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企业文化

2024-07-21

中国银行企业文化(精选12篇)

中国银行企业文化 篇1

为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梳理盘点“十一五”期间及新中国成立60年的中国企业精神, 探讨“十二五”期间如何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升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促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保障和改善民生, 重点解决‘民富’问题”,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等重要目标能顺利实现, 2010年11月13-15日, 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传承与创新——中外企业文化2010北京峰会”在京西宾馆隆重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何鲁丽、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等出席了会议。

何鲁丽在开幕式上致辞, 她说, 此次峰会的召开, 适逢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 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回顾与总结新中国企业精神的诞生和成长, 梳理和评价企业文化的发展脉络, 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是为了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创新, 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即将迈上亲手描绘“十二五”美好蓝图的新征程, 这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事业是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相信此次大会, 能进一步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推动中国企业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对“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精神”“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培育十大摇篮组织”“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培育十大杰出人物”进行了表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胡平、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杜渊泉、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李守镇、《求是》杂志社副总编黄中平分别致辞。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王大明就会议的主题作了深入阐述。他说,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 我们国家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解决“民富”问题是当前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第一次在五年规划里明确地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 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提出“十二五”是“消费—投资—出口”拉动, 第一次把消费拉动放在了第一位, 这实质上是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实现真正的国强民富。解决“民富”问题是当下企业发展的大的政策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思考如何将“民富”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会后, 与会代表就如何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纲要, 在企业文化工作中如何体现科学发展和“民富”理念展开了热烈讨论。

500余名来自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石油集团、开滦集团、首钢集团、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中航工业集团领导参加了“艰难辉煌—新中国创业发展期企业精神培育与实践”的专题研讨;国家电网公司、中信集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恒源祥集团领导参加了“基因再造—传统企业精神的发扬光大”的专题研讨;海尔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领导参加了“走向世界—新中国改革开放期企业精神形成与发展”的专题论坛;ABB中国公司高级副总裁、美国康明斯集团全球副总裁和商务部专家参加了“他山之石—国外企业精神内涵与实践”的专题论坛。著名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国平作了题为“中国企业家的人文修养”的学术报告。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在闭幕式上作重要讲话;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作了大会总结。会议同时发布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2010年度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研究报告》, 并作了要点说明;组织全体代表参观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与会代表普遍反映, 参加本次峰会, 学习了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 研讨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企业精神, 交流了中外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 为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制定好“十二五”规划,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银行企业文化 篇2

中国是个煤炭大国,煤炭企业众多,不便以逐一对比,现在从2009年煤炭企业前一百强里抽出几个进行比较来说明问题。

一、宁煤集团

1.企业使命:提升能源价值,驱动时代文明

2.企业愿景:建设亿吨大矿,打造能源航母

3.核心价值观:忠于神宁,诚实守信

4.企业精神:抢抓机遇,埋头苦干,追求卓越

三、企业文化基本理念

5、经营理念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统领全局、文化凝聚力量、竞争合作共赢

6、销售观: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标准

7、成本观:省下的就是自己的8、管理理念:严格、精细、务实、高效、超前

(1).安全观: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2)质量观:质量第一,注重过程,持续改进,打造精品

(3)人才观:兴企靠才,以需育才,人尽其才,企兴聚才

(4)团队观:凝心聚力同舟共进

9、发展理念:遵循规律,超常发展

(1)创新观:勇于探索,自主创新

(2)学习观: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

二、同煤集团

企业愿景:走现代化、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国际化道路,建设商品煤基地、出口煤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市场投资主体,形成以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煤机制造五大产业为主导,集工程建设、建材、物业、旅游等多业并举,全面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大型煤电化能源集团,实现“绿色同煤、科技同煤、诚信同煤、小康同煤、和谐同煤”目标。

企业总体发展思路:树立新思想,实施新战略,建设新同煤。

企业作风:不干则已,干就干好。

企业发展理念:发展慢了就是退步。

企业人才理念:不识人才是失职,浪费人才是渎职,人尽其才是天职。

企业管理理念:从宏观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

企业销售理念:定单是生存饭碗,用户是衣食父母。

企业质量理念: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

企业科技理念:科学、严谨、务实、超前。

企业服务理念:用户需求是我们的追求,用户满意是我们的目标。

企业竞争理念:竞争激发动力,竞争造就强者。

企业创新理念:领先一步,胜人一筹。、企业道德理念:敬业诚信,博爱奉献。

企业标准化理念:事事有标准,人人抓落实。没有做不好的标准,只有尽不到的责任。企业培训理念:成功企业重视培训,优秀员工终身学习。

企业精神:爱企敬业,创新发展。

企业发展方略:心齐人和、重建扩源、创新提升、共同富裕。

企业行为要求:尽心履职责,主动抓工作,提高执行力,落实全过程。

企业安全理念:安全第一,超前预防,贯穿全程,关键落实;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是通风员;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居安思安,居安想安,居安干安,居安紧安;带着感情抓安全,珍爱生命保安全;安全生产比天还大,瓦斯治理重中更重。

企业经营理念: 人人精打细算,个个当家理财;不花该省的钱,不省该花的钱。

企业目标:做强同煤 造福员工

三、比较总结

(一)文化建设中优点

1、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社会贡献持续加大,纳税总额、社会保险费支出、公益救济性捐赠

支出等方面大幅提高。

2、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二)文化建设中的不足

1、文化:光鲜的面子工程

我国大中型煤炭企业大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联合等方式进行了企业重组。重组带来的不只是企业规模、员工、业务上的革新,更融入了许多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包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和构建。不能不说,我国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从表面上层次分明,无懈可击。简要来讲,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涉及三大层次:

物质文化层也可称为表层文化,包括矿工俱乐部、电影院、图书馆、阅览室、读报栏、黑板报、宣传橱窗、电视台、广播站、职工学校、培训中心、幼儿园、医院、篮球场、健身房、文艺宣传队以及常年活跃的群众文体活动和美丽整洁的矿容矿貌等。这一层次直观地显

示了企业的外部形象,是企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制度文化层也可称为中层文化,包括煤矿的发展目标、管理制度、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安全生产、理论学习、党建活动、思想政治工作、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以及规范性的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等。这一层次全面地反映煤矿建设的整体规划、工作部署和开展的一切活动。

观念文化层也可称为深层文化,主要是煤矿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发展战略、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道德水准、政治觉悟、奉献精神、文化素养、生活习俗、煤矿传统等。这一层次从根本上反映着煤炭企业的整体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2、缺陷: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从形式上看,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成绩卓著,但在实际的执行中,透过这些文化的表象,煤炭企业已经暴露出一些明显的缺陷。

安全意识薄弱据国家安全监管局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煤矿全年共发生瓦斯事故596起,死亡2 118人;2004年,全国煤矿发生死亡事故3 639起,死亡6 027人;2005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3 341起,死亡5 986人……以上事故统计让人触目惊心。煤矿的职工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职工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贫乏,安全能力有限,安全行为也不规范。在许多职工甚至一些管理人员中仍存在着“煤矿事故,难以避免”、“生死有命、福祸在天”等错误思想。受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很多职工在接受安全培训时,敷衍应付,不求甚解,一旦引发事故,往往认为是运气不佳。这些存在于职工思想上、行为上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安全管理所能包涵的范畴,而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

3、人才流失严重煤炭业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总体学历明显偏低。

在学历结构上,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占到近1/2,拥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技术工人比例相对较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比例则更低。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失是导致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从部门结构看,生产部门的一线员工多,营销部门人员的比例明显偏低,普遍存在重生产、轻营销的现象。而且企业员工对于工资水平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员工普遍认为目前自己的工作量偏重,但薪酬令人不满,从而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

管理存在缺陷从管理的角度讲,要完善一个现化化企业的管理,必须建立正常的管理机制,中层管理者作为公司管理的主要力量,需要和高层管理者经常且充分的沟通。但目前我国煤矿的管理体制基本上仍是传统垂直管理模式,中层管理者发挥的效用较弱。

4、节约意识淡薄

节约意识缺乏煤炭企业集中度低、技术和装备水平低、资源回收率低、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依然突出,煤矿采掘条件越来越差,浅层煤炭资源储量衰减,部分煤矿资源

枯竭或接近枯竭,吨煤生产成本逐年上升。

5、文化建设泛而不精,脱离行业母体

对于煤炭企业来讲,文化建设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出,个性鲜明。但首先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脱离其行业大背景,否则再富丽堂皇,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与其他企业文化不同,煤矿企业文化有其特殊的行业背景。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基础产业,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一战略地位至少50年内不会改变。煤炭工业是资源制约、环境制约、安全制约的行业。煤炭工业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坚持煤炭工业良性健康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协调统一的思路。此外,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死亡人数大大高于其他主要产煤国家,严重影响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强化煤矿安全监察和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和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银行企业文化 篇3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借鉴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伴随着人类的共同劳动而产生的。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出现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但核心内涵大同小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先生在其所著《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一书中给企业文化的一个定义是: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在企业管理的联系

1、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体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儒释道互补、其他诸子百家为辅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人伦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不谋而合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子百家及佛家文化在许多方面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原则是相通的。如儒家尊仁德,道家讲无为而治,法家严赏罚,兵家重谋略,佛家信因果等,都可以给现代企业管理提供借鉴。如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思想,可以指导企业家和员工更好地做人做事。互敬互爱,忠于职守,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竞争合作。

经济大国日本,其企业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儒家思想与日本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相结合的产物。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粹——“大和精神”,就源于儒家的人本文化。西方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研究会上讲到,“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可见,传统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根基。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建设现代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已逐渐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就整体而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仍不尽人意。主要体现在:

1、企业文化建设处于低层次,表现出急功近利的趋势

企业及企业家的“小我”观念,短视行为,使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缺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民族振兴而做企业的“大我”境界。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处于被动状态。一切以经济为中心,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靠智慧赚得“小赢”。

2、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收效甚微

有些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理解片面。一方面表现为,认为搞文体活动、贴标语、出版报,搞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企业文化了。当然,这些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员工压力,增强了凝聚力,但是并没与深入人心,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员工和企业家的道德问题,重情疏法、见利忘义、腐败堕落的现象依然严峻。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脱节,其结果是各搞各的,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无的放矢,意义不大。

3、盲目引进国外先进经验,消化不良

企业文化是美国人在研究日本经济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提出的,之后相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成为指导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圣经”,造就了一大批世界一流企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些企业界的有识之士,大胆引进西方及日本的管理经验。盲目的崇洋媚外,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舶来品”未经改造,导致消化不良。

4、古为今用,脱离实际

如今,国内弘扬传统文化热情高涨,重新认识到圣贤文化的教化作用原本是好事,但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的时代性。有一些企业家,一厢情愿地在企业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完全复古,显然是与现代企业、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

四、传统文化精粹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借鉴

1、弘扬创新文化,谋求企业长远发展

《易经》开篇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君子处世,应该像天一样,坚强刚毅,奋发有为,永不停息;《易经》还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指事物处于穷尽局面则必须变革,变革后才会通达,通达就能长久。这句话强调事物的动态的、发展的,重视事物的新生、更新,主张积极变革;《礼记》中提出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则从动态的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这些思想成为历朝历代人们变法图强、力主创新的理论依据。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和动力源泉。企业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培育有利于创造型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必须构建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给创新者以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其次,要营造民主宽容的氛围,鼓励探索,接纳挑战,宽容失败。让创新意识成为员工的价值取向,让创新行为成为

习惯。

2、弘扬仁爱精神,打造战无不胜的企业团队

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状况和心灵的慰藉。对于企业,可以借鉴儒家的“仁爱”思想作为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通过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实现对内强化团队凝聚力。领导与员工之间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能单纯把员工当作赚钱的工具。领导者实行仁爱管理,从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爱护员工、尊重员工,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和自豪感,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员工之间相互关心,才能精诚合作。“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企业战无不胜。

3、弘扬传统诚信文化,让企业流淌道德的血液

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的诚信,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到了儒家那里,“信”成为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治国做人,都离不开“信”:“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孟子继承了孔子关于“信”的基本思想,并进一步把“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并列为“五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和伦常规范。荀子也把是否有“信”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道德标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在许多方面都各有主张。但不论是那一个学派,对诚信都是持肯定态度的。我国历代商人都尊崇“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以义求财”、“欲而不贪”的基本道德。

以传统诚信为本的伦理规范与当代市场经济中信誉至上的原则是相通的。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讲信用,重信誉,是其根本要求。在商品经济时代,有些商人见利忘义,道德沦丧。做假账、夸大宣传、“地沟油”、“毒奶粉”等让那些黑心的企业名誉扫地,永难翻身。诚信,就是要让企业流淌道德的血液。

诚实守信价值观的弘扬,有利于培养和形成人们的信用意识,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良性运转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4、弘扬传统“和合”文化,追求和谐发展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和合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到了春秋末年,孔子更是把它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强调“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等,中国古代先哲们通过对天地自然、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和合现象作大量观察和探索,提出了和合的概念,对和合现象作本质的概括。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合,指融合、合作。二者连起来是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各个事物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组合,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初期的“大鱼吃小鱼”似的残酷竞争中碰壁了,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于是“竞争合作”、“合作竞争”等概念应运而生。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提出了“和气生财,合作制胜”的企业和合文化

思想。

和合文化是调节人的内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良药”,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文化源泉。现代企业要弘扬和合精神,选择“和气生财,合作制胜,和谐共生”道路,才能真正做到“双赢”,并成为“环境友好”型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要和睦、企业与客户之间要和气、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合作、企业与环境之间要和谐。在具体管理活动中,采取“多元化”、“差异化”战略,避免你死我活的竞争,力求把蛋糕做大,实现“双赢”;牢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恩并回馈消费者;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五、借鉴传统文化构建现代企业文化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扬弃”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演化,在历史长河中巨浪淘沙,不可避免有陈旧过时,甚至是文化糟粕。在建设现代企业文化时,首先要区分其中的积极和消极的因素,不能全盘复古;其次,中国的传统文化多为哲理,在指导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时,必须将其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再次,在建设现代企业文化时,还要引进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古今中外兼收并蓄,有机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2、企业家应该率先垂范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教授沙因认为,企业领导者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建和管理文化,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要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让他们在企业文化中起组织、示范和推动的作用。企业家的思想、行为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企业家们应该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自己,培育自身高尚的道德、远大的理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率先垂范。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很好地掌握它绝非易事,而要将它应用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更是不易。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躇而就,它需要企业家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并从企业的高层领导到中层领导再到基层员工逐级的传递,在实践中潜移默化。

参考文献:

[1]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企业文化理论[EB/OL],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3058961.html

[3]中国传统文化[EB/OL],http://www.zgctwh.com.cn/index. 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0&id=1133,2014-02-1916:31:19

[4]曾双喜.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人才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09年06期

[5]徐永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源流[EB/OL].http://www.chinadmd.com/file/arvcpacriurscoctozeiut3r_1.html

[6]程思远.世代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为“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而作[N].人民日报,1997-6-28

[7]和合文化[EB/OL].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 6327196.html

[8]人民日报客户端:习近平超常规纪念孔子,有何话外音?[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25/c1001-25731171.html,2014-09-2508:37

中国企业文化必须“中国化” 篇4

尤其是美国企业家们在一夜之间发现日本在某些方面已超越自己, 在惊讶之余, 他们对日本企业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结果发现日本与欧洲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其核心思想在于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 并落实至每一位员工的的日常行为之中。

这样的精神力量不仅提高了日本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 对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企业家将这种管理方式命名为“企业文化管理”。实际上日本也是靠企业文化管理后来者居上的。

随后, 关于企业文化的探索在美国展开并很快扩展到欧洲各国,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西方企业界已把企业文化管理看成管理的最高境界。

上世纪八十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 企业文化管理也自然而然进入了我国。

企业文化理论传入国内, 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 学界也发展出了群众派、学院派、领导力派、解构派、集纳派、实战派等诸多流派。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几乎同时进入了繁荣期。国内出现了企业文化咨询的专业公司, 一些具备超前意识、经济思维敏锐的企业家也主动聘请专业公司和具备职业素养的企业管理专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应用文化管理企业。

毋庸置疑, 这些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引导和推动下, 有了长足的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的导入对我国企业整体提升管理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企业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微观组织文化, 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一定的文化中总会涵盖一定的民族文化。所以一个国家企业文化的特点实际上就代表了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

但是企业在导入企业文化建设时太注重西方的一些价值和文化理念, 结果把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秀的东西给丢掉了, 这也与我们过度夸大西方管理和我们反传统的文化意识有关系。

诚然, 我们一方面反对西方的普世价值;另一方面又把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文化体系给否定了, 我们既没有建立新的并被大家认可的文化道德体系, 也没有企业上下共通的管理渠道, 结果企业文化建设只流于表面的形式, 流于空洞的口号, 流于虚浮的浅层、流于各种雷同和文字游戏。

在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上, 中国一些秉承西方中心论的"文化买办", 不无八哥学舌式的作出中国自古缺少经济或管理思想以及中国因其本身文化本质所限, 产生不了近代的资本主义等等似是而非的评论。殊不知, 西方自十八世纪"伏尔泰时代", 就已经开始大量学习和吸收中国文化;正如《世界通史》的作者斯洛夫所说:"中国人拥有高度发展的文化, 先进的工艺, 大规模的商业, 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政治和提供社会凝聚力及思想理论基础的学说。西欧从贫穷和默默无名中拿出了中国的文化与发明, 引起了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最终的结果是中世纪文明的转变成现代文明"。

文化的最基本的内涵和作用就是“整合”, 没有整合文化就没有生命力。无论时代是新与旧, 有些基本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那就是文化的本原, 是文化的“道”不会改变, 民族的性格和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变, 那么它血液里文化的基因也就不会变。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 民族的文化价值是不会改变的。

纵观国内成功企业无不是企业文化管理中国化的典范。

举个例子来说, 我们所公认的华为, 并不是一个《华为基本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与西方的管理文化理念的结合才创造了华为的奇迹。也就是中国企业文化的“中国化”。

人们在探究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时, 他告诉我们, 他的成功就是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与西方的管理科学化的企业文化理念有机的结合在管理企业上面, 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

富士康的制度化、流程化管理堪称西方企业文化管理的典范, 然而为什么接连发生13起员工跳楼事件?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中国现有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忧思, 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中国化。

一个国家走向强盛、一家企业走向卓越, 背后都伴随着一种适合本国或本企业生态环境的成功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比如欧洲的ISO管理体系, 美国的六西格玛和日本的丰田TPS模式。都是在本国文化和民主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的文化管理思想下的管理模式。

所以, 中国在走过高速发展的几十年之后, 当我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时, 我们必须去回答这个问题:中国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是什么?

“中国化”文化管理是制度流程与人的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当下中国企业, 制度建设已不是最大问题。但制度建立以后如何用人性的道德力量去执行遵守它, 是一个挑战。那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在教大家怎么做人的管理方法。只有懂得怎么做人, 才能主动去遵守管理制度。否则制度永远都是写在纸面上的字迹而已。所以建立中国化的企业文化是当代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可以使企业回归良知, 避免因没有道德标准而出现的危机。

而拥有或失去了良知, 又会让企业收获和损失些什么呢?

一个有良知的企业会得到员工、社会和生存环境的长久忠诚和信任, 使企业利益长久化, 使企业基业长青, 三鹿奶粉、双汇瘦肉精等事件就是企业丧失良知造成的。

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是开放的管理模式, 它不是要摒弃西方的管理模式, 而是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 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 把中国优秀的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哲学思维模式加入到企业管理中去, 是对西方科学模式实现的完善与补充。清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所言的“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就是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的完美诠释。

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思想是把西方管理的硬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柔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是刚柔运行相济的管理模式。它使管理更有技巧性和艺术性, 是中国的人文情怀“情、理、法”的完美体现。

我国的企业文化研究系统到现在尚未完整的中国化的理论体系, 在推行企业文化战略的时, 企业家们往往也仅凭自己的理解, 将一些基于企业决策者主观意愿的西方企业文化大行其道。认为西方化就是全球化, 总而言之, 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严重的背离了中国人文环境和精神实质, 造成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丧失。

目前, 企业家们花重金聘请的企业文化管理公司, 往往是不懂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 这也造成了中国企业文化西化的现状。

所以, 要想让企业文化中国化, 就必须普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哲学思想, 通过对企业的不断引导, 加上学者们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 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国化才能落地开花结果, 而企业文化中国化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 也必将是潜在而深远的。

但是企业在导入企业文化建设时太注重西方的一些价值和文化理念, 结果把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秀的东西给丢掉了, 这也与我们过度夸大西方管理和我们反传统的文化意识有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 篇5

树无根不活,企业文化无根不立。

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都不可能是凭空全新产生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企业文化的形式及其内容一定有其历史渊源和路径依赖性。世界上大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所以,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原有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这些观念被认为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础。同时必须记取:作为一个文明发展古国,历史文化传统有益于今天文化建设之处多矣,把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与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为我国企业进行文化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人曾说,世界上所有民族中,有三件最可怕的事情:一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二是永不磨灭的犹太精神;三是中华民族的同化力量。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最终仍然傲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种强大文化融合征服力量。所以,中国的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是有资源优势的,如果能够吸收国内外的优秀文化资源尤其是整合传统文化,必将在该领域大放异彩,中国企业发展不可限量也。海南航空董事长陈峰师承国学大师南怀瑾,深感“国之兴衰在民之觉悟”,把儒、释、道学的很多行为法则引入了企业。外界还传说,海南航空中层以上干部会见客人时以佛家手势代替握手礼。湘财证券则在公司里建设了易学博物馆,八卦、天象成为令大家心灵相通的语言。

企业文化的精神气质可以融合全球,但是其表现形式一定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释道三家。

儒学思想和企业文化

儒学“六术”——仁(爱)义(杀);礼(外)乐(内);圣(行)智(明)后来变成了“五行”。其实管理哲学说到头不外乎这“六术”。仁,福利、自我实现;义,忠诚纪律;礼,组织、形象;乐,和谐、交流、舒服;圣,知行合一;智,正确决策,用人得当,开发培训。

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学者彼得“伯格教授认为:“儒家文化展现出了经济的动力。中国移民在世界各地都很成功,尤其是在东南亚,便是个例证。”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大大得益于儒家文化。

日本“近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首先将《论语》运用到企业管理,他开设了“《论语》讲习所”,倡导“论语主义”、“道德经济合一说”、“义利两全说”、“论语加算盘说”,认为“论语中有算盘,算盘中有论语”,即讲道德、信用可以带来物质利益,而在牟利时要讲究道德、信用。他说:“我的经营中虽饱含着辛苦和惨淡,但是由于常遵孔子之教,据《论语》之旨,故使经营获得了成功。”日本东芝公司总经理土光敏夫,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佐吉、丰田喜一郎等人都喜欢《论语》,丰田喜一郎还将“天地人知仁勇”用作自己的座右铭。日立公司创始人小平浪平把儒家的“和”、“诚”列为社训。住友生命的会长新井正明以“其身正,不令而行”为座右铭,松下幸之助则认为,企业家要仁爱惠众,生产出象自来水一样多而便宜的产品以回报社会。目前在日本,不少企业家把《论语》作为日本工商企业的“圣经”,把其中的思想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方针。松下电器公司迄今还在其商业干部学校中,把儒家经典作为商业道德课的教材。

韩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真正祭祀孔子的国家。每年春秋两季,韩国都要在成均馆的大成殿举行孔子的祭祀典礼,政府派高级官员参加。韩国成均馆大学安炳周教授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他指出:“儒家思想对防止现代化发展中产生的私欲、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和社会思想的堕落,可以起到调节作用。因为在价值观方面,儒家文化倡导为别人作牺牲和忘我精神是受到普遍尊重和赞扬的良风美德,这些传统思想正是西方所没有的。”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包罗万象。作为企业文化之根基,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基本方面。

一、天人合一

德国波尔教授指出:“儒家的人文主义哲学是与天道哲学相通的,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它沟通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和顺应。在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避免人类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谓“天人合一”有三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是重视人文,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思想,它说明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周围的一切的关系。

“天人合一”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取诸社会,还之人群”的企业经营哲学。它要求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看作是一个不断满足社会正当需求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简单制造或销售某种产品的过程。从企业构想,到商品服务的设计、定价、促销、分销的规划与实施的全过程,不仅要努力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的正当需求和欲望,并由此获得利润,同时还要求整个经营全过程都要与消费者和全社会的长远利益相符合、相一致。正确处理企业自身利益与消费者的正当需求和全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诚信经营,统筹兼顾,求得三者或者多方利益的平衡、统一。

中国的传统儒商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儒商精神首先是引道入商的大气魄。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经商绝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经商的同时还要有大眼光、大手腕、大气魄,具有大商贾的长远战略目标,就如同《商道》指出的“财上平

如水,人中直似衡”,而北京同仁堂历代恪守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传统古训以及“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更是这方面的典范。

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段话清晰的表达了人类期望“天下一家”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企业固然要赚钱,但是更应该是提升人类的生存质量,为人类的美好明天而奋斗。其实这在西方诸多大公司已经得到很充分的体现。

一个企业未必要树立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使命,但是追求一定要高远。《论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就是这个意思。这就要求企业,当自身利益和消费者、社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企业首先考虑和保证的是社会整体利益,其次考虑和保证的是消费者的利益,最后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这话说起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具体的利益纷扰中能够主动去做也不容易。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子贡有一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就是自己所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去加在别人头上。这条原则被认为是道德的底线和黄金律,也就是做人的起码标准。1998年,全世界100多个宗教组织代表集会发表“普世伦理宣言”,将中国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进宣言。

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在运作企业中也应该有这种观念,现在企业提倡双赢其实就是这个思想的引申。

四、感恩

西方有感恩节,中国自古也不缺乏感恩意识,中国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等,都与感恩有相通之处。但是中国的感恩意识在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太具体太功利。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做企业实际上是在做人。人是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无所畏惧一个不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这样的人组成的公司也是不值得尊敬的。

“君子施恩不图报,知恩不报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他日当涌泉相报。”这些都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一个知恩感恩的人,时刻都想着为恩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会做出任何有损于恩人的事情;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不仅不思感恩、报恩,当个人利益与恩人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会不惜损害恩人的利

益而保全一己之私,这样的人最不可信、最不可靠!因此,报恩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品德。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有一次家中失盗,一位朋友闻讯后写信来安慰他,他在回信中写道:“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份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面对失盗,罗斯福没有怨天尤人,反倒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气度和智慧?

蒙牛集团更是把感恩报恩当成做人的原则,他们把每年的感恩节当作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对待。“经营人心是蒙牛的终级目标,而感恩心是蒙牛文化的灵魂。蒙牛举办感恩节的目的是:关注员工的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营造心灵之间的感动,实现蒙牛人的伟大使命。”牛根生如是说,什么是中国人最深层的文化呢?那就是一颗真诚的感恩心。“以蒙牛事业为己任,不以蒙牛利益为己有。”源自对员工的感恩;“提供绿色乳品,传播健康理念”源自对消费者的感恩;“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源自对客户的感恩;“财散人聚,财聚人散”源自对股东的感恩;“关注环保,回报社会”源于对社会的感恩;“98%的品牌是文化,98%的矛盾是误会”源自对蒙牛事业整个价值链条之间的相互感恩。

佛教精神与企业文化

佛教精神不是简单的佛教教义,而是佛教信仰者身上所具有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这种处世态度对于在具有深厚东方文化传统的中国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有着许多积极意义。以下即是就佛教精神对于企业文化的积极意义所作的阐述:

1、经世济众

为自己和别人解脱痛苦,是佛教蕴含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佛教虽则分为大乘和小乘,但是即便是小乘在追求层面上也讲究“穷则独善,达则兼济”,所以他们的自力拯救不能理解为只是追求自我个人的解脱,而是把自我拯救建立在通过个人努力并引导众生共同努力基础上。自度度他、自济济人,或说通过超度他人以求得自己的超度、通过救济别人求得自己的救济,这是佛教中经世济众的基本精神。

企业应该吸纳经世济众的精神,把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通过产品来为别人提供服务,当然对于企业的经营方式、所经营的产品,都要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香港李嘉诚先生就曾经力排众议,否决开设赌场的董事会提案。企业经营的产品只有是利他的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才会给企业在任何时期任何地区带来更稳健的经营风格,才能使企业获得更长期的利润。企业树立了经世济众的精神后,通过一定的途径,让企业员工和社会知晓、认同这些精神,会为企业本身的经营带来极大帮助,也会对文化整体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

2、众生平等

佛教教义不要求人绝对服从于某种意志或力量,在佛教中,没有创世者与被创造者,没有领导与被领导。佛教中佛与佛弟子的关系,不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而是先觉与后觉、师与徒的关系。释迦佛创立了僧团组织后,没有以领袖自居,而是把自己当成僧团中的一员,与普通僧众一道,持钵乞食,赤足云游。众生平等是佛教的一大特质和基本精神。

对于企业文化而言,众生平等应该作为其基本精神之一,应倡导企业内部员工平等相侍。要本着“皆为赤子”的情怀,把企业的各级领导者看作是具有不同分工承担不同任务的普通一员,领导者不是带领团队去执行他所决策和定义的工作目标,而是与团队的其他人员一道去共同实现大家所认可的工作目标。同时,企业应尊重每位员工在企业的发展权利。

3、重智尚真

佛教作为宗教希望寻求的是人的终极归宿,但是佛教却不是一种盲目信仰的宗教。佛教强调发挥人本身具有的智慧,通过现象来看本质,洞彻声色,证悟真如。佛教之所以重智尚真,在于佛教自认为其所认知或了悟的是客观的真理。佛祖不是真理的创造者,只不过是真理的发现者。佛教更强调“以法为师”。

重智尚真对于企业文化的价值,在于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不为事物表象所迷惑,崇尚真理、质问权威的精神。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企业永葆青春的法宝。在企业文化中应该鼓励员工去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并及时去修补经营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对于企业已有的文化要不断地在企业经营中去加以检验,以便适当扬弃。敢于对企业已经形成的企业文化挑战,就是企业文化中重智尚真的重要体现。

纵览古今,很多佛教信仰者以特有的佛教精神为人处事,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科学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同样有很多人借助佛教精神建立起特有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焕发出了独特魅力,为打造百年老店奠定了深厚的企业文化基础。双星集团在企业文化里引入佛教精神,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为佛教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树立了典范。

道家理念与企业文化

小鹿吐出了满嘴的达梨薄草,孔雀不再舞蹈。

蔓藤甩掉褪了色的叶子,仿佛把自己的肢体甩掉。

那野鸭不理藏在荷花丛里的叫唤的母鸭。

它只注视着你,藕从它嘴里掉在地下。

——《沙恭达罗》描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道家讲究自然,崇尚朴素无为。而这种无为实质上是一种逆向选择,也就相对应的是有为。所谓无谓,并不是指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而是指不乱为,不妄为,要遵照自然规律的要求去作为。

《老子》一书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和“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成都恩威集团就是根据“善利万物”、“柔韧”、“不争”、“处下”等道家理念确立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博大宗旨。

记得曾仕强在一次讲课中讲到,中国人下象棋都取黑子,以让代争,这其实就是道家文化影响所致,道家是有自己的特点和魅力的。同时,道家注重生命的反省;让人回归纯朴和安详。道家的特色是柔、是自然、是无为。道家针对一切社会弊端进行最深刻的讽刺嘲笑,道家不主张无谓的争斗,更倾向于虚静。所有具有道家精神的人,更容易以“出世精神做人,入世精神做事”。

中国企业的象棋管理文化 篇6

从海尔张瑞敏的“自以为非”到阿里巴巴马云的“莫称英雄”;从联想柳传志的“贸工技”路径到华为任正非的“竞合伙伴”;只言片语却震耳欲聋。然而,我的大脑却突然“轰”的一声,意识到一个问题:终有一天,他们会离开海尔、阿里巴巴、联想、华为。会不会给这些知名企业带来震动呢?于是,我斗胆敢问一个问题,这些企业走到今天,靠什么?是他们个人的英明领导把持着企业方向,还是他们所在的优秀团队支持着企业进步,抑或是他们营造的企业文化带来的正确决策维持着企业发展?答:希望是后者。

我们说,企业文化是公司的精神文明体现;企业文化是公司的前进驱动所在;企业文化是公司的大局意识持续;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肢体表现、是综合国力的内涵体现;文化力也是超前生产力!反观落后的企业多么愚蠢:他们靠降低员工的薪水节支;他们靠压制员工的成长维权;他们靠裁减员工的数量立威。Boss在夹缝中怀疑一切,而忘记了一种力量:文化的作用!

怀揣不安的心,端起颤抖的手,摆弄中国象棋不满二十年的我慕名写下《象棋管理文化》!不知道这算不算亵渎中国象棋文化的圣灵!知之不过沧海一粟,管中窥豹、挥斥之余,贻笑大方,也算历经小道沧桑,在沉默,沉静,沉寂的数年之后,写下这样的象棋文化篇章:

中国象棋之入座误区

下棋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分析怎么赢对手,而是选择该不该下这盘棋。有时你坐在棋盘前,就已经犯了错,因为你不应下这盘棋!当今国际竞争中,对手的游戏规则背后可能潜存着一个必然:你怎么玩,都是输家!作为多年的咨询工作,不敢大言不惭,可是责任让我举手示意:中国的学术专家们、公司的企业老板们,您们是否在未想好坐在这个棋盘之前,就已经开始这盘象棋了呢?

我们没有必要颠覆西方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准则。留一点儿思考足矣!那天看到一个端着金钵的乞丐向人行事:“老爷,赏我点饭吧!”那位大款佯作绅士,“老人家,您把钵盂给我,我给你盛排骨面去!”……

文化没了,资源尽了,环境毁了,金钵丢了,就算吃上那顿排骨面,又有何用?这盘棋就不该下啊!放眼世界,国际贸易规则对中国市场体制的跨越式、高压度发展需求与中国企业发展的承载能力的有限而产生的冲突以初见端倪。这也是短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它是一个文化窠臼的圈套,幸好我们有权嵌入文化发展的轨道与方向!

中国象棋之周期定式

① 开局阶段,贵在争先;企业运转初期思考的主要问题是“能否存在”,行使主导地位的是个人领导职能化分析。企业最大有效行为:先声夺主;

② 中局阶段,贵在争势;企业运转中期思考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存在”,行使主导地位的是职能分工组织化分析。企业最大有效行为:势在必得;

③ 残棋阶段,贵在求变;企业运转旺期思考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存在”,行使主导地位的是组织功能产业化分析。企业最大有效行为:富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三个阶段有四个周期点,我们称它为四大变革模式,即:领导危机(创业初期的个人权术斗争)、组织危机(发展时期的帮派权益斗争)、决策危机(壮大时期的集团权宜斗争)、官僚危机(衰落时期貌似有理的权衡斗争)!

中国象棋之和谐原理

中国象棋对战中,最讲究团队协作意识,各个子力相辅相成,才能使它们攻防效能最大化。我们称它为“能动集体主义”吧。这也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原理!粗细结合、攻防结合、进退结合、取舍结合、舒紧结合,形成和谐发展观!比如进攻时就一定存在防守漏洞;而过于谨慎防守又会错过进攻的大好时机!攻不忘其所守,守不忘其所攻,动静以时,轻重勿失。棋虽曲艺,理颇精微,必专心然后有得;必合法然后能超。

企业决策可以在和谐弹性中去寻找柔韧度!有些老板埋怨,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我的公司潜能已经挖掘殆尽!惟利是图的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市场的最大优势不是廉价劳力、销量产能,而是文化氛围(象棋的存在)!我们应当为在中国办企业感到幸运,因为中华文化底蕴浑厚。尤其当今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又有多少人只把它当成政治的口号?

中国象棋之目的文化

黄桥决战前夕,陈毅元帅拜谒一位爱国爱民的高道对弈。那道士也知道陈毅的身份和所处境地。平时与人对弈,道人不放老将。是日老道人让童子找了许久,拿出崭新的老将放在正位。陈老总竭尽全力赢了一局。道人说:“今日不能尽兴,待军务忙完,再来决弈。”事后,陈毅元帅指挥的黄桥决战历尽艰辛,我军获胜。等到陈毅再次与道人对弈时,道士仍不放老将。连弈三局,陈总防不胜防,未有“将军”的机会,就败下阵来。百思不得其解,道士放上老将,陈老总能赢棋;道士拿走老将,陈老总却连和棋都不曾争得一局。陈毅元帅请教其故,道人答曰:“将军身为主帅,大战前输棋可能会动摇决战取胜的信心。今日对弈,贫道拿出看家本领,使陈将军知道弈如用兵,行道如势,人上有人,永无止境。”一席话说得陈毅元帅心悦诚服!

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文章!其学不足,其识不博,留下残笔,思考仍在进行,正如北大纵横王璞先生所言,要去触动每个人的神经,给大家带来思考,去反思自己,企业也是如此。

中国文化与企业发展 篇7

双星的成功源于我们弘扬中国民族文化, 创造了企业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文化。双星的发展说明, 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没有文化的企业不会走很远。双星三十多年来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炼就了今天支持双星持续发展的独特文化和独特理论。双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实事求是、行善积德”;“继承传统优秀的, 吸收借鉴先进的, 创造自己现代特色的”;“始终抓住创新这个纲”;“把握有一个素质高、有民族精神、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企业家”这个关键。实践证明, 越是民族的, 越是优秀的。越是民族的, 越是第一的。越是民族的, 越是值得我们骄傲的。现时代更需要弘扬民族文化, 创造新文化, 不断引导和推动企业的发展, 要用历史的、优秀的文化结合现在实际, 创造中国现时代的企业新文化, 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力。

一、现时代还需不需要文化?

改革开放到了今天,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特别是现代化的东西占领人们整个生活的全过程, 我们还要不要文化?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应该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出, 西方新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结合, 使文化的星星之火改变了中国。“五四”运动把中国的新文化和国外文化相结合, 促进了新中国的诞生。而现时代文化应该是共产党的政治经济学。所以, 在这里我们探讨的不是单纯的狭隘地理解传统的民族文化, 而是研究共产党人新时期的政治经济学, 我们是要用历史的、优秀的文化结合现在实际, 创造中国现时代的新文化。实际上文化就是精神, 共产党人承认经济和政治要两个结合好, 两手抓。但是在现实社会中, 我们却把政治和经济分割开来, 这个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我们理论落后于实践的原因, 把共产党光荣传统庸俗化, 也就是说, 改革开放怎样解决当前社会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的这个新课题, 解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两张皮的问题, 显得尤为紧迫。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然而, 在以经济实力相抗衡的市场面前, 市场经济得到充分发育的资本主义强权国家掌握了话语权, 传统的东方文化厚重、神秘和深邃的魅力被人们的浮躁情绪所忽略, 表现在我们的企业发展中, 就是随波逐流, 惟“洋理论”是从, 甚至有的把创造企业新文化看作是多余的, 无所谓, 重短期利益, 表现在消费心理上就是崇洋媚外。

一些人没有认识到, 能够不断去粗取精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进步的根, 也是培育民族品牌最好的土壤。任何一个成功的民族品牌, 比别人更胜一筹的, 是独特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 我们曾创造了许多品牌, 这些品牌以“童叟无欺”的诚信观、以“质量为上”的利益观、以“行善积德”的境界, 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骄傲, 成为西方世界向往东方文明的化身。这些散发着浓郁中国民族文化气息的品牌精神, 应该为中国现代企业发展所传承。尤其是应该看到, 民族精神是民族品牌之魂,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 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 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必要条件。这种精神需要通过结合传统优秀的, 结合现时代的现实情况, 创造新文化去教育、培育和引导。

历史的发展说明文化不仅是知识和学问, 而且文化就是精神, 文化是看得见的, 绵里藏针的, 硬的东西, 必须重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看到文化在改变人们思想观念, 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志气、创造民族品牌,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二、文化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我们中国文化到底和企业发展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我们用回顾的办法, 从宏观到微观, 分析一下中国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用双星发展的事实论证文化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1.从宏观上看文化的作用。

回顾历史, 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的重要性, 正是文化改变了中国, 建设了新中国, 正是改革开放理论使中国富起来、强大起来了。

中国民族文化就是三大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儒家文化。这三大文化的沉淀、积累, 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我们不知不觉地都受这个文化的熏陶, 都在这个文化当中进行自己思想上的转换和净化, 以及我们每个人思想观念和意识上的转变和提高。文化的东西是无形的东西, 反过来讲, 它也是有形的。在整个中华5000年的历史时期, 每个朝代都有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化在决定着这个朝代、决定着社会、决定着这个民族的振兴和衰弱。当年毛泽东提出“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救国救民”、“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等文化理论, 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上个世纪来讲, 也就是88年前, 李大钊为代表的结识了马克思主义, 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毛泽东创造了新文化, 结合中国实际、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回顾一下, 当时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打土豪, 分田地”。几十年来祖祖辈辈没有田地,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 这个理论迎合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文化, 动员和发动了广大的农民参加红军, 以至于后来毛主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那个时代的新理论、新文化。所以, 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新中国。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所提出的“解放思想”、“不管白猫黑猫,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等文化理论, 扭转了我们共产党执政以来近30年的局面, 转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 改变了中国, 发展了中国。所以说在这个时代, 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说明文化与现实的人性、现实的社会、现实的状况相结合, 这种文化影响力和推动力产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它是一种思想, 是看不到的东西, 是灵魂的东西, 是最具有凝聚力、推动力的东西。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新文化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市场经济文化是交易文化, 是开放的文化, 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更多外企进入中国, 他们不仅带来了资金, 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西方的管理文化。

在这种情况下, 搞不好就会发生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的西方文化相冲突。如何使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文化相融合, 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植入到现代文化中, 形成新型的适应中国的市场经济的文化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现在一些人认为中国的文化不行了, 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市场经济文化, 有人说市场就是无道德, 有道德就没有市场, 实际上曲解了现代市场文化, 现代市场文化最重要的核心是一种交易的文化, 开放的文化, 是人与人之间的文化, 现代市场经济文化最核心是诚信, 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是一样的, 必须遵循诚信原则。中国文化要和现代市场文化结合起来, 这非常重要, 要从道德、制度等方面建设中国新型的企业文化,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文化的现代市场文化, 这样的企业才能成功。

2.从微观上看文化的作用。

中国企业的文化能不能成为有效的企业文化, 双星可以说是一个例证, 证明是可以成功的。

现在既然是市场竞争、是商战, 体现这个时代文化的必须是企业, 在这个时代, 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壮大中国的经济。一方面, 我们不能把文化看成是无所谓的, 或者是把文化非常肤浅地理解成知识、学问, 是文化人的事情, 和企业没有任何关系。认为文化就是知识、学问, 企业就是一个生产产品的单位。这是不对的。实际上, 用文字组成的理论带有思想和观点, 带有新思想、新观点就是新文化。这些文化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个国家, 每个政党, 每个团体, 当他在前进的道路上得到发展、得到壮大的时候, 都是文化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竞争中, 我们必须不断地创造新文化, 必须创造新的理念, 树立一种新的精神。市场经济更需要文化, 它的文化体现必须在企业, 企业和文化是一个概念。实际上, 在每个历史时期, 都有一种文化在推动社会的发展。现在企业是社会的经济主体, 它必然, 也应该是这个历史阶段文化的创造者, 新文化的发源地, 也是社会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企业新文化应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透过双星的发展可以看出, 文化的作用贯穿企业整个发展过程, 双星每个历史阶段都创造着自己的新文化。

中国的企业家, 在国有企业里, 做一辈子厂长经理的大有人在——这个企业干三年, 那个企业干五年, 混到退休。然而, 在一个国有企业做一辈子厂长经理的却不多, 中国首届20位优秀企业家中, 如今还在国有企业这个舞台上表演的也只有我一个人了。我在1974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进入双星以后, 整整掌握操作这个企业30多个年头, 并且是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当中带领双星人实践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全过程, 最终以制鞋为基础, 发展成为一个拥有鞋业、轮胎、服装、机械、热电五大支柱产业和包装印刷、绣品、三产配套在内的八大行业的综合性制造加工业大集团, 创造了中国传统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奇迹, 国有制鞋企业全军覆灭, 唯有双星“一枝独秀”。

双星虽然是一个国有企业, 但发展的环境非常特殊, 双星现在这样一个机制是“三种机制组合”。连锁店是个人的;所有市场上的公司、物流平台是股份制的;工厂是国有的。这三种机制同时运行、同时发展, 靠什么?靠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理念来管理。

双星最早认识到文化就是生产力, 文化是共产党的政治经济学。从1984年开始, 大家还没有讲市场、不承认市场, 还不知道市场是什么的时候, 我们就开始探讨用企业文化来凝聚人、团结人, 并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双星的企业文化是市场逼出来的、是在实践中悟出来的、也是我们结合传统优秀文化创出来的。最初, 在新文化和旧思想碰撞的时候, 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我们坚持这种文化是不容易的, 推动也是相当难的。

例如:中国经历了一个极左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阶段结束以后, 大家的思想非常空虚, 原来空喊精神, 空喊政治, 失败了, 然后大家精神上就失去了支柱。信什么, 谁也说不清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有的企业经营得好一点, 开始就用钱来代替这种空虚, 当时社会上的一大部分人认为, 有了钱就有了一切, 有了钱就可以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但是, 一切向钱看的办法, 在实践当中, 企业遇到了历史从来没有的困惑。在那种困惑的情况下, 我们怎么办, 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70年代后期, 那时候根本不懂市场。面对解放鞋积压, 我开始偷偷卖鞋。怎么卖呢?我利用了价值杠杆的作用。当时青岛二级站和济南二级站有矛盾, 谁也不服谁。我给青岛二级站的解放鞋价格是三块钱, 青岛二级站加五毛卖出去。是机会把我逼得走向了市场。这时, 在人们以引进照搬西方管理理论为灵丹妙药的时候, 我结合实际, 总结提炼了最容易被员工接受的双星特色的管理理念, 被新闻界称为“汪海语录”。如,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提出“市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市场是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标准”这两个非常惊人的口号, 使企业实现了一切以市场为标准。当时, 原山东省化工厅的厅长下来检查指导工作, 到我那里一看, 结果就火了, “市场是干啥的?啊!市场在引导你, 那我们是干啥的?”

我们比较早地认识到, 品牌连着民族的尊严。双星这个品牌, 首先是被逼出来的, 第二是学出来的。1984年我第一次出国去日本, 参观了日本的一些制造工厂。日本民众平时的生活用品, 像衣服和鞋子, 大多都是自己生产的品牌。他说这是代表我们日本的什么什么牌子。我不理解, 怎么一双鞋还代表日本?觉得他有点吹, 直到后来我给女排送鞋, 才知道他们吹得对。我看了咱们女排打得好, 我做了排球鞋, 送给中国女排。

后来我又到德国, 看到德国人穿的全都是阿迪达斯鞋, 阿迪达斯是德国的, 我就问德国人, 你为什么不穿那个耐克呢, 他说我们为什么要穿耐克呢, 他说耐克不是我们德国的, 我们必须穿我们自己的阿迪达斯。我作为一个德国人, 我为什么要穿外国的牌子?所有的德国队出场, 全都是阿迪达斯的。我受到启发, 看是穿了一双鞋, 但它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自尊心。品牌连着经济, 品牌连着民族的尊严, 我就想, 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我到韩国去的时候, 中韩两国还没有外交关系。因为我是中国鞋业协会的会长, 我是第一个到韩国的中国企业家。1988年韩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 那个时候从汉城到釜山就那么一条高速公路。1988年韩国的汽车, 就是夏利水平, 企业家开会没有一个坐奔驰的, 韩国今天发展到这个样子, 那个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韩国的运动鞋是全世界起来最早的, 我到大学里看, 韩国大学生没有一个人穿外国牌子, 服装和鞋子一律都是国内品牌。穿外国牌子所有人都歧视他, 瞧不起他。所以一个品牌连着一个国家, 连着一个民族, 这是我在外边学来的。

1995年的时候, 我在北京搞了个希望小学, 我在那儿讲品牌, 怎么联系着咱们民族。我讲完了以后, 走到门口的时候, 两个女老师, 师范刚毕业的, 冲我说“你神经病”。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 居然说我神经病!因此, 产品和民族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应该连在一起, 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政治和经济不是两回事, 政治和经济什么时候也不能脱离。

文化就是精神。所谓的文化就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气质。我们共产党当年面对强大的敌人, 靠小米加步枪, 取得了胜利, 主要靠精神, 不是完全靠武器。是文化造就了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双星能够“一花独秀”, 存在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但是文化的东西、灵魂的东西、精神的东西是起主导作用的。

市场经济新时期, 我们要用历史的、优秀的文化, 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 创造现时代的新文化。经济是为政治服务的, 世界经济一体化历来是强权国家为其发展而设立的游戏规则, 因此经济和政治要结合好, 双星较早地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如:我提出“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上个世纪90年代初, 我在厂大院竖了个18米高的大佛, 上边有几个字“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好的积德行善”。我用这个偶像, 把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我们的实际工作连接在一起。当时这个举动确实挺有效果, 大家都觉得我不会干缺德事了, 我得好好地干。后来有人告我告到中央, 说我搞迷信, 我说我树个佛又不用开工资, 工人又信它, 这个有利于带动企业发展的举措有什么不好?我说我错在哪里了?我又没叫我的员工整天在这里朝拜。我还在佛边立了个矮胖小的西方圣诞老人, 做成了收费的男女公共厕所。我说我这个爱国精神你不给我宣传, 竟来告我。后来美国电视台的一个朋友, 组织大批记者给我做了3次专访。美国媒体报道说, 中国有这样的企业家, 这样爱国的企业家, 这个国家和企业确实是有希望。所以文化理念对企业管理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当然了, 我们还有一整套和文化理念想吻合的改革措施, 例如分配机制等, 保证了企业文化理念的实施。1995年我在新加坡演讲, 题目是《现代企业的管理就是用好传统的优秀文化》, 很多学者去了。新加坡早报头版头条报道了。1995年美国一个杂志, 评我为“世界风云人物”。

美国人瞧不起我们, 说我们的硬件不好, 管理不好, 产品质量不好, 我说我可以告诉你, 我的管理比日本好, 比韩国好, 你美国更不是我的对手!我和美国佬斗争的事多了。我在美国参加展销会的时候, 一个美国佬他当时问我, 他说你这个双星什么意思啊?在中国开始的时候的我取的这个名字, 开始的寓意也就是表示左右脚一颗星, 就这么两颗星。我说我告诉你, 什么意思?这两颗星就是东半球一颗星, 西半球一颗星, 双星就是照遍全球!我在那里也碰见一个朋友, 美国人, 和我一样也是从越南战场上回来的。结果那美国人把我直接拉到华盛顿, 到了一个烈士杯前, 在整个上面十几万人, 都有名字, 我当时就想, 你把我拉到这里来, 难道还是准备找我报仇的?他说我问你, 上面哪些人是我打死的?在这样的外交场合, 我叫翻译给我翻译, 就说这些人都是我打死的。当时就知道以后会跟你做买卖, 就把你留下了。所以在整个商战中, 和我们看到硝烟战场一样, 弱者胜强者靠的是精神!在市场经济当中, 中国要想超过强者就必须要有硝烟战场上的精神。没有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双星作为一个国有企业, 能够到今天, 我们就是靠的我们的新文化新理念来创造出我们的企业文化理论。文化打造精神, 精神打造名牌, 用名牌来打造属于我们内部的民族品牌。所以我们就提出了“企业要创造民族品牌, 媒体要宣传民族品牌, 商家要销售民族品牌, 专家、学者要研究民族品牌, 政府要支持民族品牌, 消费者要热爱民族品牌”。

我们悟出来一个道理,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需要一种精神, 需要一种士气。特别是我们现在已经改革开放接近30年, 在改革开放初期, 我们的经济实力总体上讲差距比较大, 但是改革开放这30年, 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增长。我们的高科技的东西比他们是还差一点, 但这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我们能打败他们, 在市场上, 仍然要用这种精神, 加上我们自己优秀的文化, 用中国的民族品牌, 完全可以打败他们。

我们讲爱国, 硝烟的战场上用生命、流血去体现, 市场上没有硝烟, 就是要通过创造名牌来体现。1986年我第一个在《人民日报》谈名牌, 在人们还没有品牌概念的时候, 就呼吁中国应该首先规划要创出多少个自己的牌子, 并确立了用十年时间创出双星名牌的发展目标;我们提出商战当中的“名牌是市场经济中原子弹”、“名牌是市场经济中最大的政治”、“创名牌就是最好的爱国”等文化理念, 使双星员工创名牌有了明确的目标。双星一直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高科技我们是比外国人差一点, 但作为制造业的服装、鞋、轮胎, 我们并不比外国差。例如:外国的轮胎规定装20吨, 超过21吨坏了就不负责任。而我国汽车超载现象严重, 说明我国轮胎质量并不差;再如:大家都知道的耐克鞋。我们一直和他进行竞争, 现在给它做鞋的无非是四川妹、湖南妹, 给我们做鞋的是山东妹。我们中国人不要迷信国外的牌子, 我们中国传统产业照样可以创造名牌!

我们的文化理念, 和员工的思想接轨, 创造了无穷的力量。双星就是靠这么一个文化力量、精神力量创造了民族品牌, 靠“积德行善、实事求是”这八个字, 创造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双星。双星天天都是“大跃进”, 24小时不下流水线。是什么力量呢?靠扣、罚、压?那只是暂时的, 要靠一种思想、文化来支撑。我经历过“工业学大庆”, 知道毛主席他老人家提出过“鞍钢宪法”, 即“两参一改三结合”。这些东西双星都学习了, 也实现了。都说日本企业管理得好, 其实是跟我们学的, 五六十年代他们学了我们的“鞍钢宪法”, 并结合了日本的实际创造形成的。日本管理的实际创始人是毛泽东, 这是日本人说的原话。

我敢讲, 双星管理是世界最好的。韩国人招工简章贴到双星的工厂门口、外国企业要双星的厂长。日本组织了12个鞋厂要来看我的厂, 我就是不让他看。韩国人找人求我, 给他办厂, 说你怎么管得好?我怎么就管不好?他们就是缺少文化!他们那种罚、管, 是暂时的。长久的东西, 要靠内在文化, 形成一个氛围, 要把整个文化, 渗透到每一个环节, 我们实现了道管、情管、钱管、制度管、文化管;通过诚信文化教育, 提升了品牌的含金量, 双星鲁中公司14条流水线全部取消专职质量检查员, 形成了人人都是质量检查员, 说明文化、诚信是良心和道德的体现, 是市场商战竞争成功的法宝;实现了以小吃大——吸收合并轮胎公司, 实现了由给人做鞋到给车做“鞋”的成功跨越;“快吃慢”—双星托管东风轮胎, 说明独特的市场理论和企业文化是双星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法宝。

在中国加入WTO的时候, 我就提出“我是老虎我怕谁”。双星实现了“小吃大”, 2000年双星涉足轮胎产业。在90年代中期, 从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中, 看到了轮胎广阔的发展空间, 双星成功吸收合并“华青轮胎”, 使一个做鞋的吞并了做轮胎的, 以“小”吃“大”, 这场企业购并战实在不亚于“蛇吞象”。

“快吃慢”, 2005年3月, 由双星托管了原东风金狮轮胎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17日, 我到十堰, 在双星东风轮胎公司职工第一期教育培训动员大会暨恢复生产誓师大会上作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讲话, 提出双星不是“救世主”, 真正的“救世主”是双星东风员工自己, 双星输入的只是企业文化、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两年后的今天, 实施战略重组的双星东风轮胎公司因为注入了双星企业文化理念而得到了重生, 向社会展现了在双星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的指引下, 形成的新精神、新文化、新理念、新管理、新风貌。

双星新文化、新理论、新思想, 激励双星人为创名牌不懈奋斗, 推动了双星腾飞和发展, 所以中国文化和企业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且企业文化就是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精神之柱, 不能离开这个, 不管是私有制、国有的、独资的, 都不能离开文化。

三、双星文化的内涵及其精髓

大量事例说明, 市场是企业的根、管理是企业的本、文化是企业的魂。双星在产业扩张中, 在企业管理上靠的就是企业文化, 改变企业面貌靠的也是文化管理, 因此, 文化管理是双星的顶尖管理。

双星文化现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理念体系, 以“行善积德”和“实事求是”为核心、以不断创新为主线, 形成了九大文化管理体系 (市场竞争文化、名牌财富文化、思想管理文化、道德人品文化、质量管理文化、成本管理文化、创新知识文化、技术标准文化、执行形象文化) , 集中反映在《市场·企业·创新》、《市场·企业·名牌》及《潇洒的奥秘——双星》等专著中, 这些体系是在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的, 主要有“四大亮点”:“市场是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标准”, 坚持“不管说三道四, 双星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观, 找到了政治工作的新标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双星人的思维和行动始终以市场为标准, 跟着市场走、围着市场转、随着市场变, 这也是新时期条件下国有企业谋求发展唯一可用的武器;“创名牌是市场经济中最大的政治”, 把创名牌作为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 创造性地把政治工作运用到经济建设上来, 以此来指导全体双星人的行动, 找到了政治工作的落脚点;“用好钱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 使双星人找到了政治思想工作的突破口, 用物质的东西来调整和平衡精神的东西, 精神、物质一起抓, 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 使双星政治工作的内涵更丰富, 更加充分地调动起了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 大胆汲取了“儒、道、佛”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于现代企业管理, 创造了独具双星特色的“道德管理”, 以此教育员工自信、自强、自律和爱业、敬业、乐业, 找到了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同时, 我们还发挥民族文化深厚优势, 对双星管理经验和思想进行高度总结、完善和提炼, 80年代在总结出《双星九九管理法》之后, 又推出了一套与西方“MBA”相对应的“ABW”论:

A是所有字母的开头, 形指老大、第一的意思, 寓意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中国的企业家和企业要敢为天下先, 勇于争一流, 不但要当中国的第一, 还要做国际老大!

“B”拆开就是1和3, 是13亿的大国、13亿的大市场。“1”像一个顶梁柱, 代表企业要用顶天立地的精神、进取创新的个性去拼搏, “3”形似一个人俯身弯腰, 寓意企业家要脚踏实地, 认认真真地工作。一个没有精神与信念的企业就是一个毫无希望的企业, 企业在现代商战中好比一个战斗团队, 只能靠思想、靠文化、靠精神来凝聚。

W形似雄鹰、大鹏展翅, 寓意市场企业家要成为不屈不挠搏击长空的雄鹰。一个企业垮在市场上, 倒在管理上, 死在决策上, 败在创新上, 作为企业家的决策人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家的人格魅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 企业家的道德风范影响着企业的形象, 企业家的精神面貌代表着企业的精神风貌。企业家是市场上的将军。

双星进入文化理念的管理, 这也是最顶尖的管理、最高层的管理。这其中, 不仅融入了市场化的管理手段, 更注入了情管、道管、钱管、文化管等多种形式。我们认为, 企业文化的力量是长效的, 是基础性的, 甚至比制度还要有效率, 它能解决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灵魂、道德的教育引导, 双星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

双星在创造企业新文化的同时, 又进行了创造性的、与文化配套的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在生产一线推行承包制, 将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做法创造性地运用到工业战线企业管理中来, 在市场一线实行个体、股份制等形式, 使职工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 创造了市场经济下“责、权、利”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增强了员工对企业、对名牌的感情, 凝聚和稳定了员工队伍, 促进了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运用企业文化的几点体会

1.精神的东西在一瞬间爆发巨大的力量是无法估计的。战争年代之所以弱能打败强, 靠的就是精神, 所以说, 精神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把优秀的民族文化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和企业的实际, 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这个文化是企业的魂, 是商战当中爱国的根, 是创民族品牌的宝。要想真正创民族品牌, 必须用好民族文化这个法宝。

2.企业文化就是生产力, 就是竞争力, 就是经济社会竞争的原动力。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真正发挥它的作用的时候, 无形的文化会变成有形的东西, 变成生产力和竞争力, 变成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不是软的, 而是硬的。企业文化的力量是长效的, 是基础性的, 甚至比你的制度还要有效率, 解决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不是光口头讲一讲, 而是要付出艰辛的实践, 促进民族品牌发展, 企业家必须继承民族文化精粹, 结合现实, 创造适应企业发展的新文化、新理论、新思想、新精神。

3.企业文化的管理是当今现代化企业管理。儒家文化很大的特点讲仁讲义讲孝, 市场经济光讲仁是不行的, 仁和义和产品结合好, 这就是我们提倡的现代文化, 假如把这个东西研究好了, 我们和很多企业都能搞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这是我们最宝贵的遗产。双星能够到今天, 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创造的思想价值, 正是因为我们信奉中国传统文化, 将它融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促进了双星的发展壮大。

4.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现在的新时代结合, 创造出新文化、新理论、新思想, 可以搞好我们的企业管理。双星在全国二三十个厂, 都是一个模式, 就是靠文化管理。优秀的文化是商战当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中国银行企业文化 篇8

(一) 美国的民族文化

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 文化根基很浅, 但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经过200多年的相互融合和优胜劣汰选择, 形成了自己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

1. 清教文化。

首先新教中的一批“清教徒”不满现状提倡简朴追求自我的生活方式。其次《五月花盟约》的签订赋予了美国民族文化倡导道德、民族、平等的内涵。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儒家文化不同, 清教文化认同人是万物的主宰, 重视人的自由和权力, 并通过法律和制度规范下来, 建国初期美国颁布了《人权法案》, 从法律上认可个人在人身、财产和政治上享有完全的自由。这些在思想上、文化和制度上为实现个人理想和自由奠定了社会基础。

2. 移民文化。

首先美国初期居民是各国移民, 主要依赖个人奋斗, 所以美国人崇尚生活的强者, 鄙视弱者, 这使得美国人更加崇尚自由和平等。其次从地理位置看, 初期美国基本处于荒芜状态, 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众多, 自由农民面临太多机会, 这些培育了美国人打破常规, 开拓进取和敢于冒险的理想主义性格。第三, 美国是由游牧民族发展起来的国家, 加上西进运动的拓荒, 生存环境是原始和残酷的这培养了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第四, 美国是移民国家, 这些移民在融入的同时也将各自的言文化和习俗等带到了美国, 美国包容兼收发展了美国文化。最后, 早期的美国居民开发北美大陆的过程是打破常规, 服从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 从而决定了美国人一切为了效益和成功的实用主义哲学。

(二) 美国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 清教主义将打破旧传统进行自由抗争的精神应用于劳动和

企业发展中, 认为劳动和进行企业经营不是仅为赚钱的欲望而是对上帝的负责, 是获得上帝恩宠的唯一手段, 一种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便出现了。同时政府加以引导以维护和延续主流价值观、加强移民对主流文化认同的公民教育, 强调“爱国与忠诚”、“诚实与仁慈”、“自律与容忍”, 注重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责任、自律以及社会关系中的诚实等。可以说, 美国人对主流文化的普遍认同与公民意识既是人们的自觉行为, 也是政府有效引导的结果。

2. 契约制度建设。

美国是在打破专制的旧宗教建立的新国家, 从建国开始就重视人权和自由, 并通过制度和法律形式规范下来, 这种制度建设从一开始就贯穿在美国人的意识中, 在企业发展中也必然重视民主制度和契约制度。

3. 美国的清教文化和移民文化中都特别呈现出个人主义精

神, 强调自由、平等, 强调开拓创新和英雄主义, 也必然在社会和企业发展中重视员工的人权、包容员工的个性, 重视并发挥员工个人才能, 重视员工的创新能力, 在经济制度发展中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

4. 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 美国人不喜欢正规的、抽象的概念的东西, 更崇尚物质生活, 认为生活舒适是理所当然的人生追求。

在美国人眼里, 有用就是真理, 成功就是真理。

(三) 美国的企业文化的特点

美国民族文化反映出的核心是个人主义, 由此所形成的美国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个人主义。美国麦肯锡顾问公司在访问了全美最优秀的62家大公司, 最后以获利能力和成长速度为标准从中选出43家接触的模范公司, 并对这些公司进行调查研究后, 出版了《追求卓越—美国管理最佳公司的经验》提出了美国企业杰出企业的八项原则:行动神速、顾客至上、支持创新、尊重员工、重视价值观、不离开本行、精兵简政和宽严并举。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的, 正是在这种民族文化影响下便形成了美国企业文化:尊重人的价值主动发挥员工的个人才能、简洁功利的实用主义、契约化的管理制度、自由平等的人性化管理、重视创新建立激烈的竞争机制等。

二、日本民族文化影响下企业文化的形成和特点

(一) 日本民族文化形成和特点

1. 岛国文化。

日本处于四面环海、国土狭小、资源短缺、灾害频繁的岛国生存环境, 激发了日本强烈的民族意识, 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第一, 重视吸收外来文化, 尤其是中国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第二, 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张侵占的冲动, 以达到补充农业上地少, 工业上资源缺乏的自然和地理上疆域狭小的限制。第三, 地少资源匮乏, 灾害频繁使日本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第四, 日本的四面环海的地理环境使日本自认为是地理上的中央王国。

2. 社会结构。

第一、纵向等级的主从结构。核心内容是以主从关系为轴心的等级身份制, 主从结构、等级结构与家族结构相互交织, 主从关系、等级关系、家族关系与政治关系相互渗透。第二、拟家族制的统治结构。日本人家或家族结构的显著特征是泛家族主义, 并将这种拟家族结构应用于社会各种组织中。

(二) 日本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 日本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使日本的任何企业都把报效祖国

的精神放在首位, 所以日本企业价值目标有双重倾向:一是社会责任, 一是经济效益。

2. 日本吸收中国的儒家文化并和日本自己社会结构文化结合

形成日本大和文化, 使日本具有强烈的家族意识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使日本企业员工对企业忠、诚和和亲一致, 使日本企业具有极大的向心力、忠诚度和团队意识。

3. 日本为摆脱资源匮乏而重视人力同样用于企业经营中重视

以人为本的感情投资, 并逐渐转化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的集体主义。第一建立员工终生雇佣制, 第二是实行年供序列工资制, 第三是按企业组织工会, 将劳资关系转化为家族内部关系。

4. 日本对外扩张侵略的冲动和大和民族优越的错觉同样运用

在企业中, 日本企业和员工以日本企业和产品为荣, 重视产品质量, 重视企业信誉, 并极大限度的以产品抢占世界市场。

(三) 日本的企业文化

通过日本民族文化对日本和日本企业的影响使日本的企业文化也体现着日本的民族文化, 日本民族文化反映出的核心是集体主义, 由此所形成的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集体主义。这些企业文化可以概括为日本企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外扩张的市场占有动机, 日本企业重视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等, 日本企业重视感情投资重视人力资本, 日本员工具有对企业强烈的忠诚的家族集体主义意识和严格的等级意识等。

三、美日企业文化在民族文化影响下的形成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日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和特点。第一, 企业文化离不开民族背景, 企业文化是在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美国的企业文化核心个人自由主义来自于美国移民文化和清教文化中的自由平等观念, 日本企业文化核心集体主义来自于日本民族文化的民族集体意识和家族意识;第二, 企业文化是在充分吸收、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在企业文化中加强引导并放大。两个国家民族文化中都有其不足的劣势, 但是国家和企业在建立企业文化过程中充分利用其积极方面并通过宣传教育制度等加以引导, 美国利用个人自由平等的观念鼓励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 日本利用民族和家族意识鼓励个人为集体做出贡献, 既符合民族特点又能发挥优势促进企业发展;第三, 两个国家企业文化的内容已经超过了本国民族文化范围, 是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 融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的现代企业文化。美国虽然重视个人自由、平等和权力, 但仍然建立现代契约制度、竞争制度、团队合作制度促进企业发展, 日本也是既重视个人对集体贡献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又重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四、中国民族文化影响下借鉴美日企业文化加强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

(1) 中国民族文化分析中华文化悠久渊博, 并深深积淀在我们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之中。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思想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重视个人的道德和礼仪, 重视家庭责任和伦理的家庭集体主义, 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和重视秩序严格的等级制度。可以看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 既重视个人道德和礼仪的修养, 又重视家庭和国家的集体主义, 但重视程度都不足。在这样的民族文化背景下, 中国的企业文化也就呈现出同样的特点:重视企业员工的个人修养, 以和为贵, 义利并重, 但同时缺乏竞争;重视家庭责任的集体主义, 同时难以形成企业和社会大集体主义;强调家庭社会伦理和等级制度, 同时束缚了创新和冒险。因此, 中国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而在美国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日本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调动了企业和员工的责任感和忠诚度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中国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和中国社会发展也必需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融合发展中国企业文化。

(2) 中国民族文化背景下借鉴美日企业文化加强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国要想建立发达的企业文化同样要借鉴美日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 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精华, 借鉴吸收美日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 并融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文化。

中国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文化为重心的, 儒家共同承认的核心价值, 大体上是以仁爱为中心的展开, 重要的范畴有如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诚、敬。通过儒家文化建立增强个人修养的企业文化、建立产业报国、服务社会的企业文化, 以此来达到社会行为规范并可以内化为企业人际关系、精神风貌、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等, 也可以外显为礼仪、品牌、服务、荣誉、公众形象等。通过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 使企业形成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企业社会责任和尊重人才的氛围, 通过国家和企业的不断正面宣传教育和制度引导, 使员工同企业一样具有强烈责任心、道德诚信和职业形象。

日本企业的集体主义虽然有一定的局限, 但其强烈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却为我国企业建立大集体主义文化带来借鉴。通过建立企业对民族的忠诚度和责任感来影响和建立员工对民族的大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将企业的荣、辱与企业员工个人的荣、辱紧密结合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家庭归属感促进员工对企业强烈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从而使整个企业文化具有集体主义的精神。

美国企业的个人主义更加重视个人的能力、自由、平等与权力。借鉴美国企业的个人主义, 中国企业应该建立尊重个人价值的文化, 注重发挥员工的个人才能, 提供公平竞争环境、竞争规则和奖惩制度, 鼓励冒险和创新, 强调在“个人自由”、“机会均等”的基础上进行个人能力的发挥。

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现代企业中推行严密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具有适应形势发展的战略目标, 并使之分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施计划;具有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既稳定、严密, 又灵活多变的组织结构;具有确保实现战略目标, 维持良好组织状态的规章制度;重视法律、契约, 信守合同是现代企业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只有正当的法律过程, 借以对事实的公正、客观和无情评价而做出判断, 才有正义等。

参考文献

[1]段鸿, 李骏.企业文化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分析——以美国、日本为例[J].亚太经济, 2007:5, P60-63.

[2]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2010:2, P84-87.

[3]定雄武.企业文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P260.

中国银行企业文化 篇9

我们都知道技术含量低的东西附加值就低, 比如说纺织业, 而在中国恰恰就是纺织业最为盛行, 不得不说在以前纺织业不光可以创汇而且可以提供大量就业, 无论是在促进经济发展还是稳定社会安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中国制造”这个口号就是中国纺织业为中国企业打下来的。然而无论纺织业有着多么辉煌的过去, 现在还是势不可挡的衰落了, 原因无二, 技术含量低。所有新兴发展中国家都已纺织业为主要经济发展方向, 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逼迫原本利润低廉的中国纺织业进一步压缩价格, 而压缩的价格又逼迫企业压缩成本以盈利,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里原材料价格一定的情况下, 最后受损的还是纺织工人。举个列子, 在2005年巴黎举行的“中法中小企业合作洽谈会”上, 时任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给在场的法国企业家算了一笔账, 由于中国出口纺织品利润较低, 中国出口约8亿件衬衫才能抵一架空客380——8亿∶1!

问题出现了, 同样是法国, 同样是服装纺织业, 法国的服饰作为一种艺术品而被世人所称赞与欢迎, 法国的时装也在世界服装奢侈品中独占鳌头, 一件CHANAL的时装售价1000欧以上, 折合人民币一万多元, 同样是一件衣服, 为什么中国制造与法国高档时装有那么大的区别?原因的根本就是文化, 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人与人, 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 随之而来的是思想文化上的碰撞, 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 宗教习俗, 这些差异导致了更多政治经济上的区分, 比如说在俄罗斯再受欢迎的伏特加也不可能在阿拉伯国家出售, 同样在欧洲普通的超市你也不可能买到中国的调味料。而联通各个不同国家人民日常生活的就是无处不在的贸易, 以及贸易中的商品。因此鲁迅说的好“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产品质量一定的情况下, 品牌文化, 企业文化起到了向导, 指示作用。独有的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可以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给产品在无形中提高内在价值, 提升品牌价值。

在欧美, 一个品牌除了优质以外, 必定有着一段刻骨铭心, 源远流长的品牌历史以及妇孺皆知的企业文化, 甚至文化本身也可以作为商品。美国好莱坞的电影, 日本的动漫游戏, 欧洲的奢侈品, 都不在是单纯的商品, 而是与文化捆绑, 以一种新的模式出现。因此, 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 一定要有其独有的品牌文化, 企业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的被世界市场所接受。

所以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归根结底就是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上的创造, 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提高品牌价值, 提高全球知名度, 由低文化内在附加值生产到高文化内在附加值的生产。

日本的丰田在进入美国的时候曾遇到重重困难, 当时的美国人因所处的时代所以分外自信与骄傲, 那时候美国人心目中完美的车有3大特点:大气, 宽阔, 高耗油。而来自东方的丰田有着东方文化的普遍特点:精致, 内在, 节俭, 家庭。而在这种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影响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是难以被美国人所接受的, 所以丰田以其几十年如一日的品牌企业文化推广策略, 慢慢的改变这美国人的消费观念。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美国学生参观丰田在美国的工厂, 每年都有丰田赞助的日本文化展在美国巡展, 每年丰田都不遗余力的支持者日本本土文化与自其企业品牌文化的输出, 正是这种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全球销量第一的丰田, 与风靡世界的日本文化。而现观中国, 我们难以找到这样的例子, 联想收购IBM的笔记本电脑业务, 拥有了其全球销售与售后服务平台, 但是联想自己的品牌却难以打入国际市场, 就是因为没有相映的知名品牌效应, 收购的IBM笔记本电脑所拥有的品牌文化归根结底还是IBM的, 还是美国的, 所以没有人会留心这个中国东家的产品, 这也导致联想产品难以突进国际市场。

而提及文化, 特别是中国文化, 可以说这才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大的财富, 中国文化连绵5000年, 在这其中有多文化理念, 传说故事, 历史名人, 箴言可以引进中国制造里。拥有这些独有的文化的中国产品与中国独有的文化相映成章, 使中国文化具体化, 使中国制造深刻化, 用东西方人所对中国文化好奇的特点为切入点, 让本已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真正的深入人心, 为世人所接受所追捧。

参考文献

[1]魏凤.中国企业管理文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2]何立, 凌文辁.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思想——创建有效的组织文化[J]企业经济, 2003, (11) .

中国银行企业文化 篇10

一、会计文化的溯源

1.文化的概念

对于文化的概念, 专家学者见仁见智, 各有见地。不同的学科从不同角度出发, 不同的学者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 艺术、教育、科学等。”

2.会计文化的含义

狭义的会计文化, 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会计职业领域内业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为所有 (或大多数) 成员所接受或共同享有的会计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实施。广义的会计文化, 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有关会计方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会计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为会计物质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会计文化这四个基础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会计文化体系, 为会计组织的和谐、健康发展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

3.企业会计文化的含义

企业会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会计文化通过弥补会计“法制”式刚性管理的不足, 以价值观、信念、社会责任感等所构成的柔性管理来激励、引导企业会计行为, 构建和谐的企业会计环境, 从而实现企业会计目标, 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企业会计文化对丰富企业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二、中国文化对会计文化的影响

各国文化是多样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也是不同的, 对会计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特别是一些文明古国。中国会计文化要走向世界, 就要借鉴和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化并不断深化和创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会计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会计文化的主要原因有几下几点。

1.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伦理文化

在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 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伦理文化主要侧重于德治而轻于法治。伦理道德问题贯穿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也对会计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计人员的行为始终受到伦理道德的影响和制约, 以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为核心思想。主要以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行为, 依靠会计人员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

2.中国文化的环境是政治文化

儒家提倡“克己复礼”, 便是以政治理想制约个人欲念;墨家忧世风日下, 要遵道利民, 最终尚同于天下;法家主张为“圣人执要”出谋划策, 更是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这些, 对中国传统会计文化有着直接、深远的影响。

3.中国文化的中心是人事文化

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 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必须管理, 管理必须核算。然而核算离不开会计, 最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但是人事文化作用表现比较突出, 主要为会计行为本身常常为了处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而不得不牺牲会计的原则性和伦理道德性。

中国会计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继承和发展, 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和观念与市场融为一体, 相得益彰, 相互发展, 摒弃民族虚无主义, 重新阐释儒家思想观念, 将之有机地融入我国的会计文化建设中去, 会极大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

三、中国文化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经济体制的改革, 民主法制的进一步完善, 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 我国的文化建设必然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 在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伴随文化建设的发展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适应企业环境发展

企业会计文化需要在良好的会计环境中形成和发展, 企业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会计文化的变迁。现在我国大力建设和发展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 企业会计文化也应随着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会计文化, 从而推进并完善我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

2.促进企业会计改革与发展

中国会计文化是对中西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极的传承和延续, 体现着中西现代管理文化的精髓思想。因此要强化会计文化对会计的积极影响, 促进企业会计改革与发展, 以适应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需要。对于目前企业会计行业出现的错弊和人为的差错, 应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 改革企业会计法制法规管理体制, 加强中西方会计文化的融合, 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而积极促进我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

3.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会计文化在会计实践过程培养会计人员的基础和中心。当前, 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袭, 企业会计领域中一些人立场不够坚定、贪图享乐, 守不住道德防线, 通过做假账、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恪守中国文化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促进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会计文化建设对促进会计改革与发展, 加强会计人员思想道德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因此, 会计文化建设既要吸取我国传统会计文化的精华, 又要善于借鉴国外会计文化的先进之处, 对于我国会计文化的创新, 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中国文化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

会计文化建设所应遵循的原则, 是人们通过对会计文化及其规律性的了解, 对会计文化提出的基本要求, 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是中国文化在促进会计文化改革与发展过程当中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成果, 中国文化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主要为以下几点。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指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 坚持系统思想和整体观点, 不断评估各要素对企业整体会计文化质量的影响, 实现企业会计文化的整体优化。整体性原则是构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会计文化, 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发展、完善的原则。因此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综合性的会计文化建设计划, 把握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 并从整体上来考虑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组织、协调、措施等方面之间的关系, 要始终保持其整体性。

2.共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共性原则是指在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 会计组织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其自身的文化建设具有共同的组织文化的性质。在不同时代, 不同企业的会计文化中都包含有一些超越自身特点, 因而具有共性的价值观念, 这是会计文化本身科学性的反映。这些共性的认识虽然还有缺陷和不足, 但却是形成真理的基础理念, 是各种不同会计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促进的条件。因此在中国文化促进会计文化建设的进程中, 尽管内容和形式随着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而不断变化, 但在实践和观念的总结中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基本点却一直保存下来。这也就是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过程中共性原则的表现。

3.持续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程, 尽管一定时期内企业会计文化仍处于初始稳定发展的状态, 但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除了强调对中国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 因时因地制宜, 不断研究和解决会计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创新从来就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 而是时时创新不断发展的。

中国银行企业文化 篇11

主持此次“双星集团管理骨干思想教育培训班”会议的双星集团副总裁生锡顺告诉记者,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双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举措。这次培训班规模是历年最大,除了主会场,双星还在全国各地的工厂、大区、平台设立了25个分会场,参加此次培训班的骨干共1300多人。

2月18日上午,以“感恩文化、道德文化、品牌文化”为主题的“双星道德教育大讲堂”开堂。汪海首先给大家上了第一课,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举办此次培训班的目的和意义:

1、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补课充电。2、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一步净化双星小环境。3、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坚定双星走“文化强企”之路的信心。4、把双星特色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接轨挂钩。5、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提高管理骨干素质。

双星集团此次邀请了吕明晰、刘有生、王秀芳、马益玲、谭凤涛、孙武汉、何沙洲、张秀玉等八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专家、教授,他们从“孝道与幸福”、“伦理道德”、“双星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及“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等各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双星企业文化进行了系统讲解和论述。

汪海随时进行点评。各位学者、教授和专家对中国企业界的“常青树”——汪海总裁思想家、企业家的风范深表敬佩,对双星“三大文化”给予高度评价。

双星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增胜根据自己学习《弟子规》的情况,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同大家进行了分享。现场还进行了互动学习、交流心得:晚上分组讨论,写学习心得,并以板报的形式将学习体会进行展示。

22日上午,来自16个单位的22位学员代表就参加此次培训班的体会和认识进行了大会分享与交流。学员表示,这次思想教育培训班,是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感悟、内心的洗涤、思想的升华,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再补课,也是战胜2013年的新动力。通过培训班,大家对“小孝与大孝”、“小家与大家”、“小道与大道”、“因与果”、“怨恨与宽容”、“抱怨与严己”、“欲望与幸福”、“尽职尽责与尽全职、尽全责”、“做人与做事”等九个方面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决心处理好这九种关系,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双星企业文化,汇聚到热爱双星、发展名牌的思想认识上来!

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要明白“九种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概括来讲分为儒、道、佛三家。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五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汪海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了人生之道。二是,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了处事之道。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给人类提供了一把道德标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显著的特点。他说,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一部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宏伟巨著,也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每个人都要很好的学习。

22日下午,汪海在总结讲话中,就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指出,要明白“九种关系”:

“小孝”与“大孝”的关系。中华文化,“孝”为基础,所谓“百行孝为先”,“孝”体现的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标准,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素质和修养。“孝”不仅体现在对父母、对家庭上,对企业、对社会也有一个孝的问题。“小孝”是对家庭的孝,“大孝”是对企业的忠、对国家的忠、是利国利民;“小孝”是基础,是本分,“大孝”是归宿,是升华。

“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小家”是家庭,“大家”是企业、是国家。“大家”是“小家”的保障,“小家”是“大家”的元素;“大家”、“小家”互为依托,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对双星人来讲,要永远把双星这个“大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双星“大家”发展,都跟着名牌沾光、发财,个人的“小家”才可能幸福。

“小道”与“大道”的关系。“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道”是一种精神、一种规律,“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德”积多了就是“道”。“小道”就是从每个方面、每个细节、每件小事上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好,“大道”就是人生之道、事业之道,就是积德、就是奉献、就是不断地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双星的“大道”就是将双星民族品牌做大做强。每个人要从做好每双鞋、每个件、每条轮胎、每件事的“小道”做起,从小事、细节做起,把产品干好,把各项工作做好,走出一条双星“金光大道”!

因果关系。世间万物,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双星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以“行善积德”为中心,加强诚信管理,种好“干好本职工作”的善因,收获“企业发展、个人发财”的善果。

怨恨与宽容的关系。怨恨只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加深矛盾,而宽容有益于问题的解决,增强团结。要发扬双星人团结协作的传统美德,既然都是“一家人”,就要“一条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还要讲原则、有底线地相互支持。

抱怨与严己的关系。抱怨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严已是一种智者的胸襟。遇到问题、出现失误以后,不要老是抱怨别人,应该严于律己,敢于亮自己的丑、揭自己的短。

欲望与幸福的关系。幸福与“成就”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既要控制欲望,知足常乐,也要努力拼搏、积极奋斗,争取最大的成就。幸福是靠自己的拼搏、努力挣来的,这样的幸福才长远。要靠本事,正大光明挣钱发财,创造幸福,正确对待名、权、利,忠于企业,做到“权为企业所用,情为员工所想,利为企业所谋”。

尽职尽责与尽全职、尽全责的关系。尽职尽责是一般工作、一般表现,是应尽的义务,但是对市场经济来讲,只有尽全职、尽全责,才可能真正干好工作。要做到尽全职、尽全责,首先要有感恩的心,要懂得做人,要有忠诚之志。

nlc202309040034

做人与做事的关系。要正人、先正己,要做事、先做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如何做人,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保证,做事是做人的体现,任何失败者都不是偶然的,同样,任何成功者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怎样做人。大家要自觉提高道德素质,在“孝”上体现做人,在“德”上体现做人,在事上体现做人,高标准做人、高水平做事,干好本职工作。

继承传统优秀的,借鉴外来先进的,创造双星特色的

“双星企业文化并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文化,也是这个时代、这个历史时期文化的代表,对整个社会、整个市场来讲,在文化缺失的大环境下,双星第一个创造了符合市场经济、符合现代竞争、符合这个时代、符合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新文化。”汪海就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指出,“传统文化优秀的部分我们要继承下来,在实践中落实,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创新创造符合实际的双星现代特色新文化,用新文化来统一我们的思想、行动。”

跟踪研究双星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的专家们认为,双星近4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创造性地运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企业管理的历程。“继承传统优秀的,借鉴外来先进的,创造双星特色的”,双星始终坚持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始终坚持创造和培育双星特色企业文化,始终坚持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双星特色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教育员工,创造性地提出了市场经济的“孝、忠、义”:市场经济的“红与专”:市场经济的“矛盾论”,以及个性、人性、党性的“三性”观:提出了“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质量等于道德,质量等于人品,质量等于良心”、“用道德和良心要求自己,用诚信和人品干好质量”:提出了“市场是根,文化是魂,管理是本,做样子是标准”、“文化是企业发展前进的灵魂,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是没有希望的企业”等一系列先进的文化理念和观点。

汪海用丰富的市场实战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创新、创建了融市场哲学、管理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于一体的双星“ABW”理论和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精髓、独具双星企业发展特色的“九大文化理念”,而且在大小会议、不同场合、各种演讲中反复强调:双星的企业文化是双星自己的政治理论,是商战中人们精神的“原子弹”,是企业政治工作的方针、方法和行动指南,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实事求是总结出的理论和理念。

中国银行企业文化 篇12

林德发教授的专著《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它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在鉴别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依据大量文献资料, 通过微观分析、宏观分析和比较分析, 详细阐明了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发展状况、形成原因及历史定位, 揭示了企业文化是近代民族企业身处逆境、曲折发展的重要动因, 并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启示。本书选用了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和宋棐卿创办的东亚公司的大量史料作为研究的基础, 同时引用荣家企业、“永久黄”企业集团、刘鸿生企业、大成纺织染公司、启新洋灰公司、德大纱厂、华新纱厂、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宝元通公司等著名民族企业的资料作为辅助, 全面、客观地展示了曾被人们忽视已久的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风采。

本书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将文化界定为一种不成文的非正式制度, 而不是作为一种“泛文化”概念进行研究, 这有利于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分析, 便于深入挖掘近代民族企业文化发挥巨大作用的深层原因。 (2) 从文化视角研究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动因, 揭示企业文化是推动中国近代民族企业身处逆境、曲折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我们理解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3)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 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分析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指出正是企业文化的巨大力量, 使近代民族企业在逆境中节省了大量交易费用, 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从而揭示出企业文化与近代民族企业不断发展的内在联系。 (4) 阐明近代中国企业虽无企业文化一说, 但按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去分析, 其先进的管理方式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 皆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内涵基本一致, 只是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有些方面还不够完善而已。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 认为中国近代企业只存在企业文化现象, 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的观点, 缺乏有力的证据。 (5) 通过中日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比较, 阐明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并不低, 无论是精神文化还是制度文化, 皆与日本近代企业文化十分相近, 并且有些方面更显优势, 只是由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文化的魅力没能得到充分地展现。

上一篇:CSS样式表下一篇:保温墙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