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2024-05-18

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精选12篇)

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篇1

达·芬奇说过:“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 智慧是实验的女儿。”家庭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 它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指导为基础, 教师设疑、提示和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为过程, 使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物理知识为目的。家庭物理实验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就部分物理实验的教学家庭化, 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家庭物理实验的特点

1.家庭物理实验是指那些取材方便、简单易做、趣味性强、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省时安全的物理实验。

由于学生在家中完成实验, 教师可以相应的减少课堂实验操作的时间, 节约了课时计划。同时, 学生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去独立设计实验步骤, 并能反复操作, 达到实验目的。如学《光的折射》时, 教师可布置水中“浮”钱的实验, 学生在家中仅需一只碗、一枚硬币这样简单易得的材料就可做实验了。实验时, 先将硬币投入空碗中, 人远立碗的一侧, 逆着光线看过去, 硬币反射到人眼的光线已被不透明的碗壁所遮挡, 使人无法看到硬币, 注水于碗,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 因水与空气密度不同, 射向硬币的光线在水面处会发生弯曲,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由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发生, 此时, 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 硬币便“浮”了上来, 碗中的水似乎变浅了, 因为我们看到了硬币的虚像。

2.家庭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一方面, 许多学生认为物理很难学, 而课堂实验受课堂时间的限制, 学生只能仓促完成实验操作, 一旦有操作失误或其它因素的干扰, 学生就难以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 只有通过教师总结或书本介绍来获得, 学生内心始终存有疑问, 无法真正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 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实验条件有限, 不可能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 学生只能分组实验, 多人共用一套实验仪器, 从而出现个别动手, 余者观望的现象, 仅有少部分学生真正达到实验目的, 而大部分学生对实验却是一知半解的, 长此以往, 学生容易失去做实验的信心和学物理的兴趣, 而家庭实验由于实验用品简单易得, 实验内容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可在家长的配合下, 积极准备实验材料, 设计实验方法,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 在“做中学”, 主动学会物理知识, 写出实验报告, 完成实验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想学习的东西, 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动力, 就会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如学“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后, 可布置一个家庭实验“鸡蛋的浮沉”, 仅需鸡蛋、食盐和水这样简便易得的材料做实验, 就可做出生动有趣的实验, 加深对“浮沉条件”的理解;如在学习“沸腾”后安排一个“纸盒烧水”的家庭实验, 就能使学生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这一知识点得到巩固。

3.家庭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家庭物理实验立足于每个学生, 使学生自己动手, 人人参与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 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操作实验和收集数据的能力, 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在做中进一步知, 在知中进一步能, 在能中产生物理实验的快感, 享受物理实验的乐趣, 体验实验成功的幸福。如学过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后, 教师可布置家庭实验:让学生用可乐瓶、玻璃瓶、白炽灯泡等做成凸透镜, 用不透光的物体作为光屏遮住凸透镜一部分, 观察物体成像的变化与距离的关系。学生不仅完成了实验任务, 还发现用食品保鲜袋装水后可做成改变焦距的凸透镜。学生在做家庭物理实验时, 为了分析实验中的物理现象, 解决疑难问题, 查找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在此过程中, 实现了由“要我学”→“我要学”→“我乐学”→“我会学”的转化, 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等具有独到之处。家庭实验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沃土, 是激发学生物理兴趣的增长极, 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孵化器。

二、家庭实验的实施

1.实验进行之前, 教师需要先确定实验的主题, 提出与实验目的相关的问题或要求。如学习 (潜水艇) 一课前, 教师可先布置家庭实验——自己制作潜水艇, 要求学生自己准备以下实验用品:注射器一个, 十厘米左右长的细塑料瓶子一个, 薄铁片一小块 (可从易拉罐上剪取) , 胶管一小段。

2.家庭实验进行时, 要求学生准确记录实验现象, 收集实验数据, 加以对比分析, 得出实验结论。如做《潜水艇》实验时, 学生只要先在细塑料瓶子里盛入水, 再用胶管与密闭性良好的注射器连接起来, 这个细塑料瓶子就是潜水艇了, 它应该刚好能浮在水面上。如果潜水艇太轻的话, 可以用适量的铁片进行调节。检查好以后, 就可以进行潜水实验了。用力往上拉注射器活塞, 潜水艇就上浮;用力往下压注射器活塞, 潜水艇又下沉了。进一步分析:当你往下压注射器时, 会使潜水艇中少量空气的体积变小, 密度增大, 当潜水艇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 就会下沉;反之, 就会上浮。通过观察这个实验现象, 学生可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并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3.家庭实验结束后, 要求学生如实报告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如学习“静摩擦力”一课时, 可要求学生做家庭实验“分不开”的书, 让学生边做实验边记录实验现象, 从“书分不开”这一结果中分析静摩擦力的存在。为防止学生遗忘, 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完成家庭物理实验的情况, 肯定学生的探索成果, 分析实验成败的因素, 归纳出科学结论, 才能使家庭物理实验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起到“共振”的强化作用;同时, 要评比最佳实验报告, 对有独到见解, 独特方法或做出创新性成果的学生, 要进行奖励。而当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时, 只要思路正确, 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人生两件宝, 双手与大脑”。物理家庭实验既动手又动脑, 把实验教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从校内延伸到了校外, 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激发了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摘要:本文主要就部分物理实验的教学家庭化, 谈了一些做法和体会。指出了家庭物理实验的特点和家庭物理实验的实施过程。家庭物理实验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家庭物理实验,物理兴趣

参考文献

[1]明.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一.

[2]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6.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6.

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篇2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的教学与实验密不可分,由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用实验来解决问题,是我们一贯的教学策略.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成熟,在教学中我们如能正确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

我们可以把物理实验分成如下几种类型:教师演示型实验,课堂学生实验,课后小实验.本文谈谈笔者对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师演示型实验

物理教师在上课时,由于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稍不注意测量的数据或要观察的现象就会出现较大偏差,所以绝大部分的演示实验都是教者自己动手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但如果每个实验都由教师演示势必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他们的动手能力.笔者认为,有些实验可由教师动手演示改为师生共同实验,让学生适当参与进来。

比如说:马德堡半球实验,教师准备两个橡胶半球,挤出里面的空气后,先让两个力气较小的女生上来拉,发现两人使尽力气都没能拉开,然后再让两个力气较大的男生来拉,拉开时还有很大响声.教师重装器材时偷偷将吸盘边缘拉开一条细缝让空气进去,再让两个女生来拉,很轻松就拉开了.学生看得目瞪口呆,纷纷议论:“奇怪了,难道两个大男生的力气还没小女生的力气大?男生是故意做给大家看的吧?”通过学生想法与实验现象的巨大反差,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中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再比如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可先由教师演示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做此实验的注意点,学生做实验时就可以避免出现很多错误,节省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些实验中教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由教师将实验、教学内容、学生、课堂有机结合。

2学生实验

在实验课中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莫过于学生实验了,特别是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看到实验课,大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师要注意引导,规范实验操作.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肯定会多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或归纳的结论.我们可以在实验前让学生好好预习实验过程,带着问题去探究,再加上教师的恰当指点,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尝到实验带来的乐趣。

问题教学资源,不能敷衍了事,要让学生仔细检查实验装置,梳理实验流程,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合作得出正确结论.让学生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

比如,在用直尺这一简单器材做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强调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分别控制直尺长度和用力大小不变,再比较所听声音的不同.学生在亲身体验了“控制变量”这一实验方法后,对此实验方法有了初步认识,为后面的相关实验打下较好基础。

在“测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中,单靠教师的讲解、演示远远不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了解实验原理,到器材的选择、组装,数据的测量,结果的分析,结论的得出,都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能将电学这部分几乎所有知识点都复习一遍,加强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实验能锻炼学生动手、合作、总结交流能力,进一步升华所学的知识.要高质量地完成实验就要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烂熟于心,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转化和举一反三。

3课后小实验

在课后学生实验中,受实验器材的限制,主要以一些小实验为主.这些小实验将物理与生活、社会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物理的生动、有趣、有用.抓好这部分实验能更好地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物理知识,扩大学生视野,扩散学生思维。

如“物体的浮与沉”这一节课后习题介绍了浮沉子装置,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通过捏大塑料瓶能使小瓶在里面实现上浮与下沉,这个现象里面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在学生利用大号的可乐瓶和一个透明塑料小药瓶及一段铜丝做了个浮沉子之后,他们观察到在捏大瓶时,有水进入了小瓶,导致小瓶下沉,松开之后,小瓶的水减少了,小瓶上浮.利用本节知识他们归纳出了实现小瓶浮沉的原因是小瓶的物重发生了改变,水进入时,小瓶物重增大,大于浮力,小瓶下沉;水流出时,小瓶物重减少,小于浮力又会上浮.利用这个课后小实验很好地验证了物体浮与沉的条件.由此他们又理解了潜水艇也是靠改变自身物重来实现浮与沉的.学生感受到了小实验给他们的物理学习带来了很多乐趣,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不少的物理实验器材,例如用一盆水和一块镜子,调整好镜子在水中的角度,反射太阳光到墙上,可观察到光的色散现象;站在喷泉旁边,找准角度也能看到彩虹;老花眼镜的镜片可作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可作凹透镜;一支铅笔加上一块橡皮泥可做简易密度计;一块薄铁皮可做物体的浮沉实验……

积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搜寻物理实验器材,让他们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获得的知识,去探索、研究疑难问题,从而让实验发挥最大的作用。

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篇3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一门学科如果没有一些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可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内容,形成学科体系与结构。物理学的内容大体可分为物理现象、事实、概念、规律和理论。其中物理概念是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基础。因为规律揭示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关系。如学生对力、质量、加速度这几个概念搞不清,那就无法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更谈不上正确应用了。

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发现高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问题就在于:教师方面,往往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只注意让学生多练习,而忽略了让学生掌握概念;在学生方面,只注重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不重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其结果必然是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式式的数学符号所代替,概念不清,就会越学越难学。所以,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在建立概念时,要让学生在物理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要运用物理方法,把新事物和自己的原有概念联系起来,形成初步概念后还要和与之有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不断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概念是学习物理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过程和途径。

二、物理概念的特点

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在观察天体运动,车辆前进,机器运转等,虽然这些现象的具体形式不同,但经过分析、比较,就会发现其共同特征,即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在改变。于是,我们就把现象的共同特征抽象概括出来,叫机械运动。再如平动概念的形成,也是在观察一些事实或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平动的特点,区分与非平动的不同,这个概念就建立起来了。众所周知,一切热力学过程,都满足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但在转换过程中是不是一定能实现守恒呢?大量事实表明:在热传导中,热量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的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电荷运动现象中,原来静止的正电荷自动地从电势低的地方向电势高的地方运动的不可能的。总之,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三、物理概念在教学中的要求

(一)要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

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首先应从具体的事例出发,就是通过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观察物理现象,和进行必要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从而对研究对象有一个感性认识,以建立起清晰的表象,这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其次,概念的形成,并不是感性材料的堆积,而是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因此,在学生已有足够数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就要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抽象,去逐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以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二)要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物理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与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在概念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如加速度的定义式,就是把速度变化快慢定量地反映出来,同时给出了它的量度方法。所以,对于物理量,应使学生把它的文字表述与数学表达结合起来,从质和量两方面来理解概念的内涵。

(三)要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外延

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说的概念的适用范围就是指概念的外延,它说明概念反映的是哪些对象。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就是力这一概念的外延。在概念教学中,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逐步使学生了解它的外延,使学生通过对物理概念外延的学习,逐步深化和扩展对概念的理解。

(四)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关系并学会运用概念

联系的观点是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个基本观点。在教学中,揭示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和扩展对所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如在电学中,电势、电动势、电势能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学习中只有认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三个概念。“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通过应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概念。同时在运用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上的缺陷才能暴露出来,以便于在教学中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完善和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总之,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知道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概念教学的特点外,关键是在教学中要按照概念教学的有关要求,克服概念教学中的常见问题,除抓住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外,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寻找一些细节,根据教学经验使我们的概念教学日臻完善。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开展策略新探 篇4

一、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所列出的实验基本都是验证性实验, 有少部分是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对相关的物理知识是否正确加以验证, 而探究性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通过二者的功能对比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探究性实验更符合新课程标准。基于此种情况, 在具体执行实验教学时,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我们不妨适当地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例如, 在执教《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这一节内容时, 很多教师都反映太难教, 学生学起来也觉得非常吃力。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做了很多验证性实验, 但是学生对相关定理和知识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因此,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我组织学生一起自制学具:我和学生一起去装潢公司找一些废料, 定10个框架, 又找来一些磁铁, 然后运用铝丝进行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和解决。比如我提问:“在铝丝长度和磁感应强度不变的情况下, 假如我们改变电流的大小, 那么铝丝的运动轨迹是怎样变化的?假如我们改变铝丝的长度, 那么铝丝的运动轨迹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通过上述类似问题的引导, 再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实验, 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很高, 通过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有理有序地开放学校实验室

一般情况下, 学校的物理实验室都不对学生开放, 只是在上实验课的时候才对学生开放。这种情况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进行物理实验的可能性, 不利于学生物理实验兴趣的提高。我建议可以适当地开放学校的实验室, 让学生可以熟悉实验、查缺补漏以及培养兴趣和创新能力。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的开放必须是在教师指导下, 有理有序地开展。

实验室的开放可以将集中开放和平时开放相结合, 定期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平时开放的实验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 对于学生普遍认为完成不理想的实验, 可以安排在开放时间重新再做。每个班级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实验, 进行相关实验的探究。集中开放时间则可以安排在每个星期的周五下午来做, 学生可以自主安排自己想做的实验。这些实验内容都是与课本相关但又是课本中没有出现过的。在做课本上没有的实验的时候必须要事先和自己的授课教师进行沟通, 这样可以让教师有时间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当然, 这样的实验器材也可以由学生自制。在这个中, 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验加以引导。例如, 在《会翻跟斗的魔丸》这一课外实验过程中,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1) 魔丸为什么会像翻跟斗似的运动而不是直接滑动下去? (2) 猜想一下魔丸内部的结构会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 学生在实验探究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

三、适当地开展一些课外小实验

课外实验是课堂实验的有力补充, 也是提高学生实验兴趣的有效手段。我通过对班里学生的调查, 得出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做课外小实验, 其原因是这些课外小实验更加充满生活色彩, 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基于此种情况, 我们可以适当地将学生从课堂、教材和习题中解放出来, 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小实验。

例如, 我在执教《动量》时, 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小实验。实验的具体要求是让一个生鸡蛋从四楼上落下而不破, 实验所用的器材重量也不能超过鸡蛋的重量。这个课外实验布置下去之后, 学生想了很多种实验方法。有的学生给鸡蛋安装了一个降落伞, 有的在鸡蛋上安装了一个氢气球, 还在鸡蛋的底部用海绵垫起来做缓冲……虽然他们的实验方法千奇百怪, 但是都离不开动量定理。

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自制实验器材的活动。比如, 我和班里的学生在课外共同制作了“绳波演示仪”“胡克定律演示仪”等。在制作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运用了很多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这样做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也可以让学生的物理知识得到有效的实践运用。

四、结束语

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篇5

九十年代初期,在教育科学领域中形成了一种具有社会时代特征的新的改革思潮一一STS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了在教学中将学科理论和当前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我国推行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之必须,它旨在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一代,造就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跨世纪人才。

为了更好地实施STS教育,采取课堂渗透的方法在当今教育体制下无疑是一条主要途径,但仅有这还不够,有效和生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必将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开放式的辅助手段。近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试验课本上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确定了近20个课外小实验,我觉得将其分布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仍显不足。为此我联系有关章节知识,另外增补了10多个。如在《动量》一章里增设了“用自来水观察反冲运动”;在《电场》一章里增设了“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增设了“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平均每月至少有一个可做。我把这30多个课外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的特点分阶段以各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组织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对于难一些的小实验,我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包括实验原理、所需器材、操作与观察要领等。有些实验原理简单,需要的器材不多且在身边易找,要求他们在实验室外随机场所完成。而有些实验需要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必须要他们在实验室里完成。如“测人的反应时间”、“缝衣针浮在水面上”、“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等大部分小实验均可在实验室外完成,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微小形变的显示与观察”等少部分小实验可在实验室里完成。

每学期每班能收到学生完成的课外小实验报告和小结达100余份,对这些报告和小结我都给予了及时的批阅,从中还筛选出20余篇优秀报告和小结装订成册进行展览,然后存档。

丰富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动手操作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对学生智力开发不无裨益。

近几年高考中,加强了对课外实验设计能力的考察,这标志着今后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由于我重视学生课外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99年高考中,我所带的毕业班实验题得分率较高,平均分为15.2分,而实验题总分为17分。

二、开展科技小制作和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科技创造和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物理学也因此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要想培养爱迪生式的大发明家,必须从小事做起。

首先,我将教材上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较紧的知识作恰当地扩展,引导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科技小制作。如在学完“静电感应”后,学生完成了“简易静电吸尘器制作”和“简易验电器制作”;在学完了“动量守恒定律”后,学生完成了“微型火箭的制作”; 在用心

爱心

专心

学完电路知识后,学生完成了“简易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与安装”、“节日闪烁彩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和“多用电表组装”; 学完了“透镜成像”后,学生完成了“照片的拍摄与冲洗”;学完了“声波”知识后,学生完成了“普通开水壶报警器设计与安装”;学完“磁场”后,学生完成了“指南针制作”等等。

其次,我引导学生对身边观察到的和课本上遇到的物理现象作理论和实践上的思考,写出了一篇篇嫩稚而又不失科学的小论文。学了“向心力”知识后,学生写出了《汽车拐弯安全谈》;学了“动量定理后”,学生写出了《汽车制造中的舒适问题》;学了“超重和失重”知识后,学生写出了《在宇宙飞船中的生活起居》;学了“圆周运动”后,学生写出了《地球形状为什么是椭球体》;学了“振动和波”后,学生写出了《房屋建筑中的防震设计》等。

再次,我结合现代前沿科学和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科学幻想。他们在查阅了我提供的有关资料后,写出了一篇篇发人深思的科幻小论文。如《月地索道与来来太空旅游》、《未来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超导现象与电力革命》、《反物质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碰撞》、《环保生物电池》等等。

生动有趣的科技小制作和小论文撰写活动,极大地陶冶了学生们的科学情趣,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独立幻想的能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他们未来献身科学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启迪。

每学年每班能收到学生的小制作和小论文达50多件(篇),在98年由京山县科协举办的中小学生科技小论文、小制作评选活动中有2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获奖数居全县各校之首。有二项还作为科技成果向有关单位推广,如《楼道感应灯控电路的设计》被推广到建工局,《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被推广到制造厂。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在学校相对比较封闭,与社会有较大距离。但学生终究要走入社会,在人海茫茫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苛刻,生存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社会和适应社会。

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我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和街道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如在京源大道上测定汽车、摩托车的速度后,学生们发现不少汽车和摩托车超速行驶,于是他们写出了《城市交通事故成因》并呈送县交警大队,使自己也受到一次交通安全教育。结合“光缆通讯”的学习和中央电视台关于“拉线有电打死了人谁负责”的讨论,我组织学生参观了街道和工厂的通讯线路布局,发现有些地方的通讯线路像蜘蛛网似的,有的离高压线和照明电路较近,于是他们写出了《通讯线路的合理化布局》呈送县电讯局,报告上还附有照片。

结合电能输送的知识,我组织学生到我校社会实践基地永兴镇汪岭岗村进行调查和访问,发现有些村落灯光很暗,线路电压降较大。个别村落还没有通电,晚上用的是柴油灯。走访中还得知电价较高,农民用不起。于是同学们写出了《关于汪岭岗村输电线路的布局与管理的意见》分别呈送该村委会和镇供电所。此外,还就噪声、光、白色污染等环保问题,下水道面盖不全造成儿童不幸堕入身亡的问题等进行了社会调查,都写出了调查报告,并呈交有关单位。呈送的报告中大多有回音,通过半年的整改,均有一定的成效。为此,汪岭岗

用心

爱心

专心

村委员会、电讯局、县文明办、县城建局向学校送来了感谢信。98年5月在学校组织的社会调查报告评选活动中,有三篇获一等奖,5篇获二等奖。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社会生活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主人翁责任感。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况,则可直接得出OA段细线竖直的结论,问题的解决会变得更加快捷;2003年15题在由库仑定律得出了a、b对c的静电力谁大谁小后,就可用科学假设法假设若两力一样大,则代表他们的合力的对角线会沿与ab平行的方向,那么当a对c的静电力小于b对c的静电力时,对角线会与cb线的夹角小于60;22题要应用理想化模型法认为系统在衰变过程不受外力,则衰变前后动量守恒,进而才能求得带负电的π-介子和不带电π0介子的动量大小之比;23题要通过观察6个点的分布,先舍弃左起第2点,再作U-I直线,让其余5个点尽量靠近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进而求得电阻和电阻率等等。

用心

爱心

关于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 篇6

【关键词】物理;探究性实验;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实验内容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当前的高中物理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占据着实验内容的主流,这种验证性的实验无论是在实验内容、实验过程还是实验结果上都存在一定的封闭性。一般来说,学生在做验证性实验的时候,事先已经知道了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某一个既定的范围内,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率,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把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说的清清楚楚,学生要做的就是照着教师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在这种实验教学中,学生犹如提线木偶一般被教师所控制,学生自己的想法无法体现到实验过程中,导致学生变成了实验操作工,这样的实验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其它多方面的能力往往收效甚微。为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努力突破过于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积极地开展一些探究性的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一种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认知构建的手段,通过探究性的实验,学生能够获得物理实验研究方法的培训机会,能够形成理性的具有批判性的思想方法。与验证性的实验相比,在开展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提出的挑战要更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管得太多不好,会影响学生思维自由,管得太少也不好,否则学生容易误入歧途,如何来把握管理的度,对于教师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不仅如此,在探究性实验中,由于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未知性,会导致各种意外状况频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式实验教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一、制定规范的探究计划

相较于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充满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很难把握和调控,一不小心,学生就会偏离目标,使得实验要么失败,要么流于形式。为了保证探究性实验的效果,必须要制定规范的探究计划:首先,要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课题,一般来说,课题的提出都由教师来做:其次,教师要根据实验目的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并提出详尽的实验要求:第三,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提出假设,猜测一下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发生的变化以及可能产生的实验结果等;第四,制定详尽的实验计划,第五,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并收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用来论证之前提出的假设;第六,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有必要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以进一步深化思维成果,巩固实验的成效。

二、探究性实验要具有新颖性

探究性实验的核心内容就是实验的开放性、新颖性,在探究性实验中,实验结果没出来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充满各种可能性,这也是探究性实验最具价值和魅力的地方,倘若教师设计的所谓探究性实验,学生一眼就能看穿结果,探究实验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实验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实验的新颖性,要保证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的时候能够与自己原有的认知发生冲突,这样才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例如,笔者曾经开展过一个“没有系统误差的情况下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探究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测定数据,并且求出没有系统误差的情况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对于这样一个实验,学生要想在教材中找到既定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学生在一边操作一边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其中很多都与自己的传统认知发生了冲突,冲突一旦产生,学生自然会想办法进行探究,寻找答案,这就是探究性实验的价值所在。

三、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相较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实验的时候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作为教师,即使是探究性实验,我们也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机会,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实验中能够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当然,探究性实验的开展难度较大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可以从一些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入手,或者是将一些课本上原有的学生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例如,课本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一个学生实验。按照传统的方式,是先给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然后让学生完成表格以后直接进行实验操作。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将这个实验改变成探究性实验。首先,给学生提供需要的实验器材,包括打点计时器、纸带、砝码。小车、滑板、刻度尺,然后让学生利用所给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测定加速度的实验计划。为了降低实验难度,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验的成功率。通过把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可以有效降低实验探究的难度,非常适合在学生培养探究性实验能力的初期阶段。

【参考文献】

[1]黄才发.高中物理的探究性实验[J].文理导航(中旬),2012年03期.

[2]叶长龙.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陶粟源.物理探索性实验的设计原则[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年第03期.

关于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 篇7

关键词:物理,探究性实验,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 实验内容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对于教师来说,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当前的高中物理实验中, 验证性实验占据着实验内容的主流, 这种验证性的实验无论是在实验内容、实验过程还是实验结果上都存在一定的封闭性。一般来说, 学生在做验证性实验的时候, 事先已经知道了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某一个既定的范围内, 更有甚者, 有些教师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率, 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 把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说的清清楚楚, 学生要做的就是照着教师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在这种实验教学中, 学生犹如提线木偶一般被教师所控制, 学生自己的想法无法体现到实验过程中, 导致学生变成了实验操作工, 这样的实验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其它多方面的能力往往收效甚微。为此,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 我们要努力突破过于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中积极地开展一些探究性的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一种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认知构建的手段, 通过探究性的实验, 学生能够获得物理实验研究方法的培训机会, 能够形成理性的具有批判性的思想方法。与验证性的实验相比, 在开展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 对于教师提出的挑战要更大。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管得太多不好, 会影响学生思维自由, 管得太少也不好, 否则学生容易误入歧途, 如何来把握管理的度, 对于教师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不仅如此, 在探究性实验中, 由于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未知性, 会导致各种意外状况频发,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 教师在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 一定要掌握方法和技巧, 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式实验教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一、制定规范的探究计划

相较于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充满很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 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很难把握和调控, 一不小心, 学生就会偏离目标, 使得实验要么失败, 要么流于形式。为了保证探究性实验的效果, 必须要制定规范的探究计划:首先, 要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课题, 一般来说, 课题的提出都由教师来做:其次, 教师要根据实验目的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 并提出详尽的实验要求:第三, 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提出假设, 猜测一下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发生的变化以及可能产生的实验结果等;第四, 制定详尽的实验计划, 第五, 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 并收集实验数据, 记录实验现象, 用来论证之前提出的假设;第六, 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 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最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有必要的话,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 以进一步深化思维成果, 巩固实验的成效。

二、探究性实验要具有新颖性

探究性实验的核心内容就是实验的开放性、新颖性, 在探究性实验中, 实验结果没出来之前, 一切都是未知的, 充满各种可能性, 这也是探究性实验最具价值和魅力的地方, 倘若教师设计的所谓探究性实验, 学生一眼就能看穿结果, 探究实验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因此, 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实验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实验的新颖性, 要保证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的时候能够与自己原有的认知发生冲突, 这样才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思维兴趣, 促进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例如, 笔者曾经开展过一个“没有系统误差的情况下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探究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电路, 测定数据, 并且求出没有系统误差的情况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对于这样一个实验, 学生要想在教材中找到既定的答案是不可能的, 学生在一边操作一边探究的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 其中很多都与自己的传统认知发生了冲突, 冲突一旦产生, 学生自然会想办法进行探究, 寻找答案, 这就是探究性实验的价值所在。

三、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相较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正因为如此, 很多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实验的时候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 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 作为教师, 即使是探究性实验, 我们也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机会, 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实验中能够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 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当然, 探究性实验的开展难度较大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 可以从一些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入手, 或者是将一些课本上原有的学生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 例如, 课本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一个学生实验。按照传统的方式, 是先给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 然后让学生完成表格以后直接进行实验操作。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将这个实验改变成探究性实验。首先, 给学生提供需要的实验器材, 包括打点计时器、纸带、砝码。小车、滑板、刻度尺, 然后让学生利用所给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测定加速度的实验计划。为了降低实验难度,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对学生进行引导,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验的成功率。通过把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 可以有效降低实验探究的难度, 非常适合在学生培养探究性实验能力的初期阶段。

参考文献

[1]黄才发.高中物理的探究性实验[J].文理导航 (中旬) , 2012年03期.

[2]叶长龙.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1年.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篇8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习方式

依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来源, 可以将学习分为两大类型, 即发现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两类。我认为发现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 两者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有人曾误认为, 接受性学习只是机械性的学习, 而发现性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但事实上, 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学习方式。他们只是学习个体获得经验的途径不同而已, 两者都是在能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 学习者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主动构建而实现的。目前从总体来说, 学校教学主要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 发现性学习为辅。而发现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所以, 教育者应设法培养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从接受学习走向发现学习的过程,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世界。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在教育环境的信息化和社会日新月异的环境中, 学生必须具备发现学习的能力, 才能不断学习新技术, 培养自己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从而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发现性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师只要提供合适的探究实验项目,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 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 充分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学生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操作、调查、数据处理、交流和总结等活动, 经历探究实验全过程, 从而获得知识与能力。在发现性学习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主动性, 体验了探究性学习乐趣, 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物理学科, 它是一门很强的实践性学科, 只有通过不断实验, 才能不断获得物理现象、规律、公式等方面的认知。所以, 物理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增强学生科学实验与综合实验的能力, 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通过查找文献、动手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数据处理、总结报告等主要方式, 最终完成探究实验项目的学习任务。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体验到了发现学习中的探究乐趣, 所以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性学习。笔者认为, 实验教学改革不仅要重视学习内容、教学体系的更新, 更强调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 根据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个性特点, 探索适应未来社会的新的学习方式是高校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

(一) 体现目的性原则

教师应充分备课。认真设计探究实验内容项目, 找到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实验问题。集中力量, 组建集体备课小组, 设计教学内容, 设计问题障碍, 设计各种问题情境。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之间讲解和讨论, 在必要时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 学生只有通过一系列教师设计的“问题”或自己碰到的“问题”的锻炼, 充分认识了自己, 才会查漏补缺, 才会主动学习, 真正成长为一个有探究精神的学生, 并在探究学习中体会到实验的乐趣。

(二)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 教师要敢于“放权”, 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学生可大胆说和做。教师在实验项目、实验原理、方法等选择上, 要有把控能力, 但不能过多“介入”, 更不能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探究式实验教学要注意思维的开放,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 鼓励学生质疑, 师生间的讨论尤其重要。平时课堂上不断设问、争问、回问, 师生间通过多问多答多质疑等交流, 引发思维发散, 在多种方法中比较最佳方案, 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日益得到培养。

(三)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 补充和丰富教学内容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 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 可以有机结合一些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等, 如实验模拟演示、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 利用计算机作图和处理数据等, 大大增强了教学的时效性,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四) 成立探究实验兴趣小组, 让学生享受学习

成立探究实验兴趣小组, 提供专门的实验场所, 由教师负责值班指导。学生通过管理员的批准可以进去做实验。师生的旧电器, 学校已报废的旧仪器我们会回收起来, 学生通过拆卸、重装、设计、更新元器件等活动。师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 提升了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主动参加这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享受主动学习带来的快乐,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拟订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

开展探究性实验必须要符合教育规律, 要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和接受知识等方面的情况, 最终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 在确定探究实验课教学内容时, 要实现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创新能力型逐级提高的物理实验课程体系。

首先, 低年级时学生经过了一部分较基础的实验探究性实验项目训练后, 学生有了信心, 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学习的欲望和能力, 增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了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

其次, 学生步入高年级时, 我们可逐步加大加深探究实验项目的宽度和难度, 教师布置任务和要求, 学生从自行查找资料和文献, 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测量方法、仪器等, 到最后完成全部实验内容。教师给出有一定难度的探究性实验项目时, 最好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密切的关系, 然后规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学生要制定可行性计划和教师交流。学生要收集相关的实验资料、分析各种遇到的问题, 最后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确定实验设计方案、内容等, 按时完成实验项目, 处理数据写报告与总结。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教学培养, 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 树立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改变老观念, 要让学生成为敢说、敢做、敢质疑的学习者, 师生间能平等地交流和学习, 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快乐学习, 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我们的学生享受到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的过程和方法, 逐渐喜欢科学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1]潘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

如何开展高一物理的教学工作 篇9

一、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

很多时候, 学生是先喜欢教这个学科的教师, 后喜欢上这个学科的。如果学生都用笑容来迎接你走进课堂, 你这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师生之间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尤为关键。但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学生也不会在高一一见面就喜欢上你。在和学生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里, 我始终坚持多笑一笑!笑着进教室, 笑着对他们提问, 笑着听他们回答, 笑着指出他们的错误, 笑着看他们进步, 笑着享受他们成长带给我的快乐。笑, 是富有感染力的。当学生和教师都洋溢着笑容, 当教学活动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时, 展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

以真诚的爱去面对你的学生, 去获得学生对你的爱。

当然, 要让高一物理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除了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外, 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同等重要。

在高一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教师高度重视。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你知道要接手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时, 首先应去了解你所任教的这届学生的初中物理教材, 以及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 (有条件的话, 不妨多去初中听课) 清楚学生在初中时的学习情况, 避免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不当。同时, 也要关注学生在初中阶段其它学科的情况。特别是初中数学的平面几何, 三角函数, 方程组, 根式运算, 函数图象, 因式分解等等。从而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为备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归根结底, 我们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一个成功, 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 必然对他的学生情况了如指掌。

三、学生的心理

进入高中学习后, 不少学生开始出现了松懈麻痹心理, 对高中物理学习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还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 在上高中之前, 就听说高中物理难学难懂, 认为自己智商不行, 难以学好物理, 对物理学习情绪低落, 缺乏主动性。受自卑心理的支配, 畏难情绪当头, 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 就更为悲观, 背上包袱, 成为物理学习的障碍。使高一物理教学工作难以开展。对此, 教师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关。

四、教师教学思维的误区

高一的物理教师往往是刚刚从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岗位上走下来的。高三毕业班工作形成的思维惯性, 使教师在高一物理教学的开始就对学生高标准, 高要求, 向高考看齐。追求在教学效果上的“一步到位”, 让学生感觉到“难以下咽”。在教师的不经意间抬高了学生学习高一物理的门槛, 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高一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

五、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一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们的思维活跃, 具有极其强烈的求知欲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 是推动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原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中学生的兴趣与非智力因素紧密联系, 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成分。我国的先贤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一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 要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开展的角度出发, 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挖掘教材的内涵, 结合现实生活, 生产的各种物理现象和重大物理事件, 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各种手段和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而生动, 让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求知欲, 探索欲, 创新欲得到充分的满足。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爱上物理。为高一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好的学习方法好比是打开高中物理学习大门的钥匙。很多学生之所以对高中物理学习吃力, 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教师在高一的开始应该把如何预习, 阅读, 听课, 记笔记, 复习, 习题处理, 实验分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 总结出适于自己的方法。良好的学习, 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受益的是学生的终身!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行为习惯比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

六、作业的设计与批改, 讲评

作业的范畴不应局限于书面作业, 它可以是当堂课的某些问题, 一个小实验, 或者一次物理实践活动等等。高一物理开始作业设计的中心思想是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不宜太难, 太偏。作业的收取, 批改, 讲评一定要及时。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 查漏补缺。还能够形成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习惯, 便于开展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开展课外活动丰富物理教学 篇10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课外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同时也是转变学习方式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在课外学习活动中, 学生可以自主地安排学习, 自主分析问题, 自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外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诸如课外观察与实践活动、课外阅读与自学活动、课外实验研究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几年来, 我在课外学习活动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开展了课外观察与实践活动、开放实验室活动等。

1. 开展课外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002年国庆长假, 我在联系蹲点的明湖中学布置学生开展了“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的观察实践活动。收假后, 学生上交了观察作业, 我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 学生观察的面比较广泛, 对许多问题的认识也很有见地。在我们开展的开放实验室活动中, 学生更是积极踊跃、兴趣浓厚。通过课外学习活动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学习品质, 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 在组织课外学习活动时, 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学习活动中;要适当启发引导, 给予学生帮助;要重视表扬和赞赏, 激励学生学习;要重视总结交流, 不断改进方法。

2. 指导课外实践, 学以致用

2005年, 笔者在联系蹲点的学校蓬莱一中工作, 一次到一个山区同学家家访, 该同学家在海拔2040千米的地方承包了一片山林, 准备开发一个生态农家乐, 但山林离村子三公里多, 不通电, 要架设照明线路家庭经济有困难。家访时, 我发现在他家承包的山林里有一条常流溪水, 水量不是太大, 但落差很好, 到了暑假, 我就指导他和其他六名同学, 在家长的帮助下, 安装了一台小水轮简易发电机, 并设计安装了农家乐照明用电线路, 虽然电力弱, 但基本解决了照明问题, 为他家节省了架设电线及电费开支, 深得家长赞誉。同时,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增。实践证明, 山区农村中学的同学是完全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将所学用于实践活动的。

3. 加强课外阅读, 增大知识容量

在课外学习活动中, 课外阅读与自学活动、课外实验研究活动等是一些十分重要的学习形式, 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好这些活动。首先, 选择内容要适当。一般来说, 自学的内容应具有以下特征:学生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内容中涉及的问题在学生较为熟悉的范围内;知识的难度不大;选择学生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容易感知、能进行课外观察或实验的内容。如“电从哪里来”的内容就很适合课外阅读与自学。课外实验研究活动的问题应该设置不复杂的问题, 且容易进行实验操作。如“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的问题。其次, 要认真组织。课外学习活动不能搞成只有任务的活动, 还必须组织好成果交流活动、相互学习的活动。一方面, 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等, 另一方面要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 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

开展物理家庭小实验辅助课堂教学 篇11

一、家庭小实验可以帮助验证教材中的重要原理或结论

物理是实验的科学,物理初中教材中的很多重要的原理或结论都是科学家经过千百次实验得出的,但是学生很难对其进行抽象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尽可可能地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同学们通过家庭小实验去直观的学习这些知识,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并能灵活运用。例如:在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要求学生回家自制杆秤,然后用自己制做的杆秤去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学过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外力关系后,可让学生自制一个测力器;学过物体的浮沉条件后,让学生自制一个浮沉子;学过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知识后,让学生自制电动机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做好这些小实验能巩固知识,使学生充满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目标教學的完成。

二、家庭小实验可以帮助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物理的兴趣。

物理家庭小实验的设计来源于生活,趣味性强,它符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受学生的欢迎,增强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另外小实验取材容易,简单易行,因此不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又和他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关,接近学生,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升华。物理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给学生的印象并不十分深刻。现在,家庭小实验弥补了演示实验的不足,使每个学生都能身临其境,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去领悟实验中包含的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学生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需要经过思维加工,才能使知识真正整合为个体的认知结构,因此,学生课后做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家庭小实验可以使他们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例如:在学习过大气压强后,我让学生自己回家设计几个小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并在第二天的物理课上进行展示。第二天,我走进教室时惊呆了,学生们有把家里挂衣钩带来的、有空饮料瓶、注射器以及一些我说不出名字出来的自制“仪器”,随后我让同学们一一上台展示,学生们互相价,选出“最佳创意”与“最佳实验”, 师生兴趣盎然,沉浸在创造的喜悦之中,大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三、家庭小实验可以帮组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可能会对某些章节知识的认识发生困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这些知识没有感性认识,很难透彻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物理会缺乏兴趣和丧失信心。例如:为了加强学生对热机做功冲程的理解,让学生在家模拟热机的做功冲程实验:让学生找一个胶卷盒,并在盒盖上开个小孔,然后在里面滴几滴酒精,盖上盖子稍过几秒钟,待酒精汽化后,手握电子点火器,使胶卷合盒指向空况的地方,随后观察现象,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既理解做功冲程的原理,同时也感受到了一滴酒精的“威力”。

四、家庭小实验可以帮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家庭小实验,将科学探究引入家庭,能为一些在物理学习上有浓厚兴趣或天赋的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实验、自觉进行探究、发展创新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式、更广泛的空间内来学习物理,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来说是很重要的。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来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在探究中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能较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在物理方面的需求,引发学生的探究和创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浅析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开展 篇12

1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开展的目的与意义

“双语教学”在我国主要是指采用英语和汉语讲授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大学物理双语教学, 即采用英语和汉语相结合的方式来讲授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其教学目的为:打好学生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学物理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 应该是在原有大学物理课程设置目的、意义的基础上, 逐步培养学生在英文环境下进行科学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早在2000年东南大学恽瑛先生, 就提出了两个“及早”的教学理念:“及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阅读英文参考资料的兴趣与能力;“及早”培养其从事研究性工作的兴趣与能力。这两个“及早”的教学理念, 对大学物理双语课程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一年级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定型期, 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时期。大学物理双语课程, 是大学阶段最早开设的一门双语课程, 是专业课的前期课程, 因此选在大学一年级来开设大学物理双语课程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大学物理双语课程的开设, 在整个大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 学生对物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其认识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化。大学物理课程, 将对物理知识进行更为深入和系统的讲解。因此大学物理课程是对高中知识的进一步深化, 并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物理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中, 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由于知识内容比较熟悉, 学习难度较小, 学生比较易于接受。通过大学物理双语课程的开展, 易于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英文参考资料的兴趣与能力, 更进一步养成学生在英文环境下进行科学思考的习惯。从而大学物理双语课程的开展, 将为以后专业基础课的开展以及专业双语课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模式尚未形成, 现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中尚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解决。

2.1 教学目标不明确, 导致教学模式选择不合理

由于缺少对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充分理解, 在具体课程的开展中出现全英语讲授和全中文讲授的现象。学生在大学一年级, 达不到能够听懂全英文教学的水平, 采用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模式是完全行不通的。选用英文教材、采用全中文讲授的模式, 这种教学方式完全违背了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2.2 由于缺少优秀的大学物理双语教材, 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在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开展中, 教材的选择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都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辅助传统大学物理教材。一方面, 由于英文原版教材价格比较高, 学生没有购买能力;另一方面, 英文原版教材是国外学生使用的正版教材, 对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 不易于大学一年级学生使用。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看不懂英文原版教材, 导致英文原版教材成为传统教材的辅助教材。

2.3 缺少优秀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人才

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一般由青年教师讲授, 由于缺少教学经验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大学物理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有待提高, 听说能力比较薄弱, 优秀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师是少之又少。

3 对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加强对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人才的培养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要对大学物理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 有很好的英语听说能力, 能够用英语对知识点进行非常准确的讲解, 更重要的要充分了解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大学物理双语教师应该从大学物理教学队伍中, 选拔教学水平比较优秀的教师来担当。从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中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出国进修,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 培养教师在英语环境下进行物理教学的表达能力。同时, 加强教师对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认识, 进一步明确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3.2 因材施教, 自主编写大学物理双语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的编写一本合适的大学物理双语教材, 是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东南大学恽瑛先生编写的“双语物理导论”,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物理基础和英语水平, 根据各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 中英结合、有针对性的编写一本为学生量身打造的教材。根据自主编写的教材, 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采用自己编写的双语教材,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

3.3 加强互动式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师是前提, 有针对性的双语教材是基础,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关键。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和教材的作用。大学物理双语课程的学习有一定难度, 在双语教学中加强互动式教学, 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恽先生在“双语物理导论”课程中创设的课上5分钟“Presentation”深受学生欢迎, 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逐步使学生掌握阐述某一专题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恽先生的课上5分钟“Presentation”, 值得借鉴和学习。

总之, 大学物理双语课程在整个双语教学的开展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现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改进, 加强对大学物理双语课程的重视, 将对大学双语教学的改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增大, 双语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讨论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在整个双语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现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勇.双语物理教学的研究[J].国际物理教育通讯.2004 (33) .

上一篇:荆州市城镇居民消费下一篇:管线综合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