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课程设计

2024-10-11

数字图书馆课程设计(共12篇)

数字图书馆课程设计 篇1

一、概述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和移动宽带网络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需要接入了互联网。因此, 要求互联网能够处理大量数据, 从而也带来了更多的网络负载。图书馆, 作为一种信息服务的媒介, 当利用互联网来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比如某些通过互联网来提供服务的图书馆服务器容易受到黑客攻击, 硬件设备也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用户的需求等。同时, 信息表现形式也由原来的单一文档向图像、音频、视频等综合多媒体资源发展。因此, 单纯依靠传统的服务模式来对这些种类繁多并且大量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 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的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己经显得力不从心了。

二、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现状

中国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尤其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在发展中依然有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性低, 软硬件的投入不平衡。

当前中国需要一套统一的数字图书馆发展规划。另外, 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化过程中, 往往只是考虑了信息服务平台的硬件设备的更新, 却忽略了现有的软件能否与新设备相适应[1]。

2. 信息管理的系统架构不统一, 信息难以集成。

中国的数字图书馆行业内没有统一的一套信息服务标准、评价体系和信息技术规程。各个数字图书馆都是基于自身需要而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操作系统以及资源存储方式与调用机制。其中, 一些数字图书馆利用服务器—用户机式的平台架构, 而另外一些则采用了浏览器—用户机的网络平台架构, 从而导致了信息资源在数字图书馆间的流通和共享的不畅。另外由于多数的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初期就缺乏统一规划, 导致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各个图书馆独立发展而自成体系, 从而出现信息调度的困难, 并使信息系统重复建设, 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3. 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差, 信息资源建设滞后。

由于各数字图书馆的应用侧重不同, 系统兼容性差, 缺乏信息处理的协调和合作, 这种各自门户的独立给用户使用造成诸多不便, 另外, 数字图书馆联盟数据库资源、专题发布与调整、特色自建库和门户网站等扩展功能的实现都极为不便。信息检索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能够同时对所有数据库进行检索, 无法对各个不同资源库进行知识的汇聚与关联的问题并且检索方式复杂[2]。

4. 服务手段传统, 受众层面较窄。

多数的数字图书馆目前还停留在简单的参考咨询、联机目录查询及文献检索服务上, 服务的手段传统, 方式被动, 而具有更深层次定题服务与主动推送服务等特色及Web2.0互动式的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数字图书馆还比较少见。

读者现在已不再以单纯的看书休闲和查资料为目的, 而是以一种游者心态游览网络信息资源中心与知识的仓库。因此, 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立体化的服务, 不断进行服务创新来提高服务的质量, 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上述问题自数字图书馆的诞生以来一直是其发展的瓶颈。虽然很多的学者和专家提出过改良措施, 但收效甚微。“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模式, 下文将介绍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结构设计方案, 为数字图书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与方法[3~4]。

三、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的模式设计

云计算不仅是一种计算的模式, 更是一种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新的应用模式。这种模式将动态的、可扩展的和虚拟化的资源相连接, 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即时的访问和分享, 而其对相关的功能和资源的管理使用则可以部署在全球的任何地方所设有的服务器与数据中心[5]。云计算应用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 大大提升了图书馆服务能力, 为其发展带来了巨大性的变化。

1.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体系架构设计。

本文所设计的这种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是一种系统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分布式技术、并行计算及虚拟化等技术的应用来扩展硬件设备与软件的功能, 从而将异地具有异构操作平台的数字图书馆的软硬件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架构 (如图1所示) 。

基础设施服务层:位于整个框架的最底层, 是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进行云服务的基础, 它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硬件与相关的管理功能资源相融合。主要包含有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 通过将主机、网络及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分布式集群、虚拟和抽象化的处理, 将其构成一套整体的云计算和云服务的基础设施, 从而隔离内部细节, 使用户从外边看上去像是一个统一整体, 从而在使用的时候不用去关心具体是使用的哪一台服务器, 从而只要输入约定的设备调用命令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云”服务和硬件资源。第二, 基础设施服务层在基础设施的硬件分布式集群及虚拟化和抽象化基础上, 提供可以调用的数据的存储管理和计算服务管理、负载及备份管理的接口功能。

平台服务层:位于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框架第二层, 又叫管理中间件层。它负责信息、程序的运行、读者需求及网络安全等事件的管理工作。其中, 信息资源管理模块负责云计算中的信息资源节点进行均衡使用, 并能够监测资源节点的故障, 当某一个节点产生故障之后, 管理中间件层可以对其进行修复或者对其屏蔽, 并且能够统计资源的使用情况。任务管理模块负责执行读者或者应用所提交的任务, 主要包括读者任务的映像部署与管理、程序的调度与执行、反馈管理等, 是实现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中读者管理可以管理和识别用户的身份、提供用户的交互接口、运行和管理读者的程序并对读者的使用情况录进行计费等。安全管理模块则主要是保障云计算的设施安全, 避免遭到黑客的攻击, 其安全保障包括读者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病毒防护等。

应用服务层:是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体系架构第三层, 它是整个数字图书馆体系架构的核心。应用服务层能够提供基于云的数字图书馆所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与服务。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根据软件即服务 (Saa S) 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 把软件或应用以租用的方式来提供给合作的图书馆与读者使用, 并提供数字图书馆核心的服务项目。这些服务项目主要有:书刊和数字资产的管理、公共信息的服务检索、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咨询、统一的资源搜索、全文信息搜索、专题订阅和推送及原文传递、代查代检、科技查新、科技评估、企业竞争的情报、参考咨询、RSS信息、信息服务的统计分析服务等等各式服务。它通过用户的权限计费接口模块来实现对用户的管理、权限认证、平台的计费和支付接口支持。通过系统管理与业务支撑模块来对系统进行管理和对业务进行支撑, 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云客户端层:是整个基于云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框架最上层, 这是和云服务器通信的工具。通过此层, 用户使用云服务时将不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 可以通过任何能够访问云服务网络的个人PC、浏览器及移动终端设备甚至是数字电视等网络设备来随时随地地获取资源和服务。

2.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的实施。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的实施一共可经历标准化阶段、虚拟化阶段和云实施阶段。前两个过程为云实施阶段的基础, 云实施阶段则是演进过程的整个最终的体现。当数字图书馆的动态基础设施实施到最后定型阶段时候, 就利用其支持的动态的虚拟系统资源来获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使用的标准的流程。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成熟和发展,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的技术得到了重要的保障, 数字图书馆可以利用不同云计算的模式提高自身服务能力。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的实施阶段也是业务服务模块的形成阶段。依据服务对象不同, 可以将此阶段分为以下的几种类型: (1) 基于私有云的服务模式:本文设计的数字图书馆模型的私有云服务由一系列软件构成, 能够在私有云环境中使用, 其提供的基本服务主要有:统一的权限认证、计时付费、支付、全文检索、信息管理、信息发布、数字对象与下载、元数据的联合编目、全局资源的调度等服务。以上的服务既能直接地面向数字图书馆实施, 也可以通过一组Open API接口提供给图书馆使用。 (2) 基于公共云的服务模式:本文设计的数字图书馆的公共云服务模式用于实现数字图书馆及其合作机构的一系列统一服务的集成。公共云的服务模式能够把不同成员馆本地的服务平台和本区域的数字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平台及其第三方的公共服务进行集成, 从而以统一界面与操作方式来对外提供抽象化应用服务, 以保证区域的数字图书馆系统高度的集成同时保证灵活性。另外, 此平台还能够为成员馆Open API来提供托管的服务。 (3) 基于混合云的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的混合云服务模式能够为成员馆及用户提供云服务, 其中, 这些服务主要有: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特色库加工软件、数字资产管理和学位论文等服务。其成员馆能够按照需要租用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服务, 并且不需要为了重复的开发这样相似功能的软件而支付费用。数字图书馆本地的服务平台, 包括了本地的应用基础平台与本地的应用系统两个部分。本地的应用基础平台负责统一的服务注册与管理、统一的监控与日志的管理及单点的登录、公共服务的发布、外部服务的订阅等不同功能, 并且还能够提供负载的管理、状态的管理等具有实时性地服务, 简化及自动化部署与管理的方式, 从而保证了服务可获得性与灵活性。本地的应用系统则主要为数字图书馆来提供具体业务功能。

在所有的这三个阶段中, 大规模的物理资源集中阶段主要是面向数据的中心物理组件与业务模块, 虚拟化阶段则是面向数据的中心计算和存储资源, 而云计算阶段则是最终面向用户的服务。由图2可知, 当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在依次经过这几个阶段演化以后, 最终就可以把云服务最终推向给用户。

四、结论

经过几年的发展, 云计算已成为一种不能忽视的网络计算和商业计算模式, 本文探讨了在数字图书馆中采用云计算的技术优势、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而改进图书馆的网络服务效率, 创造新服务模型与服务系统, 已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在对云计算相关的文献资料及分析了国内外的成功云计算实践项目以后, 设计提出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型, 以期能够为中国新型数字图书馆的构建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明芳, 袁曦临.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 2009, (9) :7-12.

[2]李开复.云计算[J].中国教育网络, 2008, (6) :34.

[3]欧阳境.云计算趋势一览[J].程序员, 2008, (1) :282-286.

[4]张健.云计算概念和影响力解析[J].电信网技术, 2009, (1) :15-18.

[5]朱近之.对云计算的十大误解[J].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9, (2) :10-11.

数字图书馆课程设计 篇2

红 外 遥 控 器

院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05电气(2)班 姓名:

学号:0520010221

目录

(一)概述………………………………(2)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三)元器件选择………………………((四)方案设计及其原理………………((五)总述及心得………………………((六)参考文献…………………………(2)3)3)5)6)

红外遥控器

一 概述

目前,遥控电路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运用得越来越广泛。生活中,从电视遥控器到空调遥控器,从电冰箱遥控器到计算机遥控器,无一不把人们从以前的繁杂的手动操作解放出来,甚至是在我们现代生活平时最广泛的手机应用中也出现了遥控操作。不得不承认,遥控装置已经日益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更大的比重,因此,我们对遥控电路进行研究和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在此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中,我之所以选择了对遥控器电路进行设计,也正是由于遥控设备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突显出来,遥控电路的设计就目前我们大学生来讲还是比较有难度的,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自我挑战的机会。而且,我一直以来都对遥控电路感兴趣,我相信这一定能够给我今后的学习更多的帮助。二 设计任务和要求

下面,我就对相对较简单的对一个电机进行控制的双路红外遥控器的电路设计的要点等进行一番阐述:

1.外遥控器电路设计要点:

一个性能良好的红外发射和接收电路需要考虑四方面要求。

第一,须具有良好的抗环境干扰性能,因为往往使用遥控设备的周围环境都是相对比较复杂的,这主要表现在目前遥控设备多作为家用,而家庭环境里各种复杂的电器分布密度是很大的,必须要考虑到其它电器设备的干扰。

第二,是能够进行遥控动作的空间范围达到5m以上距离。这样一来,遥控操作时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是避免不必要的误控制。

第四是良好的发射电路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接收处理电路。要达到这四方面要求就要对36—42KHz的方波信号对编码信号进行调制处理。由于这里设计的红外遥控电路只实现两路控制,所以编码信号采用频率单一的方波信号。

2.关于红外遥控系统

通常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在发射电路原理框图中,方波发生器1用两个开关控制产生两个不同频率的方波,方波发生器2产生36—42KHz的调制波形。两个方波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红外管发射红外光。

如图2所示,在接收电路原理框图中,红外接收部分接收到红外信号后,通过译码电路译码驱动电机正转和反转。

三 元器件选择

在所设计的电路中,因为要涉及到编码、红外传输以及译码等环节,因此,在电路中,采用了四个二输入的与非门、不同大小的电阻电容若干、红外发光管、译码IC、电机等元器件,其中,在红外信号的发射电路中,不同的电阻电容的组合就产生不同的频率的方波,从而驱动红外发光管发出红外信号。四 方案设计及其原理

1.电路原理图设计及工作原理(1)发射电路原理图及工作原理

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设计思想如下:

由于所设计的红外遥控电路控制电机的正转和反转,所以要求发射和接收电路都要有两种工作状态,即要求发射电路能够产生两个频率发射出去,在电路图上用两个开关来实现的。20K的可调电阻辅助27K的电阻使发射电路产生36—42KHz的调制波形。

而发射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图3中,四个与非门采用集成芯片CC4011四二输入与非门。采用此集成芯片的好处是其外围电路简单,容易起振。CC4011与非门本身就带有与门电路,这样就克服了与门电路性能差的缺点。当合上开关Kl—2时,47O千欧电阻与2000PF电容产生大约310.lHz频率的方波;合上开关K2—2时,910千欧电阻与2000PF电容产生大约151.2Hz的方波,以上两个频率方波是通过F1、F2两个与非门实现的。F3、F4与外围元件产生36—42KHz的调制波形。两种波形通过放大电路后,即可驱动红外发光管发出红外线遥控信号。

如图3所示的电路工作在3v电源下,因此电源部使用两节1.5v电池代替即可,也方便延长遥控距离。而0.1uF的电容则起到滤波的作用,10欧的电阻则用作控制发射管电流的大小。

(2)接收电路原理图及其工作原理

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

本电路采用LM567音频译码IC来进行设计,电路每接收到一次遥控信号,LM567的8脚就翻转低电平。但在未接到遥控信号时,由于LM567的8脚输出常态高电平,四个三极管的基极电位都为高电位,没有形成电位差,电机不会转动。而当电路接收到一路遥控信号时,被其中一个音频译码器选中,次音频译码器8脚为低电平,电流通过BG1和BG2,被BG4翻转成高电平,BG2不工作。另一个译码器没有接收到遥控信号,8脚为常态高电平,电流流经BG3、BG4后在BG4处翻转,BG3不工作,这样就使BG1和BG4之间形成电位差驱动电机转动。同理,当另一个译码器选中发射电路发出的红外遥控信号后,8脚翻转成低电平,使BG3和BG2工作形成高低电位差驱动电机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两个过程刚好实现了电机的正转和反转。五 总述和心得

在以上设计的电路中,它实现了遥控电路对被控对象的两种功能控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设计更加复杂的多路红外遥控器。

数字图书馆课程设计 篇3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技术联盟;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0-0146-03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现代技术应用平台建设”是 “江苏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JALIS)”三期工程的项目之一,也是JALIS“十二五规划”的预研项目,由扬州大学承建、南京大学等14所江苏高校图书馆参建。该项目的目标之一是面向江苏省高校图书馆技术人员,建设大型技术资源共享的门户网站——“江苏高校数字图书馆技术联盟网络平台”[1]。

1 项目背景

数字图书馆环境建设与服务推广,已经将技术部门推到图书馆服务的前台,图书馆所有服务都依赖技术部门的工作,技术部门的保障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服务的开展。图书馆技术人员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角色越来越类似于服务设计者,而非直接的平台构建与技术支撑维护者、软件设计者、资源生产者。

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本地管理软件的同构化共建阶段与广泛的资源共知、共建、共享阶段,必将进入第三阶段,即区域范围内甚至全国性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力量协作与联盟运作阶段[2]。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现代技术应用平台建设”项目的长远目标是通过对优质技术资源与技术服务的整合,发挥整合效益,迎接联盟建设第三阶段,以保持JALIS的持续创新力。通过江苏高校数字图书馆技术联盟网络平台建设,探索人才资源整合的方式;探索充分利用网络化的环境,开展更为有效紧密的业务培训方式,提升队伍的素质;探索如何发现与归纳需求,并通过需求的发现,整合图书馆技术队伍现有的优势,形成解决共性问题的组织方式;探索人才资源整合与发展过程中完善的管理机制建设。

项目的近期目标是研发一批图书馆小型应用软件,形成管理信息与技术标准库(汇集技术标准、业务规范、技术白皮书、文献采购招标相关参考文本、设备通用参数文件等),形成网络自助业务培训机制,提供技术论坛,建成江苏高校数字图书馆技术联盟网络平台。

江苏高校数字图书馆技术联盟网络平台建设,预期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依托,建设一个由JALIS所有成员馆参与,为JALIS建设、为数字图书馆发展提供基础服务的支撑平台,作为实现技术发展、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三方面创新的基础平台。依托平台建设,整合全省高校图书馆的技术队伍,使之从松散走向集中,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而形成合力,形成互补的优势,对现有的研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以整体的合作去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3]。

2 需求分析

江苏高校数字图书馆技术联盟网络平台是一个大型共享资源门户网站,也是服务全省高校图书馆技术用户的综合门户。它面向江苏省高校图书馆技术人员,提供软件提交发布下载、技术白皮书(含规范文档、通用设备参数文档等)和技术标准的提交发布下载、技术专家库、自助培训模块、测评数据发布、技术论坛等模块等,同时反映项目动态,提供JALIS建设项目的导航服务。

来宾可在网络平台上浏览相关软件、标准、白皮书、测评数据、会议信息、技术专家库与业务培训相关课件的目录信息,但不可下载;浏览论坛帖子,但不可发言;

注册用户(实名注册)可浏览、下载、上载软件、标准、白皮书、测评数据、会议信息、技术专家库与业务培训相关课件、使用论坛,支持RSS订阅;

各图书馆管理员用户可管理、审核注册用户,浏览、下载、上载、管理审核软件、标准、白皮书、测评数据、会议信息、技术专家库与业务培训相关课件,管理论坛,管理各类资源的分类标准,上载导航与动态信息;

超级管理员用户可管理、审核注册用户及图书馆管理员用户,浏览、下载、上载、管理审核软件、标准、白皮书、测评数据、会议信息、技术专家库与业务培训相关课件,管理论坛,管理各类资源的分类标准,上载导航与动态信息。

3 系统设计

3.1 功能设计

3.1.1 共享软件

小型共享软件是指江苏高校图书馆技术部门自行研发、自己使用或小范围使用的小型可共享软件(需含软件详细文档或软件源代码),有汇文辅助、网站建设、数据库建设、其它软件等几个类型。本模块提供软件上传与下载及评论信息,分前台(浏览下载),后台(提交审核分类评级)等功能(如图1)。

图1 注册用户使用共享软件模块流图

3.1.2 技术标准

提供各类新兴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应用技术标准的上传下载服务,含文献信息加工标准规范,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规范,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技术标准,文献信息服务标准和规范,信息组织的元数据标准,图书馆建设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几个类型,流程同软件。

3.1.3 技术白皮书

提供各类图书馆应用技术白皮书(含服务器软硬件配置、架构方法、设备标准配置、文献电子资源招标采购附件及合同)的上传下载服务,含系统安装、数据库使用说明、操作规程等几个大类,模块设计方式同软件。

3.1.4 技术专家库

江苏高校图书馆技术部、信息技术部、系统部、数字化部工作人员,与江苏高校图书馆界有良好合作关系的IT技术公司技术人员。本模块由注册用户直接形成。

3.1.5 会议信息库

报道共享各类会议信息,包括各类图书馆业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研讨会、工作会议信息,第一步形成图书馆工作类、图书馆学术研讨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类、其他类几种类型会议信息的提交发布浏览,模块流程设计同软件。下一步形成会议管理模块,涵盖会议通知发布、人员注册、会议进程管理、会议相关材料自助下载、会议信息归档等几个方面。

3.1.6 测评信息

提供软件(通用)、硬件、系统测评信息文本与资料的上传下载服务,并可组织测试测评活动,根据贡献度给参评人员评分。

3.1.7 自助培训

支持静态技术课件、教学录像、教学纲要、教学参考书,学员绩效考评、学业成绩评价,学习成绩证明出具等模块。第一步实现提供各类图书馆业务培训的静态课件、教学录像等提交下载、在线学习、个人课程定制、实时学习笔记、笔记保存与调用等服务,后者支持在线播放;主要类型为图书馆类、计算机类、其他类,格式支持MPG、MOV、WMV、MP3、SWF、PPT、DOC、XLS等。

3.1.8 技术交流区

采用论坛架构,是与平台主体功能部份合一的BBS系统,不需要专门注册,登入系统即可使用;分三大板块:技术讨论区、休闲娱乐区、论坛服务区,其中技术讨论区板块分技术交流、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应用、技术管理、技术研究等六大模块,用于搜集需求、系统共维护、协同研发、形成成果、提供服务。

3.1.9 导航和项目动态

提供JALIS项目动态(含项目概况、管理机构、项目动态、成果展示等几个栏目)及相关新闻,博客链、会员网址自助发布等导航功能。

3.2 管理设计

3.2.1 对象管理

对象管理又分图书馆管理与用户管理两个模块。图书馆管理通过管理员输入或批量导入方式将江苏高校图书馆等数据录入,这是防止用户注册时输入名称不规范而采取的措施,一旦数据录入,用户注册时即可选择所在图书馆;用户管理分为三层四级制,三层是审核管理层(负责权限分配、模块调整组合、资源调度)、管理用户层(省内各高校图书馆管理员,负责本馆资源组织与提交)、普通用户层(又分为注册用户级,可享受下载服务、技术论坛、培训等模块的服务;浏览用户级,具有浏览权限)。

3.2.2 参数管理

主要是对各类型资源进行分类数据管理、下载设置管理、动态管理,管理用户层以上用户可设定资源大类小类、下载的文件类型空间限定等、动态新闻上载、导航相关网址上载等。

3.2.3 注册与登录

游客可直接浏览相关资源目录,而不能进行上载、下载、评论操作,江苏高校图书馆技术部门工作人员、IT公司技术人员可通过注册成为平台用户,注册后须通过管理用户的审核,审核后成为注册用户;因用户注册后将自动进入技术专家库,注册时需用户将有关信息填写完整,包括技术特长、项目建设经历、论文论著情况等;超级管理员可视情况将某注册用户升格为图书馆管理员,系统提供接口让管理员察看待审核用户情况。

3.3 结构设计(如图2)

图2 系统结构图

4 系统实现

江苏高校数字图书馆技术联盟网络平台的体系结构采用目前通用的B/S应用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一种三层的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即Web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其中,浏览器是客户服务层(表示层),负责接收用户输入并向Web服务器提交用户申请,接收Web服务器返回的执行结果并显示;Web服务器是业务服务层(应用功能层),负责应用程序的开发、运行和维护;数据库服务器是数据服务层,负责提供数据的存储,执行查询和更新数据的请求。

基于B/S模式的系统结构将技术联盟网络平台的应用逻辑与用户界面和数据访问分开,方便了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可以使网页设计和应用逻辑设计分别由不同知识结构的开发团队完成,能加快项目的开发进度,利于各开发团队发挥各自的特长。

江苏高校数字图书馆技术联盟网络平台的硬件设备采用一台高性能的PC服务器作为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并接入校园网,对江苏省各高校开放。Web服务器端采用支持Java技术的Tomcat作为应用服务器的软件平台,数据库服务器采用Oracle公司的Oracle 8.1,客户端直接通过IE浏览器进行访问。开发语言选用SUN公司推出的JSP,JSP(Java Server Page)是一种服务器端的动态网页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基于Java的Web服务器应用技术体系。JSP的脚本语言采用Java使其完全继承了Java的所有优点,主要体现在:系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与平台无关性(一次编写程序各处运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使其已成为跨平台应用开发的一种规范。

系统的安全性方面,平台对数据库中用户密码采用MD5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对常见攻击预先做好防范。对用户提交的提交给服务器的数据采用encode方式加密,服务器端接受采用decode解密,保证提交信息不泄漏。对异常提交信息进行处理,拒绝非法的提交。在容错性上,对用户输入数据有检查机制,用户输错数据都有提示信息,具有较好的容错性能。系统的封闭性较好,用户基本上在提示信息下输入数据。

5 结 语

江苏高校数字图书馆技术联盟网络平台的建设思路是首先将平台架构形成,并落实需求中所涉及的功能,使之尽快汇集资源、提供服务,当中不周到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专家批评指正。下一步将深化设计,体现开放、共享、协作理念,严格遵循数字图书馆门户建设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充分借鉴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博客、维基、知识库及远程会议支持等技术的长处,参考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新兴的WEB2.0、LIB2.0及VCASE技术,集中组织,模块化实现,保证平台的运行与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江苏高校数字图书馆技术联盟[EB/OL].http:∥58.192.141.200:8089/jalis/,2010-07-31.

[2]周玉陶.技术联盟: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协作的新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8,(9):127-129.

[3]周玉陶.数字图书馆联盟背景下图书馆技术队伍整合[J].图书馆建设,2009,(6):91-93.

[4]王良辉,周跃良.基于群体动力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5):64-67.

[5]陈岗,吴彬,魏建国.高校机房一卡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7-50.

[6]张浩.动态生成的问卷调查系统的设计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4):33-34.

浅析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 篇4

1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问题探究

1.1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系统设计的环节比较复杂和程序化, 具体包括图书数据信息的合理设计、构建图书馆数据操作系统、存贮图书数据资料、图书信息资料的备份、有效转换数据格式、保管数据图书信息。 [1]为了满足校园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实际需求, 数据图书馆管理者应当综合考虑各项数据资料的保管和存储因素, 创新数字图书馆系统数据库的管理模式, 实现图书馆数据信息的分布式和集中式管理, 提升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在信息处理效率、科学计算速度、监控过程、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和语言翻译方面作用的充分发挥。数据图书管理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有利于防止数字图书馆图书数据格式的有效转换、实现数据图书馆各项版本的有效更新。 数字图书馆的系统设计的环节的不合理性会导致计算机硬件设备得不到有效保护, 导致计算机硬件设施的老化和失效。 数字图书馆的系统软件的不及时更新也会影响到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软件应用的科学创新、安全稳定, 导致数据图书馆整体数据信息更新的不积极性。

1.2数字图书馆系统应用问题

数字图书馆系统在运用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局域网和互联网, 尤其要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科学信息技术, 深入分析数字图书馆系统的重点学科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 比如可以设置搜索引擎按钮实现重点学科的信息搜索目标, 并通过发掘和组织学术性强、质量高的文献资源, 完善数字图书馆系统网上重点学科的科学的应用系统、用户模型、知识资源导航和指南系统。 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国内外各个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成果, 做好全文的数据服务工作和网上信息的组织和分析工作, 实现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科学运用, 不断优化数字图书馆系统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线索的检索和管理环节, 创新和应用重点学科知识, 实现数字图书馆重点学科信息资源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数字图书馆设计人员还可以通过对操作系统各功能模块进行有效的分层管理和科学的操作权限设置实现数字图书馆不同情况的不同操作功能, 以此来满足数字图书馆应用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需求。

2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的技术方案

2.1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的相关策略

为了防止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过程中外部非法用户以及病毒软件的侵入, 数字图书馆系统数据的安全建设是预防数据库软件被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为了保证数据网络的安全管理和正确运行, 不断完善和更新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对加强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实现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的高效运行十分重要。[2]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还应当不断丰富和完善数字图书馆重点学科信息的资源保障体系, 加强数据学术期刊的学科覆盖率, 确保重点学科知名学术期刊收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有利于用户对相关数据深入进行科学分析, 进而完善对权威性数据期刊的及时增订和续订工作, 实现数据信息系统的有效维护和优化设计, 实现数字图书馆系统各项运行环节的合理控制。

2.2数字图书馆系统应用的推广方案

数字图书馆系统应用的推广方案的施行不仅包括数据网络的有效联接和广域网络环境的不断净化, 还包括对网络硬件和软件设备进行有效的基础建设。 数字图书馆系统应用推广策略主要采用数字图书馆系统应用软件、用户权限的合理设置和数据防火墙设备, 保证数据图书馆应用检测的准确度和数据信息的有效过滤。 数据图书馆管理者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据图书馆的重点数据学科的建设中, 有效确立和强化数据图书馆在用户中的地位, 促进数据图书馆系统自身建设的发展需要。 因而, 做好适应数据图书馆系统应用发展的重点环节的建设是提高医疗质量、综合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 数字图书馆提升其抗攻击能力是实现数字图书馆系统内部网络安全运行的强有力保障。 同时网络管理者也应当合理限定数据图书馆内部网络用户的访问数量, 防止外界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系统应用推广的可能性, 增强数字图书馆系统对客户端的判断和检测识别, 进而保证整个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3创新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安全方案

3.1完善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的体系结构

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推广的过程中, 为了保证数字图书馆系统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数据技术人员应当采用灵活先进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重视数字图书信息的录入环节和维护环节, 构建出科学、合理、完整的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模式。 数字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利于更好地完善数据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和建设环节, 充分发挥数据图书馆的重点学科建设和数字图书数据的安全管理工作。

3.2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

数字图书馆设计与应用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工作对实现有特色的重点学科建设十分重要。数据图书馆管理者准确划分浏览级用户、管理级用户和业务级用户是医院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点。 数据图书馆系统管理维护与重点建设的共同目标是通过现代化的知识信息服务模式使得图书馆资源信息能够通过数据化的形式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设计人员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设计的过程中, 应当做好数字图书馆数据的异地备份工作同时简化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的操作流程, 进而保证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程序的有效运行。

4结论

综上所述, 计算机是实现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的重要硬件设施。 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安全管理工作对提高我国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信息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推广工作的效率, 数字图书馆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培养专业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人才, 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各项设计环节, 明确数据图书馆信息的各项业务环节, 实现设计数据的数字化和系统化建设, 进而实现数据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重点学科文献资源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曼丽.浅析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12 (15) :65-67.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钟 篇5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振荡器产生的时钟信号经过分频器形成秒脉冲信号,秒脉冲信号输入计数器进行计数,并把累计结果以“时”、“分”、“秒”的数字显示出来。秒计数器电路计满60后触发分计数器电路,分计数器电路计满60后触发时计数器电路,当计满24小时后又开始下一轮的循环计数。一般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数码显示器等几部分组成。

振荡电路:主要用来产生时间标准信号,因为时钟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时间标准信号的频率及稳定度,所以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

分频器:因为振荡器产生的标准信号频率很高,要是要得到“秒”信号,需一定级数的分频器进行分频。

计数器:有了“秒”信号,则可以根据60秒为1分,24小时为1天的进制,分别设定“时”、“分”、“秒”的计数器,分别为60进制,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并输出一分,一小时,一天的进位信号。

译码显示:将“时”“分”“秒”显示出来。将计数器输入状态,输入到译码器,产生驱动数码显示器信号,呈现出对应的进位数字字型。

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如北京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可以对分和时进行校时。另外,计时过程要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开始,蜂鸣器1秒响1秒停地响5次。

为了使数字钟使用方便,在设计上使用了一个变压器和一个整流桥来实现数字钟电能的输入,使得可以方便地直接插入220V的交流电就可以正常地使用了。关键词 数字钟 振荡 计数 校正 报时

目 录 设计目的...........................................................4 2 设计任务...........................................................4 3数字电子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 3.1数字钟的构成......................................................4 3.2原理分析..........................................................4 3.3数字点钟的基本逻辑功能框图........................................5 4.数字钟的电路设计..................................................5 4.1 秒信号发生器的设计...............................................6 4.2时间计数电路的设计................................................8 4.3译码显示电路.....................................................10 4.4正点报时电路的设计................................................12 4.5校时电路的设计....................................................13 5设计心得........................................................14 6参考文献.............................................................15

1设计目的

在学完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后,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系统地进行电子电路的工程实践训练,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工程师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任务

2.1设计指标

1.时间计数电路采用24进制,从00开始到23后再回到00; 2.各用2位数码管显示时、分、秒;

3.具有手动校时、校分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 4.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开始,蜂鸣器1秒响1秒停地响5次。5.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时间基准信号。2.2设计要求

根据选定方案确定实现设计要求的基本电路和扩展电路,画出电路原理图。

3数字电子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1数字钟的构成

数字钟一般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校时电路、报时电路等部分组成,这些都是数字电路中应用最广的基本电路。3.2原理分析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振荡器产生的时钟信号经过分频器形成秒脉冲信号,秒脉冲信号输入计数器进行计数,并把累计结果以“时”、“分”、“秒”的数字显示出来。秒计数器电路计满60后触发分计数器电路,分计数器电路计满60后触发时计数器电路,当计满24小时后又开始下一轮的循环计数。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如北京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可以对分和时进行校时。另外,计时过程要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开始,蜂鸣器1秒响1秒停地响5次。3.3数字点钟的基本逻辑功能框图

图1 数字钟的基本逻辑框图

4数字钟的电路设计

下面将介绍设计电路具体方案:其中包括电源电路的设计、秒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时间计数电路的设计、译码驱动显示电路的设计、正点报时电路的设计、校时电路的设计几个部分。

4.1 秒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晶体振荡分频电路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1.采用频率fs=32768Hz的石英晶体。

D1、D2是反相器,D1用于振荡,D2用于缓冲整形。Rf为反馈电阻(10~100MΩ),反馈电阻的作用是为CMOS反相器提供偏置,使其工作在放大状态。C1是频率微调电容,改变C1可对振荡器频率作微量调整,C1一般取5~35pF。C2是温度特性校正用的电容,一般取20~405pF,电容C1、C2与晶体共同构成Ⅱ型网络,完成对振荡器频率的控制,并提供必要的1800相移,最后输出fs=32768Hz。

图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2.多级分频电路

将32 768Hz脉冲信号输入到CD4060(内部结构如图4-4)组成的脉冲振荡的14位二进制计数器,所以从最后一级Q14输出的脉冲信号频率为:32768/214 = 32768/16384 = 2Hz 如图6。再经过二次分频,得到1Hz的标准信号脉冲,即秒脉冲如图7。

图5 CD4060内部结构

图6 脉冲分频电路

图7 秒信号原理图

图8 晶体振荡及分频电路

4.2时间计数电路的设计

秒信号经秒计数器、分计数器、时计数器之后,分别得到“秒”个位、十位、“分”个位、十位以及“时”个位、十位的计时输出信号,然后送至译码显示电路,以便实现用数字显示时、分、秒的要求。“秒”和“分”计数器应为六十进制,而“时”计数器应为二十四进制。采用10进制计数器74LS162来实现时间计数单元的计数功能,其为双2-5-10异步计数器,并且每一计数器均有异步清零端(高电平有效)。4.2.1“分”、“秒”六十进制计数器

选用两块74LS162采用异步清零的方法完成60进制。以“秒”计数为例:计秒时,将秒个位计数单元的QA与CP(下降沿有效)相连,将74LS162连接成10进制计数器,BCPA(下降沿有效)与1HZ秒输入信号相连,QD可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与十位计数单元的CPA相连。秒十位计数单元为6进制计数器,需要进制转换。将10进制计数器转换为6(0110)进制计数器,当十位计数器计到QD QC QB QA为0110时,同时对秒的个位和十位进行清0,另外QC可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与分个位的计数单元的CPA相连。其具体连接图如图9CPA相连,其具体连接图如图9。7

图9 六十进制计数器

4.2.2二十四进制计数器

同样可以选用两块74LS162采用异步清零的方法完成24进制计数 如图10。

图10二十四进制计数器

4.3译码显示电路

译码显示电路是将计数器输出的8421 BCD码译成数码管显示所需要的高低电平,我们采用阴极七段数码管,引脚如图11。

其则译码电路就应选接与它配套的共阴极七段数码驱动器。译码显示电路可采用CD4511BC-7段译码驱动器,其芯片引脚如图12。译码器A、B、C、D与十进制计数器的四个输出端相连接,a、b、c、d、e、f、g即为驱动七段数码显示器的信号。根据A、B、C、D所得的计数信号,数码管显示的相对应的字型。其具体电路图如图13。

图11 阴极七段数码管

图12 芯片CD4511BC-7段译码驱动器引脚

图13 译码显示电路

4.4正点报时电路的设计

要求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开始,蜂鸣器1秒响1秒停地响5次。即当时间达到xx时59分50秒时蜂鸣器开始响第一次,并持续一秒钟,然后停鸣一秒,这样响五次。在59分50秒到59分59秒之间,只有秒的个位计数,分的十位QD QC QB QA输出0101,个位QD QC QB QA 输出1001,秒的十位QD QC QB QA 输出0101均不变,而秒的个位QA计数过程中输出在0和1之间转。所以可以利用与非门的相与功能,把分十位的QC、QA ,分个位的QD、QA,秒十位的QC、QA 和秒个位的QA相“与非”作为控制信号控制与非门的开断,从而控制蜂鸣器的响和停。如图14。

图14 整点报时电路

4.5校时电路的设计

时钟出现误差时,需校准。校对时间总是在标准时间到来之前进行,分四个步骤:首先把小时计数器置到所需的数字;然后再将分计数器置到所需数字;在此同时或之后,将秒计数器在零时停计数,处于等待启动;当选定的标准时刻到达的瞬间,按起动按钮,电路则从所预置时间开始计数。由此可知,校时电路应具有预置小时,预置分、等待启动、计时四个阶段,因此,我们设计的校时电路,方便、可靠地实现这四个阶段所要求的功能。

图15数字电子钟的计数校正电路

5设计心得

本次实验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两人分工明确,我们一起处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每连接好一个模块后,我们认真地检查电路,这样大大减少了实验出错的机率,为最后成功完成实验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本次数字钟电路设计实验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刚刚学过了数电这门课程,还没完全弄懂某些门电路的原理和用途,而此次课程设计恰恰提供了一个好机会,让我们从实践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参考文献

数字图书馆课程设计 篇6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 教学设计 探讨

0引言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条件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因此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定位教学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制定教学策略和正确选择教学媒体、如何编制教学评价标准等。具体来讲它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内容。传统的教学设计通常注重于教学过程的设计,具体体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知识的传输方式是“教师→学生”的单向传递方式,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称为“以教学过程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而现代教学设计吸收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围绕各个实际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体现为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主导—主体”教育模式,既注意教又注重学,称为“以教学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如何把现代教学设计的思想应用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笔者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旨在抛砖引玉,相互启发。

1.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把握理论上的度。

《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电子设备运行与管理等电子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训练学生数字应用电路制作与调试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打好基础。因此,基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识的应用,回避了繁锁的集成电路内部分析和数学推导。着重外部逻辑功能的描述、分析和应用。强调外特性和主要参数。如在逻辑门电路一章中,改变了以74标准系列门作为典型电路分析逻辑功能和电气特性的传统,改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较多的CT74S系列门作为典型电路进行分析,进而介绍了CT74LS系列,还对TTL集成门电路各系列的主要电气参数进行了比较,使学生对各系列TTL集成门电路的特性都有一定了解。同时,还将TTL系列和CMOS4000系列门电路的主要电气参数进行了对比,使学生能根据实际工作要求正确选用数字集成电路。在时序逻辑电路一章中,在介绍计数器、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基本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直接介绍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移位寄存器功能表和使用。而没有讨论它们的内部逻辑电路。对于组合逻辑电路等中规模集成电路也采用了类似的处理方法。这不断突出了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同时也为增加技能训练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2.从培养能力出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由于《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其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在本门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各章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训练环节——技能训练。它包括基本性技能训练和设计性技能训练两部分。“基本性技能训练”所涉及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设计性技能训练”是根据给出的实际问题,由学生自己设计实现逻辑功能的电路、选用芯片、进行安装调试、排除故障。同时还设置了理论与实践综合课程——课程设计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训课程的实践,使学生基本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通过相应的课程设计将理论用于实践,将设计和实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即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又能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理论设计与实际实现中的距离。从工程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和排队故障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提要的安排上,还先后介绍了《技能训练中故障的检查与排除》和《数字系统一般故障的检查和排除》等内容。使学生得到较为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几种形式对教学内容的组合整编,使学生易学易懂,教师便于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训练学生工程实用技能。

3.结束语

从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出发,我们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设计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探索和尝试是初步的,教学设计还有一些方面我们还没有涉猎到,通过教学设计如何来解决《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与工程实际相脱节,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脱节的问题,我们也未涉及到。上述未解决的问题,我们期待与大家共同一道探索。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 宋文官 编《架设桥梁》高等职业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 11

[2]. 梁俊 编 《关于中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四川技术学院学报2005.2第1期 97

数字图书馆课程设计 篇7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中小学师生带来了丰富的数字化阅读资料, 掀起了中小学数字化阅读的浪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主要优势如下:

(1) 针对性, 针对中小学需求的精品资源。资源选择:基础教育业内相关专家精心挑选出数万册适合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使用、阅读的图书;出版社选择:涵盖国内基础教育各主力出版单位的核心图书;图书分类:为用户对资源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类, 方便用户检索和查询。

(2) 丰富性, 数字图书资源包内容丰富, 涵盖各个方面。内容:拥有近万本的完全面向中小学师生用户的正版数字教育图书资源;图书包形式:有稳定的包含上万册图书的基础书目包;也有定期推出的500~1000册的新书征订包, 涵盖最新最近的图书;此外还有400余种教育期刊目录。

(3) 规范性, 数字图书资源包符合国内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数字资源描述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及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教育技术分委员会颁布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4) 合法性, 提供的所有数字资源完全解决数字版权问题, 免除用户的后顾之忧。

(5) 持续性, 数字资源持续提供和不断更新。数字图书资源与管理平台分离的产品形式, 保证用户能及时获得最新出版的新书、新期刊;每年提供不低于当年教育图书出版量80%的资源更新。

(6) 批注功能。利用数字图书馆的阅读器, 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基本的画批写注, 记录读者的阅读历程。

●数字图书馆平台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虽然有其上述诸多优势, 但由于还属于起步阶段, 在具体应用时, 尤其是支持教师知识管理方面, 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检索工具简单, 影响知识的获取

数字图书馆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 其检索更为便捷, 速度也快, 能很快获取所需的一些资源。但其检索方式相对于百度、Google等一些搜索引擎工具来说, 缺乏一定的关联性和灵活性。

2. 缺乏相关知识资料捆绑推送功能

数字图书馆中的书籍之间孤立无联系, 在检索书籍的时候, 仅仅只能出现该书的信息, 而没有与该书内容相关的其他书籍的检索结果。

3.缺乏知识分享与转换的工具

数字图书馆平台中没有专门的集体阅读交流和个人阅读笔记的工具,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 不能针对阅读的一些心得发表自己的看法, 无法进行集体知识建构。另外, 读者看到书中的一些重要段落和句子时, 也不能方便地进行摘录。

●数字图书馆平台知识管理工具的设计

为了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功能, 需要构建一些支持知识管理的工具。

1.采用分类词表技术, 构建更准确获取知识的工具

分类词表 (Taxonomy) 是从生命科学领域引用来的一个概念, 目前在知识组织领域中成为一个研究的热门话题。分类词表揭示信息、知识的主题特征, 是基于主题词的分类表。它的主要用途为:

(1) 主题指南:从宽泛意义上来说, 以Yahoo为代表的主题指南是Taxonomy的一种, 主要提供浏览功能。

(2) 自动标引:分类词表用于后台, 系统通过各种算法抽取标引对象的关键词, 与Taxonomy匹配, 从而选定主题词。

(3) 前端过滤器:分类词表用于检索终端, 过滤同形词与同义词, 并提供相应的上下位词或相关词, 供检索用户选择, 类似于叙词表的功能。

(4) 组织、管理企业知识:目前日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 它既是对企业信息、知识的一种分类与组织, 可提高信息、知识的生产价值, 同时也是对企业资源的一种无形重组, 包括资金、业务、人员和客户, 从而发现企业经营中的不足, 促进企业的经营决策与发展。

支持Taxonomy开发的软件很多, 如Myinfo、Verity Knowledge Organiz—er、Semio、Autonomy等, 这些软件支持类表显示、检索、自动抽词、自动标引等不同功能。

据上述, 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工具的设计与开发中, 可以采用分类词表的技术, 首先根据一定的规范和中小学师生的需求找出主题词, 并按照一定的等级关系和用户需求建立主题词之间的关系。从中小学教师使用便捷的角度来考虑, 应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主线进行分类, 建立围绕每篇课文名称的主题词, 并将这些主题词与数字图书馆中相应的书籍进行匹配。然后按照一些相应的算法, 构建搜索工具, 可以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更准确更符合需求的结果, 如当输入某篇课文的名称时, 与该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将被全部准确地检索出来。

2. 构建个人读书笔记的工具, 保存批注

在阅读数字图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书中部分内容通过复制和粘贴进行摘录。另外, 数字图书馆提供的阅读工具还能在阅读的过程中, 随时进行必要的画批写注。为了集中管理阅读过程中所做的摘录和画批写注。在现有数字图书馆平台上可构建起一个读书笔记的知识管理工具。

读书笔记的知识管理工具主要有批注、摘录和笔记3种基本的功能, 可一一对应每本借阅的图书进行批注、摘录和笔记的管理。选中借阅的某本图书, 然后就可通过点击批注、摘录和笔记, 浏览和编辑各项。当在数字图书的原文中进行批注之后, 只要点击导出批注, 便可在批注一项中看到导出的批注, 另外, 也可将其他人在阅读中所做的关于本书的批注添加进来。

摘录的功能可将书中选中的内容通过复制, 直接进行粘贴, 在粘贴的时候, 可对每个粘贴的内容写上详细的章节和页码, 以便后期阅读过程中的查找。笔记功能随时记录阅读本书的心得体会, 可在阅读完成后对全书的内容进行述评, 也可在阅读的过程中, 针对书中的细节撰写体会。

3. 构建知识分享的读书园地工具

读书笔记工具是一个客户端的工具, 仅仅为个人提供保存批注、摘录和笔记的功能, 不能进行知识的分享, 而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 可在数字图书馆平台上, 构建读书园地的工具, 供中小学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分享。该工具主要有好书推荐、批注共享、读书交流、教育叙事和友情协助共5个模块。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1) 好书推荐:中小学教师可将自己阅读过的一些感受颇深的好书发布在这里, 并可撰写该书的推荐理由。其他的读者可在这个模块中快速浏览一些好的书籍, 查看简短内容, 并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2) 批注共享:数字图书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进行随时的批注, 可以是对全文的批注, 也可以是对书中某段内容的批注。通过这个模块可上传自己的批注, 也可有选择地下载他人的一些批注。

(3) 读书交流:在阅读的过程中, 结合自身的一些经历和教学工作, 可在这个模块中发表一些心得体会, 也可阅读和评论他人的阅读体会。

(4) 教育叙事:在这个模块中, 可供教师发布撰写的教学实践的反思。同时, 也可对本模块中他人发布的教学叙事进行阅读和评议。

(5) 友情协助:将自己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发布在这里, 另外, 也可回答别人求助的一些问题。

读书园地工具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的交流分享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中, 个人和群体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断进行转换, 在分享的过程中, 知识达成螺旋式的增值。

数字图书馆课程设计 篇8

1 系统需求分析

1.1 用户操作

系统用户用户信息维护包括注册、密码修改、个人资料修改等。数字资源的获取包括查询、阅览、下载、评阅等。数字资源的上传。用户可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添加进收藏夹中。

1.2 数字资源特点

数字资源包括图书、视频、文件等, 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 图书为其最主要的资源类型[3]。对于数字图书馆而言, 在线阅读可支持很多格式的媒体文件, 例如文本形式、图像形式、PDF形式、WORD形式、MPEG形式等。数字图书馆也可称之为网络上的多媒体阅览室。数字图书馆事实上可以在线浏览到所有可以绑定和内嵌到浏览器中的多媒体内容。对于.exe文件, 因其无法绑定到浏览器中去, 用户可以先下载到计算机上, 再进行浏览操作。

1.3 评价用户互动

系统用户可对馆藏文件进行简单评论, 发表自己观后的感触, 同时, 其他读者可以此作为参考用以判断对于自己学习是否有价值和意义。此功能教师可多加利用, 以便教师对学生评价进行答疑解惑等操作。

1.4 管理员操作

管理员可对用户进行管理包括用户状态的修改、用户角色分配、用户权限分配等。系统的参数设置、数据统计。用户评论的审查、用户上传资源的审查。数字资源的管理, 例如资源的数字化、资源的上传、删除、修改、权限设定等。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研发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即B/S模式的三层系统架构, 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2005为数据库管理平台, 通过表示层的用户请求, 层与层之间的消息相互传递, 最终实现对数据库持久层的访问操作[4]。

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2.1 用户中心模块

(1) 用户注册与信息维护。此模块包括用户注册, 用户可自行在系统中注册, 注册后即可获得相应权限、进行浏览数字资源操作, 用户也可自行修改登录密码, 对于注册所填资料, 用户可自行进行维护操作。

(2) 我的收藏。用户可将自己在浏览数字资源的过程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收藏操作, 以便下次浏览时可直接链接到此资源。

(3) 用户上传资源。用户可上传自己觉得有价值的资源到图书馆库中, 该资源经过管理员的审查和归档后, 可供其他有需求的读者查阅。

(4) 用户评论管理。用户可对所查阅数字资源或其他读者上传资源进行评论, 其他读者可以此为参考, 评估该资源价值。教师也可对此进行答疑解惑。

2.2.2 数字图书模块

数字图书模块是整个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模块组成部分, 也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基础。该模块的功能主要有图书文件的查询、阅览、发表评论以及收藏功能, 不包括下载功能。

2.2.3 数字影音模块

数字影音模块是指对学生影音作品、以及音乐影视作品进行归类和管理的模块。影音文件因为其文件类型的多样性, 所以需借助系统中的播放工具软件来阅览。在本模块, 提供给读者用户的功能有:影音查询、影音阅览、发表评论以及影音收藏功能。部分拥有权限的用户可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源。

2.2.4 电子文件模块

电子文件模块即是指对各种电子文件进行归类和管理的功能模块。该部分功能与数字影音模块类似, 包括文件查询、文件阅览、发表评论、收藏文件等功能。部分拥有权限的用户可下载自己需要的电子文件资源。

2.2.5 统计管理模块

统计管理模块是指对系统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和评估的功能模块。该模块的功能主要有资源统计、评论统计、下载统计以及报表导出等。

2.2.6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针对系统管理员设定, 其提供给管理员的功能有系统配置、资源管理、上传审核、评论审核以及权限管理等。其中, 资源管理又包括资源维护以及资源上传, 权限管理包括用户管理以及角色管理。

2.3 数据字典设计

系统功能:模块ID、模块名称、描述。其中模块ID为其主键。

权限:模块ID、权限值、权限名称、描述。其中模块ID为主键。

系统角色:角色ID、权限值、描述。其中角色ID为其主键。

角色用户关联:角色ID、用户ID。其中角色ID为其主键。

应用设置:ID、起始年份、结束年份。其中ID为其主键。

部门组织:部门ID、部门名称、描述、父ID、排序ID、类别、创建者、创建时间、最后修改人、最后修改时间。其中部门ID为其主键。

系统用户:用户ID、账号、姓名、密码、性别、出生日期、手机号码、邮箱地址、所属部门、职务、个人说明、状态、创建人、创建时间、最后修改人、最后修改时间。其中用户ID是其主键。

部门用户关联:部门ID、用户ID、关联类型。其中部门ID是其主键。

对象权限明细:系统模块、对象类型、对象ID、权限。其中系统模块是其主键。

图书分类:类别ID、类别名称、备注内容、状态、创建者、最后修改人、最后修改时间。其中类别ID为其主键。

图书信息:会员ID、图书名称、图书作者、关键字、ISBN编码、出版社、图书说明、分类ID、图书状态、创建者、创建时间、最后修改人、最后修改时间。其中会员ID是其主键。

评论:编号、评论内容、书籍编号、评论用户、客户端IP、状态、创建者、创建时间、最后修改人、最后修改时间。其中编号为其主键。

收藏:书籍编号、评论用户、状态、创建者、创建时间、最后修改人、最后修改时间。其中书籍编号为其主键。

3 结语

本文首先对系统的开发进行了背景分析, 介绍了开发此系统的价值和意义。然后从理论上, 对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 在需求的基础上, 对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系统架构和功能进行了设计, 最后介绍了构成系统的主要数据字典的设计。但是在具体处理技术上还没有具体的阐述, 论文还有很多不足, 后期研究过程中希望能够进行补充。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中, 为适应并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 教育信息化概念应运而生。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而言, 数字化图书馆开发则是其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分析高校具体校情即高校专业特色和学生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结合高校具体系统落地环境, 分析与设计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必然趋势。此管理系统的研发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教师业务能力、学生学生学习效率、完善高校教学资源会起到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钟成献.对数字图书馆的几点认识[R].商场现代化, 2010:45.

[2]龙朝阳, 秦素娥.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组织模式构建[J].信息系统, 2013 (3) :355-357.

[3]郑建明, 钱鹏.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2011:2.

数字图书馆课程设计 篇9

关键词:资源向导,资源导航,数字资源利用,数据库检索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网上购物逐渐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 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 对于网上购物更是钟爱有加, 已成为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代表着一种时尚, 代表着效率。网上支付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环节, 各大银行也在大力推广网上银行业务, 网银支付已经相当成熟。只要有过网上购物经历的人, 相信对网上支付的流程都不会陌生。

高校图书馆主要面向高校师生, 为广大师生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服务。随着数字图书馆的不断发展, 数字化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 目前各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已经从以拥有纸本印刷型资源为主扩展到以纸质印刷型资源和电子资源并重, 有的馆甚至是以收藏电子资源为主的馆藏资源结构。高职院校图书馆因人力和技术等条件限制, 自建资源数据库相对较少, 在用数据库多为外购商业数据库。外购数据库种类繁多, 资源类型五花八门, 很多读者并不了解图书馆各个资源数据库的具体用途。资源利用作为资源服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何构建一个入口向导, 以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定位到目标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提供人性化服务的重要举措。

本文旨在借鉴目前主流支付平台网上支付的流程 (以网上银行支付为例) 来分析和构建一个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向导, 丰富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方式, 这也是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理念的重要体现。

1 借鉴的基础

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 已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群体, 高校学生从未在网上购物的少之又少;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 用户购物和网上支付的体验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 其操作流程也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给用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图书馆在不断发展, 读者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根据笔者日常对本校读者使用数据库的情况来看, 大部分读者很少使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 原因在于读者在众多的数据库中不知道如何选择, 或随意挑选进入却找不到所需资源而信心受挫。因此, 充分借鉴电子商务的先进服务理念来改进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手段, 有利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

1.1 网上购物和支付的基本流程 (以网上银行支付为例)

流程可描述为:用户需求, 提交订单———进入第三方支付平台———选择网上银行进行支付, 成功———购得物品。其流程图可表示如下:

1.2 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基本流程

流程可描述为:读者需求, 查找文献———进入图书馆网站平台———选择资源商提供的数据库进行检索, 下载———获得电子文献。其流程图可表示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 用户进行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 与高校读者查找和获取文献资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书馆在读者获取电子文献的过程中, 充当一个“第三方”的角色, 最终“交易”其实是由读者与资源商 (数据库) 进行:读者在资源商提供的数据库系统中检索、下载所需文献, 最终达到获取文献的目的。

因此, 针对读者对各个数据库用途不甚了解的这种情况 (比如初级读者用户) , 我们借鉴网上支付流程的操作体验, 构建一个资源利用向导, 这是高校图书馆不断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距离的人性化的服务手段。

2 资源利用向导设计

2.1 设计的意义

目前, 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类型众多, 包含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年鉴、专利、标准、报纸、音视频、图片、考试数据库、英语学习平台、非书资料等等, 虽然从其电子资源名称能基本体现其类型种类, 但对于高职院校的读者来说, 特别是初级读者, 使用电子资源的并不多, 对各个电子资源的用途、资源有什么内容并不很了解。若要准确的获得所需的电子资源, 读者需要在对各个数据库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再选择某个具体的数据库, 并进入相应的资源查询界面输入检索词进行查询。

因此, 在各个图书馆拥有电子资源数量越来越多的今天, 为读者和用户设计构建一个入口向导是有必要的。根据这个向导的一步步指引, 读者便能快速的找到含有所需文献的那个数据库, 进而进入相应的资源查询界面检索、下载文献。

2.2 设计思路

根据网上支付的基本流程, 结合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实际应用, 我们的设计流程是:第一步, 读者在图书馆主页找到向导入口链接 (可以为文字链接, 也可以为图片链接;可以是静止的, 也可以是浮动的;这个链接在主页的位置应该是显眼的) ;第二步, 读者用户点击入口链接后, 进入电子资源的“类型选择”页面 (如图书、期刊、论文、视频、图片、考试库、英语学习、非书资料等等) ;第三步, 读者根据页面的相关提示进入“数据库选择”页面 (如电子图书) ;第四步, 读者根据自身需要和资源简介选择进入某一个数据库 (如电子图书) 的检索页面;最后, 在跳转到某个数据库的同时, 原页面弹出类似“网上支付已成功”或“重新选择其他支付方式”的“文献已找到”或“重新选择其他数据库检索”的页面, 以达到跟踪服务的目的。读者如果不参与评价, 则可以直接退出。据此, 流程图可表示如下:

2.3 向导页面规划

向导, 即指引。既然是向导页面, 笔者认为应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和温馨的页面风格, 去引导读者一步步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源。

2.3.1 资源类型选择页面

本页面的主要作用是把图书馆所有电子资源的类型罗列出来, 供读者按照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在选择操作上, 应采用单选框方式 (排他式操作) ;在前后文的链接上, 本页面只提供前进链接“下一步”, 无后退链接。下图所示为资源类型选择页面的初步规划图, 各馆可根据本馆实际情况进行定制。

2.3.2 数据库选择页面

本页面把图书馆属于某一类型资源的所有数据库一一列表显示, 由读者自行选择进入哪一个数据库进行检索。本页面为体现向导作用, 应能显示各个数据库的简介或图书馆推介说明, 以帮助读者能够快速定位到所需数据库。页面中的选择操作, 为保持风格连续和选择独一性, 仍采用单选框方式。前后文链接提供后退和前进功能, 当读者选择好数据库后, 点击下一步, 则打开新窗口进入数据库主页, 同时在本页面中弹出一个覆盖层, 层的规划内容就是后面谈到的跟踪服务页面, 此处借鉴了网上支付流程的服务模式。

2.3.3 跟踪服务页面

本页面其实为一个覆盖层, 当读者选择进入某一个数据库时, 弹出此层。层页面主要为读者提供跟踪服务, 当读者找到资源时, 可选择关闭页面或进行评价, 当“关闭页面”时, 此层关闭, 同时上述图2.3.2中的“数据库选择页面”也跟随着层的关闭而关闭。

当读者未找到相关资源时, 可选择“返回重新选择数据库查找”返回到上述图2.3.2中的“数据库选择页面”, 选择其它数据库再次查找文献资源。

3 改进服务

3.1 添加内容简介

向导最重要的作用是指引, 如同软件安装向导、注册向导等一样, 主要面向群体为初级用户, 应尽可能设置成最简单的流程, 并且在每个页面都应该对每一个资源加入内容重点简介, 让读者用户能够根据页面内容, 结合自身需求, 做出符合读者意愿的选择, 并最终获取目的文献。

3.2 添加数据库检索简易教程

尽管每个数据库在其网站都发布了使用帮助, 但为保证资源详细揭示工作的统一性与读者服务的适用性, 图书馆应为每一个资源建立数据库使用的简易教程, 呈现形式上可以采用网页说明、网络课程、演示文稿、配上音频的信息素质课程课件、专题讲座视频、数据库介绍视频等, 并在图2.3.2中对应的位置给出教程的链接, 让读者用户可以在跳转到数据库主页前先了解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3.3 添加咨询途径

在上述图示页面适当位置添加在线QQ、咨询电话、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读者在选择资源类型或选择某个数据库时, 如果遇到困难或者疑问, 可以通过相应的咨询途径及时向馆员咨询。

4 结语

图书馆资源利用是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在加大电子资源采购力度的同时, 要加强资源导航功能建设, 按易理解、易使用的原则对电子资源作进一步科学的规划和分类, 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本资源利用向导作为一种针对初级读者的导航, 是其他导航方式的一种补充, 也是开展讲座宣传等多角度宣传的一种补充。任何导航的规划和建立, 都应该站在读者用户的角度, 以符合读者的实际使用需求为原则, 建立多层次、人性化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导航体系。

参考文献

[1]罗小芬, 冯广珍.高校教师图书馆资源利用障碍及对策研究——以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8) :62-64.

[2]宋爱林.江苏高校图书馆门户数字资源导航服务调查[J].新世纪图书馆, 2013 (7) :39-41+15.

[3]张可, 张玉祥.大学图书馆网络资源导航的现状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 2013 (19) :242-243+307.

数字图书馆课程设计 篇10

院图书馆一直承担着为我院建筑设计提供信息服务支持的重任。详实的资料文献数据和数据传送方便快捷已经提到日程上来, 经过近两年的筹建, 于2006年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我馆提供的数字信息包括:自有资源扫描生成的数字资源文献、专业期刊数据文献、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检索文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数据文献、建筑作品图片文献、方案设计资料文献, 专业化数字图书馆的模式, 在局域网上实现24小时开放, 文献资源共享、共融、共通, 使资源快捷化。

一、建立数字平台的意义

是当前设计市场需要。围绕当前设计创新形势, 以及创建国内一流强院的需要, 作为为设计一线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 首先要做大做强, 设计市场对提出全新的图书馆模式。而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的信息利用新方式, 它已成为科技竞争中新的制高点, 成为评价一个单位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 客观发展的需要。

传统图书馆对纸质资源只能通过目录的方式和物理介质借阅的方式供给读者使用。而随着互联网的出现, 使内容无限、图文并茂、无边无界的“数字图书馆”成为可能。

(二) 对软件充分利用的需要。

Apabi和Desi系统本身功能强大, 但如何利用好它的功能, 使馆藏文献生成文本文件并建立多个数据库, 使我院每个设计人员能得到数字化资源带来的便利, 是必须要做到的。

(三) 保存文献遗产的需要。

数字图书馆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文献遗产的最终手段, 我院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过数字化处理后, 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 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 并不影响一般意义的查阅。

二、改革原有模式, 提升信息工作水平

在对市场进行调研后, 确定建立数字图书馆所需软件。此软件需符合建筑设计行业特性标准, 它应有统一的检索服务平台, 能够对分布在本地的各种异构资源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和统一的检索语言。

数字图书馆在建筑设计行业内是一种新生事物, 人们对它的了解不是很清晰, 在使用上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所以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上更要切合实际, 使之实用、便捷并不断完善。

为使我院数字图书馆真正成为设计人员的良师益友, 对全院各部门进行了Apabi数字资源平台的使用培训, 介绍Apabi数字资源平台的整体布局, 制作了电子图书使用步骤说明, 此说明包括如何访问我院数字资源平台, 如何查找所需资料, 如何阅读电子图书等实际问题, 以传单的形式下发到各所的设计人员手中。

由于行业特性, 涉及专业广泛,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暖通设计、电气设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装修设计文献资源广泛, 不仅有国内还有国外文献, 文献庞杂, 为使我馆成为业内行业中的信息保障先头兵, 组织设计单位进行了交流学习, 调研互访, 深入了解行业专业性较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积极探索专业性较强文献资源的出路, 交流经验, 使行业文献能充分发挥作用。

为使我馆纸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我首先把使用率高、参考价值大、年代较近的专业技术文献选取出来, 对筛选出的自有资源分批进行加工扫描, 并生成文本文件充实到数字资源平台中。扫描获得的电子文件和已有的电子文档 (如word、excel、txt等可打印的电子文档格式) 等多种格式的特色资源制作成统一的格式、并进行深度数据加工功能强大的加密入库及安全管理引擎, 以及重点推荐和读者身份注册等人性化服务, 持电子资源的全文检索支持网络发布并进行各种统计, 为授权的相关读者通过网络方便使用数字化特色资源, 内容加密, 读者无法随意拷贝、打印、散发, 既实现特色资源的共享再利用, 又保护了特色资源的“特色性”、“唯一性”与知识产权。

三、数字平台创新成果

通过以上工作, 我院在Apabi和Desi系统上建立起的数字图书馆运转良好。

为了给专业设计人员提供更便捷的更强大文献支持, 挖掘现有建筑设计资料, 将设计成果转化为资源文献, 在数字图书馆的平台上, 构建和研发了方案设计资料库, 包括院方案库、特色专题、图片库、模型库、视频库, 在院方案库中建立4个子库规划设计库、建筑设计库、景观设计库、室内设计库;检索模式设计为建筑设计行业中模式, 以出图时间、坐落地点、获奖情况、工程分类把我院建筑建设工程按照工程类别分为12大项, 图片按照分类重新整理, 对每一张图片描述属性元素, 这样能够实现针对具体某类建筑构造的检索, 大大提高数据可用性、灵活性。并按照事先规定的分类法及字段属性确定每张入库图片的检索内容, 通过分类管理功能进行新建分类、导出/导入分类、备份/恢复分类等操作。

在数据加工系统中建立建筑图片信息库, 根据确定的字段信息建立符合我院实际工作需求的建筑信息资源库, 可以通过资源库管理导入导出库结构、备份恢复资源库结构。使用图像加工软件处理建筑图片根据表格中描述的图片页码及位置, 确定划选区域, 并将包含该建筑的部分裁剪出来, 调整到适合屏幕观看大小后另存为一张新图片。资源加工处理:资源加工过程包括元数据标引、分类、审核、发布, 由专人定期下到各所, 了解使用情况, 征求对我馆工作的意见, 我馆大量的建筑图片的深度加工是数字图书馆的一大亮点, 也是能与现有平台上创新成果, 这也是我馆特色馆藏, 该库已投入使用, 并取得设计人员的认可。

在Apabi数字资源平台上建立了多种建筑设计数据库, 由于是针对我院专业设计人员的实际需求精选建立起来的, 对使用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充分完善数字图书馆的内容, 所以对广大设计人员非常适合, 在工作中已经成为他们常用小助手。使用人数大幅上升, 数字图书馆日点击率在30~50人次。经人下所调研, 日前使用率已达到当初设定的90%以上。使设计人员节省了大量宝贵时间, 只要在办公室计算机终端前, 即可对远程的数据库进行浏览、检索、下载, 既方便又快捷, 且信息量是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

四、图书馆今后发展方向

数字图书馆建成后, 在本行业内反响很大, 为了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果, 我馆在现有数字化平台上及时更新, 升级各数据库的相关信息, 在现有自有数据库根据工作需要, 添加国外图片库, 将设计人的出国学习资源进行整合, 在平台中建立相应的图片文献, 使学习成果及时推广, 设计理念进一步深化, 有利于交流, 成为我馆工作的重点。

在实施过程中, 我深深感到此次的创新, 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 摸清市场状况后, 在此基础上, 再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特点选择经济、实用。这样才能保证数字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数字图书馆课程设计 篇11

【关键词】数媒专业 课程设计 实践 独立院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81-02

数字图书馆课程设计 篇12

随着全军卫生系统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军队医院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开发已成为现阶段军队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院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与图书管理人员针对军队中小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借鉴了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提出的适合国内用户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模型[1]并根据军队医院信息化的现状特点,提出了一个基于目前军队医院“军字一号”工程的局域网络通信基础、规模适度的数字化图书馆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2 计算机基础网络平台的构建

计算机基础网络平台的构建是数字化图书馆不可缺少的部分。高质量、符合规范的结构化布线是网络建设的基础。为满足数字图书馆海量数字资源存储、支持适度规模并发用户的访问,我们采用了高性能曙光(1TB×6的大容量硬盘存储)、联想万全服务器分别作为数字图书馆的主副服务器,与“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的主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在Windows 2003 Server环境下构成了一个服务器集群,数字资源实现分布式存储与管理。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实现宽带网络通信。针对军队医院信息系统的部分网上信息需要保密的要求,我们把数字图书馆基础网络平台划分为3个层次。根据服务器系统与各个网段之间的联接方式可描述为:(1)服务器仅仅与外部网段联接;(2)服务器仅仅与内部网段联接;(3)服务器与外部网段和内部网段同时互联。服务器系统与各个网段联接时采取“双网卡”模式,分别联接不同的网段。这种联接方式具备以下3个优点:(1)可有效提高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性;(2)兼备了简单的“堡垒式”防火墙功能,能避免一些非法的网络侵袭;(3)能够根据需要合理分配不同网段的数据流量。其主要缺点就是在调配网络资源时,系统的灵活性可能相对较差[2,3,4]。网络布局中3个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

3 软件支撑平台

数字图书馆需要集成大量的系统软件、开发工具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系统。

3.1 系统软件

数字图书馆主副服务器、医院信息系统主服务器分别采用了Windows 2003 Server和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中文版;用户端采用了Windows XP或Windows 2000中文版。

3.2 网络通讯协议

网络传输层采用TCP/IP作为唯一的系统通讯协议,为保证系统安全,在数字图书馆系统各个网段上禁止使用IPX SPX等其他传输层协议。因此,在对外网段和内部主干网上的所有客户与服务器系统交换数据时,都通过单一传输层协议完成,必要时可在个别计算机站点间临时建立一个专用共享通道,用以完成大量的数据转移任务或系统备份等,并在完成后即刻将临时通道关闭。另外,系统支持目前流行的Http各个版本的规范,满足网页浏览、数据上传等服务,电子邮件系统则采用了POP3、SMTP协议[5,6]。

3.3 馆藏文献数字化工具软件

PhotoShop V6.0、清华紫光OCR识别系统和条形码制作软件等。

3.4 馆藏数据资源加工、管理、检索与调度系统软件

采用DataTrans1000作为元数据和对象数据库的后台服务,前端使用了其编目、典藏、检索和流通等工具软件。

3.5 信息发布工具软件

采用了DataTrans1500信息发布系统。

3.6 全文阅览数据库

采用CNKI(清华同方)硬盘镜像库,SQL ServerV7.0做后台数据库服务的方式。

4 应用系统的集成

应用系统由4个基本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

4.1 客户端界面系统

客户端界面系统包括最终使用者用户界面系统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数据加工系统用户界面2类:(1)最终使用者用户界面系统采用的是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系统支持目前Windows IE浏览器的各个版本;(2)图书馆工作人员数据加工系统用户界面采用了C/S结构(即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使用DataTrans1000的客户端专用软件系统。

4.2 服务器端管理系统

根据系统管理和服务功能的需要,系统配置了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邮件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等,来分别实现客户端的C/S、B/S工作模式和系统的信息发布、电子公告、与外部网段互联以及电子邮件服务等功能。系统采用TCP/IP作为唯一通信协议提供基本的网络服务,除数据库检索服务外,服务器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均包括在整个网络中。在必要的条件下,系统部分子网内可采用灵活的通信协议配置方案以实现一些特殊的功能和服务。

4.3 数据库服务系统

采用了Microsoft SQL ServerV7.0数据库系统和DataTrans1000的数据库内核。该系统的元数据以2种格式实现存储和管理:即采用ISO2709格式存储数字图书馆各种文献信息和非文献信息;采用纯文本格式存储其他文字信息。

4.4 对象数据管理系统

医院数字图书馆系统发展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其对象数据管理系统还仅仅处于一个理论的层面,其形态结构也尚未确定,目前仍无法形成集成系统的形象。因此,我们也没有把该系统完全独立出来进行设计和描述,只是留有系统接口,以便后期扩展之用。

5 系统技术指标及主要性能

我院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是基于“军字一号”工程的网络通信基础建立和实现的,其主体功能是通过数字图书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软件系统来完成的。系统主要资源有3种:(1)医院内部自主建立的文献库,包括图书馆自身的馆藏文献库、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的科研资料库和以音、像、图为主的多媒体信息库;(2)第三方的商品类资源库,包括CNKI中国知网全文阅览镜像数据库和CMC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信息数据库)题录数据库系统;(3)医院外部资源,即互联网信息资源,通过系统代理服务器实现内部局域网与外部网段的互联共享。数字图书馆系统以Microsoft SQL Server作为结构化元数据信息存储和建立索引的支持环境,通过数字图书馆系统的Web服务器主页,能直接访问医院内部自主建立的各个信息资源库;通过第三方提供的专用接口,利用全文索引系统实现元数据中长文本字符串的检索服务,直接对CNKI全文镜像库的各种电子文本文件进行检索阅览。当系统代理服务器处于开启和在线状态时,外部用户在授权的情况下,可直接访问医院内部的各个文献资源库,内部用户也可以方便地浏览外部信息资源。

6 结语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研究范围日益扩大,应用领域也将越来越广。随着全军各医院“军字一号”工程的全面发展建设和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应用,医务人员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单纯靠翻阅杂志等纸张载体获取信息的方式已太过局限,而军队医院日趋完善的信息系统软硬件平台和医务人员对新知识的强烈需求也给军队医院的数字图书馆发展建设带来了机遇。

摘要:目的:研究军队中小型医院数字图书馆系统的集成解决方案。方法 :基于“军字一号”工程的网络基础,构建医院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平台、软件支撑平台以及应用系统的集成。结果: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信息存储、加工、管理及使用方式,实现了软件系统、文献资料、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和共享。结论:建立适合军队医院现状特点的数字图书馆,既节省了大量资金,又推动了医院的信息化进程,拓宽了信息系统的信息服务范围,改善了医院的科研支撑环境。

关键词:“军字一号”工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苏宾.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模型[J].信息系统工程,2000(7):29-30.

[2]陈奇岩,杨继红.医院局域网络建设实用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105-110.

[3]施光伟,金月.Windows2000Server配置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42-150.

[4]甘登岱,李慕莹,郭玲文.Windows2000组网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62-81.

[5]William Y A.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net Protocols Computer ScienceFacilities Group[EB/OL].[2011-04-02].http://oac3.hsc.uth.tmc.edu/staff/snewton/tcp-tutorial/.

上一篇:农户消费情况调查分析下一篇:挖掘式装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