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复习教学

2024-06-15

物理实验复习教学(精选12篇)

物理实验复习教学 篇1

高三复习中一种常规的做法是:先由教师编排练习题让学生训练, 做完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纠错,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深陷“题海”, 高考不终做题不止.笔者认为, 这一做法学生往往只是在被动地接受, 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痕迹难以有效地集聚, 学生知识内化的程度低, 与高考复习的目的背道而驰.高考复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框架的自主建构, 通过知识网络的建构, 把高中物理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串起来, 做到纲举目张;通过自主构建这一过程的体验, 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都得到质的升华.笔者认为利用小实验可以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有效性, 以一些演示实验为课堂生长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从感官上调动学生的复习情绪, 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再认、沉淀物理实验思想方法、整合物理概念, 整个课堂让学生主动地完成知识与思维能力的整合.

一、借助小实验, 帮助学生识记考点

高中物理有些考点所涉及的概念比较抽象, 学生难以记忆和理解.譬如说感抗、容抗这几个概念, 其中感抗XL=2πfL (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数值上等于电感L与交流电频率f乘积的2π倍) , 容抗 (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数值上等于电容C与交流电频率f乘积的2π倍的倒数) , 可是高中物理却没有给出上面两个定量的计算式, 如果和学生单纯地复习结论, 既枯燥, 学生也容易混淆.笔者在复习时做了如下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完成概念的呈现.

按图1的两幅电路图所示, 选择2462—1型低频信号发生器、干电池3节、滑动变阻器、灯泡 (2.5V) 、双刀双掷开关、带活动铁芯的电感线圈、电容器 (50μF, 100μF, 400μF各一个) .先后演示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和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两个实验, 学生在新授课时也曾观察过类似的演示实验, 复习课上再和学生做实验, 学生知道要去观察什么, 对现象的捕捉能力也必然有所提升.

1. 演示电感对交流电的作用

调整信号发生器频率到2000 Hz左右, 改变双刀双掷开关的触点 (如图1a) , 可以看到接交流电源比接直流电源灯泡的亮度明显变暗;接交流电源时, 增加信号发生器频率, 可以看到灯泡的亮度明显变暗, 这时再拔出线圈中的铁芯, 以减小线圈自感系数, 可以看到灯泡随铁芯的拔出而明显变亮.观察现象后由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随着交流电的频率变高而变大, 随着自感系数变大而变大.

2. 演示电容对交流电的作用

先在电路中连接一个50μF电容 (如图1b) , 接直流电时, 可以看到灯泡不亮;将信号发生器频率调整在300 Hz, 接交流电时, 可以看到灯泡发光但不是很亮, 增大信号发生器频率可以观察到灯泡的亮度明显变亮;再将信号发生器频率调整在300Hz, 先后换上100μF和400μF电容, 观察灯的亮度明显变亮.学生完成知识再认: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随着交流电的频率变高而减小, 随着电容变大而减小.

没有让学生去翻书和翻课堂笔记, 通过演示小实验, 让学生自己对现象的观察完成知识的再认, 知识不是简单的回忆, 知识在大脑中的痕迹必然得以加深.

二、利用小实验, 提升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高考复习不仅是做题, 为应付高考, 大量做题、深挖难题, 很多学生不堪重负, 容易产生学习疲劳.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重视知识的生成, 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 对于复习课也应该改变单一的习题课复习模式.复习课的切入点要能调动学生的探究情绪, 并以此为生长点, 通过探究生成能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思考欲望, 拨动学生思维灵感的撞针, 最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譬如在复习电容器这节课时, 演示实验:实验装置连接如图2.所需器材: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A、B, 学生电源, 开关S, 液态电介质 (连水槽) , 导线若干.闭合电键S,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3所示:电容器两板间液面出现上升.

直观的实验现象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同时也让学生很是好奇:液面为何会升高?有了好奇心就有了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的注意力被自然地集聚:液面上升的高度h如何求?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学生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 利用原有的学习经验, 便有了两条问题处理的渠道.

1. 分析实验数据, 沉淀物理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研究物理规律最为直接的渠道, 控制变量法和图象法又是实验探究最为常见的思想方法, 引导学生从上面观察到实验现象出发, 改变参量进一步进行实验的探究, 只增大两极板A、B间距离d, 液面上升高度h减小;只改变学生电源提供的电压, 可以发现h变大;如果换一种电介质或改变电介质的浓度, h发生变化……进而生成问题:根据这些实验结果, 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学生自然会想到设置表格、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例如保持电介质溶液不变, 距离d、探究电压U与h的关系, 可设置记录数据的表格, 记录下对应的数据.如表1所示.

在数据的处理上可以采用图象法, 给出如图4所示的坐标纸, 让学生自主选择横、纵坐标描绘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线, 当学生作出了曲线图象, 根据曲线形态, 引导学生去猜测可能存在的函数关系, 转化合适的物理量, 重新定横、纵坐标并描点连图验证自己的猜测, 通过曲线和直线的函数关系对比, 直观地分别反映h与U、d与U的关系.在复习图象法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学生由一个实验现象出发, 通过一步步探究活动, 在活动中复习高考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思想方法, 学生的境界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实验思想方法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下来.

2. 以实验为情境自编习题, 把物理概念串起来

除了上面所说的从实验方法切入复习以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自编一道习题进行定量计算, 把物体的平衡、做功、功能关系、虚功原理、电容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电容器的能量等概念都串起来了.

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A、B垂直纸面方向的宽度为a, 两板之间的距离为d, 现将电容器竖直地插在密度为ρ、相对介电常数为εr的液态电介质中, 且两极板保持一定的电压U, 求两极板间液面上升的高度h (不计液体表面张力) .

假设液体介质受力F, 液体向上发生一小段位移Δh, 由电容的决定式得电容的改变量

由电容的定义式得电容器增加的电荷量

电容器能量的变化

由功能原理得ΔW=ΔE+FΔh (5)

由 (1) (2) (3) (4) (5) 联立得

步入高三, 学生前期掌握的知识是零乱的, 如果问题的生成是教师越俎代庖, 学生由于没有心理准备, 为了得到问题的答案, 必然是慌乱地提取物理知识, 堆积公式, 思维上没有主线, 问题解决缺乏主动性.通过演示小实验, 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利用实验现象创设习题的情境, 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 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同时解决问题有了心理准备, 思考的维度得以发散, 概念间正确的联结得以加强.

物理实验复习教学 篇2

一、实验仪器

1、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

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常见温度计:(1)体温计:量程 ;分度值 。特殊构造的作用 。

(2)实验室用温度计:量程 ;分度值 。

(3)寒暑表:量程 ;分度值 。

使用:(1)注意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

(2)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容器底和容器壁。

(3)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物)体。(体温度计除外)

(5)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例1如图6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___。

例2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根据图l0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提出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

① ;

② 。

2、天平

工作原理:利用了“杠杆平衡时作用在等力臂上的力相等”的原理。

作用: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托盘天平的构造:由托盘、横梁、平衡螺母、标尺、指针、刀口、底座、游码、砝码等组成。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 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移到0刻度线。

? 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

? 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根据称量物的性状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洁净的纸上,事先应在同一天平上称得玻璃器皿或纸片的质量,然后称量待称物质。

? 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克。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

? 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 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3、量筒

概况:量筒是测量 工具,它是以 为单位标度的。如右图的量筒,它的量程是 ,最小分度值是。

读数:量筒时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应与 相平,而测量水银的体积时,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

作用:(1)测量液体的体积;

(2)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量筒装入一定体积的水(放入被测物块后水不能溢出量筒,能完全浸没物块并且可读数),读出此时量筒中液面所指示的体积V1;把物块完全浸没到量筒的水中,并读出此时量筒中液面所指示的体积V2,则V=V2-V1

例1 (・广东湛江)张华和同学到东海岛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________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8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 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8乙

3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______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8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cm,

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 g/cm.

③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2 小贝想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药液的密度,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

如10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填“左”或“右”)移动。调好天平后,她称得药液和药液瓶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药液倒一部份在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将药液瓶放在天平上称剩余的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药液的质量是___g,量筒中药液的体积

33是___cm,这种药液的密度是___kg/m。

4、弹簧测力计

工作原理:利用了弹簧的伸长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特性。

主要结构:弹簧、挂钩、刻度盘、指针、外壳、吊环。

使用方法:

? 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 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示的

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 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若不是,则需调节;

? 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

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 读数时,要看清弹簧测力计的单位,知道刻度线的分度值;

? 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例1 如图15所示,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N,金属块的质

量是____Kg,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m3。

例2 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表二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

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

(2)如图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汁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

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 (选填“A”或“B”下同)

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 测力计.

(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通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

5、刻度尺

作用:测量长度

使用:注意刻度尺的量程及最小分度值。

读数:准确值+估读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秒表

作用:测量时间。

常见操作:启动、停止、回零。

例1 ①如图13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②如图14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cm。

例2图15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图16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

7、电流表

作用:测量电路的电流的大小。

使用:①电流表要与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否则短路,烧毁电流表)。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否则指针反转,容易把针打弯)。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可用试触法来看是否超过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电流表内阻很小,相当于一根导线。若将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轻则指针打歪,重则烧坏电流表、电源、导线)。

⑤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8、电压表

作用:测量电路的电压的大小。

使用:①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要测哪部分电路的电压,电压表就和哪部分电路并联。

②电压表接进电路时,应当使电流从其“+”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注意观察电压表的量程,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可采用试触法来看是否超过量程)。 注:电压表可以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因为电压表内电阻比较大)。

9、电能表

6作用:计量一定时间内用电器消耗的电能。(1度=1kW・h=3.6x10J)

重要参数:①“220V”是这个电能表应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②“10(20)A”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

③“50Hz” 是这个电能表应在频率是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④“1500r/kW.h”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1500转。

二、热点实验

(一)力学热点实验

1、结合天平使用测量物质的密度

例1(广东)学习密度知识后,刘明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右侧,此时应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如图16所示甲、乙、丙图是他按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依据图中的数据填人下表的空格中。

(3)在以上实验中,烧杯内壁会残留部分酸奶而导致实验结果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如何做才能避免由此产生的实验误差?

2、机械为研究对象的探究实验

例1(广东)如图l3所示是小明测量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情景(杠杆的重力忽略)

(1)请在下表中把相关的数据填写完整

(2)为提高本实验中杠杆的机械效率,请提―条合理的建议: 。 例2(20佛山)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晓龙同学利用长木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木块、小车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测量的数据如下表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晓龙可以通过

(2)在第2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是

(4)实验中还发现,斜面材料相同时,斜面越陡越(选填“省力”或“费力”)。

(5)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有关.为了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

3、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例1(广东)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例1(2011年广东综合题)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20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

(2)分析比较图⒛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3)分析比较图果越显著.

如何有效地复习物理实验 篇3

一、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课本上的实验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我们已感受到高考物理改革的方向:不是简单地考查课本上的实验,而是立足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将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表述实验步骤、处理实验结果、强化作图技巧等列入重点考查内容。这些实验内容,如果学生从没亲自动手做过,仅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掌握实验环节、提高实验技能的。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不要把书本上的实验奉若神明,照本宣科讲实验,背离了新课程标准。我们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多方面培养学生,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其实在平时的学生分组实验或者教学演示实验中,我们对教科书中设计的许多地方是不完全赞同的,比如《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中被碰的小球一定要放在那很难站得直的小支柱上吗?《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就必须从第一个打点开始计时(即只选取第一和第二两打点间长度约为2mm的纸带)吗?等等。以往总觉得高考按课本上实验装置考查,害怕学生高考会吃亏,从而千百遍地重复强调“以课本为准”,禁锢思想,不敢与它冲突。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正是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觉得实验的复习要打破常规,不应该再叫学生跟在书本的后面,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尽管我们不否认书本上的实验是专家学者们智慧的结晶,但思维若被束缚在某个特定的小圈子中,让继承者和创造者缩手缩脚,这不是现代教育发展所要求的。让学生们学会找毛病——找设计原理上的毛病;找实验步骤上的毛病;找数据处理上的毛病,没毛病也要想想能否改进。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为主动探索发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研究物理实验的热情,又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迁移能力。当学生们摆脱对书本的依赖与迷信时,其独立性和创造力就被大大地发掘出来。这无论对当前的高考复习还是未来走向社会都是极大的财富。

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实验

从2000年的全国物理高考卷,我们就已经能感受到高考物理实验的改革方向了,从此以后,实验考试已不再是简单的照抄课本上的实验,它要求学生改进书本上的实验,或是根据书本的实验原理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这是对实验考试的重大改革,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检验。从今年开始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要求学生要以发展创新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课本上的实验,要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找出其中的不足,加以改进。

首先,在平时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中,我们要多方比较,分析优劣,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设计的原理。比如:研究动量守恒实验中,我就针对新老教材中,被碰小球放没放在一根小柱子上而给学生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劣势及解决的方法。

其次,我们对于实验设计的步骤要有怀疑精神,要多思考,比如: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要求从第一点开始记时,但在习题中又有不从第一点开始记时的习题,经过研究发现,完全可以从后面计数点中取两个点算出速度与势能变化量,通过△EK=△EP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再次,对于实验步骤不应只是让学生简单的死记硬背,不应绝对化,实际上有些步骤是可以改变顺序的,有些绝不能改变先后顺序,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每一步骤在实验中的必然性,这样才能记得牢,在自己设计实验步骤时才不会杂乱无章。

综上所述,我们今后的实验复习,必须打破常规,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找不足—找设计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上的不足,这样就使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能让学生体会到课本实验中的设计巧妙之处,让学生在怀疑中培养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

三、 加大研究各实验的联系,总结实验方法

学习必须总结,在物理实验复习中,我们不应孤立的看待一个个实验,而应该从这些实验的原理、步骤、数据采集与处理方式上的异同上给这些实验分门别类,从而组成不同的实验板块。我们要在这些实验的组合板块中挖掘一些功能,培养学生一种实验的常规意识。关于复习方法,主要总结有以下几种:

1.列表复习法

把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点或者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数据记录下来,通过列表的形式组织复习。

先填写,在交流的基础上请周围同学补充完整。最后教师作总结性发言。

此法简单、明了,条理清楚,实验的重点、难点、注意点突出,学生易懂易记易掌握,颇受学生欢迎。

2.分类复习法

注意掌握每类实验的目的、要求。基本实验可分二类;(1)物理量的测量。如测物质的密度、比热、电阻等。测量物理量的大小是这类实验的目的,可要求学生掌握测量物理量的方法、理论根据和实验的步骤。(2)物理规律的验证,如物体的浮沉条件、凸透镜成像规律等。这类实验,要求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内容,掌握这个实验是什么条件下做出的,实验的关键是什么,这部分实验也可分三步复习:

(1)首先弄清每个实验的理论根据,根据课本内容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

(2)将力、热、电、光几类实验仪器摆在实验室中分组进行测量,从每类实验中选一个进行认真的测量,并写实验报告。

(3)对每组实验进行分析,找出每个实验的特点。对于类似实验,要抓住它们的异同点进行比较,这样可加深对每个实验的理解。如测小灯泡功率和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中两个重点实验。这两个实验所需要的仪器相同,所测数据都是电压和电流强度,但二者实验原理不同。伏安法测电阻所用的原理为欧姆定律,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测量时所用电压大小无关,因此电压可多选几个值,测出相应的电流强度,再计算出电阻,最后取电阻的平均值,测小灯泡功率是根据P=UI,如果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只能是测出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电压只能取额定值。

九年级物理实验复习见解 篇4

关键词:实验,物理教学,复习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实验也是中考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将一个个重要实验逐一地、具体地分析一遍, 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听得索然无味, 弄得师生都疲惫不堪, 似乎实验复习变成了一项苦差事。所以在物理实验的复习过程中, 我们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 灵活变换实验复习方式,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分析历年中考试卷发现, 中考试题中关于物理实验的知识涉及范围极为广泛, 不仅仅包括教材中的实验, 还包括源于生活实际自行设计的探究性实验;实验方面的试题在中考中的份量逐年增加, 考查力度也越来越大。那么在物理复习中, 我们要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实验复习的有效性呢?

一、落实课本实验, 提高基本技能

在复习中, 我们要重视课本内容和课本功能的挖掘, 注意课本每幅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近几年的物理中考题中常出现由课后小实验、课后典型练习改编而来的问题, 也常通过课本各类图表和图形的渗透来实现物理知识的考查。为了便于实验复习, 现将初中阶段学生必做的20个物理实验分为三种类型, 即基本操作类实验、探究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 分类详见下图。

1.对于基本操作类实验, 要求学生能正确、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会观察、学会使用、学会读数、学会记录。在复习时, 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复习。如对比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反复练习。

2.对于探究性实验,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仪器进行实验数据的测量, 熟练利用物理公式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 同时能够进行相关实验的自主设计, 并对实验现象及分析处理过程进行总结性思考及感悟, 从而梳理归纳出一般规律。具体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估、规范的实验步骤及补充、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与相关表格的设计、实验的拓展与延伸等。在复习此类实验时, 应精选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进行整理、组合, 并从不同角度审视每个实验, 在实验拓展、创新上下功夫。如可以通过实验变式训练进行实验复习, 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融会贯通。例如, 电学中的某些探究性实验就不能仅仅通过实验的简单重现进行复习, 而是要对有关实验条件进行变换、对实验器材进行重新选择、对实验观察的角度进行调整, 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探究。又如, 在复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 首先要让学生思考实验器材选择、实验电路图原理、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应该着重注意的关键问题, 然后在实验时设置故障, 如对电表的正负接线柱进行反接、在开关闭合前将变阻器置最小值、将小灯泡拔掉、将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等, 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寻找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学会判断故障的方法, 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进行充分思考和研究, 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提升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3.对于测定性实验, 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相关的实验器材, 明确规范的实验步骤。首先分析给出的实验器材是否合理, 然后根据现有可利用的实验器材明确可测量的相关物理量, 最后运用物理公式计算出需测量的物理量。同时, 应能够对实验中产生的误差进行正确判断, 尽量减小误差。例如, 没有天平或量筒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没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怎样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此类实验应结合学生常犯的错误, 抓住关键点, 进行逐个突破。此外, 采取图形方式, 如利用直角坐标系直观呈现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配合文字解释, 也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最终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二、开放实验室, 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复习时, 部分学生对某些实验一知半解, 死记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遇到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鼓励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 真正弄清楚知识发展的过程。首先在学生中间做个具体调查, 统计出学生有疑惑的实验名称及需要重新探究某一实验的学生人数, 根据统计结果将实验室定时开放出来, 为学生提供器材,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带着问题重新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而在此时,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可以刻意加入方法、能力的渗透式培养, 这样就会通过变教为诱、变诱为导来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 调动起学生探究性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复习过程中, 学校可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亲自动手再做几遍这些重要的实验。通过动手实验, 不仅可以再现当时的学习情境, 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进一步领会科学方法, 还可以尝试解决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熟练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体现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复习时不应忽视。很多“分组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在中考中经常出现, 如对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的操作基本技能的考查、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操作步骤的考查, 以及部分分组实验的操作性的考查等。例如, 小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恒为3V, 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2A”字样, 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把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补充完整。

2.小彬用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 闭合开关, 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 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___ (写出一种) ;排除故障后, 闭合开关,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A。

3.将5Ω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 闭合开关, 为了保持___表的示数不变, 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 (选填“A”或“B”) 移动, 记录此时各表的示数。

4.将10Ω定值电阻换成20Ω定值电阻, 重复步骤 (3) 。

5.实验记录的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 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_____比。

6.实验结束后, 小彬问老师在此实验中能否换用5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老师指导小彬分析了不能更换的原因。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

上述实验考查的就是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 在实验复习时加强对中考重要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复习是很必要的。

四、把握全局, 突出重点与难点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云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多次强调, 中考实验题力求将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和死记硬背实验的学生区分开来,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以埋头做题来代替动手实验。另外,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 学生在初次实验的操作中可能是不理想或失败的, 实验感受比较肤浅, 时间长了或许淡忘了不少。为此, 我们要以学业水平考试前的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为契机, 抓住重要的实验进行全面复习。

五、结语

中考考试之前, 加强学生的实验复习尤为重要。物理实验渗透了物理学的每一个知识点, 中考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提高,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过程与方法的把握;既要针对新的课程标准对不同的实验考查要求的不同, 做到把握基础知识、发散学生思维、突出重点与难点, 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物理实验的复习, 从内容上讲, 既要全面, 又要突出重点;从方法上来说, 要因教师、因学生而异, 采用多种多样的复习方法。我相信, 只要我们努力, 深入研究, 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丽英.初中物理实验复习的几点思考[J].才智, 2015 (10) .

[2]张爱美.中考物理复习之我见[J].考试, 2012 (21) .

物理实验复习教学 篇5

试卷解析

从题型和内容背景上看,本试卷的创新题不是太多,多数是陈题的衍变和翻新,这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相吻合。但本试卷的难度大于2月调考试卷的难度,选择题相对简单,实验题和计算题学生得分相对困难。

具体分析如下:14题考热学内容,15题考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题考光学,21题考原子物理,其他的4个选择题两力两电,主要是功能关系、电磁感应的内容,考查学生对这些主干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建模的能力。

第一道实验题是选择题,将高中物理中的几个重点力学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综合考查;第二个是电学设计性实验,不仅要测电阻,还要测电源的电动势,难度进一步加大。

最后的三个计算题,23题主要考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规律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4题考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25题考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对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备考建议

组织专题复习

对选择题专题,如热学、光学、原子、振动和波、万有引力等要进行专项训练,答题要求既准又快。

对知识专题,如“弹簧”、“传送带”、“运动和力”,要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要注重训练方法,熟能生巧。

对综合专题:如“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动量和机械能综合题”等,锻炼审题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物理实验

本次考试的实验题沿用去年高考的考试模式,第一题为选择题,主要考力学的几个重点实验,第二题考电学设计性实验。在复习中,对物理实验应加以足够的重视。

每年物理高考试题中,实验题约占14%,从每年学生高考的实际来看,实验题的得分率一般都不高。从考生的答卷和目前学生的复习情况看,有许多考生目前最怕物理的电学设计性实验。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对实验的考查重点放在考查对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仪器的使用上,着重考查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在其他题型中增加了以演示实验为背景设计的试题。

实验复习不能简单地背诵条款,要重视对规定实验的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基本测量仪器的读数;基本器材的使用;基本实验方法,如累积法、代替法、比较法、半值法等;处理数据的方法。

掌握应试技巧

物理是理科综合中难度较大的一科,近三年的得分率只在0.5左右。从历年阅卷情况看,都是分知识点、分步骤、分层次给分,研究评分标准可以提高解题的规范性,增加得分点,考出更高分数。具体做法是:

●审题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

●物理过程的分析要注意细节,要善于找出两个相关过程的连接点(临界点);

●简洁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尽量用常规方法,使用通用符号;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对复杂的数值计算题,最后结果要先解出符号表达,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物理实验复习教学 篇6

1 实验复习要源于教材

1.1 重温教材实验

注重能力考查的高考,虽然不会照搬课本实验,但解答实验题所应具备的能力必须在掌握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形成.通过复习课本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从中汲取物理元素和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验问题时加以迁移或应用.该如何复习“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呢?我们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将几个重点问题引向深入,重点问题要能够揭示重要的物理思想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该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如何探究?(控制变量法,M一定量,改变F,研究a与F的关系;F一定时,改变M,研究a与M的关系.)

(2)该实验用到了什么实验器材,装置如何?(器材和装置如图1所示)

(3)该实验需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需测量小车质量、所受的合力、加速度;用天平测小车的质量M、小盘和砝码质量m、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求得加速度.)

追问①:該实验中将小盘和砝码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力需满足什么条件?(一要平衡摩擦力,二要满足关系mM.)

追问②:如何平衡摩擦力?为什么要满足关系mM?(脱下细绳,接上纸带,将木板安装有打点计时器一端垫高,调整倾角至小车能匀速下滑;由mg-F=ma,F=Ma得F=mg1+mM,可知,只有当mM时,F≈mg.)

小车受多个力的作用,无法直接测量其合力,该实验通过平衡的方法,将绳子拉力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力,通过近似的思想,认为小盘和砝码的重力等于绳子拉力,也就是小车所受的合力.通过这样的复习,让学生掌握化难为易,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领悟平衡摩擦力的巧妙.

(4)根据测得的数据,如何直观地探究a、F、M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a-F图象和a-1M图象,根据图象判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追问: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不作a-M图象,而要作a-1M图象?

(a-M图象和a-1M图象分别如图2甲、乙所示.图线甲只能看出M增大时a减小,但a与M具体是什么关系,不能得出.而图线乙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据此可判断a与M成反比.)

利用图象处理数据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如果发现一个量x与另一个量y成反比,那么,x就应与1y成正比.因为在处理数据时,判断正比例函数图象比判断一条曲线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图象要简单和直观得多,所以可以将反比例函数的曲线转化为正比例函数的直线进行处理,通过对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化曲为直”的好处.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探究a与F的关系,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的关系,图线如图3所示,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什么,图线弯曲的原因又是什么?(图线①不通过原点是由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图线②不通过原点是由于平衡摩擦力过度或者说木板的倾角太大;两条图线均发生弯曲是由于随着砝码质量的增大,不再满足mM的条件.)

1.2 重做教材实验

实验能力的形成除了要掌握实验原理还要建立在真正的实验操作基础之上.动手操作是实验的主体,没有操作过程便没有实验,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可以发现在理论分析中发现不了的问题.高考实验题中经常考查的实验仪器安装、仪器的使用、仪表的读数、步骤的排序、操作的纠错、画电路图、电路连线、仪器及量程选择、实验误差的处理等都与实验的实际操作有关,真正的考查了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三的实验复习往往是“纸上谈兵”,不愿意走实际操作这一非常重要的环节,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常常看到学生做实验时长木板未伸出桌面导致绳子与桌棱摩擦,绳子不与木板平行,砝码盘中砝码质量太大等等错误.

2 实验复习要高于教材

现在的高考实验题紧贴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误差分析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试题情境新,起点高,却都落在核心知识的运用上.高考实验题以分组实验为主,要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必要对经典的实验题进行拓展、延伸、改进、翻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扩展或创新.

2.1 功能延伸

教材中本实验的这套装置还可用于做什么实验?

评析 这套装置还可用于做“探究动能定理”、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测定滑动摩擦因数”等的实验,它们可归结为“板块装置”,可一“材”多用,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

2.2 器材重组

利用已有的器材,依据科学的实验原理对实验器材进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

例1 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设计出如下的实验方案,其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已知小车质量M,砝码盘质量m0,所使用的打点计时器交流电频率f.其实验步骤是

A.按图中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

C.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下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

D.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E.重新挂上细绳和砝码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B—D步骤,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外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

问:按上述方案做实验,是否要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填“是”或“否”),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等于.

评析 该实验的目的和器材与教材实验均相同,学生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学生要善于借鉴教材实验的平衡思想和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考查了迁移能力.本题中先调节木板的倾角θ让小车做匀速运动,则有Mgsinθ=F+f,F=(m0+m)g,取下细绳和砝码盘后,小车所受合力

F合=Mgsinθ-f=(m0+m)g,不论(m0+m)与M什么关系,只要平衡了摩擦力,总有F合=(m0+m)g,所以无需满足(m0+m)M,同时小车所受的合力通过天平即可间接测量了.

2.3 原理创新

例2 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小车上固定一个盒子,盒子内盛有沙子.沙桶的总质量(包括桶以及桶内沙子质量)记为m,小车的总质量(包括车、盒子及盒内沙子质量)记为M.实验前将长木板安装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高,使小车能匀速下滑.

验证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从盒子中取出一些沙子,装入沙桶中,称量并记录沙桶的总重力mg,将该力视为合外力F,对应的加速度a则从打下的纸带中计算得出.多次改变合外力F的大小,每次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加速度.本次实验中,桶内的沙子取自小车中,故系统的总质量不变.以合外力F为横轴,以加速度a为纵轴,画出a—F图象,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①a—F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②你认为把沙桶的总重力mg当作合外力F是否合理?

答:.(填“合理”或“不合理”)

③本次实验中,是否应该满足Mm这样的条件?

答:(填“是”或“否”);

理由是.

评析 该实验的目的和装置与教材没有什么不同,因而学生常常会思维定势,简单照搬教材实验的条件和结论,误认为研究对象仍是小车.可是在验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关系时,从盒子中取出的沙子装入沙桶中,这样小车的质量是变化的,但系统的质量是不变的,故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系统,则a=FM+m=mgM+m,可见a—F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1M+m,系统的合外力就等于所悬挂沙桶的重力mg,不必满足Mm这个条件.这种形似神不似的实验题,极易造成学生新旧知识的碰撞,形成思维的火花,对开拓学生思維和培养创新能力不无裨益.

2.4 方法改进

例3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小车质量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该小组在实验室设计了一套如图6所示的装置,图中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力传感器(测绳子的拉力),P为小桶(内有砂子),M是一端带有定滑轮的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1)要顺利完成该实验,除图中实验仪器和低压交流电源(含导线)外,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填“刻度尺”、“天平”或“秒表”).

(2)平衡摩擦力后再按上述方案做实验,是否要求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填“是”或“否”)

评析 教材实验中把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力,平衡摩擦力后仍存在系统误差,实际上小车的合力等于绳子的拉力,而拉力是小于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的.本实验改进方法,用力传感器可测得小车受到的拉力,故无需再保证常规实验中质量远小于的条件了.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除了测得绳子拉力之外,还要根据纸带测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故还需要刻度尺测量位移.

本实验中为了省去平衡摩擦力的麻烦,可以用气垫导轨来代替长木板.小车的加速度可以利用光电门或传感器来测量,借助于计算机来处理.

2.5 图象变化

例4 图7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源.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间距相等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袋,在纸袋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没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⑥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1a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1a-m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1a与m处应成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2)图8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小车的质量为.

评析 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它的优越性表现在:能形象直观地表达物理规律,有效地减少偶然误差对结果的影响,较方便地获得未经测量或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数值,还能有效地避免错误.要在理论上确定两个物理量为横纵坐标的图线形状,首先要根据实验原理找到两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且分析图线的斜率、截距、面积、图像中的特殊点作代表的含义.本题中设小车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m)a,得1a=MF+mF,1a与m为一次函数关系,是线性关系.结合图象可知,截距b=MF,得M=bF=bk.无论图象如何变化,找出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函数表达式是关键.

物理实验复习应夯实三个“基本” 篇7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灵魂, 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高考的考查精华.但每年的高考实验题, 不论试题难易如何, 考生失分率都较高, 这种现象, 从客观上分析, 与各地学校实验室配置及投入有关;从主观上分析, 高考对实验的考查分值占物理总分值的1/6到1/8, 而平时教学活动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 投入时间远小于高中物理总课时的1/6到1/8, 而考前的复习活动对实验复习的投入时间也不够, 造成学生对实验重要性的重视不够以致大面积失分.实际上, 在实验上多投入一些, 不仅有利于高考, 也有利于知识教学.如何走出实验复习的“冷环境”, 应着重夯实三个“基本”.

一、基本实验仪器

高中物理实验的基本仪器包括课堂演示用的仪器和学生实验用的仪器, 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弹簧测力计、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静电计、示波器、三棱镜、双缝干涉器等, 复习活动中应以学生实验用仪器为主, 了解和明确如下方面的内容.

1.关于仪器主要构成及特点

了解仪器构成和特点是正确和熟练使用仪器的前提, 复习活动中, 要让学生走进实验室, 充分地接触仪器, 用心研究仪器.

如三种分度的游标卡尺: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明确其分度原理和读数原理的基础上, 可给出一组数据 (34.35 mm、12.52 mm、7.90 mm) , 先要求学生判断所用卡尺分度, 再推断游标尺上的第几条刻线与主尺的几毫米刻线对准, 最后通过实物验证, 这样, 就可突破学生对游标卡尺读数的障碍.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设计和实物连线上, 对于其分压接法, 失分率总是居高不下, 只有让学生在实验室中面对实物, 认清四个接线柱位置, 实物研究和练习分压接法, 才能在考试中尽可能的避免错误.

多用电表:功能选择开关的使用、刻度盘中的几排刻度与量程的对应关系、红黑插孔极性与电流流向关系等知识点, 在学生的知识库中基本上是一个盲点, 只有让学生用实物去测量真实的电压、电流、电阻, 才能有效地打破和突破上述的盲点与难点.

2.关于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正确使用仪器是圆满完成实验的前提, 正确读数与记录是实验技能的充分体现.高中物理测量仪器中, 只有游标卡尺和机械秒表没有估读, 测量中所记录的有效数字最后一位就是精确值;其余测量仪器, 读数和记录的有效数字中最后一位都是估读值.复习中应引导学生突破如下几方面:①测量仪器的读数规则——根据测量仪器的最小分度确定读数误差出现的位置:ⅰ最小分度尾数为“1”的测量仪器, 测量误差出现在下一位, 下一位按十分之一估读;ⅱ最小分度尾数为“2”或“5”的测量仪器, 测量误差出现在同一位上, 同一位分别按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估读;ⅲ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有零误差的读数与记录.②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根据测量精度和要求所制定.如电压表、电流表量程的选择规则;欧姆表倍率档位开关的选择规则;滑动变阻器限流、分压接法的确定规则等.

3.关于仪器的实验功能

仪器的实验功能有直接测量功能和间接测量功能, 成功完美的复习效果, 应是让学生理解实验仪器的间接测量功能.

例1 一把尺子能做什么测量和实验?

解析:一把尺子能测——长度 (直接测量) 、速度 (间接测量) 、加速度 (组合测量) , 金属电阻率 (组合测量) ;一把尺子能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组合实验) , 动量守恒 (组合实验) , 机械能守恒 (组合实验) , 电阻定律 (组合实验) .

例2 一块电流计能做什么测量和实验?

解析:能描绘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能验证电磁感应现象;能改装成电流表或电压表测电路电流或电压, 进而探测黑箱电路;能改装成欧姆表测电阻.

例3 为较准确的测定物体所转过的角度, 可借鉴游标卡尺的结构原理, 在一个可转动的圆盘的边缘刻上圆心角的度数 (称为主尺) , 圆盘外侧固定一个不动的圆弧状的标尺, 图中画出了标尺和主尺的一部分, 标尺上把与主尺上19°对应的圆心角等分为20格, 试读出图中标尺0刻线与主尺0刻线间的角度.

如能从上述例题的角度和层面引导学生复习实验仪器的实验功能, 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实验类型和问题

高中物理实验和问题的分布, 基本有三种情况, 即学生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后小实验及阅读材料类问题, 其中阅读材料最易在实验复习中被遗忘.

1.关于学生分组实验

近年考纲确定为19个, 这19个实验, 从知识结构上可分为5类——测量性实验 (如用双缝干涉测光波长) ;验证性实验 (如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研究性实验 (如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描述性实验 (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探索性实验 (如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实验复习中, 应指导和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从理论上进行分类归纳, 明确不同性质实验的特点、条件、器材及实验程序.

(2) 走进实验室, 实践实验, 研究实验:为了避免走马观花, 应设计一个实验问题题单,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实验器材和装置.

针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可设计问题——实验中为什么不需用天平测重锤质量?能否用此装置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若测定实验中的阻力, 还需添加什么器材?

针对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装置, 可设计问题——若在坐标纸上没有记录下原点 (抛出点) , 仅记下了抛出点的铅垂方向和一段轨迹, 能否求解初速度?若连抛出点的铅垂方向也无, 能否仅用一段轨迹求解初速度?

针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 可设计一组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图, 进行比较, 写出装置的不同特点和验证表达式.

(3) 加强实验的基本训练——即基本测量方法的训练;基本实验仪器使用的训练;动手能力和手脑并用能力的训练 (包括选择器材、调试仪器、安装装置、独立完成实验等) ;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的训练等.

2.关于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通过教师讲述新课、引入实验、演示实验、启迪发问、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问题, 以接受新的物理知识, 发现规律;同时又通过形象的物理实验过程,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 演示实验也就顺理成章的被列为高考考查内容之一.现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 大约有20个左右, 对一些典型的演示实验.如:平抛运动研究、用砂摆演示振动图象、共振演示、布朗运动演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研究、洛伦兹力演示仪、楞次定律演示、自感电路演示、光的全反射现象、双缝干涉与薄膜干涉、伦琴射线产生、光电效应产生等, 都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背景, 如有充裕的时间, 复习中可变成学生分组实验, 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其方法引导功能和知识引导功能.一般情况下, 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与演示实验相关的内容, 认知和理解实验条件、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 达到既复习实验, 又复习基本知识的双重目的.对于一些演示实验, 可进行拓宽、加深, 以培养综合能力.

例4 将如图3的演示简振动图象的砂摆实验稍作变更:使木板沿直线OO′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摆动着的漏斗中漏出的沙在木板上显示出右图所示的曲线, A、B、C、D、E均为OO′轴上的点, 测出AB=S1, BC=S2, 摆长为L, 摆角小于5°, 则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3.关于课后小实验和阅读材料

现行课本中, 教材正文后, 安排了“做一做”、“思考与讨论”、“阅读材料”三部分内容, 作为高中物理教材的一部分, 它给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拓宽、扩展知识应用的平台, 开辟了另一条学习和研究物理知识的实验途径;通过这种学习手段, 可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激发思维火花, 所以, 高考命题中, 在这方面也有所渗透.

例5 下列有关蜃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沿海看到的蜃景是正立的, 是因为越靠近水面空气的折射率越大

(B) 沿海看到的蜃景是正立的, 是因为越靠近水面空气的折射率越小

(C) 内陆炎热的沙漠表面或马路表面看到的蜃景是倒立的, 是因为越靠近地面空气的折射率越大

(D) 内陆炎热的沙漠表面或马路表面看到的蜃景是倒立的, 是因为越靠近地面空气的折射率越小

由上可知, 这就需要在实验复习中, 有机的溶进这些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和研究这些内容, 并对应的完成相关实验, 以增加和积累知识量, 这对拓宽知识领域和丰富实验技能有百利而无一害.

4.关于创新、重组实验

创新、重组实验就是在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及物理常识的基础上, 通过设计、重组物理知识, 以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这类实验, 它源于教材, 又高于教材, 更能考查学生科学的学习知识、创造性的应用知识、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近年高考实验题基本上都属于这类实验问题.

三、基本实验原理

解决实验问题, 在认知和理解了实验器材和实验问题类型的基础上, 突破口应是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实际上就是对应的某个物理定律、定理、原理或是几个物理规律的组合.解答实验问题时, 只要通过阅读实验题目, 根据题目要求的测量目标, 分析构思对应的物理规律及公式, 并进行组合, 就可量化实验原理, 完成对实验条件、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方面的确定和处理, 由此顺利解答实验问题.

例6 有一根细而均匀的导电金属材料样品, 截面为同心圆环, 重约1~2N, 电阻约100Ω, 长约为3 cm, 现需要测定它的内径 d.已知这种材料的的密度为ρ0, 劲度系数为 k, 比热为 c, 电阻率为ρ.因该样品内径太小, 无法直接测量, 现提供以下实验器材:A.厘米刻度尺, B.毫米刻度尺, C.螺旋测微器, D.20分度的游标卡尺, E.电流表A1 (量程50 mA, r1=100Ω) , F.电流表A2 (量程100 mA, 内阻r2约为40Ω) , G.滑动变阻器 (0—10Ω, 额定电流2A) , H.蓄电池E (12V, 内阻很小) , J.电键一个, 带夹的导线若干, 请根据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尽可能精确地测量该样品内径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 应选用的器材有 (只填代号字母) . (2) 写出基本的实验步骤 (必须交待应测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如果用到电路, 则须画出电路图) . (3) 写出用已知的物理常数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金属管线内径 d 的表达式. (4) 除题中给出的器材外, 可由你任选其它实验仪器, 再设计一个测定这根金属管线内径的实验方案, 并写出其表达式.

分析:由金属管线内径 d 可联想到管的横截面积S, 由横截面积S可联想到体积与质量, 也可联想到导体的电阻, 但导体的质量不能直接测得, 不能由重力公式G=mg 通过测重力求解 (因无弹簧秤) , 也无法用与质量有关系的比热公式Q=mcΔt 通过测吸、放热求解, 但导体的电阻可由伏安法测定, 这样由电阻定律R=ρLS (其中R=U/I, 题目中虽未给电压表, 但给了一内阻精确的电流表A1, 此表可替代电压表, 由伏安法原理画出如图4所示电路图, 得R=Ι1r1Ι2-Ι1) 及截面积公式S=π4 (D2-d2) d=D2-4ρLπR, 此即为本实验原理, 由此可解答此问题 (若再添加一架天平, 测出金属管质量 m, 由密度公式 m=ρ0V及体积公式V=LS可得管内径d=D2-4ρLπR) .

理解实验原理, 还可通过一量多法测的层面进行练习, 如测定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 可用弹簧秤拉动平衡法, 斜面滑动牛顿定律法, 动能定理法等;伏安法测电阻, 可通过变换测量仪器, 变式为双流表法、双压表法、一表一箱变换电路法、恒流半偏法等.如此, 只要真正理解了实验原理, 就能熟练运用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

河北省廊坊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

物理实验复习教学 篇8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发展的核心就是强调自我的发展, 而意识决定形态, 由此可见, 在学生的整个发展过程中, 有无自主发展意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在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过程中, 我们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 只起着媒介作用, 而能否完成自主发展能力这一复杂的内化过程, 最终还得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依据课程标准, 抓好物理实验基本知识的复习

1. 认真仔细研究中考说明书, 全面把握中考的方向。

中考说明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中要考查的知识点制订的要求, 全面了解说明书对教材中实验的考查要求, 这样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才会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复习效率。

2. 熟练掌握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 提高实验基本技能。

当前中考对基本仪器、仪表的考查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选择仪器 (含量程) 入手;二是从仪器的使用规则入手;三是从仪器、仪表的读数入手。复习时可采用对比复习的方法, 找出异同点, 加强记忆。

三、理清实验题型的复习教学

1. 估计、估算题。

近年来估算类试题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 成为中考新宠。试题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估算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长度、速度、时间、温度、体积和容积、质量和重力、温度和热量、压力和压强、功和功率等, 此外还涉及一些估算方法类题目。

2. 电学实验故障分析。

初中物理电学故障只有几类:短路, 断路, 电流、电压表正负接反, 电压表串联, 滑动变阻器接成了定值电阻或接成了导线 (接短路了) 。

3. 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转换法、类比法、归纳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 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 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 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 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 用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压力等。

4. 情景信息题。

如奥运科技、航天技术、汶川地震救灾、雪灾防治、火车提速等, 都可能成为中考的题型。

5. 开放性试题, 开放型实验题。

这类问题往往答案较多, 解题方法多样化, 要选择简单明了的答案进行回答, 回答时要有清晰的逻辑并使用准确的物理语言。求解开放型实验题, 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 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6. 对实验过程的评估、对评估类问题的解答。

从实验元件选取、实验操作、实验推理、实验方法等入手, 根据平时实验的要求, 看是否违背实验规则, 从而来评估方案、结论是否正确。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思路的条理性, 要按自己平时做实验的顺序, 逐项分析对照, 就不难发现问题。

7. 科学探究。

随着科学探究内容写入物理新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能力已成为当前中考实验的重要考查内容。按照课标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学生应掌握的科学探究能力有提出问题能力、猜想能力、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评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 前五项能力是中考实验命题的着力点。

8. 家庭小实验、小制作。

在近几年中考调研试题中已经出现了这类题, 应注意复习。如自制测力计、自制密度计、自制天平、自制潜水艇模型等。

四、师生互动, 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实验学习方式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 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教师也要注意加强实验的趣味性、问题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要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 教师应成为学生实验的组织者和合作者, 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示范者, 特别关注学生亲身的感悟与体验。基于不同的学习对象和不同的实验环境, 探究的实验课堂可以采用自主活动、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自主活动是指通过学生自觉地参与实验活动, 确定实验目标, 制定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方法, 监控实验过程, 评价实验结果, 从而完成实验任务。活动过程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实验的主动性, 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实验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研究精选习题, 提高学生答题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答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 从题型上看, 主要是填空、问答、作图、科学探究中的交流合作与评估等几个方面, 复习时可以精选习题让学生练习, 要求学生在答题时书面表达要用词规范准确, 叙述合理。

初中物理实验的复习, 从内容上讲, 既要全面, 又要突出重点;从方法上说, 教师要因学生而异。只要我们经过努力, 深入研究, 扎实做好复习工作, 一定能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上一个台阶。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物理实验复习, 可有效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

高考物理实验第二轮复习只我见 篇9

关键词:实验,数据处理,第二轮复习,电学实验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新的物理理论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 同时理论的发展也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才能够被公认, 可见实验对物理学的重要性。在高考物理试卷中实验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以高考福建省试卷为例, 至2009年以来实验部分固定在理科综合试卷第19题, 通常分为两小题, 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出现。分值为18分, 占物理总分的15%。实验部分所占分值很高, 区分度也很高, 是学生得分不高的地方。因此在进行了一轮复习的基础上, 高考物理实验部分应该进行第二轮的复习, 而且是二轮复习的重点。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高考物理实验第二轮复习进而让学生通过复习掌握更扎实的实验综合能力, 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走进实验室, 提高实验基本技能

高考第二轮复习临近高考, 模拟考试多、时间紧。实验部分的复习大多情况下也是通过专题训练进行。而实验复习停留在教室里肯定没有进入实验室的效果。因此对高考物理实验第二轮复习应该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实验室, 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按考试大纲要求把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基本实验仪器按长度测量仪器、电学实验仪器等分类方法, 在一个实验室中分若干组。让学生在开放的实验室中逐一通过实物更好地去了解这些基本仪器的原理和构造, 通过实际动手使用这些基本实验仪器, 从而提高正确使用这些基本仪器的能力。

在领会了基本仪器使用技能的基础上, 让学生了解考试大纲要求的14个必考实验的目的、原理, 搞清实验所需要器材、实验步骤, 并设计好实验记录表格。为了提高实验效率, 例如可以把必考实验中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及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四个实验所涉及到的实验仪器放在一起, 让学生按实验方案选取对应所需的仪器进行实验, 提高学生恰当选择实验仪器的能力, 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实验室的压力。当然也可以把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及传感器的简单使用这五个电学实验的仪器都放在一起,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选择需要哪种量程的电流表、电压表;是选电阻箱还是选择滑动变阻器。当电学仪器选好后测量电路是选择电流表内接法还是电流表外接法。控制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是选择分流式接法还是限压式接法。在教室只能数学推理, 实验室里仪器就在眼前可以真正做到试触, 确实体会, 加深理解。

在恰当选择实验仪器的基础上, 学生按实验方案动手安装和调试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对实验步骤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在实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如故障等进行当场解决, 进而进行总结, 在考试中对故障分析就会得心应手。同时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也会有更清晰认识, 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 后取下纸带这一注意事项, 学生真的自己动手实验了, 就会有所体会, 记忆深刻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同时,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把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前设计好的表格中。当然每个分组成员都要动手实验去体会, 也要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记录, 而不是个别同学只当记录员。

二、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客观分析实验数据

对实验中, 观察、测量记录的数据经过处理, 才可以揭示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的数据处理过程, 确实是要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甚至有时确实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但是, 很多物理结论就是在这种枯燥乏味的实验数据处理后得出的, 这个过程就应该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精神、敏锐的洞察力, 这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是非常重要的。高考物理实验部分也经常涉及到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 因为实验数据处理是比较高的实验技能和能力要求, 而列表法、作图法、逐差法、平均值法是几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系统的高考物理实验二轮复习让学生清楚这几种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各自的优点, 知道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处理方法。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 选择逐差法处理数据去求小车的加速度, 利用的数据多, 就可以尽量减少偶然误差。当然有时候一个实验中不止可以用到一种方法,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还可以用作图法进行数据处理也很直观、简便, 通过求图像的斜率也可以求加速度。应该在高考物理实验二轮复习中, 培养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去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的素质和能力。

对数据分析不能仅从数学的角度出发, 应该从尊重客观实际出发对实验数据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的实验结论。对待自己的相关实验结论要有信心, 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结论, 甚至通过弄虚作假更改实验数据。应该冷静地对得出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正确评价, 同时正确看待实验中存在的误差, 懂得通过数据分析知道误差的来源, 知道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 改进实验方案减少误差, 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验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而在高考物理实验题涉及数据处理相关问题不失分或少失分。

三、把握基本原则、做好电学实验复习

历年来电学实验始终是实验部分考查的重点, 每年必考且占实验部分18分中的12分之多。分值很高, 应该做好电学实验复习。电学实验不仅要求考生掌握五个电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还要求学生具有知识迁移, 进行简单实验设计的分析综合能力, 注重灵活应用的实验能力考查, 是实验题里综合程度较高的题目。对学生而言是难题, 区分度很高, 容易失分。电学实验虽然难, 可是在把握电学实验基本原则的情况下,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进而取得电学实验复习的良好效果。首先, 根据需要制定明确的实验目的, 而一个实验目的往往有多种思路, 在高考物理实验二轮复习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电学知识和实验理论做到把握实验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简便性原则去选择合适的测量电路、控制电路, 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高考电学实验也经常涉及到实验器材的选择考查, 让学生把握在实验方案确定后, 做到保障实验器材安全性、科学性、方便性、精确性原则去选取实验器材, 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按实验方案动手操作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在考试中涉及连接电路实物图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在做电学实验时, 先检查电路, 再闭合开关的良好实验习惯。同时电学实验也应该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的数据处理常用几种方法, 特别是作图法。进行正确的数据处理, 提高实验方案精确度, 尽可能减小实验的误差, 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总之, 高考物理实验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是重要的, 而实验要有操作性, 应该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让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体现出来,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探索高考实验复习新模式, 调动学生实验复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实验综合素养和能力, 取得良好的高考物理实验二轮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毅.高中物理学生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6

[2]任丽华.世纪攻略·物理实验.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9.9

初中物理实验复习的几点思考 篇10

那么, 如何有效的对实验进行复习, 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落实课本实验, 提高基本技能

为了便于教学与评估, 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20个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 我们把这些实验进行梳理和归类, 按照实验设置的目的和实施要求将其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基本操作类实验、测定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一) 基本操作类实验

1. 主要项目。

该类实验主要包括七个项目:一是时间与长度的测量;二是力的测量;三是质量的测量;四是温度测量;五是电流测量;六是电压测量;七是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 基本要求。

进行该类实验要求学生能正确、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会观察、学会使用、学会读数、学会记录。

3. 复习策略。

针对该类实验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复习。如使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进行对比, 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对比, 找出它们相同点和不同点, 反复练习。

(二) 测定性实验

1. 主要项目。

该类实验主要包括四个项目:一是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二是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三是测量物体的密度, 四是测量灯泡的功率。

2. 基本要求。

掌握该类实验的工作原理, 熟练运用相关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明确规范的实验步骤。首先分析给出的实验器材是否合理, 然后根据现有可利用的实验器材明确可测量的相关物理量, 最后运用物理公式计算出需测量的物理量。同时应能够对实验中产生的误差进行正确判断, 尽量减小误差的发生。例如:没有天平或量筒如何测物质的密度?没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怎样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3. 复习策略。

针对该类实验, 应结合学生常犯的错误, 抓住关键点, 进行逐个突破。同时采取图形方式, 如利用直角坐标系直观呈现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配合文字解释, 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三) 探究性实验

1. 主要项目。

该类实验主要包括九项:一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二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情况;四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五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六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七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八是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九是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基本要求。

该类实验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仪器进行实验数据的测量, 熟练利用物理公式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 同时能够进行相关实验的自主设计, 并对实验现象及分析处理过程进行总结性思考及感悟, 从而梳理归纳出一般规律。具体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估、规范的实验步骤及补充、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与相关表格的设计、实验的拓展与延伸等。

3. 复习策略。

精选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 整理、组合, 并从不同角度审视每个实验, 在实验拓展、创新上下功夫。通过实验变式训练进行实验复习, 既能激发兴趣, 又能融会贯通。如:电学中的某些探究性实验, 就不能仅仅通过实验的简单重现进行复习, 而是要对有关实验条件进行变换、对实验器材进行重新选择、对实验观察的角度进行调整, 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探究, 如在复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时, 首先让学生思考实验器材选择、实验电路图原理、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应该着重注意的关键问题, 然后在实验时设置故障, 如:对电表的正负接线柱进行反接, 在开关闭合前将变阻器置最小值, 将小灯泡拔掉, 将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等, 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寻找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学会故障判断的方法, 在动手的同时进行充分思考和研究, 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拓展教材实验, 提升实验思辨能力

《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 课程教学时要改变原来单一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可见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不应该将让学生习某一知识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 学习知识是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策略, 使其能够触类旁通独立前进, 因此, 在实验复习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课本实验、拓展课本实验、延伸实验内涵, 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三、开放实验室, 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平台

在进行物理实验复习时, 部分学生由于未真正掌握某些实验的工作原理, 只能对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进行死记硬背, 这样的结果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实验条件改变时就无从下手。解决的有效办法就是开放实验室, 给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 通过反复训练, 使其真正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 进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由于物理实验注重学生的手脑结合,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实验复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 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有助于让学生发展物理思维和提升物理素养, 同时更能够养成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牢固而且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摘要:物理实验是中考的主要内容之一, 物理实验复习的特殊性及提高实验复习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富有意义的课题。落实课本实验, 提高基本技能;拓展教材实验, 提升实验思辨能力;开放实验室, 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实施了这几种实验复习方法, 学生牢固掌握了物理知识, 提高了实验技能, 发展了物理思维, 领悟了思想方法, 提升了物理素养。

物理实验复习教学 篇11

一、开放实验室对改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开放物理实验室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通过给予师生自主选择实验资源、实验项目,自主安排实验时间、自主确定实验方法的权利,其内涵不仅是指狭义的“图书馆式”开放物理实验资源,还应该包括物理实验资源的开放、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实验教学方式的开放、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的开放,实现以开放物理实验室为载体,利用开放的教学理念来引领物理教学。

通过开放物理实验室,一方面,转变中学物理教学中“为考试而实验”的教学倾向,树立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教学观,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概念、规律、习题教学中的作用,真正用“自主合作探究”代替“他主训练灌输”,另一方面,改变“唯分数论”的学生成绩评价观,用“关注能力,关注会学”代替“关注分数,关注学会”,调动学生学学习物理积极性,促进学生改进物理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以开放实验室为平台改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1.齐全的实验室功能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放物理实验室的基本保障。开放实验室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确保开放实验室建设取得实际成效,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用。一方面,在传统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增设合理的实验区,如综合实验室、数字实验室、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室,为开放实验室提供硬件保障;另一方面,改变物理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形式,教学处、年管会、物理教研组齐抓共管,结合开放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管理办法;规定不同年级开放实验室的时间和空间;建立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辅导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实验室操作规程及安全责任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开放实验的教学运行机制,把开放实验室建设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具有一定学术性、创新性、导向性和示范性的学生科技活动组织。

2.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是开放物理实验室的基础。重视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的中学物理中传统的经典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为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基本仪器的使用,测量与间接测量的思想,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评价,偶然发现的追踪等。

例如:“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包含许多思想方法: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测量物理常数;用多次测量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用图像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等。包含许多实验基本技能:如何悬挂单摆的悬线?怎样测量摆长?在什么位置开始计时和终止计时?为什么?为什么要测多次全振动的时间?各直接测量物理量对加速度值误差有什么影响?“实验: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包含运用图像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培养:(1)猜测图像可能有什么特点?(2)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升高,为什么在低电压区采点密集一些?用什么电路?(3)画出图象,分析图象特点:低电压区,中电压区,高电压区。(4)尝试解释这种图像的特点。像这些重要的实验思想方法和实验操作的培养,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而体现出来。如电学中的电阻的测量、电源电动势及内阻的测量、探究。

3.以开放的实验资源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开放的实验室资源是让学生不仅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的器材,而且挖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学生自己设计或教师指导下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各种物理实验探活动。不仅缓解了当前学校实验资源单一的状况,也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和社会、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小实验中蕴含着大智慧。况且有些实验资源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因此这实际就是一种开放实验室的创新形式。

例如:“小实验;水果电池的制作与相关量的测量”:材料:西红柿铜丝、铁钉、数字式多用电表。

制作步骤:

(1)取一个西红柿,分别将弯折的铜丝和铁钉插入西红柿中(中间相隔一定的距离)

(2)用多用电表红表笔接触铜丝,黑表笔接触铁钉,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

(3)再用多用电表黑表笔接触铜丝,红表笔接触铁钉,再测水果电池的电压。

(4)根据多用电表的读数判断西红柿电池的正负极。

实验结果分析:(1)用万用电表测出两个电极间的电压约为0。6V,但几个水果电池串联却不能使一个小灯泡发光,为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论证,其原因是水果电池内阻太大。(2)如何准确测定水果电池的E、r课本上的方案可行吗?为什么?有其他方案吗?学生在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伏安法?安欧法?伏欧法?补偿法?),同时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尝试去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使学生在体验成功和挫折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感悟出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其他学生自己设计的小实验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举例。

4.以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改进物理实验教学。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是教师按照教材的实验要求把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讲授给学生,学生像操作工那样去逐步完成实验步骤,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也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实验教学模式的开放,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验教学中学生以实践者、研究者的身份积极参与,教师的作用是一方面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对实验中的问题,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可选课题,为不同学生提供同一课题的不同研究方式,挖掘不同学生的不同的闪光点。

例如:高一年级学生开展“落体运动加速度的研究”。要求学生二人一组,运用频闪照相研究钢球下落的加速度。学生必须完成以下任务:方案设计(直接测什么?如何测?);装置调试;标尺制作;实地拍摄;照片分析;实验报告。教师提供的帮助:方案设计提示;频闪技术指导;参与讨论,提供器材,进行质疑,点拨思维。

例如,高二年级学生研究小孔成像,可引导学生研究以下问题:对晴天正午树荫下的光斑,请仔细观察并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为什么有的光斑是不规则的,有的光斑近似为圆形?为什么圆形亮斑与不规则形相比,圆形较小?为什么圆形与不规则形相比,圆形较暗?你猜想哪些因素影响光斑的形状和亮度?与小孔的形状、大小有关吗?如何验证?需要哪些器材?设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L,怎样设计实验测量太阳的直径D测出小孔到屏的距离l和屏上光斑的直径d,则太阳的直径为D=Ll·d。

5.以开放的实验教学内容改进物理实验教学。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是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一方面是对教材中学生实验进行改进、拓展。如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改教师课堂“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改进教材中原理不科学、现象不明显、效果不理想的演示实验;把新授课教学与实验教学融合一体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把习题课教学与物理实验结合起来的教学等等。

例如:我们用生活中的锉刀来演示自感现象,将电源正极与锉刀的一端相连,负极连接铜多芯导线,导线的一端在锉刀上来回移动,相当于快速地通断电,可以看到微弱的电火花,如果加快导线在锉刀上移动的速度,可以看到更强的电火花,这说明电流变化越快,自感电动势越大。用一根红色的导线绕在铁锉刀上,相当于增加了铁芯上线圈的匝数,同时将一根蓝色的导线直接接在电源负极,将两根导线同速在锉刀上移动,这时可以看到,红色的导线头产生的电火花更强,这说明,匝数越多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越大。

物理实验复习教学 篇12

2011年高考考纲的要求中提出:能独立完成必考的13个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从近几年的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设置来看,从x科过渡到综合科的考试过程中,实验题考查比例从16%上升到18%。比例的提高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认真做好教材中规定的基本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利用已学知识、原理和方法在题设的条件和情境下,按照题设的要求制订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及实验误差分析,逐渐提高实验迁移能力和创设简单新颖实验情境的能力。

二、高三物理实验复习的困惑

大部分老师在复习高三实验时都感到很困惑:现在试题命制的方向是重操作、重细节,在必考的13个实验中很多老师都开放了实验室让学生去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也觉得很多学生会操作,但考试时往往考查较细节的东西。如2011年广州一模考查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平衡摩擦力的具体操作为取下桶,而实验时根据现在所配的实验册的实验步骤是先不挂桶来平衡摩擦力,学生在考试时没留意到图上已挂了桶,所以这个空对于一些不会变通的学生来说的,没办法想出该填什么。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实验复习的有效性,成了一个难题。

三、高三物理实验复习的策略

实验考查比例的提高与实验命题方向的侧重点决定了老师也该相应地对教学方式作调整,以下谈谈我对于高三实验复习的策略与体会。

(一)任务型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创造机会给学生亲手重复做实验,但重复不等同于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换一个角度对学习内容重新认识,达到量与质的提高,所以这个重复的实验需要让学生有任务地去重复,在重复中思考,在重复中感悟。

如以打点计时器有关的力学实验为例:

实验室开放时间为连堂的两个课时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从实验桌面上选出所需的器材。

2.本次实验需测量的物理量;需计算的物理量。

3.本次实验取点需不需要从第一点开始取点?

4.本次实验打出来的纸带是密点好还是较疏好?为什么?在实验时应如何控制?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从实验桌面上选出所需的器材。

2.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应如何,该如何操作?

3.本次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该如何操作?

4.本次实验的数据处理所采用的方法。

实验三与实验四:探究动能定理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两个实验都用相同的实验方案:自由落体运动;为什么可以?

2.比较两个实验的测量数据:

动能定理需测量什么?

机械能守恒需测量什么?

3.比较两个实验需验证的式子:

动能定理需验证什么?

机械能守恒需验证什么?

4.本次实验应如何选取纸带?为什么?

任务在实验前一天提出,并且要求在实验后交上来评价。在实验前对这些任务老师不做任何回答,对于自己有疑问的任务可在实验时自己思考、或同学间讨论、或问老师,以此达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的目的,并且由于是在高三重做的,学生有了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更成熟的思维,因此他们能提出不同的做法和思考,如有个别学生会提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平衡摩擦力太难做了,不如改成把小车放在倾斜的轨道上,用弹簧秤拉着小车的尾部,使小车静止读出弹簧称的读数,认为是小车所受的摩擦力,所以在实验时的合力就可以用桶及悬挂物的重力减去摩擦力表示,充分体现了考纲中要求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实验型的专题训练

高三的实验复习时必须搞专题的复习,这样有利于知识点的归纳与整合。专题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根据知识点的不同分成力学专题与电学专题;也可以根据仪器的使用分成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与使用伏安电路的实验;还可以根据考试题型分成读数类题型专题、原理类题型专题、误差分析类题型专题,等等。不管哪种分类,在复习的过程中都应充分体现“实验”,不管是原理的分析还是数据的处理,都应渗透“实验”在其中,让学生认为结论都是从实验中所得。

以我在读数类题型专题中的教学为例:

我们使用的仪器很多都涉及读数,如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等;在高考中读数的常考点是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为此在复习教学中可以把这些仪器拿到课堂上,通过实物投影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去读数,然后再类比一些考题的读数,让他们关注卷面的图与实物的异同,从而留下更深的印象。

再以纸带分析类题型专题为例:

要分析的纸带是实际实验做出来的纸带,如做一条自由落体运动的纸带,让学生自己上讲台对纸带标点、测量数据,然后一起探讨他标点的方法对不对等,最后一起呈现计算公式,一起计算,再针对计算结果分析误差原因,并且同样的一条纸带还可以用于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据处理,用相似的方法再做一次,可以令学生对纸带分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很深的印象,也会锻炼自己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有效锻炼实验误差分析能力。

(三)比较型的真题练习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受学科和专业知识的影响,不同人对同一事物比较的层面是不同的,是具有选择性的,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应从现象和本质两个层面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见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一道考题都有它的雏形,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找出它的雏形,从而深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英语自主学习策略下一篇:院落式住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