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

2024-09-15

住宅设计(精选12篇)

住宅设计 篇1

随着我国住宅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保障房与商品房的并轨建设,2003年版《住宅设计规范》部分条文已不适应当前形势。为落实国家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日前联合发布新《住宅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正式实施。

相较于2003年的旧版,新版《规范》重点对最小套型面积标准、住宅单体设计内容等进行了重大修改或增删。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历经了4年的修编过程,新版《规范》不仅实现了标准的更新,其背后更是一场基于我国住宅建设走势的观念变革,将对中小套型住宅及保障房的设计与开发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新《规范》将给未来的建筑设计带来怎么样的变化?对开发商在产品设计将带来哪些影响?新《规范》实行后,购房者在买房过程中又当注意哪些问题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一)

《规范》的主要起草人,中国勘察设计大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冠谦表示,重视民生与住房保障问题,是贯穿着整部《规范》的主要精神。

紧跟政策

“《规范》的修编工作自2008年6月立项至2011年7月正式批准,期间进行了大量论证和调研工作。”赵冠谦表示,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相关政策对本次修编工作影响颇大。首先是2005年出台“国八条”;2006年出台“国六条”,要求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还有2007年24号文确定建立保障性住房体系,对住房供应结构的调整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按2003版《规范》要求,最小套型使用面积为34平方米,各地在保障房建设和设计过程中很容易遇到标准上的冲突。中央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将使保障房的面积占到每年住宅开工面积的一半,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正在向以公租房为主的供应结构转变,新的标准必须有所反映。“一方面,随着住宅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单纯按面积大小划分套型已经没有价值,套型设计只要符合生活规律、符合规范标准就可以了;另一方面,部件的集成化、电气设备的小型化、整体厨房的普及等因素也使套型总面积下调成为可能。”赵冠谦说。

以人为本

随着住宅建设量的增加、居住水平和人均居住面积的提高,对室内环境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需要更多考虑相关的因素。因此,新版《规范》特别注重保证安全卫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

赵冠谦介绍说,由于我国国情,南北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等因素,住宅设计必须注意满足节能要求,并合理利用能源,各地住宅建设应根据当地能源条件,积极采用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供能系统与设备。因此,在新版《规范》的“建筑设备”一章,具体条文由37条增长为56条,包括24条强制标准,其中一部分就体现在节能减排上,如采暖需实现分户计量。《规范》还大量增加细节要求,像信报箱、公用排气道、安全疏散出口、窗台栏杆和台阶等内容的强化和标准化设计,都是为了加强对人身安全的考虑和对灾害的一些应对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注重公平

新版《规范》十分注重坚持公平原则。其中,特别对“技术经济指标”一章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把旧版《规范》的七项指标简化为五项。其中,住宅标准层总使用面积、住宅标准层总建筑面积、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三项指标停止使用,另外增加一项指标为“住宅楼总建筑面积(即全楼各套型总建筑面积之和)”,便于规划设计工作中经济指标的计算和数值的统一。相对应地,旧版《规范》中的“套型建筑面积”也被修改为“套型总建筑面积”。

由于以标准层为计算的因素,对首层和顶层等在计算套型建筑面积会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原规范中与标准层面积相关的各种计算和指标不再使用。新版《规范》将包括大堂、机房、设备用房等公摊面积都摊到每户,这也体现了一种公平。

(二)

那么,新版《条例》究竟有哪些突出的变化?

强制性大大增加

新版《规范》的强制性程度较之旧版大大增强了。其中加入了基本规定、技术经济指标计算等内容,强制性条文增加至65条。过去有些条文使用的是“宜”等建议性含义的字眼,而新版中更多使用“应”等强制性执行的词语,这表示必须按照新版《规范》要求做,如果没有按照要求而出现问题,设计人员需承担责任。

明确适用范围

新版《规范》从总则开始就进行了修改。首先,旧版《规范》总则中的“适用范围”是“城市住宅设计”,而新版《规范》则适用于全国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住宅设计,即从“城市”扩大到了“城镇”。根据新版《规范》的解释,住宅是指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新版《规范》还对旧版《规范》中的多数术语进行了修正,回避了“公寓”、“塔式高层住宅”、“通廊式高层住宅”等定义不准确的词,同时对“凸窗”、“架空层”、“联系廊”等专业术语的定义附加了条文说明。

根据相关解释,公寓一般指为特定人群提供独立或半独立居住使用的建筑,通常以栋为单位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寓经常以其居住者的性质冠名,如学生公寓、运动员公寓、专家公寓、外交人员公寓、青年公寓、老年公寓等。公寓中的居住者的人员结构相对住宅中的家庭结构简单,而且在使用周期中较少发生变化。住宅的设施配套标准是以家庭为单位配套的,而公寓一般以栋为单位甚至可以以楼群为单位配套。公寓不必每套都设厨房、卫生间、客厅等空间,而且可以采用共用空调、热水供应等计量系统。因此,按照新版《规范》的定义,别墅依然属于住宅,但公寓将不再是住宅。

取消层数划分方式

按照旧版《规范》的划分方式,住宅都是按层数进行划分,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但是,新版《规范》完全取消了这样按层数进行划分的方式。新版《规范》条文中不再出现“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等用语,统一用“几层至几层”来表述。也就是说,今后,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的概念将停止使用,所有用于居住的建筑,不论层数多少,统称住宅。业内人士指出,控制层高对解释住宅的层数与电梯的设置问题具有重要影响,新版《规范》特别对“住宅的层数与电梯的设置”问题进行论证,要求必须继续严格执行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设电梯的规定。其中,对7~11层设电梯的住宅,仍然采取较宽松的限制条件。强调按住宅层数确定电梯配置数量不仅为了防火,主要考虑到其中一台进行维修时,居民可通过另一部电梯通行。

积极推行工业化生产

除了取消旧有的按层数划分住宅物业类型标准之外,新版《规范》新增了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即关于对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在建造过程中的使用。关于这一点,旧版《规范》只有两条说明,一是要求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现代化;二是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而新版《规范》除了强调标准化、模数化、多样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等词汇外,还要求“积极推广工业化设计、建造技术和模数应用技术”。与此同时,还新增了三条重要内容:一是住宅的结构设计应满足安全、适用和耐久的要求;二是住宅设计应符合相关防火规范的规定,并应满足安全疏散要求;三是住宅设计应满足设备系统功能有效、运行安全、维修方便等基本要求,应为相关设备预留合理的安装位置。专家认为,我国住宅建筑量大面广,工业化与产业化是住宅发展的趋势,只有推行建筑主体、建筑设备与建筑构配件的标准化、模数化,才能适应工业化生产。

适当减小最低使用面积

旧版《规范》规定,普通住宅套型按居住空间的个数分为一类至四类,即通常所说的套一、套二、套三等。新版《规范》积极配合建设“中小套型住宅”和保障性住房的国策,取消了套型分类条文和套型分类面积规定,将“套型面积”、“低限面积”等具体设计指标进行论证并向下调整,将旧版《规范》规定各功能空间的使用面积适当减小,原规定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4㎡的套型改为30㎡。另一方面,新版《规范》明确了基本功能空间不等于房间,没有要求独立封闭,有时不同的功能空间会部分地重合或相互“借用”。当起居功能空间和卧室功能空间合用时,称为兼起居的卧室。所以,新版《规范》规定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套型,使用面积最小值为22㎡。不过,由于保障性住房中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在使用周期、分配政策、建设程序方面与普通住宅有一定差别,因此,新版《规范》回避了相关术语,明确了技术规范长期有效与建设标准的阶段性目标的差别。

杜绝偷减面积

以往,有些开发商为了所谓的“销售面积”,把阳台进行全封闭,按全面积售出,损害置业者的利益。还有不少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了促进销售,纷纷采用在住宅套型平面中挖出一个或者两个居住空间不砌外墙、不安外窗,美其名曰“入户花园”,以此作为促销手段,然后将“入户花园”按照阳台的面积计算,宣称买住房送一半花园面积,购房者只要加个外窗就等于送数个居住空间。据统计,这样至少隐瞒了20%~30%的建筑面积。

对此,新版《规范》规定,“套型总建筑面积”包含“套型阳台面积”,同时首次统一和明确了阳台面积的计算方法,即无论阳台为凹阳台、凸阳台、封闭阳台和不封闭阳台均按其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一半计算。

不仅如此,由于坡屋顶内的使用面积也将列入套内使用面积中,靠“送阁楼”来“偷面积”也将退出历史舞台。这一改变可以将利用坡屋顶所获得的使用面积惠及全楼各套型,更好地体现公平性。同时,可以准确计算出参与公共面积分摊后的套型总建筑面积,客观上也可以避免和约束开发商的一些自我炒作和销售陷阱。

强调采光通风

对于日常家居生活的各个方面,新版《规范》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趋于更强的适用性和人性化,明确提出了电梯不应紧邻卧室、每套住宅应配信报箱等强制性要求。

根据《规范》要求,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每套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卧室、起居室、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无外窗的暗卫生间,应设置防止回流的机械通风设施或预留机械通风设置条件。除了采光、通风、日照,还提出了保暖、隔音、遮阳、防水防潮、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设计指标。

增加安全措施

新版《规范》还明确了许多安全防范方面的规定。其中,相比旧版《规范》,对住宅楼盘设计影响最大的一个变动是:新版《规范》要求总层数在12层及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且其中一台要可以容纳担架;同时明确,如果一栋12层以上的住宅楼由2个及以上的住宅单元组成,且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住宅单元未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时,应从第12层起设置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联通的联系廊;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但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5层。业内人士认为,这对开发商来说,在设计上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是一件麻烦事,但对购房者则是好事,今后再购新房就可以有所关注了。

新《规范》还提出“套内安装在1.80米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取安全性插座”,“阳台栏杆设计应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米”,“住宅的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的不应低于1.05米;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不应低于1.01米”,进一步完善保护儿童的规定。另外,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明确规定,7层及7层以上的住宅,应对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候梯厅、公共走道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对门宽、坡度也进行了严格参数设定,如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m;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0.15m;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等。

(三)

新版《规范》从具体实践出发,在旧版《规范》基础上对诸多方面进行了完善,对相关产业的影响不小。而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这些改变也有着很大关系。

购房负担有所减轻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这首歌唱出了在城市中打拼的年轻人的心声。在新版《规范》中,小户型再次瘦身,这将让更多年轻人实现在城市中拥有一套房的梦想。

户型面积小,意味着总价低,月供低,让购房者能够在较轻的负担下,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比如,按照套内8000元/㎡的价格、首付三成按揭20年来计算,30㎡的房子总房价为240000元,首付需72000元,商业贷款月供约为1258元,公积金贷款月供约为1063元;22㎡的房子总房价为176000元,首付只需52800元,商业贷款月供约922元,公积金贷款月供约779元。业内专家认为,户型面积的调小,让更多人实现拥有住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据了解,小户型面积瘦身,将是节约化发展的趋势,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中国香港都有大量面积极小的户型。对年轻购房者来说,小户型瘦身对他们购房有一定的帮助,一是门槛降低了,二是以后小户型的选择将会更多。

纬联地产市场策略资源部高级分析师周飞认为,一方面,购房人群正在年轻化,80后、90后的年轻群体喜欢拥有自己的空间,但不一定需要大面积,这促使户型向小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房价的不断上升,购房成本不断提高,迫使购房者接受小面积户型。“随着科技含量的增高,小户型通过收纳系统等等营造出更多空间,实现能够与较大面积户型相同的功能。”

此外,新版《规范》实施后,阳台均按一半面积计算,无疑也给购房者减少了一定的成本。

条款还需落实到位

新版《规范》中,很多保护业主的强制性条款如何落实到位?这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据专家介绍,首先,在各地建设主管单位下属的设计管理部门职能范围内,已经普遍实行了施工图设计审查程序,对开发商提交的施工图纸审查,如果违反了相关规范强制性条文的,审查机构将责成设计单位修改。在施工过程中,各地建设主管部门下属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施工单位是否按图施工进行监督,发现不落实强制性条款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可以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目前,市场上仍有不少楼盘搞“赠送大面积”,据业内人士透露,它们可能是开发商为规避新规限制而提前报建的,但由于新版《规范》有利于规范市场,避免开发商玩文字游戏进行促销,今后,在新版《规范》的压力下,“买房送面积”的路将越走越窄。不过,有网友呼吁,“要把这些保护业主的强制性条款落实到位,恐怕就需要相关部门环环相扣,负起该负的负责,做好该做的事。只有这样,业主的权益才能得以保障。”

住宅设计 篇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设计中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采光:室内要尽量加大采光量,用人工采光源补光是代替不了阳光的,设计中尽量少做避光的隔断,少用毛玻璃等等。

2、通风:为保证空气流通,设计中要尽量保证通路顺畅,少做不要的隔断。必须做的隔断,在设计时要考虑通风因素。

3、隔音:设计上应保证活动区和休息区互不影响。比如做隔断应加隔音棉,有条件的话客厅尽量远离卧室和书房。

4、环保:设计上的环保除了用材料的环保,还应该考虑噪音污染和视觉污染;噪音污染在设计上应该考虑客厅使用吸音材料,如墙面做纹理处理等等。视觉污染的防止,比如用色不要对比过大等等。

在平面处理上。本方案设计的最大的亮点就是客厅和餐厅公共部分实现了超大空间的视觉效果,给人最开宽的视觉冲击。

另外在软装方面,本方案在配饰上选用有着新中式的吊顶。古典实木雕花屏风半隔断式的沙发背景墙,配有时尚新中式的家具与水墨荷花的艺术墙纸装饰的电视背景墙相互呼应,给人一种大气舒服的感觉,流淌着至纯的中式元素。让人有一种古典的精致之美。不要纯粹的简约,更不要繁琐的古典,复简有度,恰情悦意。

在家具方面,实木家具与白色的祥云图案坐垫的沙发组合即古典又现代。暖黄色灯笼造型的吸顶为整个空间增加亮点,整体色调为暖色,体现出家的温暖。

住宅设计 篇3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们的住宅也在发生的变化。人们住宅主要是依据社会的形态来进行设计,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着住宅形式的转变,而住宅的设计也是在原有住宅的基础上所展开的,因此,针对传统住宅哲学进行研究,可以使得人们能够充分的了解到现代住宅设计的细节,本文就主要对传统住宅哲学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仅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传统住宅哲学;现代住宅设计;影响

对传统住宅哲学进行研究,可以充分的了解到现代住宅设计中的各种元素,可以说,传统住宅哲学中的思想对现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现代住宅设计主要是以传统住宅哲学为参考依据,在传统住宅哲学基础上,对现代住宅设计的智能化以及现代化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认识,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住宅哲学也逐渐融合到了现代住宅设计中,为现代住宅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传统住宅中虚位空间在住宅中的保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越来越朝着高新技术、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此时,传统的住宅哲学在现代化建筑中盖上了一层薄纱,在其中的表现越来越模糊,然而我们将这一层薄纱揭开,我们发现现代化建筑只是传统住宅呈现的不一样的形态而已。它们之间不能够直接分离,它们之间存在着和谐统一的关系,传统住宅哲学只是通过无形的方式存在在现代化建筑中,如果将其抽离,那么现代化建筑就会相对混乱,并且也不能够与社会发展同步。

传统住宅哲学对现代住宅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在传统住宅哲学中,对现代住宅设计影响最为广泛的就是建筑空间虚位的保留。建筑空间在使用中,某些空间并不会被人们所感知,也就是说,这些空间是虚位存在的,这样的空间就属于虚位空间。虽然这些空间并不能够被人们所感知,但是其在建筑的空间设计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虚位空间能够起到一种主导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虚位空间存在的范围较广,单论住宅设计来说,建筑空间范围内部通常会存在虚位空间,而这种虚位空间并不是单纯的指代一种实物景象,其主要存在与人们的观念中,如家庭文化等,这种虚位空间虽然在人们的居住空间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其确实人们住宅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效应。

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力度的要求也在提升,而随着人们个性化意识的增强,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城市规划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对于空间布局的要求也在提升。城市居民越来越提倡独具,这样就使得家庭的规模逐渐缩小,而人们的居住密度却在不断的加大。而就住宅的空间布局和规划来说,其与传统的住宅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业主会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决定居住空间的大小,并且业主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居住空间进行布局和规划,在现有住宅中,还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导地位,而其他的功能只能够居于次要地位。从这点上来说,现代住宅还保留有传统住宅哲学的一些思想观念。

二、对空间表里的分化

在建筑空间中,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表空间,其二是里空间,所谓的表空间主要是指与外界环境有著直接接触的空间,而里空间则主要是指与内部以及专属空间相接处的空间。就传统住宅来说,其在对表空间以及里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等级区分较为明显,建筑的各个结构中,表里空间都处于对等的局面。在住宅空间的表里区分中,表空间为仪式化、公共化和可视化的空间,是格局宽敞装饰华丽的区域;而里空间为操作性和辅助性空间,其格局则相对狭促甚至谈不上装饰。

空间的表里使住宅内部呈现不同的建筑质量和使用方式,而两者之间的对比甚至超出不同住宅之间的质量差别。对现代住宅来说,阳台作为住宅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空间,本应是住宅的表空间,但是阳台的对外关系与住宅的对外联系行为不在一个方向上,所以阳台对住宅内部来说是里空间,阳台的杂乱与非仪式化与集合住宅中的住宅单元无法一一对应,而不需像对待表空间那样成为装饰的重点。而对于居住区的建设,无论空间形体的塑造还是建筑环境的营造,都是以住宅区主要进出方向为建设的重点,这种空间范围是一个居住区的表性空间,而其他界面则成为住宅区的里空间。住宅区的里空间很可能在城市中对其他区域形成消极的影响,甚至在自己区域内部对住宅环境的影响也是消极的。

三、对视觉形象、空间舒适度的改观

在居住过程中,住宅的视觉美观与舒适程度无疑是人们极为重视的。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也就要求现代住宅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满足人们更高、更多样化的要求。而传统住宅所包含的哲学能够为现代住宅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在住宅视觉方面和舒适度方面,传统住宅的优势十分显著。它的突出特点是对于空间和实体的细节性的装饰,这极大增强的住宅视觉上的美观度。

住宅对细节方面的装饰程度无疑是改善生活设施以及视觉性极为重要的方面。住宅对内和对外的细节上的布局和装饰,是维系一栋住宅核心空间的方面之一,它更有着控制整个住宅环境的作用,对住宅的装饰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自己对居住的要求。现代住宅再复杂,也不能否认对细节装饰的作用。

在住宅的装饰上,经济力量也更侧重于向视觉可达的空间范围倾斜,住宅的装饰程度的增加大于对生活设施的改普,对住宅的外人可及的空问的装饰又重于内部的起居空间。中国住宅的视觉性与舒适性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仍来源于住宅的礼仪化功能占主导的建造意图,住宅的居住空间和生活设施,不仅在家庭与外界的关系上应处于相对隔离的私密性空间内,而且在家庭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也是相互独立的。而住宅的对外与对内的礼仪化空间才是维系一栋住宅的核心空间,而对这种类型空间进行堂皇的布局和细密的装饰,也正是在礼仪活动中实现可达的区域。而生活空间的使用,即使由于设施的不足而产生的舒适性的低下,又不会影响到住宅的礼仪功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在传统社会中一栋住所具备的意义实际上远超于日常的生活活动,而更具备使用者的社会角色和家庭组织关系上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住宅哲学对现代住宅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现代住宅无论是在空间设计还是在美观造型设计上,都延续有传统住宅哲学中的一些思想观念。现阶段,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人们对于传统住宅哲学的研究又更深了一层,在深入了解了传统住宅哲学重要性的基础上,使得现代住宅设计受其影响更深,这对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传统住宅哲学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为未来建筑设计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依据,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昊罡.刍议韩国锦山住宅的传统性与现代性[J].黑河学刊.2012(10)

[2]王静,周璐.岭南地区传统住宅建筑通风方式的启示[J].华中建筑.2013(07)

浅析住宅设计 篇4

1 卧室设计

卧室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家庭成员睡眠和休息的需要。一套住宅通常有一至数间卧室, 根据使用对象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使用要求又可细分为主卧室、次卧室、客房以及保姆室等。在一般套型面积标准的情况下, 卧室除可作睡眠空间外, 尚需兼作工作学习空间。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规定, 卧室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双人卧室不应小于9m2。

2. 单人卧室不应小于5m2。

3.兼起居的卧室不应小于12m2。

在我国套型面积标准较低的情况下, 趋向于大起居小卧室。在进行卧室设计时, 宜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以省出面积加大起居室。

2 门厅设计

门厅也叫“玄关”, 是入户的过渡空间。玄是深奥的意思, 入户时要有一个缓冲的空间, 既可以换换衣物和鞋, 不至于把外面的尘土带进屋, 又避免了一览无余, 使坐在起居室的人不自在, 进门时, 经过空间由高到低, 面积由小到大, 光线由弱到强的变化, 使人的心理上有个过渡, 而非直接“登堂入室”。之所以称其为“脸面”, 是因为门厅的设计装饰往往浓缩了整个户型装修的精髓。目前很多户型为节约空间, 将起居室设计为“开门见餐”或“开门见客”, 缺少了“曲径通幽”、“循序渐进”的感觉。因此,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可能选择或装修出门厅来。

3 餐厅设计

餐厅有几类:一是和门厅共用, 一是和起居室共用, 还有就是独立餐厅。前两者更多地是为了有效利用起居室面积, 但其结果往往是处于户型的灰色空间中, 采光并不十分良好, 同时在就餐时会受到来自其他功能空间的干扰。而独立餐厅, 尤其是带窗户的“明餐厅”, 则避免了上述缺点, 但同时也占据了户型内的一个采光面, 牺牲了一个卧室的空间。餐厅面积一般6至12平方米, 可放置餐桌、餐椅和配餐台等。

4 起居室设计

起居室是户型的中枢, 相当于人体的躯干, 也是户型中最大的、最重要的居室。起居室是全家的活动中心, 是生活的重心所在, 一般都占据着重要的采光、观景面。起居室的开间很重要, 现代家庭中的电视已经是在29英寸以上, 按照测算, 人体与电视之间的距离, 应相当电视屏幕的7倍以上, 所以通常为3.9米、4.2米、4.5米、4.8米、5.1米等等。如果是独立起居室, 面积可以小一些, 如果是与餐厅、门厅合一的, 则需要做点更大一些。起居室的面积一般在20至50平方米之间, 过大过小都要兼顾其他居室面积的均好性, 以保持整体户型的和谐。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 对外交往的增多, 起居室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随着面积标准和使用质量要求的提高, 住宅套内的使用功能将进一步分离, 使盥洗、浴室、卫生间可同时使用又互不干扰, 这样势必会增加门洞数量, 这就给住宅设计要在相应的面积标准下, 力求发挥最大的居住质量效益,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厨房设计

在现代住宅中, 厨房的地位已愈来愈重要, 厨房的功能从过去的单一的烹调行为发展为集仓储、加工、清洗、烹饪和配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 是否适用不仅取决于有一定的使用面积, 而且也取决于形状和尺寸是否适合布置设备及操作。根据洗、切、烧的操作过程, 厨房的台面呈L形及П形柜式布置较合理, 同时其开间不应小于1.8m, 进深取决于水池、煤气灶、操作台面所需的长度, 要有足够长的台面能置放如煤气灶、电饭煲、微波炉等必备的厨房设施。

从厨房的实例调查中可以看出, 现有厨房的使用面积太小, 多数在4.0m2右, 给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等排列零乱, 没有统一专用管道井, 检修也十分困难, 脱排油烟机不设排污管道, 污染环境, 厨房设施不配套, 缺少电源插座、水龙头等, 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如能将厨房与阳台相连, 可以把厨房中的灶台等设备移到阳台, 将阳台与厨房隔墙取消, 或改为隔断, 这样既增加了使用面积又减少了污染, 同时还可以做为第二起居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电冰箱已不再做为奢侈品放在起居厅, 微波炉、电烤箱等厨房电气产品不断增多, 若将厨房使用面积增加2.0m2左右, 使用功能却会大大提高, 这样的厨房一定会深受广大住户的喜爱。

6 卫生间设计

在住宅设计中, 卫生间是家中最隐秘的一个地方, 因而卫生间的位置不宜正对入口或直接对起居厅开门, 向厅内开门不仅会使使用者感到不便, 而且会把卫生间的气味带到厅中, 从而破坏了厅内的环境气氛。

理想的卫生间的面积应该在5~8m2, 最好卫浴分开, 3m2的卫生间是底限, 刚刚可以把洗手台、座便器和淋浴设备统统安排在内。卫生间里容易积聚潮气, 所以通风是关键。有窗户的明卫最好, 如果是暗卫, 就需要装一个功率大, 性能好的排气换气扇。布局合理的卫生间应当有干燥区和非干燥区之分, 干湿分离。

7 住宅的整体形象

住宅设计一般采用均衡型, 即静态造型, 包括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均衡, 这种体型给人以稳定感。对于一些独立式小住宅, 为了突出个性或吸引人的视线, 有时采用不均衡的体型以产生运动感, 或创造矛盾、冲突等强烈的视觉效果。人对均衡体型的心理体验, 主要是通过对轻重的感觉实现的。一般来说, 垂直线条比斜线感觉重;圆形比方形重;粗糙的比光滑的感觉重;实体比通透的感觉重;红色比蓝色更显得重;令人感兴趣和出乎意料的比平淡无奇的显得重。

综上所述, 城市住宅设计应该做到分室标准进一步提高, 厨卫设施更为完善, 且空间能充分利用和应变能力更强, 室内外环境设计更美, 此外在多样化、省地、节能、采用轻质高强材料减轻自重方面也要有进一步发展, 我们要创造真正高质量、高技术、高情感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朱昌廉.住宅设计原理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朱昌廉.住宅设计原理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住宅设计的理性分析 篇5

建筑理论2005-9-19

住宅设计的理性分析

文/五合国际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中国住宅市场的高速发展。当前中国住宅无论在开发规模的庞大、建设范围的广阔还是在产品类型的丰富等方面,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市场的繁荣一方面体现了国内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住宅产品开发设计的进步和成熟。但井喷式的高速发展,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隐忧。急功近利的开发指导思想在大多数项目中普遍存在。新鲜的概念炒作和一时的轰动效应,固然可以取得理想的市场业绩,但其中又有多少项目是真正围绕创造良好人居环境这一宏远目标来实施的呢?

开发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计理念和具体的设计手法,这里所说的设计是广义的设计,其参与者不仅包括建筑师、规划师、影观建筑师、还包括参与决策意见的开发商、策划商等。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的住宅设计也深受开发理念的影响而偏于浮躁,易走极端,在感性与理性的两端游移不定。要么是感性至盲目,把住宅设计当成艺术实验、虚空概念的载体以及设计师狭隘观点的自我宣泄;要么是理性至刻板,斤斤计较于朝向、得房率等琐碎之处,在技术革新上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在产品外延极度发展的同时,产品内涵缺乏深层的挖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设计手法的多样和技巧的纯熟掩盖不住技术含量的苍白;另一方面是新奇怪诞的概念掩盖不住某些基本观点、认识的陈旧和落后。中国住宅设计的进步有目共睹无需赘言,本文则从另一个侧面来仔细审视其中的得失,以期探寻一条中国住宅设计的自我突破和进一步发展之路。

一、关于规划

单体重于规划的认识误区

在住宅设计中,当规划与单体发生矛盾时,首先被舍弃的往往是规划。关于这一点,也许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目前很多住宅区的规划质量普遍下降这个不争的事实却客观地反映了这种认识倾

向。规划更多的目的是简单满足容积率的需要和平面图案化的效果,当然其中也有消费者消费心理和认识水平的原因。消费者更多地关注具体的单体户型而忽略邻里关系,对规划图纸及其创造出的外部空间环境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相应的空间想象力。单体的优劣可以很快作出判断,而规划质量的高低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检验。而随着人们对户外生活的日益重视,室外环境质量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室内,忽视规划的住宅区,不仅降低自身内部环境空间质量,更对外部的城市空间产生负面影响。

对景观优于规划先行的疑问

景观设计是对外部环境空间质量的优化和提升,但如何正确看待景观和规划、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居住区综合品质营造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在一些项目的设计中,景观设计先于规划进行,这一方面反映人们对景观重要性的认识,但另一方面却暴露出对科学合理的设计程序的违背。因为景观和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其重要性和先后次序也不同。规划要解决的是诸如容积率、交通路网、功能分区、单体布局等偏技术性的问题,理性成分更多;而景观主要解决的是环境空间效果、绿化、小品等问题,更偏于感性。如果景观先行,往往会导致后期规划在技术层面上的诸多不合理,甚至不符合相应的规范、法规,这正如室内设计先于建筑设计一样。因此,只有科学合理的设计程序才能保证各部分设计的顺利进行。在景观与规划的相互关系上,也应该规划先行,以规划为主导,同时结合景观概念统一设计。

规划质量是影响社区综合环境品质的先决条件

规划质量不高是中国住宅设计的软肋之一。家庭居住标准的改善并不意味着综合居住品质的提高。从社区综合环境品质层面上来看,规划质量的优劣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国外居住区环境宜人、生活气氛浓郁、空间丰富多变,而其中单体建筑物在造型、档次等方面也并非特别突;中国的民居村落、小镇古城也是如此。相反,近年来建造的一些高档住宅区,内部环境空间却让人感到单调平乏。建筑可能会落后、过时,而良好的规划则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对于中国住宅的规划设计,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历史时期,需要更多地从城市肌理、历史文脉以及民风民俗等处着手,不仅创造便于人们交流沟通的内部环境空间,同时优化外部的城市景观,才有可能真正营造出良好的社区综合品质。

二、关于户型

创新求变重形式、轻内容

中国住宅设计热衷于户型的创新求变,各种概念及手法层出不穷。从平层到跃层,从错层到一错再错,从阳光室到空中花园,从小户型到空中别墅,无疑户型的创新给人们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丰富的生活空间体验,但并非所有的创新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创新设计偏重于商业宣传和销售的需要,重形式、轻内容,为变而变。如有的户型面积本不充裕,却设计成多个标高的错层,造成每个空间过于促狭,频繁的上下楼也给生活带来不便。有的户型设计了空中花园,其提供人们更多户外活动机会的本意无可厚非,但花园本身在高度、面积、通风、采光方面却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有的户型人为地大大增加层高,在销售时宣传为业主将来可以一层变二层以增加使用面积,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增加的造价还是需要购房者分摊.况变为二层后,其使用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因此,户型需要合理的创新求变,其根本的目的在于真正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居住文化及习惯

居住文化及习惯是影响户型设计的重要因素。从中国住宅的历史来看,不论其地域特点和类型风格的差异如何,其中都有很多共通之处。传统的居住建筑包括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三合院,一颗印;晋商的家族大院;徽州的民居村落;客家的土楼;江南的私家园林;北京的王府花园等等。其中可以反映出中国居住文化及习惯的大致轮廓:重礼(伦理道德,长幼尊卑)而缺乏人性关怀;重室外空间而忽略室内的舒适度;重私密性而含蓄、内秀,表现形式多为低层的木构或砖木结构建筑。但是当前中国的住宅除了少数高档的别墅以外,主要是向工业化、集成化、配套化方向发展的多、高层集合住宅,受西方工业革命后的集合住宅影响很大,特别是建国初期沿袭了苏联工业住宅的模式。这些住宅很难真正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习惯。很多住宅设计言必称是对传统居住文化和习惯的迎合,实际上囿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表现出来的却又是牵强附会的风水和外在的形式的炫耀。传统的观念也应与时俱进,不应该 残首缺。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住宅特别是大众住宅在借鉴欧美、日韩住宅设计经验的过程中,应该求大同存小异,充分反映科学的进步,反映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

生活方式的演变在户型设计中的体现

住宅是包容生活的容器,而户型格局则是特定生活方式的反映。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决定生活方式的因素包括家庭结构、饮食习惯、交友会客、思想观念等等。目前的中国家庭结构趋于简单化,两口或三口之家是基本家庭模式,很难再有四世同堂的家庭出现。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在家就餐的机会大大减少。交友待客的场所也从家里逐步向社会公共场所分流,住宅真正成为家人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更有一些家庭受异域生活观念模式的影响,崇尚异域的生活情调。生活方式强调人性的关怀,也更多样化。中国住宅设计也应该充分体现这种生活方式的演变带来的各种要求。具体表现在房间数量不应盲目贪多;客厅面积不应盲目求大;更应重视人性空间的营造(如家庭起居室、书房、健身等)、卫生间的功能配置,面积指标也趋于采用更高的标准,交通流线也应有更多的变化,而不限于一进门就是客厅、餐厅的惯用模式。因此,在市场需求多样化大环境中的中国住宅设计,不可能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模式,一种户型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其是否表达出来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

三、关于朝向

住宅朝向对舒适度的影响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住宅朝向是规划,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对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常建筑的主朝向为南向,避免东西向或北向。朝南的房间可以获得更多的日照,冬天气候条件下,无疑在温度、湿度方向具有更高的舒适度,但从影响房间综合舒适度的多方面因素来看,朝向并不是唯一的,因为除了朝向以外,其它如通风、视线、景观,甚至室内功能格局都能对舒适度产生重要影响。大多数时候在设计中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无论如何,朝向都是不敢触碰雷区。其深层原因是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良好的朝向是获得一定舒适度的最为经济的方法。从实际使用角度来分析朝向问题,可以发现其在舒适度营造的多种因素中,并不足以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一方面是现代人们白天在室内的时间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房间的景观视线等其它因素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理性而客观地认识朝向对舒适度的影响,是住宅设计理念和居住理念走向成熟必须面对的问题。

解决不利朝向的技术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住宅设计建造手段的革新。先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由于不利朝向带来的对房间舒适度的负面影响。这也是住宅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在保温、隔

热、防晒、遮阳等方面,有很多成熟技术可以充分应用到住宅设计和建造上来。如干挂式外墙板技术,无论在保温、隔热、通风方面较传统墙体都有巨大优势。各种类型的外遮阳幕帘可以极大减少阳光的直射而产生的热量。此外,先进的保温材料、防辐射隔热玻璃、门窗、、墙体防冷桥技术等都可以创造更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同时,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住宅所处的区域气候环境以及外墙所处的东、南、西、北不同方位而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其对 适度的提升效果也大大优于仅靠自然朝向的被动适应方式。

打破朝向铁律将是规划及建筑设计创新求变的最大突破口

小户型住宅设计初探 篇6

2006年5月19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六条”,明确新建住宅结构比例。提出“十一五”时期,国家要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自2006年6 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90m²以下住宅(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70%以上。

2007年7月,建设部又出台了165号文《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套型建筑面积是指单套住房的建筑面积。

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对于满足我国当前住房需求,房地产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如何在有限的面积内设计出舒适的居住环境?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本文将从住宅规划布局、单体设计和户型设计三个方面分别予以探讨。

1. 住区规划布局

户型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对住区规划设计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容积率、建筑层数以及建筑密度几个重要参数上。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讲,容积率降低不利于土地节约。而保持容积率有三个方式——增加层数、增加栋数和增加单元户数。这三个方式中,增加栋数将引起建筑密度增加,而小区的建筑密度直接影响着小区的居住环境品质,所以不太适合作为增加容积率的手段。增加层数主要体现在原来以多层为主的住区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小高层和高层住宅。增加单元户数,即设计一梯多户的单体建筑形式。后两种方式能有效的保持较低的住区建筑密度,是现在住区规划常用的方法。

在容积率不变的情况下,户均面积的降低,意味着总户数的增加,从而与户数相关的指标也将提高。其中,停车率是设计中需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地面过多的停车对住区品质影响较大。小户型住区停车问题应该以地下停车为主,结合多层底层停车和道路两旁停车,尽量做到人车分流,降低停车对住区环境的影响。户数的增加也意味着居住人口的增加,居住环境问题更加重要,高层住宅可考虑底层部分架空,底层架空可以带来两个方面的优势——增加室外活动场地,小区视线更加通透,缓解建筑给人的压迫感;减小建筑之间的日照距离,为户型设计创造更大的空间。

2. 单体设计

在考虑单体设计的时候,应尽量减少独立塔楼单元的设计,而增加拼接单元,形成板塔结合的单体形式,一般以三至四个单元联体为宜。这样处理可以提高容积率,而且能使住区庭院相对集中,扩大绿地及活动场地。

单体设计应充分利用尽端单元良好的景观视野和采光通风条件,适当加大尽端套型面积,增加房间个数,同时适当加大进深,提高土地利用率。这种处理方式使庭院的空间形成围合感,打破了纯板式建筑排列的单调的空间格局。还可以利用尽端单元采光面多的优势,增加户数,设计小户型,提高了楼梯的使用率,降低公共交通的分摊面积,这样的套型也很适合的两代居、组合居和亲子居等模式,满足了老幼分离、主宾分离的功能,又能兼顾互相照应的需要,同时也方便作为投资利用。

减少公共面积,提高套型使用面积系数。无论设计板式住宅还是塔式住宅,无论设计外廊式住宅还是单元式住宅,减少公共面积的设计原则是必须遵循的。由小户型组成的标准单元可能会出现交通面积过大的现象,这多是由于交通流线不简捷或楼梯间、电梯间位置选择不当造成的。因此,要尽量压缩“交通核”的面积,就成为提高小户型使用面积系数的重要手段。

建筑层高的设计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要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要求: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米。但过去大户型住宅层高往往做到了3.0米,因为大户型客厅和卧室比较宽敞,而较低的层高使空间感觉压抑。小户型空间面积会更加紧凑,层高设计为2.7米的空间比较舒适。如果在限高50米的情况下,降低层高即可以增加一层面积,或者不增加层数,则降低了建筑高度,减少了建筑造价与能耗,缩短了日照间距。

通常大面宽、小进深住宅通风采光条件优良,受到市场的欢迎,但是这类住宅不利于节省用地。一梯多户的小户型适合采用小面宽大进深的建筑形式,有利于减小建筑密度,提高环境品质。

3. 户型设计

一直以来,120平方米到140平方米的户型结构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如今的90平方米户型设计应该有新的设计理念,那就是“适用”,做好精细化设计,要充分利用好面积与空间,把个功能空间做到面积适度,使用合理、舒适。原有大户型结构一般各房间比较宽敞,但现在家电纷纷轻薄化,液晶、投影等薄型电视广泛应用,甚至可以直接悬挂于墙面,起居室以往被认为最合适的开间尺寸为4.2米,在小户型设计中可以考虑缩减到3.6米,主卧室开间也可以由3.6米缩减到3米,能满足基本家具的设置要求。整体厨房和整体卫浴也给缩减空间带来可能,传统的厨房空间往往包含了洗菜、摘菜等工序,在小户型设计中可以利用阳台面积只计算一半的政策,结合厨房设计生活阳台,分解部分厨房功能。在餐厅设计的时候,通常尺寸能满足6人长餐桌是尺寸,但是大餐桌只有在来客人的时候才能充分利用,而大多数时间仅仅一家3-4口人使用,在小户型设计中,可以考虑餐厅与厨房合并或者与客厅兼容,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掘空间潜力,有效的利用面积。居室与书房也可以整合利用。

另一个方面就是户型的储藏功能一直以来没有受到普遍重视,在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隔墙和走道吊顶,形成储藏空间。比如入户门附近的鞋、伞和包的储存,餐厅与客厅的展示物品的储存,卧室里的换季衣服和床上用品的储存,厨卫生活用品的储存。既可以节省墙体材料,又节省家具占用的空间面积。

阳台的设计现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面积一定的条件下,阳台的面宽和进深的变化,可以营造出不同的使用功能,入户花园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种。上、下错层阳台不计算面积,也是近年来建筑师常采用的一种形式,不仅扩大了室内空间,也丰富了建筑外观。另外生活阳台可以结合厨房卫生间布置成一个整体,明确划分使用面积和服务面积,加大的生活阳台还可以布置洗衣机、热水器、空调机等设备功能。

窗的合理设计对于拓展空间感受十分有利,如落地凸窗与转角窗的设计,能有效的扩大室内空间感觉,对通风与采光也十分有利。

建筑师在户型设计中,应打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比如习惯性的将最好的两个功能——主卧室和起居室同时放在南向,其它卧室放在北向。而在一个中国家庭里,主人早出晚归,白天的日照时间对他们意义不大,而老人和孩子却非常需要阳光。建筑师深入的思考研究使用者的行为活动,才能在设计中寻找到最合理、紧凑的空间布局方式。

4. 结束语

目前我们需要的主要是居家意义上的小户型,而不仅仅是单身公寓。小户型与传统大户型相比,更加考验建筑师的精细化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以人为本,合理利用资源,才能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品质。

住宅设计探讨 篇7

关键词:住宅,户型,设计,技术创新

2015年, 随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支撑服务与引领作用, 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创建最佳人居环境与和谐社会的今天, 探讨住宅设计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适应自然条件, 保护自然环境;构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减轻环境负荷, 提高住宅品质, 使得住宅产品在提升城市区域环境质量的同时更具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适应新世纪的需求。

居住性主要包括住宅内外声、光、热环境、住宅小区的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小区的绿化率及空气质量等方面内容。

舒适性主要包括住宅的平面功能、面积大小、空间景观、厨卫及房间的设备配置、无障碍设计及休闲设计等方面内容。

安全性主要包括建筑结构安全、防震抗震、防火、防盗、防滑、防坠、防碰、防风等日常事故等方面内容。

耐久性主要包括结构部件与住宅部品的耐久性、防水、防腐、防锈蚀、防虫害问题等方面内容。

经济性主要建立全寿命费用分析与评估方法, 采用从房屋初次投入到经济性投入综合经济评价方法决定。

不断探讨, 不懈创新, 坚持科学发展观, 积极进取, 住宅才有特色, 设计才有生机。

1 户型设计应多样性

住宅户型的设计往往需要根据市场的要求以及开发商对楼盘的定位决定。对于单身一族可提供独立的一厅一房带厨卫阳台或一个大厅可分隔成两个或以上小空间的户型, 厨卫面积要适当, 并配备洗衣、晒晾的小阳台;这种户型也适合要求不高的小两口家庭。对要结婚成家生子或有老爸老妈或亲戚过来一起生活的, 至少都得配置一厅两房一厨一卫浴两个阳台的户型, 厅的面积要满足会客及日常用餐, 房间应设计成一大一中, 中房也要满足可布置双人床或两张小床, 卫浴设备要齐全。对两代同堂的户型, 居住的人数较多, 辈份也不一样, 既要照应老人的日常起居又要安排小孩的生活、学习及休息, 所以户型有一整套的、套中设套的, 也有跃层式的。一整套各厅室的配置要齐全完整, 至少要两厅五房, 两个卫浴, 两个阳台。套中套户型, 老少分区, 动静分明, 互不干扰, 除了配备必要房间外, 可增配储物间、保姆室、专用卫生间。南方住宅的生活阳台可大一些, 以适应一家人的聚会和活动。北方地区的生活阳台最好设计成可敞可闭, 朝向宜向南。跃层式的户型, 居住性、舒适性更好, 居住空间更活跃。

2 营造户间交融空间

住宅设计师应在小区的环境配置上添加适当的公共活动设施、增添文明建设的内容以创造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交融空间, 增进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 弘扬邻里间互敬、互助的中华传统美徳。

1) 南方地区通常的做法是将住宅楼底层架空, 既可改善住宅小区的通风又可扩大小区的空间, 方便居民出入及交往。利用首层一部分开辟为居委会、小商店、配电房、自行车库及消防控制室、余下空间可作退休大妈的娱乐场地、老人下棋品茶的天地、年青人谈情说爱的曲径小道、少儿阅读及玩耍的乐园。绿地上争荣的草木、阵阵的鸟鸣花香、小桥流水的景象空间交织交融陶冶了居民的性情, 丰富了居民的生活。

2) 注重每单元入口门厅的处理, 适当扩大面积。特别是人流集中的高层住宅入口门厅应留有足够面积增设一个报刊阅览空间或聊天空间, 以创造家的感觉和温馨。

3) 尝试外廊型住宅设计, 透过外廊的再设计, 创造新的居住气氛, 新的居住格局, 改变过去保守落后的观念。

3 居住功能空间应适用合理

1) 公私、动静分区明确。对住宅而言, 公私、动静分区目的是提高住宅的可居住性、舒适性。分区的原则是按照人的活动特点将内容、范围划定。起居厅、餐厅、厨房、公卫、起居阳台是户内的公共部分, 占住户面积的一半左右, 而书房、儿童卧室, 家庭用厕, 主人卧房则顺次序放置于住宅的尽端, 远离公共区, 以获得安静的环境。

2) 房间面积、尺度适当。对于面积适中的户型, 要首先考虑设置大房间和小房间。对于面积偏大, 要求较高的户型, 应增加不同功能空间的数量, 大、中、小房间兼备, 独立餐厅、书房、收藏室、工人用房、卫生间、娱乐室及家庭厅一应倶全。通常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户型建筑面积控制在75 m2~135 m2之间, 层高控制在3 m左右。

3) 布置合理、使用方便。这里所说的布置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户型的外部组合, 另一个是户型内部功能房间的布置。

户型的外部组合, 对一栋楼来说是一层楼要布置几户的问题, 实践证明:一层楼布置四户是比较合理的、经济的, 能节约用地, 能满足每户有充沛的日照, 每户有较好的天然采光及通风条件, 符合国家住宅设计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要求。一层楼布置四户还有利于住宅小区的组团, 组景, 小区空间可获得灵活多变, 有较好的户间隔声条件, 每个户型都有满意的景观。

户型的内部设计, 要遵循人的活动规律, 组织家具的布置、照明设计、合理安排电器、网络线路的路径。对公共活动空间, 如:入户花园或玄关、厅、饭厅、阳台要连在一起布置。厨房宜靠近饭厅、户的出入口, 与卧室要有严格的分隔;卫生间宜靠近卧室, 最好有过渡空间, 可减少噪声、湿气对卧室的影响。户内的阳台, 有条件的话最好设计成空中花园。

4“整合设计”提高住宅品质

整合设计概括地说就是各方面整体配合, 各系统整体协调来生产一个住宅产品。

住宅设计要考虑在住宅寿命期内功能的可改变、空间分隔可灵活。

住宅设计要考虑在住宅使用前做好房屋的保温隔热、节能照明、太阳能热水系统、煤气管道系统、采暖通风系统及智能化控制系统, 合理与理性的投入从整体上可提高住宅品质, 节约能源, 减少住宅生命周期运行的经济费用。

住宅设计要考虑厨房和卫生间的整合, 重点是厨卫设施的选型, 设备安装, 管道布置, 通风换气, 防潮防虫及装饰装修。厨房烹饪区与备餐区分离设置, 符合厨房的制作流程, 有利于厨房设备的标准化。卫生间的整合, 尽可能做到浴、便、洗干湿分开, 有利于房间的换气通风。

住宅门窗的整合设计要保证门窗框架的强度、刚度、保温性;玻璃种类的可选性;整窗要通过隔声、隔热、隔气、隔水测试满足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求。门窗整合还包括门窗的形式。

5 技术创新推动住宅可持续发展

随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版的正式实施, 新标准在适用范围、评价体系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前进了一大步, 由原来的定性判断到定量判断, 鼓励技术创新, 开启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新时代。

住宅技术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 选用先进的住宅结构体系, 可适应住宅功能的改变、空间的灵活分隔。2) 重视住宅墙体材料的改革, 使得墙体新材料具备轻质, 高强、环保。3) 更新门窗的性能, 提高其抗风压性、保温性、气密性和水密性。4) 开拓住宅厨卫配套新产品、给排水管材、燃气管道、暖通管材, 保证在建筑的使用寿命周期内安全可靠。5) 努力开发住宅智能化技术, 提升住宅品质。

参考文献

[1]朱昌廉.住宅建筑设计原理[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3]胡惠琴.新型住宅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住宅设计 篇8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设计,南宁市

1 引言

农村住宅,几千年延续至今,其使用者往往就是其设计和建造者,故农村住宅有其朴素实用的一面,亦有其不甚合理的一面。步入21世纪,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于是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面貌,农村住宅改造和建设是最为直接的方式,但就目前常用的加坡屋面、粉刷外墙或直接将城市中的别墅搬到农村去等做法,更多的只是农村建筑表面上粗浅的改变,政府花钱,农民却还不满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落后的社会经济面貌,需要其制度本身的改变。农村住宅,要如何建设才能使政府和农民获得双赢,值得我们思考。

2 设计定位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生产生活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中村的农民早已脱离了农业生产,城郊的农民正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农家乐”,偏远农村的农民很大一部分已进城务工。由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服务于农民的新农村住宅设计模式亦会发生改变,但无论怎么变化,农村作为农产品的主要来源,其农业生产的属性始终存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依然占多数。故本文中涉及的新农村住宅的使用对象定位为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建设的地点为距离南宁市区较远的传统农业保持得较好的农村,家庭人口户型结构为三代同堂。

3 设计构思

3.1 规划布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农村人口的膨胀,传统村落已经无法容纳,故造成农村现有的散点式布局模式。农村住宅沿公路建设,或散落在各自的田间地头,不利于土地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资源整合,也不利于村民之间的来往。与此同时,传统中心村落由于很难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在慢慢走向衰败。

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要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整合,以新的生活尺度(道路至少要满足一辆小货车的通行)重新构筑传统村落格局。村落规划设计以节地为基本原则,遵循场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以“院落空间”和“巷道空间”为布局理念,通过住宅单体的双拼、联排、斜排等多种形式进行拼接和围合,形成“私人院落——巷道——公共院落”的空间模式,同时要营造好村民聚会和交流的村落公共空间,以再现传统中心村落的“热闹”景象。

要达到上述目标,两面山墙不开窗的长条形住宅是较好的单体平面模式,能较好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有较好的适应性,利于建筑拼接,易于营造新农村和谐的农村氛围和良好的空间形象。(见图1)

3.2 平面布局

现今农村新建住宅一般还是沿用传统的三开间的平面布局模式,中间为堂屋,两侧为居室,厨房、卫生间及其他用房在建筑主体外面另外搭建,一般会有前院,有些带有后院,带天井的房屋较少。相对来说,建筑的功能布局不够紧凑,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基于节约土地和建筑的适应性原则,笔者认为传统农村住宅三开间的布局形制应被打破,从农民生产生活的现代需求出发,重新调整平面布局模式。

本案采用两开间长条形布局,小面阔、大进深。空间集约紧凑,以经济合理的方式进行住宅平面布局,力求使用面积最大化。保留传统院落,整个场地分为前院、建筑主体、后院三个部分。前院主要为入口的过渡空间,面积较小,并在院落角上设置有菜地;后院主要为生产辅助空间,面积较大,设置有禽舍、停车场及农具间、沼气池等;建筑主体内部的功能设置按照农村五口或六口三代同堂的家庭需求来进行设计:一层设置有堂屋、老人房(带独立卫生间)、厨房、餐厅、卫生间、储存间;二层设置有小孩房、卧房、主卧室(带独立卫生间)、起居室、阳台、卫生间;三层设置储存间、洗衣晾衣亭以及晒台。(见图2)

功能空间布置的细节:

(1)尊重传统习俗,保留堂屋作为传统的会客空间。完整的堂屋空间,居中的入口设置,与前院大门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满足农村祭祀先人、婚丧嫁娶等传统仪式要求,同时堂屋紧邻厨房,亦方便客人来访时在堂屋摆放大圆桌设宴的使用功能。

(2)构筑传统天井空间,解决长条形建筑内部采光的问题,丰富了建筑的空间体验,同时也是解决建筑通风、改善夏季炎热气候的传统实用做法。

(3)根据农村的现实情况,厨房和餐厅采用开放式设计,功能二者合二为一,增加使用面积。厨房与堂屋紧邻,住户平时可在厨房用餐,亦可在堂屋用餐。同时,为了避免油烟,在二楼楼梯口处设置了空调帘,可以有效避免厨房油烟进入二楼各房间。

(4)楼梯设置在后门入口处,方便运送农产品到屋面晾晒。屋面设置储藏室,方便农产品晾晒后的储藏。(见图3)

3.3 立面造型

现今农村住宅立面处理手法基本为平屋顶,正面贴各种花色的瓷砖,其他三个面以灰色水泥砂浆罩面,有些直接是没有任何处理的砖墙,经济条件好点的农家,会做一些欧式构件来装饰,同时立面上的门窗开口往往过大,不利于节能。笔者认为,农村住宅的立面设计应从地域文化中寻找原型,尊重地域气候,结合住宅使用功能,以经济适用、易于操作为根本。

故在本案中,建筑南低北高的错落布局,屋面采用平顶和坡顶相结合的设计模式,有利于屋面使用,同时也利于营造丰富的建筑造型。以南宁传统的硬山坡屋面的做法和尺度比例为参照的坡屋面不仅是对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的回应,同时也是为屋顶太阳能一体化设计做考虑(将集热板放置在坡屋面上,存水箱放置在夹层中)。建筑立面整体处理十分简便,局部勾缝平整的清水砖墙和大面积的白色涂料墙面有机结合,有助于建筑隔热,也使得建筑立面显得丰富。另外,阳台、合适的门窗洞口、空调室外机、当地竹子做的构架雨棚及简单的装饰构件相互搭配,使得整个建筑立面既有乡土气息又不失时尚。(见图4~图5)

3.4 绿色节能

南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夏热冬暖地区,故如何使建筑在夏季得以有效降温是至关重要的。现今南宁农村新建的住宅为了改善建筑内部通风,往往将层高(特别是首层)做得较高,一般有3.9m,而后通过在墙面上开些洞口来引入外部自然风,至于夏季降温效果如何还有待论证。在能源利用方面,南宁市的农村修建了许多的沼气池,但由于后续没有足够原料的补充,沼气池毁弃不用的情况较多,往往还因此成为安全隐患。农村有条件改善气候、节约能源的乡土手法有很多,传统民居中也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好方法,如出挑深远的屋檐、内天井、穿堂风的风道设置等。如何使用低成本的手法来让农村住宅获得居住舒适性和生活的经济性,是值得思考的。

本案设计(见图6~图7)主要采用了以下简单方法,使农村住宅达到绿色节能、生态环保的要求,以提高其居住品质:

(1)建筑施工采用本土材料,墙体为页岩多孔砖,结构形式为砖混加构造柱,建筑形体简洁,施工方便。

(2)大面积浅色墙面,利于建筑反射太阳辐射热。

(3)屋面通过卫生间顶板降板来设置雨水收集池,可直接用于卫生间冲洗,也方便晒台冲洗,浇水降温。同时,首层在前院、后院内天井均设置雨水或空调冷凝水收集池,既方便室外清洁,又能提供家禽饮用水和灌溉菜园苗圃所需的用水。

(4)通过设置内天井,很好地解决了长条形住宅内部空间的采光通风问题。通过门扇底部和顶部的通风可调节竹百叶,有效地将室外风引入室内,有助于加强天井拔风效应。通过在天井设置雨水收集池,便于天井冲洗,在天井拔风的过程中,亦有助于改善建筑小气候。

(5)门窗设计采用可调节竹百叶窗扇,有效调节阳光入射角度;在入口大门顶部设可调节百叶,便于建筑首层进风;通过天井水池和植物降温,有效改善建筑小气候。

(6)沼气池设置在生产后院,与猪舍禽舍紧邻,使沼气池后续原料的充足供应得到保障,同时也有效解决了粪便排放处理问题,保证居住环境的卫生条件。沼气池生产的沼气可为厨房提供燃料,减少了其他能源的使用。

(7)屋顶利用坡屋面和夹层,进行太阳能热水一体化设计。

4 结语

新农村住宅建设应从农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农村住宅方案设计应考虑农民实际的生产、生活需求及经济承受能力,应以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模式作为设计依据,同时应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文化特点和时代需求,使得农民的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能得以较好地融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住宅建设为先行。如何为农民设计经济、适用、美观的居住空间,引导农民科学建房,值得我们探讨。

参考文献

[1]方明.新农村住宅设计初探[J].小城镇建设,2007(1):34-37.

[2]段维亚.浅谈新农村建设农房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5):42-45.

[3]房志勇,林川.新农村农宅设计研究与实践[J].工业建筑,2007(6):28-32.

住宅设计的探讨 篇9

1 环境设计

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生活中的综合作用, 社区环境设计在满足密度、日照、绿化等要求的前提下, 规划好商业、邮电、文化、教育、卫生、饮食服务业等公共设施所需的建筑空间。社区环境设计要重视功能分区、空间的围合、空间序列的构成、空间的对比、主从搭配等基本设计原则的综合运用, 力争使社区成为结构严整、轴线分明、对称均衡、协调统一的整体, 为人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空间。

为了提高居住环境, 在居住环境中留出一些空地, 精心设计绿地、花坛、水池、雕塑等建筑, 它不仅可以美化居住生活环境, 而且吸引居民观赏, 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交流, 给人们一种大自然的享受。

2 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1) 高层住宅总平面中大部分消防登高场地及消防通道未积极利用, 在满足尺寸及荷载等相关要求的前提下, 这些硬地及道路可结合日常需求做耐压草坪、健身活动场地等。 (2) 住区地面停车位大多为硬地或普通植草砖, 未设置绿荫式停车场地, 如在车位间植高大乔木或绿化藤架, 既可改善小区环境和景观, 又能遮挡夏日阳光对汽车的暴晒。 (3) 有些小区道路未考虑无障碍措施, 如缘石坡道等。

3 住宅单元公共部位

(1) 住宅竖向交通一般位于北向, 与住户厨房、卫生间相邻, 当一层单元入口设于南侧时, 往往与厅或卧室邻贴, 对一层住户造成噪声及视线干扰, 应采取分隔措施。 (2) 在标准稍高的住区中, 许多住宅单元公共空间未考虑垃圾筒位置, 物业公司往往占用楼梯平台或前室作为垃圾桶放置点, 影响疏散和交通, 有碍观瞻, 有损公共卫生。 (3) 高层住宅前室或公共空间防火门透光或不能采光, 使住宅公共交通部位常年用灯光照明, 建议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 适当加大防火玻璃面积, 改善公共空间的采光, 并进一步结合住宅公共交通的设计, 在服务于交通的同时, 为住户营造明亮亲切的交往空间。 (4) 公共消火栓箱、配电箱等与住户相邻时, 嵌入墙内大部分或占用全部墙厚, 造成安全隐患。建议将凸出墙面的设备箱统筹安排、合理化分, 并作为公共交通空间室内设计的内容。 (5) 信报箱设置不当, 有的将信报箱从单元入口处移出, 多楼集中设置且不在住户出入必经之路傍, 造成不便;有的将信报箱置于防盗门以内, 造成投递不便。 (6) 在一些跃层住宅中, 设于下部公共交通位置的屋面检修洞开到了住户的屋顶平台上, 造成管理不便。 (7) 玻璃幕墙未加控制, 立面划分随意, 开启方式不明确。 (8) 空调室外机位置不当, 有的两户室外机方位对应, 距离太近, 废气互相影响, 有的将室外机封闭过严, 造成夏季空调死机现象。 (9) 女儿墙、窗台等处滴水线漏画或处理不合理, 造成雨后外墙表面污损, 产生流挂现象。

4 住宅内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明确合理的功能分区

住宅是以家庭为生活单位长期居住的建筑, 合理的功能分区使人们居住起来温馨舒适。从居室结构图可以看出, 每一分区中各有明确的专门使用功能, 又都相互联系。既要考虑动、静分区, 也要考虑厨、卫分区。平面设计应正确处理这三个功能区的关系, 使之使用合理而又不互相干扰。尤其注意不要所有房间都绕厅布置, 造成开门太多, 完整墙面少, 路线交叉穿越, 不利于厅内家俱布置和使用, 也影响了休息区的私密性和安静。

4.2 客厅、居室面积应大小合适

近几年流行的大客厅、小卧室住宅建筑中, 有的厅大到40m2~50m2, 而卧室小到5m2~6m2, 造成客厅和居室的面积严重的比例失调。而且有的住宅厅的面积大了, 但是住室的层高仍按现《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的要求, 使客厅面积和层高不协调, 当人们进入室内以后产生严重的压抑感。客厅在整套住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考虑到人们的生活习惯、门窗大小及家俱的合理布置, 其开间在4.2m2左右, 面积在20m2~25m2左右比较理想, 层高在满足现有住宅规范的基础上也不至使房屋显得很压抑。而人们理想的卧室面积在11m~15m之间, 开间在3.0m2~3.3m2之间, 即可保证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4.3 注重厨房、卫生间、阳台等辅助区的功能和面积

厨房、卫生间是住宅最重要的辅助使用空间。阳台可分为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从已购住房二次装修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来看, 住宅设计应充分考虑厨房、卫生间、阳台的使用功能和适中的面积。

现代化的厨房应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及室内环境的保护, 在已购住房的二次装修中, 部分家庭把厨房移到服务阳台, 所以设计时也可考虑把服务阳台。

作为厨房操作间进行设计, 面积在5m2~7m2即可满足使用要求, 而不设服务阳台。这样可以把现设计中的厨房作为餐厅, 实现厨房、餐厅、阳台“三位一体化”的设计。在餐厅内应考虑到冰箱、微波炉等物品的摆放位置, 餐厅开间考虑在3.0m2~3.3m2进深为3.3m2~3.6m2即可满足使用要求, 而且提高了住房的使用效率。

卫生间的设计现在是朝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设置双卫生间, 通常是主人专用一间, 另一间为公用。另一趋势是将卫生间分隔为盥洗间和厕所。从卫生间的使用功能和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考虑, 后种设计能满足大多数家庭的使用要求。厕所设计应考虑安装热水器的位置, 盥洗间设计应考虑放置洗衣机的位置, 卫生间的开间在2.1m2~2.7m2进深在3.3m2~3.6m2为宜。这种设计既满足了卫生间的使用功能, 创造了舒适、卫生的环境条件, 而且也提高了其使用效率。

4.4 采用新材料、新产品加大住宅设计的科技含量

住宅设计在结构方面要采用新型的可供自由分隔的结构体系, 如:大板结构、框剪结构、简体结构。在设备方面, 要采用建设部推荐的定型化厨、卫平面设计及成套厨房、卫生间系列产品。

在节能方面, 要采用新型水泥聚苯外墙板及新型节能采暖设备及节能电器开关, 力争实现从墙体节能到设备节能的全面节能目标。在电子技术方面, 要应用自动控制的恒温湿空调系统、家庭烹调自动控制系统, 改善住宅内部空间的物理环境。

设计什么样的住宅套型, 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设计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建筑师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转变设计观念, 把握时代的脉搏, 走到时代的前列, 体察生活, 设计出符合群众生活水准的新型住宅。

5 结语

浅谈住宅设计 篇10

在社会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的大潮中, “住宅”不仅意味着房子, 也包括住房所处的内外环境, 还涉及建材的生产制造过程。住宅建设的发展把“人的需要”又推回到一个最原始的起点上——人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水、动植物……在环保方面, 着力于保障空气洁净度、污水回收资源化、垃圾无害销纳、噪声衰减、建筑节能、环境绿化等。我们努力实现的不仅是每个家庭有一套住房的目标, 还要使之置于一个健康的、宜于生存的绿色生态居住空间中。

未来住宅设计及小区规划, 会做到以人为核心, 塑造更优美的室外环境, 符合人的生活轨迹。功能合理, 让居住者能在其中方便、安全、卫生、舒适地生活。住宅内部房间齐全, 动静分开, 洁污分离, 主要居住的房间阳光充足, 各种设施齐全, 能满足节能的要求。住宅群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保护和发扬已有的文化传统。具有独特的地区性、民族性。住宅建筑随时引入高科技新技术, 不再是以前简单的房舍。住宅建设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 考虑到目前的适用性, 也考虑将来的可改造性和可发展性。我国未来住宅的设计, 将重点转向提高住宅设备配置方面。要获得一个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 不仅要注重套型内部平面空间关系的组合和硬件设施的改善, 还要全面考虑住宅的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的综合条件及其设备的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日照及自然光。其生理卫生价值极高, 对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影响较大。在住宅中, 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合理开发自然光资源有着重要意义。未来住宅的设计将充分利用日影分析原理和计算机辅助设备, 来改善日照和用地之间的矛盾, 有效地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自然采光还涉及窗口布置、窗的构造及所使用的材料等方面, 这些也必将引起设计上的创新。

(2) 隔声问题在我国的住宅设计中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 轻质材料在未来住宅中的广泛使用, 又会加重隔声的难度。隔声技术包括空气隔声和固体隔声两部分。住宅内, 人们可忍受噪音约40~45分贝。为达到这一指标, 必须增加门窗的密闭性, 并改善墙体构造。多年以来, 由于对住宅楼地面的固体传声问题重视不够, 住宅内隔声效果较差。在未来的住宅中, 加强对楼板的隔声叠层构造和面层处理, 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3) 热环境是直接影响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对采暖和空调而言, 又涉及节能、造价、维修、管理等诸多方面。目前, 对各种采暖方式的研究和采暖系统的开发各具特色, 可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条件。

就其综合效果而言, 我们提倡相对集中的采暖方式, 但应当改为双管系统、分户计量的方式进行。这种相对集中采暖方式的热源供应, 既可以组团为单位, 也可以单幢楼或居住单元为单位来组织。

套内集中空调的模式也被普遍看好, 但要考虑住户的经济承受力, 并努力减少室内噪音。

(4) 住宅室内污气及有害气体的排除, 是居住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但是, 迄今为止, 在有效排除厨房、卫生间的污气和有害气体方面仍不尽人意, 高层住宅竖向烟风道形同虚设, 串烟、串气、串声现象十分严重, 且直排热水器屡屡出现事故。居住套内排气、排污装置实际上是一个大系统, 尽管装置很好, 但由于排风管道或烟道不畅, 其设备与设施同样可能达不到功能目标。

未来住宅的通风系统设计, 将重点解决烟风道技术问题, 研究开发新型专用的烟风道系统和接口配件, 形成完整的竖向排烟气的成套技术产品。水平直连排出烟气的做法, 具有简便、直接、高效的特点,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普遍采用。预计此项技术完善后, 将在我国未来的住宅建设中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采暖和空调房能够及时补充和更换新鲜空气, 预计未来住宅中, 将采用补新风式冷热交换空气补充装置。此项技术也会在未来的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5) 住宅中各种管道布置的不尽人意, 一直制约着我国住宅品质的提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水、暖、电、气各自为政, 造成住宅内各种厨卫管道无序空行。在商品住宅中, 这种影响也始终没有消除, 各种管道尽管经过精心包藏, 仍问题丛生, 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住宅厨卫整体功能品质的提高, 影响了厨卫整体化、集成化技术的进步。未来住宅设计将以“自家管道不到邻居家去”和“压力管道出户”为原则。各种管道穿楼板是造成住宅跑、冒、滴、漏的主要根源, 在商品住宅中也是一种产权不清的表现, 这种现象必须改变。解决的办法是, 在下沉楼面和楼面垫层中铺设水、暖气各种水平管道。解决水平管道铺设的办法是设置管道墙, 将所有的设备沿着管道墙进行布置, 并将各种水平管道放置在管道墙内。

作为未来新一代职业建筑师, 要设计出具有适用功能, 室内空间良好, 景观均好, 设施便捷以及有地方特色的住宅任重而道远。

摘要:住宅是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住宅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是新一代职业建筑师重大的任务。试着就此进行探讨, 希望能看清住宅建筑发展的方向。

现代住宅设计趋势的思考 篇11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代住宅设计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并提出了发展的新趋势,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现代住宅 绿色景观 建筑理念 生态环保

0 引言

住宅是直接面对广大购房者的商品。其明确的目的性和广泛的服务性决定了设计师必须关注市场、了解市场、贴近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同,使不同的购房阶层消费需求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设计师必须因地制宜、合理进行定位和策划,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例如:总体规划时对总户数和户室比的把握、单套房型面积的控制和功能的配置等,均应结合市场作深入的研究和仔细的分析才能获得。在这里要指出的是:脱离客观市场,缺少信息沟通,一味“闭门造车”、“生搬硬套”的作风固然万万要不得,但设计师不对项目作充分研究论证,唯开发商的要求是从的思想也是有问题的。了解市场唯一手段是市场研究,既包括对市场既有信息资料的搜集、归纳和总结,也包括对潜在消费者的直接调查。对于习惯于按设计规范画图纸的设计师来讲,市场研究是一门既陌生又重要、且必须认真考虑的技术。要设计出好的住宅作品,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城市住宅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建成的住宅多是应急型,居室型,一次完成型和粗放型的住宅。住宅设计观念没有更新,住宅设计存在不少问题:

1.1 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受开发商的干扰,没有顾及居住者的亲身体验 设计为粗放型,缺乏设计理论与原则指导,住宅设计观念和方法急待改进。

1.2 住宅功能不全,住宅性能差 满足不了居民日益提高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1.3 住宅设备配置简陋 厨房,卫生间面积过小:管线走向不合理,与住宅空间不配套造成设备安装困难,使用不方便不美观,居民中普遍存在着自己改装住宅的现象。

1.4 住宅类型单调,改造更新困难。住宅设计缺乏地方性和个性:空间布局与利用灵活性差:缺乏适应多种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应变能力。

1.5 住宅产品与建筑设计缺乏相互配合。不重视住宅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住宅建筑与住宅产品模式不协调连接不配套。产品类型少,质量差,生产不配套,供应体制不健全。生产有较大的自发性盲目性,基本上处在分散的自

然发展的起步阶段无论在产品种类还是性能质量上离社会要求和建筑工业化都有较大差距。

2 住宅设计的新趋势分析

2.1 住宅设计由单纯的技术设计走向策划设计 随着住宅商品化进程的推进,设计对住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正逐步走向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策划。现代住宅设计不再是一个相对静态、单纯的技术过程,它更加重视与市场的结合,即以市场为核心,从消费者的心理、消费文化和市场需求出发,在设计前期就要考虑到定位、价格、质量、销售等基本要素。因而,设计已成为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的重要部分。

2.2 户型设计的多元化 以多元化的户型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住房需求,并能以灵活的户型结构适应因消费者家庭阶段性改变所导致的布局调整,使住房具有较长的使用期。近年的住宅设计更重视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分配住宅户型,力求户户有良好的朝向、景观及通风的环境,降低楼电梯服务数,尽量减少户间干扰。

2.3 空间在居住应用中的新变化 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来看,现在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方向推进。住户希望拥有的不仅是一套独住的好房子,更重要的是有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场所,使自己有身处社区的感觉。因此,现代住宅设计中的共享空间逐渐增多,住宅区在拥有集中绿化、园林、庭院、会所、架空层外,开始出现空中庭园,即每隔一定的层数设置一个共享空间。在开敞的空间内,布置植物和花卉,以园林灯、休闲椅点缀其问,使居住在高层的住户也可以直接感受到室外的自然景观和邻里相亲的人情味。

此外,复合空间在现代住宅设计中呈现多样性,它包含空问界定的不确定性,空间功能的多义性和空间感受的含蓄性。这种设计提高了空间使用的质量,使空间增值l1-2j。以深圳创新小户型——东门168为例,其小户型在兼顾通风、采光和空间布局的基础上,都可以相对组合、拆分、拼连,从而创造出新的空间模式,提高了户型布局的灵活性,并结合其地段优势,将小户型的投资价值和居住价值和谐统一。

2.4 强调环境整体设计 环境设计的整体观念包括:

2.4.1 尊重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从城市空间设计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建筑设计是设计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尤其要注意新的建筑不应对周边环境带来日照、噪音、污染、交通及城市轮廓线等诸方面的不利影响。

2.4.2 崇尚生态型、环保型的环境设计理念 在总体规划满足住宅日照、朝向和安全的基本要求下,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地形、景观优势等,并创造条件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得到沟通和互动。应指出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环境和声环境等多方面。设计师要注意对小区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r如厨房油烟排放、汽车库废气、垃圾房等)进行控制和理;要重视节地、节能、节水的措施和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要发挥植物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并建立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绿化系统。

2.4.3 注重住宅的居住文化体现 兰州经历了百余年的城市建设,已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风格,老式住宅所体现出来的浓郁的人情味和密切的邻里交往精神至今年为人所留恋。地域的特色文化是经久不衰、永不过时的,住宅设计就应该努力顺循这种原有的城市肌理,保持历史文脉的延续。在兰州的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已开始重视、尊重、发掘和延伸这种本地化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注入以环境、空间、的时代内容。

2.5 住宅辅助设计走向专业化 人们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在逐渐提高,单靠建筑、结构、水暖电的设计显然已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住宅辅助设计日渐兴起并走向专业化。主要包括: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室外环境设计。

智能化系统设计最早起源于美国,首先是在办公商业建筑中应用,后逐步延伸到居住建筑中。中国住宅业从1996年开始广泛采用智能化技术,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智能化”几乎已成为开发商和设计人员耳熟能详的名词。建立良好的智能化体系,通过计算机系统与宽带网络对安全、通讯、视听、资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物业管理,可以使住户的生活更加安全、现代化。

3 结束语

设计师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环保为本,多研究地域特点和市场需求,不断在求变求新中提高素质,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参考文献:

[1]住宅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谈绿色住宅设计 篇12

居住的舒适性一直是人们生活所追求的目的之一。这一点从历史上的记载可以看出。蒙昧时期,人作为自然人,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同时就考虑到了住居的重要性。从挖地为穴到构木为巢,从天然山洞到木骨泥墙房屋,无一不体现着生活着的人对住居的要求一再提高。后工业化的今天,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人性淡漠,使得人的思想重新回到了“生存”这一根本保守的立场上来。

为改善生存状况、改善生活,人们寄希望于设计。“设计”作为连接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桥梁,在改善住居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是“设计”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创造诗意的住居,使人舒适的居住,满足生活需要。

适宜的居住区应具有以下特征:

1)有较好的日照、空气和通风条件,远离噪声地段。外部环境绿化品种多样化、多层次化,形成可使多种生物共生的环境。

2)在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和住宅单体设计中,合理适当的设计交往空间,以供居民交流,缓解现代社会的社交贫乏,相关配套服务设施配置后,更能增加居民的归属感。

3)住宅的平面布局设计要动静分区。卫生间和厨房要满足现代家居生活需求,具有现代生活所需设备及面积,并且做到自然采光。户型内要有专门的储藏空间等。

4)现代生活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要求住宅建筑向智能建筑方向发展,住户可以利用网络使生活更便捷顺畅,提高生活的质量。

因此,了解社会、时代,了解现代生活是根本,而舒适的生活是最终目的。在现代生活中,设计已渗透到各个层面,更强烈的表现在需要人的参与与体验,强调人与空间、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综合体现与应用。《21世纪议程》的诞生,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走向21世纪的哲学导向。为此探索绿色建筑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就显示出其意义。

2绿色设计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目的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绿色设计理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使用节能能源资源。“能源是任何文明的先决条件”(Alvin Toffter)。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都离不开能源。能源的生产与消耗,决定了当前国家经济实力与生活质量,城市居民的生活用能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与国家安定局面的问题。设计师在设计中,应为自己的设计作品选用生产能耗低的材料,优先选用可回收的材料。并且应因地制宜的向开发商推荐本地的产品,可以节约运输等环节的费用。做到既能节约资源,又能达到设计目的。2)设计手法的运用,环保型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建筑体形设计的推敲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如建筑平面形式、建筑体形,建筑墙体、门窗、屋顶、遮阳,围护结构。环保型材料主要有基本无毒无害型和低毒、低排放型两类。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3)绿色施工。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在建筑施工现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控制对环境的污染,节约水、电等资源,保护工地区域内的绿色植物。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增加承包商采用绿色施工的积极性。国家建设部发布的《绿色施工导则》,对全国建筑施工单位提出了要求,为绿色施工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3设计理论的实际运用

新江湾城F2住宅项目地处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总占地面积76 435.7 m2,地上建筑面积180 250 m2,地下建筑面积60 263 m2。小区共有高层住宅22栋,并配有商业办公及会所等公建配套设施。该项目分二期开发。一期包括16栋住宅塔楼及会所,二期包括余下的6栋住宅塔楼及南侧的办公商业。

由于项目地处被称为上海市区唯一一块自然生态“绿宝石”的新江湾城地区,并由于基地紧邻一块原生湿地,使得项目本身所处的自然条件优越,为地块的可持续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按照上述思路出发,以新江湾城F2地块住宅设计为例,从居住区风环境、自然通风、绿化设计、遮阳与采光、围护结构设计、噪声污染的控制、交通规划及地下空间利用、雨水回收及灌溉等方面,论述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在新江湾城F2住宅项目设计中的运用。

3.1 居住区风环境

普通意义上的小区设计,一般是把设计重点放在总平面的布局、单体建筑的外立面上,很少考虑整个小区比较密集的建筑对空气流动的影响。优秀的总平面设计和建筑高度变化,可以保证冬天不会出现小区内风力突变,而夏天则会有良好的空气流动。

在本项目实际的规划设计中,主体建筑南北向放置,顺应地形取得了错位的总体布局,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和气流流动情况。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 m高处风速小于5 m/s,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小区建筑布局有利于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住区不出现漩涡和死角,不出现再生风和二次风环境问题。

3.2 户型通风设计

住宅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的平面设计、立面造型与空间布局,可以优化居住的舒适度净化空气质量,并且居住者不用花费更高的代价去采用现代化机器设备,就能满足居住的舒适性。

3.3 绿化、水景设计

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并且灵活的应用水体景观,可以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在本项目的景观设计中,用草地、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灵活配草地、灌木、乔木和水景,目的是不仅给住户一个优秀的花园式小区,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植物、水体来改善整个小区的微气候。

总平面规划设计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贯穿整个基地的景观。较高的住宅位于基地的东北区以确保在不影响北面的生态公园的前提下,把生态公园和南面中央绿化带的景观都能尽收眼底。另外,最靠近生态公园的三栋塔楼都保持60 m以及80 m以下高度,以确保小区完全不影响生态公园所有的生态及景观。

3.4 采光与遮阳

在本项目设计中利用建筑的平面形式的变化,自然形成了一部分悬挑的遮阳板,使实际直接照射进室内的阳光减少。并对小区的建筑总平面布局和单体住宅建筑的关系,进行了建筑群日照分析及建筑单体自然采光分析。

3.5 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构造层次设计,以满足DGJ 08-205-2011上海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建筑综合节能目标65%的要求。具体采用了以下措施,见表1。

3.6 噪声的防止和控制

新江湾城F2地块住宅区规划设计中,为了达到隔绝居住区和小区东侧的主要道路,防止道路的噪声传入小区的目的。设计团队在现场进行了噪声测试,并且在项目设计中采取以下措施,见表2。

1)本项目范围后退城市主干道30 m,同时建筑主体再退后项目用地边界30 m,有效地与城市主干道拉开了距离。

2)在主体建筑与城市主干道之间进行了景观设计,以高低搭配的多层次的绿化作为隔离带,有效地降低了噪声的影响,环境噪声昼夜声压级均低于GB 30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噪声标准规定。

3.7 交通规划及地下空间利用

本小区设计中,内部实行完全人车分流。机动车全部实行地下交通,地面规划道路仅做消防车道紧急使用。在设计中,倡导低碳绿色交通理念,设计有554个自行车停车位,55个低排放/新能源汽车优先停车位及55个电动车充电站。地下室采取整体开发,地下总建筑面积达60 263 m2,包括塔楼地下室及地下车库功能。为了节约建筑用地,自行车库、汽车库及所有设备机房均设计在地下室,并在设计中满足通风、防火及设备专业等相关要求。

3.8 雨水回收及景观灌溉

本项目地下室部分设有2个容积150 m3的雨水收集池,通过地面的渗透井及屋面的雨水管道充分收集屋顶、路面部分雨水。在收集池的雨水经过弃流—沉砂—沉淀—砂过滤—消毒等工序后再利用,系统处理水量20 m3/hr,并采用变频供水,主要用于景观补水,绿化灌溉及车库冲洗等方面。景观绿化灌溉用水采用喷灌方式极大地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4结语

中国古人云:“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建设一个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现在经济发展了,技术进步了,但是人们对于安居的基本要求依然未变。

人们一直在不懈的寻找着的东西,不是什么远大的理想,而是自身的舒适性。真正使我们感到舒适的东西就是先进设计的发展方向,这个目标有一种特别的魔力,使我们将自己抛入进去,从而达到探究的目的。设计正是如此“以人为本”从而达到人与环境、自然的最大协调性,而“舒适”则是其本质。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建筑节能和了解绿色建筑设计,它的推广不仅仅只是政府、房地产开发商的责任。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编委会.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房志勇.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

[4]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陈顺和.人性化与当代设计生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3):94-96.

[6]刘舒娴.人本与生态——不可或缺的设计基点[J].福建建筑,2002(80):92-93.

[7]杨子江.绿色生态住宅刍议[J].工业建筑,2004,34(2):14.

上一篇:乘务管理信息化下一篇:滑稽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