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企业文化的亮点和发展的一些建议(精选6篇)
交通银行企业文化的亮点和发展的一些建议 篇1
交通银行企业文化的亮点和发展的一些建议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精神密码,它是指企业所倡导、所追求的固有价值、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信念体系、历史传统、思想方法以及处事准则等一整套体系,是企业及其员工所 共有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特殊企业的商业银行,其企业文化不但具有文化的特征,更具 有企业文化的一切内容。
一、亮点
(1)在我们对交通银行的进行了调查之后,我们发现,交通银行合肥分行能够较好的抓好企业的物质形象和环境建设。我们都知道,优良的建筑设施、舒适的办公条件、优美的工作环境,是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也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它反映着一个企业的整体素质、资产实力、管理能力和信誉程度,是无形的招牌。而交行在这一块做的比较好,公司的整体布局给人非常舒适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员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并且在职场的过道两旁,分别挂满了许多以蓝白为主色调的名言词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正能量。
(2)通过与交行副总的采访,我们发现在交行内部比较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主要体现在在实行制度约束,规范行为;在行动上主要以开会为主要措施,在会议上进行学习和探讨;而在培训上则较为丰富,包括了业务培训、管理理论的培训、党性教育、网络学习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帮助员工进行不同内容的学习。学习能够带来利益和机会,而在交行内部能够营造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能够善于创造寻求、转换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使银行成为一种终身学习的组织。这对于企业长期建立良好的文化建设时十分有必要的。
(3)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交行公司里,都会设置一个“解压室”,里面放置一些沙袋,休息的座椅等等,装饰的较为舒适温馨,这种“解压室”主要是为了给员工进行一个放松和宣泄。除此之外,交行也会定期邀请一些心理辅导师,进行一些心理疏导的讲座或会谈;还有一些心理问卷的测评或者活动,以帮助员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有员工异常,上司会与员工进行深入探讨聊天,以帮助员工解决问题。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到,交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于员工的发展与关怀也较为注重。交行知道员工是金融服务的承载者和服务价值的创造者。优秀的员工能够为公司赢得优质客户,优秀的员工支撑着企业的事业。因此交通银行坚持以人为本,为员工创建良好的个人发展环境,使员工伴随着交行的成长而成长。
(4)“提供更优金融方案,持续创造共同价值”,是交通银行作为企业公民的崇高使命,也是交行人的终极责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交行有一个“一个交行,一个客户”的理念。交行非常清楚客户才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因此交通银行深知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只有为客户提供了更优的金融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省时、省力、省心、增值的金融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培育客户的忠诚,从而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社会是交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因此在交行内部树立“企业公民”意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同繁荣。持续创造共同价值,这些充分反映了交通银行对责任、利益、诚信的态度,是建设和谐银行的清晰表达。
(5)交通银行的核心价值观是责任立业、创新超越。责任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一个人对一种信仰、一项事业忠诚度的具体体现。因此在交通银行的内部把忠诚交行的事业,作为每位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求每位交行人都要以自觉履行职责为已任。要常存“责任在我”之心,以用心负责的精神做好每一件事情。作为企业,交通银行则把回报股东、服务客户、培养员工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各个利益相关者和谐相处,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创新是交行事业发展的灵魂,是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交通银行把创新作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以观念创新创造机遇,以机制创新激发活力,以管理创新提高效率,以产品创新增加效益,并通过不断创新实现超越历史、超越传统、超越对手、超越自我,使交通银行事业强盛,基业常青。
这些理念和措施都极大的促进了交通银行的文化建设,并且也推动这交通银行自身的不断发展。
二、建议
交通银行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是贯穿于银行整个发展过程始终、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在市场经济社会、外来经济文化的渗透、冲击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变革引起的文化缺氧,加剧了这项软工程的艰巨性程度。
(1)应该健全银行企业文化体系应该包含的内容。比如在银行的道德文化方面,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银行与社会、银行与客户、银行业之间、银行业与员以及员工之间关系的行 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守法、诚信、公正和协作。
(2)在构建银行企业文化体系过程中应采取配套措施。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人本思想的基础,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形象为外观表现,以实现最佳的经营管理为目标。
为了构建好银行的企业文化体系,第一,领导要加强重视和组织推动。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当做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建立专门性组织、专人负责,以强有力的组织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设施。
第二,健全用人制度。作为银行业主体的广大员工,不仅是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塑造者。企业文化建设要树立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关系人,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因素;要教育塑造人,满足员工渴望成才的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文化。银行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重视人、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归属感、成就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以,银行应把选择、使用、留住优秀人才作为一项基本的政策来贯彻。必须要用真心去物色, 用诚意去聘请人才。对员工实行终身学习和教育培训。根据员工的素质和专长来安排最合适的岗位,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
第三,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定要做到知行合一。即要培养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银行企业文化精神如果没有员工的理解与执行,就只是一纸空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把建设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精神作为员工共同的奋斗目标、工作动力。
第四,做好银行企业文化的整合。商业银行的发展必然导致内部组织存在着多种相互冲突的文化,因此需要通过有意识的加强交流,再加上适当的制度支持,培养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五,一个企业要想建设好良好的企业文化,离不开整体成员的努力,因此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就十分有必要。不仅要求专业领域的知识,还要培训员工知晓与银行活动相关的知识领域,如经济、社会、法律等等。
(3)银行企业文化主体应该包括: 银行家群体、银行管理者群体、银行创新群体和银行员工群体。但是由于交通银行国有性质及体制原因,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真正的企业文化主体。所以在交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各方群体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4)交通银行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要注意强化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企业形象是个综合观念,是企业神和形的结合。在强化企业识别系统过程中将过去无意识的做法变成有意识走向市场的突破口,对不太受重视的环节进行强化,以达到企业形象全新塑造的目的。
(5)要注意企业文化的渗透性,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要注意加强在教育中渗透企业文化、在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生活中进行渗透。
交通银行企业文化的亮点和发展的一些建议 篇2
随着新世纪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 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企业经验加以完善自己的企业文化形态。实践表明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于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起着驱动器和稳定剂的作用, 企业的经济发展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的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深化改革。
企业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 根本取决于其经营实践活动是否合理。在任何一个企业中, 都有一个指导企业经营实践的根本思想, 这个根本思想就是企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也就是企业哲学。企业哲学是企业人格化的基础, 可以认为, 企业文化、企业灵魂、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进行总体设计、总体选择的综合方法, 也是企业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
归根到底, 企业哲学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逐渐形成的, 是企业在实践活动中的概括, 因而它不同于一般哲学, 而是具有企业特征, 即经营性、实用性等。由于各个企业的实践活动不同, 企业哲学也就不尽相同。
企业文化哲学的概念十分广泛, 可以说是一个集合体, 它不仅仅是企业的文体活动、标语口号、媒体宣传、文字表达和规章制度, 更重要的是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经营理念、企业性质、职业道德、历史传承等。一个企业的文化直接反映企业的精神面貌、员工素质和竞争实力, 其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管理者的哲学信仰。有人认为, 一个企业, 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者, 这个企业就有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管理;一个企业领导者有什么样的文化, 这个企业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纵观中外企业, 优秀的企业文化虽然各不相同, 但都具有不同的鲜明个性, 企业文化表象彰显于它的精神层面, 而实质追求的是物质利益。不管企业建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 打造什么样的企业精神, 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企业自身的文化底蕴。所以, 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 首先要把企业已经沉淀了的文化底蕴转化为现实的文化力。
——从独特的企业文化发展史中提炼企业文化精神, 体现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并在积淀中提升企业的总体价值
在企业文化中, 凡属文化范畴的, 越久远、越厚重就越有挖掘的价值。每个企业文化都有特定的发展史, 发展史中又蕴含了巨大的文化价值。
——从企业文化建设中体现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展示对人性的尊重
企业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以人为本, 开发和利用好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要结合企业的文化建设, 抓以人为本的管理, 牢固树立正确的人才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为每一个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树立“人的经营是根本的经营”、“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对每位员工的文化程度、工作能力的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工作经验、思想觉悟等综合素质进行评定, 确定员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岗位, 注重人才的开发和使用。开展实施“新世纪员工素质教育”计划, 大力发展员工业务技术、劳动技能的学习培训和大练兵、大比武, 加强计算机、现代科技及经营管理知识、世贸组织基本知识和规则的培训, 提倡和鼓励员工岗位成才, 自学成才。以此激励企业员工适应新体制, 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开创工作新局面的积极性。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人, 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载体,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理论支柱, 从企业文化角度来看, 代表着群体团队精神的“人气”无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方面, 可以说人气也是企业文化的文化力。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是美国的知名大学, 形容他们的时候, 人们通常会说, 哈佛大学培养了多位总统和数不清的大企业家;耶鲁大学产生了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 一个是政治家和企业家的摇篮;一个是科学家的摇篮。虽然大学和企业不能等同, 但在根基文化的范畴里是没有分别的。通过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及对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挖掘, 并使之升华到企业文化的高度。这些企业文化特征, 对于员工是一种无声的激励, 而对外部传递的则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的价值观。
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 如同行尸走肉, 而一个企业倘若没有一种精神, 会是一盘散沙, 无法形成企业的凝聚力。精神作用有其两面性, 健康的精神可以使一个企业奋发向上, 锐意进取;颓废的精神往往导致一个企业走向衰败和消亡。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企业不断深化改革、转变观念的过程中, 总结和提炼企业文化精神, 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之源和智力支撑,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企业的生存理念如果没有共同的取向, 不能形成整体的聚合力, 这个企业就经不起市场经济的冲击, 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潜力, 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他的前进目标和行为方式, 如果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在私利、虚荣的驱动下为所欲为, 那么, 他必将走向失败;同样,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正确的、共同的价值取向, 就没有企业的内动力和竞争力可言, 因而, 企业的价值取向也是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
二、酒钢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酒钢在这50年的辉煌发展历程中, 一直有一种精神贯穿始终, 这就是“发扬铁山精神, 争创一流企业”的光荣感、责任感、紧迫感。“发扬铁山精神”是酒钢人的光荣, 而“争创一流企业”则是酒钢人的责任, 这种责任在酒钢人的理念中, 是时不我待, 必须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酒钢的这种“三感”精神犹如一根红线, 把“建设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作风、掌握一流技术、实行一流管理、生产一流产品”的理念贯穿于新时代酒钢公司建设发展的始终。
(一) “三感”精神是酒钢公司企业文化的基石
酒钢公司的“三感”精神是与时维新的,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赋予其不同的具体内涵。在新阶段, 酒钢集团公司同样面对三大挑战:一是竞争对手、特别是国内一流的钢铁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的优势;二是用户不断对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提升的需求;三是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钢铁替代品不断涌现的竞争压力。为了充分发掘新的精神优势, 应对新的挑战, 酒钢把“三感”发展到了“五感”, 增加了使命感和危机感:以“如果我们不能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 加快技术进步, 精品创新, 那么有的是21世纪, 而没有我们自己”的危机感, 自觉肩负起了把酒钢建成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前100强、西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钢铁精品基地和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研发的重要基地, 从而带动西北钢铁工业水平的提高, 为西部大开发、甘肃大发展当好排头兵的一种使命感。
改革开放的30年, 酒钢公司始终坚持正确引导企业员工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效率与公平、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坚决反对那种眼光短浅、惟利是图、见利忘义、贪赃枉法的行为, 坚持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 努力建构尊重企业和企业员工合法利益的现代企业道德。企业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企业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而精神文明创建又不断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企业道德建设。酒钢公司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 靠先进的文化、锲而不舍的创新理念, 在企业员工中培养出具有现代特色的企业道德和企业精神, 使酒钢公司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2010年酒钢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55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70名。全年完成生铁655.4万吨, 钢856.7万吨, 材886.02万吨, 完成工业总产值455.55亿元利税总额32067亿元, 企业员工收入平均较上一年增长22%。
回顾酒钢的建设与发展, 我们就可以看到, 酒钢以“三感”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基石, 为酒钢公司建设和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使得酒钢公司实现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跨越式发展, 真正完成了国有大型企业的政治目标与经济目标, 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企业的典型。
(二) CS战略是酒钢公司企业文化的载体
酒钢公司企业文化的精华, 用一句话来概括, 就是用户满意文化。用户满意文化是新阶段酒钢公司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但企业文化要完成其文化使命, 实现其推进企业发展的功能, 必须有赖于实现的形式与途径。CS (Customer Satisfaction用户满意) 战略就是酒钢公司企业文化的载体。实施CS战略的提出, 以全面增强职工对用户的观念和对市场的观念来适应增强钢铁企业竞争力, 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的需要, CS战略把以用户为本体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追求永续发展集于一体。在普及CS战略过程中的运作方式是TSM (Total Satisfaction Management全方位满意管理) 。
1.TSM的运作方式
酒钢公司的TSM有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即:质量 (Quality) 、价格成本 (Cost) 、交货期 (Delivery) 、服务 (Service) 、环境 (Environment) 、创新 (Innovation) 。这六个方面始终围绕“CS——用户满意”这个中心运转。
质量——以用户满意为最高标准。酒钢公司不仅坚持产品生产标准, 更注重用户满意。酒钢公司提出了“酒钢标准+a=用户满意”的公式来考核质量, 公式中的a代表用户的各种特殊需求。酒钢公司认为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 而是生产出来的, 必须提高操作指标, 重点领域的外销产品不能做到“百里挑一”, 也要保证质量的稳定性, 使产品达到先进的实物质量标准。酒钢公司多年前就开始贯彻ISO9000标准, 并请国内外的权威专家, 对体系进行认证以及后续的复审。取得了国内外一些市场的通行证, 既能够不断接受来自权威质量检验机构的苛刻检查, 又开辟一条不断改进质量的有效途径。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 “要好钢, 找酒钢”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在中西部用户中得到了巩固和发展。酒钢公司的产品以其优质和规范, 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的建设用料。
价格 (成本) ——为用户创造价值。酒钢公司认为品质是价格优势的前提, 成本是价格优势的基础。酒钢在定位精品的前提下, 向成本挑战, 努力实现产品的价值大于价格, 价格大于成本, 为用户创造价值。
酒钢以扩大市场份额和加速资金回笼为目标, 确定了其定价原则。一是跟踪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并反映出高质量产品的价格;二是追求产品销售目标, 用户效益就是酒钢效益, 酒钢在全球钢铁需求低迷情况下, 使用户使用成本降到最低, 酒钢要为用户创造价值。即把单纯核算钢铁成本变成把整个经济链成本一并核算。产品销售出去后, 还要跟踪到运输、仓储、资金筹措、产品使用等等, 把用户成本降下来, 以赢得用户, 畅通销售渠道, 占领市场要地。
交货期——100%按期交货。酒钢顺应快捷化和零库存这种现代企业生产和经营趋势, “工厂生产以市场为第一车间”。以销定产, 按期交货, 坚持100%交货。生产完不成合同, 增产再多也按欠产处理;销售完不成合同, 赚钱再多也算赔本。这就是一种制度化的规范, 一种市场行为约定, 一种企业根基信誉。酒钢以准确交货来赢得用户, 既为用户也为自己抓住了市场机遇。酒钢认为, 合同是法, 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 不仅要保质保量, 还要按时按价, “宁失利润, 不失信誉”。巩固和发展在用户中形成的“订到了酒钢的合同, 就等于拿到了酒钢的货”的良好信誉。“一个信誉就是多份放心, 而多份放心就是一片市场”。
服务——走在用户前面。酒钢响亮地提出:为用户服务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走在用户的前面。要求要服务在竞争厂商之前, 服务在顾客提出异议之前, 服务在顾客需求新产品开发之前。酒钢进一步总结为:“用户尚未想到的, 我们已经做好了;用户想到的, 我们要做的更好”。酒钢在认真研究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后, 得出了三个结论:一是生产企业越来越依赖上游企业的配套供应;二是原材料的质量越来越依靠上游企业的检验;三是原材料的使用技术研究越来越依赖上游企业进行研发。酒钢针对这种情况, 在调整营销策略的同时, 要求销售人员要熟悉产品生产工艺和掌握产品技术, 做到只要用户需要型号或样式, 就应该清楚是否有这一产品或是什么产品最合适。酒钢把最大限度用于方便用户作为改进营销方式的着眼点:一是部分子公司建立了远程查询系统, 提高了用户使用效率和节约采购成本。二是建立了品种齐全、现货先送的钢材分销中心, 满足各种用户的小批量或急需产品的供货需求。三是采取联合经营、联合投标等方式, 加深和扩大与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 形成利益共同体。酒钢提出, 用户至上的新理念。即不应一味强调自己公司开出的保质书就是最后的鉴定而无权更改。要变坐商为行商。用坦诚的心、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周到的服务, 赢得用户信赖。一旦钢铁行情不好, 勿失用户的心;越是产品畅销, 越要文明礼貌, 真诚待客。酒钢集团公司把服务态度作为服务规范的首要内容, 做到“三个一”:即送上一张笑脸, 让好一个座位, 端上一杯热茶。在用户中形成“售前售后服务周到”的良好形象和企业信誉。这也是企业文化一个重要的方面, 即企业的待客之道。
环境——适应与优化同步。在环境方面, 酒钢集团公司坚持内外并重。外部以适应为主, 主要是抓住市场机遇与技术机遇;内部环境以优化为主, 主要是凝聚人才, 凝聚员工。适应外部环境要重视信息和实现应对快捷化, 以利于抓住市场机遇和技术机遇。环境永远不会满足人, 不能一味埋怨外部环境是缺乏能力和心理欠健康的表现。优化内部环境, 首先要优化工作环境, 以一流的服务凝聚人、凝聚员工, 在联合营运的网络中, 相互提供一流的服务, 彼此日增合作之信任, 这样对外才能凝聚客户。酒钢集团公司教育职工要有主人翁意识, 既要创造优质产品, 又要创造美好环境。寓文明行为于文明的环境中, 创文明的环境于文明的行为之中。使环境与作业达到现代文明的艺术境界, 使工人和用户都身心愉快地面向未来。酒钢兴建森林公园、水上乐园和万亩葡萄庄园, 优化生态环境;以厂区绿化优化工作环境;员工在生产作业区要做到“三化”即物品摆放定置化、工装穿戴标准化、行为举止规范化。把企业文化的内涵体现到生产、生活的各方面。
创新——与用户结成可持续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在创新方面, 其目的是持续全员创新, 与用户结成可持续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酒钢集团公司认为, 在客户和供货厂商交互变频日益加速的趋势下, 客户满意率100%是自己算出来的, 是对客户未真正了解的体现。市场在变化, 客户需求在发展。满足于今天, 意味着失去明天。因此, 必须依靠持续不断的创新来满足社会的需求。酒钢集团公司近几年加大了创新力度, 有许多新产品、新工艺问世, 限于篇幅, 在这里就不作逐一介绍了。酒钢集团公司的发展道路是“持续全面创新, 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之路,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 酒钢人是“更善于创新”的群体。他们认为积极性不等于创新, 而创新是积极性的高层次的体现。所以, 酒钢集团公司是以创新来代替积极性。人人参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 以不断改进的创新提升企业形象, 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如果把这六个方面归结到一起, 即:把握一个宗旨——服务, 明确一个对象——用户, 实现一个目标——满意, 贯彻持续发展的理念——创新。
2.以CS战略树立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市场竞争的规律表明, 企业形象的好坏, 往往与企业的兴衰优胜相联系。而企业形象的好坏取决于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两个度的有机结合, 最终构成公众对企业内在精神和外在特征的评判依据, 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的实力具体化的表现, 是企业形象在企业文化中的集中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模式的不断多样化, 特别是企业面对市场的挑战竞争, 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已成为企业形象的竞争, 企业形象作为企业整体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为企业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 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极其巨大的。酒钢集团公司以CS战略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 培养形成了积极向上、有竞争力的用户满意文化, 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对内凝聚员工、对外凝聚客户、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全面创新是酒钢公司企业文化的主旋律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 创新应成为企业文化的主旋律。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和作用, 往往取决于企业的创新动力。创新动力可以打破市场的平衡, 实现企业上新水平、新台阶。而做到这一点, 往往需要企业群体的每个人都保持创新的精神, 这是企业创新的保证和前提。美国著名企业家德鲁克就此指出, “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 创造一种新的市场”。由此看来, 企业的创新并不是一个概念、一个口号, 而是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比如, 技术创新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手段, 发明未必就是创新, 只有把发明转化为社会的经济活动, 并产生经济效益, 创新才有意义。又如, 技术创新的成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市场竞争千变万化, 技术创新的成果都是相对的、暂时的, 今天的成果并不能成为明天成果, 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的创新, 用明天的成果先否定自己、不断打倒自己, 才能永远不被别人所打倒。再如, 技术创新的含量多少, 并不取决于所谓专家的评说, 专家对技术创新含量的评定只代表了他们的意见, 而广大的消费者才是技术含量多少最直接的评判者, 消费者对技术含量的认可, 可以左右和决定产品的市场份额。所以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蕴含着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新的企业管理活动模式, 其本身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征, 它并不是单纯的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 而是一个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管理活动过程。作为一种管理实践, 它无疑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可以说, 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如同科学技术, 企业文化一旦真正运用或渗透到具体的经营过程中, 它就会由潜在的生产力状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对企业经营活动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酒钢公司企业文化始终以创新作为主旋律, 在创新中不断提升与发展。
——全员创新, 从“概念创新”跃进到“实践创新”。企业体制、机制、管理、科技及文化的创新, 首要的是观念的创新。为了营造企业创新的舆论氛围, 近几年, 酒钢公司多次开展两大论坛:“观念与创新”论坛和“新千年新思路”论坛。“观念与创新”论坛, 以总结交流、成果发布、研究讨论的形式, 让一批有创造成果的子公司登台亮相, 展示自我。我把最近几次的论坛主题做了些有选择的分拣, 以便能更清晰地显现其论坛的内容和力度。①瞄准国内一流, 推进全员创新;②注入新的观念比注入资金更重要;③盘活存量、创新脱困;④营造创新氛围, 增强企业凝聚力;⑤从严抓管理、创新出精品;⑥“零缺陷”文化的探索与实践;⑦转换机制, 做强主业。经过主题的不断变换, 讨论的层次越来越高, 范围也越来越大, 各个部门也的确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气象。“观念与创新”论坛把务虚与务实融为一体, 使“创新”这一企业的永恒命题从一般的抽象口号变得具体实在, 具有了切实的可操作性。“新千年新思路”论坛, 是通过适时邀请全国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 为酒钢公司的政工干部讲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大格局、大背景、大趋势、大思路, 以促进政工干部开眼界, 拓视野, 找方向, 迈步伐, 紧跟国内外时代发展的新潮流。“新千年新思路”论坛, 起点高、信息量大、有战略眼光, 覆盖领域广, 使在大西北工作的一线政工干部受益匪浅, 同时, 又是集团公司领导与基层干部交流沟通的绝好机会。就这样, 酒钢公司通过大力营造企业文化全面创新的氛围, 在实现观念创新的同时, 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自我创新, 不失为一种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成功探索。2002年, 酒钢公司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确立全员创新观念、推进全面创新实践”的新思路, 在生产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高唱创新主旋律, 树立创新观念, 营造创新氛围, 培育创新机制。把创新观念渗润到生产的各个环节, 把创新活动的基点, 建立在日常岗位工作的改进提高上, 使得创新实践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持续创新, 将“用户满意文化”提升为“精品文化”。即使是最优秀的企业文化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它必然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企业的创新而创新。酒钢公司在通过企业文化营造创新氛围的同时, 也实现了企业文化自身的创新。酒钢集团公司内的各个子公司各有不同的特点, 有优势公司, 也有困难单位, 而且每个企业都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在酒钢集团公司整合优化后, 通过加大促优扶困的举措, 既能把困难企业转变为生产精品的优势企业, 又可以生产更多的精品来进一步增强优势企业的竞争能力, 酒钢公司深刻认识到, 一个有机地整体必须要有统一的文化, 因而企业文化的融合势在必行。几年来, 酒钢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形态正随着企业的优化、配置、联合、重组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酒钢公司在进行企业文化融合的同时, 即以“用户满意”文化为核心, 又充分吸收各家精华, 博采众长, 同时坚持持续文化创新, 在创新中融合。酒钢公司明确提出, 酒钢的企业文化经过融合与创新, 要以全新的思路, 在“前进方向”上做文章, 为建成精品基地服务, 为国内企业500排名更靠前而服务。归结到一点, 就是将企业文化提升到“精品文化”。酒钢人赋予了“精品文化”以更为丰富的内涵, 他们把现代经营理念、传统政治优势和时代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个公式:“文化精品=用户满意文化+艰苦奋斗文化+创新文化”。新阶段, 酒钢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理论创新, 使企业文化体现为“先进文化”。酒钢公司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针, 坚持改革开放, 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民族文化为母体, 以优秀的国内外文化成果为借鉴, 以现代企业文化为基础, 建构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企业文化。不管是“用户满意文化”还是“精品文化”, 酒钢公司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和建设和改革发展之中, 把社会主义的道德文化渗润于市场经济的竞争中。酒钢公司的企业文化既符合我们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 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既提高了职工的道德素质, 有促进了企业管理;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 又体现了企业的物质文化水平, 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 体现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求。酒钢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酒钢公司, 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共同构成了酒钢人的创新精神, 它根植于酒钢公司的每一部门、每一成员, 成为酒钢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为酒钢集团公司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赢得优势, 获取企业利润最大化, 进而为企业做大、求精、图强提供了不竭地动力。
四、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互关系的几点思考
1.重视对社会的贡献, 体现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 社会价值高于企业价值
企业兴盛, 国家强大。一个企业不可能游离于社会而孤立存在, 它必须以其良好的业绩和丰裕的利润, 来回报社会, 报效国家。因此, 企业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 应该体现出一种社会贡献和社会价值。它不仅仅关系到职工的利益分配, 而是涉及到国家经济的总体态势。个体的价值或智慧总是有限的, 但把它融入到共同的价值体系中就会彼此激荡, 形成一股合力而真正显露出来;而企业的价值同样需要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 通过社会这个交换平台, 才能呈现出企业的价值大小。社会价值之所以高于企业价值是因为社会给予企业以价值评估。企业价值不体现社会价值, 就等于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市场需求决定了企业价值。
2.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企业的“经营之道”不仅是指企业的经营规律和规则, 还应该包含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念等企业文化几乎所有的内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实质上就是借企业文化的力量强化企业经营过程中劳动者生产力这一要素的协调管理工作, 目的是运用企业的文化观念凝聚员工的思想, 激发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 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人际氛围, 以此促进企业获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 扩大企业形象的影响力, 而且还可以形成企业文明强大的社会辐射力。
3.把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战略选择、企业制度安排、企业文化塑造
我国企业问题研究专家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魏杰教授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我国企业被推进世界市场之中, 竞争对手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企业, 大量国外的企业才是我们竞争的对手。在这种形势下, 中国企业必须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 即企业战略选择、企业制度安排、企业文化塑造。
(1) 战略选择中的企业文化
国外企业一般都有一个商务报告, 这种商务报告实质上就是这个企业的商务战略安排, 企业员工对自己企业的整个战略安排非常清晰, 企业战略选择的科学化取决于企业自己的判断力。
(2) 制度建设中的企业文化
企业制度是参与竞争, 最大限度调动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的文化建设。在拓宽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 要把管理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外延和落脚点, 突出以效益为本、以质量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重视文化的功能, 运用文化手段, 实现有形的物质力量同无形的文化力量, 硬性的制度管理, 软性的文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3) 文化塑造中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的保证, 企业文化是沉浸于企业每一位员工头脑中的价值观。实践证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需要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精神具有客观性、渐变性和独特性, 这就要求企业精神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时代特色及时赋予它以新的内涵。企业精神一方面要体现企业的精神底蕴和思想境界, 另一方面要体现企业的价值定位和目标追求。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文体活动、媒体宣传、文字表述只是一种载体形式, 而企业精神的提炼、企业发展理念的构筑、企业价值取向的确立才是企业文化的实质内容, 形式服务于内容, 内容通过形式体现, 内容是纲, 形式是目, 纲举目张。面对市场竞争的新形势、新挑战, 如何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使员工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企业各项管理等工作达到市场要求。
4.企业文化与树立典型、公民道德、人力资源和思想政治相结合, 使全方位开拓的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当代中国, 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是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为了使企业文化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将先进文化发展为推动企业前进的精神动力, 让企业文化渗透员工的精神和灵魂, 渗透与企业各个方面。企业文化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也要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先进的企业文化, 对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至关重要。
先进的企业文化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还体现在企业员工群体的思想水平上, 而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取决于企业员工的市场经营觉悟和企业技术进步, 企业管理、服务管理、经营管理的整体素质。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管理制度下, 企业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企业中的集中反映。今天的中国已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这样的背景下, 结合企业自身特色, 始终坚持正确引导企业员工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主义效益、效益与公平、自主和监督、竞争与团结的关系, 努力构建尊重企业和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的现代化企业道德, 先进的企业文化精神通过企业道德建设显现出来, 因为企业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企业道德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而企业文化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精神就是要以文化为核心, 以技术进步为先导, 锲而不舍地开拓进取, 在企业员工中培育出具有现代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内容, 也是企业无形的财富的宝贵资源。通过企业的文化建设, 增强以人为本意识;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企业文化从形式上讲, 它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从内容上讲, 它是反映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的价值理念, 是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从性质上讲, 它不是一般的只是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 而是企业必须执行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 它是不同于国家的价值理念和社会的价值理念, 它是一种企业自身的价值理念;但社会的价值理念, 决定了企业的价值理念;从作用上看, 它注重于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而不是作为包装企业的价值理念而存在的。
——企业文化需要积淀, 更需要主动创造
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是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 经过岁月流逝逐步积累而成。在历史上形成的企业文化, 反映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行为方式, 以及这种行为方式所体现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所以, 用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的行为方式, 既是用过去成功经验来参照企业员工今天的工作范式, 也是用新的观念指导企业员工适应新的技术革命。
——企业文化在学习中创新发展
作为员工自学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 不仅是记忆型的, 也是学习型的, 传统的企业文化体现的主要是企业的“组织记忆”, 这种记忆记录了企业过去成功的经验。然而, 现代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环境是在急剧变化的, 过去成功的经验在今天崭新的现实面前往往显得无力, 这就迫使企业在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上不断创新, 这种创新要求企业文化必须是学习型的, 必须在学习中不断总结, 不断前进, 在发展中前进, 在前进中创新。
——通过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会引导员工自觉地做出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选择, 特定的价值观会激励员工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出符合企业需要的行为, 受同一价值观的影响, 企业员工在不同时空的行为准则必然趋向相互一致。
——与建立创新机制相结合, 立意性高, 渗透面广, 经济与文化共融共进
企业文化建设, 重点在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立意高, 针对性强, 发动面广;二是将企业文化建设向基层延伸, 向员工贴近, 向社会渗透;三是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意识相结合, 个体差异与群体认同相结合, 观念文明与行为文明相结合, 传统经济与现代制度相适应, 使企业经济与企业文化共融共进。
总之, 富有时代特征, 具有创新特色的企业文化, 已经成为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上, 适应市场经济的先进文化还没有完善起来, 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进程上还不够平衡。把握好继承与创新、共性与个性、提炼与培育相结合, 整体思考、全方位推进、突出重点才能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真正推动企业走上的高层次的发展轨道, 全面树立“优质服务”的品牌形象, 迈出新步伐, 实现新跨越,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提供强有力保障。
在调研酒钢企业文化时我们总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今天中国的企业准备好了这样一种文化了吗?——它不是一堆空洞的抽象概念, 不是一套传统和外来的知识体系, 不是一串苍白的摆设、排场、装饰、宣传和表演, 不是一些低俗的娱乐消费, 而是国民精神里的信念、理性、情趣、想象力、创造力;我们的企业现在具备了这样一代知识分子了吗?——他们不只是掌握某种知识结构的学者, 或有一技之长的专家, 而是具有宽阔的知识视野, 博大的战略心胸, 灵动的创造思维, 深厚的文化底蕴, 高尚的人格情操, 健全的自由意志的现代精英。所以,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现在做起, 进行深刻地反省, 远程的思索, 踏实的建构, 自主的创造。社会是活的生命体, 文明是人类创造出的有形结果, 文化是人类进行创造的内在精神。因此, 把握现代文明必须透过表层, 深入肌体及灵魂。自己崛起的关键, 是从人为视野和文化战略上, 重建内在的生命动力。
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得好, “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也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 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 而是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首要角色。一个民族若是丧失了这种信念, 它就不再是一个民族了。”而这一切是需要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来作为其支撑的。当今的世界与中国的发展, 要求中国有其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中国的企业文化是应该造就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 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把它当成国家创新, 技术领先, 品质优异的名片。
参考文献
[1]酒钢公司党委宣传部.酒钢辉煌历程50年——经典文献汇编[M].2008.
[2]酒钢 (集团) 公司党委宣传部编.创业征程路漫漫.2008.
交通银行企业文化的亮点和发展的一些建议 篇3
【关键词】民营企业 银行 金融服务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乐山民营经济在乐山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自2013年以来的经济下行中,乐山民营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名企的上游企业要现款,下游企业要赊账,结算周期和应收账款周期普遍拉长,企业资金链紧绷。如何重新认识经济转型新常态下乐山民营经济,如何在支持其转型发展中化解风险,缓解资金瓶颈,捕捉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民企和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乐山银行业努力探索,取得了成效。
一、民营经济是乐山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组成
乐山民营经济占非公有制经济的94%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近年来,乐山市民营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和推动乐山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15年乐山市国内生产总值1301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10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3%。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间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六成,税收也占到六成,解决就业占7七成。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壮大经济实力的重要力量。随着民营经济涉足的产业从主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小型制造等传统行业为主,拓展到三次产业的多个领域,并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资本和技术不断聚集提升。以民营企业为主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精细盐磷化工、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集群,如碳纤维复合材料、新型专业陶瓷、化工双甘膦等,结构优化成效明显。乐山市立足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规划发展和结构导向调整,2016年乐山确立了旅游主导产业的地位,民营企业积极介入与旅游匹配的绿色产业,高新区的总部经济区,五通,犍为传统产业的低碳发展,沐川、井研的生态农业,建设全省最大的有机茶叶、有机竹笋基地。通过PPP等方式等参与打造与旅游相适应的美丽城市的“三江六岸”、“特色小镇”。在与旅游相联动的生态脱贫中展现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在新一轮的民企“参军”中,走军民融合之路。
二、乐山民营经济获得了银行业机构较好的金融支持
各银行提高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可获取性和覆盖面。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贷款需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额外提高门槛,不设玻璃门弹簧门。截至2016年3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表内外授信余额103亿元,支持各类民营企业1.7万户。银行提供的融资服务方式逐渐多样化,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金融结算服务、财务顾问服务、结构化投融资业务,着手为民营企业设计债权承销业务等。辖内银行业机构中非授信业务民营企业客户数5万余户。各银行改进优化服务网点和设备,向城郊、集镇、园区延伸扎根。普及推广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等。丰富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2016年上半年,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
各银行提升了对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各银行通过制度、流程和产品创新满足民营经济的差异化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全市现有挂牌的小微支行3家,一些银行也将部分传统支行定位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营机构。除传统的“三表、三品、三流”以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客户发票、税务,POS数据,以及产业链上核心企业出具的交易数据作为客户分析的基础。积极推动建立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机制,合理分担信贷风险,推进“银税保互动”等新服务模式。乐山建行与税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纳税评级高的客户可向建行申请最高额度为200万元的纯信用“税易贷”。借助省财政和产业园区补偿金,为园区企业提供“园保贷”融资、网银循环贷等。在转贷续贷上也不断完善制度办法和IT系统。乐山商业银行主动争取并用好央行政策工具,如全省首家试点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等,至2016年上半年已累计运用专项资金77亿元,主要投向了民营经济。为降企业融资成本,农行等采取自己内部评估抵押资产、资产价值确认函等。有的银行不仅担保费率控制在2-3%以内,而且不收取保证金,抵押率提高到70~80%,对部分优质客户还可以足值贷、征信互认。招商银行一次抵押评估可以办理三个一年期贷款。中行“中银信贷工厂”通过专营机构和采用标准化流程集中审批提高效率,与海外分行协调,举办跨境交流合作会,打通国界开展业务。对企业的金融服务中,各银行减免合并收费项目共300多项。有的银行对新增收费项目公示三个月。全市一年期担保贷款的总成本一般控制在10%以内,抵押贷款8%以内,如邮储银行2016年上半年平均6.54%,相比2015的7.15%降幅较大。工行促进互联网金融服务,推动19家本地企业零门槛入驻工行融e购电商平台。国开行四川省分行自2015年起开展专项建设基金工作,以股权投资或股东借款的方式解决乐山重点领域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
各银行落实经济转型期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安全等可以整改后达标,业主有意愿,也有信心度过难关,配合银行理清理对外的负债,担保,包括民间借贷情况的,银行业机构为企业转贷、续贷,降低利率,改变还款方式,不抽贷、断贷压贷,保持企业的资金链不断裂。在监管部门的督导下,各债权银行还成立债权银行委员会,相互交流债权企业的基本信息,通报企业重大投融资活动,共同研究风险化解方案,对企业采用一致的共进退行动。
支持乐山民营企业的“军民融合”发展。四川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改革试验区,乐山有传统的核工业等基础。军民融合产业创新性强,技术密集,附加值高,也正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方向。乐山银行业把握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探索以老军工企业为基础建立融合发展园区的机会,针对“军转民”和“民参军”的企业不断更新服务模式,突出地方特色,给予较高的利率优惠。在符合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做好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态分析。银行监管部门完善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专项考核评估,形成了正向的激励和负向的约束。
三、对民营经济金融支持的制约因素
首先还是政策支持的问题。近年来支持民企发展的政策出台不少,但落地不到位。越往下走,政策的影响越来越低。国家和省里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财政、税收、金融等一整套优惠政策体系,持续为企业松绑减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但到市县一级,要么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照搬,要么是干脆迟迟不落实。对待民营企业也缺乏政策宣传和解读,一些可操作性的政策在执行中不到位时也往往缺乏督促机制。
其次是民营企业自身存在明显短板制约融资业务。特别是有的企业公司治理不健全、股东监事风险意识弱,公司章程中权利责任等条款模糊不清。不少企业是新一轮经济上行周期发展起来的,没有经历过下行周期的冲击导致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弱。发展战略不清晰稳定,盲目扩张,绷紧资金链。不合理的企业经济结构在经济下行期业务风险不断显现。在环境过热时盲目的脱离主业的投资很快暴露出来,一些企业盲目投资资源产品初加工企业和房地产项目,业务跨度大。随资产价格的急剧下跌,又不愿果断止损导致主业资金链紧张。资产价格的下跌又导致企业的投资欲望减少,2016年上半年,乐山占总投资61%的民间投资增速仅仅0.4%,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一些中大型企业关联关系复杂,形成理不清楚的“担保网络”和“连环担保”。不少企业还涉及高息的民间借贷,往往是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导火线。科技创新投入少,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弱。据初步调查,三分之二以上的非公企业没有研发部门或固定的科研合作单位。研发投入强度低导致新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足5%。在军民融合发展中,民营企业在军工市场的合作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且有保密协议的约束,客观上影响了经营和财务透明度。
再次,对银行业机构来说,贷款等债权的违约率不断攀升,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占到不良贷款的一半,不良资产管控压力增大,内部问责和外部监管也更严厉,如有的大型银行,不良贷款的追责情况需要报总行的监察部。出于对风险、利润等指标的综合考虑,商业金融毕竟不是政策金融,各行社的授信和贷款增量下降的幅度比较大。长期以来银行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强,产品宣传主动营销力度弱,让银行自己和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企业之间形成了“沟壑”。
四、对策和建议
(一)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市县落地
民企具有天然的创新基因,国家和省级层面近年来出台了不少鼓励和支持民企发展的政策,有的配套措施还很具体,职能部门的可操作性强,但在市县一级就出现政策措施递减的情况,民企的获得感不好,一方面地方财力不足,更重要的是工作效率问题。市县一级要加快落实民间资本投资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性措施,进一步细化行业领域准入规则、标准和条件等,建立健全具有操作性的支持体系,活跃产权交易和技术交易市场,疏通民间资本进入和退出渠道。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公开招标、特许经营、知识产权入股和产业投资基金等领域;通过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专项政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产业引导作用。通过实施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担保费补助、担保代偿损失补助、保险费补助等政策,健全风险共担机制。对民间投资的保护也非常重要,民间资本最关心的是辛苦投资和积累的财产或产权能否保值增值和完整安全。在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债务纠纷中,要体现司法的公正。
(二)督促民营企业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
银行自身不仅有资金优势,还有信息、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对企业的金融服务不仅在资金和结算,还要辅导和促进民营企业清晰化发展战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把握产业发展的方向,打造绿色健康品牌,加大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技术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银行要为企业做好总体财务策划,引导企业多维度拓宽融资渠道,除传统的银行贷款外,探索“新三板”挂牌、产业发展和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专项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使用。
(三)督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创新力度
突出银行机构建设的专营定位,完善符合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特点的信用评级授信制度,量身打造特色信贷产品,通过设定合理的贷款条件、期限结构和产品定价等手段强化风险防控。探索发展各类形式的担保机构,对现有的担保公司进行整合重组,依托省级政府背景的再担保公司,在新常态下探索担保的制度和方法,建立完善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增强担保公司实力。
(四)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发展集工商、税务、法院、国土、环保等部门信息于一体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多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实现民营企业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数字化。通过组织政银企座谈会、银企对接会、产品推介会、政策研讨会等,搭建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沟通平台。进一步完善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扩大覆盖范围,加大奖惩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企业,维护社会信用秩序。
对养羊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篇4
1 引进新品种, 振兴养羊业
羊的品种和其他畜禽品种一样, 也需要优化改良, 方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唐山市丰南区从澳大利亚先后引进的波尔山羊和南非的黑头杜泊绵羊, 已获得成功。实践证明:这些国外名优羊品种, 同样适合在我国饲养繁育, 同时显示出其极强的生命力, 各项性能指标大大高出我国原有的绵、山羊, 倍受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青睐。所以, 引进新品种, 优化我国羊群, 是振兴养羊业的坚实基础。
2 科学饲养, 降低成本
养羊业也应讲科学, 改变过去粗放养的传统养殖模式, 要按羊需要的营养指标搞好粗精饲料的科学配方, 这样即不浪费原料, 又确保单只的正常生长, 一举两得。值得提出的是, 要酌情将粗饲养, 如植物的秸秆、叶片、草类进行氨化、青贮、微贮等方法处理, 以求羊只喜食, 提高消化吸收转化率, 且生长快、少得病, 养羊成本自然会降低, 效益也随之上去了。
3 因地制宜, 规模养殖
我国养羊的户过去分散, 养殖规模少, 不便于管理和先进技术的推广。我认为, 应在饲草较丰富的地区酌情发展养羊户, 并逐步实现规模饲养, 以规模保质量, 以数量求效益, 一般养羊场户:应保持在100~200只规模, 条件较好的, 还可以扩大养殖规模, 当地政府应从占地、水、电、路等方面, 给予强有利的支持。
4 防疫灭病, 羊群健壮
养羊业, 需要有个良好的环境, 远离污染区。过去出现过个别养羊场户不注重环境卫生, 也不重视防疫灭病, 导致羊患上传染病和其他疾病大批死亡, 造成严重损失, 不得不放弃养羊转为其他业。所以, 必须认真地执行动物防疫法, 及时搞好各类疫苗的防疫注射, 不要怕麻烦、怕花钱。另外, 养羊场户要学习并掌握羊防疫灭病技术, 这样亦可解燃眉之急, 减少损失。特别值得提出的是, 个别养羊场户认为羊防疫过于频繁, 产生厌烦情绪, 甚至拒绝或不认真搞防疫, 这是非常危险的, 如一旦传染病爆发, 那后悔晚矣。
5 信息要灵, 市场要占
无论干什么, 信息的利用必不可少, 信息渠道闭塞, 就如同盲人探险一样, 很难获得成功, 诸如:市场行情、国内外养羊形势及变化, 从宏观到微观, 一点也不能马虎。特别是养羊的世界领先技术, 要认真及时引进, 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出自己的名优品牌, 没有过硬的单只产品, 就谈不上去占领市场, 即使是得势一时, 但迟早也会被迫退出羊产品竞争舞台。
6 注重加工, 提高经济效益
交通银行企业文化的亮点和发展的一些建议 篇5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发展建议
一、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
(一)基本文化设施简陋,设备简单。以福海县为例,目前,福海县各乡镇场尽管通过上级拨付或自筹建设,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文化差异等原因,群众文化基本设施建设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一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有的还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二是部分乡镇文化站已建成,但因设备简单,不能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文化专职人员不稳定,人才流失。乡村文化专职人员是搞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决定因素。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深刻的知道长期工作在最基层,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经常面临着设施差、工作杂、头绪多等诸多问题,但是由于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我们中的有些人选择了到别的单位或者图于应付,也无法保证群众文化工作良好开展。
(三)投入经费不足,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常年开展。经费是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和设施建设的基础保证。没有资金,群众文化活动就得不到保障,有些乡镇在搞群众文化活动方面,虽然采取了一定形式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但是有限的文化事业经费无法保证文化活动的良好的开展。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能更好地发展乡镇文化事业,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基层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充分的认识到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一名乡镇文化专职干部,我更要通过自身特殊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本乡镇做好宣传文化工作,做好本职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二)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化站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的文化事业机构,应结合本镇实际,充分利用文化站的群众文化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是在活动形式上采取不同形式,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文体游艺活动和文化服务活动,做到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使活动开展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二是在活动的内容上,通过各种文艺宣传活动手段,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同抽象的思维形式和文学艺术形象展示出来,让广大人民群众受到教育和感染。三是利用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农闲季节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农民运动会、体育竞赛、文艺汇演等,都应趁节假日开展,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文化干部是乡镇开展文化事业的骨干力量,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着决定因素。因此,首先要稳定队伍,配齐专职文化干部;其次优化结构,要从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入手,一方面防止后继无人,一方面让 他们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增强做好文化工作的本领; 同时专职专用,任何单位不得随意调用和借用群众文化专职人员;四是注重群文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基层文化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加大对乡镇文化建设的投入。经费是开展乡镇文化活动的重要保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保证群众文化事业的投入。在加大对文化 建设投入的同时,还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镇文化建设,使乡镇群众文化事业 逐步走向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不仅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更是解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低俗的恶风陋习, 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巨大工程。只有群众文化全面进步,农村文化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前进.浅谈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3年11期.
[2]沈晓近.关于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J].才智.2015年01期.
[3]陈洪雷.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4年12期.
[4]徐晶.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青年作家.2014年18.
交通银行企业文化的亮点和发展的一些建议 篇6
关键词:农村图书馆;文化;第三方机构
中图分类号:C2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53-01
一、农村图书馆是治愈文化贫瘠的良药
贫穷这个字眼,总是让人想到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人群;或是拿着一纸高校录取通知书,却因父母卧病在床、家徒四壁而不得不辍弃学业的故事。这固然是贫穷,也令人悲痛,应当被予以重视和解决。但比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怕的,是文化上的贫瘠。物质上的贫穷只能陷人于一时窘困,文化上的、精神上的贫瘠则如无底之渊,坠入其中无法自拔甚至茫然而不自知,丧失同贫穷斗争的勇气和机会。尤其是在本就发展相对落后、生活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要想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单纯从物质上脱贫还不行,前段时间媒体关于不少拆迁村“一夜暴富又一夕返贫”的报道就很引人深思。因此,必须从物质和文化扶贫上双管齐下,如此方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农村图书馆作为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主要载体,在治愈文化贫瘠、实现文化扶贫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历来为党和国家所重视,多次出台政策并加大财政投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村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困境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并大力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建国以后到如今,在政策的推动和驱使下,我国共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公共图书馆兴建热潮,极大地推动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以07年在全国开展推广的农家书屋工程为例,据文化部门的数据统计,2012年全国建成达标的农家书屋达60多万所,配送图书9.4亿册,报刊5.4亿份,还有诸如音像制品、多媒体设备等,先后投入达180多亿元。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热火朝天的背后,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制约和阻碍农村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如分布不均衡、图书馆利用效率不高、馆藏书目长期不予更新等,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就会走上“建设——衰败——再建设——再衰败”的老路,而这并不是政府、社会和民众所希望看到的。
三、要让农村图书馆“建起来、用起来和留下来”
(一)提高政府的重视和财政投入。
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本就存在一个外部性的特征,单纯地依靠市场难以满足,必须依靠政府等公共管理部门和组织来提供。更何况,在市场发展并不完善的农村,政府仍然是决定事物发展进程的主导力量;脱离了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去推动一项事物的发展,农村既没有相应地的财力,也缺乏必要的热情。因此,在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上,必须紧紧依托党委政府这个主要力量。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和建设农村图书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大繁荣的必要性和作用,摒弃传统“唯经济论”的发展观点,正确看待文化扶贫、文化繁荣对于发展农村、活跃农民生活的重要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图书馆建设的财政投入,按照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文化需求等相适应的原则,合理设计和安排财政预算,并确定适当的预算增速比例。将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到乡镇工作考核中,提高乡镇党政班子对农村图书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农村图书馆的硬件投入,兴建一批农村图书馆,并对一些旧有的图书馆进行改造。完善配套图书馆的配套设施,并加强馆藏书目的配送和优化。
(二)加强同社会广泛力量的协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当积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活动中来。要加强同高校、企业、NGO、慈善基金等组织机构的合作,同他们一道就建设农村图书馆开展广泛协作。当前第三方机构参与到农村图书馆建设的路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立募集资金、独立建馆并独立运营;二种是同地方政府联合筹建馆舍并共同运营;第三种是第三方机构提供资金、书本等财物,由地方政府兴建图书馆并维护运营。地方政府要针对这三种模式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尤其是对于独立建馆并运行维护的,既要鼓励和肯定这种运营管理模式,也要加强对独立图书馆的监督和管理,“立人图书馆事件”可以说给独立图书馆的监管敲响了一记警钟。要反对简单粗暴的盲目取缔,也要避免无为而治的放纵自任。与此同时,农村图书馆在人员管理上也应当注重加强吸收和利用社会力量,在保证必要专职人员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聘用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的形式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农村图书馆的建设管理中来。
(三)探索图书馆管理的新模式。
农村图书馆并不像城市图书馆,由于城市的公共设施和交通系统比较发达,市民往来图书馆之间相对较为方便。农村图书馆则不然,农村村落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尤其是在西部农村,村与村之间的距离颇远,处在乡镇中心的居民固然可以方便地到图书馆借阅,而身在偏远村组的农民则只能望馆兴叹。因此农村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要充分考虑到农村特有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农村现状和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比如农村图书馆可以采取送书下乡的方式,先期对村民的阅读喜好和需求进行调查和了解,定期开展巡回送书活动。同时也可以依托村组、学校等尝试建立无人图书站点,为地处偏远的村民提供图书借阅自助服务。在图书馆馆藏书目的类型选择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农民的文化水平和阅读需求,尽量选择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同农民实际生活有关联的杂志、刊物、小说及科普书籍等。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可以推出图书导读服务,或者进行二次创作,以简单、直白的形式如漫画、农村戏剧表演等形式推介图书内容。此外,在图书馆的管理上,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起图书管理信息网络,实现各图书馆之间的互联互通,方便各馆之间共享资源,并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结束语
知识给人以智慧和勇气,帮助人们去战胜暂时的烦恼和困境,获得最终的幸福。作为以追求人民幸福为己任的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将建设农村图书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用文化提高致富能力,用文化丰富农村生活,用文化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桂玲.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农村图书馆建设[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2] 张忠凤.充分发挥农村图书馆(室)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07) .
【交通银行企业文化的亮点和发展的一些建议】推荐阅读:
对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1-07
银行年终总结贡献和亮点10-24
村镇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08-17
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背景09-16
中美银行的一些比较数据09-05
有关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和措施分析08-25
银行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10-07
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06-21
对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10-23
交通银行发展前景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