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精选9篇)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篇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研究
郑巧英,杨宗英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上海华山路1954号 200030 文摘: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为读者提供了远程访问,资源共享等优点,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网络时代的特点。数字图书馆对信息密集型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大大扩充了信息的获取范围,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数字图书馆中的资源比印刷型载体更便于检索,使学者以最快速度,获取所需资料;对教育、科研和技术开发都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网络;元数据;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Digital Library
Zheng Qiaoying, Yang Zongying Library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954 Hua Shan Road, Shanghai,20030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s and the model of a digital library(DL)as well as overview of DL in the world.A real digital library model should consist of four structures levels, which are user interface,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reference service system.There are five functions in the digital library, which are digitized documents for various media, large stores, quick access fast transfers, privilege and management.We are creation the prototype of the digital library i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They in include a goal and content built SJTU DL, an environment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d digital library support services and agents.Key words: Digital Library;Library Network;Metadata;Resource sharing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了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信息和通讯等高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将图书馆推向自动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对于正在不断产生的浩瀚的信息资源的整理、管理、提取和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发展的意义凸显出来,成为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引起了世界性的广泛关注。全球范围内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创建数字图书馆系统及数字图书馆资源库,一批雏型成果已在Internet上出现。目前,数字图书馆的技术已能够实现中文文献信息的初步处理,但是在如何有效的存储、压缩、信息的结构化、多语种信息的对译、元数据的生成、内容描述的抽取和建立、搜索引擎及互操作性能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
1.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内涵
1.1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回顾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过程,可归纳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发展的阶段,此阶段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发行MARCII的机读目录为标志,使图书馆正式步入了图书馆自动化的阶段。第二阶段也称为过渡阶段,是图书馆在网上进行全球性、整体化的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新阶段。自1985年以CD-ROM光盘和局域网开始在图书馆得到应用为主要标志,在此阶段人们可以在图书馆、办公室、实验室甚至在家中访问图书馆的机读目录、光盘数据库和检索系统,使70年代出现的大型文献信息中心充分发挥了效益。尤其是90年代Internet 的迅速发展,将图书馆网上的电子文献信息服务推向了全球性服务的新阶段。第三阶段是图书馆自动化的高级发展阶段,也称为数字图书馆阶段。根据专家分析和预测,21世纪初15年内将有一批数字化图书馆出现,专家、学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将在电子世界中漫游,不但在本地图书馆,而且在它以外的“虚拟图书馆”中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人们可以真正实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梦想。
1.2数字图书馆的内涵每位读者都有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借阅书刊、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的经历,但是数字图书馆却是内容无限、图文并茂、无边无界的数字化的空间。目前对数字图书馆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数字图书馆不是简单的将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或者仅仅建立一个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怎样才是真正的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和含义呢?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拥有多种媒体、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是一种能为读者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服务机制,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分布的、大规模和有组织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组成,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检索界面,对系统内的数据库和知识库进行一致性的访问,并获取自己所需的最终信息资料。
1.3数字图书馆的益处建立数字图书馆的益处,首先是对于国家的珍本、善本等珍贵资料可以用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下来。其次是数字图书馆实现了资源共享,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多个分布式多媒体信息源,为信息的查询和利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大大的扩充了信息的获取范围,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最后数字图书馆中的资源比印刷型信息资源更便于检索,使用户能最快速度的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对教育、科研和技术开发都有很大的意义。2.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数字图书馆就是收集数字化的信息源和将图书馆内的部分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将这些数字化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有效的服务。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海量存储和媒体多样化
图书馆的基础是书刊文献信息资源,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则是数字信息资源。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的与日俱增。反之社会的进步又促使信息生产量飞速增长,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出版物等新型手段使得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更便利。这样的形势对图书馆来说信息的收集量、处理量和存储量也相应的不断增大。从图书馆存储信息的度量单位由KB、MB到GB、TB甚至PB就是一个数字图书馆需要拥有海量存储的极好例子。
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由传统的纸质转变为多种媒体,数字信号可以处理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三维体、虚拟空间等。对于这些不同的媒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文件存储格式和压缩方式,目前常见的在电子图书馆采用的文件格式有TXT、DOC、PDF、HTML、SGML、XML、WAV、MP2、GIF、JPEG、MPEG等。这些媒体信息仅仅对其数字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信息内容加以再加工,根据各种媒体的特性进行标引、数据加工、限制、缩放等。虽然数字图书馆存储了各种各样的媒体介质的信息,但是这些多种媒体信息之间通过存在着各种关系如内容、事件、形状、次序、色彩、音调等相互钩连,读者可以利用这些相互关系来方便和容易的查找电子资源。
2.2具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和网络应用管理
当今世界已经为我们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空间。人们对网络的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良好的、高速的网络运行环境是运行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人们对数字信息的存取已经突破了数字信息存放的地点的限制,然而在网络空间中,我们还是需要人为的加上一些限制。网络越普及、网络应用越广泛,网络的重要性也就越突出,我们必须重视网络空间的安全。OSI规定了互联网络的七层模式,不同的信息需要在不同的网络层次上传递。在数字图书馆中也应根据各种应用本身的需要来划分不同的层次,网上用户的使用层次也根据各馆的政策和规定检索不同层次的信息。读者在对传统的图书馆的使用中,往往被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所束缚。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使用性无法更好的发挥。而数字图书馆已远远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数字图书馆有组织的连接起来,同时它还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读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去获得任何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2.3具有智能的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软件 简单的将传统的图书馆中惯用的检索手段如关键词、题名、布尔逻辑等查询方式应用于数字图书馆,远远无法解决数字图书馆中浩瀚的信息资源的查准和查全的问题。数字图书馆中存储的海量的多媒体信息需要有智能化的搜索引擎、交互式智能化而又简单易用的多媒体检索工具,让读者在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的各种数据库和知识库中获取有组织的、连续性的、真正所需的信息资源,让使用者不必预先了解或学习检索各种类数据库的技术和方法,这就意味着数字图书馆必须有异构平台的统一检索界面的功能,并可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主动服务。数字图书馆在检索方法上的要求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自然语言,不断地与系统进行交互,逐步缩小搜索目标,并将检索结果予以知识化关联,最终获得确切的信息资源。检索的结果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显示、表达或演示甚至构造虚拟现实。
2.4 拥有多种媒体介质、多种语言、全文检索
数字图书馆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网络的互联实现了资源共享,传统的服务所得到的二次文献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需要获得基于全文检索的服务。同时数字图书馆所收藏的资源信息不限于印刷体,而是具有声音、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它的存储载体也相应地有光盘、录音、录象带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因此数字图书馆应提供生动、具体、逼真的形象的信息资源。当然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图书馆的消亡,今后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刷媒体仍旧有很大的作用和占有很大的比例,印刷媒体不可能被其他媒体所取代。此外,由于对读者提供信息资源一致性的服务,要求数字图书馆具有兼容多种语言的能力。不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语言的读者,都可以在数字图书馆中访问到多种数据库和知识库,取得自己的目标文献资源。
2.5强大的信息传播和服务模式
数字图书馆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传统图书馆的最主要的目的只是收藏,在对所收藏的书刊资料保存、组织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是被动式的模式,读者来到图书馆,图书馆才为他们提供查询、检索功能,这些功能根本不可能在家里或办公室中完成。而且读者也只知道题名、作者、主题词、馆藏等有限的信息。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的服务也只能停留在你问我答,你借书我取书的状态。而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将收藏、服务和人集成在一起的一个环境,它支持数字化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活动,包括生成、发布、传播、利用和保存。它所提供的服务却是主动型的,随时发布和广播各种信息资源的消息,它不断地、主动地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提供导航式和个性化服务。这样图书馆服务模式就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服务,从根本上改变未来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数字图书馆应该不断地综合最新的科技动态、新科技和新学科的发展趋势,对读者进行信息资源的引导和导航。数字图书馆拥有现实的馆藏和虚拟的馆藏,多种类型信息的处理,免费和计费的服务、服务模式的广泛性、服务内容的多样化,以及具有部分电子商务的服务模式,使其具有与传统图书馆的不同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立足于本位,作为一个信息站点,按功能或任务来划分组织机构,包括信息采集整理、信息资源的加工转换、信息发布和服务、数据信息维护等;作为全球数字图书馆的组成部分,应展开形式多样的资源共享,包括联合购买数据库、共同揭示报道馆藏资源、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等,但是无论是在提供的资源或服务上必须强调特色,突出分工,相互协作,互尽义务,互惠互利;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享用不用的使用权限;在不违反版权和其他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传递信息资源;对某些服务或某些读者的使用率进行正确的使用统计和合理的收费功能;,可以结合电子货币结算功能。
3.数字图书馆的模式
数字化图书馆的模式由三个部分和附加层组成: 用户界面;网络和通讯;信息资源、数据库管理和检索系统以及附加的咨询系统。
3.1用户界面
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被广大用户或读者使用,必须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 包括各种类型的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 如IBMPC, MACINTOSH等,使用命令语言或菜单或直接手操法等方式进行操作。目的就是让用户访问资源时,使用方便,所以人们非常重视用户界面的开发,例如近年来,在INTERNET上出现一些方便用户的网络化信息检索工具,它们使用的是窗口、图标浏览器和超文本等用户友好界面的技术,使用者不必知道所要查找的信息在网络存放的位置,也不必掌握许多操作命令。这些界面使用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掌握起来也没什么困难。
3.2通讯系统
网络和通讯系统是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基础。若网络系统不完善,用户必须到图书馆使用各类资源,失去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意义。从宏观的数字化图书馆概念出发,它是一个整体化建设。包括一个单位内的区域网络以及地区、国家和国际网络和通讯系统的建设。因特网是数字化图书馆实现的网络环境。由一大批共同遵循TCP/IP通讯协议的计算机网络通过网络设备互连而成的庞大网络。目前因特网已经联系着超过160 个国家和地区。大量的信息资源均可通过它获得。宽带网是数字图书馆要求的运行环境。
3.3信息资源 读者的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满意的资料。一个现实的数字化图书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同时存在三种资源:即本单位收藏或开发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传统图书馆的印刷型资料(有各种数字化的索引);外界数字化图书馆、信息中心和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的资源等。就长远观点而言,还应有国家级的“知识银行”、“文献数据库系统”,供数字化图书馆共享。目前因特网已为全球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从最尖端的太空探索、科技信息、文学艺术,甚至烹调技术。图书馆联机馆藏目录通过因特网免费对外开放也是虚拟图书馆重要的信息资源。
3.4数字化图书馆的咨询系统
数字化图书馆的咨询系统一般分为自我服务系统和请求帮助系统。这是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能在客户端上显示读者指南,能自动指引读者使用数字化图书馆。目前大多数电子信息中心均有自我服务系统。后者为请求帮助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应有各种信息专家,随时接受读者的联机访问并提供咨询。已有数字化图书馆的示范单位,有的已使用专家系统来部分解决一些读者提出较疑难问题。请求帮助系统应能在读者不中断检索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系统专家还能监控这些活动,知道信息专家解决问题的情况。
4.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5.准和工具
4.1 数字化文献资源描述和处理语言
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主要有:
SG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它包括许多ISO标准。HTML是其子集,专门用来在MARC格式。早在七十年代,MARC就在图书馆自动化的应用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MARC是机器可读目录,人们使用MARC来标引书目数据。在1995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项目中,推荐USMARC作为数字信息资源标引的元数据,并在原USMARC的字段的基础上增加了856字段(电子资源地址与存取字段),用来存放URL的地址,直接连接因特网;增加了958字段,用来存放文件的存取地址。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标准通用标识语言文献类型定义—SGML DTD,它能将ISO-2709的MARC格式的数据自动转换成基于国际标准ISO-8879 SGML格式,以适用网络软件和浏览器。
(2)都柏林核心数据格式—Dublin Core。它是一个国际范围通用的使用于网络资源著录的格式。由15个数据单元元素组成,但仅使用于HTML的环境。15个元素为:名称、题名、主题词和关键词、内容描述、资源类型、来源、关系和范围。Dublin Core结构简单;数据元素的含义容易使用,即使是非图书馆编目人员也能掌握;有德语、日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10多种语种的版本;可扩性好,可以与其他元数据连接使用。
(3)VRA视觉资料核心类目—VRA Core。1995年VRA是为在网络环境下对艺术、建筑、幻灯片、照片等艺术类的数据资源标引而产生的,随着应用和推广,逐渐扩大应用到非艺术类的数据资源的标引。VRA格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品著录类目,有19个数据元素,用于任何一种作品实体或某种视觉文献所记载的原始作品。二是视觉文献著录类目,有9个数据元素,用于记载某种作品实体的视觉文献(照片、幻灯片、数字图像等)作品。
另外,随着XML应用环境的日渐成熟,许多基于XML的元数据格式也被提出来。如Web Collection,CDF(channel Definition format),MCF(Meta Content Framwork)等。
4.3搜索引擎和全文检索
搜索引擎是数字图书馆收集信息资源和读者查找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动态建立索引的搜索引擎,能自动帮助数字图书馆收集和查找信息资源,它也能为读者提供定题服务的工具。目前经常使用的搜索引擎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浏览式查询;按主题指南分类目录查询;利用检索软件进行关键词或自然语言查询;集成式、多线索的查询。全文检索系统已越来越被大家重视,现代全文检索已引入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概念。它不但对本地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全文检索,还能提供超文本联想检索和网络检索,按读者的要求链接到另一个网上图书馆获取所需的资料,全文检索系统有自然语言接口等功能。
6.结束语 数字图书馆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从技术到内容,从使用的工具到应用的环境,及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等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目前,不同规模的数字图书馆的试验基地正在不断涌现,今后的任务是将其不断完善,并将它放大以存贮更多的信息,应用更先进的信息存储、管理、检索工具以及容纳更多的用户,逐步向实用的、规模较大的数字图书馆迈进。
参考文献
杨宗英,郑巧英“数字图书馆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no.1 郑巧英、杨宗英“图书馆自动化新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肖珑“元数据格式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no.4
郑巧英(1956-),女,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馆员,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自动化室主任。主要从事图书馆自动化和电子图书馆系统的研制和开发。曾获“1991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199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年,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的文章近30篇。杨宗英 男,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本文刊登于《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 No.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篇2
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计算机与图书馆相结合的产物, 它利用科技的强大技术将各种资源有效地集中起来。把原先用纸张存储的信息, 按二进制编码数字技术进行加工, 并根据不同的类别将它们进行分类管理。数字图书馆实质上就犹如一个巨大的多媒体设备, 将各种信息都收纳进去, 只不过有规范化的管理罢了。
2 数字图书馆运用的技术
2.1 关键词技术
由于数字图书馆的数据信息资源太过于庞大, 因此在进行信息搜索的时候肯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的资料, 数字图书馆利用智能化搜索引擎, 将输入的关键词进行各种筛选和处理, 能根据使用者需要而提供个性化服务。这样就减少了查看众多不相关的资料的时间, 有效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节约了阅读者的时间。
2.2 云计算
云计算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 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利用云计算思想, 各个图书馆可将其所有数字资源全部上传至“云”空间, 由“云”来调度、处理、组织、共享资源。通过网络将图书馆的信息或各种信息资源结合在一起, 并进行分类, 这样不仅方便管理, 也方便使用者进行搜索和查找信息。这样让使用者能不受空间与时间的约束, 随时随地都能在网络上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 达成资源共享的目的。
3 我国数字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数字化图书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 对馆员的各方面素质要求更高。信息资源管理的好坏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着极大联系。现在大部分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大都没有受过系统的文献情报信息方面的专业教育, 也没有经过严格的业务训练, 更缺乏现代文献情报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需要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等方面的信息化人才。但是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经验, 对现有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需要进一步培养数字图书馆建设所需要的综合人才。
3.2 缺乏标准, 管理制度落后
目前, 由于图书馆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使各图书馆的管理目标定位更多地把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放在购买数据库上, 而不是注重所藏文献信息的开发和利用。这就致使信息资源利用率很低, 大量的信息资源被闲置。同时由于缺少一个现代标准, 使得各个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不能够统一, 整合资源存在一些阻碍因素。
4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策
4.1 优化信息存储和共享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高信息储备量的系统, 因此对内部信息的储存和管理就会有较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实现内部资源的充实, 还要能够很好地将与其他图书馆进行合作, 通过网络将图书馆的信息或各种信息资源结合在一起, 并进行分类, 数字图书馆是种合作的展现, 共享共建了图书馆和信息资源单位之间的信息资源。
4.2 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项目, 需要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特别是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要想把数字图书馆建设好, 需要有真正熟悉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专业人才。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提, 也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保持信息服务主导地位的必然要求。
4.3 加强标准化建设,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首先, 数字化图书馆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工作, 从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入库开始, 严格把关, 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要求著录的标准化, 格式的标准化, 交换的标准化。其次,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图书馆在不断地更新, 制度也应该有所改变, 要使得管理制度合情合理, 以服务读者为目标。
5 总结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 篇3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发展与意义;建设途径;信息服务
一、中小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启动,以2002年中央教科所与“中文在线”联合承担的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要课题专题项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为标志,到今天步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2003 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这个规程不仅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藏书标准,也首次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要求。在“新规程”指引下,中小学图书馆的装备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馆藏图书册数和生均拥有量都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学校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引起了各地高度的重视,图书馆现代化进一步向前发展。到 2004 年,全国44万多所中小学校中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达到23余万所。到2007年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的建设,全国共建立中小学电子阅览室 136736 个(其中中学电子阅览室 80837个,小学电子阅览室 52899个)。2005年,四川省建立了30 所实验性、示范性数字图书馆。2005年底,收藏了70万册电子图书的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它以骨干网、区县区域网和全市l832所中小学校园网三级网络构成的北京教育信息网为依托。该数字图书馆分小学、中学、教师和通用4个库,面向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师生提供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数字图书资料。广大师生在校内外都可以免费借阅电子图书。2006年底,上海市有近300所中小学校初步建立起数字图书馆;2007年,浙江省实施数字图书馆“百校工程”,为近10 个县的200所学校建立起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截止到2007年9月,根据中央教科所提供的数据,全国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中小学校达到4000多所。
二、中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1.《新规程》的要求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这个规程,也首次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在颁布“新规程”时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现代化是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 自此,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已成为教育信息化新的熱点,在我国蓬勃开展。
2.我国“十一五”期间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战略发展要求
2007年初,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通过广泛调研,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战略要点与主要目标。2007年8月18日,在教育部的务虚会上,“以信息技术为先导, 推进数字化的图书馆的建立”已经被教育部列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战略要点之一。
3.数字图书馆是中小学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
从当前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角度看,由于资金、人才、技术仍是制约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瓶颈,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决定了它将是中小学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这些优势是:①电子图书价格低、更新快。②数字图书馆突破了时空限制, 管理、使用均非常方便、快捷。③大容量、省空间、附加成本低。④多媒体、可检索,便于利用,能更加有效地支持教育教学。⑤绿色环保。
三、中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所长王富在 “书香校园——数字图书万校正版化援助行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发展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原则:
1.坚持优先发展原则
要确立数字化建设在整个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优先战略地位。
2.坚持科学发展原则
新建或改建学校图书馆(室)的数字化建设,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际、实用、实效”,避免盲目攀比、脱离实际。
3.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4.坚持强化队伍建设原则
要将网络环境下的队伍建设作为数字化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注重具有多方面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培养。
5.坚持拓展职能原则
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和延伸其独特的教育职能,积极开发连接课堂,甚至师生家庭的网络, 使之成为一个完善、成熟、实用、专业的数字化图书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开展创新教学、探究性学习,为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的转型、跨世纪人才的培养铺设一条最为快捷有效的道路。
6.坚持校长挂帅,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的原则
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应用牵涉面远远大于传统图书馆,需要学校信息技术老师、学科老师、学生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所以,只有领导挂帅,打破部门局限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所以,领导意识特别是一把手的意识,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应用的关键。
四、中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途径
在这些原则下,如何进行具体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由于目前国内没有一个公认的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究竟什么是中学数字图书馆,它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进行建设,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模式。所以,我们可以围绕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网络服务、特色技术3个特征,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两方面着手:
1.硬件建设方面
(1)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是指基础的网络设备的建设和通信条件的建立, 具体地说, 包括两方面:一是数字化信息存储管理体系。指数字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及设备, 其中包含了功能强大的服务器数据库的建立。二是信息传输服务体系。即建设可靠、快速、安全的宽带校园网,并与国际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没有完善的网络系统,数字图书馆就无法运行。可靠、快速、安全的宽带校园网建成,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坚实基础。测量网络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带宽,承载多媒体信息的带宽要求最好在Gbps(1000 Mbps)量级以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千兆网或宽带网。(网络技术发展很快,当前网络技术支持的带宽正向Tbps(1000Gbps)量级扩展。数字图书馆建网技术至少应要求Gbps交换到馆、100 Mbps交换到桌面;而320Gbps交换到馆、10 Gbps交换到桌面的技术已经初见端倪。)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在很多学校已建立了校园网,为数字图书馆打下良好基础。今后,不完备的需升级改造,提升质量;没有的校园网的学校建设,应加快建设,以适应数字图书馆的飞快发展。另外,由于很多图书馆缺乏专门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才,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应由学校的信息教育部门负责为好。发展趋势是二者结合建立”信息中心。
(2)电子阅览室建设。它是数字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是一种“校园里的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是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型的产物,是图书馆率先实现数字化的部门,它具有数字图书馆雏形。电子阅览室为师生提供馆藏信息检索、电子文献阅览、网上信息查询浏览及多媒体学习等服务。由于在校学生不像教师每个人都有电脑可随时使用,电子阅览室就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最重要的场所,成为最常去的地方。我们要遵循其“宣传性、公益性、学习性”3个基本特性,明确其职能、加强管理,为读者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它的规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最好能同时满足一个或两个教学班人数为好,这样不仅学生能自主阅览,还能组织班级集体阅览和班级教学。所以,计算机的配置不能太低,否则不能很好完成这些任务。
2.软件建设方面
从目前中学的现实来看,还没能力单独研发数字图书馆系统,最可行的是采用“购买引进商业性电子书库或数据库+自建特色数字资源库”的方式,并与自己本身的传统图书馆融合在一起。现在可供选择的成熟的商用数字化产品很多,囊括了大部分学科和主要的文献类型,数据连续,动态更新,利用便捷,销售方式灵活,有光盘、镜像、包库服务等。如:单纯数字图书的有北大方正阿帕比数学图书馆、中文在线、清华同方、超星等;单纯电子期刊的有龙源电子期刊阅览室等;还有综合性的大型资源库,如:“ 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系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等。由于中学图书馆经费有限, 不可能象高校图书馆投入大笔经费购入多种大型文献数据库。但是可根据各自需要, 量力而行,确定重点, 选购其中的教育及中等学校各科教学专题。这里需要纠正一个对数字图书馆认识上的误区或者说偏见,就是说選购了一个或几个数字化软件或数据库(虽然都印有“数字图书馆”字样),就算建成了数字图书馆。它只是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部分内容。因为中小学数学图书馆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资源建设,还包括数字图书馆管理、平台建设,读者培训、网络服务等诸多方。
五、建设图书馆网站,搭建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平台,开展网络服务
图书馆网站是图书馆通过因特网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窗口和平台,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在中学图书馆一般还没有能力研发纯数字图书馆及其平台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创建自己的网站的,当作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平台,将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整合、链接到网站上,依托这个平台,通过连接校园网、因特网,开展网上信息查询、预约续借、浏览阅读、咨询解答等,为师生提供校内外的24小时全天候的网络信息服务。除借实体的图书外,其它的信息服务功能都应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而不必到图书馆。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购买能进行互操作的检索平台。以我校图书馆为例,现有5种大型电子图书和数字资源数据库,还有用春晖管理系统管理的本馆书目数据库及读者信息库等,由于这些系统和资源库的平台、协议、体系结构各不相同,无法同时实现夸库检索,只能分别一一进行,这对师生使用带来很多不便。应考虑购买能对这些不同数据库及网上资源集成整合在一起、可进行跨库互操作、进行综合查询及浏览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如春晖开发的复合数字图书馆系统、方正德塞数字图书馆系统等都具备了这样的功能,都是不错的选择。
六、中学数字图书馆的联合共建,资源共享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了质的飞跃,建立校际、区域性协作是网络化大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趋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也不例外,也要走联合共建,资源共享之路。中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中学数字图书馆网络建设,将所有中学的图书馆联结成一体,成为一个完全共享资源的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它实行分布式管理, 在整个网络上, 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通信协议, 把所有中学的数字资源形成一个庞大系统, 为中等教育提供全面良好的服务。这个美好的目标的实现,只能一步一步进行。可以建立以某个中心学校或教育部门为主的网络中心,以此为依托,辐射周边学校,采用联合采购、联合存贮、联合编目、联合建库、联机检索、资源共享等手段,实现区域性的馆际协作和资源共享。中心对共性资源可统一采购,如大型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及全文数据库,供各成员馆使用;编制联合目录,各成员馆可共享或上传新书目录;对一些特殊资源,则鼓励各成员馆按统一标准和格式自建专题、特色文献全文数据库、网络整合专题资源数据库等,由中心统一协调管理,并建立相应计费系统。在中心的网站上提供各数据库的链接,成员馆登录后便可使用。
七、加强对读者用户信息意识教育培训,更新阅读观念,提高现有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对用户进行教育和培训,是信息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利用对学生的图情教育、信息教育,普及数字图书馆理念,普及数字阅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字图书馆的各类知识,掌握通过网络检索各类信息资源的技能,帮助学生选择最合适的检索工具,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重组信息资源和完成简单的研究任务等等。
八、建设理数字化图书馆对馆员的要求
建设和管理数字化图书馆,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馆员只有简单图书馆知识和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信息的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进行对数字资源加工与组织、系统开发和维护、知识产权使用与保护及数字图书馆组织运营与管理等项工作。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学习别无途径。所以我们还是应该认真学习,用专业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吉士云.图书馆学导论[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7.
[2]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Z].教基[2003]5号.
[3]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程焕文等.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李培.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的发展的论文 篇4
【摘要题】专题探讨
【【关键词】体系结构/互操作
1 介绍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但到目前为止,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这是由于信息技术和相关标准不断发展的结果,怎样基于现有的技术并考虑到未来技术的发展,构筑一个灵活强大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我们了解相关技术和标准以及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的发展变化。
数字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各种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知识服务,通常从功能上可将数字图书馆划分为:用户界面、命名服务、搜索系统、资源库等部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涵括各种数字资源的创建、管理、查询、利用、存储的整个过程。自从williamY.Arms等于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体系结构以来,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通过许多试验项目仍在不断改进。图1代表了数字图书馆的基本体系结构。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篇5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对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数字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并对如何开展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 者:郭静妆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507 刊 名:河南图书馆学刊 英文刊名:THE LIBRARY JOURNAL OF HENAN 年,卷(期):2009 29(5) 分类号:G250.76 关键词:图书馆 读者服务 发展趋势与对策★ 餐饮业发展趋势范文
★ 工程制图论文
★ 工程制图个人简历
★ 制图测绘心得体会
★ 我国养猪业发展趋势
★ 女大衣结构制图教案
★ cad制图实习日志
★ CAD制图电子简历
★ 数字楹联
数字图书馆的评估研究 篇6
系统评估是设计人员或其相关技术人员根据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设计目标方案、软硬件技术和规范标准对其功能进行的评估。其目的是检查(验)系统设计目标是否完成,硬件是否符合工程需要,软件性能怎样,以及系统的技术标准化程度。由于系统评估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功能评估,一般只能由从事数字图书馆工程设计、实施、执行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来完成。此外,由于技术垄断需要,其系统核心设计技术的评估,一般不允许机构外的人员参加。
2002年11月,《数字图书馆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数字图书馆的交互性设计与评估》的文章,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数字图书馆的系统评估研究[1]。作者以美国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一个GORW交互式数字图书馆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对GORW数字图书馆的开发目标(包括跨学科藏书、终身学习者资源、时钟循环访问、交互式学习目标和用于学习的信息),交互性及其GROW概念框架(包括互惠、反馈、直接、关联、同步、选择、沉浸、演示、流动、多维性和控制),GORW的各种交互性(包括GROW资源的交互性、GORW资源选择的交互性、GROW元数据的交互性描述、GROW界面的交互性)都进行了研究和评估,从这项评估研究中我们看到,一个有效的交互式数字图书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其交互性技术要求涉及到各种社会的行为、组织、管理联系。可见,在很多情况下,数字图书馆的系统评估不能回答技术之外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用户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系统评估的这种不足。
用户评估是系统设计者或用户根据数字图书馆的目标任务完成、行为模式和资源组织、发布对系统可用性进行的评估。其目的是检查(验)数字图书馆完成了哪些数字化任务,满足了用户的何种行为模式,以及知识信息资源的收集、再现、挖掘、组织、存储、管理和发布效果。任何一项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都必须开展反
复多次的用户评估,才能使数字图书馆建设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它目前已成为探讨和实行数字图书馆评估的一种流行方式。当然,由于参加评估的用户在构成、组织形式上的不同,可用性评估结果及其权威性也完全不一样。
早在1989年,美国一个由101个会员组成的研究图书馆协会和51个州图书馆参加的咨询调查――“数字图书馆用户”(前期评估),帮助发起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美国回忆”(American Memory)数字图书馆试验计划(1990-1995)。1992-1993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又组织完成了有44个学院、大学和公共图书馆参加的终端用户评估(后期评估),最终促成了现在仍在实施的“数字图书馆倡议”(DLI-1,1994-1998;DLI-2,1999-2003)[6]。1996年,VanHouse等人发表文章阐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数字图书馆工程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他们在对用户的各种需求进行反复评价、评估过程中,不断改进设计。2002年4月至6月,美国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NSDL)用户评估工作组,花了整整3个月时间进行反复评估研究[7]。该工作组由那些对数字图书馆设计和评估感兴趣的志愿者组成,其任务就是从用户角度提出和回答各种问题。
综合采用两种方法但以用户评估为主进行数字图书馆评估的典型例子是美国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亚历山大数字图书馆(ADL)工程评估[8]。ADL评估组既进行系统设计,又进行用户评估。评估组的工作重点在用户使用,为此他们先后开发了3个不同的用户界面,并建立了相应的试验台进行用户评估。在系统评估层面上,一方面对系统和界面设计进行了大量中间发布,由包括加州大学、科罗拉多州大学研究人员在内的评估工作组进行评估,不断的将当前的Java基础界面和支持系统反馈给系统设计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对设计、实施阶段进行了交互评估。这样,用户的功能性要求和实施修改设计的过程变成一个公式化的评估周期,不断的指导系统评估,了解用户的潜在使用。在用户评估层面上,ADL评估组一方面使用ADL用户和潜在用户反馈、恳求和分析的多种方法,包括联机调查、图形观察、目标用户组、界面设计内部评估、大学教室ADL使用分析,进行全面评估;另一方面,他们邀请外部用户评估专家,召开了3个与用户评估有关的会议,然后综合他们的评估意见和要求进行系统设计。ADL用户评估组提出的结果非常有用,它涉及下述相关问题:
(1)对于我们的用户,我们了解多少?
(2)对于评估和用户研究方法,我们了解什么?
(3)对ADL界面,我们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
(4)对于ADL的功能性和内容,我们了解什么?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涉及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几个核心问题。
★ 基于PDCA的数字图书馆质量管理研究
★ 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
★ 浅析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 数字图书馆信息的体系结构
★ 图书馆内部空间环境设计研究论文
★ 黄河中下游数字环境考古研究
★ 浅谈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
★ 《数字图书馆》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 操作近义词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篇7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概念,特点建设模式和发展对策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资源的聚集地, 集中了教学, 科研, 资料等各种门类的信息, 是学校师生查阅资料的信息来源之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也越来越重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员工的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大量丰富的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下来, 以方便读者使用, 为高校教育事业服务, 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当务之急。同时数字化校园建设给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其核心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和信息传播, 促进图书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使图书馆信息成为可有效利用和共享的重要信息资源, 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传统功能, 使其成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数字化的资源, 给传统的图书馆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通过对数字化信息的有效整理和利用, 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与优势。
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使用数字技术, 通过对一些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处理而产生各种有用资源的图书馆, 也就是一种借助多媒体资源储存信息的图书馆。它把丰富的资源处理和储存下来, 以便于读者去查阅, 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储存、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
2 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在信息传递上和基本的文献揭示上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从本质上讲, 都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序的传送, 但在处理对象、工作程序、表现形式等方面却存在着一些差异。数字图书馆及其组成部分虽然仍称为图书馆, 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使传统图书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其与传统图书馆相比, 数字图书馆具有在实体空间中没有了特定的标志的特征。在数字图书馆中, 其服务内容不再具有局限性, 不再受任何限制, 读者可以随心所欲进行查阅, 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从而使读者成了图书馆服务过程中的认知主体, 读者可以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 随时随地学习知识, 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休闲等需要, 在任何地点随时随地进行查阅学习, 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源, 这些都构成了数字图书馆以下的显著特点。
(1) 从图书馆功能来看, 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具有可替代性。数字图书馆可以代替人进行图书馆服务, 人们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处理和储存, 读者可以获取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的信息。第二, 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是指数字图书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以任何形式向任何人提供信息。读者可以自由灵活的使用数字图书馆资源, 转变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 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思维更加敏捷。第三, 具有虚拟性。在数字图书馆中, 将以多媒体数据为主。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和传递, 虚拟性成为数字图书馆的最显著的特征。第四, 具有隐蔽性。数字图书馆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给读者的是虚拟和虚拟化的空间。网络具有隐蔽性和保障性, 网络可以使人们处于空间的隔离, 每个人可以在自己独自的空间进行查阅资料, 只要有网络设备, 人们就可以查阅自己需要的资源, 看自己想看的东西, 不被别人察觉, 这对保护个人隐私方面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第五, 具有平等性。数字图书馆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索取和利用, 有利于每个人的自身发展。第六, 具有重复性。数字图书馆储存着丰富优质的资源, 为人们长时间反复使用信息资源提供了可能性。数字图书馆的储存功能使图书馆资源重复使用不会被消耗, 使数字图书馆资源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 能够保存下来。
(2) 从图书馆分类来看, 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数字图书馆分为公共图书馆和非公共图书馆。第二, 人们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只要具有网络设备, 人们就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有用的信息, 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限制,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查阅。第三, 数字图书馆对读者没有限制条件, 数字图书馆的对象可以是社会全体成员, 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第四,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学历教育的需要, 也可以是非学历教育的需要, 可以是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3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和发展对策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其公共服务体系, 从服务内容到服务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今, 网络技术已经遍及整个校园的各项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 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已经产生了依赖, 它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 学校各类资源的数字化, 为传统图书馆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这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积极采取以下对策。
1.管理方式的转变
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带来的很大的优势, 图书馆管理人们应该结合自身应有的条件, 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对图书馆进行管理, 来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2.服务方式的转变
从服务方式来看, 应更加重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内涵, 数字图书馆使师生更加便利的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环境, 大力建设网上展厅, 利用网络把成果展现出来, 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
3.观念的转变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 数字图书馆将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 人们可以获取动态的知识, 并产生新的价值。
因此, 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人们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不要急于求成, 要量力而行,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总之,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建设工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 但图书馆信息数字化始终是图书馆管理的发展方向, 这是数字时代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朱本军, 聂华.对下一代图书馆界面的探究与实践[J].大学生图书馆学报, 2010 (4) :5-9.
[2]骆颖.基于数据挖掘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5) :92.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篇8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电大系统研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情况,从文献来源、文献作者、主要作者发文、合著情况、引用与被引、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电大系统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形成了核心研究群,但范围还不够广泛,总体也缺乏深度。
【关键词】文献计量;广播电视大学; 数字图书馆;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9—458x(2011)03—0026—05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特别是经教育部对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两次评估,全国电大系统数字图书馆的硬、软件和资源建设与服务均获得了巨大进步,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形成了不少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成果。本文拟通过对电大系统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探讨电大系统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能力与动态,为全国电大系统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同供同得提供参考。
笔者按照检索式:“电大+电视大学”(单位)*“图书馆*数字资源”(关键词)*“2000-2009”(时间)*“模糊(匹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里进行检索,将检出文章去除部分误检文献(非电大系统发表的或不是关于电大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的),再进行查重,共获得188篇相关文献。其中,由于大量文章没有标出作者所在部门,故本文均计算为从事数字图书馆研究的人群,或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可以直接依靠或可以进行合作的人群。
一、文献来源情况分析
笔者对188篇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献情况
电大系统员工十年来发表的有关图书馆数字化或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的文献,发文总数、电大员工独著或合著中第一著者的文章数等,均呈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2005年后,经过两次评估,电大数字资源建设受到人们更多关注。
全国电大系统共有44所省级电大及数百所地市级电大,平均每年发表的有关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的文章仅18.8篇,其中作为独著或第一著者发表的年均18篇,说明电大系统在数图建设方面的研究仍为数甚少。
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章数呈动态变化,但十年中无明显上升,也说明电大特别是电大图书馆员工整体素质并无显著提升,整体研究能力较弱。
2. 文献来源分布
电大系统(图书馆)员工发表有关数字图书馆的文章的刊物主要有四种类型:电大系统学报类、教育类、图书情报类、其它类。
发表于电大学报上的文章数超过总文章数的1/3,远高于其它类型。原因有二:一是电大系统学报所刊载文章显然与电大工作直接相关;二是电大系统学报发表相对较易。发表于教育类(主要是远程教育类)、图书情报类杂志的数量相近,各占文章总数的1/5。这恰说明电大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涉及远程教育和图书情报两个领域的边缘性研究,相应的,从业员工必须精通远程开放教育和数字图书馆两方面的业务知识。另有1/5的文章发表于其它各种期刊,包括计算机类、档案类、管理类等,说明数图建设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刊登电大系统作者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论文3篇或以上的刊物有19种,其中:有4种为核心期刊,占总数的21.1%,比总体情况低2.7%(总体为23.8%,见表1);12种为电大系统学报,占63.2%,比总体情况高28%(总体为35.2%,见表2)。说明电大系统作者发表此类论文时选择刊物有相对的集中性,但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章相对分散。《中国远程教育》刊登11篇,居首位。这与该刊主办单位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故其更易全方位关注电大系统建设发展的各方面问题直接相关。
二、文献作者情况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浙江电大从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研究能力较强,无论从发文的绝对数与相对数(即加权后发文数)而言,均居于首位。其次为:江苏电大、广东电大、湖南电大、广州电大。绝大多数文章均为独著,人均发文数为1.1,说明电大系统在数图研究中基本以单干为主,没有形成研究合力。省级以下电大发文数量说明了该省有些分校或地市级电大图书馆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今后在全国电大系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理论与实践中可以考虑发挥其作用。全国共有15所省级电大(含所属地市级电大)竟然十年内无一人从事过数图建设方面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悲哀。
三、主要作者发文情况分析
由表5可知:十年来发表过2篇以上数图建设文章的仅13位作者,而以独著或第一著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仅9位。他们可认定为电大系统在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将是数图建设的中坚力量。但核心作者群数量过少,且(据笔者所知)其中已有多位调离了图书馆,电大数图建研究前景堪忧。
这些文章中共有电大系统作者163位,即仅发表一篇这方面的论文有150位,这是一个长长的尾部,可见瞬间作者的比例非常高。这些作者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将是参与数图建设的重点人员。主要作者所在省份情况,与表4大体相同,相互印证。
四、合著情况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电大系统内研究数图建设的文章大都为个体行为,合作式研究仅占全部研究的1/5。在为数不多的合作式研究中,又有相当数量是两人合作的研究,校内合作和与电大系统外的合作基本持平,电大系统内各校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
说明电大系统整体数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较为薄弱,缺乏高层次的研究人员,且对合作式研究、特别是与校外及系统外的合作式研究,关注度过小。
五、引文分析
笔者对作者的引文与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如下。
1. 文章引用参考文献情况
从表7可以看出,电大有关数图建设方面的论文的引文率为80.3%,比我国图情学平均引文率87.4%低了7个百分点;5篇及以下参考文献的占83.5%,引用10篇以上参考文献的仅5篇;平均引用参考文献数量为1篇,远低于图情平均引文数6.3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电大数图研究者不重视对该领域现有文献的充分利用,二是没有充分地标注所引文献。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中必须予以关注。尽管仍不尽如人意,但引文总数呈逐渐上升趋势,这是一个喜人的现象。
2. 文献被引情况
文献被引情况反映了该篇文献的质量高低,及对后人研究的帮助程度。从表8可以看到,超过一半的文章从未被引用过;大部分文章被引用了1至2次,占32.5%;被引5次或5次以上的仅占6.9%;最多的被引用了10次,共有三篇。这些数字均远远低于同行业论文被引用情况。
3. 从文献被引看核心作者群
表9将文章被引总次数降序排列,给出数图建设方面论文被引次数较高的作者群。结果发现:上述排名与表4有重复,但排序并不十分一致。在考虑核心作者群时应把这两种情况综合考虑,取加权平均数。这一结果与电大系统图书馆从业人员变化过快有关——本文在选取研究对象时,未区分发文时间,新进入图书馆行业的研究人员近年的文献尚未来得及被引用。另外,部分作者存在较多自引现象。
4.期刊被引用情况
理论上说,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质量相对较高,故被引用概率高。但表10数据发现:被引用次数多的是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如被引9到10次的均为核心期刊文章。但约有8%的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从未被引用,约占全部的1/7;被引用1次的核心期刊文章约为全部的1/6。核心期刊上文章被引用总比例仅占全部的23.3%。因此,我们在评价文章质量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能纯粹以是否核心期刊为准,因为核心期刊的评价是以该刊整体情况来看,而不能笼统地认为该刊全部文章均具备较高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电大系统学报上发文被引用较多,占全部被引文献的39.4%,这说明不少刊登在电大学报上的文章质量较高,也与电大学报刊文更符合电大系统实际情况有关。
六、研究领域分析
笔者抽取189篇文章的关键词,剔除了无实际意义的词(如意义、思考、认识等),再对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进行了归并、具体化,如:创新服务、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教育→远程开放教育;电大、电视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馆员、图书馆管理者、图书馆员→图书馆员;电子资源、数字资源→数字资源;信息素质、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版权、著作权、著作权保护→著作权保护;读者、读者服务→读者服务;图书馆→电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具体化)。此外,对于几篇未标注关键词的文章,笔者选取题名中的实词作为关键词。
有88篇文章直接使用了“数字图书馆”这一词作为关键词,说明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是适当的。排名较前的其它关键词有:远程开放教育(36次),电大图书馆(16次)、高校图书馆(15次)、数字化(15次)、广播电视大学(14次)、数字图书馆建设(13次)。这些说明了数字图书馆最相关的领域。
从具体项目来看,论述较多的有(按关键词出现次数排名,有并列):数字化建设、知识产权、网络环境、信息服务、信息素养、图书馆员、图书馆事业、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服务创新、个性化服务、服务创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学习支持服务、远程访问、VPN、安全策略、反向代理、馆员素质、数据结构、网络安全、网络教育、电大系统、服务质量、能力培养、数图联盟、特色数据库、集群化管理等。这都是与电大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直接相关的,说明电大系统作者十分关注数图建设的实践。
具体而言,可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三个大的方面:一般问题、具体问题和服务问题(见表11)。可知,电大系统对数图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同时平台建设也逐步关注一卡通、一站式、校外访问等问题,在服务方面也逐步由一般意义上的参考咨询等过渡到对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知识服务、功能创新、优化管理、信息素养与能力培养等方面。电大数图建设的研究强烈地表现出对教育教学越来越多地介入,和逐步由后台走向前台的愿望与能力。
总之,电大系统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形成了核心研究群。但范围不够广泛、总体欠深度。在电大系统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项目中必须扬长避短,特别要注意人才引进 与培养,提高研究深度与广度,提升服务水平与层次。
参考文献
[1] 邱凤鸣,陈惠兰. 基于内容分析的中国引文分析研究论文分析[J].情报杂志,2010,(9):25-28,66.
[2] 苑彬成等. 国内外引文分析研究进展综述[J]. 情报科学,2010,(1):147-153.
[3] 魏顺平,孙鸿飞. 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及研究群体分析研究[J]. 2010,(7):19-24,79.
[4] 姜惠莉,冯春明,秦绍芳. 正确认识引文分析及其对核心期刊的评价功能[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 149-152.
[5] 兰东明. 基于文献计量的图书馆文献计量研究综述[J]. 2009,(10):74-76.
[6] 张明,仲东亭. 2001-2005年我国情报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情报科学,2007,(11):1746-1750.
收稿日期: 2011-01-25
作者简介:刘盈,常务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上海电视大学图书馆(200433)。
责任编辑池塘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篇9
摘要:文章在论述高校数字资源概念和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了高校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探讨了高校数字资源建设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资源建设;发展趋势;共建共享;高校图书馆
数字资源具有形式多样性、易保存、检索便捷等特点。高校图书馆依据数字资源的特点,将其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而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保证。数字资源的建设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工作效率低下、形态单一以及社会地位低的现状,提高了高校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为图书馆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寻找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发展的趋势,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概念和优势
数字资源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多样的电子数据存储在非纸质载体中,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进行发布、存取和利用的信息资源。数字资源主要包括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页和多媒体资料等[1]。图书馆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通过购买电子资源数据库,建设特色数据资源、学科导航库,建设光盘资源管理系统以及采集网络数据资源等手段,形成高校各自的图书馆数据资源系统。
数字资源可以利用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因此,数据资源具有查询检索方便、复制传播迅速的特点,同时其安全性面临考验。数据资源的传输还要依赖于通信网络软硬件设备的匹配和兼容性,使其传输变得复杂。综上所述,数据资源具有共享性、依赖性、复杂性、动态多变性、跨时空性、可检索性及可分离性等特点[2]。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为了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笔者从全国2,246所高校中随机选取20所,其中重点建设大学10所,普通二本院校7所,普通高职院校3所,对其数字资源的数量、种类、类型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从这些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门户网站入手,辅以电话和走访等方式。调查时间自5月至208月。调查的数据资源类型为所购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随书光盘管理系统等。
2.1高校图书馆拥有数据库总量情况
通过调查,20所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统计情况见表1。这些数据库包括购进的中外文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总量。将表1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数据库数量分布情况见图1。
如图1所示,本调查随机抽选的20所高校中有9所高校拥有100个以上数字资源数据库,3所拥有50个以上资源数据库,4所拥有20个以上数据库,另有4所还未达到20个。其中重点院校占有绝对优势,拥有100个以上数据库,绝大多数普通二本院校拥有20个以上数据库,而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受资金、人才、设备、管理和思想理念等多方面的制约,数据库建设滞后。
2.2购买中文数据库情况
依据实际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表明20所高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了中文数据库,但在数量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表2可知,清华大学所购买的中文数据库数量具有绝对优势,而第二名复旦大学仅是清华大学的一半。清华大学所拥有的数量是最后一名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所拥有数量的近40倍。1所高校所购买的中文数据库超过100个,8所高校在50个到100个之间,5所高校在20个到50个之间,6所高校未达到20个。
根据中文数据库被引进的情况,对各高校图书馆所购买的中文数据库进行分类统计,其中购买次数达到10次以上的中文数据库如表3所示。
读秀知识库集文献检索、试读、传递为一体,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文献的深度检索、全文显示、统一快捷的整合服务和高效快捷的文献传递,被绝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所购买。各高校均引进了综合类中文科技期刊类数据库,例如万方和中国知网,但专业数据库的引入较少。
2.3购买外文数据库情况
实际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除了承德高等专科学校未购买外文数据库,其余19所高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了外文数据库,但在数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由表4可知,各高校图书馆在购买外文数据库上的态度差异较大,自清华大学至上海师范大学,都在大力购买外文数据库,其购买外文数据库的数量超过所购买中文数据库的数量。自兰州大学至承德高等专科学校,其外文数据库的购买量少于中文数据库。
根据外文数据库被引进的情况,统计汇总被高校图书馆购买次数达10次以上的外文数据库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有5个外文数据库被15所高校同时购买,被购买次数最多的外文数据库为Springer Link。各高校所购买的外文数据库中除了综合性的科技期刊数据库,还有专业数据库。数据库种类分布的专业也较为广泛。
2.4自建特色数据库情况
20所高校中,有14所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了特色数据库,还有6所高校未建立。
由表6可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分别建立了11个特色数据库。其中北京大学根据自己的优势建立了北大机构知识库、北大博文、北大讲座、北大名师、北京历史地理、燕大论文、古文献资源库和民国旧报刊,另外还以北大名人所捐赠的书刊建立了3个图书馆。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发展不均衡
依据20所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库调查的结果显示,清华大学拥有各类数据库533个,而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仅拥有5个数据库。绝大部分重点高校所拥有的数据库的数量都多于普通二本院校,而大部分普通二本院校拥有数据库的数量多于高职高专院校。数据资源建设需要充裕的资金支持、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和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理念等必要条件,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受资金、人才、设备、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数字资源建设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3.2数据库的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涵盖更多的数据资源,会花费更多的资金购买更多的数据库资源。数据库服务商为了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会将自身数据库的数据资源数量涵盖更多的内容。因此,各高校所购买的数据库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对比两个目前高校购买较多的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3],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均提供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成果和中外标准等服务,所提供的数据有一部分内容完全一致。另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各高校图书馆所购买的数据库有部分数据库是相同的,20所高校中,读秀知识库就被19所高校购买。
3.3数字资源需要整合
根据调查结果,每所高校图书馆至少拥有5个以上数据库。不同的数据库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读者在检索数据资源时,通常在一个数据库内输入关键字进行检索,然后再打开另外的数据库重新输入关键词检索。对于拥有几百个数据库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往往要不厌其烦地不断重复操作,这样不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效率低下,也给读者带来了重复操作的烦恼。数据整合是由简单的链接整合、导航整合向跨数据库检索不断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索效率,节约时间和精力。
3.4标准不统一,操作复杂
在我国数据资源建设过程中,国家或者行业协会尚未对数据资源建设制定标准和规范。各数据库服务商根据自己的建设要求,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自由发展。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系统多种多样、操作困难、数据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以及原始数据处理不一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数据库的共享,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3.5特色数据库建设缺少方向
目前,特色数据库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建设、缺乏特色、更新缓慢等现象比较普遍。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图书馆将学生学位论文和本校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特色数据库,20所高校中有6所高校未建立特色数据库。作为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各自馆藏特色划定范围,找准各自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能建设出既符合高校的办学特点,又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特色数据库。
四、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发展趋势
对于投入资金有限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来说,未来高校图书馆将遵循资源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坚持现实可能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建设共建共享以及特色化的原则,彻底改变目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高校数字资源共建,达到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所购买数据库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教育部所划拨的教育专项资金,各高校用有限的资金重复购买相同的数据库,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实现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数字资源共享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各高校图书馆应在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上进行相应改革,变单独建设为群体共建,变独立运营为全局开放,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资金雄厚、数字资源建设较完善的高校更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加入数字资源共建的群体中来。通过高校之间通力协作,制定统一标准和规划,最终完成高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
4.2建设特色数据库,突出各自特色
特色数据库是指图书馆在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特色或本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本馆特色的可供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库[4]。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在长期社会分工实践中积累和形成的、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将本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为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发展战略信息需求提供决策依据。特色数据库建设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图书馆数字化的核心内容。
4.3数字资源深度整合,提高检索效率
数字资源整合是一种数字资源优化组合的存在状态,是依据一定的需求,对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以及互动关系的融合、聚类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5]。数字资源能否被高效利用和吸收取决于其整合程度。数据资源整合方式有基于传统书目管理的OPAC系统、基于跨库检索的资源整合、基于资源导航的资源整合以及基于超级链接的资源整合等多种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海清.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15):199-201.
[2]丛全滋,王学军,耿晓宁.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11):44-48.
[3]孔毅.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比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342-347.
[4]秦波,邹丽红.浅谈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构想[J].现代情报,(3):99-10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推荐阅读:
我国省级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发展研究-以湖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为例05-16
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发展论文09-22
数字图书馆研究05-09
数字图书馆内涵研究11-25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研究11-16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研究09-24
数字图书馆云服务研究论文10-13
图书数字出版发展思考08-31
21世纪的数字图书馆06-05
数字图书馆的社会环境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