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住宅小区(共11篇)
绿色住宅小区 篇1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 绿色住宅已成为当今住宅业的发展趋势, 但是目前绿色住宅的理念还仅仅局限在对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拆除和再使用的建造过程中, 而对于业主入住后如何利用物业管理, 在建筑物业管理阶段通过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等手段实现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 社会各界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 有别于传统的住宅生产模式, 绿色生态住宅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大量地采用了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 使得目前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推行绿色物业管理也就成为当前住宅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2 概念定义
2.1 绿色住宅小区
绿色住宅小区除必须具备一般住宅小区的基本功能外, 还要具备协调环境、保护生态的特殊功能, 使小区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根据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2001年颁布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试行) , 衡量绿色住宅小区的质量大致有以下几条标准:1) 生态方面有广泛的开敞性;2) 采用无害、无污染、可以自然降解的环保型建筑材料;3) 无废无污染的生态工程设计;4) 合理的立体绿化, 能有利于保护、稳定周边地域的生态;5) 利用清洁能源, 降低住宅运转的能耗;6) 富有生态文化及艺术内涵。生态小区建设应以人为本, 应将住宅建设紧密地与环境及人类的生活本身融为一体, 营造和谐的居住环境与人文环境。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生态平衡等特征的居住建筑环境, 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设计、组织住宅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 使物质、能源在小区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 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1]。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和外延见图1。
2.2 绿色物业管理
绿色物业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它具有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化等特点。所谓绿色物业管理是指专门的机构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 按照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的要求,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以人居环境为管理对象, 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合同契约为管理依据, 以大力采用环保、节能、智能化等现代化科学管理技术为主要手段, 以建立向居住者提供全面、周到、高效、专业、经济、互利的服务网为管理核心, 以营造安全、环保、舒适、文明、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和满足居住者对健康生活的多层次需求为最高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1]。
2.3 绿色住宅小区与绿色物业管理的联系
1) 绿色住宅小区为绿色物业管理服务打下良好基础。绿色物业管理服务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主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安全、环保、舒适、文明、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服务的实现是需要物质条件基础的, 要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及能源, 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持, 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所以绿色物业管理服务应该从绿色住宅小区的策划阶段介入, 从物业管理的角度为开发商提供合理建议。2) 绿色住宅小区良好运行需要绿色物业管理。绿色住宅小区的初始投资相对于普通住宅小区大大增加, 但是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角度来考虑, 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费用是相当可观的。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绿色住宅小区, 可以有效的降低其运行期的能耗, 可使其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但其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减少是建立在项目运行期间各种设备正常运转的基础之上, 所以绿色住宅小区需要绿色物业管理服务为其护航。
3 开展绿色物业管理的意义
1) 保证绿色住宅小区的正常运行, 促进绿色住宅小区的发展。针对绿色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施工阶段而言, 运营阶段经历的时间最为漫长, 也是全寿命周期费用最高的环节。物业管理服务活动包括了住宅维护修缮管理、设备管理、物业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等内容, 通过抓好物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能够达到节能、节水、节电及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改善, 对保护环境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绿色生态住宅的开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单个居住环境质量, 绿色物业管理实施可以更好的适应绿色、生态、健康住宅的管理要求, 促进人们在小区运营阶段拥有健康、高效的生活环境, 使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与住宅小区发展相一致。2) 物业服务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推行绿色物业管理可以促进物业服务企业为实施社区全过程控制污染和清洁运行提供程序上的保障, 积极解决社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提升管理区域的环境品质, 使物业保质增值, 为社区人人参与保护环境创造条件。同时也为社会创造财富, 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综合发展, 从而增强企业环保形象, 树立企业环保品牌。
4 绿色物业管理的内容
绿色物业管理是一项内容十分丰富的管理工作, 其业务范畴主要有两大类:1) 对传统物业管理模式的推陈出新, 其管理内容包括传统物业管理的维修、清洁、保安、园林养护等项目, 保证房屋建筑、机电设备、供电供水、公共设施等都必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否则就会影响该绿色物业正常功能的发挥;2)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营造健康人居环境的需要, 增加了许多新的管理与服务内容, 如对空气质量、水资源、噪声、垃圾废物、能源的控制与管理, 为业主设立健康档案、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与24 h求助, 组织社区文化、业主交流、健身、服务自愿者、业主互助等方面活动, 全方位地保障健康生活理念的延续。在不同阶段绿色物业管理的不同工作内容及要求见表1。
5 结论与建议
绿色物业管理涉及每个家庭、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从事物业管理的企业, 推行绿色物业管理对促进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重视是推进绿色物业管理的前提条件, 要推进绿色物业管理, 首先要从政策上重视, 政府要制定绿色物业管理标准, 提高全行业的绿色节能降耗意识, 使人们从政策上明确绿色物业管理。其次可以制定奖励政策, 对符合绿色物业管理创造单位给予奖励。总之, 要广泛宣传绿色环保的重要性、紧迫性, 宣传政府节能减排环保的各项政策措施, 提高全社会节能环保的意识, 充分调动社区、业主委员会、业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共同来构筑我们的绿色社区和品质家园。
摘要:结合绿色住宅小区、绿色物业管理的概念定义, 提出了开展绿色物业管理意义, 根据绿色物业管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阶段论述了绿色物业管理各阶段的工作内容, 以期促进绿色物业管理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绿色住宅小区,绿色物业管理,全寿命周期
参考文献
[1]李立平.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开发与评价[D].重庆: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2004.
[2]李启明, 聂筑梅.现代房地产绿色开发与评价[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3]高周强.天泓山庄绿色物业管理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6.
[4]张格.中国房地产绿色营销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4.
[5]马骁.浅谈滨水城市中心区的生态建设[J].山西建筑, 2009, 35 (4) :37-38.
绿色住宅这回事 篇2
绿色住宅也有便宜的
依据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分一星、二星和三星三个等级。在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绿色住宅就比普通住宅的要求高,售价比普通住宅贵。
在控制项全部达标的基础上,设计建造符合的一般项数目达到32项,就能获评一星级,也就是入门级的绿色住宅:土地没有污染,没有电磁辐射危害和有毒物质等;有一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一个卫生间有外窗;卧室、起居室在关窗状态下白天噪音不大于45分贝,夜间不大于35分贝。
这些条件实际上都在保证人住在房间里更舒适,但是普通住宅的设计和建造标准没有这么严格的规定。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小区周围有垃圾站、变电站和噪音源,业主即使诉讼也很难获得赔偿的原因:标准里没有规定,房子本身又没有结构上的问题,会被认定是合格的房子。
满足的一般项和优选项数目越多,星级越高,建有地源热泵、新风系统、智能遮阳等智能家居系统的,都是三星级住宅。
但绿色住宅在理念和定义上都不等于高科技住宅。开发企业更愿意在上面叠加高科技,做到三星级,并且用高科技概念、健康概念来推广,这是因为对企业来说,它是新的利润点。一是利润的需要,二是市场还没有充分竞争,设备和技术都依赖进口,三是设计建造时各种科技设备使用得多,三星级绿色住宅的房价和使用费都会偏高。
实际上,绿色住宅的方向是倾向于用适宜的技术,花费更低的成本维护。所以不同的购房能力其实可以选择不同等级、不同价格的绿色住宅。
从这个方面来考虑,还有不少等级较低的绿色住宅在大多数人的购买能力之内,价格比普通住宅贵一点,上海、河北、云南等省市还有一星或二星级的保障房完工。这些房子设计了较好的内墙保温层和外墙保温层,来降低夏冬两季空调和暖气的能耗,取暖和制冷的耗电量就会少一些,此外,它们尽量利用自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引进自然通风。
节能,但未必省钱
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程虎参与过多个绿色住宅的设计,他解释,住宅的“绿色”主要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四方面。和居住者利益最直接的只有使用上的节能。
市场宣传最多的三星级绿色住宅普遍采用地缘热泵使室内保持恒温,用来代替空调的作用。地源热泵本身并不制冷或制热,它通过地心深处恒温的水流,通过房间的天棚,把恒定的热量辐射进房间,有点像在天棚装了地暖,但这个“地暖”不需要电或天然气等能源。
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住宅高科技系统使用得少,除了售价稍高,一般没有使用费,但安装了地源热泵、新风机组等设备的三星级住宅不但售价高,使用费也不便宜。
根据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谢远建的估算,一般的三星级绿色住宅的设备运行费每年20元/平方米至30元/平方米,全年费用不到3000元。这项收费只是覆盖了维持系统运行,本身没有利润,开发商的主要盈利还是在售价上。
如果是自己装修,很难通过安装地暖、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和净水系统等来复制相同的效果。地源热泵的水循环管道和新风系统的风管,在建造楼房时就用混凝土浇筑在楼板里,设备主机集中在机房,需要专人监控、管理和维护。
管线、通道都在墙内,住户家里没有系统开关和仪表,每个月的设备运行费都是固定支出,绿色住宅调节室温不像一般的房子主要耗费人在家里时空调的电费。按照一般的使用习惯,空调在每年冬夏各使用3个月。这6个月里到家时打开,出门时关掉,每月电费多300元至400元,全年费用在2500元以内。如果空调24小时开着,每月电费就要飙升到700元至800元,全年费用4000元至5000元。
因此,习惯全天开空调的人,住三星级的绿色住宅才更划算。
有健康概念,更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汪维曾表示,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成本增加800元至1200元,两星级增加600元,一星级则增加200元至400元。因此,如果你发现号称绿色住宅的楼盘是二星级甚至只有一星级,又没有占有什么稀缺资源,价格却比同区域同类普通住宅高出一大截,就说明这个楼盘的利润空间很大。对你来说,它的性价比就不怎么样。
而三星级绿色住宅中,常用的恒温系统,循环水的温度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所以开发商承诺的恒温,冬天为18摄氏度至22摄氏度,夏天为22摄氏度至25摄氏度。恒湿则是通过置换式新风系统,把房间里的空气过滤、调节湿度再回送进房间。
在一线城市,这样的绿色住宅相比同区域的普通住宅,每平方米单价贵2000元至4000元。朗诗上海虹桥绿郡配备齐全了恒温恒湿恒氧设备,属于达到了三星级标准的高端住宅。它的物业费每月7元/平方米,系统使用费每月4.3元/平方米,这两项收费都很高,100平方米的住宅每年系统使用费5160元,设备常年运行。
不过,即使是同一个公司开发的同一个星级的绿色住宅,系统使用费也不是全国统一价,朗诗在无锡的三星级绿色住宅小区,系统使用费是每月1.8元/平方米,100平方米住宅每年是2160元。
上海朗宏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迅说,因为能让房间保持比较稳定的空气环境,这样的房子更适合体弱老人和呼吸道易过敏的人:老人在冬天要注意保暖以防止因寒冷导致的血管收缩;过敏人群则对空气质量要求更高。
买前要知道的6件事
01 / 别被证书忽悠
绿色建筑的评价原则上以小区、楼盘为基本单位,但也可以只评单栋住宅。所以很有可能在同一小区里这一幢是绿色住宅,另一幢不是。
所以,买的时候不光要求看开发商出具的《绿色建筑评价》证书,还要看清楚上面登记的地址和楼号,是不是和自己要买的相符。符合标准的绿色住宅能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网(http://www.cngb.org.cn)上查阅到具体的楼盘名称、楼号和等级。
02 / 得房率可能低一点
星级高的绿色住宅使用了更多高科技设备,安放设备的“核心桶”占地面积更大,除了传统的强弱电、自来水井道外,还有风井和地源热泵的水管井道。这些都算在公摊面积里,所以相比同等面积的普通住宅,得房率可能低些。
03 / 合同里要约定保修
设备都集中到物业处管理,24小时专人监测,新风集中过滤,滤网清洗不需要自己来。房间里没有设备,不用自己维护、清洗,但购房合同中应当约定保修条款,需要维修时是用维修资金还是物业承担必须写明。
04 / 住不住都要交费
室内温度只能通过改变水流速度进行单户微调,调高或调低1度。这是一个惰性很大的系统,即使调整也不会迅速见效,几个小时之后才有波动。而采用地源热泵的能源方式的集合住宅都是统一使用,不能单户运行。也就是说,一旦你买了,无论住不住都必须交系统使用费。
05 / 没有分户计数、计费仪表
恒温恒湿系统在春秋两季气温湿度适宜的时候不运行,只供应过滤后的新风,但设备运行费还是正常交纳。这和能耗计算方式有关:因为不同季节、月份的使用情况不同,系统使用费是根据单幢建筑物1年的能耗计算总量,再按照每户面积分摊计算,按期收取。
06 / 装灯打洞都要物业同意
三星级绿色住宅的墙体里分布了新风系统、地源热泵等设备的进户管道,为了避免住户再装修时损坏管道,通常是统一精装修交房。就算住户自己想加装个吊顶或装盏吊灯,都必须先通过物业允许并有详细的分户设备图纸做参考。
绿色住宅小区 篇3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热环境系统构建,保温隔热性能,指标评价
人是温血动物,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需要可接受的适合于生存的温度环境。尽管可以依靠衣服、居室、采暖或制冷设备来进行防御,人体也有着较强的热调节系统功能,适应冷热变换范围相当宽,但感觉舒适的范围却较窄,一般既不感觉冷也不感觉热的环境温度大约为15~25摄氏度。随着房产业进步和居住者观念更新,人们向往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青睐集舒适性、健康性、生态性为一体的绿化生态住宅小区。对于生态小区的规范,国家建设部结合我国国情,并参照世界各国的相关做法,编制和颁布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提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在能源、水、气、声、光、热环境和绿化、废弃物管理与处理,以及绿色建筑材料等九个系统的指标和标准。本文在此仅就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中热环境系统的构建和指标评价作一初探和浅析。
何谓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及其热环境系统
何谓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由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在国内外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因而对其涵义众说纷纭,有着各种不同的见解和认识。为此,笔者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和归纳探索,认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为规划合理的全方位生态工程,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和人文等方式相互耦合,运用自然基础设施、生态代谢设施、人工设施和人类生态服务体系,使其系统内部进行有序的循环转换,达到高效节能低耗,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以及环境清洁优美、居住舒适健康,且结构合理和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区。它具有四方面的特点:一是社会大环境的概念;二是能源、资源、生态的综合概念;三是节约、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健康的概念。
热环境作为构成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一大系统,是为满足居住者对热舒适需求服务的。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也可以说是对可以接受的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环境辐射(人体与房屋墙壁、地面、屋顶之间的辐射换热)等综合物理因素构成。热舒适是居住者对热环境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这种舒适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对生态小区中热环境系统的理解,《导则》中作出一个简明扼要的名词解释:它是指采用符合节能、环保、卫生、安全原则的住宅供暖、空调技术,使室内热环境达到一定的温、湿度,并能根据气候条件和居住功能的变化进行调节,满足人体健康、舒适要求的室内热环境系统。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中热环境系统的构建
生态小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其热环境质量必然受到城市环境和当地气候条件的制约。我国部分地区如上海、武汉、重庆等长江流域的15个省市自治区均属夏热冬冷的热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不仅夏季日长,高温日多,令人闷热难受,而且冬季日照率低,室内无烤火,处处寒气逼人,严重影响到居民正常生活和身体舒适度,同时也必然影响到小区热环境质量状况。
生态小区的热环境系统构建,本着节能原则,先从住宅建筑的设计建造抓起,提高各部位的保温隔热性能,并采用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来改善建筑室内的热环境。
1、生态小区住宅建筑的热环境建设
(1)增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建筑围护结构是构成和分隔室内、室外两个空间及热环境的分界面。若围护结构密闭性差,其保温隔热性能就低,若提高了围护结构的密闭性和保温隔热性能,加强墙体防潮处理,就能改善室内热环境,确保建筑节能。
从节能、环保、卫生、安全角度,太阳能建筑以其独有的围护结构和供热方式,使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得以提高。在冬季一天中的某些时间段内甚至会高于室内空气温度。与之相比,完全依靠常规能量采暖的普通建筑,冬季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均低于室内气温;在相同室温下,太阳能建筑中的人显然比常规建筑中能量采暖的人感觉更温暖。即使太阳能建筑未达到室内18℃的气温,也同样能达到人体热舒适度。
(2)提高屋面的热工性能
在建筑中,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固然重要,而屋面的保温能力同样不可忽视。我国南方夏季日照时间长,且太阳辐射强度大,屋顶外的空气综合温度达到60-80℃,顶层室内温度往往也比下一层要高2~4℃,可见屋顶的隔热性能对抵抗夏季室外热波的作用至关重要。
①隔热屋顶。在屋顶构造中设置隔热层,有效阻挡了屋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向室内传导,迫使屋面温度升高,以增大屋面与环境空气的温差,使其有利于屋面,而将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往空中散发。又称升温隔热。这种屋面白天升温快,夜间降温也快。
②通风隔热屋顶。屋顶最外层是遮阳板,下带通风空气间层,遮阳板拦截了直接照射到屋顶的全部太阳辐射热,并通过遮阳板与空气接触的上下两个表面把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转移到空气中随风带走。风速越大,带走的热量就越多,隔热效果也越好。
③蓄水隔热屋顶。水的比热大,1公斤水的温度升高1℃,需从周围环境中吸收1千卡的热量;使1公斤水完成汽化会耗去539千卡热量。因此,蓄水屋面不仅能降低屋面内外表面温度。也为屋面种植、养殖和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净化空气、美化小区环境提供了重要条件。
④种植隔热屋顶。利用屋面攀缘植物或种植,能在遮挡太阳辐射热的同时还吸收热量用于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把照射到屋顶的太阳辐射热转化成植物的生物能量和空气的有益成分,实现太阳辐射热的资源性转化。该屋面温度变化较小。
以上四项屋面的隔热节能措施中,隔热屋顶和通风隔热屋顶都是把照射到屋顶的太阳辐射热转向空中,借大气对流把热空气带走。如果没有外界的风,仅靠局部空气的自然对流,必然会使空气温度升高,造成室外热环境恶化,同时也使流向室内的热量增多。故而此两种措施适用于夏季风大的地区。种植隔热屋顶恰好相反,因屋顶植土不能太厚,植物扎根远不如地面,所以屋顶种植只适于弱风环境和夏季风小的地区。
(3)加强窗户的热工特性
窗户作为建筑围护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位,其热工特性同样令人关注。由于窗的传热系数高,隔热能力差,加上太阳辐射量大,玻璃窗得热量比墙体的单位面积高许多,其能耗占到建筑总能耗的4成。为此,《导则》要求住宅外窗要有良好的气密性,其等级不应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析及检测办法》中规定的气密性Ⅱ级;同时,住宅外窗还应有适度的的保温性能,其等级应符合《建筑外窗保温性能等级分级及其检测办法》的规定,严寒地区不低于Ⅱ级,寒冷地区不低于Ⅲ级,其它地区不低于Ⅳ级;并且,住宅外窗应安装双层玻璃,酌情适用中空玻璃、隔热玻璃和反热玻璃,减少能耗“热散失”,提高隔热、降噪效能,据调查对比,使用此类玻璃的有效节能率较之一般单层玻璃要高出30%。
夏季往往是太阳辐射强,窗户得热最多的时候,应结合建筑构件,适当采取各种遮阳措施。按开窗方位,构件遮阳在东、西向,可采用综合式遮阳;南向可采用水平遮阳。按气候特征,绿化遮阳可采用阔叶乔木,同时满足夏季遮阳和冬季日照要求。
在住宅建筑中,除了围护结构、屋面、窗户外,《导则》还要求对分户隔墙及楼板作保温隔热处理。这样就比较完整地增强了整个建筑的密闭性和保温隔热性能。
2、生态小区室内热环境系统的改善
《导则》中设计出生态小区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标准: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之间,夏季空调的室内温度保持在22≤~27℃之间;室内垂直温差要小于4℃;室内的供暖、空调设备噪声不得大于30dB。要达到这些热舒适标准,改善室内环境,主要利用自然调节和人工使用设备调节两种方式。
(1)自然调节
《导则》要求生态小区的住宅采暖、空调及热水供给、集中采暖系统和分户独立式采暖系统的热源均应尽量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和清洁能源。如有废热资源可供使用,宜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1
①充分享受日照。
日照具有强烈的热效应,在寒冷的气候下给人以温暖,是重要热源补充。同时亦能促进花草树木生长,为人们提供美好的小区环境。因而在小区住宅布局中宜注意朝向,改变单纯按日照间距南北向行列式排列,而依太阳的方位角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享受日照。如住宅上下或左右错开布置;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相结合的布置;南偏东的最佳日照角度的布置。
应该说,南北向住宅中南面整天有日照,很理想,但北面居室却终年不见阳光;而东西向住宅虽然有缺点,西面房间夏天很晒,但冬天可两面收阳,也有好的方面。还有,适当增加东西向住宅不仅能扩大建房面积,还可加大南北向住宅的间距,形成庭院式的室外空间。但在东西向住宅和南北向住宅拼接时,必须考虑两楼接收日照的程度和相互遮挡的关系。东西向住宅虽说遮挡了部分南向居室的午后日照,但庭院内冬季可不受寒风的侵袭,改善了小区小气候。
②自然通风降温。
炎热季节中良好的通风如同寒冷季节中的日照一样重要,生态小区的建筑布局要为自然通风环境提供条件。
过梳法。一般来说,敞开的空间比封闭的空间空气流通好;点式住宅比条式住宅通风效果好。夏季风吹进点式住宅时如同过梳一般,将居室和庭院内的热空气带走。
导流法。把小区的室外空间组织成一个系统,将区内主要道路设计成主通风道,沿通风廊道流向各个住宅组团,然后再从组团内庭院空间分流到住宅。
③种植绿化调温。
据调查,南向房间温度较高且绿化少,宜在建筑南侧种植高大落叶树种,或周边设置种植槽或遮阳构架,配合藤条植物组成垂直绿化体系,依靠植物生命的周期变化来适应气候的变化,以保证冬季最大程度的光利用和夏季极佳的遮阳效果。小区宜增加绿化、植被、水体应用,铺地选择热反射系数较小的草皮砖等材料。据测定,夏季的草坪能降低气温3~5℃,而冬季的草坪却能增温6~6.5℃。
(2)设备调节
当自然调节仍无法满足要求时,室内将依赖空调等设备的调节来达到热舒适。《导则》要求生态小区推广采暖、空调、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集中采暖系统应实现分室温度调节、实施分户热计量和设置智能计量收费系统;分户系统采用燃气作为热源时,应采取一定措施以防止局部空气污染;利用热泵机组采暖时,应考虑辅助热源,以保证系统运行稳定;采用电采暖系统时,宜利用太阳能作为辅助能源;并考虑集中空调余热的回收利用;还应将户式中央空调的新风进口远离污染源;对于室外机宜隐蔽安装,固定牢靠,并采取遮阳、防雨措施,而不影响冷凝器排风。
当今,随着家用空调的普及,体现出一机两用,达温迅速,调节方便等优点,但也显露出室内人的头部温度过高而脚部寒冷,以及有吹风感等不理想之处。经测试,空调房间在房间辐射温度、垂直温度梯度和气流速度三个方面均不如集中供暖房间的热舒适环境。而集中供暖房间的辐射温度值接近空气温度,有助于温暖感。这也是在相同的空气温度下,集中供暖房间比空调房间更暖和的原因。冬季的室温值并非越高越好,能设置较低的温度却达到相同效果,这对人的热舒适感、节约能源和获得良好室内空气品质均为有益。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中热环境系统的指标评价
生态小区热环境系统的构建结果如何,须进行相应的科学指标评价。
1、选用相对科学的因子比较评价
对环境质量评定时,首先确定的是评价因子。而面对多因子的环境质量指数评价,运用加权求和综合指数不失为一个科学之法。在综合指数计算中,关键将确定权值。经过对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主成分分析法等诸多常用的权值确定方法分析比较后,在此决定选用专家评分法。它由评分者对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估后,直接计算出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数值,经归一化后得出权值系数。有个经典的试验说明,一般人难以胜任同时进行超过7个不同因子之间重要程度的比较和判断,而最能出色胜任两个因子之间的差异比较。专家评分法正是凭借这可靠而有效的“两两比较法”,每次从n个因子中选择两个进行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并设定:i因子与j因子相比,极其重要记为9,很重要记为7,重要记为5,稍重要记为3,同等重要记为1;稍次要记为1/3;次要记为1/5;很次要记为1/7;极其次要记为1/9,其中间值分别由8、6、4、2、1/2,1/4,1/6,1/8来标度。
融合《导则》要求,根据国家标准《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本文确定生态小区热环境系统的评价因子为五项,(见下表)。
其中各因子权重的确定是通过建立因子比较矩阵来实现的,本文采用和积法求解各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以及进行一致性检验。是采用专家评分法来对其权重及综合指数进行评判的。
最大特征值:
一致性指标
根据一致性检验法则,当评价因子数为4项时,C.I./0.90<0.1即可认定该评价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在本评价矩阵中,推得其权重系数[0.300,0.300,0.063,0.063,0.274]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2、选用相对合理的评价等级划分
在等级评价中,如何才能更趋合理呢?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 8-1996)》中的“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一级标准为30mg/L,二级标准为150mg/L。而某个项目当时的实测值为40mg/L,其情况远好于二级标准,数据距离一级标准较近,可照常规,该项目是属二级标准的。这样的等级划分无疑不尽合理,这时若采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价方法,则显得更为全面和客观。
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L.A.Zadeh教授在1965年首先提出的模糊集合理论,其定义为:设给定论域U,U上的一个模糊子集A,对于任意元素x∈U,都能确定一个函数μA(x)∈[0,1],用以表示x属于A的程度。μA(x)称为x对A的隶属度函数。
本文采用模糊集合理论来划定生态小区热环境评价体系的等级,每项因子的基础指数为1。对于因子A1和A2,在规定温度范围外,温度每超出范围1度,其指数减0.1;在规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每接近中间温度1度,其指数加0.1。对于因子A3和A4,在规定湿度范围外,湿度每超出范围5%,其指数减0.1;在规定湿度范围内,温度每接近中间湿度5%,其指数加0.1。A5的指数采用实际值除以标准值所得的数值(称为“标准相对值”)。
首先,假设一个生态小区的热环境体系,其每项因子恰好达标,所得结果为:
其次,假设一个生态小区的热环境体系,其每项因子做到最好(A5项的最佳值暂以2计),所得结果为:
根据以上两数值,可以构建出热环境评价体系的“分级隶属度”函数表:
3、应用相对合理的指标评价实例
创建绿色小区工作总结 篇4
紫虹嘉苑小区内的居民文化层次高,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因此特别注意居住地环境质量的有效改善和提高。居委干部充分认识到,只有顺应民意,创建绿色小区,才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居委会组织小区居民开展关于创建绿色家园活动的讨论,自觉形成了小区居民环保守则。
我们把创建绿色小区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居委成立了以党小组长为组长,居委、物业、业委会、民警、学校、小区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创绿”工作班子,并制定了创建绿色小区的工作计划,创立了“创绿”工作管理网络,组建了创绿工作监督小组,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和协调创绿工作中的各项问题和实施计划措施,形成合力,共创绿色小区。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嘉兴街道领导就十分重视,把紫虹嘉苑“绿色小区”创建作为街道创建“环境优雅、功能现代、素质良好”的知识型全国文明社区的一个重要抓手,亲自牵头工作,指导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整个创建工作的具体规划部署,定期检查考核,解决突出矛盾。由于有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创建活动得到了各方面的有力支援。
二、加大投入,全面整治,长效管理
要创建成“绿色小区”,物业管理部门是否具有绿色管理意识和绿色理念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小区内硬件条件较好,绿化覆盖率达31%,小区物业管理又有一套较为严格、规范的管理模式,并配备有一支专业性很强的保洁、保绿、保安队伍,这为创建绿色小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居委会通过与物业部门的不断沟通和协调,相互间形成了共识,几年来物业管理部门也一直坚持把创建绿色小区工作纳入到小区的各项建设和管理之中。一是加大环境建设投入,物业管理部门每年投入一定经费对小区路灯、绿地、小区内道路、防盗门、走廊里损坏的地砖进行整修。同时对小区的绿地重新进行规划布局,增植绿树,补植草皮,挖潜增绿,使小区内的草坪常绿、花坛鲜花常开,绿树成荫。还在花坛中设置了文明警示牌,真正达到黄土不见天,点上有景、面上有绿的`绿化格局。为了搞好垃圾分类集放,物业专门设置了保洁箱存放有害有毒垃圾,还设置了废旧电池箱,方便居民集中回收。二是坚持物业长效管理,保持小区环境整洁。物业定期对小区的污水管进行疏通,制作了机动车进小区应减速、禁鸣的标志,有效地提高了小区的环境质量。
三、加大宣传,提高理念,形成共识
我们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居民人人关心小区环境质量,积极自觉参与“创建绿色小区”的各项活动。
去年,居委干部先后多次到外街道绿色小区学习,还参加了由区举办的各种创建绿色小区交流会、研讨会、推进会等。我们还环保专业人员来小区举行环保知识宣传活动,组织小区居民开展绿色家园的学习会、座谈会、交流家庭绿化心得等活动。通过这些学习和活动唤起了广大居民崇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树立了生态道德,使居民们从心底里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在创建绿色小区工作中,小区还建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队伍由退休党员、楼组长和居民积极分子组成。我们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倡导绿色生活,并向居民发出了创建绿色小区的倡议书和各类环保宣传资料1000多份。还利用每年的环境相关纪念日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活动,例如在“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环境相关节日期间,在小区举行环境保护法规咨询和绿化常识问答的大型环保宣传活动。小区各楼组制定的居民行为规范中也有关于环保、爱绿、护绿的内容。生动、真实的大量信息,让广大居民们受益匪浅,不但增加了节水节能意识,还自觉付诸行动。现在有些居民将洗衣服的水冲洗阳台和庭园、冲洗马桶,还有些居民在抽水马桶的水箱内放置存满水的瓶子来节约用水。
假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教育的大好时期,居委会组织学生在小区内举行宣传“七不规范”和争当护绿小卫士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小区卫生清扫工作,学生们主动向养狗户发放倡议书等有关宣传资料,他们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小区的环保活动中,也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了小区中的大人们。
四、创新载体,全力以赴,共同创绿
“创建绿色小区”是一项群众参与、大家受益的活动。一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创建了一系列环保活动的载体。我们在小区开展种绿、养绿、护绿活动期间,组织居民到公园参观学习,获取养花护绿的经验,同时又在小区内开展了小型家庭花卉展。许多居民自己掏钱购买了兰花、牡丹花、桂花树等各种盆花,种植和放置在楼前屋后的绿化带里,供大家观赏。还大力倡导居民在自家的庭院、窗台、围墙栅栏中种花养草,提高垂直绿化的密度。
五:突出重点,打造特色
绿色住宅城市——温哥华 篇5
由于三面环山,一面傍海,温哥华虽处于和中国黑龙江省相近的高纬度,但南面受太平洋季风和暖流影响,东北部有纵贯北美大陆的落基山脉作屏障,终年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夏季温度在20℃左右,而冬季也很少低于0℃。
温哥华地区包括温哥华及周边17个市面积293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00万人,其中亚裔包括华人占25%以上。
温哥华是BC省和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仅次于多伦多、蒙特利尔的加拿大第三大城市,也是加拿大西海岸最大的工商、金融、科技和文化中心。温哥华公立图书馆藏书丰富,并设有20个分馆,是加拿大最大图书馆之一。教育十分发达,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西蒙弗雷塞大学均在该市。温哥华港现时是加拿大最大和最繁忙的港口,以货物总吨数计是北美的第四大港口。此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令旅游业成为市内继林木业后第二大经济支柱。温哥华也是北美继洛杉矶和纽约后第三大制片中心,更有“北方好莱坞”之称。
(摄影:辛向阳)
(责任编辑:赵静)
建造人性化规划的绿色住宅小区 篇6
关键词: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绿色节能建筑的主动式设计
一、项目概况
沈阳奥园国际城位于沈阳苏家屯, 由多栋别墅, 高层豪华住宅、小户型公寓及若干栋沿街商业组成。小区采用组团分区, 人车分流, 中央绿化共享等规划。区内通过一条环形商业步行街将整个地块分为四个组团。其中首期用地面积约19.6公顷, 建筑面积453076m2, 绿化率40%, 容积率1.26。小区配套齐全, 设有幼儿园、会所、酒店、小学、大型商业街等生活配套设施。
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 着力打造健康舒适型低密度社区。主要措施有:
1、
组团式分区, 便于社区管理及街区共享, 通过一条环形商业步行街将整个地块分为四个组团, 各自封闭管理。组团1:为高档住宅 (别墅) 组团, 由建筑面积190m2~380m2不等的高层豪华住宅与板式高层豪华住宅组成。组团2~4:为18至33层不等的高层住宅或公寓组成。
2、交通系统规划采用人车分流, 强调车流对组团内部居民影响最小。
小区道路共分三级:小区外围市政马路、组团间8米宽马路 (其中为环形步行街) , 组团内2米宽人行道路, 组团内地面不行车, 全部设地下车库停车。不同于传统别墅小区, 前花园或后花园均规划为车道或停车位, 停车噪音及废气对低层住宅的影响很大。为解决这个弊病, 该别墅区 (组团一) 的车库相向两两成组布置在地下, 居民无论是从前花园还是后花园回家, 均能感受到首层优美的绿化环境, 而在寒冷的冬天不用担心车受到积雪及风沙的伤害, 停车后就可以直接进入温暖的家;
3、绿化规划中采用中央绿化带、组团绿核共享的思路:
组团一的中心贯穿南北打造一条中轴景观带, 让别墅区业主都能步行不超过100米就可到达。中轴景观带绿化面积达1.8万m, 布置有亲水空间, 种植以丰富的绿植, 增加一些小区活动空间, 以便业主享受绿色的生活。组团2~4分别内聚绿核, 并且通过绿轴相互渗透。
三、运用低碳健康的技术手段, 全面提升住宅品质
考虑到沈阳地区处于北方严寒地区, 冬季供暖期长, 生活的资源消耗量比较大, 所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 我们按照绿色节能建筑的主动式设计原则, 着手运用了目前比较先进的一些建筑低碳技术, 使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 消耗尽量少的地球资源, 使用尽量少的能源, 产生尽量少的废弃物, 打造高舒适度的绿色建筑。主要技术措施有:
1、置换式新风系统技术
别墅装修送风口尽量布置在地面靠窗户中心位置, 排气布置在卫生间。室外新风采集后, 经初效过滤后送至空气处理机组, 与室内回风系进行全热交换, 回收能量。后经表冷段继续加热/降温、加湿后送至各楼层。使用该技术达到了高舒适度室内的指标控制, 如风速仅0.1~0.3m/s, 相当于人说话的气流扰动, 没有吹风感;1个小时以内, 房间内的脏空气100%置换出去, 污洁空气不交叉, 无浮尘扰动;房间湿度可维持在30%~70%的舒适范围。
2、别墅各楼层采用地面辐射采暖和制冷系统
别墅在垫层内敷设毛细管, 通过垫层散热和吸热, 承担部分热负荷和部分冷负荷。冬季辐射采暖水温为32/35℃, 由一次水经板换热后供给;夏季辐射制冷水温为18/21℃, 由冷水经板换换热后供给。采用该技术, 能保证常年温度在20~26度之间;相对湿度30%~70%。
3、地下水水源热泵技术
别墅利用可再生能源 (地下水的能量) , 为建筑提供能量, 以达到低碳建筑目的。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电能, 即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在冬季, 把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 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用于采暖;在夏季, 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土壤中去。这种工作模式使得地源热泵比传统采暖和制冷模式运行效率要高40%以上, 有效地降低空调及采暖损耗的能源。
4、高性能外窗与外遮阳
绿色住宅小区 篇7
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 2006年6月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以下简称“绿标”) 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 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国家标准。虽然绿色建筑工作在我国已全面开展, 但目前市场上普遍认为绿色建筑的建筑造价一定很高, 它已经成为了高成本的代名词。本文以某住宅小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实施绿色建筑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 论证投资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1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
1.1 增量成本的定义和基准方案的确定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定义:项目按照“绿标”设计并以星级绿色建筑为目标, 在项目建设实施的过程中所导致的成本增加额;基准建筑成本是在研究、设计、建造满足相关节能标准基础的同规模、同功能建筑的各项投资成本总和, 是增量成本的起算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包括绿色建筑咨询成本、认证成本和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本文重点分析建筑技术措施产生的增量成本, 即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经过对大量绿色建筑技术增量的调查, 增量成本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绿色建筑增加的技术措施;二是强化型技术措施;三是交互影响产生的成本增量, 该部分可正可负。综上所述,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绿色建筑方案成本-基准方案成本±交互成本。
1.2 绿色建筑项目技术及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经济效益分析主要分两步:第一, 根据项目的技术方案, 获取技术方案的市场造价成本。第二, 计算应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所需的总成本与基准建筑成本之间的差值。
(1) 项目概况及技术措施。某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164487m2, 建设项目有住宅楼、地下车库和临街底商, 绿化率32.7%。项目主要采用了太阳能热水系统, 场地径流控制, 场地物理环境模拟分析, 高效灌溉、高性能建材和垃圾分类收集等技术。
(2) 技术增量成本分析。项目的主要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见表1。
注:1、太阳能热水系统每户4500元/台, 共有375户安装.12层以下强制安装, 12层以上有条件安装, 因此本表中成本为12层以上建筑安装太阳能后的平均成本.2高效节能灯100元/个, 每户4个, 共计526户;2、雨水系统造价为75000元/套, 应用面积为6.3万;3、节水器具和设备成本每户各台设备共计4800元/户, 一般器具为3000元/户, 共计526户.
1.3 绿色建筑项目增量成本分析
从表1可以计算出, 项目单位面积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为47.72元/m2。其中,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增量成本最大, 为168.75万元, 其次是节水器具和设备为94.4万元, 增量成本较大的技术增量集中在非传统水源利用、节水器具、建筑节能等方面。
2 绿色建筑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的效益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具体如图1。
2.1 节能技术经济效益
(1) 围护结构。通常将绿色建筑与参照建筑全年能耗进行模拟对比。本项目采用能耗模拟软件e Quest, 计算出设计建筑年能耗占参照建筑年能耗的比率为78.6%。由于我省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标准, 围护结构部分对建筑节能的要求已变成强制性要求;但“绿标”“5.2.16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故此处仍将能耗模拟列为技术增量。
(2) 可再生能源利用。本项目使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热水系统, 通过计算可得出节能量, 再乘以相应能源价格即为年节能效益,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水的比热容, 4200J/ (kg·℃) ;m:年产热水质量
t初:自来水初始温度;t末:自来水加热达到的温度;ηwh:太阳能热水器能效;λ:能源换算系数, 2.778e-7k W·h/J。
该项目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共375户, 假设1户每天的用热水量为50L/d, 年用热水量为18250kg, 则该栋建筑年用热水总量为6843.75t。自来水初始温度为20℃, 加热达到的温度为60℃, 太阳能热水器能效比按50%计算, 该项目所在地电价为0.52元/度计算, 计算出太阳能热水器年节能效益为83044元。
2.2 节水技术经济效益
雨水收集:全年绿化浇洒和道路冲洗的需水量共6646.34m3, 收集的场地雨水共7809.79m3, 水价P水=3元/m3
式中:△Q水t:第t种技术节水量;P水:水价。
按照上述公式可计算出项目的雨水收集系统年效益为23429.37元。
3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下降的潜力分析
造成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下降的原因, 除了绿色建筑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实现绿色建筑要求的产品和材料的价格持续下降等因素外, 还包括: (1) 节能标准的提高。河北省2011年开始执行修订后的居住建筑节能65%标准, 对围护结构保温措施要求进一步提高, 这部分增量就变成了项目的强制性要求。 (2) 政策要求对增量成本的影响。自2008年开始, 河北省民用建筑全面执行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技术, 要求:12层及以下的新建居住建筑和实行集中供应热水的医院、学校、饭店等热水消耗大户, 必须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对于太阳能热水这部分的增量也可能变为基准建筑成本。 (3) 项目定位目标明确。项目定位趋于理性, 不再一味追求绿色建筑的新概念和过高品质, 在满足绿色建筑标准的基础上注意实际效果, 充分考虑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4) 绿色建筑可行性研究开展时间对增量成本的影响。在不同项目阶段开展绿色建筑可行性研究和绿色建筑设计对增量成本也产生直接影响, 越是在项目前期, 增量成本将越低。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住宅小区绿色建筑项目的造价、成本节约的分析, 分析绿色建筑项目实施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并将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作为绿色建筑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的关键内容, 为投资决策者在方案选择上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绿色住宅小区,增量成本,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河北省经济年鉴, 河北省统计局.
[2]叶祖达.中国绿色建筑技术经济成本效益分析.
[3]孙大明.当前中国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研究[J].学术研究.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探讨 篇8
1“生态小区”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对“生态住宅小区”的定义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进行设计、组织住宅建筑室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无污染、生态平稳的建筑居住环境。所谓的“生态小区”,主要有三个要素,即以人为本、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
2 生态小区的特点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首先要协调发展。生态小区内营造自然与人共生的人居环境,将自然融于小区,小区环境融于自然,使人们回归到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的理想居住环境。生态小区不仅要营造优美的环境,还要达到环境、人、建筑、自然的和谐,使社会、经济、环境三者整体协调。其次,“生态小区”的绿地率(包括景区和水面)须达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应在28 m2以上。采用自然排水系统,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强调建筑基地的渗水保水能力及透水性能。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再次,要经济环保。应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应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节约能源。在小区建筑与景观设计中导入雨水利用或净水系统的设计,在小区内实行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
3 生态小区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原则
现代生态小区景观的营造,应当符合舒适、高效、健康和美观的设计要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础,高效是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追求美观是生态住宅与大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小区的景观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力求营造“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花木扶疏、缓坡清流、阳光草坪、生机盎然”的人间仙境。营造一个富有特色的、环保的,又整体和谐的人居环境,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 景观设计自然多层次的原则
因地制宜是生态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尊重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这样不仅节约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能营造自然的景观,使空间有变化,有层次感,更富有诗情画意。其次,选择地域性植物树种,在园林绿化上尽量选择适宜生存的乡土植物为主。
3.2 小区内外环境立体化原则
运用“景观生态网络”的设计理念来规划设计绿色生态型住宅小区景观,赋予住宅小区景观空间的立体化、多样化和网络化。环境景观绿化上下交融,运用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多种植物造景手段,使小区内的休闲区绿化、道路绿化、阳台绿化、建筑前后绿化、车库入口绿化等绿色植物系统立体化布置;小区内部绿化与外部环境景观连接成绿色网络,内外景观交融,和谐过渡和延续,使得小区外部也成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同时小区围墙绿化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住宅小区环境。
3.3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
在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合理梳理自然景观要素,例如:地形、水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始终要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居学、景观生态学、植物学、社会学、美学等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使人与自然界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其次要从视觉美感上对景观形象再造,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的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要使景观设计更加符合整体生态环境,不仅要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情画意的小区景观。
3.4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性化空间是指能满足人在物质与精神等各方面需求的生存空间。住宅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小区景观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休闲、运动和交流的环境空间。因此,小区景观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石缝和浅沟里寻找小动物;买菜回来的老人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小区绿化要依据人们的需求来设计。
4 生态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四大要素设计
生态小区景观设计的四大要素为地形、植物、建筑、水体。
4.1 地形———“因地制宜”打造缓坡景观地形
地形是小区景观设计的基础,是构成小区景观的骨架。在建筑过程中的平整土地,使得小区原地形通常遭到破坏,破坏了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是生态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英国对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世界各国设计师的广泛认可[3]。这就要求小区景观设计时在满足交通流线的基础上,尽量在规划设计中保留原来的地形地貌,依坡而建,在景观设计中选用起伏的缓坡设计。
4.2 植物———“适地适树”丰富植物景观层次
在进行小区植物配置时考虑到植物的适地适树、功能要求、景观需求、经济要求,注重选用多样化的植物来营造舒适、美观的生态环境。首先,通过乔灌与地被草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采用各种形态,各种花色的树种、宿根地被植物、芳香植物配置成多样性的稳定的植物群落,构成多层次、多种类的复合结构,这种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既丰富了植物的层次与观赏性,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释放出更多的氧气,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其次特别要注意“适地适树”原则,小区景观设计植物应用的尽量乡土化,作为骨干树种的乔木,以及丰富景观的花灌木,都要注意选用乡土树种。少量选取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这不仅能营造特色鲜明的地域景观,也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减少后期养护作业,有利于降低成本。再次,要注重植物配置的功能性,推广保健植物,提倡利用植物来隔声减噪、吸收废气、净化空气等等。
4.3 水体———“生态循环”梳理绿色景观水系
在小区景观设计中,水是景观设计中最活跃的要素,极富表现力,水是小区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是生命之源,水是动植物的栖息地,丰富的营养能滋养周围的植物、鱼和其他野生物。离开了水就意味着失去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动物、植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的世界。水能起到组织空间、明确游览路线、明确的方向感,并能协调小区内部环境的作用[5]。水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具有动的喧嚣,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水产生流动跌落,不仅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例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将组成参与性的动态景观,成为居民留恋的场所。另外,水边浓密的“垂直绿障”,水面铺满了绿萍,林中鸟声唧唧,坐临池畔,如入深山老林,水的空间营造了宁静、古拙的野趣[6]。在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景观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使污水处理工艺与生态小区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建设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景观湿地系统,是实现小区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有利于促进小区良性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生态住宅小区污水处理今后的发展方向。
4.4 建筑———“节能艺术”创造景观和谐整体
生态小区的建筑要符合环保、节能、节水、无污染、高舒适度的原则。在社区环境设计中,生态设计体现在展示自然,弱化建筑,提倡人和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理念。建筑风格与景观环境的和谐统一尤为重要,优秀的建筑设计往往是一个小区景观设计的点睛之笔。建筑就其特点而言,特别重视总体布局,满足功能的要求,满足景观构图的要求。在基址选择上,因地制宜,融于自然[7]。将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融成和谐的整体,建筑的双重性是居住功能与艺术性,建筑的艺术性强调建筑造型的美观,色彩与周围环境和谐,还要极力追求美观。生态建筑还要探索、创新现代建筑中空间与环境的新意。生态设计很大部分体现在探索如何保护资源,节约能源和减少建筑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沼气等各种能源及各种新技术和设计理念。
总之,生态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在做小区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因势因时,充分考虑到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协调关系,在景观设计中综合的进行环境和生态分析,努力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空间,这也是21世纪赋予我们设计师的责任。因此,为了创造出人们心中理想的家园,使得我们居住的家园环境、小区氛围更有诗情画意,研究与了解先进的生态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理念,对设计人员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向红.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王凯.居住区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103,6(3):52-53.
[3]于芳红.浅谈现代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J].石河子科技,2004(2):24-25.
[4]张安民.小区建设中园林布局的人本理念[J].高等建筑教育2,006(9):1-3.
[5]柳骅.水生植物造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125-127.
[6]车生泉,郑丽蓉.园林水景植物配置[J].园林2,004(9):89-91.
装配式住宅—绿色住宅的发展趋势 篇9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绿色住宅,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推广绿色住宅工作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住宅建设仍处于粗放型的阶段。部分地区多层住宅仍然以粘土砖作为主要的墙体材料,粘土砖在烧结过程中污染大、能耗高,严重毁坏耕地,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现场噪声大,材料浪费多,废物及废水排放多,现浇时需要大量的养护用水;落后的湿作业,生产效率明显偏低,工程质量不易保证,且工地产生大量的渣土,在生产、运输、消纳过程中会给城市环境造成污染,难以实现环保施工。传统的住宅建设方式已严重透支环境承载能力,无法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适应未来住宅发展的趋势,大力推进绿色住宅势在必行。
“十二五”是我国环境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出要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装配式住宅契合了我国环境发展趋势,形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的绿色住宅,提升了住宅建设的综合效益。因此,装配式住宅可作为绿色住宅发展的方向之一。
装配式住宅在当今国际建筑领域运用已较为广泛,其优点具体表现在:
1)绿色施工:工厂统一加工,施工现场只需要装配安装,不需要泵送混凝土,施工现场混凝土浇捣及搅拌所产生的噪声大大减少;不需要夜间施工,减少夜间照明,降低了光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预制构件外装饰工厂化制作,不采用外脚手架,不产生落地灰,扬尘得到有效抑制。
2)环保节能:施工现场不使用搅拌车,固定泵,免去了对此类机具的清洗,节约了大量清洗用水,也避免了废水,废浆对周围环境的污梁,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节能节时约70%,节水约80%。
3)机械化程度高:预制构件的装配化,成型模具和生产设备一次性投入后可重复使用,提高了使用效率,耗材少,节约资源和费用;缩短施工工期;施工受季节影响小,且质量更易得到有效控制;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得到有效缓解;劳动力资源投入相对减少。
装配式住宅做到了协调统一、优化配置,在不降低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优化了建筑性能和功能。发展绿色住宅利国利民,装配式住宅综合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住宅体系。然而,目前这类结构要大范围推广,作为绿色住宅的主要建设类型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住宅部品的模数协调体系尚未完善,通用性较差;目前国内相关设计、验收规范等滞后施工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建筑总高度及层高上均有较大的限制。
和先进的工业国家相比,我国的房屋建筑工业比较落后,因此我们要迅速转变观念、面向未来、敢于创新、迎接挑战。在推行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奋起直追,为人民群众建造更多更好、美观舒适的绿色装配式住宅。如何科学发展装配式住宅,规模化推广建设绿色装配式住宅,有赖于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技术体系升级,笔者提出几点想法:
1)完善技术开发制度。
推行绿色建筑检测、评价认证制度;通过制度鼓励和引导发展适合国情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加速标准修订。
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力量,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提高科研水平;创新提升适合我国的国家级技术标准。
3)建立财税激励政策。
政府对住宅产业化的支持应落实到资金等具体问题上,对进行住宅产业化的企业应加大支持力度;对部品体系、建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给予减免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鼓励居民购买绿色住宅。
4)开展示范工程。
组织实施与绿色住宅相关的示范工程,对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装配住宅的试点、示范。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将发展绿色住宅纳入节能减排考核体系,加快推进绿色住宅进程,并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提高装配式建筑在社会中的认知度、认同度,倡导资源节约型的住宅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5)大力推进绿色施工。
国家应集中科研、技术优势,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标准体系,加强住宅性能认定体系以及建筑节能环保等的研究。推进清洁生产,以废弃物零排放为目标,对生产过程的产出物进行循环利用。
6)加强人员队伍培训。
调动企业人员培训的积极性,为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建立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装配式住宅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装配式住宅能借助国内外先进技术,通过政府的引导和积极支持,实现国内企业的本地化生产,同时形成生产的规模化,规模效应显现后,单位工程造价将逐步下降,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装配式住宅遵循高效、和谐、健康的建设模式,广泛采用节水、节能、环保技术,必将成为绿色住宅的发展趋势。绿色装配式住宅的逐步推广,将有助于构建低碳型社会,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严薇.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与建筑工业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5):101-102.
[2]张季超.新型节能环保装配整体式住宅研究[J].建设科技,2008(22):234-235.
[3]陈振基.香港建筑工业化进程简述[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6(5):83-85.
绿色建筑与CSI住宅体系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CSI住宅体
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96-01
一、关于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主要考虑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生态平衡的相对完美的关系,着重每一个设计过程中的环节,尽可能考虑人所存在的环境和相对应的环境影响与效益,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多的破坏,绿色建筑概念的形成涉及到建筑生成的各个阶段和建筑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对建筑的使用功能的要求逐渐变得多元化。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走向了更快捷的生活方式,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工业时代创造的幸福时光。工程给人们到底带来了什么,值得深思。在看起来的舒适生活下也许藏着因工业产品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在这个科技充斥社会的时代,我们有可能让工程与自然和谐共存,并且一直有许多人进行技术改革与尝试,单拿建筑来讲,绿色建筑的提出、研究、发展无疑对工程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人类可以生存的更持久的动力。
随着大量建筑的建设,我国建筑师开始很慎重的对地球资源的利用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在世界改头换面的大建大拆的过程中,建筑师们也注意到了保护资源、关爱地球的问题。始于美国的绿色消费浪潮开始影响人类,随之不久,建筑的绿色设计成为设计和研究的重点问题问题。
(二)我国的绿色建筑。
在我国,绿色建筑生命周期没有明确的定义,通俗来说,它包括建筑从产生到报废的整个过程,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首次提出绿色产品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国就不同的绿色产业进行了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和认证的确定。
具体来说,绿色建筑中,绿色材料在建筑室内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生态漆的运用、纸板管的运用,均属于可再循环的设计概念,有效减少建筑垃圾,在建筑技术上,充分考虑了环境与建筑材料的可容纳和消化能力,这样的建筑产品,寿命可以延长,零部件可以再制造,材料与能量的循环都可以大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重大伤害。
二、何为CSI
就CSI建筑住宅体系来说,它抛开了传统意义上对建筑墙体和结构的理解,大胆的尝试可拆卸的隔墙设计理念,操作方便,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减少住宅建筑大规模推倒重建的国内住宅建筑现状,对建筑的寿命延长和住户根据人口变化进行调整的生活需求得到了多层面的建筑功能需求。目前,CSI住宅体系在我国发展的并不完善,笔者在此对CSI住宅体系进行大概的评价。房间功能明确后,可以清楚了解到哪些隔墙必须拆卸和移动,在技术可能的情况下,确定拆卸对象。减少拆卸工作量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第一种是空间的重新分割,第二种是建筑物品的模式化生产。CSI建筑体系在结构上的设计特色,主要表现在管道的集中铺设,需要部分的架空地板和架空吊顶,特殊构造处理,并且实现同层排水,这种简单的连接方式,尽可能的减少了紧固件的连接和拆卸,在结构上的设计为拆卸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提大的便捷空间。当然,产品在原始状态和最终状态之间肯定会发生较大的性能改变,因此,设计时应遵循尽可能大的减小结构的不确定性,并且,有意识的将厨房和室内的若干卫生间较近的进行空间布置。以减少管线路线,从而达到经济适用,节能节材的效果,CSI住宅建筑体系就是一例很好的绿色建筑理念的实现者。他不仅在设计、生产、使用、安装等多个方面具有能够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优良之处,而且提高整个产品开发和使用以及拆卸环节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效率,从而能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绿色节能。
(一)绿色建筑与csl。
在建筑技术领域,绿色建筑也出现在很多个生产的必要环节当中,例如,门窗冷热桥设计,窗户玻璃的类型选择,墙身保温材料的创新与改革,地板的防噪声隔层,太阳能收集与利用,风能发电装置等等,相关学科领域中,例如景观的垂直绿化措施都能很好的改善建筑室内体验和室外景观。外立面设计中,在考虑建筑美学相关原则下,很多施工技术都有较之前非常大的节约设计。诸如此类的设计都为绿色建筑的建设生产使用提供了很多便利与尝试。丰富了绿色建筑的科学实践的内涵。对于环境与人类友好和谐共存提供了很好的探索性活动,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性质的建筑方面的改变影响着人类生活,并且越来越多的渗透在身边的点点滴滴,与其说这种建筑技术愈发成熟,不如说是人类社会对于建筑和生活本身进行了理智和客观的思考后的进步体现。
三、小结
作为建筑设计学习者和参与者,同时以一个建筑使用者的身份来说,绿色建筑的研发,使用和思考带给人类一个新的生活态度和自然观。正如文章开头所说,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强势来袭,人类的开发建设脚步势不可挡。在我们快步前进的同时,是应该照顾并充分考虑自然承受能力的。为例我们本身的生活,父辈的嘱托,和对后代的一个负责任的交代。绿色建筑带给了工程效率和收益,工程带给了人类便捷的生活和人情味。
参考文献:
[1]赵倩. CSI住宅建筑体系设计初探[D].山东建筑大学,2011.
[2]李飞. CSI住宅与普通住宅对比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
[3]黄新. CSI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及其排水设计初探[J]. 建筑施工,2011,02:150-152.
[4]仲方. CSI住宅:从理想到现实的婵变[J]. 住宅产业,2011,04:61-63.
[5]王全良,战晓静,李建海,张伟. CSI住宅 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J]. 住宅产业,2008,11:30-31.
[6]赵海静,瞿富强. 以CSI住宅工业化体系推进成品住房建设[J]. 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12:21-23.
作者简介:
1.谢晓静(1991.8-),女,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研究生在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丹麦绿色公共住宅 篇11
绿色公共住宅是指在公共住宅的整个生命周期 (选址、规划、设计、施工、使用、拆除) 中, 充分考虑经济条件和技术可行性等诸多因素, 以最节约、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 在环境负荷最低的情况下营建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居住生活空间, 从而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与共生共荣。
丹麦凭借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 成为世界上应用和推广绿色公共住宅较为成功的国度之一。丹麦绿色公共住宅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并引入绿色平衡理念, 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 集成自然采光通风、智能化控制、新能源利用、高效清洁施工等技术, 实现了建筑、环境、科技、人文的和谐统一。当前我国绿色保障性住房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丹麦绿色公共住宅的实践经验, 对我国绿色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丹麦公共住宅的政策演变和技术发展
1、政策演变历程。丹麦是高福利国家, 实施公共住宅政策已有70多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 因大批劳动者移居城市, 住房管理制度缺失和房租不断上涨, 丹麦住房问题日益突出。60年代中期, 丹麦出台了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的公共住宅政策, 并指导国会进行大规模的住房建造计划。80年代, 该国基本消除了房荒现象, 公共住宅政策的重点由“量”的保证向“质”的提升转变。90年代后期, 丹麦公共住宅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 公共住宅政策主张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公共住宅建设。
2、建设技术发展。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建筑模数法制化的国家, 1960年通过的《建筑法》规定“所有建筑均应采用1米为基本模数, 3米为设计模数”, 并规定了20多项必须遵守的模数标准, 包括尺寸、公差等建筑参数。这些规定促使其公共住宅建设与工业化生产相结合, 预配制的建设方式有效提高了公共住宅的建造速度和标准化程度, 满足了当时大规模建房的需要。
1973年能源危机发生后, 能源价格急剧上涨, 丹麦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威胁。丹麦政府深感节能的必要性, 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降低能耗, 尤其是建筑能耗。在此背景下, 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建筑节能的科研工作, 并取得显著成绩。80年代后期, 建筑节能技术开始在公共住宅的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经过30年的努力, 该国公共住宅的建筑节能技术在提高建筑热工性能、优化建筑节能设备、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体系。
丹麦绿色公共住宅的实践案例分析——塔格拉维斯那公共住宅
塔格拉维斯那公共住宅位于哥本哈根, 建于2008年, 该案例的突出特点是对海域空间的高效开发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设计师通过应用模数制和预制装配技术, 在提升住宅品质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建造能耗和成本。
1、海域空间的高效开发和土地资源的集约。该案例位于哥本哈根内港地区, 受风暴潮影响较弱, 具备围海建房的有利条件。为减少征地费用, 降低土地成本, 方案将住区的部分功能伸向海域, 通过建造海上“人工岛”, 为住区赢得了更多的建筑排布和交通组织空间。
为使原本单调的停车空间充满活力, 方案围绕海上停车场铺设了木质栈道, 并将游泳、垂钓、聚会等休闲活动融入其中。这种功能复合的空间设计手法为居民营造了多样化的亲水场所, 既增加了居民的交往机会, 又增进了邻里情谊。
住宅底层划分出一些面积较大的空间, 为社区商业、文化、娱乐、医疗等配套服务提供了合适的场所。这些功能设施不仅服务于本住区居民, 还对周边市民开放。这种混合使用的思维方式打破了住宅设计中“封闭内向”的传统, 使居住功能与城市功能相互渗透。设计师通过建设开放共享与整个城市生活融为一体的混合功能住区, 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率, 创造出设施齐备、环境优美、邻里和谐的居住空间。
2、模数制和预制装配技术的应用。方案是由多组5~6层的单体建筑组成的集合式公寓大楼, 可容纳306户居民。在其平面设计中, 设计师引入模数制概念, 以3米为设计模数构成标准化的户型结构单元, 遵循合理紧凑原则, 形成一套标准化和序列化的基本户型平面:43平方米的1室, 53平方米的2室和69平方米的3室。供水、采暖等市政设施围绕住宅外墙布置, 为室内空间的自由分隔提供了可能性, 住户可根据具体的家庭结构和需求对基本户型平面进行改造, 住宅的适应性因此大大提高。
建筑基础由预制钢筋混凝土砌体构成, 外墙面在预制砌体基础上直接用再生防水材料围合, 且不加装饰。裸露的防水外墙面耐用环保、造价低廉, 凸显了住宅简约的设计风格。受海上施工条件的限制, 住宅的阳台、楼梯、卫生间则采用整体预制的方式直接装配完成。产业化的施工方式有效缩短了建设周期, 减少了对周围海域环境的污染。
对我国寒冷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示
我国幅员辽阔, 从南到北地跨多个气候带, 气候条件的巨大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绿色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丹麦地处北欧, 其气候特征与我国寒冷地区较为相似, 因此丹麦绿色公共住宅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寒冷地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具有较好借鉴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寒冷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际情祝, 梳理形成以下3个方面的启示。
1、因地制宜的节能设计。保障性住房的节能设计虽然势必增加住房建设成本, 但从长远来看, 对保障性住房进行节能设计可以有效降低水电暖煤等能源消耗, 大大节省居住成本, 更加切合保障性住房居住人群的实际情况。其节能设计应以“被动”优先、实用优先、经济优先为原则, 因地制宜探索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之间的最佳契合点。
与丹麦相同, 我国寒冷地区保障性住房节能设计须保证住宅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采光通风条件, 提高其气候适应能力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以下是中国寒冷地区保障性住房的节能设计策略。
总体布局:
(1) 住区选址:避开易造成空气滞留或风速过大的地形。
(2) 建筑组合:采用错位布局、点条组合等规则手法, 争取良好日照;封闭西北向, 建立气候防护单元以挡寒风。
(3) 朝向:建筑宜设在向阳地段, 住宅主体迎向夏季主导风向, 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4) 环境景观:设置绿化风障, 阻挡冬季寒流;屋顶及墙面进行垂直绿化, 以达到遮阳、挡雨、保温、隔热的效果。
单体设计:
(1) 体形:扩大受热面, 整合体块, 集中体量, 减小体形系数。
(2) 住宅平面:增大房间进深, 缩短外墙长度;将次要和非采暖房间布置于北侧和东西侧。
(3) 门窗洞口: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 进行门窗洞口的合理设计, 保证自然通风;合适的窗墙面积比, 尽量设大南窗, 控制东西朝向单窗尺寸, 减少或不设北窗。
(4) 过渡空间:避免开敞式楼梯间和冷外廊, 出入口设置门斗;封闭北阳台, 适当减少南阳台外伸长度。
建筑材料与技术应用:
(1) 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 (保温隔热外墙, 低成本再生保温材料, 种植式、蓄水式屋面, 双玻窗、中空窗, 隔热性能好的窗框材料, 门窗封闭条等) 。
(2) 建筑设备节能技术 (新风系统, 雨水回收和中水回用系统, 节能锅炉等) 。
(3) 太阳能利用 (光伏电池, 太阳能热水系统, 太阳能采暖和空调系统等) 。
(4) 其他清洁能源利用 (地源热泵低温供暖技术、地下水源热泵技术等) 。
2、节约用地的集约化发展。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本中, 征地费用占有很大比例。由于保障性住房服务对象的支付能力有限, 因此在保证住区基本功能和居住舒适度的前提下, 须尽量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探索节地型保障性住区设计策略。上述公共住宅案例的空间高效开发和土地集约利用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 在采光充足和通风顺畅条件下, 寒冷地区保障性住房可采用大进深、窄面宽的平面形式, 提高住宅的平面系数 (相关研究表明住宅进深在11米以下时, 进深每增加1米, 建筑面积可扩大约1000平方米/公顷) 。
其次, 保障性住区应以多层和高层集合式住宅为主, 住区的平而布局须尽可能紧凑, 在保证居住舒适度的前提下, 适当提高容积率、建筑密度等相关技术指标。
再次, 注重空间的复合使用, 合理开发地下空间, 激活消极空间, 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巧妙设计阁楼、高差、错层、夹层等, 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最后, 提倡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 引导保障性住区的土地利用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 从居民的生活需求出发, 合理进行规划设计, 以较少的土地面积满足居民居住、工作、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3、高效清洁的产业化建设。丹麦公共住宅的产业化建设在提高建房质量和效率、节约建材、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寒冷地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仍较粗放, 借鉴丹麦住房产业化的实践经验, 我国寒冷地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应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完善。
首先, 保障性住房平面设计的模数化。将模数制概念引入保障性住房的平面设计中, 制定和执行一系列重要的基础性标准, 如模数、模数协调、合理建筑参数、尺寸和公差等, 逐步形成标准化的住宅功能与结构单位, 为住宅的产业化建设提供便利。
其次, 保障性住房建筑构配件生产的工厂化。扩大预制构件在房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实现预制构配件制品在工厂里定型化、规模化和批量化生产, 以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注重提高构配件制作的质量、精度和完善程度, 提高建房品质。
再次, 保障性住房施工的装配化。采用先进的装配式施工技术、完善的配套施工机具和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 逐步减少施工现场的湿法作业量和管理、施工人员数量, 以提高施工效率, 降低建造成本。现场装配施工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 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污水的排放、噪音的干扰等, 确保了施工与环保的并行不悖。
行业名词注释
被动式建筑节能:以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手段降低建筑能耗的技术, 具体是指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布置建筑朝向、设置遮阳构件、运用保温隔热技术、设计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等举措, 降低建筑采暖、降温、通风等所需的能源消耗。
主动式建筑节能:指在主动式技术 (通过机械设备干预手段为建筑创造舒适环境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中以优化的设备系统设计、高效的设备选用来实现建筑节能技术。
体形系数:指建筑物外部与大气接触的表面积 (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隔墙、户门的面积) 与其所围的建筑空间体积V的比值, 比值越小能量流失的途径越少。
断桥隔热技术:通过阻断热传递的途径达到隔热的效果。建筑中有热桥 (冷桥) , 即相对于普通维护结构更容易散热的部分。如窗户的窗框、圈梁、柱子等, 通过对热桥 (冷桥) 的处理, 加以特殊的保温围合减少热量的传递, 以达到冬季减少热量散失或夏季阻止热量进入的目的。
【绿色住宅小区】推荐阅读:
绿色节能住宅10-20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10-02
绿色住宅设计10-23
绿色住宅建筑节能设计10-14
绿色生态住宅建设问题09-17
绿色建筑与住宅产业化11-23
绿色生态小区09-30
四方花园创建“市级绿色小区”工作汇报材料12-17
住宅小区09-03
现代住宅小区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