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宪法的实施方案

2024-08-29

新修订宪法的实施方案(共8篇)

新修订宪法的实施方案 篇1

To Mr.Ma

新闻7班 董诗玥

0901017

5美国宪法的修订

美国宪法,1787年起草1788年生效,至今仍发挥法律效力,是最古老的成文宪法。作为美国公众权力的法定文书,宪法勾勒了政府系统的基本结构、授予政府权力并对此进行限定。同时,当人们认为由宪法建构的现行制度有必要改动的时候,宪法也提供了一个途径——宪法的修订。

至今为止,美国宪法经过了26次修订。前十条修正案,又叫人权法案,于1791年通过并实施。起初的13个自治州强烈要求加入这十条修正案,否则就拒绝签署宪法使其生效,所以这十条修正案被人们认为是文件固有的一部分,此后的两百年间也只不过多了16条修正案。

修正案数量之少不足以,却也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最初筹划宪法的人的智慧。他们起草了这份足够健全和牢固的文件,满足了整个国家未来200年的需求。而且正因为他们希望政府和法律体系都通过宪法建构,所以他们还确保了修正案不能轻易实施。正如宪法中说明的,修订宪法的过程很复杂,一般要经历很多年才能完成。宪法实施以来的大部分修正案,都没在这条曲折的路上走太远,这些修正案起初有千余份,半路夭折的也不占少数。

但是宪法就应当是活文件,随着美国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当美国人认为改变的时候到了,宪法给人们提供了两个修改宪法的提议,一个是通过上下议院2/3议员投票,另一个是通过2/3州议会要求国会召开大会。只有第一种方法实行过。

修正案起草之后,还需要各州通过和签署才能成为宪法的一部分。一样,宪法提供两种签署的方法,其中一种明显胜过另一种。几乎所有的修正案都是通过3/4州议员投票的方式通过的,只有一次是通过另一种途径——3/4州议会召开特殊会议投票,那是终止全国范围禁酒令的第二十一条修正案。

通过的修正案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就是大部分(26个中有18个)都是为了保护或拓展公民权利的。现留存的大部分修正案都有关政府机制,修正宪法实施之后出现的缺陷,或者根据对政府角色的认识的变化改善政府。

Translog:

修订宪法的细节——比如三分之二议员——翻译的很罗嗦,而且不清楚。

新修订宪法的实施方案 篇2

阿克曼首先从1865年12月发生的两次致命事件第十三修正案和第十四修正案入手直奔主题———南方的重建。

南方重建的历史是复杂的。南方重建在在很多方面都对美国产生的重要影响,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美国国会在此期间通过了三个具有历史性的宪法修正案,而这三个修正案对美国的宪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个就是宪法第十三修正案,该修正案结束了美国的奴隶制度。第二个就是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该修正案规定,凡是在美国出生和移民到美国定居的人都是美国的公民和他们生活所在州的州公民,任何一个州都不能限制公民的权利。最后一个就是宪法第十五修正案,该修正案规定美国公民不能因其肤色而妨碍其投票权。宪法第十三修正案解放了所有的黑人奴隶,第十四修正案又保护了他们的应有权利。[1]

在第十三修正案中,正是林肯和约翰逊对总统权力的持续运作,才使得第十三修正案最终得到通过。而第十四修正案的顺利通过,是源于共和党人成功的改造了分权体制,国会的主张令人信服。第十三修正案是以总统领导为模式,而第十四修正案则是以国会领导为模式。谈到此,就要说明此时南方政党态度的转变了。第十三与第十四修正案的通过正是因为共和党的人民授权说,而这些南方政党从最开始的强烈反对和质疑,到现在却不能随意的否定共和党的这种人民授权的说法了,因为他们知道共和党现在代表了联邦重建的新秩序,换言之,他们是美国重建的代言人,与共和党作对,他们的政治前途很可能会一片灰暗,所以他们选择了“及时转向”。[2]南方人相信总统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改变,林肯的当选无疑是对奴隶制发起了挑战。但当时的南方政党并不承认林肯废除奴隶制度是代表了所有美国人民的意志,他仅能代表少数北方人,因此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南方人在战争结束后会主张总统作为总司令并没有权力去推动《宣言》背后的法律革命,当时的《宣言》在管辖范围上是无效的,在宪法意义上是存疑的,它甚至还承认了奴隶主是正当财产权益,但是这些都不能否决《宣言》在根本上的宪法意义。

重建后的南方,使美国的政治和经济都有了质的飞跃。因为美国三个修正案的通过,使得美国宪法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南北方的重建使得美国整体更加融合,也促使了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体化,为美国的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石。[3]

二、读《我们人民:转型》的启发

本书的立足点是二元民主,它同时也是美国宪政的“基本组织原则”。就像书中所描述的,现在的美国宪法,是由建国、重建以及新政三个时期的转型而演变过来的。在美国宪法三次关键的转型时期,需要人民站出来,通过选举发出宪法改革的信号,从而启动高级立法,然后由人民作出自己的选择,获得胜利的选举者也就因此获得了人民的授权,运用非常规的政治手段进行改革,从而迫使反对派及时转向,最后再有最高法院通过判决,开启一个新的宪政时代。美国的党派斗争向来都是被批判的对象,但作者在书中却塑造了一个党派政治的正面形象,在每一次的转型时期,政党的当选通常都代表了人民的真实选择,同时也为美国日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决定性的政党胜利,才使得三次宪法顺利推行。回顾本书,作者在描述美国宪法的这三次大转型中,运用了大量的假设和现实的困境来丰富自己的观点,不禁也将读者带入了书中,跟着作者的思维去回顾那段动荡的历史。《我们人民》虽然是一部关于美国宪法发展历程的书籍,但是从中不难看出美国宪法中的民主精神。美国的宪法是世界各国宪法中最短的,但历代美国的制宪者都以他们的宪法为最高准则,可是又不拘泥于宪法所表达的字面含义,他们对宪法的理解是随着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而改变的,正如这三次重大的宪法转型,每一次都对宪法作出了新的解释,但又能很好的保持着美国民主、自由的传统。美国人民对宪法的尊重以及他们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正确抉择无疑不是这个国家强大的原因。

摘要:《我们人民》是美国政史研究学者阿克曼最著名的著作之一,它被称为“过去半个世纪在整个宪法理论领域所进行的重要工程”。本文就是以阿克曼的第二卷为原本,发现在阐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这一美国关键的历史阶段期间南方政党在重新修订美国宪法上的态度转变。通过美国历次宪法的修正案探寻美国在宪法上的民主批判。

关键词:美国宪法,南北战争,政党之争,宪政转型

参考文献

[1]布鲁斯.阿克曼.我们人民:转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112-116.

[2]布鲁斯.阿克曼.我们人民:转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及实施 篇3

和谐社会;刑事诉讼法;人权

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依法治国上了新台阶。随着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人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对我国的诉讼制度和司法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今年3月14日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刑事诉讼法1996年修正以来的首次“大修”。新刑事诉讼法更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充分彰显了我国和谐社会理念指导下的民主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1.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修订的重要内容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是1979年制定的,1996年作了第一次修改,这第二次“大修”,其重要内容如下:

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2004年3月14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宪法修正案,第一次将“人权”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我国法律体系。这次,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总则中明确写入“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有规定以来,我国部门法第一次有了人权规定,这不仅具有宣示性,也具有指导性意义,意味着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完善证据制度。新的刑事诉讼法,首先,增加非法证据排除和不得强迫自证有罪,这是相当大的进步。其次,在规定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七种证据外又增加了规定电子数据。另外,增加了证人强制出庭但配偶、父母、子女可例外及加强对证人的保护的制度,充分顾及了我国的人情、不愿意得罪人的传统观念。这些增加的条款符合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完善强制措施。新的刑事诉讼法,一方面,进一步细化逮捕条件中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增加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还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同时,还增加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逮捕后,人民检察院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程序。这些新的修改,将大大有利于防止错误逮捕,还能尽可能过早的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这就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切实保护。

完善辩护制度。新的刑事诉讼法增加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为其提供法律帮助,这意味着在侦查阶段,律师的身份由“提供法律帮助的律师”转为“辩护人”。另外,新刑法规定辩护律师在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均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并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且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监听。这样,律师们能及时、全面、确切的了解案情,有利于他们为维护当事人的人身权利而进行第一时间的正当行为,就能从刑事诉讼的一开始便来维護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完善死刑复核程序。新刑诉法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死刑的裁定。对于不核准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或者通过提审予以改判。同时,增加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辩护人的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可见,这一死刑复核程序是更加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对人的生命权的尊重与负责。

适当扩大刑事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我国现行刑诉法对自诉案件的和解作了规定,新刑诉法又适当扩大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新刑诉法规定,公诉案件适用和解程序的范围为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犯罪,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这一程序。新刑诉法明确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和解范围限制在部分危害较轻的犯罪。同时规定,对于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增加特别程序。新刑诉法规定对于未成年人涉嫌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新刑诉法还增设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规定对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致人死亡、重伤,依法不负刑事责任,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精神病人,由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的申请,由人民法院作出决定,并对人民法院的决定程序、强制医疗的解除程序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等作出规定。这些特别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弥补了法律中的漏洞与不足,有利于逐步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

2.新刑事诉讼法贯彻实施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立法难,执法更难”,我们在今后的贯彻施行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切实做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统一。在刑事诉讼中,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是一对矛盾,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对立,是指惩罚犯罪是对犯罪的追诉活动,而保障人权则是针对追诉的一种防御活动。相互依存,是指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又都得必须以对方的实现为条件。在刑事诉讼中,如果只注重追究犯罪而忽视保障人权,则势必可能导致蔑视法制、行政专横、滥捕滥伐;如果只注重保障人权而忽视追究犯罪,又势必导致打击不力、犯罪猖獗、人民无法安居乐业、社会不得安宁等局面”。因此,新刑诉法在今后的贯彻施行中一定要做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明确各自的职能分工和配合衔接,在办案中互相配合,共同肩负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诉讼任务。公、检、法三机关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才能有效防止和纠正在诉讼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偏差,把好刑事案件事实关、证据关和程序关,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另外,还应建立有效渠道加强公民对公、检、法三机关公权力的监督。这样,才会更好的做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

在保障诉讼当事人权利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保护人身权利是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刑事被害人双方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但是长期以来,在刑事诉讼中,很多人甚至更多人关注的只是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权利保障。新刑诉法在今后的贯彻实施中应该注意:第一,要在经济上给予刑事被害人一定的物质帮助,“赔偿的费用首先应当由犯罪人来提供,犯罪人应当对其犯罪行为做出赔偿,包括赔偿财产、造成伤害所付出的费用以及被害人有抚养或赡养的人的生活费用的支出等,但是当犯罪人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对其进行赔偿时,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或者一些专门针对公民的救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被害人所面临的经济困难”。第二,国家应该建立一个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通过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由国家财政支出专门补偿救助那些经济困难的刑事被害人。

要有效杜绝刑讯逼供行为。在今后新刑诉法的贯彻与实施中,司法机关和办法人员一定得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杜绝刑事案件中的刑讯逼供行为。一方面,抓紧就刑事证据制度及嫌疑人的审讯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指导公、检、法三机关办案,应该杜绝任何形式的刑讯逼供,不管是直接的还是变相的,不管是肉体的还是精神的。另一方面,增加一些避免刑讯逼供的配套措施。例如,可以尝试着推广律师在场权,这是一种防止刑讯逼供的有效手段;也可以施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这样也能有效防止刑讯逼供;此外,还应制定相关惩罚措施,当有关办案人员违反规定确实进行严刑逼供时必将严惩不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的防止刑讯逼供。

办案人员要提高司法水平。新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使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更加科学、完善,但是各项修改都将对司法人员的办案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挑战。这就务必要求司法人员转变执法理念,增强人权保障、证据、程序、效率、权限等意识并坚持平和、理性、文明、规范执法,在刑事诉讼的全过程中都切实做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所以,在今后的新刑诉法的贯彻与实施中要加强对新刑诉法立法思想的理解,转变观念、创新方法,切实守法办案。

检查机关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新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强化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从立案一直到特别程序都贯彻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这就要求检察机关进一步完善监督理论,转变、创新监督理念,不断充实监督人员和机构,切实地将新法的精神贯彻执行下去。另外,在自己监督其他部门的同时,还要做好自身内部的监督,处理好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关系。只有这样,在保障新法顺利执行实施的同时,也使检查监督走向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才能使我国的法律运行机制更加完善。

新的刑事诉讼法既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又顺应世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国际刑诉法改革潮流。但在今后的贯彻实施中也许还会出现新的矛盾、问题或争议,但隨着它的贯彻实施,我国也将适时制定相关的司法解释予以配套实施,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司法为民的和谐理念,刑诉法中的漏洞随时都将会得到完善。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必将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完善,进而促使我国社会的越来越和谐。

[1]李 龙.法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德)克劳思.罗科信.刑事诉讼法[M].吴丽琪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赵秉志,王俊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我国刑法立法[J].河北法学,2008.11

[4]许海波.谈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人权保障的突破性改革[J].政法论丛,1997.02

新修订宪法的实施方案 篇4

第一部分;判断题

1.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要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3.人大的监督,主要是法律监督。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4.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捍卫刑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5.王中汝教授指出,关于人事任免权的改革大方向是给人大以真正的选择权,改变实际上存在的等额选举、任命制状况。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6.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7.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8.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家有关监督机关要担负起宪法和法律监督职责。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9.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0.王中汝教授指出,协商民主的主体之一是,社会组织。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要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3.王中汝教授指出,协商的主导者是国家政权及执政党。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4.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要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上级人大报告。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6.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重点讲11个“重大问题和重大举措”,经济方面与政治方面占3个问题。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8.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9.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20.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第二部分;单选题

1.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小组。正确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提高立法(),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正确 √

A.质量

B.效率

C.能力

D.强度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与民主法治有关的是:《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立法工作方面要求和任务的研究意见》、《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错误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4.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哪项? 正确 √

A.人大的监督是集体监督,而非代表个人的监督。

B.人大有监督权,但不能代行行政权、司法权。

C.人大监督不是与政府、司法机关唱对台戏。

D.人大的监督,主要是内部监督。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5.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和基础性工作。正确 √

A.首要任务

B.重要任务

C.主要任务

D.诀要任务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正确 √

A.法制化

B.固定化

C.一体化

D.制度化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7.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是国家的根本法。正确 √

A.民法

B.刑法

C.行政法

D.宪法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正确 √

A.人民

B.政府

C.政党

D.组织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9.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错误 ×

A.制定

B.实施

C.公布

D.执行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0.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的权威也在于()错误 ×

A.制定

B.实施

C.公布

D.执行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第三部分;多选题

1.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错误 ×

A.法律地位

B.法律权威

C.法律效力

D.法律规制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正确 √

A.行业协会商会类

B.科技类

C.公益慈善类

D.城乡社区服务类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3.王中汝教授指出,在总书记的讲话中,关于民主法治建设的特点有()错误 ×

A.内容很丰富

B.民主法治的地位很重要

C.任务落实很具体

D.宣传很到位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机制。正确 √

A.起草

B.论证

C.协调

D.审议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5.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正确 √

A.根本性

B.全局性

C.稳定性

D.长期性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6.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的好宪法。错误 ×

A.充分保障人民政治权利

B.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

C.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D.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正确 √

A.座谈

B.听证

C.评估

D.公布法律草案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通过()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正确 √

A.询问

B.质询

C.特定问题调查

D.备案审查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9.王中汝教授指出,协商民主的主体包括以下哪些? 正确 √

A.国家政权机关

B.政协组织

C.党派团体

D.基层组织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10.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的好宪法。错误 ×

A.符合国情

B.符合实际

C.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D.符合国际潮流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新修订宪法的实施方案 篇5

2013-09-10 长大教〔2013〕210号 教务处

长安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普通高等学

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长安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的相关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确保各专业的良性发展和教学秩序的稳定,学校对转专业的年级和学生人数实行宏观控制,原则

上只允许一年级结束时转一次专业。

第三条不同门类的学生不能跨类别转专业,学制不同的专业不能互转;上没有招生的专业不得接收学

生转入。

第四条艺术类学生不能转专业。实验班(基地班)、国际班和卓越工程师班不接受转入学生。

第五条国防生转专业,按教育部及总政治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转专业的所有工作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所有相关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

有关规定与程序。

二、转专业资格及要求

第七条凡提出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在读一年级统招本科生,思想品质优良,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团结同学,无违纪行为;

2、对申请转入专业有一定的特长和志向,身体健康、无专业受限情况;

3、已取得所开课程的全部必修课学分,第一学年课程考试每学期平均成绩在80(含80)分以上,单科成绩不低于60分,且第一学年必修课考试成绩在年级同专业排名前18%,按以下规定执行:

(1)成绩在年级同专业排名前8%者,可在全校同门类专业中申请转专业。

(2)成绩排名位于年级同专业前18%者,可申请在学院内转专业。

第八条当年高考录取时未满足本人任何志愿的学生,可申请在学院内转专业。按第一学年本专业平均成绩

排序确定(外语学院、政治学院、文传学院可以互相调整)。

第九条对于高分专业申请转入低分专业的学生(以当年陕西省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为依据),可在本学院内转专业,具体名单按申请学生第一学年本专业平均成绩排序确定(外语学院、政治学院、文传学院可以互

相调整)。

第十条转入专业最大人数以各接收专业的学生容纳量为准。

第十一条如果申请转入某专业的学生人数超过该专业可容纳量,则根据申请转入该专业学生的成绩排名确

定。

第十二条转出专业剩余学生人数同专业每班平均不得少于20人。

第十三条对申请转入专业的课程安排、奖学金、就业等情况有明确认识,并完全接受。

第十四条 因身体等特殊情况需要转专业,由学生所在学院会议初审,教务处会议审核,主管校长批准,可

以转专业。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请转专业:

1、没有在规定时间申请转专业者;

2、有补考者;

3、在校期间受到警告(含警告)以上处分者;

4、艺术类考生、高水平运动员、保送生等特殊类招生学生;

5、休学、保留学籍的学生;

6、已办理转专业手续的学生不能再次申请转专业。

三、转专业程序

第十六条 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中的学生可在第二学期结束,第三学期开学初申请转专业。教务处根据办学条件确定各专业可接受转入学生人数。学校受理时间为第三学期开学第一周,第三周公示转专业学生名单。

第四周办理学籍变更手续。

第十七条 凡需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院(部)提出书面申请(过期不予受理),并填写

《长安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申请表》(一式三份,见附件)。

第十八条各学院根据各专业学生情况,进行学生文化课成绩排名等方面的初审,经所在学院院长审批,报

教务处。

第十九条 接收院(部)要认真组织好申请转专业学生的复核工作,提出能否接收的意见,并报教务处。第二十条 教务处在学校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根据各院(部)转专业学生考核情况,提出审核意见,并报请主管校领导审批。合格名单在校园网上予以公示。

第二十一条 经学校同意转专业的学生,由教务处通知学生所在院(部)和接收院(部),学生凭转专业通

知书及学籍变更通知书办理相关手续。

四、学分记载与学籍管理

第二十二条 转专业后学生已取得的学分按下列规定计算:

1、与转入专业同档或高一档的必修课程学分仍然有效,低于转入专业的必修课学分的课程必须重修;

2、转入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包含的课程,可计算为选修课学分;

3、学校批准且公示合格办理了学籍异动手续的学生,按照转入专业进行学籍管理。

五、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3年9月1日起执行。原《长安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试行)》(长大教

[2012]210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新修订宪法的实施方案 篇6

事宜公告

2013年12月31日 发布

2013年12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无菌药品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有关事宜发布了公告。

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规划,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修订药品GMP要求。

公告指出,自2014年1月1日起,未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或生产车间一律停止生产。其2013年12月31日前生产的产品,可继续销售;2013年12月31日前已完成最终包装,但尚未完成检验的产品,可继续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2013年12月31日前已通过新修订GMP认证现场检查并已公示的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或生产车间,2014年1月1日后,仍可继续生产。但是,其产品应在取得新的《药品GMP证书》后方可销售。2014年1月1日后,尚未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或生产车间,仍可按照有关规定申请认证;通过认证后,方可恢复生产。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新修订药品GMP实施标准的一致性。截至2013年12月31日,已有796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全部或部分车间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全国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共1319家,已通过认证的企业占60.3%,这些企业生产的品种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收载的全部无菌药品;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13年)中收载的无菌药品覆盖率也达98.7%;总体产能已达到2012年无菌药品市场实际需求的160%以上,能够满足市场供应。通过新修订药品GMP实施,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保障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明显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公告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上述要求,加强对无菌药品生产的监督检查。对已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要加大跟踪检查力度;对尚未通过认证须停止生产的,要严防出现违法违规生产行为;一旦发现问题,要坚决依法予以查处。

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解读与问答

2013年12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无菌药品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有关事宜的公告》。公告的发布标志着新修订药品GMP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使各界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修订药品GMP实施的有关情况,现就相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2014年1月1日起未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停止生产

解读:根据《药品管理法》及原卫生部79号令,报请国务院同意,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11〕101号)。通知规定2015年底前全部药品生产企业应达到新修订药品GMP要求,其中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应于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修订药品GMP要求。根据实施规划过渡期的有关要求,2013年12月31日是企业可以执行98版药品GMP生产无菌药品的最后期限,2014年

1月1日起未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或生产车间)必须停止生产。

二、无菌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情况如何?

答:我国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共计1319家,截至2013年12月31日,已有870家提出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申请,占全部企业总数的66%;其中855家已完成现场检查。通过检查并公告的企业有796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60.3%。

三、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企业药品产能和品种能否满足我国药品市场供应?

答:按2012年我国药品市场需求估算,目前我国已通过的新修订GMP认证企业的无菌药品4种主要剂型的总体产能已达160%,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从品种分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收载无菌药品171个,全部都有已通过认证的企业生产。《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13版)及临床常用药品分别收载无菌药品629个和563个,已通过认证的企业分别可以生产其中的621个和556个,均占98.7%。目前尚未覆盖的个别品种,也已完成了产品储备。总体来看,能够有效保证药品市场供应。据近几年统计,正常情况下每年都会有一些品种(包括各种剂型)出现供应短缺现象,如甲巯咪唑、人凝血因子Ⅷ、蛇毒抗血清等都是由原料、价格、市场等原因造成的,与新修订药品GMP的推行并无内在联系。

四、如何界定停产?停产后企业能否继续申请认证?此前生产的产品后能否继续销售?

答:为了准确界定停产行为,考虑到部分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公告》中明确,以完成最终包装为标志来确定停产行为,即对于2013年12月31日前已完成最终包装,尚未完成检验的,可继续进行检验工作,合格后予以放行,允许其继续上市销售。疫苗类产品按要求需要进行批签发,2013年12月31日以前生产并送批签发的疫苗产品,在批签发合格后仍可上市销售。

未通过GMP认证的企业,2013年12月31日前生产的产品可以继续销售,也就是说在2014年仍会有2013年12月31日以前生产的产品陆续上市。

对2013年12月31日前,已通过认证现场检查并进行公示的企业,2014年1月1日后仍可继续生产,待取得新《药品GMP证书》后产品方可销售。

企业停产以后,如完成GMP改造,可以继续申请认证。对于放弃认证的企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品种技术转让、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有序退出。

五、新修订药品GMP的实施对于我国医药产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新修订药品GMP充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等国际先进标准,对无菌药品生产的要求有了较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强调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强调药品生产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更加有效地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新修订药品GMP的稳步实施,为医药产业的优胜劣汰、兼并重组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部分规模小、效益差、产品无市场、质量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出局。生产上规模、管理上水平、市场占主导的优势企业也利用本次机会,调整了品种布局,提升了产业集中度。以大容量注射剂为例,我国排名前5位的生产企业,已占有全国市场近50%的份额。

新修订药品GMP有效促进了我国制药工业与国际接轨,加快了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有160家企业的450个原料药、103家企业的143个制剂品种通过国外药品GMP认证检查。2013年10月9日,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疫苗预认证,首次

进入国际采购目录,具有里程碑意义。

六、2014年1月1日后,未通过认证企业的停产是否会对行业造成冲击?答:根据统计,全国制药五百强企业中涉及注射剂生产的仅有22家未申请新修订药品GMP认证。100强中99家已经通过,仅剩的1家也已提交认证申请。新修订药品GMP是技术要求的提升,更是产业发展到新阶段市场做出的选择。不过,我们对于尚在改造暂时停产的企业并没有关闭认证的大门。只要企业提出认证申请,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基础上,将继续组织认证检查,通过认证后可以恢复生产。

七、在新修订药品GMP的实施过程中是如何保证认证检查工作质量的?答:在新修订药品GMP整个实施过程中,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及时颁布相关附件和认证检查指南,修订原有质量手册及34个程序文件,并新增4个文件,从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药品GMP认证检查。加强检查人员的业务和纪律培训,新修订药品GMP实施以来,2011年首先培训了117名检查组长,然后培训了163名骨干检查员,后期对600名检查员进行了新修订GMP相关培训。2012年、2013年采用多种形式陆续对长期从事检查工作的550名药品GMP检查员进行再培训,包括无菌理论学习与现场操作结合、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8期疫苗专项培训、世界卫生组织派专家对我国检查员的检查进行观察检查和教学检查等方式,确保了药品GMP认证检查员的检查能力。

药品检查质量体系不断完善。2011年初,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国家疫苗监管的评估。2012年药品认证管理中心通过ISO9000认证,药品检查质量管理体系获得专家的好评。

明确检查认证的技术标准和纪律要求。对认证检查的结果实行公示制度。对认证检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实施过程执行标准和纪律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八、下一步总局将采取什么措施监督未通过认证企业确保停产措施到位?答:下一步总局要求:

各地要认真落实《公告》要求,凡是未通过认证的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或生产车间,必须自2014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请各地立即通知未通过药品GMP认证的企业,一律按《公告》要求停止药品生产活动。各地应加强对行政区域内应停产企业或生产车间的监督检查。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对应停产企业进行全面梳理并逐一进行现场检查,确认停产状态。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停产情况和检查情况进行汇总,于2014年1月10日前报总局药品化妆品监管司。同时要密切关注停产企业状况,凡发现未按规定停产的,应按照《药品管理法》及相关规定依法查处。

各地要对应停产企业的原辅料、包装材料等进行严密监控,采取切实有效的管控措施。特别要加强对停产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生产企业的原、辅材料的监督管理,采取严控措施,加贴封条,防止流入非法渠道,给社会带来危害。

各地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公告》要求落到实处。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新的问题,及时报总局药品化妆品监管司。

九、为什么要实施新修订药品GMP?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是国际通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基本准则,是药品生产必须遵循的重要技术标准,已成为国际上评价药品质量保

证体系和参与药品国际贸易的一项基本内容和标准。药品GMP对药品生产中原辅料采购和检验、生产投料、制剂加工、质量检验、仓储保存及产品出厂放行等生产全过程的条件和方法进行科学、合理、规范的规定和要求,从而确保药品生产企业可以持续稳定地生产出合格药品。

我国在1988年开始逐步推行药品GMP。经过1992年和1998年两次修订和依法实施,在2004年7月1日实现了所有药品均在符合药品GMP条件下生产的目标。通过实施药品GMP,我国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原有药品GMP已颁布实施10多年,受当时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所限,其中有些规定过于宽泛,有些制度存在缺失,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可控的目标要求,在理念、制度和标准上已经落后于国际上较为先进的药品GMP标准。为了全面提升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药品生产更加规范、质量更加可控,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必须对我国药品GMP进行修订并推动实施。

十、新修订药品GMP的特点是什么?

答:此次药品GMP修订工作从2005年启动,本着公开透明、从国情出发、优先提高质量管理和人员素质的原则,在参考世界卫生组织药品GMP标准基础上,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实际,并针对我国药品质量现状和以往药品质量事件暴露的问题进行修订。

新修订的药品GMP由正文和附录组成,更加注重质量管理的细节,篇幅内容由原来的88条增加至313条。新修订药品GMP相比原有药品GMP,标准要求更高,内容更加全面,制度和措施更加具体可操作,基本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药品GMP标准。

新修订药品GMP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明确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在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和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保证药品GMP的有效执行;二是提高了企业从业人员资质要求,明确将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列为药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三是细化操作规程、生产记录等文件管理规定,增加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四是提高了无菌药品生产环境标准。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药品GMP的空气净化A、B、C、D分级标准,并增加了生产环境在线监测要求。同时,按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分别对厂房设施的设计提出要求,对设备的设计、安装、维护及使用等方面也做出具体规定。五是围绕质量风险管理增设一系列新制度。引入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分别从原辅料采购、生产工艺变更、操作中的偏差处理、发现问题的调查和纠正、上市后药品质量的监控方面,增加了如供应商审计、变更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新制度和措施,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主动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

十一、实施新修订药品GMP的目标是什么?

答:实施新修订药品GMP,一方面可以全面提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强化药品质量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医药行业的准入条件,淘汰落后生产力,有利于医药产业做大做强,从而推动医药产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同时有利于,推动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转型和与国际接轨,加快医药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十二、新修订药品GMP的实施规划是什么?

答:新修订药品GMP发布实施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1年2月,就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规划。规划充分考虑了企业升级改造的过渡时间和品种

风险因素,确定了分两个阶段实施的计划。一是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要求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修订药品GMP的要求;二是除无菌药品外的其他药品,均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修订药品GMP的要求。届时,未在规定时限达到要求的企业(车间),不得再继续生产药品。

十三、实施新修订药品GMP的促进措施有哪些?

答:针对实施初期出现的部分地区推进慢,企业等待观望等状况,实施进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无菌药品生产要在2013年底实现预期目标,任务尤为紧迫。因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卫生部从药品技术转让、招标采购、药品价格以及鼓励兼并重组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快新修订药品GMP认证,鼓励药品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

2013年2月和10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做好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过渡期间企业文号转移等工作,连续下发相关通知,鼓励企业药品技术有序流动,推动新修订药品GMP顺利实施,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新修订宪法的实施方案 篇7

1 滨州医学院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背景

1.1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本土化发展的趋势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 GMER) , 是由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IIME) 针对教学效果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基本标准, 旨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它对教学过程不做规定, 尊重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 承认各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的多样性, 允许各校按自己的需要增加要求和内容。《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制定, 体现了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要求, 同时也关照了医学教育的本土化发展, 为世界各国在医学教育标准方面的互认搭建了一个国际平台, 并逐渐为世界各国所认可、采纳。而我国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可避免的被纳入国际医学教育的坐标体系中, 主动靠近甚至超越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是提升我国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必然要求。为了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接轨, 国内的医学教育专家王德炳等做了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学位改革研究, 并公开发表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加快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本土化发展的进程, 修订符合国际国内医学教育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1.2 中国医学教育认证的要求

医学教育是为了培养从事医疗卫生保健的专门人才, 为了保证《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在我国的有效运行, 确保育人质量, 国内已经形成了《中国医学教育认证办法》 (试行) , 认证工作也已逐步展开。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形成符合《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1.3 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我校在教学评估之后着力加强内涵建设,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GMER, 对照我校现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分析认为存在的问题是:培养目标滞后, 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人文素质、交流沟通技能、信息素质等现代素养重视不够,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单一。为此, 需要制定一套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符合学校内涵建设大局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1.4 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诉求

医学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健康的专业教育, “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 医学的崇高使命决定了对医务人员道德品质的特殊要求。它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牢牢掌握现代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 能在临床实践中独立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 而且要求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医学专业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这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社会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2 滨州医学院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可行性分析

领导重视。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学质量, 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12345”的发展战略, 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尤其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来, 学校着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继续推进内涵建设, 学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 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明了方向。

教学管理体制到位。2007年学校深化内部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形成了由分管教学校领导负责、教务处牵头、学院管理的校 (院) 两级教学管理体制, 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理顺了教学管理关系。

具有优良的教学传统。长期以来, 我校传承了青岛医学院的优良教学传统, 积淀了严谨、求实、创新的教育理念, 重视对学生进行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 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奠定了思想基础。

具有优良的教学条件与充足的教学资源。目前,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达8亿元,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9, 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为188万册;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 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 教学医院、实践教学医院60余所;学校现有教师648人, 其中教授为85人, 副教授为220人, 博士、硕士学位人员为358人;2008年上半年学校建设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引进了2, 500多门网络课程, 拟在3年内自建200门网络课程。教学条件建设和资源建设为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奠定了师资和物质基础。

3 滨州医学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

作为医学专业人员,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有吃苦奉献的精神, 还要有精湛的医术, 即德才兼备。而当前医学教育实践中, 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与临床脱节, 学历与能力脱节, 临床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人文精神缺失, 科研意识不足。因此, 医学院校要提高教育质量, 保证人才培养, 必须在实践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3.1 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整体思路

针对我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 结合《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 以专业认证为导向,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形成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即新的培养方案要以培养出“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为基本方针。

3.2 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我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是明晰“三个统一”, 加强“两大培养”, 突出“一项技能”。

明晰“三个统一”的育人理念。即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的统一, 使学生既具有宽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 又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发展的基础上, 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使学生既懂得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有科学态度, 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培养。医学不仅是科学, 更是人学, 直接关乎人的生命权与发展权。培养具有“仁心妙术”的医学专业人才是医学教育之鹄的。改变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的尴尬境地, 推进医学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比翼双飞”亦是此次修订的一个着力点。

加强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解决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而操作能力薄弱的矛盾, 在基础阶段 (从入学教育开始) 通过参观医院、参加医务劳动和社区医疗实践等途径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了解临床;在桥梁课程和临床课程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接触临床机会, 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修订后的培养方案特点及与现行培养方案相比的主要变化

培养目标由“单一”到“三维”。在培养目标上, 新的培养方案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初级医生。学生毕业时能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和监督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掌握科学的方法, 具备终生学习和进一步深造的扎实基础和能力。” 其具体目标分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反映了人才培养目标取向的变化, 即由原先强调临床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单一维度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职业素质及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三维目标, 在目标制定上更为具体与细化。

课程设置由必修课、选修课的设置到课程群的搭建。课程设置上, 现行教学计划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限选课, 课程门类较少, 开设质量不高, 新方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压缩必修课, 扩大选修课, 并搭建了多类课程群。

为加强学生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学习, 新增设临床医学导论、临床基本技能强化训练、OSCE考核、社交礼仪、人际沟通等内容, 保证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并通过参观医院、参加医务劳动和社区医疗实践等途径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培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 使学习内容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增加了相关的人文、社会类选修课, 开展与医学有关的法律、法规等专题讲座;针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开设循证医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等课程, 并通过名师讲坛、撰写文献综述训练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意识。新的课程群的搭建从多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①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此次修订, 充分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引导, 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改革;强化了后期教学管理, 增加了临床见习、实习的时间, 构建了完整的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毕业时增加了临床毕业技能的考核, 加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②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课程设置的变化体现了知识观的变革。适应“生物”医学模式到“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 用整体的知识观和动态的知识观来看待知识, 将组织胚胎学和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实验整合为形态实验学, 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整合为机能实验学, 使教学内容相对优化, 更接近医学教育的学习规律。③注重学生终身能力的培养。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并根据医学教育的性质, 积极探索PBL、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的改革,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主动思考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后续工作

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不是“纸上谈兵”, 最终要运用于实践教学中。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运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系列的配套改革。如:根据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制定工作;制定新增课程的师资建设计划;教材选用工作;制订更加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 使实验、见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各个教学环节得到时间和效果上的保障,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等等。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势在必行, 但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谨慎为之。

摘要:以医学教育新标准为背景, 审视滨州医学院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分析修订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整体思路, 并进一步阐述了新修订的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地方院校,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2002 (2) :1-5.

[2]易露茜.借鉴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推动医学教改革创新[J].医学教育, 2004 (5) :3-5.

[3]欧阳若芸, 蒋云生.从“全球最低基本要求”谈临床教育的改革[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 (22) :153-155.

论我国宪法实施的行政法路径 篇8

【关键词】宪法;行政法;宪政;宪法实施路径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我国所有的法律在制定的过程中都应该和符合宪法的相关规定,同时宪法也是我国所有法律中最有约束力的一种法律,但是在当前在宪法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了宪法应用中的重要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采用行政法的手段对宪法的实施进行加强。

1.宪法与行政法都是公法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在现代法律体系划分中最主要的划分原则就是将其分为公法和私法,我国相关的研究人员对公法和私法划分的研究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在前期很多人对这种观念持否定的态度,但是在后期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也逐渐接受了这种观念。但是当前对公法和私法的划分还有很多不同的砍伐,但是宪法和行政法实际上都是公法的一种,二者也是我国公法体系建设中两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宪法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行政法虽然没有宪法的地位高,但是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行政法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体现抽宪法的意志,同时还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保证维护宪法的这样一个原则,因此宪法和行政法都是我国公法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和行政法都是以政府的公共权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实际上就是政府为实现自己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一种工具,它的主要来源就是人民,是人们简化自己手中的权力进行让渡的一个必然结果,宪法中的相关内容实际上对政府的权力进行规定和制约,所以说公共法也成为了政府开展行政工作,行使行政权力的一个重要的法律依据,宪法和所有的公共权力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行政法则是公共权力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宪法对行政法的支配和引领

任何一项法律都有其自身关注的某些领域,只有这样,法律才有其真正的价值,行政法在实行的过程中也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寻找自己应该关注的领域,从而也更好的获得能够支撑自己不断发挥实际作用的精神支柱,这一精神支柱应该在宪法当中有明确的规定,同时还应该由宪法当中的相关的理念来构成。

当前我国的行政法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保障权利和限制权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通过宪法和法律的相关制度对其进行安排,这样才能保证人民享受的基本权利不受损害,。从而也提高人们在生活中的和谐型。

2.1人权保障是行政法治的基础

宪法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实现对每一个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以及人格的尊重和保护,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难实现对每个人都充分的尊重,这主要是因为政府的产生是一种合意的形式,政府对每一个公民的承诺都是十分有效的。

人权通常就是指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这也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基本的条件,我国宪法当中涉及的内容也非常的多,在对宪法不断修订的过程中,对人权保障方面的内容也不断的健全和完善,但是我国宪法对人权的保障也不是直接适用的,我国的行政法和宪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其对人权保障也是最为有效的,行政法在行政监督和人权保障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行政法的重要内容就是保障人权,但是在保障人权的时候,一定要以宪法为基础。

2.2权力制约是行政法治实现的关键

配置公权力并通过公权力的相互制约达到控制权力的目的是宪法的重要任务。现代社会国家公权力一般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现代宪政的实现取决于三权设置的平衡和制约关系。但是,三权中行政权不断扩张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代表了国家公权力发展的趋势。由此,在三权中,对于行政权的控制最必要,不仅应该运用立法权和司法权实现对于行政权的控制,还应该通过程序设计完成行政权自身运转的制约与控制。我国现行宪法所设计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政府权力运行体制,是考虑了对于政府行政权行使的监控作用的,人大之下的一府两院按照宪法设定的模式各司其职,各归其位,目的是为了实现对于行政权力行使的制约,而行政法中法律至上和法律保留原则的确立,是宪法上的权力制约引领行政法治实现的具体体现。

3.行政法推动宪法实效化发展

3.1我国宪法实施的现状

宪法要有权威,离不开它在实际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效力。没有实效的宪法只能算是一个政治宣言,而不是法律,更不是根本大法。宪法实效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宪法权威性的确立,还取决于宪法在司法实践中得到适用,宪法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神法,必须走下神坛,和普通法一样成为可以直接用来保护公民权利和限制国家公权力的武器。

虽然从1954年起我国就已经有了宪法典,但这仅仅是宪法的文本,在实践中,宪法并不具有直接司法适用的功能,宪法的内容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却被长期 虚置,没有产生实际的法律效力,从而导致我国宪法从来就没有被司法适用。宪法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宪法文本与社会现实存在着距离,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存在着脱节,这种脱节现象在宪法权利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当下我国宪法只是对基本权利的确认,明确宪法权利的种类与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只发挥了观念宣示作用,并未生动而贴切地走进公民的社会生活,当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目前还不具备宪法救济的功能。

3.2宪法实施与行政法的使命

从宪政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确认宪法效力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各国由于历史传统不同,各自建立了不同的违宪审查制度,有直接由普通法院适用宪法的司法审查,也有专门设立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行使违宪审查权。我国行政法从开始的管理法发展到控权法,最终也是為了保护公民权利的需要。行政的最初使命在于秩序,行政法发扬了行政的使命,并且随着行政领域的拓宽和自由范围的伸展,行政法保障着自由抑或损益着某些场合中的自由。

4.结语

在制定其他法律条款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宪法的相关规定,同时我国宪法的有效实施也一定要以其他相关的法律作为重要的基础,尤其是行政法,虽然我国行政法有很多不能直接应用于法律审判,但是它对宪法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锦光.论对法律的违宪审查[J].北方法学,2007(02).

上一篇:湘教版初中地理课题实验工作总结下一篇:八字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