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图书馆资源与管理(精选12篇)
优化图书馆资源与管理 篇1
前言
伴随着大量数字信息资源的融入, 图书馆近年来也在面临许多重复的信息, 而且这些信息资源又各不相关, 很难实现有效的整合, 导致其利用效果并未真正发挥出来。如果图书馆想要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数据库, 提供满足现实需求的数字资源, 就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各种渠道和各种技术对数字资源进行优化管理, 优化管理数字资源将成为未来图书馆构建优质服务体系的必然途径。
一、集成管理数字资源
对数字资源实现集成管理, 可将其理解为利用数字资源中间技术进行异构信息资源的融合, 以此实现高效的利用、服务与管理。通过整合之后, 便可利用其中的检索功能对数字资源进行检索, 因此集成管理过程中需以OPAC为基础整合数学资源并对检索平台进行整合。
(一) 以OPAC为基础整合数字资源
作为大多网络用户常用的检索工具, OPAC是对资源查找与利用的重要途径, 但利用过程中OPAC只能检索到馆内流通情况以及收藏的书刊, 无法在其他资源系统中针对同一问题进行检索, 这就导致数字资源利用率极其低下。因此如何进行OPAC内数字资源如电子图书、期刊以及论文等整合, 帮助用户能够利用检索工具对数字资源直接进行获取与查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 针对OPAC应用存在的不足之处, 很多图书馆已开始利用数字集成技术:如苏州大学图书馆所应用的集成系统, 读者只需利用随书光盘便可获取其中的服务;再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OPAC中MARC记录的生成, 使电子期刊文献的检索在OPAC中更加容易。
(二) 整合检索平台
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大多体现在自建文献、互联网下的信息资源以及购置的数据库等等, 在信息类型方面也涉及如学位论文、电子期刊以及图书等各方面。然而针对相互独立的资源以及缺少连接关系的数据库, 难以体现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而且不同的数据库采用不同的检索软件, 导致用户在检索文件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便。尤其在对同一主题进行查询时, 往往需要反复进入与退出不同的系统, 效率极其低下。因此, 针对这种现状, 图书馆需构建统一的资源检索平台, 以此实现集成与整合数字资源的目标。目前, 数字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的方法有很多种, 集多种资源于一体的统一资源检索平台软件不断推出, 比较完善的如清华同方CALIS、USP数字检索系统的应用, 江苏URS检索系统的一站式检索应用等等。尽管这些平台软件仍有待于完善, 但对于目前图书馆的管理及用户的使用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通过资源整合能够让用户通过统一的结构访问多个电子数字信息资源, 通过一次认证就能够获取图书馆存取权限内的所有满足检索条件的电子文献, 用户可不再为获取某信息进行多个系统间的切换与穿梭, 在知识需求的随意性与及时性方面也得到了满足。
二、重组与导航数字资源
在大量的信息资源中进行信息的组织与查找对用户来讲极为困难, 对此可采取重组、导航以及加工的方式构建导航系统, 并对其中的数字资源按其特征进行归类, 这样能够对所需信息进行快速检索。
(一) 从组织数字化期刊角度
数字化期刊在现今大多图书馆中都是利用率极高且增幅较大的部分。也因如此, 来自不同的出版社的期刊大多存储于不同的数据库中, 使用户很难区分图书馆内存有哪种类型的数字化期刊, 在搜索过程中需在不同的数据库中利用不同的检索方式完成整个搜索过程。对此现状便要求利用一定的导航系统集中所有的数字化期刊, 帮助读者可直接完成检索与浏览的全过程。导航系统设计过程中, 首先可以学科分类或期刊的字母顺序进行分类, 用户可直接在导航系统中通过对刊名、ISSN等对需要的期刊进行搜索, 而且在导航系统设计过程中还需注意对期刊的查询应将其相关信息如数据库来源、期刊起止时间以及期刊主体内容展现出来。另外, 在导航系统设计过程中也可设置一定的超文本链接点如来源数据库以及学科分类等链接点。现阶段设计建设比较完善、成功的导航系统如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图书馆导航系统, 具有典型的模范作用。另外, 数字化导航系统设计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并不高, 很容易通过自身的简单设计便实现其导航作用。
(二) 从构建数据库导航系统角度
如前文所提, 不同的数据库所涵盖的数字资源也极为丰富, 如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中将许多科学领域如材料、环境、社会以及计算机等融于其内, 用户浏览数据库过程中对检索方向难以把握。对此应在不同的数据库中构建集检索与浏览功能于一体的导航系统, 可将不同数字资源内容按照学科主题、学科内容或学科的字母顺序进行归纳分类, 或利用前文中所提及的超文本链接点的设置等, 都可为用户带来很大的便利。读者进入到资源导航系统之后, 可以看到与学科或者主题相关的所有数据库, 为读者提供便利。
(三) 从构建专业性的资源导航系统角度
图书馆的数据库种类非常繁多, 而且数据库的名称并不能够直接体现其中所包含的学科内容, 导致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难以很快从中选择合适的数据库, 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过程中可依据各类资源的利用率进行分类, 并以此为依据构建数字资源导航系统。但需注意导航系统中也应涵盖图书馆内如论文、文献、期刊、图书、数据库信息、应用软件以及学科相关网站等方面, 而且也可采用超文本链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指引。
三、维护与保存数字资源
通过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方法对有价值的数字资源进行有效保存, 这就是数字资源的维护与保存职能。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 实现数字资源的维护与保存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数字资源不断建设和更新的过程中, 必须将数字资源的维护与保存放在与数字图书馆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 确保已经保存的数字资源能够访问, 确保已经保存的数字化文献不会受到损害。数字资源的维护与保存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这种资源保存方式虽然能够减少所花费的空间, 但同时也面临着载体脆弱、技术过时等方面的问题。对数字资源进行维护与保存需从四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 对需要保存的数字资源做好选择工作, 尤其是针对需进行长期保存或暂时性保存的数字资源应予以确定。其次, 对需要保存的媒体资料应做好选择工作。很多图书馆内往往遇到丢失数字信息的情况, 其原因在于资源媒体材料的损坏, 所以应优化选择信息寄存的媒体, 并控制保存环境, 而且应慎重选择光盘、文件服务器等保存装置。再次, 对软件与硬件技术环境做好选择工作。应保证数字资源技术平台能够与技术规范要求相吻合, 选择合适的软硬件技术环境。在对数字资源进行保存的过程中, 与数字资源的建设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 必须选择合适的数字文献形成的技术平台, 确保数字文献在产生之后能够满足相关的标准与要求, 为数字资源的保存树立第一道防线。最后, 做好标准规范的完善。标准规范的完善是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保障, 但需注意其必须以现阶段的技术情况与设备情况为依据, 促进图书馆间信息资源的有效交流并提高数字资源的质量。
结论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优化管理是解决当前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所存在弊端的重要手段, 优化过程中应注意检索平台的完善以及数字资源导航系统的构建, 同时应注意对数字资源的保存及维护, 这样才能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用途提供更多的便利, 也促进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海燕.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组织与整合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2.
[2]王海燕.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管理举措[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中旬) , 2013, 01 (64) :128-129.
[3]董玉英.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研究现状和实践进展[J].图书馆学研究, 2012, 22 (9) :34-38.
[4]赵静.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 2015, 02:43-46.
[5]孟祥凤.图书馆联盟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架构研究[J].图书馆界, 2015, 02:5-8.
优化图书馆资源与管理 篇2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改造传统建筑模式,引入“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新思维及新技术,为人类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建筑产品生产和运行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要实施资源优化和绿色管理战略,以此达到建造生态建筑,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 者:胡慧琼 张卓 作者单位:胡慧琼(福建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福建,福州,350007)
张卓(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北京,100044)
优化图书馆资源与管理 篇3
关键词:馆藏资源 优化策略 读者决策采购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2-0127-04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cannot meet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can provide decision making for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ing, based on user-centric and allowing readers to participate in, using some tools such as semantic technologies, co-word analysis and so on.
Keywords library resource; optimizing strategy; 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
图书馆作为公共社会最重要的文献资源储存、组织、利用与服务机构,追求馆藏资源的合理性与高效利用一直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最大目标。传统的图书馆馆藏资源主要由图书、期刊、杂志等实体资源所组成,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资源阅读方式的日渐丰富,电子资源、网络资源成为了图书馆馆藏的主要组成部分,且由于用户阅读方式逐渐从传统的纸质文献阅读向网络阅读、电子阅读、在线阅读转移,用户对新型馆藏资源需求呈上升趋势,使得图书馆用于采购电子资源与网络资源的经费所占比例也随着这种需求的强烈而逐渐增加。这种资源采购比例的变化,也为图书馆的馆藏优化与建设带来了新的要求,在大趋势的推动下,图书馆必须寻求创新思路,而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其在图书馆资源可视化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为这种需求带来了启示。
1 传统的图书馆馆藏建设与优化
传统图书馆资源的组成类型、存在形态、建设方式等与现代图书馆相比,资源类型少、存在形态单一、建设方式固定,这使得其馆藏资源建设有着其鲜明的传统特征。笔者长期从事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因而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优化与建设演进有着更为直观的认识。
1.1 基于规划、条例等指导性文件的资源建设
由于受采购经费、历史文化、用户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图书馆在资源采购建设时不可能做到“大而全”,为此各个区域图书馆建设了图书馆联盟、联合图书馆等资源共建共享组织,以加强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从近代图书馆发展历史来看,各个国家的单一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都是根据本馆馆藏特色、用户结构、经费数量等来采取突出特色、丰富种类、减少复本等一系列建设策略,并制定各自的馆藏发展政策、建设规划等建设指导性文件。如法国国家图书馆早在1993年就制定了《藏书政策提案》,1995年制定了涉及特藏资源的文献采访政策《国外政府出版物藏书政策》、1996年制定了《阿森纳图书馆的藏书政策》、1997年制定了《专藏文献管理政策》,2005年在修订上述政策的基础上出版了《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1]。我国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原国立中央图书馆)也自1987年着手制定、1988年出版了自己的馆藏发展政策[2]。相比之下我国大陆地区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制定较晚,自上世纪90年代才陆续出现。如1996年国家图书馆在原有文献采选条例基础上,修订并出台了《北京图书馆书刊文献采选条例》。由于这类规划、条例指导性文件在图书馆员的文献采购、编目及流通服务中起到了规范、统一等作用,各个地方图书馆也相继依据文献资源的建设流程,出台了文献的采访、标引、编目、管理、保护、共享及连续出版物等方面的工作规章制度[3]。这些条例、政策、制度在当时图书馆购书经费紧张和民众对纸质资源大量需求的背景下,确实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了指导性作用,为我国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特色化、专业化与地方化建设起到了行业政策保障性作用。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文化服务事业的重视与投入加大,特别是新型文献资源载体形式的存在及图书馆用户的文献需求发生变化,使得我国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步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图书馆的资源采购尽管从大的方面还是遵循之前制定的资源建设指导性文件,但由于购书经费的宽裕,使得大量的非传统资源如数字化资源(如CD/DVD光盘)、机读文献(包括缩微胶片、单机光盘等)、电子文献(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以及数据库等也加入到了图书馆的资源阵列之中。而用户阅读需求行为的日益数字化、网络化也使图书馆资源建设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为了应付这种变化,图书馆管理者补充并制定了一些新的馆藏发展政策,但由于政策的制定总是落后于用户新的需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细致准确的指导性文件,只能依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来采购资源,如普遍存在的区分文献类型采购办法、出版社跟踪采购办法、划分电子/纸质资源经费比例采购法等。同时,日益发达的信息发展使得图书馆文献资源获取也不如网络传播方便,使得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无法得到用户满意,图书馆逐渐从社会的信息中心走向边缘。
1.2 基于用户需求和馆藏特色的资源建设与优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使得个性化服务和学科服务成为了近年来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内容,其资源建设也借鉴了这种创新服务理念,通过读者评选、读者决策采购、读者选书等模式,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资源需求。
nlc202309020004
在基于用户需求的馆藏资源建设中,国内做的较好的是佛山市禅城区图书馆。它与图书供应商合作,由采访人员不定期到书商处选择近期出版新书,经过查重和加装磁条后,在图书馆开设新书展示阅览室,供读者阅览、外借,读者可自主选购。让读者直接参与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改变了传统采编流程,消除了图书加工所带来的时差,有效发挥了经费效益,提高了图书资料的收藏质量和利用率。?国内一些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则为了保证用户资源的需求,采取类似的在线采购、读者书目推荐等方式。总体来看,这类资源建设方式将资源建设的采购权由图书馆员转移到了用户手中,因为用户的资源选择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使得图书资源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不但减轻了图书馆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资源选购狭窄导致的诸多问题。
用户决策采购(PDA)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图书馆逐渐接受并采用的一种资源采购方式,在美国,其250家图书馆的三分之二以上已经开始发展或计划开展[4]。PDA的基本工作流程是:由图书馆与书商确定符合藏书发展政策的预设文档之后,书商提供图书MARC记录;图书馆把MARC记录导入馆内自动化管理系统,读者通过OPAC查到书目记录后,或点击链接直接阅读该电子书,或要求提供印刷本,由图书馆统一付费购买。这种由读者决策采购的方式真正实现了购买决策由读者决定,而不是靠学科馆员的假想和预测等,从根本上改变了馆藏文献利用率低的状况,因此受到了读者的肯定和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于用户需求和馆藏特色的资源建设与优化模式下,尽管用户即读者成为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选购者,但也需要相对机制的形成和资源采购员的大量辅助才能实现,且由于图书馆资源的量大类多,单纯依靠读者的选择参与和购买决策,并不能完全实现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优化。
1.3 分析与建议
毋庸置疑,传统的馆藏建设与优化模式在当时特定的环境和用户需求下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指明了方向与要求。但也应该看到,这些传统的资源建设模式已逐渐脱离了现代图书馆的建设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读者不再将图书馆做为资源查找的首要选择,除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数据获取的方便性因素之外,图书馆本身资源建设的滞后性和不贴近用户需求也是一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传统购书模式所购得图书的利用率是在藏书的30%至40%之间[5]。有学者对丹佛大学图书馆入藏图书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至2009年间出版的89496种图书,有47257种(53%)从未流通过,其中2005年入藏的图书中,有9,112种(42%)到2009年底还未流通过[6]。普渡大学图书馆2002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只有36%的纸质图书具有一次以上的流通记录。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图书馆2003年发布的统计数字与普渡大学类似,在为期两年的流通时间内,传统模式采购的图书流通两次以上的只有6%[7]。也有研究表明,美国的高校图书馆馆藏普遍有50%从未被利用过[8]。这些研究均表明,采用传统模式所购买的图书,其利用率之低令人惊讶,即使采取读者选购的资源采购方式对传统资源采购进行补充,也还是需要寻求一种更能满足用户需求、顺应时代和事业发展的图书采购模式,而基于技术支持的馆藏利用分析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所在。
2 技术驱动下的图书馆馆藏建设与优化
2.1 技术驱动下的图书馆资源建设挑战与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已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运行商和网络公司涉足于图书馆行业。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甚至一些数据库泛滥于网络,这对政府所主导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其次,作为文化产业排头兵的实体书店近年来也不断加大对图书馆的围追堵截,免费阅览新书成为实体书店推新服务方式的主要手段。但无论是网络运行商还是实体书店,都很难与图书馆形成对角阵势。首先,就文献服务而言,在图书馆,无论是何种载体的文献均是无偿的、免费的,而网络运行商和实体书店所提供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报刊普遍都只提供段落式或章节阅读,如果读者想看全文则必须付费,其实质仍为付费式阅读。正如肖强在《商业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一书中所说:“实施数字图书馆计划都遇到不少问题,如海量信息资源建设问题安全性问题,还有很多法律问题、版权问题等等。”[9]其次,实体书店虽然提供新书阅读,但书架货柜一般一个月的周转期使得读者很难找到两个月以上的图书,且实体书店所提供的图书杂乱无序、不规范。而图书馆则将这些无序、不规范的出版物进行搜集、整理、加工、收藏,使之成为按学科分门别类,有序编排的系统性、完整性、连续性文献资料体系。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技术的驱动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
2.2 技术驱动下的馆藏建设与优化策略
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相关技术,开展诸如在线书评排名、馆藏利用分析等活动,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优化注入新的视角。利用语义和共词分析等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利用和聚合分析,可为图书馆的资源采购决策提供直观与数据决策依据。
(1)开展基于语义分析的馆藏利用分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决策依据。语义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热门技术,被图情界用来对文献中蕴含知识的多维度进行分析与揭示,如词汇概念关系和引证关系的揭示等[10-11]。日益丰富且互有关联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及其蕴含的语义丰富、学科各异、实体多样的知识资源,则为图书馆资源的语义分析提供了基础。
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语义分析主要是资源的深度聚合分析,即发现资源之间及其内在的语义关联。将馆藏资源在种类、属性、主题等各个方面进行分类描述,储存为不同层次、不同描述属性的语义单元。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层分类,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为另一层分类,将一本著作、一个章节、一个段落、一个术语作为知识承载单位,在不同分类基础上研究和实现资源的语义表达方式,从而通过语义分类单元来揭示资源之间的语义关联。最终通过对馆藏资源的深度聚合而构建一个内容相互关联、多维度、多层次的资源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将不同主题学科、内涵外延、属性关系的知识内容进行识别、标识和关联,形成集概念主题、学科内容和科研对象实体为一体的立体化知识网络[12]。这样一来,既能将图书馆资源进行组织与展示,深刻揭示并发现资源间的关联关系,为图书馆的知识理解、扩散与服务创新提供新的知识资源集合体,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语义网络来寻求知识单元间的引证关系,进而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科研决策提供依据。
nlc202309020004
(2)开展基于共词分析的馆藏利用分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共词分析是计量学中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它将文献资源中的关键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征文献内容的关键词共现情况来确定各主题之间的关联关系[13]。现阶段,学者们主要通过关键词,利用共词分析实现文献内容的精炼、概括及相关主题关联性分析,以分辨学科领域的主题分布、热点分布等内容。
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者来说,可以利用共词分析对同一学科、同一领域的专著、论文、开放资源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该领域的学科研究进展、热点分布、研究态势等规律,为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及个性化服务提供专业和精准的文献资源。同时,在共词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战略坐标、聚类分析、主题图等可视化工具,将会使资源利用强度等关系更易呈现,为图书馆用户提供诸如学科核心文献、核心作者和前沿热点等知识,使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进而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水平与能力。
3 结语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较为严格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深度与广度。传统的分门别类和有选择指向性的文献资源建设已无法满足现代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需求,利用语义、共词分析等技术与工具,对图书馆资源进行语义聚合和共词、共引等分析,以寻求用户利用率高、引证关系强的资源,进而确定核心文献来丰富并优化图书馆馆藏,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与知识扩散等提供知识资源集成体,将是未来技术驱动下的图书馆资源建设主要策略。
参考文献:
[1]高红,朱硕峰,张玮.世界各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精要[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63.
[2]曾賢.臺灣地區各類型圖書館館藏發展政策的比較研究[J/OL].[2014-01-20].http://www.ym.edu.tw/lib/mag/publish/2/205.htm.
[3]刘小琴.图书馆规章制度选编[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4]胡小菁.PDA——读者决策采购[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 2) : 52.
[5]Peter Spitz form, Pongracz Sennyey. A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Academic Library Colle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Book,2007,4(4).
[6]Michael Levine-Clark.Developing a Multi format Demand-Driven Acquisition Model[J].Collection Management,2010,(35).
[7]Gerrit Van Dyk.Interlibrary loan purchase-on-demand: A mislea ding literature[J].Library Collections,Acquisitions,& Technical Services,2011,(35).
[8]Judith M.Nixon,Robert S.Freeman,etc.Patron-driven acquisitions:an introduc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J].Collection Management,2010,(35):119-124.
[9]肖强.商业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10]李红霞.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整合方案研究[J].现代情报,2006,26(8).
[11]王谢宁,杨兴凯.目录服务在信息资源整合中的应用——目录服务的协议及产品分析比较[J].情报杂志,2008,27(7).
[12]贺德方,曾建勋.基于语义的馆藏资源深度聚合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4):79-87.
[13]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008,(5):70-72.
作者简介:赵波,男,杭州图书馆馆员。
优化图书馆资源与管理 篇4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大部分高校也引进了信息技术, 特别是在高校的图书馆中, 图书馆运用这种技术方法引入了许多的数字资源, 且这些数字资源逐渐成为现今高校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教学资源。但因数字资源中存在着许多相同的信息, 且许多的数字资源之间没有联系, 也不能体现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得大量的数字资源被闲置。因此, 怎样优化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管理, 是目前各高校图书馆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数字资源整合管理
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管理是指将原本比较离散以及不同的数字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相关中间技术将这些数字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 形成相应的数字资源体系, 从而有利于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管理以及服务。整合而成的数字资源系统具有相应的检索功能。这个功能可以使读者在检索入口进入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管理库, 使得读者能够快速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这种模式已经逐渐成为现今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 基于OPAC数字资源整合
OPAC是一种检索系统, 这种检索系统是图书馆常用的检索系统之一, 也是读者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时十分熟悉的检索工具之一。OPAC检索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读者查询图书馆内书刊以及资料的流通情况。但是这个检索系统在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就是读者不能同时对同一问题在检索系统中进行检索。这个缺点不仅给读者在检索资料时带来了许多的不便, 也降低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利用率。因此, 图书馆要想将图书馆中的实体书刊等资料和数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可以OPAC检索系统为基础, 将图书馆中的实体书刊等资料和数字资源进行整合, 使得读者可以利用检索工具快速地在图书馆中查找其需要的资料。现今, 已经有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采取了这种数字资源检索管理模式。但是因OPAC数字资源整合对信息技术以及人力要求较高, 部分高校的图书馆还没有完成对图书馆全部资源的整合。
(二) 检索平台整合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都是运用多种方法引入电子图书数据库、中外文期刊数据库、互联网上免费收集的信息资源和图书馆自己组建的数据库等。这些数字资源包含有学位论文、各种期刊和图书等, 但是这些资源都处于独立状态, 并且各个数据库之间缺少联系以及各个数据库所用的检索软件也不同, 导致读者一般都需要多次查询才能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因此, 高校图书馆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图书馆的检索平台进行整合, 将不同的数据库进行链接, 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 提高读者的检索效率。
三、数字资源重组
数字资源因其种类繁多, 如果不将其进行重组整理, 将对数字资源的查找带来一定难度。所以, 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重组和建立相应的导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高校图书馆应建立相应的数字资源导航系统, 帮助读者了解图书馆中的各种资源, 且有助于读者对数字资源的查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 高校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种数字化文献将会逐渐增长, 其中增长最多的就是数字化期刊。现今, 各个高校的图书馆所收藏的数字化期刊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纸板期刊的印刷量, 又因数字期刊的种类多且比较分散, 给读者的检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 为了提高数字化期刊的利用率, 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数字化期刊的重组问题, 并建立相应的导航系统。所建立的数字化导航系统可以根据中西期刊的不同对导航系统进行设计, 使得读者可以利用期刊的刊名或数据来源来检索期刊, 从而给读者提供既方便又快捷的查找途径。
四、数字资源的维护及保存
在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中, 对数字资源进行维护和保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现今各高校在建设数字资源的同时, 也要将数字资源的维护和保存作为数字资源管理的重点。如果数字资源管理保存不恰当, 将会给图书馆造成重大的损失。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的维护以及保存管理工作, 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作。虽然数字资源需要占据的空间比较少, 但是在进行维护和保存时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才能将数字资源的管理工作做好。首先, 在对数字资源进行管理时, 要将数字资源的保存进行区分, 确定哪些资源是需要进行长期保存的。其次, 选择合适的媒体材料, 数字资源的保存离不开媒体, 而图书馆中所使用保存数字资源的媒体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数字资源的丢失与否。所以, 图书馆在对数字资源进行保存时应选择优良的媒体, 使得数字资源能够被良好地保存下来。再次, 在对数字资源进行保存时, 应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因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快, 相应的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率也非常快, 这给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的管理保存带来了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 高校图书馆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速度, 保障数字资源维护技术的新旧之间及时的替换, 从而保证图书馆中数字资源的安全保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校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的管理是一项需要进行系统的, 复杂的, 且长期的工作。这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保证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 从而有效发挥数字资源的作用, 为学校的教研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
摘要:近几年以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也进入了飞速发展期。且因信息技术的便利性, 使其逐渐在各个行业广泛运用起来。其中, 许多高校的图书馆也运用信息技术引进了大量的数字资源。这些资源逐渐成为学校进行教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但因各个高校图书馆缺乏对数字资源的科学管理, 使得图书馆中大量的数字资源因无法合理利用而被闲置起来, 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现象。本文主要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优化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优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毕忠东, 周敬治.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整合现状调查与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9 (5) .
[2]李育嫦.高校馆藏数字资源整合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 2007 (6) .
优化图书馆资源与管理 篇5
塘甸小学高薛萍
摘要: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普遍较弱,教师应充分利用图书室资源,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端正他们的阅读目的,规范他们的阅读行为,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图书资源,优化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图书室资源、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开阔 视野、提高能力的一种心理活动。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㈠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在农村,要形成课外阅读氛围十分困难,一是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或劳动之余,家长很少有阅读书籍习惯,更少有人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二是学校条件的限制,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另外,随着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㈡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
就本校学生而言,我们曾做过一项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藏书中教辅类书籍占约60%,其余多为童话、寓言等书籍,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类、文学名著等所占比重较低,藏书的品种单一。
近几年来,学校的图书室得到改善,图书馆的藏书也在逐年地增加,学生的阅读环境逐渐完善。因而,如何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成了需要探索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㈠树立正确的阅读目的
教师应帮助孩子更新科学知识结构,通过阅读显现出孩子某个方面的兴趣和天赋,在孩子出现“偏读”“滥读”“厌读”时教会他们正确鉴赏,明辨是非,掌握综合阅读与检查文献资料的方法技巧,最终达到利用文献资料辅助学习和研究的目的。㈡创造阅读条件
1、阅读阵地建设。以校图书室为中心,各班成立图书角,实行资源共享。各班任命图书管理员,规范图书管理。
2、安排阅读时间。
(1)校图书室制定各班借阅时间轮流表,保证每人每星期至少有一次借阅机会。(2)每天在校安排一定量的阅读时间。并布置回家阅读任务。㈢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课外读物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学校的每个月初都会针对各年段张贴推荐书目,供学生选择借阅。另外,还运用了其他推荐方式。
1、结合课堂教学推荐。(1)结合课内阅读教学,一篇带多篇。阅读时间既可在课前也可在课后。主要范围是课文作者有关的其他作品,关于课文中人物的其他书籍、文章或课文内容所属知识体系中的其他方面。如学了《桃花心木》后,读林清玄其他的散文。
(2)配合课内作文教学,多篇导一篇。第一步阅读多篇同类范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写下范文中作者观察、构思、造词、造句的方法;第二步安排写作练习,以范文为榜样,以模仿为手段,以生活经验为内容,落实阅读效果。
2、结合兴趣爱好推荐。向图书室借阅或订购《第二课堂》等音、体、美方面的杂志、书籍,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学习技能,陶冶情操。
3、自主阅读推荐。有这样四种推荐方法:
(1)内容梗概介绍法。教师要简要地把主要的人物、事件,精彩的段落或生动的描写,向学生进行介绍,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2)情节介绍法。在简要介绍全书内容基础上突出某些情节作重点介绍。例如少儿读物《林则徐的故事》,可重点介绍林则徐禁烟这一章节,以引起学生想读这本书的兴趣。
(3)悬念介绍法。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个精彩的片断,当学生饶有兴趣时戛然而止,这样更能激起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4)主题串联法。围绕一个主题介绍几本有关读物,如以我国古代发明家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为主题,推荐《张衡》、《黄道婆》、《蔡伦》、《李时珍》等书;有时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同时介绍几种性质不同的读物,如一本童话、一本文艺故事、一本科幻小说等。教师利用这些方法帮助学生独立选择读物,使他们能真正体会到自由阅读的乐趣。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读者,就要让他们边阅读边学会思考。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
1、指导低年级阅读图画书:
(1)了解图画书(封面、封底、扉页等)。
(2)阅读图画书:边读图,边读文;先读图,再读文;先读文,再读图。边猜边读,思考讨论,再读欣赏。
(3)拓展延伸:增添情节,扩编故事,绘画,角色表演,游戏,讨论等。
2、指导中高年级阅读文学作品:(1)初步阅读。“书的作者是谁?哪国人?”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懂得读书其实是和作者交流。“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通过学生汇报,梳理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2)深入阅读。“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可以是高兴的、悲伤的、痛快的、遗憾的、好玩的„„”通过这样的汇报交流完成对整本书的梳理,对学生来说就是把散落在心中的信息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3)撰写读书随笔。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读书随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强调读书随笔内容要开放,可摘录,可写读后感,可写内容梗概„„林林总总,无所不写。同时,我更强调读书随笔的成果交流,或展览评比,或专题交流,或互动欣赏,使之转化为学生进一步写好读书随笔的源源不断的动力。(4)续写作品故事。
儿童文学作品本身往往带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学生读完这类作品时,思维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或悲或喜,或是欣慰,或是焦虑。这时,重视学生思维活跃程度的时效性,趁热打铁,及时促成学生由创作灵感到创作文本的及时实现,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确定一本大家共同喜欢的书,为它编写续集。每周由组内一个同学写一篇,一个月一评比,半学期更换一个读写主题。孩子们从阅读的成果中,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和魅力。㈤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2、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两周一次的班级读书汇报会中,每位同学、每个小组都可以用自己的作品来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如各书友队的童话剧表演、诵读会、读书小报、读书卡等。
三、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为了鼓励每个学生快乐地阅读,不断增强他们阅读的自信心,可设立了不同奖励:(1)头衔奖励——学生们最爱戴的“帽子”。对看完推荐书目和认真完成读书作业的学生授予“读书大王”,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2)“特权”激励——学生们最渴望的待遇。对获得读书奖的学生,允许他们向学校图书馆随时借书(原本规定为每周一次)。
(3)语言激励——学生们最幸福的“推动器”。对那些热爱阅读或阅读进步大的学生,我常常在他们的书本或阅读本上加以激励的语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阅读的热情得到了赞扬,当阅读的进步得到了肯定,学生的阅读激情也因此得到了唤醒和鼓舞。
总之,书是人类永远的朋友,图书室便藏着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我们要因地制宜用好图书室,为学生的语文积累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如何结合图书馆资源开展读书活动
飞英小学张娟 【摘要】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体现在图书馆的建设上,本文提出了数字图书馆以及校际图书馆联盟的设想,共享资源,提高图书的使用率。此外,结合图书馆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提出了如何通过读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连贯的知识体系的若干想法。希翼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培养良好的阅读风气。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联盟读书活动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早在一千多年前,宋真宗《励学篇》是这样阐述读书的重要性的。
尽管现在看来,为千锺粟、颜如玉、黄金屋而读书是狭隘的了,但是读书是任何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读书就是吸收知识,它是教育极为重要的辅佐力量。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无论是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是文化素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这信息泛滥的社会,引导孩子读什么书、如何读书是一门艺术。
一、让图书室走进学生 图书最大的作用在于使用,如果舍弃了这个根本,即使藏书量足够大,图书质量足够高,也都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国内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给教师、家长甚至学生都打上了一个烙印,那就是“学好课本考好试”。尽管教育部已经开始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有时似乎不得不“舍本逐末”。教育,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而不是如何考试。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存在着一个过渡期,而且在这个过渡期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但是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方向是正确的,而且是有利的。
现在,各中小学校在校园图书馆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如何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学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培养和鼓励他们的阅读热情,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藏书的“质”与“量”
教育部2003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对图书馆(室)的藏书量做了明确的规定,一类小学安在校学生数计算,人均藏书量应达到30册,报刊各类达到60种,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达到120种;二类小学达到人均15册,报刊各类达到40册,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达到80种。此外,还对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做个详细的界定(详见附表1和附表2)。
尽管教育部对各类学校的藏书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经费问题、重视程度各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小学的图书馆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处于智力和心理反正的双重阶段,他们对知识有极大的渴求。学校图书馆不能只为应付评估而购买使用率不高的书籍;此外,还必须定期进行旧书清理,新书更进,以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
三、未来的发展——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公共资源,如何让这个公共资源发挥最大的优势呢?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我们答案——建立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它基本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涵盖信息(一般程度上指的是书目)的查询、存储、发布,使这些信息得以在网络上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信息。打个简单的比方,一本《哈姆雷特》只能供一个学生阅读,但是将其数字化以后,只要通过互联网或者校内局域网就能看到电子版本的《哈姆雷特》,那它的使用率就被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需求也被大大满足了。
硬件设施成熟后,必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只有教会他们如何利用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被发挥出来。这个教学过程由计算机老师完成,基本不会有什么障碍。
四、建立少儿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一般来说,中小学校的规模比较小,从而不可避免地存在馆藏量不足的情况。如何克服这个问题,上述“数字图书馆”是一个解决方案,作者认为还有一条捷径可循——建立校际图书馆联盟。这个设想的基础也是数字化,因为只有数字化能达到资源的完全共享。比如说,A城市有3个区(X,Y,Z),就可以建立以区为单位的少儿图书馆联盟,因为同在一个区说明地理覆盖范围不是很大,馆际互借就具有可行性。假设X区有中小学校15所,在这15所学校中的在校学生均持有图书证,凭该证可以到联盟各校进行图书借阅。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某书,就可以看到这本书在本区内的分布情况,已借或在馆。笔者认为,少儿图书馆联盟能够大大提高图书使用率,而且有利于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通过读书活动,建立连贯的知识体系
1、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读书活动要始终注意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意识,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心理特点。低年级学生相对来说,知识积累很少,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浅显的常识书籍,解答他们对自然现象的疑问。高年级学生相对成熟,对自己喜欢阅读什么样的书籍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有些学生偏爱历史,有些学生偏爱科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不偏不倚地鼓励学生的读书兴趣,并通过交流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涉略更广的阅读领域。
2、灵活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的实践证明,读书活动的主题、内容与形式只有贴近学生的现实才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才能使读书活动深入到学生内部,使之成为一种兴趣,而不是一种任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主题挖掘。
第一,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崔颢的《登黄鹤楼》为例。古诗教学一直有个误区,很多老师都习惯把重点放在单个词、单句诗以及整首诗的解释上,以至于学生认为读古诗就是抓重点词,这就忽略了诗人所在的时代背景,诗人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写这首诗的心态。教师可以以这首诗为引子,让学生读崔颢的传记,某个历史事件,或是黄鹤楼的历史来源,它的地理位置——武昌,与武昌相关的故事,甚至可以引出与黄鹤楼相关的其他各类诗词、散文,比如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第二,与社会文化、习俗相结合。比如,端午节到了,要吃粽子。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读一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书,这些节日的由来、典故,为了纪念哪位人物;从中还能衍生到该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结合到某个历史中去。经过这样层层挖掘,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扩展,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连贯性。
第三,结合学校所在的城市历史、人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很多学生对于家乡(尤其是一些小城市)缺乏认同感,就像社会在存在的对国人素质的不认同一样,这主要是对自身历史缺乏了解,人云亦云,妄自菲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这种历史人文的学习,结合举办同主题的读书心得、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相信会有良好的效果。
求知是无止境的,而读书是求知最直接的方法。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以及读书活动的开展将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时代在不断地变迁,学生的家庭教育、生活环境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孩子,如何开展读书活动,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一直反思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孙继林.网络环境下科研图书馆的服务革命.图书馆杂志.2003(3)2.张晶.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教学与管理.2005(3)3.黄淑超.试论少儿图书馆如何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图书馆论坛.1999(2)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特别注重学生的阅读量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学校以图书馆为依托,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通过图书馆的建设、开展主题阅读推广活动、学生读书活动成果展示以及建立评价体系等途径,为学生的文学素养发展撑起了一片无垠的读书天地。关键词小学图书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
朗朗读书声,浓郁的书卷气息,一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张安宁恬静的面庞,„„如今,这已成为最令人欣喜的风景线。一年年来,我校在“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活动中,引领学生亲近书籍,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为伍,让校园萦绕在阵阵馥郁的书香中。尤其是我校始终以图书馆为阵地,倾心打造这一“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精神成长提供了一个个全新的平台,营造了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一、倾心打造“第二课堂”,使之成为书香校园建设的源头活水
1、增加图书馆投入,倾心打造“第二课堂”。
首先是不断充实书源。我们通过大量的资金的投入,有针对性增加投入, 加强图书馆建设,并有针对性地添置图书,及时购入倍受社会各界推崇的好书。如《少年文学》、《哈利·波特》、《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又迎合新的教学背景下的阅读要求,及时购入《课标》中规定的小学生必读的书籍。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读书欲望。
其次是创设优越的阅读条件。为了让师生能在舒适、温馨的场所进行阅读, 学校为阅览室装上空调,添加电脑,成为静雅致的学习场所。
2、图书架进班级,开设“图书银行”。动员全校师生来储蓄图书,书籍的来源渠道多样,自购(将自己购买的书籍带来充实图书角)、馈赠(毕业学生向母校赠书或高年级学生赠书给低年级学生)、交换(学生之间图书互换交流,如举行“图书跳蚤市场”)。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图书带到学校来与同学共享。学校长期拥有3000---4000本流动书,生均3本,这批书籍放置在各班,由各班图书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管理。每过一段时期学生从家中带来其它书籍更换,据统计,本学期已与同伴交换阅读书籍3000多人次。
3、鼓励表扬,推动借阅。
本校学生办理借书记录卡,并设置了根据学生借阅图书情况,加盖“蓝———绿———红”等不同图章的借书卡“升级”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借阅学校图书。
二、潜心与书籍对话,让校园充盈书香
1、推陈出新,开展主题阅读推广活动。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强化与巩固孩子们阅读行为的重要手段。这里所指的主题阅读推广活动是建立在孩子们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目的是引导他们健康读书、深入读书、读好书。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 适合不同年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阅读能力。
低年级阶段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段应重点推广文明礼仪、基本生活常识的阅读, 打好人品基础。这时期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富于幻想、爱提问爱模仿。学校导读老师(一般由语文老师兼)采用动漫课件结合讲故事、做游戏、情景剧表演等直观、活泼的形式, 向学生推荐和解读短小精干、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童话、寓言、神话故事。采用绘画、做手工等动手形式让孩子们表达他们的读后感。
中高年级学生随着知识的丰富和智力的发展, 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探索和创造的欲望迅速增长,好奇心发展到更高的程度并有主动寻求答案的行动和能力,是接受科普和环保教育的最佳时期。阅读兴趣由单纯、幼稚的童话类逐渐向侦探、科幻魔幻、科普、校园文学类转移。
学校导读老师挑出各主题的热点代表作组织“书迷会”。如风靡全球少儿的《哈利波特》之“哈迷俱乐部”、《名侦探柯南》之“柯南侦探会”、《蓝猫淘气三千问》“终极蓝猫迷会”、《淘气包马小跳》之“马小跳同学会”。把有共同爱好的小读者组织起来, 让孩子们在一起讨论作品情节, 发挥想象改写或续写结局, 或将喜爱的人物、情节绘画成动漫作品;或制成手抄报。在活动中, 适时插入阅读技巧辅导, 推荐同类其他优秀书籍。
2、读书活动成果展示,丰富多彩。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叙述。如组织学生开展“推销我读过的一本书”活动。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展开辩论, 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新闻发布会。把读书过程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或看到的现象, 撰写成新闻稿进行集中交流报道。④交流评论。交流同学们的阅读方法, 如开展“阅读大王到我班”报告会, 也可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⑤汇报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学过的内容, 自编成小品、课本剧、主题情境等形式, 在导读汇报课上进行展示。
3、建立评价体系, 保持读书热情。
评价内容多元化。为了师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 我校借助多种多样的形式与措施使校园内的读书热潮常盛不衰。我们组织“书香班级”和“读书明星”等评选活动。评选既有量的规定, 又有质的要求;既注重阅读的广度;又注重阅读的深度;既关注阅读能力考核的成绩,也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调动每一个孩子读书的积极性。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我们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定期评价与随机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组织一次以年级为单位的读书交流会, 推出一批读书明星。积极组织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向报刊杂志积极投稿, 享受读书的喜悦、读书的成果。
总之,一年来,我校的“第二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润浸着学生心灵,滋养着学生的精神,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校园里时时处处飘溢着浓浓的书香,书香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 2.肖永英,陈永娴《阅读推广计划———深圳市社区图书馆的发展 机遇》图书情报工作
3.李广建《青少年阅读心理与读书方法》 海洋出版社 在阅读与开放中寻觅
——有效利用图书馆的一点思考
爱山小学黄建琴
摘要: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通过“魅力引领”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在这一环节中还要让图书馆成为老师教育教学中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阅读一条龙服务”使学生更加喜爱读书,充分利用学生这一资源进行图书的“回笼”利用。
关键词:魅力服务开放
序:有一种思考在调查中产生
前段时间做了一个“依托备课组开展经典诵读”的课题。原本课题的定位要解决的问题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但通过调查发现本校的学生对阅读十分感兴趣,而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阅读书本的来源及阅读古诗文有些不理解。
因此,我们要有效利用学校的资源解决孩子读书的困难,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让孩子能更好的阅读。
思考:我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藏书也有了一定的积累。我校教师素质不错,班级硬件设施先进。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又能充分整合学生本身现有的资源,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魅力引领——打动心灵的回味
一、解读“图书馆”的魅力。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它不但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辅助资料,起到巩固课堂知识的作用,并提高学习能力,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还要为学生提供其它各种学科和多门类的图书资料,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同时,阅读活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健康心理等素质的教育中,具有课堂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发挥“图书馆”的魅力。
1.树立图书管理也是教育教学的观念。加强对学校图书的管理,必须树立图书管理也是教育教学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图书对于教育教学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克服把图书管理单纯看作学校附属,把图书室单纯划入学校后勤管理板块的观点和做法,真正把图书管理纳入到教育教学管理中去,把图书管理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回归学校图书室的本质,体现出图书的服务功能和育人功能。
2.为形成图书综合管理的体制。为形成图书综合管理的体制,把图书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我校把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也纳入图书管理机制中去,图书管理员侧重图书管理,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在图书管理中侧重于阅读和创新实践指导,创立若干读书小组,形成图书综合管理体制,把图书借阅纳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信赖阅读——让阅读的生活变成彩色
一、“阅读”一条龙服务。
1..印发图书目录到各个教师办公室和各班教室,方便师生查阅学校图书目录,以利师生借阅,减少了查找资料的盲目性,节约了师生的时间。同时,图书室采用随时需要随时开馆、送书到手等办法,为教师提供借阅条件。对特殊需求的文献图书,图书室及时购买或采取校际互借的方式,以保证师生的需求。
2.对于教师教育教学用书,按年级、学科或知识点分门别类建立专档。可以在教师办公室设立书柜或书架,图书管理员把该年级适用书籍放于办公室内,由该办公室负责人(或教务人员)对书籍进行具体管理。教师自由借阅、随用随取、自己登记。图书管理员每周定期整理一次书架,防止乱架;同时,根据教师借阅情况和教学、学习需求,适时更换和添加图书,以保证教师的需求。这种灵活简便的方法,避免了教师到图书室借书的麻烦,大大提高了文献资料的流通量。
3.提倡和积极实施班级集体借阅制度。将图书室藏书目录印发到各班或发布到学校网站上面,以使师生熟悉学校现有图书类别和目录,每班培养1-2名小小图书管理员,定期到图书室集体借书,在教室设立图书角,由学生自由借阅。小图书管理员协助班主任负责学生借阅的登记管理工作,并负责按期归还和调换图书。这样,学生借书灵活方便,能有效提高图书的借阅率,发挥图书室的效益。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需要。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必须让他们自身有阅读的需要。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在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情境。把阅读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对学校的阅读总体要求进行规划。再利用备课组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年段的活动。使用权阅读活动有差异性。在学校、年段中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激起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的信 赖和心理的依附。
2.教会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技能。要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益,必须高度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在组织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该从查字典认识生字入手,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读物背景、结合字词句来理解读物意思的方法,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对读物的分类检索、记笔记写要点、记录体会或感悟等读书方法,通过开展的读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阅读技能。教师还可以通过引进一些有趣的读物,如绘本、连环画等来引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学校还可开展“书香班级的竞赛”、设立“经典诵读”的活动等多种形式,掀起学生读书的热潮。
二、形成“开放图书馆”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书,想要解决学生读书来源的问题,可以利用学生这一资源。我们可以在班中开展“读一本好书,换一本好书,读多本好书”这样的活动,在班中开展这样的换书活动,可以形成班级爱读书的良好风气。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评出最爱学生喜爱的书。图书馆人员在采购书时就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有针对性地选取一批孩子喜欢的书,这样图书馆就有了吸引力。
优化图书馆资源与管理 篇6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正逐渐引起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大多数是由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部门脱胎、翻牌而来的,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在经营中可以和应当扮演的角色,不少企业依然不那么明确,有的甚至还是老眼光看问题,尚未完全、真正地“释放”出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能量”。因此,深入地研究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目前情况看,要把庞庄煤矿的发展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依靠人才实现企业的振兴。二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寻找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推动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三是必须全面重视和落实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下功夫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日益显得重要。
整体优化劳动组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成功的企业就是在根据自身生产技术、自然条件下,能寻求到最优投入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组合,以达到最大的生产规模和最佳的经济效益,要改变庞庄煤矿普遍存在的人力资源投入和配置“冗”、“乱”等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必须通过整体优化劳动组合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其具体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强化基础管理,精减富余人员
第一,科学确定部门设置。要根据生产经营工作的需要和工作量,通过调研测定来科学合理地设置科室及内部岗位,走减人、分流、提效之路。减人按照先机关后生产,先辅助后一线的原则,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配备人员。对职能弱化、人浮于事的部门要拆庙,对滥竽充数、有岗无责的人员要精减。以“压缩饼干”式的管理机构,促使其应有职能的高效发挥。
第二,加强劳动合同的管理。打破根深蒂固的“铁饭碗”意识,变“以人设岗”为“以岗定人”,科学地搞好定岗、定编、定员、定责工作,力争一人多职、一人多能。通过动态的竞争考核,实现择优上岗,淘汰人员实行内部待业,保持相对稳定的内部失业率,增加在岗人员压力,也为待业人员增加重新就业的希望和机会,使其保持上进的信心。
第三,成立内部劳务市场管理机构,管理待岗、内退、退养及其他剩余劳动力,实现管理、培训、竞争上岗(包括对外输出劳务)的用人机制。培养并强化新的择业观念,在政策上鼓励富余人员“走出去”创业,或就地搞多种经营、自谋职业等。
2.充分利用分配杠杆机制,形成劳动力组合协调机制
庞庄煤矿可以根据计划或规定的任务,通过定额用工,工资标准,奖金标准等把工资承包单价确定下来。生产部门所获得的收入只能与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所承担的责任、义务、效益相关,与用人数量无直接关系。其产生的影响只能是,生产部门在一定的生产自然条件下,只有寻求最少的用人,才能使自己分享到最大的收益,这样就形成了劳动组合的自协调机制。在这种机制下,生产部门是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从而使劳动力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由生产部门自己控制。当增人可能减少收入时,就不增人或少增人;当减人可能增加收入时,就尽量多减人;只有当增人能增产增资时,才允许多增人。这种机制能够使企业的各个生产部门自觉地按照产量、任务、定额、岗位、条件和按照人员素质、技术、技能等主、客观因素,对劳动力使用进行主动协调和控制,从而达到以分配形式对劳动力配置的调节作用。
在利用分配杠杆调节劳动配置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注意“突出”和“倾斜”政策对生产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劳动力的调节作用,形成收入靠贡献,岗位靠竞争的局面。为控制和引导职工队伍,特别要保证长期在采掘施工的、外出创业的一线工人的合理比例结构,确保一线生产队伍的稳定,在分配政策上必须突出其地位,倾斜其利益,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3.内涵和外延相结合,消化富余人员
第一,要在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同时,大力提高现有富余人员的素质,增强内涵机能。充分利用富余人员具有轮换的作用,加强培训考核,系统地制定岗位作业标准,本着学有所用的原则,实行轮训制度。超编人员则脱产组织起来,进行安全、质量、专业技术、管理知识以及文化增长率等各方面的培训,培训期满考核合格,返回原岗位工作。这样就把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消化富余人员结合起来,做到上岗与培训交替滚动,以促进劳动力素质的不断优化。
第二,积极拓宽企业的业务范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从企业现有技术、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因时、因势制宜地开辟其他产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从外延上为富余人员寻求新的就业机会,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的有效策略。
优化职业技能开发,挖掘人力资源潜能
人力总资源,并不是单纯的全部劳动者数量的总和,而是劳动者数量与劳动者平均技术熟练水平的乘积。所以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并不只取决于劳动者的数量,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劳动者的质量。庞庄煤矿作为一个具有40年历史的国有企业,虽然职工人数众多,但职工所具有的平均技术熟练程度和素质并不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庞庄煤矿的人力资源并不丰富。因此,有必要强调以提高职工素质、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为根本任务的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开发,并通过对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开发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充分认识企业职业技能开发事业的广阔前景,设计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职业技能开发体系。
1.职业技能开发效益分析
从企业职业技能开发入手来提高庞庄煤矿职工的整体素质,不是仅仅考虑到企业及企业员工素质差这一实际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职业技能开发,使企业能顺应社会科技进步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要求,在市场竞争中依靠自身素质增强企业内部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虽然,进行职业技能开发需要进行一定数量资金和物质的投入,但对职工进行技能开发的投资是生产性投资,而且是最重要、最合算的投资。同物质、资金投入相比,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开发虽然投资周期长、投资回报相对较晚,但是它的收益期持续长久、收益率高。其投资收益率大大超过物质或资金的投入收益率,同时还能促进社会进步,职业技能开发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职业技能开发的原则
第一,学以致用。企业职业技能开发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职业技能开发特别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二,因人施教。庞庄煤矿的经营范围较多,工作岗位种类多,专业要求不一,岗位性质不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职业技能开发既要考虑培训要求的一般性,又要注重不同培训对象自身的具体情况,把握其差异性,因人施教,使每一层次的职工都能得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第三,动态培训。培训内容和方式要根据企业对职工技能的要求以及每个职工的自身条件的变化,经常作出调整。特别要求在职人员在学好各种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实践应用,尽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职业技能开发的思路及策略
(1)建立完善职工技术技能、业务能力等级制度,通过政策导向,鼓励职工学技术、学业务,走岗位成才之路,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学习。对岗位成才给予相应的待遇,抓典型宣传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你追我赶的学习技术,提高技能的风气。
(2)在教育培训目标上,要兼顾普及型和提高型两个层次,前者是指职工整体技术业务的提高,培养一支技术熟练、素质较高、吃苦耐劳的职工队伍。后者是指要造就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主要技术工人要达到技校同工种毕业生以上水平,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技术工种人员要组织培训,合格后上岗,着力培养相当一批技师。
(3)在教育培训方法上,要力戒摆花架子,为拿证书而培训,搞缺乏针对性、实用性的低质、低效、浪费时间多的培训教育。按照“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方针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
(4)在业务培训方面,要实现从侧重理论培训到注重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的转变,要根据企业生产特点,一如既往地抓好安全培训,加强对一线工人和其他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搞好所有技术工种在岗工人的考核、轮训。
(5)在思想教育方面,要加强对职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四有”职工队伍,同时把企业倡导的企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融于科学管理中,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6)在常规型、普及型教育培训的基础上,要有步骤、有目的地聘请企业内部、外部专家,面向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技术业务骨干,举行较高层次的技术业务理论培训教育,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科学技术,及时了解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态势,以便更新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7)在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和脱产学习之外,要重视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实践中培养人才,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和施展才能的环境条件。劳动人事管理部门要改变一个岗位定终身的管理办法,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人才内部流动,包括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才流动,促进人才交流、人才竞争和人才的成长。培养造就一批知识层次高、视野开阔、适应性强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健全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1.健全完善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企业改革的发展,以及人们社会交往的增多,导致影响职工积极性因素增加等,单靠一两项激励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必须从激励策略上优化组合,在空间上相辅相成,在时间上相互衔接,形成“综合治理”的激励格局及激发职工积极性的良性机制。
2.健全完善激励机制的思路和方法
(1)贯彻效益原则,完善科学的分配制度,保证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执行。
“平均主义”、“大锅饭”是一种利益倾向平均化的分配机制,它否认劳动力有价值大小之分,主张平均分配劳动成果。职工无论能力大小,无论从事何种工作,贡献如何,都得到大致相同的报酬。
第一,现行岗位技能工资分配办法,在实际操作中仍未根本克服年岗效工资制的弊端,一方面仍在不同程度地吃着大锅饭,另一方面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各岗位之间的差别也很小,“效率优先”的原则没有充分体现。
第二,奖金分配特别是单项奖分配,要打破系数制,通过全面考核,根据贡献大小、劳动强度予以合理分配。在庞庄煤矿内,职工的收入主要是岗效工资和奖金,工资是死的,但奖金有时也不活。单项奖金分配范围要合理,要提高透明度,属于正常的本职工作范畴的不能设额外的单项奖,要消除因此而造成的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在劳动强度相近情况下分配上的苦乐不均。
(2)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健全完善内部竞争制度,以形成动态的劳动管理机制。
通过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推动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换经营机制,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于劳动、人事方面的改革建议如下:
第一,深化企业用工制度改革。按照《劳动法》要求,打破现有固定工与合同工、干部与工人的界限,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明确企业与职工双方的权力与义务,建立企业与劳动者的法律关系。在定编、定员、定责的前提下,实行公开竞争、公开选聘、择优上岗,定期开展优化组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正常的竞争和淘汰机制。
第二,改革干部任免制度。首先要打破干部终身制和实质上的能上不能下的传统做法,实行聘任制、任期制。
3.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运作方式,创造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凝聚力强的组织环境。
第一,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以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不能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没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具体、生动、形象的企业要求,致使职工感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政治与业务相脱离。
优化图书馆资源与管理 篇7
在少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当中, 期刊管理工作属于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因其内容新颖、阅读方便、出版周期短、涉及知识宽广、传递信息快等特点, 为广大的少年儿童读者所乐于阅读, 期刊文献为十大信息源之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作为少儿图书馆, 怎样才能够了解儿童读者群的阅读心理, 满足读者多层次需求, 观察少儿阅读行为, 挖掘期刊承载的阅读价值, 从价值创新理论出发, 做好少儿图书馆期刊工作, 优化少儿图书馆期刊管理。
一、阅读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1、阅读对于少儿不同时期的作用
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 阅读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获得智慧的有效途径, 阅读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 好的阅读方式和习惯, 可以有效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年龄段不同, 阅读的作用也不同, 0~6岁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有促进作用, 打开心灵之窗, 帮助儿童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往, 开启智慧之门, 可以有效促进儿童早期的智力发展。进入童年和少年期的少儿, 阅读面会不断拓展, 阅读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一阶段的少儿思维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少儿在这一阶段阅读, 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阅读可以帮助进入童年和少年期的少儿发现自身潜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陶冶情操、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自信心、完善人格。总之, 阅读对于少儿不同时期的作用都很明显, 帮助少儿抓住现有时机, 多阅读, 读好书, 是少儿图书馆优化期刊管理的主要任务。
2、影响少儿阅读质量的原因
从少儿读者和少儿图书馆的角度分析, 影响少儿阅读质量, 既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 下面我们简要分析一下这几个原因
(1) 图书质量差, 内容不健康
现如今, 由于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冲击, 图书出版运作的轨道已走上市场化,
图书的出版和发行以出书快、题材新、品种多、销量大为主要目的, 一些图书的出版发行企业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不求图书质量, 印刷出来的图书短篇缺字有之, 别字、白字有之, 印刷质量差, 排版粗枝大叶, 更有甚者在一些少儿阅读的图书里充斥着暴力、色情内容, 并且充满污言秽语, , 格调低下、内容离奇、怪诞, 严重扰乱了少儿图书市场, 并且严重影响着少儿阅读质量的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 现如今, 部分少儿读物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有些图书的故事不连贯, 图书内容出现漏段、漏句, 在生活常识类幼儿启蒙的图书中, 也存在着知识性差错等现象, 图书质量, 严重影响着少儿的阅读质量。
(2) 图书众多不懂选择
一些少儿图书馆图书浩如烟海, 琳琅满目, 令人眼花缭乱, 内容各异的茫茫书海里, 使少儿不知道怎样去选择, 有点茫然不知所措, 特别是在少儿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上, 不能够进行优化管理, 使得少儿阅读图书漫无目的, 盲目阅读, 没有针对性的阅读, 因此, 我们要深挖阅读资源, 优化少儿图书馆期刊管理, 提高少儿的阅读质量。
3、发挥少儿图书馆的作用, 挖掘阅读资源, 引导少儿有效阅读
大部分少儿是喜欢阅读的, 随着年级的升高, 课外阅读的比例也在加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 阅读图书的比例逐年降低, 年龄越大, 阅读报纸、期刊、网络的比例则越高, 对阅读地点的选择, 少儿图书馆阅读越来越受到小读者的喜欢, 因为在少儿图书馆读书, 比家里更有气氛, 并且有许多的书刊可以选择, 在少儿的课外阅读中, 少儿图书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少儿阅读目标缺乏有效的指导, 由于现代社会功利思想的严重影响, 使少儿的阅读目标失去了方向, , 还由于沉重的课业负担、名目繁多的补习, 影响了少儿去图书馆读书的时间, 没有时间阅读, 没有时间去图书馆, 严重影响了少儿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阅读兴趣在慢慢丧失。在新的时期里, 我们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激发儿童读者阅读兴趣, 充分发挥少儿图书馆的素质教育作用, 挖掘阅读资源, 规范阅读行为, 优化少儿图书馆期刊管理, 完善期刊服务, , 倡导快乐阅读。引导少儿在和谐的氛围里有效阅读。
二、探析阅读行为与阅读规律, 完善期刊服务模式
1、读者阅读行为探析
通过阅读, 人们可以丰富知识、增长智慧, 获取信息,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 少儿图书馆要根据儿童的阅读心理, 探究其阅读行为, 把握儿童的阅读习惯, 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 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 调动少儿的阅读兴趣。特定环境制约制约着儿童的阅读行为, 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少儿的阅读效果, 也受很多因素影响, 包括阅读态度、深度、理解力、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并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通过多年来对少儿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的观察, 笔者归纳阅读行为为以下4种: (1) 好奇。通过阅读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乐于研究分析, 出于好奇心, 喜欢阅读科学启蒙、我们爱科学。 (2) 学习。通过阅读小学生天地、小溪流、作文等期刊, 达到扩大视野、增加知识、提升写作水平的目的。 (3) 应急之需。每当遇到一些活动的时候, 例如知识竞赛、读书比赛等活动, 就会涌入许多的小读者在报刊阅览室, 查找相关资料, 如知识博览、创新作文、读友等期刊就备受欢迎。 (4) 娱乐休闲, 轻松消磨时间, 纯凭自己喜爱选择杂志阅读, 如、幽默与漫画、动漫天地、知音漫客等杂志。
2、培养少儿的阅读兴趣, 提高少儿的阅读水平
少儿图书馆如何能够吸引小读者, 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使他们喜欢到图书馆里进行课外阅读, 让他们在阅读中增长知识, 获得更多的快乐与微笑, 开阔视野,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是少儿图书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现如今, 许多流行文化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这种流行趋势同时也影响着孩子们的阅读行为, 例如:动漫天地、知音漫客等动漫期刊读物, 许多孩子们都喜欢阅读, 针对于这一点, 我们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不要剥夺也不要过多的干预孩子们享受自由阅读的权利, 但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读物, 我们就要充分给他们提供阅读的空间。逐步让孩子们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使他们喜欢阅读, 喜欢到少儿图书馆来阅读, 随着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阅读量的增加, 孩子们的思想也会逐渐成熟, 他们会逐步的寻找更加有意义的传世经典来阅读, 逐步提高自我, 完善自我。
3、探析寻找阅读规律, 提供个性化的期刊服务
少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对小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心理, 行为规律进行分析, 以便于有效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 并且正确引导其阅读行为,
挖掘阅读资源, 寻找阅读价值, 提供个性化的期刊服务, 优化期刊管理, 使图书馆的期刊读物能够更加吸引小读者, 提高小读者的阅读质量。首先, 我们要注意收集整理日常的期刊阅读, 观察统计小读者的阅读兴趣所在, 根据小读者的兴趣变化, 挖掘阅读资源。其次, 在采购新的期刊前, 要广泛征集读者意见和建议,
必要时发放调查表, 了解读者的需求, 以防止盲目采购, 提高期刊利用率。再者, 我们要优化期刊结构, 合理采购, 在采购期刊的时候, 既要保证受读者喜爱的经典的众多期刊连续性, 根据需要对使用率高的优秀期刊增加复本量, 又要及时淘汰一些质量不高、利用率低或办刊风格、内容比较相似的期刊, 根据读者倾向的变化以及阅读需求增订新刊, , 构建多层次期刊订购格局。少儿图书馆工作者要掌握儿童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 读者是阅读活动的主体, 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 更新的观念, 落实到实际业务活动中, 做好期刊日常借阅、订购、咨询、导读等日常工作, 为小读者进行阅读辅导, 了解小读者的不同需求, 根据读者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地期刊导读。
三、挖掘阅读资源, 优化少儿图书馆期刊管理
1、挖掘阅读资源, 提高图书馆期刊服务效果
注意与读者沟通了解, 与读者保持良好互动, 挖掘阅读资源, 充分了解读者需求, 读者的需求是优化少儿图书馆期刊管理的前提条件, 通过经常举办阅读心得座谈会、演讲比赛、读者评刊会、专题作文比赛、故事会、读书周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挖掘阅读资源, 根据读者要求优化少儿图书馆期刊管理, 提高工作质量。另外, 要加强期刊管理, 进一步做好期刊的宣传工作, 提高图书馆期刊服务效果, 可以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编制各种期刊推介目录、发送新刊预告、书面宣传、印发新刊通报等办法增加期刊对读者的吸引, 在细节上, 通过加入畅销书目推荐、刊物摘要或精华文章选粹等, 把期刊目录做得更有吸引力、更加详细, 使读者对期刊内容了解更加全面, 传播期刊阅读的内在价值。
2、优化期刊管理, 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在期刊阅览室内, 为方便读者查阅, 应细分细分期刊种类, 摆放期刊要符合读者的阅读行规律, 合理设置布局期刊阅览室, 如文学杂志类、休闲娱乐类、教辅参考类、百科知识类等分类摆放, 并且根据期刊刊名首字母排序摆放, 以便于读者查阅。另外, 还要最大限度满足少儿的阅读时间规律, 保证服务时间。并且要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 开展了外借服务, 延伸阅览服务, 除提供室内阅览服务外, 不论现刊、过刊均可外借, 满足读者对于不同期刊的阅读需求。
结语
少儿读者是少儿图书馆阅读活动的主体, 我们在工作中, 一定要深挖阅读资源, 坚持读书育人的服务宗旨, 根据少儿的不同需求, 提供个性化的期刊服务, 突破传统的资源概念, 从价值创新角度去挖掘图书馆承载的阅读价值, 优化少儿图书馆期刊管理, 使图书馆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转变出来, 向着资源型、创新型的模式转化, 使少儿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晓红:《浅谈学习型社会的少儿图书馆》, 《贵图学刊》, 2006. (3) 。
[2]黄丽娟:《探析读者阅读行为.提高期刊服务水平》, 《江西图书馆》, 2006. (2) 。
[3]闾月兰:《浅谈期刊变化以及对期刊管理工作的影响》,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 (2) 。
[4]李兰:《复合图书馆期刊服务探析》,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6. (2) 。
[5]张传伟:《略谈少儿图书馆阅读环境设计》, 《图书情报论坛》, 2007. (3) 。
[6]庄文梅:《少儿图书馆如何深化导读服务工作》, 《图书情报世界》, 2006. (11) 。
[7]朱骅杰:《浅谈少儿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培养》, 《中国西部科技》, 2008. (5) 。
[8]刘桂琴:《新世纪少儿图书馆馆员素质浅论》,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6. (3) 。
优化图书馆资源与管理 篇8
一、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异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 开始使用知识管理软件是对知识进行信息化处理。以加盟个人信息管理软件为例, 知识管理软件是通过软件对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分类的管理, 以便查找和使用。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 是需要长期坚持并且努力形成文化的活动。从这个概念上来讲, 很明确, 知识管理不是项目, 因此也就不能按照项目管理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来进行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个人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和质量, 但这并不是说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不能运用在知识管理中, 随着项目管理的意义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项目管理中的一些思想也已经慢慢演变为普遍适用的管理理念, 这些思想也同样适用于知识管理。
如今, 高校图书馆依托知识管理提供新的研究内容, 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自身也有了一套成熟的研究方法。对隐性知识的挖掘是知识管理侧重研究的目标, 这样二者在共同的研究目标上产生共鸣。知识管理在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的同时, 为自身提供了一个新的知识来源渠道, 使之转化为可编码知识继而再转化为情报。
传统高校图书馆应用范围过于狭小, 不能有的放矢地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知识管理的重点体现在对知识的有效导航, 以知识导航为起点扩展到知识创新、知识组合和知识扩散这三个管理的核心层面。对知识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是知识管理中一个很主要的问题, 并以方便的形式加以利用。理论指导下的知识组织主要用于对显性知识存储与检索领域, 根据特定的原则以简明、综合的方式为人们获取。知识组织的研究领域之一就是对大量分散的不相似的自由知识进行合理的选择。因此, “知识组织”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 文献组织应向知识组织过渡, 不断完善组织方法和形式。
二、数字环境的出现削弱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 中国知识管理领域的喧闹之声越来越小, 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埋头实干。之前基于存文档、买系统的知识管理建设思路已经被实践证明不可持续;从企业管理的具体问题出发、由问题倒逼推动企业知识管理, 并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完善知识管理, 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知识管理实践者的共同理念和指导思想。基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推动知识管理实施将是本次论坛探讨的热点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提升, 各大高校也纷纷建立光盘检索系统, 光盘的网络化和用户上机检索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学生应对此有了解。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知识管理的可行 性分析
1.最早对知识进行管理的部门之一就是高校图书 馆
它们有着丰富的宏观知识管理经验。从产生之日起高校图书馆就开始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保存、组织、管理、挖掘、传播和利用, 其工作环节类似知识管理, 虽然它并没有最先提出知识管理的概念。高校图书馆对知识管理的最大贡献是分类法的发明, 它使得人们有了一个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网络和纲目, 从而使无序的知识有序化。因此, 可以说分类法的发明本身就是知识管理的典范。
2.高校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的最大资本是知识资 源和人力资源优势
知识管理是“寻求将信息技术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结合”, 其中, 信息技术、信息和知识、人的能力是三个核心要素。这三者之中, 高校图书馆在后两者都有着优势。高校图书馆是知识密集, 人才集中的特定场所, 高校图书馆文化有一种强大的潜在教育影响力, 它容易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而自觉地接受。图书馆文化的享受者是广大的师生群体, 比直接的说教式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认同, 他们在接受学校课堂教育的同时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图书馆吸收更新的中外先进文化知识, 从而开拓思路, 发现问题、深入研究、获得知识的创新, 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 实现高尚人格的升华。以此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
3.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有效借鉴企业知识管理理 论与方法
历史上, 图书馆、档案馆承担着一个社会的知识传承与传播角色。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前期也延续了这样的思路, 企业希望通过建设公司的知识库来满足企业各类对于信息和知识的需求, Web2.0的出现使知识管理真正进入到了群组、项目和团队层次。同时, 知识工作者个人的能力提升和发展意愿也是企业知识管理必需考量的因素, PKM在组织知识管理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众多企业从个人角度探索实施知识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很多个人用户自发开始学习个人知识管理。在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方面, 不同于文档管理、内容管理等传统软件功能的新软件、新应用不断推陈出新, 新的应用方式已经在更多方面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了便利, 再为用户提供更好体验的同时, 也对传统软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知识管理IT应用的新方式也将在论坛的演讲和案例分享中看到。
4.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的 相关研究成果
在全球掀起知识管理研究热潮的同时, 图书情报界也不例外, 一系列国内外学术会议的召开, 众多研究项目的开展, 相关研究著作与论文的出现, 使得短短几年之内围绕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产生出许多新研究成果, 为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高校图书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实现知识 管理打下基础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高校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广泛应用, 理顺高校图书馆各业务流程。其次是互联网络的普及, 几乎每个高校图书馆员工都具备了上网环境,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大为改观。第三是办公自动化和电子协作系统等内部管理系统正在高校图书馆广泛应用, 以实现内部员工的知识共享。
四、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 优化管理的策略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一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特色化原则、系统性原则、服务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共享性原则等, 其中特色化原则应是核心。所谓特色, 通俗地讲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环节是:资源库的结构设计、资源库之间的横向联系、开发并不断完善基于资源库的标引体系 (如基于网络的标引与检索语言) 等。
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资本, 是需要进行流通的资本。在我校图书馆资源建设过程中,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仍然是图书馆的根本任务。也实行了网络化管理, 能多使用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 节省时间和空间, 提高效率。网络环境的建立, 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采用现代化手段, 加快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步伐。同时, 我们也要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 与学生之间达成默契, 以顺利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建立。现代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一种形式。工作对象是信息媒体中的信息资源, 以信息开发为手段, 结合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 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浓缩、转换与创新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本校已经建立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重点学科导航系统, 成人著作收藏库, 馆藏光盘网上发布系统等。图书馆数字资源网络提供全天候的信息服务, 提供网络预约和续借, 在线参考咨询, 资源统一检索等新型网络服务。
总之,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就是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但效果如果还必须有一个评价标准。“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是知识管理的特点, 明确以知识创新为目的, 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实现知识资产的不断增值, 不断使组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也就是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构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娜琴;
[2]《浅谈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闫晔晖。
优化图书馆资源与管理 篇9
1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1.1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相当广泛,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即宏观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微观的人力资源管理。
宏观层面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决策者与管理者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进行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制定人力资源发展的方针、政策,分析与预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存量与需求,控制与评价人力资源利用的管理过程。宏观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通常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和机构进行决策与实施,其中,某些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需要融入社会人力资源管理之中,借助社会发展的管理政策,动员社会管理力量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如对图书馆专业人员资格的培训与论证工作。
微观层面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具体制定图书馆的人事管理制度与相关的方针、政策、确定人员编制,规定人员的业务职称标准和考核标准,明确岗位要求与薪酬制度,配备与培训图书馆工作人员,协调图书馆各部门人力资源关系等图书馆管理活动过程。如果说宏观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营造图书馆人力资源使用的社会环境的话,那么微观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则侧重于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录用、选拔、培训、使用、考核与奖惩等具体指标的制定与运用。微观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通常是由图书馆的人事管理部门来执行与完成。
宏观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微观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与图书馆、图书馆与部门、部门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决定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1.2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是建立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建设就是围绕这个体系的形成、发展而进行的全部活动。其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
(1)信息资源体系规划
信息资源体系,是指信息资源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系统。信息资源体系规划,就是根据信息资源体系的功能要求,来设计这个体系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2)信息资源的选择与采集
根据已经确定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基本模式,通过各种途径,选择与采集信息资源,建立并充实馆藏,扩大“虚拟馆藏”,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印刷型文献的选择与采集、电子出版物的选择与采集、网络数据库的选择与采集等。
(3)馆藏资源数字化与数据库建设
馆藏资源数字化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只有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献才能通过网络为人们所共享。图书馆应通过计算机和大容量的存储技术、全文扫描技术、多媒体技术、将馆藏中有独特价值的印刷型文献转化为扫描版全文电子文献,制成光盘或网上传播。数据库建设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图书馆来说数据库建设主要有书目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建设。
(4)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特网信息资源极为丰富,图书馆对它进行开发组织,就可以使这些分布在全球的网络信息资源成为自己的虚拟馆藏。这种开发和组织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与资源建设的需要,搜索、选择、挖掘因特网中的信息资源,下载到本馆或本地网络之中,经过分类、标引、组织,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或者链接到图书馆的网页上,如建立Internet信息资源导航库,以方便读者迅速检索到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
(5)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
这里主要是指图书馆对本馆拥有的信息资源和可存取的信息资源进行的组织管理。包括对入藏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序、布局、排列、清点、保护和对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将购买的数据库与自建的数据库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对其内容进行充分的揭示,实现跨库检索,提供“一站式”服务,使用户能够像利用传统文献一样熟悉和利用数字信息资源。
(6)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是图书馆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而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是信息资源共建。在新的信息环境中,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整体规划与图书馆之间的分工协调,建设相对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形成覆盖面宽,利用方便快捷的书目信息网络,实现网络共享查询、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协调采购等功能;建立迅速高效的电子文献传递系统。
(7)信息资源建设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对信息资源建设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的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信息资源建设的物质条件和信息环境基础;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政策、方法及其实施;信息资源的选择与评价理论;传统文献资源建设的技术手段和业务流程;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技术支撑与方式方法;网络信息资源内容开发及信息资源网建设;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论基础、结构模式、运行机制、保障条件;信息技术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等有关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等。
2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与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和发展战略中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支持以及图书馆各级领导与管理部门的协同努力。从根本上说,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以及合理使用专业人员,它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组织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主要标准。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以思想和行为为中心
这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的第一资源,他们是图书馆工作的生命与灵魂。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是由具有精神和情感的血肉之躯构成的特定群体,有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就应采取柔性管理策略,认真观察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注重维护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利益,强调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人性化管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之努力实现图书馆的既定目标。
(2)以需要和能力为标准
这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指导思想的具体运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各类专业人员配备和使用。如何构建图书馆组织机构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实现图书馆各种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最佳结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应充分注意按照因事择人、因才器用的管理规律,不但要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来选拔和使用各类专业人员,同时还应根据人们的能力和素质的差异去安排不同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个人潜力和工作热情,并使之产生理想的工作效果。所以,以工作需要和工作能力作为图书馆专业人员使用的基本原则是进行人事制度管理和人员配备的基本需求,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避免人力资源浪费的有效措施。
(3)以平衡和团队为动力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并发展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客观地存在着适应社会的滞后现象。因此,在调整图书馆与社会发展关系,做好图书馆组织机构的重组与变革的同时,还应进行相应的人力资源调整,以保持与社会和图书馆发展的动态平衡,同时也应注意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专业结构平衡、年龄结构平衡以及知识结构平衡。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不断强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注重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引进与流动。通过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水平,改善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并通过对人员的引进改善和调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结构,组成科学合理的组织团队,以团队的精神和力量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这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是图书馆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的力量源泉。
2.2 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1)信息资源建设使无序的信息成为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知识增加,信息资源不断涌现,形成强大的“信息流”。社会信息的产生从整体上看是处于无序、随机、散乱、甚至失控状态的,人们很难有效地加以利用,因而这样的信息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就是对无序的信息流加以整序、组织成一个科学有序的体系。
(2)信息资源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远距离获取,为人们利用信息带来极大的便利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资源建设中对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从对信息形式特征的描述深化到对信息内容的揭示。信息资源建设在完善的通信条件下使得人们可以跨越空间获取所需信息,在自己家里就可以浏览图书馆的最新书刊,查阅世界各国的文献资源与数据。这些都为人们利用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基础,是图书馆开展服务活动的重要保障
图书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管理和提供使用来实现自己的职能的,因而信息资源构成了图书馆开展各项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基础和条件,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能力构成了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基础。如果说服务工作处在图书馆工作的第一线,是前沿阵地的话,那么,信息资源建设则是重要的基础和保障。没有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对信息的选择、存储、整序和开发,任何形式的服务都只是一句空话。
(4)信息资源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这种快速发展是以能源和原材料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恶化为代价的,因而是难以持续的。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其要义之一,就是转变经济增长的资源基础,将主要建立在能源、原材料等自然物质资源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以信息、知识为资源基础的发展模式上来。因此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建立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基础之上,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聪明才智、积极拓展信息资源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资源建设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道路上要并肩齐驱,缺一不可。只有“以人为本”,合理组织图书馆人力资源队伍与合理规划信息资源建设,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李军,杨国忠编译.21世纪专门图书馆员的专业资格—美国专门图书馆员专业资格委员会报告.医学情报工作.2006(3):pp.55-58
[2]应长兴.刚柔相济关怀为本[J].图书馆建设.2008(5)
[3]肖希明.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述评[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4):7-12
[4]刘兹恒.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看法[J].图书馆.2003(4):3-6
[5]张燕.网络信息服务中用户的心理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4(3)
[6]梁花侠,陈建文.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6(22)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存储与管理 篇10
20世纪80年代末, 计算机的应用特别是数据库系统的广泛使用, 以存储量巨大, 检索快速为特色, 产生了“电子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进入90年代以后, Internet把图书馆、学校、机关、商业机构、家庭乃至个人连接起来, 并对所存储的信息资源提供检索和查询, 实现了资源共享, 由此产生了“数字图书馆”。
当代, 网络已经覆盖到每个角落, 数字图书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内容在不断延伸, 向着“数字资源库”“知识库”或“信息仓库”方向发展。美国数字图书馆联合会将数字图书馆表述为:“数字图书馆是提供各种资源的组织结构, 它们选择、创建、提供知识查询途径, 解释、传播和保护数字作品馆藏, 以确保其能长久使用, 从而为社区群体提供方便而经济的信息服务”。
人们根据数字图书馆应用, 经过归纳总结, 表述如下: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复杂的分布式海量数据管理系统, 它利用当今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将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 形成有组织的数据库和知识库, 对外提供高性能的检索服务, 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发展到今天, 已完全脱离传统图书馆的含义和功能。人们希望和并力求使其成为“知识库”, 对有价值的文本、图像、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管理, 此外还包括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高等学校要建设学生学位论文库, 论文的提交、查询、检索评价与管理等, 人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在数字图书馆都找到。
数字图书馆如何建设?包含什么?数字图书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 那么对于职业学校或者高校来说,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包括哪些呢?
二、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
以前, 人们谈起数字化图书馆, 简单理解就是把现有的图书目录进行输入, 内容整体输入, 然后根据类别或者首字母进行分类检索。其实这不应该是数字图书馆, 而只能说是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所谓数字图书馆的含义完全脱离传统的“图书”概念, 它朝着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方向发展, 不仅仅是图书, 还包括报刊、图形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等各种其他形式的媒体资源, 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阅读新空间。每一种数字资源分别建立一个资源库, 独立的管理平台, 读者通过检索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具体来说, 现阶段学院式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图书。其实在各种院校里, 数字图书很大一部分就是藏书的多媒体电子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将传统的书籍以数字化形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出版发行。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现, 集声音、图片、动画和文字于一体, 充分展示电子图书在数字时代所起到的教育和传播知识的功能, 使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数字图书馆将以这种电子图书作为核心的馆藏资源。这种数字图书, 在各大高校及职业院校表现为现有藏书的电子化, 这种数字图书也是有局限性的, 比如藏书很难实现真正的影音图像文字的结合, 当然随着外部网络的接入和更新, 这种现象正在消失。当前比较典型的数字图书馆比如超星数字图书馆, 这些图书资源除了固有书籍的数字化, 也以飞快的速度更新最新的图书, 可以说大大方便了广大读者。
(2) 数字化期刊。把传统的期刊纸介质数字化加工, 分类建立数据库, 供查询阅读使用。主要有学术理论类、技术实用类、指导管理类、科学普及类、产品信息类、文学文艺类、教学辅导类、文化娱乐类、儿童读物类、图册画报类、文献检索类。它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现在不少刊物比如《电脑报》除提供纸质期刊, 还会附带电子版本, 并且电子版本的期刊除了纸质期刊的内容外, 在背景音乐、色彩搭配方面更具有优势。最重要的是, 纸质期刊内容部分的插入图片, 往往是黑白样式, 加上大批量的印刷, 部分技术方面的内容很难分辨清楚图片内容, 而电子期刊提供了更清晰、可以随意放大的图例或直接是操作方面的视频。还有比较先进的电子期刊, 采用了3D展示图例的方式, 让读者借助鼠标的帮助, 完整了解实物的真实情况, 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期刊内容。而在网上发展成熟的, 有《中国期刊网》等网络电子期刊。
(3) 信息搜索及索引系统。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有人用了“网”这个字。社会上也流行一句话, “万事不知百度知”, 很多的内容被各大搜索引擎系统化之后制定好词条, 并在行文中的关键词处进行链接, 方便用户进入另外一个词条查询, 使信息搜索从速度和宽度上大大提高。
(4) 专业论文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收录了自1977年以来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论文。精选相关单位近几年来的博硕论文, 涵盖自然科学、数理化、天文、地球、生物、医药、卫生、工业技术、航空、环境、社会科学、人文地理等各学科领域。
(5) 多媒体资料库。多媒体资料库包括图片库、音频库、视频资料库三方面。图片方面是按类型或学科建立图形图片库、动画片库, 提供检索查询, 供读者下载使用。而音频库即数字化图书录音集成系统, 它将数字化图书与数字化录音合二为一。读者一边翻阅电子图书, 一边听与之配套的语音或者音乐信息。而视频库是一个利用多媒体网络作为传输介质, 集成软件、硬件于一体的视频点播服务平台, 强大的节目管理、用户管理、在线监控、服务查询、论坛及信息发布、服务器集群管理等功能充分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
三、数字化图书馆的数据存储
海洋的壮观是因为大海的广大容量, 数字资源存储系统是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仓库。这些数字资源能否按着读者需求在网络与读者之间良好传输, 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将直接影响着这座数字大厦的存在与否。数字资源存储系统相当于传统纸介质书库, 但与传统的书架不同的是, 数字化图书有其独特的存储数据的方式。
(1) DAS直接连接存储。DAS (Directatt ached storage直接连接存储) 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上。通过服务器相应服务实现网络共享, 也可通过网络管理软件实现跨平台应用。
(2) NAS网络连接存储。NAS (Networkatt acheds torage网络连接存储) 即采用以太网和SCSI的即插即用存储技术将存储设备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 连接到一群应用服务器上。
(3) SAN存储区域网络。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 采用高速的光纤通道FC (Fibre Chanel) 把存储核心机、磁盘存储阵列、磁带备份机、服务器与光纤交换机相连接, 形成一个SAN存储区域网络。
四、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既有共同之处, 但又有本质区别。纸介质书库一旦建成, 后期的维护费用较低, 主要是防盗、防火、防水灾、防霉、防蛀和通风等。数字资源存储系统往往会出现不可抵御和不可预见的灾难, 这就要求必须科学管理数字化图书馆,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1) 管理队伍建设。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具有学者或知名学者的水平, 是一个知识传播专家。因为图书馆是一个“知识仓库”, 建设这个“知识仓库”就需要对这个“知识仓库”的内容了如指掌, 要对所服务的读者了解, 对学科建设了解, 对本校科研方向了解, 采购的图书才能满足学科建设、科研和读者需求。有了图书还不行, 还要创造条件利用各种手段传播知识, 即引导读者如何用好书, 所以图书馆管理者必须是具有学者与管理能力的兼备人才。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和传统纸介质图书管理有本质区别, 其信息的载体不同, 阅读的方式不同, 使之需要现代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要求管理者不但是个学者、教育教学的专家, 而且要懂得网络存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信息发布、推广应用和综合管理能力, 管理者应具备学者——技术——管理的水平与能力, 近乎是全才。
(2) 数字资源发布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每个资源库都有资源发布与管理平台, 通过网络检索应用, 并且能够跨平台检索。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时必须整体设计, 做到检索简单方便。
(3) 数字化服务建设。传统书刊借阅服务一般是等客上门。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发生了变化, 要在网上开展数字资源使用培训与讲座, 发布资源信息, 建立网上咨询台, 在网上为读者提供实时的咨询服务。数字资源能不能用起来, 关键在于开展各类资源展示、消息发布、使用培训。总之, 重点是服务, 让人们逐步习惯使用数字资源。
数字图书馆是依托信息技术与图书情报相结合的综合产物, 有软件、硬件与数字资源, 涵盖的内容较多, 并且高速向前发展。人们应用新技术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内涵, 建设现代文明的“知识库”。
摘要:随着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 数字资源管理与使用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研究了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建设以及数据存储方法, 并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有特色的数字资源管理方式, 这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 也是图书馆充分展示个性,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优化图书馆资源与管理 篇11
关键词 科技创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管理
中图分类号 G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229-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社会的进一步深入,迫使科技创新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管理工作成为全球各管理部门的关注热点,而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又是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不竭动力。科技资源的稀缺性和期望效用最大化共同决定着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必然成为全球各管理部门的核心问题。
1 科技创新的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创新成为热点问题。科技创新主要是指方法、流程、技术上的创新,也包括新发明、新创作和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产品化等。我国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高新科技创新体制,推进科技创新进程,加强科技创新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从而形成科技创新体制,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2 科技创新的途径分析
2.1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强化国际间的合作研究,主要是利用其研究平台和基础设施,掌握先进的创新途径,这对于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及其研究效率具备非常大的意义。就具体学科来讲,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国外专家的研究对象是非常明确的,而且精力相当集中,积累的经验也比较丰富,再加上学术交流比较频繁,基本上都是顶级的专家,能够对于某一个学科的问题进行展示。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进展,并且开拓研究视野,并与国际同行建立联系,为自身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2 鼓励参加国内学术交流
在我国,学术交流互动比较多,依照不同的学科,每一次都安排相关的人员参加,一方面,可以了解一些相似单位的研究近况,并且掌握发展动态,查找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能够发现哪些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是否已经和国际接轨,实验设备是否已经更新。其实,最重要的是如何与对方技术合作,加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科技资源的概述
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和管理、组织、信息、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数据等硬件与软件所有要素的总和。它是科技创新的成果,是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动力,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强调科技资源与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科技资源分类有多种方式,按其包括内容分类,可总结为四类:来自政府的科技财力资源;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力资源;科技活动工具与场所资源;科技知识信息资源。按存在形式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按使用情况可分为投入资源与产出资源;按资源内容可分为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知识信息资源。 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是最基本的科技资源,并且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不同组织的核心科技资源也不相同。科技资源在科技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着科技发展水平,影响着经济的全面发展。
4 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概述与途径
4.1 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概述
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就是指根据一定的发展要求,最大限度的使科技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使用和组合。目前我国对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科技资源应是第一资源”还缺乏深刻认识,在科技资源的战略决策、具体布局上和国外还有很大差距;科技投入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投入总量还是不足;财政科技拨款比重不大;科技投入结构不合理,急需优化;科技投入管理体制需要改进;人力资源配置强度不够等问题;科技资源使用率低。
4.2 我国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我国当前的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现状,总结国外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现行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种提高我国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4.2.1 在财力资源方面上,加大科技投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已成为我国的重要事业,而政府的财政科技投入在总的科技财力资源优化配置中占重要作用。从前面分析的我国当前现状和与国外对比来看,我国在科研投入上还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以“科技兴国”为总的指导方针,发挥政府对科研投入的主导作用,重视科技与教育,切实提高我国的科研投入水平,政府投入起到模范作用;优化科技投入的方针政策,使企业成为科研投入的主体,国家要制定鼓励大中型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优化企业进行科研投入的软环境,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的主体;淡化区域限制,以是否有利于科技进步为判断标准,形成科研投入的多元化体系,形成国家拨款、企业自筹、银行贷款、民间吸资的多渠道科研投入体系;转化科研成果,可通过法律、行政手段,提高科研投入的使用率,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4.2.2 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科技人力资源也越来越重要,人才资源将成为基础资源。我国应制定相应政策,支持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如实现人才市场的体制创新,人才资源管理的创新,促进人才流动,加快社会保障建设,教育体制改革等。
5 强化科技创新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5.1 加强战略研究
科技创新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也需要一定的战略来指导,我们要提高对战略研究的重视程度,组织专门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战略研究要跟踪国际发展动态,使我国的科研发展与国际接轨,从自身情况出发,内容明确,突出重点,提出合理的战略方针,支持重点领域的优先发展。
5.2 科技成果管理
为促进科技成果的管理,科技管理部门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大力支持具有技术优势和市场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政府部门应监督管理科研过程;表彰和奖励那些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里获得知识产权的产权人;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的统计制度,定期发布重大科技成果。
在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革命下,科技创新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任何方式的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都要以科技创新为根本,这是科技资源得以有效优化配置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管理,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大幅度的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原,王宏起.基于产学研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
[2]王宏起,王雪原.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的分形评价[J].技术经济,2008,1.
[3]覃睿,田先钰.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价值预算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3.
优化图书馆资源与管理 篇12
一、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关系
知识管理作为新生事物, 虽然已被学术界所接受, 但目前尚未形成能为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知识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管理进程, 它通过对信息资源管理和学习组织的合理实施, 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整体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而提供的新途径。知识管理指收集、分享、应用、创新知识的系统方法, 对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把各种各样的知识源整合起来, 进行发掘提炼, 通过与组织中其他信息的关系而赋予它们更多的意义。有效的知识管理能够使组织中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内贡献出知识, 实现组织内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 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显性知识能看懂并且能记录, 可用语言、文字、数字、图表等形式清楚表达, 也叫编码知识, 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规范、操作规程等。隐性知识一般存在于人的思想、经验和实践中, 难以表述清楚、隐含于过程和行动中。组织中的知识创造与传播就源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 这一过程表现为个人的隐性知识通过社会化 (从内隐知识到内隐知识) 、外在化 (由内隐知识到外显知识) 、组合化 (从外显知识到外显知识) 、内部化 (从外显知识到内隐知识) 等阶段, 实现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知识传递, 最终产生新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划分突破了过去人们对知识的认识, 对未经系统化处理的经验类知识给予承认。隐性知识虽然比显性知识难以发现, 却是社会财富的最主要源泉。
知识服务。图书馆是从实践活动中逐步产生,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知识管理的出现, 被管理学界称为“人类管理史上自泰勒科学管理以来最伟大而深刻的创举”。而知识管理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和所运用的方式方法, 可以说与目前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工作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和所运用的方式方法是相通的, 这就给素有“第二课堂”之称的图书馆以深刻的震撼和压力。图书馆所从事的服务、管理工作与知识管理有关联, 图书馆在组织性质、管理基本目标、管理成果应用、管理知识类型等方面与知识管理存在明显差异。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交流、知识整理、知识共享、知识创新都要依赖人去完成。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必须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紧扣专业、紧扣专业建设、紧扣教学科研, 这是图书馆服务目标所决定的。
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这是因为知识特别是创新所需要的隐知识产生于人。同样,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交流、知识管理、知识共亨、知识创新都要依赖人去完成。人是知识的载体, 是知识创造的源泉。如果说, 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中去时, 打破了经济学“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话;那么人力资源建设则打破了“资源是稀缺的”这一经济学的假设。在这一点认识上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与知识管理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一支知识和技术全面、业务精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无法提供“知识服务”的。
二、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
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延伸。信息资源管理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起点, 经过对信息源的分析, 对信息的采集与转换、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信息检索、信息开发和信息传递等环节最终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将知识看作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知识与人相联系, 因为掌握知识的是人, 因此知识管理更注重人际间的共享、交流和协作等过程, 隐性知识 (人力资源) 和显性知识 (信息资源) 的相互转化, 推动了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强调四个基本过程:信息向知识的增值过程;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过程;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与知识创造的过程;信息系统向知识管理策略转变的过程。
1.从人类活动的范围看, 知识管理远大于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关注的是智力管理, 包括隐性智力与信息资源显性智力的管理。从内涵范围看, 知识管理是一种激励创新并实现市场价值的战略思想, 是一种通过集体智慧与知识共享来提高竞争力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种可以操作的技术手段。而信息管理主要是一种构建智力库的过程。
2.从目标与功能来看, 知识管理主要不是吸收和占有多少知识, 而是促进组织机构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新并创造新知识, 解决经营决策问题, 因而其总体目标是知识运用, 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实效性。尽管与知识管理相比, 信息管理已有较长的发展历程, 但至今也还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 既包括信息本身及相关因素的管理, 又试图涉及到信息所表现的知识内容的管理。但其基本目标是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编码形式客观记录与描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实现信息合理配置, 以便在需求时发挥作用, 满足人类的信息需求。
3.从实施过程和条件来看, 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资源管理沿着集成信息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的轨迹发展, 带有浓厚的技术色彩, 因而信息管理主要是一种技术问题, 它以管理理论、信息技术为支撑。而知识管理要复杂得多, 不仅包括知识本身, 而且包括与知识有关的各种无形资源的管理, 还涉及价值观、权益平衡、契约等问题, 不仅需要以管理理论、信息技术为支撑, 还需要价值、伦理、产权、交流、学习等理论来共同构建。
4.从业务来看, 信息管理主要是信息组织、控制与利用过程, 是根据规范和指令对信息加以处理。相对来说, 信息管理的收集、加工、检索和传播等组织与控制技术已较为成熟, 而其利用环节尚未充分开发与实施。知识管理业务则涉及发现知识、交流知识与信息、应用知识, 其中包括信息管理过程、激励过程、权利维护过程等。
三、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实施
信息资源管理先于知识管理而存在, 其理念和做法会影响到知识管理, 从而为知识管理提供基础。具体地说, 信息资源管理在技术上整合了原有分散的信息系统, 在内容上重视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知识管理打下了基础。此外, 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也对知识管理理念产生了促进作用, 可以说知识管理是在信息资源管理基础上趋利避害的结果。
从信息网和知识库来看, 知识管理提倡“共享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共享首先要求进行信息交流、知识传递。为了提高信息交流、知识传递的速度和质量, 突破信息交流和知识传递的时空限制, 企业需要建立信息网和知识库。但是仅仅建立信息网和知识库并不能保证员工愿意提供自己的知识, 特别是隐性知识供他人共享。在传统观念中, 人们认为自己的隐性知识拿出去共享, 就可能因没有价值而失宠或丢掉工作。于是, 他们往往将这些隐性知识秘不示人, 只传子孙。因此, 信息网和知识库只是为知识共享提供了彼此分享知识的激励机制, 营造一种促进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氛围。
知识管理是对信息资源管理更高的实现形式。知识管理重视对人的隐性知识的挖掘, 也更重视知识创新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都是信息资源管理所不能够的。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行动效力、保障用户的长远利益, 知识管理在融合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和内容的基础上使之完善, 因此, 知识管理取代信息资源管理而成为图书馆处理信息的解决方法、促进信息服务随着信息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完善知识服务。
摘要:信息资源管理为知识管理提供基础,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延伸。前者通过各种环节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后者注重人际间的共享、交流和协作, 通过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间的转化, 推动知识的创新。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图书馆,信息资源,关系
参考文献
[1]郁义鸿.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建民.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肖勇.知识本身管理、知识资源管理与知识资本管理——论企业知识管理的层次性[J].图书情报工作, 2003 (6) .
[4]程妮.论知识管理态势下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培养[J].情报科学, 2005 (3) .
[5]盛小平.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图书馆杂志, 2003 (5) .
[6]霍国庆.信息资源管理的起源与发展[J].图书馆, 1997 (6) .
【优化图书馆资源与管理】推荐阅读: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05-28
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07-10
高校图书资源管理07-23
管理与优化06-10
城市管理与优化10-02
图书馆建设与管理10-09
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07-24
传统与现代图书馆管理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