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精选12篇)
中国商业银行 篇1
一、引言
20 世纪80 年代, 伴随金融自由化的影响, 全球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竞争格局一直处于迅速的发展变革之中。而此时中国的商业银行业组织体系才刚刚形成。步入20 世纪90 年代, 国际金融领域形势的变化对商业银行再一次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银行业竞争激化, 金融业务与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明显, 势必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走向改革的道路。商业银行上市以后, 无论是资产、负债还是现金流量方面都比上市前产生较大的变化。
二、公司概况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 年, 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2005 年10 月25 日,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财政部、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发起设立, 2006 年分别在A股、H股上市。伴随着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 工商银行已经从成立之初的主营工商业务成长为具有高质量效益和规模发展的综合性银行。
三、中国工商银行2009~2013 年财务状况
中国工商银行近年持续成为世界市值第一的银行以及最盈利银行。纵观其近五年来的财务报告, 我们可以逐一进行分析:
(一) 资本充足率
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精神, 最低资本要求是商业银行监管的重要支柱之一, 所以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稳健经营的一项重要指标, 有着深远的意义。从表1 中我们看到2009- 2013 年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本净额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且每一年的资本净额相较于前一年的增长率都有20%左右。这五年期间, 资本净额翻了整整一倍之多。从表2 中也可以看出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远超《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要求的8%, 核心资本充足率远超4%。虽然资本充足率只是相对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而言的, 资本充足并不一定说明银行没有倒闭的风险, 但是由于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高, 若出现突发性风险, 可通过留存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资本来弥补风险造成的损失, 减缓压力。并且工商银行的盈利能力较强, 通过利润留存等内源性防护又可以补充核心资本, 平衡资本的供给与需求, 能够保持长远稳健的发展。
(二) 负债规模与结构
中国工商银行近5 年负债规模随着资产总额的增加而逐年增加, 至2013 年负债规模增长放缓, 很大可能性是因为中国工商银行的经营规模以及资产规模比较庞大, 为了可持续性发展, 做到大而不倒, 通过放缓规模增长的脚步以实现结构性的改变。
我们比较一下负债结构的变化。从2009 年至2013 年, 可以看到工商银行有意调整负债结构, 客户存款的占比每年都有所下降, 从2009 年的88%调整到2013 年的82. 9%。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也是逐年递减, 由8. 4%降至4. 9%。相反, 拆入资金和已发行债务证券占负债总额比例逐渐上升, 从而改善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性和对存款的过度依赖, 使得银行的资金结构可以实现多元化, 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三) 流动性状况
流动性和盈利性作为商业银行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相互制约。如果银行的现金资产占全部资产比重过高, 就会导致盈利水平下降。近年工商银行人民币的流动性比率始终保持在30%左右, 而外币的流动性比率除了2011 年底过高以外其余时间均保持在60%左右, 存贷款比例也同样保持在60%左右, 所有指标均达到监管部门要求。这与工商银行动态调整流动性管理策略, 有效应对阶段性、季2015年第12期中旬节性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上表8 展示了工商银行近5 年的流动性缺口。2009 年以来, 流动性缺口总额、逾期/ 及时偿还、一个月内项目的负缺口也逐年增加, 说明客户的短期存款在不断增加, 而2013 年末的一个月内流动性负缺口减少, 主要由于同业或其他金融机构拆入款项减少所致。除2012 年外, 其他各年1- 3 个月的负缺口逐年增加, 主要原因是该期限内的客户存款增加, 而2012 年是由于同期的同业或其他金融机构拆出款项增加所致。3 个月至1 年期限的缺口变化是由于客户存款以及债券投资的变化导致。1 年至5 年的缺口变化主要由客户中长期贷款及中长期投资的变化引起。然而工商银行的活期存款沉淀率较高, 再加上持有高流动性的央行票据等资产, 总体上来看流动性储备充足。
(四) 贷款规模与结构
表9 中我们看到, 2009 年以来工商银行每年的贷款总额都在上升。事实上, 随着前一年贷款总额基数的逐渐增大, 每一年贷款的增长比率逐渐在减小。
从贷款结构方面来看, 工商银行的贷款业务类型主要是公司类贷款、票据贴现和个人贷款三大类, 其中公司类贷款一直是贷款的主体, 平均每年的占比都达到了70%以上, 其次是个人类贷款。从行业来看, 较重要的分别是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电力热力业、水利环境业及房地产业。2009 年起, 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的贷款占比逐年上升, 其他四大行业均逐年下降。2009- 2010 年,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占比最重的行业, 2011 年后, 制造业迎头而上, 成为贷款占比最大行业。同样作为第二产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由于是国家的公共基础设施, 具有垄断和相对饱和特点, 所以贷款占比近年来有所下降。房地产行业由于国家对房价政策的相关规定以及房屋的供求关系, 贷款占比也在逐年下降。
(五) 非利息收入及主要来源
工商银行不断发展中间业务, 如信用卡、私人银行、投资银行业务, 规范银行理财产品设计, 推进贵金属、资产托管、养老金业务的发展, 同时稳固现金结算与管理的优势。根据下表看出, 近年来工行的非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非利息收益均表现出逐年上涨。
四、经营问题与改进
综上对中国工商银行分析后, 我们看到中国工商银行具有较好的盈利性, 能够通过保持资产和负债的结构来保证较好的流动性来稳健经营。但工行80%以上的负债都来源于客户存款, 这样就对保持充分的流动性提出了较大难题。日后的发展中可尝试再增加发行债券、拆入资金等渠道进行融资, 提高安全性以防范客户提前支取的风险。从贷款结构来看, 工商银行大规模进入的行业相对比较保守, 有些行业可能收益不是很大, 日后可尝试增加一定比例的新兴产业的贷款, 如环保、节能等行业, 使得贷款的结构和风险更加均衡。从非利息收入这个角度来看, 该行的非利息收入每年增长率很不稳定, 包括其中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以及其他非利息收益, 说明中国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还不是很完善, 依靠中间业务来取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还不是非常可靠。在日后的经营发展中, 尤其是目前我国利率逐渐市场化的背景下, 工商银行应该着重中间业务的收益, 拓展客户、提升服务质量, 进行产品创新以及完善营销手段, 从而提升银行的收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2009至2013年财务报告.
中国商业银行 篇2
20世纪30年代,统治旧中国的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简称“四行二局一库”)为主体,包括省、市、县银行及官商合办银行在内的金融体系。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开始发行人民币。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迁入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系下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即银行不划分专业系统,各个银行都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使中国人民银行成为既办理存款、贷款和汇兑业务的商业银行,又担负着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中央银行。从1979年初开始,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相继恢复了主管农村金融业务的中国农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了主管外贸信贷和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财政部中分设出了主管长期投资和贷款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81年底又成立了负责接受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及其他资金转贷给国内企业的中国投资银行。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文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驶中央银行的职能,同时决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接办中国人民银行原有的信贷和储蓄等商业银行业务。至此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四大国家专业银行为骨干所组成的银行体系。
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要建立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各类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和1992年中共“十四”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国银行业在改革中不断扩大发展。在交通银行重组成以公有制为主的股份制全国性综合银行后,相继成立了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13家股份制银行。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3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外,数量更庞大的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经过30年的渐进式改革,中国基本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十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一百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更多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所构成的现代银行业体系。
中国商业银行的真正危机 篇3
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在次贷危机的打击下,众多国际顶尖投行等金融机构纷纷落马——雷曼破产,贝尔斯登和美林被收购,AIG靠政府巨额注资才勉强存活下来,华尔街的神话仿佛在一夜间破灭。不幸的是,情况还在恶化,谁都不知道金融企业的未来会怎样……
已经逐步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中国金融企业在此次危机中也难以独善其身,与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联系密切的国内商业银行更首当其冲,在政策、监管、业务、产品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但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商业银行来说并不是致命的,其面临的真正的致命危机是如何留住高端客户。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身处危机中的主角还没有清醒地意识到危机的存在……
为此《当代经理人》采访了塔雷瑞斯中国区总经理徐宏峰。2008年9月1日,全球最大的从事钞票印刷及现金处理的老牌企业得利来,其现金系统部全球业务被凯雷投资收购,并成立新公司——塔雷瑞斯(TALARIS)。
凯雷的投资哲学
《当代经理人》:凯雷为什么要收购得利来的现金系统部?这个部门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徐宏峰:凯雷是一家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企业,号称总统俱乐部,像美国总统布什、英国前首相梅杰等都曾为这个企业服务过。同时他也是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私募投资公司之一,拥有全球统一的凯雷哲学和严格的投资纪律。他所投资的对象需要符合严格的投资条件,有三点是凯雷最看重的: 第一,在细分市场上显著的领导地位,这是最核心的一条。得利来的柜员现金处理设备(TCD和TCR)分别占全球85%和65%的市场份额,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拥有绝对的市场地位;第二,高现金转化率。凯雷所收购的企业,要求超强的正现金流营运能力。得利来的现金系统部,无论从它的历史还是最近几年,每年的营业收入和现金流都非常符合凯雷的要求;第三,在新兴市场较强的增长潜力。得利来的现金系统业务,超过90%的业务均来自欧洲和美洲。而在诸如墨西哥、巴西等新兴市场,近几年已有持续的新客户与大额订单,但就整个亚洲而言,这个市场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潜力巨大,这正符合凯雷对新兴市场增长的要求。未来南美洲、亚洲会成为我们全球最大的两个增长点。这三个因素,让凯雷觉得得利来现金业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好的资产,好的核心技术和好的市场。
《当代经理人》:这次收购对现金系统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徐宏峰:这次收购是由管理层主导的,是一个整体性的收购;原得利来现金系统部的管理团队以及在全球各个国家的各项业务都没有改变。具体说:
1、管理团队不变,原得利来现金系统部负责人Tracey Graham担任新公司的CEO;总部的职能部门和负责各个国家地区的经营团队几乎没有变化。2、新公司将继承得利来现金系统部的所有相关专利、技术技能和研发团队,并更专注于商业银行客户和柜员自动化等核心业务内容。3、我们也将分享凯雷集团遍布全球的业务资源和渠道优势。凯雷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中东共有500多项投资,所投资的公司拥有1090亿美元收入和41.5万雇员,其中也包括相当数量的大型商业银行,这都会给我们的业务带来互动和支持。另外,凯雷跟全球主要国家的一些政府部门和金融领域有密切的业务联系,这些也可以为新公司提供有力的支持。
交叉销售
《当代经理人》:你说过中国的商业银行目前面对的最大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比金融危机更严重的危机。那么这个“最严重的危机”是指什么?
徐宏峰:我认为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高端客户的流失,这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致命的,长远看比金融危机的破坏力更大。
我们看到一系列的结构错配问题,商业银行为客户服务的渠道有网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等。这些渠道里面成本最低的是电话银行与网上银行,成本最高的是网点。如果说网点平均每笔交易的成本是一元钱,那么自助银行(ATM)每笔交易三角钱,网上银行每笔交易的成本是一角钱,而电话银行的成本仅需几分钱。对银行来讲,首要问题就是在于这些渠道目前产生的利润跟成本错配,这源自于用户与渠道结构的错配。银行的高端客户,也就是所谓的有钱人都是大忙人,以及高素质的潜在价值客户,是采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最多的客户。而银行花巨资装修的网点目前并没有创造其应有的效能,一般情况下到网点排队的多以中低端客户为主,其对银行的贡献与交易成本不成比例,银行很多时候是在赔钱。
在这样的一种结构下,我们看到了风险——这批真正有财富的客户,会离银行越来越远,因为他们大量使用网上银行与电话银行等自助渠道,所以银行与高端客户间很难建立起稳固的价值纽带——客户只是通过网上或电话完成交易而跟银行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接触。高端客户忠诚度低,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转换成本低。中国人一般都有很多张银行的卡,而没有对某个银行的绝对忠诚。
《当代经理人》:你认为中国的商业银行该如何解决“客户危机”呢?
徐宏峰:银行需要与高端客户或称为价值客户间建起一种稳固的价值纽带。你与客户间承载的价值越大,客户的忠诚度就会越高,转换成本就会越高,当然你的收益也会变得越多。在这个方面,欧美银行通过创造高“交叉销售”水平予以实现。
对于银行业而言,“总拥有成本”和“投资回报”等传统指标正在被“从每个客户获得的平均收入”、“客户的保留率”和“交叉销售率”等指标所替代成为评价银行价值与成长性的重要因素。其中“交叉销售水平”对于现代零售银行业而言最为重要。因为,一方面伴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种类繁多,而客户却并不十分了解其金融需求与产品之间的匹配关系,也无法自行做出购买决策。交叉销售可以利用客户接受某一服务或进行某一交易过程中,通过对顾客信息的分析和需求的了解,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隐性的”交叉销售也比直接推销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交叉销售”也是留住顾客较好的方法,可以提高银行满足客户多种个性化需求的能力、增加客户向竞争对手转换的成本,增加客户对银行的利润率和终生价值。
国外的研究数据表明,银行客户关系的年限与其使用的服务数目、银行每个账户的利润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如果顾客在银行中只有一个支票账户,银行留住顾客的概率是1%;如果顾客在银行只有一个存款账户,留住顾客的概率是0.5%:如果顾客同时拥有这两个账户,则银行留住顾客的概率会增大到10%,如果顾客享受到3种服务,概率将会增大到18%,一旦银行让顾客享受4种或者4种以上的服务,则银行留住顾客的概率将会增大到100%。
《当代经理人》:那该如何构建交叉销售能力呢?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构建交叉销售能力方面存在哪些困难?
徐宏峰: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有效构建交叉销售能力应该从两个层面的条件做起:一是增值性条件,诸如丰富的金融产品,对客户经理的专业培训,导向性的激励措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等,这些方面国内已经在逐步建立了,但为什么交叉销售水平还是没法有效提升,这在于另一条件的缺失,称之为基础性条件,这一类条件的缺失妨碍了交叉销售活动的展开。在国外银行的实践中,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来实现的:
第一、开放式银行的设计。国外银行网点大多采用开放式设计,其意义不仅在于打造友好的服务环境,更在于创造银行服务人员与顾客沟通的条件,将价值客户的每一次拜访转变为有效的接触,形成交叉销售的机会。国外客户往往会与柜员共同看着屏幕上自己的资产状况,探讨如何应用金融产品更好地进行资产管理。因此创建利于交流的环境是实现交叉销售的首要基础条件。
第二、柜员自动化(BTA)的实现,这也是塔雷瑞斯长期以来为全球商业银行提供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事实上,80%的顾客来银行网点都是进行最简单的存取款基本现金业务,所以现金业务必须被整合到银行服务中去,吸引客户的拜访,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很多财富中心因为缺失现金业务,而导致客户冷清的局面。所以,在国外,柜员自动化(BTA)的第一目标就是在开放式环境下进行安全的现金交易和现金管理,以吸引顾客的拜访。其次,利用柜员现金处理设备(TCD和TCR)在开放式环境下实现对现金交易活动的自动化,解放了柜员,使其无需再专注于现金的点算与处理,将注意力更集中于对客户信息的了解以及通过与客户的交流创造交叉销售的机会。
现金比利润更重要
《当代经理人》:塔雷瑞斯的客户大都是金融企业,尤其都在欧洲,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可能很大,这对塔雷瑞斯的销量是否有影响?
徐宏峰:我们的财年在每年三月底结束,从前面两个季度看是没有任何下降痕迹的。第三个季度的销售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这样大的金融危机,对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有影响,因为它已经不仅仅是涉及到金融企业,它是全世界范围的衰退。
从某种程度上,这次金融危机可能在短期内,比如半年会对我们有影响,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对我们反而是一次机会。银行在专注于高风险产品之后,现在又重新回到他们的本行——资产负债类的传统业务,回到最扎实的基础性工作的建设——如何进行网点再造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如何更高效地去管理现金,这些都是塔雷瑞斯的核心业务领域。
《当代经理人》:对于金融危机,塔雷瑞斯做了哪些预防措施?
中国商业银行 篇4
今年的热点评选继续往年的方式, 组成专家评审组, 组长由中商联专家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黄国雄教授和中商联专务、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刘海飞研究员共同担任。成员包括:中商联副会长兼专家委主任刘建沪, 中商联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专家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傅龙成,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张家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任兴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则,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流通战略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张育林,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 中商联副秘书长、信息部副部长曹立生, 北京市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业研究所所长赖阳,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运行处处长张豫军, 商务部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司应用促进处副处长白海龙,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企业发展处副处长赵涛, 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原司长张经,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杨青松, 中国商报社总编助理胡斌,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办公室主任白冀民, IBMG国际商业管理集团副总裁曾令同, 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副总裁林诗慧, 专家委副秘书长、中国商贸杂志社常务副社长郁迪, 专家委副秘书长曹进堂, 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研究经理陈素贞等。
2012年10月16日, 专家评审组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研讨会, 与会专家围绕如何落实“十二五”规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方式创新、“营改增”、“银行卡”、电子商务向全业态发展、农产品流通、网上购物快速发展、城市社区商业、中小微商业企业、商业模式转型、自有品牌创立、中外资商业竞争、企业并购重组力度加大、农超对接、食品安全、商业地产、物流配送、商业人才培养等问题, 提出了20多个商业热点相关问题。专家委秘书处将这些问题归纳整理出16条, 提交给160多位专家委员, 征求意见和建议。
2012年11月20日, 专家委秘书处在归纳专家反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组织部分专家评审组成员召开了第二次会议, 专家们结合中共十八大精神,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 参考专家回馈的意见和建议, 对第一次提出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修改, 最终形成“2013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
“2013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评述报告由刘海飞主任主持并执笔, 参与执笔和提供资料的有曹立生、胡斌、曾令同、宋则、林诗慧等。
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分类 篇5
最通用的分类是:负债业务(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资产业务(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中间业务(银行不需运用自己的资金,代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一、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1、贷款(放款)业务--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 1)信用贷款:
信用贷款,指单凭借款人的信誉,而不需提供任何抵押品的贷款,是一种资本贷款。
(1)普通借款限额:
企业与银行订立一种非正式协议,以确定一个贷款,在限额内,企业可随时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限额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90天。普通贷款限额内的贷款,利率是浮动的,与银行的优惠利率挂钩。
(2)透支贷款:
银行通过允许客户在其帐户上透支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贷款。提供这种便利被视为银行对客户所承担的合同之外的“附加义务”。
(3)备用贷款承诺:
备用贷款承诺,是一种比较正式和具有法律约束的协议。银行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在合同中银行承诺在指定期限和限额内向企业提供相应贷款,企业要为银行的承诺提供费用。
(4)消费者贷款:
消费者贷款是对消费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这种贷款时,要进行多方面的审查。
(5)票据贴现贷款:
票据贴现贷款,是顾客将未到期的票据提交银行,由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而取得现款。
2)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有以下几种类型
(1)存货贷款。存货贷款也称商品贷款,是一种以企业的存贷或商品作为抵押品的短期贷款。
(2)客帐贷款。银行发放的以应收帐款作为抵押的短期贷款,称为“客帐贷款”。这种贷款一般都为一种持续性的信贷协定。
(3)证券贷款。银行发放的企业借款,除以应收款和存货作为抵押外,也有不少是用各种证券特别是公司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作押的。这类贷款称为“证券贷款”。
(4)不动产抵押贷款。通常是指以房地产或企业设备抵押品的贷款。
3)保证书担保贷款:
保证书担保贷款,是指由经第三者出具保证书担保的贷款。保证书是保证为借款人作贷款担保,与银行的契约性文件,其中规定了银行和保证人的权利和义务。银行只要取得经保证人签字的银行拟定的标准格式保证书,即可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所以,保证书是银行可以接受的最简单的担保形式。
4)贷款证券化:
贷款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一定程序将贷款转化为证券发行的总理资过程。具体做法是:商业银行将所持有的各种流动性较差的贷款,组合成若干个资产库(Assets Pool),出售给专业性的融资公司(Special Purpose Corporation),再由融资公司以这些资产库为担保,发行资产抵押证券。这种资产抵押证券同样可以通过证券发行市场发行或私募的方式推销给投资者。出售证券所收回的资金则可做为商业银行新的资金来源再用于发放其它贷款。
2、投资业务:
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是指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投资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资产业务,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按照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国内证券投资和国际证券投资。国内证券投资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政府证券投资、地方政府证券投资和公司证券投资。
国家政府发行的证券,按照销售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作公开销售的证券,一种叫作不公开销售的证券。
商业银行购买的政府证券,包括国库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三种。
1)国库券。国库券是政府短期债券,期限在一年以下。
2)中长期债券。中长期债券是国家为了基建投资的资金需要而发行的一种债券,其利率一般较高,期限也较长,是商业银行较好的投资对象。
二、负债业务:
负债是银行由于授信而承担的将以资产或资本偿付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债务。存款、派生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负债,约占资金来源的80%以上,另外联行存款、同业存款、借入或拆入款项或发行债券等,也构成银行的负债。
1、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相对于定期存款而言的,是不需预先通知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
活期存款构成了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重要条件。但成本较高。商业银行只向客户免费或低费提供服务,一般不支付或较少支付利息。
2.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相对于活期存款而言的,是一种由存户预先约定期限的存款。定期存款占银行存款比重较高。因为定期存款固定而且比较长,从而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对商业银行长期贷款与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3、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是个人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又可分为活期和定期。
储蓄存款的活期存款,或者称为活期储蓄存款,存取无一定期期限,只凭存折便可提现。存折一般不能转让流通,存户不能透支款项。4.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可转让定期存单存款是定期存款的一种主要形式,但与前述定期存款又有所区别。可转让存单存款的明显特点是:存单面额固定,不记姓名,利率有固定也有浮动,存期为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不等。存单能够流通转让,以能够满足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双重要求。
5、可转让支付命令存款帐户:
它实际上是一种不使用支票的支票帐户。它以支付命令书取代了支票。通过此帐户,商业银行既可以提供支付上的便利,又可以支付利息,从而吸引储户,扩大存款。
开立这种存款帐户,存户可以随时开出支付命令书,或直接提现,或直接向第三者支付,其存款余额可取得利息收入。由此满足了支付上的便利要求,同时也满足了收益上的要求。
6、自动转帐服务存款帐户:
这一帐户与可转让支付命令存款帐户类似,是在电话转帐服务基础上发展而来。发展到自动转帐服务时,存户可以同时在银行开立两个帐户:储蓄帐户和活期存款帐户。银行收到存户所开出的支票需要付款时,可随即将支付款项从储蓄帐户上转到活期存款帐户上,自动转帐,即时支付支票上的款项。
7、掉期存款:
掉期存款指的是顾客在存款时把手上的由名义上兑换成其所选择的外币,作为外币定期存款存入银行。到期满时顾客先将外币存款连本带息兑回本币后才提取。存款期限由一个月至一年不等。
三、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其收入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
1、结算业务
结算业务是由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衍生出来的一种业务。1)结算工具:
结算工具就是商业银行用于结算的各种票据。目前可选择使用的票据结算工具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等。主要的票据结算工具:
(1)、银行汇票:由企业单位或个人将款项交存开户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持往异地采购商品时办理结算或支配现金的票据。
(2)、商业汇票:由企业签发的一种票据,适用于企业单位先发货后收款或双方约定延期付款的商品交易。
(3)、银行本票: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凭以办理转帐或支取现金的票据。可分为不定额本票和定额本票。
(4)、支票:由企业单位或个人签发的,委托其开户银行付款的票据,是我国传统的票据结算工具,可用于支取现金和转帐。
2)结算方式:
(1)同城结算方式:
a.支票结算 商业银行最主要或大量的同城结算方式是支票结算。支票结算就是银行顾客根据其在银行的存款和透支限额开出支票,命令银行从其帐户中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从而实现资金调拨,了结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过程。b.帐单支票与划拨制度。这是不用开支票,通过直接记帐而实现资金结算的方式。
c.直接贷记转帐和直接借记转帐。这两种结算方式是在自动交换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交换所交换的是磁带而不是支票。它通过电子计算机对各行送交的磁带进行处理,实现不同银行资金结算。
d.票据交换所自动转帐系统。这是一种进行同城同业资金调拨的系统。参加这种系统的银行之间,所有同业拆借、外汇买卖、汇划款项等将有关数据输入到自动转帐系统的终端机,这样收款银行立即可以收到有关信息,交换所同时借记付款银行帐户,贷记收款银行帐户。
(2)异地结算方式:
a.汇款结算 汇款结算(Remittance),是付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某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汇款结算又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b.托收结算 托收结算(Collection),是指债权人或售货人为向外地债务人或购货人收取款项而向其开出汇票,并委托银行代为收取款项的一种结算方式。托收业务主要有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两类。
c.信用证结算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一种有条件的银行付款承诺,即开证银行根据进口商的指示,向出口商开立的,授权其签发以进口商或银行为付款人的汇票,保证在条款规定条件下必定付款或承兑的文件。d.电子资金划拨系统
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投入银行运用,电子计算机的大型化和网络化改变了商业银行异地资金结算的传统处理方式。通过电子资金结算系统进行异地结算,使资金周转大大加快,业务费用大大降低。
2、信用证业务: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作为商业贸易的手段之一,银行信用证是进口商的代理银行为进口商提供自身的信用,保证在一定的条件下承付出口商开给进口商的票据,即将所开票据当作是开给本行的票据。所谓信用证即是保证承付这些票据的证书。
信用证的种类: 1)银行信用证
汇票的接受人是银行,开证行或受其委托的保兑银行承兑开给自己的汇票,这种信用证是银行信用证(Bank Credit)。2)不可撤销信用证与可撤销信用证
不可撤销信用证(Irrevocable Credit),是指开证行一旦开立了信用证并将之通知了受益人,在其有效期间,如若没有开证委托人、受益人或已依据此信用证贴现汇票的银行的同意,不可单方面地撤销此信用证,也不可变更其条件。3)保兑信用证与不保兑信用证
开证行以外的银行对卖方开出的汇票保证兑付,这种信用证称为保兑信用证(Confirmed Credit),而无此保证者则称为不保兑信用证(Unconfirmed Credit)。
4)一般信用证和特定信用证
信用证的开证行特别指定某一银行贴现根据此信用证开出的汇票,这种信用证称为特定信用证(Special or Restricted Credit),而不限定贴现银行者称为普通信用证(General or Open Credit)。
3、信托业务
信托(Trust),可以从两方面考察,从委托人来说,信托是为自己或为第三者的利益,把自己的财产委托别人管理或处理的一种行为;从受托人来说,信托是受委托人的委托,为了受益人的利益,代为管理、营运或处理信托人托管财产的一种过程。广义的信托还包括代理业务,如受托代办有价证券的签证、发行、收回、掉换、转让、还本付息以及代客保管物品等。
信托与代理的主要区别在于财产权是否转移,如果财产权从委托人转移到受托人,则是信托关系,而代理则不涉及财产权转移。
信托关系(Fiduciary Relationship)是一种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在内的多边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托行为、财产转移 本金
委托人----------> 受托人-----> 受益人
有关管理指示 受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信托方式划分:投资信托、融资信托、公益信托、职工福利信托。
(1)证券投资信托
证券投资信托是以投资有价证券,获取投资收益为目的信托。它是由信托部门将个人或企业、团体的投资资金集中起来,代替投资者进行投资,最后将投资收益和本金偿还给受益人。
(2)动产或不动产信托
动产或不动产信托是由大型设备或财产的所有者提出的、以融通资金为目的信托。
(3)公益信托业务
公益信托是一种由个人或团体捐赠或募集的基金,以用于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信托。
4、租赁业务
1)融资性租赁(Financial Lease)是以融通资金为目的租赁。一般先由承租人自行从供货处选好所需设备,并谈妥交易条件,然后找出租人(金融机构或其附属的专业子公司),要求后者按谈妥的条件向供货商购买设备,并签订租赁合同,取得设备使用权,并按期交纳租金。这时出租人支付了全部资金,等于提供了百分之百的信贷,因此又叫融资性租赁或资本性租赁。2)操作性租赁(Operating Lease)又叫服务性租赁,是由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一种特殊服务的租赁。这种特殊服务主要是指设备的短期使用或利用服务,如出租人买下库房、车船、电子计算机等,然后出租给承租人。操作性租赁通常适用于一些需要专门技术进行保养、技术更新、使用频度不高的设备。
3)出售与返租式租赁(Sale and Lease back)是财产所有人将其财产出售以后又租回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这种租赁的后半段与一般租赁完全相同,只是增加了前半段的出售过程,财产所有者又变成了财产使用者。4)转租赁(Sublease),是将设备或财产进行两次重复租赁的方式。国际租赁中通常采用这种租赁方式。
5、代理业务
代理融通(Factoring)又叫代收帐款或收买应收帐款,是由商业银行或专业代理融通公司代顾客收取应收款项,并向顾客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业务方式。
代理融通业务一般涉及三方面当事人,一是商业银行或经营代理融通业务的公司,二是出售应收帐款、取得资金融通的工商企业,三是取得商业信用及赊欠工商企业贷款的顾客。三者的关系是,工商企业对顾客赊销货物或劳务,然后把应收的赊销帐款转让给银行或代理融通公司,由后者向企业提供资金并到期向顾客收帐。
6、银行卡业务 1)信用卡
信用卡是消费信贷的一种工具和形式,具有“先消费”、方便消费者的特点。
信用卡的种类很多,除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外,还有商业和其他服务业发行的零信用卡、旅游娱乐卡等。2)支票卡
支票卡又叫保证卡,供客户开发支票时证明其身份的发卡。卡片载明客户的帐户、签名和有效期限。
3)自动出纳机卡和记帐卡
自动出纳机卡是一种印有磁带、专供在自动出纳机上使用的塑料卡。卡上除标明发行银行、卡片号码外,磁带上还记录有客户的存款户帐号、密码和余额。4)灵光卡和激光卡
灵光卡又叫记帐卡、方便卡,是一种带微型集成电路的塑料卡片,具有自动、数据处理和储存的功能,卡片可以记录客户每笔收支和存款余额。
7、咨询业务:
在现代社会,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商业银行通过资金运动的记录,以及与资金运动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可以为企业提供丰富实用的经济信息。其主要内容有:企业财务资料资信评价;商品市场供需结构变化趋势介绍;金融市场动态分析。
四、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这项比较特殊,单独列出)
1、国际结算业务
国际间进行贸易和非贸易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要用货币收付,在一定的形式和条件下结清,这样就产生了国际结算业务。
国际结算方式是从简单的现金结算方式,发展到比较完善的银行信用证方式,货币的收付形成资金流动,而资金的流动又须通过各种结算工具的传送来实现。1)汇款结算业务
汇款是付款人把应付款项交给自己的往来银行,请求银行代替自己通过邮寄的方法,把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银行接到付款人的请求后,收下款项,然后以某种方式通知收款人所在地的代理行,请它向收款人支付相同金额的款项。最后,两个银行通过事先的办法,结清两者之间的债权债务。
汇款结算方式一般涉及四个当事人,即汇款人、收款人、汇出行和汇入行。
国际汇款结算业务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电汇、信汇和票汇。2)托收结算业务
托收是债权人为向国外债务人收取款项而向其开发汇票,委托银行代收的一种结算方式。
一笔托收结算业务通常有四个当事人,即委托人、托收银行、代收银行和付款人。
西方商业银行办理的国际托收结算业务为两大类,一类为光票托收,另一类为跟单托收。
3)信用证结算业务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指进出口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后,进口商主动请示进口地银行向出口商开立信用证,对自己的付款责任作出保证。当出口商按照信用证的条款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后,进口商将货款通过银行交付给出口商。
一笔信用证结算业务所涉及的基本当事人有三个,即开证申请人、受益人和开证银行。
4)担保业务
在国际结算过程中,银行还经常以本身的信誉为进出口商提供担保,以促进结算过程的顺利进行。目前为进出口结算提供的担保主要有两种形式,即银行保证书和备用信用证。
(1)银行保证书(Letter of Guarantee)
银行保证书又称保函,是银行应委托人的请求,向受益人开出的担保被保证人履行职责的一种文件。
⒉备用信用证(Stand-by Letter of Credit)
备用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保证书性质的凭证。它是开证行对受益人开出的担保文件。保证开证申请人履行自己的职责,否则银行负责清偿所欠受益的款项。
2、国际信贷与投资
国际信贷与投资是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中的资产业务。国际信贷与投资与国内资产业务有所不同。这种业务的对象绝大部分是国外借款者。1)进出口融资
商业银行国际信贷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融通。这种资金融通的对象,包括本国和外国的进出口商人。
商业银行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资金融通的形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进口押汇,是指进出口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后,进口方请求进口地的某个银行(一般为自己的往来银行),向出口方开立保证付款文件,大多为信用证。然后,开证行将此文件寄送给出口商,出口商见证后,将货物发运给进口商。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保证文件的这一过程。
出口押汇,出口商根据买卖合同的规定向进口商发出货物后,取得了各种单据,同时,根据有关条款,向进口商开发汇票。另外,提供资金融通的方式还有打包贷款,票据承兑,出口贷款等。
2)国际贷款
国际贷款由于超越了国界,在贷款的对象、贷款的风险、贷款的方式等方面,都与国内贷款具有不同之处。
商业银行国际贷款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⑴根据贷款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贷款、企业贷款、银行间贷款以及对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贷款。
⑵根据贷款期限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这种期限的划分与国内贷款形式大致相同。
⑶根据贷款银行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单一银行贷款和多银行贷款。单一银行贷款是指贷款资金仅由一个银行提供。一般来说,单一银行贷款一般数额较小,期限较短。多银行贷款是指一笔贷款由几家银行共同提供,这种贷款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参与制贷款。第二,辛迪加贷款。
3)国际投资
根据证券投资对象的不同。商业银行国际投资可以分为外国债券投资和欧洲债券投资两种。
⑴外国债券投资。外国债券(Foreign Bond)是指由外国债务人在投资人所在国发行的,以投资国货币标价的借款凭证。外国债券的发行人包括外国公司、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外国债券的购买人为债权国的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个人等,其中,商业银行是重要的投资者。
⑵欧洲债券投资。欧洲债券(Europe-Bond)是指债务人在欧洲金融市场上发行的,以销售国以外的货币标价的借款凭证。
欧洲债券是目前国际债券的最主要形式。
欧洲债券有很多形式:
①普通债券(Straight Band)。这是欧洲债券的基本形式,其特点是:债券的利息固定,有明确的到期日,由于所支付的利息不随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化而升降,因此,当市场利率波动剧烈时,就会影响其发行量。
②复合货币债券(Multiple-Currency Bond)。债务人发行债券时,以几种货币表示债券的面值。投资人购买债券时,以其中的一种货币付款。
③浮动利率债券(Floating Rate Bond)。浮动利率债券是指债券的票面利率随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而调整的债券。
④可转换为股票的债券(Convertible Euro-Bond)。这种债券的特点是:债务人在发行债券时事行授权,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将此种债券转换为发行公司的股票,成为该公司的股东。
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中,外汇交易业务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外汇头寸、即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期权交易、套汇与套利、以及投机等。
五、商业银行联行往来业务(银行之间的交易)
1、联行往来的基本概念 社会资金往来运动最终要体现在银行间的划拨上,当资金结算业务发生时,必然要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银行机构往来才能完成,如果往来双方同属一个银行系统,即同属一个总行的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资金帐务往来,则称其为联行往来: 1)全国联行往来。全国联行往来适用于总行与所属各级分支之间以及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机构之间的资金帐务往来。全国联行往业帐务由总行负责监督管理。
2)分行辖内往来。分行辖内往来适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与所辖各分支机构之间以及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内各银行机构之间的资金帐务往来。分行辖内联行在往来帐务由分行负责监督管理。
3)支行辖内往来。支行辖内往来适用于县(市)支行与所属各机构之间以及同一县(市)支行内各机构之间的资金帐务往来。其所涉及的帐务由县(市)支行管理监督。
2、联行往来账务核算 1)发报行核算
发报行是联行往来帐务的发生行,是保证联行帐务正确进行的基础,对整个联行工作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报单的编制;报单的审查与寄发;联行往帐报告表的编制。
2)收报行核算
收报行是联行往帐的受理者,它对发报行寄来的联行报单及所附凭证,必须进行认真审核和再复核,并应准确、迅速办理转帐和对帐,以保证全国联行往来核算工作的正确进行。
3)总行电子计算中心
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制度分析 篇6
中外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制度现状及比较
本文选取国际NGO对银行环境和社会表现评价(国际NGO有一系列针对银行环境和社会表现的评价指标,如银行监察组织开发的监测银行业的指标,涵盖了农业、林业、渔业、石油天然气、电力、采矿、军工等生产部门,以及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有毒物排放、土著权利和人权、劳工权益、缴税、透明和诚信等议题)的3个主要指标——绿色信贷政策、绿色信贷专责机构设置以及绿色信贷理念倡导,比较分析中外资商业在推行绿色信贷方面的现状及差距。根据各银行的产权性质、品牌声誉及推行绿色信贷的现状,本文拟选择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汇丰控股作为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全國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知名国际银行的代表,根据上述3个评价指标对其推行绿色信贷的现状予以比较,结果见表1和表2。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虽然绿色信贷理念得到中外银行业的普遍重视,但中外商业银行在推行绿色信贷的战略、政策和实践层面的差异依旧存在:一是信贷政策连贯性不够;二难以与国际准则接轨;三是不利于国内外分支机构政策导向的一致性。根据国家即期调控政策制定的年度操作指引往往不具连续性,而且可能部分与国际惯例不符,导致难以准确预测一些期限较长信贷项目的风险、丧失一些与国际同行的合作机会。此外,在国内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步伐日益加快的形势下,依国内即期宏观调控政策制定的绿色信贷政策不一定适合境外机构经营环境,进而影响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与策略的执行。
从绿色信贷专责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步伐较慢。作为首批接受《赤道原则》的跨国银行,汇丰和花旗、渣打三家大型知名国际银行都在决策层次设立了相应的绿色信贷专责机构,例如汇丰集团董事会专设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花旗集团设立了环保和社会风险政策审查委员会。相较之下,国内仅兴业银行成立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可持续金融室,并成立以行领导为首的赤道原则领导小组;招商银行成立了总行绿色信贷领导小组和绿色信贷工作小组,工行和交行由各部门相关人员负责绿色信贷相关工作,其他银行措施尚不明确。
从绿色信贷理念倡导的视角来看,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比较重视提升员工环保意识和宣扬绿色信贷理念,但相对于国际银行,对外宣传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例如汇丰中国通过开展富有新意的环保活动、资助多项研究和培训项目、积极组织和参与高层论坛,在社会各阶层宣传推广自身绿色信贷理念和政策,提高社会声誉和业界地位。
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制度环境
近年来,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这既是金融机构自身创新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体现,同时也与这些国家支持节能环保的各项政策相互配套、落实到位,绿色金融创新的外部制度环境良好有着密切关系。相较于国际同行,中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制度环境仍待进一步改善。
中国现行法律政策框架对绿色信贷利益相关方的约束机制不完善。一些高污染企业是地方支柱产业,在没有硬约束的情况下,这些高污染企业通常并不会花费高成本治污;在监管部门未对商业银行采取“严格”环保要求的情况下,向高污染企业放贷是国有大中型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甚至是同业竞争的必然结果。在外部政策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各利益相关方缺乏改善环境的动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不免陷于“孤军奋战”的逆境。
中国现行法律政策框架对利益相关方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对于“两高”企业来说,在没有足够激励的前提下,无论是进行污染治理还是产能转换,短期看都是高成本、低收益投资,甚至给企业带来生存压力,因此,“两高”企业往往缺乏保护环境的动力。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面临绿色信贷政策操作性不强、人才和技术支持不足、缺乏风险规避工具等困境,放贷给低碳环保企业和项目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在没有相关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当前推行绿色信贷的动机往往只停留在履行社会责任阶段,没有积极开发新产品新业务的动机。
环保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当前中国还未建立起完善的环保信息披露制度,在没有严厉的事后问责制度的前提下,污染企业倾向于“报喜不报忧”。国内商业银行还没有使用环境信息后的反馈机制,以及环保部门间没有真正做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
绿色信贷风险规避机制不健全。新技术的发展必然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在低碳技术尚未成熟的技术环境中,商业银行投资低碳环保项目往往面临较高的技术风险,在缺乏政府担保或者市场风险规避工具的前提下,商业银行理性的选择只能是不投资或少投资。
未建立杜绝“非绿色”融资的机制。倘若“绿色银行”从“两高”企业和项目撤出资本,留下的市场空白迅速被民间资本和其他非绿色银行占领,“绿色信贷”的“过滤器”作用就依旧会落空。因此,建立有效机制以杜绝民间资本和非“绿色银行”向高污染企业融资,是绿色信贷推行的另一个前提条件。
完善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制度设计的构想
当前中国绿色信贷发展迟缓,既有外部制度环境不完善的因素,也有商业银行自身绿色信贷制度建设滞后的原因,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制度设计,应分别从上述两个层面展开针对性探讨。
健全绿色信贷法律保障机制。为绿色信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不仅包括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立法,制定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要求和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也包括完善绿色信贷相关立法,对金融机构的环保义务提出更为严厉的要求与相应的监控惩罚措施,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建立节能减排市场交易机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现有交易平台的交易类型和逐步建立全国性的排放权交易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的碳金融产品,不但可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节能减排途径,也可为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落实节能减排财税激励机制。中国应考虑出台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包括继续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加大对节能环保投资项目和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等;对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实行鼓励性的财税政策。
建立有效的环保信息传导机制。由国家环保主管部门和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组建全国统一的企业环保信息数据仓库,明确地方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环保直属系统和商业银行各自在数据库建设、维护和使用中的职责。及时、有效的环保信息数据平台不但可为环保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工作开展提供便利,更有效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给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拓展带来的风险。
完善绿色信贷组织机构建设。目前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并没有在决策层组建专职绿色信贷决策机构,建议:一是成立绿色信贷政策委员会,负责绿色信贷战略与政策的制定以及重大绿色信贷项目的授信与审批,该委员会可以吸收外部宏观政策研究、环境保护、低碳技术等领域专家参与。二是设置绿色信贷专岗或专员,专职绿色信贷授信、审批及贷后风险管理。鉴于绿色信贷业务专业性较强,国外普遍的做法是在信贷相关岗位设置信贷专岗或可持续发展专员,贯彻执行决策层的绿色信贷政策。三是在条件成熟时,成立低碳经济专职服务机构。创新信贷流程和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技术,服务低碳经济发展。
建立“绿色人才”储备与培训机制。无论是进行政策与技术分析的研究型人才,还是承担环境风险评估的复合型人才,都是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必需储备的人才。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人才储备。对于宏观经济与政策专家、行业环保专家、低碳技术专家等专家型人才,可以考虑采取外聘的方式,建立外聘智囊团。
健全环境与社会风险全过程管理机制,强化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机制。第一,借鉴国际知名银行的成功经验,研究国际准则,尽快建立完善的环境与社会风险全过程管理机制,是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必要制度建设和风险控制手段。强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第二,强化与相关中介机构的合作。第三,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国际金融公司、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积极开展或协助东道国金融机构开展低碳金融业务,汇丰、渣打、花旗等国际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加强与上述机构的合作,一方面可因其提供的資金资助或风险分担机制而获得业务机会、降低业务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其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碳金融市场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加强绿色信贷宣传力度。绿色信贷业务创新要取得各方认可,获得持续成功,最终实现商业银行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需要各参与方充分认可低碳环保理念,并愿意将之付诸行动。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客户营销分析 篇7
随着个人客户财富的快速增长和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强, 个人金融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创造利润的重要源泉。从现代银行业发展状况来看, 个人客户在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银行经济效益最大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 中国各商业银行对个人银行业务的争夺愈演愈烈。中国各商业银行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 争取更多个人客户, 不断推出新产品, 以满足个人客户的需要。从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业绩可以看出, 凡是把个人客户营销工作落实实施的银行, 经营效益和业务发展都比较好, 而那些没有以个人客户营销为关键的商业银行业绩平平, 有的甚至出现效益滑坡现象。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个人客户对商业银行是否稳健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个人客户群决定着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是银行的重要客户资源, 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营销体系。因此, 为防止出现失去个人客户资源进而造成经营不稳定的状况, 中国商业银行必须进行经营管理体制、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 努力改变过去的服务方式, 主动开展对个人客户的市场营销。
二、中国商业银行个人客户营销现状
中国商业银行对个人客户的营销起步较晚, 虽然在有些方面取得了一些不小的成绩, 但是也面临着不少问题。目前, 个人客户营销在中国商业银行的日常管理效果主要表现在:
(一) 注重塑造自身形象并增设网点
各家银行不同的品牌形象已成为客户区别各银行的显著标志。各商业银行重视服务质量, 改变以往服务态度实施微笑服务等服务方式, 增加个人客户等候区的座位设置, 努力营造一个舒适良好的营销环境, 使个人客户对该行的满意度得到提高。中国商业银行在城市各区域、各乡镇加设营业网点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扩大市场占有率。遍布各个地区的营业网点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个人客户进行业务办理, 而且有利于市场资金的快速流动,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二) 开展多形式的业务种类和营销方式
中国商业银行顺应市场发展趋势针对个人客户的特殊需求先后推出了定活两便存款、有奖储蓄、按揭贷款等各种新形式业务种类和服务方式, 并根据新产品的特性和个人客户的消费需求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来促进新产品的宣传。中国商业银行利用各种营业推广方式和宣传工具, 打造新产品的形象增加个人客户对新产品的认知度, 使个人客户对新产品产生兴趣, 促进个人业务的发展。中国商业银行以个人业务为基础, 建立个人客户营销系统, 把以个人客户为中心的营销型业务体系构建起来, 开展客户经理制, 不断拓展多元化服务渠道, 针对不同个人客户群实施不同的营销方式, 努力满足不同层次个人客户的各种需求。
三、中国商业银行个人客户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 经营理念落后, 营销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 中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实行的经营理念是以产品为中心, 经营网点的促销方式是封闭的等客上门的落后形式, 以业务处理为重点的业务流程, 没有重视对个人客户潜在价值的挖掘。中国商业银行对个人客户的重要性还处于初级认识阶段, 没有真正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 以客户为中心的差异化营销理念。因此, 无差异市场策略是中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个人客户的主要营销策略。中国商业银行忽视了不同个人客户群体的不同要求, 缺乏具有针对性、主动性的个人客户营销目标和营销策略。客户经理一对一式的服务方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对不同层次的个人客户缺乏必要的分类和引导。许多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设备和网上银行等营销渠道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大利用。
(二) 不能及时开发新产品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国商业银行不能顺应市场环境变化, 及时为个人客户设计个性化满足其需求的新产品。中国商业银行的产品缺乏创新性, 甚至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从而使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中国各商业银行虽已对个人客户进行了业务创新, 比如推出诸多的定活两便存款、按揭贷款、储蓄存款等新品种, 但个人业务的创新仍旧比较单调, 没有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不可被模仿的业务产品。
(三) 缺乏对有效资源的系统整合
中国多数商业银行缺乏对市场调查分析、定位与控制的长远考虑, 不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 一味地跟随同行业的营销方式进行个人客户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个人客户营销方式, 客户经理的智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挥, 客户经理的数量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没有建立起多层次化的服务组织体系。中国各家商业银行缺乏有竞争力的经营及资源整合, 以及有效利用, 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 造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四) 缺乏对客户服务机制的有效管理
中国商业银行的许多个人客户经理个人素质比较低、能力弱, 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能担当重任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在管理机制上, 缺乏有效的团队沟通管理机制, 没有真正建立起上下联动的客户管理体系, 营销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整合利用。银行业对个人客户的认识还不全面, 对个人客户对该行业带来的竞争力的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商业银行管理层应落实构建对优质个人顾客提供专业理财建议和服务的专家队伍体系。
四、中国商业银行个人客户营销策略的选择
(一) 产品策略
金融产品是个人客户与银行的主要联系纽带, 产品策略影响着个人客户营销目标的制定, 因此选择合适的产品策略是个人客户营销的首要步骤。首先, 顺应市场发展趋势, 对客户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应根据市场导向,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主要目标研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营销组合的创新产品。其次, 积极引进同行业创新产品。中国商业银行应在不断研发新产品的同时, 引进适合本行业务发展的国内外金融市场上的畅销产品, 吸引个人客户。引进其他商业银行的新产品不仅能适当提高竞争力, 而且节约产品开发成本, 降低了新产品开发的市场风险和研发费用。最后, 研发具有自身独特竞争力的产品。中国商业银行应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目标, 研发自己的核心优势产品。个人客户群具有多层次的多方面的特殊需求, 中国商业银行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个人客户的需求, 因此根据市场状况和自身条件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的独一无二的创新产品是中国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 定价策略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受央行的管制, 使得国内银行业在表内产品的价格方面相差不大, 各商业银行之间难以开展对个人客户的竞争。在表外产品方面进行价格竞争是中国商业银行在个人客户方面能实施的唯一价格竞争方式。由于银行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利润微小的传统的表外产品竞争上, 导致该领域已无投入大量竞争力的必要。所以, 中国商业银行应努力向新的收费业务和创新产品方面发展, 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中国商业银行应针对不同层次的个人客户群体的各种需要采取多样化的营销定价策略方案。
(三) 营销渠道策略
首先, 中国商业银行要将营业网点的功能重新定位为提高网店营销产品的综合能力, 坚持以满足个人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整合有行网点无形网络的功能, 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网点向销售功能的网点转型, 不断提高网点营销产品的综合能力。其次, 大力拓展个人客户的多层次的交叉型的营销服务渠道。在已经开通的柜面、自助设备等服务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提高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网络领域的利用效率。随着电子商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普及, 中国商业银行应将服务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没有本行网点的人口密集区主要以构建离行式自助银行系统为主, 满足个人客户多方面的业务要求。
(四) 促销策略
中国商业银行应结合产品的特点, 制定与其相匹配的促销策略。首先, 金融产品涉及大量个人信息和财产状况, 金融当局和个人客户对其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较高, 个人客户对一般银行产品缺乏信任。因此, 中国商业银行在利用各种宣传推广工具宣传新产品信息的同时宣传其安全性, 尽量降低个人客户对新产品的顾虑, 在稳固老客户的同时吸引新客户, 提高市场占有率。其次, 中国商业银行员工在为个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时应主动向其宣传本行的产品, 积极向客户推荐适合客户自身条件的金融产品, 改变过去等客上门的服务方式, 以客户为中心, 挖掘潜在客户, 使个人客户对其感到满意。再次, 中国商业银行适时推出免费开办网银、赠送礼品、办卡免费等比较具有吸引力的活动来引起个人客户的兴趣, 增加个人客户的数量, 提高市场占有率, 进而增强营销竞争力。最后, 中国商业银行还可以充分利用公共关系手段。利用媒体、发布会等宣传工具对赞助基础教育、慈善捐款、医疗机构等公共事业的事件进行宣传, 以此提升商业银行声誉, 提升银行的品牌形象, 扩大市场影响力;中国商业银行可以安排新产品发布会、展览会、知识竞赛、社会公益活动、免费金融服务等特殊事件, 通过对该行的美誉度的策划引起公共的注意力, 提高知名度;中国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形象识别系统将其形象概念化, 使其具有自身特色, 吸引客户对该行留下深刻的印象, 把该行的品牌形象变成有效的营销工具。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 中国的个人资产快速增长, 个人客户的各种需求日趋多元化, 个人金融市场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个人客户对商业银行利润的贡献也越来越多。为了顺应市场的变化趋势, 个人业务受到中国商业银行越多越多的重视, 成为商业银行增加利润的重要对象。对中国商业银行个人客户营销发展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客户,客户营销
参考文献
[1]宋炳方.商业银行客户营销[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1.
[2]丁建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J].企业研究, 2012, (2) :115-116.
[3]古洁.商业银行个人客户营销探析[J].财政金融, 2010, (2) :51-53.
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 篇8
(一) 样本数据选取。
本文收集了16家上市银行 2012 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 16 家上市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选取反映银行绩效的多个指标。
(二) 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16家上市银行2012年所提供的财务报告为依据, 将众多数据指标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得到本文的指标体系, 具体如表1所示。
二、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
首先应用KMO和Bartlett’s test检验, 看是否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运用 SPSS18.0 运行可以得出 KMO=0.566>0.5, 0.566 虽然稍微偏低一些, 但这与样本数量偏少有关, 因为一般要求样本数量为财务变量的5~20 倍;Bartlett 的球形检验对应的尾概率小于 0.05, 也可以表示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对数据进行正向化及标准化。
通过运用SPSS的回归法得到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由此得到12个指标的4个因子得分表达式和各上市商业银行求综合得分的表达式。
通过以上的因子得分方程以及各标准化数据, 得到各上市商业银行各因子得分以及综合得分, 见表2。
三、分析结论
(一) 各因子得分排名分析。
一是从第一因子排名情况看,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排在前三位, 表明这三家银行的规模实力和未来的业务增长能力均高于其余上市银行。这与其成立较早, 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与积累是分不开的。同时, 国家控股的5家商业银行列居前位, 这说明虽然银行业发展迅速, 新兴商业银行层出不穷, 但主要的商业银行还是5大国有银行。 二是主因子F2主要反映了上市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 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和南京银行列居前五位, 从数值上看, 兴业银行的投资收益得分是南京银行的一倍, 说明投资收益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而且, 前五名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只有工商银行一个, 可以看出2012年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不是很好。 三是按照成长因子 (F3) 排序, 宁波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位居前三位。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分别列居后三位。宁波银行作为1997年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2012年的数据显示其在较低风险的情况下, 未来的发展能力较强。华夏银行从2012年的数据看, 其发展能力最差, 但其在调整经营策略之后, 各业务方向均有较大改变, 在调整完美之后, 其成长能力会有更好的预期。
(二) 综合得分排名。
从综合排名看, 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分别列于前几位, 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中国银行分别列前三位。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和宁波银行位于后三位。由于综合排名中, 因子F1所占的全数比较大, 所以综合排名在各银行规模方面考虑的较多, 因而五家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排在前五位。工商银行作为排名第一位, 其规模最大, 盈利能力位于第三位、成长能力位于第三位、运营能力位于位于第五位, 可以说其各方面都比较好, 在规模方面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所以, 其位居第一当之无愧。浦发银行在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中排名第六位, 是全国性商业银行排名最靠前的, 其规模和营运能力分别位于第四和第六位, 虽然其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排在了十一和十二位, 但是其规模大、盈利好还使其有一个比较好的综合实力。在地方性商业银行中, 北京银行排在第一位, 在总的排名中位于第八位。其规模虽然小, 运营能力也较差, 但以优异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还是处在16家上市商业银行综合排名的一个中间位置。而综合能力最差的华夏银行, 在盈利、成长、运营方面都处于劣势, 只有在规模方面还可以, 因此也只能位居最后了。
摘要:本文利用2012年年度财务数据, 从众多有一定相关关系的财务指标中选取, 从而构建中国上市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 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规模大小、盈利性、运营效率以及成长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是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家银行。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和宁波银行是业绩较差的三家银行。
关键词:商业银行,因子分析,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郭翠荣, 刘亮.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 2012
[2].宋侃, 朱金凤.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J].Scientific Research, 2012
[3].郭琳燕.基于因子分析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J].研究山西科技, 2012
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现状分析 篇9
当前全球金融业服务外包趋势正不断加强, 金融服务外包的规模也快速增长。尤其是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国内外金融机构面临着削减成本谋求发展的巨大压力, 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辅助性后台业务如数据处理、资金清算、应用开发、银行卡业务、呼叫服务等成为服务外包热点。而随着西方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模式逐渐被引入国内, 大型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开始介入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 另外全国各地不断兴起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以及拥有先进经营水平的外资银行进驻都使得中国商业银行业的的竞争日益激烈。此时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 以减少经营成本已经逐渐成为了国内商业银行增强盈利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由此开始在中国推广开来并加快发展。本文的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发展的大致现状, 并在下文中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二、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现状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外包业务涉及范围仍较小, 主要集中在IT项目、后勤服务以及信用卡销售业务 (见表1) 。其中IT相关业务近几年来是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主要业务, 主要涉及到IT业务系统设计与维护等, 然而出于自身安全的风险考虑, 商业银行的数据中心仍采取自营方式;相比与IT服务外包, 包括押运、安保、员工餐饮的后勤服务外包则属于商业银行的传统外包业务;信用卡销售业务外包1977年便首次被中国人民银行采用, 发展到目前, 已经被作为商业银行信用卡销售的主要手段。除此之外, 目前国内部分商业银行支行已经开始尝试将柜台操作业务进行外包, 即通过与劳务公司签订外包合同并由其提供具有业务水平的工作人员在银行网点进行柜台操作。这种柜台业务外包使得商业银行不必为劳务公司的派遣工人支付大量的工资以及缴纳保险发放福利, 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然而,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 中国商业银行的服务外包在实际经营中表现并不突出, 包括后勤服务、IT系统研发维护等外包业务在商业银行地区性支行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几乎处于被忽略地位。由于服务外包的权力掌握在总行手中, 导致了地区性支行的管理者对服务外包业务没有积极创造和主动发展的热情, 而且其对服务外包的认识也稍显缺乏, 各地区支行的管理者目前和未来较长时间段内所注重的银行发展问题仍聚集在存贷业务的风险管理上。这就突出了中国商业银行存贷利息差比例高的的体制问题, 中国的商业银行长期靠吃利息差来经营盈利, 导致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低下。而且由于历史原因, 中国商业银行往往承担了许多国外由财政负担的社会功能, 银行长期以来的多数业务流程几乎全部自己负责, 使得非核心业务也大量占据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国家政策限制、商业银行内部体制问题、以及商业银行的风险顾虑都影响了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发展潜力巨大, 并开始逐步加快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发展又受制于体制内外的诸多因素影响, 下面我们就这种现状展开分析。
三、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 国内服务外包商成长迅速, 价格较低
近些年来国际和国内对于金融服务外包的认同度不断提升, 谁来分享中国金融IT领域的服务外包已经成为国内外IT企业争夺的焦点。随着国内服务商技术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的快速提高, 加之具有成本较低, 便于沟通, 熟悉国内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等优势, 频频在竞标中击败IBM、HP等国际公司取得各大商业银行外包合约。三泰电子作为近几年国内服务商的典型已经在取得包括中国五大商业银行总行以及招商银行总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华夏银行总行等国内全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外包合约。
(二) 良好的投资和政策环境
中国目前的服务外包产业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 一系列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相继出台, 北京、大连等20个城市被列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08年来, 国家对包括金融服务外包在内的服务外包产业关注和支持进一步提升, 并在融资、税收、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与一系列政策支持。2009年9月, 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求金融机构抓住国家产业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 加大对其产业的金融支持, 为进一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逐渐从事务性外包向战略性外包转变提供够力支撑。国家政策上扶持力度的逐步增加对于体制依赖性较强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是促进其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利好因素。
(三) 市场优势
尽管中国目前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并不大, 但却潜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商机。我国商业银行正呈现出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前台业务和后台业务、标准流程业务和非标准流程业务加快分离的趋势, 网络运营后台的建设和以各类后台为载体的服务外包业的发展, 越来越受到了各商业银行领导者的关注, 从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上来看, 银行网点的柜台业务外包正成为一个潜力增长点。中国政府已经把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作为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组成, 而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的绝对主体, 其市场地位被进一步提升。同时中国又具有市场、成本等方面超过印度的优势, 如果抓住这个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 通过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 对于提高核心竞争力, 真正使中国商业银行依靠竞争力而非吃政策福利来走向国际市场, 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
四、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 风险管理体系不成熟, 体制弊端严重
首先, 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其资产风险管理的主要重心在于存贷资金的管控上, 而对于更为广泛的、增大的服务外包业务范围量, 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管理体系却无法有效控制其风险。因此国内的商业银行在风险无法有效控制的条件下不敢更多的扩大服务外包业务量, 成为了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业发展较为落后的主要原因。虽然目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建立了符合自身特色的风险控制理论框架。然而, 由于风险控制评估工作却要求非常高的前瞻性和实际操作性, 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遇到风险分析科学完整程度较低、外部风险评估受利益影响、评估内容不真实等因素影响。
此外中国目前的大型商业银行都是属于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 其经营决策权往往受制于国家意志力, 国资委对于商业银行的控制行为使得商业银行本身的创造能力弱, 最高决策层在无法得到政府的批准下不能开展更多或更深层次的服务外包。而在商业银行内部, 总行对于各级支行的管控也很严格, 受到体制束缚的商业银行无法像国际银行业那样在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上大施拳脚。
(二) 相关法律不够健全, 监管制度不成熟
2002年10月, 高阳公司与深圳发展银行签订灾备外包服务协议, 该合同持续10年, 总额约3亿, 成为国内银行业第一个IT系统外包大单。随后, 2003年1月, 国家开发银行开创银行业合作先例, 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网络外包框架协议。此后,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开始发展, 然而发展期间, 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指导约束, 直至2009年9月, 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联合才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同时2009年3月, 中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中, 对外包风险进行了规范。而近几年中央的最新统一规范文件尚未出台, 地区性政府虽带支持包括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外包产业发展却限于商业银行体制问题无法发挥更大作用。
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监管等配套政策出台时间较短, 导致商业银行决策时过于保守, 在被大多数同业证实了IT外包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风险可控的状况下, 商业银行才谨慎的尝试外包。此外, 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也加大了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中国商业银行的IT服务外包过程中之所以没有将数据中心外包就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法律保障, 其外包面临的道德风险极大。而且, 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 一旦与外包服务商产生纠纷时, 就无法取得法律及相关处理程序和制度的援助, 这也制约了银行外包服务的发展。
(三) 外部经济环境影响, 银行举动谨慎
2007年的金融海啸导致的经济危机使得一些老牌的金融企业破产倒闭, 过度的金融创新是08年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而至2012年为止, 国际经济仍未全面走出经济低谷更是使得本来就不善于金融创新、缺乏外包积极性的国内商业银行不敢做出更多的服务外包调整。此外, 2012年前两季度中国的GDP增速低于8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不得不加大对贷款资产的控制, 防止不良资产的增多。这使得商业银行一方面想要寻求包括服务外包在内的更多经营手段, 另一方面却对于尚处于发展阶段的服务外包业谨慎小心, 除已经具有外包经验的业务外, 很少轻易涉足更深层次的服务外包。
五、结语
总体来说,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并且诸多因素阻碍着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服务外包想要快速发展必须先从金融体制上解决问题的根结。为此必须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且加强其实际操作性, 使得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另外在加强服务外包业务的内部监管力度同时, 推动政府加快在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上给予法律法规的保障;并提升自身的市场观察能力和敏锐度, 适当加强金融创新力度。然后利用所处的环境优势, 提升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推动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快速发展。
摘要:近些年金融行业竞争的加剧, 国内各大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自身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然而受到体制弊端、法律监管不完善等因素限制, 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深入发展却任重而道远, 如何解决金融体制上的束缚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介绍中国目前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发展的总体现状, 从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方面分析, 认为国内服务商的发展成熟以及未来市场潜力巨大等因素将推动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加快发展。
关键词:服务外包,商业银行,金融体制
参考文献
[1]宫冠英,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分析:基于人力资源的视角[J]财贸经济, 2011, 4 (14) :91-94.
[2]陈福明,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风险和策略分析[J]浙江金融, 2010, 6 (28) :52-54.
[3]姜荣春, 群球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最新趋势及中国策略[J]上海金融, 2010, 3 (9) :40-43.
[4]产业经济学院, 2010-2015中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R], 摘要.
[5]朱高洁, 我国金融机构服务外包发展现状与对策——以商业银行为例[J]求实, 2011, S2 (43) , 101.
中国商业银行推进绿色信贷的研究 篇10
一、大力推进绿色信贷发展的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环境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尽管国家采取了大量的宏观调控措施,严格控制“三高一剩”行业, 但节能减排的任务依旧十分严峻。因此,商业银行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枢纽,大力推行绿色信贷,就能从资金源头上对“三高一剩”企业实施限制,就可以有效地抑制这类企业的盲目扩张,从而加强对“三高一剩” 行业的治理。此外,商业银行可通过差异化定价或有条件优先等倾斜性政策,将贷款资金引向利于环保的产业、企业或项目,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这些行业,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还是考核企业对信贷资金的运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状况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等方面,但对企业的社会、政治、声誉风险基本很少加以考虑和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不仅有利于借鉴国际上绿色信贷的环境风险分级体系, 学习国际商业银行实施赤道原则的风险预测和控制措施,同时还能藉此机遇与行业国际标准接轨,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更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二、国外绿色信贷实践的经验
国际上的绿色信贷实施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化了,这也为我国刚刚起步的绿色信贷做了一个比较好的榜样。目前,美国、英国等主要的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绿色信贷机制,而且根据自己的实际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运行绿色信贷机制。本文对国外经验总结如下:
(一)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
环境污染行为的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不用或者很少承担生产经营中的破坏环境带来的额外成本,环境污染负外部性没有内在化。另外,银行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提供贷款时更多关注企业的经营情况、偿债能力等经济层面因素,较少关注企业的环境污染情况。 国外发达国家通过完善法律、明确界定环境污染主体以及其应承担的责任,使制造污染的企业必须承担污染治理的成本。并且,企业的污染环境行为,对其声誉和社会形象都会带来负面影响。通过明确的责任将权、责、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政府、企业和银行三方都有动力去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二)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让银行在实行绿色信贷时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例如日本瑞穗银行在接受赤道原则后声誉提供带动了业务量的提升;另外,通过减轻税收负担、得到政府补贴、获得银行贷款优惠等一系列措施大力鼓励企业应用环保技术。因此,只有在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下,银行、企业才会自发地遵守赤道原则并积极地开展绿色信贷业务。
(三)统一制定绿色信贷的标准
这种相对来说更高效、更实用的评估标准的主要特点是可比性高、可操作性强、涵盖面广等。国际或国家标准制定的基础上,还应允许银行在制定具体的业务指南上有较大的自主性,这样可以激发调动银行的积极性,从而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规范和体系。
三、推进绿色信贷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作为一个新型产品的实施,光是有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是不够的,只有建立合适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对切实执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的商业银行实行奖励政策,从经济和文化上推动银行更加自觉的开展绿色信贷。
(二)建立标准体系和可操作性的银行信贷管理指南
我国环保部门应该充分借鉴《赤道原则》中的行业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中的环境标准与管理要求,了解每一项指标具体针对的是哪一种工艺,与我国的行业环境标准作逐一对比,找出我国绿色信贷原则与赤道原则的差距,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这也是商业银行所希望得到的一个标准细则。
(三)消除地方保护主义
由于地方政府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达到其在职的业绩水平的提高。所以对于那些可以带来丰厚经济收益的“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 地方政府往往是对其进行保护和袒护的。另一个地方保护主义的缘由是个别政府官员利用自身拥有的权利,对外“寻租”。那些污染企业相对于加大环保技术设备投入资金,更愿意花相对较少的金钱去收买各路的官员。
关于第一种情况,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转变政绩考察方式,将环境破坏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起来作为评价参数才能真正的算出经济增速。这样对官员也缓解了压力,可以放手开展绿色环保产业,从制约绿色信贷发展过度到推动绿色发展。另一种情况的解决方法是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贪污受贿的腐败作风,对在职官员进行思想教育,从根上解决贪污腐败的现象。
(四)创新绿色信贷金融工具,控制信贷风险
为了支持绿色信贷的发展,许多国外企业将发展方向转为对环境友好的项目,譬如环保技术、节能、水循环设施、垃圾深埋产生沼气、林业再造项目等以及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的开发。 其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据有关数据现实,其中及污染减排及时市场规模就近4000亿美元。无疑又为金融业打开了新的广阔信贷市场。环境融资一旦被开发成一个环境融资产品,银行业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德旭,张雪兰.对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7(12)
[2]何德旭.对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7(12)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之路 篇11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服务 O2O模式
一、引言
自阿里巴巴推出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增值服务--余额宝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余额宝作为投资理财的渠道,截止2014年2月份,其规模已超过5000多亿,用户也突破了1800万,收益率也一度超过6%。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日益显现,以及政府鼓励民营资本银行的政策的出台,原有的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会有增加,负债业务的竞争力也将下降,资产托媒现象也越来越严重,2013年6月,商业银行普遍出现了流动性不足的问题,银行间的隔夜同业拆解利率一度超过30%,余额宝以及类余额宝类的理财产品也抢走了商业银行很多存款。因此,商业银行如果想要在以后的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就应该走出一条金融服务的创新道路。
二、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2007年,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在此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一方面积极贯彻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经济增长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由于受信贷利差收窄、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更加注重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推动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稳定增长。通过对2007年至2012年我国四大行中间业务占比进行分析,我们发现,2007年-2009年,我国四大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中间业务平均占比由14.45%增长到22.78%;2009年-2012年,中间业务占比基本稳定在23%左右。截至2012年,我国四大行中,中间业务占比最高的为中国银行(29.81%),占比最低的为农业银行(18.98%)。综合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虽然经历了2007年-2009年的快速发展,使得中间业务占比大幅提升,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金融创新业务发展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仍然较低,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简述银行中间业务和OTO模式
电子商务已经是时代的趋势,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阿里巴巴的B2B模式,京东商城、凡客诚品、天猫的B2C模式,以及淘宝网、拍拍网的C2C模式都已占据市场相当一部分的份额。这些在网络上可以买到的商品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但是在网络上买不到的理发、美容、吃饭、沐足、旅游等服务类产品。由此可见,如果商业银行能够与这些商家建立合作关系,逐渐把商业银行从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盈利来源发展成为靠金融服务这一创新方式占据市场。
设想如果商业银行能够通过推出一张卡或者其他的方式,把金融业与服务业联系起来,那么银行或许可以走出由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的困境。
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O2O模式
四、结论与启示
在银行从传统业务向中间业务转换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制约的因素导致商业银行转型效率低下的问题。根据本文提出的观点,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①加强金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同时应建立银行间的监管模式,以及银行与合作商家之间的监管。因此在银行监督合作方面各方应该更加注重共同利益,通过签订双边合作协议这种正式的合约形式来保证监督合作有效执行。
②提升创新业务实施制度的质量,形成更强的契约精神。与此同时,应降低政府合约对银行合约能力的影响,避免对银行过度的利益输送。坚决抵制银行与合作商家因为中间业务的合作关系而使银行的表内业务受到不良影响。
③中间业务品种的创新需要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混业经营将为产品的创新提供平台,并能有效地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再次,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鼓励员工的创新传统的考核机制只针对存贷款业务,为了更好地推进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必须完善考核机制,从制度上促进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虽然从总体上应该拓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并且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金融服务”之路,但是对于具体的商业银行来说,不应该盲目冒进。如果不具有强大的资金力量和运营团队支持,有可能会造成短期亏损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蒋逵 罗志华.《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路径研究》,《政策研究》 2013-10
[2] 陈敬民.《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国际金融》 2014-3
[3] 蔡濛萌 梁松.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服务出口策略分析》,《特区经济》 2012-10
[4] 王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国际商务财会》2009-3
[5] 邱勋.《以服务创新提升商业银行竞争能力和价值创造力》,《中国金融》2007-11
中国商业银行 篇12
[15]姜望琪:从《语用学手册》看语用学的最新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 (2) :1~7
[16]况新华谢华:国内语用学研究概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6) :6~8
[17]李广凤:浅谈外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11) :63~64
[18]廖定中蒋澄生:于细微处听“弦音”——略谈语用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界, 2001, (2) :60~63
[19]林俐杨晶雷聪:论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语用学教学改革及语用能力培养[J].南昌高专学报, 2008, (4) :123~125
[20]刘根辉李德华:中国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J].现代外语, 2005, (1) :72~81
[21]刘建达:语用能力测试研究:现状、问题与启示[J].外语研究, 2008, (4) :52~58
[22]刘建达:中国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4) :259~265
[23]刘芹戴炜华:语用测试及其在英语口语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04, (1) :61~66
[24]刘润清刘思:语用习得的认知特性和影响因素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3) :218~225
[25]刘小珊:跨文化交际中褒奖行为的比较及语用失误[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2) :40~43
[26]蒲婧新:语用失误现象与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8, (3) :104~106
[27]钱冠连:语用学:中国的位置在哪里?—国内外语用学选题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 2001, (4) :7~16
[28]钱冠连:语用学在中国:起步与展望[J].现代外语, 1990, (2) :
[29]冉永平:外语学习的语用学综览与管见[J].外语研究, 2006,
[30]沈家煊:我国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 (1) :
[31]孙亚戴凌:语用失误研究在中国[J].外语与外语教学,
[32]魏玉燕:2001, 语用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109~113
[33]文旭:中国语用学20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34]吴亚欣于国栋:《语言教学中的语用问题》评介[J].现代外语, 2003, (3) :326~330
[35]许国璋:语言学译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
[36]杨维秀宋云霞:语用测试与复合式听写评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 (5) :172~173
[37]叶邵宁滕巧云:英语教学与语用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
[38]张巨文: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4) :52.1~82.1
[39]庄冬文:语用失误与英语口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
近年来, 全球性的能源及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能源利用及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发展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解决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根本措施。当前, “绿色”作为—个国际化的理念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 大力发展绿色商业已经成为21世纪商业发展的主流, 成为我国“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时代要求。
中国商业已驶入绿色商业年代,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商业创新快速发展, 倡导应用和销售节能绿色商品, 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当前绿色商业创新发展及实现节能减排“十一五”目标面临的关键及迫切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中国商业联合会将于2010年元月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绿色商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论坛将围绕“走绿色创新之路、发展商业新机遇”为主题, 邀请国家领导、专家学者、国内外商业企业高层权威人士与会演讲交流, 具体包括绿色商业创新发展战略及热点问题高层研讨、绿色商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研讨、商业节能减排专题研讨、节能减排高新技术产品推介会、优秀绿色商业企业及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实地考察及企业个性化商务对接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为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商业创新发展经验及成就, 进一步提升优秀绿色商业企业品牌形象, 为中国绿色商业创新发展树立标杆和楷模, 促进商业企业绿色品牌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快速提升, 大会同期举办“绿色商业创新发展奖”推介表彰活动。“绿色商业创新发展奖”推介表彰活动表彰为中国绿色商业创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企业家及绿色产品, 在大会期间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活动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推介原则, 通过建立客观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流程, 倾力打造中国绿色商业创新发展权威荣誉平台, 向全行业及全社会广泛推广, 为中国绿色商业创新发展树立标杆和楷模, 以榜样的力量推动中国绿色商业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中国绿色商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及“绿色商业创新发展奖”推介表彰活动无论是从规格水平还是权威效应方面都将成为观察和了解中国绿色商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窗口, 也是展示和弘扬我国绿色商业优秀企业风采和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炫色舞台。截止目前, 大会已引起各级政府商业主管部门、各商业企业及媒体的广泛关注, 全国已有200多家媒体对大会进行了宣传报道, 已有国内外近百家知名企业与组委会商谈参会事宜。“中国绿色商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将成为中国绿色商业创新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和强劲引擎。
【中国商业银行】推荐阅读:
中国商业大片08-19
中国商业银行监管问题研究05-30
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07-24
中国特色商业街08-21
中国服装的商业密码08-22
中国电影商业运作09-30
中国现代商业发展历程07-19
中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07-18
中国早期的商业广告07-06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