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阻碍

2024-08-27

开展阻碍(共10篇)

开展阻碍 篇1

20世纪90年代初, 教育行动研究的理念传播到大陆, 关于教育行动研究的介绍性文献开始出现。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教育行动研究以其自身的实效性和公用性在实践中越发受到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这一观点,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倡导和赞同。然而, 就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现状来看,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总是会遇到一些自身和外部因素的阻碍。这些阻碍若得不到重视, 必然会影响课程改革和研究的效果。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

教育行动研究作为一个专业术语, 不断地由一个地方推广到另一个地方, 经过许多研究者的研究和运用, 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把行动研究定义为一种研究方法;另一种是把行动研究不单纯地看成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 而认为是一种方法论、一种研究取向、一种研究活动、一种研究方式或一种研究过程。

无论学者们对于行动研究如何界定, 但究其核心不外乎以下几点:其一, 研究情境的真实性。教育行动研究课题的产生和整个研究的过程, 都是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的。其二, 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同一性。实践者不再是研究的客体或对象, 而是成为研究的主体, 他们亲身参与到研究中, 从而省察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其三, 研究目的的应用性。教育行动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而不在于对教育理论有多大贡献。其四, 研究问题的针对性。由于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中, 不加控制地进行研究, 所以研究的问题是具体的、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最后, 研究计划的可变动性。教育行动研究是在行动中进行研究, 它允许在大的目标指引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 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

据此, 教育行动研究可定义为:教育实践者针对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边研究边行动, 通过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修正, 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式。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以达到问题不断得到改善的目的。

二、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阻碍

(一) 教育行动研究自身存在的阻碍

正是教育行动研究对非专业人员易于操作的优点, 从另一角度来说, 成为了其自身的局限和阻碍。这一阻碍可概括为:其一, 教育行动研究无固定的研究方案, 无明确、科学的假设, 无规范的操作程序, 无严格的变量控制, 缺乏科学的严密性;其二, 研究的问题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群体出现的特定问题, 其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适性;其三, 教育行动研究的研究者也是实践者, 研究的问题是关于“研究者自己实践效果的有效性问题”, 研究的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

(二) 教师方面存在的阻碍

由于教师始终都是“研究者”和“行动者”的双重身份, 所以对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这一影响按研究的进程可大体归纳为:

1.在考察和计划环节的具体表现。

这一环节教师自身的阻碍可表现为:教师缺乏问题意识, 不能发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选题大而空, 研究无从下手;教师选取“有理论价值的问题”, 而不是自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设立假设就盲目地进行研究, 无法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标。

2.在执行环节的具体表现。

这一环节教师的阻碍可概括为:教师时间紧, 任务重, 无暇顾及教育行动研究;“自给自足”的教师课堂生活难于使教师得到交流, 无法达到行动研究的良好效果;在研究中只重视结果, 不重视过程, 忽视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的人际关系也影响着研究的进程。

3.在反思与计划环节的表现。

这一环节可概括为:教师群体观念过重, 缺乏摆脱其束缚和反思的勇气;忽视了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而导致研究假设的偏差;教育行动研究效果的滞后性, 打击了教师进行研究的积极性。

4.在总结环节的具体表现。

这一环节教师的阻碍主要表现在:无成果意识, 认为教育行动研究的效果只是研究效果, 没有形成书面的材料;教师理论水平不足, 成为形成研究成果的一大阻碍;只注重经验的积累, 忽视经验的交流和传播。

(三) 支持性条件的缺乏

任何研究的进行都要有一定外界条件的支持, 以促进研究顺利并有效地实施, 教育行动研究的进行也不例外, 它的支持性条件的阻碍可总结为两个方面。其一, 来自学校的阻碍:现有的评价机制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积极性;学校领导的支持力度不够;参与人员或领导的频繁更换;无可以合作、交流、推广的平台。其二, 来自家长和社会的阻碍, 可概括为家长群体观念的不良影响以及无专家学者的指导两方面。

三、开展教育行动研究阻碍的消解对策

鉴于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以上阻碍, 现提出四点消解阻碍的建议, 为教育行动研究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一)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 加强理论的学习。只有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 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才能灵活运用必要的教育原理和研究方法。其二, 要求教师定期交教育反思材料, 养成及时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反思克服选题阶段没问题、空问题、无价值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反思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以达到研究的目的。其三, 要求教师每学期完成一份或几份研究报告, 提高自己撰写研究成果等书面材料的能力。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 教师完成了与自己研究实践相一致的书面材料, 才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行动研究。

(二) 加强教育行动研究的跟踪指导

教师毕竟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 在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中, 必然会出现一些与预期研究计划或方案相悖的因素。在这些情况下, 为帮助教师克服种种意外状况, 保持研究方向的正确轨道, 参与研究的人员“既要有专门的专业研究人员, 又要有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具体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其一, 与某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与大学的专家、学者一起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其二, 在每一个教育行动研究中都设置一个或几个专家、学者或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和帮助, 以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

(三) 改善学校对教育行动研究的评价和激励制度

对于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来说, 一方面它是一个具有风险性的活动, 科研的成功与否是不确定的;另一方面它只是教师评价的一个补充成分, 这些使很多教师便失去了进行研究的积极性。要改变目前我国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现状,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 对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教师进行鼓励、支持和舆论宣传;其二, 把教育行动研究作为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做出贡献的教师加大激励措施, 唤醒教师对教育行动研究的高涨热情。

(四) 提供和增加教育行动研究成果发表与交流的平台

要提供研究成果发表和交流的平台, 就要将学校、社会的力量整合起来。其一, 通过学报、学刊、网络等形式对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成果加以刊登和发表, 增加教师、家长、学校及社会人士对教育行动研究的了解和支持力度。其二, 不定期举办教育行动研究成果交流会、科研沙龙、研究座谈会等活动, 组织教师、家长、社会人士自愿参加, 以增进交流, 传递经验。

参考文献

[1]胡文娟.教师做行动研究为何困难重重[J].江苏教育研究, 2008 (17) .

[2]黄首晶.行动研究:教育实践者创新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1) .

[3]袁志芬.教师作为行动研究者的尴尬与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4 (11) .

[4]王建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理念、效果与局限[J].课程·教材·教法, 2000 (5) .

[5]彭惠芳.以行动研究推进课程实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 (4) .

什么会阻碍创新? 篇2

惠普曾经是硅谷的起点和创新的代表,而且它的创造力一度看起来会持续不息,甚至被当做商业研究的案例。但近几年,它已经不再那么技术范儿,并且随着PC行业的整体下滑显得落后于时代。现在,这家公司即将分拆为两家公司—惠普企业集团(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和惠普公司(HP Inc),后者主要包括打印与个人电脑业务,其亚太与日本区高级副总裁、董事总经理Nick Lazaridis认为,过去的惠普过于庞大、高层变动多、过度依赖外部收购而非内部创新,以至于耗费了太多时间。

C:惠普个人电脑市场的市场份额为全球第二、中国第四,排名都下降了,你怎么看?惠普为什么会做出分拆的决策?

L:不同于我们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不是惠普的首要目标,有市场份额很豪气,但我们不愿意为此牺牲利润,包括合作者的利润。这也保证了我们能有钱再投入到创新中。所以我的团队里有这么一个说法,“当盈利的第三名,比不挣钱的第一名要好”。

惠普现在的业务太多了,所以很难聚焦到关键的、少数的几个优先项目上去。这就像是我有5美元和一堆小孩—企业业务、企业服务、软件、惠普金融、打印和个人电脑—每个小孩只能分到1美元。所以我们分拆为两家公司—惠普公司会把所有的5美元都给打印和个人电脑。此外,之前做投资、资源分配的决策时,所有的人都必须聚到一起、一起讨论所有的决策—有人会说想在企业部门做这个,有人会说想在存储业务上做那个,有人会说需要在网络或者软件上做投资—然后期待你在这样的状况下做出决策。花的时间太长了。惠普现在有31万名员工,我们花在做决策上的时间太多了。未来分拆出来的惠普公司员工数量显著减少,这样整个过程会更快些。

C:惠普曾经是一家以“工程师文化”著称的技术公司,但过去几年显得创新力不够、不太“技术”。除了组织太庞大,还有什么阻碍了惠普的创新力?

L:以我在惠普几年的经验来看,我认为惠普最近一些年有些过度依赖于收购了,而不是把钱花在那些曾经带领这家公司创新的工程师身上。而真的去审视这些收购,并非所有都很成功—甚至可以说有很多是不成功的。我们因此浪费了一些时间。此外,惠普这些年的CEO变动太频繁了。一个CEO说这么办,两年后换了一个CEO说那么办,再来了一个CEO说要把个人电脑业务卖掉……这些变动使得惠普变慢了,而且有的CEO还不愿意在研发上花钱。

C:惠普似乎主要是在PC、打印这些擅长领域中做渐进式创新,那么能否在诸如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做出突破性的创新?以3D打印为例,它已经被谈论了好几年、但一直没有成为主流产品,你认为怎么能把这种创新变成实在的生意?

是什么阻碍了创新 篇3

时代需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新成果往往源于与众不同的创意, 特立独行的个人探索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而在中庸之道的观念中, “枪打出头鸟”、“见好就收”、“沉默是金”等不仅仅是几句老话, 在很多情况下还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教训。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为从众心理铺下了沃土, 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创意往往刚萌芽, 就会被扼杀。在这种气候条件下, 人们只会趋利避害, 朝着最不会出错也最不可能有所创新的方向走去。

社会需要“容错”的风气。中国人习惯要求人才成为道德上的、功业上的完人。但天才通常不完美。乔布斯曾经“吸着大麻读名著”;曾经抛弃自己的私生女;创办的Next公司曾几乎全军覆没……。可以想见, 如果没有一定的“容错”能力, 历史上有“污点”的乔布斯怎么能获得事业发展的空间?创新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从概率上说, 绝大部分创新成果都是以失败为基础的。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 进行了3000多次试验;在找到碳化竹丝之前, 他尝试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而我们通常对于成功者赋予过多的道德苛求, 对于失败者又缺少了必要的包容和援手。

三大原因阻碍“求职战” 篇4

同样是没有职场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同样的大学和专业,有人网申、笔试、面试、offer,可谓是占尽先机;有人则是一路落败,求职之路多舛。

计划于年前完成招聘工作的单位,目前多已经过了网申和笔试,进入了紧锣密鼓的面试阶段。是否有充分的准备,是否掌握到位的面试技巧,成为打赢“求职战”的决定性因素。

屡屡碰壁

三个月只拿到一次面试机会

出镜人物李菁瑶北京某重点大学文科专业应届硕士研究生

从10月份开始,李菁瑶便陆续参加了许多专场招聘会和企业宣讲会,但让她感到郁闷的是:如今求职已快三个月,自己只获得了一次面试机会。

专家点拨茅塞顿开

“现场收简历的、网申的算下来也有三十几家单位,怎么就没有单位要我呢?是我太难看了,还是我太胖了?是我的六级成绩太低,还是我的学校太差?我是不是肯定找不到工作了啊?!”10月份找工作时还信心满满的她,如今因屡屡碰壁而被同学将其归为“求职祥林嫂”系列。

12月初,李菁瑶在参加一场招聘会时,专门找在场的人力资源专家对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和评估。经过专家点拨,李菁瑶称自己“顿悟了”。

三大原因阻碍求职

原来,李菁瑶在之前的求职过程中,神经一直紧绷,没有花费足够时间反思自己的成败得失。“现在我有些明白自己为何一直‘杯具’了。一是我没有区别对待应聘企业。应聘所有单位时用的简历都一样,甚至连顺序都没变过。可国企和外企筛选的标准是不同的,而我却没有想过要调整自己。二是我有点眼高手低。到目前为止我都是投简历给大型企业,基本没考虑那些中小企业。可大型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众所周知,只投这些单位等于浪费了许多练手的机会。就算有的大型企业通过了我的网申,由于我完全没有积累经验,可能还是会在面试中不知所措最终落败。三是我的心态浮躁,对于求职没有摆正自己的态度。比如在进行中国工商银行的网申时,我填好了简历却无法提交,系统提示要安装一个插件后再重新填写才能生效,可我却嫌麻烦,放弃了这次机会。我同宿舍的好几个人都进入了笔试,还有人进入了面试。”分析起自己的求职体会,李菁瑶如今已头头是道。

耐住性子修改简历

尽管到目前为止,李菁瑶还是没有任何关于求职的利好消息,但她却称:“已经不着急了。之前我太着急,每天都在抱怨,但有什么用呢?只能每天陷在被打击的郁闷中不能自拔。现在我耐住性子按专家的提示和要求修改自己的简历,将自己的简历从原来的一个版本扩大到三个版本,并在网申时有针对性地做调整。只要跟我的专业相关,我都会投简历试试。网申之余,还依照自己的实习经历和专业准备了很多相关的问题,如果有了面试机会,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像没头苍蝇似的乱撞了。”

频频入选

海投热身助力求职

出镜人物王伟(化名)人大经济系

毕业求职以来,人大经济系的王伟就是全班同学极为艳羡的对象。刚到12月,王伟已经投出七八十份简历,参加了大大小小笔试十余次,且获得四五次大型企业的面试机会,被同学戏称为“面霸”。因为此时距毕业招聘大戏“开幕”不过三个多月时间。

海投只为积累经验

王伟对这三个多月的定义很明确:“热身”。“通过海投简历,获得尽可能多的笔试、面试机会,积累经验,这样当心仪的单位出现时,胜算大些。”

王伟之前曾在不同的大型企业实习,除了获取实际工作的经验,还借机打听到不少“内部消息”:企业背景、文化氛围、升职潜力、招聘人数和职位,甚至人力资源经理招人的“口味”及企业的发展动向,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在搜集到足够多的“内部消息”后,王伟发现原来打印好的“个人简历”变得越来越不具备竞争力。王伟说,不能再“一份简历走天涯”了,针对不同的企业,应该填写不同的实习经历和意向。

“大家学的东西都差不多,重点就在实践上。怎么才能吸引HR的眼球,才是最重要的。”

表现自己错失机会

王伟常拿参加某金融机构的面试经历说事。

那次面试每10名面试者分为一组,就某个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排在最后一位的王伟,在听别人发言时听出好几处常识性错误,轮到自己发言时就先把这些错误指出来。“那时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一下自己的基本功。”王伟回忆道。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本轮面试结束,他第一个被淘汰。

“非常意外。因为在10个人里,论综合实力,我即便不算最强,但也绝不应该是第一个被淘汰的。”王伟找到的一位面试官告诉王伟,他上来就先给别人挑错的行为,给面试官留下“咄咄逼人,不考虑同伴感受,不懂得团队协作”的印象。王伟恍然大悟:“光顾着自己表现,却犯了面试大忌,表现得特立独行没有团队精神。”

实战经验助力择业

在所有的面试形式中王伟最喜欢“一对多”。“在这种面试形式中,缺乏主动性的人容易被HR忽视,动摇自己的自信心。但HR也不一定喜欢‘话痨’,所以我会见机行事。涉及自己熟悉的领域,就顺势把话题‘抢’过来,但要有专业水准,有理有据。”

有这些实战经验打底,当金融业的招聘高峰到来时,王伟已是信心满满。在王伟获得的4份金融行业offer中,不仅有“四大”之一,也有国内知名银行,他最终选了一份最满意的工作。当别人还在求职路上奔波时,他已经可以专心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了。

“找工作最关键的就是那几步,走得好不好完全取决于之前的历练。只有这样,才能在心仪的岗位出现时,一击必中。”王伟总结道。

-HR支招

求职新手变“面霸”

【做好功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面试前一定要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熟悉面试程序,把握应聘岗位的素质结构及测评体系,这样与面试官交谈时才可能有更多共同的话题,并且投其所好,一语中的。

首先应聘者要了解企业属于什么行业,确定行业领域后,还要敲定职业方向。两点都确定后,再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寻找与行业岗位的契合点,并在面试时突出进行说明。不要只考虑公司效益和待遇,不管职位是否适合自己,就盲目投递简历。

【注重细节】第一印象不能差

考官对应聘者的观察是从进门开始的,因此一定要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微的行为举止。随手轻轻关门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细心谨慎,不主动与考官握手,在考官示意就座后才入座,椅子只坐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等基本礼仪都是应聘者必须知晓的。

注重仪表是必要的,但面试当天不宜穿过于昂贵的衣服。招聘单位提供给大学毕业生的首次薪水通常较低,如果着装过于讲究,反而会使主考官认为你不需要这份工作,即使得到也不会认真对待。因此穿略微高于自己收入水平的服装即可。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首次面试中,毕业生能保证行为举止得体、不出现失误,就可以给对方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要以求稳为先,不必急于表现自己。

【投其所好】设身处地看问题

面试中,应聘者要学会思考主考所问每个问题背后的含义,要学会揣测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原因。研究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是思维活跃,而有人在参加这个职位的面试时却回答得细心谨慎,尽管这的确是优点,但显然与应聘职位关系不大。因此在回答问题时要学会投其所好,从整个企业、部门的发展出发来回答问题,这样更易受到面试官青睐。

【冷对挑衅】平稳情绪从容应答

面试时,主考官常会问诸如“你凭借什么让我们来录用你?你能给我们公司带来什么?”等压力性问题,这也是面试官的惯用手法,他们往往会使用不友好的发问来考查应聘者的心理素质。面对这类“带刺儿”问题,应聘者首先要保持情绪平稳,尽量不要显露出紧张,可以从自身所学专业、所具备的能力来回答这类问题。

表述时要条理清晰,逻辑分明,有理有据,既能客观说明自己相较于其他应聘者所具有的优势,又要表明自己能为公司创造一定价值,让对方心甘情愿地录用你。

【展示自信】态度谦虚是关键

面试中,通过明确表达个人观点、说话有力且语调抑扬顿挫的方式来展现自信很必要,但自信不等同于强势。

有些能言善辩的女性在面试中表现得过于自信,最终只会让考官觉得她能力虽然不错,但日后在人际交往上肯定会出现问题。

更好的做法是学会倾听,这也是考核人际交往能力的核心因素。考官说话时,要注视对方眼睛下面一厘米左右的位置,以示尊重。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遣词造句。

-求职小贴士

心态决定状态

面试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真正做到驾驭面试。你可以让面试达到这样的效果:不是考官在面试我,而是我在测试这个考官是否合格;今天他问的问题全在我的准备之中,我可以揣摩出这些问题背后的含义。

尽管许多求职者面对工作都很焦灼,但要想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必须锻炼自己的心态和气场。一个自信的心态和气场可以让你显得神采奕奕,这种状态面试官是能感受到的。

不能忽视善后

许多求职者只留意面试时礼仪,忽略了应聘后善后工作,可事实上,面试结束并不意味着求职过程完结,求职者不应该袖手以待聘用通知到来,有些事情还必须加以小心。

写信表示感谢

为了加深招聘人员对求职者的印象,增加求职成功可能性,面试后两三天内,求职者最好给招聘人员打个电话或写信表示感谢。表示感谢时最好重申自己对该企业、该职位感兴趣,增加一些对求职成功有用的新内容。感谢信结尾可以表示对自己的信心,以及为企业发展壮大做贡献的决心。

不过早问结果

在一般情况下,每次面试结束后,招聘主管人员都应进行讨论和投票,然后送人事部门汇总,最后确定录用人选,这个阶段可能需三五天时间。求职者在这段时间内一定应耐心等候消息,不应过早打听面试结果。

如果求职者同时向几家企业求职,在一次面试结束后,则应小心调整自己心情,准备全身心投入应付第二家面试考验当中去。因为,在接到聘用通知之前,面试结果都是未知数,你不应该放弃其他机会。

一般来说,如果你在面试两周后,或主考官许诺时间到来时还没有收到对方答复时,就应该写信或打电话给招聘单位,询问面试结果。

做好再冲刺准备

应聘中不可能个个都是成功者,万一你在竞争中失败了,也不应气馁,这一次失败了,还有下一次,就业机会不止一个,关键是必须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失败原因,并针对这些不足重新做准备,以谋求“东山再起”。

节能减排不阻碍发展 篇5

减少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一直被认为是从根本上反增长的,全球经济的脆弱复苏也被认为是由减排行动造成的。然而,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可能推动经济显著增长。

传统的发展模式中,如果投资不足,缺少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技术基础,最终无法支撑持续增长带来的庞大债务。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气候经济模式并没有显著不同,但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达到能扰乱气候的程度,会对环境造成灾难性后果,从另一个角度,这也意味着全球的“自然资本”,即支撑发展的生态系统和资源被破坏和消耗殆尽。因此,立即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比充分发展后再进行治理所付出的代价更低。

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阻碍 篇6

国家大量投入资金针对农村学校加强硬件建设, 校园环境良好, 免除了学生的学杂费, 免费向学生提供教科书, 为住宿生提供补助。校安工程为学生盖起了一栋栋新教室。一项项好的政策深入人心, 让生活在新世纪的孩子倍感幸福, 这一切让广大农村家长颇感欣慰。但作为在农村一线工作三十余载的教育工作者, 我认为如今的农村教育亟待解决的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师资配备的均衡、家中素质的提高、广播媒体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及人心的均衡、工作热情的提高和教育理念的提升。

一、教育教学设施闲置让人心疼

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达标, 近几年, 上级教育部门为学校添置了多媒体、科学实验仪器和设备, 的确令人兴奋。但由于农村本身条件限制, 师资配备不全, 这些设备闲置在库房里面, 有些根本就没有开箱, 别说什么充分利用了, 对教育教学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推进作用, 反而给基础单位找麻烦, 经管不好害怕丢失, 想利用又没有精通的人员。设备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层灰, 让人看着心疼。

二、素质教育写在墙上喊在嘴上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N年, 每位教师都在提倡素质教育, 虽然作业从评分变成了评价, 学生园地也贴满了红花, 但教师讲课依旧一言堂, 以自己讲为主, 学生记不住的, 就反复写反复背, 直到记住为主, 每天的数学语文、语文数学, 体音美对学生是一个新鲜事物, 村小已经有近十年没有上过科任科, 体育运动会也将近十年没有开过, 这难道就是大家口中的素质教育吗?城市中的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幻灯设备, 教学电脑, 教师可以为每堂课制作相关课件, 让课堂变得生动、多彩, 学生们能歌善舞, 学习兴趣浓厚。可农村的学生呢?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 他们根本没听到一堂这样课, 有几张图片, 几个教具算是最新鲜的事了, 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三、教师队伍老龄化人心涣散令人忧

我所在的学校一共99名教师, 年龄在40-55之间的有70多人。近十年没有进来年轻的教师。这些教师的原始学历都是初中、高中毕业, 大学毕业的只有寥寥几人, 他们一直沿用着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教学生, 外出学习听课的机会少, 自身知识的陈旧更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在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择校, 择师, 使现在的农村学生涌向县城, 造成生源流失。有的村小只剩下三五个学生。教师年龄大, 生活压力大, 工作没有了热情, 造成恶性循环。原本十几个村小, 现在已经有一半关门了。学生每天乘坐校车跑二十公里去县城、到镇中心校, 路上就得一两个小时, 还存在着安全隐患, 家长每天提心吊胆。

四、特岗教师的注入没有使师资力量增强, 反而诱发新的教育不均衡

最近几年, 特岗教师的补充给农村教育带来了生机, 可好景不长, 这些大学生不能真正地扎根农村, 只是借着“特岗”这个跳板找到一个财政开支的稳定工作而已。我校接收13名特岗教师, 到现在真正在岗的只有3名, 这使得那些兢兢业业工作的老教师心理也有些不平衡, 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受到影响。

希望那些特岗教师负担起你们的特殊使命, 你们是教师, 静下心来吧!孩子们需要你们!

五、家长的素质需要提高

人们都说:“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他的家长。”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原来农村学生家长大部分学历低, 受教育少, 生活的环境比较落后, 对学校的理解程度和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常识, 经常到学校闹事, 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压力。教师的神经每天绷得紧紧的, 生怕惹祸上身, 对学生的错误不敢深管, “师道尊严”从何谈起?反观城里家长, 把教师列入“四大黑”, 对教师毕恭毕敬, 生怕孩子在学校受委屈, 影响孩子的学业。在农村, 家长对教师横挑鼻子竖挑眼, 言称“南北二屯住着, 谁不认识谁”, 稍有不顺就找到家中说道说。

希望家长们能够多为自己的孩子考虑一些, 你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六、媒体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宏大的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学生的视听环境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令人担忧。影视作品中的黄色、暴力、自私、残忍、狡诈情节, 使这些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成熟的学生深受其害, 教师在课堂上讲的“仁义礼智信, 温谦恭俭让”在影视剧镜头前就弱爆了, 不堪一击, 有时竟成为笑柄。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抵挡不住媒体这个“灵魂工程师”的攻势, 只得败下阵来。

希望那些影视工作者负起社会责任, 多传递正能量, 还孩子们一片洁净的天空, 让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 新世纪的农村教育存在的这些弊病, 应该让我们重视起来。要知道农村教育占据着整个教育的半壁江山, 基础教育得不到好的发展, 谈什么提高全民素质。希望将来的农村学校能为教师配备更好的教学设备, 增加高素质的年轻教师, 使教育教学得到真正的改革, 教学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更主要的是让教师们能够安心工作, 踏踏实实工作, 一心扑到教育事业中, 让实施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话, 让新世纪下的农村教育不愧为这个时代的新教育。

摘要:农村教育需要平衡, 师资力量需要整合。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 年龄结构不合理, 最需要解决的是人心问题, 表现在缺乏扎根意识和奉献精神。

莫让“注水”简历阻碍锦绣前程 篇7

新华社记者近日通过调查发现, 为简历“注水”渐成一些大学生求职的通病, 真实诚可贵, 诚信不可抛, 带着“注水”简历又能前行多远?

“谁的简历还没有些‘水分’呢?只是多与少的问题罢了!”这是哈尔滨市一所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小李的一句感叹。整日奔波于各大招聘会和人才市场的他告诉记者, 从这学期开始, 周围的同学都在搜肠刮肚地给简历“加料”, 为简历“注水”并非新鲜事, 而是公开的秘密。

据了解, 大学生的求职简历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学校、学历、学位等看得见的“硬件”, 较难“注水”;而另一部分则是社会实践经验、实习经历等“软件”, 渐成为一些毕业生“注水”的重灾区。

据哈尔滨市一家民间动物保护组织的负责人刘春丽介绍, 曾有一些大学生借“保护动物”的名义来到协会参加义务劳动, 并要求协会在实习证明上加盖公章。“可章盖完了, 人也没了, 一共才来了两次, 这种做法非常令人气愤!”刘春丽说。

一些大学生表示, 他们的“注水”行为也属无奈。一些学生称, 目前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 用人单位动辄要求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 这是很多毕业生无法企及的, 为了让自己的简历通过筛选, 只能竭力“迎合”。

教育专家指出, 求职简历“注水”与高校诚信教育机制的缺乏有关。时下, 很多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 而对学生的求职简历真实性无暇关注, 对学生校外社会实践真实性的核查力度也不够, 一些高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客观上也纵容了大学生简历“注水”的行为。

许多用人单位表示, “注水”简历的泛滥让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

重庆市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招聘专员陈思佳说:“一个求职者的综合素质绝不是通过一纸简历就能看出来的, 求职者其实不必存在太多侥幸心理, 有经验的面试官其实从交流中就能看出求职者的素质。”她同时表示, 若企业决定对毕业生进行录用, 一般会通过多种渠道核查简历的真实性, 倘若发现求职者所注明的内容不实, 求职者的诚信就会大打折扣, 求职者或将失去宝贵的工作机会。

新课改推进的阻碍因素浅析 篇8

一、考试“指挥棒”是制约新课改推进的根本原因

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与推进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各界如何评价学校和老师, 而学校和老师又如何评价学生,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改的落实。当前, 初级中学所面对的仍然是传统的评价机制, 基本上还是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 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教师、一所学校的命运。有的地方还把学生考试成绩与教师职务晋升、岗位竞聘、评优评先、福利待遇挂钩。在高考和中考中, 家长和社会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依然是升学率, 升学率直接影响到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选择与认可, 影响学校的生源, 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从而迫使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得不追求“短期效应”, 不敢放弃“题海战术”, 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惜加班加点, 哪怕是牺牲师生的休息时间。

二、部分学校采取观望应付态度

在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力推动之下, 大部分学校都在积极贯彻落实新课改的各项要求, 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过, 细究下来, 部分学校在表面认真参与的同时,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消极被动、等待观望甚至疲于应付的现象。杜郎口中学是在新课改道路上迈步最快、走得最远的学校之一, 但是笔者学习考察之后感受到, 杜郎口中学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活动之下, 也在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由于考察的时间有限, 我主要学习考察了他们的课堂教学, 但并没有考察到他们是怎样挖掘或者是否真正挖掘到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学生的负担还是很重。据笔者了解, 部分学校采取了所谓的“变通”措施, 如:对不同年级实行不同办法, 低年级执行新课改标准以应对检查, 高年级和毕业班则按照应试规则组织教学活动, 以确保学校新课改任务和升学率两不误。这些学校在对外宣传时努力突出低年级的新课改成果, 有意回避或淡化高年级的实际情况。应该说, 在当前背景之下, 这些学校的表现只能说是一种无奈。

三、部分教师在新课改过程中感到困惑和无助

教师是课程推进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的课程计划成功与否, 教师的素质、教学态度以及适应能力是关键因素。然而在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当中, 研究者对教师在新课改中的表现总体评价不高;甚至可以说, 在列为影响新课改进展的诸多因素当中, 对教师的指责最多。公正地说, 新课改推进受阻可能与教师有关, 但问题之根源却未必在教师身上, 或者说教师是新课改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汇聚点。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老师们一方面要面对课程改革对自身带来的很多挑战,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背负更大的社会压力, 这在客观上影响了他们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值得深思的是, 其中的许多指责来自于教育界同行, 反映出教师群体对于新课改活动的困惑和无助。

四、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

广大中小学生是新课改活动中最直接的关注对象, 新课改活动对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或者说是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尽管新课改方案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材编排等方面都有种种创新, 但由于主导我国现阶段广大中小学校实际运行的考试制度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 换言之, 学校教育各项活动的主导权仍被各种考试规则所牢牢控制, 因此, 广大中小学生仍为“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端所困, 无法“享受”课改新政的成果。新课改的精华大多被淹没在“应试教育”的“主调”之下, 学生不得不疲于应对, 处境依旧尴尬。由于一些学生无法适应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 出现了较以往更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五、社会各界对新课改并没有形成共识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 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参与程度对新课改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从现实情况看, 尽管新课改影响广泛, 但主要还是在教育系统内部封闭运行, 有关社会力量与学校之间并没有形成默契, 更多的还是采取一种观望和期待态度。从家长的情况看, 他们更为看重的还是“应试教育”制度对自身的影响, 由于新课改方案并没有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参与机会和发言权, 因而他们仍被置于学校改革的政策环境之外, 带着矛盾心理和观望情绪, 期待自己的子女能够不受或少受改革举措的影响。可以说, 当前社会各界对新课改并没有形成共识, 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制约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

此外, 新课改中的行政主导权, 减弱了学校和教师的话语权, 难以发挥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新课改技术方案论证不够充分, 部分地区和学校因脱离实际或盲目照搬, 导致新课改存在诸多先天不足;对改革困难准备不足, 配套改革措施不到位, 加剧了实践环节的怀疑和观望情绪。

浅析土著知识旅游的阻碍因素 篇9

一、旅游者的自身因素

1. 结构性阻碍因素

结构性影响因素是那些阻碍人们将自己的意愿转化为行动的因素, 主要指的是充足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更进一步讲, 这些无形的障碍可能是由于繁忙的工作、繁重的家务劳动、低收入的工作机会或者是失业造成的。正因为如此, 很多人在面对旅游机会时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有参与土著知识旅游的动机与欲望, 却碍于高昂的交通费、旅行费、门票以及无暇分身的恼人工作而不得不放弃出游的机会。

2. 自身生理因素

著名学者克劳福德和戈比认为有三种制约因素阻碍了人们参与遗产旅游景点在内的各种休闲旅游活动, 这同样也适用于土著知识旅游。

首先是内在障碍, 是指那些限制人们行动的因素, 其中包括生理残疾、智力障碍和认知障碍以及制约人们参观旅游目的地和景点的若干情境:①能力差距, 能力方面的不足有可能使人无法享受到某些乐趣;②对于他人或器械的生理依赖性;③健康问题;④社交场所的限制性;⑤不了解有关休闲场所或设施的信息, 因此无法作出恰当的选择。

其次是环境障碍, 这主要涉及制约旅游者的外部因素, 包括:①其他游客对于不同人十的不友好行为;②不便于残疾人十行动的建筑结构;③自然或地形方面的障碍, 如丘陵、岩石、积雪和树木等;④缺乏充足并且便于使用的交通设施;⑤经济障碍, 如低收入和高额费用等。

最后是信息传播障碍, 即信息发送者和/或信息接受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二、土著知识旅游景区的因素

一般而言, 土著社区都位于主体社会的边远和边缘地区, 生活在那些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区域, 没有直通的公路与汽车, 这可能已经让很多潜在的游客望而却步了。再者, 边缘与边远的历史境遇造成了土著社区极为贫困的经济状况, 由此也会令很多的潜在游客担心不已———旅游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卫生、安全。尤其, 当今旅游市场的主体来自于城市地区, 习惯了城市生活的旅游者在为异文化吸引的同时, 是否能够真正地“入乡随俗”是值得土著知识旅游经营者深思的现实问题。因此, 缺乏便捷的可进入条件或是可进入条件差, 很可能将是阻碍土著知识旅游开发的主要障碍之一。

三、刻板印象的制约

刻板印象, 是指以某些共同点为基础, 面对某些特征、符号以及人们的知觉进行归因。当人们面对某种新的情境而又缺乏对其了解时, 刻板印象就将发挥作用。由于土著知识的独特性和特异性, 土著知识旅游者将面对更大的文化差距, 由此也将对土著知识旅游中的跨文化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土著知识都是个陌生的概念, 正面的刻板印象, 如原生态性、文化性、民族性、传统性等而促成土著知识旅游活动, 可以吸引旅游者。消极刻板印象的认知会延伸并影响到消费者对土著知识的形象的构建, “落后”、“野蛮”和“暴力”等也会被消费者嫁接到土著知识上。可能会让潜在的游客对土著知识旅游产生抵触心理, 或担心自身的旅游安全, 或对与当地人的交往存在忧虑。

四、缺乏知识准备

对更多的潜在游客而言, 土著代表着另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是一个充满了“野蛮”、“无知”、“未开化”的蛮荒世界, 弥漫着残酷性。因此, 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土著知识, 不明白土著知识价值与意义的人来说, 土著无疑是一个令人感到陌生的未知世界。这可能也是许多人不选择参与土著知识旅游的原因, 尤其对那些还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而言, 认为土著知识与自己在学校所学习到的普同性知识的巨大差异, 而难以接受土著知识, 形成对土著知识的抵触心理。其实这并不是土著知识本身的缘由, 而是因为主体社会对普同性知识的宣扬和对土著知识的歧视造成的, 是社会价值观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Crawford D W, Godbey G.Reconceptualizing barriesr to family leisure[J].Leisure Sciences, 1987, (9) :119-127.

[2]Mckercher B, Cros H.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房产泡沫阻碍中国创新 篇10

诺贝尔奖获得者费尔普斯的一个观点是:房产泡沫阻碍了创新。

2013年,同为诺奖获得者的席勒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而早在几年前,一大批中国经济学家就在天天预测中国房价何时崩盘。但中国房地产市场偏就跟他们唱反调,至今依然坚挺,让经济学家们一次次失望。这次,费尔普斯只好这样表达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看法: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呈现出“缓中趋稳”的基本态势,产能过剩、房价畸高等问题不断显性化。“一段时间以来,在房地产项目等方面,中国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

为什么美国人总是乐于谈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因为房地产泡沫给他们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

2008年金融危机几乎将美国的经济拖死,要不是美国拥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利用美元印钞机向全球金融系统转移风险,美国经济早已坍塌,难再雄起。

事实上,自从美元与黄金脱钩后,金融危机就不断地爆发,全球每隔几年就要发生一次,而且间隔越来越短,影响越来越大,钞票越印越多,精英们前赴后继地玩弄金融创新的把戏,直到系统崩溃再重新洗牌玩过。而大家最喜欢玩的牌,就是将作为老百姓必需品的房子的价格抛来抛去。

房价不像食品价格,太过分了容易引起大的社会问题。没有房子固然不会饿死,但带来的安全感缺失会让人非常不舒服。投机者们正是发现了这种可以利用的机会,才乐于整日玩炒房这副牌。

中国人的炒房术属于初级阶段,玩来玩去就是一招:拼命制造各种各样的概念,让人心里不安,大规模地买房,以便于他们出货。这一招屡试不爽,如果再配以各种各样的信贷大宽松,那简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中国的股市可以制造概念拉高出货,楼市为何不能如法炮制?只要激起了散户们、刚需们内心的不安,就成功了90%。于是,拉高房价的招数层出不穷,房价也就一直在涨高,房地产泡沫迟早会出现。

那么,房地产泡沫又如何跟创新相关的?

费尔普斯认为,钱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鼓吹人人都要买房的危险之处在于:限制了创新的可能。“有了房子之后,你就不能因为喜欢在另外一个地方的一个工作机遇,而想走就走了。”费尔普斯说,固定在一个地方“无法动弹”,对创新并不好。

记得犹太人也告诫子孙不要将财富投在房产上,原因也是如此。

问题在于,中国投机客根本不是为了自己住而买,他们是为了卖而买。他们当然不害怕阻碍激励自己创新了,相反,他们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搞房地产投机创新,但是这种创新似乎又不是真正的创新。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荣誉主席梅拉梅德让中国人想一下,中国为什么在近代总是创新不了?20世纪70%以上的创新、发明都是由美国人或者美国的科学技术创造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他能找到的答案是,在美国有很多很多敢冒风险的人,而中国人不敢冒险。

中国人为什么不敢冒险?关键的原因在于中国房价太高了,冒险了还不起房贷。

某机构统计了几个国家和地区居民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北京27岁,印度/加拿大31岁、日本42岁……中国房奴“卖身”年龄全球最低。

这个统计的科学性难以考证,但环顾周围,你身边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多少是房奴?

上一篇:优化图书馆资源与管理下一篇:防范低级错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