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分化(精选11篇)
银行业分化 篇1
截至目前, A股上市公司2012年一季报已经披露完毕, 其中,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尤为引人注目。
Wind数据显示, 申万金融服务业50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共实现净利润2 959.13亿元, 同比增长15.2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 916.55亿元, 同比增长14.6%。其中, 16家上市银行以日赚超90亿元的“赚钱能力”, 在今年一季度共实现净利润2 748.61亿元, 占50家金融服务业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92.89%。
然而, 在金融行业内部,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公司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却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 银行业上市公司在上年同期净利润的基础上均实现同比增长;另一方面, 保险券商等非银行金融类上市公司却遭遇净利下滑的尴尬。
数据显示, 在申万50家金融服务行业公司中, 有48家公司在一季度实现盈利, 只有2家亏损;25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 另2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山西证券、中国中期、安信信托和兴业银行4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东北证券、国金证券和大连控股等7家公司的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50%以上。
在金融服务行业内部, 16家上市银行在今年一季度共实现净利润2 748.61亿元, 同比增长19.75%, 占50家金融服务业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92.89%。不过, 非银行金融上市公司的业绩却是另一番景象。据统计, 除银行业上市公司以外的34家非银行金融上市公司在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10.52亿元, 同比下降22.64%。
银行业中, 16家上市银行一季度全部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 其中, 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50%。券商行业中, 除山西证券和中信证券外, 16家券商一季度净利润均下滑。其中, 海通证券虽然一季度遭遇营收利润双双下滑, 但仍是行业中赚得最多的一家。海通证券2012年一季度实现主营收入24.26亿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9.09%;实现净利润10.97亿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10.17%。
保险公司仅有中国平安实现净利同比增长31.23%, 不过其母公司净利润仅同比增长4.3%。另外3家公司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的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下滑最严重的中国太保净利同比下降81.3%。信托行业2家上市公司安信信托和陕国投, 安信信托一季度净利润大幅增长73.79%, 而陕国投净利润下滑40.97%。
银行业分化 篇2
我听到父母的一段对话,说的是冬天跟我住在一起的一些感受。母亲说要是给我帮上一些忙,她就会安心,要是不帮忙,心里就会觉得过意不去,希望不要给我增加麻烦。父亲接过话茬说:她是咱自己的亲闺女,怎么做怎么说都没有什么。
听到这句话时,我内心里一阵不舒服涌上来。我知道,要是以往,我会觉得父母这是不把我当做外人,才会这么说。但是今天亲耳听到,我就是感觉不舒服,很强烈的不舒服,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我都是人到中年了,有自己独立的`家,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近几年,经过心理学的学习,我越来越有独立意识,同时在亲密关系方面进行过一些探讨和努力,也明显有一些进步。父亲的这句话让我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淹没,似乎在他们面前,我完全是一个没有独立的孩子,我只是他们的一部分;似乎我的生命是他们给的,于是,我在他们面前就不是独立的个体,我是做为他们的部分而存在的;似乎他们没有必要跟我划分清楚界限,不分彼此地生活在一起,才是其乐融融的。
但是,我不愿意。
昨天,听家庭治疗大师盛晓春讲《家庭中的权力斗争与心理问题》,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无不是家庭中成员之间彼此斗争走到极致的结果,老师解析了各个家庭成员在家庭系统中的关系变化、力量变化、心态变化,我理解了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的不容易。
我也要斗争,要争取自己的独立,当然我不会盲目去做。那我怎么做呢?
我知道:一个人,从家庭中分化出去,一方面,这个人需要舍得放弃家庭中的一些温暖,放弃在家庭中的一些利益,才有可能往外走,另一方面,他还需要挣脱来自于家庭,尤其是父母的牵扯,集聚起更大的力量,才能真正离得开。
面对父母的牵扯,我无法去改变他们,只是希望自己在挣脱的过程中能意识到他们的牵扯,并集聚够力量来挣脱。
新兴行业将现分化 篇3
具体来看,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9.7%,比6月提升0.8个百分点。超预期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基调确立之后,微观主体预期明确,在库存较低的既成事实下,产生了较强的补库存需求。考虑到去年8月和9月工业的基数不高,今年8-9月工业增速估计不会大幅回落,因此,三季度GDP增速有望达7.5%。
投资方面继续保持平稳,采掘、地产与基建均有所提速,其中亮点无疑是房地产。政策逐渐明朗,短期防风险减退之后,开发商投资意愿提升。一方面,拿地加快,另一方面则是地方政府供地放量。因此,下半年在地产调控政策不再次收紧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将稳定并有所提升。延伸开去,土地成交的放量,同时也将大大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
通胀方面,7月CPI上涨2.7%,其中蔬菜与猪肉价格是主要推手。展望下半年,单从基数效应来看,三季度通胀仍将保持稳定,但四季度通胀压力陡然增加,存在隐忧。
出口方面,7月出口增长5.1%,进口增长10.9%,均好于市场预期,贸易顺差178.2亿美元。下半年出口形势有望好转,出口增速估计已经触底。
金融方面,社会融资总量中的表外流动性,尤其是未贴现票据的收缩相当明显。这与6月钱荒让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抽紧关系很大。表内人民币信贷有所放松,7月实际投放量接近7000亿,相比于信贷投放的季节性规律,明显偏多。同时,人民币信贷中企业中长期贷款走势也背离了企业中长期贷款年初高,年中一路走低的季节性规律。从投资资金来源数据来看,非地产投资(主要应为基建投资)在7月获得的银行信贷明显增加,减轻了流动性和投资意愿之间的错配。这意味着,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
综合以上宏观数据分析,一轮补库存的周期使得工业增加值与投资显出经济企稳迹象,但价格环比仍往下,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库存周期频率将加快,其并非驱动经济实质向上的根本因素。同时,季节调整后投资提升幅度最大的是采掘业,地产和基建只能说是稳中略升,制造业无显著的投资意愿复苏迹象,而下游从消费增速和价格走势上看上升力度和幅度均有限。这种结构上“头重脚轻”的特点,尚难有助于经济获得持续向上动力。因此,经济企稳向好的持续性待考,趋势性机会需要8月数据的验证。
对应到配置上,周期与新兴的结构微调为主,系统性风险的略有释放,可用股指工具对冲。同时,当前形势也是对新兴行业中未来的分化,提供一次调整和优化的机会。
银行业分化 篇4
2012年1~9月全国建筑陶瓷产量68.13亿平方米, 增幅1.4%, 其中江苏、山西、河北、上海、四川、山东等省市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湖北、河南、福建、浙江四省产量增长超过10%;陕西、云南、广西、辽宁四省 (区) 产量增长超过20%。2012年1~9月全国建陶企业工业销售产值近2395.98亿元, 同比增长负2.49%, 由于工资、原材料、运输、销售等成本的上涨因素, 大部分建陶企业的利润率和效益低于去年同期。
2012年1~9月全国卫生陶瓷产量11154万件, 同比增长为负5.4%;河南、广东、浙江、山东、云南、四川卫生陶瓷主要产区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湖南、安徽、湖北、天津四省市产量增长超过20%;重庆、江苏两省市卫生陶瓷产量增长幅度超过90%。卫陶企业销售额达296.14亿元, 增长为负3.31%。
(来源:发改委产业政策司)
细胞的分化教案 篇5
知识目标
⑴说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及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意义。
⑵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在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说出细胞全能性的实质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不同点,能够区分具体细胞全能性的大小。
能力目标
⑴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⑵探究细胞分化的特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生物学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细胞分化的学习,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⑵通过细胞全能性的学习,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养成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社会热点等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
细胞分化既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又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细胞全能性的知识涉及植物组织培养和克隆技术等,内容较抽象,学生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细胞分化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和教材分析
在教学设计中,本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采用半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结合图像信息、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阅读资料、思考讨论题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本课的探究教学,从而增大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养成爱学、会学的学习习惯。本课内容涉及细胞分化的概念及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由高度分化的细胞能否继续进行分化引出细胞的全能性,在细胞全能性的教学中,尽量结合生产实际,把与之相关的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
教学策略
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学习中要注意理解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可以增加细胞的数量,但需经过细胞分化才能使生物体中的细胞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功能的组织和器官,并最终发育成性成熟的个体。细胞分化的原因,是细胞中相关基因的打开与关闭的结果。对于本课的教学,教师应结合图像信息、多媒体课件等形势,把细胞的形态结构多样、功能多样以感性材料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他们通过听、看、思考等形式去领悟分化的内涵,区分分化与分裂的不同。同时教师应设计出本部分的探究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由分裂的结果,染色体和DNA数目不变来分析细胞的全能性问题。一般来说,生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经过细胞的有丝分裂繁殖而来,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具有本物种特征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具有恢复分裂、重新分化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克隆羊多莉、胚胎移植、干细胞移植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本节的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主要是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那么一个受精卵,如果只进行细胞的分裂,能形成我们这些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生物体吗?(学生回答:不能)细胞除了要进行细胞分裂之外,还需要进行怎样的变化呢?(细胞分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 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请同学们结合新学案学习探究1、2、3、4,阅读教材P117-118页,并思考下列问题
1.你能举出一些细胞分化的实例吗?
2.构成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细胞,为何形态、结构和功能多样?
3.细胞分化的特点和意义有哪些?
4.细胞的分裂与细胞的分化有哪些异同点?
5.细胞出现了分化,是不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或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为什么会出现细胞的分化呢?)
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关细胞形态、结构多样的图像信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引发思考,相互讨论,以解决第1和第2 个思考题。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是细胞的分化?(同学们讨论解决)老师要走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思想动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比较、归纳等方法,可以答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细胞分化的特点及意义,也就是第3个思考题。第1、2、3小题的答案如下:
1.细胞分化的实例:如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断的分裂、分化,形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细胞、薄壁组织细胞、根毛细胞等;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蝌蚪,再发育成青蛙;骨髓造血;皮肤再生等都包涵着细胞的分化。
2.因为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的细胞,在分化过程中,要执行不同的功能。为了使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所以在结构和形态上也有了变化,具有了多样性。
3.细胞分化的特点是持久的、稳定的渐变过程,是不能逆转的过程。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问题了,由于在前面的章节中,刚刚讲过关于细胞分裂的问题,在引出细胞分化的时候,也涉及细胞的分裂,因此教师可以从细胞发生的变化、发生的时间、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意义角度,通过列表的形式来进行分析。同时也起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信心。列表如下:即第4小题的答案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细胞变化
数量增多 细胞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且这种变异是不可逆转的
发生时间 从受精卵开始,有些部位的细胞终生保持分裂能力,有的细胞发育到一定的时期就停止分裂。 胚胎早期开始出现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 保持了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发育。
通过细胞分化的概念分析,我们知道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了稳定的变异,这种变异是不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呢?这个问题自然而然的由学生提出来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设想,以培养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答案如下:
5.不是;虽然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在某些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打开的,而控制另外一些性状的基因是关闭的,所以出现了功能不同的细胞,也就是细胞的分化。
银行业分化 篇6
《投资者报》记者近期在和银行沟通时发现,各家银行对于小微金融的感觉真是五味杂陈。一家国有大行的从业人员告诉记者,现如今经济条件那么差,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很多不良贷款就来自小微。
“但是由于国家对于小微的支持,作为国有大行也只能拿出一部分精力来做这块市场,所以别问我们对小微的态度。”上述从业人员告诉记者。
小微企业原是作为股份制银行弯道超车的重点开拓领域,为银行贡献了众多的利润点。国有大行曾面对广阔的市场,纷纷向小微金融倾斜力度。时至今日,随着宏观经济不景气,小微企业面临困境,国有银行内部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在国有大行方面,小微金融真的只是“任务”吗?目前,国有大行在小微金融方面又有何努力?
国有银行态度分化
这些年来,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金融管理当局加大了信贷政策导向力度,要求银行努力做到“三个不低于”。具体规定为,在有效提高贷款增量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此外,监管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比重高的银行定向降准;推动银行建设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融资的信贷专营机构,扩大机构覆盖面;鼓励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经营特点的信贷产品 ……各项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今年7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就如何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行了具体部署。
但是国有银行面对这样的规定,态度各异。一位国有银行的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小微企业的贷款收益率低、坏账率高,是业内众所周知的事情,但问题是:一边要求国有商业银行改善管理,增加利润、降低坏账率,层层压下来的业绩指标让各级领导喘不过气;另一边逼着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给小微企业贷款的占比,让它们做一些明显不利于业绩的事情,“这个矛盾该怎么解决?”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大银行相比于中小银行,有更加雄厚的资金,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更稳定的风控能力。服务小微企业,大银行可以也必须要有大作为。
在他们看来,大银行不仅为大企业锦上添花,更可以为小微企业雪中送炭。服务小微企业不应该是“要我做”的问题,而是“我要做”的问题。
建行农行小微增速相对较高
由于种种政策规定,记者注意到,国有银行的小微金融贷款增速方面都出现了增长,不过与银行小微整体小微业务增速相比还是有些差距。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3.3%。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而五大国有银行的小微不良增速多数在10%左右。以工商银行为例,2015年12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为1.88万亿元,占整体境内分行贷款17.3%,较上年多投放约160亿元,同比增长9.4%,然而金额比重上则较2013年的20.4%略微低。
中国银行2015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1.1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约1100 亿元,同比增加10.4%。
交通银行并未在2015年年报中披露小微企业的贷款金额。但在2014年报告期末,交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1.26万亿元,较2014年初增长0.32%余额宝比较年初下降2.27个百分点至 40.58%。
值得注意的是,在五大国有银行中,农行和建设银行在小微金融的投入力度明显高于其他行。
截至2015年末, 农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为1.0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约1100亿元, 同比增长11.6%, 高于全行贷款增速 1.6 个百分点。并从该行对于《投资者报》的回应中得知最新情况,今年上半年,农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32亿元,贷款增速6.72%,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农业银行对外表示,今年将持续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倾斜信贷资源,为小微企业单列了1100亿元贷款投放计划。
增速最高的是建设银行,去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1.28万亿元,较上年新增约 1300亿元,增幅 11.81%。
“有利可图”才能有效扶植?
眼下伴随着市场需求萎缩,小微企业贷款质量出现了恶化迹象,也伤害到金融机构服务于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可见,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发展,根本在于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主动性,必须依靠机制创新,让金融机构真正“有利可图”。
有市场人士认为,从机制创新入手,需要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可考虑将贴息转化为小微企业的风险补偿基金,扩大政策性担保覆盖面,大力推动贸易信用保险对小微企业外部增级作用,试点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信用保险,以减少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顾虑和中间审贷环节,使得小微企业融资真正成为金融机构稳定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改革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模式,大力简化贷款程序,丰富抵押品和贷款担保方式,在可控风险限额内赋予客户经理灵活经营权,既要严格执行客户经理尽职免责,也要适当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改善激励机制。
农业银行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应对策略在融资方面,农业银行依托政策性担保公司、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保险公司和财政直补资金等政府增信机制,不断创新融资模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不断加强与政府部门、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担保公司、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园区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电商概念两极分化 篇7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经济的一个亮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9.9万亿元, 同比增长21.3%。其中, B2B规模占77.8%、B2C占18.6%;B2C市场达1.85万亿元的规模, 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而在股票市场, 一旦与电子商务尤其是B2C概念挂钩, 便会瞬间拉升, 甚至连续涨停。
电商概念股票被轮番炒作, 但其实际经营状况如何?本刊记者对电子商务类上市企业的2013年财报进行梳理发现, 真实的情况是B2C企业尚难盈利、一些向电子商务转型的传统企业电商部分亏损严重, 而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物流上市公司, 盈利能力则全线下滑。
B2C企业:整体向好尚难盈利
在记者梳理的5家B 2 C公司中, 唯一实现盈利的是唯品会。其2013财年实现盈利3.25亿元人民币, 这也是其首个盈利财年。唯品会一直秉承闪购的商业模式, 唯品会董事长兼CEO沈则认为, 能为在线闪购业务模式奠下坚实基础的主要原因, 在于去年以来公司一直聚焦于提升自身的核心营业能力, 包括拓展和优化产品供给, 提升物流仓储能力, 优化采购和IT基础设施建设。
国内第二大B2C购物网站京东商城去年业绩则为亏损。根据其招股书显示, 京东商城2013年营收为693.4亿元人民币, 净亏损4990万元人民币。虽然京东商城在2013年的经营业绩为亏损, 但是亏损额度已经大幅度减小, 其前两年的财务状况分别为2011年营收211.3亿元, 净亏损12.84亿元;2012年营收413.8亿元, 净亏损17.29亿元。京东商城2013前三季度之所亏损大幅收窄, 主要来自资本开支的大幅下降以及物流配送和营销费用率的下降。在订单数量的规模上升之后, 京东商城自建仓储物流和配送队伍的效果和优势开始逐步显现出来。平均每个订单的物流成本从2011年的23元降低到2012年15.8元, 继而又降到2013年前三季度的13.5元。物流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也从2012年的7.4%降低到2013年前三季度的5.8%。
同样在美国上市的当当网, 亏损额度也大幅度收窄。根据财报显示, 当当网去年实现营业收入 (包含平台) 接近100亿元人民币, 亏损1.43亿元。去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2170万元, 这是2011年以来首次单季度盈利。在去除利息补贴等收入后, 当当网主营业务上依然实现了经营性盈利。2013年当当网市场投入2.6亿元, 相比2012年1.96亿元, 增长了近3 3%, 但仓储物流成本不升反降, 由之前的12%降低为9%。
但是, 麦考林却一直陷于亏损的泥淖。在2010年上市之初, 麦考林全年总营收为2.275亿美元、净利润为440万美元。而此后的2011年和2012年, 其净亏损分别达3330万美元和2240万美元, 去年的亏损额则达到2660万美元。
随着腾讯入股阿里, 腾讯旗下的拍拍网、易讯等经营数据也浮出水面。拍拍网、QQ网购业务, 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亏损为7100万元, 2012、2011年的亏损额分别为2000万和1.62亿元。而易讯在去年前三个季度的亏损额为4.37亿元, 2012年、2011年的亏损额分别为3.15亿元、1.72亿元。虽然腾讯本身具备较好的营利能力, 但是旗下电商的亏损已经成为主要负担。
与B2C网站不同, B2B网站普遍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其中慧聪网盈利为1.5亿元, 同比增长131%。腾邦国际、焦点科技等营业收入和盈利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半电商企业:投入加大亏损严重
面对电商企业的冲击, 很多零售商开始向线上发展。最早向电子商务扩展的代表是王府井。根据其2013年财报显示, 2011年10月, 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定向募集资金18.6亿, 其中1亿元用于电子商务项目建设。2011年, 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成立北京网尚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并于2013年1月上线试运营王府井网上商城。截至报告期末, 该项目亏损2775万元。
向电商发力最大的是苏宁云商, 其财报显示, 2013年营业收入为1053亿元, 其中线上收入为21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2亿元, 同比下滑86%。财报显示, 业绩大幅下滑源于毛利率下降和费用率的提升。去年苏宁的综合毛利率为15.41%, 低于2012年的18.01%。财报解释称, 公司加大了互联网业务拓展, 在当前市场环境之下价格竞争较为激烈, 引流促销活动比较频繁, 加之3C类毛利较低的产品占比较大, 互联网业务毛利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同时, 自去年6月份推出线上线下同价策略后, 也带来线下毛利率水平一定程度上的降低。这也就意味着, 苏宁在承受着线上价格战带来的低毛利压力外, 同价策略雪上加霜, 将线下的销售毛利同步拉低。其财报显示, 201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 苏宁易购仍然承接了线上业务的亏损。而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 公司加快了物流基地建设、物流系统开发和物流配送队伍建设, 这将带来费用投入的进一步增加。
而苏宁云商最大的竞争对手国美电器去年实现扭亏为盈, 利润达到8.92亿元。与苏宁互联网转型、大步拓展线上业务的路径不同, 国美过去一年的工作重心更多放在了线下。在业绩说明会上, 国美总裁王俊洲多次提到“强劲业绩的主要动力来自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王俊洲表示, 整个行业都在探索O2O, 但鲜有成功案例, 而国美提出的战略升级概念是要做“O2M全渠道零售商”, 即要在“线下实体店+线上电商+移动终端+社会化渠道”的运营模式基础上, 与社会化渠道展开广泛协同性合作。王俊洲称, 受到电商冲击最大的并不是国美这样的专业零售商, 而是超市、百货的家电卖场, 过去两年超市百货渠道营业额下降幅度达到1 5%。而在电商业务方面, 国美并未在财报中单独列出过去一年的收入情况, 有分析师预测其去年的总收入不超过50亿元。业内人士称, 国美能够扭亏为盈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全线收缩线上业务, 减少了亏损额度。
零售专家陈怡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在运作理念、投资模式方面差别非常大, 而且电子商务本身的投资规模较大, “向电商转型一定要慎重”。
电商辅助业:炒作降温盈利下滑
2013年5月28日, 菜鸟网的横空出世, 激活了A股市场中物流概念股, 据广发证券统计数据, 5月30日仓储物流板块以7.28%的整体涨幅领涨两市, 也是两市唯一涨幅超过5%的板块。不过, 记者发现, A股市场中菜鸟概念的公司2013年盈利能力普遍大幅下滑。
在记者不完全统计的菜鸟概念8支股票中, 5支盈利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下滑, 分别是中储股份、华鹏飞、飞力达、新宁物流、澳洋顺昌等。以中储股份为例, 去年盈利3.36亿元, 同比下滑16.5%。主业盈利不佳、拆迁补偿减少导致净利润下降, 2013年公司贸易、物流业务毛利率分别下降0.27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至1.66%、17.72%, 均是近几年来最低水平。公司主要从事大宗物资物流及贸易, 受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导致两块主要业务盈利均有所下降, 特别是随着钢贸信贷风险发酵, 公司收缩了质押监管业务。
实现盈利同比增长的有三家企业, 分别是象屿股份、飞马国际和外运发展。象屿股份201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4.02亿元, 同比增长20.6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1亿元, 同比上升110.20%。报告期内, 公司营收实现一定幅度的增长, 但因营业成本和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 公司主营业务经营亏损,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亏损额度为1.23亿元。其余收入为投资、处置资产和补贴等收入。
飞马国际201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亿元, 同比增长32%;实现营业总收入298.56亿元, 同比增103.76%。飞马国际称, 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大力拓展资源行业供应链业务, 由于资源产品是大宗商品, 单价水平较高, 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中的商品价值大幅增长所致。
外运发展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 同比下降1.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亿元, 同比增长19.66%。公司投资收益的业绩占比超过九成, 与DHL合资的中外运敦豪国际快递公司仍为公司最大利润来源, 收益为6.66亿元, 占公司净利润97%。
可见, 去年在资本市场引起强烈反响的菜鸟网络, 并未给相关公司的实际运营带来太大影响。一位物流公司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菜鸟网络的实质是拿地、建仓库, 从而实现对物流体系的控制, 很难与现有公司形成业务上的互补,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菜鸟与这些公司是竞争关系, 不会带来公司业务量上的增长。”
解决分化——从兴趣入手 篇8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对于初中生来说, 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 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 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相反, 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上课味同嚼蜡, 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课, 最终导致放弃.
2.缺乏学习信心
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闻不问, 解题过程步骤简单甚至没有步骤, 缺乏自信,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进心和学习动力, 从不认真钻研, 或者请教别人, 作业总是抄袭了事.久而久之, 不会的越来越多, 丧失了学习信心.
3.知识的贯通、整合能力较差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 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 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内容的基础, 有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 又没有查缺补漏, 及时衔接, 就导致了知识的断层.长此以往, 学生所学知识形不成完整的系统和网络, 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 导致学习成绩分化.
4.意志薄弱, 自制力差
相对小学阶段的学习, 初中数学难度不断加深, 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教师辅导逐渐减少, 要求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逐渐增强.一部分学生意志力差, 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 产生畏惧心理, 认为数学是很难学甚至是学不好的, 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滑.
5.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1) 教师未能全面了解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 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 没有及时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管自己上课, 对学生是否跟得上视而不顾, 忽略了学生兴趣培养及方法指导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2) 没有设身处地为后进生考虑, 只对优生加以关注, 而放弃了对后进生全心全意的帮助和辅导, 使后进生破罐子破摔, 最后放弃学习数学.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 那么我们所有的探索和理论就会都变成泡影.”学习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 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 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 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使其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进入“心欲求而未得, 口欲言而未能”的积极进取状态, 思维活跃, 学习效果显而易得.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从初一数学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 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在问题系统引导下, 通过自我或群体系统阅读, 回答问题, 讨论、反馈、小结, 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让学生在一环紧扣一环的数学活动中, 经历、体验数学知识体系及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接受有效的数学思维训练.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 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后进生可塑性强的特点, 采取有效的措施, 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如培养后进生用心听课的习惯, 上课能坐得住, 不但要专心听教师讲, 还要注意听同学讲, 学会听, 能听懂;并要求他们作业书写整洁规范、一丝不苟, 今日功课今日完成, 绝不拖拉等.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 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 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 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 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从开始教学, 我就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 关心学生, 帮助学生, 努力使学生相信老师, 由于师生关系融洽, 从而使教学有一个愉快、和谐的氛围, 激发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情感和信心.对于后进生, 教师更应多一份热情, 给予细心辅导, 真诚帮助, 从精神上多鼓励, 学法上多指导,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只要努力学, 就能考出好成绩!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学习也是一样的, 后进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因为没有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地学, 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 那么我们的汗水就定会得到回报.
摘要:初中数学已被公认为是一门基础性强、知识严谨的学科, 随着数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变化, 学生学数学的能力有时不适应, 尽管越学越用功, 却越学越吃力.本文就这些问题作出了分析.
国际贸易格局分化研究 篇9
关键词: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多极化,区域化
一、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国际贸易格局不断分化, 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 国际贸易呈现多极化发展态势, 这不仅扩展了WTO成员与内容, 也弱化了多边贸易规则。可以说, 国际贸易的区域化发展, 使得各种贸易区域同时并存, 间接导致了“中国套娃”现象。如何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是我国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国际贸易格局分化分析
1、国际贸易多极化发展
从目前来看, 国际贸易呈现多极化发展态势, 这是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分化的重要表现。从宏观角度而言, 国际贸易多极化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美国一国称霸→美、欧两极对立→欧、美、日三足鼎立→欧、美、亚多极发展。
美国一国称霸的时期是二战结束-20 世纪50 年代。1948 年, 美国贸易总额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据17.2% 的比例。这时候, 欧洲国家经济开始复苏, 光英国一个国家, 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就占据12.4% 的比例。但当时还没有形成欧共体, 美国仍然一枝独秀。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欧洲经济迅猛复苏, 美、欧两极对立的国际贸易格局开始形成。美国贸易总额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例有所下降, 这种情况直到六七十年代都没有得到缓解, 而此时日本经济开始崛起, 正式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状态。到了七八十年代, 以亚洲四小龙 (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 为代表, 东亚经济体快速发展, 接着金砖国家 (以中国为代表) 也开始崛起, 国际贸易格局正式踏上多极化发展的轨道。我国自实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国民经济实力大幅度增长, 在国际上开始有了一定发言权。
2、国际贸易格局区域化发展
国际贸易不仅多极化发展, 还开始转向区域化发展, 这也是国际贸易格局分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国际贸易区域化发展具体是指国际贸易形成了三大板块:一是欧盟贸易体;二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贸易体, 三是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体。据有关数据统计, 2013 年, 这三大经济贸易体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31.9%、14.9% 和24.7%。这些数据汇总后, 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据了超过70% 的比例, 可见影响力之大。其中, 欧盟贸易的区域化程度最高。在三大贸易板块的影响下, 还形成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次级贸易区域, 进而形成“中国套娃”现象。
3、中国贸易秩序变革
如今,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 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其发展将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一, 从国际贸易大格局来看, 中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是促进国际贸易格局进行分化与重组的关键要素。1948 年, 中国贸易出口额只占世界贸易出口额的0.9%, 到了1958 年, 中国出口额占据了2.4%的比例。进入21 世纪之后, 这个数据不断变大, 2010 年达到了10%, 2013 年突破了11%, 已经是世界单一经济体中所占比重最多的国家。反观美国, 其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从1948 年的22% 一直下降到2013 年的8%, 日本的占比在1986 年达到了9.8%, 但是在2013 年, 仅占3.8% 的比例。不难看出, 进入21世纪之后, 中国已经成了国际贸易增长最重要的“催化剂”, 是国际贸易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一极, 也是世界各国都要高度重视的合作伙伴。
三、中国发展国际贸易的对策
虽然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占据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但是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客观看待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并采取有效对策应对各方面的挑战。
1、始终维护以WTO为基本框架的多边贸易秩序
必须承认, 中国对外贸易之所以屡创佳绩, 不仅是中国国民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果, 也与中国加入WTO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 中国是WTO多边贸易秩序的积极受益者。它为中国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同时也为中国应对贸易单边主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今, 中国国际贸易迅猛发展, 针对中国的贸易冲突也与日俱增, 这是国际贸易格局分化的客观反映。历经多年的洗礼, 中国政府已经初步掌握WTO规则, 并学会了将其作为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武器。从目前来看, WTO多边贸易秩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中国应该自始至终地维护以WTO为基本框架的多边贸易秩序, 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2、夯实促进建设东亚区域贸易秩序的新措施
1997 年, 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后, 东亚经贸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强, 成立了“10+3” (东盟10 国加上中国、日本和韩国) 框架, 之后又在日本的提议下建立了“10+6” (在“10+3”基础上再加入印度、新西兰与澳大利亚) 框架, 旨在大力促进东亚的经济合作, 推进贸易便捷化和自由化的进程, 然而, 这两个框架并不包括美国。不得不承认, 这两个框架目前还处于十分松散的状态, 内部矛盾频繁发生, 再加上受到美国主导的TPP影响, 其发展前途令人堪忧。这样一来, 东亚的“中国套娃”现象便日益明显。处于这样的局面中,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但是要想获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不能仅仅着眼于硬件建设, 还要加强软件建设, 为东亚的区域贸易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3、以经济新常态为契机深化改革开放进程
如今, 中国已经迈入了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新常态局面中, 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可能不会再出现, 所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成了发展对外贸易的最重要途径。从目前来看, 中国开始从商品资本输出慢慢转型为生产资本输出, 服务贸易已然成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最新增长点。
另外, 以美国为主导的TPP希望建设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 而中国没有被列为邀请之列。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TPP要将中国边缘化。如今的国际贸易格局已经不能缺少中国的存在, 即使美国想孤立中国, 也很难如愿, 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为应对TPP做好万全的准备。
四、结束语
回想过去, 中国在争取加入WTO时, 也曾经带有一些疑惑, 面临着种种意想不到的挑战, 但事实证明, 中国加入WTO这一举措是十分正确的, 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如今, 国际贸易格局不断分化, 一国想要独霸的局面永远不可能再出现。中国的发展实力不断强大, 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未来, 中国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 不断推进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力求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宏禹, 张晓通, 赵柯.论中国经济实力的运用[J].东北亚论坛, 2013, 1:91-98.
[2]姜文学.TPP在美国重塑国际贸易秩序中的双重功能[J].财经问题研究, 2012, 12:81-89.
[3]田丰.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评估与展望[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2, 1:128-146.
蓝绿对立下的“名嘴”分化 篇10
关键词:蓝绿对立,名嘴,分化,公信力
“名嘴”是台湾大众传媒领域尤其是电视节目中的一个独特群体, 他们时常做客于政论节目, 谈天说地, 博古论今。某些名嘴无论是政治经济、天文地理, 还是野史八卦, 好像“样样精通”, 又或者针砭时弊, 刚正不阿, 一副客观中立的样子,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一、台湾政论节目异军突起让名嘴找到市场
1986年以前, 在国民党的集权统治之下, 台湾的电视媒体是见不到什么政论节目以及名嘴的。电视作为为政党服务的工具, 宣扬的都是国民党认可的“主流”价值观, 呼吁言论自由以及反体制的声音是极其微弱的。1987年到1992年是台湾电视的解禁转制阶段。这一时期, 国民党解除党禁、报禁, 随着商业化力量进入电视领域, 政党的控制逐渐削弱, 媒体的自由度大幅提升, 但政党的控制仍然通过经营权等渠道, 影响着媒体生态。这一时期, 台湾的电视批评多在呼吁媒体的自由, 真正意义上的政论节目还没出现。1993年以后, 电视经营垄断被打破, 各种政治、经济团体或个人开始参与电视媒体经营的竞争, 节目形态日趋多元, TVBS由李涛主持的《2100——全民开讲》开了台湾政论节目之先河。[1]
这些政论节目制作成本低廉, 一次请几个名嘴排排坐, 一小时仅需一两万元 (新台币) , 不像外采需要动用记者、SNG车等, 耗资惊人, 于是各电视台皆模仿之, 台湾政论节目呈“遍地开花”之势。在晚间9点到12点及中午2点到4点, 台湾各电视台以谈话性为主的政论节目有十几个之多, 其中以李涛主持的《2100——全民开讲》及同时段播出的郑弘仪《大话新闻》最有影响力。除了这些“长跑型”节目之外, 每到选举季, 一些“短跑型”的电视政论节目还会成倍地端上台面, 但选举季一过, 又匆匆地消失在观众的视野之外。
政论节目异军突起除了给选民互动的机会, 也给名嘴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因应市场需求, 台湾的政论节目来宾约有三种人, 一是真正想要评论的工作者, 一是代表政治立场的宣传者, 还有就是懂得观众口味的表演工作者, 通常后两者居大多数。[2]一般来说, 名嘴每次的“出场费”是3000元至5000元新台币, 看似不很高, 但有的名嘴是上午到这家电视台下午又出现在别的电视台, 甚至半天之内会安排两场节目, 一个月下来, 光上节目就能收入十万新台币以上, 约合人民币2万多元。钱这么好赚, 使得上节目开口说话成了名嘴的“主业”。为了让自己更有市场, 一些名嘴甚至大包大揽, 什么都敢说, 成了真正靠嘴吃饭的人。
二、蓝绿对立让名嘴分化为两大阵营
台湾是个新闻媒体高度发达的社会, 其中台湾电视业的发展深受当代台湾社会政治、经济与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 徘徊于以政经为主导的各种社会力量的角力中, 形成了其政经混声、多元博弈的特殊风貌。[3]虽然台湾媒体数量众多, 却几乎毫无例外都披上或绿或蓝的政治色彩。目前, 台湾的无线电视有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和公视等5家, 另外还有有线及卫星电视上百个频道, 比较有影响的有东森、TVBS、中天等。
数量惊人的电视台让各自都成了“小众”媒体, 能拿到1%收视率就算厉害了。要想在仅有2300万人口的台湾得以生存发展, 电视台最首要的当然是找准自己的定位。而在岛内长期蓝绿对决的政治氛围下, 政治立场无疑成为“首要定位”, [4]只要紧紧抓住蓝绿板块的极端与积极群众, 就有了最稳定的收视保障, 因此岛内电视台“蓝绿分明”。
电视媒体的蓝绿倾向最直接的表征就是政论节目的选边站, 绿的大加挞伐蓝营, 蓝的火力全开骂绿营, 成为一种习惯性选择。这些政论节目话题赶流行, 来宾班底化, 但由于政治立场鲜明, 导致彼此之间对立严重。他们不仅对重大议题的报道切入点不同, 甚至对同一个事实也可以做出截然相反的解读。节目所请的名嘴自然投其所好, 各为其主, 要不然就很难有第二次合作机会。于是, 名嘴也自然分化为倾蓝偏绿两大阵营。他们就像政论节目请来的演员, 依照设定好的剧本即兴发挥, 言论脱轨的状况经常发生。名嘴骂官员及敌对政党是家常便饭, 栽赃抹黑、煽动暴力也时有所闻。
2011年2月, 即将卸任台“卫生署长”的杨志良扔下一枚重磅炸弹——以“卫生署”名义状告郑弘仪、徐永明、王定宇等7人, 就让人鲜明地感受到名嘴的政治倾向。杨志良指出, 甲型H1N1流感 (以下简称甲流) 爆发后, 包括三立电视台《大话新闻》主持人郑弘仪在内的7位名嘴, 在媒体上大肆渲染甲流将会造成大流行, 引发民众恐慌;后来甲流疫苗开打, 这些名嘴们又群起指疫苗很危险, 打了可能会死亡, 害很多人不敢接种。据台“疾管局”统计, 甲流流行期间, 台当局共采购一千五百万剂甲流疫苗, 但只用掉五百六十六万余剂, 使用率仅约三成八, 结果四十四人死亡, 当中约九成八没打疫苗。杨志良认为这些名嘴难辞其咎, 愤而提告。七位名嘴遭到提告后, 当然立刻回击, 绿色媒体也火力全开大力声援。他们坚持认为, 媒体有权力与责任监督当局政策, 杨志良告他们是箝制言论自由。
在这场官司之外的论战中, 名嘴的蓝绿分化属性是一览无遗。甲流疫情发生时, 正是蓝营的国民党主政, 虽然岛内外研究都证实接种甲流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但以郑弘仪为代表的绿色名嘴却是把科学抛在一边, 不断质疑疫苗的安全性, 混淆视听, 让民众无所是从。虽然倾蓝的名嘴也在电视政论节目中为政策保驾护航, 但绿营政治人物加上特定媒体与名嘴不断污名化疫苗, 造成人心惶惶, 疫苗施打率迅速下降, 之后便出现几十位民众因没有施打疫苗而死于甲流的局面。
在甲流这种重大的公共安全议题上, 名嘴尚且敢披上有色战袍, 胡言乱语, 危言耸听, 在选举的关键时刻, 更是敢肆无忌惮地制造话题, 挑动蓝绿敏感神经。2010年, 台北花博空心菜风波差点就让台北市市长郝龙斌竞选连任失利。当时, 台北市两个民进党议员徐佳青与庄瑞雄爆料称花博的空心菜采购价为20元一株 (25株空心菜, 总价500元新台币) , 比市价贵了十几倍, 一时炒得沸沸扬扬。亲绿名嘴闻风起舞, 口水满天飞, 同声谴责花博空心菜贵, 推论郝龙斌团队一定集体贪污舞弊, 要求市长道歉, 甚至下台一鞠躬。在这场风波中, 绿营名嘴玩了偷换概念的把戏, 他们把菜市场上卖的空心菜简单等同于花博中种植的空心菜, 殊不知花博园区种在水里的空心菜, 长宽高都有严格规定, 还要保活半年, 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把普通空心菜与园艺空心菜等同, 把买来炒了就吃的与要保养保活的空心菜相混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在为特定政党摇旗呐喊, 打击对手阵营。
在2010年底五都选战期间, 台湾“中华传播管理学会”连续发布3波观察报告, 指出在政党偏差方面最突出的是民视与三立, 灯号都是深绿, 是连续3周持续维持深绿色系的唯二新闻台。民视与三立对于国民党候选人的负面报道远超过其它电视台的总合, 批判郝龙斌的新闻就占了9成以上。报告显示, 岛内电视台只有“深绿”与“浅蓝”, 没有“深蓝”和“浅绿”。媒体的选边站, 让新闻出现政党偏差, 也让政论节目失去客观中立的立场, 配合节目走向的名嘴们化身超级助选员, 成为打击异己势力的意识形态工具的代言人。有几分事实、说几分话, 这是对一个名嘴的基本要求, 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混淆是非的煽动或谩骂, 迎合了特定媒体或者特定政党的需要, 却也丧失了公众的信任与支持。
2011年4月25日, 为期171天的台北花博闭幕, 累计总入园人数达896万人次, 创造的经济效益为430.68亿元新台币。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会长Dr.Faber在闭幕致词时, 盛赞台北花博是五十年来最精彩的花博。原来那些揪住所谓“弊案”唱衰花博的名嘴们没有想到, 正是这些负面言论打响花博, 让新生三馆外“砾间净化水道”的空心菜成了游客逛花博必游的景点, 也让参观者见到了梦想馆、未来馆的美。
花博的是非至少是一个具体而浅白的事实, 给人们以半年时间, 其遭抹黑的形象即可获得洗刷, 但若是像两岸政策, 像经济、环保政策那样抽象的论述, 反对党在选举季节匆匆端上桌来, 再加上名嘴们的歪曲解读, 人们又有多少空间和时间去剖析检验其是非真伪呢?其后果, 极可能使正确的政策被指鹿为马, 使错误的主张喧宾夺主。人们很难从蓝绿分化的名嘴那里获得正确的信息, 客观的解读。
三、“揭弊爆料”让名嘴找到新方向
蓝绿对立让名嘴分化染色, 而台湾有相当一部分名嘴, 本身就来自政治圈, 而非某专业领域的研究者, 诸如国民党籍“立委”邱毅、前民进党籍“立委”沈富雄等。邱毅给名嘴圈带来的一个变化, 就是带动了名嘴的“爆料文化”。从2005年开始, 名嘴上电视节目揭弊爆料成为一股风潮。早期, 一些名嘴靠着记者朋友采访得到的料, 留一手在谈话节目里爆, 等节目上多了以后, 知名度打开, 慢慢就有热心观众主动提供内幕消息。不过, 名嘴们的爆料有时是有根有据, 有时却是信口开河, 未经查证就迫不及待在电视上侃侃而谈, 有不少因此赔上声誉, 吃上官司。
2007年, 蔡玉真在民视《头家来开讲》节目中, 爆料说黑金中心查特别费案, 发现马英九拿了一笔八百万的钱给《联合报》, 要买媒体的桩。《联合报》认为蔡玉真所言不实向法院提起诉讼。台北地方法院经过调查, 发现当时是“研考会”和《联合报》签约, 委托其做“2005年数字落差调查”, 这八百万元与马英九的特别费无关。蔡玉真因此被台北地方法院以诽谤罪判处拘役二十天, 后减为十天, 得易科罚金。
鉴于名嘴或政治人物常利用政论节目爆料, 造成社会困扰。2009年2月4日, 台湾“国家通迅传播委员会 (NCC) ”出台了《卫星广播电视法修正案》, 规定卫星广播事业在制播新闻及评论时, 应符合事实查证及公平原则。如有违反情形, 将处以新台币30万元以上, 200万元以下罚款, 最重将可停播。[5]这等于给名嘴爆料订定了一个规范原则, 但是否有效, 还值得观察。
四、名嘴阵营亦难逃“劣币驱逐良币”之魔咒
毋庸置疑, 电视政论节目对台湾民主化的进步、对当政者的监督有不可否定的贡献, 尤其陈水扁所涉及的贪渎案, 首先就是由名嘴所揭发, 并且锲而不舍、不畏权势追查到底, 才有检察系统、司法系统的跟进, 最终让陈水扁进了监狱, 其贡献有目共睹。然而, 正如各种行业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当政论节目的大饼愈做愈大, 谈话性节目成为政治的宣泄口之后, 名嘴也就变质了, 有的变成“全能专家”, 什么都敢谈, 有的哗众取宠极尽挑拨之能事, 有的就以最极端之情绪用语或表演否定一切, 以此来博取社会底层“反体制”的饥渴需求。[6]
2011年3月11日, 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 造成惨重灾情。台湾各电视台政论节目蜂拥而上大谈地震话题, 除了“大灾难如发生在台湾会如何”等比较老套的桥段以外, 日方传简讯预警海啸的做法, 一度让“地震预警”成为炙手可热的关注焦点。仔细观察随后几天各台有关地震预警话题内容, 谈得最多的是除了大气地震专家学者以外的名嘴。但因为地震预警专业术语无法三言两语在电视上介绍清楚, 以致以讹传讹, 大家都成了“比中央气象局专家还厉害的专家”, 惹得台湾气象局局长辛在勤受不了, 在气象局网页右上角发表一篇《认识地震预警》的文章, 告诉社会大众正确知识, 不要被名嘴诓了。
另外,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露危机, 在台湾引发新的“反核运动”, 民进党的政治精英高举建立“非核家园”的旗帜, 绿营名嘴也不断制造核恐慌, 要求停建核四电厂。只是, 简单地“废核”, 难道就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吗?台湾如果不发展核能, 庞大的电力缺口如何补足, 难道要大力发展高污染的传统能源?批评容易, 反对易行, 对于部分台湾名嘴来说, 骂人似乎变成了他们的主要表现手段, 敢骂就会有市场, 哪怕是骂错之后再道歉。但问题是, 既有格局破坏之后, 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只会将社会引向更混乱的边缘。如果名嘴只是从自己的喜好出发, 从自己背后的利益集团出发, 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完全不顾媒体人的责任, 不顾客观事实与科学规律, 名嘴就可能变成一种社会动乱、社会分裂的催化剂。
除了夸夸其谈, 名嘴被媒体绑架, 为拼收视率“激情”演出, 也让名嘴形象大幅贬损。为了寻求一些“卖点”, 一些名嘴配合媒体需求毫无根据地信口开河, 亦或把捕风捉影的事说得有板有眼, 喜欢用大动作, 或者尖锐的言语去表达, 甚至挑拨民间的“蓝绿对立”, 以制造所谓冲突效果, 博取眼球。2006年在民视的节目中, 嘉宾林正杰因为多次发言受到金恒炜的抢话干扰, 竟然情绪失控当着镜头殴打对方, 简直就像一场戏剧性十足的政治大戏。在“只问立场, 不问是非”的流风所及之下, 一些名嘴“为反对而反对”, 不断用最激烈的肢体、语言、表情宣泄愤怒, 将荧屏发展成了“大骂场”, 甚至是“暴力场”。
然而很多事情不是打骂可以解决的, 而应该提出好的处理方法, 只有自由理性辩论, 人们才有可能思考, 才有可能对于社会、对于民生、两岸以及其他的问题处理有所帮助。但就现实情况来讲, 这种理性在台湾已经不好找了。《读者文摘》中文版曾对台湾阅听大众进行“行业大调查”, 结果电视名嘴排名属于垫底的一类, 由此可见社会之观瞻。当名嘴超越新闻伦理规范, 形象一落千丈之时, 也到了他们痛彻反省的时候了。
名嘴不应是政治的打手, 而应是公平正义的发声者。冷静观察, 客观分析, 让观众有个是非判断, 这是名嘴应有的分际。否则, 名嘴凭借其在媒体上的垄断发言权, 不仅容易成为乱源祸首, 更会让观众在一次次的言语霸凌中, 对其敬而远之。
参考文献
[1]岳淼, 王维娜.台湾电视政论节目——形式化的民主[J].东南传播, 2010 (5) :135-136.
[2]钟岷源.良剂, 还是毒药?——台湾政论节目的“疗伤”功能[J].南风窗, 2009 (3) .
[3]杨有庆, 王立新.政经混声、多元博弈的历史与现实——台湾当代电视文化现状及批评总体特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2) .
[4]司马岩.台湾媒体的蓝绿情结:媒体背后都有政治主人[N/OL].环球时报, [2007-05-15].http://news.sina.com.cn/c/2007-05-15/120412992795.shtml.
[5]祈同年.台湾政论节目:一场煽情的剧场表演秀[N].人物画报, 2011-04-01.
银行业分化 篇11
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12%,归属母行净利润同比仅增长2.1%,净利润增速环比下降0.3%。不良上升带来的拨备计提压力拖累业绩增长。
在拨备覆盖之后,各行报告期内资产质量仍旧承压。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环比增6.9%,不良资产率上升至1.52%。
具体来看,三季度城商行相对于五大行、股份制银行来讲,净利增速抢眼。从单季业绩来看,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利润出现了负增长。《投资者报》记者就增速下滑原因向两家银行求证,直到记者截稿,中国银行方面未予回复,而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国有大行盈利下滑最严重
《投资者报》记者梳理上市银行前三季报发现,银行业绩呈现更为明显的特征:四大行接近“零增长”时代,股份行“个位”增长。
具体来看,国有大行前三季度净利增速表现最差,除了交通银行勉强超过1%,其余均在此之下;股份制银行表现居中,除了平安银行(13.04%),其余增速均在2%~8%之间。城商行阵营则表现相对不错,整体增速达15.5%。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货币宽松的大环境下,以传统的息差收入为主要净利来源的经营模式,使得国有大行的业绩增长缺乏动力,而股份行和城商行则积极在资产端做更多灵活的配置,获得更多盈利的机会。
中行、交行单季亮“红灯”
尽管国有大行在今年前三季度艰难地保住了正增长,但是从单季度同比数据来看,已经有银行出现负增长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第三季度就亮起了“红灯”。
中国银行三季报显示,该行第三季度净利润为408亿元,下滑1.5%,这也是自2009年以来中国银行净利润首次出现季度性下滑。
此外,交通银行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47.1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33亿元,下滑幅度为0.22%。
对于单季度出现负增长的原因,两家银行并未向投资者透露。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就第三季度而言,中行资产规模扩张速度继续放缓,特别是存款增长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基本停滞,息差在降息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温和收缩,或为不可忽视的原因。
而此前亦有外媒报道称,不良资产加速增长也影响到其净利增长,据了解,中行为潜在的不良贷款计提163亿元拨备,较去年同期增长44%。这是该行自2006年上市以来的最大拨备规模。
不良问题同样困扰交通银行。第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比去年同期增加16.8亿元,增速达23%,成为交行支出变动最大的一项。
浙商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在经济没有好转的背景下,业绩和资产质量的压力仍会持续。普华永道此前也认为,受到不良率上升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下半年增速可能会继续下降,部分银行可能出现负增长。由此可见,中行和交行或者只是开始。
不良持续推高
最让银行业头痛的不良“双升”仍然在加强。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较中期增长6.9%,不良率为1.52%,较中期的1.45%提升7BP。
16家上市银行中不良率居首位的仍为农业银行,达2.02%,也是惟一一家不良率攀升至2%以上的上市银行。招行、农行、兴业升幅较大,分别较年初上升49、48和47个基点。
不良防控较好的则为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均低于1%,其中,宁波银行成为唯一一家不良率下降的A股上市银行,前三季度不良贷款率0.88%,比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
对于城商行在此轮经济下行周期中资产质量表现较好,有券商分析师认为,首先,城商行的小企业贷款投放前几年并未出现大跃进;其次,城商行作为地方性银行对当地企业情况的了解好于全国性银行,风控更为严格。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部分银行资产质量有加速恶化趋势,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今年三季度不良净形成率超过了3%。国泰君安研报同样认为,股份行和国有行的不良增长速度较快,拨备压力也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研究机构怀疑,中国的银行真实坏账水平或许高于财报数据。穆迪曾在近期分析了11家中国上市银行上半年业绩后指出,部分逾期至少90天的贷款并未被纳入坏账范畴,并认为未来1~2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运营压力还将进一步上升。
【银行业分化】推荐阅读:
兴业银行社区银行07-03
银行小品,网页银行09-10
银行业05-24
银行招聘:银行资本实力排名 建设银行全球10-22
建设银行电子银行08-29
工商银行网上银行06-30
邮储银行银行考核方案08-30
国有银行流程银行改革09-20
全球银行业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