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包装设计理论(精选11篇)
绿色包装设计理论 篇1
0引言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2014年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 2013年全国纸制品生产企业3400家, 纸品生产量10110吨, 消费量9782吨,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造纸大国、第二消费大国。然而, 据国家统计局显示, 我国2013年规模以上造纸企业有2934家, 其中亏损企业有401家, 占13.67%。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着困境与考验。
1问题的提出
传统造纸业“绿色性”不足, 曾一度是其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失去竞争力的主要原因[1]。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观认识度的提升, 许多传统造纸企业开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以及资源效率, 将绿色理念融入到供应链管理当中, 在生产出高质量、环境友好型纸产品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传统供应链管理逐渐向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2]。
然而, 从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的运作实际来看,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只是在传统工艺上加入绿色流程,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但是由于绿色供应链上企业之间利益目标不同, 生产能力各异, 风险管理认识偏差等, 导致绿色供应链管理协调性差、管理成本高、资源浪费、库存增加等矛盾冲突不断加剧, 这种状态下的“绿色供应链”无法为造纸企业带来长久的竞争优势。本文把协同理论应用在绿色供应链流程设计中, 使绿色供应链流程的自组织程度不断提升, 整个绿色供应链系统走向有序和高级[3]。供应链协同对造纸企业之间的同步化的运作状态进行描述, 使各节点企业更好地合作, 有效避免内耗与冲突, 从而产生“1+1>2”的运营效果。
为此, 本文从造纸企业的角度出发, 设计基于协同理论的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 帮助绿色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建立协同合作关系, 同时强化和突出绿色理念序参量, 改进原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不足, 从而提高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2基于协同理论的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总体流程设计
2.1战略协同的引入
造纸行业绿色供应链网络包含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由于绿色供应链的战略目标不同于传统供应链, 其在效益和环保方面均有需求。个别企业的环保意识缺乏, 对自身绿色创新技术的保护, 信息技术的不对称等都可能导致绿色供应链的合作计划难以达成。为了统一绿色战略、达成双赢共识、加强合作交流, 本文在战略层的各个企业之间引入战略协同。
2.2策略协同的引入
立足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最终交付物需经过原料绿色回收、产品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消费。在生命周期过程中造纸企业运营目标不仅是利润最大化, 同时包括与环境的相容, 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社会总效益的提升等多元目标, 其成本也相应增加。只有企业间相互协同合作才能高效利用资源、信息交互、减少库存等, 从而节约成本, 实现多目标。于是, 在策略层生命周期过程中引入策略协同。
2.3技术协同的引入
最后, 在战略层和策略层的活动具体落实中需要相关协同技术的支撑, 技术层是保障其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在技术层本文引入技术协同, 帮助企业之间和工序之间完成协同绿色供应链管理。
2.4总体流程
根据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层次划分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的构建原则, 本文从战略层协同、策略层协同和技术层协同[4]三个层面设计基于协同理论的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3基于协同理论的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步流程
3.1战略层协同流程
战略层协同位于绿色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最高层, 指明了策略层和技术层的研究程度和范围, 是协同理论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
战略层协同是造纸企业在整体市场竞争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自身的战略目标, 把环境友好放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位置, 寻找与自身的绿色战略观高度一致的合作伙伴。供应链网络中各成员应本着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理念, 追求一条绿色的生-产-销的模式。如果合作企业无法达成以上绿色战略协同观, 应重新寻找合作伙伴, 从而保障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顺利开展。绿色供应链网络建立后, 相关的制度建设是防止供应链成员绿色活动偏离的有效措施。绿色供应链的节点企业遵循统一的规则保障战略层协同的顺利进行。
3.2策略层协同流程
策略层协同处于绿色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中间层, 具体指导绿色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业务往来之间的协同。
策略层协同是纸制品企业之间具体活动开展时的业务流程之间的协同。绿色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要在流程上不断地协调改善, 达成绿色供-产-运-销的合理分工, 制定统一的流程标准, 保证策略层协同的优化运转状态。各节点企业在所需求的资源 (造纸设备、原料仪器、相关信息等) 和自身持有的资源上协调沟通, 将分散在各个企业的物资和信息进行统一整合, 合理分享利用, 绿色供应链管理效率提升, 成本降低的目标才能实现。在绿色生产流程统一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 企业生产活动的协同随即展开。通过库存协同减少库存, 降低成本;生产协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产品设计协同缩短设计周期等, 提高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效率和效果。
3.3技术层协同流程
技术层协同处于绿色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基础层。绿色供应链管理比传统供应链管理实现的目标更多, 针对于此, 技术层协同需要提供信息共享技术和协同时用到的相关绿色技术把企业之间协同的难度降低, 保障绿色供应链实现协同管理。
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协同离不开信息共享。在战略层成员的选择、策略层流程的协同、需求协同、资源协同、生产活动协同、监督的协同都无时无刻不体现信息的传递, 尤其是与环境相关的数据信息。只有造纸企业间信息数据交互分析, 才能甄选成员、降低成本、优化流程、减少库存、实时监督等。在绿色活动协同管理来看, 同样少不了绿色技术的支撑。造纸企业的废料处理、产品设计、采购、加工、销售的过程中都需要绿色技术的采用, 否则与传统供应链协同并无差异。
4基于协同理论的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实施建议
对改进后流程在企业的顺利开展提出以下实施建议:
4.1企业积极开展协同共赢战略
造纸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必须改变以自身利益为主的观点, 树立环保意识, 制定协作共赢战略, 绿色供应链协同才能更好开展, 从而达到长期目标和收益。企业要从造纸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进行合理的深耕布局, 拓宽企业的合作对象范围, 建立基于产业链供应的相互合作关系, 提高企业应对相关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最终实现相关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 促进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升级。
4.2改进企业文化理念
将协同理论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中, 需要从造纸企业实际出发, 改进原有的企业文化, 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质的造纸企业, 优化企业人文素质, 把协同合作纳入章程。以团结创新, 立德敬业为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是企业倡导、员工认同、长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精神就象缺了脊梁一样, 是不可能长久健康发展的。要树立发展企业, 成就用户, 造福员工, 贡献社会的企业经营理念。所谓经营理念, 就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 是顾客、以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 以此形成企业的优势。这些可称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理念是一种思想观念, 是指导企业经营的基本纲领。有效的企业经营理念的基本要求:首先, 对大环境、使命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认识, 绝不能与现实脱节。其次, 经营理念必须在接受检验中修改、丰富。经营理念不是永久不变的。在公司领导心目中, 企业经营的好与坏或者说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否达到, 就是以公司是否最终实现了“发展企业、成就用户、造福员工、贡献社会”, 这就是追求企业绩效的依据。这四句话有着很强的逻辑关系。
4.3强化企业自身优势
绿色供应链流程的改进需要供应链成员进行互补重组。互补重组的前提是各个企业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强化企业自身优势才能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总体竞争力的增强。发展是硬道理, 企业就象逆水而行的船, 不进则退, 甚至被市场的大风大浪冲翻击毁。企业经营的首要目的是发展。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被市场认可、接受, 企业发展依靠用户。如果公司的产品质量、价格、服务不能被用户接受, 不能使用户满意, 不能帮助用户发展, 这样的产品谁还会要。因此只有增强企业的自身优势, 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4.4正确引导供应链协同技术
协同技术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实现协同管理的基础条件。企业只有在战略和策略上进行调整, 再根据具体情况理性引进相匹配的协同技术, 绿色供应链的竞争力才能迅速提升。
5结语
在提倡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今天, 造纸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之间的竞争。本文对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重新设计, 使企业从战略、策略、技术三个层面开展绿色供应链协同管理, 从而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实现可持续发展, 使整个绿色供应链系统走向有序和高级。本文最后提出该流程在企业实施的具体建议, 增加了该流程在造纸企业实践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海峰, 朱红霞.绿色供应链在造纸业中的应用研究[J].技术与市场, 2012, 18 (12) :165.
[2]姜苹, 范兴昌, 孙薇薇.造纸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J].中国市场, 2008 (36) :88-90.
[3]Erhun F, Keskinocak P.Collaborativ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Planning production and inventories in the extended enterprise.Springer US, 2011:233-268.
[4]Akkermans H, Bogerd P, Van Doremalen J.Travail, transparency and trust:A case study of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supply chain planning in high-tech electronic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4, 153 (2) :445-456.
绿色包装设计理论 篇2
绿色会计理论结构体系初探
绿色会计是适应环境问题计量要求的产物,其本质是对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活动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与控制,它有自已的研究对象和实现目标;绿色会计继承了传统会计学的一些特性,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性。
作 者:柏传军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经贸系,安徽,六安,237012刊 名:皖西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年,卷(期):20(1)分类号:F234.1关键词:绿色会计 理论结构
绿色包装设计理论 篇3
关键词:石油机械 绿色设计 制造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01
石油机械的能耗和污染往往比较高,在石油机械工作过程之中,往往伴随着废水、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同时,石油机械也是高能耗设备,同时由于石油机械的特殊结构,使得石油机械往往出现热辐射、泄漏等现象。因此,如何在石油机械中应用绿色和制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石油机械设备生产行业中,在设备设计制造应用绿色制造和绿色设计理念,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 [1]。很多石油机械生产企业依然采用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因此,如何在石油机械制造之中,降低能耗,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石油机械产品绿色制造的概念
一般来说,石油机械产品绿色设计的基本内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
(1)在石油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淘汰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之中。首先,应该对其环境资源属性进行考量,其次,才考虑产品的经济性。
(2)在石油机械产品的产品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当产品淘汰时的机械产品的回收利用性和可拆性。
(3)在石油机械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石油机械生产企业应该主动承担企业的责任,在产品设计制造的过程之中应该主动应用绿色环保技术,努力使企业成为资源友好性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2 石油机械绿色设计与制造的实质与内容
现阶段,我国石油机械的绿色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注意生产石油机械原材料的选择
在进行石油机械绿色设计过程中,应该对产品原材料的可回收性和绿色属性进行首要考虑。当产品回收时,如何回收和再生。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环境无害性是重点考量的因素。在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之中,应该注重对各类新材料的使用和研究,增加石油机械的绿色属性。例如:在当前的钢材领域,H型钢是新型材料,其材料力学性能好,且价格便宜。最为重要的是其具备良好的绿色属性,可以进行回收利用。这类钢材在建筑中应用很多,但是在机械设计之中应用较少。且良好的界面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非常适合机械设计中应用。因此,在石油机械设计之中,就应该大力推行这种类型的钢材。
2.2 控制废气、废水、废液的排放
在石油机械的制造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有“三废”的产生。废料、废水、废气往往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石油机械生产企业应该努力通过技术改造,加大对废料、废水、废气的改造力度和回收力度,实现无污染排放的闭环生产设计。同时,石油机械生产企业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控制各类企业“三废”的排放和控制,企业的“三废”属性应该采用“一票否决制”。对于那些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应该进行强制性的关停。
2.3 减震除噪除尘,提高作业环境的清洁性
震动和粉尘往往是石油机械运行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污染,这种污染对于设备使用者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石油机械的设计中选用噪声低的、传动效率高的传动机构或部件,选择那些减震效果好的材料。同时,在石油机械的设计制造过程之中,应该采用优化结构设计,在易产生振动的部件采用各种隔振性能好的各种弹性支承,提高石油机械的动态性能。此外,还应该积极采用消音器、隔振和吸音的措施,这样可以降低石油机械的震动性能。而对于石油机械运转过程之中的灰尘,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且这也是石油机械运行过程之中令人较为头疼的问题。具体在石油机械设计生产过程之中,往往采用吸尘和密封处理的方法,减少粉尘造成的环境影响。
2.4 防止泄漏发生,提高密封技术
石油机械机构的润滑和传动都需要润滑油,泄漏现象是普遍存在。润滑油的泄漏往往会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润滑油往往会产生较大的环境污染,且润滑油的泄漏也是一种较大的资源浪费。其次,润滑油的缺失也往往是石油机械润滑不良,加剧石油机械机械部件的磨损,无形中降低石油机械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石油机械的设计制造中,应该选择性能优良、可高的密封技术,有效降低石油机械的泄漏率。同时,也应该制定专门的设备维护制度,提高石油機械的日常维护水平,及时发现石油机械润滑油的泄漏,降低润滑油的泄漏机密。
2.5 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时间和次数,提高故障诊断技术
在石油机械的日常运行过程之中,维护工作是必须的。但过多的维修往往是一种资源浪费,会造成极大的人员及资源浪费。因此,在石油机械的设计制造过程之中,应该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对各类零件的设计应该要充分考虑零件的可回收和可修复再利用性,这样可以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同时,应该在石油机械的维修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这样可以精确定位故障发生部位,使得在设备维修过程之中,做到有的放矢,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和维修工作量。同时,也应该加强石油机械设备科学维护工作,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充满柔性的设备管理制度,这样可以再设备维护使用过程之中,减少维修成本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6 注重绿色视觉环境的外观造型的设计
传统的石油机械的外观往往较为单调和古板,这使得石油机械在外观上落后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这也不符合石油机械的绿色属性和绿色设计理念基本要求。应该在石油机械的设计过程之中,应该采用绿色视觉环境的外观造型的设计,使产品外形具有加强的绿色亲和性和环境亲和性。
3 结语
该文对绿色制造理论在石油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两条结论。
(1)在石油机械中引入绿色制造领域,是以机械产品的环境资源需求属性为核心,在产品设计阶段,应该突出产品的环境属性。
(2)我国石油机械的绿色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意生产石油机械原材料的选择;控制废气、废水、废液的排放;减震除噪除尘,提高作业环境的清洁性;防止泄漏发生,提高密封技术;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时间和次数,提高故障诊断技术;注重绿色视觉环境的外观造型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沈敏德,王仁人,宫涛,等.柴油机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J].车用发动机,2010(8):6-8.
绿色经济的理论内涵 篇4
关键词:绿色经济,理论内涵,外部性
一、引言
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 物质文明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当人们醉心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同时, 自然也在酝酿对人类的报复。20世纪60年代以来,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自然资源枯竭、全球变暖、水资源危机、土壤流失和退化, 都迅速改变着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2013年初, 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雾霾, 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反思“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工业模式, 迫使人们用“绿色”的思维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绿色经济”一词应运而生。
二、绿色经济的哲学内涵
绿色经济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问题, 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伦理价值观是人类中心主义, 即把人视为宇宙的中心, 按照人类价值观来考察宇宙中的所有事物。人类中心主义的鼻祖亚里士多德认为大自然就是为了人的缘故而创造了所有的动物:“植物就是为了动物的缘故而存在, 而其他动物又是为了人的缘故而存在。”
人类中心主义一直伴随着传统工业文明发展而发展, 当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 逐渐摆脱了原始文明与农业文明时代对大自然的依赖与敬畏, 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强大, 人类中心主义也逐渐发展到了顶峰。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 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正是“人类中心主义”。该主义最大的问题就是将人与自然界对立起来, 割裂了人与自然的一致性、统一性和本质联系。其目光短浅, 只看到人类改造自然那短暂的、表面上的胜利, 未能认清那所谓“胜利”的实质。中国多个地区近期出现的雾霾天气就是环境污染的后果, PM2.5造成损失难以估计, 而且治理的花费更是天文数字。
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指出, 人和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进行物质生产的先决条件。恩格斯认为, “劳动其实和自然界一起, 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 劳动把材料变成财富。”这就是从人类通过劳动生产财富的角度, 强调了自然的重要性, 有力地驳斥了人类中心主义将自然看作人类附庸的思想。在对待自然的方式上, 恩格斯指出, “我们统治自然界, 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 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 相反地,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 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 在于我们比其他的一切动物都强, 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这句话有如下几层涵义, 第一, 人与自然有本质联系, 人类中心主义割裂了这种联系, 表面上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实质上造成了人类与自身的对立;第二, 虽然人类与自然密不可分, 但是人与自然都由自然规律所支配, 而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人类若违背了自然规律, 必然遭到惩罚。所以, 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正是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因为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中只有人类, 所以其根本无法意识到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与之相适应的传统工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环境问题的最终受害者正是人类中心主义伦理价值观的核心———人类。
综上所述,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态伦理观深刻地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 这正是绿色经济的哲学理论内涵。
三、绿色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内涵
绿色经济的涵盖范围很广, 其理论来源主要有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对绿色经济的研究现状可以归纳如下:
刘思华认为, 绿色经济就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 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形态和形象体现, 是环境保护盒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基础, 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
张兵生认为“绿色经济学则是一门以天人合一、共生共享和系统哲学理念为基础, 在以人为本和生态伦理指导下, 从研究生态资本和物质资本、知识资本、社会资本优化配置与整体增值人手, 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鲁明中、张象枢认为, “绿色经济是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 以实现经济生态化为目标, 并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实体。”
以上对绿色经济不同的定义, 均强调了生态规律的重要性, 基本符合绿色经济的基本思想, 但仍有不足。
刘思华在定义中强调知识经济与生态经济, 但基本将其等同于绿色经济, 没有提出相对独立的理论。绿色经济不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 可持续发展理论简单讲包括三点, 分别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见, 其理论重点在于对发展目标的认识和确立, 即我们努力发展所要达到的效果。绿色经济的涵义不仅限于此, 它的理论重点应当是通过什么方法, 利用什么手段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张兵生的定义利用了“生态资本”这一创新概念, 初步解释了“绿色经济”。该理论是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 但是仍有很大不足之处:首先, 生态环境的价值还在不断探索与研究中, 不同学者用不同方法测算出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所以我们无法将生态价值资本化并且合理定价。其次, 能否将生态价值资本化是一个生态伦理问题, 一旦将其资本化, 就相当程度上割裂了人类与大自然的联系, 很容易令我们重新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最后, 假若我们将生态环境资本化并给予合理定价, 逐利者也很难保证自己的行为都是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中, 如果逐利者破坏环境的成本小于这种行为带来的收益, 那么他也会为了短期利益做出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总之, “生态资本”理论有理想化、操作困难等缺陷。
鲁明中、张象枢的定义同时突出了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也有一定缺憾。首先, 其未明确主体, 没有指出谁来遵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其次, 它未能说明当某行为无法同时满足两个规律时, 行为人该如何选择;最后, 定义中“一定水平的经济实体”所指不甚明确。
综上所述, 学者们对“绿色经济”的定义都不完善, 主要问题是我们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 各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这里, 笔者尝试在改进传统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来定义“绿色经济学”。
萨缪尔森认为, 经济学就是一种“关于选择的科学, 它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 以便使用稀缺的或者有限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 并把这些物品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消费。”显然, 传统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配置的, 它有最基本的“理性人”假设。虽然很多学者研究绿色经济时批判该假设, 并对此提出了“生态人”假设, 认为“生态人”就是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追求其他经济社会效益, 但是这种假设实际上没有多少现实性。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在实践中, 都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来进行经济活动的。对于普通的市场经济参与者, 一般都缺乏足够的生态学理论知识, 他们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承担了最为直接的市场风险, 在市场中生存是第一目的, 所以他们没有动力更无能力确保生态效益。
传统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在于劳动、技术、资本等要素, 通过市场调节这些要素的分配和利用, 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市场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但是不会使人主动重视生态环境效益, 所以生态环境在这种市场规律下很难不被损害。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逐步深入, 研究者在传统经济学的框架内提出“外部性理论”, 即单个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带来影响, 但他个人并没有因此得到补偿或者给与他人补偿。显然, 生态环境问题就是典型的外部不经济。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提出政府可以通过对污染者征收“环境税”来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指出政府只要选择最优的初始产权安排, 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外部性问题。这些学者的研究都说明, 政府才是唯一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主题。可惜的是, 这些思想早期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笔者认为, 构建“绿色经济”理论, 可以在传统经济学的框架下保留“理性人”假设, 将“外部性理论”提升至同劳动、资本、技术同等重要的地位, 让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调节劳动、资本、技术等稀缺资源的配置, 让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来解决生态环境的外部问题。之所以强调政府的作用, 理由如下:
第一, 只有政府有能力对生态环境问题能有足够的认识。环境的破坏往往跟人们缺乏足够的环境知识。生态环境问题有一个显著特点, 其全面爆发前的潜伏期少则两三年, 多则三五十年, 然而一旦爆发, 带来的结果就是毁灭性的。也许我们现在的很多行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正处于潜伏期, 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正因如此, 若想避免环境问题带来的损失, 必须长期不断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生态环境进行基础性研究, 以获取足够的认知。显然, 只有政府动用国家力量才能使这些研究长期进行下去。
第二, 只有政府有足够的能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如前文所述, 单个行为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能主动成为“生态人”。而政府如果采取适当的法律、制度、教育等各方面措施, 是有能力将普通的“理性人”规范成为“生态人”的。只要政府坚定不移地推动相关制度建设, 定会取得显著成效。
总之, 生态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 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来解决, 而政府正是社会力量的代表。所以, 政府是生态问题的最终责任人, 构建“绿色经济”理论当然应强调政府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 198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M].人民出版社, 1995.
[3].张兵生.绿色经济学探索[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4].鲁明中, 张象枢.中国绿色经济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
[5].刘思华.绿色经济导论[M].同心出版社, 2004.
绿色包装设计理论 篇5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生态红线
一、引言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
其中“绿色发展”的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在经典著作中相关生态思想的阐释与应用。
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在早期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中一段广受引用的段落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预知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从这段话可以得知,马克思从早期就很清楚地意识到了自然界与人类的相互塑造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践为中介。
在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形成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更详细地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指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随着生产的发展而相互塑造。
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之后,马克思开展了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研究。在阐释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同时,马克思系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对土地生态的破坏。这一分析贯穿于《资本论》三卷中。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未来社会的阐释中也富含深刻的生态意蕴。《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在对资本生产方式有了完整的论述之后对共产主义的本质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像野蛮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必须与自然进行斗争一样,文明人也必须这样做;而且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在一切可能的生产方式中,他都必须这样做。这个自然必然性的王国会随着人的发展而扩大,因为需要会扩大;但是,满足这种需要的生产力同时也会扩大。这个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但是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解读出三点:第一,自由王国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目的是人按照自己的本性来生活。第二,自由王国必须在完成必需的劳动后才开始的,即在必然王国的彼岸。人的需要也在增加,所以需要生产力扩大。想要更自由,就必须缩短工作日,这才是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扩大“可以更短的时间内生产更多商品”的本质要求,而不是说要生产无穷无尽的商品。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追求的是用更短的时间来生产出必要的物质,这样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因此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进步能够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的物质基础。第三,想要实现合理的必然王国需要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这一点传承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无法实现合理的农业生产的分析。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消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价格波动、资本加速周转的要求同合理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联合生产者的控制下合理调节新陈代谢,这些分析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上述所提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合理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有类似提法,在阐述工人阶级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时,马克思与恩格斯提了十点措施,其中第九条是“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这与他对当时存在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是一致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是与生态可持续性一致的。
恩格斯也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提到了相关的内容,认为人们将进行有计划的自觉地组织生产,人们自己支配和控制生产条件,“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
三、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
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实践结合形成的理论总结。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论述在根本上指出了绿色发展的目标。
在具体实践中,十八大以来我党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十八大报告中将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增加到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了具体实施措施。
根据上文中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分析,对生产条件的控制是实现合理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化的前提。这一原则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体现为“生态保护红线”的制度。习近平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加快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中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下,环保部发布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生态红线的划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在生态保护中的计划性。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著,刘仁胜、肖峰无译:《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靳晓春,“污染排放权交易的实质及启示”,《经济纵横》,2014年底8期.
[3][联邦德国]A.施密特著,欧力同,吴仲昉译,《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
[4][英]乔纳森×休斯著,张晓琼,侯晓滨译,《生态与历史唯物主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
作者简介:
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探析 篇6
关键词:绿色物流,理论,发展策略
当前, 各行各业都在以“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 对于物流行业来说, 发展绿色物流将是21世纪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发展我国的绿色物流, 我们必须要明白绿色物流的涵义, 并制定出基本的发展策略。
1 绿色物流的涵义
绿色一般来讲是指:节能、环保, 《物流术语》中对绿色物流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绿色物流即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绿色物流不仅是一种经济学理论, 它更是一种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
2 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策略
发展绿色物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需要物流行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从运作理念、发展政策、基础设施、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 寻求转变。
2.1 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
要发展绿色物流, 首先必须树立起绿色物流的全新运作理念。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 紧迫性的宣传, 增强企业、民众的环保危机意识和他们对绿色、低碳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鼓励工商企业改变原有的企业内部独立物流运营模式, 积极采用物流外包, 开展第三方物理, 整合物流资源, 统一物流设施, 以此来节约物流资源, 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率。物流企业要改变原来的“还钱环保, 消费环保”的观念, 将绿色环保的理念与资源节约理念相结合, 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相结合, 以资源整合促进资源节约, 以资源整合促进绿色环保, 将资源节约、减废减排作为企业长期且重要的任务来抓。
2.2 制定绿色物流规范发展政策
现代绿色物流综合性强;涉及工种繁多, 涵盖了:运输、仓储、装卸、货代、联运、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环保等;关联部门繁多, 包括: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海关、环保、工商、税务等;这样的运营环境往往容易导致相关政策规定不统一, 各部门有各部门的相关政策, 执行起来容易混淆, 更有甚者, 两部门或多部门之间的政策发生冲突, 使得物流企业无所适从。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们应该将个关联部门的政策规定进行协调, 最好是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 统一对物流行业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方便政府职能部门对物流行业的管理, 也使得物流企业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 方便其了解最新政策法规和最新的行业动向。
同时, 要使绿色物流健康发展, 就必须要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 以此来完成对物流行业的规范、监督、激励、管理。例如:立法要对绿色物流中的排污量、资源使用量做一个明确的规范;对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权限进行明确规定;对物流企业绿色补贴、贷款优惠等的达标要求进行明确规定。
2.3 加快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实现绿色物流, 完善的基层设施是有效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 首先, 要合理利用, 改建原有的基础设施, 通过科学有效的整合, 将原有基层设施的规模、布局、功能有机整合, 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其次, 要加快新的基层设施建设, 在新基层建设中, 我们要站在战略高度, 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管理、合理分配, 杜绝重复建设、防止无用建设, 以求在基层设施的建设上就能凸显绿色物流的特点, 节约资源;再次, 要加大物流便利设施的建设, 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交通设施不仅仅可以便利物流, 更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命脉, 因此, 政府需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力物力投入, 扩大物流企业的经营渠道, 刺激企业做大做强;最后, 加强各种交通网络和各种交通运输衔接基层设施的建设, 增强物流企业货物运输的灵活性, 从节约、环保上也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节约、环保途径。
2.4 促进绿色物流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信息化建设成为各行各业的工作重点, 信息化是绿色物流的重要基层, 因此, 促进绿色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势在必行。首先, 政府需要引导企业, 鼓励企业积极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 从技术层面上全面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其次, 政府应花大力气支持建设一个物流信息平台, 将物流企业间的非商业机密信息进行资源共享, 构建一个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物流网络, 同时, 在平台中将物流相关部门的资源进行共享, 方便物流企业及时了解情况, 并对工作进行调整, 例如:与气象部门进行信息共享, 可以使物流企业及时了解各地天气, 及时调整运输路线, 与交通部门进行信息共享, 可以让物流企业及时了解各地路况, 及时调整运输路线。
3 结语
绿色物流属于新生事物, 同时也是物流行业相应国家低碳、环保号召的产物, 在今后的工作中, 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大对绿色物流科学研究上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同时企业也还需要在如何培养适应绿色物流形式的新兴人才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杨国川.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 2.
中国绿色会计理论体系构建探讨 篇7
1、绿色会计的理论依据
绿色会计是在相关会计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同时绿色会计的实践过程又推动其自身理论发展成为一套丰富与完整的体系。除了现行会计理论基础外,绿色会计的理论基础还有环境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和绿色经营理论。
(1)环境经济学理论。其是环境科学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一门理论。环境经济学产生的时间虽短但是发展很快,并从中衍生出了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三级分支边缘学科。总体来看,环境经济学是以兼顾成本效益、投入产出模型、采用环境影响评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为轴心,充分利用了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来研究一种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
(2)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该理论是从20世纪中叶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经济学科。主要研究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
(3)绿色经营理论。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致力于提供大量消费者所需的绿色产品、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利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
2、绿色经营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绿色经营是一种新的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战略,分析企业已存在的绿色经营活动对财务的影响,是我们发展和把握绿色会计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或为微观基础。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绿色经营活动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对绿色会计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影响。
(1)绿色经营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绿色经营系统的发展是基于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中所产生环境污染以及进行的环境保护活动所造成的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企业为了对财务活动进行更好的管理,就需要绿色会计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和监督。
(2)绿色经营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模式。绿色经营理念在企业中广泛传播,改变了企业原有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而且在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中加入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因素,该因素包括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两部分。
二、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分析
1、绿色资产
(1)绿色资产的计量。绿色资产是通过以货币来衡量其价值的方式来计量。企业首先要对其将要使用的自然资源进行绿色资产确认。在我国,企业只拥有对大自然资源环境的使用权,过去是由国家直接将自然资源拨给企业,而企业不需要付出相应代价。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企业正逐步实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简政放权、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模式,国家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再实行企业无偿获得划拨的自然资源而开始实行有偿使用机制。企业对自己所能使用的自然资源要根据绿色会计理论进行确认计量:企业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的绿色资产应该以其购买价格或者评估价格确认;国家以绿色资产入股企业的情况,企业应该以其评估价进行确认;已经确认入账的绿色资产,如果之后有追加投入,应该相应地追加成本;绿色资产的转让、非常损失以及其他损失,应按实际数或平均数削减其存量。
绿色资产价值计量公式如下:
(2)绿色资产的核算。从绿色资产与现行的资产种类和形态来比较,绿色资产涵盖了资产分类中的大部分。例如空气净化、污水处理设备,现行资产归属于固定资产类别,而以绿色资产的确定标准,其应归属为“绿色资产”。因此,如何将两种资产合理区分开来统筹核算显得尤为重要。而综合的研究成果,目前有两种思路:一是符合绿色资产确认标准的归于绿色资产进行核算,按流动性分为绿色流动资产、绿色固定资产等;二是通过设置二级科目来核算绿色资产。
2、绿色成本费用
(1)绿色成本费用的计量。绿色成本费用的计量主要是核算各种绿色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有些绿色成本构成资源产品的成本可以用一般的财务会计方法进行核算;有些绿色成本费用虽然不构成资源产品的成本但是可以反映资源消耗和降级导致的消耗。但对于例如美化社会环境的效益、建设一个水库对局部气候的改善等,一般很难进行具体的数量化,这时可采用所谓替代法的“影子价格法”。“影子价格法”指在计算具体某一区域环境带来的效益和损害时,可以利用同样大小区域的环境所带来的收益和费用来表示这一区域的环境所带来的收益和费用,也就是利用不是实际存在的影子价格把实际存在的环境收益或者费用具体化,再计算环境中各个因素的价格,然后再求其总和。
(2)绿色成本费用的核算。为了综合地核算绿色成本费用,可设立“绿色支出”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经营管理中与环境活动相关的以货币计量形式反映的支出。绿色支出账户下设三个明细账户:“绿色资本支出”、“绿色费用支出”、“绿色恶性支出”。
一是绿色资本支出账户。按照财务会计标准,企业的会计支出分为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资本支出是指企业的支出超出了一定年限并最终形成了企业的资产。“绿色资本支出”是企业在环境保护活动中投资形成的账户。该账户借方应记录为建设和购买环保资产所投入的支出总金额;贷方则记录为企业购建环保类的资产投入而结转出去的总金额;该账户借方累计额记录了企业购建环保类的长期资产投资总金额;借方余额记录了企业未完成的环保类建设工程项目总金额。
二是绿色费用支出账户。根据财务会计标准,企业支出的收益期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则可列为费用支出。“绿色费用支出”是指企业在环境保护活动中所发生的不能列入长期投资的部分。由于这一类费用有时表现为企业的期间费用,有时又成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因此,该账户借方不能作为环保类资产投资支出;贷方记录应当转作经营管理成本或期间费用;该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借方累计发生额记录企业环境保费用的累计支出。
三是绿色恶性支出账户。这一类型的账户支出是企业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所带来的罚款、停止生产、败诉等损失。该账户单独列出来对良性绿色支出和恶性绿色支出起到了预警机制的作用。该账户的借方记录每项绿色恶性支出的总金额;贷方记录经批准后可转入管理的费用或营业外每项支出的总金额;借方余额验证已经发生的待处理的绿色恶性支出;该账户年末一般没有余额;借方累计发生额可记录企业累计的绿色恶性支出。
3、绿色负债
(1)绿色负债的计量。对于绿色负债,由于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操作层面的难道大大增加。为此,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5年的第5号《或有事项会计》中指出:当对环境负债的估计是一个合理范围,且在这个范围内没有比它更合适的方法时,应该选择最低金额计量。
(2)绿色负债的核算。绿色负债是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要为环境问题产生的绿色支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绿色负债定义为“为净化大自然资源环境而形成的负债”,并根据支出的方式做出以下分类:为净化自然资源环境而直接发生的负债;为预测自然资源环境净化投入而发生的各项支出。由此可见,当决策者需要对环境污染治理时,确认绿色负债的时点就形成了。环境治理所需要的相关费用就形成了绿色负债。绿色负债的估计方法与一般财务会计所要求的谨慎性有一定分歧。为了避免企业绿色负债账户体系所核算的数据不因预计成本、估计成本的产生而失去与其他账户数据的勾稽关系,绿色负债的核算体系可实行复式记账的账户设置与单式记账的登记簿设置相结合的形式来构建。
4、绿色收入
绿色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绿色资产在未来给人类带来的即将实现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效用。绿色收入有以下几个特点:绿色收入是一种效用,是对人类的一种满足程度的体现;绿色收入一定能够用货币计量;与绿色资产直接相关。从绿色会计核算的目标出发,考虑到企业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将效用的实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直接开发利用绿色资产产生利润的过程,人类所获得的来自于自然环境的资源产品,第二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产品进行再加工创收的过程,只有第一个阶段产生的收益才能确认为绿色收入;效用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指人类已经完成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预期在未来带来效用;一定期间内发生,绿色收入在一定期间慢慢产生是一个积累过程,折旧需要人们划分不同的会计期间,按权责发生制进行绿色收入的核算。
三、构建中国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议
1、制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准则
绿色信息披露是最早进入实务领域的,但发展到现在,不同企业披露信息的方式和内容各不相同,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同时出于企业自身的考虑,一般企业只会披露好的环境信息,而坏的环境信息则会被人为的隐藏。这就会导致绿色信息的使用者很难获得真实的绿色信息,难以对企业的环境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得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因此,制定绿色会计准则对于推进绿色会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加强我国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且备受公众的关注,同时强污染企业从事与环境相关的事业较多,可以将环境信息披露在强污染的上市公司中试行,然后再将这些公司的实行经验推广到一般的企业。
3、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绿色会计理论结构及其改进建议 篇8
绿色会计的理论体系主要由核算对象、会计目标、基本假设和会计计量四个方面构成, 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有利于绿色会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落实。
(一) 绿色会计的对象。
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与传统会计不同, 它不仅仅只依靠货币价值来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还要全面考虑企业发展中对生态循环和资源环境的价值。所以, 绿色会计的对象主要包括五类:第一, 收入类, 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中与环境有关的收入, 比如产品废弃物回收收入、企业参加环境公益活动带来的信誉提升等;第二, 所有者权益类, 自然资本是绿色会计进行权益核算的重要内容;第三, 费用类, 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也要算到企业费用里面;第四, 资产类, 企业核算资产除了要考虑企业的有形资产, 还需对与环境相关的空气、水等资源进行核算;第五, 负债类, 企业承担的对改善环境的责任确认为负债。
(二) 绿色会计的目标。
绿色会计首先要确定总体目标, 不但要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 还要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其次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之下再制定具体目标, 对企业发展的相关环境信息进行披露, 给企业具体的环境决策和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 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是传统会计的基本假设内容, 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具有更多的含义, 它不仅要包括传统会计基本假设的四项内容, 还需要有可持续发展假设和多重计量假设。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企业的发展要考虑资源环境的再生, 对企业经济的核算和监督等都需要把可持续发展内容考虑进去。多重计量假设是指在货币计量基础上, 以实物数量、质量、指数等对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计量。
(四) 绿色会计的计量。
多重计量假设中, 企业的绿色会计需采取货币计量和其他计量方式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 企业的计量方式要结合绿色会计的要求, 根据企业特点和发展方向, 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用可量化的方式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应用到的自然资源环境进行计量。
二、对建立绿色会计制度体系的建议
绿色会计作为会计行业中一个新兴的学科, 其各项制度还不完善, 这就需要加快绿色会计制度体系的建立。
(一) 建立相关制度体系。
为了保证绿色会计制度能够有效落实, 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要对企业采取强制手段, 使其实际披露生产经营活动中相关的环境资源信息。绿色会计制度的建设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法律体系做保障。由于绿色会计是我国新兴的一门学科和职业, 国家和企业对其了解不足, 没有足够的经验, 在企业实行绿色会计制度时, 政府可优先挑选一部分试点企业, 充分了解实行绿色会计制度的优点和不足后, 可以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障绿色会计制度的实施。
(二) 建立环境审计制度, 加强对绿色会计的监督。
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有审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 绿色会计也需有健全的审计制度对其会计信息的内容进行监督。环境审计工作需要具体的评价绿色会计环境信息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督促企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这样可以有效促使企业加大对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视, 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经济利益, 并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 实行绿色会计奖惩制度。
绿色会计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需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强制力, 但目前我国有关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这就需要完善绿色会计奖惩制度, 加大环境的执法力度。国家可以在无污染、少污染的企业中实行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 同时引导高污染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 对于高污染且不进行有效控制的企业, 国家要加大对其的税收, 取消政府对其的各种优厚政策, 并监督其限期整改, 实现其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四) 加大宣传, 提高人员素质。
绿色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企业和社会各界对其还没有充分了解, 国家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它的社会宣传, 促使企业积极对其采纳和应用。此外, 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 促使传统会计人员转型为优秀的绿色会计人员, 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绿色会计的理论结构和对建立绿色会计制度体系的建议, 以期我国企业通过绿色会计实现经济效益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会计,理论结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金友良, 周珍娟.浅议我国企业绿色会计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 2013.20.
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篇9
回顾我国的发展历史, 不难发现人类的变迁, 离不开文明的进程, 也与自然资源的利用紧密相关。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人们思想的转变, 我们已经能够明确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在提高经济水平的同时也要不破坏环境, 坚持环保理念和绿色管理。
19世纪, 世界经济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但是经济的增长大多以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和掠夺为前提, 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随处可见。目前, 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显得极其重要。企业绿色会计理论是会计管理的新理念, 是企业通过一系列法律规章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实施保护的新方法, 是对自然资源开展的保护, 也避免了环境的破坏。与此同时, 随着“绿色政治、绿色经济、绿色管理、绿色消费”等概念的兴起, 在企业会计管控中运行绿色会计当然势在必行。它能够改变盲目追求经济最大化的错误思想, 在“绿色化”浪潮的影响下开展经营实践, 更好地促进企业开展科学经营。
本文就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 简单谈谈绿色会计的相关理论, 阐述一下其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并探讨绿色会计理论的构建, 做好实践研究工作, 从而保证企业更好的发展, 做到经营与绿色管理的和谐共进。
2 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对比分析
与传统会计核算方式相比, 企业的绿色会计理论应用更加具有特色, 也更为鲜明, 具有较强的特征, 具体而言如下。
第一, 背景产生的差异。传统会计管理方式早在13世纪就已经出现, 它最早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意大利诞生, 采用与数学原理相契合的计算方式, 是现代会计学产生的雏形。绿色会计的出现是在环境资源不断恶化与批判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 和人们日渐明确的环保思想具有一致性, 是产生于经济紧张背景下的新理论。从七十年代早期, 西方很多会计专家逐渐深入研究这一理论, 使得绿色会计理论逐步形成。从本质上来说, 绿色会计就是围绕自然资源耗费得以补偿的思想应运而生的, 出现在批判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上。
第二, 目标定位上的差异。所谓的目标定位就是会计经营管理存在的目的, 以往的会计理念目标只是简单的信息处理, 是指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达成的管理需求, 其实际上是一种产权责任, 要能够如实的反映企业的资金情况, 做出决定性战略。绿色会计理论与之相比目标更加明确, 定位在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之上, 用会计方法进行计量, 控制和反映社会环境资源的效益是其最基本的目的。而它的具体目标是要通过正确的核算方式, 分析评定出自然资源的价值、花费、耗损和各项支出, 做出对资源改善收益的计算, 为各有关机构提供准确的资料数据。
第三, 会计核算的出发点差异。由于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都属于会计核算的假设前提,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经营, 按照国家出台的规章实施管理。传统的会计要确保各指标数据与规范保持一致, 划分好收益与支出的成本计价, 根据相关原则实施管理。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 各方面的原则和假设条件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其基本前提被确定为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多元计量和会计分期, 将货币作为计量的基础单位, 并且将实物加入到了其中, 运用图表和文字的方式配合核算的结果分析, 使其在延续传统的会计经营方式优势的同时, 建立了更加具有特色的管理形式, 按照各种原则加以运用。
第四, 基本核算内容的差异。传统会计的工作形式较为单一, 核算的内容不够全面, 只知道向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数据信息和资料内容, 系统连续的记录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执行过程, 并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完成财务计划。它的基本方法也只是设置账户、账簿, 记录数据、填写表格以及开展资产的清查工作。绿色会计理论的应用更加丰富, 企业与资源的关系也较为复杂, 它在展开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则需要确认好核算的具体对象、内容和方式, 提高资源环境保护情况的准确性。另外, 绿色会计主要核算和计量自然环境的开发、维护及使用成本, 以及环境资源的收益和价值补偿, 因此绿色会计应以环境业务的类别为核算对象。
总的来说, 绿色会计理论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新理念, 是围绕整个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作内容, 全面而又持续的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活动, 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能够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效益,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 绿色会计理论与我国企业绿色会计体系的构建
绿色会计理论的内在本质要求是以财务活动的科学核算与分析、监督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活动, 绿色竞争的核心就是要构建绿色会计理论, 明确其理论的依据和结构。
首先, 绿色会计的理论体系。绿色会计不是虚无缥缈的, 它是真实而又客观存在的管理对策, 它的兴起必须要以最基本的理论为依托, 着眼实践, 掌握核心观点, 围绕环境经济学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管控。
其次, 绿色会计活动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绿色会计是新型的经营战略, 做好分析工作是搞好管理最关键的环节, 也是把握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绿色会计是经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能够通过绿色管理的目标和经营顺利开展控制, 采用良好的技术手段发挥绿色会计的优势。绿色会计影响和推动着会计的发展, 具有环保理念的绿色会计能够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 整合管理的基本内容, 避免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从而更好地参与到会计监督和管理之中。它还为企业目标指明了方向, 使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范围发生了更改。会计工作不单单要以提升经济效益为奋斗目标, 还要保证做好管理和企业运转, 协调好各部分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采用绿色会计核算的方式, 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 还要做好监督工作, 对于经营情况的考评也势必具有更高的标准。
再次, 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架构。理论框架是每门学科开展的最基础的内容, 是系统的理念, 也是理论的前提, 根据开展的层次和范围, 其理论必须满足层层递进的特性。绿色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的基础, 包含会计的本质、职能、目的、假设、对象、要素等各种内容, 其基本理论框架与创新活动息息相关, 与历史背景也有紧密的关系。
最后, 绿色会计产生与发展的背景。会计环境是绿色会计理论及其实施的基础,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实践。政治、经济、法律都是会计的大环境, 而这一环境也会随着各种变化而出现更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恶化是绿色会计出现的大背景, 它也是国际组织与个人了解到其重要性的基础。绿色思潮是实施绿色管理的现实需求, 它能够改变无节制浪费的现象, 改变过度开采与利用等问题, 并转变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弊端, 逐步走向工业化文明的道路。此外, 绿色会计能够真正走向前台的参考内容就是政策法规的制定, 它为会计理论的开展提供了规范性要求, 从环境、管理上制定了具体的计划。
4 企业绿色会计理论的实践研究
4.1 绿色会计核算研究
会计核算涉及到的会计资金管理和计算的内容众多, 绿色会计理论的实践研究也是如此。
首先, 绿色资产。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 并能提升生态效益的经济资源被称作绿色会计。这一部分内容蕴藏着未来效用, 能够对生产提供巨大的助力, 当绿色资产在所有权或使用权上发生变更的时候, 它的价值就会得到彰显。从理论上来说, 绿色资产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基础, 是会计核算的主要方面。在实践研究过程中, 要注意做好资产账户与绿色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账户的核算, 在其中添加无形资产账户, 借方登记从“绿色资本支出”账户转入的金额, 贷方一般登记绿色无形资产的摊销, 借方余额表示企业绿色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
其次, 绿色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的出现大多与绿色资产的减少相伴而来, 它主要集中在人类消耗、物力、财力的耗费上, 它主要分为自然资源耗减与生态资源降级和资源的维护费用上, 并会单独形成独立的资产借贷方实施管理。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要设置绿色支出账户, 下设资本支出、费用耗损和恶性支出三个分支, 根据消费的实际情况做好指定摊派, 明确借记双方的具体内容。
再次, 绿色负债。顾名思义, 负债是企业在资本上引发的大量花销, 是企业已经发生了的、与负债确认标准具有相同特征的, 与绿色成本相关的义务。只要企业支付了环境开销, 就属于负债的范畴。大多数情况下, 企业为了减少开支, 常常忽视这部分的花销, 国家一般会采取强制措施进行干预, 制定一整套环境保护措施, 规定污染收费数额。另外, 它在负债分类的过程中主要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方面内容。在开展实践研究的过程中, 要明确企业的绿色支出, 分清负债的发生条件, 具体指出它是由于净化环境直接发生的债务还是由净化环境而预测发生的各项支付。绿色负债的核算研究还应当采用复式记账的账户设置名目, 在绿色负债的估计时点上对治理环境污染所需要发生的预计成本, 需要采取登记簿的核算方式, 实行单式记账。
最后, 绿色收入。所谓的收入, 就是指通过绿色环保给企业带来的盈利, 是满足效用的科学对策, 也只有与环保密切相关的收入才属于这一范畴。当然, 根据收入原因的差异, 它分为直接绿色收入与间接绿色收入两大类别, 直接绿色收入是对环境进行的开发利用, 间接收入则是人类对环境进行的开发利用。在研究核算过程中, 不能将广义的绿色收入项目完全纳入其中, 而是要根据企业获取的绿色会计收入的不同设置明细账户, 做好实际分配。
4.2 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就是对涉及到企业绿色会计花销的内容进行公示, 其中包括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活动、环境破坏等, 在披露的过程中要遵循适当、公平和充分揭露的原则, 以满足决策者的实际需要。在信息开展披露的过程中, 要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完整度, 披露可以在公司基本情况介绍中进行, 也可以融入财务会计报表之中, 列出有关绿色会计的信息。当然要做好研究工作, 保证信息披露的适当性, 企业要做好有关绿色信息的基础准备工作, 确定信息的来源和主体, 明确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途径, 阐述清楚企业的环境背景, 做出有关环境污染破坏的数据分析, 并提出保护措施。针对突发性的污染事件, 更是要做好记录工作, 在报告中单独提出。在此基础上, 企业还要规划好有关绿色会计信息的细则披露, 规定它的具体披露时间、方式, 并通过资产的负债表予以显现, 进而建立单独的信息质量保护部门, 提高其实践性。
4.3 绿色成本管理实践研究
绿色成本管理是实践研究的重点, 它既包括成本的控制, 也关乎着企业的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制度已经过时, 目标的制定不符合现代化发展情况, 在理论上也只是反映出了最有价值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费情况, 在绿色成本的归纳中不够完整。绿色成本的科学管理适应了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需要, 将被动的追求环保转化为了自觉的行动。另外, 在实施具体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 相关管理内容更加科学, 包括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计算法等。在控制管理绿色成本的过程中, 要根据有关的法律, 规范企业的长期管控目标, 制定完善的体系, 加强环境质量监控, 增加绿色环境整治成本投入, 并做好事前预测评估, 采用最恰当的会计控制方法, 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做好管理。
4.4 绿色会计信息的审计研究
绿色审计是严格把控好企业绿色资金消费, 减少浪费的可行性对策, 是企业管理环境的工具, 有助于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绿色审计假设是实践研究的第一要义, 在假设中要明确责任关系假设、正当怀疑假设、有效性假设、独立性假设之间的差异, 通过对环境政策执行情况、环保资金筹集数值以及管理的具体情况的审计, 作出精确分析。同时, 还要接受政府的检查, 与注册会计师相协商制定出审计的内容, 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紧密结合起来, 借鉴国外的经验做好实践研究。
5 结语
针对社会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我国各大企业一定要更加重视绿色会计理论, 找准它在过去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结合理论兴起的背景做好研究。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与实践相结合,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践行绿色会计理论, 研究绿色会计核算、成本、管理、信息的披露, 从这些方面汲取经验, 提高企业在这方面的竞争力, 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并做好审计监察工作, 将内部与外部审计相结合, 搞好有关绿色管理的宣传, 完善具体制度的建立, 从而切实提高企业的绿色竞争能力, 促进国家更好地发展。
摘要:虽然近年来, 我国各大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开展绿色会计管理的积极意义, 并且不断改进会计工作形式, 完善资金管控, 以更好地维护企业的经营。但是绿色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开展的时间毕竟较短, 很多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者也没有明确认识到绿色会计理论的真实含义, 无法将其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运用中有很多问题暴露了出来。目前, 国际经营发生了新的转变, 绿色经济也为绿色会计开辟了道路, 在环境保护观念的影响下, 企业对于绿色会计的投入不断增多。针对这样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各大企业一定要从思想上转变自己的固有观点, 提出会计管理的新思路, 从而树立绿色会计新理论, 并将其与实践研究结合起来,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绿色会计理论,实践研究,环境构建
参考文献
[1]彭浪, 杨锡才.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绿色会计体系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 2011.
[2]唐国平, 李龙会.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述评:基于《会计研究》期刊的文献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 2011.
[3]周晓慧.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绿色投资决策:现状、困境与出路[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2 (02) .
[4]安露.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困境及解决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4 (04) .
绿色包装设计理论 篇10
关键词:战略小生境;绿色创新;应用价值
绿色创新是指为了避免和降低环境损害,企业采用新的或改良的流程、技术、实践、系统和产品。它涵盖了与绿色产品和绿色工艺相关的硬件或软件创新,包括能源节约、污染预防、污染回收、绿色产品设计及企业环境管理上的技术创新。但是,绿色创新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如绿色创新扩散不足等的问题,需要我们予以关注。在九十年代后期,外国学者提出了一种以新的绿色小生境管理为基础的战略小生境管理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对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进行选择、繁殖,直至将其孵化为稳定成熟的技术,并最终顺利地将它推向市场的过程。这对我们研究绿色创新的发展和解决绿色创新扩散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一、战略小生境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理论背景
战略小生境管理这个概念最早由Schot、Hoogma和Elzen以及Kemp、Schot和Hoogma提出。Schot、Hoogma和Elzen将战略小生境管理定义为,通过社会实验的方式,为绿色创新创建一个保护空间,并通过对该保护空间的管理(发展与退出管理)来促进绿色创新的发展与扩散。目前,战略小生境管理理论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物质能、交通、能源、材料、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应用研究中,用以解决许多重大的绿色创新领域内的问题。
战略小生境管理理论中有以下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绿色小生境。绿色小生境就是一个"受保护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生产者、研究者、使用对象和组织机构进行不断深入的学习和探讨,对萌芽的新技术进行培育繁殖,最终能成功直面市场的竞争压力并能实现产业化。二是社会实验。绿色小生境需要建立一个承载平台,各个相关的对象例如用户、生产商到有关机构以及政府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一系列与新技术的紧密互动和交流,通过这种活动逐步全面地了解到有关这项绿色创新的所有内容。这个承载平台就是社会实验。
(二)小生境的内部活动过程
在绿色小生境内部,相关的活动者进行着三种类型的活动。
1、表达期望和愿景。预期对小生境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为学习过程的进行吸引更多的关注,为持续的保护和培育提供了较明确的目标和期望。
2、社交网络的建设。制定一个广泛的网络,包括所有相关的行动者,如行业角色、用户、科学家、社会组织和有关政策制定者,并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提供必要的资源。
3、多个维度的学习过程。具体包括技术方面和设计规范、市场和用户的喜好、文化和象征意义、基础设施和维护网络、行业和生产网络、法规和政府政策和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战略小生境理论在绿色创新中的应用价值
(一)战略小生境理论为绿色创新提供了一种管理思想
绿色创新的发展过程主要强调的是运用价格机制进行调节,但是由于价格机制需要拥有完全的信息和在完全竞争的环境中,还要进行客观的理性计算等条件,而绿色创新中的技术作为新事物具有不稳定性、同时还面临着传统技术的挑战、并且新技术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等原因,使得价格机制实际上很难行得通。战略小生境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在绿色创新活动时,针对新技术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构建绿色小生境,通过一系列的小生境管理培育来促进绿色创新的发展与扩散。
(二)战略小生境为绿色创新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
战略小生境为绿色创新提供了一种方法,即采用绿色小生境培养并保护绿色创新的生长和扩散。战略小生境管理提到市场的形成通常涉及到要探索小生境的市场,这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新技术发展的已经比较成熟的市场。这些市场可能是商业性质的,但是某种程度上没有一定的选择标准,并涉及到政府补贴问题。这种为了新技术的"受保护的空间"成为了一个"培育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更容易发生学习行为,新技术也更容易得到提升,新的消费爱好也会形成。这种受保护的空间不仅仅指的是最初的小生境市场。一项创新技术的扩散可以被看做是从小生境到规模市场的一种探索,这种保护是必须的,受保护的空间从市场中获益,并成为通往规模市场之间的桥梁。这种"桥梁市场"需要更大的技术产量和一系列的再创新,这些都是在一项新技术成为商品之前就必须的。
(三)战略小生境为绿色创新政策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战略小生境思想对绿色创新政策的制定及在创新政策中的实际应用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作用。一方面,战略小生境管理研究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虽然这些建议主要是关于社会技术实验的动态研究,并没有明确的指出具体的方法,但是有助于解决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会面临的某些政策困境。当前这一方法成为一些国家创新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德国、荷兰、坦桑尼亚和南非,主要涉及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部门。另一方面,战略性小生境管理思想强调绿色创新政策制定的持续动态调整性。根据新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政策的内容应有不同:在技术的初期成长阶段需要的政策是基础的资金支持、制定战略计划等等,创造有利于研发的环境;在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完全成熟的阶段时,政策应着力为其的改进发展构建市场小生境,并能减少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成本;在技术已经成熟的阶段,政策应着重于如何逐渐减少保护而将新技术推向市场,与已占主导地位的技术抗衡。
参考文献:
[1]Marten J,Witkampa,Rob P.J.M.Ravena,Lamb€鑢 M.M. Royakkersa.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of social innovations:the case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J].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11,(6).
[2]Tae-hyeong Kwon.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of alternative fuel vehicles:A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the policy effect[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2,(9).
[3]Kemp R,Schot J,R Hoogma.Regime shifts to sustainability through processes of niche formation:The approach of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J].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1998,10(2).
[4]Rob Raven,Suzanne van den Bosch,Rob Weterings.Transitions and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towards a competence kit for practition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0,51(1).
[5]胡隆基,李彩霞,密启慧.战略小生境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
[6]杨燕,邵云飞.生态创新研究进展及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8).
[7]曾云敏.基于小生境思想的技术范式变迁理论和创新政策研究[J].财经论丛,2006,(3).
[8]张钢.绿色创新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13,(4).
浅谈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潜力 篇11
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绿色物流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对运输引起环境退化问题的关注:道路、码头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汽车等交通工具尾气排放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作为一种附属产物, 环境的恶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环境问题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灾难性难题, 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倡导绿色物流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许多有识之士呼吁, 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 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 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物流活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
1. 现代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货物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 运输车辆的燃油消耗和燃油污染, 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物流管理活动的变革, 如集中库存和即时配送, 也对运输和环境造成了影响。 (2) 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包装具有保持商品品质、美化产品、提高商品价值的作用。当今大部分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 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且严重污染环境。 (3) 流通加工的影响。流通加工是指为完善使用价值和降低物流成本, 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进行的简单加工。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 会造成一定的物流停滞, 增加了管理费用, 不合理的流通加工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可持续发展对物流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在人类要求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 是国际社会经过大量分析与研究工作后得出的重要结论。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无论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 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可持续发展对物流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可持续发展对物流活动的环保要求; (2) 可持续发展对物流活动成本的要求。
二、绿色物流的基本概念, 定义特征, 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 绿色物流, 就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 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部分学者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的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
2. 绿色物流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管理学的角度讲, 绿色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 连接绿色需求主体和绿色供给主体, 克服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绿色物流”里的绿色, 是一个特定的形象用语, 它泛指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活动、行为、计划、思想和观念在物流及其管理活动中的体现。与传统的物流相比, 绿色物流在目标、行为主体、活动范围及其理论基础四个方面都有自身的一些显著的特点: (1) 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更广, 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生态伦理学理论; (2) 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更多, 它不仅包括专业的物流企业, 还包括产品供应链上的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 同时还包括不同级别的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门等; (3) 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更宽, 它不仅包括商品生产的绿色化, 还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 (4) 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 实现该目标的准则不仅仅是经济利益, 还包括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 并且是这些利益的统一。
3.绿色物流的意义。 (1) 企业应对竞争的需要; (2) 企业开拓市场的需要; (3)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三、绿色物流的发展潜力
(1) 绿色物流可以破除绿色贸易壁垒。 (2) 绿色物流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 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降低成本。 (4) 绿色物流还是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 (5) 绿色物流可以提高企业品牌价值。
四、怎样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一) 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
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 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 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 (1) 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 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 (2) 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 (3) 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 (4) 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
2. 对交通量的管理。
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 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 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 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 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 缓解交通拥挤状况, 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 对交通流的管理。
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 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 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 提高配送的效率, 达到环保的目的。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 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 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 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 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
(1) 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 (Jointdistribu tion) 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 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 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 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 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 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 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 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 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 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 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 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 采用共同配送, 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 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 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 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 并取得缓解交通, 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 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 (Combinedtransportation) 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 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 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 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 可以减少包装支出, 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 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 从物流渠道看, 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 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 (Thirdpartylogistics) 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 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 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 简化配送环节, 进行合理运输, 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 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烦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
2.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 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3. 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 (Distributionprocessing) 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 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 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
4. 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从环境的角度看, 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 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 但从总体上看, 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 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 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摘要: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潜力的分析对中国发展绿色物流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减少物流对环境的危害, 实现物流整体环境的净化还有发现中国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 以及提出解决办法有着一定意义上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物流理论,发展潜力,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华, 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2]张铎, 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K].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1.
[4]林敬松, 钟唯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 2002, (8) .
[5]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