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阅读教学(精选12篇)
开展阅读教学 篇1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学好语文的基础, 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得到提升的重要过程, 所以在小学阶段一定要重视阅读教学, 把它当成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虽然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 并且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 但是纵观整个阅读教学的现状, 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 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用以下12个字来概括:知识窄、能力缺、负担重、效率低。
我经过细心观察发现, 当前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1.阅读量严重不足。经过细致分析可以发现, 目前很多小学开展的阅读教学, 都只是名义上的, 没有实质性的成效。阅读教学反过来, 调过去, 总是围绕着课本上那几篇课文, 顶多再加上小学生作文书, 数量上远远低于教育大纲的要求, 片面地追求分数, 本末倒置, 造成学生虽然分数很高, 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却极差, 知识面非常狭窄, 高分低能的情况, 这完全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初衷。
2.阅读质量非常低下。大多数学生阅读时只是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简单地看一看故事大概内容, 但是文章中到底讲的什么道理, 主要说明了什么, 有什么教育意义却一无所知, 甚至连作者是谁, 生在什么朝代都没有搞清楚, 就更别说写作的社会背景及历史原因了。读的感受只是觉得好玩, 没有什么了不起。这种阅读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阅读重视程度不够。当前语文阅读根本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 觉得阅读可有可无,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思想意识。它的危害十分重大, 将会影响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 影响学生融入社会后的交流, 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改正对待阅读的态度, 从思想深处改变阅读观念, 不误人子弟, 不耽误学生的一生。
4.阅读结构不合理。有许多语文教师只知道让学生阅读, 却不加选择, 不加筛选, 非常盲目。语文阅读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年级特点以及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有选择性地挑选那些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章,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 指导学生到底应该从其中学习什么, 明白什么道理, 增长什么知识。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提倡“六大解放”
儿童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需要做到:解放儿童的眼睛, 让他会看;解放儿童的头脑, 让他会想;解放儿童的双手, 让他能干;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会提出问题;解放儿童的空间, 让他到社会上去吸取;解放儿童的时间, 不能填满。以上六种解放, “解放眼睛”是指教学生会看书、会阅读、学会阅读的方法;“解放头脑”是指要大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解放嘴巴”是说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对问题的看法;做到以上几点我们有理由相信, 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取得大幅度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课堂结构
教学方法是教学思想的体现。教材类型各异,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教育对象各有区别, 教学要求不一, 因而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过去那种教师讲, 学生听的“满堂灌”“一言堂”已经严重落后, 和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广大教师应该打破传统, 改变思想观念, 彻底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阅读教学必须做到:初读———运用学法, 疏通大意;细读———体现学法, 循文求义;熟读———总结学法, 精赏评练。只要做到了这几步, 语文阅读课堂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适当增加阅读量, 增长知识面
如果阅读达不到合适的量, 就不可能达到阅读的目的, 只有在不断地阅读当中, 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拓展更宽的知识面, 变得不再孤陋寡闻, 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而我们语文阅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任何知识和项目都一样, 没有长时间的训练与知识积累, 都不可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所以适当增加阅读的数量, 是十分必要的。
四、根据年级和学生年龄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难度
教学大纲规定了每个年级的阅读要求, 作为在基层进行语文教育的教师, 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改变与调整。决不能把不合适的书目让学生阅读, 比如, 《红楼梦》就不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因为其一是不理解书的语言文字, 其二不知道书里面到底讲什么, 其三即使认识字能够读, 也不知道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所以阅读时, 教师是引导者, 学生一定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地去读。
五、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激发兴趣与求知欲。 (2)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3) 抓住文章思路, 精心设计问题。 (4) 对待阅读中出现的问题采用讨论方式, 提倡辩论、驳难。 (5) 赞扬创新意识, 鼓励大胆设想, 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求异思维的机会。 (6) 设计灵活运用知识, 利于发展创造力的练习。 (7) 启迪学生开展想象。 (8) 教育学生保持虚心, 善于吸取各方面的意见。 (9) 教师本身也要富有创造性, 防止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的惰性。
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以后获得发展的重要能力, 是他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的保证。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负起责任, 努力探求新的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六、做好阅读后的深入认识和练习工作
只是让学生阅读,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深入理解, 学生的阅读就是失败的, 没有任何成效的。所以在阅读完成以后, 要适当地补充与之有关的知识, 还要留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借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预见, 在这种有目的地训练与指导之下, 学生的阅读效果一定会大大提高, 并且阅读的积极性也会逐步增强。只学习了理论, 而不加实践, 那是假理论;只有经过了实践的理论才是经得住考验的理论, 才是真理。所以, 阅读之后, 多做练习, 多做思考, 那么以后思考问题的深度就会加深, 就会更加成熟。
总之, 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改革大潮下, 作为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 就应该首先爱自己的岗位, 爱自己的事业, 认真做好语文阅读教学, 把他真正地从思想深处重视起来, 努力把这一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为学生的成长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 就像春蚕一样, 贡献一生。
【责编齐秋爽】
开展阅读教学 篇2
长子县东方红学校
申慧芳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伴随着阵阵熟悉的口号声,我校开展高效阅读工作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作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在专家的引领下,老师们从一开始的“门外汉”发展到如今逐步的进行潜心研究,使我深深地认识到,高效阅读让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学生读书习惯得到养成,学生走过了由厌读到乐读、由乐读到好读的心理历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读书兴趣,逐步养成了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高效阅读也成就了我们的教师——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教师当然应首当其冲,参加高效阅读实验的教师真正走上了专业化成长之路。一年多的实践,“高效”在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已内化成了一种精神,一种品质。我们已逐步将高效阅读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并对语文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高效阅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语文难,教语文累,教语文苦,这可以说是语文教师所公认的。语文教师苦在哪儿?苦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把“高效阅读”作为我校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攻目标,我们实施了一套以“快节奏、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不同课型的高效教学流程,形成了我校独特的教学特色。高效阅读具有规律化、系统化和程序化的操作,高效阅读法以“计时速读训练”为始,它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按固定程式,读完指定的文章,训练时,学生犹如进入比赛场地,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教室里一片寂静,只听到轻轻的翻书声.这种竞技式的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由于思想高度集中,阅读效果十分明显,在几分钟内就可把课文的内容有较为全面的理解。这种方法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自我竞争意识及求知欲望,每位学生都可以学得轻松,每位教师都可以教得高效,让语文教育变得简单而成功。我们运用李教授的“程序训练”、“计时阅读”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规律化、系统化训练,形成了我校独特的高效阅读训练技巧。在初期高效阅读训练时,我所带班级(四年级)学生最快的阅读速度每分钟260字,最慢的仅80字,运用高效阅读训练系统,训练两个月后,学生阅读速度平均达到500字/分钟,理解率为50%。经过半年的科学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平均800字/分钟,直至今日,训练一年半的时间后,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平均1200字/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校还定期通过开展阅读测试、读书比赛、知识竞赛等方式评出了许多阅读小明星,以此激励孩子不断进步,久而久之,学生们在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复述率及写作上都有所提高,可谓日有所获,厚积薄发。我们采用“先专项后综合,先成形后融合,先守正后创新”的方法,精心设计,课堂上体现读、说、议为主的语文能力,多用导语、过渡语、评价语等来增加课堂的语文味,教师收放自如,学生训练有素,真正做到高效学习。
二、高效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接轨。
一位教育家说过:“课堂不是磁,但是能吸引学生;课堂不是蜜,但是能粘住学生。”高效阅读就是磁、就是蜜。说起高效阅读课堂,学生们个个喜欢;说起高效阅读带来的变化,学生们个个开颜;说起高效阅读训练,学生们个个投入;说起高效阅读课堂上的展示,学生们个个愿表现。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为学生打开了智慧之门。
为把高效理念运用到语文教学之中,与语文课堂教学接轨,在平时的略读课文教学中,我设计了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流程,即“快速阅读——回想复述——重点品读——积累拓展”。让学生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整体感知全文,快速复述全文,提炼出全文的重点。对重点部分进行品读,在“品读”这一环节上,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勾勾画画、读读记记、说说议议,一篇课文在一节课内就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得益于高效阅读的方法,自能速读、自能品读、自能赏读。
三、高效阅读,实现语文高效学习。
让教育者充满激情与梦想,是一种永恒的追求。这种追求取决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信念。育人依靠爱心,有时又常常靠机缘和灵感,所以好的教育一定是“用心教育”、“真情教育”。高效阅读,让老师们彻底爱上了教育,爱上了语文教育。
高效阅读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教育思想。现在我们只是在三到六年级开展了高效阅读,我想,这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在全校普及呢?我们完全可以在学前班、一、二年级找到它普遍适用的价值,我们可以构建一种以“高效识字、高效记忆、高效阅读、高效学习”为基本体系的小学语文特色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生的高效人生。
(一)借鉴高效阅读理念,在学前班和一年级开设以集中识字为训练方法的高效识字课。
人生聪明识字始。我们可以将学前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生字集中起来,自编识字教材,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有效记忆,从而实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高效学习。为实现高效阅读奠定基础。
(二)在学前班、一年级高效识字的基础上,二年级开展高效记忆课训练。在训练学生运用连锁记忆法进行快速记忆过程中,老师们与语文教材紧密联系,训练时可以通过“计时训练”让学生在1分钟快速记忆10个词语,当词语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采取“连锁记忆”的方法快速记忆文字信息,通过“回想”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画面,然后展开连锁想象和联想,让内容更流畅、情节更生动、形象更丰满。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说话训练。学生说出自己所编的荒诞离奇又有趣的故事,围绕故事互相补充完善,进行新的创造,重新讲述这个故事并写下来,从而完成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
为将高效阅读引向深入,使师生做到学以致用,学校将每天晨读定为读书时间。为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学校为各班配备图书,各班级采取“捐书、买书、换书、借书”等多种方式建立图书角,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
开展阅读教学 篇3
一、设计趣味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这一特点,设计趣味性的阅读方式,让他们主动进入到阅读环节中,通过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设计阅读方式时,教师可以组织平时喜欢阅读书籍的学生讲故事,让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把他们作为学习榜样,产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和兴趣,积极的投入到阅读活动中;还可以用趣味性的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在对问题产生探究欲望的同时,通过阅读解决这些问题。趣味性的阅读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合理选择,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让学生在趣味性和新颖性的阅读活动中认真阅读、思考,发挥他们的阅读主动性。
二、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阅读能力较差。在语文课堂上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时,教师可以选用以下方法:
1.通读。在探究课文内容时,让学生通读整篇课文,使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课文表达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工具书查阅生字和生词。通读为学生进行下一步的阅读提供了基础,能有效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2.精读。对于重点段落进行分析和思考,掌握重点段落与其他段落之间的关系,在把握中心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思辨性地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3.复读。采用复读的方法进行阅读活动,是指学生在精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放声朗誦精读內容,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有声交流。
4.读写结合。在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教师要让学生及时的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写出来,抒发自己通过阅读获得的收获和想法。通过读写结合,能让学生更深刻的分析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增强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不仅需要设计趣味性的阅读方式,还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浓郁的阅读氛围中进行阅读和思考,提高他们的领悟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1.创建学校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场所。在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时,学校要不断完善图书馆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使他们有书读,能选书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设班级图书角。教师在教室内专门开辟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图书放到图书角中。通过相互借阅,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书籍。在积极的阅读过程中,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学生主动进行阅读,他们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3.优化读书环境。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时,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阅读氛围,如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在窗台上摆上几盆鲜花,在教室和走廊的墙壁上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学生能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四、开展探究性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他们发挥探究的主动性,积极的进行阅读。探究式阅读,不可局限在课堂,还包括课外阅读、网络阅读等开放性的阅读。通过多种渠道的阅读,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收获更多的知识。在探究性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能深入思考,把完成探究任务作为一项挑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把学生放到阅读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充足的阅读和探究时间,使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阅读资料的分析和思考,大大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
总之,在设计阅读活动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通过他们的阅读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为他们进行课文的深入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篇4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在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语文是学习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阅读的能力, 才能很好形成认知的迁移, 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良好学习方法的良好时期, 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 它关系到人文修养的培养, 只有对古今中外优秀历史文化有广泛的了解和深厚的积累, 才能激发个人去探索各个领域的兴趣, 才会开阔视野, 发展健康的个性, 培养健全的人格,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
阅读教学从表面看就是教师讲、学生读, 这是对阅读的片面看法。顾黄初先生说:“阅读, 是人们通过语言符号 (文字) 的辨认、感知、理解, 从中获取知识信息, 进而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存,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语文行为和心智活动。”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这种本质, 忽略了学生的智力活动、主体体验。我们教师用统一的思维去讲解分析, 只是关注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长、阅读情感等, 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泯灭, 学生跟着教师走, 把阅读当成学习任务。伴随社会的发展, 学习成为增加社会竞争力的必备手段, 阅读是学习必要的学习方式。面对大量的知识, 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阅读习惯都有所改变。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 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素质的提高。
三、开展精读、略读、研究性阅读活动
“精读、略读、研究性阅读”三段教学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出发来考虑语文教学的设计, 较好地处理了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 以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发挥阅读学习对语文教学其他方面的促进作用, 力求取得“突出重点、带动全面”的效果。2.在教学中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不搞“一刀切, 齐步走”, 放手让学生按自己最合适的速度发展, 使绝大多数学生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3.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地提供机会和条件, 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 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自觉地积累语言材料, 认识语言规律。
精读、略读、研究性阅读的关系就整个语文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研究性阅读是补充, 但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研究性阅读才是应用。精读是略读、研究性阅读的基础, 略读、研究性阅读在精读的基础上发展, 是精读技术熟练化的表现和结果。教学实践效果表明:精读、略读、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证学生的学习, 还能促进学生语文个性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 精读
精读是经常使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学生阅读要全面领会作者意图、把握文章内容、弄清段落大意等, 就要认真钻研、研究, 细细咀嚼, 既要把握整体, 又要重视细节, 要在领会内容的基础上明确写作特点。读的程度要求精、求透、求深, 切忌糙、忌似懂非懂和浅薄, 要针对一篇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地分层阅读。
(二) 略读
略读绝不仅仅是让学生随便找一些书来大概地读, 而是让学生在浩瀚如海的书籍当中有所选择去读并加以辨识, 并且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做到合理的引导, 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阅读兴趣。略读和精读都是一种学习方法, 其根本目的都是需要学习, 吸取书中的精华, 并且转为自身所用。然而, 好多学生所理解的略读只是草草翻书, 根本谈不上对于文章中精华内容的记忆以及思考, 因而, 在这方面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略读。其中做读书笔记是对于略读的一种辅助作用, 在略读的同时把自身的感悟及其书中的精华记忆在本子当中, 这无疑是为学生的略读添加了一笔可靠的帮衬。这样, 学生在略读的同时, 结合自己的读书笔记, 有所读也有所悟, 将思考与记忆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正所谓“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当略读过的书不在时, 翻翻之前所做的读书笔记, 那么曾经的知识及记忆也就得到了巩固与提高。一般来说, 撰写读书笔记有以下方法。
1. 把书中的大意和要紧的地方, 用自己的言语叙述出来, 即提要。
2. 对文章重要的地方原文抄录, 即摘录。
3. 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把对书中片断的感想记下来, 即杂记。
读书笔记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对全书的概括, 具有概论性质;一种是对全书进行概括之后进行评论, 具有批评的性质。对于初学者, 当然不能求其周密, 但是敷衍塞责的弊病必须从开头就戒除, 每抄一条, 每写一段, 总得说得出所以然, 这样成了习惯。终身写作读书笔记, 便将受用无穷, 无论应付实物或研究学问, 都可以从笔记方面得到许多助益。
(三) 研究性阅读
研究性阅读, 让学生主动学习, 深入思考和探究, 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方式改革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 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 建立起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启发指导, 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 体验过程与方法。比如, 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 发表对文章的看法, 对一些词汇、句型等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对知识产生认知矛盾, 敢于质疑。
四、利用互联网阅读
互联网为学生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保证了知识的快捷性以及海量性, 然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们辨别知识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带来了困难。所以, 当学生在用互联网来学习的时候, 教师应该注意教会学生如何辨别搜索结果的可靠性。比如, 要判断信息的来源, 仔细阅读文章内容并分析其阅读内容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 以此来完成有质、有量的学习。
开展小学特色化阅读教学的研究 篇5
摘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特色化阅读教学,在特色化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听话的基本能力,说话表达的基本能力、特色化阅读的基本能力和写作的基本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平时的特色化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如何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提升特色化阅读教学的效果,让特色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使其终身受益,形成一种全民特色化阅读的氛围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探究出了一些关于建设小学特色化阅读教学的方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情境
兴趣
空间
模式
21世纪以来,教育改革日趋深入,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设计了改革的蓝图。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将特色化阅读能力的提升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的技能,在特色化阅读中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特色化阅读中享受祖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辉煌之美,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获得思维的创新和灵魂的净化。小学生的特色化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和重大的作用,在特色化阅读中学生慢慢习得特色化阅读的方法,积累了特色化阅读的经验,形成了一种指导自己特色化阅读方法的技能。
一、创设特色化阅读教学的情境
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实际上就是教师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由于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身随而心违,就像被无形的枷锁约束着,不自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轻松、愉快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对小学语文有兴趣了。即使那些语文学习好的学生,也是为了分数和升学,把自己当作了记忆工具。这样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出现了我们最不想看到的问题,一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在拼命学习,一部分学习差的,却在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所以课堂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就是积极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好多教师以满腔热情投身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当中,举止优雅,目光亲切,精神饱满,态度和蔼……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留下的阴影,我们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特色化阅读兴趣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特色化阅读兴趣作为小学语文特色化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提升小学生特色化阅读能力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来抓,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兴趣对于一个人做某件事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决定性的作用,可见语文特色化阅读兴趣的培养应该从小学生抓起。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和校本特色创设有利于学生特色化阅读情景,在这种情景中提升学生的特色化阅读兴趣。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学习园地中专门开辟出一块特色化阅读专栏,里面张贴介绍有关特色化阅读的内容,在教室墙壁及各个角落创设一定的特色化阅读氛围,让小学生的视觉、听觉、“心”觉全方位参与到这种特色化阅读情境之中,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特色化阅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特色化阅读的全新理念,这样惬意的特色化阅读情境的构建是小学生特色化阅读兴趣提升的助推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活动,把特色化阅读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专项来抓,让小学生在特色化阅读中感受成长的快乐,达到启智、强能的目的。
三、提供展特色化阅读教学的空间
教师应教师应充分有效利用课堂40分钟,从培养学生运用注释和工具书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改善基础性语文课程课堂教学结构,改进基础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结合统编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多向拓展,增大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具体的拓展途径有:由课文向作者的其他作品拓展;由节选段落向原作全文拓展;由课文向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拓展;通过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拓展;通过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实现情境的拓展;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中拓展。新课程改革中多次提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特色化阅读、引导学生个性化诵读是小学语文特色化阅读课改革的落脚点。实施个性化特色化阅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留出足够宽阔的特色化阅读空间,赋予学生选择特色化阅读内容和调换特色化阅读搭档的权利,重视学生个体情感输出,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始终处于良性发展趋势。
四、创建特色化阅读教学的模式
1.课前准备。课前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分析教材隐含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教法,做到教有特色;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做到学有特色。对于相同的问题,教师心中有了多元的理解,学生才会有个性的发展。
2.课中点拨。我们要求教师应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接触,主动地、饶有趣味地去读。当学生个体需要一旦被激活,其个性也就充分地得以 发挥,课堂才会出现生成的东西。
3.课后反馈。阅读教学后,教师注重及时反馈,收集处理信息,如阅读卡、读书笔记等,让学生看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和收获,促进共性发展,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个性进一步得以张扬。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再以单独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有助于其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策略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利用换位思考 开展阅读教学 篇6
语文阅读中的“换位”不能有任何限制,而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甚至通过课文这扇窗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比如在讲《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时,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这个悲剧的成因时,除了让学生通过人物对话来分析、总结悲剧的发生是由于封建礼教的破坏之外,我还让学生进行如下思考:在焦、刘两个家庭中,人物层次是一样的,焦家人物分别是焦母、焦仲卿、焦妹;刘家人物分别是刘母、刘兄、刘兰芝。两个家庭的人物中的第一位都分别是处于长辈地位,即第一层次,第一层次的男主人均已谢世。第二位和第三位处于第二层次,第二位又分别是男子,第三位又同是女子。经过对比,放下焦家妹妹不说,那么问题就出来了,两个家庭内的人物关系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如果仅按封建礼教的等级关系排列,焦家焦母说了算数,刘家应该刘母说了算数,刘兰芝初回娘家的时候,刘母体谅女儿的处境,连续谢绝了媒人的两次提亲,是为刘兰芝考虑。那么后来刘兄的浅薄粗暴甚至是非常冷酷非常势利的干预为什么会如此轻而易举的成功,连刘母都没有提出一点相反的意见,反倒去告诫刘兰芝“莫令事不举”呢?刘母在刘兰芝面前可以行使长辈的权力,难道就不能在刘兄面前行使长辈的权力吗?假设刘母仍然为女儿的处境担忧,她是完全可以制止这场悲剧的发生的,然而她没有。如果此时的刘母换位成焦母,刘兰芝绝对不会如此轻易再嫁,焦、刘悲剧可能会改写成喜剧,这是一次换位。
仍以这两个家庭为例,在焦家中,焦母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面对焦仲卿的反抗,她可以大加训斥,在此,我们可以再进行一次换位,或者是两次换位。假设焦母换位成刘母,婆媳矛盾可能不会过分尖锐,焦仲卿也不会驱遣刘兰芝,焦、刘的悲剧也可能不会发生。再假设焦仲卿和刘兄换位,焦仲卿的反抗会更加坚决,焦、刘的悲剧也不会发生。如果从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刘母屈从了刘兄的意见,这很正常,焦仲卿的母亲大加训斥焦仲卿,就可能有些反常。假设焦仲卿能够进行彻底的反抗,很可能悲剧也不会发生。但世间之事就是如此难以预料,不该发生的事,仍然无可逆转地发生。经过以上的假设换位,引导学生深思焦、刘的悲剧,不但是封建礼教粗暴破坏的结果,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也是形成这个悲剧的重要原因。
上边的例子,只是做了内部换位深思,同时还可以作外部换位思考。我们可以让《氓》中的男主人公和焦仲卿换位,如果“氓”处在焦仲卿的位置,刘兰芝会成为第二个弃妇已经毫无疑问,简直是不用想象;而如果焦仲卿处在“氓”的位置,那简直是《氓》中女主人公的无比幸运了。人物角色换位以后,给学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已经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活了起来,并且走进了具体的生活之中。年代久远的文学形象变成了活生生的人,学生对此可以生发具体深刻的感受,可以进行深刻思考,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相对于对人物干巴巴的分析,用换位思考来处理人物形象分析这种问题的方式就有了它独具的魅力。
“换位思考”方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对学生付出满腔的热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细心,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更需要教师多些理解、宽容,教育也会更有成效。
高中数学如何开展阅读教学 篇7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个事物感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探索、去发现,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应很好地加以利用,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捕捉数学教材中的一些问题意识并使学生养成习惯,这无疑是一种很实用的阅读方法。当然,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情,也不是轻而易就能养成的,我们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不但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数学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了,就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数学课堂的阅读教学
数学课堂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数学阅读的起点。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上课时教师只是讲个不停,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极差。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为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阅读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会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阅读的目的,注意一些新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定理,这些概念和公式定理是怎样出现的,运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等。注意重点和难点知识,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理解上的困难时,我们教师也只能以启发和点拨为主。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对学生在数学学习时产生了积极探索的欲望,从另一方面也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数学习题中的阅读教学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学生在做一些习题时不会,尤其是一些应用题,但是当我们认真地将题目读一遍的时候有些学生恍然大悟,感觉很简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我们的学生在阅读题目时不认真细心,阅读题目时不是加字就是漏字,或者是对某些词语产生理解上的偏差,造成了做题错误的后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认真读题,把题完整地读出,把题中关键的词找出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对于一些函数图像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有价值的数学关系、函数图像上的关键点及其对应的坐标等。这样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题的习惯,为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四、实际生活中的阅读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当然也是服务于生活,我们教师要把高中数学阅读教学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快乐地学习数学。我们应相信教材,但不能迷信教材,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具生活化。只有把高中数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激发起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
总之,高中数学阅读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教师只要不断地探索和进取,就一定能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作出不平凡的事业。
摘要: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 数学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这就对我们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开展阅读教学。笔者从几个方面就这个问题给予解答。
开展名著阅读的教学探索 篇8
对高年级小学生来说, 阅读经典名著, 接受文化传承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文学水平。据此, 本文试着就在高年级小学生中开展经典名著阅读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一点探索。
一.阅读名著对高年级小学生的价值
名著给人的影响是深远长久的, 不单是文学知识的积累、文学修养的丰富, 更是烙印浓郁的文化底蕴, 完善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人格, 同时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的载体。
文学经典名著因其所含丰富的人文精神, 更具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的豪情等等, 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 学生在阅读这些名著时, 自然会开启内心世界, 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
阅读名著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且看古今部分文学大师和语文教育专家们的看法: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苏轼说:退笔如山未足珍, 读书万卷始通神。老舍说:多读, 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
这些大师的话, 足以证明课外阅读尤其是读名著在提高我们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对高年级小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的实践
1. 以身作则, 榜样示范。
要让学生爱读名著, 教师首先自己要读名著, 要和学生“同行、同乐、同心”。榜样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教师要求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 自己也必须博览群书, 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 为学生树立榜样。如要求学生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 教师首先就应该对此了如指掌, 为学生树立榜样。
2. 创设条件, 关注差异。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名著的条件, 结合具体情景, 加强对学生阅读名著的指导, 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名著的交流。
教师要减少书面练习, 增加阅读作业, 为学生阅读名著提供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在早上到校后, 午自修、课间、休息日等时间个别自主阅读;要求学生在假期进行阅读名著的活动, 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名著的时间。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他们各有各的爱好, 各有各的需要, 如果强求一致, 必然形成学生的应付情绪甚至逆反心理。有的学生喜欢神话传说, 就让他们读一读《西游记》、《封神榜》等;有的学生喜爱童话, 就建议他们看一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男生大都喜欢科幻小说、历史故事、名人佚事类, 女生大都偏爱文学故事类, 都应该区别对待, 体现“因材施读”的原则。
3. 指导读法, 交流体会
文学巨匠茅盾是这样读名著的:第一遍是快读;第二遍是慢读;第三遍是细读、精读。我们的小学生读名著, 往往是停留在茅盾先生说的第一遍基础上, 即仅仅停留在熟悉作品的故事情节等表层意义上, 往往一下子难以进行像第二三遍读书那样的深层次的钻研。那怎么办?没关系。可让学生把看过的名著暂时放一放, 等过一段时间再进行第二轮的阅读。这时, 往往随着对名著的阅读次数的增加, 随着学生知识、阅历、能力、眼界等的发展提高, 他们对名著的理解、感受程度也会随之增强。
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所读的各篇文章中的笔法取出来, 写成文章。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同时, 练笔是绝不能少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必须坚持只要读书就写读书笔记, 笔记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摘抄型、归纳型、感想型、评价型、创造型。
书读得多了, 获得语言的积累, 情感的沉淀, 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利用网络开展英语阅读教学 篇9
一、利用网络辅助英语阅读教学的优越性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中学英语教材已经在话题、语篇、词汇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与改革, 一些教材 (如人教版的SEFC) 的编撰已具相当高的科学性。然而它们的选材往往更新缓慢、阅读量词汇量相对不足、拓展面也较窄,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提高。在高中阶段学生词汇量已有一定积累的前提下, 利用网络具有信息丰富, 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 以结合教材主题、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性材料进行辅助教学来丰富和拓展英语教学内容, 极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利用网络辅助英语阅读教学的尝试和初探
1. 网络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学生
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计算机进行集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是充当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学生以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 进行积极主动和协作式的学习。由教师来设计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活动, 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解答学生的疑问, 宏观控制教学进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自己动手、自主学习, 其乐无穷。
2.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负责教, 学生负责学, 教学关系成为:
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 学生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 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不到发挥, 学习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 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介绍者和组织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课堂真正地成为了学生的课堂。
3. 当今世界, 电脑和英语是现代人必备的两项工具。
一般而言, 学生对电脑普遍具有浓厚的兴趣, 对英语, 则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如何将这二者协调统一起来, 让电脑更好地为英语服务呢?网络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媒介。在英语泛读中,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和英特网的优势, 浏览英文网站, 直接阅读原版材料。教师确定阅读主题, 提供相应的网站或文章, 学生上网自主浏览, 然后整理出阅读笔记, 以供课堂交流或网上发布。网络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 教师根据每单元的具体话题, 为学生精心挑选各类阅读材料, 下载到自己的网站, 学生可随时按教师提供的网址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阅读有关文章。教师通过布置研究课题的方式鼓励学生到网上阅读、查找资料,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使他们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一旦学生养成了网上阅读的习惯, 英语还有何难?此时已不是纯粹为学英语而学英语, 而是学以致用, 边学边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学生对所浏览的文章感兴趣, 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他们肯定会想办法解决。长期以往, 英语词汇量自然会激增, 阅读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而且, 通过上网, 学生还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 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 拓宽思路。学习英语的同时, 电脑技术也得到了提高, 两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会了学生网上阅读, 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里也可以继续学习。这样, 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从教师指导变成了自主学习, 从被动变成了主动。
三、网络对英语教师的挑战
树立整体意识开展阅读教学 篇10
一、在课内外的阅读实践中积淀学生良好的语感
语感的本质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语言符号的一种敏锐的直觉, 它不需要经过预先的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就能感知言语信息, 因此语感具有直接性特点。本人通过对阅读优生的研究发现, 那些语文学习优秀的学生都能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形成敏锐的语感。学生通过课内外的大量阅读实践, 逐步积淀成语感的“相似块”, 当接触到新的语言信号刺激时, 就能凭语感的“相似块”识别出来, 然后进行匹配, 进而做出直觉顿悟, 获得文本的整体信息。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整体把握, 获得对文本信息全面准确的理解
目前, 仍有不少教师着力于语文知识点的落实, 把文本的具体内容“肢解”开来, 进行孤立的“分析—综合”。这种缺乏整体观照, 孤立分析一个段落、一个层次、一个词句的做法, 破坏了融合在一篇文章整体结构关系中的情境意蕴, 有违汉语的特点, 肢解了课文的整体美感, 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感悟。为使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整体直觉把握。切忌脱离文本这个整体系统, 抽取文中的词、句、段投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进行孤立分析理解。我们强调整体观照下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 从文本题目与文本内容的联系中获得文本的整体信息。题目好比文章的窗口, 通过这个窗口可以居高临下地透视文本的整体信息。教学中可以利用课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大意,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第二, 通过速读训练, 培养学生快速提取文本要点主旨、关键词句的能力。宋代陆九渊强调:“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这种涵泳其实是一种研读, 就是我们目前重视的精读。显然精读是一种细嚼慢咽, 存在着明显的读得慢而少的弱点。所以我们在搞好精读的同时要注重速读。所谓速读就是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感知文本信息, 它是一种高级的阅读形式。其核心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力高度集中, 快速进行文本信息的接受、编码、存储和反馈。这就要求学生掌握默读、跳读、猜读的方法。阅读时视幅要宽阔, 要以词或句, 甚至段为阅读单位进入眼球, 迅速捕捉文眼和重点句段, 获得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把握。
第三, 在朗读中获取对文本信息的整体把握。文本的抽象性和未完成性决定了阅读者要借助想象活动和移情作用恢复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关系, 潜心“倾听”作者的话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定伴随着学生自觉的想象活动和移情作用。它的内隐行为表现为学生对言语情境的重构和对作者话语的“倾听”, 而外显行为则表现为学生声情并茂地对作者话语的角色表达。读《论语》, 学生就把自己想象成孔子, 读《背影》, 学生就要扮演朱自清了。从这个意义上说, 如果学生没有获得对文本信息的整体理解, 读文本时就很有可能读不出节奏、轻重和语调。所以, 朗读其实质就是对文本整体信息的涵泳, 朗读时必须有对文本整体理解的参与。
第四, 整体设计“主问题”, 培养学生整体感悟能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 由于对问题的设计过于细碎, 造成了教学中的烦琐分析。这样不便于学生对文本整体宏观的把握, 给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基于此, 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化繁为简, 着眼文本整体设计有思考价值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有效传达文本的整体信息。这个“主问题”, 是引发学生参与的牵引力, 是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如何设计“主问题”呢?
(1) 整体感知阶段, 围绕文本题目设计“主问题”, 使学生快速进入阅读主题。
(2) 精读赏析阶段, 用“主问题”形成对文本的深入研讨。
(3) 拓展延伸阶段, 用“主问题”强化学生对文本整体的新认识, 引发学生进行创新拓展, 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
从整体着眼设计主问题, 对课堂教学会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简化了教学的组织程序,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指导;重要点;缺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06-01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更注重知识传授,从而忽视了能力培养,这对学生后天素质发展将产生不良影响,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能力同样需要得到实质性加强。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学生无论是在文字还是文章学习上都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得更好的感悟,对于加深教学内容印象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因为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是很成熟,缺乏自控能力,更加需要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同时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以此来为学生语文素质能力发展打下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门学科有了兴趣才能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新课程标准教学提倡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自主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这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很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教学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然而阅读对很多学生而言最初仅仅是一种业余爱好,在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爱读书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阅读对学生来说既是培养兴趣的手段也是走向成功的方法,因此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将这种业余爱好转变为学习能力,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积极性教师的努力就会白费,也无法保证学生能力发展。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需要教师引导,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激发语文学习积极性,当学生阅读能力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后,学生自主能力也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点
1、忽视个人能力发展
能力发展是当下教学重点方向,传统教学模式导致不少学生知识储备足够却不能灵活运用,在实质上就是能力发展不足,社会发展需要能力足够强有担当精神的人才。虽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知识掌握是唯一衡量标准,但仍需要在各方面重视个人能力发展。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不能一味灌输知识,要注重个人能力发展,在进行教学目标之后,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利用学生之间产生的共鸣培养能力发展,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都体现出来,为学生打下能力培养基础,充分发挥出学生潜能。
2、没有端正阅读态度
没有正确的阅读态度,阅读教学目的就难以实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轻视阅读训练,将阅读视为一种负担,这是一种错误观念。如果在阅读训练中只是当成作业来完成,不反思自己的阅读感受,不记录阅读笔记,就会令阅读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对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没有达到知识获取的目的,阅读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1、构建良好阅读环境
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小学语文学习也不例外,课堂氛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阅读教学效果。阅读训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去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这样有助于去理解教学内容,加深学习内容印象,在培养学生语文基础上发挥出独特功能与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或者观赏课外书籍等方式为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前提条件,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处在适合进行阅读训练的环境,非常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自主开展阅读训练,促进了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发展。在良好的环境刺激下,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过程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教学内容理解更加透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2、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终身学习年代,阅读是一种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习效果,许多人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导致阅读效果不佳,学习效率低下是一种浪费。在进行小学教育之前,学生学习能力几乎是一片空白,教师要抓住机会合理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足够学生受用一生。阅读需要抓住重点,标记好不理解的地方以便于提问,勤记读书笔记,把阅读感悟以及个人思考写下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改进在学习中的不足,把学生手中的资料实现最大利用率,有利于学生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3、加深师生感情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篇12
1.阅读材料和阅读训练方式单一, 多限于教材和阅读理解试题。除此之外, 学生很少接触、阅读和欣赏原汁原味的英语阅读材料, 更别说玩味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文章。
2.阅读策略和语篇分析能力训练不足, 教师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点的教学, 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面。
3.阅读教学的任务设计单调, 教师仅仅关注对教材的理解, 设计的问题也是从教材中直接找答案, 忽视学生的情感和独立思维等因素, 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4.大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没有养成自觉阅读英语文章的习惯, 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阅读教学。
二、有效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1.开发阅读教学资源, 拓宽教和学的渠道。
2.优化阅读教学方法, 增强语篇理解能力。
(1) 整体教学法:即抓住中心、分析标题进行阅读教学, 让学生从整体上纵观全文结构和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不必逐字逐句地去理解, 而是抓文章的大意和构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理解文章:t it le、headli ne、mai n i dea、t opi c sent ence、key wor ds。
(2) 线索教学法:记叙文以记人叙事为主, 一般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阅读时应抓住六要素5W+H (Who、When、Where、Why、What、How) 。
(3) 速记教学法:让学生进行NOTE-MAK-ING, 抓细节, 深入理解全文内容。让学生快速掌握重要信息, 从而有效理解文章。
(4) 背景知识介绍法:教师在处理阅读文章时, 应先介绍有关人物和事件的背景知识, 或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指导学生通过讨论、查找报刊、或上网搜索获取有关背景知识。
三、排除阅读理解障碍,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注重词汇积累, 扩大词汇量。
2.强化语言知识和技能, 准确分析句子结构。
3.注重成语习语的积累, 增强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总之, 有了相当的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及语言技能作保证, 能确保一般情况下阅读理解的正确性, 再加上对英语习语和文化意识的了解,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能更上一层楼。
摘要:英语教学强调以发展综合运用语言运用能力为基本目的, 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的第一要素就是语言技能。在语言技能中, 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是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进行阅读欣赏活动的重要途径。所以,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教学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开展阅读教学】推荐阅读:
开展高效阅读 推动语文教学06-20
语文教学论文:开展探究性阅读的基本方法11-17
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06-16
如何开展家庭英语启蒙阅读06-25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群文阅读10-27
阅读欣赏课的开展方法08-12
开展中学语文课外阅读11-17
浅议如何有效开展校本阅读课09-16
开展高效教学05-31
开展诵读教学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