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式住宅设计

2024-06-15

院落式住宅设计(精选4篇)

院落式住宅设计 篇1

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发展, 居住者物质层面的需求大多获得充分满足。当前, 居住者对住宅产品产生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追求住宅单体和住宅环境的融合。因此有必要对于院落式住宅的设计进行探讨。

1 设计目的

1.1 加强和自然的联系

传统中国住宅非常注重居住者和自然的联系。住宅穿插院落成为传统中国民居的主要形式。风水学谓之为“气场中心”。院落在居住空间中扮演了半自然化小宇宙的角色。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万物更新都可以在院落空间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 院落空间又比真正的自然空间更具可调节性。

院落空间除满足居住者心理安全感之外, 也承担着利用自然因素来改善居住条件的实际功能。例如南方湿热地区往往依赖院落空间加强自然通风。院落空间的存在也有利于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城市的快速发展, 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严峻威胁。城市异化为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庞然怪物。在真正可以使人完全放松的私人空间——住宅内部引入院落空间, 将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正是基于这个理由, 1979年的曰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颁给了一座小型院落式住宅——住吉长屋。住吉长屋至今仍是建筑学界的杰作, 受人称赞。

1.2 改善室内空间采光

在住宅内部设置小型院落 (天井) 可以有效改善大进深户型的内部采光。户型大进深意味着平面狭窄且深长。这种户型的中间部分往往无法得到充足的采光量, 因此产生了暗卫生间、暗门厅、暗客厅、暗走道。居住者被迫在白天就使用人工照明。院落空间的引入, 将改善这部分空间的采光。但是, 设计过程中要结合住宅高度、考虑到院落的尺度感, 避免让人在过小的院落中产生井底观天的感受。

1.3 加大进深节约土地

增大住宅单体进深的可以提高居住区的容积率。大进深住宅的弊端主要体现在采光不佳、通风不畅。院落式住宅可以有效地解决大进深住宅的这些弊端, 推广其使用, 进而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

2 院落式住宅分类

2.1 按照共享户数的分类

按照院落共享户数的多少, 可以将院落式住宅分为:栋间式、合院式、独院式。栋间式的院落尺度较大, 由数幢住宅楼围合而成。栋间式院落常用于多层住宅的组团布置, 可以提供较好的空间围合感。高层住宅小区的中心设计常常扩大栋间式院落的尺度, 使之成为数栋高层住宅楼围合成较大的小区广场。大多数栋间式院落的布局有两种方式:以数栋南北向板式住宅结合点式住宅围合而成;数栋南北向板式住宅结合东西向的公共建筑围合而成。在珠江三角洲一带, 也出现过南北向板式住宅与东西向住宅共同围合的院落。我国的栋间式院落主要为周边住宅楼提供集中的景观带并供人休息、运动、交往, 大多以人行地面交通为主, 限制机动车的进入。而日本低价昂贵, 机动车保有量高, 往往在栋间式院落中设置集中停车场。合院式院落位于住宅单体的内部, 由该住宅单体内部的成员共享。合院式院落常见于多层住宅和小高层住宅。院落尺度稍小, 院内以景观布置为主。这种院落主要为了解决采光和通风的实际问题。独院式院落由单户所有, 多见于低层住宅及多层底层户型。

2.2 按照剖面形式的分类

按照剖面形式可以将院落式住宅分为:地上院落式、空中院落式、地下院落式。地上院落式较为常见。空中院落式住宅主要用于高层住宅。高层住户远离地面, 无法接近自然, 空中院落弥补了这一缺憾;另一方面, 近年来地产商热衷于为住户提供不计入建筑面积的空中院落, 以获得竞争优势。地下院落的出现, 则完全改变了地下空间的闭塞感, 极大的提升了地下空间的居住价值。

3 院落式住宅设计要点

3.1 卫生视距

栋间式院落会出现南北向板楼和东西向板楼围合而成的案例。在转角单元, 容易出现视线对视问题, 对住户产生干扰, 无法保障隐私。通常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首先, 使用半透明材质如磨砂玻璃替代玻璃进行安装, 不影响采光, 但能保护隐私;其次, 外部造型采取角窗设计, 改变视线方向;还可以将转角部分设计为同一住户, 化解矛盾。

3.2 日照间距

院落南北方向尺度设计要考虑到院落南北两边住户的日照需求, 防止过小的院落尺度导致北向住户日照条件不能满足。按照国家规范, 住宅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 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小时;各地也有明确地方法规加以限制。如杭州市规定, 低、多层住宅建筑间正面间距不应小于13m, 当建筑物平行布置且朝向为正南北向时, 不应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倍。

3.3 东西朝向

为了形成院落较好的空间围合感, 较理想的规划布局是设置东西朝向住宅楼。但要考虑各地住宅市场的接受度。东西朝向住宅在华南市场接受度尚好, 但华东市场具有较大的抗拒性。这时, 可以考虑在东西向规划布置公共性质用房, 如物业管理用房等和商业用房。

3.4 剖面尺度

院落设计时要进行剖面尺度的推敲。不同的剖面比例会形成不同的院落气氛。例如:院落长度小于周边住宅楼高度的一半时, 院落会给人逼仄的空间感受, 内部拔风效应明显;院落长度与周边住宅楼高度大致相等时, 院落尺度亲切宜人;院落长度大于周边住宅楼高度2倍以上时, 院落会给人空旷的心理感受。

4 设计实例

4.1 住吉长屋

住吉长屋位于日本大阪南部。周边环境较为嘈杂。用地紧张, 条件苛刻, 仅有一个完整的对外立面, 其余三面和相邻建筑相接;周边也没有什么景观条件可以加以利用。如何在这么一个条件苛刻的用地内, 使居住者可以在生活中时刻感受到自然的存在呢?设计师安藤忠雄以极简主义的表现手法在建筑内部设置了一个洗练的院落空间。这个院落空间仅对天空开放, 大自然被抽象为风、光、水三要素, 供居住者体验。

4.2 土楼公社

土楼公社是都市实践与万科公司合作建造的全新的廉租房模式, 位于广州高速入口的郊区地带, 获得2008年WA建筑大奖。其设计初衷是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廉价、安全、功能齐备的居住空间。为了减轻外部的噪声干扰, 并提供给居住者具有安全感和凝聚力的空间气氛, 使用了圆形土楼的建筑形式。该设计脱胎于福建土楼的原型, 院落中心设置了公共性空间。

5 结语

建筑单体和院落空间的彼此交融一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在当代住宅设计中创造性的引入院落空间, 既能解决住宅设计中的若干难点问题, 也能提升住宅品质, 更符合居住者的心理需求, 值得深思。

摘要:住宅产品结合院落的设计已经不局限于别墅类产品, 对于普通住宅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探讨了院落式住宅的设计目的、院落式住宅的分类标准、并对院落式住宅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 以供设计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院落,住宅,设计

院落式住宅设计 篇2

一、唐长安住宅特色

唐朝长安作为都城,在历史住宅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唐朝长安住宅对分析中国院落式住宅发展有直接关联。唐朝长安城住宅虽有等级以及范围上的不同, 但是对于其组织的主体院子在基本布局风格上则是大体一致的,也多为采用明显中轴线的平面规划方式与左右对称规划方式,对于像是马厩、球场之类的隶属设备,人们一般把它建设在主院的一侧[1]56。唐朝长安住宅建设中,由于还受到严厉坊里等级制度限制, 故此对于普通住宅的布局形制, 也大都体现出极大的封锁性, 且住宅房屋立面也不高。这就与宫殿内的布局形制不同,他们是根据地势以及空间位置来随意设置住宅的, 表现了住宅与宫室的相通性。

二、浅析唐长安住宅形制与住宅布局

1.唐住宅形制。针对我国的庭院式建筑,最初是一种单体组合的建筑形式,我国的隋唐五代时期,在住宅上仍采取回廊绕成的庭院,也有些住宅建筑中是以廊屋替代回廊。需要阐明的是,在这一时期我国正处于院落住宅的过渡阶段。住宅的大门建设中,多是采用乌头门的方式,住宅布局上有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布局[2]54。可见, 唐朝长安住宅在这一时期还没有院落组合方式的住宅。直到唐代中期,其长安住宅形制才发生明显改变,有了院落布局的变化, 不再是单一的院落布局方式,在房间布局中出现一定的互通性。

2.长安住宅布局。对于唐代住宅的布局规划,还是处于从廊院过渡到合院的阶段,固然,对于住宅的廊院式布局,不仅在唐代住宅中持续,也比较明显地的趋向合院式布局发展。对于住宅的廊院和合院布局,都是由门、院、屋这些单体建筑群题来组成的闭合空间, 是一种住宅方式,相对于廊院式的院落,其周围会由回廊环绕,并不会建房屋;对于合院的住宅布局,则是以廊屋来替代回廊[3]。如出土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其反映的就是,在我国晚唐时期长安的住宅布局,如:“住宅中为前后两进院落,并且前院横扁,住宅的主院方阔,在住宅的前廊、中廊的正中,还分设了大门、中门”。这些,都可以反映出唐代宅院落的真实布局,体现出唐朝住宅风貌。

三、唐长安住宅形制布局的演变进程

1.前期住宅形制与布局。唐长安住宅范围庞大,由于政府对住宅范围没有法律上的限制, 唐长安住宅并非原封不动的延续下去。 在唐前期,长安人口也相对较少,并且唐朝住宅分散,对于官员、贵族的住宅多位于街东、街西,相对住宅的土地宽广;但又由于当时唐朝的经济正处于恢复期,因此,这时的住宅虽大,但是不显豪华之感。 唐前期,还实行均田制,因此,在唐长安住宅面积布局中,还会多做考虑[4]76。看住宅文化,唐朝长安住宅中,在其向院落式住宅过渡时期,多为回廊式建筑,在曲折的建筑中,体现出文化内涵,也具有形制美感,在不拘泥与建筑面积的当时,住宅面积普遍大。

2.中期住宅形制与布局。唐代中期之时,随着唐朝的政治中心转移,官员、贵族的住宅也都开始东移,人们不仅关注住宅建筑中的方位,同时对住宅的布局、占地多少也有研究。由于长安住宅东移,就会导致街东北用地紧张,而与此同时,长安住宅的占地范围也在减小,并且开始注重对住宅内部装潢的设计。如,在我国山西长治出土的王休泰墓中,针对其院落中能够看出:主院的第一进中由门、堂组成;第二进为正屋与东西厢院;第三进中仅有后房;很明显该院落为合院式,院落装置华丽,显现出中唐时期的合院住宅规划。

3.后期住宅形制与布局。唐长安住宅后期,随着大明宫作为政治中心地位的稳固,长安的街东住宅区域,其汇集水平也是越来越高, 住宅用地也渐渐愈加紧缺,长安住宅占地的范围,也不断的趋于减少;同时,又由于当时皇权削弱,再加上唐朝世风也日加侈糜,故此此时长安住宅的豪华水平也在日益加剧。唐朝住宅文化中,在其形制与布局方面,不断地发展融合,渐渐发展成院落式住宅,体现出历史文化的进步。

4.院落式住宅。基于唐长安住宅形制,在中国院落式发展中,研究唐代住宅发展,有鲜明的代表价值。如在西安中堡村,当时出土的盛唐三彩陶宅院冥器中,就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当时长安贵族住宅、 长安官吏住宅的院内规划格局,其中所出土的八座陶屋以及两座陶亭,陶山陶池中,多为有后院两进院落住宅;中轴线上布置大门、前堂、后室,以中轴线来突出主要建筑的规划规划技法,可见唐长安住宅的发展印记。

四、唐长安住宅对发展中国院落式住宅的影响

1.院落构成形态的影响。基于我国传统的院落住宅,都会因为民族、地域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不同,同时,再加上住宅建造方式会受到一定的约束,也进一步构成唐长安住宅极端丰厚的空间形态、 结构方式以及作风特性,依据天文位置的不同,住宅在北方地域多表现为合院式,对于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域,多表现为天井式[5]45。其中,由于长安住宅布局对后世的影响,最具传统价值的传承就是北京四合院,不仅最有代表性,同时住宅院落的空间也相对较大,住宅四周建筑也不相连接;而对于天井式住宅,则以徽州最为代表,院落住宅空间较小,并且住宅四周的建筑屋顶也相接的。

2.院落规划方式的影响。在中国住宅形制开展中,唐住宅又以廊屋替代回廊布局,这也对后续我国院落式住宅的开展表现出积极地推进作用。“北屋尊、两厢次、倒座宾、杂屋附”的四合院设计格局,…………………………………………………………………………… 首先,表现体现出在住宅布局中,不仅会受到权利、儒学的影响,同时也因家庭内部人员构成,而形成尊卑长幼关系,然后再将这些关系转移到院落空间布局的设计中,呈现出主从关系的同时,也展现出院落住宅的文化内涵。由于长安住宅中,针对其院落式住宅,多采用轴线对称规划,不仅有规律与层次感,同时也满足住宅院落的私密性、半私密性需求,可以在住宅院落内设照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空间的迂回变化之感,也可以隔绝人们相对视野,构成了住宅内的真假比照空间,体现出一定空间过渡感,降低住宅空间的局限性,以最优的人文居住设计理念,提升院落式住宅设计水平。

3.院落围合技巧。对于唐代长安住宅中,一般都会将大门置于南部居中位置上,而对于我国清代的四合院住宅布局中,由于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除王府住宅外,其它宅门都将会开在左前角以及不居中的位置,这体现出与唐代长安住宅布局的不同,是一种古代住宅技术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提升院落式住宅技术的延续。唐长安住宅的设计中,其住宅围合实体中,针对建筑立面、围墙、空中等,使围合院落之间可以互相影响、浸透,在建筑光影以及空间布局中,实现视觉优化,提高院落式住宅的面积。这样围合的设计技巧,对于我国以后院落式住宅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将住宅院落背景的空间形态与意境做为平台,同时,对于院落式住宅中,多采取院墙、照壁、隔墙等没有运用空间的墙体,针对围合中的非建筑界面,不以建筑形态或其它要素进行住宅布局,应用植物、碑亭、山石等非主体建筑元素,在住宅院落设计中,把山石融入住宅建设中,并且还会在住宅内种植植物来装点环境,同时也可以构成割断住宅内外的人流交通的阻碍[6]。

4.院落住宅制度的影响。从唐长安城住宅、堂屋、厢房来看,“凡宫室之制,自天子至于士庶,各有等差”,反映出唐王朝宅第制度, 据唐文宗公布的《营缮令》中,也颁布了明文规则:“天子之宫殿皆施重拱、藻井,王公以下,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 不得过五间五架;五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四架;六品七品以下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而庶民百姓所造堂舍, 不得过三间四架。”唐朝住宅形制对院落式住宅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促进我国院落式住宅的构建与发展。还有,唐长安城住宅屋顶, 房屋的高度,还都没有两层以上的,可见唐朝政府等级制度严厉,坊里居民不得登高临视宫中,对逾制者也均会有惩治措施,这也反映出唐代加强住宅法律统治。从这些唐朝长安住宅制度,可以看出中国院落式住宅发展也产生一定影响,以至于现在的院落式住宅建造时,也会有高度的控制,以符合人类最佳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纵观唐朝长安住宅,其住宅的布局,不仅继承我国传统院落形制, 也展现出住宅规模变小,住宅奢靡程度提升的特征;同时,通过探析长安住宅,也展现出我国传统住宅的形制之美,值得传承与发展。

摘要:在唐朝长安城的住宅中,不仅有廊院式布局,也有合院式布局。本篇针对唐长安城的住宅形制、布局角度等多个方面,分析中国的院落式住宅发展,探析唐朝长安住宅与中国院落式住宅直接的关系,分析其对中国院落式住宅发展的影响。

院落式住宅设计 篇3

面对全球现代主义建筑主流浪潮带来的影响, 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 而由于历史和地域长时间作用形成的原始风貌的丧失, 引起了建筑界的深刻反思, 从而意识到地域性建筑研究和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重要性。近年来, 我国不断加大对地区性建筑的研究力度, 并且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就民间建筑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完善, 虽然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丰富多样, 但对于一些边远地区民族民居建筑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 导致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建筑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研究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 是打破“中原中心论” (1) 等的有效手段。大理文化源远流长, 在历史上多次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中原汉文化的影响, 尽管大理文化在和中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 吸取了很多中原文化的优点, 但是大理文化并没有丢掉自身文化的特点, 最终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聚居模式和民居形式。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 省内有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民居, 其中大理白族民居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一支, 其在形成自身独特的建筑体制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通过研究这些基本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深入分析了白族民居的深层结构, 以期对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灵感。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具有其自身的优点与建造智慧, 能较好的与自然环境“共生”、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等, 但同时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时空性的差异和自身的局限性。面对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的飞速发展,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要想更加满足现代发展的需求, 面临着很多课题, 即如何在不丢掉自身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如何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摒弃传统建筑体制中落后腐朽的, 在保留地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来改造传统民居, 使现代先进技术很好的融入到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当中。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能够与自然环境很好的融合共生, 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这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髓和魅力所在, 是我国劳动者技术和智慧的结晶, 也是现代建筑需要学习的地方。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将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的精华提炼出来, 形成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深层结构”或“原型”, 为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大理传统院落式民居的平面构成

建筑的原型是一个帮助人类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外界所带来的不适感和伤害的场所, 即使是在没有发展的古代, 我国的祖先也会用最原始的自然材料来构建围合成使用空间。

院落式民居的平面布局中庭院是中心, 通常会进行对称布局, 以穿过庭院中心的轴线为中轴线, 然后围绕庭院在四周布置建筑单体, 最终形成闭合的内向型的平面布局, 该布局具有对内开敞通透, 对外封闭围合的特点。院落式民居由于平面方正规整严谨, 使置身于其中的人有一种领域感;该布局以轴线为延伸发展, 严格遵守轴线及对称, 依据实际用地情况灵活的组合院落。构成院落的基本元素是单体建筑, 而组成院落群的基本单元是“院”。一直以来, 我国传统建筑采用的平面布局模式都是通过串并联“院”之间的组合方式, 形成一定的空间序列特征, 民居建筑的平面布局模式亦是如此。

大理白族院落式民居的平面构成元素包括单体建筑 (“坊”) 、庭院、照壁、廊道及院墙。其中“坊”是白族民居建筑的基本单位, 通过“坊”的排列组合能够依据实际地形、朝向需求等进行多种形态的构建。围合封闭的院落就是以坊封闭围合而成, 通常的形式主要包括L、凹、Ⅱ等。一般来说大理白族院落式民居都是以中轴线为中心呈左右对称, 外形方正严整, 但并不绝对, 还要结合实际用地情况来进行布局。由于构成院落的几个元素在尺度规模大小、位置和朝向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所以各个元素之间存在明显的主次之分———正房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 庭院是组织中心, 照壁是指正房所对墙面, 漏角天井常见于凹形和L形平面布局中。依照形态特征来划分, 基本可分成三种类型:不完备型单体、完备型单体、扩展型单体。 (表1)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通过对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进行调研, 测绘, 研究后, 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基本的“原型”:构成平面的最基本元素是“间”, 构成平面院落最基本的单元是“坊”, 平面组织系统中的基本单元是“院”。“坊”是由三开间二层叠加构成的, “院”是由“坊”和墙共同围合而成的。“院”经过多次纵横轴线的延伸会形成院落群体, 具体的形成过程是“院”首先向纵深方面延伸发展, 把院与院之间串联起来, 然后在此基础上向两旁并联发展, 就形成了院落群体, 在该院落群体中主要轴线是纵轴线, 起到统领整个院落群体空间序列关系的作用。

2 大理传统院落式民居的空间序列特征

2.1 空间组织的原则

(1) 轴线与对称:轴线的数量并不固定, 它是指空间中两点之间的连线, 若两点之间的连线是水平方向, 那么也会有另一条与之相垂直的轴线, 但无论如何起统领全局作用的轴线只有一条, 总有一条是主轴线。在建筑中, 轴线的作用是组织建筑空间单元体秩序。

(2) 等级:等级是建筑空间秩序的一个属性。等级秩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空间尺寸、形状或位置的不同, 由于功能差别或赋予意义的不同, 这种等级秩序差别是客观存在的。通常等级一般的建筑尺寸小于等级较高的建筑, 两者在形状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一般等级较高的建筑位置位于平面对称的中心部位、线型序列或轴线的终端等, 强调其重要作用。

(3) 重复和参照系:建筑空间形式的重复是指把空间形式相似或者相同的单元体串联起来, 表现出某种连贯的相似性。要想实现建筑空间形式的重复, 必须保证串联与并置的建筑单体功能相同或者近似。重复和等级是相反的作用, 前者主要体现是空间秩序的统一性, 后者主要体现的是空间秩序的差异性, 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两者的结合会形成某种空间的基调, 使整个建筑群体更加和谐, 主次分明, 张弛有度。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分析上述空间组织的原则发现, 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的建筑群体是以“院落”空间为基本组织单元构成的, 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的院落空间具有分区明确、序列明晰、流线复杂、风格统一和谐等特点。其入口处基本不会直接面对街道开门, 即使不得已而为之, 也会采取影壁等方式进行遮挡, 入口空间一般具有曲折隐蔽的特点。通常传统的院落式民居不会由入门处直接通向宅院内部, 至少会设置三道大门。由于大理文化曾经受到过中原文化的影响, 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内部空间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内部空间具有对外相对围合, 对内相对开敞的对称布局, 具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和明显的轴线, 这都是儒家中庸之道方法论的体现, 强调不偏不倚。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的这种设计思想受到了中原儒家思想的影响, 具体可追溯到儒家经典———《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市朝一夫。”通常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的对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体建筑在平面构图上的对称;二是空间上的对称。这种传统民居建筑以中轴线为基准, 通过向纵向延伸形成空间序列主从关系, 表现出一种独有的理性美。白族民居建筑的构建包括大门、庭院、廊道、堂屋、卧室等元素。在功能上主要包括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在形态上主要包括开放空间、过渡空间和封闭空间。其中由于卧室是比较私密的空间, 功能单一, 而庭院、堂屋和廊道都是开敞或者半开敞的空间, 因此日常家庭生活中的交往活动都是在开放空间及过渡空间中进行的。一般的大型白族民居都是通过一系列相似的院落的串联或并置构成的, 而由于地形等原因的限制, 一些大型民居的主轴线无法贯穿始终, 会随着地形不一而发生变化———转折及错位, 在客观上丰富了群体空间。

观察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的单个院落, 发现其庭院空间为“门堂分立”, 主要由五个空间要素组成, 分别是肌理、边界、中心、路径和节点, 其中肌理是指以“坊”为基本构成单位的方形母题;边界是指围合要素, 比如“坊”、院墙等;中心是指庭院、堂屋;路径是指轴线、流线;节点是指漏角天井、楼梯等。每个院落都具有明显的中轴线, 其特征是“合”、“方”、“中”、“正”, 一般庭院空间会以中轴线左右对称。白族民居建筑的构建包括大门、庭院、廊道、堂屋、卧室等元素。在功能上主要包括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在形态上主要包括开放空间、过渡空间和封闭空间。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通而不透”———照壁空间特质

照壁又称“影壁”或“屏风墙”, 照壁具有多种功能, 并且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照壁是围合构成要素, 在宅院景观中也具有美观作用, 不仅具有防风遮阳的作用, 还是大理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

大理民间流传着“正房要有靠山, 才做得起人家”的说法, 因此在大理民居建宅选址时, 都会选择背靠一座吉山。由于大理的气候特点, 常年有南偏西风和西风, 并且风速大风力强劲, 所以大理白族民居的正房一般为坐西朝东, 如此可有效避免大风直接吹到室内。照壁是指正房所对之院墙, 照壁不仅可以把内外环境自然的区分开来, 隔绝外部的嘈杂环境, 还能够使内外空间自然过渡, 通过在宅院设置照壁, 在界定了内外空间的同时, 也不会给人突兀的感觉, 完美的完成了空间性质转化。另外照壁还具有将强劲气流柔化的作用, 使穿堂风变成缓风;照壁也能提供开阔的天空视野, 还能反射阳光到正厅, 增加房屋的采光。同时在构成边界围合的要素中照壁也是关键一环, 通过照壁的设置完整了整个建筑空间的规整性, 也使庭院更加具有空间层次, 隔而不堵, 通而不透。

2.3“交融渗透”———檐廊空间特质

通常“坊“外部都会设置廊, 廊道作为建筑和庭院之间的一个过渡性区域, 它使空间具有流动性和适应性。廊道弱化了建筑的实体感和封闭性, 作为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 很难确定它的边界, 廊道空间属于灰空间, 其功能也为多重叠合。由于廊道功能的特殊性, 廊道不仅具有单一的连接交通的功能, 同时能遮风避雨, 使人们的家庭生活和交往休闲等活动在其中展开, 同时通过设置廊道, 还增加了庭院空间层次感。

2.4“宣郁消纳”———漏角空间特质

由于院落中各坊建筑之间交接时不是直接连接, 因此在转角处会“漏”出一个小天井, 即“漏角天井”。漏角天井一般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避免出现火灾时, 各个单体建筑之间出现连烧的情况;二是在漏角天井处通常都会设置储藏室或者厨房等功能房间, 不仅满足了家庭生活所需, 也让各个建筑单体之间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分。通过设置漏角天井, 坊与坊之间的相交变得灵活, 不仅有效避免了不同方向的建筑实体之间交接可能产生的问题, 还使得整个单体建筑更加疏朗活泼、富于变化和充满生机。

以上述的基本关系为前提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引入亚历山大模式语言理论体系, 得出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的特色模式语言。

2.5 特色模式语言

特色模式语言如表2所示。

3 实际项目运用

实际项目运用有大理普陀泉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

该项目位于大理州境内, 在规划构思项目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了当地的地形地貌, 通过利用基地内外的自然要素, 设计出了能够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观建筑。

在创作建筑单体的过程中吸取了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中特色和优势, 把其中的精华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表现手法及材料再次“还原”体现出来。

(1) 结合地形灵活布置建筑单体。界面和空间的构成离不开单体和单体之间的组合, 结合地形灵活布置建筑单体, 可以使界面更好美好, 空间体验更加丰富。

(2) 以“新的基本单元”为基础, 根据现代功能需要进行平面或空间的转换与扩展延伸。

“新的基本单元”是指在白族传统民居“坊”的基础上, 参考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进行转换而得。过厅, 客厅, 卫生间系统和卧室是民居不可或缺的要素, 按照一定的设计方法把这些基本要素组织起来, 形成基本模块,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平面或空间的转换与扩展延伸。

(3) 转换其原本空间序列的教化涵义, 轴线的涵义更依据功能、景观和视线等, 空间序列的涵义也由原本的“礼”制教化成为了层层深入的游览空间体验。

(4) 建筑的布局朝向。建筑的布局朝向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 本项目所在地夏季紫外线强烈, 冬季较寒冷, 而且气候环境风速较大, 因此在确定建筑的布局朝向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北面迎风, 最好选用卵石贴面或白墙刷面, 少开门窗洞口, 而南面向阳, 为取得良好的采光和视野, 最好选用玻璃、木格栅等材料, 多设置门洞、窗洞等。

(5) 特质空间的运用。

1) 檐廊空间的运用。现在很多的单体别墅设计中都设置了宽达三米左右的檐廊灰空间, 如此不仅组织了交通联系, 也充分过渡了室内和室外空间, 功能明显。

2) 漏角天井空间的运用。在“新的基本单元”组合拼接的过程中, 有意“漏”出一些小空间, 不仅增强了空间的丰富性, 而且使建筑群体疏朗有致、灵活生动。

4 结语

在上述方面对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进行分析后, 对其各方面的特征进行抽象提炼, 凝练成为一些具有普适性的通用法则, 为大理地区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一些基础, 在地域性现代建筑的创作中能够被广泛运用。

摘要:本文在建构学和类型学的视野下, 对大理白族传统院落式民居进行了研究与剖析, 试图找出其各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及其平面形制的衍变;并在此基础上引入C·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理论体系为理论基础, 总结归纳了大理白族院落式民居的几种模式语言, 希望能将这样的一些基本关系及模式语言运用在实际项目上, 为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做一些基础研究的支撑。

关键词:大理白族院落式民居,平面构成,空间序列,基本关系,模式语言

参考文献

[1]李俊杰.永定土楼世遗地景观中客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D].福建农林大学, 2013 (04) .

[2]陈庆懋, 何俊萍.“一颗印”民居的变异模式及其适应性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1) .

[3]李树业.盖房子:白族人家的头等大事[J].大理文化, 2010 (06) .

[4]周俭, 张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建筑分类与保护措施[J].城市规划, 2001 (01) .

院落文化中的门户设计 篇4

关键词:院落,门户,文化,城镇化

1 院落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基本形式的代表性之一———“院落”,在《辞海》中解释道:“院落是指四周有墙桓围绕、自成一统的房屋、庭院。”可以看出,院落是一种空间形态,是由围合建筑实体与天井虚空间构成。院落文化更加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和中国文化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民居多以院落空间组织功能,它不仅是建筑对于地方气候的有效回应,也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居民对自然意境的追求。

2 门户

杜甫《绝句》诗中提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正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一幅幅变化无穷的自然风景画。

门作为建筑群体空间序列的起点和内部空间同外部空间的连接点,位置十分重要。当人们在体验一组建筑时,总是通过一定的空间序列组织来进行不同的时空转换。而在众多的时空转换要素中,它不仅引起人们视觉的停留和反复观瞻,成为院落空间序列的开场白或前奏曲,同时也是心灵的窗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建筑或建筑群体的感受。

3 门户的演化

千百年的农耕生活造就了各地民居的发展,院门作为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家庭的门面,是人们辨认不同住户的标志,同时也是住宅主人地位、文化和财富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讲,户门设计营造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给外界的印象和感受。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上来看,民居建筑的门户发展主要经历了阙门式、院墙式门、独立门斗式及建筑式大门四个阶段类型。

3.1 阙门式

我国古代宫殿、祠庙前两侧立石墩,上起楼观,两阙之间为空缺,故起名为阙。借鉴“阙”创意的门,两侧竖立柱墩或板,中间不设置连接体,造型上界定了内、外不同空间的领域,既起到大门的寓意,又不遮挡中间的视线。

如图1所示的民居门户设计,采用简易的阙门式布置,这种方式造价低廉,从一定程度上界定了院内外空间,但是作为民居建筑的隐私性不能得到良好的保护。

3.2 院墙式门

民居建筑院墙是主要相对于民居建筑自身高度而设置的低于建筑本身高度的一圈外墙,其具有一定的围合性和防御性。

如图2所示的院墙,其高度比正房稍低一些,比阙门式门户很好的改善了视线遮挡问题,并很好的保护了院内的隐私性。这种门户造价低廉,无雨篷和装饰手法处理,且高度较低,出入口不是很明显突出,在行走过程中略显压抑。

3.3 独立门斗式

独立式门斗同样属于外墙的一部分,在外观上凸出于外墙,增设了雨篷构件(如图3所示)。雨篷的处理手法类似于正房屋顶的处理手法,双坡屋顶,瓦屋面铺设(如图4所示),使民居院落的出入口更加鲜明与突出。如图5所示的门户,在雨篷的造型上进行了改变,坡改平,改善了出入口的高度,并通过色彩的添加体现了居民精神方面的追求。

3.4 建筑式大门

这种院落已经不存在独立的外墙,外墙已经成为沿街建筑的一部分。而作为前面外墙中的门户变成了建筑中的门户,也就成为我们现在提到的建筑式大门。作为民居院落中鲜明突出的门户,是以建筑的形式出现的,而不再是以单纯的单门出现。这种门户形式可以有效地增加居民的储存空间,很好的保护了院落的隐私性,但是同样带来的问题是减少了居民院落场地的大小,减弱了院落中内外空间的渗透性交流,如图6,图7所示。

4 结语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带来农村生活的改变,也同样对民居建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门户成为院落空间序列的开场白或前奏曲,同时也是心灵的窗口,经历了从开放到封闭,从功能追求到精神追求的升华,从简单到精致,不断地体现了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创造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在加快,城镇化的推进在提高,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这些流传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如何将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到新的城镇建设中去,这可能就是我们进一步要探讨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

上一篇:物理实验复习教学下一篇:健康和安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