强思想教育, 取信于学生, 成为“良师益友”。在我的班级里, 我努力做到使其充满了快乐、活跃的音符, 带有强劲有力的节奏感。我一如既往地做到不伤学生的自尊心, 多给他们一些关心, 撒下我爱心、细心、耐心的引导与教育, 真心、热心地呵护与帮助, 诚心、虚心地沟通与感化……事实上, 创造温馨和谐的语言教学氛围, 缩短师生距离, 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 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学生从内心认可教师, 就!已经消除了他们的疑虑, 无形间产生莫大的动力, 不知不觉地就深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二) 引发兴趣, 鼓动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也是一样, 学生只有对英语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促进他们对英语单词、语法和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英语的乐趣, 进而取得学习的成功。教师要不断地创设多姿多彩的课堂模式, 勤使用多媒体教学, 更新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可以通过讲小故事、学唱英语歌曲、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竞赛答题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大大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有效地防止了分化。教师要以多鼓励为主, 多说一些表扬激励的话来鼓动学生的自信心, 尤其是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低的学生, 应该更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学习潜力, 从感觉上更加偏爱他们, 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 随时获得成功感。

(三) 提高自学水平, 培养良好习惯

我常用到这样一句话:“与其对自己的学生下手狠一点, 不如教会他们自己对自己下手狠一点。”这个“狠”字就体现出让他们提高自学水平, 培养良好习惯, 脱离教师的刻意管束与制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按要求认真预习, 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或重点处画上记号, 以便上课有重点地听讲。学生在课堂上要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积极参与活动;放学后要认真复习教师讲课的重点, 试着找出问题, 做好标记, 以便向同学或教师请教。这样, 学生就在学习中掌握了主动。再有, 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多方面均衡的训练, 使英语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 因材施教, 小组互助

教师要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对待,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一代伟人邓小平在谈经济建设时曾说过:“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再带动其他人也富起来。”学习也是一样, 把学生分成小组, 每个组都安排几个优秀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 形成小组互助, 久而久之就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总之, 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两极分化不是偶然的, 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如果教师肯潜心地打造, 无私地奋斗, 那么这种分化会逐渐地、无形地愈合, 大大降低了分化程度或基本消除。

摘要:本文主要反映中学英语教学在山村形成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从而针对问题, 主要从语种、学生、教师、家长几大方面对两极分化现象进行剖析。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的摸索, 尝试性地做出防止两极分化的策略方案。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山村,两级分化,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尹刚, 陈静波.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唐和平.浅谈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问题.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0)

两极分化及应对策略 篇8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再容易的事也难做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后进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有的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逐渐减退。即使是原来成绩较好的学生,由于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数学学习成绩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谓学习意志是指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数学的难度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较大变化,教师的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其次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成绩的分化。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期,因此能不能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的关键也在这一时期。尽管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而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可否认年龄因素是造成学生数学学习接受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尽办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真正做到乐学、善思。

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中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有趣,使他们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教学模式,他们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善于思考、乐于发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特长,真正体现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我们要创设开放式课堂,强化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挖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控制学习分化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而兴趣产生于思维,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能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从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就会因兴趣而学、而思。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发挥其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体验和快乐。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经历,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等,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总之,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实践经验带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愉快中学习,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数学教学伊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如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地方涉及这样的题目,某选择题没有答案、某道应用题答案不符合实际情况,学生会说:老师这一道题不能做。如果这时教师说“不能做就别做了”那也就过去了。相反,如果这时教师能把自己当做与学生一样的探究者,问一问:那怎么办呢?这题不是没有答案了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掘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进而使自主学习意识高效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初中生认知客观世界的渐进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做到“乐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他们真正做到“能学”;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真正做到“会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和发展。

初中数学的导入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

(湖州市第五中学,浙江湖州

摘要:数学是一门公式、定义、定理相结合的抽象理论性学科,长期以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数学难教,学生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难学,关键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导入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师不仅要从数学学科本身性质考虑,同时还要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考虑,让数学学习过程具有现实性、针对性、新颖性、简洁性、有意义性、启发性和富有挑战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实验、观察、推理、猜测、验证和交流等一切数学活动。新课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一步,是课堂教学的“导言”或者“开场白”。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曾说:“开头第一句是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所以明确学生在本节课所要学的主要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是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点。

一、导入教学法:“开门见山,突出重点”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讲授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很多教师觉得教学势必让教师退避三舍,让出讲坛,让学生自己在观摩课、研讨课和展示课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新的知识,探究新知识。教师是能少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把学习的舞台完全让给学生。这就让很多初中教师产生了疑问:新课标下,教师到底要不要讲课,或者怎样教才好?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讲过这样一段语重心长的话,现在看来更具实际意义。他说:“‘讲’是必然要讲的……问题是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的问题……”而他在最后是这样总结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他能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使得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而在学生的能动性上起到了调动作用,并更深入地引导他们尽可能努力地去探索。所以采取开门见山抓重点进行讲解,这类方法往往用于讲授新的较为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且无法与旧知识关联。教师在数学课程讲解一开始时,就需要就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如“单项式”的新课导入。(1)若平行四边形一边长为a,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ah;(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5个这样的正方形吗?这样,同学们就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同学说可以改一下选项;有的同学说可以改一下题中的数字,有的同学还会想出用倒推的方法给题中的数据调整一下就可得出符合实际的得数,等等,许多我们事先想不到的办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通过类似的训练,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却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

的面积和是5a2;(3)小丽从每月的零花钱中存储x元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共捐款12x元;(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m;通过这些简单代数式,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代数式ah、5a2、12x、-m的特征,以此得出单项式的概念。开门见山地指明新课题,突出学习的重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的技巧重点在于激活学生思维,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成为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新课标也明确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有目的、有意识地添加能给认识带来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再按一定的表现形式编制而成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以“等差数列”为例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一个海边的渔民花10万元买了一艘渔船,用来出海打鱼,随着它的折旧,每年维修费用逐年上升,第一年为4千元,以后每年增加4千元,他每年利润为3万元,从哪一年开始已不再挣钱?

很多学生可能会列出前两个数列:

那么教师可以列出其余几个同等特点的数列:

(6)1,1,1,1…

让学生观察下列各数列,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具有什么性质。特别注意项与项之间的关系,数列与数列之间的关系,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时学生就会发现:(1)相邻二项的差为常数;(2)任意一项的两倍是它前、后两项的和;(3)如果项数的和相等,那么对应的项相加的和也相等;(4)两个这类数列对应项的和组成的新数列,也是这类数列(如数列(1)、(2)对应项相加得到新数列(3));(5)这类数列各乘以同一个常数,也是这类数列(如数列(1)各项乘以4得到新数列(2));(6)这类数列的两项两项的和组成的新数列,也是这类数列。这个过程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其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五)个别辅导,努力转化后进生。

两极分化及应对策略 篇9

一、分化原因

(一) 兴趣低意志弱

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我校初2012级270名学生, 经抽样调查表明, 对数学有兴趣的有132人, 占48.8%;原来没有兴趣而后来产生兴趣的只有17人, 仅占6.3%;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有121人, 占44.8%。可见, 有无兴趣的比例接近。调查中还发现, 数学学习兴趣比较低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由此可见, 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 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紧密相连。与小学阶段相比, 初中数学难度加深, 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教师辅导较少, 学生学习独立性的要求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 适应能力差的学生, 表现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 遇到困难就退缩, 甚至丧失信心,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 知识没有系统

初中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识结构, 不能为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相对于小学, 中学数学教材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 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 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 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不能及时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就造成了继续学习的断裂, 学生就跟不上学习进程, 必然两极分化。

(三)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低

中学数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发生了很大改变。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 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 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 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 有的慢一些, 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因素以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二、干预策略

(一)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 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 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 比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创设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 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 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

(二) 加强数学学法指导

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下的工夫不少, 但成绩总上不去, 这是学习不适应的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三) 训练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两极分化及应对策略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成绩分化,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数学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 它几乎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 大到航天、宇宙, 这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要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基础学段——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现象, 到了八年级的下学期分化现象更为严重, 很多学生开始厌学数学, 到九年级结束中考时, 数学成绩在C等以下的竟然能占到百分之四十五, 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中考情况,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每一名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因此, 尽可能地缩小数学成绩的分化成为一线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缩小数学成绩的分化, 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如果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 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充当课堂的小主人, 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例如, 我在引导学生们学习利用三角比来测量物体高度这节课时, 将全班55名同学分成了六个小组, 每个小组配备了一套测量工具, 然后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 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 都争先恐后地进行操作, 记录数据, 进行测算。然后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看哪个小组算的准确。通过这样设计, 原本只是一节普通的数学活动课, 变得有滋有味。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新的知识, 而且本节课还对以前学过的三角比都利用了一遍, 前面没有掌握好的同学, 通过这次活动, 意识到要重新复习巩固, 充分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并且也可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研究表明, 竞争能够唤起学生的高昂斗志和兴奋水平, 促使学生投入积极的学习活动中, 克服困难、争取优异成绩。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此外教师也要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 等等。

二、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教师每天要布置一定的弹性作业, 其中一项就是布置与下节课有关的问题, 从而督促学生课余时间认真预习新内容, 通过预习相当于把新知识先自己消化吸收了一遍, 不能吸收的可以进行标注, 上课时有针对地进行重点研究。这样就提高了预习的质量, 学生在上课中也会感觉数学和自己联系更密切。

三、教会学生会听课, 会讨论问题, 会写数学小作文

很多学困生虽然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存在焦虑, 但不会找主要原因。事实上大多数学困生是在课堂听讲出了问题。教师可针对这部分学生召开小型的座谈会, 第一步, 对听讲的策略进行指导, 要学会听重点, 听易错点。可以让做得比较好的同学现身说法。第二步, 针对自己不会的问题要重点讨论, 并进行记录。第三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感受和收获, 针对易错不会的问题要养成写小作文的好习惯, 可以写一下该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变形问题等, 形成数学小作文。可以写成归纳型或者复习型等, 这样做既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方法, 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有利于学生梳理、展示自己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有利于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总结学习规律;数学作文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了发表独立见解的阵地,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新的条件, 是一种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四、独立完成作业, 正确利用网络, 查找资料

独立做作业是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测试的最佳方法, 被测试者会在第一时间获知自己掌握新知识的情况, 然后针对不会的问题可以与同学教师共同探讨, 此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上也集中了一些优秀的学习网站, 里面有很多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的训练题及同类题型的最佳解决方案。学生在做作业时, 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参照, 忌照搬照抄, 这样不仅不能解决疑惑反而会养成懒惰的习惯。

五、教师要刻苦钻研,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教师应努力在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上下功夫, 把握教材的单元与单元、章节与章节之间的纵横联系,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一堂好课首先应该是知识传授准确, 其次是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化解方法巧妙, 学生有适度的练习机会有思考的余地。同时教师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在解题思路的形成及解题方法的发现过程中, 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促使学生在认识问题上发生“能力突变”, 也就是巧妙地促使学生达到“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佳境。学生只有经过这样的“突变”才会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 并将它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六、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还要学会做学生心灵的导师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 任何一个健康的人心理都有一些需要, 当满足了基本需要, 一个更高的需要就会出现。实际上学生在学习中亦是如此, 当学生满足了师生之间平等、互相尊重的需要, 学生才会自尊、自重, 如果师生之间不是平等的朋友的关系, 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 心灵上达不到沟通, 将极大地阻碍学生参与学习。只有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 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 感到自身的价值, 人格得到尊重、承认, 才有机会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过程, 才愿意和教师产生共鸣, 对知识的吸收将会更快, 效率也会更高。因此, 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 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 将师生关系定位为“愉快的合作, 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 对权威、尊严的威胁”, 让学生在率真、坦诚、民主、和谐的环境里主动参与,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关心本学科的学习情况外, 也应该关心学生日常的思想及行为方式,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师爱的另一个层面, 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从而带动学生对本学科的热爱。

总之, 数学成绩的分化研究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除了教师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外, 我们要始终用真诚的爱对待学生, 进行持之以恒的言传身教, 充分展现数学的魅力, 把学生的情感融于数学的知识海洋中,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让学生逐渐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心态, 最终缩小数学成绩的分化

参考文献

[1]高飞.初中生数学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J].新课程·教研版, 2008, 9.

上一篇:21世纪体育教育下一篇:卡西欧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