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剧团(精选12篇)
滑稽剧团 篇1
苏州滑稽戏是苏州市地区的文化形象, 也是滑稽戏的一个小剧种。在上个世纪初期, 滑稽戏作为小剧种, 在剧本写作、表演呈现方式及呈现效果都与当时的文明戏、曲艺等有些非常紧密的关系, 从他们各方面长处进行汲取, 集其他各个剧种所长结合滑稽戏本身自有特色形成更具特点的表演方式, 所以说滑稽戏又与其他各剧种有些相似, 但是又与众不同。
一、苏州滑稽戏剧团的历史和现状
(一) 历史变革
苏州滑稽剧团从建团开始创作并演出现代戏, 体现时代特性, 充分表现现实生活, 演绎非常贴地气的表演方式, 及展现出各种人物性格。这和滑稽戏艺术家及剧作者们丰富的社会阅历, 深厚了生活基础, 细微的观察能力与善于发现和积累滑稽素材密不可分。1950年9月24日, 张幻尔、张冶儿在常熟功德林剧场成立星艺滑稽通俗话剧团。
(二) 苏州滑稽剧团的演出内容
通过六十多年的发展, 苏州滑稽剧团积淀下几百部滑稽戏。其中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的《苏州二公差》、《小上海到山东》、《钱容容求雨》等很多部滑稽戏都在剧坛得到好评。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 他们有编排为电影《满意不满意》、《三十层楼上》、《小小得月楼》搬上荧幕, 把电影观众也吸引进来。
改革开放之后, 苏州滑稽剧团还创造了《快活的黄帽子》, 《一二三, 起步走》, 1997年, 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5年1月, 《一二三, 起步走》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很多专家学者把《一二三, 起步走》评价为“儿童剧创作和滑稽戏艺术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佳作”、“第一部用滑稽戏的艺术手段创作的儿童剧, 丰富了儿童剧的剧目建设”。2009年, 《一二三, 起步走》第一次被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中, 也是唯一一个在全国18部入选作品中, 一部一个剧团演出超四千场 (4053) 场的剧目。
2006年6月, 在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 《青春跑道》荣幸获得此荣誉, 表明了苏州滑稽剧团为提升滑稽戏剧种文学性, 滑稽艺术在文学品位上取得了质的飞跃, 并且《青春跑道》有一次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2007-2008) 。2009年9月21日, 中宣部在北京召开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会议中, 苏州滑稽剧团凭着《顾家姆妈》第五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这是苏州滑稽剧团在全国唯一一个获此殊荣五次的地方剧团。
苏州滑稽戏非常注意对“草根文化”的创意表现, 他和其他滑稽戏有这很大的区别就是是很注意对情节构建和人物形象塑造, 这样既能博得观众的欢笑, 又能在观众哈哈笑之后还能有些反思, 而且还可以提高在思想上的认知。苏州滑稽剧团在剧本写作创意着重偏重于戏剧的文学性与现实性, 这样, 可以吸引了各个品味不同的观众走进剧场观看滑稽戏。
(三) 培养青年演员, 增加人才储备
青年演员对于滑稽戏的传承及滑稽剧团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对青年演员的培养, 这样青年演员才能传承滑稽戏, 在培养青年演员, 不仅从知识层面去培养, 需要从各个方面:首先是演员在台上的表演机会需要增大, 大胆的使用有潜力的演员, 多给他们实践的机会, 在演出结束之后, 老演员需要对青年演员进行总结, 引导青年演员去体验生活, 学习各种表演体系;其次就是督促青年演员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多读剧本, 多看戏;最后必须要有相对较好的物质条件留住青年演员。只有这样, 剧团才能继续维持良性发展的状态。当然现在非常多的剧团对演员后继无人的现象都是非常担忧, 都在想很多办法培养青年演员, 招收有潜力的优秀高校毕业生。
(四) 苏州滑稽剧团的班组成员及市场开拓
目前, 苏州市滑稽剧团是集体所有制的差额事业单位, 剧团的任务主要是传统滑稽戏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培养传承人才方面, 成立艺术培训班, 向社会招收艺术人才, 向高校招聘艺术人才, 分别对编剧、导演、演员、舞美及灯光人材进行培养。
滑稽戏剧种本身就存在很多优势, 滑稽戏的幽默能被众接受和喜爱, 是因为他通俗易懂, 给予观众的都是直观感受。在社会各个层面都有涉及, 不仅排成年人的滑稽戏, 还编排滑稽戏与儿童剧相结合, 赢得了更多的观众的喜爱, 也首次在全国进行儿童剧排演, 并在全国范围打开了很好的市场。就目前情况, 苏州滑稽剧团作为只有40来个演员的市级小剧团不仅在江、浙、沪等滑稽戏流行地区演出, 而且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很多演出。
二、苏州滑稽剧团的展望
苏州滑稽戏在发展的过程中, 逐步的改变发展状态, 及创作思路, 不仅把普通百姓作为他的观众, 自新中国建立后, 他的观众层面逐步发展到很多有文化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八十年代后期, 又开始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 把目标拓展到儿童教育和青少年身上, 创作儿童剧剧本, 这样苏州滑稽戏的观众就越来越多层次, 观众群体越来越广。虽然滑稽戏在发展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竞争, 很多的坎坷, 需要去面对重重困难, 但是, 苏州滑稽剧团坚持本团所固有的特色, 坚持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排演方式, 在创作排演过程中走出一条属于苏州滑稽剧团本身固有的表演特点, 把观众留住并且提高回头率, 也决定了苏州滑稽戏发展的道路会更开阔, 无论在剧本创作上或者演员表演上, 坚持本身自有的特色, 苏州滑稽剧团发展前景一片美好。
参考文献
[1]苏剧研究资料.苏州市戏曲研究室编印, 1962.
[2]苏州滑稽剧团大事记.苏州滑稽剧团内部资料, 2006.
[3]李涵.儿童戏剧艺术的魅力[M].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7.
[4]汪培.笑的戏剧──滑稽戏选[M].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5.
滑稽剧团 篇2
话剧排练及准备工作的工程量和MV相差无几。当烈日炎炎大家都在室内吹着风扇喝着冰镇矿泉水时,剧组人员还在承受长沙大太阳的暴晒来拍摄,当夜深人静大家都在安然入睡时,剧组人员还在通宵达旦商量或制作MV,两大作品须在同一天面向观众展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正是汉卿剧社所有人尽全力的结果,大家是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念,凭借团结协作的精神,凭借坚持不懈、忘我的工作态度支撑到最后,才有了公演和首映那天那么热烈的掌声。
在准备工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云塘欢迎你》因为我们的经费有限,一台摄像机、一个三脚架、一个三脚架脚轮、一个反光板,就是我们的全部拍摄器材,没有摇臂,我们就用手做小摇臂,反复多次地拍,没有轨道,我们就在三脚架下装脚轮拍运动镜头,没有灯光,我们就选阳光特别好的时候用反光板打光。
《金陵十三钗》我们和学校其他部门挤时间用场地,在演出当天中午去租追光灯,我们的大喷绘被偷,这些我们可能会遇见的问题都被我们遇见了。但我们克服了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最后顺利地完成了演出,我们仅仅是一个成立不到两年的学生社团,用了不到3000元的经费,完成了那样一场话剧演出、一部全校性MV的拍摄,在我们学校也是非常少有的。
在话剧排练和MV拍摄以及最后的演出中,剧组成员以及所有会员的那种集体凝聚力让每一个人惊叹,每次话剧排练,所有演员都基本能到齐,每次拍摄,剧组人员都能到场,帮组导演组清场,演出的成功和这一点也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走在理工大学的校园里,不时能听见同学们议论《金陵十三钗》的剧情,议论《云塘欢迎你》的演员,汉卿话剧社更是耳熟能详。
滑稽奶奶的眼镜 篇3
滑稽奶奶说:“调皮狗,你先跳个舞给我看。”
“好吧。”为了听故事,调皮狗就跳起舞来,他跳舞怪模怪样的,滑稽奶奶看得哈哈大笑。
调皮狗跳着跳着,拉起滑稽奶奶的手说:“来啊,奶奶和我一起跳!”
“好,好,我太高兴了!”滑稽奶奶就一起跳起来。
滑稽奶奶跳着跳着,汗出来了,帽子扔掉了,露出满头白发;跳着跳着,眼镜也滑下来了。滑稽奶奶连忙叫:“当心当心,你踩到我的大脚了!”
“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
再跳着跳着,滑稽奶奶又叫起来:“停下停下,我的眼镜快掉下来了。”
调皮狗停下了,滑稽奶奶擦着汗,一边扶眼镜,看上去更滑稽了。
停了一会,调皮狗说:“奶奶,现在可以给我讲故事了吧!”
“唔。”滑稽奶奶扶扶眼镜坐下来,抚摸着调皮狗开始讲故事:“从前……”
调皮狗偎倚在滑稽奶奶腿边听。
滑稽奶奶讲着讲着,调皮狗打起了呼噜:“呼……”滑稽奶奶不知道,继续讲故事。
“后来……”滑稽奶奶讲着讲着,也打起了呼噜,“呼……呼……”
“呼……呼……”滑稽奶奶脑袋垂向调皮狗,眼镜也挂向调皮狗的耳朵。
第二天,她们醒来了。滑稽奶奶打了一个大哈欠,调皮狗也打了一个大哈欠。
滑稽奶奶忽然奇怪了,她对调皮狗说:“咦,你怎么戴了我的眼镜?”
调皮狗也很奇怪:“咦,我怎么睡在这儿?”
滑稽奶奶拍拍脑袋,想起来了:“好像我讲过故事,可是我讲了什么故事呢?”
调皮狗也想起来了:“对,对,对,我听过故事,可是我听过什么故事呢?”
滑稽奶奶和调皮狗都大笑起来:“哈哈……真滑稽!哈哈……”
滑稽剧团 篇4
“宜黄戏”作为二黄腔剧目保留最多的剧种,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目前主要通过两方面实现:一是专业团体。原宜黄县“宜黄戏剧团”1989年解散,当时部分人员被安排在宜黄县文化馆工作。随着非遗工作的展开,文化馆重新组建了“宜黄戏剧团”。由于人才短缺、青黄不接,新剧团目前只排演短小的折子戏而不能演出整本戏。二是民间队伍。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机构和相关文化部门的扶持下,民间陆续组建了几个非专业性质的民营宜黄戏剧团,如凤凰剧团、三百田剧团等。但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它们相继解散。目前仅剩最后一个民营剧团——桥坑农民剧团。1
该团现有成员34余人,都是桥坑村的农民。他们平日各自务农、务工,只在春节期间聚集起来从事宜黄戏的演出活动。自组建以来的三十五年间,剧团从未中断演出活动, 并且始终与专业剧团人员保持着密切联系(如邀请专业剧团演员下乡教学或同台演出等)。它曾先后接受《人民日报》、 《江西日报》、《人民中国》、中国广播网、日本NHK电视台等传媒机构以及各高校学者采访、录音和摄像。为了更好地了解它在当下的真实境遇,笔者于春节期间走访了这个剧团。
二、田野调查
正月初六上午,笔者与桥坑农民剧团的导演兼编剧—— 林爱云(以下简称“老林”)取得联系,随即便赶往剧团当晚的演出地点——宜黄县神岗乡杨坊村。据说这已经是今年正月演出的第二站了,之前在南丰县白舍镇田东村(距离新丰乡桥坑村约车程120公里)已经演了四天。
(一)扬神请戏
下午三点,笔者到达杨坊村。2村民正敲锣打鼓地抬着几尊神像游行,他们把这称为“扬神”。扬神的队伍分两纵列,男孩们走在前面,打头的两个手里分别举着写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的字牌,其余的则举清一色的红旗。 男孩们的后面是杨坊村的中青年男子和几位身着戏服的人, 他们正是笔者要找的桥坑农民剧团的演员。据村民介绍,村里每年都会有人请戏。在演出之前先要请万寿宫3的菩萨在周边游行,目的有三:一是寻求神灵的赐福和庇佑;二是广而告之,即邀请周边村庄的人夜晚前来观戏;三是为出钱请戏的人家炫富。
游行结束后,五尊神像被暂时放在村口,因为村民们还要去万寿宫内将其余的十几位神像都请去礼堂看戏。万寿宫香火旺盛,人们可以从庙堂内两侧石碑上记载的村民供奉金额记录中略见一斑。神像搬离庙堂前,有一段简短的念白仪式。由村中最有威望的长辈在神殿前通报此番出庙的目的——看戏。长者每说一句,村里的男人们就要附和一句“是啊”,其形式类似于民间的劳动号子或是基督教的祷告仪式。
通报结束后,开始搬运。这项工作几乎需要全村的男丁出动,不容有任何闪失。每尊神像的金身都被红色的粗布条牢牢地固定在抬轿上,然后请入礼堂(看戏的地方),放置面对并略高于戏台的专用看台上。笔者发现在戏台幕后的墙上某处写着:南丰县文化馆戏协采茶剧正月初六—初十在此地演出了《拾福天官》、《三女拜寿》、《满堂福》、《珍珠塔》、《老少配》、《崔文瑞上京》、《穷秀才拜寿》等十出戏, 落款时间:2009年2月4日。墙上还有其他多处用毛笔书写的演出记录,从时间上可以看出,一年一度的请神看戏是当地重要的民俗。
一切安置妥当后,剧团演职人员与村民们一起,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和爆竹声,向神像作揖祈福。至此,扬神仪式正式结束。
(二)专访老林
仪式结束后,村民们陆续散去。下午四点左右,笔者找到老林,此时的他正拿着东家(订戏方)勾选的剧目订单, 准备书写关目。4
老林的祖上世代兽医,在村中颇有名望。他是村中的养猪大户,却对宜黄戏情有独钟,由他亲手组建的这个剧团已经不间断演出35年,成为宜黄戏的一枝独秀。虽然从未登台演出,但从剧本、人物、台词、服装、道具和幕景到演员的唱念做打以及乐队的编制,他都是手到擒来。
写完关目,老林拿出了一份自制的节目单,上面印有二十四个常演的剧目名称,如:《大破天门阵》、《八仙飘海》、《三女图》等。“我们剧团会演的戏远不只这些,” 老林说道,“至少会演七、八十个本子(剧目)。但有些戏现在的客人不爱点,就逐渐被淘汰了。有些剧目也不是传统的宜黄戏,但如果客人喜欢,我们也会移植到宜黄戏里演。” 说完,老林拿出一份清单,上面列举了自1978年建团以来剧团历年演出场次和地点的记录。剧团的演出时间大多数集中在每年的春节期间,平时团员们各自务农或外出打工,偶尔也会有年中(主要是8、9、10月份)的表演,活动范围大多集中在宜黄周边县、市的农村。
当谈到演员学戏的问题时,老林说:“团员学戏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聘请原来县剧团经验丰富的演员或乐手驻团教学;二是聘请省城或抚州京剧团的老师驻团教戏。短则数日,长则数月;三是出于兴趣爱好,团员们通过电视或其他音像资料自学。我们都是农民,除了乐队的人识谱外,演员们都是靠脑子记唱腔和板式。”
关于剧团的经营状况,老林说:“我们演的都是传统大戏——历史剧和宫廷剧。唱大戏就得要大班底,三十多个人的一个戏班,每次拿到的演出费并不比那些‘三角班’5高出多少。剧团的盈利除去发给个人的报酬外,其余都用来添置新的设备、行头和乐器,再有剩余,就积攒下来造福乡里, 修桥、修路......”说着,老林向笔者拿出了一份剧团向村里捐助善款的清单。上面详细记录着十几笔用于家乡建设的费用以及开支时间。其中比较大的两笔经费开支是:出资10万为桥坑村修建石桥一座、修筑180米长的水泥路一条。
当谈及2006年宜黄戏成功申遗之后剧团的变化时,老林自豪地说:“二黄能得到重视,我们也觉得很骄傲。这几年来找我订戏的人越来越多,都是在春节之前的一、两个月就把正月(15天)的戏订满了。好几回都是我们在一个村演了几天之后,村里头还不让走,非说让我们加演几天。但是因为跟别的村已经签了协议,所以不得不走。这两年,我们团还被县长请上了县城的春晚,反响相当热烈。”
据老林介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增加剧团收入, 剧团还会兼演出抚州采茶戏,演出时间通常是在下午。尽管采茶戏角色不多,但从唱腔、韵白和表演模式方面都对演员有很大的难度。演员常利用闲暇时间,跟着录音或影像资料自学采茶戏。有些演员会在非春节期间,搭三角班演出采茶戏或参加其他活动(如红白喜事),以增加收入。
对于剧团的未来,老林并不乐观。团里的几位主要演员都是老林的亲兄弟,他们从小生演到老生,现在都已年近半百。由于收入并不高也不稳定,他们的后代中少有人愿意学戏、演戏。而若是对外招收学徒,对于这个盈利不足的剧团来说又有些不切实际。老林说,他希望农民剧团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多提供一些平台和经费支持,好让“宜黄戏” 继续传唱下去。
(三)舞台传承
采访完老林,正赶上村里的派饭6时间。听说晚上乐队会有“新人”加入,晚饭后,笔者随乐手们回到舞台。新来的乐手名叫徐安安,之前她在宜黄县老年大学学唱宜黄戏, 是跟着那里的胡琴老师一块儿来的。老林安排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司鼓老师教她演奏板鼓,因为剧团里急需年轻的鼓手接班。
司鼓老师邓勇7已经就位。他一边示范、一边念着锣鼓经,并要求徐大姐看、听,并跟着念。他的妻子也参加了乐队,负责大锣和钹的演奏。邓师傅看到笔者到来,便邀请笔者加入他们的预演练习。他将几段锣鼓经写了下来,让笔者照着锣鼓字谱演奏,并解释道:“我每念到‘台’字,你就打一下。我念‘各’的时候,安安就敲一下板鼓。念‘都’ 就是双手在板鼓上打‘轮指’。需要锣鼓演奏的地方,板鼓一直都要跟着打,不能停……。”尽管没有任何的演奏经验, 但徐大姐经过一番练习,很快掌握了开场锣鼓《打闹台》8的演奏方法。于是,邓勇邀请徐大姐和笔者一起参与演出。
派饭后,演员们陆续来到后台化妆、走台。虽然平日里操持农活,但化起妆来,他们的娴熟毫不逊色于专业人士。 小生演员林爱祥,无论从扮相、身段和唱腔上,在演员中都表现得十分出挑。他告诉笔者,宜黄戏的脸谱用色很少,主要是黑、白、红三色,线条简洁、粗犷,个别剧目里还会用到青色。
18点45分,乐队以《打闹台》开场。一刻钟后,上演小戏《拾福天官》。负责道具管理的林爱国向笔者介绍:“这个小戏在农村十分‘跑火’(流行),遇到谁家中有婚庆、 生子或还愿的事件,我们就会被请到他家中去演,结束后主人会给红包。赶上好事多的时候,一天要跑十几家、演十几遍。”
小戏结束后,大戏开场。当晚演出的是一部神话剧—— 《追鱼》,这部戏原是越剧的演出剧目,后来被其他剧种广泛移植到。宜黄戏版的《追鱼》用的是京剧的剧本,其中只用了二黄和西皮两种唱腔。前半部分叙事相对平缓,以抒情为主,用二黄腔;后半部分情绪跌宕且有花脸(包公)和武戏, 因此使用西皮腔。
演出持续了三个小时才结束,这时村民们端上了热腾腾的鸡蛋面条。之后,演员们被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村民家住下。 “这个村的演出还要持续几天。”老林告诉笔者,“等到要离开时,还要举行隆重的扫台仪式、拜别神灵。”但由于还有其他行程安排,笔者与次日下午结束了随访工作,与大家告别。
三、总结与思考
综上关于宜黄戏民营剧团生存现状的阐述,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剧种及剧团的生存境遇不容乐观。
江西抚州自明清以来戏曲盛行,其中属采茶戏和宜黄戏影响的范围最大、时间最长。与诙谐和叙事为主要特征的、 表现贴近日常生活题材的采茶戏相比,宜黄戏更擅于表演故事角色丰富、情节跌宕、场面宏大的宫廷剧、历史剧和神话剧。每逢菩萨生辰、黄道吉日或是祖上修谱,人们都更愿意请宜黄戏班演出,以饷神界的灵性或者世间的权贵,因此文化市场对“宜黄戏”需求的客观存在。
随着1989年宜黄县戏剧团和其他民间剧团的陆续解散, 桥坑农民剧团在文化市场中“一家独大”的优势日益凸显, 每年的演出订单应接不暇。但受限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和农民的收入水平,桥坑农民剧团并未因为供不应求而在经济收益上得到明显的改善。市场经济中利益的诱惑,使该团为宜黄戏传承的道路上承受着巨大的考验。此外,还有桥坑农民剧团还面临老龄化和后继无人等现实问题,这些都威胁着剧团甚至“宜黄戏”剧种的生存。
(二)实行家族式管理模式9,是桥坑农民剧团能够维系至今的重要保障。
由于剧团的主要演职人员之间是亲戚关系,桥坑农民剧团就像是新时期家族式的民营企业。团长老林即是家族中的长兄,又是剧团的“法人”。因此,剧团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并不同于其他民营剧团。一些看似棘手的问题在这里常被当作“家事”处理而获得很好的解决,例如人员流动性的问题。
桥坑农民剧团的出场费用与抚州采茶戏班(也叫“三角班”)不相上下,但由于宜黄戏规模更大、成本更高,人均演出收入比采茶戏剧团要低很多。为此,一些演员偶尔会闹情绪或者想转行到其他剧种中去。但由于身在家族式企业中,利益的关联和亲情的牵绊,加上团长对宜黄戏的一份信念以及对团队成员的一份重托,最终使这些演员会放弃离开或转行的念头。
(三)舞台即是“练兵场”。
前面提到的徐安安大姐在来到剧团之前,没有任何演奏方面的经验。而她却能在短暂的学习之后,在舞台上现买现卖。这种用舞台当“练兵场”的现象,在民营剧团中十分常见。据该团的须生演员林爱民回忆,他们以前跟老师学戏并没有什么系统性可言。通常是“教一句、学一句;教一段、 学一段。”稍稍唱得完整些,就会立马要登台演出。从小戏到大戏,都是学一出、演一出,大量的舞台实践机会成就了他们的演艺生涯。
另一方面,对于农民观众来说,在欣赏中遇到表演者或演奏者的失误是常见的、可容忍的事情。有时他们还以此为生活中的笑柄和话题,津津乐道。观众的宽容为剧团提供了足够舒适的成长空间。
1. 宜黄腔10在农民剧团的传承中产生变异。
在旧时期,为了便于记忆大量的剧目,懂得读写的宜黄戏艺人会写出剧本的提纲,后人称其为“通纲戏”,即演员要提供剧情大意的基础上,即兴地表演和演唱(奏)。这种即兴,是建立在符合宜黄戏用腔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之上。比如:演唱二黄原板时,歌词一般是7字或10字篇幅的上下句,且偶数句的尾字必须押韵。桥坑农民剧团并没有专职的作曲、导演,也没有固定的台词或者乐谱,他们的表演和演唱(奏)显得更加自由、随意。出于对现代京剧的喜爱,桥坑农民剧团的演员们平日里喜欢自个儿琢磨京剧,有觉得好的唱腔、吐字和表演,就会借用到宜黄戏里来。这使得宜黄腔在演员的二度创作中不自觉地发生了变异。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宜黄戏最重要的“标本”价值在于其原始、古朴的声腔形态。宜黄戏中的宜黄腔为京剧二黄腔之本源,但前者更加生硬、粗犷,不如后者精致、委婉。 原宜黄戏剧团的导演吴松龄先生曾告诉笔者,他的师傅李宗保在传授宜黄腔时说过:“务必与京剧保持距离,这样才能保证宜黄戏的原汁原味。”如果在活态传承中它过于偏离本原,必将给后世留下遗憾。
四、结束语
滑稽辞职信 篇5
1、员工杜某
我在公司辛辛苦苦干了四年,相信你加薪的承诺已不下九次,滑稽辞职信大全。进公司时我身高1.61米,如今身高1.78米,而工资一点没长。
2、开发科王某
我的智商实在太低,总是搞不清楚为什幺我每开发出一种新车型,在老板那里却被冠上了你的名字?我得辞职出去好好想想。
3、保安队员唐某
当你叫我对因为去看望被车撞伤的老乡而上班迟到了四分钟的倒霉蛋扇两个耳光时,我没做。根据你以往的小肚鸡肠,人力资源总监:cho.icxo.com我知道我今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辞职报告《滑稽辞职信大全》。所以,拜拜吧您啦。
4、总务科长吴某
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比对别人好很多,三天一颗槟榔,五天一支香烟,本人因为心脏承受力有限,须辞职。有几件事须得提醒你,你得提醒下一任总务:
(1)你出去泡妞,你老婆若到公司找你,他得不厌其烦地告诉你太太,你的工作是多么的繁忙,此时正外出与客户洽谈业务,是多么的不能打扰。
(2)如果你与新结识的美人去游玩,而同时你的二奶又来找你。办法同上。
(3)对毫无报酬的加班,不能埋怨。年青人嘛,多工作,多学习,会有好处。
滑稽爆笑 合家欢腾 篇6
1月30日至2月28日深圳欢乐谷将举办新春爆笑节,倾情打造爆笑新年。2月16日,大年初三,峰尚会将联手深圳欢乐谷、搜狐社区,邀请会员及网友参加深圳欢乐谷举办的“滑稽爆笑福气到,合家欢腾乐开怀”新春爆笑节。
爆笑节期间,大家除了可以在欢乐谷获得吃喝玩乐的全方位娱乐体验,感受世界最高落差的“激流勇进”、中国第一座悬挂式过山车“雪山飞龙”、巷道式“矿山车”、亚洲最高“惊险之塔”——太空梭等世界级顶尖游乐设备外,还可以体验来自英国、俄罗斯、乌克兰、以色列、拉脱维亚等国家的滑稽大师、逗乐高手带来的最新鲜、最麻辣、最热烈的爆笑激情。
欢乐谷在活动期间也特别全新编排了系列新春滑稽主题表演,包括合家欢贺岁表演《滑稽爆笑福气到》、大型都市剧《欢乐无极》、奇幻魔术秀《魔踪幻影》等视听盛宴,亦将展现艳丽缤纷的都市潮流艺术和奇幻、神秘、动感的潮流魔术秀,让会员过足眼瘾。
在此次新春爆笑节上,最让人期待的是“天鹅组合”和“滑稽软钢丝”了,常年在欧洲表演的“天鹅组合”以搞笑的服饰出场,表演天鹅下蛋这一充满情趣和怪诞的情景故事一定会让你捧腹大笑。而俄罗斯艺术家的“滑稽软钢丝”更是将杂技和幽默搞笑融为一体,精彩的技艺将挑战在场每一位的感官,相信也会给会员带来更多的想像空间……
滑稽剧团 篇7
黄梅戏作为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的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其发展传承得到了人们的重视。1984年以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 这一口号的引领下,湖北省为振兴黄梅戏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立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为黄梅戏的发展创造了平台;成立了黄冈艺校,为黄梅戏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黄冈师范学院成立了黄梅戏研究中心,一大批文艺工作者呕心沥血提升黄梅戏研究的理论层次,让黄梅戏能走进校园。黄梅戏在娘家——湖北黄冈普遍得到了重视, 湖北黄冈兴起了黄梅戏热,人人争唱黄梅戏,处处飘香黄梅腔,黄梅戏在古老的黄冈大地得到了传承,黄梅戏艺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 地方戏剧团的作用不可或缺。然而大多数戏剧团遭遇了发展困境,大多数戏剧团处于自生自灭、半死不活的状态, 罗田县黄梅戏剧团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生存发展之路。 地方性戏剧团的发展,政府支持是基础。新时期黄梅戏的发展更需要政府的支持。罗田黄梅戏剧团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处于无场地、无演员、无资金、无设备的境况。 为了支持黄梅戏,罗田县委、县政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是现场调研,提供发展指导。罗田县委书记肖燕梅, 县委副书记、县长詹红运曾经多次带领文化部门到黄梅戏剧团调研,对罗田县黄梅戏剧团的发展进行规划;二是积极筹措资金,解决经费难题。罗田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金,投资400多万元创作编排了大型原生态民俗歌舞节目《大别山放歌》;三是搭建演出平台,唱响黄梅戏。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创造条件在鄂东旅游胜地4A景区——天堂寨,搭建黄梅戏演出场馆, 将《大别山放歌》从县城城区搬到景区演出,把旅游与黄梅戏文化深度融合,取得了初步效果;县文化部门也积极指导罗田黄梅戏剧团进一步打磨《大别山放歌》, 将《大别山放歌》名片擦亮,使之成为罗田县旅游与文化相融合的新亮点。罗田县县委、县政府将黄梅戏这一戏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这一举措,擦亮了罗田黄梅戏名片,提高了罗田黄梅戏剧团知名度,扩大了黄梅戏剧团影响。
地方戏剧团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人才是剧团之本,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缺乏的地方戏剧团,发展就无以为继。罗田县黄梅戏剧团曾经面临人才奇缺的困境。罗田黄梅戏剧团成立于1952年,现有演员职工52人,大多数演员学历不高,专业性不强。据资料显示, 罗田黄梅戏剧团的演员有毕业于黄冈艺术学校,有毕业于安徽黄梅戏学校,也有毕业于中专,但专业并非是戏曲的,还有高中毕业考进剧团的,从剧团的演员来源来看,有部分演员在校期间是主修舞蹈,声乐,或者钢琴等, 进入剧团却担任黄梅戏主要演员。极少一部分是在艺术学校学习戏曲表演。另外演员年龄普遍偏大,出现演员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为了提高演员素质,罗田县黄梅戏剧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开门办团,主动与专业学校合作。罗田县黄梅戏剧团主动与黄冈艺术学校联系,把优秀的青年演员送到学校学习深造;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用优惠政策吸引艺校学生到黄梅戏剧团工作。 二是外引内扶,培养“名角”。任何戏曲从来就是“角儿” 的艺术,黄梅戏也概莫能外,出类拔萃的名演员对于黄梅戏来说,可谓举足轻重,只有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优秀演员,才能激活黄梅戏的市场。罗田黄梅戏剧团经过不懈努力,也培养出了自己的“角儿”,涌现出了像梁慧敏、吴丽娅这样优秀的演员。梁慧敏,安徽怀宁人, 同其丈夫彭国留都毕业于安徽黄梅戏学校,先后被分配到条件较优越的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工作,1998年,罗田县黄梅剧团想方设法,引进梁慧敏夫妇,他们创作剧本, 坚持演出,培训演员,寻找市场,为剧团的生存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吴丽娅是罗田县黄梅戏剧团的主要演员,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活跃在演出第一线,把优美的歌声,甜润的唱腔送到千家万户,在戏曲不景气,剧团经费严重不足,和吴丽娅同时进入剧团的同事都离开剧团另谋高就的情况下,吴丽娅一直坚守自己对舞台的热情,无论风雨艰难,她始终对戏曲这一事业抱着热情而认真的态度。正是因为有了梁慧敏、吴丽娅这一批“台柱”, 罗田县黄梅戏剧团才得以长足发展。
地方戏剧的发展,剧目创新是重点。大部分地方戏剧团原创首演剧目数量和创作人员数量屈指可数。罗田县黄梅戏剧团多方组织创作人员,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结合罗田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近年来创作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剧目,如《万密斋传奇》、《大别山放歌》、《生命恋歌》、《香草》、《余三胜》等。这些剧目的创作、 编排,不仅锻炼了队伍,而且赢来了市场,获得了收入, 改善了剧团条件,罗田黄梅戏剧团的经验阐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虽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在今天已经奇迹难觅,但是只要拥有一批优秀创作人才、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剧目,地方戏剧团就没有消亡的理由。
地方戏剧团的发展,面向群众适应市场是根本。戏剧团无论是作为事业单位还是民间团体,始终都要面对市场,面对群众,其运作都要符合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 这是我国启动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始终坚持的方向。地方戏剧团要建立完善艺术生产和市场营销机制。要明白一个道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需要营销。 要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营销人才匮乏、营销模式单一一直是地方戏剧团久治不愈的“痼疾”。究其原因,是地方戏剧团长期以来对营销工作的忽视,是缺乏市场意识的一种表现。演出市场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罗田县黄梅戏剧团在近年来努力增强自信,克服惰性,加强剧目的策划、生产、营销,依据市场机制开展演出经营活动,以此扩大黄梅戏的活动空间和市场占有份额,从更广的层面上吸引群众特别是农民的目光,为黄梅戏生存与发展赢得良好的生态环境。罗田黄梅戏剧团把眼光瞄准了农民,瞄准了农村,近年来,罗田黄梅戏剧团下乡演出的次数越来越多, 罗田的大部分乡镇都留下了他们巡演的足迹,送戏下乡, 送戏上门,送戏到农民的家门口,送戏到田间地头,哪里有演出需要,他们就到哪里演出。罗田黄梅戏剧团不满足于现状,他们还把目光瞄准了沿海发达地区,甚至是国外,2009年在芬兰等地成功地进行了交流演出标志着罗田黄梅戏走出了罗田,飘香更远。
摘要:地方戏剧团在保护、传承地方戏曲文化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部分地方戏剧团生存发展遭遇困境,罗田县黄梅戏剧团却走出了一条生存发展之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是基础;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剧目创新是重点;面向群众适应市场是根本。
论民间美术滑稽审美 篇8
一、民间美术中滑稽审美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存在“滑稽审美”这一概念范畴, “滑稽”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滑稽列传》:“滑, 乱也;稽, 同也。言辨捷之人言非若是, 说是若非”, 意思是语言、行动、表情等颠倒东西、荒谬可笑、极度夸张, 由此而产生的自相矛盾的、喜剧性的表现形式, 也指春秋战国时优人所擅长的歌舞、杂戏。在古代汉语中, 滑稽指人说话出口成章, 词不穷竭, “言出口成章, 词不能穷竭, 若滑稽之吐酒”。黑格尔认为滑稽是感性形式的夸张与理性内容的空虚, 是用违反现实规律的假与丑展现内容的空虚。在中国民间美术中, 滑稽也被称为“谐趣”, 是矛盾的夸张之美、寓意的暴露之美。[1]
民间美术滑稽审美的成因。滑稽是民间美术的重要审美范畴, 它以善的目的性压倒真、丑的规律性, 构成了有特殊意义的写意、象征、自由理想。民间美术滑稽特征成因有:第一,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民间艺人多是未受过专业绘画训练的劳动者, 他们多用廉价材料进行粗糙绘画创作, 只能进行不准确、不精细的艺术创作, 从而使民间美术充满滑稽之风。第二, 民间美术有着自娱自乐的特点。民间艺人多是用自由、随意的方式表达生活理想、人生困惑, 作品往往带有儿童般的异想天开, 有着即兴创作的特点, 这是人类童年浑沌思维方式的艺术展现。民间美术是用原始的、集体的方式传承着特定的艺术思维方式, 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创作方式与思维理念, 抽象化、夸张化、符号化的民间美术体现着理想对现实的冲击。[2]第三, 道家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中道家强调摆脱功利、回归自然, 实现精神的自由超脱, 注重艺术的审美功能。民间美术成长于民间生活之中, 是不受功名利禄羁绊的民间艺人自由创作的结果, 他们多为普通劳动者, 受孔孟之道、伦理纲常等思想的束缚较少, 受追求天人合一、精神自由的道家思想影响较多。在道家思想影响下形成了有着寓意、诙谐、夸张性等特征, 充满生活情趣与滑稽色彩的民间美术形式, 也体现了劳动人民求吉祥、图平安、重和谐的社会心理。
二、民间美术滑稽审美的内容
民间美术生存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中, 取材于民间积极的、特定的内容, 以民间生活中求吉祥、求喜庆、求和谐的社会心理为基础, 以夸张或扭曲的形式对自然物进行概括、提炼、重构, 对各种民间艺术形式融合发展, 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滑稽审美, 满足了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
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形象表现, 与民间生活、社会习俗等有着密切联系, 通过滑稽的、讽刺的、谐趣的方式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粗犷、自然、率真的生活状态, 表达出超越时空的理想与期待。第一, 民间美术从传统戏曲中汲取了滑稽审美因素。传统戏曲是民间娱乐、文化传播的基本形式, 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民间美术就从传统戏曲艺术中吸取了许多滑稽内容形式。戏曲界有句话“无丑不成戏”, 这种“丑角”就是滑稽审美的重要内容, 戏曲中的帝王将相、僧道儒医、神仙鬼怪等都是滑稽表演的重要题材。第二, 民间美术还从历代绘画中汲取了幽默成分。宋代是中国绘画史的鼎盛时期, 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 宋代画师往往与民间画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清明上河图》、《眼药酸》、《猫猴图》等都对民间美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使民间美术形成了滑稽审美观。如年画、皮影、剪纸、刺绣、泥玩等民间美术都与历代绘画艺术有着密切联系, 并体现了滑稽审美的造型特征。
三、民间美术滑稽审美的表达
在长期发展中, 民间美术积累了一系列独立的、滑稽的、形式各异的视觉符号系统, 并以逗人取乐的造型符号掩盖了事物的真实形象, 通过不协调的比例、颠倒的装饰、夸张的造型等营造出一种轻松、幽默、意外的审美效果。
(一) 滑稽审美的造型符号。
民间美术通过夸张、抽象、扭曲的造型符号创造出奇特、滑稽、荒诞的艺术效果, 始终洋溢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这种符号形式是民间艺人理解、认知、再创造的结果, 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民间美术从未被正统文人艺术重视过, 但那种原发性的造型方式却表达了最真切的生活、最真实的生存。如布老虎就是一种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 经过特殊的艺术处理后, 有的布老虎活泼乖巧, 有的布老虎稳重宁静, 有的布老虎威武雄壮, 这些都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祝福。[3]民间剪纸用变异的漩涡纹表现动物的眼睛, 用夸张手法表现植物的枝叶, 如王景龙的剪纸《赶集归来》描绘了两人骑车赶集归来的情景, 自行车被变形为两只飞奔的山羊, 羊角变成漩涡纹符号, 夸张而随意的造型符号展现出一种原发性视觉语言。
(二) 滑稽审美的视觉特征。
民间美术造型有着自由、简化的特点, 简化是指在丰富心理感受基础上用简单、抽象、概括的方式表现事物形象, 用最简单的方式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自由是用合目的性的观念进行自由联想, 创造出夸张、变形的艺术形象。如民间剪纸中用花形表示鱼娃身上的鱼鳞, 实现了鱼与花的自由结合;雕刻飞马时马颈下的石料并没削去, 使雕像自由、古拙、滑稽, 且富有韵味。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淮阳的泥玩、开封的汴绣、豫北的剪纸等都更是体现了矛盾之趣、夸张之诣、寓意之美, 迎合了劳动人民的审美心理。如朱仙镇年画中, 赵公明怒目圆睁、嘴角下撇, 犹如凶神恶煞, 与“和气生财”的思想主题大相径庭, 淮阳的“人面猴”用荒唐的造型将人与动物融合起来, 表达了人类的繁殖崇拜, 这些荒唐的、不合情理的造型创造出令人发笑的滑稽感。民间美术常极尽夸张之趣, 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民间画工就总结出“短胳膊短腿大脑壳儿, 小鼻子大眼没有脖儿, 鼻子眉眼儿凑一块儿”, 表现了追求自然、丰腴的艺术情趣, 通过荒唐、夸张、意外的造型, 达到“有看头、有讲头”的审美效果。有时民间美术会用象征、寓意的手法表达滑稽的审美观, 如用石榴象征多子、用仙鹤象征长寿、用牡丹象征富贵、用鸳鸯表示夫妻恩爱等。[4]
民间美术是浓缩了劳动人民审美观念、社会心理、理想愿望的鲜活艺术形态,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与审美理想。民间美术取材简单、形式夸张、内容荒诞、寓意丰富, 展现出独特的滑稽之美, 那简练自由、极度夸张、形态变异的造型, 正好符合了现代美学的滑稽审美。
参考文献
[1].杨学芹, 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4:104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128
[3].周跃西.论黄河流域民间美术中的滑稽审美观[J].河南社会科学, 2003 (3)
蚩尤村的农民剧团 篇9
在这个鼎鼎大名的村里,活跃着这样一个小剧团,尽管因为耕种环境不好,许多人都外出打工,演员常常凑不齐,经费也难以保障,但他们仍不辞辛苦,坚持近9年为村民们演出。他们自编自演的农家剧,将农家生活和村里发生的事儿都原汁原味地搬上舞台,装点了周边村民的文化和娱乐生活,为村民们带来笑声的同时,也带了些许思考。
有名气的大村庄
在蚩尤村, 经常有一些研究历史和民情风俗的专家学者到这里来考察。据说5000年前的原始部落时期, 因为有盐池之利, 再加上善冶兵器, 所以蚩尤部落逐渐强大起来。住在中原一带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为了争夺盐池, 先后都和蚩尤发生了部落战争, 但都没有取胜, 后来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 这才打垮了蚩尤。
蚩尤虽然失败了, 但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却很深, 并留下了许多遗迹。由于中国历史一直尊崇炎黄二帝, 蚩尤一直是反面形象, 所以在唐朝的时候, 蚩尤村被改名为“从善村”。直到上世纪90年代, 随着地方文化研究的不断兴盛和一些海内外侨胞的寻根问祖, 蚩尤才作为正面形象被重新认识, “蚩尤村”的名称才得以恢复, 现在, 这个村的名气越来越大。
2011年3月5日, 记者走进蚩尤村。这里和其他村子一样, 街道全部水泥硬化, 几条主干道边上人家的房屋高大宽敞, 门楼高耸, 贴着白瓷片、红瓷片的大门看上去漂亮气派, 整齐划一。但一走进村庄的内部, 就会发现房屋新旧夹杂, 街道宽窄不一, 有些破败的院墙里边会兀然耸立起一座二层或者三层的小楼, 而有的院落却是人走屋空, 院子里长满了与人一般高的蒿草, 几棵大树歪歪扭扭地照看着这即将倒塌的房屋。
随着向导走进一户人家, 主人叫张高山, 今年70多岁了。他家的院子很大, 将近一亩, 院子里洒满了明亮而温暖的阳光。向导告诉记者, 张老汉是一个大能人, 能写会画, 还会拉二胡。他家的所有对联都是他自己连编带写, 记者看到, 院子里几乎所有的门框上都贴着鲜红的对联, 包括后院门口。更有意思的是, 在种花的白墙上还贴着一副对联, 上写: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墙跟前是几棵刚栽种的竹子, 可见主人的雅致。
张高山告诉记者, 蚩尤村有2800多口人。由于背靠中条山, 往北是盐池, 能耕种的土地很少, 人均不到半亩, 自古以来靠种庄稼很难生活, 所以许多人都出去打工了。一般村里没出去的村民农闲时的主要娱乐活动常常就是看看电视, 打打麻将。但蚩尤村有小剧团, 逢年过节、村里大事或者有人请时都会演出, 八九年了, 一直坚持演出, 能演出七八个剧目, 在当地还挺有影响。
戏源于生活
为了能看到这个农民剧团的排练现场,记者连续两个晚上来到蚩尤村。晚上快8点的时候,村里已一片宁静,天很黑,虽然有路灯,但毕竟不像城市那样明亮。在村小学的门口,我们听到了悠扬欢快的二胡声,循声而去,进了一间平房,只见屋子里有十几号人,正在排练。戏已经演到高潮处,板高腔急,锣鼓家伙,声震屋瓦,几个女演员连蹦带跳,指着男主人公的鼻子讨债,骂声不绝,一声锣响,男主人公气得倒在了地下,场面霎时宁静。
休息期间,团长杨福仓介绍,这出戏名叫《酸枣甜酸枣苦》,反映的是一个做生意赔了本的农民,面对债主步步紧逼的困窘生活,以及他在困难中如何挣扎的心理状态。
旁边几个演员马上补充说,这戏说的就是我们村的事,有些事就是我们自己身边发生的,都是看过的,经历过的,有些话还是我们自己说过的,所以演起来就特别自然、真切。
杨福仓说,这个本子是他自己编写的。情节里边也有他的血和泪,还有一点思考。
除此之外,这个农村剧团还自编剧本,演出了《人间真情》《可怜天下父母心》,移植改编了《山村母亲》等剧目。记者不由对他肃然起敬。据说,他们每次演出都有一两千名观众。许多观众看完后评论说,演得真好,真感人,句句唱到咱心坎上,说出了咱农民群众的心里话。
曾经疯狂的村庄
谈及为什么能创作出《酸枣甜酸枣苦》这部戏,杨福仓说,这都是有感而发的。因为我们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从杨福仓和许多村民那里得知,因为蚩尤村紧靠盐池,池子里自生一种细如沙土的小虫,学名丰年虫,村里人俗称盐水虫。因含高蛋白,又是活性,因而成为南方繁殖幼鱼幼虾不可缺少的饲料。从上世纪80年代末,村里就开始有人打捞,并且因此发了财,带动了很多村民的参与,源源不断地卖到南方。就此形成了一股打捞盐水虫的狂潮。因为小虫聚焦在盐池的堤埝边缘上,疯狂的人们,就决堤毁坝,严重破坏了盐池的防护设施,于是政府开始打击这一行为。再加上当地所产的虫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那些信息灵通的人们,就开始从青海的格尔木,甚至西藏的可可西里去收购倒卖盐水虫。
短短两三年,几家最早涉足的村民就发了财,他们大包大包地往回扛钱,有人比城里人更早地用上了手机。因地处山下,信号不好,有人站在自家的平房顶上打电话,惹得四邻羡慕嫉妒恨。最红火时,四邻八乡都做起了贩虫的买卖,大家联合起来,几家、十几家凑足几百万元的本钱来做此生意。收购价也从当初的一吨几千元,炒到几万元,最高时炒作到三四十万元一吨。
世代种地的人们,一夜暴富,开始大把花钱,随手掏出的都是百元大钞。相邻的夏县卖菜的人最愿意到蚩尤村来,因为常常可以不用找零钱。
盐水虫收回后,只经过简单晾晒,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甚至质量也没有很高要求。面对高额回报,一些见钱眼开,只顾眼前利益的人们开始弄虚作假,甚至往里掺沙子,导致那些南方养殖户不再购买当地的盐水虫,而是直接从美国或者泰国进口,而且价格比在国内收购的还要便宜,于是国内盐水虫价格一落千丈,蚩尤村那些高价收购的虫子就失去了市场,再也卖不出去了,即使低价赊给养殖户人家也不要,最后导致血本无归。村子里几乎所有贩卖盐水虫的人都赔得一塌糊涂。当初合伙做生意的人马上翻了脸,亲姐妹反目成仇,父子之间也因钱而生恨。当初硬把钱塞给人家,让代收盐水虫的,也寻死觅活来要账。一位村民说,当初那些曾经趾高气扬的人,最后一个个蔫得像个死鸡娃。有些人为了躲债,远走他乡,还有的人到现在十几年了也没有音信,不知是死是活。
说起这段往事,许多人发出了长长的叹息甚至流下了眼泪。
会写戏的农民
杨福仓就是其中的一员。在贩卖盐水虫的狂潮中, 他也深陷其中, 最后不仅赔得倾家荡产, 还在去福建要账的路上, 从三轮车上摔下来, 在床上整整躺了3年, 又花了一笔巨额的医疗费, 欠了一屁股外债, 到现在还没有还清。村里有类似经历的人说, 那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坐在家里听到敲门声, 总以为是讨债的。每天吃不下饭, 睡不稳觉, 不敢见人, 心烦意乱, 惶惶不可终日。杨福仓说,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感受, 所以他病好之后, 就把这段经历写成了剧本, 《酸枣甜酸枣苦》其实就是写蚩尤村所有人的经历, 只不过把盐水虫换成了酸枣树而已。
杨福仓身上有一种非常执著的精神。虽然健康恢复, 但一条腿瘸了。面对艰难的生活, 他凭着对艺术的热爱, 拖着残疾的腿, 硬是把一群文艺爱好者组织起来, 成立了蚩尤村业余剧团。他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宣传和谐社会,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年来, 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多达七八出, 都是讲和谐, 讲孝道, 演农民事, 说农民话, 受到农民群众的极大欢迎。几年来, 他们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庄都演过戏, 许多人通过看戏认识了他们。
需要支持的剧团
面对记者, 杨福仓感慨万千。他说, 这个团成立已经快9年了, 在当地一带还有点影响, 但日子并不好过。虽然农民都愿意看他们的戏, 但剧团却常常凑不齐一个完整的班子。他指着身边的演员说, 这些人年纪都大了, 都是爷爷奶奶, 白天男人们要干活, 女人们要照顾孩子, 晚上排练时还都得把孩子带着。在现场, 记者看到四五个小孩子, 有的趴在大人怀里, 有的在现场窜来窜去, 还有的在木箱上睡觉了。
杨福仓说, 平常剧团的演员都是硬凑出来的。村子里虽然人口多, 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几个拉二胡的, 有两个是外村的, 离蚩尤村五六里, 天天晚上骑着摩托赶来, 风雨无阻, 光汽油钱一年就得好几百。可几年来剧团没有一点收入, 都是义务演出, 有好多人受不了这苦, 又没有好处, 演几场就跑了。有时没有演员, 只好上门去求人家。杨福仓说, 虽然条件很差, 但群众都喜欢剧团的戏, 经常有一些村子请剧团去演出, 他表示, 他们不能放弃。
最近在李村演出, 人家给了一千块钱。杨福仓准备把这钱给大家发一点补助, 但大家都说不要, 都认为最好给剧团添一点家当。说到这里, 杨福仓有点激动, “真是太不容易了!”他指着周围环境说, “你看看, 我们演出好几年了, 还是这么一点破家当。”几个演员搭腔说, 连个话筒都没有, 也没有音响, 演出都是靠大嗓门喊, 又费嗓子, 又没有效果。几场下来, 嗓子都哑了。而剧场的桌凳包括道具, 都是演员自己置备的, 有的是家里带来的, 有的是借的, 有的家伙譬如箱子还是杨福仓自己制作的。他们渴望能得到一些支持, 添置一些布景, 音响, 灯光, 剧团就像样了。
《史记·滑稽列传》的人物价值 篇10
司马迁在《滑稽列传》序文中说,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 《乐》以发和, 《书》以道事, 《诗》以达意, 《易》以神化, 《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 岂不大哉!谈言微中, 亦可以解纷。”[2]
司马迁时代儒家经学已经被确立为国家的意识形态, 是最神圣最庄严的指导思想, 而滑稽优伶则是最低贱的人物。将最崇高和最低下的这两级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这就使《滑稽列传》引起很多人的误会。清人倪思、刘长翁将《滑稽列传》视为游戏文字;清代学者柏秀将《滑稽列传》视为谏书。还有人认为《滑稽列传》寄予了司马迁的身世之感[3]。这些都是对司马迁真实用意的误解, 司马迁从六艺的角度来论述《滑稽列传》, 体现他为滑稽人物立传的深刻用心。
司马迁认为滑稽人物的谈言微中与六艺大道精神彼此相通:六艺可以从不同途径论述治国之道, 虽然在治理天下的功能上各有侧重, 但治理的目的是一致的。滑稽人物同样可以“谈言微中”的方式, 起到排难“解纷”的作用, 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司马迁“谈言微中”的概括, 显示出滑稽人物的价值所在。智慧巧妙的谈吐可以左右权利意识, 其作用未必让于六艺。司马迁从六艺的角度来论载滑稽, 其主要的立意是强调滑稽人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规劝国君。司马迁把滑稽人物讽谕谈笑婉言进谏的智慧以及行为的积极效果, 紧密地联系于国家的治乱兴衰之道。淳于髡以一言而罢长夜之饮, 优孟以一言而恤故吏之家, 优旃以一言而禁暴主之欲, 说明他们有益于政治, 虽然所言甚小但其指极大, 包含着深刻的治国之道。司马迁在《滑稽列传》的结尾赞论中又说:“淳于髡仰天大笑, 齐威王横行。优孟摇头而歌, 负薪者以封。优旃临槛疾呼, 陛楯得以半更。岂不亦伟哉!”司马迁高出于后代封建史学家的地方不仅体现在他能够为地位卑微的滑稽人物作传, 更重要的是司马迁看到了滑稽人物身上的“奇伟”之处:滑稽人物至为微贱, 但他们却借助特殊的身份“谈言微中”, 取得了正面讽谏所达不到的效果。三位小人物因其“谈言微中”的智慧、利国利民的功绩和品德, 而得到了“岂不亦伟哉!”的称赞和颂扬。仅仅一个“伟”字显示出滑稽人物是奇伟高尚、令人钦佩的伟丈夫, 是治国大道的承载者。
司马迁对于滑稽人物的价值评价, 也表明了司马迁确实具有某种程度的“平等”观念。司马迁在情感气质上最接近于战国士林。“他从阅读战国古籍中、从对历史上古英雄旧址的考察中, 捕捉到了战国士林文化的风采神韵。他无限向往这个自由创造的相对平等的伟大时代。”因此司马迁以这种平等的价值观作为评价下层士林的标准。“平等观”使司马迁看到了滑稽人物“谈言微中”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那些毫无建树的王侯将相。因此司马迁舍弃许多王侯将相, 而作《滑稽列传》来称颂滑稽人物的奇伟。
摘要:《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为下层士林所写的传记之一。本文对司马迁作《滑稽列传》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战国士林的价值观”影响了司马迁的平等观, 同时也提出了滑稽人物“谈言微中”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滑稽列传》,滑稽人物,人物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桐生.史记.滑稽列传四论[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1996, 14 (48) :37-42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 1982:2424-2427
滑稽奶奶和调皮狗 篇11
调皮狗不做声了。滑稽奶奶刚走,调皮狗就回到屋里,穿了件黑衣服,悄悄地跟在滑稽奶奶后面。
滑稽奶奶来到街上的萝卜摊(tān)那儿,看了看萝卜说:“唔,萝卜太贵,不买不买!”
她来到鱼摊,看了看鱼说:“唔,鱼很好吃,可是太贵,不买不买!”
她来到肉摊,又嫌肉太贵了:“唔,肉有营养,但也太贵,不买不买!”
滑稽奶奶在街上转了半天,什么也没买到。
调皮狗忽然有了一个主意,就在身上挂了一块小木牌,牌上写着:请老奶奶买我,只要一根肉骨头!
滑稽奶奶看见了黑衣小狗,很高兴:“只要一根肉骨头呀,我就买这条黑衣小狗吧!”
滑稽奶奶马上去买了一根肉骨头给小狗:“好,黑衣小狗,现在你跟我走吧!我家里还有一只调皮狗,你们正好有个伴!”
黑衣小狗一边吃着肉骨头,一边跟着滑稽奶奶走。
滑稽奶奶很高兴,心里想:“真合算,一根肉骨头,买了一条小狗。”
回到家,滑稽奶奶叫起来:“调皮狗,我给你找了一个好朋友呀!”
黑衣小狗哈哈地笑着,脱下了衣服:“奶奶,我就是调皮狗呀!我吃到了一根肉骨头!”
滑稽奶奶一看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哈哈,你这只调皮狗……”
对滑稽模仿合法性分析 篇12
滑稽模仿 (Parody) , 一词来源于西方, 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期, “parody”一词就被用来表示对史诗的滑稽模仿及改造, 它既包含了滑稽的一面, 又包含了互文的一面。[1]《布莱克法律词典》中从知识产权领域对parody的理解, 即“对知名作品进行转换性使用, 以达到对原作讽刺、嘲弄、批判或评论的目的, 而不是仅仅借用原作引起人们对新作品的注意。”[2]具体是指滑稽模仿就是对原作进行利用而创作出来的一类作品, 在一部分内容上至少对原作构成评论。
从上述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滑稽模仿具有如下特征:
(一) 模仿性
滑稽模仿的产生可以说是离不开原作品, 甚至在一部分内容上至少对原作品构成评论。滑稽模仿需要使用原作品中的大量内容, 甚至是核心内容。滑稽模仿与原作品之间是一种很复杂的互文关系。
(二) 搞笑性
对于滑稽模仿来说不需要严肃的、悲剧的、痛苦的元素的投入, 它是用一种幽默的、夸张的、风趣的态度投入到创作中去, 使新作品具有搞笑性。它是在模仿原作品基础上的改造或者对原作内容上的颠覆, 以一种荒谬的方式来讽刺、批评原作品。
(三) 批评性
滑稽模仿从态度上看, 是对原作品的一种否定。无论是有趣的还是粗野的, 都是通过荒谬的方式对原作进行的批评。滑稽模仿就是用这种不严肃的方式表达出严肃的效果。
二、滑稽模仿合法性分析
(一) 国外立法的规定
1. 法国
《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第L.122-5条第4款则明确规定:“作品发表以后, 作者不得禁止符合有关规定的滑稽模仿、讽刺模仿及扩张模仿等。”[3]由此看来, 在法国, 滑稽模仿存在已被法国的法律所注意和重视, 并在立法上得到了肯定。
2. 德国
德国法上的滑稽模仿是指嘲讽作品, 对于滑稽模仿是否合法问题上, 只看与原作之间的差距大小, 而不重视滑稽模仿对原作的引用程度。对此, 《德国著作权法》第12条第2款规定:“已经发表的作品, 允许滑稽模仿者对原作的使用, 但不允许讽刺性使用音乐作品。”
3. 美国
在1994年,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对典型案件“Campbell v.CuffRose”的判决, 肯定了滑稽作品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在美国这个国家, 滑稽作品与批判、评价、学习、研究及新闻报道一样, 是合理使用的范畴。此外, 被使用作品的本质、滑稽模仿使用原作品的数量与质量、市场的替代性、对原作品的改造性本质等都是支持合理使用所要考虑的因素。
(二) 从滑稽模仿引用程度分析
对一部作品来讲, 它是否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就是看其有没有独创性。独创性是作品的灵魂, 是不可替代的。按照独创性转化的大小, 可以将滑稽模仿分为:
A、完全独创性的滑稽模仿。这种转化就是新作品是独立存在的, 与原作品之间无论是外在的表达还是内在的结构, 都完全不同。
B、部分独创性的滑稽模仿。这种转化就是代表一部分的转化, 部分转化的滑稽模仿在广义上属于演绎作品。原则上, 部分转化的滑稽模仿都有对原作的引用, 都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原作者的侵权。但考虑到滑稽模仿作品自身的创作需要, 如果所引用部分对原作的市场没有构成侵害或威胁, 那么, 此种转化, 也认为合理。关于此点后文会做进一步分析。
C、没有独创性的滑稽模仿。这种转化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复制, 新作品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达上都引用了原作, 对原作者的权利构成完全的侵犯, 故此, 不是合理使用原则保护的对象。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完全独创性”和“部分独创性”的滑稽模仿是合理使用原则保护范畴。就此需考虑以下具体因素:
第一, 在法律上肯定滑稽模仿的合法性。对于一个原作品来讲, 原作的作者更多的希望自己的作品是被大家肯定的, 喜欢的。而滑稽模仿的特征就决定了不可能成为现实。这从心理态度就无法让原作者接受, 并且还会对原作的潜在市场产生威胁。
第二, 要分清楚确认合法性。一类是批评性滑稽模仿不仅不会对原作市场产生威胁, 相反会对原作的市场起到免费广告的效果, 更加可能刺激和扩大原作的市场需求;另一类是娱乐性滑稽模仿, 它就会对原作市场构成威胁, 公众可能更喜欢一部作品的幽默版而不是严肃版本, 特别是这个作品本身就是为了娱乐。
第三, 就使用的性质和目的来说。滑稽模仿能否受法律保护和保护程度的大小, 与使用目的和性质无关。在美国, 滑稽模仿所规定的合理使用保护范围不是新闻报道就是评论和批评, 这些都或多或少跟利益脱不了关系。
第四, 滑稽模仿要有限度。对滑稽模仿作品来说, 发现其具有模仿的痕迹是一定存在的。但是滑稽模仿作品必须有一定的限度, 引用原作时可以模仿但是反对复制。对原作的市场产生威胁是不可取的。
三、对我国滑稽模仿作品在法律上的完善
对于我国滑稽模仿作品来讲, 在法律上还是不健全、不完善的。我国应该首先在法律层面肯定滑稽模仿的合法性。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 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的情形。就此看来, 关于滑稽模仿作品的发展在我国是受到限制的。对此笔者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借鉴法、德的立法, 将“作品发表以后, 作者不得禁止符合有关规定的搞笑模仿、批评模仿及扩张模仿等, 但搞笑性使用娱乐作品除外”加入第22条第二款之中。
参考文献
[1]刘淑华.论滑稽模仿对我国著作权法的挑战[J].电子知识产权, 2006.10.
[2]张玉敏, 曹博.论作品的独创性—以滑稽模仿和后现代为视角[J].法学杂志, 201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