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招商银行企业文化

2024-06-27

论招商银行企业文化(精选11篇)

论招商银行企业文化 篇1

论招商银行企业文化

商学院 旅游系 酒店1301 马萍 2013112457 摘要:企业文化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最初实践于日本,由欧美学者总结提出,并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作用越来越突出。谁拥有强大的文化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招商银行的企业文化影响力日益彰显,并推动企业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招商银行领导深刻的意识到:银行的发展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全体员工共享的企业理念,对招商银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招商银行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招商银行的企业文化是在招行18年艰苦创业的历程中,在日常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在全行干部员工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从初创期创新导向的“创业文化”到目标导向的“规模文化”,再到规则导向的“风险文化”,继而向更高层次的“管理文化”演进,招银文化内涵和外延,内容和形式都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

一、招商银行企业文化内涵 1.力创股市蓝筹打造百年招银

“股市蓝筹”既是一个抽象定义,也是一个具体概念,它包含规范经营业绩优秀,受投资者青睐,受社会尊敬,受客户信赖的内涵;它既是一个静态的目标,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想长期保持蓝筹地位,需要继续奋斗,不断向上的决心、勇气和行动。

国际上通常是把银行的净收入作为银行的短期目标,把银行市值的稳定增长作为银行的长期经营目标。这里所说的市值就是资产负债表中远期现金流量的净折现值,通俗地说,就是一家银行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更值钱。在国外先进银行看来,市值的稳定增长才是衡量一家银行经营成败的根本标准。

打造百年招银体现了招商银行成为基业长青的志向和决心;体现对社会、客户、员工、股东的长期承诺。这一愿景的含义,一是按照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把招商银行建设成为一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商业银行,努力为中华民族银行业在国际金融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二是要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构建有招商银行特色的管理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和良好氛围;三是要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保持利润稳定、持续增长,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为股东提供丰厚的回报,为客户提供优良的服务,为员工提供满意的职业。

2.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好的金融服务

作为招商银行的使命,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好的金融服务体现的是不追求规模最大,而是追求提供最为优质、最有提色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员工和股东的需求。

招银的全新客户经济时代:

第一,银行市场的高度垄断结构已经被打破,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第二,银行信贷作为企业单一的融资渠道已经被打破,多元化的融资格局已经形成。

第三,客户一味地顺从银行的被动局面已经被打破,客户对银行的要求越来越高。

3.招商银行核心价值观

招商银行的核心价值观分为服务、创新和稳健三个方面。

服务就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尊重和关爱客户,发现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期待与梦想;强调内部服务,内部服务是外部服务的基础,各级管理者都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做好对内部客户的服务、一线服务。

要树立“大服务”和“客户本位”的思想。所谓“大服务”理念是将一系列完整的服务流程全部集于一身,形成能够用从上游到下游全线的网络和实施能力。

做到三个转变:

一是员工角色定位“代表招商银行”向“代表顾客”转变。

二是标准化服务向个性化、细微化、亲情化服务的转变。

三是从重视接待重要顾客转向接待好每一位客户。

达到三个境界:

一是让客户满意——用专业技能,为客户提供一切所能提功的服务,让顾客满意。

二是让客户惊喜——用心做事,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从满意达到“满溢”。

三是让客户感动——用情服务,在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上都超出客人的预期值。

创新就是顺应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态势以及企业面临的各种挑战,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保持开放的心态,大胆地进行尝试、持续地进行改进工作,并容忍失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稳健有双重意思,一是稳,二是健。就是要在控制风险、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发展。招商银行要以控制风险作为工作中的思想方法。但是,风险文化不是僵硬的,而是灵活的,在风险和回报中得到平衡。控制风险是积极的,要在平衡的基础上,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发展业务,在有效的市场中,只有认识风险并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才能有收益,这就是稳健。

二、招商银行企业文化的优势

招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在国内金融机构中是最具代表性的,相比较而言,其突出的优点有两点。

1.招商银行企业文化具有优良的文化传统

在招商银行的发展中,有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一直保存下来。成为招商银行企业文化精神层面的优良传统。这些优的传统包括“创新,拼搏,奉献,敢为天下先和服务客户”。通过调查,招商银行员工对这些理念也是比较认同的。

2.内部凝聚力强

招商银行内部员工凝聚力强,企业忠诚度和承诺度较高。几乎所有的老总都认为下属员工会因为招行的声誉和社会地位而满足。在网上留言中员工为招行提意见的同时也表现出对招行的热爱。

三、招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渐进性的,招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成绩是突出的,其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企业文化的理念缺乏组织统一认同

招商银行的管理者之间还存在对企业文化认识不统一的情况。有些管理者认为现在建设企业文化非常紧迫和及时,而有些则认为不那么紧迫,建设企业文化直接带不来经济效益。在企业愿景和招行价值观反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由于不同管理者长期分管不同领域和部门,工作分工不同,其自然强调与各自相关部门工作的重要性,在理念上自然强调本部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部门协调一致和整体和谐统一性。

2.企业文化中制度层和理念层不匹配

随着同行之间竞争的加剧和深化,招行对客户的营销需要团队协作和整体营销。但目前的考核体制方式是储蓄存款简单到人,重要客户维护长期单线联系,以至于造成客户资源不属于招商银行,而属于客户经理。客户经理跳槽使客户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3.缺少有丰富企业文化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

由于招商银行的快速发展,高级人才的匮乏现象较为突出。主要由于培训问题和流失问题。

在培训问题上,除了常规的培训制度不完善,同时缺乏长期性的高水平培训。员工无法掌握业界快速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不能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利润和市场。

在流失问题上,人才过速流动会影响招商银行管理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曹霞;现代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建设[J];生产力研究;2009年8期 [2]程向利;招商银行企业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李平;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J];煤炭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论招商银行企业文化 篇2

一、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企业文化理应站在先进文化的前沿, 而作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也应时刻坚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优秀的银行企业文化, 对内可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对外可塑造完美的银行形象, 从而推动经营业务的发展, 增强银行自身的竞争力。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

银行的声誉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 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银行的声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各家银行谁的形象好, 谁的信誉高, 谁就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就能在竞争中取胜。

(二) 银行之间竞争的需要

随着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 银行将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面对严峻的现实与挑战, 银行应当抓住机遇, 增强竞争实力, 也需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三) 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银行企业文化, 要把发展企业文化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方向结合起来, 使企业的发展既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又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一) 以人文关怀为根本, 凝聚内部向心力

作为从事货币经营的窗口服务单位, 银行要广辟市场、高效营销、规避风险, 取决于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向心力。银行的信用文化、服务文化, 归根结底都要体现在员工的观念和行为之中。因此, 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培育员工的主体意识, 激发大家的内在积极性。

1. 注重员工的价值关怀, 提高满意度、增强归属感。

对员工的工作安排, 要尽可能顾及员工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和抱负, 使他们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良好的职业前途, 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和贡献大小, 给予相应的物质待遇、荣誉和升迁机会。积极关心员工的实际困难, 努力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使他们产生家的感觉, 形成主人心态。

2. 尊重员工的民主权利和人格个性。

要通过培训、打造, 在银行上下形成一个民主、和谐、宽松、上进的文化氛围, 彼此真诚尊重, 大家心情舒畅, 团结协作, 生动活泼。让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监督, 可以直陈己见。

3. 重视教育、培训。

鼓励自学, 抓好培训, 形成学习型企业, 提高员工素质。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 对领导干部、部门经理和普通员工可分层进行, 有区别地组织大家学习政策、法规、国际国内同业先进经验、新业务新产品知识等, 把理论和实务相结合, 业务学习和文化熏陶相结合。通过持续的知识积累和更新, 造就高素质的企业管理和员工队伍。

(二) 客户至上, 促进服务文化建设

国有银行普遍注重新产品的投入, 但银行产品的同质性使得其竞争成本大幅增加, 当务之急是建设服务软环境。但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 僵硬的微笑服务已不再有优势, 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一是要树立“客户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二是以具有深刻理念内涵的品牌和形象吸引客户;三是按“二八”定律实施差别服务;四是实施以客户为导向的产品战略。总之, 要建立以市场为目标, 以客户为中心, 以品牌为手段, 全力服务客户的服务文化。

1. 服务程序的标准化。

服务是国有银行的唯一的产品, 服务这一特殊产品的质量主要体现在银行各项业务的拓展, 体现在每个细小环节上, 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服务质量整体降低, 对以客户为中心的承诺就会造成致命的损害, 因此, 要花大力气在业务操作、拓展各环节实施标准化服务;

2. 服务对象的差别化。

通过市场调研, 对现实和潜在的客户进行市场细分, 并根据客户面临的难题及市场环境的变化, 不断创新产品和改进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欲望。对于按客户特征差异细分后的目标客户群, 在经营资源投入及管理方式上采取不同的差别联系政策, 实施不同的需求满足策略。

3. 服务手段的知识化。

现代经济活动, 是以服务与专业为主的知识经济, 若想动员新资源, 就必须强化对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运用于客户关系管理中, “私人银行家”系统便应运而生。培养具有相当金融理财经验、银行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员工, 成为个人银行家或客户代表, 每一个都可以全面详尽地回答客户的金融咨询, 帮助客户制定融资投资计划, 为客户办理有关手续, 一个人可以全面满足客户的要求, 客户不需要分别去几个部门或柜台办理业务, 既省时方便又安全。

4. 建立客户投诉机制。

首先要设计印制标准化的意见征询表, 其次要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客户征求意见, 第三要通过聘请服务顾问和社会监督员, 提高透明度, 最后要坚持实行24小时投诉热线工作等。

(三) 加强品牌文化建设

品牌文化在我国的银行文化建设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除了理念方面的主观原因外, 银行企业经营同质的货币资金一是一个客观上的原因。但是任何企业文化都是附加在其产品载体上的, 世界上没有不附加在其商品载体上的企业文化, 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品牌, 银行文化和金融产品品牌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 品牌是银行企业的经营理念、市场定位、策划创意和银行企业信誉的象征, 也是银行文化凝结在银行服务产品上的结果。因此, 品牌文化的创新除了要树立银行品牌意识, 注重银行企业形象的设计和宣传外, 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再次吹响银行品牌大战的号角。面对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银行应事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 以了解顾客的不同需求、生活背景、消费观念, 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实现银行间的。有差别产品服务。同时还要注意, 在进行品牌的推广时, 银行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 进行真实、有效的宣传, 不断扩大。品牌的社会知名度, 以利于银行品牌产品的成长。

(四) 弘扬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银行的企业精神应是银行宏观经济文化、信用文化、服务文化、团队文化、创新文化的综合体现, 是行风行貌的凝结, 是时代性、社会性和银行个性的有机统一体。各银行在企业精神建设上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但存在以下共性: (1) 团队精神。以全体员工对企业经营理念、经营规范、经营目标、经营个性的认同为基础, 通过大家对“主人翁”的体验形成共同意志和合力。上上下下形成有机整体, 共同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共同关注企业的经营发展。管理层谋划大局、服务员工, 员工心怀大业、协力打拼。 (2) 守信精神。银行经营特性, 应以诚信为本, 作守信典范。以实力和诚信赢得社会公众的稳定信赖度, 拓宽存贷渠道, 保持稳健经营。 (3) 敬业精神。教育员工把对企业发展和个人抱负的期待落实到工作行动之中。学习钻研金融知识, 严格遵守职业准则。对所从事的工作认真负责, 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吃苦耐劳, 排难而进。 (4) 创新精神。创新是金融企业的生命源泉。在深化改革和激烈竞争中, 教育员工拥有开放的心态和博采众长的胸怀,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强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手段创新, 以此带动战略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发展网上银行, 拓宽中间业务, 扩展个人消费信贷, 努力开辟国际市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浸润的创新精神, 将使银行始终保持勃勃生机, 永远处于制高点, 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银行企业文化是银行在长期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并得到全体成员信奉和遵守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等内容组成的有机整体。企业文化虽然不是银行直接的核心竞争力, 却是塑造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本文在分析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基础上, 对其实现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参考文献

【1】江涛, 江波《银行企业文化构建初探》企业经济2005.1

【2】李贵茜《浅谈银行企业文化构建》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3】李静《浅谈构建具有特色的银行企业文化》, 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7.7

【4】杨彬《银行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创新》中国城市金融2008.2

论招商银行企业文化 篇3

关键词:工商银行;企业文化;经营理念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2-0177-01

现代企业文化主要由三个层次所构成:第一层物质层,主要表现在器物、礼仪文化和标识文化上,例如:企业对员工行为和语言的规范,团体的共同行为,各种娱乐,公关、社交活动等。物质文化的作用是体现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和人际关系的文化特征,是企业精神的动态反映,是强化人们对企业的第一感受,是企业的物质装修文化。但仅限于装修文化的企业是短视的,因为成功的企业都有成功的物质文化,但光有良好物质文化的企业不一定都成功;第二层制度层,显示了企业管理的规范文化,也是强制性的制度文化和纸文化,诸如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所有权、责任、分配、用人机制、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等。制度文化规范了员工的行为方式并且把它文件化。成功的企业都有成功的制度文化,但有良好制度文化的企业未必一定成功。第三层精神层,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意识形态文化,它体现了企业精神、道德观、价值观、企业远期目标和行为准则。它是企业发展的指南针,能够在潜意识里指导每一个员工的价值观和思想。成功的企业都有成功的深层文化,有良好深层文化的企业一定成功。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的企业文化建设应按以上三个层次进行构建。

①加强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诚信文化建设。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金融企业的特性决定了金融服务业务要承担很强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诚信经营是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事业发展的灵魂。诚信文化应该作为一种基因根植于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和忠诚观念,保证客户、政府、合作伙伴以及同业之间,对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形成强烈的诚信认同度。

②加强人文章化建设。对于现代化商业银行来讲,人才资源应该说已成为第一资源。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是以人的智力产品为主要资源的企业,人是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的核心,只有进入到文化管理阶段后,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倡导以人为本的文化,一方面应体现为使每一位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即让每个人经营自己、经营银行、经营市场、创造辉煌;另一方面,要尊重个人,不仅包括尊重员工,还包括尊重客户、合作伙伴、政府以及每一个人。因此,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强调和重视发挥人的价值和作用。通过科学的选拔机制引进人才,以富有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关心和爱护人才,以丰富的培训和教育机制提升人才素质,全力打造高素质、有品位的员工队伍,在银行稳步发展的同时,实现员工的同步成长,为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获取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和支撑。

③加强尽职文化建设。专业化服务是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发展的重要基础。虽然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业务具有较为规范的服务内容和流程安排,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及理念不同,形成终端服务产品的效果差距会很大。因此,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的企业文化需要员工具有很强的尽职服务意识和尽善尽美的思想。这种文化的倡导会推进团队意识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建立、质量第一的严谨工作作风的建立以及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

诚信文化、人文章化、尽职文化是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作为特殊服务行业需要具备的企业文化。

在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管理中,企业文化发挥着重要的源动力,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凝聚增强活力,对外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的企业文化应受到全体员工认同,作为判断与行为的价值取向,可以产生极大的凝聚感召力和内在驱动力,同时通过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的产品与服务和员工行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口碑,产生商业银行品牌与形象效应。企业文化是培育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平台,核心竞争力孕育于企业文化,融合于企业内质,不同的企业文化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企业文化也是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营业部可持续创新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育英.浅析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6,(33).

招商银行荣获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 篇4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评选活动始于2002年,是我国目前企业文化建设成就的最高荣誉。

第四届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评选活动从今年5月份开始,共有250多家企业参加,是参评企业最多的一届。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一致认为,招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领导重视,方法创新,成绩突出,在文化管理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探索和实践。

18年来,招商银行始终重视企业文化工作,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外部环境、进行内部整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价值观、经营理念,为系统总结、提炼和梳理招银文化,招行于~年9月正式启动“招银文化体系项目”,现已完成《招银文化测评报告》和《招银文化体系推广方案》,进入实施和推广阶段,此举将进一步提升招行的“文化力”。

除了理论体系的归纳和宣贯,招商银行十分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教育培训,并通过创办内部刊物与电子报纸,组织各种员工喜闻乐见的社团活动,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增强员工对银行的认同感、归属感,招行人形象地称之为“既有加油站,也有咖啡店”。

据悉,招行于11月初正式开通了“招银文化”网站,设有新闻、文化、历史、信箱、社区、刊物等十大板块,旨在进一步推进该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强全行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开通当天,访问量已逾8000次。

论招商银行企业文化 篇5

每个企事业单位、机构都有自己的文化,中国工商银行也不另外。了解中国工商银行,可以从工行官网企业文化入手。如下是中国工商银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使命:

提供卓越金融服务

——服务客户

——回报股东

——成就员工

——奉献社会

愿景:

建设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

价值观:

工于至诚,行以致远

——诚信、人本、稳健、创新、卓越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 篇6

什么是花旗银行企业文化?

花旗银行之所以不断发展状大,成为全球最具有经营竟争力、价值创造力的大银行,这得益于花旗银行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以人为本

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它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灵魂——客户至上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最优之处就是把提高服务质量和以客户为中心作为银行的长期战略,并充分认识到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是要有吸引客户的品牌。经过潜心探索,花旗获得了成功。在客户眼里,“花旗”两字代表了一种世界级的金融服务标准。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升华——寻求创新

在花旗银行大至发展战略,小到服务、形式都在不断进行创新。企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性与大胆性的决策,企业必须永无止境、永不间断地进行创新。

[编辑]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

一是具有柔软性。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尽管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不可塑性”,却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感到有一种柔性压力感;

二是具有渐进性。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经过190多年的培育逐渐形成的;

三是具有潜移默化性。花旗银行企业文化形成后,便体现在日常的各种经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去,像无声的命令促使员工朝着同一目标前进。四是具有延续性。花旗银行的企业文化产生后,历经世代相传,绵延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

[编辑]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

对于加入WTO后的我国金融业而言,最为关键和最为迫切的就是要更新人力资源理念,打破一切束缚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条条框框,从根本上改革人力机制。目前,一方面要营造优厚的政策环境吸纳优秀人才,特别是要吸纳业务经营、产品开发、营销策划、电子网络、国际金融、数理分析、经济研究、文理复合、机构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包括引进国际“外援”人才;一方面要努力提炼金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让“为企业献身的精神成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积极推行“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员工薪酬市场化制度与持股制度以及积极的期权制度,依靠制度激励人才;同时,要在培训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存量”人才的质和量。

我国金融业长期以来缺乏的就是知名的服务品牌,金融服务过于同质化,知识产权一片贫乏。加入 WTO后,金融业将进入一个品牌竞争时代,谁拥有优质的品牌谁就将在竞争中制胜获利。因此,实施全新的以品牌为载体的客户导向战略非常迫切。客户导向战略就是以市场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以品牌为手段,全力服务客户的经营方针,打造中国金融企业“从外到内”与“由内而外”的全新形象。

创新,是中国金融业唯一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首先,对外要加快业务领域的创新。以海外市场为侧重的业务领域创新是花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花旗银行海外机构的资产与员工分别占到该行的56.1%和45.6%,海外机构所产生的利润达50%以上。而我国金融业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业务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国际市场涉足甚少。在金融不断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金融业创新的重点就是要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主动进入世界经济圈,全力发展海外市场,拓展以离岸金融为主体的国际金融业务,与国内金融实行一体化联动运作,增加海外市场的利益并扩张中国金融的品牌。

其次,对内要加快金融体系创新。一方面,要全方位创新金融制度,主要应在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运作及金融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加速发展以投资为重点的混业经营业务,不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在微观方面要构建金融超市,在宏观方面要组建金融集团,形成中国的“金融超级市场”与“金融航空母舰”,参与世界金融竞争,抗衡国际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深度创新金融科技,加大对自身的技术更新和网络建设,构筑高新科技平台。技术进步将是我国金融业生存与发展的出路,需要进行高起点的投入和超前性的开发。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和我国国内金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 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营销的竞争、管理的竞争, 更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长期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作风习惯、精神风貌及企业外部形象的总和, 是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的、不同于其他企业的要素组合。银行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既有独特的内涵, 也具备企业文化的普遍特征。银行企业文化决定着银行的公众形象、社会定位及发展方向, 在某种程度上说,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决定了银行的竞争力。

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则是商业银行在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 它既承载着企业文化的普遍特征, 有带有显著的行业特性。

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对比

从我国国情来看, 我国银行业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互相并存、共同发展的多层次银行体系。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起到必要的补充。要考察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既要研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 也要深入研究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1.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建立起了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模式。

国有商业银行实力较为雄厚, 在文化风格上表现出较明显的稳健特点。各大行继承了原有的经营基础, 依托国家信用的强力支持, 树立了“大行群体”的社会形象。各大行高度重视风险自控, 大力抓好制度建设, 树立风险合规理念, 因此赢得了客户的广泛信赖。由于拥有良好的行业基础, 国有商业银行在推进文化建设上起步较早, 企业文化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高度一致, 成为金融业中的良好范例。

2.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比,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的时间比较短, 虽然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有着后发优势, 也具有许多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难以比拟的优点, 但从文化的积累来看,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文化积淀显然还不够深厚, 一些文化优势也还未完全显现, 尤其是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历史短, 其风险文化还没有经过严峻的实践考验。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文化往往更多地关注生存问题, 因此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还任重道远。

总的来说,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正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而快速发展, 尤其在营销文化、服务文化与创新文化建设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 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容及特性

1.信用文化

诚信经营是金融企业发展的灵魂。金融行业特性决定了金融服务必须承担很强的道德和法律责任。对金融企业来说, 诚信文化应根植于企业之中, 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和忠诚观念, 保证客户、政府、合作伙伴以及同业对经营者产生强烈的诚信认同度。

2.制度文化

商业银行制度文化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守的组织形式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商业银行制度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组织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 是一种约束银行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 主要包括产权制度、法人治理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正式制度, 以及这些正式制度所依赖、反映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理念等非正式制度。研究和反思商业银行制度文化及其历史演进, 对于加强商业银行制度文化建设, 总结制度文化建设的经验, 启发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转型是十分必要的。

3.行为文化

商业银行行为文化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行为和金融服务行为中产生的, 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内化于员工后的表现, 是商业银行制度文化对行为产生的直接规范和约束的结果, 其在于培养员工建立与本行企业文化基本价值观、核心理念一致的共同语言和思维方式, 培养员工形成公共行为习惯。商业银行行为文化既包括商业银行组织及其员工的言行、活动等动态行为, 也包括商业银行名称、标志、环境等静态形象。

4.领导人文化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领导人尤其是企业的创始人存在着密切联系。企业文化的风格和内容都会体现企业领导人的理念, 企业领导人的思想、价值取向、行事风格等都会给企业带来深刻的影响。银行业的企业文化则深受银行家的影响, 银行家在银行的创立阶段所形成的经营风格与价值取向往往决定着银行未来的走向。因此, 领导人文化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5.信贷文化

信贷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最能体现银行行业特色的文化, 因而也是银行企业文化区别于其他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

信贷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长期以来, 信贷作为我国银行业最大、最传统、最核心的经营产品之一, 一直是银行业创利的最主要渠道, 信贷业务在银行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直处在核心位置。信贷业务面临的风险以及对风险防控的要求不是简单的存款业务所能比拟的, 这就决定了信贷所蕴含的特性文化在银行企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信贷理念构成了商业银行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信贷制度是商业银行制度文化形成的基石, 信贷行为中蕴含着银行最鲜明的行为文化。抓住了信贷文化, 就抓住了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

6.风险管理文化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一种融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 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以企业文化为背景, 贯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通过风险管理体系, 把风险管理的责任扩散到每个业务部门和每个业务环节, 并内化为员工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习惯, 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求得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多环节、综合性和灵活性, 从而把风险约束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7.营销文化

营销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在市场营销中具体运用的体现, 是营销特色的象征, 它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内容, 以企业的服务或产品为对象, 是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习惯做法、机构安排、思维方式等的总和。

商业银行的营销文化围绕着服务营销文化展开, 需要创造一种优秀的、更重视提供良好服务和树立顾客导向观念的服务营销文化。

8.服务文化

专业化的服务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虽然金融服务业具有较为规范的服务内容和流程安排, 但是, 由于个体的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及理念不同, 造成终端服务产品的效果差距会很大。应倡导不断改进服务, 提供更好的服务, 力争使服务水平超过顾客的预期。这种服务文化将有效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9.创新文化

商业银行创新文化包括战略创新、观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手段创新等。如果每个员工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锐意进取, 商业银行内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创新氛围, 使整个组织充满朝气和活力。

四、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 从战略高度来研究和建设企业文化

商业银行应根据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 设计企业文化的理念、发展模式和制定推进措施。决策者和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的建设, 而且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长远发展。

2.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商业银行应成立专门的机构, 由专人负责, 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建立相关制度, 构建推进机制, 确保企业文化健康规范化可持续发展。

3.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 将文化建设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当今时代, 企业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而具有 现代意识的金融人才, 在追求高薪的同时, 更向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因此, 商业银行要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先机和主动, 就必须要创新用人机制,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 改善人才发展环境, 把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统一起来, 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激励机制联系起来, 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人才发展环境。

4.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银行企业文化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产品、服务等同质化倾向严重, 如果想在竞争中胜出, 就要拥有不同于他行的特点。因此, 各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在共性基础上突出行业特点专有品牌, 着力打造不同的产品文化、营销文化、服务文化、风险文化和管理文化等。

5.培育优秀的“银行家”群体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银行家”群体的培育和成长。首先商业银行应培育“银行人”——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他们具有先进理念、敬业精神和较为完善的银行专业知识;银行行长应该是受聘于董事会的职业经理人, 不再是政府委派的“官员”。商业银行应使银行家群体能获得充分自由成长的机会, 通过建立公平公开的竞选机制、合理的分配机制以及严格的约束机制等, 培育出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银行家群体。

参考文献

[1]黄津孚.机遇管理导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2]鲍宗豪.决策的非理性研究——决策行为的跨文化意义[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7 (3) .

[3]德斯.迪拉 (Des Dearlove) .核心管理决策[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4]陈佳贵, 黄速建.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杜, 1998.

[5]魏刚, 肖泽忠, Nick Travlos.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 2007 (3) :92-156.

[6]封铁英.资本结构选择偏好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 2006 (6) :54-61.

[7]王毅.企业核心能力逻辑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0 (1) .

[8]李胜华.企业文化:中国金融的生命工程[J].农村金融研究, 2002 (1) :22-26.

浅谈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构建途径 篇8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概述

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指导思想、经营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方法、道德价值观念、企业历史积淀的传统行为准则和习惯意识,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是在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优秀的银行企业文化可以对内产生强大的精神凝聚力量,对外可以塑造完美的企业形象,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进行科学管理、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商业银行的文化架构

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物质形象的塑造和经营效益两个方面的内容。抓好物质文化建设,不仅是增强商业银行实力的必然要素,也是商业银行开拓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以塑造良好的物质形象为基础,以提高经营效益为目标。为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发展平台。

在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商业银行一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以有限的资金做到物质建设的整齐、朴实、统一性。按照总行统一规划的标识,进一步搞好营业网点建设,突出商业银行的特色服务。提高科技水平,搞好电子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做好广告宣传,为塑造商业银行企业形象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突出经营业务重点,抓好业务经营管理,无论在哪个部门都要紧紧围绕业务经营这一核心工作。抓好存、贷款工作,尤其在贷款工作方面,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放谁收的原则保证清收责任目标的落实。

行为文化建设。它是企业文化的第二层,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人际关系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作为商业银行的主体,其广大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着企业整体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因此,塑造员工的群体行为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主要包括:

1、开发企业员工的智力,激励员工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2、通过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进而使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提高,使其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与时俱进。

3、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要使员工意识到企业文化是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进而在共同的积极气氛下,提高工作效率。

制度文化建设。企业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种制度,具体分为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一个成功的银行要靠企业精神凝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要用适宜的严格的制度管理、约束员工,规范经营行为,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良好、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必然的。主要包括:员工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工作目标管理制度、等级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制度等等。把制度建设作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各项管理工程有章可循,使商业银行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保证其他文化组成部分的顺利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商业银行整个文化体系的核心。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商业银行精神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精神内容和文化理念。它主要包括企业理念、经营战略、经营目标、行为准则、企业道德、员工格言和企业价值观等等。

企业文化体系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企业价值观。员工从进入商业银行开始,就不断被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所熏陶、影响,在经过同化、内化等过程,逐渐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趋于一致,并最终将企业价值观融合为自己本身的价值观,使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以企业价值观为导向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企业价值观优良建设,有利于企业内部核心凝聚力的结成及员工归属感的形成。进而使员工的行为得到有效规范,绩效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构建是一项长期过程,需要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同样,它给企业带来的

效益也是长远而巨大的。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构建

核心文化的构建。核心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和经营发展战略。价值观主要由银行精神、银行经营宗旨、银行哲学、员工信条、职业道德等构成。银行精神是整个企业及其员工精神风貌的总体反映,是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银行哲学是银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职业道德是调整员工与银行、社会之间关系的非制度行为规范的总和;员工信条是倡导员工行为的标语或口号;经营宗旨是银行经营的最终追求。构建好核心文化,一是要深入挖掘商业银行多年来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和价值的经营宗旨、哲学、精神。二是要对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经营效益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构建出具有导向、激励、规范、聚集、渗透五大功能的核心文化。

动态文化的构建。动态文化的性质类似于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性质。动态文化基本由内、外两大部分构成:一是银行内部系统,主要有内部机构的设置、员工培训及员工行为准则;二是银行对外系统,主要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公共关系、市场营销、产品和品牌创新等。无论是内部还是对外系统的构建,都必须符合核心文化的构建原则。构建行业银行动态文化,应该根据现代商业银行的特色、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运作机制、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内部管理体系。构建涵盖业务规范、服务语言、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等手段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外显文化的构建。外显文化是指商业银行工作的环境、条件、设施、形象要素的总和。它是银行核心文化的物质外壳,是有形的直观的。通过这些物质文化的形式,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和认识银行形象、企业精神等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外显文化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工作所必需的物质环境,如营业网点、办公大楼等建筑物及其内部装潢、设备等;二是员工生活所必需的物质文化、环境;三是银行形象的基本要素,如名称、标志、标准色等在建筑、存折、凭证等实体方面应用的程度。

工商银行企业文化案例 篇9

有研究表明,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成长的关键。“工于至诚、行以致远”,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工商银行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之路。从工商银行的发展历程同样也可以看出,之所以能成长为当今全球市值最大、盈利最多、客户存款第一和品牌价值最高的商业银行,很大程度也是在企业文化的凝聚、引领和激励下,持续努力和稳健发展的结果。

走过26个春秋,自成立初期工商银行提出了“求实创新、吃苦耐劳、顾全大局、团结奋进”的企业精神,激励全行在创业初期勇于进取,艰苦奋斗,迅速奠定了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在国家专业银行时期,又提出了“经营效益高、资产质量高、自身信誉高”的“三高”观念,有力地推动了向商业银行转变的进程。在启动现代商业银行综合改革的阶段,工商银行积极倡导“效益、质量、发展、管理、创新”十字方针,激励全行奋发图强,逐步摆脱了经营困境。在股份制改革进程中,“团结一心、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股改精神更是激励工商银行广大干部员工成功完成了股改上市这一历史使命,掀开了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崭新一页。

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按照“巩固、深入、提高、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工商银行积极主动地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先进理念、塑造品牌形象、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开展了有益实践。围绕各个阶段中心工作任务和员工思想实际,工商银行每年都推出一项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例如近年来先后大力开展的“培育现代企业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树立现代金融服务理念,打造一流金融服务品牌”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有效地推动了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增强了全行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新时期员工的思想特点,工商银行还实施了“心灵绿色通道”工程,引导员工树立阳光心态、培养健康心理,将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纳入员工思想工作,同时不断加强对困难员工的帮扶救助工作,营造了和谐健康的企业氛围。

与此同时,工商银行还十分注重发挥先进典型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精神。截至目前,全行共有“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95家,总行级“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317家,创建成果名列金融系统之首。对于基层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的“旗舰文化”、“家园文化”等成果进行大力支持,为推进全行企业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股改上市后,工商银行进入了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新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目标都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工商银行的迫切需要。为此,工商银行将培育和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委员会”,调动全行各层面资源,对工商银行的企业文化进行了全面评估和研究,并形成了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今年6月,工商银行与北京同心动力企业文化咨询公司正式发布企业文化体系,并同时推出《中国工商银行企业文化手册》。此次发布的工商银行企业文化体系主要包括使命、愿景、价值观、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等内容。按照这一体系的指引,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工商银行将践行“提供卓越金融服务”的使命,倾力服务客户、回报股东、成就员工、奉献社会,秉承“工于至诚,行以致远”的价值观,把“经营、管理、创新、发展”作为企业的行为准则,将“道德、尽职、服务、执行、协作、学习”作为员工的行为准则,朝着建设“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愿景迈进。

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和精髓,工商银行“工于至诚,行以致远”的价值观涵盖了“诚信、人本、稳健、创新、卓越”五方面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对工商银行多年来企业精神、文化理念、经营方式和价值追求的凝炼表述。“诚”就是“忠诚、真挚、守信”,表明了对员工品行修养的标准,体现出社会对服务的要求,传达了对社会公众的庄严承诺;“远”就是“长久、高远、远大”,彰显出永不停息、创新超越的精神,昭示了力争成为行业典范的自我定位。在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工商银行还提炼形成了包括“发展、效益、风险、服务、品牌、团队、学习、人才”等八个方面的基本理念作为核心价值的外延。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该行将全面推进富有自身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建设进程,引导员工将价值理念内化于心,付诸于行,努力形成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根据这一目标和任务,工商银行将进一步制定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并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多种渠道大力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播、渗透,使全行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工商银行还特别提出着力抓好全体员工“六种意识”的培育和提升。即:“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严谨规范”的合规意识、“锐意进取”的竞争意识、“协同高效”的团队意识、“立新求变”的创新意识、“勤勉尽责”的执行意识。

论招商银行企业文化 篇10

2006年集团工作会议上,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先生重新细化了平安

企业文化十八年来的演进轨迹,将其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业精神(1988年);

第二阶段:儒家思想(1992年;思想观);

第三阶段:国际战略(1994年;发展观);

第四 阶段:价值文化(1999年;价值观);

第五阶段:执行/制度(2002年;行为观)。

2006,根据集团综合金融的战略目标,平安文化的发展观进一步描 述为追

求“领先”的文化,要求每个机构搭建“领先”的平台,要求在制定战略和计划时,要以“领先”为最核心的目标,在选拔人才、配置资源时,要以是否有利 于实现

论招商银行企业文化 篇11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银行体制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融资方式多样化但依赖内源融资。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31年间,中小企业不仅在大商业环境中得到发展的机会,而且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中小企业传统的融资来源有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然而在中小企业融资实践中,这些新的、有积极意义的融资方式却很难用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依然以内源融资为主。

内源融资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进程中所占的比重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例如美国这一数据可占到45%,欧洲国家内源融资可占到50%左右,然而我国竟然高达90%以上。从企业发展初期阶段到企业整个发展历程中,自有资金始终起着支撑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规模需要不断扩大,当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在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争取更大利润的同时,应该不断扩大融资,来满足产品技术创新、完善企业财务等要求。当企业进入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时,内源融资更是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长期发展。

2.外源融资仍以银行贷款为主。外源融资一般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开放程度还较低,中小企业很难真正通过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来实现融资。同时,中小企业在制度方面比较受限,因此在外源融资上,中小企业主要以间接融资的银行贷款为主。以温州中小企业为例,在企业的总负债比重中,银行贷款占了六成以上。当面临融资问题时,77%以上的企业会首先选择向商业银行贷款,仅有6%左右的企业可以从银行得到贷款。这说明,当中小企业企业面临流动资金紧张时,商业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但是要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也是相当困难的。

3.民间借贷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融资方式。在民间融资过程中,贷款人可以有效地获得借款人的信息,而不会存在像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民间融资在我国广泛存在。以温州市及鄂尔多斯市为代表,近年来,民间借贷市场活跃,呈现出借贷领域扩大化的特点。中国人民银行对湖北孝感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半年时间里的少量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半年时间内,民间融资总额增长了1.1亿元,然而银行贷款总量却下降近十个百分点。

二、如何构建新形势下我国银行体制

(一)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范体系

1.详细了解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背景以及从业经历。这是针对中小企业通常由一个股东或几个自然人实际控制,其管理能力、发展潜力、竞争能力以及信誉与他的个人能力和品质密切相關。所以,在评价中小企业时,关注和分析实际控制人的背景以及从业经历就尤为重要。第一,对实际控制人的个人信誉等重要背景,应从融资信誉、商业信誉、税务信誉等进行了解,当前,最容易获取的也是最具有参考价值也是实际控制人的工商和税务信誉。当其有不良信用记录,且仍未消除的,可以拒绝其贷款需求;如果已经消除的,可以区分原不良记录的原因,调查了解后,再做出谨慎的决策。

2.加强风险预警控制。第一,定期开展客户评价。客户评价一年一定;对于新客户,在贷款申报前应据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来评定信用等级,以确定授信额度,做客户评价报告。第二,及时管理风险。第三,主动调整客户结构。

3.完善中小企业风险评级制度。针对中小企业高成长性、效益不确定性等特点,商业银行应该制定异于大型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以合理反映中小企业资信状况以及偿债能力,为信贷审批提供有效支持。这是由于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差、管理不规范、资料不完整等问题,使得单纯依据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及经营资料来对企业信用等级进行评价并不足以支撑其信用的可信度。

4.完善内控机制,有效控制风险。第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信贷调查、审核、审批等制度。发现风险,及时保全信贷资产。第二是要构建新型问责机制。第三是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第四是合理控制信贷份额,实行产业信贷限额管理。

(二)顺应国家政策,优化信贷机制

1.巧选目标,拓展客户。银行应该拒绝盲目选择目标顾客,避免给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造成损失。从信贷规模方面看,对于炙手可热的大型国有企业,面临大的竞争;而在国家扶助的微型企业方面或者是国家政策的支持的农业项目方面,又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机构的优势所在,也是他们的必争之地,因而如果把目标定位在规模相对适中的中小企业上,竞争性相对比较小,而且中小企业从经营上或是管理、制度等方面还是相对比较健全的,并且其需要的贷款额适中,这也是值得银行去开拓的中小企业客户。

2.创新机制,优化流程。首先,就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充分、信用记录缺失等实际情况,编制出区别于大型客户的信用评级体系和评分办法;其次是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业务所具有的“短、频、快”特点,简化操审批作程序,优化申报审批流程,把握关键环节和风险,节约时间成本;再次是差别化定价,按照收益覆盖风险和成本的原则,采取差别化的定价政策,科学、灵活的定价机制;并且,还可以实行差别化的营销定位。

3.差别化的市场定位。以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导向,积极实施“区分客户、区别服务”的差别化的服务策略以及“大中选重、好中选优、大小客户合理分布”的客户战略,从风险控制等角度,对中小企业客户群合划分,筛选出符合经营要求的中小企业群体。

4.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这主要是对于机构和信贷人员而言。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单个客户金额较小、客户分散和评审工作量较大等原因,使得机构对其业务开展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应将信贷人员客户数量及利润贡献等作为考核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中,并配套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调动分支机构的积极性,来促进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同时,建立与绩效挂钩的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即将信贷人员的薪酬与其所负责的信贷资金业务量与质量及效益等指标挂钩,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林.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范研究[J],新经济,2011,(1).

[2]季仙华.以金融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J].红旗文稿,2012,(10).

[3]刘鹏,鄢莉莉.银行体系、技术冲击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J]. 国际金融研究,2012.

[4]季仙华,齐兰.中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市场,2012.

[5]黄宪,熊启跃.银行资本约束下货币政策“扭曲”效应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

[6]李文泓.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顺周期性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0.

[7]刘斌.资本充足率对我国贷款和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11).

[8]潘敏,张依茹.宏观经济波动下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研究——基于股权异质性的视角[J].财贸经济,2012(10).

[9]邢乐成,韦倩.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司: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途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1,(1).

上一篇:年5月入党思想汇报下一篇:爱岗敬业 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