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

2024-08-19

中国银行业(共12篇)

中国银行业 篇1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入世十年来, 我国完成了从新成员、参与者到推动者的角色转换。自2006年12月11日起, 以中国银行业为标志的金融业兑现了入世开放的全部承诺, 长期处于政策庇护下的国内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巨头“同场竞技”, 成为一个成熟的世贸组织平等的伙伴, 与世界分享繁荣, 迈进了金融经济前沿。入世后, 中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金融格局的深刻变革, 客观上构成了促进中国金融崛起并迈向金融大国的历史性机遇。中国银行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 可以说入世十年, 今非昔比。

一、入世十年, 金融改革硕果累累

(一) 兑现了WTO市场准入的承诺, 奠定了对外开放的基础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定, 银行业入世2年后外资银行可从事中国企业的人民币业务, 入世5年后银行业全面开放;保险业入世2年后取消对外资保险机构的城市控制, 5年后取消许可证限制;证券业方面, 允许外国金融公司在基金管理企业中持股33%, 3年后增至49%, 外国股票包销商可以在合资承销公司中占3%股份。10年来, 中国金融业完全兑现了这些承诺, 使外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不断进入中国金融市场, 经营范围也向人民币、债券、国内结算等项目扩散。

2001年12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 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中国企业和中国居民的外汇业务;在上海、深圳、天津和大连4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

2001年12月,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 (修订版) 。

2002年12月, 在广州、青岛、珠海、南京、武汉5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

2003年12月, 在济南、福州、成都和重庆4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允许外资银行在已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地域经营对中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

2003年12月, 颁布《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 规定入股中资银行的资格条件和持股比例。

2004年12月, 在昆明、北京、厦门、沈阳和西安5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

20005年12月, 在汕头、宁波、哈尔滨、长春、兰州、银川、南宁7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

2006年11月,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条例在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与保护国内银行业及防范银行风险上寻求一种新的平衡。新条例强调为了消除不公平, 要求外资银行在中国以国内法人银行方式存在, 在准入程度、监管标准上尽量与中资银行一致。

2006年12月, 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 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非审慎性限制。

2007年, 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开办银行卡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正式开始接受外资银行法人机构从事本外币银行卡业务的申请。

(二) 金融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

2003年12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修改通过了《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从2002年10月28日开始, 中国曾于2002年、2009年2次修改通过了《保险法》;2004年、2005年2次修订《证券法》。为了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 2003年成立了银监会, 同年12月颁布实施了《监管法》。这些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与实施, 奠定了中国金融法律体系的框架, 中国金融事业已经开始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以法律为保障的金融宏观调控日益走向成熟。

2003年3月, 经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银监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监管与改革并重、监管与发展并举、监管与开放并行的原则, 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大力推进监管理念、制度和技术的创新, 推动银行业改革开放, 引领我国银行业实现了跨越性发展, 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三) 金融成果成绩斐然

1. 银行业

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底, 银行业资产总额95.3万亿元, 是入世十年前的4倍多, 已经形成一个以“多层次”、“竞争性”和“市场化”为基本内涵以及与中国金融崛起相适应的商业银行体系。

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2010年我国银行业仍取得税后利润8 991亿元、资本利润率17.1%、资产收益率1.03%、资本收益率17.5%的好成绩, 而入世之初2002年税后利润仅为616亿元。

资产质量明显提高。截至2010年底,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分别为4 336亿元和1.13%, 比入世之初2002年底减少1.9万亿元和22.5%。

资本实力和充足水平显著提升。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从2003年底的-2.98%升至2010年底的12.16%。

拨备水平不断提高, 商业银行损失拨备缺口自入世之初至2002年底为1.34万亿元, 而到2010年底, 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余额达到1.3万亿元, 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2. 证券业

截至2010年底, 境内上市公司数量 (A, B股) 共有2 063家;股票市价总值高达265 422.59亿元。其中, 股票流通市值达193 110.41亿元。此外, 股票总发行股本为33 184.35亿股, 其中, 流通股本为25 642.03亿股, 分别比2009年同期高出26.84%和29.77%。

截至2010年12月, 境内上市外资股 (B股) 共有108家, 与上一年持平;境外上市公司数量 (H股) 为165家, 2009年同期则为159家;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在2010年底为704只, 同比增长26.39%。

截至2010年12月31日, 上证综合指数收于2 808.08点, 比2009年年底的3 277.14点低了14.31%;同一时刻, 深证综合指数收于1 290.87点, 同比涨幅为7.45%。此外, 股票有效账户数在2010年底达13 391.04万户, 同比增长11.24% (上年同期为12 037.69万户) 。

3. 保险业

入世十年里, 中国保险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时期。国内保费收入从2001年的2 10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7万亿元。保险机构也从原来的十几家, 发展到现在的150多家。中资保险机构不仅经受住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各种冲击, 而且从各种数据来看, 中国保险业的市场表现很好, 尽管外资保险机构的数量占整体的40%, 但其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2.8%。

二、入世十年, 中国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全面确立

(一) 基本完成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入世十年, 在认真总结我国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国家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了全面的股份制改革。首先确定了国家注资、处置不良资产、设立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择机上市等改革步骤的总体规划, 同时按“一行一策”的原则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在相继完成财务重组后, 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于2005年率先在香港上市。2006年,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又分别在香港、上海两地成功上市, 开创了我国银行业“A+H”股的上市模式先河。2007年, 建行、交行又先后顺利回归A股市场, 为“公开发行上市”这一改革“三步走”路线的重要环节画上了圆满句号。2010年, 农行A股、H股上市, 至此,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

(二) 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完善

4家股改制国有商业银行引进了境内外战略投资者, 实现了银行股权多元化;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的治理架构;董事会下设了多个专业委员会, 专门负责银行的战略发展、风险管理、审计、关联交易、人事提名等重大事项, 进一步发挥董事会作用;4家银行还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 引入多名中外专家担任独立董事, 使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目前, 4家国有商业银行董事会能够在经营管理重大问题上发挥决策作用, 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同时, 董事会合理赋予管理层经营自主权, 提高银行整体的市场反应能力, 监事会也积极发挥了尽职监督作用。

中国工商银行:推进新体制、新机制在全行有效运行。2007年确定了“创新年”、“服务年”, 在此基础上实施制度、技术、业务、产品和服务创新战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全面改善金融服务, 锻造核心竞争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提升发展质量和盈利水平, 创造出令投资者满意的价值回报。

2006年10月27日, 工商银行同时登陆香港H股和国内A股市场, 成为中国股市发展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亮点。按照2006年12月25日上海、香港两市的收盘价计算, 工行总市值高达2 142亿美元, 超过汇丰银行成为全球第三大上市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作为率先改制上市的国家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 建设银行近几年努力把员工利益和股东利益结合起来, 努力巩固并扩大改制上市以来所取得的各项成果, 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深化各项改革, 转换经营机制。建设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以来, 初步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资本充足率迅速提高, 资产质量和赢利能力明显改善, 风险控制能力增强。

中国银行:在转变增长方式上下功夫, 特别是在进一步调整优化业务和收入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国银行只是把上市视为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步, 力求在资本市场上追求持续进步, 以适应市场的科学的机制体制为前提, 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 彻底转变经营理念和机制, 整合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与保障。首先, 彻底转变增长方式, 全面推进战略转型, 进一步细化各业务板块的发展规划, 明确工作重点和阶段目标,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落实。其次, 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按照集约化、扁平化的原则和前中后台分离的要求, 再造管理结构和基本流程。

中行是首批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国有商业银行, 也是首家登陆国内股市的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在公司治理、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受到海外和国内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中国农业银行:突出改革主题, 股改统揽全局。作为我国最后一家完成股改上市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按照国家确定的股份制改革思路, 农业银行把股改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突出改革这个主题, 以改革统揽全局, 围绕中央确定的目标, 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 充分利用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 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 确保县域贷款逐年增加, 切实发挥农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坚持城乡联动, 推动城市金融产品向县域延伸, 城市金融业务向“三农”辐射, 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 对外开放, 多元化经营, “走出去”战略稳步实施

2006年12月11日,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5年过渡期的结束, 我国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 这标志着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全面兑现, 实行全面对外开放, 彻底改变我国银行业的体制机制, 一步步迈向市场化、多元化经营的新阶段。同时, 4家银行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 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发展海外业务, 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如工行先后收购了印尼HALIM银行、澳门诚兴银行和南非标准银行, 在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增设了营业机构;中行收购了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作为参与国际金融租赁业务的平台, 新设了英国子行, 同时设立巴西附属行;建行收购美国银行 (亚洲) 有限公司后, 实现了港澳市场的跳跃式发展, 并在越南申设机构;交行也在德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营业机构。

(四) 外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度进一步加大

截至2010年末, 共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5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16家代表处;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7家外商独资银行 (下设分行223家) 、2家合资银行 (下设分行6家, 附属机构1家) 。外商独资财务公司有1家, 另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90家分行;共有32家中资商业银行引进41家境外投资者;1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进5家境外投资者;9家中资银行在海外上市;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44家、外资法人银行35家;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56家。

(五)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跃上新台阶

政策性银行的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正在稳步推进, 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取得突破, 银行业金融创新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中国银行业在全面开放后不断发展

从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既发钞票、又办储蓄的金融“大一统”局面, 到目前人民银行与各商业银行并存、银行业监管机构与被监管对象分开, 大型商业银行、中小股份制银行、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同台竞技, 中国银行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 可以说入世十年, 今非昔比。

(一) 对外开放为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 极大提高了国内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银行业从入世之初简单照搬、模仿, 逐步到创造银行业内在、外在的条件, 大胆进行体制和机制脱变, 使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风险状况不断改善, 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全面提升了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还与时俱进地跟进国际监管改革, 从参加国际组织中吸收更多有益的原则和建议, 广泛地与国际金融界进行交流, 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监管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同时, 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 引入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并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中小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进行重组改造, 促进中资银行完善公司治理, 提高风险管理、金融创新及国际综合竞争力。

(二) 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

加入WTO前, 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 这为创造中外资商业银行平等竞争与深入合作营造了良好环境, 鼓励和支持中外资银行充分发挥各自的竞争优势, 为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提供了制度保证。随着中国全面履行对WTO的承诺, 中国经济金融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在中国银行业同外资银行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激烈竞争的初期, 中外资银行在创新能力上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国际上大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普遍超过50%, 有的银行甚至达到80%, 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利差收入, 非利息收入占比最高的银行也不到30%。在这种情况下, 加快金融创新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要务。

奠定基础:经过入世十年的改革和发展, 特别是2003年以来的股份制改革, 银行业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不良贷款率已由历史上的较高位降到了1位数, 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资本充足率基本达标。通过改革和转换内部机制, 一大批银行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初步形成, 银行业整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这为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奠定了一个初步的基础。

组织保障:中国银监会自成立以来, 十分重视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随着中国证监会有效监管的不断加强, 2005年专门设立了“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 为金融创新监管提供了组织保障。

健全制度:在随后的不断探索中, 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银行业创新发展现状、充分认识金融创新基本风险情况的基础上, 先后出台了《金融衍生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银行业创新活动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与相关部门共同发布了《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办法》, 开展了市场风险、资产证券化、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理财业务等业务培训, 为金融创新监管提供了制度和人才保障。

精细监管:面对当前中国全面加入WTO的宏观背景, 为了适应当前银行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银行监管部门又进一步提出了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要“宽准入、严监管、多支持、管得住、快发展”的监管思路。在制定《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 (简称“《指引》”) 的基础上, 又对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以及创新监管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是中国银行业监管史上第一次专门颁布文件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进行全面规范和引导, 标志着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和创新监管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指引》的内容既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又切合中国银行业创新发展的实际,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四、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启迪

(一) 引进竞争机制, 有助于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金融业加入世贸组织后, 特别是5年过渡期的结束, 我国银行业开始直接面对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 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有银行进行了一系列深层次改革, 包括引入外资、海外上市等。这让银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起到了强化自身实力的作用。

中外资银行竞争是个渐变的过程,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 其竞争范围和发展速度发生着越来越显著的变化。其竞争领域主要来源于3方面:一是个人理财高端客户, 这一领域的市场很大, 是外资银行的长项, 也是他们抢占的制高点;二是跨国公司全球化金融服务方面;三是创新服务领域, 包括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大型和中小型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在特殊的融资产品和结算方式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而外资银行由于创新能力相对强些, 故对中资银行形成了一定的压力。虽然这些方面对中国银行业的压力很大, 但与狼共舞, 在竞争中成长, 在竞争中壮大, 更有助于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自1996年光大银行第一家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来, 加入世贸十年间24家国内银行共约吸收250亿美元的外资资本, 其中仅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3家国有商业银行就引入近150亿美元。这对于中资银行增加核心资本、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长期以来, 中资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突出表现在税收负担水平上相差过大。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可享受免征或减征营业税、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正由于外资金融机构享受着众多的税收优惠, 使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 这种状况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基本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中国加入WTO后, 内外资银行的税负水平得到了统一, 使内资银行能够与外资银行进行平等的业务竞争, 改变了中资银行在税负上的不利地位。

(二) 引进先进国外管理经验, 促进与国际接轨

外资银行具有先进的服务技术、高水平的服务效率和卓越的商业信誉, 必然对中国银行业产生强大的竞争压力。从2003年开始, 外资银行更多地通过入股进入国内银行, 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这与外资银行直接在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情况, 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外部竞争力量的引进, 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推动中国银行业素质和各方面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银行业服务现代化的进程。

入世十年, 中国银行业正在全面融入国际金融市场, 遵循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游戏规则”, 按照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惯例运作, 根据以巴塞尔协议为准则的国际银行业有效监管原则以及标准和方法来进行经营管理。这迫使中国银行业加快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步伐, 同时也促使了中央银行推进全方位和规范化的监管, 提高监管的有效管理能力。

(三) 拓展海外业务, 为中资银行拓展了广泛的生存空间

入世后, 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 使中国本土市场出现了既国际化又本土化的竞争, 中国银行业从过去的包括清理资产负债表、建设基础设施在内的改革阶段, 走向银行业产品、银行服务以及更加重要的资源配置的竞争阶段。根据WTO的互惠原则, 在允许大量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同时, 中资银行开展海外业务将会受到较少市场准入的限制, 这为国内经营状况良好的一些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争取更广泛的生存空间创造了条件。

五、结语

加入WTO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众多的发展机遇。从长期来看,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对银行业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调整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为我国银行业提供难得的参照体系和竞争对象, 起到示范、激励和交流的作用。为进一步促使和加强我国银行业与国外银行的联系和合作、市场互补、共同繁荣我国的金融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功不可没。今后几年, 要进一步关注银行自身的发展战略转型、继续健全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打造特色化银行, 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 结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科学制定战略规划, 提高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研判能力, 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的方向和趋势, 抓住机遇, 实现银行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双赢。

中国银行业 篇2

6月3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京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4)》。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单位交通银行牵头,20余家成员银行参与撰写。其主要报告点:

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银行业经

营环境复杂多变。2014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未来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对中国经济短期增长带来一定挑战,另一方面改革红利的释放以及稳增长政策空间仍然充裕,有助于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总体上看,投资等因素有助于支撑经济增长相对平稳,物价涨幅不高,但我国经济运行也面临房地产市场调整、融资成本高企等一系列挑战。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加之金融改革进一步推进,都对央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略偏向宽松,加大定向调整和结构性支持力度;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以稳定总量和优化结构为主要调控方向,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监管机构将在持续落实“巴塞尔协议III”、支持“三农”、设立民营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引领,推动银行业深化改革开放。银行业将顺应监管政策变化,以内部经营思路的更新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配合外部监管要求的强化,全面推动转型发展。

二、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特色化经营初显成效。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切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总体保持稳健运行。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盈利能力保持基本稳定,盈利增速进一步放缓,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拨备整体较为充足。但受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化解产能过剩及金融改革深入推进等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也面临流动性短期波动增多、信用风险有所上升等挑战。面对多重压力和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快了战略转型和经营模式转变: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积极调整信贷结构;表内外协同推进,做大社会融资总量;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多渠道支持实体经济;紧密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助力中国经济打造新的增长极;努力做好城镇化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推进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加强董事会、监事会的履职能力建设;调整优化总部组织架构,精简总行部门,进一步提高总部运营管理效率;推进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省直分行将管理与经营并重,省辖分行则以利润和经营为中心。同时积极加强新型渠道建设,通过自助渠道、移动渠道、微信银行等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实际情况,尝试探索特色化经营,制订了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如政策性银行以支持国家发展战略为重点、大型商业银行着眼于不断提升跨境、跨业综合服务能力、股份制商业银行推进专业化经营、城市商业银行坚持服务本地经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聚焦“三农”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渐趋形成。

三、资产规模稳步增长,资产结构逐步优化。中国银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资产总额突破150万亿元,同比增长13.27%,继续呈现平稳增长态

势。大、中、小银行资产份额进一步向均衡方向发展,非信贷类资产占比有所增加,不良贷款略有回升但整体稳定。受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的影响,人民币贷款利率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银行业将加快资产业务转型,加快资产结构调整,加快资产业务创新,夯实资产业务发展质量,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改革深化、转型升级、市场竞争的要求,确保资产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银行业对公业务发展态势良好。继续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重点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利用金融杠杆促进去产能政策目标的实现。新增公司贷款占比进一步下降,并趋于稳定;公司贷款结构持续优化,短期贷款占比上升;行业信贷结构更加合理、房地产贷款规模扩张但增速放缓;中西部地区信贷增速进一步加快;大中小型企业贷款增速趋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稳步提升。

继续加大以大零售为重要方向的业务经营转型力度,在资本配置、资源配置、产品创新等方面不断满足零售业务发展需要,个人贷款等业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个人贷款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新增个人贷款规模和增速稳步提高;个人住房贷款份额增加明显,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增加,个人消费贷款短期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信用卡规模和用信率进一步提升,但逾期风险有所上升。

四、负债增速明显放缓,存款理财化倾向加强。受国内外复杂宏观经济形势、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等诸多原因的影响,2013年总负债增速大幅回落。截至2013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达141.18万亿元,增幅为12.99%,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各类机构负债增速有所分化,人民币对公存款增速略微上升,企业活期存款占比小幅回落;人民币个人存款业务稳步发展,并呈现波动性,个人活期存款占比持续小幅下降;负债成本变动有所分化,存款“理财化”趋势增强。同时,外币存款总额增长明显放缓,各类外币存款增长趋势分化。2014年,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速使得对资金的竞争更为激烈,互联网金融与大资管发展分流资金,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对负债业务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业将加快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吸收存款能力,通过推动客户重心“下移”,扩大负债业务来源渠道。

非存款类负债业务进入调整期,同业存放增速大幅下降,拆入资金增速持续下降,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步伐放缓,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增速放缓,向央行借款快速增长。随着同业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以及债券市场的加快发展,银行业将更加积极地拓展同业拆借、回购、金融债等业务。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等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市场规模将明显扩张,银行负债资金来源更加多样化。

五、中间业务全面提速,运行特点凸显转型方向。2013年,银行业加快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发展,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总额、增速和占比一致回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但受环境及自身因素的限制,大型、股份制两大类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之间存在差异,二者各具优势。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总额的绝对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和占比优势进一步显现。中间业务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部分项目发展速度和收入占比出现明显变化,导致其在同业中的排名发生相应变化。总体上,股份制商业银行多项业务发展较快和新型业务发展较快的局势未发生根本变化。

银行业中间业务运行与当前运行环境具有紧密联系,表现出竞争更加激烈、服务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多元业务条线共同发展,电子化技术的不断渗透和机构合作力度增强等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与银行业在多种外部压力下谋求转型的发展方向密切相联。2014年,银行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创新,通过推动事业部制实施或利润中心改革、提升综合化服务水平、加大海外发展力度等措施促进中间业务进一步发展。

六、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加强,风险状况总体平稳,但部分区域和行业信用风险特征明显。2013年,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资本较为充足,整体拨备水平较高,信用风险管理处于较好水平。但区域和行业信用风险特征明显,光伏、钢铁、船舶、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快,新增不良贷款分布则依然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等区域,企业信用风险相对集中于民营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制度建设持续加强,合规及操作风险管理在文化建设方面成效明显,案件治理和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2014年,受外需冲击较大的小企业和部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企业的不良贷款可能继续增长。房地产、融资平台相关贷款应予以高度关注;流动性总体平稳,不会爆发大规模流动性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汇率弹性增强、资本流动频繁,市场风险压力趋于上升。

面对复杂严峻的风险形势,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制度建设、优化流程、创新工具等多方面加以应对,保持风险水平的总体稳定。不断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加大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行业等信用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贷款管理和清收处置力度。不断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体系,优化市场风险计量及监控的方法、流程和工具,明确市场风险管理目标,提升对单类业务、单类资产组合的整合管理能力。从内生和外生两个维度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分析、计量和研判,建立更为全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提高压力测试、应急计划等管理方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合规及操作风险管理在文化建设、制度流程、管理工具创新等方面砥砺前行,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和方法不断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操作风险管理进一步细化,监测和管控力度加大,操作风险管理能力有效提升。

七、盈利增速进一步放缓,盈利能力面临持续挑战。2013年,受经济增长中枢下移,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和金融脱媒持续深入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在规模增长逐步回归常态的背景下,净息差有所下降。尽管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有所回升,成本收入比也进一步下降,但依旧难改利润增长与资产质量同步承压的态势。2013年商业银行全年实现净利润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4.5%。2014年,银行业整体规模增速趋缓将成为新常态,净利润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落到9%左右。升息资产增速保持平稳,仍将是拉动银行业盈利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负债拓展仍存在较大的压力;净息差稳中略降,下降幅度有所收窄;中间业务有望保持平稳增长;经营成本小幅下降。

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质量持续提升。2013年,中国银行业在自律规范、丰富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率、产品创新、维护公众权益、展现行业风采、检视自身问题等七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服务改进,展现了一系列新的亮点。服务能力持续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稳步提高,网点功能和服务细节更加完善,惠及社

会各层面及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存在诸如服务理念需要进一步提升、网点布局需要进一步均衡、服务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中国银行业 篇3

加快深化内部改革,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是这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股份制改造的关键。在改革过程中,试点银行必须坚持改革与管理并重,加大内部改革力度 ,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 化,加快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实行科学的、现代化管理。

报道说,针对两家试点银行目前的财务状况,国务院决定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 等为其补充资本金。国务院要求,新的资本金注入后,要对试点银行实行更加严格的外部监 管和考核,确保新注入资本金的安全并获得合理回报。在处置不良资产时要严肃追究银行内 部有关人员的责任,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不法行为。

中国银行业危机处理范例 篇4

单独的银行危机指某家银行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倾向倒闭的情形。若单独的银行危机不产生连锁反映, 就不会对其他银行或者整个行业产生大的影响;若存款者认为整个银行体系都面临银行失败或银行挤提, 会导致银行恐慌并冲击整个行业, 最终导致爆发系统性的银行危机。银行危机爆发的具体流程见图一。

一我国银行危机产生的原因

根据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分析, 引起银行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银行自身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

1、银行自身的内部因素

⑴高负债经营带来银行内部的不稳定性。银行业的典型特征是高负债经营。银行经营是以自己的微薄之力, 用很小的自有资本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为庞大的产业实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种经营特点导致银行内部的不稳定性, 很容易导致各类银行危机, 如流动资金不足、清偿困难等。一方面, 银行一旦遭受损失, 将发生资不抵债或偿债危机。另一方面, 贷款是银行资产的主要部分, 它具有难以交易的特点和不能客观决定的市场价值。若与资信条件不好的授信对象发生业务, 可能发生呆账, 威胁着银行的安全。

(2) 银行的内部监管存在问题。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为了实现经营目标, 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方法, 实现对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监督的机制。银行内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导致银行出现操作性风险。因为一个期货操作员的违规操作, 导致拥有百年辉煌的英国巴林银行毁于一旦, 就是典型的例子。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督机制缺乏有效性、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不健全、内控文化欠缺、控制力度不够、缺乏执行力等是我国银行内部普遍存在的问题。

(3) 贷款过于集中。我国银行普遍存在贷款向大城市、大企业和垄断行业集中, 以及由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向中长期贷款集中的现象。企业作为银行的主要信贷用户, 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向大客户集中的贷款投向, 进一步加剧了信贷风险。一些银行为了追捧大客户, 甚至疏忽了对大客户资信审核和贷后监管。针对这种形式, 一旦大客户出现资金链断裂, 银行危机就极可能爆发。借贷资本运动的实现依赖于职能资本的运动, 并确保货币资本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并实现增殖。一旦企业投资经营失败, 支付能力就会严重损害, 导致企业无力偿还债务, 中断了资本的循环, 引发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4) 内部产权缺陷。国有银行的产权主体为国家, 存在着代理风险和“内部人控制”的倾向。对于同一产权主体的国有企业无法以道德风险进行约束和惩治, 存款人将银行信用等同于国家信用, 忽略了风险的存在, 导致银行缺少有效地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对于国有银行, 股份制银行中国有股份比重过大, 普通股东无法对经理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督, 仍难摆脱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内部产权的这种特点, 使得所有者无法行使或者放弃权力, 难以形成有效的利益权衡和互动机制, 因此也难以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2、外部原因

(1) 政府的行政干预。政府出于监管需要的干预有助于银行业的稳定。在实际监管中, 由于干预能力方式和利益取向的不同, 政府干预失败或干预不当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凭借所有者身份, 政府将自身动机强加在银行的经营者身上, 不利于银行的稳定。在我国, 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或多或少的干预者银行的经营管理, 不同之处在于干预的方式和内容存在差别。

(2) 缺乏社会信用。银行经营中面临着信用制度不健全、缺乏信用意识的问题, 如企业利用虚假信息骗取银行贷款、假借改制等逃废或悬空银行债务、缺乏换代意愿等。居民储蓄是银行的放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一旦银行出现经营以外导致流动资金不足, 必然动摇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公众缺乏信心引发挤兑, 会导致银行的支付风险, 出现银行危机, 如海南发展银行因出现支付危机而倒闭。此外金融诈骗也是导致银行缺乏社会信用的表现。

(3) 受其他行业影响。近年来, 国内银行出现了混业经营的模式, 使得银行与证券、保险有着相关的业务交易来往。这些行业在为银行提供盈利机会的同时, 也增加了证券、保险市场风险向银行传递的可能。如证券公司以质押股票的方式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获得的贷款, 就有因为股突发性暴跌而导致贷款无法收回的可能。

三、银行危机处理策略

1、救助

银行危机最重要的特征是流行性丧失。利用救助方式使银行摆脱危机, 最大程度地降低破产或倒闭的发生是监管当局的第一反应。对于救助后某一时间段能够再度盈利的银行、有资本清偿能力的银行可以采取救助方式。救助的方式有自我救助和外部救助两种。银行化解危机的最主要方式是进行自我救助, 可以进行组织制度重构;利用股东注资、增资扩股、主动负债、内部资金调度、债务重组、资产出售等方式进行资金补充;实现机制转换;借助法律援助等方式。但通常情况是银行发生危机便无法通过自我救助摆脱困境, 这时必须依靠外部援助, 外部救助的方式主要有同业救助、央行救助和政府救助。2008年3月14日, 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出现流行性危机, 为救援贝尔斯登, 美联储禁忌批准了JP摩根与贝尔斯登的特殊交易, 即纽联储通过JP摩根银行向贝尔斯登提供应急资金, 以缓解其流动性短缺问题。

2、接管

当银行陷入经营危机时, 可以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强制要求或银行自身申请, 将其经营业务由特定接管人接管。其他商业银行、金融监管局或专门机构都可以作为接管人。接管实施的步骤为:监管当局作出接管决定—发布接管公告—组建接管组织—实施接管—接管终止。在接管人管理期间, 接管主体管理者有权利采取各种整顿措施调整被接管银行的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接管的目的是保护危机银行的债权人利益, 恢复其正常的经营能力。:2008年7月”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住房抵押贷款机构Indy Mac银行因遭严重挤提被FDIC接管:9月7日, 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9月25日, 全美最大的储蓄及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被FDIC查封并接管。

3、并购

收购和合并是银行并购的两种形式。我国银行采取并购的目的主要是救助陷入危机的银行, 化解其出现的金融危机, 大多采取以强扶弱或弱弱联合的策略。采取收购形式的危机处理方式, 收购方负责处理危及银行的一切债务债权。如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 2007年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于2 0 0 6年第四季度出现亏损, 3月份宣布濒临破产, 随后在几个月的时间内, 有超过30家的刺激低压贷款公司倒闭。美国Countrywide房地产抵押贷款金融集团, 住房不良贷款数额不断上升、股价不断下跌的情况下勉励破产清算的困境, 最后总被美国银行以40亿美元收购。

4、破产倒闭

当银行危机采用救助、接管和并购方式无法解决时, 应当选择让其彻底退出金融市场的方式解决危机。倒闭的主要方式有解散、撤销和破产关闭。解散是银行面对市场竞争采取的自主性行为, 其营业活动对着解散停止, 但法人资格并未丧失而是受到限制, 社会影响相对较小。由银行依法自行组建清算组, 在金融监管当局监管下进行债务债权的清算;撤销又叫“行政关闭”, 目的是为了防止锁定损失、防止危机扩散, 在未被注销之前银行仍具有限制权力能力和独立的行为能力;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而被宣告法律地位终结即为破产, 是分散、转移和化解风险的措施, 由于手段极端, 除非迫不得已, 应尽力避免使用破产手段。

四小结

银行危机是金融危机的核心, 对国家的宏观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威胁到社会安定和政治的稳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金融危机不断发生, 银行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和发展危机。银行危机是金融危机的核心, 对国家的宏观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威胁到社会安定和政治的稳定。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形势下,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的交流与合作, 不断顺应国际监管的形式、吸收金融监管的先进技术。出现银行危机时, 可以采取救助、并购和接管等方式, 应尽量避免使用破产手段。此外, 为防止储户利益在银行危机中, 应加强银行核心资本的监管,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蒋玲英.我国商业银行危机公关媒体对策[J].金融经济 (理论版) , 2007 (11) :140-141.[1]蒋玲英.我国商业银行危机公关媒体对策[J].金融经济 (理论版) , 2007 (11) :140-141.

[2]李有星, 陈月影.我国银行危机处理措施的法律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35 (2) :135-141.[2]李有星, 陈月影.我国银行危机处理措施的法律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35 (2) :135-141.

[3]王敏.美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与危机处理对我国的启示[J].知识经济, 2011 (15) :43-44.[3]王敏.美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与危机处理对我国的启示[J].知识经济, 2011 (15) :43-44.

[4]秦泗凯.中国投资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商业, 2010 (2) :19-20.[4]秦泗凯.中国投资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商业, 2010 (2) :19-20.

中国银行业概况 篇5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测试成绩:93.33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

1.银监会的监管新理念不包括: × A B C D 管风险 管法人 管内控 管保险

正确答案: D

2.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宗旨是: √ A B C D 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 促进会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

正确答案: C

3.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的时间是: √ A B C D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正确答案: C

4.下列不属于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监管对象的金融机构是: √ A B 财务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 C 商业银行 D 证券公司

正确答案: D

5.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 √ A 会员大会 B 理事会 C 常务理事会 D 协会领导层

正确答案: A

6.下列不属于银监会对市场准入的监督的是:A 业务准入 B 机构准入 C 企业法人准入 D 高级管理人员准入

正确答案: C

7.我国的银行业自律组织是: √ A 中国银行业协会 B 银监会 C 中国银联 D 保监会

正确答案: A

8.下列不属于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机构的是:A 监事会 B 秘书处 C 专业委员会

√ √

D 地区委员会

正确答案: D

9.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主管单位是: √ A B C D 银监会 保监会 证监会 国务院

正确答案: A

10.下列不属于中国银行业协会70家会员内的是: √ A B C D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资产管理公司 农村商业银行 银行业协会

正确答案: D

11.下列不属于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汇报的内容是: √ A B C D 如实向社会公众披露财务会计报告 风险管理状况

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状况 客户信息报告

正确答案: D 判断题

12.银监会结合国内外银行业监管经,验提出的四个目标共同构成我国银行监管目标的有机体系。√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3.市场准入监管、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监管谈话、信息披露监管都是银监会的监管措施。√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4.申请加入中国银行业协会成为准会员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5.中国银行业协会是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机构。正确 错误

与中国影子银行业博弈 篇6

一个很快就浮出水面的事实是,这些产品在银行客户中极受欢迎,而原因显而易见。这些产品的收益率逾7%,远超银行存款的微薄利息。不过答案不那么明显的问题是:这些客户实际上投资了什么?投资条款又是什么?

有些产品涉及为开发房地产而购地的贷款,尽管银行不得发放以购地为目的的贷款。其他产品则与地方政府青睐的项目有关,比如在偏远的边境地区修路或用于偿还输水管道的债务。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向潜在投资者出售的贷款,几乎没有任何保护贷方的条款,而抵押品即使存在,也往往只包括一些没有指明的东西或个人保证。

上月走访深圳一家银行分行后,一位分析师向其上司汇报说:“7%的收益率吸引了大批散户。许多理财产品几个小时就卖光了。”

一周前,这位分析师还遇到过另一个理财产品,该产品承诺会有12%的收益率,却只字未提其背后的实际投资项目。他指出:“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背后的投资项目根本不关心。他们认为一切都有政府兜着。一位销售人员告诉我,只要共产党仍在台上,这些产品就是安全的。”

这就是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这是一个繁荣的产业,据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最近估计,其规模达到8.2万亿元人民币(合1.3万亿美元)。不过许多分析师表示,真实数字要高得多,德意志银行估计,中国影子银行业规模为2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

惠誉评级高级分析师朱夏莲估计,去年底未偿还信贷中,有三分之一是通过“非贷款渠道”持有的,有关资产质量和借款人的信息极为匮乏。

在中国内地,对冲基金一直运气不佳,中国严格的法规禁止外国集团建立空头头寸。但对许多对冲基金来说,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看上去像是一个不可错过的赚钱良机。部分对冲基金将影子银行创建的投资产品与当年导致美国抵押贷款市场崩盘、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次级债相提并论。

经过大量深入挖掘,Argyle和其他当地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得出结论,这些理财产品背后的项目将出现一连串违约,而银行出于稳定社会的需要,将被迫补偿客户,在此过程中牺牲自己的股权资本。

这些对冲基金正押注于这种信念,它们投入资金,做空在香港上市的某些较弱银行的股票。他们的策略令人想起当初一些对冲基金押注美国按揭热潮会惨淡收场的操盘方式。

在提到曾在美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复杂金融产品债务抵押债券(CDO)时,Argyle创始人陈健表示:“这些理财产品就像是中国特色的CDO。一旦项目出问题,它们就会变成银行债务。”

在中国艰难调和其严密管控的官方银行体系和那些决心规避其控制的机构之间的紧张之际,对冲基金已成为强大的角色——尽管这看似不太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正在挑战监管机构。但他们也是中国央行约束国内信贷增长努力的最大受益人。

当6月份中国央行采取行动,让银行间市场的同业拆借利率上升时,这些对冲基金的空头头寸产生了丰厚回报。至少在这一刻,他们和中国央行的利益相符。

如今,中国有很多从银行流向借款者的债务不再经过传统的透明过程:吸储、然后贷给信用可靠的贷款申请者。相反,储户的存款通过信托公司等中介被转移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然后被贷给那些原本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借款者。它们收取的利率往往远高于官方批准的上限。

这未必是件坏事。影子银行业为中国缺乏弹性的金融体系提供了弹性。利率管制意味着,银行不愿向缺乏充足抵押品和现金流的民营企业和新企业提供贷款,因为向这些陌生的借款者发放贷款存在风险,而银行无法收取与这种风险相称的利率。

存款的低利息意味着,家庭存入银行的资金无法获得足够的收益。许多理财产品类似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取决于产品的风险高低,存入这些产品的资金有望获得远高于存款的收益率。

不过,许多分析师同意朱夏莲的结论:影子银行业的活动令人担忧。银行能够通过这种活动粉饰账目,掩盖不良贷款。许多理财产品的期限远远短于其理应提供融资的项目的时间跨度,因此产品到期后项目无法获得再融资的可能性总是存在。影子银行的存在也加大了货币政策的复杂性,使得官方控制信贷增长的努力在效果上大打折扣。中国目前的信贷规模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

Argyle等对冲基金的分析师认为,鉴于缺乏信息披露、透明度、以及靠谱的抵押物,很多理财产品违约将需要银行买单。

这对大型国有银行并不构成巨大风险。但在香港或中国内地上市的二线银行,包括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以及规模较小的华夏银行,则相当脆弱。朱夏莲也认同这种观点。她指出,这些规模较小的银行吸收亏损的能力较差,而资产负债表上与影子银行活动有关的比重更大。

今年早些时候,许多对冲基金开始建立看空头寸,卖空中国的二线银行股。一贯投资于不良债务的Clearwater Capital开始购买针对中国的信贷违约掉期保障,以及其他信贷指数,将其作为流动性不佳银行股票的操盘工具。经纪人称,目前借股的费用低得惊人。因此,尽管中国股票价格今年整体下跌,但中国二线银行股价跌得更惨。该板块今年迄今下跌30%,逊于恒生大盘14%。

这使债务市场紧张,导致在信贷违约掉期市场购买信贷保险的成本进一步升高。与此同时,这些二线银行不像大型国有银行那样,在全国各地都有可吸储的分行,因此它们的借贷成本也开始上升。

随后,亚洲其他银行开始削减针对中国二线银行的信贷安排,进一步增加了后者面临的压力。这个过程清晰地展示出,对冲基金的看跌头寸是如何自我滋长、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的。中国的银行体系以人为压低的利率向有特权的借款者提供贷款,而让大多数储户获得人为压低的利率。为了维持这种局面,中国的银行体系已疲惫不堪。拉响警报的对冲基金,给中国约束这一体系的艰难努力增添了风险因素。

nlc202309021454

澳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投资者向这些银行供应资本时开始变得谨慎起来。所有外国银行都在审核其中国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亚洲一家大型银行的首席执行官补充道,他已经削减了安排给这些中资银行的信贷额度。他表示:“如果某家银行不是五大银行之一,那么任何事情都可能出现。”

在这场逆向的人气竞赛中,中国民生银行拔得头筹。6月25日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摩根大通覆盖的所有银行中,民生银行的银行间资产增速最快,其银行间负债占全部计息负债的比重也最高。

直到最近,没有几家对冲基金能够预测到,中国央行的政策举措将在多大程度上把它们的优秀交易转变为杰出交易。毕竟,很多对冲基金对中国持悲观态度已有很久,但此前一直未能从中获利。中国股市在10年时间里没有什么起色,但因为很多共同基金不得不投资于中国(而投资中国就必然意味着投资于中国的银行),卖空操作一直很危险。

过去几个月来,中国央行与中国银监会的官员们一直担心中国经济中信贷增长过度。今年5月,他们付诸行动,开始打击使用虚假贸易发票的行为。货币环境收紧,尽管还不足以引发惊恐。

但货币供应和信贷的增长继续超出监管者希望看到的增速。

到6月份第3周,由于税收及其他技术因素,银行流动性紧张,但中国央行未采取任何行动帮助资金匮乏的银行。银行间市场利率从此前的3%暴涨至近14%。

一家欧洲银行的中国区主管表示:“在那之前,大家一向指望中国央行当阔佬。但突然之间中国央行不在了。”

中国股市单日下挫逾5%,银行个股跌幅更甚。摩根士丹利表示,在中国央行坐视不理之后,中国银行股跌至历史最低水平,股价低于账面价值。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警告称:“有些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不善。它们应该引起注意。”

中国央行在震惊之下终于让步。澳新银行的刘利刚表示:“中国央行制造了一场流动性短缺,因为他们想要教训一下商业银行。但他们被迫出手灭火。他们不希望中国出现一家雷曼。他们不得不改变立场。”

6月25日,3个月来股价下挫30%的中国民生银行举行了一场电话会议,以期打消投资者的疑虑,表示其流动性与资产质量稳定。

同时,某些对冲基金悄悄地解除了空仓。一家区域基金的主管表示:“这可能要持续更长时间,但我已经赚够了钱。”他补充道,股票持有人正在回收其股份,试图制造空仓短缺。

不过,其他人继续持有卖空头寸,坚信更糟糕的情况还在前面。

中国银行业如何走出成长怪圈 篇7

在这些吸金大军中, 最耀眼的明星当属中国农业银行, 作为五大银行改制上市的收官之作, 它以约221亿美元的金额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 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IPO;而五大银行的其他四家——工、中、建、交的再融资计划的规模也高达2 870亿元之多;如果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再融资计划, 恐怕这个数字将高达几千亿。

是什么刺激了中国银行业的神经, 使得它们在资本市场上如此兴奋, 饕餮大吃?

第一个理由就是中国银行业的大块头是靠“吃”出来的, 而不是练出来的。由于存贷款的利率管制,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平均利差在3%以上, 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可以说, 吸收资金, 然后放贷出去是银行最赚钱的业务, 这造成了目前中国各个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是赚取存储款利息差。因此要多赚钱, 就得多放贷;要多放贷, 多融资就是一条捷径。简而言之, 中国银行业的成长模式就是融资、扩张、再融资、再扩张……从这个角度看, 即使现在的中国银行业中不乏规模达到世界级的大块头, 但它们更像是用脂肪堆积起来的胖子, 而非肌肉发达的力量型选手。

第二个理由就是中国的银行业监管层要求提高了。2010年初,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 今年全年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均应保持在11%以上, 中小银行应保持在10%以上, 而此前中国银行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的红线为8%。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提高了, 这意味着银行要么缩减贷款规模, 要么将高风险权重的贷款转为低风险贷款。不过, 对于靠放贷赚息差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国内银行来说, 这两种办法都无异于自断生路, 剩下的唯一可行办法就只有再融资了。特别是经过2009年新增贷款的天量增长, 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开始大幅下滑。于是再融资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救命稻草。

然而, 只要把钱放出去, 就能拿到高额利息差, 这样的好日子恐怕不再长久了。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 将可能导致存贷款利率隐性地市场化, 从而逐步缩小银行的利差水平——尽管政策层面上, 短期内或许不存在取消存贷款利率限制的可能;另一方面, 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强化也会给银行的规模扩张带来越来越大的制约。

在这种情况下, 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银行业提出了战略转型的要求:从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向内涵集约式增长, 从重视大企业转向重视对中小企业融资, 从重视传统业务转向重视中间业务发展。而在这些转变中, 科技可以助中国银行业一臂之力。

在这里, 一个鲜活的例子说明了银行是如何借助IT技术实现转型。定位于社区银行的美国Umpqua Bank目前有147家网点, 它通过吸引更多客户在网点办理业务而降低了成本, 增加了收入。比如在客户的互动优化方面, 通过智能的排队管理、匹配业务专家和数码媒体管理系统, 优化了客户体验;虚拟专家管理通过动态视频互动交流, 从远程地点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通过简化的、集中的应用管理, 加快将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精简应用管理了包括IP语音录制和分析、基于瘦客户端的出纳/销售/服务、个性化的VIP服务、个性化的营销服务;IP视频监控提供实时的监控、警报和触发设定了数码媒体管理系统和视频门户加快新产品的推出速度, 提供实时的内部交流和培训;非现金银行服务, 通过IP电话提供非现金银行服务。通过下一代银行IT架构提供客户体验, 思科对该银行提出了适应下一代银行需求的IT架构, 从而使其达到其业务目标;通过从上到下的方法论, 银行最终实现了以服务为导向的框架应用。

最终, Umpqua Bank成为一家类似零售商店的银行, 它像零售商店一样宣传和包装银行产品, 建立起明确的、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提供与众不同的客户体验。在过去5年中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与传统网点相比, 可以吸引更加富有、更为年轻的客户群 (年龄介于26岁~35岁之间) ;在《财富》杂志的2008年最佳雇主评选中名列第13位。

IBM新兴市场金融服务事业部副总裁Juan Pi Llorens先生认为:“对于今天的银行业来说, 成功的转型意味着实现业务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借助多渠道整合可以实现从前台流程到后端运营的转型。变革将首先从前台开始, 包括满足客户的即刻需求, 获取短期市场收入。后端的转型包括IT架构更新和核心系统创新、通用功能外包、产品创新、付款整合和风险管理等。”一份在全球约访问200个银行高层管理者的调查报告显示, 银行迫于成本压力, 需要缩减开支, 但另一方面又需要保证客户的满意度, 在这样的两难中, 通过选择合适的的技术手段可以获得平衡。

聚焦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 篇8

银监会于学军:银行业面临2004年以来最严峻经营压力需要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近三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银行业需要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

造成银行业经营困难,大量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实际上还有多种,但最重要的是经济压力日渐增大的原因造成。现在我们商业银行的行长们有个普遍而又迫切的心态,就是希望中国经济尽快好起来,这样他们压在手里的不良贷款就可以逢凶化吉、迎刃而解,呈现柳暗花明的效果。

但实际上这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过去30多年来所依据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现在已经出现明显的挑战,而新的增长模式尚未确立,所以我们面临着艰巨的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去产能,就是“三去一降一补”,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本身这将是一个过程。因此,中国银行业不良反弹、经营压力持续加大,我认为应该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业需要摒弃临时观念、力戒浮躁的思维,要立足长远、扎实工作,这样才能渡过这样的一个困难时期。

杨再平:银行业必须要换新的活法突围势在必行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表示,银行业必须要换新的活法。他说:“2011、2012年那两年我每天要应对银行业暴利的舆论,各种各样的人包括律师要起诉银行,舆论几乎一边倒指责银行暴利。我当时说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非正常的状况,可能过几年如果我们再来讨论银行业困境,甚至救助银行,那就是悲剧,这个话就过了两年,银行业好日子已经过去,已经陷入困境了。”

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未来五年仍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银行业面对30年未有之三大机遇,即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预计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将超2000亿美元;“一带一路”为主轴的新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商机,有利于中资银行以人民币业务为切入,拓展广阔的国际市场。

他指出,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银行经营压力日益严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未来五年仍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些机遇包括国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推动银行业区域和业务格局深刻地调整。居民消费和服务业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给银行业优化业务结构带来了战略的机遇,金融媒体推动综合经营及非息收入较快增长。加快银行盈利模式转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推动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变革等。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银行利润增速四年间从30%多跌到接近零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表示,近几年,银行的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从2011年的36.34%锐减到2015年的2.43%,今年1季度虽然有所回升,但也不排除季度调节的偶然性因素。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零增长,银行业只用了短短的四年时间,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变化。

他指出,前些年,很多银行在繁荣期高歌猛进,追求高额的会计利润,而对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缺乏考量;不良资产大量侵蚀利润的现实告诉我们,现在进入到了风险调整的时侯,我们原来创造的报表利润正在被风险无奈地调整着,我们在还历史的账。“出来混总是要还的”,RAROC(风险调整资本收益)代表的规律在长周期中起作用了。我们都习惯了顺周期经营,对风险则是有意无意地漠视。所以,摒弃短期的激进,回归长远的理性,使银行长期保持稳定的RAROC回报,这就是商业银行的经营之“道”。

交通银行牛锡明:银行不能自娱自乐,要支持实体经济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表示,在新的转型发展期,银行特别要重视一个问题,就是利润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的错配,发放贷款后利润当期就增加,但3年后才会出现风险,5年后不良贷款会增加,7年后会形成损失。这种利润与风险的错配,往往使我们只看到利润而忽视了风险。目前,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并没有到底,风险并没有完全的释放,现在正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时期,谁风险管理得好、质量稳定,谁就是赢家。作为银行,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依法合规、稳健经营是银行的最基本原则,看银行不是看一时一事,而是看一生一世。百年银行取决于三个因素,历史、文化、银行家,历史的传承、风险文化的积淀、优秀的银行家才是百年基业的法宝。

他指出,银行转型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坚持银行的本业,发挥银行的优势。支持实体经济才是银行之根本,银行不能自娱自乐,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产业的东部升级和西部转移都是机会。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业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表示,作为一个过去被普遍认为金融不太发达的国家,中国的银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从过去曾经被认为技术上已经破产的一个银行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他说:“我们百年来第一次名列全球银行业的前列,我想对于我和我的同事来说,我们感到非常地幸运,能够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能够亲身经历这个波澜壮阔的岁月。”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金融创新必须坚守金融本质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表示,提倡金融创新必须和坚守金融的本质结合起来,鼓励金融创新必须和加强金融监管结合起来。他讲到,为了实现文明的进步,文明的不断试错是不可避免甚至无法逾越的,所以要想金融业、银行业的改革、创新、进步能够不经过任何困难,不遇到任何坎坷是不可能的,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例如,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也许就是其中的一个例证。也感到在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文明保守力量的。这种文明的保守指的是在开拓创新的同时,不忘却传承和坚守;既对任何新事物时刻保持敏感和抱有热情,同时又不至于陷入对新名词新术语的简单崇拜和盲目跟风。这种文明保守的存在会减少试错的成本,会有助于及时校正进步的路径。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经济L型增长格局下银行应该如何转型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认为,在经济L型增长格局下银行应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回归本源,稳健经营。要深刻认识金融服务业的本质属性,牢固树立金融衍生于经济、服务于经济的正确理念,坚持与实体经济共生共建共荣,不能掉入“脱实入虚”、自娱自乐的陷阱。

二是坚持特色,差异发展。未来一般性、普遍性的金融服务,会明显过剩,银行要想适应市场、赢得客户,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通过差异化、特色化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把握趋势,持续创新。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普惠金融是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篇9

一、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 银行业监管有效性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银行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不断地发展, 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体系也开始逐渐形成和完善。最初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体系是行政监督和行政管理。但是, 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和健全, 监管体系也变为了科学的监管, 这主要从银行的风险、合规意识等方面来进行, 监管理念和方法以及手段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有效性的到了不断的提高。特别是我国的银监会成立以后, 总结了以前的银行业监管经验和教训, 并在此基础之上确立了四条监管理念、四个监管目标和六条监管标准, 作为了银行业的行业监管准则和出发点。同时, 我国银监会还根据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实际, 建立了持续监管的思路, 为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除此之外, 由于国际上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比较完善, 所以银监会对照这个监管规则和国际的实践, 对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了完善和提高, 并且加强了与外资银行的监管合作。

(二) 银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功能日益完善

近年来, 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我国的银行业也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改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 产品单一的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并且有效的解决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和服务农村的金融服务。同时, 随着我国银监会大力提倡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 各个银行都加大了对三农信贷的投入力度, 退出了自己个性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产品, 创新了服务方式, 服务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三) 银行业的双向对外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外资银行开始不断的进入中国, 开始在中国进行投资, 并且资产的金额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使我国国内银行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在外资银行走进来的同时, 我国的银行也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截至2013年底, 中国商业银行 (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较大规模的股份制制商业银行) 在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共计80余家, 海外银行总资产3674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8%。在走进来与走出去的基础上, 银行业双向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 混业经营初露端倪, 中间业务成为热点

在随着国际金融机构废除了金融分业经营制度的影响下, 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逐渐开始兴起。虽然我国的中央银行没有废除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政策, 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大量的外资银行开始进入中国, 国际间的银行业混业经营开始出现并呈现出普遍化的趋势, 使我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开始松动。加之中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获取利益的增加和中间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 今后商业银行将继续拓展中间业务的品种和范围, 混业经营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二) 管理结构上将会发生转变

随着我国的计算机在银行业上的广泛应用, 我国大多数的银行进行业务操作, 会计计算等都实现了计算机操作, 它们可以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 这样不但提高了银行业务的处理速度还大大的节省了人力。由此, 未来银行的管理结构将会发生一个巨大的转变, 特别是银行的高层管理层为了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水平, 银行的高层将会因为有关专家的参与而扩大和增宽。由于银行高层管理者的增加, 银行的中层管理人员将会大大的减少, 并且银行基层的具体业务人员也将会因为计算机的大量使用而减少。因而现行的“金字塔”型的管理层次, 会逐步演变成“哑呤”型的高效管理层次, 即决策层和操作层人员相对多、中间管理人员相对少。

(三) 电子支付将成为未来银行支付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以及人们进行网上购物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电子支付将会成为未来中国银行进行支付的发展方向。电子支付的方式较多, 主要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的一个重要分支, 同时还包括第三方支付。所谓的第三方支付, 无非是一个新型支付平台;通过第三方支付, 通过一种信用和保障机制, 使得买卖双方的交易可以更顺利地进行下去。总体来说, 未来电子支付, 是整个银行支付未来的发展方向。当然, 由于电子支付涉及到银行业的各个方面, 一方面是硬件问题, 即电子设施的硬件体系不断更新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它的软件配套问题, 包括狭义上的软件, 也包括银行的管理水平、公司治理水平, 以及人才储备的情况。而这些目前都还一些客观上的制约。

(四) 特色化将会进一步加强

以前, 由于我国银行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国内银行同质化的现象严重。但是, 随着银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业务的不断完善, 国内银行业特色化将会进一步加强。比如, 我国的大型银行将会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始国际间的竞争。而我国的一些中小型的银行将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特长, 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经营、财富管理、中小企业融资等。比如, 我们的民生银行就提出了民营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等口号, 并且根据提出的口号, 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招商银行提出了零售银行的概念;兴业银行对其公司的业务进行转型, 从以前的对公为主。开始了向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进行转变;中信银行提出建设“专业化、综合化、国际化、特色化, 走在中外银行前列的一流商业银行”的“四化一行”发展战略。

(五) 银行卡快速发展

虽然我国的银行卡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从我国的总体情况来看, 我国的银行卡市场还处在初级市场的阶段, 与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银行卡市场相比, 我国银行卡市场成熟期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民众利用银行卡的次数和时间还是较少。比如在我国的农村, 由于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 近年来银行卡的运用才开始实施。随着我国银联的建立, 银行卡可以实现全国性的取款和网上结付, 我国用卡环境的不断完善, 我国的银行卡才实现了一个跨速度的发展。根据有关数据显示, 在国外发达国家他们进行持卡消费的达到了90%以上, 显然现金消费才10%左右, 而与国内相比我国的银行卡消费才10%, 现金消费却达到了90%以上。再以我们的美国为例, 美国每个公民持有银行卡的数量达到了2.3张左右, 而国内还每人一张都没有达到, 才0.14张。随着我国银行卡联网运行和持卡消费优惠的刺激等多种因素, 我国的银行卡市场肯定还会不断的扩张, 并且其消费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完善。但是,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银行还将会和外资银行开展竞争。同时, 随着各类骗局的不断出现, 也给银行卡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总之,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银行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并且存款的规模也得到了高速的增长, 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不良贷款也正在逐步减少。但是,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黄金发展时期已经过去, 未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将会迎来逐步稳定的时期, 高额的存款以及高额的利润将不会出现, 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银行将体现出真正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葛兆强.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与国内银行业发展趋势预测[J].金融发展研究, 2011 (1) .

[2]周行健.中国银行业未来三年的发展趋势展望[J].银行家, 2011 (3) .

[3]余龙武.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面临七大问题[J].中国金融家, 2011 (4) .

[4]2011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J].银行家, 2011 (9) .

[5]彭少纹, 尹静.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34) .

努力开辟中国银行业科学发展之路 篇10

建立和强化约束机制。建立资本约束的激励机制,推行资本有偿使用制度,改进资本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经济资本管理,强化资本对风险和效益的约束,引导银行各业务线的合理扩张与收缩,促进增长方式从盲目扩张、抢占市场,转到速度与效益相统一、规模与结构相协调的轨道上来。

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一是加快银行产权改革和体制创新步伐;二是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三是建立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团队;四是发挥好监事会的作用。要关注对董事会与监事会职责界面的明确规范和对各自报告路线的科学厘定,使监事会侧重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与董事会一样从不同角度对股东大会负责。

改革和创新内控体系。要在内控体系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体制机制的根本转变。一要建立科学的发展战略,坚持把市值的稳定增长作为银行发展的长远目标;二要着力改革内部控制机制,坚持以合规为导向,建立明确有效的内控建设目标;三要加快推进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四要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五要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体现在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上。

加强和改进外部监管。一是始终坚持把保护广大存款人及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作为监管的最高目标;二是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和方式,树立和落实“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和“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三是继续完善监管法规;四是建立健全监管协调机制;五是推进银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和监管人才培养等各项基础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我国银行业有效监管能力和水平。实现银行业稳健发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银行业 上市之后做什么 篇11

上市并未改变银行业盈利水平低下的状况

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差。2004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ROA)为0.13%;是美国平均水平的1/10;就是跟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也不小;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二中国工商银行2004年ROA为0.13%,而同期印度最大的国有银行State Bank of India 的ROA为0.8%,比中国工商银行高出6倍多。

提取巨额拨备和冲减不良资产,或许是正准备上市的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较低的原因。如果是这样,一旦上市,资本金得到大幅度补充,那么盈利水平则会大大提高。可是,这只是种猜想。2004年;中国五家上市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平均水平为0.34%(图1)名列亚太区同业之末。

按道理,上市银行设立时间短、不良资产包袱轻,盈利状况应该较好;但事实上,上市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银行业盈利水平低下的状况。盈利水平低对银行运营产生了严重的障碍。利润少意味着对资本金的补充不足,直接制约了银行的业务扩张能力;2004年中国五家上市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平均不到8%,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增发、发行可转债、次级债等方面,以补充资本金。

盈利能力低的主因是中间业务收入低

存贷款业务收入比重过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过低是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低下的主因。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间业务收入占了30-40%比重;而中国平均还木到15%。中国上市银行的净息差(NIM)为2.5%;高于澳大利亚、香港和新加坡的水平(图2),但是由于后者中间业务比重大,所以总资产收益率仍高于中国,这部分说明较高的息差率并不能产生较高的利润,中间业务才是抗风险性强、附加值高的业务。

发展中国家银行同样存在发展中间业务的土壤.以印度为例,其银行总资产收益率仅次于新加坡和香港,就是得益于较高的中间业务收入,中间业务一般是息差收入的60-90%,远高于中国银行业8%的水平。当然,银行商业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使中国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尚有一定客观困难,但是我们认为个体因素大于外部环境因素。在同样的收费品种和收费标准下,目前国内外资银行表现优异,据估计5年后中间业务收入将占其总收入的一半。

政府需要改变干预的方式

考察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我们发现:国际化水平、混业经营、利率市场化、平等竞争(弱政府),是利于银行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外资银行资产仅占全部银行资产1%,国际化刚处于推进阶段,而且中国还是世界上几个为数不多的分业经营、利率尚未市场化的国家.这些因素的转变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改变政府干预的方式,创造利于银行业竞争的环境似乎是目前最为迫切的。

中国的贷款与GDP比率为134%,创造了8-9%的GDP,而印度的贷款与GDP比率仅为35%,却创造了6-7%”的GDP,这显示出中国金融资源的相对低效率。而且政府干预银行的放贷行为,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也使银行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历史的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周期结束后银行资产恶化的概率都很大。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由于相当—批项目是地方上马的,地方政府正在充当帮助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角色,这是近年来不良贷款增加的新增因素;本轮经济周期申,固定资产投资低效率、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的银行资产恶化有可舱在未来两三年表现出来。

企业和地方政府逃废银行债务之所以发生,立法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如企业破产法为1986年颁布实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税收是建立平等竞争环境的另一个方面。从国际上看,中国银行业的税负过高,中资银行的总税率大约为50%,比美回的平均水平高出约80%,比在华外资银行高出几倍,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短期内控制风险至为关键

依赖贷款创造利润,这是一段时期内中国银行业不能回避的现实,控制风险至为关键。在风险管理上,考核机制尤其需要改变。

品牌建设是中国银行业需要着力塑造的理念之一。外资银行在中国中间业务之所以迅速增长,是因为同样的业务可以收取更高的手续费。在印度有品牌的外资银行也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大受益者。花旗银行的本币卢比贷款年利率是13-14%,而存款366-729天的利率仅为4%,存贷款息差高达9-10%。比印度本土银行高出30%。预计在未来三、五年内,这种情形极有可能在中国出现。

金融业是服务人的行业,在对人的尊重、给予客户最基本的人性关怀方面,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的主管们目前都需要启蒙。

平遥:曾经辉煌的中国银行业中心 篇12

为了运送银子, 平遥的商人们建立了票号, 这座北方城市在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引入了“银行”的概念。很快他们在全国迅速建立分支, 从事贷款业务, 资金得以通过各种方式流进流出。接着, 这个迅速发展起来的系统又很快崩溃了—银行全体倒闭, 城市变作废墟。同遭厄运的, 是19世纪中叶清朝时期从山西迅速繁荣起来的中国银行资本。而今, 面对源自美国银行业的全球金融危机, 面对原本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放缓的局面, 我们或许能从平遥票号的兴衰起伏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

曾经兴衰事

平遥是全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 建于明朝的33英尺高的城墙巍然矗立着。而如今的金融危机, 则勾起了平遥人些许的怀旧思绪。“平遥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的见证, 目睹了中国如何从封建主义制度转换成资本主义制度。”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的退休教授阮易三说。“当时的票号员工对他们经手的业务高度负责、客观公正。但现如今的社会, 腐化横行, 人们缺失了对道德诚信的重视。”

在平遥银行业发展鼎盛时期, 22家银行因为晋商的贸易而兴旺。来自南方的丝绸、茶叶经由这里运往内蒙古和俄国, 大量的木材经由这里运往南方。学者们说, 跟现在的大量的贷款业务不同的是, 早期票号拥有高度的商业道德。没有不良贷款, 没有不透明的金融产品。商人相互之间非常信任, 票号间能够建立汇款系统、信用系统和支票支付系统—这在当时以银条作为货币的中国是有开创性的。

曾经的很多做法直到今天依然能够吸引眼球。“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票号系统濒临崩溃, 这不是因为中国银行家的贪婪和无能, ”阮教授和其他学者一致认为, “更重要的原因是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 此后全中国陷入了混战当中。另一层原因是, 更多资金充裕的外国银行被允许在中国开放, 这无疑使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励。”

票号的倒闭使这座城市陷入了困境。当地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现代化改造, 因此当地的城墙仍然是明朝始建时的模样—尽管中国的其他城市已经普及了现代化的气息, 连北京周围的旧城墙都拆得无影无踪了。跟旧城墙相对应的是人们居住的旧院落—有些还是曾经红极一时的票号。

日升昌博物馆

中国第一家银行—日升昌, 现在变成了城中心的一家博物馆, 其他四家旧票号也皆如此。日升昌里摆放着各位领导人前来参观的照片, 包括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 前任国家主席江泽民, 以及前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平遥人认为, 今天的领导人们可以从旧时的商道里学到很多东西。

“直到清朝末期, 平遥的银行仍然以诚信、忠实、礼让著称。”日升昌博物馆的经理助理李月荣说, “这些品质对金融业发展和银行自身管理有极大好处。”博物馆现在一天接待近2000名游客。

李女士说, 日升昌的第一位经理雷履泰接管银行时已经53岁了, 而现在的大多数商人都缺乏岁月积淀下来的智慧。“他们想迅速致富, 却不想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做太急功近利了。”旧票号冰冷黑暗的屋子里告诉人们财富聚集之后如何处理。“炕下面挖了坑, 票号里的财宝都埋在里面。坑上用床垫盖着, 一天到晚总要有两到三个票号的员工在垫子上看着, 或睡或坐。”姚先生就曾经有亲戚在日升昌里干活。

恐惧催生了中国版的富国银行—银子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时总有人负责保卫。护卫兵们身负武艺, 随身配带戟杖和战斧。至到今天, 在一所旧式的武术学校里, 每到周末周围仍然有孩子们学功夫。票号以外, 其他地方也有旧式风俗遗留的印记。

上一篇:延迟焦化下一篇:核算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