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住宅设计

2024-10-23

绿色住宅设计(共11篇)

绿色住宅设计 篇1

科技的飞速发展, 创造了一个现代化的世界, 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很多时候,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不仅起不到美化作用, 反而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一种威胁甚至是破坏。近年来, 随着生态的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普及, 倡导绿色设计、绿色生活, 已成为解决当前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关注人类的生存空间成为绿色设计的重点。人类有多于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中度过, 因此, 运用“绿色”的观念进行家居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 室内设计师们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顺应时代的要求, 尊重自然, 节能环保,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 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实用、低碳、简洁、清新的室内环境。这种情况下, 绿色设计必将成为家居设计发展的趋势。

一、室内绿色设计的概念及内涵

绿色设计并不是像“白色派”“银色派”那样只是属于室内设计流派中的色调派。这里的“绿色”不光是颜色的概念, 更象征着和谐、健康、安全和幸福。当今世界, 人们把绿色作为对人类与环境均有益无害的代名词。从某种意义上说, 绿色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知识经济的助动力。绿色工业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绿色生活也成为当前社会的时尚热点。

绿色设计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股新的国际设计潮流, 也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意识设计等。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发展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绿色设计是配合可持续发展观念成长起来的, 它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 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环境与经济、环境与社会等联系之中实现一种平衡和优化。

二、绿色设计在家居设计中的方法

家居设计是当前十分热门的行业, 需要综合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建筑设计原理、美学、经济等多个方面, 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如何把绿色设计引入到家居空间中, 实施的方法成了我们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列举如下:

(一) 生态意识下绿色材料的选用

绿色材料又称生态材料, 是指那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并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 对环境污染小, 有利于人类健康, 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循环利用, 在制备、使用、废弃直至再生循环利用的过程中, 与环境协调共存的材料。室内设计是通过对各类材料的施工与组织完成的, 材料的合理选择并使用是绿色室内设计的核心问题。在装修设计中应树立正确的用材观, 避免无谓消耗, 尽量减少材料种类, 选择天然材料或可再生的环保材料。其中, 天然材料的应用是室内绿色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自然材质的色泽和肌理, 如木、竹、藤、石、棉、麻、丝等材质, 或原始粗犷、或精雕细琢、或热烈质朴, 使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现代人回归自然的情绪得到补偿。

生态意识下的家居设计还应体现适度消费的思想, 反对豪华和铺张, 强调自然生态美, 欣赏质朴、简洁, 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 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出家居绿色设计。

(二)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化、人性化设计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模式, 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运用科技的力量, 减少对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1. 使用节能产品

要做到绿色家居设计, 应强调在室内环境的建造、使用和更新过程中, 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 对可再生资源, 也尽量低消耗使用, 要选择节能环保的产品:如LED节能照明设备和显示屏, 节水马桶和龙头, 低能耗环保的电器等, 还包括尽量避免使用装电池的产品。另外, 室内人工照明、空气调节、用水和燃气设备, 也要实现可调节或分段控制, 这样更有利于实现家居低碳化。

2.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智能设计

采光调节:尽量减少内墙复杂的装饰, 少用隔断, 以增加自然光的利用, 还可以加速室内空气流动, 减少空调、电扇等家电的能耗。界面采用浅色光洁的材质, 以增强反光, 提高室内亮度。

合理运用玻璃、太阳能及其它导热材料:在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 约50%是在门窗上。选择节能中空玻璃作为隔断, 再加强建筑门窗的气密性设计, 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能有效地降低采暖、空调的能耗, 减少碳排放量。利用室外的太阳能光电和光热转换装置可以为室内提供热水、做饭、甚至发电, 如果和遮阳功能结合起来, 不仅能巧妙地将吸收的能量转换成对建筑有用的资源加以利用, 而且避免了遮阳构件自身可能存在的吸热导致升温和热传递问题。墙壁使用混凝土结构和选择保温层的导热材料, 可以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 良好的控制室内温度, 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噪音, 起到节约能源及改善环境的作用。

3. 合理利用空间的功能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与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相对的是住房越来越紧张。解决这种矛盾就要求我们在现代家居设计中, 进行合理利用空间的功能设计。首先, 要增加室内的收纳空间, 把储物家具和装饰家具、准人体家具, 甚至人体家具相结合。如高箱床、储物凳、储物隔断等。还可以利用立体空间, 如设计吊柜、鞋柜式的玄关、飘窗或地台下的收纳柜等。其次, 选择多功能家具。如沙发床、可折叠餐桌椅、可根据儿童成长变化而调整功能的儿童家具等。再次, 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 家具宜少不宜多, 并要选择合适的体量。最后, 设计选择组合家具。因其采用模块化设计, 打破了传统家具一成不变的模样, 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形式, 改变空间的视觉感受, 同时丰富了家具的使用功能。这样, 既充分利用室内空间, 为人们提供相对较大的活动场所, 同时又不过多占用资源, 体现了绿色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 物尽其用的再循环设计

强调再循环设计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省自然资源, 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家居中的再循环设计包括可拆卸、回收利用、重复使用等方面。

可拆卸主要指选择可拆装设计的家具。这类家具不仅有在设计生产、存储运输、销售和安装方面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优点, 而且便于回收利用, 减少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除了家具和陈设这些“可移动”的物体可回收利用外, 室内其它一些看似固定“死”的部件也可回收利用。如室内门、橱柜门、灯具、电器、甚至是地板, 一些会展或商业空间短时间使用过的木地板,

拉萨旅游纪念品开发与包装设计现状及发展探析

张磊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拉萨850030)

摘要:近年来拉萨旅游业不断发展, 但具有西藏特色的拉萨旅游纪念品开发与包装设计却严重滞后, 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进藏旅游游客的需要, 成为制约拉萨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以深入的市场调查为依托, 剖析拉萨旅游纪念品开发与包装设计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并从品牌、形式、文化、人才的角度探讨了其该如何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拉萨旅游;纪念品开发;包装设计

基金项目:2012年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

自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以来, 就一直是国内外游客心目中的旅游胜地。近年来随着政策性导向, 青藏铁路的通车,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西藏旅游, 西藏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纪念品是将当地历史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的重要载体, 旅游纪念品及其包装设计的水平标志着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是衡量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一、拉萨旅游纪念品开发及包装设计现状

1. 拉萨旅游纪念品市场规模初现

自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后, 拉萨旅游业呈欣欣向荣势态快速发展, 2009年拉萨市旅游局开始对《拉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指导拉萨旅游业发展, 并着手研发自主品牌旅游纪念品。目前拉萨旅游纪念品市场涌现出很多的纪念品小作坊, 如八廓街纪念品集市;还有已成品牌化运营的旅游纪念品商店, 如天那纪念品专卖店、巴扎童嘎等。同时, 唐卡、冬虫夏草、藏红花、以及藏香、藏刀都被列入拉萨市主打旅游纪念品。

拉萨目前已有两处国家5A级风景区, 分别为布达拉宫风景区与圣湖纳木错风景区。据《西藏日报》报道, 今年1至5月份, 拉萨市旅游市场表现活跃, 旅游市场运行安全平稳, 旅游接待

通过拆卸后再次使用, 还可缩短释放有害气体的时间, 提高效率。另外, 家居空间中很多陈设都可以重复使用, 如一些可移动的家具、灯具、风扇电器等, 可根据使用情况随时移动。

三、用设计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

(一) 提升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

绿色设计对室内设计师有三个层次的要求:首先, 要具有生态意识, 设计时从环保、低碳的角度出发, 为业主选择自然的材料和节能的设备, 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 施工过程中要避免浪费,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增加产品的使用时间;最后, 要突破原有的室内设计套路, 不做过度装饰, 不搞病态空间, 不片面追求奢华虚荣, 以减少视觉污染, 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滥用。更重要的, 是要做优秀的、经典的设计, 切记盲目跟风, 避免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

(二) 形成回归自然的室内风格

家居绿色设计, 通过使用绿色建材, 选择搭配自然和谐的色彩, 减少主义的装饰原则, 加强室内阳光、植物、自然通风等方面, 满足了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在室内设计流派纷呈的今天, 人们寄希望通过设计来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因此, 无污染, 低能耗, 崇尚自然, 返璞归真的自然风格成为室内设计的趋势。要以生态美学的概念来思考设计问题, 尊重自然, 与周围环境相和谐, 同时加大艺术感染力, 形成简洁、宁静、生机量大幅度增长, 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182961万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长35.86%, 实现旅游收入10.33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49.35%, 其中, 接待国内游客1166896万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长38.34%, 国内旅游收入9.97亿元。

综上所述, 拉萨旅游纪念品包括:藏药、藏民族工艺品、艺术品 (例如唐卡绘画、藏戏面具等) 、文物及建筑微缩复制品、土特产品等。由于政策的倾向、政府的重视以及一系列有效措施, 拉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旅游纪念品市场也初具规模。然而, 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现。

2. 拉萨旅游纪念品开发与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拉萨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真实情况, 笔者对拉萨市已有的旅游纪念品专卖店 (包括天那、巴扎童嘎、玛尼吉彩) , 以及拉萨八廓街旅游纪念品一条街, 还有青年路、北京中路上零星分布的纪念品小店, 进行了走访调研, 并与商家及消费者进行访谈。与全国其他地区旅游纪念品市场上售卖的纪念品质次价高、品种单一、缺乏个性特征的共同特点相比, 拉萨旅游纪念品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

首先, 拉萨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不完善, 除了旅游纪念品专卖店, 八廓街纪念品一条街之外, 在各大著名旅游景点却少有与之相符的纪念品专柜。例如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宗角禄康公园等, 都没有成立专门贩售纪念品的专柜。笔者在与游客的访谈中发现, 游客游览完相应的景点后, 大多还需要去街上寻找纪念品, 游客也表示景点中没有设置纪念品专柜不仅没有完善旅游资源, 而且也对游客们购买纪念品造成不便。

其次, 纪念品工艺与价格两极分化严重。以民族工艺品为例, 目前拉萨纪念品市场上销售的藏民族工艺品其工艺与价格不成比例, 往往做工精美, 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价格极其昂贵, 国内消费者难以承受;而八廓街贩售的民族工艺品价格便宜, 但质量与生产工艺落后, 产品粗糙, 不具有良好的收藏价值。

盎然的装饰风格, 创造有利于业主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的空间环境。

(三) 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

“设计改变生活”。通过设计来倡导人们绿色的生活方式, 是家居绿色设计更高的要求。如设计分类垃圾桶、安装可踩踏发电的地板、净水技术, 包括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鞋套等方面, 来引导人们家居生活要垃圾分类、珍惜资源、避免浪费、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不不可再生能源, 并把这种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从室内扩展至室外, 做到适度消费、绿色出行、节俭节约。这已变成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 使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人类已经进入新的世纪, 设计也必须树立新观念、新思维,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回顾以往的设计, 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的基本物质需求和享受, 人们一味地向自然环境索取, 使自然环境受到很大的破坏, 人类为求自身的发展也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才使人们认识到设计已不是单纯解决人类物质享受的问题, 还必须顾及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一一自然环境。绿色设计必须牢固树立环保意识, 使设计不仅能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 而且也能推动自然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让人们能生活在优美的生态化的环境之中, 活得更加健康、美满和幸福。这才是我们的设计应该追求的最高目标。

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 篇2

摘 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绿色建筑设计为绿色节能建筑的根本实现提供根本性指导,而绿色节能建筑又在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以及设计要求上对这种设计进行约束。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建筑;绿色环保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碳排放所占比例在进一步上升,无论未来碳减排成本如何变化,建筑领域始终是成本效益最大的。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把研究、设计、建造低碳建筑作为控制建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例如:英国提出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采暖、照明和家用/办公电器分别在2016年和2019年实行净零碳排放;德国正在制定法定标准,到2020年所有新建的住宅和公共建筑实现零化石燃料消耗;荷兰提出到2020年住宅和公共建筑都实现建筑产能和用能持平等等。有专家预言,未来的建筑将成为微型发电厂,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每栋建筑使用储存技术,以存储间歇式能源;利用互联网技术使成千上万栋建筑生产的能源联网共享,未来建筑不仅是零碳排放,还将是能源的生产单位和储能设施。

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所谓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内,最大程度地节约各种资源,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集多种优势于一身的使用空间,且可以和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建筑。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相比差距较大,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项目主要向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部分大城市集中,从数量上看,我国城市建设每年完成建筑面积11亿~12亿m2,其中真正属于绿色建筑的并不多。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制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7年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已有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心在内的两批来自上海、深圳、无锡等城市的10个建筑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现在,以绿色建筑评价、住宅性能、建筑节能为蓝本的三大性能指标体系为根本,以节能环保、舒适生活、节能科技为主要技术集成,以实现当代城市科技绿色生活品质为目标,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机制正在蓬勃发展。

二、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

无论是绿色建筑设计还是绿色节能建筑,其在具体内涵上都表现出一种较为丰富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实际上又在另一个层面上使得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一般来说,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以及互相融合的关系。因为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知道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及节省能源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自主建造的建筑内部环境能给使用者带来一定舒适感,但是舒适感也依赖于照明、空调、通风等高耗能设施。然而在满足人们舒适度的前提下,又可能增加能源消耗,这种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能源和环境危机,严重时会使生存发展和安全保障受到威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消耗也越来越多,其能源消费总量在不断的上升,每一年新建和改进的建筑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自然环境恶化。在建筑过程中也会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防水污染、土地和空气污染,绿化和水面就会不足,空气会更加污浊,气温也会随之升高,甚至使能耗不断的增加。环境不断的恶化,不仅会使环境日益恶化,也会是建筑系统内外的物质循环及能量转换受到严重破坏,事实上也是良性环境的破坏。绿色建筑设计不仅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同时也能促进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对策分析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

建筑设计是为了人们服务的,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建筑师和建筑用户共同完成的,首先,应该由建筑设计师提出设计方案,再交由用户审查,用户再根据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反馈给设计师,通过两者的有效沟通,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为了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确定方案后还应该邀请专家进行论证,优化设计方案,尽量在设计阶段解决方案问题,避免因方案的不合理造成后期资源的浪费。

(二)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建筑所在地的自然资源丰富,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不仅会节约资源,还会减少因资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于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长期的成本计算,一些开发单位为了眼前的利益,使用一些低成本的建筑材料,给建筑物的后期使用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从而增加了建筑物的能耗和长期成本。

(三)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建筑设计也开始朝着更加节能的方向发展。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将各个专业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系统集成及时调整绿色建筑设计方案,避免因设计方案的变更而造成材料和人工的浪费。使各个阶段和专业的设计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沟通,通过沟通增强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打破了传统的繁琐的建筑设计过程,提高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可行性。传统的建筑设计往往分为很多阶段,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设计时间,同时建筑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也得不到保证。而多工种系统共同工作的绿色建设设计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弊端,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程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一项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它能够环保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充分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鉴于绿色建筑设计对于我国建筑工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本文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邱海峰.浅谈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J].民营科技,2015.

绿色设计与绿色生活 篇3

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 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 充分利用资源, 以人为本, 善待环境。当今全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温室效应, 甚至包括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 使设计成了人们无节制消费的有效介质, 如:“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便是这一现象的极端表现。面对如此生态危机, 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

一、绿色设计的兴起

绿色环保的兴起, 是源于人类由自私自利的观念走向博爱、共和、共生的观念。当物质社会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科学的发展近似于音速并且无孔不入之时, 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 延长了人类的寿命, 然而各种材料、技术的运用导致了危害生命、破坏原生态的现象, 科学的利用甚至走向了反面, 就如同科学本应服务人类, 但因为对科学的滥用以及监控不力而导致了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灾害降临到人类身上。有识之士从人类、自然的角度提出了绿色设计的观念。绿色设计是企业和设计师在产品持续生产中为了尽社会之责任所理应考虑的问题, 例如污水、噪音、空气污染及固体物的废弃等等。同时, 也因日益高涨的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从商品的开发、制造、流通、使用、维护以至于废弃等阶段都应考虑到每一环节可能对环境所产生的冲击。而绿色设计一词的意义, 乃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各种环境特性视为目标而非消极地成为限制因素, 并且寻求对于产品功能性、使用性、方便性、消费者生活的质量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另外, 环保意识也成为了企业管理和行销的策略, 同时也是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重新审视和评价绿色设计要素对技术、经济、社会等影响, 并由绿色设计建立新的企业形象策略, 同时将企业的绿色形象完整地传达给消费者, 不仅可以增加企业产品竞争力, 也可以对地球环保及人类生活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二、绿色设计的误区

表达手法, 让白色的脚和黑色的人脸通过共用一条边缘轮廓线的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简洁有力并且准确的表现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艺术家正是利用白脚在上黑脸在下的图形关系来传递白人将黑人踩在脚下的信息, 将这种人与人之间不公平的种族歧视关

系表现的淋漓尽致

著名设计大师冈特·兰勃认为, “图形设计师是这样的一些职业工作者, 它们通过形态的变化将某种社会事物浓缩成一种视觉符号, 标记和代码, 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政治、经济、宗教

绿色设计 (Green Design) 也称为生态设计 (Ecological Design) , 环境设计 (Design for Environment) 等。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 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 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 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 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但是由于对绿色设计理解的不充分, 很多所谓的绿色设计都很片面化或只停留在表面化, 例如:

包装设计是设计种类中的重要部分之一, 也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在提倡绿色设计的今天, 许多人提出来“没有包装是最好的包装”、“要可回收、可再利用、可再填充的包装”。然而, 他们似乎忽略了包装的功能价值。如中秋月饼普遍高于商品本身价值的过渡包装是应该摒弃的, 而适度的包装可以避免食品或产品的损坏, 也有利于销售及运输。曾经有人作过调查, 增加1%的包装, 可以减少1.6%的食品废弃。

另外, 随着石化提炼技术的提高, 塑料工业得到了空前的运用, 虽然大部分消费者普遍认为铝制品最好, 玻璃容器次之, 塑料制品最差而最不受欢迎, 然而根据现有的技术测定, 如果制造塑料需要一份能源, 那么制造相同的玻璃需要二倍的能源, 制造相同的铝制品则需要三份能源。从回收的角度来讲, 铝制品也是耗费能源最多的, 而最少的当数塑料制品, 只要切割成颗粒, 便可以再利用制造。所以在测定是否有效的利用能源, 得用“科学”的目光来测定。

在一般大众的目光中, 可抛弃物是不好的, 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其实事实有时并不是这样的, 有些物质在回收再利用时所付出的能源消耗要大的多;人们总以为回收再生是好的, 然而在回收再生的时候, 所采用的一些手段往往会引起某些有毒物质的分解, 同时, 再回收产生的耗费要大于原生;人们往往认为不可分解的东西是不好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会分解的产品假如废弃处理不当便会威胁到环境, 污染水资源等, 进而影响到人类自身。所以, 在众多的处理方法中只有提高技术含量和设计创新才能找到合适的途径。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是凭借简单的法则来判断产品的环保正确性, 事实上没有单一简单与可靠的法则来解决环保问题。

三、设计师的责任

设计师作为推进人类文明的一员, 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尤其作为产品的主要创造者, 对产品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结果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如:产品所选用的材料;产品的生产制造方式;产品的使用方式;产品使用后的废弃处理问题等等。同时, 设计师又是连接产品与人之间的纽带, 他们引导甚至改变着人们使用产品的方式,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变更。因此, 绿色设计不仅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思考, 更是一个观念上的

和文化运动价值的东西, 并以此来表现任何主体。”从这个层面上来讲, 图形设计师们的工作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创造新的艺术视觉形式和制造美感, 而是以一个信息的传达者、联系人、翻译员的身份出现, 给人们带来一些对生活以及文化的启示, 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图形语言的使用能跨越文字语言不通的障碍, 能使世界变得让人更易于理解和沟通。

作者简介:

何舟,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教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

变革, 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理想主义色彩。要达到生活舒适与资源消耗平衡, 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环保目标平衡, 需要设计师与消费者及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设计师与企业应共同倡导安全产品与服务:设计师及消费者共同倡导建筑物、产品与空间的发展应减少对环境的伤害及保障人们的使用安全。保护生物圈:设计师将尽力减少任何污染物的排放, 因为污染物将危害到空气、土壤进而危及人类自身。自然资源的持续使用:设计师将尽量使可还原的自然资源持续使用, 包括植物、野生物的栖息地、开阔的空间及荒野的保护。减少废弃物及增加回收:设计师应当尝试降低废弃物的量, 同时尽可能促使最终的产品随时都能回收。善用能源:设计师应当选择适合环境安全的能源, 并尽可能采取节省能源的生产和管理方式。降低冒险性:设计师应对其使用者和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者寻求降低对环境破坏的冒险性;相关资料信息的分享:设计师应提供更多的资讯, 以便自己及协助其他设计者能对材料及设计过程有最适当的选择。

对于工业设计而言, 绿色设计的核心便是“3R”, 即“Reduce、Recycle和Reuse”。不仅要尽最大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消耗, 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污染, 而且还要使产品及其零部件和包装都能够便于分类回收或再生循环及重复利用。工业设计师正以其特殊和先进的方式, 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去创造更简洁、更环保、更永恒、更具生命力的产品。例如:

1. 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的运用, 即是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的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 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 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构成不同的产品功能, 满足不同的需求。模块化设计既可解决产品品种规格, 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间的矛盾, 也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 提高产品质量, 方便维修, 并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和回收。此类设计已在家电、家具等产品的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2. 循环设计。

循环设计即是在进行产品设计时, 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和材料的可回收性, 包括回收价值的大小, 回收处理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以达到回收资源和能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污染最小的效果。循环设计更是应以充分的创造性思维来实现, 而当今发达国家的设计师也逐渐地在转向循环设计的思考, 例如将饮料瓶或牛奶瓶通过增加一些附件、创造一些新的功能改变其性能, 将它制作成喷壶或花瓶等产品。

3. 能源利用设计。

它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 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 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 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 如太阳能、氢能、风能等, 但另一类绿色能源, 即绿色植物给我们提供的燃料, 我们把它称之为绿色能源, 又叫生物能源或物质能源。近年来, 由于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气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大多数农民们的燃料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许多农民朋友冬季取暖不再用柴火烧炕, 而是电热毯一插温暖如春, 做饭也不再烧柴、烧秸秆了, 而是用上了蜂窝煤炉、液化气灶以及沼气。太阳能灯具、浴具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做到尽量利用能源, 以此减轻整个地球的负担。

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开发利用的场所一旦建成, 即不必再有原料的投入, 我们的文明方可永续。

4. 绿色生命周期分析:

重要意义在于认识到一件产品的绿色生命周期各阶段都是要进行设计评估, 包括生产、运输、使用及再生等过程, 因为这些过程皆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伤害。例如, 在产品的绿色生命周期中的每一阶段皆有可能有原料或能源的输入, 有机物或废弃物的产生, 同时不同产品类别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生产阶段:设计师可以透过产品功能的改良、优良制造技术的运用、适当的材料选择和表面处理的方法以减少环境影响至最低的程度。

运输阶段:设计师可以减轻产品的重量, 减小产品的体积, 选择使用较无毒性或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包装材料等方法, 有效地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使用阶段:到目前为止, 使用阶段的能源消耗量仍大于制造阶段, 而用过即废弃的产品也会造成垃圾量的急速增加。设计师应当运用其丰富的创造力, 设计能解决或减轻上述情况的产品。

再生阶段:某些产品维修困难或难以分解, 因而无法再利用。设计师可以选择节省材料、延长产品寿命、易于支解和回收再生利用的零件进行设计, 避免不必要的环境危害。

除以上方法外, 还有绿色包装设计、拆卸设计等都同样受到设计师的重视。这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了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 也可能成为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因此, 当设计能够代表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时, “绿色生活方式”也能够得到引导和被人们称道。

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涌现出许多绿色消费群, 他们恪守着社会及道德的的伦理观, 倡导一种尽可能低调而俭朴的生活方式, 并以自己的行动谱写着绿色的生命赞歌。例如:在欧洲, 人们以开小排量汽车为时尚, 它标志着驾驶者的道德水准和环保意识;欧洲人还有一种“合乘汽车”的方式, 去同一方向的乘客可以合乘一辆出租车, 这不仅给乘客带来经济上的节约, 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能源, 减少了排放废气的污染。再如:近年来, 荷兰人提出以“小气”为荣, 以“奢侈”为辱。去商店购物时, 为了避免使用商场的纸袋, 他们自己带上反复使用的布袋。他们知道一棵小树的生命仅能换来十几个纸袋, 而每个人少用一个纸袋。在水资源缺乏的以色列, 他们发明并采用了新的“滴灌”技术进行农田和果林的浇灌, 以取代原来采用的“喷灌”技术, 这样可以使每一滴水都渗入土地的深层, 避免喷灌时大量水分的挥发和浪费, 这比原来的方式可达节能50%-70%。在我国沿海盛产珍珠地区, 珍珠因有众多实用价值而为人们所喜爱, 而贝壳则被大量丢弃, 造成土地占用和物质浪费。而“绿色设计”和“绿色消费”带给人们新的启迪。设计师将废弃的贝壳精心设计成饰物和纽扣等产品, 通过切割、打磨等工艺, 变废为宝。正如我国环保部门人士所说:再大的事被十三亿相除, 就变得没什么了不起, 而再小的事被13亿相乘就会非常大。这也正说明绿色设计、绿色生活、可持续性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四、结语

工业设计师所要承担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更为巨大, 他们必须面对更多新的问题, 从关注设计到生产、消费方式的过程, 从材料的选择到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废品处理等问题进行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的全盘考虑, 在设计过程中, 把降低能耗、易于拆装、循环利用与产品功能、质量、成本等列入同等的设计指标, 使更多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进入千家万户。

在环境保护、节省资源已成为人类迫在眉捷的任务的时代,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下, 设计师必须通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实现绿色设计, 并由此引导人们实现积极的、绿色的生活方式, 既改善和提高生活品质, 充分享受生活, 又不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这正是值得每个设计师和每个现代人为此去思考、去行动的。

摘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及能源短缺的反思。绿色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的理性, 同时需要广泛的社会性和持久性。绿色设计应与绿色生活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了良性循环的结构, 对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绿色设计,设计理念,生活理念,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尤媛媛.现代绿色家具的技术体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4.

[2]唐涛.绿色模块化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04.

[3]张良.绿色设计中材料选择关键技术和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05.

[4]夏琳.标准化思维方式的再思考[D]江南大学, 2005.

[5]吕义.基于实例推理的机电产品绿色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06.

[6]周莉萍.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系统及其工艺过程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06.

[7]张利.青岛市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系统体系研究[D]青岛大学, 2006.

[8]毛宇翔.面向回收的拆卸性设计[D]江苏大学, 2007.

[9]张明魁.再制造产品智能拆卸和评估系统[D]南昌大学, 2007.

绿色设计论文 篇4

在充分考虑滨湖镇未来农业发展、矿藏开发、水产提高、旅游开发基础上,调研有发展前景、有利于农户聚居、有基础及公共设施完善的大村,引导村民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充分听取村民对村庄规划和设计方案的意见,对建筑群整体布局进行生态节能规划、优化建筑热环境,以完善该新型农村社区改造、新建规划。

1)合理的基地选择与场地规划。建筑物不宜布置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形场地中,低洼处易形成“霜洞”效应;建筑组团的相对位置需合理布局,冬季可取得良好日照,夏季也可利用建筑阴影进行遮阳。

2)合理的建筑物朝向。建筑物的朝向除了采光要求外,还需注意采暖和通风的效果。冬季充分利用太阳能并防止冷风侵袭,夏季利用建筑阴影和空气流动降低建筑物表面和内部温度。

3)合理的日照间距设计。为保证前后两排建筑之间的后排建筑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除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外,还需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满足本地市的建筑间距和日照间距规定。

4)设置防风屏障,减少热损失。建筑组团中,将较高的建筑物背向冬季寒风,可减少寒风对低矮建筑的影响;建筑组团中,将建筑间距控制在1∶2的范围内,可使后排建筑避开寒风的影响。

5)利用自然环境,调节微气候。可利用已有的树木、植被、水环境和有利地形,以改善建筑物周边的气温、空气湿度、风速、热辐射。此外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还需满足以下要求:应充分考虑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相结合。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农村住宅和相应社区的建设也随着发生变革。新农村规划既要考虑快速改善农民生活的现实,又要认识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长远意义。应依据村落分布情况,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需考虑建筑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距离尽量短、尽量以已有老村落和合村并点前的大村为建设场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尽量选择便于利用自然资源的地段,选择生态安全区域进行建设,避免选择生态敏感区域。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尽量保留村庄的历史风貌,保护生态环境,突出地方特色和农村特色。西焦新村在工程建设前,对原村民户数、宅基地数量、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进行了基础性的调查,为下一步再分析、再规划奠定条件;由于枣庄市的煤炭开采已有百年的历史,区域内分布着大量的采空区和塌陷区,部分村庄建于其上,虽然塌陷区沉降已基本稳定但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从抗震角度分析,多属不宜建设用地。因此,针对枣庄市的实际情况,在上述区域内的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在规划前进行深入的地形地质勘察,然后进行村镇规划、场地设计,有效规避本区域内潜在影响的地震烈度区、煤矿压煤区,营造了安全的环境空间。基于以上调研分析,西焦新村建设工程在镇驻地西侧、滕滨旅游专用线与济微路交汇处选定新村址,新建16栋多层住宅楼,社区配套工程有老年公寓、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广场等,基础配套设施道路、水、电、网络等。工程规划占地5.8万m2,总建筑面积5万m2,规划后的新村节约集约土地面积110余亩。合村并点后,整合了环境、土地、资源,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促进了本域内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西焦新村规划总平面图分析。

a.总平面布局。总平面布置首先考虑了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布局上从北往南的功能分布依次为村民住宅区、老年公寓、卫生室、幼儿园、社区超市。住宅区由16幢多层建筑组成,通过布局形成围合的组团,把绿化带、水系置于其中,低密度的建筑和中心景观无缝拼接,提供休闲的生活环境,卫生室、幼儿园置于中心景观带。老年公寓、社区超市置于次入口处,另设大型景观喷池、绿荫停车场,进行空间分割,有序而又巧妙的布置了竹园及梅园,错落有致,层次鲜明,丰富了地块内的景观。

b.交通组织。根据整体规划考虑,将场地主入口设在主要道路上。建筑物四周均设道路环绕可作为消防车道使用,各区域内部设计有步行流线,达到部分人车分流模式,并考虑无障碍设计。

c.建筑与绿化景观。建筑群在地块中有序的排布,景观设计结合建筑群落的排布和风格,充分利用已有河道的水环境优势、在主入口处放大景观节点、建筑楼间做葡萄架环绕,设计的绿化带既美化社区环境又改变建筑群的微气候。

2技术设计,优化建筑节能

新型农村社区绿色建筑设计不是简单的绿化建筑、不是城市建筑的翻版、不是单调的“千村一面”,而是从合理的建筑平面设计、适宜的建筑体型设计、热工性能良好的围护结构设计上把握,并走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建筑设计之路,达到节能的目的。

2.1合理的门窗设计

在建筑围护结构总能耗当中,建筑门窗的能耗占其50%。门窗为建筑物保温性能最薄弱的部位,因此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是保证建筑物节能的重要途径。

1)增加窗户的气密性。为减少对流热量传递,门窗的密封性能良好,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门窗的这种性能是通过气密性能来表示的。另外,建筑物的换气功能不应靠门窗的缝隙来满足,而应依靠可控制的建筑构造和门窗的换气结构来实现。

2)减少传热量。为减少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门窗材料应选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门窗的这种性能是通过传热系数来表示的。K值用来衡量窗户的传热系数,K值越小则传热越小。从改善K值和抗冷凝能力看,主要采用低辐射玻璃、惰性气体和中空玻璃的暖边技术,以及低传热系数的窗框材料。

3)设置建筑遮阳构件。为减少热辐射传递,需门窗具有较好的遮阳功能,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门窗的这种性能通过遮阳系数来表示。设置建筑遮阳构件时,水平遮阳板两端出挑和垂直遮阳板上端出挑对遮阳系数的影响明显,出挑长度越大,遮阳效果越好。也需根据建筑立面效果,确定合理的外挑长度。

4)控制各立面的窗墙面积比,避免不利形式。窗墙面积比反映房间开窗面积的大小,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必须限制窗墙面积比。飘窗、落地窗美观精致,但是飘窗是隔热保暖的大忌,其采暖和空调能耗大,北向卧室、起居室都不应当设置飘窗,否则冬季易出现结露、淌水、长霉等问题,影响房间的正常使用。另外冬季房间中窗户的温度最低,下降气流大多集中在这周围,如果在窗下安装大小合适的散热器,可以阻止冷辐射及冷空气环流,因此落地窗宜少开。

5)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设置门斗。寒冷地区建筑物不宜设置开敞的楼梯间和外廊,其出入口宜设起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的门斗。

2.2外墙外保温隔热设计

外墙外保温相对于内保温的优点有:

1)适用范围广;

2)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3)基本消除了“热(冷)桥”的影响;

4)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

5)使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

6)有利于提高墙体的防水和气密性;

7)便于旧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

8)可减少保温材料用量;

9)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

2.3屋面保温隔热设计

普通屋顶处的温差传热耗热量较大,夏季室外热量传入室内较多,冬季室内热量向外流失较多。为使屋顶有明显的隔热作用,降低热岛效应,需注意以下方面:

1)建筑设计达到通风采光要求;

2)屋面采用遮阳构件;

3)考虑倒置式屋面构造形式;

4)屋面保温层不宜选择松散密度较大、吸水率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

5)对屋顶进行绿化。

2.4太阳能的运用

1)太阳能热水器。多层住宅建筑能满足屋顶太阳能集热板空间要求,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高层住宅建筑由于屋顶太阳能集热板可容纳空间小,难以支持高层所有住户,而集热板壁挂式技术不成熟,存在安全隐患。

2)公共区域太阳能照明。采用太阳能光伏照明技术,以太阳能光电转换提供电能,供庭院灯、草坪灯、楼道灯等进行照明。

3结语

绿色住宅设计 篇5

本次论坛主席、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原参事石定寰在致辞中表示,“绿色化”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人类文明持续繁荣的必然要求,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起决定性影响。“绿色化”是当前中国以及“十三五”的主旋律。要实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设计先行,必须用前瞻性思维去打造更加绿色的产业链,以此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绿色化”水平。

本次峰会主办国意大利众议院前议长皮韦蒂女士在致辞时高度评价中国在“绿色化”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她说:“中国在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绿色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期待意中两国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贡献力量,为共创、分享人类生态文明作出贡献。”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科技参赞曹建业说:“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新态势下,绿色发展既是构建可持续经济模式的关键,也是各国促进经济转型、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而居于源头的绿色设计将进一步引领发展方式以及生产消费模式的变革。”他表示,“绿色化”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期待在“一带一路”等发展框架下,中意两国的“绿色化”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出席论坛的各国企业代表还就绿色食品、绿色科技、绿色金融等话题深入探讨并分享了发展经验。中国有6家企业派代表参加。此外,峰会还宣布成立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意大利分会、绿色设计研究院和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以更好地促进各国在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与气候变化、城乡协同发展等问题上的交流合作。

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 篇6

行业认知的绿色建筑主要是指:在现代生态和环境理念下, 充分利用建筑周边自然资源, 控制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污染, 实现生态环境、建筑节能等一系列目标的新兴建筑模式和建筑类型。绿色建筑在行业中主要理解为:人、环境和建筑物的和谐与统一的关系, 并将控制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制止各类破坏、实现节能发展列为核心目标, 是利用科技、人工干预和系统工程来实现优化建筑结构和建立宜居场所的建筑。

2 绿色建筑设计的深层次认知

绿色建筑设计是新时期建筑设计理念融合生态观念、发展理念、平衡理论的综合体, 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将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和谐相处列为头等大事, 在深入解读环境、生态、发展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 做到对人、建筑和生态在绿色理念下的有机统一和全面协调, 并以此作为前提和基础, 进行建筑的深入规划与设计, 并将现代化、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核心贯穿到建筑设计的始终, 实现自然、环境、建筑与人之间美的结合。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讲求形象的完整与开放性, 做到对功能的有效丰富和完整, 推进建筑功能型和生态型目标的实现, 做到从设计细节、设计要点的全面强化, 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灵魂, 也是绿色建筑设计区别于其他设计类型的关键要素。

3 绿色理念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的原则

3.1 系统性原则

绿色理念应用在建筑设计与施工环节产生了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两个重要的结果, 可以将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看作绿色理念具体应用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 在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环节中应该坚持系统性原则, 将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作为统一的系统, 通过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重构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 进而做到对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目标的有力保障。

3.2 实事求是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的实施要与建筑的区域性和实际情况相符合, 要在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工作开展前重点考虑到自然、气候、人文、地理等多方面因素, 实事求是地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工作, 因地制宜地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 形成针对性的策略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做到对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目标的有效保证。

3.3 经济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的实施必须建立在经济上可行的基础上, 因此, 无论在绿色建筑设计环节, 还是在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环节, 都应该注意经济上的可行性, 要减少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的开支, 探寻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在经济方面的可控性与节约性, 真正做到对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成本的控制, 以此来确保绿色理念下建筑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4 构建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新关系

4.1 促进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

应该以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作为前提, 在基础上起到对绿色建筑设计进步的推动作用, 要将绿色节能建筑的实施作为建筑领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 通过绿色节能建筑的应用扩展绿色理念在建筑领域的深层次应用, 使节能技术、节能结构得到更为科学而准确的运用, 将绿色建筑设计更为全面地实践, 做到对绿色建筑设计方向和趋势的把握, 在不断推进绿色节能建筑创新和调整的基础上, 做到对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的保证。

4.2 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水平

绿色建筑设计是绿色节能建筑建设的第一个环节, 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对于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 可以发挥设计的决定和规划方面的作用, 大胆将绿色节能理念和绿色节能技术应用于建筑的实际之中, 使建筑达到节能、环保的目标, 在控制建筑消耗的基础上, 形成绿色节能建筑的体系, 更好地反映绿色发展理念, 做到对建筑行业绿色节能发展方向的保证。

5 结语

“绿色”是当前建筑领域的核心理念, 是建筑确保生态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 绿色理念与设计工作相结合形成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新模式, 绿色理念与建筑施工相结合就形成了绿色节能建筑。新时期, 要将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做到更为深入和更为彻底的应用, 建立其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运用的新模式, 创造生态优美、环境优雅的新型社会与生态体系。

摘要: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是绿色理念在建筑领域实际应用的两个重要表现。新时期建筑领域应该正确而全面地理解绿色理念的外延与内涵, 以绿色节能建筑定义的深入解读为前提, 建立绿色建筑设计的认知与意识, 构建绿色理念应用建筑设计和节能建筑的新平台与新关系, 使设计与建筑做到深层次、有效地统一和结合, 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系统建设提供方法上、理念上的基础。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绿色节能建筑,构建

参考文献

[1]蒋健健.绿色建筑设计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17) :42-43.

[2]陶敬武, 张瀛洲, 肖鲁江.绿色建筑设计中被动式优先节能技术应用——无锡山语银城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 2011, (05) :90-92.

绿色住宅设计 篇7

1 成都地区的气候特征

成都地区位于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交接地带, 东界有龙泉山脉, 西靠邛崃山, 南临云贵高原, 北临秦岭山脉, 这一地理特征对成都地区盆地气候特征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总体来讲, 成都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具有春早、夏闷热、秋凉、冬阴冷的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16℃, 年降雨量1000mm, 多云雾, 日照时间短以及空气湿度大等特征。

首先对成都市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 具体内容见表1, 表2, 表3, 所列表中未带括号的为1951-1981年累计30年的统计值, 带括号者为1989-1998年累计10年的统计值。

通过对表1内数据的分析可知, 成都地区冬季日平均温度停留在8℃以下的天数较多, 最冷月平均5.4~5.8℃, 是典型的冬冷地区。通过对表3的数据分析可知, 冬季成都地区最冷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78%~82%之间, 且风速极小, 导致空气水分散发慢, 这些气候因素综合形成了冬季阴冷的气候特征。而表2中描述的成都地区最热月平均温度在25.4~25.6℃之间, 日平均温度大于25℃的天数也超过夏季的一半, 是典型的夏热气候特征。通过表3可知, 夏季成都地区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 而风速仅为1.1~1.3m/s, 日照率也不高, 其综合作用形成夏季闷热的气候特征。通过上文对成都地区气象数据的分析表明, 成都地区属于典型夏热冬冷区, 但与其他相同气候区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夏季闷热, 冬季阴冷。

大地坡总图

入口夜景

2 适应气候特征的总平面规划设计

气候因素作为影响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因素, 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所关注, 对于居住建筑来说, 其总平面的规划设计便深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其影响到的方面主要包括建筑日照要求、自然通风组织以及绿地景观设计等。

对于一个具体的项目, 首先要分析其地理因素以及气候条件, 其总体规划布局必须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当地人生活习俗等因素进行考虑, 充分体现地域性[2]。成都地区由于终年日照率较低, 在进行总体规划时候应当尽量采用南北向布局, 严格控制建筑间距 (可适当拉大间距) , 重点考虑前后排建筑的建筑形态 (点式或板式) 以及布局形态 (前后错位布局、前低后高布局等) , 从建筑规划层面上为住户冬日最大限度享受阳光提供硬件支持。

由于温度高、湿度大、风速低, 成都地区的夏季呈现出闷热的气候特征, 在总平面的规划布局时, 我们必须做到“通透”, 以便于形成穿堂风, 降低闷热感。成都地区夏季主导风为东北风, 为便于自然风的引入, 可采取东北向稀疏布局, 西南向紧密布局, 同时注意留出“风口”, 便于气流穿越。总平面布局可根据主导风向的方位, 采用“喇叭口”的布局方式, 同时注意建筑层数的变化控制以及布局形态的控制, 通过恰当的建筑布局形态形成“风口”, 提高风速, 达到更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图1) [3]。通过这些设计策略, 对改善住宅户外空间热环境舒适度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然, 在总平面的布局中, 除了对建筑布局采取适当设计策略可以改善居住环境热舒适度以外, 住宅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对住区户外热环境舒适度的改善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成都地区夏季闷热、冬季阴冷, 且日照率低的气候现状, 环境设计必须提供夏季避暑以及冬季沐浴阳光的户外场所, 以便提升环境质量。在植被的配置上可以选择落叶木与长青木结合种植的方式, 夏季提供纳凉的户外空间, 冬季便于阳光穿透, 以满足居民沐浴阳光的需求。同时, 要考虑空间的通透性设计, 为组织自然通风提供有利条件。另外, 景观设计可适当考虑水景的引入, 因为水体对净化空气, 改善室外环境小气候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

图片来源:图1:作者自绘

3 适应气候特征的单体设计

对气候的适应性设计除了在总平面的规划设计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外, 建筑单体设计是又一个重要的环节。具体可以从平面设计以及剖面设计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夏季的成都地区, 白天室外气温高, 闷热感强, 在夜间深夜至次日凌晨的这段时间, 室外气温基本保持在25℃以下, 在这段时间打开窗户, 将室外冷空气引入室内, 排除室内热空气, 对提升室内热舒适度有很大意义, 因此, 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必须考虑有利于自然通风的设计策略。平面的组织设计主要表现在户型的合理性上, 户型设计应尽量做到通透, 平面形式应采取浅进深, 便于组织穿堂风[5], 在窗户或阳台部位可结合遮阳板形成诱风装置, 将风引入室内。这里有一点必须注意, 即将有污染源的房间组织在下风区, 如厕所、厨房, 以免污浊的空气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图2左) 。另外, 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创新意识, 将“前庭后院”的居住模式发展到多层、高层住宅中去, 在平面上通过大露台或平台形成空中绿化庭院, 以此改善每一户的居住小气候, 为绿色住宅设计提供新策略与参考。

在剖面设计上, 可以分别从墙体、楼屋面以及门窗构造上加强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对于外围护结构, 在设计上提倡外墙与屋面的一体化设计, 使其形成封闭的保温隔热系统, 提高节能效果。门窗设计的玻璃可采用双层中空玻璃, 同时加强连接点的气密

沿街透视 (一)

图片来源:图2:作者自绘

性, 阻断能量流失的通路。除了传统的墙体保温隔热设计外, 还应积极探索新技术的运用。根据成都地区的气候特征, 可以采用双层墙系统进行剖面设计, 虽然初期投资偏高, 但从建筑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是经济的。双层墙系统是一种利用热压原理, 组织建筑室内自然通风的高效率策略, 而且其保温隔热的性能也很好。双层墙系统通风的工作过程如下:它利用两层墙体间贯穿建筑上下的腔体进行通风, 每层室内均与腔体连通, 冷空气从底部进入腔体, 将室内排到腔体内的热空气以及污浊空气通过上部的开口排除室外, 达到降温换气的目的 (图2右) 。通过这种手段, 对改善闷热的室内环境有积极效果。

4 气候与材料选取

从绿色建筑的角度考虑, 建筑材料必须考虑便于就地取材, 建材的原料获取、加工、运输、安装、使用以及废料的处理全过程必须满足最小能耗的要求, 尽量达到零排放、零污染的绿色建材标准[6]。在材料生命周期的利用阶段 (即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的阶段) , 气候条件对其力学性能的发挥以及材料的耐久性等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将材料的力学性能发挥到极致, 如何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以及耐久性等问题都是绿色建筑在节材设计中的关注点。因此, 我们有必要在方案设计之初就将建筑材料与气候因素统筹起来, 选取适应气候的材料或保护材料的措施。

由于成都地区的气候呈现出高湿度的特征, 对许多建筑的耐久性能会造成严重影响。如钢材在潮湿的环境中极易生锈腐蚀, 木材在潮湿的环境中极易滋长细菌, 从而加速木材的老化。因此在建材的选取上, 应当倾向于耐潮性能好的材料, 如PU材料、玻璃、防潮涂料等;对钢材以及木材等易受潮腐蚀的建材, 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处理, 如外涂防潮漆。当然, 除了湿度对建材寿命有影响外, 温度、太阳辐射以及风等都对其有影响, 如温差会导致材料变形, 太阳辐射会加强材料老化, 因此, 在进行建筑设计中, 我们有必要从适应气候的角度对材料进行研究, 选取适应气候特征的建筑材料, 以便提升使用效率, 达到节材的目的。

结语

对绿色建筑的探讨, 气候因素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真正的绿色建筑, 其设计是立足于地域特征的, 包括气候、地质、水文、资源、人文等, 以适宜技术为设计导则, 实现“环境友好, 资源节约”的生态目标。而众多地域因素中, 气候对建筑节能的影响最为直接, 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根本点, 无论是在成都地区, 或是整个冬冷夏热区, 甚至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气候都会表现出微妙的差别, 我们必须以这种有地域性差别的气候条件作为绿色设计的出发点, 也只有这样才能走上一条真正的绿色低碳之路。

图片来源:图3:根据冒亚龙.回应气候的山地城镇与建筑设计[J].山地学报, 2009, (9) , 作者改绘

一期功能区位图

沿街透视 (二)

摘要:伴随2013年11月即将到来的波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节能减耗, 创建低碳生活”的讨论主题又进入新一轮论战高潮。低碳城市, 低碳建筑自然成了当今规划师、建筑师的肩上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适宜地方性气候特征的绿色住宅设计”自然显得更加贴切与必要。在本文中, 笔者将以成都地区的气候特征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适应成都地区气候特征的绿色住宅设计策略, 为绿色建筑的地域性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候条件,热舒适度,建筑节能。

参考文献

[1]韦延年.地区气候特征与气候适应性对节能住宅建筑热工设计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1-09.

[2]杨维菊.夏热冬冷地区生态建筑与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29-30.

[3]冒亚龙.回应气候的山地城镇与建筑设计[J].山地学报, 2009-09.

[4]左力.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J].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04.

[5][英]斯密斯著, 邢晓春译.适应气候变化的建筑——可持续性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138-139.

绿色住宅建筑设计探讨 篇8

本文仅对我省绿色住宅区节能规划和绿色建筑设计进行探讨:

由于我省气温是夏季炎热, 风速较小, 冬季较冷, 湿度较大。尤其是长沙素有长江三大火炉之一的称谓, 夏季炎热时间又长, 我根据历年长沙地区气象公布气象记录, 如2013年夏季天气预报记录, 从6月15日~8月17日共60多天, 气温都在35℃以上, 其中37℃以上共有37d。而冬天像2011年, 从元月1~31日, 一个月的统计, 共有25d最低气温在零度或零度以下, 其中下雨天共有11d, 属于较为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所以湖南绿色建筑设计在住宅区规划时应从建筑密度, 建筑间距、建筑朝向等方面寻求最佳节能方案。

1 住宅区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措施选择

我国是全球能耗最大的国家,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1/3, 而建筑能耗中, 住宅建筑能耗所占比重最大, 影响住宅区能耗的规划因子中, 建筑师能调控的主要有建筑密度, 建筑间距, 建筑朝向等方面。

1.1 建筑密度对节能的影响

据有关单位研究, 在相同用地, 相同建筑面积下测试结果得出:建筑密度对住宅区能耗影响较大, 住宅区全年总能耗的变化趋势是随着建筑密度的减少而不断升高, 这是因为建筑密度较少时从外窗进入室内的太阳幅射量越多, 从而增加了制冷能耗。住宅区供暖能耗因为建筑密度较小时从外窗进入室内的辐射量越多, 从而降低了供热能耗, 由于供热能耗相比较制冷的能耗变化较小, 所以为了节能, 建筑密度应适当加大, 并研究寻求合理系数。据有关单位经过模拟得出, 南京地区当日照间距系数为1.6时, 住宅区全年总能耗达到最低值, 比日照间距系数为1.2的住宅区降低0.3%, 长沙夏冬季气温变化与南京相近, 所以日照间距系数应该相近。

如果以建筑层数和高度而言, 在相同用地和相同建筑面积下, 有关单位测试结果, 相比较住宅区全年制冷能耗, 小高层住宅区比多层住宅区高出10%, 高层住宅区比多层住宅区高出14.7%。相比较住宅区全年供暖能耗, 小高层住宅区比多层住宅区降低1.2%, 高层住宅区比多层住宅区降低2.4%, 总结全年总能耗, 小高层住宅区比多层住宅区高出5.2%, 高层住宅区比多层住宅区高出7.8%, 所以在条件许可情总下, 应以建多层住宅区为主, 以节省能耗。

因此在住宅区规划设计时, 应寻求最合理的建筑密度, 和建筑层数选型, 以期获得最理想的节能效果。

1.2 建筑间距对节能理想选择

建筑间距包括前后间距和侧面间距, 对于行列式布局的住宅区来说, 建筑的最小前后间距需满足当地的日照间距要求。建筑的最小侧面间距需满足建筑防火规范规定的距离。建筑侧面间距不变时, 在满足最小日照间距的基础上增大建筑前后间距, 夏季和冬季从外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均随着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从而造成建筑前后间距增大时, 住宅区制冷能耗会升高, 而供暖能耗则会降低, 但由于冬季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增幅比夏季的大, 使得住宅区全年总能耗随着建筑前后间距的增大而降低, 但总体来讲, 通过增大建筑间距对住宅区能耗的影响很少。据有关单位模拟得出, 当日间间距系数为1.6时, 住宅区能耗达到最低值, 比日照间距系数为1.2的住宅区降低0.3%, 住宅区全年制冷能耗达到最高值, 比日照间距系数为1.2的住宅区高出0.2%, 住宅区全年供暖能耗达到最低值, 比月照间距系数为1.2的住宅区降低1%。

建筑前后间距不变时, 在满足最小防火间距基础上增大建筑侧面间距, 夏季和冬季从外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均随着间距的增大而增大, 从而造成建筑侧面间距越大时, 住宅区制冷能耗会升高, 住宅区供暖能耗会降低, 但由于从外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随着建筑侧面间距的增大增量较小, 因此对住宅区能耗的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 在满足最小日照间距和最小防火间距的条件下, 通过增大建筑前后间距和侧面间距对住宅区能耗影响不大。

1.3 建筑朝向对住宅区能耗的影响

有关单位模拟测试得出, 住宅区建筑位于正南向时, 住宅区全年总能耗最低, 建筑越往东, 西向偏移, 总能耗越大。全年制冷能耗和全年供暖能耗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东向布局的住宅区全年总能耗比南向布局的住宅高出6.9%, 西向布局的住宅区全年总能耗比南向布局的住宅区高出7.6%。全年制冷能耗高出8.9%, 全年供暖能耗高出6.8%。由此可知, 建筑进向对住宅区能耗的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 南向为最节能朝向, 越偏向东, 西方向, 住宅区全年制冷能耗, 全年供暖能耗和全年总能耗均逐渐增大。湖南地区建筑平面布置时, 宜使居室窗口朝南或南偏东15°至南偏西15°以内。

由于朝向对住宅区能耗影响较大, 通常南向为最节能朝向, 越偏向东和西向, 住宅区能耗越高, 所以住宅区规划时, 满足建筑朝向是必须重点考虑, 放在第一位的。

2 建筑单体设计时对节能方案的选择

2.1 空间适用

采用大空间体系, 减少结构承重墙体, 使居住者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家庭结构的生活方式进行空间布局的调整, 让住宅建筑有长久的适用性, 延长建筑适用使用寿命。同时可以优化室内环境设计, 使室内在自然条件下的采光、通风以及在置换新风系统下的气流组织及舒适度, 都便于进行优化设计。

2.2 室内环境设计

包括采光、通风、温度控制、温度调节、隔声等。

2.2.1 采光

一套住宅的天然采光是否良好是居住者较为关心的问题, 良好的天然采光, 是满足居住者生活需要, 也是极为重要的心理影响因素。同时天然采光降低了人工照明的需求量和时间, 节省了能耗。在户型设计中, 所有功能用房内都能够直接采光, 使自然的阳光到达每一个功能区域是应首先重点考虑的。对于像客厅等公用房间可以通过扩大开窗面积, 保证采光效果良好。对于住宅中的西向房间, 既要满足基本采光需求, 又要减少“西晒”的影响。西向房间利用采光的开窗类型通常有很多种, 如西南向拐角窗、西向飘窗, 西南拐角飘窗, 西南向倾斜开窗, 弧形开窗等。但其中以西向飘窗具有最好室内光环境, 采光均匀, 不过度眩光。像卧室等开窗较少, 采光欠佳时, 也可采用浅色涂料 (如白色、米色等) 增强室内光感。厨房和卫生间应尽量采用明厨、明卫。室内外照明灯具应尽可能采用“LED”灯, 以节省能耗。

2.2.2 通风

对于室内环境来说, 自然通风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 有助健康。

自然通风从规模大小来说, 分为群体建筑通风系统和单体建筑内部通风系统。从通风原理来说, 分为两种: (1) 风压通风:风压是利用空气流动中的压力变化, 通常是指外界气流吹向建筑物时, 由于建筑物自身对气流的遮挡, 使得建筑表面周围空气密度不均匀, 从而形成相邻空间的空气交换。 (2) 热压通风, 热压是利用温度差异导致的压力变化, 空气密度的不均匀来形成冷热空气的交换, 从而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

一般住宅建筑通常采用风压通风, 通风目的是降低室内温度和调节湿度, 利用建筑物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压力差, 促进住宅室内空气的流动, 改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 调节室内环境温度和湿度。所以风压通风布局一般取东至南向, 引导夏季季风进入群组内部, 住宅造型成“一”字型为首选, 户型南北通透, 保证房间具有良好的穿堂风, 降低室内温度, 减少空调能耗。

对于进深较大的塔式或工字型等类型住宅, 则宜利用热压通风, 设置通风管井或大型天井。利用管井或天井上部由于阳光照射形成高温空气与下方靠地面被建筑阴影覆盖区域内的低温空气之间的热压差, 形成好的大烟囱效应, 加速自下而上的气流速度, 降低楼层内部热量集聚, 空气的流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内部的温度。实际上是把传统居民冷巷风的基本节能观念融合于现代大开间高层住宅设计中的垂直利用, 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2.2.3 围护结构节能

(1) 墙体:合理增加墙体的保温措施, 是创造住宅室内热舒适性十分必要且有效设计途径之一。保温宜采用自保温墙体或合理的保温构造措施, 如小高层及以上绿色住宅一般都是框架结构, 外填充墙可采用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亦可加贴保温板材。合理的保温设计, 有助于减少住宅的热损失, 降低能耗。

(2) 外墙上的窗户:遮阳可有效阻挡通过窗户的太阳辐射热, 从而减少能耗, 可采用活动卷帘外遮阳系统或在窗户上沿设计挑板 (棚) 进行遮阳。

(3) 屋面:湖南地区的屋面隔热性能对住宅建筑能耗影响很大, 夏季屋顶传给室内热量最多, 冬季屋顶失热量也最多。省内常用措施有:采用保温隔热屋面、蓄水屋面和植被屋面等, 亦有用粘土瓦斜屋面, 利用三角空气隔热。上述屋面中以植被屋面可以减缓住宅区热岛效应, 实现夏季和冬季绿化植被下屋面温度波动场较小, 缓解了屋面的冷热冲击, 可以起到调节室内环境, 节约空调能耗。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如何降低能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 改善居住条件, 提高生活质量是我们建筑设计人员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43/T004-201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张良.住房规划节能设计研究.华中建筑, 2013, 12.

从绿色设计到幸福设计 篇9

对一个人来说,幸福是在黎明时,光脚走过草坪;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幸福则是将自己的孩子抱在怀中。一位诗人曾经这样描述幸福陶醉的瞬间:“仿佛人们突然间吞下了一片光灿灿的正午的太阳,蒸腾起来了。”一件设计新颖的衣服,一根烤香肠,或者莫扎特第13钢琴协奏曲,都可能给人带来幸福感。

然而,在工业文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不断义无反顾地走进与幸福背道而驰的泥淖,迷茫在幸福的征途中。人类的危机,在于只顾凭借强大的工业和科技过度发展后,去征服自然、拒绝自然,而不是认识自然、对话自然。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妨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人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幸福?是否该把关注的目光从GDP转到GNH上来?GNH是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首创者是不丹国王,并引起全世界的瞩目,在发达国家也引起了人们关于人类前途的思考。而中国人的幸福感却在过去十几年中先升后降:1994年的幸福指数69;1997年的时候达到巅峰71;10年后的2004年,幸福指数却只有67。说明中国人的幸福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步提高。

幸福是否可以被量化?幸福很难直接量化,但从中国的文字看(图1),我们或许能看出一二。幸福其实很简单,它是指人心和人的感受。“幸”字上面的“土”代表房,下面“¥”的代表金钱或财富。“福”字左边的“衣”代表有衣穿,“田”代表有食物,“口”代表有吃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吃穿不愁,有房住,有钱花,在一起有个温暖温馨的家。

幸福是可以设计的吗?幸福是不能被设计的。但是建筑设计,尤其是绿色建筑的设计却与幸福密切相关。设计幸福首先要满足幸福的前提条件,使人们感到安全、自由。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所有人的最大财富和最终的目标;它不是一种占有物,而是从个人生活经验中发展而来的一种状态。事实上没有使我们能够认识幸福的公式和药方,幸福存在于生活中人的任何一种表现之中。古巴心理学家曼努埃尔·卡尔维尼奥说过,幸福不是目的地,而是一种航行方式。因此,不应是我希望得到幸福,而应是我在建造自己的幸福。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已经把“幸福”的理念融汇到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设计为获得幸福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二、幸福设计理论的探索和内涵

幸福设计的理论基础可以归纳为“一个核心、三个观点”。一个核心是平衡,幸福是一个复杂系统、动态过程,幸福永远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三观是指“时间观、空间观和系统观”。

时间观是指生命周期的设计,指建筑或城市从策划、规划到建筑设计、建设、运营、拆除的全过程。在这全过程中,我们的对象不应该是物,不应该是城市本身和建筑,而应该是人。建筑和城市都是为人而生,我们所营造的建筑技术、建筑的物理环境,都与人密切相关。空间观是指建筑或城市物理相关的全方位,同时包括人生活其中所能产生关系的全方位,如:舒适健康和环境友好的建筑,完善的社区服务配套、和谐的社区文化,开放、公平的社区机会和稳定的社区经济结构等。系统观是关注建筑或城市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协调整体,同时还要把与人幸福感觉相关因素以混沌理论整体考虑。

幸福设计内涵是提升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创造更多幸福可能。好的建筑设计本身可以产生多个结果,如节能、减排、环保,但这些结果不是设计的根本目的。当幸福感被考虑到时,建筑设计目标被带到了一个更高的,更人性的层次。生活模式、人居环境、经济发展和政府善治,组成幸福感受系统(图2)。而在生活模式中,社区服务的模式,政府善治所带来的和谐社会、社会保障以及良好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会引导人们的感受和生活状态。也就是说,在中国,以政府善治为龙头,生活模式为灵魂,人文环境为条件,经济发展为基础来构建幸福设计的内涵。

传统设计以功能为设计目的,以满足人对建筑的基本功能需求;绿色设计以性能提升、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节能减排为设计目的;而幸福设计以生活为设计目的,它会带来减排的效果,在提升建筑性能的同时,也满足了人类对功能的需求。

绿色文明的居住理念,是绿色建筑的灵魂。该如何评价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无数个指标,抵不过居住者10个字的亲身体验:“蓝天、青山、绿水、碧野、柔光”。生态城镇的规划,绿色城镇的建设,会使这个城市和谐、便捷、宁静、节能、循环、滋润、清洁、柔和,像花园一样。所以幸福设计的核心,是从使用者的感受角度进行设计,围绕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变,从功能到性能,从单一到复合,物性到人性,从居住区到社区,从物业管理到社区服务,从破坏到永续。

(1)从单一到复合

在以低碳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经济结构中,全方位、多层次社会就业的结构和机会,为今天这些理论的出台和方法之论奠定了大的背景环境。早几年不可能,晚几年又太迟。当汽车不再是成功的标志,身份的象征,而仅仅是代步工具的时候,就会发现不开车不仅可以减排,还能更多地接触大自然,接触新鲜的空气。哈佛大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无论外面空气多污浊,车内空气一定比外面更脏25%。我们的生命为何要消耗在肮脏的空气中?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留给家人,留给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缩短在路上的时间,而混合社区能显著地提升生活效率,15~20分钟步行到达办公地点(图3)。

(2)从居住区到社区,从物业管理到社区服务

再比如用小冰箱取代大冰箱,其好处不仅是节能,节省空间,更重要的是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代替了长时间贮藏的冷冻食品,为人们带来了健康和美味。当社区内随时能买到新鲜的蔬果鲜肉,也许就不需要买大的冷藏冰箱。拥有这样的幸福观和健康观,就会自愿地改变生活方式,就会带来节约资源的效果。同时,信息化支持下的社区服务为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支撑。邻里中心将提供包括邮政、超市、社康、健身、洗衣、书店及其他生活服务;依托信息系统和现代物流,提供渗入式社区服务,实现30分钟新鲜蔬菜上桌,增加及时性、亲切性;社区公共交流平台及时更新周边交通、餐饮、休闲运动等设施的状态……

(3)从功能到性能,物性到人性,从破坏到永续

绿色建筑的设计,强调关注人性、关注使用性能、关注环境承载力和资源配置。统筹考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使建筑能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下持续发展。绿色城镇的建设,将为人们提供集和谐城市、花园城市、便捷城市、宁静城市、节能城市、循环城市、滋润城市、清凉城市、柔和城市、清洁城市等特点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三、幸福设计的初步实践

以幸福社区理念和绿色建筑标准打造高品质的综合社区——厦门环东海域某项目,总建筑面积34hm2,一线海景、自然条件优越,是环东海区域第一个启动的项目(图4~5)。它依据幸福设计内涵,利用低耗、舒适的绿色技术体系,打造幸福居住区。

我们从各种生活场景和使用者感受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项目规划和建筑设计。是否能让人一觉睡到自然醒?是否能提供机会让人们和自然有个约会?是否能让人们清闲、健康地吃饭?然后“偷得浮生半日闲”……只有绿色的室内环境、绿色的社区,才能打造这样的生活品质。

(1)一觉睡到自然醒之:绿色室内环境

本项目通过对人体各感官系统的深入分析,采用隔声、减振、自然采光、视野优化、通风净化、家具信息系统等手段,打造一觉睡到自然醒之绿色室内环境(图6)。

耳:利用建筑布局隔声,将裙楼、核心筒等靠噪声源布置,保证生活主要活动空间良好声环境;选用通风隔声门窗、设置减振消声装置、浮筑楼板、降噪阳台和吸声吊顶等设施。

眼:设计下沉庭院、采光通风井,同时使用光导管与结构柱一体化的创新设计,尽可能地为地下空间提供自然采光和舒适环境。通过室内视野优化分析,最大化利用项目场地海景资源,创造舒适怡人的窗景和阳台景观(图7)。

鼻:室内设置CO2、VOC等空气监测系统,并实时显示提醒报警,并于家庭信息站整合或控制新风系统性。

皮肤:自然通风设计不仅仅用来降温,还与季节更迭同步协调,设计混合通风系统,大大提升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图8)。

现代智能技术甚至可以检测到人的睡眠波,根据睡眠状态,适时启动灯光、窗帘、音乐,让人在很自然的状态下醒来(图9)。

(2)我和自然有个约会之:室外环境

室外环境也被精细化的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技术,综合采用室外热岛控制技术(通风、遮阴、绿化、透水地面、雾森系统等)打造适宜室外环境。同时利用项目滨海优势,打造水上及沙滩体育运动和休闲设施,提升社区运行休闲绿色生活品质和健康社区人文。

场地噪声源主要为西临滨海西大道,来往重型车辆较多,现场实测路边白天声压级达75.0 dB(A),夜间达67.1 dB(A)。根据噪声模拟表明,若不采用任何隔声措施,场地整体噪声水平白天将达到60 dB(A)以上,夜间52 dB(A)以上(图10)。采用沿场地靠海西大道的一面安装隔声屏障,结合植物景观设计,在靠近道路的一面,选择降噪植物,并形成绿化隔离带,同时提高外门窗隔声性能的综合改善策略,营造舒适宁静的居住空间。

由于该项目临海,夏季室外日晒非常严重,场地设计中充分利用海陆风资源,实现室外通风散热,结合景观设计,形成连续遮荫以及停车场遮荫,减少阳光直射,采用透水铺装和浅色饰面减少场地表面热吸收,并利用水景蒸腾作用以及雾森系统直接降温。

家庭信息系统与社区物业监视系统联动,形成统一控制平台,随时为居民提供气象、周边商业、安防、交通等公共信息,帮助人们及时了解室外条件。当室外条件不适合人们锻炼时,它会提醒你暂时不要外出;当某路段有交通管制时,它会提醒你出行避开那个路段。

(3)偷得浮生半日闲

设计室内休闲系统,在室内外设置各类休闲运动设施,提升项目健康、绿色主题,提升项目品质和趣味性。结合书房,设计富有禅意的空间,并安排理疗设备,实现瞑想、禅思、学习和卫生理疗功能,达到人身心的健康……总之,绿色建筑设计是帮助人们减轻压力,调整血液酸碱度,让人们提升幸福感。

通过“精灵大战碳排放大魔王”主题水上游戏、光影球场、太阳能伞、太阳能休息仓、引鸟林、亚热带树林、Segway游戏跑道等场景设计,在社区内打造绿色科技体验路线(图13)。

六、结语

绿色住宅设计 篇10

绿色设计是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具象化,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领域中的集中投射,是实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绿色财富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现代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实质上是在寻求“自然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心灵绿色”的交集最大化。

绿色设计的灵魂是可持续思想、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同时天然地融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保护地球、健康生活之中。

绿色设计充分显示在生产、消费、流通各个领域的源头环节,是国家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一轮财富增值的关键点。在绿色设计的牵引下,能源革命、智慧城市、生物医学、柔性制造、机器人、精细化工、工业互聯网、全方位数字生产数字流通数字分配、创意生活等,将会全面体现在产品、工艺、产业链、综合性工程、区域、以及战略规划的各个层面,以此共同凸显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4.0和互联网+的绿色时代特征。同时,绿色设计还将对全球“生态赤字”的消减、温室气体减排、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功利性、社会化和人文情怀的多重意义。

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巴巴纳克出版专著《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强调设计应考虑“有限地球资源”,并提出设计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

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巴巴纳克的“有限资源论”得到了普遍认可。“绿色设计”概念最早由Avril Fox和Robin Murrell于1979年在他们所著《绿色设计》(Green Design)一书中提出。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绿色消费”浪潮,进而席卷世界。与此同时,法国设计师斯塔克提出简约化绿色设计理念,倡导“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

20世纪90年代,绿色设计成为现代设计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2010年,国际标准组织ISO在日内瓦发布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将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作为该系列的总目标,并归纳成“人的幸福最大化”与“生产活动环境影响最小化”的二元组合寻优。由此,可持续发展、绿色理念、环境友好、生态安全成为指导设计的总要求。

2013年9月,由中国和欧盟的绿色设计先导者们倡导在比利时注册成立“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在全球范围推广绿色设计理念,引领时代的产业变革、消费变革和社会变革。

自从2013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生动地体现出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的全过程。在这种理念和意识的认识中,绿色设计的思想和行动必然得到进一步深化。

大力倡导“绿色设计”,提升发展能级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生产和生活的现代追求。当前所谓的“现代设计”,已从传统意义上狭义关注的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程设计、城市设计等,逐渐升级到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指导下的系统设计、智慧设计、产业模式设计、区域发展设计、虚拟情景设计乃至顶层战略设计。绿色设计将从源头上提升产品、程序、模式、产业、工程、制度的绿色创新意识、绿色创新水平、绿色标准制定。

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又一重大区别还在于:绿色设计将全面表达在微观、中观与宏观三个层次。对于微观层次,主要考虑产品、工艺等具象化设计;对于中观层次,主要考虑行业、工程、产业链等综合性设计;对于宏观层次,主要考虑区域、城市、国乃至全球性的政策性和战略性规划。

绿色住宅设计 篇11

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同时, 也伴随着各类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崛起和环境压力的增大, 人们对于生产建设和资源消耗间关系的重视程度越加提高。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建筑行业也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户, 特别是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 被公认为世界环境变暖的主要原因。建筑行业环保状况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 以环保、节能为特点的绿色建筑发展迅速。大量绿色建筑的出现, 不仅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 更使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趋向和谐。

1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与传统建筑不同, 绿色建筑从项目实施规划、设计阶段, 就将环境因素纳入考虑、分析的范围, 力求人造建筑与自然环境充分结合, 降低建筑生产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建筑使用时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居住、工作的要求, 为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的居住空间;使用期限到期后的拆除回收阶段也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明显损害。绿色建筑是环保理念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 是环保理念和建筑产业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人造建筑和自然环境在设计上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从而达到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目标。绿色建筑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思想, 遵循科学规划、高效利益资源、废弃物循环利用、建筑功能丰富、居住效果优良为原则, 为使用者实现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享受, 同时达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将建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

绿色建筑设计是绿色建筑的前提和基础。设计者在正式开始设计前, 对项目选址周边环境开展细致深入地调查研究, 全面地掌握项目所在地自然地质状况和社会环境。在此基础上, 围绕客户提出的要求, 进行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通过大量先进、高端的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和管理方法, 为用户提供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和建设及使用成本。实施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全面考虑自然环境、建筑本身使用效能及项目投资等多种影响因素, 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采用系统论的管理方法进行设计, 达到建筑在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上的最优化。

2 开展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健康的人居环境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职责。围绕这个中心, 绿色建筑设计在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和电磁场辐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改良设计,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上述环境因素对人体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设计细节上, 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或全部采用毒害低施工材料或无毒材料。在墙面和吊顶等重要建筑部分, 尽量使用绿色无毒、低毒涂料, 一般以陶瓷、硬木等材料进行地面装修, 这些材料不含CH3O, 化学耗氧量低, 有利于人体健康。在建筑系统和机械系统材料选择方面, 尽量选择潜在污染能力小的材料, 对于污染能力大的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织物等能不用就不用。通过合理设计, 科学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 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状况良好。提高室内热环境水平, 根据人体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温度、湿度和气流, 让使用者获得最佳感受。提高供水质量, 有条件的可以选用直饮水。在采光方面, 既要考虑到使用者对光线的实际需求, 有利于人体健康, 又要通过必要的调整, 使室内光照环境更加美观, 并且有利于节能。通过使用吸声材料或采用隔音设计, 提高建筑隔音效果, 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宁舒适的环境。

2.2 坚持能耗最低的原则

所谓能耗最低,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建筑施工材料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最少, 二是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最少。

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1) 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能耗最小化。绿色建筑的理念不仅仅在于建筑物本身及其建筑施工过程, 更是要追溯到施工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去。由于建筑市场对材料的选择决定了施工材料发展的方向, 所以在进行建材选择时, 要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 尽量选择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和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 比如金属材料等, 以实现建筑业的良性持续发展。此外, 为减少施工材料在运输环节的能耗, 在选择材料时, 要将注意力向本地生产、运输线路短、成本低的施工材料倾斜。

(2) 建筑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最小化。建筑的使用过程一般都比较长, 这个阶段的能耗水平在建筑从施工到拆除整个过程各个阶段中是最高的。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就要以使用阶段为重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 提高建筑整体节能水平。通过对建筑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形体设计及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等部位的优化设计, 都可以有效改善建筑保温隔热性能, 降低建筑能耗。

2.3 大力推广新型清洁能源的利用

为降低能源压力, 人们已经在多方面开发新型能源应用。光伏太阳能以其资源丰富、清洁环保的特性称为新世纪重点开发的新型能源之一。加大太阳能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常见的有在屋顶、墙壁、玻璃等部位使用太阳能设备, 通过光电转换, 将太阳辐射转换为热能和电能, 供建筑正常运转使用。除此之外, 风能也是我国重点开发的新能源之一。我国幅员广阔, 风能资源充沛, 通过风力发电设施, 可以将风能变为建筑使用的电能。

2.4 坚持环境负荷最低化原则

开展绿色建筑设计, 最基本的一项原则是保护环境, 降低建筑建设、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其中重要一项内容是减少建筑施工期间排放的建筑垃圾、废水、废气等。

(1) 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当前建筑行业在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弃物, 并造成巨额资源、能源消耗。针对这个问题, 设计人员在选择建筑施工材料时, 不仅要考虑经济成本, 还要考虑环境成本, 尽量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对周边环境污染少的施工材料, 常见的有生态水泥、绿化混凝土、高性能长寿建筑材料、家居舒适化和保健化建材等。多使用预制构件, 避免产生建筑垃圾。

(2) 施工工艺科学合理。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可以认为是各种资源、材料的使用、加工方法。通过合理的优化设计, 使用更加环保的施工方法, 提高材料使用效率, 降低废弃物产生。

3 结束语

绿色建筑符合环境保护理念, 是今后建筑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推进绿色建筑设计的深入研究, 有利于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对于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建筑企业要牢牢抓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宝贵契机, 加大绿色建筑研究应用力度与投入, 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争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涛.论绿色建筑设计的内涵与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9) .

上一篇:电子文献的管理与利用下一篇:明代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