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数字图书馆

2024-05-12

世界数字图书馆(精选8篇)

世界数字图书馆 篇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推出了世界数字图书馆。这个网上图书馆收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作品资料, 把人类的精神财富集中呈现在公众面前。

据教科文组织介绍,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詹姆斯·比林顿于2 0 0 5年向教科文组织提议创建数字图书馆, 希望能够收集全球的珍贵书籍、手稿、海报、邮票以及工艺品资料等, 让全球的互联网用户共同分享。

在数字图书馆的珍藏品中, 人们可以欣赏到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的甲骨文和石碑资料, 埃及提供的早期阿拉伯科学读本资料, 巴西提供的拉丁美洲老照片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土耳其书法作品图片等。

教科文组织称, 希望通过世界数字图书馆, 推广一切形式的科学和文化知识。在图书馆投入使用后, 全世界的网民均可通过互联网免费进入数字图书馆, 查找、调阅资料, 欣赏各国文化及艺术作品。

数字时代,我的《平安世界》 篇2

170多年来,我们对待照片制作一直非常严肃。难道现代工艺的复杂程度低于1839年摄影诞生之时吗?柯达一度承诺:“你拍下照片,剩下的交给我们。”难道数码技术的进步让影像之于大众比那个时代更唾手可得吗?

无论今天摄影的便捷性达到了多么广泛的程度,技术并未令工艺简化。不仅如此,我们都在追赶最新的软件和产品,这些都养肥了那些热衷于不断让我们感到自己过时了的行业。

就目前的作品而言,我始终用多年来担任摄影师时拍摄并积累起来的胶片影像扫描成底片进行创作。凭借我出色的扫描技术,搭配最新款哈苏Flextigh扫描仪,可以产生极佳的效果。

这组《平安世界》照片都是通过底片扫描后创作的,胶片主要有35毫米和6×12厘米底片,后者由我的中画幅全景相机Nobhex拍摄——这是我最喜欢的,而且也是我所见过的光学领域的最高成就!(带有旋转镜头的相机,真的很了不起!)

因为我学习过各种摄影史上的印放工艺,于是我在自己的作品中采用了很多传统印放工艺,例如重铬酸盐树胶技艺。我现在的扫描仪为更好地应用这些技艺提供了物质基础。扫描使我可以把它们印放得更大,超过我原本用接触印相工艺所能达到的尺幅,也使影像效果改善得甚至比传统工艺更好。

我将胶片或照片扫描成首选的16位解析度,然后用Photoshop软件来处理,期待印放出样片来。我首选的纸张是德国哈尼姆勒的两种纸面:博物馆蚀刻艺术纸和纯棉摄影纸。

对于实体打印机而言,我很喜欢爱普生STYLUS PRO 9900及其HDR世纪彩虹墨水。我并非暗示这是当今最好的打印机——那只不过是我手边可用的棚,器,而且工作出色。如果未来有更好的选择,我也会更换的。

数字影像技术的一大贡献,是提高了彩色照片的耐久性,对于我而说,除此以外,我还可以用PhotoShop软件来改进色彩控制——我原本主要从事黑白摄影,但如今我又找到了回归彩色摄影的方式。今天,我发现自己的黑白作品从大约95%减少到25%。数字时代彩色照片的耐久性和色调范围实在是太棒了,使我无法放弃!

对于摄影师来说,还有什么是数码技术无法提供的呢?那就是“如何用摄影的眼光来观看”。广角镜头使画面夸张变形、长焦镜头压缩画面等的意义,是有必要掌握的。还记得大家在开始学习摄影时如何练习控制景深和快门速度吗?这些似乎已被忘记。而且不再被认为是“必须知道的”。如果没有这类知识,你怎么能真正利用镜头的最大优势,创作出带有暗示性的空间呢?除非掌握了全部基础知识,否则我们仍然会误以为更多的技术会带领我们得到我们所希望的结果……

摄影是一项奇妙的发明。大卫·斯考皮克(David Scopick)首先利用相机快门的速度把现实生活中的瞬间凝固成种时间的遗物,然后再运用他持久迷恋的重铬酸盐技艺,向观者呈现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平安。那些与流逝的时光或消失的习俗有关的瞬间,比任何运用其他技术处理过的抽象与诗意都更加超现实。

影响摄影的直接与间接因素同样让人难以预料。直接材料采自光线与时间,间接材料则是提取于暗室或明室中的那些让光与时间得以显现或保留的诸多化学试剂。因此,对于摄影这门艺术而言,技术的手段从来都是不可回避的。摄影师希望呈现的内容和观看者解读并收藏在记忆中的内容是有差异的,而这一差异往往由技术决定。然后,当观者从一张照片中读出了超越照片自身的,比如赋予了它过去或未来的,持续联想时,这张照片便获得了意义。这时,我们终于发现,摄影技术所传输给我们的现象,其实是一种人为的文化产物,它开放给任何一种解读。

世界数字图书馆 篇3

1 关于数字城市

所谓数字城市是指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 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 指导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数字城市可以使人们在三维虚拟环境中进行管理分析、决策、工作、学习与娱乐。

2 数字城市的发展对数字图书馆的启迪

2.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图书馆, 目前没有一个明确、完整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实际就是人们所说的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

2.2 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城市”中的地位

作为数字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图书馆, 其文献数字化的进程快慢, 必然会给城市数字化带来直接的影响。“数字图书馆”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信息中心和重要信息资源库, 其重要地位将在“数字城市”的“数字化生活”中显现出来。

2.3 数字城市的发展要求数字图书馆提供高速服务

信息时代知识信息浩如烟海, 人们有理由要求“数字图书馆”提供高速、高效的信息服务, 21世纪信息增长将是“人口增长的20万倍”, 人类历史“自古希腊以来, 全球信息积累已增加了1000万倍, 在21世纪内很有可能再增加1000万倍”, 另外网上信息资源日益繁多, 目前因特网上约有8亿个网页, 其中6%为科学教育网页, 83%为商业内容的网页, 其他内容的网页占11%, 按此计算仅科学教育网站就有4800万个网, 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因此, 人们希望获取新颖全面、准确的信息, 获取的方式、方法越简单越好, 速度越快越好。可见“数字图书馆”要实现人们希望的“速度”,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数字图书馆应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3.1 智能化问题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新的信息组织、存储、检索、表现的形式, 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最终目的是提供给用户使用, 因此, 良好的用户界面将是数字图书馆提供用户信息服务的重要保证。因此, 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的智能化、集成化, 将是提高数字图书馆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随着数字图书馆技术的日趋成熟, 简单的信息推拉服务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 在信息“Pull”与“Push”技术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再融入人工智能、知识发现、Internet及数据库等技术而形成发展的“智能信息推拉”技术, 将在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这项技术是当前Internet/Extranet/Intranet、数据库系统及其他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3.2 数据库问题

数字城市的建设近年的重点是城域网络基础建设, 这主要包括解决信息交换平台和建立健全数字信息库。要建好数据库, 图书馆应承担起重要的作用。第一, 信息资源的统一性。第二数据库建设要体现大众实用性。第三, 加强信息资源的全文数据库建设。目前我国的文献数字化重点多集中于有资料价值和利用率较高的新文献上。国外对此也很慎重。第四、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的优势, 享受资源共享, 丰富我们的数据库。这是许多国家已经走过的成功之路。

3.3 Web挖掘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核心就是数字化信息资源, 除了馆藏的数字化资源外, 还有大最的信息来源于Internet, 因此对Internet上信息的开采是数字图书馆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 对于Internet上的海量数据信息, 利用现有的Web查询技术并不能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

一般情况下Web挖掘可分为内容挖掘、日志挖掘和结构挖掘。第一、内容挖掘, 内容挖掘是从文档内容或其描述中抽取知识的过程, 包括对Web文本挖掘和多媒体信息挖掘。第二、日志挖掘, Web日志挖掘是对用户访问Web服务器时留下的访问记录进行信息挖掘, 从中可以得出用户的访问模式和访问兴趣。Web中的每个服务器都保留了用户的访问日志, 记录了关于用户访问和交互的信息, 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第三、结构挖掘, Web结构挖掘是对Web页面超链接关系、文档的内部结构、URL中的目录路径结构的挖掘。

以上几点是数字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的技术问题, 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数字城市的发展。

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将是全球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建设的高潮, 我们要抓住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和责任, 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和聪明才智, 建设好中国特色的数字城市, 为我们国家立足世界之林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标志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数字城市的出现必将对数字图书馆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数字城市的特点状况出发, 分析了数字城市的发展对数字图书书馆的启迪, 并提出了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数字图书馆建应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数字城市,智能化,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赖明等.数字城市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1]赖明等.数字城市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徐乃焕.论数字城市与数字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建设, 2001 (4) :85-87.[2]徐乃焕.论数字城市与数字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建设, 2001 (4) :85-87.

世界数字图书馆 篇4

1 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资源现状

1.1 传统教育服务资源

与传统教育模式相对应的传统图书馆, 其馆藏信息资源的载体以纸质文献为主。而且可以预计纸质馆藏并不会因数字资源的大发展而快速消亡。因为图书馆不仅仅是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 其同时也是文明载体传承的储藏中心。在教学科研过程中, 还有相当一部分教育资源是以纸质文献的形式存在。在数字资源的数字化对象范围尚未覆盖人类全部文化作品的时候, 纸质文献的存在价值及其在教育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可以肯定传统教育服务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发挥巨大作用。

1.2 数字教育服务资源

随着信息资源传播方式的改变, 新的信息资源传播媒介和载体也在逐步加入并改变着现代教育模式。技术的发展为大容量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基本条件。越来越多的文献信息被数字化, 成为如今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资源的重要内容。图书馆购买数字资源的比例和资金比重逐年升高。数字资源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对高校图书馆而言, 数字资源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

在纸质文献之外, 现代高校图书馆所购买的数字资源存储量越来越多, 涵盖的学科面越来越广。但是数据库数量的增加并不直接等于更好的服务质量, 数字教育和数字科研对信息资源有着明确、细致的针对性要求。只有弄清楚其要求的内容, 并努力使图书馆的服务达到其标准, 才能使高校图书馆成功应对数字教育、数字科研的需求。

2 设计数字教育、数字科研环境下的教育服务资源

2.1 数字资源的优点

2.1.1 传播迅速

随着数字教育的兴起、网络技术的进步, 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存储和传播的应用越来越广。远程课堂、同步教学成为现实。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化有了新的实现方式。

科研意在创新, 意在抢先。随着科研条件的改善和科研人员获取信息的同时性的增强, 同样科研成果出现的比例也会增加。而同样的科研成果唯有抢先发布者能拥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等, 也是决定科研人员前途的关键。因此, 在信息通过网络数字化传播的现代社会, 信息资源的传播速度是数字科研不可或缺的必然要求。

2.1.2 节约时间、经费

纸质教材的更新速度无疑是不能和数字化的课件相比拟的。在知识系统更新相对较慢的基础理论课程之外, 还有大量应用类、科技工程类的课程。这些课程其知识更新速度快, 如果严重依赖纸质教材, 不仅无法及时跟上知识的更新换代, 也会造成纸质资源等物质浪费, 加重用户购买纸质教材等的经济负担。相反, 引入数字化课件, 教育者不仅可以及时传授最新的信息、知识, 费用也仅仅是廉价的存储器和播放设备, 大大降低对纸质资源等物质资源的浪费, 符合绿色、环保的社会发展要求。

在科研成果发布方面, 传统的期刊发表周期漫长, 而且现在待发表论文众多, 无法充分使科研成果及时正式发布。而利用网络的预印本等方式的形成和推广, 为科研成果的及时发布提供了良好有效的快速平台。即使成果得以快速发布, 又使同行等关注者能快速了解自己科研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方向。

2.3 设计教育服务资源

针对数字教育、数字科研以上两个特点, 高校图书馆若想从容应对, 满足高校教育、科研的信息资源需求, 在购买著名的大型数字资源的同时, 高校图书馆也需根据所属高校的教育、科研优势及重点学科领域, 结合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需求, 设计打造相对应的教育服务资源。

在采购高校重点学科、专业所需数据库等数字资源的基础上, 高校图书馆应发挥自身多年服务教学、科研积累的资源优势, 进行数据挖掘, 加强专业性更强的自有数据库的建设。依托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的需求研究, 挖掘馆藏资源, 设计针对性强、易获取、传递便捷的数字服务资源, 强化准确及时的信息推送, 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扩大高校图书馆在数字教育、科研中的信息提供、知识挖掘方面的影响力。使高校图书馆更快地适应数字环境下教育、教学、科研方式的发展和转变。

3 机构改革

要适应社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变革, 一成不变的组织已经不复存在。“流动”的组织, 不仅指能适应服务地域范围扩大迅速产生分支的组织, 也指能快速适应新思维、新思想迅速调整组织结构的组织。

面对数字教育、数字科研对教育服务资源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不仅仅要做好基础性的资源建设任务, 也要准备好并且实施好自身组织机构的变革。大致有三方面:

3.1 与高校整体发展战略一致

没有一成不变的组织, 高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在这个过程中, 高校的发展促使对高校信息服务机构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要满足高校发展的信息需求, 高校图书馆必须进行相应的机构改革, 而机构改革的首要条件是与高校整体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3.2 与信息技术中心发展一致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服务中心, 但不是高校的信息技术中心, 相应的信息技术中心是技术服务中心, 而非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中心。两者之间不是竞争关系, 两者是不能互相取代的现代高校必不可少的服务中心。目前两者的彻底融合虽有试验, 但尚未形成能够大规模推广普及的模式。因而在信息技术渗透入学习、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当代, 高校图书馆若想顺利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在数字教育、数字科研方面的完美服务, 在进行机构变革的时候, 必须使自身发展保持与信息技术中心发展一致。

3.3 强化信息服务者和信息利用技能传授者的能力和地位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服务中心。在此功能定位下,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者的角色是与生俱来的。但随着人类知识的累积以及信息组织形式的快速发展, 读者或者信息用户要想高效的学习, 在进行信息搜集之前, 接受由专业的图书馆馆员为读者和用户进行信息检索、信息评价以及信息素养等能力的培训已经迫在眉睫。

图书馆界一方面在研究各类信息资源的搜集、选择、评价和利用, 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为用户、为E-learning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信息服务;另一方面, 也在向用户传授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的技能, 提高信息素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从而适应E-learning环境, 成为高效的学习者[3]。可以肯定, 作为信息检索基础信息素养教育一类的课程将不仅仅限于选修课进行的课堂。越来越多的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培训之类的紧需培训将更多的由图书馆员承担。图书馆员的角色不再限于单方面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员需要走上信息培训的前台。因此, 从业的图书馆馆员对自身的认知需要超越传统思维的限定, 要将自身定位于信息服务者和信息利用技能传授者。高校图书馆的从业馆员就需要加强自身的能力提高。在明确职业定位的前提下, 完善从业技能。只有能力完备的从业人员队伍, 才能迎接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挑战。

因此, 强化图书馆馆员关于信息服务者和信息利用技能传授者能力和地位的认知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4 结语

在传统网络和移动网络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 新形式的信息服务模式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信息, 因此无论如何改头换面, 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甚至现在的移动图书馆, 都是信息资源储存和服务的集大成者, 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高校这个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园地里, 高校图书馆要以更丰富的信息资源作支撑, 以更专业、更先进的图书馆馆员队伍为高校的教育、科研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

高校图书馆若想在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跟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必须从资源储备和人才队伍两方面成功应对数字教育、数字科研的挑战。综上所述,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建设高质量的适应数字化传播的信息服务资源, 还要在保持与高校的整体发展战略一致、与信息技术中心的发展同步以及满足环境变化对图书馆馆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自身的机构改革, 适应新形势的信息需求, 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不断强化自身新型、综合型信息中心的地位。在激烈的信息服务市场中, 既要谋生存, 更要谋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连分.30年来国外大学信息服务机构改革的实践和思考[J].图书馆建设, 2009, (9) :86-8.

世界数字图书馆 篇5

1 数字资源管理

数字资源按文献类型分为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及多媒体资源、随书光盘等[1]。数字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管理数字资源的专业化软硬件系统, 它对教学软件、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论文、特色资源、随书光盘、多媒体资源等数字资源进行统一加工、管理、调度和发布, 并实现与图书馆纸质资源的有效链接和整合, 从而提高现有纸质和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为用户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也称之为数字管理平台或数字内容管理平台[2]。数字图书馆环境下, 数字资源管理应当能够支持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基本功能, 即包括各种文献内容的数字化、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字化资源的传输与发布、组织有效的访问和信息查询、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等, 以方便用户网上快速查询和获取;实现数字资源的自动化管理和维护, 并提供访问量的统计。

2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

2.1 功能需求

数字资源管理服务系统面对的是各种分布、异构和多样化的数字资源和数字资源服务系统, 一个先进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能满足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整合、管理、发布、检索与控制为一体的数字图书馆业务需求, 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具体包括以下几类功能:

2.1.1 创建和获取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应当能够支持多种数字资源, 类如:文本信息、音频、视频、图像和各种标准电子文档的有效组织、存储和检索。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格式和数据库建立统一检索网关, 可以提供信息采集、数据挖掘、数据推送等管理功能。该系统应该可以支持通过扫描、识别、压缩和转化等多种技术来创建数字信息, 并具有对不同格式数字资源的转换能力。

2.1.2 数字资源的存储与管理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应能支持多级储藏模式和安全备份, 可以实现自动索引、建档、特性抽取、翻译等功能。能够利用筛选工具, 对中文语言进行特定信息查询。

2.1.3 数字资源的检索与访问

一般数字资源管理平台都会具有强大的访问控制以及信息查询的功能, 支持多种智能化的资源检索, 支持基于关键词、索引词以及全文的信息检索;支持图文、音频、视频信息的检索;支持检索结果排序与分类等。用户可以自定义检索方式, 检索应当响应及时, 结果准确, 并支持跨库检索, 能够实现各类资源的统一检索。

2.1.4 信息发布与服务

支持动态发布, 用户可选择任何计算机网络系统来进行信息发布与服务, 支持多种信息发布和服务途径, 并且所发布的信息在任何具有图形化用户界面的计算机系统上都可以进行呈现和阅读,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2.1.5 支持个性化服务

该系统应该可以记录分析用户的喜好, 根据用户的特点提供关联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如数字参考咨询、信息推送服务、信息跟踪等智能服务。

2.1.6 用户权限管理服务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对用户权限提供全面的管理工具, 包括对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用户权限管理、用户访问和使用数字资源的许可、控制等, 保护资源拥有者和最终用户相关的利益等功能。

2.2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分类

不同于传统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主要针对纸质图书和期刊,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需要管理的资源和内容更加广泛, 涉及的要求也有一些不同, 因此数字资源管理系统会由功能特点的选择不同有不同的类型。根据图书馆馆藏结构、数字资源和不同应用类型, 可将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分为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学位论文管理与服务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随书光盘管理系统、机构知识库管理与服务系统、网络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系统、数据库管理与统一服务系统、参考咨询管理与服务系统等8类。

2.2.1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 (Ele ct r o n ic Re s o u r c e s Management System, ERMS) 是随着图书馆商业电子资源数据库购买的增多而出现的用于引进电子资源评估的管理系统[3]。电子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根据电子资源的商业和许可条款, 对评估、维护等提供便利访问电子资源所需要的信息和工作流程提供管理支持的系统, 使图书馆可以方便管理所有的电子期刊全文、引文、摘要等数据库的购买和访问信息。

2.2.2 学位论文管理与服务系统

学位论文管理与服务系统是指学位论文的创建、提交、管理、发布、维护, 并能实现对学位论文的访问、下载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可以由论文提交模块、论文审核与编目模块、文档标准化制作模块、论文发布与检索模块、论文回溯制作模块和服务器管理模块组成。

2.2.3 数据库管理系统

该系统对数字库进行创建、发布与检索的综合管理平台, 具有采集、转换、编目、浏览阅读、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 能实现数据库的资源建设、存储、提交、发布与检索, 是数字图书馆功能的延伸。

2.2.4 随书光盘管理与服务系统

随书光盘管理系统主要指非书资料的管理, 可以发布随书光盘的信息, 并为用户提供网上检索、浏览、下载随书光盘信息服务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一般分为光盘信息管理、借阅管理、信息统计、留言管理、后台管理等几个模块。

2.2.5 机构知识库管理与服务系统

机构知识库是通过搜集、组织、存储大学、科研所等学术机构的相关知识资源、通过网络将绝大部分资源对所有用户免费开放的数字资源库。机构知识库是很重要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 用于存储和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及机构产出的数字资源。该平台以学术机构为中心, 对保存学术机构知识资源、提高学术机构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研究型图书馆的发展空间、革新传统学术交流体系有重要意义。

2.2.6 网络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系统

网络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在线图书馆的无缝集成, 主要进行数字资源、管理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网络资源、专家资源等方面的共享, 用户则可以获得高效无缝的统一服务。一般包括3个模块:用户服务区、图书馆工作区和行政管理区, 实现用户的统一认证、异构资源统一检索、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联合采购、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等功能。

2.2.7 多数据库统一管理和服务系统

多数据库统一管理和服务系统主要实现的是数据库统一管理并统一提供服务的功能, 也可称为跨库检索系统。该系统主要侧重检索功能, 可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接口, 将用户的检索要求转化成不同数据源的检索表达式, 并发检索本地及互联网上多个分布式异构数据库, 并对检索结果进行整合、去重、排序后, 以统一格式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2.2.8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管理系统

该系统实际上是数字参考咨询软件, 通过借助网络库用户与图书馆参与咨询馆员提供交互式服务平台。用户通过本系统与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进行网上实时交流, 获得所需信息。该系统包括的功能有:问题咨询与浏览、常见问题库、问题表单提交、用户咨询问题自动存档、在线咨询、咨询员在线回复、搜索等功能。

3 数字参考咨询管理系统

数字参考咨询管理系统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借助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和相关软件库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综合系统。根据不同的标准, 目前存在的数字参考咨询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对用户的问题响应, 按照有无延时性进行划分, 可以将数字参考咨询管理系统分为异步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和实时数字回复参考咨询系统。前者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响应有一定时间的延迟, 包括Email (E-mail, 电子邮件) 系统、BBS (Bulletin Board System, 电子公告栏) 系统、FAQ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常见问题解答) 系统等;后者提供虚拟面对面的网络咨询台, 通过实时交互技术提供数字参考咨询。

(2) 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中, 由于专家参与度不同, 也可分为3种类型:以人工专家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以知识库虚拟专家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以人工与虚拟专业家结合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以人工专家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主要是指参考咨询馆员或其他专家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即时交流软件等方式与用户实现咨询交流;以知识库虚拟专家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也可称为自动咨询机器人, 主要是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对访问用户的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后, 对问题解答数据库或相关知识库进行搜索, 再通过网络工具以交互式向用户问题进行解答 (直接给出答案或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式) ;以人工与虚拟专家结合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支持以知识库基础的自动分析和检索, 同时支持由虚拟专家分析模块对答案进行正确性分析、复杂问题的性质分析、专家咨询网站确定和问题传送等处理。

(3) 根据咨询系统的网络形式, 可将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分为独立式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和协作式数字参考咨询系统。独立式系统即不通过网络与其他系统联网, 使用独立数据库, 通过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完成整个数字参考咨询;协作式系统的数字参考咨询, 多个单位拥有一个或多个可以共享咨询答案数据的数据库, 统一协调管理, 通过互联协议和数据标准实现数据的交换, 实现咨询和专家资源协作和共享。

4 结语

数字时代的图书馆相对传统图书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的印刷品资源开始数字化, 还引进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期刊、图书、报纸等资源类型的数据库。目前, 图书馆数字资源比重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印刷本资源, 成为图书馆的主要信息资源。相应而生的数字资源的管理和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主要工作, 各类数字资源管理系统迅速出现, 广泛应用在图书馆管理实践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石继平.区域性高校网络图书馆发展探讨——广东网络图书馆建设实践[J].图书馆论坛, 2005 (5) .

[2]徐文贤, 李书订.数字时代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3) .

建立一个更安全的数字世界 篇6

移动互联网让安全面临新挑战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人们通过各种智能终端享受上网冲浪、购物、移动支付的同时,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也越来越严重。病毒制造者将病毒软件伪装成短信、红包、图片或者视频等,诱惑收到这些信息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点击浏览,病毒软件由此安装到用户移动终端,从而窃取用户私密信息或者银行账号与密码,最终让用户蒙受巨大损失。而这些仅仅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一小部分安全问题,那么,用户应该如何确保自己的网络安全呢?

Nick Fitz Gerald告诉记者,第一,用户不要用移动智能终端轻易点击浏览接收到的不明信息与链接,因为这很有可能隐藏着病毒;第二,用户要安装品牌好、知名度高的正版防病毒软件,并且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第三,用户自己的设备读取其他存储卡数据之前,要对存储卡彻底杀毒;第四,用户的电子设备一旦中毒要及时请专业杀毒公司彻底清理病毒。Nick Fitz Gerald还表示,移动终端是目前黑客与病毒制造者非常热衷的目标,ESET针对IOS与安卓两种最常用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开发了相应的防毒杀毒软件,可以为用户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世界。

关于中国安全领域针对个人用户免费安装使用杀毒软件的经营策略,Nick Fitz Gerald并不赞同。他表示,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信息安全企业,研发一款杀毒软件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还需要经过反复测试,最终才能推向市场。如果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公司就难以收回成本,从而影响该软件的下一步更新换代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拓展中小企业安全市场

如今,网络犯罪层出不穷,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他们网络安全意识淡薄,不愿为保护信息安全花费金钱)不仅要面对恶意软件、网络攻击等来自外面的威胁,而且还要应对由于IT复杂化带来的内部信息安全问题,传统的信息安全设备对此已是捉襟见肘。为此,ESET企业安全解决方案也在近几年推向市场,并不断更新版本。Nick Fitz Gerald说,这一方案是根据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需求而开发,针对不同规模的公司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开启最大的主动防御能力的同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并提供高级内存扫描、程序漏洞防护、支持虚拟化等丰富的新功能。此外,ESET企业安全解决方案还新增了双重认证安全以及数据加密等加密工具,极大地保护了企业的信息安全。

ESET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并且在中国的中小企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Nick Fitz Gerald表示,ESET的安全解决方案专为中小企业设计开发,兼顾了他们的应用需求。中国用户偏好使用简单易用、防护功能全面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而对公司网络系统资源占用低,是ESET产品所具备的独到卖点。防毒软件在后台静默式运行、不会拖慢系统运行速度。软件具有检测率高的突出特点,内置有ESET独有的T h reat Sense技术,在保障最新威胁高检测率和避免合法程序误报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在有效防范系统漏洞被层出不穷的威胁所利用的同时,将误报数量保持在最低水平。

浅谈数字图书馆 篇7

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进入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 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 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 包括所有的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 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 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 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数字图书馆的目的是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 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服务体系结构。

2.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 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因特网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 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这样, 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3. 人力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 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 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 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 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 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 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 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 并要通晓知识产权 (版权) 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 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 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低学历者多, 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 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 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 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 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 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 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 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4. 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 DL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 只是各项任务的内容、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变化。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意义:

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 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 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 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 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 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 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 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 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 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

数字图书馆扩大了读者的范围, 普通图书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 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

5. 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数字图书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 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 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 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 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 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面对的是多媒体信息库。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 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 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 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 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 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的信息。

数字图书馆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数字图书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可互操作性, 并正在探索深层语义上的可互操作性。它采用一种联合式或协调性软件, 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 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实现数字图书馆以后, 读者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 计算机就会按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

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发布功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重大的差别, 它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发布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 对读者进行引导, 向读者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一项子工程, 应遵循整体性原则, 各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必须各具特色, 要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发挥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天晓.高校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5 (6)

[2]王荣国, 李东来.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形态及研究范围.图书馆学刊, 2001 (5)

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 篇8

所谓数字图书馆是指建立在内部业务高度自动化基础上, 不仅能使本地和远程用户联机存取其联机公共检索目录以查询传统图书馆藏 (非数字化和数字化的) , 而且也能使用户通过网络联机存取图书馆内外的其他电子信息资源, 信息实时更新并且高度共享的现代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由数字化的有序化信息和信息部门等构成, 它强调数字化支持技术、数字化资源和数字服务, 本质上是一种实体性的信息机构。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代数字图书馆可以称作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和研究中心, 这跟过去以藏书为目的的图书馆相比, 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二、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应该说在近现代以来发挥的越来越好, 尤其是21世纪以来, 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快, 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的发展给图书馆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也是一个新的挑战[1]。因此笔者认为现代数字图书馆在功能上、定位上都发生了变化, 而功能上的变化, 从读者的需求上来说, 主要有以下三种。

1. 提供数字化的图书资料, 过去纸本的图书通过扫描、摄像等手段形成数字化即一个抽象的东西。

过去图书馆主要是借用纸本图书, 现在数字图书馆主要是提供图书的图像文件, 甚至是电子文稿, 这样可以方便用户研究。

2. 整理并提供数字化的历史文献。

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经过扫描方式的数字化处理形成电子版图书, 这样图书占用空间不大, 但信息量很大。很多宝贵的珍本或孤本, 进过数字化以后, 可以提供给众多的研究者, 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利用过去的这些文献。

3. 数字图书馆能够提供快捷的数字化信息。

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 使研究者在资料信息及研究方法上得到有价值的东西, 加快学术成果及信息的交流, 我认为这也是现代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为学术研究者提供的最大的方便。

三、建设数字图书馆中存在的问题

1. 所建数据库服务质量不高。

虽然高校图书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采访、编目、流通、检索等业务自动化管理, 但仍有一些馆处于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初步实用阶段。从整体上看, 尚未形成以网络化为龙头带动整个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局面, 对现有的馆藏数字化比例不高, 可提供服务的虚拟资源仍十分不足, 多数图书馆能够上网的数字化资源仍局限于馆藏书目的层面上, 并有一半以上的图书馆尚未实施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从已经上网并提供服务自建的专题数据库使用情况来看, 除记录太少外, 多数也只能提供二次文献及简单检索服务, 很难满足用户深层次的需求。这就表明数据库的内容有待扩大, 开发深度及检索质量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自动化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

数字图书馆建设人员应是图书情报、学科专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相结合。数字图书馆建设牵涉到的方面较多, 内容的收集与筛选需图书情报人员与学科专业人员共同确定, 以保证收录内容的完整、合理、先进、使用[2]。然而现在从事图书馆相关工作中计算机、自动化专业的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极少, 而非专业技术人员却占的比例较大。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缺乏大批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目前这种人员状况影响了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

3. 数字图书馆中馆藏资源的合法性问题。

现实图书馆合法取得复本, 加上国家并未规定“公共借阅权”, 因此一般不存在入藏资料的合法性问题。数字图书馆情况则不同, 将图书数字化, 行使的是版权人的复制权, 这种复制权由作者控制[3]。所以, 数字图书馆所收藏文献必须取得法律或著作权人的授权。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是网络信息时代不可避免的两个问题, 两者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过分严厉的保护著作权, 只会抑制信息的传播, 并不能给权利人带来更多的利益, 使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获取信息, 才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要求。但是给予作者和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信息网络著作权是必要的, 否则, 就打破了著作权人的创作动力。当然, 还应对这一权利进行适当的限制, 已达到社会利益和权利人个人利益的平衡。就数字图书馆而言, 它的活动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 在要求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公众利益和要求著作权保护的创作者个人利益之间, 起着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目的。因此, 给予数字图书馆特殊的法律, 通过图书馆独特的传播者地位, 以保护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

4. 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问题。

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 保存文献与保存文献中的信息并不完全相同。早期, 工作人员只是将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的关键归于数字媒体的保存上, 呼吁改进数字媒体的耐久性。然而, 随着数字技术变革速度的不断加快, 技术淘汰比数字媒体的形体损坏, 对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具有更大的威胁。如何维护保证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 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关键所在。与传统文献一样, 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与其依附的媒体材料是不可分的, 存储媒体的损坏会导致数字信息的丢失。虽然媒体现有的寿命已超过了读写它的软硬件的技术期限, 但仍需要改进媒体的稳定性、存储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 以减少数字信息的丢失和降低存储费用。

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改进

虽然数字化建设对图书馆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实践, 但是在中国经济较发达的上海、广东等省市的高校图书馆已经率先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我们应该在汲取和借鉴其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的特点科学的制定出一整套发展策略。

1. 组建异构数据的集成架构。

所谓异构数据的集成是指对已经存在的多个异构数据库, 在尽可能少地影响其本地自治性的基础上, 构造具有用户所需要的某种透明性的分布式数据库, 以支持对物理上分布的多个数据库的全局访问和数据库之间的互操作性。异构数据集成技术是将各类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整合, 以更好地提供给人们利用的一种技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许多图书馆都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应用信息系统, 自建或引进了大量的数据库、资料库。数字图书馆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信息集成问题。图书馆要整合的数据库主要包括书目数据库、题录/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相关的Web网站等。这些数据库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 由不同的信息服务公司和出版社提供或由图书馆自建, 成为各具不同特性的异构数据库, 其异构特征表现为数据模型异构、数据结构异构、系统控制方式异构、计算机平台异构、通信协议异构、通信结构模式异构、操作系统异构及网络的异构[3]。为了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许多图书馆都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应用系统, 也引进了大量的数据库。由于这些应用系统所基于的技术环境和针对的需求不同, 彼此之间分离独立, 互操作困难, 造成了资源浪费, 信息得不到有效利用。如果使用信息集成技术, 将不同的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整合, 统一到应用需要的全局模式上, 可以做到整合已有资源, 发挥现有信息的更大作用。因此, 设计数字图书馆的异构数据集成架构时, 应立足于对书目数据的集成, 在集成架构中加入数据仓库元素, 利用数据仓库对集成的数目数据进行统一视图的组织和管理[3];用MARC作为集成的元数据, 利用MARC对书目数据进行描述, 并在MARC基础上建立各类视图;通过图书馆分类体系和主题词表将书目数据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组织。

2. 开展信息检索与跨库检索研究。

作为一门学科的信息检索, 其检索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应用, 一直对信息检索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目前研制的中文信息检索方法或网上搜索引擎, 无论是关键字符的机械式匹配, 还是结合布尔逻辑运算提供更为复杂的查询表达方式, 多数是以关键词匹配为基础的。这种方式存在两个缺陷:一是检索结果只是在字面上符合用户的要求, 实际内容往往偏离用户的实际需要;二是用户输入的查询词稍有偏差, 检索系统就无法确定用户的真正需要, 因而无法提交正确的结果。

跨库检索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从统一界面访问数字图书馆各类资源的便利。其中主要由研究模块、用户认证管理和使用跟踪模块组成。研究模块使用户可从统一的界面检索所选择的各种信息资源, 检索结果可以排序和组织, 检索界面可由用户定制, 系统可以保存检索策略、定期发送定题情报服务及E-mail发送检索结果;用户认证管理模块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很方便地设置和修改用户的访问权限, 并针对不同用户调整不同的访问权限, 或设置访问特权;使用跟踪模块用来获取用户访问各种信息资源的使用信息, 包括登录或退出检索系统的次数和时间、用户的各种输入和检索信息。

五、总结

近年来从概念分析到现实技术的研究, 各地方图书情报理论学者对数字图书馆建设做了不少深入的探讨。数字图书馆的出现, 不仅为我们带来崭新的思维理念, 而且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资源体系与服务模式, 使得各种信息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及社会共享,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意识到, 数字图书馆建设毕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它的发展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同时还面临着信息增长与成本效益的矛盾、知识产权纠纷的问题。而我们目前理论界在对数字图书馆现实研究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今后的研究与探讨。我相信, 未来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将逐步走向成熟与深入。

参考文献

[1]冯长根.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创新与共享[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49-51.

[2]崔慕岳.河南省数字化图书情报系统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5:92-137.

上一篇:金融资本形成下一篇:半仿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