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管理

2024-10-19

数字图书馆管理(精选11篇)

数字图书馆管理 篇1

在当今时代, 大量的信息与社会舆论通过网络媒体迅速传播与存储。信息的种类愈来愈多, 然而现代信息的形式具有多变而又复杂的特点。在这一条件下, 传统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并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于是, 为了适应当前, 人们就通过不懈地努力, “数字图书馆”便应运而生了。数字图书馆的英文名字叫做Digital Library, 它主要的功能是数字技术处理信息, 其次是存储各种各样的图书文献之类的, 进一步来说, 它的实质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海量的信息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得以处理与保存, 然后通过媒介来传播大量的信息。在进行数字技术处理的过程中, 通过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等等来实现数字化。 因此, 人们让图书馆逐渐走向了信息化、现代化。未来的世界的方向将是朝着机器一体化、人机合一、智能化发展。为了充分利用信息优势, 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应该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与改革。

一、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结合

(一)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区别

1. 传统图书馆中的书籍, 纸张里保存了上千年的古书文籍的内容, 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再者, 传统图书馆里的书籍便于人们阅读与收藏, 价格没有多大的起伏, 进而言之, 价格稳定。书籍的信息不容易丢失, 方便人们查找与阅读。

2. 数字图书馆中的电子图书具有体积小、信息储存容量大、保存时间长、信息传播快等特点。电子图书的信息不仅容量大, 而且传播速度快。因此, 电子图书现在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市场上, 销量也是非常之大。

( 二)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结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电子图书愈来愈受到人们的追捧与喜爱。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 电子图书报刊是报刊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数字图书馆应当在传统图书馆中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吸收好的方面, 将不利之处加以改正。因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各有各的优势, 我们应该让这两种进行结合, 并且相互协作, 优势互补, 最后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从而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进步。

(三) 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的表现

1.单一多媒体向多媒体转型。

2.服务范围扩大, 主要由内逐渐向外扩大。

3.从馆内处理到外包处理。

4. 采用网络便可获知大量图书信息。

5. 从图书的保管者到服务本位的信息提供者。

二、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

当前, 数字图书馆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自然界的规律,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都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因此, 事物发展的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将不断解决与完善所出现的问题。在此处, 我们指的是数字图书馆出现的问题, 也就是系统的信息资源管理。一个数字图书馆是不可能拥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 只有通过多个数字图书馆的相互协作, 才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由此可见, 要想数字图书馆从根本上发展, 首先就必须让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其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总而言之, 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应该走合作开发的道路, 比如, 数字图书馆将自己的数字化资源当作网络的共享信息, 去分享给其他图书馆。这样才能让大量的信息进行传播。为此, 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包括书籍的目录、文献的摘要、传统古书文籍和信息传媒等等在内的有关数据。

( 一)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

1. 单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体质。例如, 在我们平常阅读电子文档时, 会发现每个图书馆阅读电子档的格式是不一样的, 那么这个就会带给读者许多的不便。单一的管理体质会导致信息不易流通、服务范围狭窄等等问题。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去解决单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体质。

2. 未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系统软件不一致。每个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通常是以自建为主, 因此在编译程序的时候, 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故障。

3. 信息资源共享意识不够。当今, 社会的不断进步, 共享也成为时代的口号。任何一个产业要想有很好的发展, 产业就应该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然而, 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中, 信息资源管理的共享意识淡薄。

4.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面对如今的形势,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不引起重视, 将会导致许许多多的问题产生。

( 二) 解决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

1. 由单一的管理体质转变成多种的信息资源管理体质。通过多种的信息资源管理体质, 从而去解决图书馆之中电子档阅读格式不一致的问题。

2.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每个图书馆里使用统一的系统软件, 从而解决编程语言不通的问题。

3. 增强信息资源共享意识, 实现各馆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数字信息资源相互合作的能力。

4. 培养优秀人才, 提高综合素质。解决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素质低的问题, 应该从根本上采取措施。首先应当培养与引进大量的优秀人才, 在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之后, 最后才去全面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5. 扩大网络覆盖范围。

三、结语

虽然在国外许多有名的图书管理研究组提出了多项数字图书馆的计划, 并且将提出的计划去实践, 然而, 通过实施后得到的效果并不显著。由此可见,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任务是非常的困难, 毕竟, 数字图书馆在当今社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们要跟随时代的潮流, 并且要秉承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的宗旨。从而实现数字信息资源共享, 促进文化事业大力发展。因此, 国家与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办事能力, 还有帮助他们去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桂芬.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07 (08) .

[2]李力.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06) .

[3]蔡娜, 袁田.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比较研究及启示[J].档案学通讯, 2010 (02) .

图书馆如何实现数字化管理 篇2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N7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3-0000-01

How Library Achieve Digital Management

Wang Zhanyu

(Jixi city Library,Jixi15813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library management model will also change,inevitably experiencing roles switching,information resources collecting,organizing processing,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found changes.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a growing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he library should continue to improve ourselves and make full use of network resource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a more high-quality information services.

Keywords:Library;Digital;Management

一、当前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的冲击

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购物的便利和大量信息的传送,更为那些长期以来以图书馆为依托进行大众化阅读、丰富生活、科技信息索取和社会生产的各类群体和个人提供了知识信息平台,因而极大地冲击了公共图书馆原有的优势和社会地位。

(二)传统服务功能的下降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整个社区的公众,比如国家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就应该是整个国家的公民,省馆的服务对象就是整个省的民众,而图书馆作为一个基础设施总是囿于一个地址,民众却是分散的,因此在这一固定与分散中就产生了很多问题。不论图书馆发展到何种形态,复合图书馆也好,数字图书馆也好,其宗旨都是提供优质服务以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知识的需求,服务永远是图书馆的主题。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图书馆的馆藏不再仅仅局限于书刊,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也纷纷作为一种馆藏入住图书馆,因而图书馆赖以服务的基础不断扩大,不断丰富,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人们查找自己所需资料的时间。人们渴望从图书馆目前的基础上获得多样化、高质量的服务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便由传统文献服务转变为现代优质信息服务。所谓优质信息服务,是指机构或系统将搜集到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为全社会或所属部门提供优质信息产品和服务,满足信息需求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图书馆作为知识集散地,提供优质服务责无旁贷。因此,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就应以优质服务为切入点,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现代图书馆如何实现数字化管理

(一)区分层次,合理构建馆藏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正在实现由人工静态向网络动态的改变,建设网上信息资源存取的新模式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各类型图书馆的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不同,在安排网上资源的比重方面也应有所区别。如非研究型公共图书馆,主要承担社会教育职能,应以扩充现有馆藏资源为主要任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涉及面较广,一是大学生围绕专业课程系统学习,主要需求集中在馆藏专业文献方面,二是高校教师和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需要从网络上及时、广泛地获取最新、最权威的学术信息,因此应采取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建设并重的方针。

(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独特优势

图书馆必须积极共享和共建网上的信息资源。一方面利用网络共享其他数据库,使自身融入整个社会互利互惠的资源共享之中;另一方面重视自身特色数据库建设,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源,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读者。

变革图书馆管理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搞好信息服务不但要加强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更重要的是变革图书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网络环境下各级图书馆要真正实践信息服务,需要在内部管理理念上有根本的变革,以技术为本和以人为本并重,树立“一切服务于读者信息需求”的全新理念。

(三)搭设数字化管理平台

网络上的信息多是分散的、无序的,如何鉴别和筛选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而信息筛选成本已日益大于信息搜集成本,如何快速搜索有用信息是用户有效利用网上信息的瓶颈,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科学的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搜索引擎,对本专业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大范围的搜索、采集,并将相关的内容下载、分类、标引,建立高质量的索引数据库,同时制作相关网页,利用信息推送技术主动将信息发布和推送给广大用户。这样便可以帮助用户进行信息内容的准确定位,有效揭示众多信息之间的语义关系,以挖掘隐藏在信息中的知识内容,从而使读者能够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信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网络环境下,随着信息总量的不断增长、信息领域的不断扩展,图书馆管理模式也随之变化,必然经历着在角色转换、信息资源采集、组织加工、信息服务等诸方面的深刻变革。随着社会信息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信息的重要性,图书馆人应不断提高自己,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南.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图书馆论坛,2005,5

数字图书馆管理 篇3

1 数字资源管理

数字资源按文献类型分为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及多媒体资源、随书光盘等[1]。数字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管理数字资源的专业化软硬件系统, 它对教学软件、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论文、特色资源、随书光盘、多媒体资源等数字资源进行统一加工、管理、调度和发布, 并实现与图书馆纸质资源的有效链接和整合, 从而提高现有纸质和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为用户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也称之为数字管理平台或数字内容管理平台[2]。数字图书馆环境下, 数字资源管理应当能够支持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基本功能, 即包括各种文献内容的数字化、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字化资源的传输与发布、组织有效的访问和信息查询、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等, 以方便用户网上快速查询和获取;实现数字资源的自动化管理和维护, 并提供访问量的统计。

2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

2.1 功能需求

数字资源管理服务系统面对的是各种分布、异构和多样化的数字资源和数字资源服务系统, 一个先进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能满足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整合、管理、发布、检索与控制为一体的数字图书馆业务需求, 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具体包括以下几类功能:

2.1.1 创建和获取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应当能够支持多种数字资源, 类如:文本信息、音频、视频、图像和各种标准电子文档的有效组织、存储和检索。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格式和数据库建立统一检索网关, 可以提供信息采集、数据挖掘、数据推送等管理功能。该系统应该可以支持通过扫描、识别、压缩和转化等多种技术来创建数字信息, 并具有对不同格式数字资源的转换能力。

2.1.2 数字资源的存储与管理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应能支持多级储藏模式和安全备份, 可以实现自动索引、建档、特性抽取、翻译等功能。能够利用筛选工具, 对中文语言进行特定信息查询。

2.1.3 数字资源的检索与访问

一般数字资源管理平台都会具有强大的访问控制以及信息查询的功能, 支持多种智能化的资源检索, 支持基于关键词、索引词以及全文的信息检索;支持图文、音频、视频信息的检索;支持检索结果排序与分类等。用户可以自定义检索方式, 检索应当响应及时, 结果准确, 并支持跨库检索, 能够实现各类资源的统一检索。

2.1.4 信息发布与服务

支持动态发布, 用户可选择任何计算机网络系统来进行信息发布与服务, 支持多种信息发布和服务途径, 并且所发布的信息在任何具有图形化用户界面的计算机系统上都可以进行呈现和阅读,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2.1.5 支持个性化服务

该系统应该可以记录分析用户的喜好, 根据用户的特点提供关联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如数字参考咨询、信息推送服务、信息跟踪等智能服务。

2.1.6 用户权限管理服务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对用户权限提供全面的管理工具, 包括对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用户权限管理、用户访问和使用数字资源的许可、控制等, 保护资源拥有者和最终用户相关的利益等功能。

2.2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分类

不同于传统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主要针对纸质图书和期刊,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需要管理的资源和内容更加广泛, 涉及的要求也有一些不同, 因此数字资源管理系统会由功能特点的选择不同有不同的类型。根据图书馆馆藏结构、数字资源和不同应用类型, 可将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分为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学位论文管理与服务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随书光盘管理系统、机构知识库管理与服务系统、网络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系统、数据库管理与统一服务系统、参考咨询管理与服务系统等8类。

2.2.1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 (Ele ct r o n ic Re s o u r c e s Management System, ERMS) 是随着图书馆商业电子资源数据库购买的增多而出现的用于引进电子资源评估的管理系统[3]。电子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根据电子资源的商业和许可条款, 对评估、维护等提供便利访问电子资源所需要的信息和工作流程提供管理支持的系统, 使图书馆可以方便管理所有的电子期刊全文、引文、摘要等数据库的购买和访问信息。

2.2.2 学位论文管理与服务系统

学位论文管理与服务系统是指学位论文的创建、提交、管理、发布、维护, 并能实现对学位论文的访问、下载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可以由论文提交模块、论文审核与编目模块、文档标准化制作模块、论文发布与检索模块、论文回溯制作模块和服务器管理模块组成。

2.2.3 数据库管理系统

该系统对数字库进行创建、发布与检索的综合管理平台, 具有采集、转换、编目、浏览阅读、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 能实现数据库的资源建设、存储、提交、发布与检索, 是数字图书馆功能的延伸。

2.2.4 随书光盘管理与服务系统

随书光盘管理系统主要指非书资料的管理, 可以发布随书光盘的信息, 并为用户提供网上检索、浏览、下载随书光盘信息服务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一般分为光盘信息管理、借阅管理、信息统计、留言管理、后台管理等几个模块。

2.2.5 机构知识库管理与服务系统

机构知识库是通过搜集、组织、存储大学、科研所等学术机构的相关知识资源、通过网络将绝大部分资源对所有用户免费开放的数字资源库。机构知识库是很重要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 用于存储和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及机构产出的数字资源。该平台以学术机构为中心, 对保存学术机构知识资源、提高学术机构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研究型图书馆的发展空间、革新传统学术交流体系有重要意义。

2.2.6 网络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系统

网络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在线图书馆的无缝集成, 主要进行数字资源、管理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网络资源、专家资源等方面的共享, 用户则可以获得高效无缝的统一服务。一般包括3个模块:用户服务区、图书馆工作区和行政管理区, 实现用户的统一认证、异构资源统一检索、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联合采购、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等功能。

2.2.7 多数据库统一管理和服务系统

多数据库统一管理和服务系统主要实现的是数据库统一管理并统一提供服务的功能, 也可称为跨库检索系统。该系统主要侧重检索功能, 可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接口, 将用户的检索要求转化成不同数据源的检索表达式, 并发检索本地及互联网上多个分布式异构数据库, 并对检索结果进行整合、去重、排序后, 以统一格式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2.2.8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管理系统

该系统实际上是数字参考咨询软件, 通过借助网络库用户与图书馆参与咨询馆员提供交互式服务平台。用户通过本系统与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进行网上实时交流, 获得所需信息。该系统包括的功能有:问题咨询与浏览、常见问题库、问题表单提交、用户咨询问题自动存档、在线咨询、咨询员在线回复、搜索等功能。

3 数字参考咨询管理系统

数字参考咨询管理系统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借助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和相关软件库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综合系统。根据不同的标准, 目前存在的数字参考咨询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对用户的问题响应, 按照有无延时性进行划分, 可以将数字参考咨询管理系统分为异步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和实时数字回复参考咨询系统。前者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响应有一定时间的延迟, 包括Email (E-mail, 电子邮件) 系统、BBS (Bulletin Board System, 电子公告栏) 系统、FAQ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常见问题解答) 系统等;后者提供虚拟面对面的网络咨询台, 通过实时交互技术提供数字参考咨询。

(2) 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中, 由于专家参与度不同, 也可分为3种类型:以人工专家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以知识库虚拟专家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以人工与虚拟专业家结合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以人工专家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主要是指参考咨询馆员或其他专家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即时交流软件等方式与用户实现咨询交流;以知识库虚拟专家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也可称为自动咨询机器人, 主要是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对访问用户的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后, 对问题解答数据库或相关知识库进行搜索, 再通过网络工具以交互式向用户问题进行解答 (直接给出答案或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式) ;以人工与虚拟专家结合为主要模式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支持以知识库基础的自动分析和检索, 同时支持由虚拟专家分析模块对答案进行正确性分析、复杂问题的性质分析、专家咨询网站确定和问题传送等处理。

(3) 根据咨询系统的网络形式, 可将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分为独立式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和协作式数字参考咨询系统。独立式系统即不通过网络与其他系统联网, 使用独立数据库, 通过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完成整个数字参考咨询;协作式系统的数字参考咨询, 多个单位拥有一个或多个可以共享咨询答案数据的数据库, 统一协调管理, 通过互联协议和数据标准实现数据的交换, 实现咨询和专家资源协作和共享。

4 结语

数字时代的图书馆相对传统图书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图书馆的印刷品资源开始数字化, 还引进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期刊、图书、报纸等资源类型的数据库。目前, 图书馆数字资源比重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印刷本资源, 成为图书馆的主要信息资源。相应而生的数字资源的管理和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主要工作, 各类数字资源管理系统迅速出现, 广泛应用在图书馆管理实践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石继平.区域性高校网络图书馆发展探讨——广东网络图书馆建设实践[J].图书馆论坛, 2005 (5) .

[2]徐文贤, 李书订.数字时代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3) .

数字图书馆管理 篇4

【摘 要 题】实践研究

【关 键 词】数字图书馆/PDCA/质量管理……

图书馆管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19世纪开始,以帕尼兹(A.Panizza)和爱德华兹(E.Edwards)为代表的图书馆管理学派就一直致力于图书馆的管理研究,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建树。20世纪30年代后,图书馆人又致力于把起源于制造业并在制造业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质量管理策略和方法运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形成了相应的图书馆质量管理模式[1]。那么,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是否也可以进行质量管理呢?

综合目前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可以看到[2-6],数字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结合。从技术上讲,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以所有信息机构为节点的信息资源体系。

经过加工整序后形成的信息资源体系是构成数字图书馆的最核心的要素,也是进行质量管理的重心所在。除此之外,它还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初探 篇5

摘要: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实践证明,安全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单靠技术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决由个人问题所引发的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或安全隐患。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较多地注重技术性问题,但涉及到以人为对象的安全管理研究极少,致使管理存在认识误区、制度缺失或制度执行不力等。因此,对于搞好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建设的问题除技术外,还应该强化图书馆群体用户的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强化制度的落实;提升图书馆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2-0075-02

1序言

目前,国内数字图书馆在网络信息安全应用研究方面(即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知识产权维护和网络安全等)绝大多数都侧重于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实践中,往往过多重视技术方面的问题,认为所有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依赖先进的技术手段都能得以解决;其实不然,即使我们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安全管理缺失,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依然频繁发生。因此,网络信息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 更是人的问题,即管理问题。数字图书馆的安全保障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撑,更需要以人为对象的安全管理的落实。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意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馆员的责任感等。只有安全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数字图书馆才能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将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影响与损失降到最低。

2管理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安全保障中的作用

数字图书馆安全保障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使其不因自然灾害和人为无意或恶意等原因,而导致各种资源的破坏、更改、丢失或者泄密,从而保障网络服务不中断,图书馆工作正常持续进行。数字图书馆基于Internet网络化信息检索、信息加工和信息服务,使图书馆读者服务范围和内容得以延伸和扩展。但其网络系统具有的分布广域性、结构开放性、资源共享性和公用性等特点,以及数字化信息的共享和易于扩散等特性,造成安全不稳定因素增多,风险增大。而数字图书馆要做到既要使网络信息系统为满足多元化读者服务需要,又要使信息在传递和使用过程中更为安全,就必须采取技术、管理等综合措施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先进的安全技术是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数字图书馆要确保其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在出现突发故障时能快速提供应急故障的响应手段,快速重组被破坏了的文件或应用,并能有效地防御恶意攻击和破坏,实现对非法入侵的审计与跟踪等,这些就必须依靠技术手段来实现。严格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根本,它较好地解决了技术无法涉及到的由人的问题所引发的安全事故或隐患,并在其有效管控下使技术得以较好地实施。

目前,我国安全技术的应用研究取得显著成果,不少新兴产品和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并被不断地应用在图书馆安全防御体系中。囿于篇幅,本文在此就不予赘述。然而以人为对象的安全管理应用研究,却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步伐,管理的瓶颈大大削弱了安全技术产品所本应产生的防护效果,导致疏于管理所引发的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频繁发生,这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的危害也远远大于其它方面造成的危害。可见,仅仅依靠安全技术措施进行防护,防护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数字图书馆要做到对行为可控、资源可管、事件可查、运行环境可靠,不仅仅取决于安全技术手段,还取决于严格有效的安全管理。只有安全技术手段与严格有效的安全管理有机结合,数字图书馆才能真正保障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健康运行,确保重要信息(书目数据、读者个人信息、有偿资源等)不被非法读取、复制、修改、假冒、否认、丢失,甚至毁灭,保证有偿资源不被非法使用。

3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3.1强化图书馆工作人员及读者的安全责任意识

安全意识的提升对于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来说十分重要。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设置了多道关卡防止病毒、黑客的入侵以及破坏性行为的发生,但无论多么完善的安全设备都无法完全抵御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危害。为此,图书馆工作人员,特别是相关技术人员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数字图书馆Internet/ Intranet服务模式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减少认识上的模糊性、笼统性及误区,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以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资源的安全工作。

另外,我们还要看到员工自身网络安全知识的不足,关于这点,不同岗位的员工有不同的提高途径。安全管理技术人员,他们具有很高的权限,可直接操作关键设备。因此,他们自身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严格遵守馆内各项安全操作规则,积极主动深入地研究和掌握安全管理新技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与数据恢复的演练,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图书馆应经常派遣他们参加国内外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充实他们的网络知识、管理知识,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毒、防黑等技术工作。针对业务服务工作人员,图书馆应通过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知识教育与安全技能的培训,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自觉遵守馆内上网管理规定。如在工作机上不随意安装外挂程序或不明软件,不随意打开不明邮件,不浏览非法网站。同时,保管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做好保密工作,对操作系统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扫描和补漏,定期更改系统登录密码等。一些工作人员对制定的安全措施不落实,认为配备最优秀的网络安全产品,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图书馆应加大检查力度,对相关技术人员可能因安全知识和管理知识不足而导致出现的操作失误、组织管理失误和维护失误的问题进行预防,加大系统安全教育技能培训的投入。

高宏: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初探

对于读者安全意识薄弱或网络安全知识贫瘠出现的不规范、不负责的操作行为,图书馆应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工作。如:发放有关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手册;在电子阅览登机页面温馨提示读者如何安全进行网络操作;设立有问必答网络宣传栏,使读者和安全管理人员有效交流,从而让读者能够更安全的操作网络,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也能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并改进工作。

3.2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的落实

制定全面、细致、严格、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是数字图书馆安全保障的有力手段,要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 按职责实施管理,从制度上防范安全问题的发生。首先,从自身实际出发,引进行业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和理论,并根据国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创新现有的图书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所谓的制度就是在一定范围内“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科学、细致的安全管理制度,将有利于促使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明确化与具体化。通过强化制度,更有利于调动全体馆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柔性管理,促进管理制度与人性化结合,使制度的建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人本位”。其次,把制度确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等有准确的认知,只有对制度内容等准确认知,才能将责任认识转化为行为准则,最终上升为自觉行为。另外,承担安全管理主管责任的分管领导,应定期督查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奖罚分明,不合适宜的制度及时修正。

总之,再好的制度单一运行是不能完善地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数字图书馆要真正预防和减少来自内外的安全威胁,最大程度地保护网络,最大限度挽回网络信息系统损失,使其安全运行,还需将技术、制度、管理主体(人)的责任相统一,三管齐下。同时,加快网络安全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最大限度为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以及信息服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许晋军,倪波.网络信息安全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1).

[2]刘超.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分析[J].现代情报,2009(6).

[3]郭洪刚,刘克胜.入侵检测技术及其脆弱性分析[J].信息安全技术,2004(5).

[4]韩毅,李融等.数字高校图书馆的安全威胁和控制措施[J].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平台,2004(2).

[5]王以群等.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人因失误分析[J].情报学科,2007(11).

(编校:杨金霞)

数字时代大学图书馆管理探究 篇6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使读者对信息需求获得满足感

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渴望越来越强烈,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实现自身的信息更新。高校学生对获取信息及信息更新的途径主要是学校的图书馆, 图书馆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已不能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 毕竟传统的图书管理是由人工进行操作,成本高,更新慢。为满足高校学生的信息需求量, 高等院校将信息化图书管理方式引进图书馆的实际图书管理工作中。根据现代教育体制的要求,高等院校需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其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所以,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涉及多种学科领域,并且对于图书信息的需求量随之增加。网络时代信息总量极大, 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提高了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质量要求。综上所述,在高校图书馆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是对图书高效管理的保证。

(二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对图书实行动态管理

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信息量不断增多,信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为满足高校学生对信息量的需求与更新,高校图书馆应对图书进行实时更新和动态化管理。学生通过图书馆数字化系统进行相关资料搜索,及时获取所需资源。

二、云南大学图书馆运用hg指数分析学生借阅数据

信息时代,人们所需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对信息进行筛选与搜索, 相关人士认为应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以云南大学为例,该大学图书馆运用hg指数对学生借阅书籍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这样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效率,使图书管理工作更加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并与时俱进。

Hg指数最初是对科学家的学术成就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中的思想可运用于其他相似的领域进行数据分析。云南大学采用hg指数分析法对学生借阅图书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hg的指数分析能够很快并及时了解全校学生的图书借阅情况及动态, 这有利于云南大学图书馆对图书信息资源的更新与调整。Hg指数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图书借阅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本科生的图书借阅hg指数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降低。 (2)随着时代的进步,研究生与博士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随着年级的升高hg指数不断升高。

通过使用hg指数对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借阅数据 进行分析,及时反映不同学历的学生在校的图书借阅情况。这种数据分析的方法使学校对在校学生的图书借阅情况了如指掌,对不同读者的实际信息资源所需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服务, 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同时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

云南大学使用信息化数字管理系统对图书馆图书的借阅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有效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效率。这足以证明在信息爆炸的数字化时代, 使用信息化数字管理系统是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三、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一 )建立健全图书馆信息化流程

传统的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对人工操作的要求极高,同时需要在图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紧密连接。由于人工的图书管理工作效率低,耗时长,导致图书馆信息资源更新速度慢,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量。为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管理服务,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引进图书管理工作中。通过对信息化管理系统业务流程的优化, 使图书馆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向数字化管理模式。对图书馆中所有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 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对图书馆中所有文献资料进行搜索和筛选, 定位所需信息资源的位置。这种健全的信息化业务流程使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更加简单便捷和人性化,减少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时间。

(二 )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由于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效率低,信息量少,情报资源利用不合理,不能满足高校学生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因此,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极为重要。信息化的图书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对图书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 还可以将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使情报资源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传统图书信息资源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大, 信息化的图书管理工作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广大的平台, 通过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的共享系统,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数字资源,与所需信息资源的人群共享,最终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最大化的信息共享。此外,各高校图书资源还应进行资源共享,这不仅能够扩大本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范围和规模, 而且这种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图书馆成为动态的信息中心, 满足高校学生对信息量的需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使高校图书管理系统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

(三 )构建优秀的高校数字化图书馆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仍需要借鉴其他行业的成熟信息化技术。通过成功地借鉴信息化技术使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工作逐渐完善。信息化时代,任何企业都会对自身的管理工作不断更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而且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还不成熟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学习并借鉴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更好地进行图书管理工作,构建优秀的数字化图书馆,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最终目标。

数字图书馆管理 篇7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管理理念,传统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利用数字技术对图书馆中的文字、图片等相关信息进行处理与保存, 并利用多媒体方式实现的一种分布式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的产生不分时间、地域, 它能随时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储存、查询, 并将传统的纸质图书转变为数字图书的方式。在进行管理期间, 还能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收集以及传输等, 从而促进数字图书馆实现广阔的分布范围、大规模发展方向。

一、数字图书馆管理对传统图书馆管理的继承

数字图书馆的实现是对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继承发展, 因为图书馆是一个知识集中的主要机构, 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并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上看, 图书馆已经开始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但在我国, 数字图书馆还没有得到积极完善与普及, 要使数字图书馆在各项工作中都能稳定运行, 就需要利用一些先进技术、相关内容积极更新到传统图书馆中去。因为数字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继承就是在资源基础上完成的, 传统图书馆能够为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提供基础, 如果没有传统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将不会存在。所以, 数字图书馆中存在的数据库信息, 能够促进传统图书馆中相关内容的完善性。而且, 数字图书馆从发展到维护再到发展, 各个环节以及各个层次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但这些人力资源在传统图书馆中都更为普遍, 因此, 在数字图书馆发展与进步道路上, 就应根据传统图书馆中的相关内容, 将其纳入到数字图书馆中, 并促进内容的优化性。然后, 对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进行了科学分类, 有效查询, 并促进其共享工作与传递工作的效率化发展。最后, 按照传统图书馆的基础条件优化进行, 在一些条件得到充足准备后, 对传统图书馆中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 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先进设备、专业管理人才对各个环节的工作积极改进, 以保证数字图书馆能够正常运行[2]。

二、数字图书馆管理对传统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一) 管理理念的创新。

促进传统图书馆管理方式的创新性, 就要更新管理观念。因为数字图书馆在管理工作中, 不仅要加强一些数字信息, 还要让一些读者、管理者认识到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存在的差异, 在能够保障他们自身效益基础上, 保证读者在查询资源与借阅期间更方便。所以, 更新传统图书馆的管理观念, 能够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效能积极改进。只有实现更好的服务工作才能解决读者遇到的问题, 才能促进服务工作形成统一标准, 所以, 观念的更新理念的形成在不断延续[3]。

(二) 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要实现数字图书馆, 还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创新发展。因为传统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之所以无法树立自信, 主要是在管理期间出现严重的人力资源问题。因为在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 每天需要面临较为繁重的任务。所以, 为了解决该问题, 就要促进人力资源的积极管理, 并将其放在核心位置。而且,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 还要充分发挥每个管理人员的自身职能与角色, 并促进人员之间的分工与任务。而数字图书馆的形成是利用管理技术来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 它的形成不仅能加强图书馆管理方式与管理流程的简单化, 还能根据相关的激励机制, 抑制各个人员的行为, 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具有充足的发展空间, 都能为图书馆的积极发展与建设提供建议[4]。

(三) 管理机制的创新。

改变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机制, 并实现创新性以及促进数字图书馆的主要趋势。如:知识管理机制的建立是管理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在数字图书馆发展中, 各个方面都需要创新, 所以, 建立知识管理机制能够促进图书馆建设的效率性发展, 并为其提供有效保障。而且, 数字图书馆就是以知识与技术作为依托的, 并根据读者的基本目标, 帮助他们在知识方面获得较大成果。另外, 数字图书馆还是知识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联合发展, 所以, 还要利用一种协调方式, 以促进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所以说, 在数字图书馆发展中, 建立创新性的管理机制, 能够促进整体性的效率发展, 从而为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

(四) 管理服务的创新。

在传统图书馆发展形式上, 要实现创新性发展, 并形成数字图书馆, 就要促进管理服务工作的创新性发展[5]。因为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发展中最基本的职能, 而且, 数字图书馆也是对传统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性。所以, 为了社会群众在图书馆中能够获得较大便利, 并促进数字图书馆实现全面化、多功能的服务模式, 实现良好的服务工作发挥其较大作用。在具体工作期间, 数字图书馆在当前发展中是以先进的系统为基础成立的一种服务模式, 在界面与功能上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 都实现了较为突破性的变化, 特别是层次的鲜明性以及功能的先进性。而且, 在数字图书馆服务发展中, 利用的各个网络技术、查询技术都是最先进的, 对于不同的读者, 都能满足其要求。所以说, 数字图书馆在管理与服务工作中, 具有深层次发展意义。例如:在读者查找相关文献资源期间, 可以将学科管理员作为主要服务人员, 并帮助读者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 以为各个读者带来较大方便。另外, 随着大数据时代不断来临, 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工作中, 不仅要进行财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还要对一些财务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以促进数字图书馆能够更好发展。而数字图书馆的形成还可以对各个平台上的不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并选择一些样本进行重点研究, 从而保证图书馆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准确、更高效。

三、结语

在数学化发展时代下, 图书馆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发展方向。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 它继承了传统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优势, 还对传统图书馆进行优化与创新, 以保证数字图书馆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依拉·艾尼.论数字图书馆管理对传统图书馆管理的继承与创新[J].中文信息, 2016, 2:47

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篇8

一、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信任原则。信任应当是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基本前提, 唯有信任, 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才可能相互促进共生, 才能够为知识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中, 必须要努力营造出充满信任的文化环境, 强化馆员之间的信任, 让图书馆员之间可以更加开放地进行交流, 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组织决策中来, 可以积极地分享关键知识信息。

其次是共享原则。有了信任之后才能够实现知识的共享, 而知识的特性也让其在知识管理活动中需要更加注重共享原则。其主要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知识共享的数据库, 进而从技术上为知识共享的实现打造一个支撑平台。同时, 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共享原则还应当包含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让数字图书馆能够变为知识资源中心;创造共享的组织文化, 积极鼓励和引导知识分享, 构建知识共享激励机制, 让馆员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最后是激励原则。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往往会存在下面三个方面的矛盾:知识共享的低成本和知识创新高成本之间的矛盾、知识创新具有的长期性特征与知识使用寿命具有的短期性特征的矛盾、知识拥有者对知识的垄断以及知识自身需求共享性的矛盾。要有效地解决上述矛盾, 就应当让数字图书馆着力处理好个人知识公共化的问题, 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这里所说的激励机制一般来说有知识运作机制、知识明晰机制以及绩效奖惩机制等。数字图书馆应当按照知识管理活动的实际状态来选择差异化的激励策略, 从而让激励管理工作更为有效, 推动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二、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相关技术

所谓数字图书馆, 指得是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各类知识进行处理、存储的图书馆, 从本质上来说它属于多媒体分布式信息系统, 在其中拥有各种信息资源,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及传播的信息网络平台。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起源于企业管理, 应当承认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很多理念和模式能够应用到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中来, 但是因为数字图书馆自身具有的特性, 所以应当尽可能地将专家系统、知识仓储、语义网、数据挖掘、元数据以及网格等各项现代化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工作联系起来, 同时对其展开更加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早在2004年10月召开的“第十八届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研讨会”中就已经把“知识服务核心技术”当成是会议的主题来讨论, 此次会议主要探讨了面向政府和企业提供知识服务的基础结构、核心技术以及前期准备工作等, 同时针对语义网、IPV6、知识网络、知识挖掘、信息可视化等概念展开了非常广泛的探讨, 对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提出的NSF-ACP计划以及后数字图书馆, 以语义网为核心的互联网创新型革命以及超高速信息网等新技术新思想也展开了深入讨论。上述新技术的探讨研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现状, 从而有效地增强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效率。

三、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途径

(一)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一方面是制定统一的知识分类标准, 尽快完善标准知识分类目录。这一方法是组织知识资源的核心措施, 同时也是确保各类信息知识资源得以共享的前提条件。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应当循序渐进地从现阶段的数据库到标准数据库的转化, 构建符合规范标准的知识分类目录, 从而尽快地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是应当建立与数字图书馆实际需求相符合的知识库, 努力做好知识存储。知识存储是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保障, 分类存储以及知识资源的积累通常包含了数字图书馆中的所有知识源、实践知识以及专家知识等, 上述这些重要的知识都应当完全地存储于知识库中。数字图书馆知识库根据其具体的使用类别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检索专家知识库、智能知识库、特色知识库以及自建知识库等。

(二)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开发。第一是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知识资源的整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支持快速传输和大容量存储, 同时还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组织, 能够为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人员获取、存储、开发利用知识资源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加便利的知识获取途径,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二是深度挖掘与知识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数字图书馆中存储了丰富的知识资源, 但是因为这些资源通常都处在零散的状态, 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所以我们若不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加工, 就无法给用户提供一站式的知识服务。对于这一问题, 数字图书馆应当对知识资源实施深度开发, 对其进行整理和编制, 从而构成各类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以及专题数据库等, 同时应当编制好检索索引, 建立查询平台, 让用户能够更便捷地对所需求的知识进行查找。

(三)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共享。一方面应当积极创造知识共享的氛围。在任何一个单位组织内若要营造出开放交流的互动环境, 就应当确保组织中各个成员之间能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好人际关系, 定期组织一些团队活动, 培养和发展成员之间的信任感。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文化是馆员行为准则的判断标准, 同时也会成为馆员的具体行为标准。数字图书馆中知识共享文化的创建应当需要相互信任和共享价值观的指引, 从而让其慢慢融入到馆员价值观之中, 让其成为馆员的共同愿望;另一方面是应当构建内部知识共享平台。构建内部知识信息共享网络平台不但可以给图书馆员带来工作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数字信息以及网络信息资源, 同时还可以在数字图书馆中构建更加便于馆员相互沟通的网络平台。馆员之间能够通过这一平台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分享自己好的工作经验, 共同交流工作中的问题和想法。借助于知识共享平台的建立, 能够更好地实现数字图书馆员之间显性与隐形知识的共享。

(四)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创新。一是建立完善知识管理体制。现阶段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基本上是通过馆内不同部门独立完成的, 前期知识存储、后期知识加工、到传递使用等。因此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呈现出分散、相互隔离的状态。若希望能够实现知识管理工作的有机统一, 让其更加协调高效, 就必须要建立完善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体制, 针对知识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管, 从而让馆内知识能够有序地流转。通过设置知识主管这一职位能够保证知识管理体制的贯彻落实, 其专门负责对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协调。二是应当不断增强图书馆员的知识创新水平, 知识创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和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相挂钩, 唯有借助于有效的知识管理, 通过各种措施来激发馆员的潜力, 增强其信息处理能力, 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胜任新时期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需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 数字图书馆自身不但是知识的管理者, 同时也是利用知识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的实体。所以, 知识管理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对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相信, 随着知识管理理论的应用, 在促进数字图书馆知识开发创新、知识传播利用等方面能够发挥出更多的作用。因此, 数字图书馆必须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 更加从容地应对新时期的挑战, 真正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林武.近年来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研究应用可视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 2015 (06) :33.

[2]王忠义, 夏立新, 王伟军.云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J].情报科学, 2015 (03) :40.

探析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篇9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数据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管理正在成为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在新世纪,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发明创造层出不穷, 人们对索取知识的时效性越来越高, 探讨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就非常必要。

一、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生产管理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生产管理是对知识的数字化存储、信息化加工、网络传递生产过程的管理。这个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加工上网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1、传统馆藏文献的数据库生产。

为了使图书馆已有的知识更好地得到共享, 并更快地传递到需要的地方, 有必要对传统馆藏文献中的精品内容进行数字化再生产和深加工, 建立起具有高价值和图书馆特色的数据库系统。

建设中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其核心就是种类主题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全国范围内有条件的图书馆均应把自己的数字化发展融入到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 按照专业分工的不同, 在统一标准下, 参与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库建设。

2、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再生产。

网络信息资源以其时效性强而受到信息用户的青睐。图书馆应运用传统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再加工, 形成网上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以帮助其网内用户更好、更方便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网上数据库、电子报刊、学科专题讨论组、专业网页等等。收集这些信息时, 应注意针对重点学科专业和经济科技发展方向, 按可获全文、文摘或目次分别收集。然后按中图法分类并将主要信息来源网址收集起来, 以便用户检索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加工可以运用替代、重组、综合、浓缩等传统印刷型文献的情报加工方法, 生产出优秀的网络产品。

由于我国图书馆的经费不足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因此, 应利用现有条件集中力量进行开发和建设。

二、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管理

作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管理:就是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来支持与控制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管理。它既可以是一个小型的管理系统, 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大型系统群。

1、“知识组织管理者”的职责与素质。

“知识组织管理者”的职责包括业务、技术和管理几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 (1) 了解社会需求, 制定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政策; (2) 组织信息技术条件下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创新; (3) 对各业务部门的知识目标进行管理和考核; (4) 树立机构形象, 开展馆际和学术交流。

并且, “知识组织管理者”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 不断学习的欲望和获取创新知识的能力; (2) 具有充满活力的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 (3) 拥有丰富的图书馆学知识; (4) 富有远见的高效管理; (5) 善于沟通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2、图书馆业务的流程重组。

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核心思想, 是把原来以职能分工的运作体系改变为以作业流程为基础的组织形式, 强调工作设计的整体化和功能化, 改变等级制的直线式组织结构, 使组织结构扁平化, 从而减少管理层次和重复作业, 以传统图书馆的资源为依拓, 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

重组后的组织结构可以为双业务部制:文献业务部、信息咨询业务部、技术援助组。其中, 文献业务部主要从事图书的网络采访、联机分编和流通阅览;信息咨询业务部是传统的参考咨询功能的网络化扩充与加强, 增加虚拟馆藏以及学科专家的设置等;技术援助组主要是为两个业务部提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的支持。

三、数字图书馆的知识营销管理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营销是对知识产品的定价与销售的全过程各环节的管理。数字图书馆兼有公益服务性和商业服务性两方面的职能, 其商业服务可以部分地应用企业知识营销管理的原理方法。

1、知识产品的市场细分。

知识营销的市场细分策略与传统市场营销显著不同。前者强调针对性、差异化、一对一定制销售, 一改后者的大规模、批量性, 追求共性忽略差异的营销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对信息商品满足高质量、高时效性的个人需求, 范围也从科技领域扩展到工作、生活的各方面。而因特网的实时、快捷、交互性和知识资源的无限丰富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消费需求, 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追求和创新。因此, 在这种情势下应运而生的数字图书馆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实行个人化定制营销。每一个知识用户的不同需求都是数字图书馆的目标市场。

2、知识产品的定价策略。

在产品定价方面, 知识营销管理理论将依据“知识价值论”而非劳动价值论来定义知识商品的价格。这种“知识价值论”强调必须在观念上将知识视为一种经济资源, 一种财富, 强调依靠知识性劳动来创造价值。一方面, 知识经济的发展极大加速了新知识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促进了知识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极大地提高了知识储存、检索、传输、扩散的速度, 降低了成本。这就给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商品定价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例如, 针对不同使用者的不同使用性质可以规定不同的收费标准。为了扩大销售, 谋取利润, 可以借鉴并灵活选择传统市场营销的各种定价策略, 如心理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等。在国内外销售发行分门别类的个人网络阅读磁卡, 不失为数字图书馆知识营销管理的一个好办法。

3、知识产品的销售渠道。

知识营销应利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手段进行销售。这样, 既可以减少因中间环节过多造成的销售成本增加, 更能满足消费者对知识产品快速传递的要求。

4、知识产品的促销方式。

除传统企业广泛采用的促销手段外, 数字图书馆更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广告促销宣传, 即可以大量降低促销成本, 又可以扩展促销效果, 还可以在可视图文下与读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沟通与协调同用户之间的关系。

四、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的学习管理。

知识管理的境界在于创造一种促进人不断学习的组织氛围, 进行内在的知识积累,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潜力的外化, 即创新, 从而使人得到自我实现。必须使自己永远处于一种学习状态。

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学习管理可以参照如下办法进: (1) 在战略规划形成和岗位职责制定的早期阶段, 把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有关条款写进去, 明确学习目的和责任; (2) 组织和人员都要定期制定学习计划并总结学习过程; (3) 建立学习计划, 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4) 举办各种培训活动, 为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 (5) 通过奖励刺激和支持学习过程。

2、人力资源的人性管理。

知识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即对人的个性的管理。在这种人性管理中, 控制机制将向“无为而治”转化, 实施“模糊控制”, 强调营造宽松的环境, 以使每个部门和员工自主的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激励机制将更加适应个性和个人的需要。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创造者和传递者的数字图书馆, 尤其要尊重人的价值, 重视人的发展, 实现人力资源的人性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顾敏. 知识管理与知识领航:新世纪图书馆学门的战略使命. 图书情报工作, 2001 (5)

[2].马海群. 论知识管理对情报学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图书情报工作, 2001 (5)

数字图书馆管理 篇10

关键词:数字时代 图书馆管理人员 素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有了质的飞跃,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纸质图书的借阅、还书、归档等工作环节上了,还包括数字图书的下载借阅、搜索引擎的快捷方法等。可以说,数字出版传媒的发展,对21世纪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是图书馆信息的管理者、组织者、传播者,还应该是能力培养和技能教育者。具体而言,数字出版时代大学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坚持以人为本,更新管理理念

数字出版传媒的发展改变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格局,但是很多人的思想并没有随之更新,还是认为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不就是借书还书、上架归档吗?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差不多谁都能干。这样的思想明显已经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此种思想进行纠正,更新管理理念,全心全意地以师生为本。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提倡敬业精神。图书馆管理是一项服务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我们要把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中心,根据师生的需求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工作,爱岗敬业,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负责、热情洋溢地为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二是以高品质的服务质量支持管理理念的更新。大学图书馆的工作就是为师生提供服务,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更新就是体现在高品质的服务质量上。图书馆管理人员既是管理的参与者,又是服务的实施者,更是管理理念更新的忠实执行者,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一环,只有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以人为本的指导下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为读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才能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得以贯彻。

二、适应现代数字出版时代的专业素质

随着数字出版传媒的发展,高科技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适应现代信息发展的专业素质,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层次,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数字图书馆网络化环境下从事图书情报资料工作,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专业能力:

(一)熟悉数字图书馆全文检索的查询

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检索工作,而且要熟悉数字图书馆全文检索的查询,利用网络、联机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既要掌握图书馆分类检索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又要掌握互联网、局域网、专有网资源的检索,利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选择更有效的检索方式,更好地承担起数字图书馆的检索咨询工作,以期掌握更丰富、更及时的图书资源,能够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二)具有纸质图书数字化的能力

为了拥有更丰富的图书资源,为了更方便师生的查询和阅读,将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转化就成为了必然。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发展,纸质出版物数字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这方面的软件也很多,如汉王OCR文字识别软件,可以很容易进行扫描、识别、转化,进而完成纸质图书的数字化过程。图书馆管理人员只要掌握了这些软件使用技术,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纸质图书数字化工作,进而能够很好地满足师生的数字阅读需求。

(三)具有收集、整理、处理、采购数字出版物的能力

如今,数字化出版物已经蓬勃发展,呈现越来越多的状态,如中国知网的电子期刊等,为了增加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收集、整理、处理、采购数字出版物的能力,将大量的电子出版物转化为馆藏资源,以便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三、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数字化的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要政治思想素质过硬,而且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文化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计算机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都比较高。

(一)思想素质

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是重要基础。这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政治理论、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执著的敬业精神、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甘为人梯的崇高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等等。只有具备这样的政治思想素质,才能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才能,也才能更好地完成图书管理工作,为读者服务。

(二)知识素质

一是图书馆专业的基础知识。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业务技术,而且要有综合归纳能力,以便适应图书馆这项知识性、技术性、创造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成为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外语知识。大学师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需要掌握外国最新的科研成果,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研究,这时就需要通过引擎搜索最新的外文原版资料。如果图书馆管理人员掌握外语知识,就可以很方便地搜寻最新的国外先进的情报信息,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文化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图书馆学逐渐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性学科,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也就是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程度,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长期的知识积累,遇事果断、锐意进取,能够更好地进行服务工作,也能取得高效的工作效率。

总之,图书馆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地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争取做一名全方位、复合型的图书信息管理通才,才能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代晓彦.浅谈数字出版时代大学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

[2]杨智萍.浅谈对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服务工作的认识.成功·教育,2010(5).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 篇11

1. 目前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1.1 资源设计方面。

现在高校注重校园的建设和学习的环境, 资源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 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在进行数字化的图书馆建设, 但是较多的高校图书馆实现的数字化建设都是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 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资源信息的重复建设, 配置建设问题相对比较严重。比如, 每一所高校都要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单独购买数据库, 只局限与本校的学生进行查阅, 校外社会人员使用其他共用网络是无法进行阅读和查阅, 这样封闭式的资源会导致各高校图书馆的藏书类别有侧重。这样一来学校将会建设全面资料的图书馆, 这样的目标无疑是想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但是要建设大还要全面的图书馆, 资金就一大问题, 然而各高校图书馆之间进行资源共享才是明智之举。

1.2 特色资源较少。

资源短缺或者缺少特色资源主要表现在高校自主建立电子数据库所造成资源的贫乏。尽管现在的每一所高校都有着自身的独立数据库, 大多数都是引进进行成型的数据进行引进, 只有较少部分是学校独自建立的, 除了学位论文数据库和各种目录数据库及学科导航等之外, 只有教学底蕴比较深厚的几所名校有着特色的自建数据库, 北大和清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

1.3 资源的质量问题。

传统图书馆藏书里面的知识内容容易辩真伪, 可以从外表和文本印刷分辨真伪进行拒收和剔除, 在质量上与电子数据库相比比较容易控制, 庞大的网络数据其自身的发布就有着较大随意性, 会出现大量的误差信息或者完全错误信息, 这也是图书馆利用网络资源的一大问题。

1.4 资源的配置上问题。

高校图书馆主要是正对教学科研, 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教师和学生, 虽然各大高校都是围绕本校教学体系提供资源上服务, 但是忽视了图书馆工作人员, 造成学科的单一和资源的不完整, 再者缺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 这样必然会失去较多用户所需要的资源, 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缺乏服务针对性。

2.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理论

理念的实施主要还是要从行动上落实, 实际行动是连接理论纽带, 理念的创新对高校图书馆建设有着关键性作用, 网络技术和数字化发展是图书馆创新理念的基础和前提, 有关的创新理念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2.1 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高校图书馆内的管理主要还要先对人进行管理, 这对人的管理还包括着两个方面, 第一是图书馆工作人员, 第二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高校图书馆要坚持以读者第一的思想理念, 在图书馆界美国有位管理学者提出一个理论, “职工第一, 读者第二”这个理论在业内引起了较大的震动, 一直到现在很多报刊上还有很多资料。然而, 有的人就认为读者要放在第一位, 这辩论至今还在议论纷纷。其实, 这两种概念只是角度不同, 结果还是给及了服务对象, 图书馆管理人员是从图书管理角度出发的, 从整个图书馆来讲是要放在第一位;对于图书馆的读者角度上来看应该是读者放在第一, 两者之间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其实, 只要要有把读书馆员放在第一位, 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实现真正的读者第一。因此高校图书馆要要做到“以人为本”, 注重读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2 个性化服务理念。

信息的服务最终还是要针对个体信息的需要。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在广泛的信息基础上还要增添多元化和个性化。个性化服务信息是人们个体信息所决定的对广泛信息的一种信息组合。个性化的信息包括两种, 一种是根据用户习惯分析对用户提供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 可以进行个性化信息推送, 和服务信息定制等。第二种是要根据服务对象的知识结构包括心理倾向和学习需求, 行为方式等有效的进行信息检索和知识获取, 把用户对信息的有效利用结合馆内服务形成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2.3 特色理念。

每一所高校的图书馆都应该具有本校的特色。图书馆的特色并不是表现在建筑上的风格, 而是体现在图书馆知识馆藏特色、服务特色、管理特色还有研究特色等。高校读书馆由于自身的特点, 都把重点放在了馆藏上。这种特色具体可以分为:学科上的特色、专题特色、类型和语种等。特别表现在学科上的特色, 建立本校特色数据库, 为本校实施教育。

2.4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须产物。目前, 由于较多的新兴技术被使用, 造成了大量文献增多、资料价格飞涨, 从经济角度上实现资源共享是绝对可行, 从合理的使用图书馆的资料来看也是比较关键, 要把资源的重复建设所浪费的经济用在资源共享上。把资源的电子化和数字化网络作为基础, 形成一个相互协作的整体, 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2]。

结束语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基本是实体馆藏的服务, 具有范围性的限制, 为了摆脱自身的局限性, 现在的主流方向已经走向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突破了图书馆的空间限制, 不断出现了新型服务模式, 在之前基础上积极进行全面性创新和研究, 围绕创新的理论研究、创新模式方法。高校图书馆的改革不是一个短期的建设行为, 它要紧跟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变化, 永无止境的进行下去[3]。

参考文献

[1]王美玉.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l) :15-19.

[2]顾勇宇, 胡长锋.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12) :3-9.

上一篇:原始模型下一篇:裂缝技术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