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2024-06-11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精选12篇)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篇1

高等学校的图书馆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和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数字储存、网络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图书馆逐渐成为学习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库,传统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求知需求。推进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使传统图书馆向现代信息化图书馆进行转型,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和优势

与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不同,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化处理技术进行信息存储的图书馆,具有信息数字化、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化和内容广泛化的特点,存储量大,资源生动丰富,易于检索,可实现跨时空阅读。它的网络虚拟性,使各种形式的文献载体都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数字图书馆资源模式多样、便于长期保存,具有对各类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服务等基本功能,展示给读者的是生动、逼真的多媒体资料和视频。数字图书馆的另一大特征是多样化。它不仅可以存储文字、图片,还可以收集视听资料,包括动画片、影视剧及微缩资料等。在现代高新技术支持下的数字化图书馆具有传统图书馆难以达到的多种优势特征,是传统图书馆的一种辅助和延伸。

数字图书馆最重要的功能是方便读者。它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方式,以宽带网络为传输道,将丰富多彩的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使读者查阅信息更加方便快捷,突破了传统图书馆“一本书一次只能借一个人”的限制,让人可以足不出户阅天下书刊、知天下大事。目前,通过信息网络等储存的电子文献已占世界出版物的40%以上,信息资源也将从以馆藏为主体的文字资源向以网络资源为主体的方向发展。

二、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是一种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信息服务、数字资料、电子传播等的网络应用平台,它是构成校园信息高速的框架。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储存和传播,而且形式和种类也越来越丰富,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会对高校学生的教学、学习、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加快发展高校的必要途径。图书馆是高校教学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完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不仅能使学生方便快捷地汲取知识的养分,而且还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健康地发展。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大学生对追求新知识有一种迫切感,而网络技术给他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和方便,数字图书馆给他们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空间。

其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加强国内外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图书馆作为储存信息资源的载体,可通过网络化平台进行文献传输。数字信息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通过网络传送。在传统图书馆基础上突破区域限制,将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共享,不仅为人类各地文化搭上了无形的桥梁,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尽快与世界文化高度接轨。

三、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基本经验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改善硬件。这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要设计一套高性能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同时配备高速交换集成器,满足多媒体传输和交换的需要,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打下基础。建设电子阅览室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更便捷、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可以为师生提供扫描、打印、拷贝等配套服务,满足师生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各高校电子图书的比例已经日渐增大,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电子阅览室,实现电子文献和网络资源的综合查阅。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书”的形式,同时也改变了“读”的方式,它管理和珍藏的不是纸质的图书,而是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检索获得的数字图书。

二是从现实馆藏到虚拟馆藏。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支持下,虚拟馆藏是文献保护的重要形式之一。虚拟馆藏既可以很好地保存传统文献,又可以丰富馆藏资源,虚拟馆藏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取学术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文献,还可以通过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结合,实现对各高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三是数字图书馆网络要与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同步进行。以各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为基础,合理布局,建立网上电子文献资源体系和网上公共服务体系,依托校园网真正实现数字化资源共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检索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馆际合作,互通有无实现数据库联网,馆藏资源共享,促进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处理好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传统图书馆是指具有实体结构、拥有纸质馆藏并具有一定的管理机构的图书馆。而数字图书馆是相对而存在的,是由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可以不具备实体结构,但必须有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存储电子资源、数字资源,具有一定的管理机构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信息系统,它是运用信息技术,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区域的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和贮存,以便跨越地区向所有连接网络的读者提供阅读和查询服务。考虑到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纸质书籍的成本和携带方便的问题,因此在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同时还要对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进行改进,实现传统馆与数字馆的真正融合。

二是要跟进国家数字化进程,实现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浩繁的系统工程,技术、硬件、环境、资金、人力等都亟待完善。各高校的数字图书馆要在国家总体规划CALIS项目下进行。要综合多种因素,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师生需求,量力而行,使有限的资源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中发挥最大的效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三是要因校制宜,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有些高校因资金、设备、人力等因素的不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建设综合性图书馆。高校的数字化建设,馆藏资源必须各具特色。各高校图书馆要从科研方向、专业设置以及师生需求等因素出发,结合自身办学特点,有侧重有规划地建设。充分发挥各高校的专业特长,加强学校的必读书、教学参考书和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特色资源的研发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建成由几所一流高校共同牵头建设的核心网络平台,并形成资源库跨地区无缝链接,通过合作使专业特色得以发展。

总之,高校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技术实力。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已初具规模,但并不完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已具有显著的特色,但由于我国数字化建设程度还很低,还要特别注重研究性和创造性,要系统地进行需求分析,与同行和商家充分沟通与协作,将有限的经费投到重点特色建设中去,使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有根本保证。在资源上以专业科学为特色,在全球数字图书馆大环境中应该成为高质量的、权威性的学术资源和服务的提供者。

摘要:本文概述了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改造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回顾了高校图书馆实施数字化建设的三个主要阶段和基本经验,指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容易出现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高等学校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篇2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问题,详细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数字资源的.对策和策略,并介绍如何充分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使其物有所值.

作 者:刘志坚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山西・临汾,0410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7)分类号:G250.7关键词:数字资源 高校图书馆 读者

关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C25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9—0124—02

引言

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大潮的发展,数字图书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趋势。虽然21世纪传统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暂时不会退出,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数字图书馆将居首位。未来的图书馆将以服务特色和技术手段论高低,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图书馆的标准。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关系着图书馆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加快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是一项紧迫任务。

一、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目前,在图书馆学界还没有广泛认可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的。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

二、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一)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

数字图书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

(二)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

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

(三)数字化资源集合

数字图书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可互操作性,并正在探索深层语义上的可互操作性。它采用一种联合式或协调性软件,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目前在网上查资料,需逐个站点地查询;实现数字图书馆以后,读者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会按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

(四)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发布功能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重大的差别,它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发布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对读者进行“引导”或“导航”,向读者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三、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数字图书馆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是各项任务的内容、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变化。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意义是:

1.由于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2.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他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3.数字图书馆建设主要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为目的,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国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

4.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专业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5.数字图书馆有效地扩大了读者群,普通图书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而数字化图书馆化是一个无限的、开放的、有组织的信息资源库大系统,本地和远程用户可以在网络化的环境中,对系统内的信息资源进行一致性访问,获得自己所需的最终信息,从而使人们对图书馆的利用不再有时空的限制,用户不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只要通过其联网的电脑,便可纵览天下群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四、数字图书馆建设相关问题探析

(一)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只有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二)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要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三)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通相关镜像站点,有用We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鉴于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务必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四)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五)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硬件先行是数字化发展的条件,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多媒体阅览室及书(刊)厅电子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2]杜宝娟.试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4).

[3]范晓鹏.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1,(3).

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高速发展和应用,图书馆越来越多的受其影响,逐渐步入数字化时代。传统图书馆向传统与数字化复合型图书馆甚至是全数字化图书馆的转变已越来越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成员,其转型的必然性不言而喻。同时,数字化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图书馆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我国高等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水平。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抓住机遇,加大对数字化的投入,将信息时代的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作为一项重要课题进行认真研究。

1 数字化图书馆概述

数字化图书馆是指对包括历史文献在内的具有高度价值的文本、图像、声像、软件和科学数据等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保存、研究,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跨库连接的电子服务。[1]数字化图书馆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西方发达国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建立,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首次提出数字化图书馆这一概念。经过20多年的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已经初具规模,并逐渐体现出了自身的独特优势。首先,数字化图书馆是数字文化平台。它既可以是网上图书馆,也可以是网上文物馆,更可以是网上文化、息交流中心。其次,从形式上来看,数字化图书馆打破了原来纸质文档统一天下的局面,采用了磁、光、电为介质的存储手段,具有小体积、大容量、节省空间等诸多优点。再次,从传递方式上来看,数字化图书馆改变了传统中查阅资料时必须跑到图书馆的这一查阅方式,文献的流通方式不再局限于文献实体的借与还,而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向读者传输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只要能过连接到网络,读者随时随地可以查阅、下载所需资料。最后,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看,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合法用户部分地域、单位,都可以享受图书馆的资源,这就大大增加了图书馆的资源,加大了不同地域间文化、信息的流通。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作为数字化图书馆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以上优势。

2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丰富和拓展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是各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和称赞,也得到了各高校领导人员的普遍重视,各高校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们注意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2.1 资金不足,硬件设施相对落后

任何新设备、新技术的更新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也不例外。其中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小型机、交换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等,这些设备都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费用高昂。不管是小型机或者是交换机、服务器等,都是一个时代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因此,高费用自然也就不言而喻。第二,设备更新淘汰比较快。我们都知道,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新技术、新设备问世的周期越来越短。高校图书馆想要满足大学生的借阅需求,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跟技术的步伐。即便是图书馆一段时期内不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但是图书馆中原有的设备的使用也是有年限的,一旦到达或者逼近机器的使用年限,其服务质量必然下滑,届时仍需要更新换代。

高校图书馆常常是一所高校教学的辅助部门,其经费不可能有太多,因此在进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时,往往显得捉襟见肘。

2.2 专业人才的缺乏

数字化图书馆要求馆员掌握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技术,馆员不但要在通常情况下熟练的进行计算机操作,更需要在遇到突发问题时,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而现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馆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对数字化图书馆的相关知识一知半解等问题。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馆员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时难以得到解决,其原因是,图书馆在高校的地位不高,很难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图书馆发展,甚至连本馆的优秀人才也因此种原因外流。

2.3 资源重复建设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通盘规则,各高校独立发展,其信息资源建设大多处于各自独和立相对分散的状态,从而造成数字资源重复建设,进而使得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资源基本雷同,没有显示出各地方、各高校的馆藏特色和优势。这种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若长期存在,势必造成网络资源的巨大浪费。

3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具体措施

数字化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也是众多高校师生心之所向,其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又好又快的解决。

3.1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系统

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要建立起一整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而这一整套设备的购入就需要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以确保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顺利完成。此外,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主要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全校师生访问网上资源和馆藏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以便及时扩展和易于维护。

3.2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因素,没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作支撑,高校数字化建设终究只能算作空谈。要向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专业技术素质,需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第一,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在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运行初期,必须十分重视和搞好培训工作,不仅包括图书馆馆员的培训,也包括大一新生的培训。在对大一新生的培训中,很多高校都作的非常好,在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就有计划、分院系的对新生进行图书馆的数字化培训,以方便新生日后读书和查阅等学习活动。在对图书馆馆员的培训活动中,各高校图书馆应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派技术骨干去参加数字化专业技术的的培训和研讨会,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技能,以期提升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第二,大力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数字化建设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才,而这些人才储备恰恰是高校图书馆的软肋。因此,各高校图书馆要及时调整人力资源建设的方向,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引进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并将图书馆的人力、物力适当向技术部门倾斜,建立起能留住高层次人才的待遇机制。

3.3 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没有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科研实力及方向、服务对象等作出详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规划。[2]同时,各高校图书馆也要深入了解不同院系对数字资源的不同需求,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在充分考虑各学科资源的合理配置的情况下,采购相应的重点数据库资源。在采购过程中,图书馆可以成立专门的数字资源建设小组,由馆领导牵头,并邀请各院系相关专家参加,对需要购买的数字资源进行合理的品评挑选,以决定最适合本校的数字资源。在采购过程中,尽量参加厂商组织的团购及其他优惠活动,以期用最优的价格购买最多的数字资源为目标。在数字资源的具体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图书馆重建设轻宣传培训,一旦购进新的数字资源后,不对其进行充分的宣传,使得许多师生对此一无所知,影响的他们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因此,我们应该既要重视建设,又要重视宣传培训。对于正式购买的数字资源,应第一时间在图书馆网站的显著位置或校报上发布消息,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并及时邀请数字资源厂商做产品报告和使用培训,让全校师生充分的了解和利用数字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数字资源的使用率。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各高校图书馆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数字资源共建,用统一特色、有所分工的数字资源库,达到不同高校的数字资源和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共享,极大限度地减少人力、财力的投入,以便有效地避免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各高校还应根据各自的馆藏特点,建立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学科特色的特色资源数据库。

数字资源的整合是一个非常庞大且繁琐的工作,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将独立、异构的数字资源,按照它们之间内在的知识关联,运用各种集成检索技术,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环境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它们的无缝连接,整合后为读者提供一个统一的检索平台和浏览界面,形成高效利用的数字资源体系。”[3]如何对整合后的资源进行科学的组织,也是数字化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组织模式方面,面对学术界对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组织模式各异的局面,笔者更倾向于按照学科来划分和设置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如: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数据维护、管理等部门,这样既能大大精简传统中庞大的工作部门,又便于信息的采集、整合与传播。

4 总结

目前,我国信息产业日臻成熟,正是建设和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良机,各高校应紧抓此契机,做好图书馆数字化工作这一永恒课题。首先,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以满足图书馆数字化过程中所需要的硬件甚至是软件设备的需求,作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其次,各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想尽办法引进且留住专业技术人才,对原有图书馆馆员进行技术培训,以保障数字化图书馆能顺利运行。再次,各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引进各高校所需的数字资源,并建立起凸显地方特色和各高校科研特色的数据库,以免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此外,还要对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并采用最利于读者借阅的组织模式,以服务于全校师生。

参考文献

[1]李真真.关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8).

[2]徐大勇.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2).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篇5

摘要:文章在论述高校数字资源概念和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了高校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探讨了高校数字资源建设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资源建设;发展趋势;共建共享;高校图书馆

数字资源具有形式多样性、易保存、检索便捷等特点。高校图书馆依据数字资源的特点,将其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而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保证。数字资源的建设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工作效率低下、形态单一以及社会地位低的现状,提高了高校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为图书馆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寻找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发展的趋势,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概念和优势

数字资源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多样的电子数据存储在非纸质载体中,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进行发布、存取和利用的信息资源。数字资源主要包括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页和多媒体资料等[1]。图书馆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通过购买电子资源数据库,建设特色数据资源、学科导航库,建设光盘资源管理系统以及采集网络数据资源等手段,形成高校各自的图书馆数据资源系统。

数字资源可以利用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因此,数据资源具有查询检索方便、复制传播迅速的特点,同时其安全性面临考验。数据资源的传输还要依赖于通信网络软硬件设备的匹配和兼容性,使其传输变得复杂。综上所述,数据资源具有共享性、依赖性、复杂性、动态多变性、跨时空性、可检索性及可分离性等特点[2]。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为了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笔者从全国2,246所高校中随机选取20所,其中重点建设大学10所,普通二本院校7所,普通高职院校3所,对其数字资源的数量、种类、类型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从这些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门户网站入手,辅以电话和走访等方式。调查时间自5月至208月。调查的数据资源类型为所购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随书光盘管理系统等。

2.1高校图书馆拥有数据库总量情况

通过调查,20所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统计情况见表1。这些数据库包括购进的中外文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总量。将表1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数据库数量分布情况见图1。

如图1所示,本调查随机抽选的20所高校中有9所高校拥有100个以上数字资源数据库,3所拥有50个以上资源数据库,4所拥有20个以上数据库,另有4所还未达到20个。其中重点院校占有绝对优势,拥有100个以上数据库,绝大多数普通二本院校拥有20个以上数据库,而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受资金、人才、设备、管理和思想理念等多方面的制约,数据库建设滞后。

2.2购买中文数据库情况

依据实际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表明20所高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了中文数据库,但在数量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表2可知,清华大学所购买的中文数据库数量具有绝对优势,而第二名复旦大学仅是清华大学的一半。清华大学所拥有的数量是最后一名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所拥有数量的近40倍。1所高校所购买的中文数据库超过100个,8所高校在50个到100个之间,5所高校在20个到50个之间,6所高校未达到20个。

根据中文数据库被引进的情况,对各高校图书馆所购买的中文数据库进行分类统计,其中购买次数达到10次以上的中文数据库如表3所示。

读秀知识库集文献检索、试读、传递为一体,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文献的深度检索、全文显示、统一快捷的整合服务和高效快捷的文献传递,被绝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所购买。各高校均引进了综合类中文科技期刊类数据库,例如万方和中国知网,但专业数据库的引入较少。

2.3购买外文数据库情况

实际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除了承德高等专科学校未购买外文数据库,其余19所高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了外文数据库,但在数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由表4可知,各高校图书馆在购买外文数据库上的态度差异较大,自清华大学至上海师范大学,都在大力购买外文数据库,其购买外文数据库的数量超过所购买中文数据库的数量。自兰州大学至承德高等专科学校,其外文数据库的购买量少于中文数据库。

根据外文数据库被引进的情况,统计汇总被高校图书馆购买次数达10次以上的外文数据库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有5个外文数据库被15所高校同时购买,被购买次数最多的外文数据库为Springer Link。各高校所购买的外文数据库中除了综合性的科技期刊数据库,还有专业数据库。数据库种类分布的专业也较为广泛。

2.4自建特色数据库情况

20所高校中,有14所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了特色数据库,还有6所高校未建立。

由表6可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分别建立了11个特色数据库。其中北京大学根据自己的优势建立了北大机构知识库、北大博文、北大讲座、北大名师、北京历史地理、燕大论文、古文献资源库和民国旧报刊,另外还以北大名人所捐赠的书刊建立了3个图书馆。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发展不均衡

依据20所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库调查的结果显示,清华大学拥有各类数据库533个,而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仅拥有5个数据库。绝大部分重点高校所拥有的数据库的数量都多于普通二本院校,而大部分普通二本院校拥有数据库的数量多于高职高专院校。数据资源建设需要充裕的资金支持、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和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理念等必要条件,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受资金、人才、设备、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数字资源建设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3.2数据库的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涵盖更多的数据资源,会花费更多的资金购买更多的数据库资源。数据库服务商为了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会将自身数据库的数据资源数量涵盖更多的内容。因此,各高校所购买的数据库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对比两个目前高校购买较多的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3],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均提供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成果和中外标准等服务,所提供的数据有一部分内容完全一致。另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各高校图书馆所购买的数据库有部分数据库是相同的,20所高校中,读秀知识库就被19所高校购买。

3.3数字资源需要整合

根据调查结果,每所高校图书馆至少拥有5个以上数据库。不同的数据库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读者在检索数据资源时,通常在一个数据库内输入关键字进行检索,然后再打开另外的数据库重新输入关键词检索。对于拥有几百个数据库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往往要不厌其烦地不断重复操作,这样不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效率低下,也给读者带来了重复操作的烦恼。数据整合是由简单的链接整合、导航整合向跨数据库检索不断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索效率,节约时间和精力。

3.4标准不统一,操作复杂

在我国数据资源建设过程中,国家或者行业协会尚未对数据资源建设制定标准和规范。各数据库服务商根据自己的建设要求,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自由发展。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系统多种多样、操作困难、数据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以及原始数据处理不一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数据库的共享,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3.5特色数据库建设缺少方向

目前,特色数据库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建设、缺乏特色、更新缓慢等现象比较普遍。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图书馆将学生学位论文和本校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特色数据库,20所高校中有6所高校未建立特色数据库。作为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各自馆藏特色划定范围,找准各自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能建设出既符合高校的办学特点,又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特色数据库。

四、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发展趋势

对于投入资金有限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来说,未来高校图书馆将遵循资源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坚持现实可能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建设共建共享以及特色化的原则,彻底改变目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高校数字资源共建,达到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所购买数据库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教育部所划拨的教育专项资金,各高校用有限的资金重复购买相同的数据库,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实现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数字资源共享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各高校图书馆应在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上进行相应改革,变单独建设为群体共建,变独立运营为全局开放,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资金雄厚、数字资源建设较完善的高校更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加入数字资源共建的群体中来。通过高校之间通力协作,制定统一标准和规划,最终完成高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

4.2建设特色数据库,突出各自特色

特色数据库是指图书馆在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特色或本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本馆特色的可供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库[4]。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在长期社会分工实践中积累和形成的、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将本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为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发展战略信息需求提供决策依据。特色数据库建设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图书馆数字化的核心内容。

4.3数字资源深度整合,提高检索效率

数字资源整合是一种数字资源优化组合的存在状态,是依据一定的需求,对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以及互动关系的融合、聚类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5]。数字资源能否被高效利用和吸收取决于其整合程度。数据资源整合方式有基于传统书目管理的OPAC系统、基于跨库检索的资源整合、基于资源导航的资源整合以及基于超级链接的资源整合等多种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海清.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15):199-201.

[2]丛全滋,王学军,耿晓宁.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11):44-48.

[3]孔毅.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比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342-347.

[4]秦波,邹丽红.浅谈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构想[J].现代情报,(3):99-101.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篇6

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所谓的数字图书馆,实际上就是利用电脑和网络构建起来的一个虚拟图书馆。它是一个没有 时空限制的、便于使用的、超大规模的知识中心。它的特点是: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 共享化,信息提供知识化,信息实体虚拟化。

2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模式

经过几年来人们探讨和实践。目前数字图书馆基本形成3种模式:即理想的数字图书馆 模式、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的模式以及图书馆建立网站、提供一般信息和简单数据 库查询。我们认为,3种模式当中第2种模式与第3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是最适合现阶段中国 国情的。这也是现阶段各高校图书馆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最理想、最适用的模式。 3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原则

3.1 标准化与规范化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采集、加工、传播和利用都是以网络为依托的。因此,高校数字图书馆的 建设,一定要标准化、规范化。在数字资源系统建设、技术平台的设计以及网络信息服务系 统等数字化建设中,应始终坚持选择统一的、通用的标准协议与规范,以及可兼容的应用软 件和硬件。如,采用标准规范的数据格式,标准的网络通信协议,选用符合国际标准和工业 标准的网络设备等,以便于本校数字图书馆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连、互访。

3.2 开放性与集成化

开放性与集成化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中应重点加以考虑的原则。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 标准开放的技术规范、软件和硬件设备,形成能支持多种协议、多种接口,具有良好兼容性 与扩展性的开放式数字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便于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共建、共享。采 用多媒体、超文本链接等先进信息技术,选用扩展与整合功能强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数据库检索系统,将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作业流程与服务进行整合与优化配置,便于提 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

3.3 安全性与可靠性

高校数字图书馆要对海量的数字资源进行加工、存储、传递与管理,并利用网络为众多的终 端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因此,系统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安全涉及 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等多方面。为保证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可靠,应尽量选用技术 成熟、性能安全可靠的信息存储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自动备份,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 ,灵活划分虚拟子网,并利用管理系统的监测、诊断、过滤、故障隔离、在线修复等功能保 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3.4 共建性与共享化

网络信息时代,任何单一的高校图书馆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信息资源收集齐全,而 单纯依靠自身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与信息服务也难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因此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应自始至终坚持共建与共享、协调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 积极参与全国性、地区性及系统性资源的共建共享。如,参与数据库集团引进、特色数据库 合作建设、开展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网上协同参考咨询服务等。

4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网络信息环境、集成服务体 系的构建、组织与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早日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我们应当采取 以下策略:

4.1 更新观念、加大投入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巨大的经费投入。这是因为高品质学术电子资源的 采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先进的网络环境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分布式、多样化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整合与集成,以及海量数据的存储均离不开大量的资金 投入。充足的资金对建设高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高校应加大投资 力度,多方筹集资金用于数字图书馆的专项建设。

4.2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丰富而有特色的数字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必须加强与重视 数字资源的建设。要加大投资力度,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与 积累。数字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

(1)直接购买数据库 直接购买数据库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最主要而又非常有效的途径。 比如,我们长春理工大学在进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当中就购买了:超星图书馆、万方图书馆 、国研网、维普咨询、书生数据库等资源。

(2)数字化馆藏文献资源 数字化馆藏文献资源,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及特色馆藏数字 化建设两个方面。首先,应 尽快完成馆藏中外文图书、报刊、光盘和电子期刊等电子资源,以及音像制品等非纸板图书 资料的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其后,要对特色馆藏或专题数据库进行建设。比如,作为我们长 春理工大学就应该根据我们本校在光学方面的优势构建自己的〈光学数据库〉、〈国防科学 数据库〉。而且,要力争建成国内光学和国防两个方面最全、最新的信息资源库。

(3)与兄弟院校进行资源互换、资源共享 由于各个院校的纸本图书馆藏数量都相当庞大, 又涉及到资金、人力、物力和版权等诸多因 素的限制,要想把所有的馆藏都进行数字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若能与兄弟院校之间进 行资源互换、资源共享势必能节省投入、丰富馆藏。

4.3 加速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的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必须首先搞好人才的培 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培养和调入一些高素质的计算机、外语和图书 馆方面的人才。组成一个过得硬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团队。

5 结束语

随着国家对图书馆业的重视和资金投入的加大;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信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和建设必然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5 参考文献

〔1〕管计锁,论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度时期的资源建设.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2)

〔2〕杨沛超,魏来。论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策略.情报资料工作,2001(3)

〔3〕罗春荣。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原则与策略.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3)

〔收稿日期:2011-01-18〕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特色资源建设 篇7

基于我国科学技术起步慢、社会吸收能力有限等因素,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其中包括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创建与发展稍落后于西欧等地区国家。然而,在我国专家的刻苦研究下,结合我国各方面客观发展情况,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从1995年牙牙学语,开始向其他国家借鉴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2002年成立并发起的旨在促进数字化图书馆建立与发展的“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化图书馆联盟”,到现如今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资源配置、目录索引等多方面的发展,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众多人力物力的投入之下取得迅猛发展,并推动了越来越多的商家企业的崛起。即便如此,我国的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依旧只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更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高精尖技术发展仍处于开发研究阶段,我国数字化图书馆未来将如何发展,发展前景如何等诸如此类问题仍值得探讨。

二、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配置

数字化图书馆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其中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二者缺一不可。信息技术含多方面的资源整合及筛选过滤,需要深厚的信息积累以及技术支持。如,建设之初所需的资金支持,虚拟图书馆的职能及定位等等。同时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时的资源开发,资源补充以及力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及整体素质等均需合理的资源配置。

(一)在线数据库资源的管理

数字化图书馆需要大量的信息化馆藏,因此,在线图书馆数据库的完善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资源配置问题的重中之重。数据库创建之初应多方面选择多媒体资料,选择应着眼于社会需求,旨在为读者提供资源便利,考虑其自身发展价值,并立足于学科专业的实质性需求,做到“求同存异”,既要顺应整体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又要牢记本校自身重点学科特色,呈现自身优势。如今很多高校采取单独购买数据库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数据库的来源应有经费、种类等多方考虑,如,在不失自身特色化优势的基础上考虑高校间联合购买等,不仅节省了各自的费用,同时加强了各高校间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二)特色数据库的自我建设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色化数据库的创建指的是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及信息化,因此,数据库的特色化是馆藏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如:文献目录的信息化。另外,特色数据库应包括具有使用价值、收藏意义大的馆藏,如随书光盘的录入,学位论文(包括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数据化等。其中,随着时间的发展,随书光盘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破损、丢失等情况,因此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学位论文由于其特殊性在部分层面被划分为“灰色范畴”,因此,论文的使用率较低,论文获取难度加大成为传统图书馆的一大问题,在线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可有效地减轻这一问题。

(三)在线导航系统的创建

学科资源导航系统是把网上所有关于某领域的信息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搜集,通过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将其进行有效关联,建立信息库,为用户准确的定位获取所需信息的导航工具。虽然学科导航只是对某领域的信息资源进行链接,内容深度上不如规范性数据库,但其提示的信息类型范围较广,且将相关类型信息汇集在一起,对于从整个网络范围内查找某领域信息十分方便。学科导航虽然在形式上类似于搜索引擎,但在满足特定学科的查询要求时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学科资源导航系统的建设有一定必要性,他能通过链接形式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汇总,使科研人员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所需信息。

(四)特色专题性线上馆藏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要建立在本校重点学科的基础上,促进学校重点学科的发展。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学科优势,而通过数字化图书馆不仅可以大力宣传科研成果,还能提高这些学科在国内的影响力,有利于学校面向全国的的招生入学工作。

图书馆应了解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具体情况,全面搜集该领域的国内外科研动态,引进所需资料,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同时,也要开发网络信息进行网络信息的下载、筛选与整理组织,并向重点学科的建设提供资料,要加强图书馆重点学科的专题服务分利用网络资源为促进重点学科建设,弥补原本已有资源的不足。

(五)文献书籍的合理配置

建设本校数字化图书馆,实现各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是必然趋势。各高校都有其独特的所长,实现数字化图书馆互连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发挥数字化图书馆的独特优势,促进各高校学术发展。共建是资源共享的基础。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的共建,不仅需要加大经费投入,还要进行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的改革。实现单一向集中建设,封闭式向开放式理的转变。各高校要团结合作,统筹规划。统一目标和规划、分工合作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关键。各高校应在共享的基础上,建立特色馆藏,从而实现文献资源优势互补,丰富资源。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资源合理配置,成员都要参与并享有平等使用的权利。

参考文献

[1]丁申桃,庞跃霞,曹丽娟.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5(06).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之我见 篇8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图书馆

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数字图书馆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 由于数字化图书馆是将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加以存储, 相对纸本藏书减少了占用空间, 节约了大量资源。因此在数字图书馆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各大高校应该正确认识数字图书馆的优势, 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内部信息资源建设, 以最大程度的为读者服务。

一、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概述

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传统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数字化, 而且要注意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智能检索, 对音响、图像、影像、视频等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也就是说, 数字化图书馆通过网络将信息资源发送到世界各地, 以实现资源共享, 给读者以高效的信息服务, 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的最高价值。数字化图书馆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 存储数字化

数字化图书馆的存储对象是数字化的信息, 对于图书馆内部的各类信息资源都将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资源, 进而形成电子文献进行相关的存储, 提高图书馆管理员处理各类信息资源的效率。

(二) 传递信息的网络化

数字化图书馆主要是以用户为中心组织信息, 其中的信息资源传递通过网络传向用户、图书馆、政府以及新闻出版等结构, 为用户提供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借助于互联网, 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完成对相关书籍资料的查询、借阅等, 方便其更加快捷的检索各类网上信息资源。

(三)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

在信息时代,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将传统模式图书馆转化为数字化图书馆, 利用网络技术打破地域限制, 在网上实现不同图书馆之间的连接, 实现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

(四) 数字图书馆信息存储具有高度的自由性

由于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组织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的, 这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上, 通过一个用户名去查询需要的信息资料, 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对读者的种种限制。

二、加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我国各大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所以在其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 各大高校有必须从图书馆工作人员、技术设计以及信息资源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以不断提高图书馆内部的服务质量。

(一)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 不仅需要加强各类硬件设施的完善, 而且需要各大高校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让信息化服务真的可以方便读者, 成为一个高校的信息发现系统。为此, 各高校应该严格图书馆管理员的招聘, 要求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 并且应该具有一定能的外语水平、计算机操作技能等, 此外, 学校还应该紧跟图书馆管理技术的发展, 定期开展图书馆管理员的培训工作, 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以充分发挥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

(二) 完善数字化图书馆技术系统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必须首先积极做好网络系统的建设工作,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利用图书馆建设中的各类新技术, 不断提高图书馆内设备的可靠性。通常情况下, 数字化图书馆都需要建立独立的资源服务器, 并配置以先进的自动化系统, 以及科学的用户界面, 只有通过这几方面的不断完善, 才能确保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才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与此同时, 还应该注意建设信息资源导航站, 挖掘和归类各类网络信息资源, 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的信息查询服务;此外, 在进行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建设过程中, 还应该注意建设交互式服务系统, 及时听取用户的使用意见, 并及时作出反馈, 以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服务系统, 形成数字资源制作、存储、管理、服务等综合一体的技术系统。

(三) 注重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一定要注意信息资源的整合, 不断更新完善馆藏的信息资资源, 并拓宽网络连接, 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信建立分布式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与此同时, 进一步加大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力度, 方便用户查询和搜集各类信息资源, 并建立数字化资源导航, 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虚拟图书馆资源。

三、结语

数字化图书馆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 但是建立完善的高校数字图书馆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因此各高校应该立足于自身的特点, 不断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最终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 为高校读者提供高效率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萌, 李爱军.教学评估后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J].科技信息, 2011 (14) .

[2]徐承华.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2 (11) .

[3]刘军.建设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之我见[J].沧桑, 2010 (01) .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 篇9

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信息服务部门,作为积累、贮存、组织、传播科技信息的中枢,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技术、人才优势,并按照需求与实用、标准与规范、共建与共享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采购、引进、自建、联合建没等多种方式进行数字资源建设与积累,逐步建立起一个结构科学、内容全面、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可持续支持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初具规模、开放的数字资源系统。以服务高校师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为目标。以建设多功能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和信息化网络传输中心,充实电子文献数量,构建开放便捷的数字化资源信息服务体系,使图书馆文献保障率、自由化管理、辐射功能和服务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2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原则

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合理需求性原则。数字资源建设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网络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态度来鉴别网络信息资源设建设。要立足用户需求,一要满足读者需求,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更大的便利;二要满足学科需求,突出重点学科和专业的特色。

2)特色性、完整性原则。图书馆根据馆藏特色、本着重点学科和专业特色,建立具有权威性的特色数据库,其他任何数据库无法替代,使图书馆有立足之本,只有系统地连续地采集和积累信息资源,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用。尤其作为数据存储的统一平台.系统的各项设计应该整体考虑.更应有利于保持系统连续、完整,对教学和科研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3)管理系统便捷高效性原则。

保证数据存储空间的可管理性和减少SAN结构的复杂性,要减少管理的复杂性。在方案上采用先进的SAN技术和相应的SAN管理软件,以保证大量存储数据简便好管理,并能够充分发挥系统性能。

4)先进性、可扩展性原则。

除了系统硬件要符合技术可靠性、超前性外,与之相匹配的软件也需采用先进技术,以利于整个系统的升级。具体表现是硬件配置要求稳定性高、易扩容,更能适应以后的升级“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投资,并保证连续运行。

5)安全性原则。

必须从设备选型和方案设计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高可用性。同时要考虑到系统数据量大、根本上解决系统难恢复或恢复时间长,以及不间断可用性要求等因素,为备份系统的建设打好基础。

3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措施。

充实和完善数据库资源,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意义上说就是数据库资源,文献资源的质量和规模,实际上就是数据库的质量和规模。将高校图书馆馆藏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及其他各类载体文献信息数字化,组织成数据库投入网络,目的是提高馆藏文献的方便性和实用性。因此,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数据平台。数据库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化、数字化的关键,是资源建设的物质基础。不断开发和转化传统馆藏文献资源为网络资源,使其数字化、规范化,为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条件。同时,还应进一步开发各馆特色资源优势,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在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标准化、数字化的原则,同时引导数据库建设逐步向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另外,在建设中应注意避免数据库总体上发展速度慢、数据库建设配置不合理、标准化程度不高、检索语言混乱等问题的出现,使网上交流和信息资源利用渠道畅通。

3.1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平台建设。

1)建立服务器系统,图书馆要建立具有高可用性的先进存储网络一存储区域网(SAN),提供TB级的存储容量;对系统中重要数据进行高性能备份;对于重要服务器系统要实现操作系统的备份;根据数据重要性不同,使数据存储于不同性能的存储介质上,实现分级存储。数字资源系统的主要数据量是电子期刊数字图书等,一般容量在几十个TB。系统建设模式一般是服务器+存储的形式,可采用两路双核CPU。

2)图书馆数字系统要能够随着业务开展的深入在系统的服务能力、存储容量、存储管理、集中备份等方面具有高扩展性。

3.2 数字资源库建设结构设计。

在数字资源库建设中,资源库结构的设计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设计资源库结构时要注意系统导航的设计、检索字段的设计、资源互链的设计和跨库检索的设计。

1)系统导航方面。根据资源库的特点可按分类、主题、专业等设计,为读者浏览和检索提供方便和奠定基础。

2)检索功能方面。检索字段的设计要注意根据需要尽可能地设计详细,建议设置建库代码、建库时间和点击率字段,为以后的维护、工作量统计和信息利用率分析打下基础。检索功能是否强大决定了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只有方便的、人性化的检索功能,读者才能将数据库中的资源信息准确、全面地检索出来。除应考察系统是否有初级检索、高级检索、二次检索、跨库检索等功能外,还要注意系统是否可针对某一信息实现浏览功能,因为很多读者有时并不知道应从何入口检索或者没有很准确的目标,需要浏览文献信息后再决定所需要的信息。

3)资源互链的设计方面。资源互链的设计关系到能否很好地实现字段与字段、字段与数据库、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的底层链接质量,在字段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不同数据库中设计互链,可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为了保证资源互链和跨库检索的实现,设计数据库结构时能通过选择实现的就应采用选择,这样可以保证绝对的一致性。

4)跨库检索方面。跨库检索设计涉及到能否在不同数据库中同时实现检索,在为不同数据库设计内容一致的检索字段时最好名称一样,能选择的就采用选择,同时制定相应的规范。

但是,由于网上资源的变化性和不稳定性,高校图书馆仅仅建立导航库是不够的。因而,有必要对这些网上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建立全文的或多媒体的重点学科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采集网络信息资源要与收集书刊资料一样,收集、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网上资源数据库。

4 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的维护模块

该模块的设计是使数字化信息能被计算机所识别、检索、共享与交换,实现网上图书信息的采集与整理、不同电子文档格式之间的转换、不同结构数据库之间联结等功能。利用图像扫描软件对文献原始信息进行压缩、打包、加密处理,形成电子图书;同时,还具有数据库的导入、创建、删除、清空临时库、更新数据库和数据库的索引、优化、备份以及会员注册、删除、会费管理等诸多功能。此外,还担负着光盘的刻录工

第32卷第6期2010-6【251】

作,实现文献资源数字化海量储存功能。

5 数字化资源安全保护系统。

访问权限管理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措施,它的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用户使用和非常访问,是网络安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1)安装非法访问装置最有效的设施是安装防火墙。它是一个用以阻止网络中非法用户访问某个网络的屏障,也是控制进、出两个方向通信的门槛。目前的防火墙有三种类型:一是“双穴主机”防火墙;二是“过滤”防火墙;三是“代理”防火墙。流行的网络安全管理软件有瑞星、KV2004和金山毒霸、360安全卫士等。

2)强化访问权限功能。

新技术带来新的安全问置,检索是为了让人们快速了解信息资源的位置和属性。针对不同的用户身份要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开放程度也是不同的。解决用户在各种环境中的安全使用授权问越,系统可通过口令、请求信息和目标资源进行用户识别,将用户引入一个安全信任环境中,防止外部的戚胁入侵,安全问题在系统设计和制作时就应从大局进行考虑和规划。它允许哪些用户可以登录到网络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时问和准许他们在哪台工作站入网。具体说来有用户识别和是密码验证。这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完整信息鉴别系统。一个用户确定一个密码,两者必须都正确才能进入系统服务区,如果两者或其中之一出现错误,则不能进入相应的系统。网络管理员将对普通用户的帐号使用、访问时间、方式进行管理,还能控制用户登录入网的站点以及限制用户入网的工作站数量等。网络服务器的安全包括设置口令锁定服务器控制台;设置服务器登录时间限制、非法访问者检测和关闭时间间隔;安装非法访问设备等。

6 重视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不仅要重视硬件设施的配置,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知识结构、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达不到网络环境的要求,就容易造成网络运转不畅、设备闲置、毁损、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不仅要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对直接从事网络服务和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能熟练的操作和使用电脑,能熟练的在网上浏览、下载各种文献信息,并能对下载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加工、整理,以及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并且还能对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予以及时解答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才能及时为用户进行信息导航,更好的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从而提升图书馆的声誉。

随着网络数字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服务技术、服务项目层出不穷,新的信息服务单位又不断产生,他们将成为我们强太的竞争对手。我国高校图书馆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必须加快数字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需求的步伐。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还满足于文献的整理和收藏上,缺乏利用现代化手段向读者进行高层次服务的理念,对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认识不足,信息服务还停留在传统的读者咨询、课题查新等层次上,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没有开展起来,还不能完全利用网络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使得用户无法得到更多的增值服务,严重阻滞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本人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出发,对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就遵循的原则入手。对高校图书馆数化资源建设中,网络平台建设、资源建设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维护模块、安全保护系统、复合人才培养等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洪云.试论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的资源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06.

[2]李秋实,刘亚茹.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06.

[3]张开选.网络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建设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5,02.

[4]段晶晶.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建设浅议[J].图书馆论坛2003,03.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建设 篇10

一、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与优势

数字图书馆 (Digital Library) 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运筹学家阿蒙斯 (William Y.Arms) 提出:数字图书馆是具有服务功能的整理过的信息收藏, 其中信息以数字化格式存储并可通过网络存取。即数字图书馆是对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发布和利用的实体, 其形式可以是具体的社会机构或组织, 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站或者任何数字信息资源集合。与传统图书馆相比, 数字图书馆具有如下优势: (1) 信息存储不受空间制约。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扩展为磁盘、光盘、磁带等不同的格式和书目信息、全文信息、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的信息类型, 正式将图书文献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储存, 其收藏的资源数量无空间制约。 (2) 检索便捷, 查全率和查准率高。数字图书馆都配备有电脑查阅系统, 通过主题、关键词、摘要、作者、题目、单位、来源等检索项和检索词, 可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 检索便捷, 查全率和查准率高。 (3) 信息传递速度快。读者只要登录网站, 轻点鼠标, 信息文献资源通过网络传递, 可在几秒内查阅到想要的信息, 随时随地自由检索和下载。 (4) 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数字图书馆则可以突破“一本书一次只借给一个人使用”的限制, 一本通过服务器可同时共多人查阅, 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二、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并大规模研发工作始于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 (IFLA) 大会上, 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手展示“IBM数字图书馆方案”。1997年文化部的“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的立项与实施, 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始的标志。1998年“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的实施和99年国家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统”开发成功, 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 各地高校先后也组建了规模不同的数字图书馆, 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专业人员缺乏, 馆员素质低。

数字化是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才是关键。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馆员中出现专业人员少、技术人员不足、年龄老化、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由于图书馆是教辅单位, 未受到足够重视, 各高校的馆员与教师的待遇相差较大, 使图书情报专业、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等方面的人才不愿到图书馆工作, 现有人才因种种原因而跳槽, 造成图书馆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 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就更少。另外, 高校对现有馆员队伍的系统培训、有计划的在职学习重视不够, 馆员的业务水平低、知识结构陈旧和服务观念落后,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举步维艰。

2. 重复建设, 浪费资源。

数字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建设工作的中心工作。许多高校图书馆认识到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性, 十分重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和标准, 许多高校图书馆没有结合自身馆藏的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 重复建设严重, 使得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和管理系统、数据库等不兼容, 难以联通和共享, 利用率不高, 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科研和服务社的需要。

3. 建设资金不足, 设施更新缓慢。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系统的、巨大的建设工程, 其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购置、网络布防、人员培训、资源更新、信息数字化转换等需要大量的经费作支撑。部属院校、“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大学, 拥有专项图书馆建设经费, 而普通高校图书馆, 作为学校的教辅部门, 主要依靠学校拨款, 经费来源单一, 在资金上也难以得到倾斜, 所划拨的经费仅能维持购置书刊等纸质文献及一些日常开支。近年来图书、刊物价格大幅度暴涨, 致使许多高校图书馆不得不压缩每年的纸质文献购置计划, 花巨资更换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和电子资源的采购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更是举步维艰。

4. 法律法规不全, 版权保护不力。

数字图书馆中信息数字化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信息来源的著作权尊重和数字化信息建成后自身著作权的保护。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开通, 数据库的利用更加广泛, 不可避免会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 如网络作品的制作、传播和使用的版权保护, 其实质就是版权和知识产权在网络时代的运用问题, 是世界各国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新课题, 也是数字图书馆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制定保护网络化、数字化信息文献著作权的法律法规成为当务之急。

三、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开发利用的策略

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 对馆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学历结构和管理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应重视图书馆馆员队伍的建设, 充分利用人才建设的系列政策, 加强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图书馆学和信息情报学等专业人才引进的同时, 对现有馆员的业务技能、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促进图书馆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2. 重视馆藏特色建设, 提高资源利用率。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核心就是特色馆藏的建设。特色馆藏的数字化就是要结合高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和特色学科, 将其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高的图书、信息文献进行数字化, 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权威的数字资源库, 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社会, 有利推动学校精品课程、重点学科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多种途径提高信息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3. 多渠道筹措资金, 改善软硬件设施。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需有稳定而充足的经费投入。高校图书馆要不断强化服务功能, 提供优质服务, 取得学校重视, 争取增加经费投入的同时, 还应积极开发数据库功能, 拓展应用项目, 扩展服务对象, 但保证本校教学科研需要的同时, 有偿为当地企事业单位服务, 多方筹措资金, 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

4. 健全法律法规, 保护知识产权。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信息资源的格式转换、数字化作品的复制、下载、盗版等更加容易,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共建或自建的数据库, 易发生版权纠纷。为发生侵权行为, 国家根据行业特点制定数字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 在知识产权法律许可内, 做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

总之,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是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虽然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这些问题会得到合理的解决, 促进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现状, 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

参考文献

[1]李培.数字图书馆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3.

[2]周礼智.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特点及其意义[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6 (24) :68-69.

[3]王文丽.现代数字化图书馆对图书馆员素质的新要求[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2 (2) :277-278.

[4]李香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 2011, 3:128-129.

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思考 篇11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

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是在传统图书管理的基础上,以数字化网络建设为基础,从图书馆部门办公到图书资源管理全部实现数字化,整合图书管理网上办公、管理、服务。从数字化高校图书管理模式看,图书管理数字化不是图书馆内各部门独立管理,而是要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数字化模式建设中,图书馆内工作不能各自为政,需要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全局出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在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中实现图书资源贡献。

1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现状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储备的主阵地之一,蕴藏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吸引着高校广大师生的借阅,需要对图书文献信息和读者服务信息进行有效管理。虽然,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已经应用了现代设备进行办公,使用电脑进行图书管理,但是仍有很多图书管理工作是传统手工操作的,如文献的采购、摆放和信息登记等,对图书工作人员资源是一种传统浪费,而且传统手工图书工作操作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很可能因资料管理失误或不完整,导致产生图书管理工作严重失职,工作出错。然而,高校图书馆仍然缺乏规范有效的数字化管理手段,难以真正实现图书管理数字化优势。因此,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明确的数字化建设计划,加强图书文献资源信息管理力度,分步实施,建设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建设有图书信息检索系统,读者仅需要登录图书馆网站就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查阅相关信息,获得图书服务。图书馆在数字化网络支撑下,利用各种数字化手段,稳步推进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进程,为广大读者提供贴心、优质服务。

2 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优化措施

2.1基础:前期准备工作

在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前期应做好准备工作:第一,做好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规划,应基于高校图书管理需要,在学校数字化网络建设部门的牵头下,明确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服务需求,对学校各部门、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际调研,制定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目标,提出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实施规划,为后续建设工作提供科学指导;第二,建设图书馆数字化中心,添置更新图书馆现代设备。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的基础离不开数字化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管理,增强图书管理现代化设备的添置和更新,遵循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规范要求,为图书管理人员配备办公所需现代设备;第三,创新图书管理工作模式,满足数字化图书管理需要。传统图书馆各部门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数字化模式,应调整为“技术服务+学科文献信息服务+协调管理+读者管理协调”于一体的管理模式,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图书管理分工的专业管理,为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实施提供基础保障;第四,标准化管理图书资源,为数字化图书管理提供技术保障。高校图书馆制定数字化图书业务管理规范,制定《数字化图书管理规章制度》,针对图书管理各环节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规范图书管理标准,为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2.2前提:图书管理系统

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是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由第三方软件公司定制开发的图书管理数字化系统,包括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的设计与建设。其中,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中,动态结构的设计与建设是最主要的部分,建设基础条件是数字化网络,有机联系图书管理员、电子图书资源和读者为一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数字化流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针对图书馆内技术服务工作、学科文献信息服务、协调管理工作和读者管理协调工作解决数字化层级管理问题,不断完善图书管理动态结构;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中,静态结构的设计与建设是图书馆面向高校所有师生构建的图书信息数据库,层层递进,在保证图书有效信息基础上,从读者到图书管理人员的层层递进,搭建图书管理各元素和模块之间的关联。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是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的有机组合,兼顾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的设计与建设,从整体推进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进程,提高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水平。

2.3蜕变:正确处理关系

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传统手工操作和现代办公的关系,确保数字化管理的顺利转变、蜕变,实现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在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中,传统手工操作和现代办公工作是并存的,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蜕变过程,从过去长期纸质载体办公操作到数字化信息载体管理是“双套制管理模式”。图书管理人员应正确看待这一现实,在建设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时,也要重视传统手工操作的延续,即在采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建设现代化图书管理中,对图书管理提出更高全新要求,标准化、规范化传统手工操作的改造优化,为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蜕变创造过渡条件,加速图书管理数字化管理建设步伐。

2.4支撑:提高员工素养

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项目,可谓是任重而道远,离不开图书管理人员的人力支撑,承担起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因此,高校应提高图书管理员工素养,图书工作具有服务性特征,是为广大师生提供图书服务,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下,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现代化应用技术,实现图书管理数据化建设重要内容,需要高素养的图书管理人员去操作和使用图书数字化系统。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更高全新要求,需要尽快培养适应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工作人员,增强图书管理人员数字化培训,让他们学习数字化现代技术,不断更新图书数字化知识,能够担任数字化管理模式工作要求,成为数字化图书管理咨询者、传播者和服务者,加快图书管理数字化人才培养,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养,为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高校图书管理应顺势而为,积极建设数字化管理模式,立足现状,把握时机,实施基础:前期准备工作,前提:图书管理系统,蜕变:正确处理关系,支撑:提高员工素养四大举措,实现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为广大师生提供图书文献服务。

参考文献:

[1]郑澄碧,徐海军,孙景懿,孙文,张兰华,曹荷清.高校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4:84-85.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探析 篇12

1 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言、音响、影像、影视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从其定义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4个特点。

1)信息存储空间小、信息量大而且不容易损坏。由于大量的资料存储于光盘、磁盘、磁带等存储介质上,与传统的以纸为介质的图书资料相比,其存储的空间大大减少。而且不同于文史资料,经过计算机和相关设备数字化处理后,便于保存而且不容易损坏。

2)信息资源网络化。数字图书馆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管理大量的机读数据,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大大提高了获取信息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3)信息远程传递快捷、方便。数字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读者只需登录网站,输入检索关键词,就可以在几秒钟内准确地查阅到自己想要的资料。

4)全球信息资料共享化。通过服务器、网络可以提供多个人查阅,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及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性[1]。

2 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手工信息检索,而是希望通过网络直接检索图书馆的馆藏书目,获取所需信息。同时,电子书籍、电子出版物的增加已使传统的存储方式不再适应新的需求,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学科建设的发展。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弥补纸质文献的不足,构建多种载体的综合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

3 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

3.1 数字资源贫乏

虽然高校建设的数据库数量不少,但权威性高、容量大的数据库屈指可数。数据库在类型上比较单一,书目数据库居多,其他全文型、多媒体数据库偏少。从综合方面来看,文献资料的数字化程度较低,数字图书馆的规模有限,可供在线服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不足,而且绝大多数图书馆自建的数据库以书目型为主,文摘型和全文型很少。

3.2 信息资源共建标准不够统一

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库都是分散建立的,其标准不一。而标准化又涉及到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文本编码、知识产权保护、开放系统互联及网络协议等方面。由于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存在各高校自主选择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混乱现象,致使用户检索界面、检索专业词汇和整个管理系统等方面差异增大,而且大量的数字库和电子出版物结构本身的无法兼容,使得高校图书馆各系统之间难以沟通和相互应用。

3.3 数字图书馆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协调

数字图书馆是由无数个信息单元组成的,因此,建设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图书馆能够独立实现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要全国范围内各高校、新闻出版单位、档案馆、博物馆等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参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宏观规划,各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大多各自为政、相对分散、各自建设,把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放在了次要位置,缺乏政府权威部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和整体协调[3]。

3.4 数字图书馆建设缺乏高素质人才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和管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然而,我国高校图书馆界特别缺少这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得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受到严重制约。

4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对策

4.1 加大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

针对高校数字化信息资源相对不足的状况,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重点、有计划地补充完善。同时,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应有自己的馆藏特色。把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珍贵文献数字化后形成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并引进、利用网上其他信息资源,特别是具有高价值的学术数据库,搜索有用信息为我所用,形成自己的馆藏,加大数字信息资源量。

4.2 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标准化研究

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国家应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尽快制订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统一标准,各高校图书信息机构应按照国内外有关标准和规范开发自己的信息资源,建设有自己馆藏特色的数据库。目前,无论是元数据标准、网上查询,还是对象库的开发,国际上都有不同的标准,其中有的已成为国际标准。在考虑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还应考虑我国信息资源的特征,集中图书情报界、信息产业界、知识产权界等多方力量进行共同研究制定统一标准[4]。

4.3 统筹规划以达到共建共享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大文化工程,必须由政府出面来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可以在全国建立一个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各地区或省市设立协调小组,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和约束机制来督促、干预、协调各地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各高校应建立不同层次的共建共享联盟,共同开发和建设内部和外部资源。这样,才能使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达到统筹规划、共建共享,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4.4 调整馆员知识结构

注重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知识结构的调整,既要引进图书情报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又要引进掌握先进的自动化、网络化技术和一定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必须系统地组织馆员进行业务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进修,使馆员具备综合素质,在知识结构上符合服务性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性的文献信息的分析、筛选、重组、整序的基本能力,而且要具备对信息的鉴别、信息价值的确定能力。

摘要: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及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意义,探讨了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管理,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彭建波.美术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刍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4):30-32.

[2]黄健,沙永群.自主创新促进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J].林区教学,2007(6):110-111.

[3]李建平.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战略思考[J].前沿,2005(4):198-200.

上一篇:新闻采访中的技巧分析下一篇:油气成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