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数字化(共11篇)
图书馆数字化 篇1
现代数字化图书馆为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 利用网络数码高清处理技术对多媒体文本、音像进行加工, 使之成为数字信息模式以便于人们对资料文献信息的查阅。用户能够不受地点、区域、时间、条件的限制, 随时都能利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享受各种现代化数字服务。图书馆的现代高阶发展形式以庞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基础, 逐步实现政府、团体组织、社会企业、科研机构等组织的资源共享化, 提供给人们更为方便、高效、经济的生活生产方式。
一、数字化图书馆的内涵特征
1. 数字图书馆以网络为传播途径。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联合了某个区域或者某个国家的图书馆形成一个联合体, 并将具有地区地理差异和类别差异的信息源进行储备, 通过数据传播提供给读者无约束的跨时间、跨空间、跨资源库的数字化信息来源。数字化图书馆以影视、声像、图片、文字等媒介为载体, 配以硬盘光碟电子化装备, 通过超文本链接提供给读者不同于传统文本阅读的多元化阅读体验。它的出现突破了固有平台的单一数字化资源整合, 实现了异地工作站数据库间相互联系、相互操作的可能性。它运用了协调关联式的软件, 获得了数据库中类型相近的资源对象与检索内容。无论哪种类型操作与资源对调都必须依托于网络服务。
2. 数字图书馆以数字化为内部结构化特征。
图片、声音、文字、影像等物理媒介通过数字转换储备在客户服务器上, 其功能主要是收录整理数据与索引查询, 与此同时对象服务器的功能是收录数字化信息资源。检索功能主要依靠图片、音频、影像等数字化处理查询技术为读者提供目标数据。数据信息发布方式可参考读者主体喜好的传播方式进行多样化处理, 但容量比较大的多媒体数据由于受互联网承载效度的影响, 高速网络技术仍然是其主流传播方式。
3. 数字图书馆以计算机云运算为技术应用手段。
云运算是计算机应用方式的简化手段, 有效地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与运行成本。数字信息资源的负重处理, 激增的信息资源与单馆容量的不匹配问题均需应用到计算机的云运算处理方式。数字化图书馆应用云运算架构了新的信息管理模式与服务模式, 导致图书馆体制的重建和馆员资源的优化配置。各类操作服务软件、办公自动化在实体图书馆中本地安装, 并提供一体化网络服务。
4. 数字图书馆以馆员现代化操作为服务手段。
计算机在现代科技潮流中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图书管理工作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资源、网络服务、特色技术三要素构成了数字图书馆。现代化的特征必定要求图书管理员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研究水平、外语能力、信息服务水平等方面有很好的掌握。这样就促使了图书馆员角色的转换, 从文献资料保管员转变成数字信息传播管理者、研发者。数字图书馆改变了图书管理员“收藏—加工—借还”模式, 注重对数字化信息的收录、加工、整理, 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同城或异地的资源进行整合, 以满足读者的检索咨询要求。这样的工作环境增加了图书管理人员的紧迫感, 他们必须系统地学习相关数字信息化知识及各种计算机操作技能。
5. 数字图书馆以新型异地馆藏为资源储藏模式。
馆藏是一个图书馆的生命活力载体, 是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最为基本的物质保障。传统图书馆多以印刷纸质文献资料为物理人工储存形式, 它独立存在, 不与其他馆体发生任何联系, 有着明显的地域界限。而数字化图书馆则融合了实体藏书与虚拟信息化书籍资源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模式, 并实现了多馆性、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馆藏联合。读者突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 仅需网络便可调用各种信息资源。
6. 数字化图书馆以新型用户服务体验为服务存在方式。
传统图书馆主要根据本身自有的不同层次文献资料提供文献检索、借阅、参询服务, 它的服务对象也是相应的不同层次的用户。数字化图书馆依托于数字媒体, 主要给各种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集成性服务。相对于传统图书馆面对面的固定读者群服务交流方式的不同, 数字化图书馆提供的是不受限群体的人机对话服务形式, 这样服务群体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就不受数量参数的限制, 从而扩大了服务的对象。传统图书馆用户服务的时间也是受到限制的, 一般参照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间。数字化图书馆在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撑下, 全天候无时间限制地为用户提供随时性服务。
7. 数字化图书馆以新型的馆体管理为管理操作运营模式。
传统图书馆馆体中设有文献管理部、采编部、阅览部、参考咨询部、现代技术部等部门, 数字化图书馆则相对应地设置了网上阅览、网上借阅、网上浏览等板块。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主要对信息资源进行了高度整合, 对传统图书馆的相关业务部门有效地拆分整合, 使得资源更优化配置, 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将各部门的工作划分得更为合理细致, 相互联系补充, 图书馆也更为数字化、现代化。传统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在于馆藏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 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各种服务。数字化图书馆不仅要对相关资源进行收集, 还要利用网络技术组织资源来创建数据库, 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传统图书馆信息检索资源分布不均, 传递流程也十分繁琐与低效, 需要图书管理员的业务操作作为资源借阅中介者, 而在数字化图书馆中, 读者仅仅需要关注的是攫取浩瀚信息资源中自己所需的板块, 无须中介者配合参与流程, 从而实现了信息管理获取无中介化。
二、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变的策略途径
1. 树立新型现代数字化图书馆意识观念。
在新世纪, 图书馆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根据地, 而网络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必将取代传统图书馆模式带来新一轮的质性变革, 数字化图书馆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产物。这是历史的选择, 也是事物不断推陈出新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数字化图书馆的知识导航功能通过网络技术结合了馆内馆外、同城异地信息提供给了读者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图书馆服务体验。这种全新体验对传统图书馆带来的冲击比以往图书馆遭受的任何一种变革与挑战都要来得更为猛烈。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 图书馆的定位不能够再以原来的藏书量、读者量、借阅量等传统指标作为判断标准。网上服务能力、信息化的数字资源收集整理传播, 将成为图书馆良性发展的参考标志。图书馆领导和馆内工作人员必须有这个意识和思想高度, 这是我们转变传统模式、更好地开展图书馆工作的先决条件。
2. 丰富多样性的数字信息资源, 优化图书馆资源配置。
数字图书馆竞争力体现在资源占有量上, 要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数量及质量。不仅要适当地增加纸质印刷文献, 还要相应地增补网络背景下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传统图书馆工作流程为文献文本的收集、整理、加工、检索、保藏线性流水式的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各部分在实际操作中联系并不十分紧密, 不能最大化地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技术在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引入不仅能提供给用户本地馆藏资源浏览,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扩大到世界各地信息。这种转变将图书馆工作模式由单向线性模式扭转为以本地图书馆为核心的辐射型结构。现代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来源主要载体为电子图书报刊、网络数据库等电子出版物媒介, 必须利用好馆内这些虚拟馆藏, 将这些数字资源通过多样化的网络通讯手段提供给读者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
3. 提高图书馆人员素质, 加强图书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终端服务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图书管理员本身, 而图书管理员的素质高低又决定着提供给读者用户不同的体验感受。因此图书馆必须引进或培养有计算机、通讯技术基础方面的人才。可以录用有关计算机技术、图书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或者定时组织馆员进行图书馆业务培训, 开展现代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知识讲座等。另外图书馆相关领导也要意识到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改革工资薪酬体制、奖励机制, 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才能有效地减少专业人才外流的现象。
4. 掌握数字图书馆核心技术, 实现网络自动化操作平台。
数字化信息的录入、输出、储存必须依靠网络通讯技术, 数字化图书馆在虚拟网络平台上应提供的服务不单单只有常规的检索工具, 应升级为包括音频、图像等多媒体载体的检索。
目前, 一些发达地区基本实现了数字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但是, 绝大部分经费欠缺、地方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地区图书馆在软件投入、网络建设方面资金投入不足, 严重地制约了其网络化、自动化的发展, 这些图书馆在建设发展进程中应该有全面宏观的视野, 加大对现代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另外, 可以创建富有自身特色文化的数字资源馆藏, 并建立自己的网站, 通过成为互联网的一个支点从而实现资源的网络化、自动化共享。
摘要:本文试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内涵特征及向图书馆数字化方向转变的途径策略三方面探讨, 以期促进新时期图书馆的数字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图书馆,策略途径
参考文献
[1]胡彩虹.试论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型[J].办公室业务, 2012 (12) .
[2]王春侠.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跨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 .
[3]陈真.数字化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变革与思考[J].情报探索, 2011 (8) .
[4]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M].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1.
[5]刘兹恒.徐健华.张久珍.现代图书馆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6]雷震.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型[J].西北大学学报, 2001 (4) .
图书馆如何实现数字化管理 篇2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N7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3-0000-01
How Library Achieve Digital Management
Wang Zhanyu
(Jixi city Library,Jixi15813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library management model will also change,inevitably experiencing roles switching,information resources collecting,organizing processing,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found changes.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a growing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he library should continue to improve ourselves and make full use of network resource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a more high-quality information services.
Keywords:Library;Digital;Management
一、当前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的冲击
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购物的便利和大量信息的传送,更为那些长期以来以图书馆为依托进行大众化阅读、丰富生活、科技信息索取和社会生产的各类群体和个人提供了知识信息平台,因而极大地冲击了公共图书馆原有的优势和社会地位。
(二)传统服务功能的下降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整个社区的公众,比如国家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就应该是整个国家的公民,省馆的服务对象就是整个省的民众,而图书馆作为一个基础设施总是囿于一个地址,民众却是分散的,因此在这一固定与分散中就产生了很多问题。不论图书馆发展到何种形态,复合图书馆也好,数字图书馆也好,其宗旨都是提供优质服务以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知识的需求,服务永远是图书馆的主题。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图书馆的馆藏不再仅仅局限于书刊,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也纷纷作为一种馆藏入住图书馆,因而图书馆赖以服务的基础不断扩大,不断丰富,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人们查找自己所需资料的时间。人们渴望从图书馆目前的基础上获得多样化、高质量的服务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便由传统文献服务转变为现代优质信息服务。所谓优质信息服务,是指机构或系统将搜集到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为全社会或所属部门提供优质信息产品和服务,满足信息需求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图书馆作为知识集散地,提供优质服务责无旁贷。因此,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就应以优质服务为切入点,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现代图书馆如何实现数字化管理
(一)区分层次,合理构建馆藏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正在实现由人工静态向网络动态的改变,建设网上信息资源存取的新模式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各类型图书馆的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不同,在安排网上资源的比重方面也应有所区别。如非研究型公共图书馆,主要承担社会教育职能,应以扩充现有馆藏资源为主要任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涉及面较广,一是大学生围绕专业课程系统学习,主要需求集中在馆藏专业文献方面,二是高校教师和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需要从网络上及时、广泛地获取最新、最权威的学术信息,因此应采取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建设并重的方针。
(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独特优势
图书馆必须积极共享和共建网上的信息资源。一方面利用网络共享其他数据库,使自身融入整个社会互利互惠的资源共享之中;另一方面重视自身特色数据库建设,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源,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读者。
变革图书馆管理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搞好信息服务不但要加强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更重要的是变革图书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网络环境下各级图书馆要真正实践信息服务,需要在内部管理理念上有根本的变革,以技术为本和以人为本并重,树立“一切服务于读者信息需求”的全新理念。
(三)搭设数字化管理平台
网络上的信息多是分散的、无序的,如何鉴别和筛选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而信息筛选成本已日益大于信息搜集成本,如何快速搜索有用信息是用户有效利用网上信息的瓶颈,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科学的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搜索引擎,对本专业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大范围的搜索、采集,并将相关的内容下载、分类、标引,建立高质量的索引数据库,同时制作相关网页,利用信息推送技术主动将信息发布和推送给广大用户。这样便可以帮助用户进行信息内容的准确定位,有效揭示众多信息之间的语义关系,以挖掘隐藏在信息中的知识内容,从而使读者能够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信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网络环境下,随着信息总量的不断增长、信息领域的不断扩展,图书馆管理模式也随之变化,必然经历着在角色转换、信息资源采集、组织加工、信息服务等诸方面的深刻变革。随着社会信息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信息的重要性,图书馆人应不断提高自己,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南.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图书馆论坛,2005,5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篇3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时代在呼唤数字图书馆, 教学的发展也在呼唤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静态书本式服务特征, 实现了多媒体存取、远程网络传输、智能化检索、跨库无缝链接, 创造出超时空服务的全新信息环境。
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对高度价值的图象、文本、语音、音响、影象、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 组织规范性的加工, 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 实施知识增值, 并提供在网络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储自由化、资源共享化、结构连接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不仅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一场革命, 而且为科学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电子时代的大门。数字化图书馆是运行在局域网上, 没有时空限制, 便于使用的超大规模的知识信息储存和服务系统。与传统图书馆藏书不同的是, 数字图书馆中众多文献, 不再孤立地散步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中, 而是永久性存储在光、磁介质之中, 或流动在全球信息网络上, 成为人类共享的知识财富。
2 数字图书馆建设平台需求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数字图书馆, 通过文献资源和VOD视频资源建设, 成为公共信息枢纽中心, 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检索共享平台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解决图书馆在构建数字图书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使用不方便、维护设备复杂, 技术难度大的问题。图书馆用非常小的投入就可以构建一个介面人性化, 易于使用, 功能齐全, 资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立体化数字图书馆资源中心
2.1 采用国际通用的数字图书馆技术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采用国际数字出版的权威、OEB标准的发起者和制订者——Adobe PDF技术方案, 图书内容全息数字化, 可实现便捷的复制、缩放、批注及复合检索等功能;存储格式先进, 占用的数据量小。可以实现在线IE阅读和下载阅读。Adobe PDF是国际电子书事实上的通行标准, 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家国际国内机构采用的主要文档格式。
2.2 数据版权保护 (DRM) 技术
图数字图书馆采用多层加密技术, 从原始图书文本、PDF文件等方面入手, 对数字图书的编码进行加密 (采用128位密钥) 和调制。保证了数字图书的安全性;保证使得用户获得了对数字图书的合理授权后才能阅读, 实现了数字图书不能被非法拷贝、内容不能被未经授权的修改。
2.3 开放性平台设计, 为用户自有资源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系统兼容各种格式电子文档的上传和管理, 包括TXT、HTML、DOC、PDF、XML等, 而且这些格式的电子图书能在系统中得到支持。所有电子图书不设复本数, 没有人为的并发数限制, 凡属指定范围内的合法用户就能无限访问, 充分体现了网络资源共享的价值。
3 数字化资源建设
近年来, 学校对图书馆网络建设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注重图书馆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 图书馆正朝着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的模式发展。图书馆软硬件设施完备、数字资源丰富、现代化信息服务手段先进, 为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图书馆先后引进了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参与黑龙江高校集团采购了INFORBANK高校财经数据库和EBSCO英文数据库, 馆藏超星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电子图书、中科数字图书、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美星外文数字图书等总量达到48万余册, 引进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 (包含17005篇报告和147门精品课程等视频资源) , 引进了读秀知识库, 可在线浏览或以原文传递的方式观看220余万册电子图书。这些数据库的引进对辅助我院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文献支撑作用。图书馆还积极发掘和利用网络资源, 经过加工整合, 成为为教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图书馆主页链接广域网的外界知名数据库、图书网站和科技情报研究机构、书报机构等等, 以便提高数字图书馆对我校师生信息服务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资料的自动化管理, 还可以直接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和网络资源再生数据库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快速获取信息资源的高级平台, 更为方便地满足了我校教学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目前经过图书馆年轻馆员的共同努力编制了《大学生导读书目》, 在主页上供广大师生参考, 所有这些, 都成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补充。
4 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系统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服务的要求, 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密切结合, 采用了“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 利用自动化系统我们已建成了中文、英文、日文和俄文的书目数据库。目前, 各语种都实现了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CALIS) ”联机编目, 由于书目数据全面, 通过检索, 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所需图书的在馆情况、流通类型和图书的基本书目信息, 还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图书的累计流通量, 从而了解图书的流通率、各类型读者的借书倾向, 通过分析所得数据, 可以及时调整购书方向、数量, 优化藏书结构和有针对性的进行藏书建设, 为广大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提供更为充足的信息资源;实现了借还的自动化管理, 大大节省了师生借还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既方便又快捷, 使得我馆的自动化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充分满足教学科研对文献的需求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
我馆目前使用的是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 现已实现了图书采访、编目、验收、典藏、流通管理、期刊管理、公共查询等业务的计算机网络管理, 同时, 与校园网链接, 极大的满足了读者网上查询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我馆所有外借图书已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 实现了藏、借、阅、检一体化的文献服务体系, 读者可进入书库自由选择所需图书。在我馆各借阅室共放置了6台书目检索计算机, 读者可随时检索书目信息、进行图书荐购, 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与沟通。在图书馆大厅上方安装了电子显示屏, 及时发布图书馆的最新消息和书目信息。
5 数字化建设保障
在数字资源利用方面, 读者在校园网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进行数据库检索和利用, 电子文献网上点击率呈上升趋势。图书馆主页由专门人员维护, 并及时更新, 及时处理读者反映的问题, 采取读者合理的建议;加强了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沟通, 增进了彼此理解, 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
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库功能, 开展多种形式, 多种特色的个性化服务。通过图书馆人才培养计划, 青年馆员跟踪学部服务, 建立我馆信息服务队伍。对现有资源管理加工平台和软硬件系统进行深入挖掘, 充分利用各资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做好对已购存储系统的管理和利用, 保证购进的各种数据库资源的合理存储和有效利用。构建全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 保证网络安全、设备安全和数据安全。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数字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姚海法, 孙军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思考[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2, S1:105-107.
[2]马定莲.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 2013, 15:22-23.
[3]佘维.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中南大学, 2009.
[4]王丽琛.浅谈图书馆数字化的管理和发展[J].华章, 2013, 04:303.
浅淡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篇4
浅淡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分析了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进程,指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制定数字化建设方案的原则,强调了人才和资金的.投入.
作 者:杨茂昌 YANG Mao-chang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540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19(23) 分类号:G258.6 关键词:民办高校 图书馆 数字化建设传统图书馆应对数字化的挑战 篇5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挑战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6-21-2
1 图书馆面临挑战
数字时代,图书馆遇到极大挑战。图书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但迄今为止,纸张仍是图书馆文献的主要载体,纸质书籍占用的空间大所以收藏和整序也比较烦琐,信息存储量相对小,查全率低,检索速度较慢,导致成本高于缩微品、数字光盘、磁性材料、存储芯片等新型文献存储载体,而且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地域、时间等等因素的制约,较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也很难满足读者更高的阅读需求。网络信息以其便捷查询方式、海量数据资源等优势正日渐成为主流阅读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曾对百余位学者发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1%的人近一个月没去过图书馆,39%的人很久没去过图书馆;而69%的人更倾向使用数字资源。根据我馆历年开展的到馆读者阅读倾向调查显示:近些年来,接触过电子图书的读者呈直线上升趋势,偏爱电子书的读者也越来越多。运用不同的电子设备,将更加方便快捷地阅读到读者感兴趣的各类图书、期刊等。传统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天资讯快速发展的时代。
2 国家数字化图书馆进程
国家图书馆正在大力推动新媒体服务,已经开始通过手机APP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更加方便的阅读推广服务。同时,通过“国家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推广项目”等服务,推动了全国公共图书馆面向全国普通读者的社区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在国内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会开展分布式公共文化资源库群的建设,搭建以各省、市级数字图书馆为节点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络,以建设优秀中华文化集中展示平台、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和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最终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惠及全民。达到使社会公众能够获得的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0000TB,覆盖手机用户8亿人、数字电视8000万户、互联网4.2亿人的规模。
2.1 标准规范建设
国家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在采纳参照现行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事实标准的同时,建设了30余项标准规范。
2.2 数字化文献加工系统
数字化文献加工系统,主要承担馆藏的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生产加工的任务,是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的起始点,是数字图书馆核心业务系统之一。馆藏发展目录、采访方针制定以及数字化文献都将体现到该系统中。加工系统是利用扫描、数字水印、拍照等技术手段将各类型传统文献资源转化成为数字资源,并进行数字化采编加工,生成数据,然后进行关联保存,同时提供数字成品管理功能。
2.3 数字图书馆虚拟网
数字图书馆虚拟网是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连接省、市、地各级公共图书馆,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网络体系纵向贯通。数字图书馆的虚拟网能够帮助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各类型业务系统,保障数据安全、便捷的传输,实现数字资源的异地共享和远程访问。
2.4 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概况
截至2015年,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已超过140TB,收录包括电子图书9000余册、5万余幅图形图片资料、6000余集影音视频资源、200多种期刊资源、26万余条网络信息资源等。涵盖的类型包括中文及外文图书、报纸期刊,各类型工具书、视频知识讲座和各地方戏曲以及海量有价值的馆藏特色古籍善本、民国文献等。
3 传统的图书馆转型
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将会发生转变,资源数字化、管理知识化、服务网络化将会是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的主要特点。
3.1 全局规划数字化进程
其一,馆藏资源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建设要从捕捉和记录馆藏资源的描述性细节转变到识别和建立更多资源的关联和联系上来,让发现资源之间的关系重要于发现资源本身,解决资源孤岛的问题。现在,图书馆有很多资源可以数据化,包括文献资源、书目资源、元数据资源、规范资源等都可以利用关联数据技术,发布为任意开放互联的关联数据,即将图书馆数据关联数据化。虚拟网的建设是在省、市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共享的国家数字图书馆网络环境,将省、市图书馆资源数字化提供共享是前期发展的重点工作。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加强统一标准规范,避免重复建设是保障数字化顺利进行的前提。
其二,网络服务平台搭建。每个图书馆都是一个资源节点,在实现传统图书馆独立性职能的同时,在云环境下连为一体,各自分工,开展资源建设和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统一部署,统一搭建网络平台,实现无缝对接。
3.2 局部规划数字化进程
其一,移动终端APP。随着各类信息感知技术的成熟、增强现实和大数据的分析采用,以及穿戴设备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如今图书馆的服务智能化水平已大幅提高。比如研发图书馆移动终端APP,借阅室外借的纸质图书,仅需通过下载图书馆的APP,添加到书籍分类号列表,以提交找书请求,就能够在手机上快速定位书籍所在书架的位置。读者借书时,只要使用APP通过关联的借书证或者身份认证,就可以在手机中随机生成一张二维码的读者证等等智能功能。还可以在提供普通外借的纸质图书背面或者封面上形成单独的二维码,通过扫描,就能够看到书籍的简介,甚至提供部分书籍电子版的下载。
初步提供数字化资源。搭建“市民数字阅读平台”能为读者提供各类中文电子图书、中文期刊、网络文学、中文报纸数字资源,实现了支持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等多种载体的移动阅读。
其二,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利用当前广泛使用的微信社交平台,提供借书查询、预约借书、信息推送的服务。读者在哪里都可以享受图书馆的服务,读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获取图书馆的服务,甚至读者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却已经利用到了图书馆的资源,或者得到了图书馆馆员的帮助。
其三,社区化图书馆建设。城市或区域的特色资源建设就成为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从国家图书馆这类大型图书馆,到省、市、地区各级的图书馆,从大学的专业图书馆到小学的基础图书馆,这些都是图书馆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开展地区和地域的特色服务,比如读者月活动,亲自阅读,读者决策采购,知识沙龙等活动。
4 总结
图书馆作为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的职能是不会变化的,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更好的发挥这一职能并保持信息提供的领跑着的优势是一个持续探索的过程。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局的方向,结合实际情况并利用现有资源规划和开展未来的工作是图书馆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国家图书馆[EB/OL].http://www.nlc.gov.cn/.
[2] 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十大趋势[EB/OL].http://www.cbbr.com.cn/content/102752.html.
[3] 陈潇.未来图书馆理性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
[4] 陈全平.审视未来图书馆视域中的信息技术和21世纪图书馆[J].图书与情报,2010.
[5] 赵晋儒.中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现状及困难[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图书馆数字化 篇6
1. 数字化图书馆特征
1.1 馆藏数字化:
即图书馆利用信息存贮技术把各种媒体信息加工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形成电子文献, 实现知识信息载体的革命性变革。
1.2 传递网络化:
即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环境, 数字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速跨库连接的信息存取服务, 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信息交流和获取。
1.3 资源共享化: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了地域界限, 使图书馆的联合在网上实现, 各信息服务系统相互融合, 用户能随时随地与任何系统相交互, 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 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1.4 操作电脑化:
图书馆各项业务流程采用计算机技术管理, 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质量。
服务社会化: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它适应用户需求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打破传统图书馆对读者的种种限制, 如身份、年龄、职业等, 从多角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1.5 馆藏特色化: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大系统, 各个图书馆只是其中的一个节点, 图书馆把自己最具特色的信息资源编成数据, 通过网络奉献给读者, 共同担负起传递信息责任。
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提供有利于知识创新的信息资源、手段和环境。
2.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2.1 经费投入
经费投入是图书馆的生命线, 故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首先考虑的就是其经费问题。这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网络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网络设施的建设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设备的配置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第二, 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这一部分的建设费用主要用于各种电子出版物、光盘数据库的购买和网络数据库、馆藏文献数字化的使用建设以及其他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等费用。资金的投入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如何用好有限的经费来取得最大的效益是我们应深入研究的课题。
2.2 文献建设
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 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文献资源的选用、文献资源的组织、文献资源的共享、文献资源的优化、资源建设的规划及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工程等。这些内容的建设将直接影响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质量和发展进度, 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涉及到经费投入、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知识产权、标准规范等诸多问题, 图书馆是否有能力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中必须考虑的。
2.3 技术水平
数字化图书馆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以网络技术为平台, 以通信技术为支撑, 以数字信息资源为内容建立起来的新型图书馆。故其涉及的技术内容非常广泛, 主要包括有各种计算机及软件技术, 文献资源如图像、文本、音频、视频等的数字化技术, 多平台的互操作技术, 文献资源的压缩、存储、调度和还原技术, 数据库的建设、开发和应用技术, 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知识挖掘、表现和管理技术, 远程教育技术, 在线服务技术, 个性化和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技术, 索引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 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和信息导航技术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高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涌现, 数字化图书馆面临的技术问题也将不断出现, 图书馆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技术力量, 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利用的关键。
2.4 咨询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 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查询和利用各种网上信息资源, 读者可随时随地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但数字化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获取却涉及到众多的内容和技术, 大多数读者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利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如读者是否具有较高的信息检索和信息获取的能力;是否熟悉数字化图书馆各数据库的信息贮存体系;是否具有所需文献的专业知识等, 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读者获取有用信息的时效性、可能性和满意程度。故数字化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就显得更加重要, 读者对参考咨询的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咨询服务也正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社会化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参考咨询队伍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有力法宝。
2.5 安全防范
安全防范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数字化图书馆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数字化图书馆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体安全:
包括图书馆馆舍安全 (设计是否合理, 质量是否达标等) , 各类计算机设备 (如终端、服务器、工作站、办公设备等) 、网络通讯设备 (如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 、图书馆各种线路 (如电线、网线等) 以及存储数据的磁盘、光盘、硬盘和CD-ROM等的安全。
(2) 网络安全:
包括软件系统安全 (如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等) 、网络系统安全和运行安全 (如连接安全、传输安全、应用安全等) 。
(3) 信息安全:
包括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共享性、保密性、有用性、可控性等。
(4) 环境安全:
包括温度、湿度、静电、振动、灰尘、电磁辐射、噪声、电源、火源、水源、雷电、鼠害、人为破坏等的安全防范。
2.6 知识产权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文献资源的建设, 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这已成为各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共同存在且急待解决的问题。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数字化与复制权的问题;信息资源网络传播与传播
权的问题;数据库的版权问题;网上信息资源下载、链接与侵权问题等。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共享性、自由性和公开性, 且以多媒体的形式表现, 故很难用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来保护。如何解决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它的建设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来完成。我们要分析自身的条件和优势, 努力做好现在的工作, 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完成本馆的自动化、现代化的建设, 充分发挥本馆的优势, 完善本馆的特色馆藏和特色服务, 使图书馆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读者。
参考文献
[1]薛洪明.图书馆网络安全的研究与对策[J].图书馆杂志, 2002 (10) :40-45.
小学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 篇7
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需要领导重视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图书馆建设, 由校长主管, 还有教导主任分管, 把图书馆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当做学校的一件实事来抓, 为图书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2012年10月, 学校启用数字化图书管理平台, 并为图书馆添加两台联网电脑、一台激光打印机、一台条码打印机、两台扫描仪及音响等数字化设备, 方便师生学习并保存学习成果。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编目和读者管理工作
1.数字化图书馆编目工作
首先, 将新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盖章、贴条形码。接着进入“采、编、典”界面, 点击“增加新记录”, 进入书目信息著录界面, 编辑完信息点击“保存”, 之后点击“高级编辑”, 进一步著录其他信息。点击所查询出来数据的书名进入书目信息界面, 点击“索书号”进入“索书号”界面。只填“分类号”和“种次号” (著者号) 两个字段, 分类号会自动获取共享数据中分类号 (按中图法第四版分类) , 种次号会根据分类号自动生成。当鼠标光标在分类号的编辑框内闪动时, 按Enter键 (回车) , 会自动生成种次号。在“确认分类号正确”的情况下, 点击“保存”, 生成索书号记录, 在“索书号”界面点击“保存”, 系统自动切换到“典藏数据”的界面。最后, 书录入系统后要打印书标, 贴在书脊正中离底部2 cm的地方, 贴之前可对录入完毕的书进行“画线”, 方便贴书标。图书录入完毕后, 按照“中图法”分类号的顺序排架。
2.读者管理工作
管理员登录系统, 进入“系统管理”→“读者管理”, 点击“增加新读者”, 填写新读者的基本信息后保存。其中读者条码、读者姓名、登录名、密码和可外借五项是必填项。个别读者的添加主要用于中途来的教师或转学来的学生。
批量读者:可将读者信息做成表1模式, 在“系统管理”→“读者工作区”中批量导入。
点击读者的“内部编号”, 进入读者信息界面, 点击“修改”按钮, 对变更的信息进行编辑, 点击“删除”按钮可删除该读者。
三、数字化图书馆面向师生开放
为师生服务是图书管理员的首要工作。每学期开学, 管理员都要制订工作计划, 然后按照安排工作。期末写总结, 找出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
为了做好图书馆的开放工作, 采取多种开放形式:
对教师开放方面, 随时为全校教师服务, 满足他们教育教学的需要。
对学生开放方面, 采取学生外借与室内阅览相结合的方式, 针对低段的学生采取室内阅读的管理方式, 由管理员为学生统一配书, 统一发书;高段学生采取刷卡借阅方式, 学生凭卡向图书馆借书, 整个借还书过程非常快速, 高效。
通过借阅活动的有效开展,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作用。图书管理员应努力为师生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阅读环境, 主动向师生推荐好书, 不但做到为人找书, 还要为书找人, 以更好地配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图书的修补工作
图书修补要及时, 要在图书没受到损害之前就采取措施, 不要等到图书破损, 修补极为困难或根本不能修补时, 才想起修补。要挖掘图书室现有资源, 充分利用资源, 发挥资源优势, 反对浪费, 主张节约, 做好图书的修补工作。
五、结束语
数字化图书馆及其个性服务 篇8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网络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 网络信息与广大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甚至可以说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发展成了数字化的时代。时代的变革冲击着每一个行业, 图书馆行业也不例外。面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图书馆行业也在积极采用新的技术和手段,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正在逐渐被自动化和电子化的新型图书馆来取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市场竞争波及到每一个行业, 参与市场竞争, 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求的发展是每个行业都难以逃脱的命运。在网络普遍应用的今天, 人们有了更过的方式和渠道来获取资源和信息, 图书馆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求的生存和发展, 图书馆必须变革自己的服务方式, 把个性化服务作为自己服务的标准。
1 数字化图书馆的特征
数字化图书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主要是针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来说的。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读者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 它从根本上变革了信息存储、处理、检索、传递和管理的方式, 它的主要特征是对数字资源的制作、存储、管理、传输和服务, 涵盖了多个分布方式。由于数字化图书是分布式的, 因此, 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跨库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它的信息是按统一的标准有序组织的电子信息, 并且具备强大的信息发布与传播功能。数字化图书馆以高速运行的宽带网络为工具, 为广大读者提供迅速、快捷、全面的服务。
2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2.1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网络化也发展迅速, 这些给人类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人们正在越来越多地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好处。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与美国差距很大, 整整落后了40年。因此,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2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储存量方面, 数字化图书馆比传统的图书馆更具优势, 同时, 它还有先进的传播数段与之相配合, 因此,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能够更好地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 知识更新速度也很快, 作为一种存储知识、传播知识的新手段, 数字化图书馆能够为人们提供大量及时更新的知识信息。同时, 数字化图书馆可以使读者在获取信息时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为实现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3 数字化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
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 个性化服务的出现也是近几年的事情, 学术界对其甚至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认识, 对其定义也有好几种不同的理解。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扩大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范围, 借助于网络的力量, 图书馆也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为读者提供信息和资源, 并且为其获得这种资源而提供服务, 这是建立图书馆的主旨, 因此, 数字化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把个性化服务作为基础, 为读者寻找信息提供方便, 使他们能够很容易登陆上与自己需求信息相近的所有数字图书馆系列;其次, 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制定具有自己特色的界面;另外, 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了解读者的个性和特点, 为他们传递重要的信息和资源, 并且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个性化服务就是充分了解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 尊重读者意愿, 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4 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个性化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越来越普及, 图书馆行业的地位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人们能够从互联网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足不出户便可以获取大量资料, 图书馆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同时, 网络获取信息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 人们对这样一种能提供丰富信息的方便、快捷的工具情有独钟, 因此, 如果图书馆继续没有特色, 就会日益受到冷落, 生存艰难。
在网络环境下, 数字图书馆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信息需求, 必须实行个性化服务。在网络时代, 读者和用户已经不满足于图书馆现有的资源状态, 他们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姿态各异的个性化服务, 这要求图书馆的服务要进行一个转型。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仔细研究读者信息消费的特点和变化动态, 深入调查读者, 时刻树立“以读者为中性”的服务理念, 在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适当调整和补充信息资源、物质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 为服务对象提供个别化、特色化的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 虽然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信息资源, 但是, 大量信息的无序存放又给人们的查阅工作带来了困难。个性化服务为网络信息和资源的组合提供了新的视角, 能够有效整合同类信息和相关信息, 剔除不相关的无用信息, 改善了网络信息环境。
在信息化时代, 图书馆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而图书馆也不再是唯一能够提供文献信息的机构, 这对图书馆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 图书馆必须拓宽自己的服务领域, 谋求新的服务项目, 以此来吸引读者的目光。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了一个直接、及时的了解用户需求的条件, 在这个条件的基础之上, 开展个性化服务, 为其用户提供简便的、富有特色的信息服务, 能够极大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5 结论
在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中融入个性化服务的理念, 不仅能够提高其服务质量, 还能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只有积极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富有特色的信息资源, 才能使图书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个性化服务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宋蓓玲, 侍霞.信息资源数字化与信息服务个性化——高校图书馆面对挑战的思[J].现代情报:学术观察, 20006 (9) :8-9.
[2]何文超.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8) :51-52.
[3]蔡文, 宋晓芸.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探微——以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2) :150-152.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篇9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大潮的推进, 传统图书馆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 一个集信息储藏、加工、传播于一体的崭新载体-数字图书馆, 正脱颖而出。数字图书馆替代传统图书馆已是大势所趋。当前, 如何加快地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 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 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模式, 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 没有传统的图书馆, 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这样, 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 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 人力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 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 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 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 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 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 即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 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 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 并要通晓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目前, 地方上的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两少”现象较为普遍, 即低学历者多, 非图书馆专业人员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 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 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 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 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 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同时, 要花大力气引进一批计算机应用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 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 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 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馆藏资源数字化, 就是根据各图书馆的特点、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 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 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 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社会资源馆藏化, 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 大力拓展网上资源, 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 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 供读者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 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 政府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 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
4 组织模式创新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 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 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 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 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各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图书馆, 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 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 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图书馆机构设置 (组织模式) 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 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 自然科学部门。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3) 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 网络系统运行安全, 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 兼管知识产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 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 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 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 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 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 是对传统图书馆组织模式的创新, 便于按学科, 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 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 突出信息咨询服务, 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 降低管理成本, 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 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 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5 改善硬件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 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尽管起点不尽相同, 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 硬件先行。考虑到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 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 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5.1 建设高效能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
目前, 各地图书馆相继建设局域网, 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 同时配备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 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 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5.2 多媒体阅览室建设。
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是满足读者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起点高, 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 同时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配套服务, 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人员培训。
5.3 书 (刊) 厅电子化建设。
随着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来临, 电子资源占馆藏资源的比重将日益增大, 随书磁盘、光盘的量将会逐年递增, 而现行的图书入书厅, 光盘归电子检索室的做法, 给读者入库查阅带来诸多的不便。若采用磁盘和光盘上网、电脑入书厅的方法, 且在书厅配备一定数量的联网工作站 (开通节点) , 那么厅便兼备了电子阅览的功能, 实现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 使用户在同一时点便可获取多媒体的信息, 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6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量力而行、因“馆”制宜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一项子工程, 不应搞“小而全”“大而全”, 应遵循整体性原则, 各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必须各具特色。笔者以为,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取向是:因“馆”制宜, 科学规划, 准确定位, 特色鲜明, 逐步推进。互联互动, 网络资源共享, 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无疑也要遵循。目前, 我们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要作出总体规划, 各图书馆要从地方性、特色性、用户需求个性等因素出发, 量力而行, 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发挥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张晓林.开放数字信息服务机制、概念;结构与技术[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3) .
中职学校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方略 篇10
[关键词] 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学校发展
一、图书馆在学校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知识储藏中心,教师在这里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可以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学生在这里借阅图书,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中职学校图书馆是师生的“良师益友”。
1.图书馆是师生获取知识的平台
图书馆是学校装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体现学校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图书馆收藏了大量教科书以外的文献资料和信息资源,是知识的宝库和思想的高地,它为师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并且通过科学的排列、检索和借阅管理系统,帮助师生在这里方便快捷地选取借阅与专业知识相关或其他的图书和资料,对于提高师生专业素养和扩充知识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2.图书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地
图书馆拥有很多教科书以外的知识和信息,学生在这里可以拓展视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阅读的内容,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同时,图书馆作为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发展,是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最佳场所,比如各种主题的讲座、就业信息发布和学生职业和人生规划演讲等活动就多放在图书馆举行。因此,图书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地。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学校学生相比同年龄段的高中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差一些,学习动力也相对不足,图书馆作为课堂的延伸,对他们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可利用这点在图书馆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载体,对师生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陶冶师生情操,使校园具有凝聚人心的灵魂和永久的生命活力。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象征着学校具有的传播文化、向师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功能和使命,图书馆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形象和发展前景。因此,学校举办的一些读书活动、文化讲座活动等都可以放在图书馆来举办,让图书馆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乐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
4.图书馆是创建国家示范性职业中专不可缺少的内容
申报国家示范性职业中专,对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设施设备、藏书数量、现代装备、图书利用率、科学管理手段等,都有具体要求,图书馆建设不达标,评估就过不了关。因此,图书馆是中职学校发展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中职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升级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内容和特点
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有着明显的区别,它除了收藏有传统的纸质书籍和采用传统的借阅模式,还主要增加了现代信息资源,包括电子图书、光盘、视频资料、声频资料等,借阅模式也转向数字化和网络化。
1.数字化图书馆的内容
数字化图书馆在系统设计方面分为图书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建设、视听阅览和网络设计四个模块。图书资源管理主要是数据档案管理,可使用条形码打印机为图书编码,并选用条码阅读处理图书的借还服务。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是使用多种方式将纸质文件转换为电子图书,也可以将网上的大量信息资源、购置的书籍资料或教学软件入库,还可以将馆藏录像带、录音带等视听资料转换为数字资源入库,以丰富馆藏内容,扩充馆藏量。视听阅览主要是指选择带视频的VOD点播系统,所有机器均可以点播数字视频资源,让师生不受时间、片源等因素的影响,随时可查找资料、阅读信息,进行科研。网络设计主要是指设计流量较大的网络宽带,保证网络的高效、安全、易维护,可联入校园网,为师生阅读提供方便。
2.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
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有四个特点:一是借阅、查阅容易。在数字化图书馆借书,只要在“搜索”栏里填上书名或作者,抑或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就会找到相应书籍资料,就可直接阅读或下载。二是资料保存简单。可将馆藏资料转换为数字资源,不必担心录像带、录音带及书刊资料的存放和保养。三是管理简化。图书的借还管理、书目查询、用户管理、统计报表等大大简化,并减少了出错率。四是节省支出。与教育资源网络链接,有很多资源可网上下载或共享,不仅丰富了馆藏内容,而且节约了大量资金经费。
三、目前中职学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图书馆建设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费不足,藏书量不够,造成馆藏书籍陈旧,无法满足师生阅读的需求;二是图书馆装备设施落后,电子阅览室数量少,微机数量少,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三是管理手段落后,有些仍沿用传统的借阅图书方式,检索图书目录烦琐,造成效率低下;四是有的图书馆馆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适应信息化能力不够,难以胜任数字化管理图书馆的任务。图书馆的发展如果不能实现科学化、现代化、数字化管理,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显而易见,也会影响中职学校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中职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1.改变传统观念,推进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的的一个特征是虚拟馆藏,即收藏的知识信息是虚拟化的,它以数字化的方式将各地的图书馆、个人、机构等联结起来并提供检索其存储的信息资源的功能。有人认为图书馆减少了实体书的收藏,不算真正的图书馆,还有人对现代技术很陌生,不会操作,因此对数字化图书馆产生非议。这些传统落伍的观念必须改变,中职学校要向师生灌输数字化图书馆的理念,并加强师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要围绕学校设置专业合理采购急需的图书资源,加快图书馆标准化建设,以适应师生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图书馆电子化建设,做好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的衔接,让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2.添置相应的数字化设备,加强软硬件建设
当今社会已步入网络化信息时代,数字化已成为知识储藏的主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图书馆正走向没落,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也必须推进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为了加强中职学校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图书馆应购买一批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软件设施设备,然后建立专业的数据库。对专业性较强的、科技含量高的及有收藏价值的图书、多媒体资源等进行收集、整理、组合,实现数字化,然后通过网络提供在线服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图书馆整体的数字化。
3.加强对图书馆馆员的培训,适应数字化图书馆的需要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馆员不仅要懂得图书管理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能,用现代科学手段来管理图书,让数字化图书馆实现其功能。中职学校要加强对馆员的培训,对他们定目标、提要求,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以适应数字化图书馆的需要;要充实一批有较高学历、有专业知识、有较高数字化运用和操作水平的馆员。这些馆员不仅要会用信息技术管理图书,还应配合学校开展活动,帮助学生利用数字化图书馆进行自我教育,全面发展。同时,还可招聘学生当业余图书馆员,让他们成为读书活动的纽带,让图书馆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成为师生读书的最佳场所。
参考文献
[1]马红亚.抓住机遇,加强中职学校图书馆建设[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篇11
1 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现状
高校图书馆一般隶属于高校的上层, 与教育单位、管理单位和科研单位处于同一个层级, 这样的设置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功能的发挥。一般来说, 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高校的教育和日常经费, 很多高校已经将图书馆的经费作为一项单独的支出项目, 以此来确保高校图书馆资金的完整。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一般以专业人员为主, 在当前硕士以上学历和高级以上职称的高校图书馆馆员构成了人力资源的骨干。高校图书馆的物质资源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提升, 特别在网络化、数字化的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当然, 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如: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组织体系中长期得不到重视, 高校图书馆经费经常被行政、科研和教育所挤占,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出现较为明显的空当,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和网络化效果还有待提升。
2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探究
2.1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目标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该将目标放在平台的搭建和管理上, 要以数字化为契机形成高校图书馆对知识和资源的采集、加工、整理的系统, 再通过管理的手段将知识和情报完整而快速地呈现于高校师生面前, 使教学和科研活动得到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支持。
2.2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
第一, 技术先进原则。高校图书馆信息和情报数字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使用先进的技术, 要力争数字化后的信息和知识能够在计算机和网络中得到更好的兼容, 这样既可以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效率, 同时也便于知识和信息的使用。第二, 开放性原则。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工作中要应用具有开发接口的软件, 这样便于后续对资源的二次开发, 同时也有助于满足师生差异性的需要。第三, 易维护原则。由于高校图书馆信息量庞大, 师生对知识的需求差异较大, 出现问题和故障的情况比较常见, 因此, 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过程中要选用易于维护的技术作为支撑, 这样有利于迅速恢复故障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
2.3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结构
第一, 高校图书馆资源加工层, 这是将各种类型的资料转化为有序的数字资源。将各种印刷品资料、音频资料、视频资料转化为数字格式的资源, 将各种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进行有必要的格式转换、元数据标引等处理。第二, 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层根据国际的相关标准进行构造, 实现对数字资源的发布, 进行元数据管理, 数字对象管理等功能。第三, 高校图书馆应用服务层, 这是直接面向高校师生的层面, 也是高校图书馆的门户, 这一层面通过界面和平台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主动的、个性化的、安全可靠信息和情报的服务。
2.4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技术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主要依靠系统体系结构技术、Web服务器配置技术、数据库平台、客户端配置, 以及系统的硬件平台和各类二级开发软件, 较为常用的工具和技术有Microsoft ASP·NET、WYSIWYGHTML编辑器和其他编程工具, 进行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要正确运用这些技术和工具。
3 结语
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要从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现状与实际出发, 要认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有力条件和不利因素, 坚持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原则, 通过建设目标、建设要点和建设技术的重申和强化达到加速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进程。本文在最后要提示同行, 实际的高校图书馆存在着经济条件和人力条件不足的问题, 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应该采用逐步推进的策略, 在边建设、边使用、边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完成设计的目标, 这是高校图书馆所有人员应该考虑和注意的重点。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信息、知识、情报的蓄水池和集聚地, 特别对于专业性、先进性和科研型的知识高校图书馆更是具有收集、加工和存储的功能。在数字化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形式、服务方法、管理结构和组织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以便适应新情况的需要。本研究以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理念的研究作为立足点, 对高校图书馆的现状进行了描述, 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观点, 并提供了建设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方法、原则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目标,要点,原则,技术
参考文献
[1]宋巍巍.试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 :162-163.
[2]尹源, 刘祖敬.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图书馆现状调研报告[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5, (2) :1-6.
[3]顾蕾.企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探析---以江苏油田图书馆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5) :115-116.
[4]周焕凤, 李明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6) :134-136.
【图书馆数字化】推荐阅读:
数字化图书馆网站05-10
图书馆数字化阅读12-06
数字图书馆08-14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06-11
数字化时代党校图书馆07-13
现代图书馆数字化服务07-26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07-31
未来图书馆的数字化08-01
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08-24
数字化图书馆存储技术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