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分化

2024-06-09

防止分化(精选11篇)

防止分化 篇1

化学用语既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 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从教学实际看, 自新教材 (人教版, 下同) 第三单元开始, 随着化学用语学习内容的增加, 化学用语学习出现严重分化。不少学生因为化学用语学习跟不上, 渐渐失去了化学学习信心, 从而最终在化学学习中被“落下”。教学中坚持运用以下四项策略, 可以较好地避免学习分化问题。

一、整体设计, 分散教学

化学用语教学欲落实新课标理念, 实现新教材布局意图, 真正做到既分散难点, 降低学习坡度, 让学生学得轻松, 又防止出现盲目杂乱问题, 让学生有的放矢, 系统学习, 就必须做到整体设计, 分散教学。

1.把握课标, 确定目标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1]直接规定初中化学用语学习“标准”4条, 相关“标准”1条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 规定了初中化学用语学习所要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可确定如下的化学用语学习知能目标: (1) 能记住并写出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教材“表3-4”中的元素以及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 能说出教材“表4-2”中无变价的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3) 能读出和写出教材正文出现的常见物质化学式; (4) 能正确书写教材正文出现的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5) 能写出教材“表4-2”中元素和根的离子符号; (6) 能看懂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分散教学, 瓦解难点

(1) 分解难点, 提前教学。绪言及一、二单元内容, 难度较低, 趣味实验较多, 加之学生初始接触化学, 充满新鲜感, 学习兴趣浓、质量高, 这是分解化学用语教学难点、提前教学的良机。对初中常见33种元素符号, 按其在教材出现顺序与记写难易, 可分解到三单元“课题3”之前的各课时教学之中, 每课时用2~3min记写2~3种元素符号。对常见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亦可采取同样的方法提前教学, 每课时用1~2min记写1~2种化学式。元素符号与化学式提前教学, 只要让学生达到记写程度即可。

(2) 哪里出现, 哪里教学。教材中哪里出现了常见物质化学式, 就在哪里进行化学式记写, 哪里出现了常见的、简单的化学反应, 就在哪里识记反应物、生成物与反应条件, 让化学用语在不知不觉中“浸入”学生大脑中。

3.理清脉络, 形成主线

化学用语教学在分散内容、降低难度的同时, 还应理清脉络, 形成主线, 防止出现碎片现象, 为系统学习打基础。如图1所示, 初中化学用语学习可分为四个层级, 依次是元素符号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与化合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每层都是上一层的基础, 换言之, 要学好上一层级化学用语, 必先学好本层级以下各化学用语。因此, 化学用语学习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 贯穿的主线是顶层的化学方程式。帮助学生理清化学用语学习脉络, 构建化学用语学习思维导图, 让学生明白“为何学? 学什么?怎么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也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好化学用语。

二、激发兴趣, 增强记忆

1.联系联想, 轻松记忆

(1) 联想记忆。用此法记写元素符号既有趣又轻松。例如:氧元素———人呼吸需要“氧”, 要深呼吸就要张口, 故以“O”表示;硫元素———联想到河流, 你见过一条笔直的河流吗?故以“S”表示;氢元素———联想到轻, 轻就易上升, 上升就要用梯子, 故以“H”表示;钾元素———联系到“铠甲”, 故以“K”表示等等。

(2) 联系实验现象记忆。对于化学方程式书写, 学生感到最难的不是配平, 而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记忆, 尤其是没有明显规律的化学反应。学生普遍对实验感兴趣, 这是化学方程式记写的契机。引导学生规范做实验, 认真看现象, 联系现象记写化学方程式, 可以事半功倍。例如甲烷燃烧实验中, 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出现的小水滴, 以及倒过烧杯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现象已深印在学生记忆中, 让学生联想现象, 记写反应物与生成物就会轻而易举。

(3) 联系图示符号记忆。采用图示符号表示物质及其化学变化, 不仅可以创设直观情景, 利于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记写, 亦可促进学生对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理解。

2.编制歌诀, 有效记忆

对某些难以联系联想记忆的化学用语, 可以引导学生将其编制成歌诀, 读来朗朗上口, 记来津津有味, 让学生易记易诵。[2]

常见元素 (或根) 的化合价, 可编制如下歌诀记忆: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四六硫要记清/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七锰常变/一价铵硝、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金价正、非价正负无界限/铜汞二价最常见。

对没有明显规律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 亦可让学生编制歌诀记忆。例如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的反应, 可编制以下歌诀记忆:氢氧化钙水溶液/澄清透明本无色/二氧化碳通进来/生成水和碳酸钙。

对常见碱与盐的溶解性 (书写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化学反应时需要用到) , 亦可编制歌诀:钾盐钠盐硝酸盐/放进水里看不见/碳酸盐除钾钠铵/放进水里是沉淀/氯化银与硫酸钡/放进酸里也安然。

3.开展活动, 加深记忆

在化学用语教学中, 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增强趣味性, 加深记忆。如元素符号学习可以开展“找朋友”活动, 把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制作常见元素名称卡片, 一组制作对应元素符号卡片, 游戏开始, 任一学生举起元素名称 (或元素符号) 卡片, “朋友”要立即举起对应元素符号 (或元素名称) 卡片。一轮结束后, 学生互换卡片进行下一轮, 看谁的“朋友”找得又快又对;化学式学习可以开展“结对子”活动, 亦将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制作常见正价元素或根卡片, 一组制作常见负价元素或根卡片。当一组 (或二组) 任一学生举起卡片时, 二组 (或一组) 学生要即刻举起能组成常见物质化学式的卡片, 并念出化学式名称, 看谁的“对子”结得又快又对;化学方程式学习可以开展“组家庭”活动, 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制作反应物化学式卡片, 二组制作生成物化学式卡片, 三组制作反应条件 (点燃、加热、通电、加热和二氧化锰等) 卡片, 当任意两组学生举起卡片组合时, 另一组学生要迅速举起卡片, 组合成一个家庭 (一个完整的化学反应) , 看谁组合家庭快。

三、抓住本质, 寻找规律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化学用语知识以后, 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记忆, 而是抓本质、找规律。在已有记忆基础上, 运用本质规律去推写常见的化学用语, 可以达到“记是为了不记”的教学境界。

1.善于联系, 发现常见离子符号书写一般规律

经过“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化合价”学习之后,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三者之间有何关系?”“你有什么发现?”等主题讨论, 鼓励学生善于联系, 发现离子符号书写一般规律, 并用歌诀的形式总结如下:价数离子电荷数/等于 (原子) 得失电子数/价态标在正上方/电荷写在右肩上/电荷数字后跟号/价态刚好打颠倒。

2.勤于积累, 感悟常见物质化学式书写一般规律

学生有了一些化学式记写的积累, 在化合价学习之后, 应引导学生感悟初中常见物质化学式书写一般规律。

(1) 单质化学式:金属非固稀有气/元素符号来表示/多数非气的单质/符号右角“2”表示。

(2) 化合物化学式:一写组成的元素/正价前负价后/二定原子的个数/各除最小公倍数/三标原子个数比/都在符号右下头/四查书写准不准/价数之和要为零。

(3) 常见化合物通式:氧化物—AmOn、无氧酸—HnR (一般n为R化合价) 、含氧酸—HnROm (一般n为ROm根价) 、碱—M (OH) n (一般n为M化合价) 、无氧酸盐—AmBn (一般m为B的化合价, n为A的化合价) 、含氧酸—An (ROm) x (一般n为酸根ROm的化合价, x为金属A的化合价) 。

3.敢于尝试, 探索简单化学方程式书写一般规律

初中化学四种基本类型教学完成之后, 要激励学生, 在记写一些简单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础上, 敢于尝试, 探索简单化学方程式书写一般规律。

(1) 通常化学方程式书写一般规律。左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写好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明/生成气沉淀/箭号要标清 (反应物无气体, 反应产生气体标↑;反应物无固体沉淀, 反应产生沉淀标↓) 。

(2) 置换反应方程式书写一般规律。金属与酸反应:氢前金属遇稀酸/金属将氢来置换/氢走出来成氢气/金属酸根形成盐/特别活泼钾钙钠/与酸反应不一般;金属与盐反应:金属遇到可溶盐/前金可把后金换/后金离家成单质/前金酸根成新盐/金属铁显正二价/酸根前后价不变/特别活泼钾钙钠/与盐反应很复杂。

(3) 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书写一般规律:两种化合物见面/阴阳离子要交换/若有沉淀、气、水生/这个反应能进行/前后价态都不变/根据这个写反应/盐遇盐和盐遇碱/不溶等于未相见。

四、坚持运用, 贯穿始终

1.规范教学, 打牢基础

从元素符号开始, 应时刻注意化学用语教学的规范性。元素符号的书写可借鉴英语字母“四线三格”训练, 同时分清大小写;离子符号书写要特别注意电荷数写法与位置;化合物化学式书写应坚持四步走步步要走到;化学方程式书写还应进行“四查”:一查反应能不能进行, 二查化学式书写准不准, 三查条件是否已写明, 四查气体沉淀标注清不清。

2.暴露错误, 及时矫正

一是每周进行一次化学用语听写活动, 有意暴露学生易错之处, 指导学生掌握防错策略;二是每周设计一道不以化学用语为主题, 却与化学用语相关的作业, 让学生在无意中暴露教师意想不到的错误, 共性问题集体纠错, 个性问题“一对一”矫正;三是同桌或学习小组之间每周开展一次化学用语听写活动, 一报一写, 互换角色, 共同发现问题, 共同矫正错误。

3.坚持使用, 形成习惯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有句名言:“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了, 也就记得了;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化学用语正是如此, 坚持应用是其学习的最高形式。一要形成“随时见到随时说到”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 随时随地见到已学的化学物质, 随时随地就要说出其化学名称与化学式, 随时随地见到某化学反应, 就要随时随地说写化学方程式;二要形成“哪里可用哪里用到”的习惯。在平时练习、作业或测验中, 哪里可用到化学用语, 就要在哪里使用化学用语表示, 而不要图顺手用名称表示。如此坚持下去, 形成习惯, 化学用语学习自会渐入佳境, 也就自然会避免严重学习分化问题。

摘要:针对初中化学用语学习普遍存在的分化问题, 提出了“整体设计, 分散教学”“激发兴趣, 增强记忆”“抓住本质, 寻找规律”及“坚持使用, 贯穿始终”等四项教学策略, 视角独特、案例经典、方法实用, 以防止化学用语学习分化, 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关键词:化学,用语,学习分化,中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4-27.

[2]王震宇.例谈化学课堂语言的趣味设计方法[J].中学化学教与学, 2007 (7) :30-31.

防止分化 篇2

农安县前岗乡于家小学 潘朋臣

新课改的理念中倡导突出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学生实际教学中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日益严重。为什么问题学生会越教越多呢?于此同时,我也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大多数同学热火朝天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的只是南郭先生的角色,不仅提不出问题,甚至记不住常见的计算公式,日积月累,错过的东西越来越多,与大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淡。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防止学生两极分化呢?下面谈一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一、营造和谐氛围,学生主动发展。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的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愉快、平心静气的时候,学习效率最高,最容易产生创新灵感。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教学民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还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理念下,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解放学生的口、手和思维,让学生敢说、敢做、敢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见解。努力做到“果”让学生自己摘,“问”让学生自己提,“话”让学生自己说,“情”让学生自己抒,“题”让学生自己解,“法”让学生自己探,让学生在“误”中感悟,在“错”中切磋,在“探”中感叹,在“情”中自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主动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激发动机,诱发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是防止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要是在课堂上能听懂老师说的教学内容,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就会产生,所以每堂课都要循序渐进,关注差异,注意让学生有练习的内容,有练习的时间。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三、优化教学过程,夯实数学基础。

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就是使其每一个环节尽量合理化、科学化。化学教学过程要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要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独立完成任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性。即确定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数学学科有着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数学基础很重要。学生在低年级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能否在高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教“实”、教“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

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要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学生训练,把数学课由“讲解课”变成“自主、合作、探究课”。

四、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由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加之学生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到了高年级,差距渐渐明显,教师若不对“弱势群体”予以关注,差距就会急剧拉大。我认为,实施“班内分层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分层施教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在依据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本着让孩子亲近数学、了解数学、从而喜欢数学,注重学生学法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后进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要做到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全体参与、各得其所。“分合有致”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异组问的教学活动有分有合,协调统一。课堂作业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一般布臵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当堂做。对差生应该强化练习,做到面批、面改;优生感到“吃不饱”时,适当补充充一些综合运用题。课外作业亦分类要求,差生做基本练习题,中等生多做几道自选题,优生还可多做课外钻研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防止分化 篇3

【关键词】学生;数学;学习分化;教师

本来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教育教学并不是用一个模式去塑造人,更不是削峰填谷,消除差异,求得一致。本文所言分化,乃是一个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原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素,使他们未能达到甚至相距遥远。这是教育的失败,也是教师的遗憾,更是学生生活的悲剧。由于学习上的屡遭挫败,会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对今后的社会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

笔者从教初中数学二十余年,深感不少学生由于学习成绩的分化,而失去欢乐的童年,由此家庭也蒙上阴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内心很是不安,因此本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预防和转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分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特别是进行课题《学生学习分化的原因和对策》的一年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现以文字形式加以阐述,并恳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一、以心换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充满爱心。公正无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老师都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对他们偏爱有加。而真正需要关爱的那些学生常被淡忘或冷落,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也反映了一部分教师理念落后和师德低下。它在无形之中助长了学生的学习分化,必须切实加以转变!应当看到每个学生都有他发光的一面,也都有某些不足或瑕疵,满腔热忱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促使他们成人成才。

2.适时关心。对于学生中的细微变化,教师要能敏锐的发觉,并适时给予关心,错过时机,可能使该生的学习发生分化而成为学困生。特别是对学生的异常行为,在情况没弄清之前,决不可妄加指责。老师们要充分利用广泛接触学生的有利时机,适时适度给予关心。主动递上一句话,投向一个眼神,送去一尊微笑……都能使学生倍感亲切温暖,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这个老师的教学岂能不乐意?

3.保持耐心。有些学生的转化并非那么一帆风顺,这当中有反复也很正常。教师务必认识到他毕竟是个孩子,不应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更不能把他想得多坏,果如此,你无异于将这个学生推向你的敌对面,说不定弄假成真,不久他真成了你开展教学活动的绊脚石。笔者以为,有时对数学学困生降低一点要求,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不失为教师的明智之举。

二、有效教学,课堂是根本

我们都知道,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尤其在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倡导有效课堂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效教学需要教者充分的课前预设。有效教学呼唤老师们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丰富教学经验和机智应变课堂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有新收获,使更多学生有成就感和愉悦感。为防止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分化出现,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使他们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尤为重要。

1.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是防止数学学习分化的有力举措。教师在授课是要密切关注教室内的每个学生,对稍有懈怠的学生可用停顿、加重语气、眼神示意等方式促其集中思想,鼓励学生发言也是一个好办法。大凡上课积极发言的学生,他的学习都不会差。对于不善言辞、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最容易成为学习分化的对象,教师要主动接近他关心他,帮他树立信心。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去回答,在小组活动时,要求数学好的同学伸出热情的手,不让数学差的同学游离于集体之外。总之,要为同学们搭建参与交流互动的平台,最大限度地防止数学学习的分化。

2.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取成功,是防止学习分化的一剂良方。我们知道,学生学习分化的根源在于学习上不断受挫,反复体验消极的情感,丧失搞好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如果让他们在大胆参与的同时,又能得到数学老师的鼓励,享受到获取成功的快乐,那么他们便能逐渐走出差生行列,成为不断进步的好学生。为此,老师在课上要不吝赞美之辞,充分肯定他的成绩和进步,点燃他奋进的火种。通过设计分层作业,让优秀生有用武之地,又让学困生品尝到进步和成功,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三、及时补救,减小班级学习成绩的差异

尽管我们在防止学生数学学习分化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可事实上仍然有少数学困生成了班上的后进生,它催促我们老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1.个别辅导。数学学习中的抄作业现象是学困生沦为差生的必经之路,为杜绝抄作业,教师除了在设计和分层布置动脑筋,还需在学生做作业的时候,进行巡视指导。针对学困生的疑点难点,给予提示为他铺路搭桥,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使他们看到经过自身的努力也能解决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往往在学校里有学习的氛围,有老师和同学监督,到了家里,他们又忘了自己的身份,不思进取,家庭作业懒得去做,有的“以抄代做”。此时,如果家长鼎力相助,其惰性便无生存空间,知识的欠缺得到及时弥补,一旦步入正轨形成良性循环,那就是老师们期盼的理想状态了!

防止分化 篇4

其实,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七年级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八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力求把课堂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第一,着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感心理

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英语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当务之急。比如,看到句子“We saw a bear dancing on the stage.”有的学生可以马上在脑海里出现一幅有趣的图画,一只熊在舞台上扭来扭去地跳舞,从而通过图画铭记这个句子,而有的学生则要老师讲解一番“see sb doing sth”的语法分析才能明白,并且记忆也不深刻,这就是语感心理成熟的程度差异造成的。因此,教师的英语教学要走出“纯语法”的教学误区,在阅读能力和语感心理方面加大教学力度,这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一条有效的改革之路。

第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基础,又要考虑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教学条件等因素,要使活动的实施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在活动形式上,注意继承和创新的结合。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学研究的深入,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形式,根本的是要结合当地农村学生的特点、学校条件等,依靠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加以调整、改进、创新,使形式真正为内容服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我们要转化学困生。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了,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应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选多练,用最短时间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同时,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教师应尽量用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

第三,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目标,施行“笨鸟先飞”

大多数学困生学习不主动,怕吃苦,所以他们往往是“笨鸟后飞”,甚至于“笨鸟不飞”。所以,教师就只好常带着他们先飞。对此,我常利用辅导课帮助学困生预习、翻译等。和学困生一起预习实际上是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学困生之所以“困”,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于是,我在对每位学困生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检查这些目标,及时修改,一旦发现目标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第四,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奠定良好学习基础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然后,教师要选择一些生词少、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又有趣的文章,教会他们查词典,当学困生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看懂一两篇文章时,他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而这些点滴微小的成功会促使他们继续去阅读,从而增强他们学外语的兴趣,扩大他们对英语的接触面,提高了单词的复现率,为他们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如何有效防止分化现象的发生?第一, 着意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高语感心理;第二,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 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目标, 施行“笨鸟先飞”;第四, 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奠定良好学习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防止两极分化 篇5

关键词:两极分化的原因;转化策略;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5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259-01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兴趣的淡薄甚至缺乏是造成他们成绩差的重要原因。初中数学相对小学而言,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学生适应性及学习意志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分化的严重性与否。

2、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相比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

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思维方式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4、双基不扎实

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5、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

学生自学能力差,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练习,抄袭应付了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重视综合训练,缺乏竞争意识。

二、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1、培养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①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它的抽象性,是形成后进生的主要原因。教学时,应加强数学的直观性教学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②应加强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后进生的学习情绪,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③注重情感教育。

2、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②大部分后进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③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对后进生要“爱”字当头,“严”字贯其中,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3、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让他们体会成功与被赞赏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5、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七年级数学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6、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

7、尊重和理解后进生

要相信后进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老师的理解。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教育。对后进生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

三、平时教学始终贯彻“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

1、注重对尖子的培养

在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有创意,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力求解题过程的完整与完美。另外,开展课外提高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切实发挥他们的尖子生优势,让他们在平时学习以及中考中占有决对的尖子优势,这与中考成绩优分率提高,关系重大。

2、注重中等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

防止分化 篇6

一、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接轨问题

为了减少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的产生, 我们应注意小学与中学英语的接轨问题, 尤其是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学以听说为主, 单词听写不作为重点,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 到了初中一下子要求记这么多单词, 不仅要会读, 还要会记、会写, 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我在接初一年级时特别注意这一方面问题的解决。首先把26个字母认认真真地教读教写。针对Go For It中的前三个单元的每一个重点句, 我都把它们编成小对话和小游戏。然后同桌或小组对话练习。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那种恐惧和厌恶的情绪也就消失了, 尤其在第一学期。然后慢慢调整方法, 课堂节奏循序渐进向初中目标靠拢。

二、研究教材, 把握课堂

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 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小学中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初中阶段得到继续发展, 是防止分化的一个问题, 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 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 落实到教与学上, 对每课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 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 对每个单元进行考察、总结, 分析存在的问题, 及时查漏补缺, 帮助学生过关。“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 把英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 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 把学生置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 使教学与情景相结合, 学生在情景中大量实践, 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三、主动学习, 激发兴趣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 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初中学生如果能听懂老师和同学的英语, 自己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思想, 能读懂简单的读物, 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有收获, 兴趣就会产生。所以, 每堂课都注意让学生有练的内容、有练的时间。每次练习5~10分钟, 费时不多收获较大。例如:Go For It教材中每单元都有重点句子, 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同桌编对话, 如七年级下册九单元, How was your weekends?就让学生谈自己、父母、同学等周末活动, 并给予评价, 学生们谈得绘声绘色, 每堂课尽量让学生多说多练, 遇到短文的学习我就让他们复述或编写对话进行练习。总之, 要尽力了解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性格、气质, 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因人施教。

四、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争取做到人人达标。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 就应该找学生谈, 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 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掉队的学生, 及早指出, 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 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 在学教学中单词是造成两极分化的又一主要原因, 这里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单词直拼法, 它是华东师大张兼中教授根据我国英语学情而创立的一种教法。直接拼读是根据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拼写单词, 其教学程序是:音素———单词———字母———音标。他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英语教学, 首先让学生认识字母的读音, 进而认知拼读单词。当然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应循序渐进,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语音概念。学生自己拼音、读词、听写, 减少了字母本身读音的干扰, 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功效。

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如何防止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 篇7

经过细心地了解、观察,我发现掉队的学生并不是天生智力差而学不会英语,而是有更复杂的原因。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了解之后,我发现一些在英语学习上掉队的学生虽然有自身的原因,诸如学习英语的方法不对(如读单词用汉字注音,写句子搞逐词对译,摆脱不了汉语习惯)、不了解英语学科特点(误以为英语是知识型或理解型课程)、在英语学习上缺乏恒心等,但更重要的原因出现在教师的教学上。因为英语课堂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欠佳,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

找到了病因,心里有了数,从2012年秋季开始,我便着手研究如何防止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 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在所任教的班级中进行实践。几年来,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英语整体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现将几年来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与各位同行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一、建立学生英语学习档案,摸清各类学生的实际状况

从七年级学生入学开始, 我便为每位学生建立英语学习档案,通过课堂抽问、平时作业、单元检测等,对各类学生的情况做到了然于心,便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一旦发现有学生掉队,便及时拉他一把。

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切实抓好英语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教学

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白板投影、实物、录音机、简笔画等手段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掉队的学生也有上进心,只要引导得法,他们就会逐渐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比如2012级有位学生,先是对英语丝毫不感兴趣,但他的地理知识和气象方面的知识却相当丰富。在教“Differentcountries,Different weather”时 , 我先放了一个地球仪在讲桌上,然后用简单的英语指着地球介绍了中、英、美、澳四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天气情况,那位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我立刻注意到这个细节,诚恳地请他上讲台给大家讲讲气象方面的知识,并说可以先用汉语讲,再试着用英语讲,那位学生迟疑一下,勇敢地走上讲台, 向大家讲解中美英澳四国的地理位置及天气方面的差别。末了,他说:“以后我一定能用英语给大家讲。”我带头与全班同学为他热烈鼓掌。之后,那位同学对英语逐渐产生兴趣,通过努力,逐渐赶上其他同学。

在掉队的学生当中,许多学生不能过好语音关,这是造成他们掉队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要避免一些学生掉队,必须使学生掌握语音规则,逐渐培养英语单词拼读能力。

三、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英语的学科特点,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英语歌曲、录音磁带等,培养掉队学生主动积极、大胆开口讲英语的习惯, 抓住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正确的英语书写习惯。

四、在学生听、说上熏陶

听、说是一对孪生姐妹,当你说话时,你是主动者,别人因你而听是被动者;反之,当你欣赏别人语言表达时,你又要考虑你想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时对语言的运用。因此我校规定:进入校园必须讲两种语言,即普通话、英国话。英语教师上课用全英教学,七年级到九年级循序善诱,逐步提高,同时课外教研组将《刻舟求剑》、《两小儿辩日》、《守株待兔》、《渔夫和魔鬼》、《买火柴的小女孩》等三十多个中外故事、寓言、笑话、童话改写成英文,课余时间在校园之音上反复播放。此外,学校每期开展一次英语故事会、演讲会、英语歌咏比赛;运用校园广播放一些外国原版的、简单易懂的问路、购物、看病等方面的音频,以改变长久枯燥的课堂教学。我们还要求全校学生必须做到“八个一”,即每人会讲一个英语故事,唱一首英语歌曲,背一篇英语课文,说一则英语谚语,说一篇英语发言稿,颂一首英语诗,讲一个伟人言,每人每日记一句复杂的英语句子(专用日记本),这样有力地推动了英语的教学,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指导掉队学生抓好预习新课这一环

在指导学生预习时, 我常把下一节或几节课要讲的内容提前给学生讲一遍,教他们读读单词、学习句型语法,介绍新课重难点,并布置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练习。这样,上新课时掉队的学生也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参加听说读写实践练习。在上新课时,我有意让掉队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借此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我也能学好英语”的信心。

六、加强个别辅导,有效进行补偿教学

由于学生在观察力、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语言模仿能力、读写听说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掉队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我在实践中经常采用讲英语故事、做游戏、学唱英文歌曲、做适当练习题等方式进行补偿教学,一些掉队的学生在我的关心帮助下,逐渐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产生学好英语的愿望和决心。

防止分化 篇8

一、“学习语言困难”形成的原因

对于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在语言学习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做了一些研究, 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 我对所教班级学生“学习语言困难”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 教的问题

西北地区普遍存在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的问题, 一个班级一般都有60个左右的学生, 而一个教师往往要带好几个班的学生的课, 所以这就导致教师的精力和时间远远不足, 从而教学质量跟不上去,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对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学生特点做针对性的指导教学, 只能是广泛地、统一地采用传统的加班加点的教学方式, 只要满足会背的要求就行, 缺乏必要的“疏”和“导”, 这种教学思想, 使学生感到窒息和压抑,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两极分化问题。

(二) 学的问题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可能刚开始学生都对语言学习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学生在掌握语言上的差距就逐渐现实出来了, 有的学生可能是在表达方面有些障碍, 有些在词汇储备方面有些欠缺,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和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等因素相关, 比如, 有的学生回家以后家里的学习环境不好, 导致学生回家以后的复习环节没有做好;有的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不高, 学生回去以后没有受到家长的监督和管理, 经常完成不了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有的学生家里条件不好, 回去之后还得帮助家里干活, 导致学生在学习精力上跟不上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原因, 种种这些都养成了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 从而造成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

(三) 教材的因素

因为受智力和学前教育的结果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 就有快慢之分, 而教材往往都是往更深层、更宽的范围这样的方向来编制, 有些学生因为自身底子薄或者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强等因素, 肯定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面面俱到的掌握知识点, 另外有些内容因为更新的太快而造成新旧知识断链, 衔接不紧密的因素, 让学生要熟练掌握每节课必须掌握的字、词、句之外, 还要让学生能够去学习一些语言和文化所负载的常识性知识, 这样一节课不管教师怎么变换教学方法, 总会让学生感觉到头大。在这种尴尬的状况下, 本就在观察力、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语言模仿能力等语言学习能力方面有差异的学生, 成绩又怎么会没有差别!

二、防止学生两极分化的方法

鉴于以上一些造成学生层次分化的原因,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来着手解决学生的两极分化问题。

(一) 从教师方面

老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教师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如何将学生领进门, 这应该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集毕生精力和时间去钻研和实践的事情。“领”字在作动词时, 可做带领和引导之意, 如清代的袁枚在《续诗品》中写到“识以领之, 方能中鹄。”作为一个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识”就是要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 知道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缺点, 对学生在自己学科方面的差异要了解透彻;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导”, 就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要知道知识是一片海洋, 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正确的方法把学生引领到这片知识的海洋当中来, 然后根据他们不同的特性找到他们自己的泛舟学海的船, 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自己去发掘学习中的乐趣, 最终让学生找到自我, 实现自我。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定位, 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特性, 只要我们能够把握这种特性, 脱离旧的满堂灌, 一刀切的方法, 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 比如, 在分组学习这方面, 消除那些以学习成绩来划分小组的方式, 而是采取爱好分组的方式, 分成创作组、阅读组、新闻组、让他们共同以自己的观点来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分析, 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找到自己的价值, 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完善人格都有帮助, 使得整个班级能够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现象。

(二) 从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载体的作用, 只有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整个教学的节奏才能带起来, 不然只靠教师一个人, 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工作的主要方向我觉得应该从学生之间分组与学生互助这两个方面来完成, 小组之间的竞争和相互协作, 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只有大家一起努力, 团结互助, 齐心协力, 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开展“小组拉力赛”的活动:每个小组代表一部分学生的小集体 (学生好中差要兼顾安排) , 各组给自己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如“奋斗组”“飞鹰组”等) 。各位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在平常阶段组内开展互帮互助活动, 大家根据自己小组的情况对号入座, 搞帮扶, 督促帮助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完成作业。最后我将成绩进步的小组发小奖状贴在教室小组栏内以示鼓励。

防止分化 篇9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防止两极分化,保持学习成绩的的一剂良药。我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一、从入门激发学习兴趣,把好音标和单词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七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一定要掌握好48个国际音标。在教学中,严格训练学生的发音,传授给学生每个音标的发音方法和口腔部位,力求发准每一个音,让学生互对口型,相互检查。其次,介绍发音规则,揭示字母和字母组合的一般发音规律,同时应让学生记好一些不按规律发音的单词,如:ay一般发|ei|和|I|但在says中ay却发|e|。学生掌握了音标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记住单词就相对容易,不会死记硬背,不能让学生注土音(如bus“爸死”),注土音就越读越不准。但是,在记单词的过程中要教学生如何巧记单词:比如分类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分解记忆法等。例如restaurant这个单词较长,很多学生会记错,把它分解成rest,aur(近our),ant,译成“休息吧我们的蚂蚁”,学生印象深刻,自然就记得牢。音标和单词拼读过关是防止两极分化的必要条件。

二、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两极分化

首先,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形象,使学生喜欢你,爱上英语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轻松、民主的气氛,使学生有愉快感,没有精神压力和负担,能够保持积极的情感和求知欲望,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一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这样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高,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其次,尽量创造英语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是一门外语,英语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母语的影响。因此,要尽量创造讲英语的环境,尽量“用英语教英语”。从七年级开始时,课堂用语就多用英语,少用汉语,虽然学生刚开始听不大懂,但多讲几遍,并配以肢体语言,慢慢地学生就会听懂。另外,多开展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英语介绍自己,家庭,同学;做英语游戏。比如:我对每组第一张桌子的学生讲几句话,然后他们把这句话告诉第二张桌子的同学,依此类推,看哪组最后一张桌子的同学讲的句子最正确而用的时间最短就获胜。再比如单词接龙游戏,如,am,mother,run,nurse等,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得多就获得冠军。或者规定默写以某一字母如“h”开头的单词……此外,多听、学唱英文歌曲,利用课余时间用英语打招呼,问候,谈话,尽可能多地用英语表达。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地遏制了两极分化。

此外,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具体、直观、动态的实物易于引起其注意。在教学中,通过实物、图片、照片、简笔画、手势、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再现课文情景,使教学内容达到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能直接感受到语言的运用环境,这对于培养学生直接运用英语非常有帮助。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例如,在七年级Unit 3 Topic2 Section A中,我在设计What does/do sb do?的情景时,让学生带来代表不同职业的物品参加表演,而其他同学运用所学内容猜测其职业;然后学生再扮演不同职业的人,分组表演,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涨,收效非常好。最后再打开课本,学习课本中的对话,因为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节课的重难点。大家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方法。

三、分层次教学,给学生以成功感,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延缓两极分化

不同的学生智商有差异,学习成绩也存在差异,有接受能力强,反应快的学生,也有接受能力较弱,反应慢的学生。因此,在备课时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和要求,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归属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享受到学习的成功。而作业的布置也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难易不一样的作业,避免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而中下生不会做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坚持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的激励原则,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循序渐进地进步。鼓励好的学生当中下生的小老师,“一对一”给予帮助;而对于中下生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反之,对于退步的学生,帮助分析原因,及时补缺补漏,让他们迎头赶上。这样,让各种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尽自己的努力,在自己的水平上取得最大的进步,有效地延缓两极分化。

总之,农村中学的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如何在学习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英语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摘要: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两极分化,提高教学成绩。

关键词:学习兴趣,激发,培养,深化

参考文献

[1]周丽荣.《挖掘“兴趣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防止分化 篇10

关键词:梯度;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分化客观原因;防止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7)12(S)-0021-2

每个物理教师刚接高一时都有自己美好的设想,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学好物理。然而,不管教师如何努力,甚至费尽心机,不久就会发现,部分学生的物理成绩不尽如人意,“物理难学”,呼声四起,到高一结束时,便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现象。造成高一物理难学和引起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除学科本身的特点外,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分析总结,就其客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止对策。

1 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梯度过大,是造成分化的客观原因

1.1 教材的梯度

初中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1.2 研究方法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学生易于接受。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问题大多是涉及研究对象的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

1.3 运用数学知识的梯度

初中物理在数学上只需用到代数的四则运算和一元一次方程,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矢量运算;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

1.4 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高中物理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索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类比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感到不适应,学习上存在很大的思维障碍。

1.5 习题难度的梯度

初中物理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一般都只需直观判断或只用一个公式求解,而且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容易计算。高中物理习题,一般都是几个物理过程,解题需要通过发散分析,弄清物理过程,逻辑推理,才能建立方程组求解,而且题型花样翻新多、过程复杂、数字大、不易计算。

2 防止高一学生由于初、高中教学要求梯度过大这一客观原因造成学习物理分化的对策

2.1 研究教材,分析学生,因材(才)施教,把握教学深度,为防止分化降低“台阶”

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了解学生当前的物理认知水平,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注重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和学生认识能力上的衔接,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把高一知识与初中知识相联系,通过比较分析,揭示新知识的物理意义,使学生能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掌握新知识。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把新知识有机地融入旧知识的框架中,从而突破原有的认知结构,构成新的知识体系。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2 培养习惯,规范解题过程,是防止分化的关键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一物理的前提,高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跃回答问题、课后先复习后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和规范化解题的习惯。

2.3 注重指导学法,培养技能,为防止分化打好基础

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学好物理。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画好受力分析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熟练运用数学知识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保证。因此教师要从第一堂课起,有意识地培养这三个方面的基本技能。如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受力分析方法,应使学生养成“重力——弹力——摩擦力——其它力”的分析顺序,并对每一个力都要有找到施力物体的习惯,找施力物体是为了防止添力,有序分析是为了防止漏力。引导学生抛弃初中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高中的物理概念,公式,规律要理解记忆,知道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并结合相应的习题加以巩固。严格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使学生养成正规的解题步骤,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教育学生要注重基础,少做难题、怪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了,就能灵活地处理各种类型的题目。

2.4 培养能力,重视思维的基本方法,为防止分化扫除障碍

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也就是思维的障碍,平时我们向学生介绍某个物理量时,一般要介绍它的物理意义、定义和量值,即定义它的大小的公式、是标量还是矢量、单位及注意事项等等。其中以介绍物理意义为起点和重点,教给学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概念、理解其物理意义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首先必须仔细挑选所要介绍的客观现象,使之能够从中明白地抽象出所要说明的物理概念。其次,所选取的对象必须形象、直观为学生所熟悉。再者,为引人同一概念所选取的对象必须具有相关性。

2.5 逐步进行理想化思想熏陶,为跨上台阶减缓梯度

初、高中物理在处理问题时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初中物理以客观事物为依据对其进行研究,而高中物理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理想化,即“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过程”的建立。高一学生接触到的质点、简谐运动、单摆等都是理想化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度直线运动、匀速周运动、平抛运动、简谐运动等都是理想化过程。高一学生由于科学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差,使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过程的建立遇到了困难。为了使学生掌握这种科学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方法,第一应使学生明确建立概念和模型的事实根据及过程,知道它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如建立“质点”这个理想化模型,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引入质点是为了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特征,而忽略物体具有大小这一次要因素。其次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情况下物体可看作质点(大小可忽略),什么情况下不能看作质点。第二,应使学生学会把实际的物体或过程与学过的模型或过程中的转化,这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总之,导致高一物理学习两极分化的因素很多,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研究高一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困难及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研究高一物理教学要求和方法特点,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法和指导方法,加强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防止分化和搞好高一物理教学的关键,也为整个高中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P116,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2]乔际平等:《物理学习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段金梅 武建树:《物理教学心理学》 北京师大出版社.1988年10月.

防止分化 篇11

数学作为理工科的学习,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两极分化.小学阶段开设的主要科目有数学、语文, 大多数学生都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由于学科少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学生中不会产生严重的分化情形.到了初中阶段, 随着课程的增多, 知识难度的加深, 一部分学生会感到理科学习比较困难, 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最终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下降, 形成两极分化.其实,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 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拓广、扩充, 许多内容直接源于小学.另一方面, 初中数学中原理、公式、性质的推导多从小学相关知识归纳、类比、抽象概括而出.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很好地运用类比方法, 使所学新知识和已学过的知识更好地联系起来, 结合起来, 使他们觉得学过类似的知识, 学习起来并不难, 从而, 消除“数学难”的恐惧心理, 并能很顺利地进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中,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解法的学习是个新知识, 可一元一次方程及等式的性质在小学以及七年级上册里已经学过了.学生已经知道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为等式即等号不变.学习不等式的性质可以先概述等式的性质 (复习已有知识) , 然后结合具体实例给出一些题目让学生自己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2, 3, 回过头来与等式的性质比较, 特别指出相同与不同之处, 提示矛盾的特殊性, 这样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要比单独讲不等式的性质效果好得多.

在学习一元一次的不等式解法时, 可以与一元一次方程作比较.同样具有 (1) 去分母、 (2) 去括号、 (3) 移项、 (4) 合并同类项、 (5) 化系数为1五个步骤, 但在去分母和化系数为1这两步中, 要特别指出解不等式时, 如果两边同乘以 (除以) 一个负数, 不等号的方向一定要改变.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已有知识, 而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运用类比思想方法可以使新知识变得不再“陌生”, 学生又容易接受, 对学生产生两极分化起到很好的防止、减弱作用.

又如,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分式》, 整个一章中分式的性质、分式乘除法, 分式的加减法均可运用类比数学思想来学习.学习分式的性质时我先给出一组式子, 让学生观察:

(思考:M能否能为0)

然后用字母代替上面的数字得到:

通过字母代替数后, 问学生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式子, 然后得出分式性质, 在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

还有, 通过学生回忆小学数学里分数的约分引入分式的约分.在小学数学里, 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有公约数, 那么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用这个公约数去除分子和分母, 把分数化简.在数学中如果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有公因式, 那么就要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同样地把公因式约去, 这就是分式的约分, 学生是容易接受的.分式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则和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 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这些法则, 学生接受起来是不困难的.同样, 后面对通分的学习也可以运用这种类比方法.

上一篇:看病难看病贵下一篇:种子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