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修订的高校图书馆规程谈图书馆的队伍建设(通用6篇)
从新修订的高校图书馆规程谈图书馆的队伍建设 篇1
从新修订的高校图书馆规程谈图书馆的队伍建设
摘要:新修订的高校图书馆规程是指导图书馆改革、发展和评估评价的纲领性文件。本文解读了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更新观念、提高重要性认识,统筹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和创新管理、健全完善内部用人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规程;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019-03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呈现出文献馆藏多样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用户需求复杂化等发展态势,对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方式、技术手段、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为了适应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指导和规范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教育部组织了对2002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再次修订,并于2015年12月正式发布了新修订的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职能和任务进行了再定位,强化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明确了图书馆在高校教书育人主战场上的作用,同时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服务和面向社会开放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规程作为高校图书馆在改革、发展和评估评价工作中应遵循的纲领性文件,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发挥权威性指导作用。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第一资源,高校图书馆应主动顺应形势发展,积极思考新规程指导下的队伍建设问题,以应对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任务等重新定位后的图书馆队伍建设面临的各种挑战。
一、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1.从职能和任务方面的新要求。新规程在坚持了原规程中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和信息服务两大主要职能的同时,增加了对图书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作用的新要求。对图书馆的主要任?找蚕嘤ψ隽说髡?,要求从学校层面建设全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保障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文献信息需求;建立全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方便师生获取各类信息;拓展和深化改革,为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社会提供信息和专业服务。同时,新规程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具体任务,要求图书馆要注重以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好第二课堂的作用,主动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要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采取学科化服务形式,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
2.队伍管理和建设方面的新要求。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首次明确将馆员队伍分成了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两大类,并规定专业馆员的人数应不低于总馆员人数的一半。对馆员的学历、职称和专业等做了具体规定,要求专业馆员一般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层次学历或高级职称,所学专业应是图书馆学专业或经过图书馆专业教育的系统培训;要求辅助馆员一般应具有专科及以上层次学历。其次,对馆员的聘用、考核和待遇等方面也进行了规定,同时明确要求学校应将专业馆员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其他高层次的专家,同时鼓励馆员积极通过在职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综上,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和任务进行了较大调整,对图书馆在实现高等学校三大职能及文化传承创新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图书馆在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图书馆的任务扩展到校园信息化建设、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等领域。与原规程相比,新规程对图书馆队伍建设和馆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馆员的基本作用和职责有了新的变化与发展,既要完成对信息资源的管理、组织、维护、检查,又要承担建设、提供和传播信息资源的责任,同时,还要具备信息素质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全程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和认识没有及时更新。受传统藏书式图书管理观念的影响,在大多数人眼中,图书馆员只是负责图书借还、上架整理、书库管理等日常工作,除了文献资源部需要一定的图书情报专业的馆员来承担馆藏资源的规划、采访、分编、加工、整理、典藏工作,以及信息开发部需要少量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馆员为提供馆藏数字资源的开发、发布和共享提供技术支撑之外,大多数馆员只要具有一定的日常管理能力就可以胜任岗位工作。这就导致从学校领导、人事部门到少数图书馆的领导对图书馆的队伍建设重视不够,不了解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新变化,更没有把图书馆摆在高校教书育人主战场的位置上思考图书馆队伍建设问题,导致图书馆人员引进缺乏把关,进人门槛低,很多图书馆甚至成了学校人员分流和引进人才配偶工作安排的场所。
2.队伍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很多高校图书馆没有根据发展目标、师生规模和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任务做好图书馆队伍建设规划,也未能有计划地引进所需人才和对已有馆员按照岗位要求进行专业技术和能力提升培训。
第一,人员引进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进人随意性大。对引进人员的专业、学历、职称和能力等没有严格把关,从而导致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经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的专业馆员人数远远低于总馆员人数的50%,低学历、初级职称和无职称人数偏多,难以满足新规程对人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基本要求。
第二,对馆员的知识更新和专业能力提升缺乏规划和具体措施。按照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的基本分工,专业馆员一般应具备承担文献规划、采访、分编、信息咨询、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文献信息服务和信息素质教育教学等专业工作的能力;辅助馆员应具备承担文献加工、书库管理、借阅管理、一般问题咨询和安全值守等岗位工作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现代图书馆馆员还要具备能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文献管理、信息建设和信息传播等能力。对于学科馆员,还要能及时跟踪把握相关学科前沿和动态,了解相关专业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要求,为相关学科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按照上述岗位能力要求,不管是经历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的馆员,还是其他专业从事图书管理的馆员,其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都或多或少存在欠缺和不足,都有不断接受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和专业能力提升的需求。但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对馆员的继续教育和能力提升重视不够,没有采取措施对专业馆员、辅助馆员和学科馆员的岗位要求制定分类能力提升计划并加以实施,导致大部分馆员很少有机会参加各类专业进修培训,缺乏知识更新意识,知识结构单
一、知识老化严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缺乏。馆员队伍建设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职能和任务的新定位要求。
3.用人及考核?C制有待健全完善。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人事管理权限还是由学校人事处等职能部门统一掌控,馆员个人收入待遇基本上由其职称决定,除了担任中层管理干部的馆员外,不同岗位同级职称馆员的待遇相差不大。年度考核大多采取馆员的自我述职、馆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部门领导最终鉴定的形式。这样的考核,一方面受人情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够客观公正;另一方面受现行高校用人机制的制约,大多流于形式,少有考核不称职的情况。这种粗粒度的岗位设置和考核用人机制往往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差不多”的现象,难以产生激励先进的效果,无法引导广大馆员主动更新知识、提升个人专业能力,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大多数馆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局面,无法形成人才积极上进、脱颖而出的局面。
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在学校中的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一方面,在职称评审方面难于教学科研一线的各教学学院教师;另一方面,在职务晋升方面与学校机关职能处室的职员相比也不占任何优势;再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收入与同类人员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长期处于收入不高、职称晋升困难、难以得到重用的处境中,结果必然是优秀人才大量流失,而部分工作时间较长的馆员也慢慢习惯于将图书馆作为“休养生息”的场所,得过且过混日子。长此以往,图书馆队伍的整体素质必然大幅下降,无法满足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需求。
三、新形势下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思考
1.更新观念,提高对图书馆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新规程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纲领性文件,对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各高校和图书馆应以召开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要加强对图书馆职能、任务和地位的新认识,进一步明确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主战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对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营造高校图书馆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领导和人事处等职能部门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学校层面加强对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将图书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纳入全校队伍建设规划,了解新规程对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在严把进人关的同时,加大对在职馆员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
2.统筹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图书馆的工作任务,确定图书馆队伍建设总体编制。对照新规程中对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摸清家底,查找差距。根据图书馆新的职能、任务和定位,对各类馆员分类分期人才引进和培养制订计划,完善图书馆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采取引进和培养并举的措施,有计划地引进所需人才和对在职馆员按照岗位要求进行专业技术和能力提升培训。一方面,根据队伍建设规划和实际工作需要,公开招聘急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优化队伍结构,为图书馆发展增加生机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计划,根据各类馆员的不同岗位要求,分类、分层次、有针对性地采取短期培训、系列讲座、外派进修、出国访学和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对馆员进行有计划的继续教育,以达到更新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3.创新管理,健全完善内部用人考核制度。细化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根据新规程要求、人员总体编制情况及图书馆实际工作任务,结合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各类岗位,细化关键岗位和一般辅助岗位的职责,明确上岗条件及目标任务,适当拉开与岗位挂钩的奖励性绩效档次,强化关键岗位的地位和作用。
完善和优化岗位绩效考核体系。引入公开竞聘机制,把竞争引入到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的选拔之中,营造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加强岗位绩效考核,强化“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建立以读者满意度为主导的馆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以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和绩效考核为抓手,为各类馆员建立相应的上升通道,引导不同类型的馆员主动参与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馆员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精神,营造图书馆公平竞争、协作共赢的良好环境。
推行学科馆员制度。以为师生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深层次对口信息服务为目标,设立学科馆员岗位,加强对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为学校的相关学科建设提供优质信息资源服务。鼓励学科馆员努力完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知识视野和理论水平,积极申报各类课题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参与相关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促进图书馆工作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深度融合。
队伍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改革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任务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也对高校图书馆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图书馆应该以贯彻落实新规程有关要求为契机,主动迎接挑战,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认识,完善队伍建设规划,健全用人考核机制,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15.12.http://
[2]燕今伟,朱强.《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述要[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9-13.[3]雷震《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前后之比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14-19.[4]袁媛.浅谈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8):210-212.Abstract:The revision of rules and regulation on librarie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 guiding document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libraries.This articleinterprets the new demands to the team building of academic libraries from the revision.It analys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m building of academic libraries,and proposes som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m from the aspects of renewing the ideals about the academic libraries,establishing mechanisms for the talents bringing in and training,and perfecting system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employment.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rules and regulation;team building
从新修订的高校图书馆规程谈图书馆的队伍建设 篇2
一、数字图书馆概述
(一)什么是数字图书馆
目前,国际社会对数字图书馆还没有准确的定义,“数字图书馆”一词是由英文DigitalLibrary翻译而来,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确切地讲,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涵盖各个行业的信息资源库。国家863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组长、原文化部部长徐文伯在《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几点认识》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方便、高效地为读者提供大量信息资源,它是理想的现代化图书馆模型。也就是说,数字图书馆应用计算机管理各种载体文献的加工与服务,并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组织用户访问数字化的文献信息,如电子期刊、声像资料、多媒体资料等。同时,数字图书馆还通过广域网、局域网与办公室、宿舍和家庭等相连接,使读者方便、快捷地共享文献信息资源。因此,数字图书馆是传统意义上图书馆的一次革命。
(二)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从以上定义可以得出数字图书馆具有如下特征:
1. 资源数字化
数字图书馆在许多构成要素方面都突破了传统图书馆所规定的物理边界,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子摘要/目录、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书籍、电子信箱、网络数据库、网络检索工具等不同形式存在的多种信息资源。
2. 馆藏数字化
所有聚合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管它是图书、文献,还是图片、音像资料,都必须经过数字化存贮在一定的载体上。
3. 传递网络化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都要通过国际互联网———局域网———单位或个人计算机这样一种网络通道的传递,才能随时随地存取、检索与下载。
4. 存取自由化
网络用户都可以自由存取网上信息资源,而不受时间、条件与数量的限制。
5. 操作计算机化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传递、存取、检索、咨询与复制都是通过计算机实现。
6. 资源共享化
凡是网络用户,不分国家、地区、部门和单位,都可共同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二、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图书馆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各高校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图书处理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编目中,用联机目录来逐渐取代手工生产的目录卡片,同时具备了目录、索引等书目信息和查找工具的计算机化,实现了馆藏图书、期刊及其他类文献存储、管理和检索的计算机化,实现了图书馆内部业务操作的自动化,但这些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重复建设
目前,各高校纷纷投入大量的资金采购文献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都在努力做到“小而全”、“大而会”,好像谁拥有数字化资源越多,谁的图书馆就越数字化,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样势必造成很大的浪费,使得数字图书馆建设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三)经费不足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庞大、系统、长期的工程,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购置、网络布线工程、人员培训、数字化资源的更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换等,都需要充足的经费作后盾,但经费不足偏偏又是困扰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进入“211工程”的大学和重点大学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开发有专项的拨款,而普通高校图书馆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学校拨款,近来图书刊物价格大幅度暴涨,以至许多图书馆每年的纸质文献购置、业务培训、科研、奖励等各项基本经费都难以保证,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更是举步维艰。
(四)高素质人员缺乏
目前,高校从事图书馆数字化信息管理的馆员,主要还是从图书馆其他部门抽调来的,他们大多数未经深入的、高层次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即使一些图书情报专业的毕业生,虽学了计算机原理、图书馆自动化等课程,但对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联机检索技术了解甚少,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差。同时具备计算机和情报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这与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的实际需要有很大的差距。
三、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策略
为了使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较快的发展,能顺利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设策略。
(一)加强数字资源库的建设
数字资源库的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体,它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与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在资源内容组织方面、资源内容的标引方面、检索效果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互联网上资源内容无序,良莠不一,检索不方便,标引不清晰,而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内容应是按照用户需求挑选出来的具有高度价值的知识信息,且检索方便标引清晰。所以逐步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分布式数字资源库,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利于读者查询以及检索所需信息。
(二)标准规范,避免重复建设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一经提出,许多高校图书馆就纷纷投身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行列,时间只有短短几年,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数字图书馆标准不一,相关立法尚未制定和执行,有的学校抱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而片面地追求数字化资源的量,有的单位则是忽视自身馆藏的特点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这就造成不少高校盲目地建设数字图书馆,合作建设少,各自为政多的现象,各校数字图书馆(下转第4页)的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和管理系统等存在较大差异,不同馆的数据库各不兼容,各系统之间难以相互联通应用,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因此,标准规范,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长久之计。
(三)重视网络服务体系建设
数字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是指基础的网络设备的建设和通信条件的建设,具体地说,包括数字化信息的存储管理体系和信息的传输服务体系两方面。前者指数字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的自动化,其中包含了功能强大的服务器数据库的建立。后者指图书馆的服务器与局域网、国际互联网的高速连接,并通过它们来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当前,图书馆的自动化和校园网建设已经取得了所有高校的共识,成为近年来高校的投资热点和重大项目,一定程度上为数字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信息数字化和服务网络化提供了条件。
(四)加快人力资源建设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员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即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信息资源占20%,而图书馆员占75%。可想而知,在一个虚拟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中,图书馆员的作用将会更大,对图书馆员提出的要求将会更高。从我国现有的整体情况来看,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己无法适应数字图书馆工作的需要,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深化,馆员队伍中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少、工作热情欠缺、年龄老化等现实问题显得更为尖锐。这是因为图书馆地位在过去没有受到足够重视,馆员与教师的待遇悬殊较大,致使图书情报专业、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等方面的人才择业时很少会将图书馆置之优先考虑的范围,这也是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出现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另一方面馆内人才又纷纷跳槽另谋高就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强图书馆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数字图书馆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四、结束语
总之,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数字图书馆不只是一项可以利用的新技术,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协调合作,攻克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使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所发展,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张雅芳, 沈飒.国家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选拔与定位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
[2]南英子.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与对策[J].情报科学, 2001.
[3]黄巍巍.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J].南华大学学报, 2001.
从新修订的高校图书馆规程谈图书馆的队伍建设 篇3
1、电子阅读方兴未艾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人们的社会生活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发生了深刻变化, 计算机和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2008年7月24日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权威发布, “截至2008年6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 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报告还显示, 有68.1%的网民认为互联网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非常有帮助或有帮助。 (1)
计算机和网络在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同时, 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阅读习惯。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纸质图书价格的上涨,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网络学习和网络阅读。2008年7月23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识字者网络阅读率继续大幅攀升, “达到44.9%, 比2005年提高了17.1%”, (2) 呈现出新媒体强劲的增长势头, 图书阅读率为48.8%, 仅比2005年的48.7%提高0.1%, 而此前图书阅读率则连年下滑。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7年3月发布的《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预测, “到2010年, 新出版的图书中50%将是通过电脑、手机、手持阅读器进行阅读的电子图书。” (3)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传统的纸质出版社纷纷推出自己的网站。2006年11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2006~2010年) 》就阐明了大力发展数字报业的目标:“积极探索适应数字报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内容显示技术和传播技术, 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平滑过渡。广泛利用各种数字内容显示终端和传播技术, 发展‘网络报’、‘手机报’、‘电子报纸’等多种数字网络出版形式。实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 探索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型报纸出版形态、运营环境和监管方式。” (4)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 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加快构建传输快捷, 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投资4.907亿元, 数字资源总量超过200TB, 其中自建数字资源总量达130 TB的国家数字图书馆 (http://www nlc.gov.cn/) 于今年的9月9日正式开馆。目前, 该馆免费开放版权过期的数字资源, 并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服务。有趣的是, 今年的9月10日, 时下堪称实力派的文坛中坚力量———包括蒋子龙在内的全国30省 (市) 作协主席——也“不甘寂寞”, 欣然接受成就网络写手的“中文起点”网站 (http://www.qidian.com/) 的邀请, 参与网络文学竞赛, 在网络上为自己的作品“寻求出路”, 而竞赛的“评委”则是普通的网络读者。有评论指出:“传统作家以如此豪华的阵容落地网络平台, 对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而言都具备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5) 其最大意义就在于为传统的文学作品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传播渠道。虽然网络阅读取代传统阅读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但网络阅读形式逐步成为主流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以上这些都表明传统的纸质出版业在信息时代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 传统的纸质出版业在出版内容、信息载体、生产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应进行改革和创新, 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传输快捷、覆盖面广、受众多的优势, 开创文化传播的一片新天地。
2、电子图书和电子阅读的优势
《图书馆学五定律》是印度图书馆学阮冈纳赞的一本享誉世界的图书馆学名著, 他在第五定律中指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我们无法完全预料图书馆这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发展还将经历那些阶段, 也无法预言图书馆传播知识这一重要功能是否能通过印刷图书以外的手段来实现。” (6) 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 人们确实找到了当年无法预言的手段———电子图书———来实现传播知识的功能, 并日显其优势:
(1) 降低学习成本, 即能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高的效益。互联网为每个人的阅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 许多免费的图书网是读者的绝佳选择。只要你的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允许, 你就可以尽情地在网络上下载自己所喜欢的电子图书。即使是付费的电子图书, 你也能花较少的费用阅读和下载大量的图书。笔者的一套正版《中文电子家庭藏书》仅12张光盘, 却收录了中外经典名著3000余册, 图书门类涉及政治、中外文学、家庭生活、法律、经济、历史、军事等, 而其价格优势也是纸质图书无法相比的。
(2) 拓展图书内容的呈现形式, 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电子图书拓展了纸质图书单一的文字、图片的呈现方式, 新的声音、动画、视频的呈现方式, 使得电子图书的呈现形式更加丰富、直观。如今许多阅读软件的设计越来越人性化: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具有书签记忆功能, 受到阅读者的喜爱。电子阅读通过超链接、搜索引擎、在线帮助等可实时地帮助阅读者理解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 做到非线性阅读。阅读者还可以通过网络 (如QQ读者群等) 与天南海北的书友交流学习心得、学习方法。随着电子阅读或带有电子阅读功能的电子产品 (如电子阅读器、电子听书机) 的出现, 使得人们可以随身携带比纸质图书数量多得多的“书籍”, 随时随地地“看书”和“听书”, 充分利用空闲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3) 数字图书的存储方便, 存储容量大, 节约场地。一张早期的容量为1.44MB的3.5英寸软盘就可以存储一部70多万字的《红楼梦》名著, 更何况如今大容量的U盘、移动硬盘、硬盘更是可以储存海量的电子图书数据。纸质的《四库全书》如收集齐全需36000多册, 相当于一个中小型图书馆的藏书量。而光盘版《四库全书》仅为90G的存储空间, 按通常的DVD光盘容量计算, 只需20张, 节约场地的优势不言而喻。
(4) 提高图书使用率, 减少维护劳动强度。电子图书可以提供多人同时阅读, 并不受纸质图书“先来后到”的限制, 大大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同时, 只要管理得当, 做好经常性的数据备份, 就不存在图书折旧、破损、遗失的问题, 也大大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他们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资源建设上。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节约了图书的投资成本。
二、高校传统图书馆向电子化过渡的必要性
1、图书馆电子化是教学、科研的需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育应用正在迅速成为教育技术中主流技术”。 (7) 从教的角度来看, 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或“讲稿+话筒”的教学模式, 他们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通过文、声、图、像向学员全方位、多角度地输出信息,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电子图书馆则是教学信息化的有力支持手段, 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 教师都可通过电子图书馆, 在搜索栏中键入需查找内容的关键词便可得到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内容, 大大节省了查找资料的时间。科研课题的研究也离不开图书资料的支持。通过电子图书馆的搜索, 可以了解相关研究的进展程度, 还可以得到相关观点、信息、资料。
从学的角度来看,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在校学生自带计算机, 而电子图书馆则是学生课后时间的好去处, 在那里, 学生们可以方便地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书资料, 从不同角度加深和拓展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弥补了传统的图书馆藏书开放时间固定、借书量有限的不足。
2、图书馆电子化是远程学习的需要
高校教学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呈现出多样化, 除了全日制学历教育外, 还出现了在职培训、短期培训、函授教育等形式。特别是短期培训、函授教育由于培训时间短, 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有限, 这就需要保证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继续提供相关的图书、期刊资源, 利用工作之余投入自学。同时, 学员还要完成培训期间布置的社会调研任务, 这也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持。只要学员拥有电子图书馆的账号、密码, 就能保证他们远程学习的需要。
三、高校电子图书馆建设的初步设想
高校肩负着教学、科研的重任, 时代的发展、进步要求高校在教学、科研上也要有所创新与发展, 而这些都离不开图书资源的支持。进入信息时代, 高校改造传统图书馆、建设电子图书馆势在必行, 这将使更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受训对象受益。
电子图书馆是以计算机为中心, 将图书、期刊的内容以数字的方式存储, 通过网络通道为用户提供检索、查询和浏览全文的服务的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包括硬件、软件、人员、资源等方面的建设。
1、硬件建设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关键要把好“安全”关, 安全即确保身份登录和图书资源数据传输的安全。无论是校园网还是英特网, 安全隐患都不容忽视, 端口扫描、网络监听、木马植入、黑客入侵都将对服务器及其内部网络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 要做好服务器的安全策略、及时下载漏洞补丁、安装安全软件, 同时还要重视用户登录的安全。如果是通过英特网登录, 最好应通过架设VPN遂道, 设计高安全性的电子身份验证。如果没有一个高安全性的身份论证方案, 不管其他安全设施有多严密, 整个VPN的功能都将失效。出于安全的考虑, 电子图书系统应配备CA身份认证服务器。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硬件设备应配置防火墙、CA身份认证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图书系统应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当然这些设备也可以和内部网络的其他系统共用。
2、软件建设
图书管理系统的软件建设对图书资源的管理、使用以及系统更新升级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该系统应包含图书管理模块 (电子图书管理和纸质图书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 (包括读者权限分配) 等, 应具备批量新增图书功能、批量或部分导出已有图书的数据及相关信息功能、全部或部分图书目录导出功能、提供与浏览图书资源相关的浏览器、播放器软件的下载, 支持常见格式的文档 (txt、doc、xls、ppt、htm、html、pdf) 、图像 (jpg、jpeg、gif、png、bmp) 的浏览, 支持常见格式的音 (wav、mp3、mid) 视 (mpg、mpeg、avi、asf、wmv、rm) 频点播以及远程资源访问和资源上传。
3、人员建设
虽然电子图书馆的资源浏览、下载可以全自动地运行, 但这并不等于系统的维护就可以放任自流, 许多维护工作还必须由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如安全性检测、初始和日常的建库及编目、资源的增加、纸质图书和报刊的电子化等。因此, 亟需建设一支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图书系统管理的图书管理员队伍。管理员应能独立地进行相关操作, 并能对本校教职工和学员进行电子图书阅读操作的培训, 不懂计算机技术将制约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图书管理员应掌握纸质图书电子化的制作技术, 包括扫描仪的安装、使用、文字扫描识别、图像文件的简单处理、PDF格式文件的编辑和制作, 如何从互联网下载、存储、处理免费电子图书等。
4、资源建设
电子图书资源的建设必须是可持续的, 这对电子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是电子数字图书馆的生命线。如果没有新图书资源的补充, 就如一个不更新内容的网站, 其命运可想而知。因此, 学校每年对电子图书的购置要作一定的投入, 如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要, 订购CNKI中国知网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http://www.cnki.net/index.htm) 中10个专辑、168个专题中的部分专辑或专题的全文下载权限 (http://school.cnki.net/order/) 。此外, 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不断充实电子图书资源, 如从国家图馆 (http://www.nlc.gov.cn/) 、e READ (http://www.isoshu.com/index cn.html) 、中华文化网 (http://culture.china.com/reading/) 等网站下载免费电子图书, 另外, 还应将馆藏纸质图书有选择地予以电子化处理, 制作成通常的PDF文件, 多方面地拓宽资源来源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http://www.cnnic.net.cn/index/0E/00/11/index.htm
[2]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71855/83267/7571407.html
[3]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http://www.nlc.gov.cn/yjfw/2007/0330/article_529.htm
[4]中国广州:http://www.guangzhou.gov.cn/node_503/nod e_508/2006-11/1163388855139447.shtm
[5]腾讯网:lhttp://book.qq.com/a/20080909/000006.htm
[6]阮冈纳赞 (印度) :《图书馆学五定律》, 1988年11月第308页、第336页
谈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篇4
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是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需要, 由于经费限制, 导致各图书馆新书入藏量越来越少。全面收藏文献资源对于任何一个图书馆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任何图书馆都满足不了所有读者的信息需求, 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藏书建设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也是职院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走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道路。资源共享是有代价的, 是需要互惠互利的, 也就是说, 在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 要求各馆将“奉献与索取”统一起来, 互利互惠。根据本校龙头专业的设置和重点发展的课题, 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专题文献数据库, 利用“自身特色”、“独家优势”, 突出藏书特色, 建设具有个性化的馆藏文献资源, 并利用其为社会提供特殊化服务, 以特色文献资源参与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文献资源特色建设策略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需要, 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 制定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发展政策, 建设科学合理的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数字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 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使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能够协调发展, 以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重视收藏与重点专业相关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图书馆还应注意文献采选方式的多样性, 如出版物交换、呈缴、征集或接受捐赠、文献复制及其他方式。
(一) 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采购纸质文献既要着重考虑本校教学科研的现实需求, 又要兼顾未来发展需求, 兼顾书刊比例、新品种与馆藏比例。同时, 图书馆对馆藏建设工作要定期开展评估。
(二) 数字资源建设。图书馆要重视数字资源建设, 其经费应占文献购置总经费的一定比例, 并逐步提高。各图书馆要充分考虑到数字资源建设的总体数量与体系结构, 综合考虑数字资源的价值、需求、类型和使用权的关系, 加强重点数字资源的建设。还应认真考虑数字资源的许可证协议以及采购政策、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等问题。要全面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必须坚持馆藏建设“三原则”:其一, 知识资源共享和分配公开的原则。学习型需求与研究型需求兼顾, 知识成品性文献与信息资源性文献兼收并蓄、合理配置;其二, 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顾的原则。馆藏利用率和读者满足率是由馆藏资源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共同决定的, 所以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读者满足率与馆藏利用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要兼顾;其三, 多载体化的原则。超文本的虚拟网络资源, 可以快捷方便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资源空间, 但也不能取代印本文献, 尤其是网上的垃圾信息污染, 成了一种灾难。因此, 我们要拒绝“唯数字化”理论的误导, 坚持多载体化的原则, 特别对教学参考书、基础理论、文学名著等印本文献的收藏, 不能削弱。
(三) 专题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应依托本地区和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的优势, 结合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 根据教学科研的需求和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专题特色资源建设。长期积累以形成专题特色文献资源优势。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时, 可采取自行配置或托管、租用等不同方式来获得满足各种不同功能需求的专用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数据备份设备等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信息环境, 保障图书馆各种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有利于业务扩展的需要。图书馆局域网连接校园网, 出口带宽适应图书馆网络应用需求, 并提供一定数量的信息节点或无线网络覆盖。图书馆应为读者提供复印、打印和扫描等服务, 并逐步实现自助服务。
(四) 文献的加工与共享。图书馆必须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 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加工、组织和管理的标准化。对采集的文献信息资源应及时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 并尽快发布, 提供使用。图书馆应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积极参与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工程, 主动加入并积极参与各类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共享体系的建设工作, 促进区域内高校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协同发展。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全国或地区性集团采购, 参与全国或地区性联合编目或目录数据库建设, 为资源共建共享贡献力量。图书馆应对各自的纸质文献及其他载体文献妥善保存管理, 对特色文献、珍贵文献以及磁、光介质资料等实施重点保护和定期清点。对数据库进行周期性更新备份, 保证数据与资源的一致性。
(五) 文献的规范管理制度。图书馆文献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全体成员和广大读者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法规, 明确图书馆文献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规范图书馆事业发展。目前, 图书馆文献管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管理不到位, 缺的是精益求精的管理。要把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图书馆管理中来, 使图书馆文献管理做到“精、准、细”。精:图书馆文献管理要精益求精, 把读者工作做细, 做到位。准:实行标准化服务, 规范化操作, 为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细:图书馆文献管理业务操作细化, 管理细化, 服务细化。要与教师建立图书馆教育合作伙伴。图书馆与教师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开发教辅信息系统。目前多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教学参考资料系统, 可供教师查询课程参考资料目录。建立开放式的教学参考资料系统, 任课教师可以登录和发布信息。在数据库系统中, 教师可以在网上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学生也可以通过它提交作业, 并获得参考和帮助。
摘要:本文阐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建设的必要性, 探讨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对图书馆如何利用文献资源特色建设提出设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设
参考文献
[1]白丽珠.浅谈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2009.12.
浅谈高校图书馆馆员师德师风建设 篇5
好的图书管理员是高校图书馆的一笔无价的财富, 有利于架起读者与知识之间的桥梁, 图书馆要想走可持续促发展的道路, 必须拥有一批具有新时代优秀素质的图书管理者, 图书馆的建设, 对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帮助,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所需求的图书馆馆员也在技术和能力上有了新的要求。图书馆馆员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对师德师风建设的促进。
1. 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首先, 新时代对师德师风建设有了新的需求, 师德师风是图书馆内部建设的要重任务。图书馆作为高校建设的支柱, 必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加强道德建设, 发挥开模作用。加强对师德师风的重视程度, 强化图书馆馆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树立职业理念, 提高服务意识。其次, 图书馆的师德师风可以对读者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图书馆馆员, 一定国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读者, 做到为人师表, 身先士卒。时刻注重自己的服务态度和有仪态仪表, 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 用宽广的胸怀拥抱读者。特别是高校内部的图书馆, 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每个图书馆馆员都应该做一名启发和引导大学生的好老师。图书馆馆员所教授不一定是某种学科的具体知识, 而应该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图书馆馆员所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 对整个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形式
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阵地, 图书馆馆员是精神文明的有效实施者, 担负着完善自我和教育他人的重要任务。图书馆的师德师风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要树立敬业精神。爱岗敬业是对图书馆馆员的基本职责, 是能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的前提。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要做到无私奉献, 读者至上, 用满腔的热忱主动为读者服务,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并全身心投入其中。
其次, 要求图书馆馆员有完善的知识体系。敬业精神是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基础, 广博的知识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是做好服务的基础。作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馆员除了要在专业知识上, 有一定的积累意外, 还应当注重自己其他各个科目知识的涉猎。专业知识包括图书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 比如采编、信息技术等。以便能够熟练的完成工作任务, 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他知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层面, 只有不断的更细自己的知识体系, 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第三, 要具备稳健的心理素质。由于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有着很强的重复性, 容易形成倦怠情绪和懒惰心理。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克服懒惰, 积极进取, 争取在工作中点燃工作热情, 表现出自己的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四, 加强身体体质培养。只有身体素质有了提高, 工作中精神风貌才能得到积极的展现。由于图书馆馆员肩负着图书的采购、整理、接环、咨询、管理等多重工作, 因此, 对体力和脑里上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 才能对读者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身体体质的增强, 可以有利于保持工作中充沛的精力, 有利于展现出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
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首先, 要吸引高素质, 年轻, 有活力的图书馆馆员来充实图书馆管理队伍, 高素质人才, 必将给图书馆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有利于图书各个的发展, 有利于改善图书馆的整体精神风貌, 对师德师风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 加强图书馆馆员思想教育。思想素质的提高, 职业道德感、责任心的建立为图书馆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坚实的依靠。第三, 加强工作技能的提高。通过组织培训, 增强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技能、业务水平以及礼仪安知识。好的工作技能以及良好的服务形象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要素。
总结
综合以上, 图书馆馆员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要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从提高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做起, 增强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师德师风建设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须要素, 有利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摘要:高校图书馆有着育人与服务并重的两重责任, 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 是全校师生汲取知识和查找资料的主要场所。因此, 图书馆馆员的素质, 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图书馆馆员一定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以便推动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师德师风,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楷.浅谈如何造就高素质的图书馆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13) .
[2]王力军.21世纪图书馆员素质初探[J].图书馆学刊, 2003 (6) .
[3]赵康.议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及素质要求[J].情报探素, 2007 (10) .
[4]吴丽丹.浅析当代高校图书馆员素质[J].法制与经济, 2011 (6) .
[5]易建华.高校图书馆员亚健康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5年03期.
从新修订的高校图书馆规程谈图书馆的队伍建设 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农业,信息化建设
1 高校图书馆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 农业信息化的定义
在农业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的过程, 称为农业信息化。其特征是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 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 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农产品消费的科学化、智能化。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生产管理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科学技术信息化、市场流通信息化、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
1.2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有l3亿多人口,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左右。据统计, 我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 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3年。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07年底, 我国共有县级图书馆2414个, 其中低于国家规定的县级最低标准的有557个, 未达标率23%。全国32976个乡镇文化站中, 无馆舍和馆舍破损严重的有2.4万个, 约占总数的72%。相当数量的县级图书馆成了“空壳”, 几年甚至十几年没有买书或者很少买书。
农民素质的普遍低下, 农村文化建设的落后造成农村地区信息资源缺乏, 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农业资源数字建设严重滞后;信息服务基础设施落后, 工作开展不平衡。
1.3 高校图书馆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我国高等教育在“十五”期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水平和质量等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也因此具有更丰富的馆藏资源、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和先进的现代化技术等优越条件。可以说现在的高校图书馆更加具备为科学技术发展服务的能力和实力。
2 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2.1 做好规划
高校图书馆要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 将农业信息化建设纳入高校图书馆社会责任范围。
2.2 扶植农村图书室
大部分地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有限, 很难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凭借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农村图书馆 (室) 提供文献保障, 根据要求定期调配图书。
高校图书馆在定期清理时, 可以拿出部分复本捐赠给农村图书室;还可以发动广大师生开展捐书活动, 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书刊捐赠给农村图书室。做到化废为宝, 资源再利用。此外, 农村图书室管理员应由具有丰富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的馆员对其进行培训, 提高其业务素质, 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阅读需要。
2.3 通过互动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
寒、暑假不是农忙时间, 而高校图书馆的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此时全部闲置, 农民朋友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馆进修学习, 通过网上资源掌握近期生产销售政策、农业动态、供求信息、价格行情等, 使高校图书馆成为农民朋友的又一个文化阵地。
3 存在问题
3.1 高校图书馆社会责任的缺失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对社会服务认识不足, 只注重于本校的服务, 在开展对外服务方面做得不够, 尤其是为农业服务方面, 有的图书馆甚至还未涉足。
3.2 农村文化建设基础薄弱
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 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主体和基本力量。但是, 农产品的销售困难, 价格连续下跌, 导致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减少。生活水平跟不上, 知识文化建设更加落后, 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此现状下, 他们根本无法认识到农业信息对自己的重要性。更有部分乡镇领导也认为农村文化工作不能创造经济效益, 是个包袱。
3.3 高校图书馆扶植农村图书室的现实困难
每个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 虽然新农村建设增强了对农村图书馆建设的重视程度, 但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 高校图书馆由于势单力薄而显得力不从心。经费不足, 藏书量有限, 人才短缺成了高校图书馆扶植农村图书室的现实困难。
4 解决办法
4.1 寻求伙伴联合办馆
在新的信息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应主动与县、乡、村的文化科技部门沟通,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若能 (下转P164) (上接P190) 与当地公共图书馆携起手来, 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补, 共同开发更为全面的农业信息产品, 服务于地方农业, 相信会收到更好的服务效果。
4.2 深入农村加强宣传
高校图书馆深入农村开展宣传活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多与农民朋友交流, 了解他们的需求, 结合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发家致富的信息, 通过经济收入的提高, 让他们切实体会到科技信息对自己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让科技兴农、科技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
4.3 利用专业人才资源开展对农民培训
农业科技情报是农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农村建设对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内容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领域和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应时代发展, 举办多种知识培训, 除了传统的农业技术, 还需要计算机、网络、法律、经贸等知识。要培养懂技术、懂管理、懂销售的新型农业人才, 以点带面, 带动周边农民共同发展, 逐步摆脱对外物资扶助的依赖, 最终培育帮扶对象自己的造血功能。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农业信息服务任重而道远, 我们必须树立社会化服务的全新理念, 从“无农不稳”的大局出发, 全力支持农业, 结合本地域的环境和农民的实际需求, 为缺信息、想技术、寻销路、盼服务的农民开启一扇知识信息的窗口, 为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罗艳.高校图书馆参与“三农”服务的现状及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6) .
[2]崔海兰.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1) .
【从新修订的高校图书馆规程谈图书馆的队伍建设】推荐阅读:
生活从新开始的句子05-22
伤感散文:遗忘过去的你,从新开始08-31
规程修订09-16
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11-16
找出面试失败原因-从新爬起,战!06-04
从新老师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曹老师演讲稿11-08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定期修订制度10-24
修订的背景08-31
修订的总体思路06-01
修订的基本原则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