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献资源

2024-07-02

图书馆文献资源(通用12篇)

图书馆文献资源 篇1

摘要: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在内涵、对象、内容、资源获取、资源共享、保障模式、策略等方面有所不同.文献资源建设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 信息资源建设是文献资源建设的继承和发展。信息系统和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情报工作的一个基本要素和范畴, 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及变迁给图书馆的建设者与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直接信息,间接信息,文献的基本功能

1 信息的类型与作用

1.1 信息的类型

1.1.1 按信息内容分为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

社会信息是指反映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变化状态的客观描述, 自然信息是指反映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变化状态的客观描述。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一旦进入到人们能够感知的领域就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

1.1.2 按获取方式分为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

从人们的直接经验中即从亲身实践中获得的信息是直接信息, 多指事实和现象;间接信息是从人们的间接经验中即利用他人的实践和认识成果获得的信息, 它主要包含在文献、资料、数据等之中的信息。

1.1.3 按存在方式分为内在信息和外化信息

储存在人们大脑即体内载体中的信息和以符号形式存在即寄存于休外载体中的信息分别称为内在信息和外化信息, 也可称为个人信息和社会信息。

1.1.4 按加工程度分为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零次信息即末经加工的零散的不系统的信息;一次信息即根据零次信息创造而成的初加工信息;二次信息则是在一次信息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引导使用一次信息的信息, 是信息组织的结果;三次信息是根据二次信息提供的途径获取并使用一次信息, 结合其他零次信息, 分析综合形成的高层次有序信息。

除上述划分方法外, 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按信息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为标准, 将信息分为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按认识论的标准, 将信息分为潜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还可按组织有序性分为系统化信息和非系统化信息[1]。

1.2 信息的作用

信息的属性和特征是通过翻信息的功能得以体现的。信息的基本功能在于维持和强化世界的有序性, 信息的社会功能则表现为维持社会的生存, 促进人类文明的进化和人自身的发展。也有学者从个体、团体、社会三个层次考察信息的功能, 还有学者从信息与管理、决策、控制、组织等方面加以考察。

1.2.1 信息是万事万物有序性的依据

缺少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 无机体与有机体都是通过信息的交流来维持它们之间的协调有序的状态。自然界如此, 人类社会亦然。信息规定了自然界个体之间、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法则, 即信息为世界立法。维纳认为, 信息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 人类社会之所以称之为社会, 乃是人与人之间存在信息交流, 因而知识得以积累, 文明得以延续, 社会得以不断向前发展。

1.2.2 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中介

人类是通过感官或仪器捕捉事物发出的各种信息来认识世界的, 不包含信息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因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只是由于认识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 在一定时间段上和一定范围内会有一些事物没有被认识和改造。这就需要挖掘潜在信息, 从而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为深刻。

1.2.3 信息是智慧的源泉

信息是智慧的源泉, 表现为智慧来自于知识, 知识来自于信息。通常认为信息是有储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世界之中的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人类认识世界正是凭借这些信息才得以顺利进行。知识是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实践中产生、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理论, 它由各人的隐式经验、想法、洞察力、价值及判断等组成, 是人脑加工的产物。是智力成果所以知识来源于信息, 信息是知识的源泉, 但同时知识又是信息的一种形式, 是其构成的一部分。没有大量的信息作为储备, 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 即是公共知识的集合, 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智力资源。”

1.2.4 信息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条件

国家通过国民经济信息化, 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提高国民的信息能力和生产资源中的信息含量, 减少能耗, 物耗,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 提高国民竞争力, 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发达国家掌握着绝大部分的信息资源, 落后国家拥有的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以及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都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世界各国信息的鸿沟正在扩大, 而不断扩大的信息鸿沟将进一步制约国家的经济地展。因此, 对信息社会的每一个国家而言, 获取信息的能力将是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

因此信息的组织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社会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消费、使用上的社会。然而, 信息的开发、使用离不开信息组织活动。只有从大量的信息 (如文献、资料、记录、数据) 中抽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按照某种标准组织起来, 才能为信息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源。信息的组织建设工作是通过一定的工具和技术将无序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有序系统的方法。信息组织活动是随着信息数量规模的增长和信息检索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产生和发展的。

2 文献资源建设

在图书馆的流通部主要是收集和保藏以文字为载体的图书这种文献, 以供借阅的, 它是信息表达方式的一种, 文献是作为一种社会信息的存贮和传递的工具产生的。随着文献内容复杂化程度的提高, 数量的逐渐增多, 就需要专门的社会机构对文献进行集中收集、整理和贮存, 以便提供日后的利用, 这种机构就是图书馆。图书或称书籍是一种比较系统完整而又成熟定型的出版物。它的历史悠久, 流传广泛, 数量庞大, 是迄今为止最主要的文献类型。因此, 图书馆产生的直接目的, 就是收集、整理文献, 以提供利用。

2.1 图书馆藏书是社会文献资源的重要部分

文献是作为一种社会信息的存贮和传递的工具产生的。随着文献内容复杂化程度的提高, 数量的逐渐增多, 就需要专门的社会机构对文献进行集中收集、整理和贮存, 以便提供日后的利用。这种机构就是图书馆。因此, 图书馆产生的直接目的, 就是收集、整理文献, 以提供利用。几千年来, 图书馆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 为了适应人类社会知识交流的需要而不断地自我更新, 必变自已的形态, 但是, 图书馆对知识载体进行收集、积聚这一基本功能始终没有也不可能改变。正是这在功能, 使凝聚着人类智慧的古今中外丰富的文献资料, 得以在图书馆汇集[3]。

2.2 图书馆藏书是社会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

图书馆藏书的概念, 包含着两方面含义:

(1) 图书馆藏书是文献, 所谓文献, 就是记录有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如前所述, 文献的载体几千年来不断地变化、发展, 现代文献的载体形态多种多样, 多姿多彩, 所以, 图书馆藏书概念的外延也是相当广泛的。我们使用“图书馆藏书”这个概念, 只是沿用图书馆界的习惯称谓, 只是针对于流通部的工作性质, 实际上, 这个概念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 与传统的“藏书”, 是有很大区别的。

(2) 图书馆藏书只是整个社会文献资源的一部分, 即经过图书馆选择、收集、整理、保存并为读者利用的那一部分文献。图书馆藏书有其开成发展的过程。首先, 它是图书馆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 从庞大的文献群中选择收集起来的。现代文献数量浩如烟海, 类型复杂, 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文献收罗无遗, 而只能依据本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对象的需求, 选择和收集其中的一小部分。其次, 藏书还要经过图书馆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术规则进行加工整理。再次, 藏书工按一定的体系布局徘列, 并进行精心保管, 以便读者利用。只有具备了上述要求的文献, 才能称为图书馆藏书[4]。

图书馆的藏书是一个发展的文献资源体系。随着知识量和文献量的增长, 藏书只有不断发展, 才具有生命力。不同类型图书馆藏书的类型、范围、重点及发展方向、各有特点、自成体系。图书馆的藏书体系, 要不断补充, 又不断剔旧更新;不断开发利用, 又不断转化为新的文献, 从而形成永不枯竭而浩瀚的文献资源流。

参考文献

[1]张琪玉.情报语言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2]蒋永福.论知识组织方法[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 (1) .

[3]吴慰慈, 刘兹恒.图书馆藏书:补充、组织、控制与协调[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

[4]杨治安.馆藏文献评价方法初探[J.]广东图书馆学刊, 2009.

图书馆文献资源 篇2

一、单选

1.您一般多长时间去图书馆

□平均一周一次

□平均一月一次

□平均一年一次

□从来没去过 2.您浏览图书馆主页的次数为

□平均一天一次

□平均一月一次

□平均一年一次

□从来没浏览过 3.您使用学术文献资源时,首选的是

□网络公共资源

□图书馆的纸质文献

□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其他 4.您了解图书馆纸制文献资源首先选择的方法是

□到图书馆各个书库查看

□利用馆藏目录查看

□向图书馆员咨询 □查看图书馆主页

□其他 5.您是否会登录图书馆主页上“个人信息”,并自主进行过图书的“网上续借”,“借阅查询”等? □使用过

□没使用过

□不会使用

□因为太麻烦而不用

□不知道有这个功能 6.图书馆已经开展了“文献传递”、“代查代检”的服务,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把您所需要的文献通过国内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协作传递到您手中。您知道吗?

□知道,但没用过

□用过

□刚知道,准备用

□不知道

7.您是否用过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的政治、哲学、法律、社会学等图书或期刊? □知道,但没用过

□用过

□刚知道,准备用

□不知道 8.图书馆主页经常会有试用数据库,您知道吗?

□根本不知道

□好像见过,但从来没浏览过

□经常注意且使用

二、多选

9.您知道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有哪几种

□书库借还书

□图书馆主页续借书

□文献传递

□ 代查代检

□馆际互借

□数据库宣传讲座

□虚拟咨询系统服务

□阅览室阅读

10.您想知道图书馆是否有一种自己需要的图书,您会选择哪种方法找到答案

□中国知网

□馆藏目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向馆员咨询

□到书库查找 11.您通过哪些数据库获取中文期刊论文?

□CNKI

□万方数据库

□Springer

□维普期刊

□Elsevier 12.您在哪些数据库中能查到学位论文?

□CNKI

□万方数据库

□维普期刊

□超星数字图书馆 □到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查找本校的硕博论文

13.您知道图书馆查找外文期刊的途径有哪些?

□CNKI

□CALIS

□CASHL

□Springer

□Elsevier

□NSTL 14.您在从事科研工作时,经常关注的文献类型有

□图书

□期刊

□会议文献

□学位论文

□专利文献

15.当图书馆馆藏文献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时,您一般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

□自己购买

□到其它图书馆去借

□通过图书馆的“文献传递”获得资源

□通过同学或朋友从其他学校获取 16.您希望图书馆举办哪种讲座?

□数据库利用方法

□文献检索方法

□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如Endnote)□文字处理工具的使用

□其他

17.您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是否希望图书馆能够为您提供

□馆藏教学参考书目

□课题研究专题文献

试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有偿使用 篇3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资源;商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63-01

市场经济促进了信息市场的形成,而图书馆就其本质而言,自它产生到现在,都是信息资源体系的重要一环,是信息市场中的信息供给方。因此,图书馆的运行和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当然,图书馆有其自身的运行和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多数不受社会制度性质的制约,也不因经济体制的不同而改变,如图书馆信息资源选择方法、组织规则、保存技术、传递方式、用户的阅读规律等就不受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的根本影响。不过,图书馆毕竟是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发展和变化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它必须受物质生产的生产方式的制约,即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经济制度的制约。

一般而言,图书馆的工作主要是两块:一是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和组织,二是读者服务。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承,不可分割。探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有偿使用,同时也包含了对读者的有偿服务。

一、图书馆文献资源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马克思说过:“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也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图书资料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历史记载。科研人员在从图书资料中吸取前人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科研工作。图书资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种智力资源。因此,图书资料在科学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作为科学技术组成部分的图书资料也是属于生产力的,具有收藏图书资料并提供使用功能的图书馆也是属于生产力的。

其次,图书资料也是一种生产资料,图书馆是图书资料的重要保存场所。这些图书资料与机器设备一样,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不可缺少的劳动手段和物质条件。所以,图书资料,包括图书馆中保存的文献资料,也包括在生产力的要素之中。

再次,在生产力的要素中,劳动者是决定的因素。而图书资料对于劳动者来说,具有生产知识、智慧的作用。劳动者通过图书资料,可以增长知识、智慧,提高劳动技能,从而提高生产力。由此可见,图书资料是一种间接的生产力,或者说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一种特殊商品

就目前大多数图书馆而言,其主要工作是收集文献资料并提供给读者使用,并不直接生产文献资源,但它是文献资料价值实现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文献资料生产过程的继续。马克思说过,运输业之所以属于物质生产部门,是因为“物品的使用价值只有在物品的消费

中体现,而物品的消费可以使物品位置的变化成为必要,从而使运输业的追加生产过程成为必要”。

图书馆通过图书馆工作将文献资料“运输”到读者手中,使其使用价值体现出来。图书馆工作是文献资料生产过程的继续,是文献资料生产的追加过程。因此,图书馆活动是一种特殊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生活需要。它是以读者为对象的生产,通过向读者提供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使读者的智力、知识和技能发生改变(像人们将自然物改造为可供人们使用的物品一样)。在这种生产过程中,消耗了馆员和读者的劳动力,消耗了图书等文献资源,生产出了人的智力和知识形态的产品。通过这种生产,文献资源的可能的使用价值转变为现实的使用价值。因此说,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纯粹流通领域的劳动,虽然是促使价值实现的必要劳动,但不是(商品)生产劳动,不直接创造(商品的)价值。但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分工不断细化、专业化;随着市场化、商品化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纯粹流通领域里的某些劳动所提供的服务,如商业经营、金融服务等,日益商品化,成为无形商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完成这种服务的劳动,或者是生产这种无形商品的劳动,也成为商品生产劳动。根据马克思的商品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这些劳动也创造商品的价值。

图书馆工作与商品流通领域的劳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处在于,图书馆的工作使文献资料从出版社经过收集、加工、组织以及外借或阅览,转移到读者手中,与商品流通的过程完全一样。不同之处在于,读者对于文献资料的占有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而且不是唯一的;另外一个不同点在于,这种交换在目前是隐性的,读者占有文献资料时并没有即时支付等价值的商品或劳动,而是通过纳税等其他方式支付使用费。

由此可见,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完全具有商品的各种属性,可以在信息市场中进行交换。

三、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是一种服务产品

现代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服务劳动及服务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也可以满足人们的生产需要,与一般物质产品一样,都可以成为商品。同时指出,服务劳动及服务产品成为独立的劳动形态和产品形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随着生产发展、收入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换活动的关系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从社会生产中独立分化出来的服务劳动、服务产品,也就越来越占有重要的位置。

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 篇4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

一、文献资源共享的含义及形式

文献资源共享就是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 协调文献资源在时间、空间、部门、数量上的分布关系, 实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各个图书馆、情报中心之间对文献资料、书目数据、图书馆服务等的相互使用或共同使用, 从而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效益。如何发挥文献资源的整体效能, 最大限度地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献资源共享大体包括两种形式:第一, 文献资源的简单共享。这是初级阶段的文献资源共享, 即合作采集、联合提供检索条件、发放通用借书证等。第二, 文献资源的网络化共享。这种共享是高级阶段的文献资源共享, 即合作建设馆藏、合作编目与编制联合目录, 开展馆际互借及参考咨询服务等。

二、影响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因素

图书情报界一直在呼吁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但至今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或阻碍因素,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陈旧, 对文献资源共享的认识不足。

首先, 传统的小农经济和封建观念制约了人们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资源共享的意义, 全局观念和合作精神较为缺乏, 使文献资源建设只能处于低水平重复阶段。其次, 许多管理者的本位主义思想、小农意识严重, 他们在变革的大潮下, 抱定守旧、求稳的态度, 妨碍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速度。

2、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

我国图书馆事业形成的高校图书馆、科技系统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三大系统图书馆分属教育部、科学院和文化部领导, 缺乏总体上的宏观管理和协调, 国家没有一个权威性的机构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向、重点、措施等进行统筹规划。这样使得在系统内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 但系统间却难有进展。

3、图书馆文献资源贫乏。

文献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 实现资源共享需要丰富和充足的文献资源。目前, 文献资源贫乏是影响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 从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上看, 国内文献资源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 未形成完整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其次, 实用数据库不足且问题较多。

4、先进技术手段尚未普及, 标准化建设进程缓慢。

我国的图书情报工作目前仍以传统的方法收藏、流通和使用文献, 纸质载体也是文献部门收藏的主要对象, 缩微技术、计算机尚不普及, 信息的传递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难以实现大规模的文献资源共享。编目工作自动化是图书馆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但是, 由于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基础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缓慢, 各图书馆都是自选软件系统。同时, 作为文献资源基础工作的文献著录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许多环节还很薄弱, 导致各单位、各系统之间的数据资源不能共享, 很难组织起区域性、全国性的网络信息服务。

三、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策略

1、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是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关键因素, 也是搞好文献资源共享的前提。首先, 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彻底铲除资源共享中的本位主义、保守主义、重藏轻用和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 树立长远观念、全局观念、合作观念、开放观念、资源观念、创新观念和服务观念。其次, 要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理念, 每个图书情报部门都应把本馆藏书看作是整个图书情报系统藏书的一部分, 把参与每项共享活动看作是对图书情报系统建设的贡献, 树立图书馆的整体观念。

2、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推进文献资源网络化进程。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 实现资源共享需要相对充足的文献资源。文献资源的基础建设要做好如下工作:进行书目控制, 编制国家书目及联合书目;开展订购协作和馆际互借;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馆藏等。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在建立基础数据库的同时, 还要注重建设文献资源共享网络, 推进文献资源网络化进程。网络是文献资源共享的运作系统, 只有将分散、多样的数据库集中、统一起来, 形成较为集中的信息网络, 才能真正发挥文献资源共享的巨大作用。

3、全面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应当强化各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先决条件, 贯穿资源共建系统的各个环节, 是进行资源共建和实现资源共享必不可少的环节。国际范围的资源共享必须通过国际标准来实行, 全国范围的资源共享必须通过国家标准来实现, 而国家标准应本着向国际标准靠拢的原则, 力求与国际接轨, 为实现国内和国际文献资源共享做好准备。标准化工作体现在馆藏发展标准的确立、联合目录编制规范化、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化以及质量管理和控制标准化等方面。

参考文献

图书馆与地方文献资源价值浅论 篇5

关键词:地方文献; 图书馆; 资源建设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使各地都拥有大量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料。它们体现了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将它们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起来,将对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地方文献的特点

地方文献是文献的一种类型,它实际上是按文献内容或形式上的地域性特征进行划分产生的。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它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概念。它的内涵众说纷纭,大体上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切与地方有关的文献,主要包括史志、地方出版物和地方人士著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从狭义上讲,是指内容上与地方有关的一切文献,我国最早对地方文献进行概括的是我国地方文献事业的奠基人杜定友先生,他认为, “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唱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簿籍等等。”这一定义迄今为止仍是较权威的一种解释。

图书馆文献资源 篇6

关键词:民族地区图书馆 地区联合 文献资源优化 文献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 G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5-0121-03

On the Optimal Integration of Docu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on Library in National Regions

Wang Meng (Library of Tongliao City,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028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ocu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libraries of Tongliao reg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optimal integration of docu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on library in national regions. Then, argu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ways to address them.

Key words: library in national regions; regional union; optimal of document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document resources

CLC number: G253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5-0121-03

在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图书馆系统可以通过建立地区性的协作与服务联盟,在联盟的基础上建立网络协作操作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地区内各系统图书馆(室)之间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讯息互递与互知,在同一地区内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上的统一协调,实现地区范围内各系统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建设上的优化,打造出具有民族地区特点的、优化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体系;在文献信息的流通服务方面,通过网上互访途径,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跨馆查询、检索和流通借阅,为地本区读者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进而实现地区内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方面的双优化。

1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渐普及化,图书馆整个服务的大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读者的阅读方式也正在发生改变,已由过去的到馆查询、借阅转向上网查询、浏览和网上借阅,读者这种阅读方式上的变化,为图书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图书馆在服务手段上要现代化,更要求图书馆要拥有适合读者上网查询、浏览和借阅的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库,这种来自读者的客观阅读需求,要求图书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文献资源建设格局,从根本上扭转现行的一馆(室)文献资源数量少且种类不全的被动局面,要求一个地区内的各个图书馆相互联合,共同为本地区的读者提供所有成员馆的优秀文献信息资源。

图书馆系统通过建立地区性的协作与服务联盟,进行地区性的文献资源优化整合,可以使原本互不相关的各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相互联合起来,解决一馆一室因文献资源有限所导致的综合服务能力不足问题;实现同一地区内优化的文献资源快速地向社区、向农牧区传递,打造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提高民族地区内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综合服务能力。

2 民族地区区域信息资源实现优化整合的难点

笔者以为,在民族地区实现区域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难点,主要表现为思想认识上的不足。

目前,从全国图书馆系统资源建设上看,进行区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基本格局尚未形成,表现在理论上:在发达地区虽然也提出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理论,但是,对网络环境下开展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各馆间就网络环境下如何优化整合区域内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

由于各级公共图书馆都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在实践中,进行优化整合区域文献信息资源与协调建设,也缺少经济利益上的驱动,各馆受各自隶属关系所制约,在经费投入上存在的差别较大,客观上也导致了各馆在行动上缺少了主动性。各馆只重视本部门文献资源的建设,而忽视了区域内整体文献资源体系的优化建设,[1 ]可以说各馆优化整合的主动性不强,普遍的心态是:希望共享资源,不愿付出努力并参与协调共建。对于这种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和意识,也未能引起当地政府及有关领导的充分重视。关于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科学规划与协调发展问题,尚未能提到政府及有关领导的思想认识日程上来,主要领导们对这方面认识上的不到位,是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无法付诸实施的主要原因。

3 民族地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主要措施

实现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要增强优化意识,建立地区性的协作与服务联盟,搭建统一的网络技术操作平台,疏通文献信息资源的传输路径,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阅读权益为突破口,以一个地区实力较强的图书馆为核心,联合各系统图书馆进行地区性的协调共建与共享,构建起本地区的图书馆文献资源与服务的核心体系。

3.1 增强优化整合意识

解决好图书馆及地方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是实现地区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工作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在优化整合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方面,采用任何一种生硬的“拉郎配”或“劫富济贫”的做法,都不可能保持长久,也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整合保障体系,更无法形成一个地区稳固的、集群性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优势。

因此,在实践中,无论是由哪一馆或哪一部门牵头去做,都必须建立由各级各方领导参与的,有各级财政资金保障的长效协调与运作机制,只有在提高优化整合意识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并形成制度上的科学规划与制约制度。因此,所谓增强优化整合意识,其实就是增强有关领导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意识。

3.2 确立优化整合的核心体系

确定优化整合核心体系,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关键步骤,这个体系应包括:建立地区图书馆网络协作联盟和网络技术操作平台;也包括相应的一系列工作规则的制定。

3.2.1 组建网络协作联盟

在通辽市,应以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职业学院和通辽市图书馆为核心馆,建立通辽地区的图书馆网络协作联盟,在网络协作联盟的基础上,构建通辽地区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体系,并逐步吸引具备条件的其它各馆加入到协作联盟的行列,通过建立地区的网络协作联盟,为通辽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体系确立一个基本的格局。

这个网络协作联盟的基本结构形式应该是横、纵结合的:横向以1.5公里为服务半径,建立核心馆的分馆,以分馆为文献信息的传送节点,主要服务于城市、社区居民;纵向是在加速农牧区文献信息传输节点(苏木乡镇综合图书室和(嘎查)村图书室)建设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城市—街道—社区和市—旗(县)——(苏木)乡——(嘎查)村这样一种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

3.2.2 构建网络技术操作平台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网站间的相互链接为“一站式”检索提供了前提条件和便捷的路径,“一卡通”的使用,都使得文献的跨馆查询和流通使用成为可能,从目前收集到的行业信息来看,在国内同一个系统内部跨区域的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联盟较多:比如高校系统、党校系统、电大系统和情报系统等等,说明从网络技术的角度,协作建立区域性的图书馆文献信息优化保障体系是可以做得到的。[2 ]

目前,在通辽地区联建区域文献信息资源优化体系,当务之急是建立各馆的自主服务网站。已建成的网站,在硬件、软件及网络出口配置上要进行优化升级,要增加其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RAID)和自主服务器的内存容量,通过本馆网站与各馆网站的互为链接,来建立便捷的文献信息互动检索平台,实现馆际间的一站式检索,形成一个以高校为龙头,以公共图书馆为纽带的、现代化的优势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保障体系。

3.2.3 制订优化整合的实施细则

制订优化整合的实施细则,是优化整合科学推进的规则保障,细则的内容应包括:一,确定各成员馆的馆藏特色,对已有文献要以便宜于馆际互访和读者检索为目的,通过网站建立数据库互访途径,对优化协作联盟建立之后各成员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情况,要进行统一协调,统一布局,这样,从一定意义上说,等于同一区域内的各馆同时拥有了所有成员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二,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比如:区域内文献的采访查重、本馆的文献采访方针和馆藏资源建设规划等等,进而实现民族区域内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化。

3.3 拓展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渠道

优化整合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让同一地区内的广大读者以最快、最便捷、最廉价的方式知道所需要的文献在何处;实现地区内文献信息向各基层服务终端的无障碍传递,增强向区域内边远的农牧区辐射功能,从根本上解决本地区市民及农牧区群众看书难的问题,这也是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优化服务的最终目标。

因此,图书馆网络技术操作平台要与“全国文化信资源共享工程”有机结合,通过与“共享工程”省、市分中心联网,在城市的街道和社区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定期输送优秀的文献信息资源,在上网的乡镇,通过最简单的配置,采用非在线或在线的方式,由网络协作联盟馆,针对农牧区的特点将不同内容、不同专题的文化信息及电子文献以免费的方式提供给他们,这样可使苏木(乡镇)、嘎查(村)图书馆(室)的实际文献数量增大几倍乃至几十、几百倍,特别是电子设备的使用、电子文献的传输,不仅使农牧民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也将改变农牧民传统的阅读方式,并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各类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图书馆网络协作与服务联盟,向基层传输文献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对农牧区图书室建设及服务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积极推进农村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4 结语

在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无论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还是图书馆网站建设都刚刚起步,在进行现代化投入之初,就进行区域内统一协调与规划,可以在文献资源的优化整合方面少走弯路,对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及服务优化体系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宁航. 对东阳市乡镇(村)图书馆(室)建设的思考[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3):48-49.

[2]王彩凤,宋林鹰. 关于地校联建区域性图书馆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的若干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4):123-125.

谈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篇7

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是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需要, 由于经费限制, 导致各图书馆新书入藏量越来越少。全面收藏文献资源对于任何一个图书馆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任何图书馆都满足不了所有读者的信息需求, 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藏书建设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也是职院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走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道路。资源共享是有代价的, 是需要互惠互利的, 也就是说, 在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 要求各馆将“奉献与索取”统一起来, 互利互惠。根据本校龙头专业的设置和重点发展的课题, 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专题文献数据库, 利用“自身特色”、“独家优势”, 突出藏书特色, 建设具有个性化的馆藏文献资源, 并利用其为社会提供特殊化服务, 以特色文献资源参与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文献资源特色建设策略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需要, 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 制定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发展政策, 建设科学合理的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数字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 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使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能够协调发展, 以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重视收藏与重点专业相关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图书馆还应注意文献采选方式的多样性, 如出版物交换、呈缴、征集或接受捐赠、文献复制及其他方式。

(一) 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采购纸质文献既要着重考虑本校教学科研的现实需求, 又要兼顾未来发展需求, 兼顾书刊比例、新品种与馆藏比例。同时, 图书馆对馆藏建设工作要定期开展评估。

(二) 数字资源建设。图书馆要重视数字资源建设, 其经费应占文献购置总经费的一定比例, 并逐步提高。各图书馆要充分考虑到数字资源建设的总体数量与体系结构, 综合考虑数字资源的价值、需求、类型和使用权的关系, 加强重点数字资源的建设。还应认真考虑数字资源的许可证协议以及采购政策、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等问题。要全面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必须坚持馆藏建设“三原则”:其一, 知识资源共享和分配公开的原则。学习型需求与研究型需求兼顾, 知识成品性文献与信息资源性文献兼收并蓄、合理配置;其二, 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顾的原则。馆藏利用率和读者满足率是由馆藏资源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共同决定的, 所以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读者满足率与馆藏利用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要兼顾;其三, 多载体化的原则。超文本的虚拟网络资源, 可以快捷方便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资源空间, 但也不能取代印本文献, 尤其是网上的垃圾信息污染, 成了一种灾难。因此, 我们要拒绝“唯数字化”理论的误导, 坚持多载体化的原则, 特别对教学参考书、基础理论、文学名著等印本文献的收藏, 不能削弱。

(三) 专题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应依托本地区和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的优势, 结合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 根据教学科研的需求和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专题特色资源建设。长期积累以形成专题特色文献资源优势。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时, 可采取自行配置或托管、租用等不同方式来获得满足各种不同功能需求的专用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数据备份设备等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信息环境, 保障图书馆各种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有利于业务扩展的需要。图书馆局域网连接校园网, 出口带宽适应图书馆网络应用需求, 并提供一定数量的信息节点或无线网络覆盖。图书馆应为读者提供复印、打印和扫描等服务, 并逐步实现自助服务。

(四) 文献的加工与共享。图书馆必须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 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加工、组织和管理的标准化。对采集的文献信息资源应及时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 并尽快发布, 提供使用。图书馆应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积极参与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工程, 主动加入并积极参与各类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共享体系的建设工作, 促进区域内高校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协同发展。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全国或地区性集团采购, 参与全国或地区性联合编目或目录数据库建设, 为资源共建共享贡献力量。图书馆应对各自的纸质文献及其他载体文献妥善保存管理, 对特色文献、珍贵文献以及磁、光介质资料等实施重点保护和定期清点。对数据库进行周期性更新备份, 保证数据与资源的一致性。

(五) 文献的规范管理制度。图书馆文献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全体成员和广大读者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法规, 明确图书馆文献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规范图书馆事业发展。目前, 图书馆文献管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管理不到位, 缺的是精益求精的管理。要把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图书馆管理中来, 使图书馆文献管理做到“精、准、细”。精:图书馆文献管理要精益求精, 把读者工作做细, 做到位。准:实行标准化服务, 规范化操作, 为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细:图书馆文献管理业务操作细化, 管理细化, 服务细化。要与教师建立图书馆教育合作伙伴。图书馆与教师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开发教辅信息系统。目前多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教学参考资料系统, 可供教师查询课程参考资料目录。建立开放式的教学参考资料系统, 任课教师可以登录和发布信息。在数据库系统中, 教师可以在网上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学生也可以通过它提交作业, 并获得参考和帮助。

摘要:本文阐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建设的必要性, 探讨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对图书馆如何利用文献资源特色建设提出设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设

参考文献

[1]白丽珠.浅谈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2009.12.

高校图书馆旧文献资源处理研究 篇8

馆藏发展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物质基础,馆藏建设是图书馆基础工作之一,馆藏包括纸质馆藏及数字馆藏两大类,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无论是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包括采访、编目、流通)还是空间设计,大多围绕纸质馆藏展开,高校图书馆每年亦会投入大量经费用于纸质馆藏的采购。一方面,大量的图书馆经费被使用于纸质馆藏采购,另一方面,耗费大量预算资源的纸质馆藏却未能发挥预期的价值,造成了纸质馆藏“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数字化资源的逐步普及,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纸质馆藏资源文献利用率低下的局面。数字阅读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字图书馆体系的构建及发展,纸质馆藏将逐渐退居二线,高校图书馆将面临着对大量陈旧纸质馆藏的处理问题。

1 高校图书馆旧书处理必要性

在数字网络化大环境中,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的以书本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服务模式已经完全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图书馆界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服务变革、转型升级成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讨论的核心问题。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积极探索多种途径,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服务理念,开辟图书馆空间的创新体验及创新服务来满足用户的多元个性化需求,有专家预言,在新世纪第2 个10 年,大学图书馆将发生第3 次变革,逐渐进入到“数字资源的科技和艺术体验”的新阶段。其特征是:书架将大量地退回到密集书库,留下更多的空间供学生使用家具、电子设备,完成学习、研究和小组讨论。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纸质馆藏退出高校图书馆有限的物理空间,从而节约出更多的空间用于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纸质馆藏从图书馆移至密集书库的过程中,将有更多的旧书面临着处理,即便撇开空间转型的因素,单纯从纸质馆藏的发展而言,剔旧也是必须的,因为任何一个图书馆的馆藏存储空间和存储条件都是有限的,庞大的基数加上每年不断购进的新书,最终将导致图书馆无法存放的困境;另一方面,在这些待处理的旧书中,有大量旧书因为人类社会进步、技术发展和新知识的涌现,在内容观点上已经失效,失去现实意义和参考使用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不乏能够经受时间考验,足具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及社会进步性的宝贵书籍,如名著、文史典籍、工具书、连续出版物和其他重要文献等。因此,对于这些旧书,高校图书馆不能一概而论,使用一刀切的处理方略,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分类纸质馆藏采取不同性质的处理策略,保障旧纸质馆藏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与利用。

2 高校图书馆旧书处理策略研究

2.1 制定旧书剔除的执行标准

馆藏的数量和质量一直是评估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促进馆藏文献的多元化,每年图书馆都会采购大量新书,剔除旧书,留出馆藏空间提供给新书。在旧书剔除方面,图书馆应保持谨慎的态度,从长期的剔书实践中总结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标准,用于指导实践。

总体而言,图书馆剔旧标准制定可参考以下影响因素:

(1)时间性原则,剔除那些随着科技进步已经丧失学术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纸质馆藏;

(2)专业性原则,即根据学校办学特色、专业特长、科研方向来确定剔旧的范围和对象;

(3)地域性原则,具有地区性特点的文献,如与江门、华侨、侨乡等有关的文献,剔旧时要慎重考虑;

(4)特殊性原则,如古文典籍、名著、连续出版物等具备较高的文献价值,要注意保存的完整性。各高校图书馆应以以上原则为指导,制定符合院校战略目标及本馆馆藏发展的旧书剔除标准,并善于从剔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保障标准的与时俱进。

2.2 针对不同类别的旧书制定多元处理方案

如前文所述,旧书中既有不那么与时俱进的书籍,也有能够经受时间考验,具有较高文献价值的藏书,剔旧标准的设立正是为了帮助馆员去识别那些仍具备一定学术价值、使用价值的藏书,将具有不同层次价值的陈旧藏书加以区分。按照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的观点,所有的书都是有用的。存在的只是使用价值、学术价值的高低之分,因此,针对这些陈旧的纸质馆藏,图书馆应制定不同的使用策略,从而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具体而言:(1)对于符合院校专业特色,仍旧能够为院校的教学、科研、学术活动提供有效信息的纸质馆藏资源,图书馆应合理保存,并向对口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推送资源;(2)对于具备地域特色的藏集,或是古文典籍、名著、连续出版物等,图书馆应合理保存,防止发生纸本的潮湿、霉变现象,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应做好这些人类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工作,以上海图书馆为例,顺应数字化的发展浪潮,其将馆藏珍贵的图书、文献、资料等搬进网络数据库,向社会开放这些资源,不仅有效保存了纸质文本中的内容,更大大提升了这些宝贵人类文化遗产的能见度和使用率;(3)对于符合剔旧标准,图书馆确定需要淘汰的纸质馆藏,应开辟多元化的处理渠道,如一些符合大众阅读的图书可转移至社区图书馆进一步发挥其价值,一些符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可以用作公益,捐献给希望小学或儿童福利机构,而一些使用价值较小、过于陈旧的图书可以卖给旧书回收中心,旧书废纸处理至废品回收站。

3 北京大学图书馆旧书处理实证研究

数字化代表着图书的发展趋势,用数字化的思维及方式来处理纸质馆藏,不仅能够节约图书馆的空间,更能实现纸质馆藏资源的长期保存及扩大化利用。2000 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始筹备建设“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项目围绕馆内及各大院系内陈旧的馆藏古文献资源展开,以书面数据库、图像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的形式展开对古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描述,建成古文献数字图书馆,为了强化古文献数字资源的能见度和数据库之间的有效对接,北京大学图书馆还针对其古文献数字馆藏制定了专门的元数据配套实施标准,2004 年年底,“秘籍琳琅—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初步建成,古文献馆藏中包含善本、地方志、家谱、與图、敦煌卷子、金石拓片等在内150 万册古籍被搬入数字图书馆,向广大读者开放,并配备有完善的检索阅览、索引时空检索等新型检索和阅览系统。北京大学图书馆对旧本纸质馆藏资源的处理实践为其他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不仅仅实现了古文献资源的数字转换,所有馆藏古文化资源都可以在网上检索利用,更重要的是从古文献资源的长期保存,有效管理、合理利用出发,以数字化的架构推进古文献资源这一人类宝贵文化遗产价值的全面释放。

4 结语

数字化的发展造成了纸质馆藏资源使用的巨大冲击,加剧了纸质馆藏利用率低下的局面,面临着空间功能的延伸及拓展,以及虚拟馆藏的日益发展,图书馆需要处理大量陈旧的纸质馆藏资源。在剔旧处理过程中,图书馆应以时间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及特殊性原则为指导,制定统一的旧书剔除实施规范,指导实践,帮助馆员区分具备不同学术价值、文献价值、使用价值的陈旧文献资料,同时针对具备不同价值的文献制定面向不同需求主体、灵活多元的处理方案。数字化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造成纸质馆藏利用率低下的同时也提供其新的利用渠道,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项目便是最好的例证,也为其他高校图书馆陈旧纸质馆藏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摘要:文章分析高校图书馆陈旧纸质馆藏处理的必要性,从制定规范性旧书分类标准及多元的旧书处理渠道2个方面研究高校图书馆旧书处理策略,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古文献处理为例分析今后纸质馆藏的处理趋势。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旧书处理,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启云.纸质馆藏文献利用率为什么那么低[EB/OL].[2015-10-16].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3646&do=blog&id=676153.

[2]王波.大学图书馆即将发生第三次革命[EB/OL].[2015-10-16].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cb286c0101nf6e.html.

[3]陈小丹.走出旧书管理与利用的误区[J].图书馆论坛,2009(3):156-157.

谈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策略 篇9

一、进行共享教育, 优化内部结构

1. 俗话说:

“教会徒弟, 饿死师傅”, 这是人们的固有观念, 也是知识共享的一大思想阻碍, 所以, 思想障碍的消除同组织机构的设置一样重要, 只有当人们认同了知识共享这一理念, 知识共享才可以深入人心, 促使人们自主地共享, 积极地共享。

2. 一个组织能否发挥其整体最优效用, 首先考虑的是其内部机构是否合理。

图书馆自然也不例外。现有图书馆的组织机制, 严重影响着馆员之间的交流沟通, 金字塔式的结构, 减缓了知识的流转速度, 增加了知识转移成本。上下等级层次分明, 不利于馆员进行横向交流, 给馆员造成一定的心里压力, 这些都是不利于馆员进行隐性知识的交流。所以, 要淡化这种等级观念意识, 组织机构设置要扁平化, 上下信息传递, 平行沟通都要以最快速度的方式进行。

二、实现网络化, 数字化, 标准化, 共建共享

1. 所谓网络化, 简言之, 就是将各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线路连接而成的系统, 是通过网络可以连接分散于各处的信息系统。它使所有的资源能够克服地理位置的局限, 实现共享。网络化的最显著的功能就是以计算机为手段, 把人类现有的一切信息, 加速到电子的速度上。图书馆是公共获得信息的重要场所, 开展网络化服务和实现电子信息化, 已成为图书馆最重要任务之一。让“无围墙的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虚拟图书馆”等等设想, 随着通讯, 网络及信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得以实现。

2.“数字图书馆”一词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而来, 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储存各种图文并茂的图书馆, 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 把各种不同载体, 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储, 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 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简而言之, 就是一种拥有多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能为用户方便, 快捷地提供信息的高水平服务机制。它对应于各种信息管理与传播的现实社会活动, 表现为种种新型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传播服务。它借鉴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模式, 借助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高科技术, 以普遍存取人类知识为目标, 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类和精准检索手段, 有效地进行信息整序, 使人们获取信息消费不受空间限制, 很大程度上也不受时间限制。其服务是以知识概念引导的方式, 将文字, 图像, 声音等数字化信息, 通过互联网传输, 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可以想象, 当我们对图书馆的使用不受时间, 空间的限制时, 每个拥有任何电脑终端的用户只要通过互联网, 登录相关数字图书馆的网站, 都可以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享用世界上任何一个“信息空间”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知识的流动速度, 创新速度, 共享速度会以什么样的速度增长。这是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前竟, 也是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的必经之路。

3. 标准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 我们前面提到的网络化, 数字化, 都是以表准化为前提。这要求图书馆严格按照分类, 著录, 标引以及联机检索标准等工作的统一标准进行日常工作, 并保证其质量。

三、多元化服务, 增加借阅量

1. 无论是改变组织机构, 还是网络化, 数字化, 标准化图书室建设, 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 为用户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而用户的使用图书馆知识的数量, 频率, 又决定着知识共享的成效。公共图书馆的知识共享和用户对信息知识的需求, 二者是成正比例关系的, 用户对信息知识的需求促进了知识共享进程, 知识的深度共享, 又提升了用户需求。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东西地区发展不平衡, 知识信息的供给和投入远远不足。公共图书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完全走进所有公众的生活。所以, 公共图书馆不能坐等用户的到来, 也要走出去, 采用多种有效形式为公众服务。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 公共图书馆服务要有创新, 公众在图书馆不仅要求有获得知识的全利, 还要休闲, 娱乐等多种需求, 公共图书馆要成为集学习, 休闲, 娱乐为一体的公益性场所。在条件较差的地区, 图书馆的建设往往被忽略, 公众也会忽视对图书馆的利用。在一定条件下, 一定时期内, 图书馆不仅要加大对自身的宣传, 还要开展多种活动来培养公众利用图馆的热情, 提高图书馆的有效使用覆盖面。

2. 当今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在增加, 对服务的要求在提高。

图书馆应以新的视野, 探索新的服务模式积极构建适合本地实际状况和发展需求的图书馆服务网络。

1) 地方建立基层图书馆建设模式, 总分馆制体系模式, 区域性图书馆服务网络等, 拓宽了图书馆服务的路子, 也拓展发展空间。

2) 图书馆应在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 建设流动图书馆, 流动图书站等富有成效的农村图书馆网络, 把知识, 文化送到老百姓手中, 这些都是图书馆进行公益服务知识共享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3) 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 公共图书馆的触角可以延伸至各个社区, 分散集中的信息资源。例如,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向社区基层延伸中, 实现了信息技术支撑的通过网络实现的全市借阅一卡通, 通借通还, 全市书目网上查询, 在这种服务平台下, 公众获取知识更加便捷, 知识共享速度加快。

因地制宜, 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思路, 新做法, 增强服务的辐射能力, 扩大服务的覆盖面, 丰富服务内容与方法, 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 个性化服务, 以多种方式维护信息公平, 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实现公众知识共享。

四、结语

知识共享战略是一个长期艰巨的, 持久的过程, 任重而道远, 图书馆要结合自身特点, 联系实际, 改变自身结构,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积极投入到资源共享共建中来。尽快实现公共图书馆内部的知识共享, 用户间的知识共享;实现公共图书馆网络化, 数字化, 科技化, 服务多元化这一目标, 充分彰显其公益性特征, 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免费知识宝库。

参考文献

[1]韩依桐.数字图书馆与信息资源共享[G].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1) :21-24.

[2]王宇婴.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07 (1) :22-28.

[3]于爱香.略谈我国图书馆资源共享[G].图书馆建设, 2004 (4) :43-45.

[4]王真江.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 2005 (9) :24-25.

[5]戚敏仪.图书馆知识共享策略研究[G].图书馆园地, 2007 (21) :93-94.

优化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运用 篇10

一、开拓文献信息服务

专业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是系(院)教学、科研、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需要。多途径广开信息资源,强化文献采集,不断调整优化文献收藏,以各专业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著作、学术著作、优秀核心期刊、检索工具作为重点,做到收藏齐全、系统配套;注意收集技术报告、会议文献、内部刊物、学位论文、非书非刊类等灰色文献;增加品种、减少复本,做到招而不缺、广而不滥、系统完整,总数量相对稳定,形成内容覆盖比较合理的藏书结构。

二、弥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的不足

高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大,涉及的专业面广,在充分利用经费的情况下,考虑到文献资料的利用率,常常采用有选择性的收藏。一般来说,图书馆收集的资料大多注重广泛性和多样化,对一些专业资料、研究生论文等的收藏,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其收藏数量还不能尽如人意。而系(院)资料室的专业文献资料能够为专业发展、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提供有力地支持,因此,系(院)资料室可以弥补图书馆在这方面的不足。由于系领导重视和资料管理人员素质较高,系级资料室往往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服务功能,在形成学科强项的同时,已成为不同级别的学科文献保障体系,甚至成为学科中心或专业图书馆。

系(院)资料室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专门服务,同时,由于院、系中各专业不可避免地要与外界交流一些专业方面的资料,各学科也要不断地为课程发展、学科建设制定发展规划和文件,提供信息和决策咨询,因此,系(院)资料室的一些资料对一般读者没有大的用处,但对于相关学科专业,却极为重要。系(院)资料室可以将它们系统地整理出来,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任何人都不可能将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享用终生。作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更是如此,他们要及时掌握新知识,并及时地传授给学生,或者应用到科研上。然而,新知识的递增率增加极快,教学和科研人员工作也较繁重,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和科研,他们必须及时得到信息并有选择地获取自己最需要的知识。图书馆由于服务面广,涉及的知识面宽,专门为某一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员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往往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系级资料室则可以为他们做好这项服务工作,即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对一些文献资料进行预先整理、加工,并提供给他们使用。

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

系(院)资料室直接和本系(院)的教师、学生接触,可参与对学生的培养,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情报的能力

获取情报的能力是各专业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专业水平的高低与发展后劲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能力的强弱。动手能力不仅是指实验技术能力,也应包括获取情报的能力。学生在情报检索课中会学到有关的知识,但这种知识要变成能力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在图书馆里,目录较多,文摘类的书也很多,学生如果对检索工具不熟悉,往往不愿意使用目录和文摘去查找资料。而在系资料室里,管理人员可以帮助和引导他们利用检索工具查找所需文献资料,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继续深造的能力的提高。由于系级资料室在有关学科专业方面都有系统的资料,资料管理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去利用这些资料充实自己,并从中发现新的研究方向。学生一旦掌握这种能力就会受益终生。系级资料室可协助教师设计相关的课程单元,将获取信息的技能培养安插到教师的专业课程中,资料管理员可协助专业课教师在其课程设计中安排、介绍、查检、使用专业参考工具书,可使学生在以后的信息检索的课程中,做到认真、主动,并在学习中更为自信。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孤立地由信息或文献检索课包揽,而应该与学科专业相互协作。独立设置的信息检索课应侧重于信息意识的树立与获取信息技能的培养,它包括对信息环境、信息资源及其价值的认识、检索策略的制定以及与信息机构合作意识的培训。而专业性工具书的查检利用应当结合到相关专业课程中,由资料管理员协同教师设计课程的相关单元,这将有助于真正从观念到实践上明确:教育与学习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应试与竞争,而在于培养和提高个人素质及快速应变能力,将学习的目标定位在能力的培养上。

3. 培养学生的正当交往能力

从交往范围看,系级资料室是学生可以改变“最近交往圈”的场所。它打破了伙伴群体、班级群体、年龄群体的狭义空间,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发生交往活动。学生在借阅过程中,在与周围同学研讨某一问题或参与资料室的各类活动时,接触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群体,交往的面扩大了,与不同年级、班级同学、老师、领导打交道的机会就更多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以后步入社会,开创事业是非常有益的。

四、加强调查研究,主动服务、充分服务

系(院)资料室是全系文献信息中心,服务的目的在于向读者提供满意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取决于基本读者群的需求。掌握读者使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和需求,不断采取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是增强系(院)资料室发展能力、做好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关键。

1. 与兄弟院校交换资料

把自己的系或者学科专业所获得的高质量的论文、成果收集起来,进行相应的整理,进行交流。

2. 加强网络平台上的交流

通过网络,不断把自己系的情况传输上网,这样就可以使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了解这个系及所属学科的情况,从而扩大影响,树立形象。

(1)主动了解读者需求,必须改变“坐、等、靠”的被动做法,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与读者建立广泛的联系,同时对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不断调整任务和方法,使采集和服务有的放矢。

(2)主动满足读者需求,读者是系(院)资料室的“消费者”,对读者的“反馈信息”应注意收集和分析,并认真研究读者的意见、要求和建议,主动满足读者需求。

(3)建立需求档案,通过与基本读者群的广泛联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文献信息需求归类建档。以此为依据收集文献信息,可为系(院)资料室的主动服务创造条件。

(4)注意发挥网络优势,系级资料室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为本系毕业生提供可靠的就业信息,极大地拓展了资料室的情报、教育、服务职能以及在毕业生就业中的指导作用,使其在网络信息的特色服务中,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五、逐步改变运行机制

补充新书新的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图书馆工作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图书馆对信息流通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文献信息。发挥市场经济的巨大信息功能和作用,满足每个市场经济参与者的规则性咨询、政策性咨询、动态性咨询、事务性咨询的需要。市场经济对文献信息的这种强烈要求,赋予了图书馆在新的发展阶段的良好的外部条件。图书馆必须抓住这一机遇,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扬弃封闭呆滞、被动低效的运行机制,建立一种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开放灵活、主动高效的新的运行机制,根据国家对图书馆规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工作思路,在做好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开展有偿服务,发展多元化发展机制。如逐步向“一馆两业、一馆多业”的方向作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建立良好的新的管理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奖罚分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培养振兴经济的建设人才,服务于市场经济,服务于科教兴国。同时,面对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应追求效益,对外加大开放的力度,采用多种方式吸引读者和科研人员来借阅书刊。面向社会开放,面对市场,争创经济效益,缓解经费,建立图书馆良性循环的机制。

摘要: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服务中,要求办出特色收藏,调整并加强基础建设。在改革中求发展,更新观念,变革思路,不断调整工作模式。

关键词:文献信息,资料室,培养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藏其梅.高校图书馆改革模式的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0,2

[2]洪莲芬.高校系级资料室新时期管理如何运作[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9,3

[3]贺启春.学校书馆教育的基本内容[J].贵州教育,2001,5

图书馆文献资源 篇1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联盟 文献资源 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c)-0188-01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单一的图书馆往往自身条件有限,积累和保存文献信息的数量种类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若干图书馆联合起来,共享文献信息资源,必定会取长补短,满足用户对各类文献信息的需求。图书馆联盟就是建立在利益互惠、资源共享基础上的图书馆联合组织。国内首篇关于图书馆联盟的学术论文是由戴龙基,张红扬撰写的《图书馆联盟—— 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其中提出图书馆联盟是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而组织起来、受共同认可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其主要功能包括实现文献联合采编、馆际互借以及联合咨询等。

1 资源共享的目的

1.1 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

高校图书馆联盟,最初始的作用就是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服务。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各大高校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明显不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同时资金缺乏是困扰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瓶颈,许多高校图书馆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而导致发展落后,文献资源购置周期长,相关技术得不到更新,服务范围狭窄。在这样的条件下,高校图书馆联盟提出的资源共建共享,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高校图书馆联盟中文献资源的共享,不仅能够对资源进行优劣互补的整合,还能够解决高校扩招后带来的资源需求问题,通过对联盟文献资源数据库的使用,实现了无地域障碍的信息互通互联,进一步满足了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

1.2 最大程度上利用资源

高校图书馆联盟,不仅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充沛的信息资源,还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据调查表示,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只有30%左右。虽然国家每年有大量的书籍文献出版,但实际上高校图书馆内的文献种类较少,考虑到各个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以及科研研究方向,图书馆采编人员在采购书籍时,往往会有一定的重心偏向,这就限制了读者的阅读面和阅读选择。高校图书馆联盟中文献共建共享,不仅能够解决各大学校资源缺乏的现状,更好的整合资源,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扩大读者的阅读面,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2 高校图书馆联盟存在的问题

2.1 标准化建设不够全面

统一的数据与技术标准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资源共享只能是坐而论道。目前有不少高校图书馆出现了资源互相制约的现象,其中各馆间信息系统的不兼容,硬件软件规格的不统一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在高校图书馆联盟中,各大高校的图书馆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一个能够做到资源共享的有机整体。

2.2 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亟待加强

众所周知,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图书馆的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点,在高校图书馆联盟上也不例外。除了丰富的资源外,高校图书馆联盟还需要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建立图书馆综合性人才队伍。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需要系统的掌握图书馆的分类布局,还应该对检索技术、知识的搜集、加工、整理传递等服务有一定的认识,只有成为专业技术知识全面的人员,才能够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在实际操作层面,各个高校图书馆联盟已经推进了图书馆员的培训工作,在提高馆员素质方面取得了一些效果。例如:CALIS从2010年开始,连续完成若干期学科馆员培训和综合业务培训等活动。BALIS设置了培训中心,设计专题培训主题,对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有很大提升。但是这些培训的层面有限,这与全面提升馆员的素养还有一定的距离。

2.3 没有切实的法律保障

高校图书馆联盟建造了资源共建共享的环境,但实际上,这样的环境并没有切实的法律保障。尽管图书馆联盟成员受到一定的协议和合同的制约,但各个图书馆在组织协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摩擦,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予以解决。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关资源共享的文件和办法,但还没有针对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相关法律法规。

3 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的建议

3.1 加强管理工作

为了将各高校图书馆更好的整合在一起,就需要针对各个阶段展开规范的管理工作。成立高校图书馆联盟的专属办公室,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此外建立联盟图书间的平衡机制,协调各个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例如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等事务。平衡机制必须是以平等、尊重、相互合作为前提,各馆相互配合,注重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达成统一的承诺目标。管理机制的确定不仅有助于调动全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有助于提升联盟图书馆的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

3.2 增加经费投入

图书馆联盟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需要稳定的经费支持。高校图书馆联盟可以通过以下手段保障经费的投入。首先,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拨款,及时将联盟的建设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汇报,使得主管部门了解联盟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增加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其次,通过收取联盟成員馆会费增加经费来源。最后,可以通过开展有偿服务等方式增加资金。

3.3 联盟内图书馆应达到标准化统一

标准化建设是为了解决图书馆联盟成员间信息数据互联、互通、互操作的问题。实现标准化才能将文献信息资源按照统一的格式组织起来。图书馆联盟建设主要涉及的标准有图书馆分类法、分类主题词表、机读目录格式、文献编目规则、网络检索标准、图书馆应用软件、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标准。这些标准是图书馆的基础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因此图书馆联盟的标准化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在文献分类标引,主题标引,编目工作以及数据库建设和网络系统方面严格执行各项规范。

参考文献

[1]邹迅.高校图书馆联盟中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

[2]田丽梅.浅谈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5):43-45.

[3]郭效.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发展研究[J].现代情报,2010,30(2):18-20.

图书馆文献资源 篇12

近年来,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一前提下自动化、网络化、馆藏文献的多载体化、服务信息化、人员专业化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化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必然发展趋势。1999 年1 月, 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有百余家图书情报机构签署了《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具有了现实的基础。

所谓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是指将一定量的文献信息资料纳入具有组织性的共享网络之中, 共享网络之中的各类文献, 应该遵循互惠互利互补余缺的具体原则, 进而开展一种具有组织性、协调性、共享性的文献资源活动。共享的对象复杂多样, 既可以是人员、资金或者是实物, 也包括图书馆目录、馆藏资料、工作人员的专业特长、计算机设备以及储存设备。资源共享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馆际互借、合作采集、合作清理图书、协商剔除非常用文献、合作编目与编制联合目录、建立资源共享网络等。

近年来, 伴随着公共网络技术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纸质文件逐渐转化成电子文献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管理终端可以通过公共网络向用户提供专业性服务, 网络用户能够通过计算机客户端来获取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料, 提高了电子文献信息的交换速度。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用户对电子文献的综合要求越发提高, 电子资料库只有具备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 才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促进本身系统的不断优化升级。因此,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加快国内信息资源网络共享进程已经成为国内图书管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简单的说, 国内应该建立一个专业性强、资源丰富、资源获得简单的现代电子文献信息网络共享体系, 事先电子文献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二、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

(一) 处理好共建共享的关系, 完善电子资源建设。网络技术的发展, 让现代人充分意识到了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网络椽笔的快捷性, 网络技术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和亲近友好的服务功能。在公共网络的大背景下, 常规的图书管理学和信息传播手段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它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信息服务, 也给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很大变化。资源共建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共享, 资源共享的过程需要图书馆情报工作者和用户的共同努力。两者之间互为因果, 资源共建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资源共享又以资源共建为前提, 共建与共享之间, 共建是前提, 共享是目的;只有打好资源共建的借此狐, 才能够提高资源共享的有效性和快捷性。馆际互借、联合编目、网上交换、资源共享等这些变化都预示着信息革命正推动着一个图书馆自动化、电子资源网络化的全新时代的到来。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 是开展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近年来, 市场上的电子版出版物数量日益增多, 图书馆的电子化发展已经成为出版业法阵的趋势。作为高校图书馆, 实现图书馆文献电子化也是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的网络建设中, 国内高校的各大图书馆必须重视文献资源的电子化建设, 要把文献资源的电子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正确的高度加以重视。图书资源的电子化建设, 是社会化网络环境发展中信息服务机构前进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高校图书馆, 必须重视“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与发展。

(二) 加强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的建设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基础, 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题。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过程中, 应该充分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 建立健全专业化的信息数据库。本文建议, 应该把数据库的建设作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如果没有专业高效的数据库提供后备支持, 自动化网络和友好界面也无法发挥出重要的信息传播功能。数据库是一种现代信息管理手段, 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文明程度;在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中, 数据库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控制、处理和利用文献信息。社会网络大环境的发展, 为高校图书馆的虚拟建馆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 而数据库又为千万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操作条件。如果面临资金不足, 经费紧张等情况, 各大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馆际协作、馆际互借等手段, 将资金集中投入与数据库的建设和调试;并根据图书馆的自身条件, 了解文献资源的存储状态, 建设具有专业性、地方特色、专题特色的强大数据库。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最终目标, 要在全国的范围内实现电子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 在实现共享的过程中, 必须制定数据库的规范标准, 并从整体的监督推动数据库的宏观调控。有关部门应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框架, 积极引导各地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开发。只有制定了规范、统一的业内标准, 才能够形成区域网络;直至与国际接轨, 实现文献信息共享的全球化。

(三) 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化。长期以来,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都是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心愿。在现阶段, 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工作更被提到了工作重心的首要位置。计算机网络环境能够使散布于各地的高校图书馆之间实现共知、共建、共享及共同开发利用。本文认为,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最终面对在于实现信息共享;共享具有多向的、交叉性和网状性。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具有数字化, 虚拟化和特色化的特点, 能够为图书馆资源共享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网络技术的发展让现代人走入了信息时代, 现代人的工作、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文献信息资源集散中心的图书馆则发生着有史以来最为迅猛、最为激动人心的巨变, 图书馆已不再是一个个信息孤岛, 其局域网冲破围墙, 与区域网和因特网相连, 融入网络环境。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用户培训、馆际互借、原文索取、检索服务、咨询服务等, 图书馆信息的网络共享, 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打破地域和实践的界限, 超越时空。只要客户具备上网环境, 就能够随心所欲的查阅全世界的各大图书馆;能够通过全球图书馆的检索系统, 获得电子文献资料。用户也因此拥有一个信息资源的自由空间。除此之外, 图书馆管理部门也应该制作本馆特色网页, 建立超级网址链接;使用户能够通过网页链接来获取协作馆的具体地址, 能够实现馆际共享, 轻松快捷的获得所需资源。图书馆将自己的公共目录上网,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检索馆藏文献资料。在社会网络大环境下, 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资源优势, 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利用网络技术, 加强文献资源的共享化建设, 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图书馆专业技能队伍建设

近年来, 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和信息资源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结构上来看, 各大高校图书馆的体系结构也从传统的实体图书馆逐渐向“实体+虚拟”图书馆转移。目前而言, 衡量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不但要统计印刷体文献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资源, 还应该包括通过网络技术从他馆、他国、乃至全世界获得的文献资源。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客户的新需求。目前而言, 网络资源库的用户要求, 能够利用虚拟图书馆的客户服务终端, 突破时空的界限, 查阅到所需要的信息, 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真正共享。为了满足客户的这一需求, 各大图书馆就应该将工作精力投入到中文处理、文本缩微、数据库调试等工作中, 并培养专业化、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本文应该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网络资源保障系统;同时, 也应该重视各大图书馆的个性化建设, 突出特色馆藏, 为其提供高效统一的网络环境和硬件技术支持。图书馆共建共享工程推进, 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图书馆管理人员, 不但要掌握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 还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培养, 以适应网络时代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因此, 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 应该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集中组织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应该涉及软件的开发、利用;局域网的管理以及界面维护等内容, 希望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四、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施措施

国内高校图书馆从传统型、常规型向综合型、现代型的转变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转变的内容应该涉及图书馆日常管理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主要包括图书馆的资源储存形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用户行为等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和控制手段, 现代网络具有储存信息量大、传输快、突破时空限制、共享性强等优点。信息资源的共享首先必须依托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优化网络环境, 提高网络速度。其次, 重视图书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开发和调试, 实现全国联合目录数据的推广;第三, 建立公共查询中心, 实现跨时空查询;第四, 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 规范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 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第五, 网上文献传递, 共享馆际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借出记录和馆藏情况的共享。

总之, 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 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规划设计。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 我们更应积极地进行实际建设, 在实践中提高, 在实践中发展, 在实践中完善。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实现高校图书馆实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国内图书管理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积极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库, 实现信息共享, 需正确处理共建共享的关系,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不断完善和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系统建设, 重视和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建设,共享

参考文献

[1]叶宏.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 (9) .

[2]曾田日.高等学校文献信息网的建设与发展[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9 (1) .

[3]周永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J].图书馆论坛, 2005 (4) .

[4]李嘉琳.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0) .

上一篇:山区果树下一篇:农村初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