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数字资源(精选12篇)
图书馆数字资源 篇1
网络化、数字化时代,数字资源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为适应这种转变数字图书馆得到较快的发展。传统图书馆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完成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化,这种转化是在对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尤其是数字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完成的,数字资源的整合及其利用成为数字图书馆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数字化图书馆及其特征
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产物。它以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存储、管理与传输为主要特征,采用海量数据库以及多媒体存取、远程网络传输、智能化检索、跨库无缝链接等方式实现了超越时空的信息服务。它是传统图书馆概念的发展和延伸,是图书馆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其目的是更好服务于读者,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
从理论上讲数字图书馆不过是一种引入管理机制和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的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这个平台通过将大量文献载体数字化将它们组织起来在网上进行服务,数字资源的整合是数字图书馆成败的关键。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制作规范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知识化等特点。
二、数字资源的多样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数字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获取数字资源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可以这样认为凡图书馆引进(包括购买、租用和受赠)或自建(包括扫描、转换和录入)的拥有磁、光介质或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的文献资源均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随着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和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日益增加。目前,有相当多的图书馆每年用于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已占到全年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三分之一左右,数字资源建设已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资源在保障读者的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种类和形式多样,数字资源的品种、数量都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从图书馆所购买的数字资源以及提供的实用方式看,可以把数字资源划分为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两部分。
现实馆藏,即从地理位置上讲就是本地馆藏,是由图书馆自身采集收藏整理的一部分数字资源,存储在本馆服务器中,所有权归本馆,具有利用、支配、更新、修改等权利,它还包括图书馆自建或购买的安装在本地服务器上的各种类型的商业数据库。
虚拟馆藏,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在互联网上共享的馆外信息资源,即通过联网获取的只有使用权的数字资源,包括购买或租赁使用的远程数据库和本地服务器实现了连接的网络信息资源。对一个图书馆来说,只要拥有一台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那么网络上所有的信息资源都有可能成为该图书馆馆藏资源。因此,理论上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十分巨大,除本馆现实馆藏以外,整个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都可以作为其虚拟馆藏。
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是相互的,它既是本馆的现实馆藏,同时又是其它馆的虚拟馆藏;二是本馆对现实馆藏具有更新、修改、利用和支配等权利,对虚拟馆藏有利用权(共享),一般没有更新、修改和支配权;三是从地理位置上讲,现实馆藏是本地馆藏,虚拟馆藏是外地馆藏;四是本馆的读者或用户对现实馆藏的使用具有直接性,对虚拟馆藏一般需要通过某种协议或申请才能使用、借阅、检索或浏览等,因而虚拟馆藏的使用具有间接性。
三、数字资源整合的意义
数字资源的整合包括统一检索、资源链接、身份认证、个性化服务等。同时,通过整合能简化图书馆对馆藏资源的管理。对数字资源的整合并没有抹杀原有数据库的差异性和个性特征,它们仍然可以进行单独的检索和利用,仍然拥有自己的阅读平台。独立的数字资源是无法发挥作用的,把各种形式散放在各地的数字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数字资源的最大效用。
对于数字资源整合概念的理解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可以作如下的理解:一是被整合的数字资源都是独立的、分布式的、异构的;二是需要运用各种集成检索技术与方法将分布的、异构的数字资源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环境中,形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并实现这些数字资源之间的无缝链接;三是整合后的数字资源系统应能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平台,所有过程对用户都应是透明的;四是整合的目的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用户的时间;五是数字资源的整合不只是单纯的对分布式的异构资源进行整合,而是将服务与资源一起整合。
四、数字资源整合的有效办法
根据知识组织理论,数字资源整合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库集合”和“库链接”,而应打破原有资源的体系结构进行横向或纵向地重组,再进行去重、归并等过程,形成新的有机整体。根据具体对象及过程的不同,可以将数字资源整合方式分为以下四种:
1. 基于OPAC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
OPAC(on 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即联机公共检索目录,是一种通过internet对馆藏资源进行检索的工具,也是读者查找和利用图书馆书刊资源的主要途径。对OPAC资源系统的整合是一种基于传统书目管理的整合模式,是图书馆数字资源最基本的整合方式。OPAC系统是图书馆众多资源中利用频次较高的,以OPAC系统为基础平台,整合更多的资源和服务是一种比较容易考虑到的思路,其突出的优点是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跨越馆内资源和书目服务的局限,方便地使用到馆外的或数字化的文献资源,而无须花时间和精力熟悉新的系统和操作方式,进而极大的提高图书馆现有的信息资源利用率。
2. 基于导航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
数字资源导航系统是指将数字资源的检索入口整合在一起,建立数字资源导航库,提供按资源名、关键词、资源标识等获取数字资源的途径。数字资源导航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帮助用户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字资源,供用户浏览或按一定的特征检索数字资源,并提供该资源的检索入口。
3. 基于链接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
利用网络超文本链接特性,将文献的有关知识点链接起来,将有关的数字资源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以便用户更方便地利用资源。目前链接整合主要通过封闭式静态链接系统、开放式静态链接系统和开放式动态链接系统三种方式来实现,其中又以开放式动态链接系统为最佳。
4. 基于跨库检索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
不同数据库的检索界面和检索方式、检索式构造规则、检索算符、检索字段等都不尽相同,这给用户的资源检索造成很大的困难。如果能在同一个检索平台下,实现多数据库同时检索,将方便用户,大大提高用户对信息资源获取的效率。跨库整合检索可分两个层次;一是检索界面的整合;二是实现数字资源系统间的分布式异构整合检索。
摘要:数字资源整合是将物理上、逻辑上自主的、分布的、异构的数字资源,通过运用各种集成技术和方法将它们透明、无缝地联为一体,为用户提供“一步到位”的服务平台。其目的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用户的时间。根据具体对象及过程的不同,可以将数字资源整合方式分为基于OPAC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基于导航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基于链接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和基于跨库检索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何蕾.Web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技术研究及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2).
[2]王平,姜爱蓉.国内外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管理系统的对比研究与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1).
[3]胡忠红,王以群,龙颖.局域网与Internet信息资源整合[J].情报科学,2002,(5).
[4]李勇文,张晓林.跨网关整合检索和整合浏览机制[J].图书情报工作,2002,(9).
[5]王辉,康美娟.数字资源的整合探讨[J].情报杂志,2004,(8)
[6]黄晓斌,夏明春.数字资源整合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1).
图书馆数字资源 篇2
各位读者:
欢迎使用图书馆各类数字资源,在使用过程中请尊重并维护原作者和出版者的知识产权利益,遵守版权法的规定,严禁恶意下载数据或将数据用于任何商业或其他营利性用途。
请认真阅读以下注意事项,有任何疑问或者建议,请前往8楼数字资源检索室。联系电话:88305485
感谢你们的合作与支持!数字资源使用指南
图书馆主页:http://172.16.41.14
﹡﹡﹡﹡2013年3月
数字资源检索室制作﹡﹡﹡﹡
【数字资源检索室简介】
本检索室承担全院的数字资源建设与宣传、文献检索课教学及培训讲座等工作,为读者的数字资源检索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目 录
一.如何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 第2 页
二、图书馆网站功能介绍(不断更新)„„„„„„„„„„.第2 页 三.检索步骤及参考„„„„„„„„„„„„„„„„„ 第2 页 四.如何选择所需数字资源?„„„„„„„„„„„„„ 第3 页
五.检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 第4 页 六.什么是文献传递服务?„„„„„„„„„„„„„„ 第4 页
﹡﹡﹡﹡﹡
一、如何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
2、馆内指南 本馆概况l开放时间l本馆布局l读者须知l常见问题l联系方式l 答:在校园网范围内(不含教工、学生寝室)可免费使用图书馆各类数字资源。
步骤一:使用有线、无线网络访问图书馆主页
1.有线网络
读者可在我馆二楼电子阅览室和八楼数字资源检索室使用检索机,或者自带电脑在八楼南北室使用网线连接;教师可在办公室或资料室访问。2.无线网络
读者可自带电脑在我馆的六、七、八楼使用无线网络(只限访问内网)访问。【无线网络连接方法】在无线网络列表查找任意一个用户名(7lou a1、7lou a2或7lou a4),连接成功后,在网页地址栏输入图书馆网址http://172.16.41.14。win7系统连接时会跳出提示框(如图),点击第三行字“在不设置网络的情况下连接到网络”即可。
步骤二:登录图书馆主页
答:1.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http://172.16.41.14登录图书馆主页。
2.从学院主页进入图书馆网站。
步骤三:选择并使用所需图书馆资源
﹡﹡﹡﹡﹡
二、图书馆网站各版块功能介绍(不断更新)﹡﹡﹡﹡﹡
1、电子资源 馆藏查询l中文数据库l外文数据库l电子图书l学习题库l工具下载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3、读者园地
新书通报l借阅排行榜l读者荐购l新生专栏l毕业生专栏l l读书日l
读者留言
4、馆内服务 文献检索教学l图书馆讲座l定题服务l文献传递服务l特色导读
5、咨询通道 QQ在线l图书馆微博l电话咨询服务
﹡﹡﹡﹡﹡三.检索步骤及参考﹡﹡﹡﹡﹡
步骤一:分析课题或论文题目,选择合适的检索词
【注】在检索过程中请尽量使用准确的检索词,不要输入一个句子,题目中的“分析”、“研究”、“应用”等词一般不作为检索词;
步骤二:选择合适的数据库(详见图书馆各数据库介绍)步骤三:查找文献线索
【注】如果对检索结果不满意,可以不断对检索项和检索词进行调整;
步骤四:下载原始文献
数据库的原始文献需要阅读器才能阅读全文(不能使用word打开),常用阅读器有CAJ和Adobe Reader,读者需自行下载。
【例】论文题目: “《百家讲坛》与《世纪大讲堂》比较研究 ”
步骤一:分析论文题目,选择合适的检索词
【小知识】逻辑算符:或(+)、与(*)、非(-)
1、初次检索,将论文的中心词定为:百家讲坛和世纪大讲堂,使用“并且”的关系将两组检索词“百家讲坛*世纪大讲堂”和“百家讲坛*世纪大讲堂*比较”到数据库检索,看是否有学者对这两个概念做过比较;
2、通过检索,我们了解到已经有部分学者对百家讲坛与世纪大讲堂在某些方面做过研究,接下来我们对这两个概念分开检索:百家讲坛+世纪大讲堂,看看分别作了哪些研究值得借鉴;
3、提供更多的同义词:讲坛文化、学术型电视节目,电视讲坛节目等同义词。步骤二:选择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个中文数据库,多库检索扩大查全率; 步骤三:查找文献线索,按照步骤一的选词策略不断调整; 步骤四:选择CAJ格式下载文献并查看。
检索注意事项
1、输入检索词,可是查询不到内容?
查询文献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请先确认你是否选择了正确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的学科范围,再注意 “检索项”“检索词”的选择。
每个数据库都提供给读者检索项的选择(见上),包括:主题、题名(篇名)、关键词、全文、作者等,即你输入的检索词要求出现在文献的题名、全文题目里。
查全率由高至低的排序为:全文、主题、篇名、关键词,读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除此之外,如果您的论文选题较新颖,也有可能查找不到相关文献。
﹡﹡﹡﹡﹡
四、如何选择所需数字资源?﹡﹡﹡﹡﹡
检索论文资料—— 常用中文、外文数据库、试用数据库 阅读 —— 电子图书 考级、考证 —— 网络学习的平台 下载光盘 —— 随书光盘下载系统
(一)检索论文资料——常用中文、外文数据库、试用数据库(不断更新)
一般检索中文文献资源使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这三个数据库,可以满足读者检索中文文献的要求,还可以选择使用专业类的期刊库,如经济类、工程类等等,获取和了解更加专业的学科背景知识。1)【综合类】中国知网CNKI
资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文论全文数据库等。
检索服务:文献、数字搜索、翻译助手、图形搜索、学术资源、学术统计分析;每个数据库都提供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三种检索功能。2)【综合类】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资源:
特色之处:类型丰富,尤以理工类文献为特色;还可提供很多实用生活方面的信息,如院校信息、医药信息、交 通旅游信息、商品和通讯信息等,可适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3)【综合类】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包含了1989年至今文献,主要以期刊文献为主。4)【综合类】江西高校数字图书馆
检索平台以超星学术搜索为依托,把江西省各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整合在一起,资源共享。将检索结果与馆藏各种资源库对接,读者检索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直获取图书馆内与其相关的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全文等。不需要再对各种资源逐一登录检索查找,避免了反复收集和查找的困扰。特色之处:即时的参考咨询服务——以260万种中文图书的海量资源为基础,通过文献传递,直接将相关学术资料发送到读者邮箱,使读者零距离获取珍稀学术资源。5)【综合类】 Socolar平台(收录OA期刊)
6)【综合类】 ISI Web of Knowledge信息检索平台(SCI、ISTP、CCR/IC)7)【综合类】 Springer数据库 8)【综合类】 Elsevier数据库
9)【学位论文】ProQuest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10)【工程类.文摘】 Ei Compendex工程索引 11)【物理类】 Scitation检索平台(AIP/APS)
12)【电气/电子工程】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 13)【化学类.文摘】 Chemical Abstracts(CA)
其他数据库请参考图书馆链接。二)阅读——电子图书(不断更新)
1)九羽数字图书馆
2)超星数字图书馆 在线阅读图书近130万册,需使用超星阅读器。
三)考级、考证——网络学习的平台(不断更新)
1)银符考试模拟题库
四)下载光盘——随书光盘下载系统(不断更新)
一楼或者三楼借阅的图书附带光盘,可使用该系统下载所需资源。若在系统未找到所需资源,请带好证件及50元/张押金到一楼咨询处借出光盘下载。
﹡﹡﹡﹡﹡ 五. 检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1.图书馆数据库需要密码吗?
答:只要读者在校园网范围内登陆图书馆主页试用数据库,无需输入读者证号和密码(查询借阅情况除外)。若不小心跳出默认页面(如中国知网),只需点击“IP登录”,或者在相应的数据库跳转页面上手动输入说明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
2.为什么在下载文章的过程中速度比较慢?
答:可能有两种情况:(1)数据库处于更新状态;(2)数据库限制用户数量,若多人同时使用数据库下载文章,速度较慢。如果出现以上情况,请各位师生耐心等待,或另择时间段。
3.为何在中国知网有些选择的文章显示“未购买该数据库”?
答:图书馆没有购买该库的使用版权,可以试着在其他的数据库进行检索。
4.拷回去的文章为什么不能直接用word阅读?不能存为word格式吗?
答:数据库中收藏的文章都是把各类期刊扫描成电子版的上传到各数据库,多为PDF格式,或者CAJ等其他格式。同学们在自己电脑上阅读的时候需要下载阅读器才能看文章。常用阅读器有Adobe Reader、CAJ等阅读器。
5. 为什么一些试用数据库有些版块不能用?
答:我馆有部分数据库为试用数据库,尚未购买。图书馆会根据读者使用情况和需求量考虑是否购买。如果读者觉得该试用数据库实用且方便,可以与我们联系,到时将
酌情考虑购买。外文文献怎么找,为什么外文文献很少?
答:外文文献请到外文数据库查找,但必须在检索项输入外文的检索词!与中文文献相比,数据库里的外文文献资源相对较少,再加上读者外语水平的限制,检索起来较困难。读者可先在图书馆链接的数据库里检索,检索不到内容的,我们建议读者采取文献传递的方式(个人付费)获取全文,详情请参照下部分内容。
﹡﹡﹡﹡﹡六.什么是文献传递服务?﹡﹡﹡﹡﹡
CALIS、CASHL文献传递服务是我院图书馆为了帮助师生更方便快捷获取中、外文原文文献,分别与南昌大学图书馆以及CASHL服务中心签订的服务项目。凡是我院师生需要的原文文献,并不能在我院图书馆及本部图书馆的馆藏数据库中找到资源的,可通过自费方式获取。付费标准请参考附表,传递的文献类型主要包括期刊论文、会议录文献以及图书部分章节等,通过e-mail传递文献。如需了解具体详情,请关注图书馆网站相关版块或前往数字资源检索室咨询。
服务对象
校内读者——拥有本馆有效证件的校内教职员工及在校学生。服务满足条件
1、读者在我馆所有数据库中没有查找到所需文献的;
2、读者通过CALIS、CASHL这两个平台查找到所需文献。
服务内容
CALIS和CASHL文献传递服务方式和步骤各有不同,请参照图书馆网站具体版块。
咨询电话 : 88305485
版权声明 读者在使用图书馆提供的文献时,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的版权
图书馆数字资源 篇3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存储技术;DAS;NAS;SAN;ISCSI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5-0144-04
Research on 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y of
Digital Resources of University LibraryLi Hao1 Zhang Linlong2
(1.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anghai Polytechnic College of Urban Management,
Shanghai 200438,China;
2.Library,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Shanghai 201701,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web20 in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fields,the digital resources with rich content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ar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library readers, and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composition in library collection.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aper literature,the digital resources have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in the storage and sharing way.This article embarked from the actual demand of university library, made an analysis on DAS,NAS,SAN,ISCSI and so on.
[Keywords]library informationization;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y;DAS;NAS;SAN;ISCSI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以电子出版物、多媒体资料、文献数据库等为代表的数字资源建设高速发展。随着web20理念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领域的广泛应用,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数字资源凭借着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充分展现出其检索便捷,共享快速,内容丰富等优异特性,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图书馆往往也购置海量的数字资源作为馆内纸质文献的重要补充。很多高校的图书馆都拥有数十甚至上百的文献数据库以及百万等级的电子书。在图书馆的整个馆藏体系中,数字资源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以计算机硬件为载体的数字资源在数据的存储和共享方式上与纸质文献相比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而高校图书馆凭借着相对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和较强的技术力量,在数字资源的应用方面往往处于业内领先的地位。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几种主流网络存储技术进行了研究。
1 图书馆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纸质文献以纸张为载体,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检索不便,共享困难,不易于长期保存等问题。与之相比,数字资源的优势则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资源变得愈加平民化,我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因为数字资源的大规模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举个简单的例子:在10多年前,当一位读者希望查阅某一领域的相关技术资料,他的第一选择(可能也是惟一的选择)便是图书馆,读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图书馆的书库里查看各类文献,可能还会向熟悉业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寻求帮助来找到所需的资料。但在图书馆向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读者在寻找所需文献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来解决问题。读者只需在电脑桌前点击鼠标,便可通过图书馆的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或某个搜索引擎便捷地找到所需的资讯。甚至还能通过网络直接下载所需的数字资源。当现有的资料无法满足读者需求时,读者所要做的仅仅只是通过网页浏览器连接到另一个数字资源数据库重新进行搜索而已。在阮冈纳赞的“图书馆五定律”中提到,读者的时间被大大的节约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因此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同时应该看到,在读者进行愉快的数字图书馆阅览体验的背后,涉及到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数据库、程序设计等众多的信息技术。在这些技术中,网络存储技术(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毕竟图书馆作为信息的集散地,无论是通过自动化管理系统来提高纸质文献检索流通效率,又或者是向读者提供数字资源,全都离不开存储技术的支持。存储技术的有力支持是图书馆建成为高水准的文献信息中心的基础。
2 图书馆存储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存储技术被应用于图书馆领域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磁盘驱动器甚至还不是电脑的标准配置的年代,图书馆工作人员便开始使用以KB为单位的软盘驱动器来实现数据的存储。而现在,普通电脑的硬盘容量动辄便达到数百GB甚至TB、PB。短短几十年间,前后相差达到了数万倍。除了存储空间的提高,数据存储技术在系统结构和应用模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80年代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了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这一理念,使得存储空间和容量摆脱了物理磁盘的限制,极大的提升了存储的传输速率和安全性。而90年代中期出现的SAN、NAS等网络存储技术更是凭借着强大的性能、灵活的扩展性等优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中小规模的图书馆往往会采用DAS作为主要的数据存储方式。而有一定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则往往都会尝试使用NAS,FC SAN,IP SAN等解决方案来解决图书馆快速增长的数据所带来的压力,为种类繁杂的各式数字资源的正常使用提供保障。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网络存储技术研究May,2010Vol30 No53 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储所面临的问题
31 数字资源数量迅猛增加所带来的压力
数字资源的众多的优点使其受到图书馆和读者的欢迎,但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数字资源数量高速增加后带来的存储空间压力。同时,数据资源的丰富也导致了读者需求量的直线上升。当前不少高校图书馆都采用24*7的全天候开放模式,同时服务的对象也不再仅限于本校师生。工作时间延长、用户数量的增加及业务范围的扩展对数据存储技术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扩展性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2 数字资源种类的多样性所带来的存储问题
数字资源种类增多所带来的系统兼容、数据安全等问题是摆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另一个严峻的问题。数字资源类型多种多样,既有像ORACLE、DB2、SQL server这样的大型数据库,又有视音频、图片、光盘等电子资源。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有着不同的访问特性,运行在Windows、Linux、Solaris等各类操作系统上,对软硬件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因为应用复杂,所以图书馆的各项信息系统一般都采用“分散式”的管理方式。图书馆中的各个部门根据本部门业务的不同,使用独立的服务器、管理系统和数据库。过去图书馆往往认为这样的解决方案逻辑清晰,便于馆内各部门掌控自身业务。以此达到了便于管理和节约成本的目的。但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深入,这一方案的弊端不断显露出来。传统的分散式体系随图书馆数字应用的增多变得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昂。在数据存储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数据资源的复杂性所带来的问题。图书馆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汇聚着海量的数字资源。数据的资源来源复杂,种类繁多。但数据的提供者之间却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各类信息系统开发环境各异,依托于不同的操作系统,使用各式不同的数据库,甚至连数据格式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彼此之间也难以进行整合。这种相对分散的数据存储体系,对图书馆的软硬件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随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继续,会有越来越多的新系统被引进。若按照传统的集中式管理模式,则需不断添置服务器来满足需要。成本进一步提高。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也使得系统的扩容变得极为困难。成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障碍。
另外,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工程中,经费问题一直出现并困扰着图书馆。而存储可以是IT服务中成本最高的部分。以前很多图书馆往往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数据存储的最大投入是购买存储硬件设备。因此也就没能充分考虑到分散式管理系统所带来的管理成本问题。但事实上,日常管理的费用才是图书馆数据存储最大的支出项目。而且这笔支出将贯穿存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这让资金有限的高校图书馆难以承受。在网络存储技术和相关的虚拟存储技术出现之前这一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
4 常用网络存储技术分析
数据存储技术一向给人以稳健的印象,但实际上该领域技术的革新从来没有停滞过,相关的技术种类繁多。目前常用的网络存储技术有DAS、NAS和SAN。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选择的存储方案应有较好的性价比,同时要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扩展性来满足图书馆日常业务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41 DAS(直接附加存储)
DAS是Direct Attached Storage的缩写,也可称为Server-Attached Storage(服务器附加存储)。指存储设备通过电缆(一般是SCSI接口)直接与服务器相连接。存储设备作为服务器的附加硬件而存在。DAS本身没有任何的操作系统,它直接接收所连服务器的I/O请求,完全依托服务器,通过服务器上的网卡向用户提供数据。它是典型的分散式存储模式。使用DAS的初期投入较低。但磁盘的利用率低且难以扩容,由于无法集中管理,因此在图书馆拥有多台服务器的环境下管理繁琐。另外作为服务器的附件,存储设备占用了服务器上的许多资源,在用户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尤其严重,甚至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另外若是图书馆的应用系统较多,则需要相应的购入大量昂贵的服务器,使得成本难以控制。但对信息化程度较低且资金不足的中小规模图书馆来说,DAS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存储解决方案。
42 NAS(网络附属存储)
NAS是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缩写。一种连接在网络上的存储设备。通常会使用RJ45口,通过以太网向用户提供服务。采用集中式数据存储模式,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NAS其实可以看成是一台数据存储服务器,它有自己的CPU、内存、操作系统、磁盘系统。支持NFC、CIFS等网络传输协议,可以跨平台的将不同系统上的数据存储在一台DNS上,方便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也降低了成本。由于和服务器独立,数据的处理和缓存等都能直接在NAS上实现,因此相比DAS,NAS不再受到服务器I/O瓶颈的限制,数据存取的速度要快的多。NAS基于File协议,在网页服务和文件存储方面的表现优异,很适合为图书馆的网站服务器和FTP服务器的提供存储。但在数据库存储方面的表现与DAS相比略有不及,但其可扩展性却是前者所远不能比的,用户可以很轻松的将存储空间扩充到上百TB。对那些希望降低存储成本但又希望数据存储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同时有一定系统扩展要求的高校图书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NAS的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NAS结构图43 SAN(存储区域网络)
SAN从诞生之日起便以系统复杂和价格昂贵闻名业界,但其性能的强大也是毋庸置疑的,足以满足大型图书馆海量数据存储共享的需要。SAN是Storage Area Network的缩写。是一种将存储设备、连接设备和接口集成在一个高速网络中的技术。SAN的本身是一个和外部局域网分离的类似以太网的存储网络,由SAN服务器、交换机、集线器、存储设备等设备组成。由于SAN的网络型构架使它可以将通讯协议和网络硬件相分离。多种不同的协议可以在同一个物理介质上进行传输,同时也让SAN具有了几乎无限的可扩展性。SAN配置灵活且扩容方便,可以使用SCSI、FC、SATA、SAS等多种磁盘阵列来扩展IP SAN的容量,可动态分配空间,存储利用率高。由于SAN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网络,因此不像NAS那样在传输数据时会占用局域网带宽。另外SAN支持Block协议,是直接对物理硬件地址的块级存储访问。这让SAN在数据库存储的方面表现出色。目前常用的SAN解决方案主要分为FC SAN和IP SAN两大类。SAN的架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SAN结构图
431 FC SAN
FC SAN使用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技术作为存储网络的传输介质。光纤通道是在1994年由ANSI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用于千兆位数据传输通信解决方案,最初是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与传统的SCSI技术相比,光纤通道技术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现在SAN设备中光纤通道端口的传输速度现在已经达到了4GB;克服了SCSI连接的线缆限制,实现了更远的传输距离,更多的设备连接支持和更稳定的性能。在IP SAN出现之前,FC SAN几乎就是SAN技术的代名词。
432 IP SAN
FC SAN的性能毋庸置疑,但需要的巨额投入则让很多中小型用户望而却步。这也一度让SAN和NAS在存储市场的竞争上处于不利的位置。这个时候IP SAN登场了。IP SAN是类似标准以太网(Ethernet)架构的SAN存储网络,它通过ISCSI技术,利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这就意味着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网络,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代替价格昂贵的FC SAN专用的光纤交换机来实现SAN存储网络,因此IP SAN和FC SAN相比成本优势明显。这点让它受到大量用户的青睐。EMC、DELL和NetApp等业界著名厂商也都涉足ISCSI SAN市场。
说到IP SAN就不能不提ISCSI技术。正是由于这一技术的出现,才使得以IP技术搭建的存储区域网络应运而生。ISCSI技术是由CISCO和IBM公司提出,是一个供硬件设备使用的可以在IP协议的上层运行的SCSI指令集,这实现了在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使其能够在诸如高速千兆以太网上进行路由选择。服务器因此可与使用IP网络的储存装置互相交换数据。
44 高校图书馆领域网络存储技术的比较
441 DAS与NAS
DAS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曾经应用最广泛的存储技术,但随着技术的发展,DAS在后起之秀NAS和SAN面前则显得有些落伍。从表1可以看出,NAS的各个性能指标都完胜DAS。在总成本和性能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对存储和共享要求较高的高校图书馆来说,NAS显然是更为适合的选择。表1 DAS和NAS对比表
比较项目DAS存储NAS存储存储数据结构分散式存储分散式/集中式存储连接方式SCSIIP初期投入低低维护成本高低扩展成本高低独立操作系统无有扩展性低高管理维护复杂简单传输距离50米内无限制磁盘利用率低高整体性能高低适用对象中小型图书馆中型图书馆
442 NAS与SAN
SAN和NAS则是几乎同时出现的存储技术。因此它们从诞生伊始便不可避免的成为竞争对手并被相互比较。但从本质上讲,SAN与NAS是架构完全不同的存储方案。SAN支持Block协议,NAS则使用File协议。这也决定了SAN专注于存储资源的共享,NAS则在立足于文件数据的共享。笔者以为对NAS和SAN来说,仅仅在技术上的对比是不全面的,还应从性价比和发展趋势上来分析问题。表2是NAS与SAN的一些主要指标。表2 NAS和SAN对比表
比较项目NAS存储FC SANIP SAN成本低高中扩展性中高高管理维护简单复杂简单共享资源文件数据存储资源存储资源连接方式IP光纤通道IP存取方式FileBlockBlock 续表2
比较项目NAS存储FC SANIP SAN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纤通道双绞线传输距离无限(适合小文件)100公里(无中继)无限(大量数据)电磁影响有无有传输速率百兆/千兆4GB百兆/千兆整体性能中高中适用对象中型图书馆大型图书馆中型图书馆
从表2可以看到,NAS和IP SAN的整体性与FC SAN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若考虑到性价比,由于FC SAN高昂的成本,复杂的管理和维护,使得它并不适合规模不大的高校图书馆。对资金充裕的高校图书馆来说,FC-SAN是不错的选择。对成本较低的IP SAN和NAS来说,IP SAN在性价比上的表现则相当突出。个人认为基于ISCSI的IP SAN解决方案可能更适合中国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何况从发展趋势来看,IP SAN和高端的FC SAN在存储技术并无本质区别,在未来万兆交换技术普及后,FC SAN将没有太多的优势可言。从这个角度看,FC SAN更有可能是千兆与万兆交换技术真空期的过渡产品。长远来看,IP SAN的发展前景无疑更为远大。
5 结束语
图书馆的存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使用的存储技术也各有特色,本文是结合笔者自身经验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存储管理提供帮助。最后要重申的是,高校图书馆在选择具体的存储解决方案时,一定不能脱离馆内的具体应用和客观环境。需慎重规划存储体系并做好扩展预案,以免因为不合适的存储方案阻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图书馆网络中心各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咨询,2009(18):255-256.
[2]高.高校数字图书馆存储方案设计及发展研究[J].现代情报,2008,(2):81-83.
[3]刘琰.浅谈IP SAN存储技术在高校数据中心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5):787-789.
[4]康健明.虚拟存储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2009,(18):255-256.
[5]张燕萍.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系统分析[J].中国信息导报,2007,(8):44-48.
[6]时成阁.网络存储系统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姜宁康.网络存储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研究 篇4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
一、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的重要性
随着数字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 数字资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数量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这些数字资源以其新颖性、时效性、传输速度快、检索功能齐全, 能及时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等优势, 正逐渐成为图书馆馆藏的主体和最受读者青睐的信息资源。当前, 各图书馆都非常重视馆藏数字资源的建设, 并将它视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先后引进各种大型数据库和相当数量的电子书刊文献, 使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不断丰富、日益充实。随着数字资源的大量出现, 如何构建合理的数字资源保存体系, 确保各种数字资源能随时提取利用, 则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本质上讲, 长期保存实时的、完整的、动态的数字资源, 除满足当代人的信息需求之外, 更是满足未来用户研究当前社会发展经验的需求, 它起到传承民族与人类文化的作用。可是目前, 数字资源保存既缺乏成熟的保存数字资源的标准和协议, 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还缺乏可靠的法律依据。如何将有收藏价值的资源长久保存、如何为今后的信息服务提供保障, 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外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的典范
数字资源保存问题实际上从数字资源诞生起就已存在, 但由于当时数字资源的数量、范围和收藏规模都较小, 因而没有引起人们广泛、足够的重视。但随着数字资源的日益增多, 数字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各国开始重视数字资源保存问题。在数字资源保存问题上, 欧美等国家图书馆和一些大学图书馆一直处在研究的领先阶段, 并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000年12月, 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特殊的立法 (Public Law106-554) , 授权国会图书馆联合美国商务部、美国国家档案与记录管理中心、国家医学图书馆、国家农业图书馆等一系列的公共和私立组织、研究机构等着手研究国家数字信息体系结构及数字信息的保存, 并将此项目命名为“国家数字信息基础结构及保存项目 (简称NDIIPP) ”。经过随后几年的努力, 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提出了美国国家数字信息保存的技术框架, 该技术框架不仅对我国, 而且对整个世界数字信息保存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最近美国联邦政府资助近1亿美元用于NDIIPP, 鼓励产业部门、高等教育和政府部门展开合作, 对数字保存做可操作性研究, 并力图解决关于数字资源保存的法律、经济、政策等问题。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早在1996年就制定了《澳大利亚电子出版物的国家策略》, 当时的重点是放在光盘文献上, 随后启动了关键的数字保存项目PANDORA (Preserving and Accessing Networked Documentary Resources of Australia) , 目前已经建成用户可以直接访问的国家联机出版物知识库。澳大利亚图书馆认识到长期存储因特网上重要的联机出版物远非单个图书馆可以完成的, 因此联合了七家图书馆形成了分布式的保存网络——国家模型。
荷兰国家图书馆早在1994年就将保存电子出版物作为其重要职能之一。1998年参加了欧洲国家图书馆合作项目NEDLIB, 积极研究相关机制。后来与IBM公司合作, 建立电子出版物存储系统E-DEPOSTI。1999年与荷兰出版协会NUV达成了关于存储联机和脱机出版物的一个总协议, 为国家图书馆开展存储电子出版物活动奠定了基础。2002年8月和2003年5月, 还分别与ELSEVIER SCIENCE公司和KLUWER公司正式签署长期保存其联机期刊和电子图书的协议, 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国家的公共利益。
加利福尼亚大学著名的数字图书馆CDL实施的E-SCHOLARSHIP计划, 使其成为全校数字资源保存中心。在该计划中, CDL在各学院图书馆、研究机构、实验室以及博物馆建有节点, 为用户提供本地化专门的保存服务, 同时依据CDL分布式系统结构支持公共保存需要。该系统保存的内容包括其员工所创造的数据集、预印本以及其学院图书馆不收藏的资料。
此外,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图书馆开展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活动。哈佛大学有100来个图书馆, 每个图书馆都有责任选择需要保存的资源。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一个长期保存自产和外购数字资源的数字知识库, 还开发了LOCKSS系统, 致力于解决电子期刊保存和利用的相关技术问题等。
三、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现状
与国外图书馆相比, 我国数字资源保存研究起步较晚, 普遍没有把数字信息资源的保存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大多数图书馆对数字信息资源保存工作表现被动, 更不用说制定一些保存数字信息资源的方案, 或开展数字信息资源保存的实验了, 因此严重影响数字信息资源保存工作的开展。但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 笔者发现近年来关于数字保存的论文数量逐年上升且增幅较大, 并出现了数字资源保存方面的项目。如国家图书馆的WICP项目。WICP (Web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项目, 即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与保存试验项目。它是2003年初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启动的涉及网络信息资源保存问题的研究项目。该项目收集了100家政府网站、100家电子期刊网站、100家大学网站、100家企业网站及100家其他类型网站的信息资源, 利用网络机器人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检验并录入到试验系统中, 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版权声明来处理信息的版权问题, 积极探索信息资源采集与保存的相关法律、技术、标准等问题。
四、国外数字资源保存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
国外数字资源保存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进行应用性部署, 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我国, 由于对数字资源保存的研究起步晚, 目前仅有少数几个信息机构开始了有关的研究和试验工作。为了尽快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图书馆应当承担起保存数字信息资源的重任, 做全社会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加强对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的研究。
1. 建立国家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战略机制。
建立国家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战略机制, 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构建一个国家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协作网, 最全面、最经济、最合法、最有效地实施对国内外重要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和使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制约因素主要涉及法律、经济和管理体制等方面, 如缺乏类似印本缴存制的法律支撑机制, 缺乏全国性的长期保存管理体制, 缺乏规范持久的经济支持模式等。我国应当在这些方面充分进行研究, 尽早建立有关的法规和体制。这些问题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全面、完善解决的, 应当学习国外经验, 积极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 为形成全国性乃至国际间的协作网打下基础。
2. 建立不同层次的合作机制。
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能独立地解决数字信息保存的问题, 而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国际上, 著名的数字信息长期保存项目都是不同系统、不同行业, 甚至不同国家之间合作的产物。图书馆作为保存社会记忆的传统机构, 需要采取行动, 呼吁政府部门、学术界、出版界紧密合作, 共同建立数字信息保存的合作机制。
这种合作不仅是国家之间的合作, 还有各类型机构之间的合作。一是国际合作。包括标准规范的制定、问题的研究、具体实践等, 参与国际合作是我国吸收和紧跟世界先进思想、理念、技术等的有效措施, 也是向世界展现我国发展的窗口。二是国家级别机构之间的合作。如教育部、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科技部等, 是我国学术性数字资源收藏最多的几个国家级别机构, 相互之间应当也可以进行协调, 技术上合作攻关, 资源保存上合理分工, 经费支持上实现最佳分配。三是根据我国机构特点, 采取纵向——行业内、横向——地区间双管齐下的合作, 建立分布式存储系统。四是形成上下合作链, 即个人与机构进行合作、基层机构与省级机构合作等。当然这不是固定的模型, 基层机构如一般大学图书馆在有条件时也可直接参与国际合作, 但从总体上形成这样的合作链有利于层层带动, 也有利于为将来的国家长期保存体系结构打下基础。
各机构之间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数字资源的定位、选择、鉴别与保留。另外, 他们之间的合作也有利于数据格式标准的统一, 数字资源长期存取措施的制定。
3. 选择性地进行数字资源保存。
目前, 任何一家机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保留所有的数字信息。在数字资源保存的过程中应拟订一个对数字资源选择与决定其保留的策略, 请专家对他们的保存价值进行评定, 将有保存价值的数字信息挑选出来, 加以长期保存。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是值得参考的, 例如保护与存取欧洲委员会 (ECPA:European Commissionon Preservationand Access) 是研究数字信息长期存取与保护的最大跨国协会, 它在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上做了许多工作;另外, 美国的数字归档特别工作组与澳大利亚的TF2001PADI调研组在数字技术长期存取上都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美国伯克利数字图书馆提出了数字文献收藏的四个级别:永久保存级、服务级、镜像级与链接级。除永久保存级别的文献类别不可变化外, 其他三个级别的文献的收集范围均随图书馆的馆藏政策而变化。
4. 争取充足的数字资源保存资金。
和数字资源生产所需费用相比, 数字资源保存是一类高资金投入项目, 对数字资源保存费用的需求是长期的。这类费用不仅体现在所需软硬件的更新与维护上, 还体现在员工的劳务支出上, 更体现在为避免数字资源格式过时而频繁实施数字迁移等长期保存策略的数字资源维护费用上。可目前数字资源的保存经费短缺非常普遍, 而且这也是制约数字资源长期存取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我们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 让数字保存理念深入人心。在许多国家, 对于数字信息长期保存所需要的经费除了通过社会各种渠道融资外, 更多的是采用国家支持的办法。如美国启动的NDIIPP获得了9980万美元的国家资助, 其他如荷兰国家图书馆的许多项目、澳大利亚的PANDORA等都得益于国家资助。另外, 也有许多数字资源保存是由各种基金会、协会等资助的。如英国CEDARS项目是由JISC资助建成, NEBLIB、ERPANE和PRESTO项目是由欧洲委员会资助。最为突出的是, MELLON基金会资助了许多大型图书馆在本地建立了E-journal存储库。
另外, 我们要根据数字资源保存的特点, 有效分配现有资金, 使资金的利用达到最优组合。目前, 许多国家通过对图书馆经费的重新分配, 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费用从项目经费支持转到图书馆的正常经费使用, 目的就是使保存工作真正长期地维持。
5. 建立数字信息归档系统。
数字图书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差异 篇5
数字图书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差异
从发展程度、核心内容、信息来源、数字化的信息内容、对信息处理技术的`要求、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和效益等方面,详细讨论了数字图书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差异.
作 者:杨枫 YANG Feng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图书馆,河北唐山,063000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2009 19(23) 分类号:G250.76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数字档案馆 差异图书馆数字资源 篇6
关键词: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措施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數字馆藏已经成为图书馆馆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资源和数字馆藏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军队院校图书馆作为军事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服务机构,其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军事院校的教研水平。作为现代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部分,数字资源的建设水平是现代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而怎样将军事院校图书馆联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各图书馆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军队服务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图书馆共建数字资源的意义
网络环境下军校图书馆共建数字资源既是自身提高服水平意愿的表达,也是军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特殊环境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1.降低成本,避免重复建设。数字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投入的工程,不仅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更需要专业稳定的人才队伍,二者说到底都需要靠丰富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由于图书馆在军队院校建设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军队院校在编制预算时拨给图书馆的资金实在有限。然而工作还是要做,而且要做得尽量出色,否则只会更加边缘化。鉴于此,需要军队院校各个图书馆联合起来,分工协作,发挥各自所长来共同建设数字资源,并通过网络来共享所建的数字资源。让有限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源应该是军队院校图书馆共同的需求和努力方向。而且作为军队系统,服务于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各图书馆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军队高层的组织下,根据各院校图书馆馆藏特色和自身优势来建设有优势的数字资源,避免图书馆各自为政,应付式地建设数字资源是军队院校图书馆共建数字资源的重要意义所在。
2.扬长避短,合理配置资源。当前军队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闭门造车,投入的人力财力有限,各馆之间没有实现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导致的结果是重复建设,不仅浪费了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而且建设的数字资源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利用率低。假如由军队总部机关牵头,各图书馆组成“军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有组织有计划地共同建设数字资源。则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图书馆的学科领域优势,最优化地配置资金和人才队伍,实现分头建设共同享用的局面,是丰富图书馆数字馆藏,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正道。市场经济下一切建设都强调资源优化配置,军校图书馆共建数字资源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也是实现共享数字资源的前提和过程。
3.宏观规划,实现共建共享。“全军院校一个馆”的提出是一个很好的愿景,是全军院校各图书馆应该努力实现的。全军院校一个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实现它,必须要在有组织的领导下进行宏观规划,充分调动各图书馆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成立像“联席会”那样的组织,以各馆馆长为其成员,馆长首先汇报各馆现状,再根据各馆所在院校所属军种及馆藏特色整体分配数字资源建设任务。总之,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保证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在宏观指导下得到质量和数量的双重保证,尽最大努力丰富图书馆数字资源。当然,共建的目的是为了共享,共建数字资源的最终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
二、如何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机制
既然军校图书馆共建数字资源的意义如此重大,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共建数字资源了,即总部机关、军队院校、各图书馆应该做哪些工作,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同建设。我认为以下工作是应该要做的。
1.军队投资,做好整体规划。军队是一个整体,军队院校图书馆是整体的一部分,是一个小的整体。军队院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军队总部机关的重视与支持,军队的资金投入是各图书馆共建数字资源的财力基础。既然投入了资金,总部机关可要求成立“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规划小组”,确保数字资源共建工程有规划、有组织、科学有序地进行,本着“资源共享、联合建设、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全力支持”的原则持续有效地开展军校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只有在有组织的领导和整体规划下,才能使我们的共建数字资源工作合理有序地开展,达到产出投入比和效益的最大化,以建设更多更优质的数字资源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
2.吸纳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一个项目,一项工程的开展和建设,光有资金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商品的生产除了生产资料的投入,还必须要有劳动力的保证。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人才是另一个关键因素。要共建数字资源,图书馆必须想办法吸纳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能适应工程项目建设需要的人才结构队伍。为此,图书馆可以从地方高校招收图书、情报、信息等专业及具有相关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并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当然,还应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专业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尽量避免人才流失,如可对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人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提高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精通现代信息技术、人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保证了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工程实施的又一关键因素。
3.吸取国内外成熟技术,借鉴成功经验。有了资金有了人才,有了军队总部机关的整体规划,有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我们军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共建工程就可以全面开展了。然而,鉴于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发展与建设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落后于欧美国家。因此,关注国外数字图书馆发展动态,吸取国外成熟的开发建设技术是实施数字资源共建工程的有效途径。同时,国内有些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走得比较快,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达到了一定的阶段,积极有效地借用吸收他们的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能帮助军校图书馆快速推进数字资源的共建并使其形成长期稳定的机制,以此不断丰富军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当然,在项目管理上也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方法和管理模式,并结合军校实际,使整个工程的管理方法更先进,更科学,更有效,更实用。
4.加强与国内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公共图书馆和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对于网络环境下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使军校图书馆了解国内发展得较好的图书馆的建设现状,还可以及时了解到国内一些比较有名的数据库资源的发展与建设概况。需要时,甚至可以将某些有价值的数据库资源引进到军校图书馆。既然是合作,当然可以是全方位的合作,既可以是技术层面的,也可以是资源层面的,而这种合作无疑对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而且,与公共图书馆和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必须是长期和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水平,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军院校一个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部先蓉.浅谈网络环境下区域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 (3).
[2]杜静.军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初探.图书馆学研究,2002 (5).
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问题探析 篇7
一、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模式
1. 基于跨库检索系统的整合。
基于跨库检索系统的整合要考虑统一检索界面、过滤重复信息、用户权限管理、恰当版本问题、个性化服务问题等多个方面。它可分为跨库检索和参考链接整合两种方式, 其中, 跨库检索的整合方式是一个用于同时调用多个数据库和搜索引擎进行资源检索的软件系统, 可实现对分布式资源的一站式访问, 即帮助用户同时在多个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并同时得到多个数据库的结果。
2. 基于信息链接的整合模式。
信息链接即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 将信息实体间及信息实体基本属性间的内在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的资源整合方式。基于信息链接的整合是通过超文本链接机制, 将存在于异构资源系统中的信息实体及信息实体基本属性间的内在关系整合起来, 组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网络。在图书馆应用最为广泛的形式有两种:基于引文的链接整合和基于知识元的链接整合。基于引文的链接整合主要是从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入手;基于知识元的链接整合是从与信息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入手, 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信息资源有机整体, 便于用户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
3. 基于数据源的整合。
即通过数字资源的资源定位符建立数字资源的导航系统, 对庞杂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排序和整合, 从而能够清晰有序地供用户检索。该模式可根据文献类型的不同, 分别建立电子期刊导航系统、电子版报纸导航系统、会议文集导航系统及电子图书导航系统等;也可根据数据库的不同, 建立数据库导航系统。以电子期刊为例, 读者可以按某种顺序 (如刊名、主题、刊名字母顺序) 浏览分布在不同数据库中的期刊, 也可按刊名、ISSN号、来源数据库学科分类等途径检索期刊。
4. 基于OPAC的整合。
它是一种基于传统书目管理的整合模式。OPAC相当于传统的卡片式目录系统, 是一种通过因特网对馆藏资源进行检索的工具。OPAC是反映图书馆全部馆藏的一个检索窗口, 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界面, 一次检索即可获得有关主题的不同载体的馆藏信息。
二、制约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主要因素
1. 观念和体制较为陈旧。
从表面上看, 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已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 但实际上各图书馆受传统藏书楼思想的影响较深, 习惯于闭关自守、自给自足, 造成信息资源的重复投资和严重浪费。而主管部门在检查和评估图书馆的综合实力时, 仍以馆舍规模和馆藏数量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 这与图书馆的开放、共享观念形成较大差距。
2. 数组资源缺乏标准规范, 难以兼容。
多数数据库建设没有遵循国际上通用的元数据标准、数据结构、检索规则、检索协议, 而是采用自己的一套标准协议, 从而加深了资源整合的难度。以旧方志目录为例, 国家图书馆使用的是CNMARC格式, 科学图书馆使用的是元数据格式, 而山东图书馆用的则是电子表格。
3. 资源整合缺乏统一规划, 重复建设严重。
目前, 各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整合缺乏强有力的统一管理和协调机构, 各图书馆数字资源收录的规范和标准不同, 书目数据格式不一, 造成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中的重复建设。
4. 整合层次较低, 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仍然以OPAC整合和资源导航为主, 层次较低。尽管OPAC系统遵循的Z39.50协议从理论上能实现全文检索, 但目前在图书馆界的应用一般以目录层次为主, 因此, OPAC整合后的系统也只能是以书目为主进行检索而不能直接提供文献的全文链接。
5. 多媒体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整合不够。
现阶段, 数据商和图书馆进行的数字资源整合, 主要是对已经公开出版发行和自建的文献信息进行整合, 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源、缩微资料、多媒体资料以及网络数据库等, 这些资源绝大部分仍是静态的、规范性的文本信息, 缺乏音频和视频信息, 对少数含有图片、音频和视频的信息也没有提供相应的检索途径。
三、完善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关键节点
1. 标准:
遵循标准化原则。数据整合标准国际化, 可以大大加快数字资源整合的进程。在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时, 需要数据库提供商、图书馆和系统服务商等之间的合作, 采用国际统一的整合协议标准和中间技术手段, 将所有数据库统一到一个界面内实现整合检索, 促进标准化建设。
2. 硬件:
提升网络速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包括快速与正确的数据转换技术及相关标准, 将各类印刷性数据转换并储存为电子形式, 并建置数据库管理软件, 有效提供正确的资讯查询、筛选与结果呈现。此外, 提升网络速度与发展影像数据的视觉科技也是数字图书信息服务的重点发展方向。
3. 技术:
广泛采用先进技术以满足数字资源整合需要。采用先进的跨库检索技术、开放链接技术、聚类导航技术、个性化信息定制与推送技术以及语义网格技术进行资源整合,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质量。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 因此数字资源整合是面向用户需求的整合。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必须关注用户的体验, 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进行综合整合。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 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整合的目的来选择整合的模式和工具, 而且需要发展整合技术, 更新理念, 朝着一体化的综合整合方式发展。
4. 人员:
建设一支资源整合的专业人才队伍。数字资源整合涉及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统论、信息论、运筹学等学科, 贯穿了信息采集、加工、服务、评估的全过程, 因此, 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迫切需要一批既精通学科分类等专业知识, 又熟悉计算机、网络、文字图像处理等科技手段以及具备扎实的信息服务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可通过加强人才引进、注重人才交流、抓好岗位技能培训、鼓励进修等多种方式来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马文峰.基于信息的资源整合[J].情报资料工作, 2007.1
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储与备份 篇8
(1)直接附加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 每个服务器或客户端连接自己的DAS设备,这些设备采用SCSI总线连接方式,在硬件上堆叠,不带操作系统,价格相对便宜,适用于数据量增长缓慢且恢复简单的单一服务。由于DAS是整个服务器结构的一部分,存储设备中的信息必须通过系统服务器才能实现共享,不同操作系统下的文件不能共享。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存储硬盘空间越来越大,阵列的硬盘数量不断增多,SCSI通道将会成为IO瓶颈。
(2)网络附加存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 age)。网络附加存储是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并集中管理数据的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可以看作是痩服务器与DAS网络存储设备结合在一起的整合产品。NAS采用集中式存储结构,提供RJ-45接口和单独的IP地址,可以根据服务器或客户端发出的指令对其进行文件管理。其本身相当于一台文件服务器, 可将其直接挂接在主干网交换机上,即插即用,进行网络数据的在线扩容,从而保证数据流畅存储[1]。DAS与NAS区别在于是否内置服务器,高端的DAS虽然也内置了控制芯片,但NAS的痩服务器通过专业的I/O文件管理可完成比DAS更复杂的工作。由于DAS通过RJ-45接口与网络连接,通道单一,在数据量较大时效率会急剧下降,因此在百兆内NAS作为单一数据库服务存储和文件服务是可行的。
(3)存储局域网(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局域网通过专用集线器、交换机建立起服务器和磁盘阵列之间的连接,是一种局域网的高速存储网络,提供计算机与存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存储设备是指一台或多台用于存储计算机数据的磁盘阵列。SAN将LAN上的存储转换到主要由存储设备组成的SAN上,在大量数据访问时,不会大幅降低网络性能,且使数据的访问、备份和恢复不影响LAN的性能。从本质上说,SAN并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配置网络存储的技术,这种技术允许存储设备真正地与服务器隔离,使存储成为服务器的共享资源。 在SAN的具体实施中,最重要的是无单点故障,即所有连接都是冗余的,存储通过双通道分别与两个交换机相连, 服务器通过双HBA卡与两个交换机相连。
(4)iSCSI模式。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 tem Interface)由IBM公司研究开发,是一个供硬件设备使用的可以在IP协议上层运行的SCSI指令集,这种指令集合可以实现在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使其能够在诸如高速千兆以太网上进行路由选择。iSCSI的通信方案和网络基础架构与传统的相同,但需要千兆光纤以太网路由器及相关软件支持,通过网络,以IP数据形式实现存储设备中iCSI数据的传输。SAN架构需要高昂的建设成本, NAS技术成本低廉,但受带宽限制,无法完成大容量存储的应用[2]。iSCSI在两者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其基于IP协议,并拥有SAN大容量集中开放式存储的品质。
2存储模式比较
上述存储模式相互之间有融合也有继承,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应用范围,如图1、图2所示。
DAS和NAS存储区别在于内置的专用存储服务器和文件I/O协议,SAN和iSCSI架构上完全一致,硬件区别在于交换机,主要由于传输协议不同。各种存储方案比较如表1所示。
3数字资源备份
(1)跨平台备份。通过各平台的客户端代理程序与备份主机的协同作业,将所有资料“推”到主机上,以节省作业时间,提高备份效率,达到集中式管理的目的。PUSH技术指当网络管理员对备份主机下达备份命令,备份主机即对客户端程序发布数据打包命令,客户端则自动按主机要求进行数据备份。当所有客户端完成数据备份后,便自动PUSH到备份主机上[3]。目前,这类备份软件很多,如IBM公司的TSM、Commvault公司的Galaxy等。
(2)分级式存储管理。分级式存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节省整体系统存储装置的成本,利用成本较低的存储介质存储不常用的资料,以大幅降低整个存储设备的平均成本。分级式存储管理系统HSM (Hierarchical Storage Management)是一个在线备份解决方案,其利用存盘、 MO、CD-RW、磁带进行三级备份,是一套自动化的网络存储管理设备,能自动判断硬盘中资料的使用频率,并自动将不常用的资料转移到速度较慢的MO,最不常用的转移到磁带中[4],从而简化系统管理人员的维护工作,节省重要资料的备份时间。
(3)解脱局域网备份。传统的存储备份工作,需要在数据备份和恢复时通过局域网传输大量数据,从而占用大量带宽,造成系统工作效率的降低。解脱局域网的备份方法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当系统提出备份请求时,通过前端以太网TCP/IP给主机系统发出指令,主机通过光纤通道给其配置数据连接路径,连接到一个磁带机设备,主机系统通过以太网,给磁带机发出装载命令,加载完毕,即可进行数据备份。在这一过程中,真正的数据流直接从磁盘读到服务器,通过光纤连接再写到磁带机,数据流集中在后台的SAN上,使数据备份高效快捷。
4结语
在存储和备份技术不断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用户所需的存储和备份架构要求根据需求进行扩展。DAS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生命力,SAN和NAS的功能互为补充,而基于TCP/IP协议的存储方案iSCSI可同时具备SAN和NAS的优点。在数据备份方面,跨平台备份和分级式存储管理两种方式将被广泛采用,而基于前端以态网CP/IP协议的LANFREE将是未来数据备份的主体,在未来的大数据时代将发挥巨大作用。
摘要:数字图书馆是以大量数字化信息资源为基础,优质的数字资源能够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数字资源涉及的数据类型具有多样性,数据量的规模是海量数据,海量数据的组织、存储和备份是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确保数字图书馆提供安全优质服务的基础。
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利用创新举措 篇9
数字资源以其信息量大、利用方便等优势,已经成为比纸质文献更为重要的信息资源,然而,在图书馆数字资源阅览室管理工作中发现,我院数字资源利用明显存在读者了解少、利用率低的问题。 少,是指读者对数字资源了解少、利用少。 低,主要表现在读者利用馆藏专业数字资源的意识低、能力低,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资源上网聊天、玩游戏、购物等低层次,数字资源利用明显偏低。 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数字资源及其设备的有效利用。
2创新的必要性
图书馆数字资源作为现代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的重要信息窗口。 数字资源与印刷型文献相比,数字资源的类型更为多样和丰富,检索与利用更为方便、快捷,其信息及时、新颖,更为读者青睐。 为适应新形势,结合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馆藏数字资源推广服务,提高馆藏海量数字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为科研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提高广大同学的信息素养, 传统的数字资源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因此,在新的形势和读者信息需求日趋变化的今天,探讨、分析和创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工作新措施, 提高现代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 满足读者数字资源信息的需求,显得极为重要。
3创新措施和过程
3.1教育培训创新
教育培训是各个高校通用的主要措施,但是,教育培训的方式大都是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门的工作通过逐个讲解各个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结果往往是越讲听众越少。 我们总结其他院校的经验教训,采取面与点结合的教育培训方式,有的放矢,提高了教育培训效果。
面:主要是面向全院师生的全面教育培训,提高信息意识, 让广大师生对我院馆藏资源做到心中有数, 在学习工作中遇到信息需求时不茫然,想到通过数字资源来解决问题。 改变传统的数字资源推广工作单一由参考咨询部教育的宣传, 这样效果力度力度明显不足,开辟新教育基地,开创以数字资源阅览室为教育场地的新教育模式。 通过教育培训场地的改变,使培训更受读者接受,一线工作人员亲临培训,更了解读者的需要,培训更具针对性。 从2012年以来在数字资源阅览室相继进行了教职工全面培训,历届新生的入学培训引导、对新进教师进行馆藏资源介绍说明等措施,听完讲座直接实际操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点: 主要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师生进行专业数据库利用培训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把数字资源推送服务到人、服务到家。 具体措施:针对图书馆购买和引进的不同数据库,针对不同专业的老师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让不同专业的师生了解、学会本专业的数据库的利用。 通过这种专题讲座,使读者直观地检索与利用数字资源,从而有效地开展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定期免费面向全院师生开放图书馆数字资源阅览室, 重点开展了馆藏数据库的讲座,如:信息资源利用概论讲座;超星数字图书馆的使用;中国知网的检索利用;万方数据库的利用;维普数据库的检索利用?超星发现平台的利用;专利文献检索利用方法;如何检索利用电子图书;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获取方法等讲座。 通过改变培训场所进行的专题讲座,听完讲座马上进行上机检索练习的新模式,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积极参与。
另外,注重新平台出现或数据库的更新的宣传工作,开展对专题数据库进行及时的介绍与推荐。 具体措施实行新平台专题讲座和信息定时推送相结合。 例如:利用周末时间开设了各数据库退出的新检索平台的使用方法介绍, 同时充分发掘利用阅览室服务器管理系统中的“发送消息通知功能”,定时向上机阅览的在线读者进行数据库更新推荐服务, 实现了数据服务更具针对性。
3.2服务方式创新
具体实施措施:在做好全天候为读者开放服务的同时,主动与老师联系沟通,为他们开展定题检索服务。 在图书馆专设了教师专用检索计算机。 在数字资源阅览室设有教师专用检索帐号。 对有需要的教师,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服务;在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例如,针对大一新生,把服务重点放在馆藏资源的整体介绍上,注重新生的入馆培训工作;针对大二大三高年级学生的信息服务, 更注重数据库专题讲座, 专业信息文献的定题检索服务;主动为毕业生写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设计提供一对一的辅导与服务;为毕业离校的学生开展远程数字资源传输服务,探索数字资源社会服务的新通道。
3.3宣传引导创新
不了解是影响数字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读者服务工作中我们更注重宣传引导的创新,具体措施:在图书馆大门前创办了数字资源宣传专栏,每月1期,定期宣传数字资源利用方法,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利用数据资源;印发数字资源利用简介宣传页,向广大师生宣传推荐数字资源;利用每年新生入馆教育机会,宣讲数字资源利用方法;通过阅览室服务器管理系统中通知信息定向传送功能, 对部分上网娱乐的读者进行信息定向发送。 主要是馆藏数据库推荐及收录范围,登录方法等信息,对其上网内容进行引导;数字资源宣传月系列活动,不断强化信息意识,提高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
4创新成果和应用价值
(1)教育培训创新提高了广大师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有效的解决了利用层次低和效率低等问题, 更好地发挥了数字资源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2)服务方式创新不断开辟着数字资源利用的新通道 ,扩展着数字资源利用新读者的数量。
(3)宣传引导创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利用数字资源 。 近三年数字资源阅览室读者利用率,比过去三年增长19.5%,在全国电子阅览室登到率严重下滑的大环境情况下, 充分证实和显现了本创新的效果。
通过以上创新措施,提高了馆藏专业数据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发挥数字资源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摘要:以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新趋势、新发展,读者的新需求,意在解决目前图书馆数字资源读者利用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服务措施,开辟以电子阅览室为培训场所的新教育模式,并在创新教育模式下提高大学生利用数字资源的有效方法。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 篇10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特点
(一) 数字资源类型比较全面
我国高校图书馆所引进的数字资源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数据库类型, 有期刊、报纸、电子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法律法规、专利标准、年鉴、参考工具、多媒体资源等多种类型。在多种文献类型中, 数字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是引进最多的。
(二) 全文性数据库所占比例较高
全文数据库是图书馆服务层次深化和服务内容广泛化的体现, 高校图书馆常引进的全文数据库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Elsevier Science、N ature等。中外文数据库被引进次数达20次以上的一共有72个数据库, 其中只有5个数据库是索引或文摘数据库, 其余全为全文数据库, 所占比例达到93%。
(三) 地区优势比较明显
从经济发达程度来看, 华东、华北、华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 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比较充足, 引进数据库的数量也比较多, 而经济欠发达地区, 高校图书馆引进数据库数量相对较少。其中北京、江苏、上海、湖北、广东5个省市拥有的数据库量就占总量的55%。
(四) 涵盖的学科范围较为广泛
通过对学科导航所导学科和数据库学科分布的调查可知, 各个高校图书馆无论是引进的数据库还是学科导航库都具有学科覆盖面广的特点, 他们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 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等。
二、高校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自建的数据库少, 质量也不高
目前, 我国高校共引进中外文数据库6615个, 自建数据库共600个, 单从数量上比较, 自建数据库只占数据库总量的8.3%。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引进中外文数据库448个, 自建数据库28个。各高校图书馆自建的数据库中能真正具有较高价值、形成特色的寥寥无几。
(二) 数据库容量较小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范围比较广, 虽然各馆均在开发特色馆藏资源, 但是数字资源建设的容量较小, 且链接的资源较多。数据库的规模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甚远, 如美国的O C LC拥有300多种语言的书目数据4000万条, 馆藏信息5亿条, 而我国的C N KI收藏了8200多种中文学术期刊, 2500多条数据, 学科专题数据库才3000个, 学位论文数据库70多万条, 相比之下差距甚远。
三、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加大力度引进专业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在引进中文数据库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数据库的使用效果、学科专业建设、重复引进、经费投入等问题, 合理引进中文数据库。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 根据学科专业建设情况, 尽量多引进专业性数据库, 满足多学科的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学习需要。
(二) 加强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引进的数据库比较多, 而自建的数据库比较少, 自建特色库的质量也比较低。加强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集中精力搜集具有某种优势的信息资源
收集本校师生论文、著作, 建成相应的数据库, 在图书馆主页上链接, 提供给读者检索, 是构建特色数据库的一个可行方法。同时收集相关收录和被引用情况, 既能反映出学校科研的水平, 又能提升服务层次, 更好地显示出本馆数字资源的特色。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结合本地地方特色资源, 建设具有浓郁的本地特色的数据库。
2. 根据重点学科、重点课题, 提供定性、定量的专题报告和论点汇编
高校图书馆的重点学科文献相当丰富, 文献内容的广泛性、系统性、连续性, 有利于重点学科数据库的建设。例如, 清华大学的建筑数字图书馆、北京林业大学的林木育种数据库等建设都与本校的重点优势学科紧密相连。
(三) 加强高校联盟,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实现各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之间的互连和资源共享, 是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解决资金短缺的一个重要举措。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共建, 因此要在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上进行改革, 变单一建设为集中建设, 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 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 避免重复建设, 浪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各馆要转变观念, 树立全局意识, 把自身建设放在资源共建共享的大环境中来考虑, 积极参与数字资源的整体化组织与建设, 通过紧密协作, 统一规划, 统一标准, 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制定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整体目标。
四、结语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呈现出地区和学科分布不平衡的状态, 这需要在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和政府的调控下, 在先进信息技术支撑下, 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摘要:数字资源建设己经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 但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以期能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陈益君, 丁梅娟.数字资源管理与利用研究[M].科学出版社, 2003.
刍议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篇11
关键词:图书馆 数字资源 建设
一.当前图书馆界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网络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图书馆已经不是唯一的信息机构。其部分功能已经被信息咨询公司、现代信息技术中心、数据库公司等取代。图书馆的功能和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消弱。虽然,当前图书馆馆藏文献增加,服务能力提高,但文献保障率低,资源共享程度不够,与信息咨询公司相比,服务竞争力不足;同时用户对信息服务的要求提高,信息需求量大增,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利用率降低,矛盾突出。随着80后、90后新一代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及读者群的变化,年轻人中侧重于网络阅读、数字阅读的比例高达70%以上。据统计:OCLC(美国俄亥俄州图书馆联盟)840/0的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开始信息检索。北京大学图书馆的55%的读者到图书馆的频率<1次/每周。大学都尚且如此,那其他读者群就由此可知了。
二.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相关标准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以Internet为主干的国际计算机信息互联网技术正在全球形成高效率信息共享和传输体系,这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社会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环境,作为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信息和情报资源的特定需要。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使图书馆事业在此方向上大大地迈进了一步,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和飞跃,这其中数字资源建设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建立在标准和规范基础之上的,如果标准规范不统一,数字图书馆的目标将难于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标准、规范,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已成为影响我国数字图书馆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保证所建立的资源和服务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互操作性和高效集成的基础。数字资源的管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数字资源管理的对象(文本、图形、图像、声频、视频、软件、数据库)是由一系列严密的电子技术标准作支撑的。包括电子文档代码生成、存储、读取的格式标准、网络传输协议标准、检索语言标准等等。数字资源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实施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时采取标准的输入、输出格式,规定信息揭示的统一标准和获取、使用信息的具体规则,以便实现不同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之间的互联与交流,确保所有的信息资源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保证每一个用户的需求信息都可以得到满足。
标准与规范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初期就普遍重视标准化、规范化问题,例如American Memory、OhioLINK和Making of America项目等都规定了数据加工、标识和检索的标准,图书馆、教育、档案、政府机构等都制定了自己的元数据,并提出Z39.50、OAI、SDLIP等检索服务协议。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规模化,合作建设标准规范逐步成为主流,例如DCMI、NSDL、UKOLN等。
三.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遵循的原则
1.坚持图书馆建设的特色化原则,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不要过分追求文献资料的全面,而应该注意不断提高图书馆的自身特色,在不断满足用户各类需求的基础上,凸显图书馆在图书馆借阅查询方面的优势。
2.坚持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原则,对各类文献资源进行统一化管理,让用户在图书馆内可以查询到更多的文献资源。与此同时,让图书馆内的数字资源形成一个可以及时更新、持续发展的系统,根据各个学科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
四.数字化资源建设措施
1.自建数字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比如一些珍贵的古籍书。自建特色数据库有两种数字化方式,一种是采用简单的扫描,以数字图像方式存贮文献,然后供网上用户使用。其特点是:方法简单易行,但数字化程度不高,图像格式机械,用户无法对图像中的文字进行字处理操作;另一种是采用专业数字化工具,具有对扫描图像中文字较高的识别能力,不仅能以图像方式存贮文献,而且能以文字方式存贮,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
2.,购买数字资源。首先是购买电子图书;其次是通过购买数据库使用权,增加数字资源,目前这种方式已成为数字资源建设的主流;再其次是链接网上免费数字资源。一是在一些高校图书馆主页上、数据库公司的页面上,经常出现一些免费的数字资源,这部分资源一般是分门别类、以网络导航(链接)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的。二是以网上电子出版物为代表的一次文献。如网上的期刊、图书、地图、百科全书、法律法规文等等,通过搜索引擎或网络资源目录来查找,这部分资源虽然数量很大,但其随意性大,收集难,内容质量难以保证,一般有选择性地链接。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对策研究 篇12
一、高校图书馆对数字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1. 数字资源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数字资源整合建设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是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文献信息检索自动化的重要前提。而平台整合模式存在多个方面, 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的标准化管理系统方面、数据库的标引管理方面、数据库的检索平台和操作系统等方面;有些存在着数据库的规范格式、字段相互不能够统一;数据的标引点、分编点、检索点选取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和严格制度的质量控制标准;更没有统一优化的中文采购联盟组织机构, 统一进行资源采购, 节省经费。还包括现有的整合数据资源处理不够规范、不具备完善、不完备准确、不够全面等, 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数字资源建设和共享, 限制所需数字资源整合最大作用的全面发挥。
2. 数据库间重复建设较为严重。
本人以万方数据库、读秀数据库和中国知网 (CNKI) 中的化学学科实际检索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出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化学的期刊有45种, 读秀数据库中化学的期刊有72种, 中国期刊网中化学的期刊有53种。经仔细对比后得出, 其中有31种期刊是万方数据库、读秀数据库与中国期刊网都共同收录, 图书馆重复购买数字资源严重。
3. 学科导航建设低且分类杂乱。
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按学科整合中, 都存在分类杂乱无序、简单按名称随意罗列等现象, 有些高校图书馆主页上只是把数字资源简单罗列出中文电子资源、外文电子资源、自建特色资源、网络免费资源等;有些高校图书馆干脆只是把数字资源分为综合性资源、书刊资源、光盘资源和其他。在这些数字资源的列表中, 不该只是数据库按引进先后顺序和按数据库名称排列, 还应该包括资源介绍说明、访问链接地址、用户账号设置等。各高校图书馆在对数字资源使用时应当经过有序整合, 最重要的是将资源按学科分类整合, 形成特色导航系统, 最终目的是方便广大读者的使用。
4. 自建数据库较少且质量不高。
我国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中整合全文型数据库较少, 自建数据库基本都停留在扫描已有的文献上归类重点学科工作, 没有进一步深层次加工整合处理, 形成自建数据库特色资源, 重复建设资源的情况较为严重。对于已建立的自建数据库大部分高校还设置使用IP限制, 看到却访问不到, 仅供本校用户使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特色数据库建设特色服务使用和共享的目的, 降低了数据库资源使用的服务利用率。
5. 未实现数字资源一站式检索。
在访问部分的高校图书馆网站时本人发现, 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在馆藏数字资源整合检索方面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实践和规模, 并能从简单的链接整合、导航整合向更高层次一站式跨库检索整合方向发展, 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学科导航整合, 有少部分图书馆实现了数字资源的跨库整合检索。但由于各高校图书馆受到网络技术、资金短缺、技术人才、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数字资源整合整体水平的程度不一。所以说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一站式跨库检索尚且不健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数字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 将会成为今后高校图书馆研究热点问题。
二、提出整合研究对策适应读者需求
1. 明确数字资源整合建设的规划与原则。
数字资源的建设规划是进行资源建设整合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对数字资源建设的目的、任务、方法、技术等内容方面都明确规定。数字资源整合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制定资源建设规划与原则。整合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应当有宏观指导, 在中文数据库采购上是否也能建立像DRAA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 这样的机构组织, 规范资源采购, 帮助各成员馆引进数字资源, 谋求最优价格和最佳服务的原则。沈航图书馆应当依托航空航天的特色, 加快建立特色资源规划与原则, 为整合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提供明确性的标准和规范, 为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服务与共享提供依据。
2. 合理整合引进数据库并减少资源重复。
高校图书馆在购置数据库时应以读者需求为目标, 需要在省高校图工委的组织协调下, 高校图书馆集中优化选购数个具有公用性、实用性强的数据库 (如中文电子图书、中文报刊等数据库) 可提供全省高校图书馆使用, 来保证高校对中外文数字资源的需求。还可根据各高校学科科研特色, 结合其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进行合理布局, 联合几所具有相同学科特点的高校成立统一管理协作机构, 按照统一布局和管理、分校实施总体路线方针政策, 加强馆际间的合作。成员馆可指定专职人员对数据库资源进行整合, 整合出的资源, 在高校科研需要时, 可通过QQ、邮箱等方式传递, 同时处理好共性资源与个性资源的关系。使各图书馆相互协调, 互通有无, 保证各校在数字资源建设整合分工协调方案, 并突出特色, 保持重点, 减少之间的重复。
3. 整合网络免费学术资源并建学科导航。
主页与学科导航栏建设好了, 整合的大框架就出来了, 其次就是对页面上各类数字资源进行导航整合。网络免费学术资源整合形式多样, 开放存取学术文献 (Open Access Literature) 是众多开放存取资源中很重要的一类, 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不受任何限制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类文献, 包括经过同行评议过的期刊文章、参考文献、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等全文信息, 用于科研教育及其他活动。沈航图书馆馆网络免费学术资源连接已经建立, 但只是把免费网站的链接和说明给出, 未能实现按学科、按专业归类整合。沈航图书馆可派专职技术人员负责网上搜索引擎、利用RSS技术对网上电子期刊、小木虫非经营性的免费个人论坛、免费文献数据库或新闻组、BBS等网络免费数字资源进行整合。沈航图书馆应结合本校学科特色和科研方向为参考依据, 整合网络免费学术资源, 将收集到的免费资源按其学科所属进行归类并建立索引, 构建全文或多媒体特色数据库。
4. 整合数字资源建立共建共享特色资源。
实现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数字资源连接与资源共享, 是新世纪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更是合理解决图书馆数据库购置经费短缺问题的有效办法。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共建, 要想在资源配置方式上进行改革, 就是将单一式变为集中式建设, 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管理, 既避免数据库重复建设, 也节省资金和时间。把图书馆的建设放在资源共建共享大环境中去, 积极参与数字资源的整合组织与建设, 紧密协作、互惠互利基础上, 制定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整合目标。沈航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 应依托自身的馆藏特色, 成立数字化加工部门, 配备技术人才, 利用网络技术, 制定数据加工规范和文献标引著录规则, 联合部分高校图书馆建设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同时, 加强沈航特色资源建设, 建立了航空航天特色库、航空航天网络聚合平台, 聚合航空热点新闻、国内、国际、航空重大事件等, 利用这些共享资源, 使沈航在高校数字资源建设中, 既能够形成鲜明的发展趋势, 又能够提升完善的共享格局。
5. 实现资源整合构建一站式的检索平台。
高校图书馆应借助一些软件 (SFX) 或平台 (CALIS) 实现异构资源的整合即一站式检索, 最终实现不同类数据库资源之间文献和全文的一站式跨库检索。在这种平台下读者不必学习不同数据库自带检索说明方法, 只需输入检索相关关键词就可在数据库中查找到相关文献, 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库所浪费的时间, 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并且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沈航图书馆在2014年新版主页开通就实现了整合检索, 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方面, 可依托辽宁省高校图工委, 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整合各类数字资源, 创建全省资源共享一站式的检索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 读者可以远程访问、无缝获取所需信息和服务, 有效地利用好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整合系统是集服务一体化、跨数据库、跨内容的新型数字资源一体化的检索平台, 顺应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校图书馆纷纷实现资源的整合全文检索系统, 实现图书馆馆藏的建设从以“占有数字资源”为中心转向以“整合数字资源”为中心, 全面揭示馆藏资源, 促进馆藏资源利用率, 为读者提供一体化的资源服务, 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做好了文献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莹.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08 (7) .
[2]刘慧敏, 班士兵。辽宁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与共建共享[J].图书馆学刊, 2011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