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信息中心

2024-09-08

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共12篇)

教师教育信息中心 篇1

作为北京市远郊区县,房山区自2008年起,就一直通过课题引领和培训辐射,致力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2013年,房山区教委更是颇富远见地将信息化战略确定为房山区教育发展的三大战略(信息化战略、名牌战略、对外开放战略)之一,在政策上给予有力的支持。在全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房山区如此强调信息化在房山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其背后必定有很深的用意和对未来趋势的高瞻远瞩。信息化战略的提出,给房山教育信息化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那么,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房山区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有哪些新的举措与尝试,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产生了哪些思考和认识?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房山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张明进行了采访。

尊重规律、逐步深入的信息化推进战略

记者:当前,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成为时代强音。而具体到不同的地域,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肯定会有差异,改革的路径和策略也不尽相同。在您看来,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房山区教育需要着重关注哪些问题?

张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首先要正视区域的特点和教育发展的基础。以此为考量,我认为对于房山区来说,扎实稳步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是很重要的。 当然,这次改革对房山教育的发展也是一个特别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不能再观望了,而应积聚力量形成自己区域内有独立思考的东西,尤其应该重视基层的话语权。之前的改革之所以走不下去,瓶颈就在于基层这些最有营养的土壤没有被挖掘出来。另外,在探索的过程中,要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有人能站出来。 原来因为起点低,大家总怕自己拿出的东西很浅显,所以有很多顾虑。现在我们应该更多鼓励和提倡个性化, 只要是原创的,拿来好用的就是好样的。

正是因为需要大家不断地去尝试和探索,一个整体性的推进步骤就显得特别必要。我们要尊重事物总是要循序渐进地发展的规律,用科研的方法来统筹房山区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在确定这个整体性的步骤之前,应该把过去大家已经在做的、较为成熟的,但可能不是很系统的做法提取出来,作为这次改革的初始点。并紧紧抓住这些想法和做法,进行挖掘、汇聚和指导,最终帮助他们梳理出经验和成果。这样,在零散成果的基础上再思考区域性的综合改革,可能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也更容易往下走。信息化走到今天,房山区也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和积累,形成了很好的理念。在教育综合改革的整个体系当中,要充分考虑到用信息化的建设成果与应用成果来支撑我们这次改革。

记者:那么,对于用信息化战略推动房山区教育的整体发展,房山区进行了哪些尝试,并形成了哪些新的应用理念呢?

张明:一是从建设的角度来讲,现在大规模的整体性投入很少了,而转为分批投入,也就是采取迭代式开发的思路,一个项目一开始不求大而全,只把基础建好,在应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修补、添加和完善。比如我们认为一个项目很好,打算在100所学校应用,但一期我们只投入10所,看谁有积极性、能满足条件。当然还要跟着科研课题,让他们去研究建设中有哪些不足、应用中有哪些问题、成果到底怎样。下一年接着招20所学校,把前面的问题规避了以后再建这20所学校。同时,对一期的学校补充投入。这样, 从建设的角度来讲,就会避免浪费,而且趋于理性、 逐步深入;从应用的角度来讲,能够周而复始地总是朝最好的方向去发展。

二是数字校园建设中校长走进来很重要。最近我区新建两所数字校园,我有种感觉,数字校园真的不是信息中心在设计,也不是由企业来设计了,而是校长提想法,交给企业定制。因为北京市级层面的百所实验校给了他们参考的模板和标准,有了学习积累,也有了思辨。这跟以前比有很大的变化。原来企业给什么是什么,现在基础性平台建完后,再也不要那四五十个模块了,只要三四个。就这三四个,这个学期把它全员推进下去,每周都用,形成习惯,形成素养。大家对平台基础数据的应用弄熟了、自己的职责理顺了以后,第二年再增加两三个模块。这样,数字校园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实际上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而不是说验收完就结束了。

三是我们先后投入了2000多万正在做录课教室。我认为它能真正促进教师去学习与分享。年轻教师想提高教学技艺,可以自己录自己看,教学活动不受干扰。全区搞个活动,只要告诉大家IP地址,他们在自己电脑上就都能看到。录完课以后,平台能自动存储,便于随时分享,BBS中还可以评论和交流。此外,平台还有录微课的功能,将来做翻转课堂,点一下按钮,几分钟后就能自动生成自己的微课。所以它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建完录课教室,接下来我们会把全区的视频会议系统和录课教室整合到一起,便于区域性教研活动的全区分享以及培训管理的有效整合。以此作为切入点,会生发出很多的应用,因此这两三年我们围绕录课教室在不断地投入,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思路。

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在“给学生带来什么”上

记者:近几年,国内教育信息化迎来新一轮热潮。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翻转课堂、MOOC等教育新形态的产生,更是让此次热潮升温。作为上一轮教育信息化热潮的见证者,您对这轮热潮有哪些理性的思考与见解呢?

张明:对于这一轮从应用层面产生的新的教育形态,我是支持的,同时也有些思考。

一是拿什么来考量教育信息化发展给教育改革带来的影响?我觉得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走一条老路,那就是用舶来的理念来支撑我们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前些年我区信息化的重点在建设,但最近两三年,我们对建设的兴趣不大了。为什么呢?其实我们也在经常问自己,像这种投入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作为一个教育信息化的管理者,我确实特别忧虑,也怕成为历史的罪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有些概念对区域和实践来说, 都浮在上面。比如现在全国都在搞微课大赛,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实际上,微课的价值不在于积累了多少资源,而在于有了资源以后,将来如何利用它们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师的指导能力。翻转课堂也非常好, 但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要翻转。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让它与传统教育并列存在,对孩子自学能力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毋庸置疑,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孩子,自学能力一直不强。而我们信息化恰恰在这个时候提供了一种可能, 也就是说有了微课这种资源,为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创造了条件,而且只有信息化才能够实现这种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时髦的概念都不用再提,就紧紧抓住 “给学生带来什么”这一条,信息化就已经有作用了。

我们应该鼓励教师提高孩子利用视频资源自学的能力,然后利用平台形成交流和分享的氛围。这时候,教育信息化就作用于孩子了。我们经常在思考信息化究竟让孩子得到了什么,其实我们更应该单刀直入,来解决孩子自学能力等问题,让孩子有实际获得。因此,当我们谈起翻转课堂,我认为背后的东西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一个思考是,为什么教育信息化项目推进困难, 而打车软件却用得那么好?因为后者确实给人带来了便利,带来了实惠,原有的东西跟它是没有可比性的。围绕着这个思路来考虑,那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的APP应用能不能做得像打车软件那样,从孩子实际的心理需求出发,得到大家的认同?就像大家都在谈的游戏化学习,这个思路确实很好,但很难看到落地、走心的产品。所以我们现在来看信息化,社会的应用要好于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是,为孩子着想的应用软件还不是很多。从应用的环节来说,我们有责任去寻找那些好的应用软件,把它们提供给学生。

行政推动、业务支撑和服务保障缺一不可

记者:北京市正在整合基础教育现有的教育信息化服务项目,为师生和家长打造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旨在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供给。您认为该平台当前的应用成效如何?房山区在平台建设上有哪些实践经验呢?

张明:这件事本身很好,高起点、高立意,人力、物力投入也很大,在全国开了个好头。而且我认为上次数字学校建名师同步课程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大活动。干了这么多年信息化,我心里非常明白,只有教研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三者联动才能把事情干好。上次名师同步课程恰恰是一次非常好的整合机会。既有行政推动,也有业务支撑和服务保障,所以形成的都是非常好的课程,可以结合着翻转课堂、微课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自学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将来我们干每件事情,只要按照这个模式走,肯定能把事情干成。但遗憾的是,这件事告一段落后,把这套班子拆开了,到现在也没有总结提升管理步骤。而且把这么好的视频资源的汇聚交给社会性的媒体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不会进行整体性的应用推动,而没有管理的使用是没有价值的。我认为一个平台不在于它建得有多好,而在管理体系和职责分工,这二者是核心。所以从建设的投入到后期的深入挖掘和使用,没有形成组合拳,也没有延续性的思考,这是非常可惜的。

我们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就规避了这个问题。根据房山区教委确定的信息化战略,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综合管理和研修平台,它分管理和研修两条线。平台建成后,将来房山区教育信息化所有的投入都围绕它来进行。现在该平台一期建设已结束,把房山区所有的干部汇集上去了,把房山区所有的一万多名教师也拉进来了。再分好组,定好职责,现正在逐渐地整合和深入。 我们的平台虽然推进缓慢,但一直是教委、信息中心、 研修中心三家互相拽着往前走,我认为运行的效果会很好。因为真正用的是教研部门和业务部门,就得把他们裹进来,让他们去拿主意。他们都进来以后,所有的教研活动,包括录课教室、研究课题、远程培训都在研修平台上。教委所有科室的管理,包括行政管理、行政批文、宣传都在综合管理平台上。这样,职责划分清楚了,就好管理了。

记者:确实,行政、教研和信息中心形成合力, 才能有效推动信息化项目。前面您也提到了,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尊重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房山区教育信息化掌舵者,您是怎样整体布局规划, 并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推动落实呢?

张明:第一,利用好政策,有政策,才好使劲。 信息化战略是房山教育三大战略之首,有政策支持,全区都跟着教委的政策走,而不是跟着我们走,这样对基层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约束力比以前大得多。第二,在教委的整体发展规划中,信息化总是有份额。每年教委都要找个时间为信息化办个会,说说对信息化的想法,教委每年的工作计划都有信息化的部分。第三,如果说这些年房山虽然走得比较困难,但是能一呼百应的话,得益于我们一直在做校长的工作,2008年跟贵刊一起做的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一直没丢。正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跟政策裹在一起,跟校长对信息化的认识裹在一起,我们在布置具体工作的时候,就能够得到理解和支持。第四,具体的业务推进,必须得把教师和教研人员裹进来。所以这几年,各种教师信息化技能的竞赛和培训一直在坚持。没有火种,教育信息化是走不下去的, 总有人带着往前走。

信息化的生长点和生命力来自于校长办学理念的提升

记者:那么,您认为现阶段还存在哪些问题尚需解决?下一步您又有哪些打算和思考?

张明: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对教育技术的掌握,必须得用评价和继续教育去提升。教育信息化之所以一直游离在主流业务之外,很大的原因是没有政策和评价去约束。如果教师和教研员新技术都不会用,怎么将其与主流业务结合,怎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第一个困惑的地方。

第二,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素养水平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公自动化都多少年了,但有些领导还是宁愿开车去堵着,也不用视频会议,导致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总有个例和死角,这就形成不了整体性。对干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应该做一个明确的要求。

第三,作为教育信息化推动部门,我们的作用越来越被弱化。就是应该被弱化,将来真正冲到前面的,应该是一线教师、教研员,他们是应用者。现阶段来讲, 信息中心必须有服务、管理和引领的意识。但我们心里要有被教研员、教师整合的自觉,因为信息化终究要回归到校园,在教师和孩子身上发挥作用。包括我们决策的时候、项目投入的时候、体验的时候,都要把教师和孩子们的态度吸纳进来。

第四,应该给予校长充分的话语权。数字校园建设,校长亲自参与所产生的想法,我们是设计不出来的。比如这次中心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就是围绕“三阅教育”这个体系,把传统文化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结合起来了。今后,信息化的生长点和生命力将来自于校长办学理念的提升。

最后,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和成果分享的联盟要立体化。不要再单纯是信息中心主任、装备中心主任,而应该有校长,有教研员,有网管教师。大家从不同视角审视信息化,对信息化的认识才会是有立体感的、有血有肉的,最后出来的东西才更科学、更合理。包括发展规划的制订,让老师们参与进来会更合理。教育信息化应用,谁是核心,谁是主角?现在就要搞清楚。作为信息中心来讲,现在应该集中精力寻找学生信息化的获益源在哪里。这是一个新命题,我们有这个历史责任,去确定学生的应用终端在哪里, 学生的应用平台准备好没有。

教师教育信息中心 篇2

1.进一步加强对我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各校信息化项目建设指导工作,目前,教师发展中心信息化建设各项建设项目以初步完工,并开展了一系列培训;

2.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引领学校充分应用好**教育资源管理平台、韶教云、粤教祥云以及国家教育资源平台的资源,为教学服务、并教研室联合一起开展了一师一优课课和粤教祥云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推广活动,并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对校长以及有关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开展了数字资源全覆盖音乐美术现场推进会,开展了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全覆盖培训,实现教师使用100%全覆盖。学生使用全覆盖70%。另外,积极引领各校开展“互联网+学科”有效融合的研究,充分发挥各功能场室的效益,提高教育教学品质。

3.依据县委、县政府提出智慧**建设要求,实现智慧校园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机融合的要求,我们展开了调研,目前我县约8个考场的巡考监控系统、28间学校的阳光厨房系统、10间学校的教学巡堂系统及75间学校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部分学校监控系统已经与县智慧平台对接,初步互联互通工作。

4.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危险化学药品安全排查和网络信息化安全检查,特别是国庆期间的安全检查,确保学校安全。

5.协助其他部门完成各项工作,如创文活动、质量监测工作、扶贫工作等等

二、存在困难

虽然,我们在教育装备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很远,离信息化校园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建设资金缺口特别大:一是往年创强、创强复评、创现所需付尾款压力大,二是新建第4小学教学设施设备和各校扩建增班增以及加功能场室所等需要所需资金将近5000万以上;

教师教育信息中心 篇3

摘 要:本文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为例,探讨职业院校校园信息中心的建设思路、方法,提出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的特点,把校园信息中心用透、用活,打造“五位一体”校园信息中心。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数字化校园 信息中心 五位一体

随着我国信息化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各职业院校紧跟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脚步,开始迈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大军。

但是以往由于职业教育的校园数字化起步明显比高校晚,并且被重视的程度一直不够高,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职业院校、特别是技工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相对落后。当很多高校开始讨论智慧校园建设的时候,一些职业院校还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托着沉重的步子前行。

随着我国把“互联网+”提上一个战略高度,很多职业院校意识到了校园信息化的重要性,开始加快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快步向前,希望迎头赶上。但是,传统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路子真的适合职业院校吗?

下面就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为例,以其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信息中心的建设成果进行总结,供其他职业院校参考借鉴。

一、前期:起步晚,标准低

作为职业院校,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起步同样较晚。在完成互联网接入后,校园内部的网络管理处于粗放状态,数字化校园的任务就是保证校园办公网络和教学网络的通畅。

二、中期:炉灶多,功能单一,管理难度大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推进,学院各管理部门意识到利用信息系统可以比较好地提高办公效率,于是开始考虑引入信息系统。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也没有专门负责信息化的部门,导致沟通不到位、各部门基本是各自为政。教务科找专业类教师开发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科购买用友软件的各个模块,招生科建立招生系统,学生科建立学籍管理系统。这样一来,问题也就出现了。

1.数据重复录入,且不统一

由于各系统都是独立开发或者购买的,没有做好充分沟通,更没有统一的数据对接平台,导致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但当涉及公共数据,如学生数据时,就会出现如下情况:一个学生来学校,招生科需要填一张学生信息表,学生科需要填一张学籍信息表,教务科需要填写一张学生班级信息表,财务科需要学生填写学费收费信息表(以确定学生的专业并收取学费)。有时候一个学生退学了,教务科那边还显示学生期末考试缺考。有时连校长都不知道学校究竟有多少个学生。

2.功能单一,管理难度大

由于“炉灶”多,规划不到位,导致有些“炉灶”的位置还不在一个地方,出现一个信息在多个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的情况,造成重复建设,并且给网络和系统的管理维护人员带来了很大困难。网络和系统维护人员时常奔波在校园的各个部门,去处理各个系统和各个网络节点的问题。

三、后期:高标准、高要求建设

问题在持续,但苦于没有资金支持,只能拆东补西,保证网络和系统的正常稳定。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成为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广东省创建全国一流技师学院项目学校。在得到领导支持和相对资金保证的情况下,学院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立足职业教育特色

是否沿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老路走?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一是职业院校对信息化的要求与高等院校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二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时间长,用户习惯和制度沉淀多,就算是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也难以一步到位,达到很多高校现在的成熟度;三是高校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和维护成本高,很多职业院校难以维系。

既然不能走他人的老路,那就要职业院校规划一条新路。在考察了多个中高职院和同类院校后,我们提出了建设要求:循序渐进,立足职业教育特色,打造“五位一体”信息中心。

2.打造“五位一体”校园信息中心

数字化校园建设好与不好,重点看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网络中心看设备和安全管理制度,数据中心看应用系统和资源建设。

为此,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重点对网络和数据中心进行规划,并按照B级机房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打造“五位一体”的信息中心。规范规划建设的功能分区如图1所示。

(1)立足应用本位,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一体。在整合了所有学校信息系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后,为便于管理和维护,我们将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集中在一起,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这样一是降低了管理和维护难度,二是提高了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三是相对恒温恒湿的无尘环境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立足网络安全稳定本位,运行维护校企一体。信息中心与广东网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企业派驻工程师在信息中心办公区办公,与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共同维护网络设备和系统,保证网络的稳定与安全。

(3)拓展职业培训特色位,技师培训和教师研修一体。利用信息中心的日常维护工作,培养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网络预备技师学生,同时利用空余时间进行教师研修和对外技师培训。这样,一是可以提高我校技师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让技师的学习真正变成了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三是利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特长培养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教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四是让网络设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4)拓展职业鉴定特色位,技能大师工作室与技能竞赛一体。技能大赛为学校来了的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新知识、新技术,而技能竞赛也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为此,我们在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常规工作的同时,邀请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和竞赛学生与技能大师经常性沟通和交流,以期保证教师和学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企业的实践经验。这样,一是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二是为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提供重要平台。

(5)拓展技能实训特色位,设备实训和技能鉴定一体。培训区的U形桌设计,在U的凹位加入网络设备,形成小组教学的物理条件,为设备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企业工程师和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针对学院预备技师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实训也在此开展,充分挖掘信息中心的潜能。这样,一是可以提高网络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三是打造了一个网络安全的实训环境,四是完成了技能实训到技能鉴定的闭环。

四、小结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任重道远。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人员,智慧教育、智慧校园的实用价值还在向我们招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学管理和服务是我们的存在基础和服务宗旨。作为职业教育院校,要利用信息技术场地来培养高技能实战型人才,提高场地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把校园信息化的工作与网络相关专业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值得大家去推行和加强的。

教师教育信息中心 篇4

教师专业化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是近年来关于教师教育的热点研究问题, 并且成为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1]。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终身学习”已从一种口号向一种理念转变, 并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学习者的心中。这些都为教师专业技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改进吹响了前奏。

1 教师专业技能

美国一些教育家从教学能力角度进行研究, 提出教师应成为教育“临床专家”的观点。认为一个合格的现代教师必须具有以下多方面的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革新能力、实验指导能力、与学生交往能力、学生升学就业指导能力、教科书处理能力、学生社会活动组织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自制力、推理能力、示范能力等。

武玉鹏教授在其所著的《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与教育实习》中把教师专业技能划分为:备课的技能、上课的技能、听课、说课和评课的技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技能、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技能、开发校本课程的技能、语文教学评价的技能、语文课程和教学研究的技能等[2]。同时, 教师专业技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 既是一种状态, 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为顺应时代的发展, 教师信息化专业技能训练迫在眉捷。

2 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即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它是一门新的学科, 跨越了若干个领域, 如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 形成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方法, 从而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系统。

而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门户网站、教师教育资源库和研习平台。其中, 资源库是将有关教师专业技能实训方面的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 从而形成一个条理性较强、适应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笔者认为, 一个完整的教师专业技能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①为用户提供一个能链接到资源库和研习平台的门户网站;② 为教师提供专业技能实训方面的数字资源, 以资源共享为前提;③实现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 以交互性为基础;④在保证资源共享及评论的基础上, 对用户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以安全性为保障。

3 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3.1 应用现状

据笔者调查发现, 现阶段很多师范类大学都已陆续开发隶属于本校的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 只是名称上会有很多变化。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 目前, 师范院校都拥有教师教育技能实训中心, 并有不少已经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下面仅对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展开调研, 为相关院校的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提供参考。

3.2 基本框架

经调研发现, 各个实训中心主要包括信息发布系统、资源库和研习平台三大块内容。

(1) 信息发布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主要包括对中心的概况简介、新闻动态、成果, 并提供连接到相关资源库和研习平台的入口。

(2) 资源库。资源库中包含学生成果、见习实习、名家教案、优秀上课视频及课件、教学案例、学科论文等的内容。每个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 按不同标准将资源库模块进行了划分。本文仅列举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这几所高校的资源库模块。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将中心资源库放在一级菜单下, 其中设有实验教材、活页讲义、教学案例、教学成果、教改论文和学生成果这几个有关中心资源的二级菜单。南京师范大学教师职业技能综合实训中心则将资源作为一个独立的一级菜单“教学资源”, 下设课程资源、教学录像、常用软件和学生录像等几个二级菜单。而浙江师范大学则将资源模块放进训练平台, 其中有一个平台就是教师教育资源库。从几个系统看, 高校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将资源模块放在实验教学中, 与其它子模块一起组成实验教学模块, 或将资源模块单独立为一个模块, 可以在一级菜单单设一个模块, 也可以在界面上直接提供资源库入口。

在研习平台中, 除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将其在“训练平台”中单独列为一个子平台“教育研习平台”, 其它相关实训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并未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随着新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用户对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 研习平台已成为此类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另外, 通过对13个师范类高校的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可知, 此类系统的一级菜单大致结构如图1所示。

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包括实验教材、课程大纲、教学理念 (方法) 、教师职业技能等二级菜单模块;在资源平台中主要包含学生成果、教育实习、优秀教案和课件、优秀上课视频等二级菜单模块;而在仪器设备中主要包含设备配置和实验室预约两大模块。

3.3 现有系统功能特色

3.3.1 界面特色

总体来讲, 这几个网站都走简洁大方路线, 以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为例, 打开网站,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模块设计, 接着是富有动感的学校logo和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图片。网页的主体部分包括用户登录、教学安排、中心概况和资源库链接、新闻公告、中心介绍等模块。整体脉络清晰, 安排合理, 充分考虑了界面设计的KISS (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原则。简洁和易于操作是网页设计的最重要原则。网站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如何方便普通用户查阅信息, 以及使用网络服务和资源”这个问题。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训中心较其它两所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心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 它将“训练平台”作为网站的主体模块, 并放置在网站左侧最醒目的位置, 在突显其重要性的同时, 也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3.3.2 课堂现场直播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在其首页界面的右侧, 专门设立了一个快速访问栏, 包括网上预约系统、师生互动平台、学生项目申报、课堂现场直播4 个区块。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课堂现场直播”。虽然目前该模块中只有化学系、师范生课堂教学训练和全日制教育硕士研讨三块内容, 但有了该功能后本系统就能方便实现竞赛或上课的现场直播功能, 实时转录有价值的模拟上课或说课视频, 为网站的学习者用户提供第一手的学习资料。

3.3.3 训练平台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最具特色的是其训练平台, 包括师范生书画平台、教师技能考核平台、微格实训平台、教育研习平台、教师教育资源库、教育实习平台、教育见习平台、教学技能竞赛网和Moodle教学平台。它将各种能进行师范生技能训练平台归为一类, 条理清楚, 功能健全, 特别是其中的Moodle教学平台, 包含了很多浙师大的精品课程, 实现了浙师大在校生的免费在线学习, 值得借鉴。

4 系统功能分析

随着教师教育的快速发展, 各大师范类高校相继开发了属于本校的教师专业技能管理信息系统,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建成的系统基本能够实现师范生培训、素材资源库提供、管理实验室预约、资源下载等功能。笔者分析了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牡丹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等15所高校的教师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 发现虽然教师专业技能管理信息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兴技术的产生, 之前架构的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尚有待完善:

(1) 功能完整性。在这15所高校中, 只有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温州大学在二级菜单中涉及到了各个省市及学校师范生教师技能竞赛相关信息。另外, 在资源平台模块, 只有5所高校涉及到学生成果展示, 其中上海师范大学单独开设了一个一级菜单“成就展示”, 包含教师成果和学生成果;云南师范大学设“中心成果”模块, 下设二级菜单“学生获奖情况”和“学生论文发表”。笔者认为, 这类属于校本资源库的内容应适当加强, 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校本荣誉感, 同时缩小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差距, 促进有效学习。

(2) 资源评价和共享。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而是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作品互评的平台。在此系统中的作品应实现用户评论、作者回复, 管理员维护等功能。而在调查中发现, 只有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绵阳师范学院教师技能实训中心和韩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有类似的功能。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专门设立一个“师生互动平台”, 供解疑答惑之用及交流;绵阳师范学院教师技能实训中心则在一级菜单中设立“数据与评价互动中心”;而韩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则设立了“学习交流”一级菜单。这些平台或菜单的设置都加强了用户与用户之间数据共享的程度, 同时也为资源的完善、提升作出了贡献。本系统可以实现用户对系统上资源的评分, 从而实现资源的推送, 按得分从高到低对资源进行排序, 为用户选择优秀资源提供便捷。

(3) 决策支持功能。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 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它是管理信息系统 (MIS) 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 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 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 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例如, 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就正式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用户使用系统资源相关数据累积达5年之久。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 从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为之后的用户提供决策支持尤为重要。

5 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相关建议

通过对上述国家级、省级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分析, 并结合了笔者所在学校的特征, 设计了新的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菜单框架, 如图2所示。

5.1 功能完整性

新系统增加了“竞赛管理”一级菜单, 同时下设“大赛简介”、“赛事动态”、“成员风采”、“竞赛现场”、“获奖作品”和“资源下载”6个子菜单。在方便用户实时关注大赛信息的同时, 也能实现资源下载和反复观摩学习。

另外, 在“资源平台”中设置了“教师专业技能资源平台”和“教师专业技能研习平台”两大平台。其中, “教师专业技能资源平台”在登录后会分成4个部分, 分别是校本资源、省资源库、我的空间和研习空间, 具体功能如图3所示。“教师专业技能研习平台”登录后也分成4 个部分, 分别是研习资源、研习空间、我的空间和资源空间, 具体功能如图4所示。

5.2 资源分类

按照武玉鹏教授的观点, 依据教师专业技能相关概念, 结合师范生教育中所涉及到的具体实践, 比如实习见习等, 将教师专业技能资源平台中的资源大致按图5所示分类。

5.3 资源评价与共享

在评价方面, 主要采用了评论和星级打分两大机制。首先用户可在系统已发布的各种资源上发表自己的评论, 需要管理员审核评价内容;其次是星级评分。本系统所描述的星级打分主要是用来区分师范生技能的能力层次, 包括基本能力、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分数越低则代表越基本的能力, 而分数越高则代表越高级的能力。

在共享方面, 主要实现了校本资源和省教育资源库的共享,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校本资源中截取视频资源制成微片, 用户可通过学习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片段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技能。

5.4 决策支持

在决策支持方面, 拟采用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方法来搜集数据, 并根据每年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从中提取有用的知识, 为用户选择资源提供决策支持。比如, 可以用关联规则提取方法, 通过挖掘资源的星级分数, 分析资源之间的相关性, 为用户推送资源提供决策支持。同时, 可用分类分析方法, 建立资源评估模型, 为优秀资源提供决策支持。

6 结语

随着师范生教育的不断发展, 教师专业技能实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特别是其中的资源模块。因此, 必须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 加强与省资源库、省教师技能竞赛网等的联系, 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建设水平, 以更好地服务于师范生, 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教师教育信息中心 篇5

一、指导思想

在市教育局及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紧扣我市教育发展规划,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以教育城域网建设和资源建设为重点,积极改善全市各级中小学校教学手段,强化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充分发挥电教系统的整体优势,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二、目标任务

1.全市教育城域网建设工作。一是根据市教育局教育城域网建设工作安排,配合有关单位做好教育城域网工程后期工作,加快各旗县区、城镇学校与市教育信息中心的连通工作,迎接工程验收;二是完成巴彦淖尔市教育网站改版,搜集链接实用的免费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网址和研制开发本地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拓展教育网功能,提升教育网的综合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积极收集和发布各级各类教育新闻和教育信息;四是根据市教育局安排做好中考网报志愿和各类成绩查询工作;五

是加强对各旗县、区教育网和校园网站建设的监督、指导工作,协同做好保密安全工作,有力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

2.农牧区远程教育工作。督促旗县区加强远程项目工程的设备管理,积极进行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应用的指导、调研,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国家、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确保全市更多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

3.加快通用技术建设步伐,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电子教具。根据市教育局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践室项目工程实施意见,加快我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践室建设进度,保障通用技术课程实验设备的配置。制定教学设备管理制度,保证通用技术课开足开齐。积极引进P3D等先进的电子教具为教学服务,试点推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持续发展。

4.继续宣传、贯彻自治区中小学实验室装备规范和仪器配备标准,监督、指导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对全市通用技术、实验教学进行听课、调研;继续在全市开展高中、初中实验操作考试工作,促进学校实验室建设,提升教学设备的应用水平,提升在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加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对全市各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情况进行统计,进行听课教学调研。继续在全市开展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和高中信息技术质量测试工作,通过测试、质量分析,促进我市各级学校信

息技术课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6.充分发挥“巴彦淖尔市电化教育学会”的作用,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一是召开巴彦淖尔市电化教育学会年会,及时做好学会换届工作;二是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加强课题研究,把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作为重点。组织广大会员及教育工作者积极参加各项学术研究活动,实实在在地为我市现代化教学闯出新路子;三是为激发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巩固我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成果,积极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四是继续高标准组织好全市小学教师电化教学能手赛、全市小学科学教师和初中理化教师电化教学能手赛,全市中小学教师实验论文、电教论文、CAI课件及电教优质课的评选工作,并将优秀实验论文、电教论文、CAI课件及电教优质课选送自治区及国家进行评选。力争通过各项评选、竞赛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五是进一步办好学会会刊《巴彦淖尔市中小学教育技术信息简报》,及时反映我市电化教学科研提高会刊质量,推动全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与提高。

7.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根据上级安排,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8.加强内部规章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不断完善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队伍管理。组织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继续开展读书活动,树立学习型机关。内提高单位教职工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群体意识与合作意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教师教育信息中心 篇6

【关键词】 信息中心 医院 信息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03-01

信息中心包括机房管理、数据库以及信息处理等多项工作内容,为医院信息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环境。医院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以便提高社会竞争力,稳定管理实际。基于信息中心的运用,医院信息得到良好的管理与处理,支持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保障医院各项信息事务的安全运营。由此可见:信息中心在医院信息管理中,占据一定的应用地位,加强医院信息管理,确保医院发展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1 信息中心对医院信息管理的意义

信息中心对医院信息管理具有实际意义,着实体现信息中心的优点,发挥主要作用。

首先信息中心促进医院信息管理的现代化转型,展示信息化的运行理念。基于医院管理系统HIS的应用,涉及较多运行软件,构成信息管理的主要部分。医院可以借助信息中心,在医院管理系统内添加交流平台,促使管理者和信息中心技术员在交流平台处进行信息流通,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信息中心可以快速掌握医院信息管理的动态情况,以便及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

第二信息中心有利于医院信息管理的建设,促进管理开发[1]。医院信息管理的运行处于信息中心的监督下,不论医院管理系统发出任何请求,信息中心都可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并制定合理的规划,一方面规范医院信息管理的应用,另一方面满足信息管理的发展与建设。

第三综合提高医院信息管理能力,促进医院改革建设。信息中心反馈医院发展最真实的信息,规划合理的发展方向,体现医院信息管理的建设效率。利用信息中心,发挥完善、强化的特性,推进医院信息管理的改革,促进医院建设取得可观成果,贴近医院发展的实际。

第四信息中心降低医院信息管理的难度。以HIS为例,其中包含系统、软件以及硬件部分,体现高难度的管理应用,信息中心的参与,理清HIS的实质,提出有效的操作方式,为管理者提供便捷的应用方式,协调HIS的各项模块。

2 信息中心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近几年,医院积极引进HIS,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存储管理信息,一方面为信息提供管理平台,另一方面保障信息管理的安全环境,以此拓宽信息中心的应用规模,重点分析信息中心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如下:

2.1 提高医院信息部门的协调性

医院通过信息中心,加强各个部门的联系性,贴近部门服务。医院各个科室之间,需要通过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信息中心主动获取医院信息部门的要求或意见,逐步改进信息管理系统,例如:某医院利用信息中心,分析各个科室的工作内容,发现更加适合医院发展与运营的软件系统,推行软件使用,降低医院工作者信息处理与使用的难度,该医院在信息中心应用的过程中,逐渐获取诸多效益,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医院信息服务的水平,又可以降低医院信息工作者的工作强度,达到高效状态。

2.2 稳定医院的信息决策

决策是医院运营的主要途径,医院各项决策内容必须以真实的信息为基础,规划医院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医院领导需对信息管理提出决策意见,保障信息管理的适应性。信息中心负责医院信息管理的各项事务,对信息管理的发展有一定了解,决策者可以在信息中心处获取相关的内容,提出正确的决策方向[2]。信息中心根据医院信息管理的情况,提出针对性意见,能够适应信息管理的发展,防止决策失误,保障投资效益,优化信息管理的环境。

2.3 降低医院工作的失误率

医院信息管理由于涉及大量的信息、数据,在运行与处理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通过信息中心的参与,明显降低医院工作的失误率。例如:信息中心拥有较大的数据库,支持信息运作。医院强化技术人员对信息中心的利用,提高操作水平,保障每一项操作的准确性。例如:医院可以针对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促使工作人员熟悉信息中心,掌握医院信息管理的内容,根据信息管理的需求,在信息中心迅速调取有用数据。科学利用信息中心,为医院信息管理提供工作保障,给予制度化的约束。

2.4 维护数据完整性

信息中心既可以为医院信息管理提供服务,也可以提供科学的保护措施,实时维护数据完整。信息中心具有可靠的维护技术,针对医院信息管理中的所有问题,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避免管理数据丢失。例如:信息中心在维护医院信息管理数据时,提供备份服务,连接主机与服务管理器,提高备份数据的传输效率,一旦医院信息管理出现问题,导致数据丢失,根据丢失数据的路径,启用备份数据,弥补信息管理数据的缺陷,快速恢复管理系统的运行,避免造成管理压力,干扰医院信息的正常规划。

3 信息中心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推动性

信息中心在医院信息管理中,不仅发挥明显的应用优点,而且推动医院信息建设的进步[3]。信息中心根据医院信息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约束制度,管控医院信息管理的发展,为其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医院信息管理在医院事务进行中,不仅关系到客户信息,同时也蕴含大量保密信息,信息中心构建制度内容,控制医院信息管理中的信息流动,创建可靠的管理系统,促使信息处于安全运行的环境中。信息中心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表现出高效的推动价值,发挥信息中心的能力,加强信息管理的推动力度。

4 结束语

医院信息管理负责医院内部管理的全部信息,具有系统、综合的特性,必须借助信息中心,保障信息管理的正常进行,才可提高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分析信息中心的应用,体现信息中心的实际作用,优化信息管理的环境。信息中心的实质应用,不仅为医院信息管理提供优质的运营环境,还可发挥积极意义,提高医院信息管理能力,为医院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立.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J].医学信息,2011,(03):24-26

[2] 李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2):90-92

[3] 李莉.探讨医院信息系统对医院发展的作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1,(01):19-21

教师教育信息中心 篇7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以现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媒体, 发挥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和网络特性, 尽可能地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而言, 多媒体的运用提供了除教师和课本之外的多种信息渠道, 具有信息量大、观感丰富的特点;多媒体计算机、校园内网和外网的使用, 将黑板、课本、教师与学生间的单向流动的课堂环境改变为教师、多媒体手段与学生间双向流动的教学互动的环境, 鼓励学生在任务驱动下, 利用多种手段主动发掘资源, 积极思考、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计算机交互性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决定学习进程的权利;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 利于学生进行信息获取、信息筛选和信息分析与加工,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则是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理解学生的情感, 相信学生的潜能,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具体而言,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重视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及自由思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与自我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以学习者的理解、需要和兴趣为中心, 了解学生学习类型的分类和学习个性;“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存在, 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自我决策以及独立行动能力的形成。

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手段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多时段、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学习时空, 优化教学结构,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管理平台。

教学管理平台可以提供任教课程的相关内容, 包括课程体系、教学计划信息和教学资源信息及课程考核信息等多样的综合信息, 整合了多方面的管理平台于一体, 功能集中化, 操作统一而灵活, 便于学生随时上网查阅, 自主学习, 自由安排学习进度。以服务的理念, 借助多媒体的教学资源, 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建立相应的能力模型, 利用平台可以进行能力测距, 发现自身的差距, 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同时教学管理平台可以提供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辅导”的教学结合思路, 通过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的课程在线文本交互区中进行教学辅导与答疑辅导, 也可以录制整个辅导过程并发布, 以方便当时无法参与的学生浏览学习, 运用智能化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管理平台可以完成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考核, 对考核目标、考核方案、考核指标进行组织与扩展, 结合企业用工特点与要求, 不断调整, 从而形成一整套长期有效的考核机制。总之, 教学管理平台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后台支持与动力, 建设综合高效便捷的教学管理平台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2. 开发课程的多媒体式的教学资源库。

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所任课程的教材, 对部分知识点进行图文并茂地拆分讲解, 实现教材的生动化与可视化, 从单媒体变为多媒体, 从静媒体变成流媒体, 极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便于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丰富和扩展相关课程的资源库, 从而形成有机的体系资源。教学资源库要始终保持知识更新与提高, 综合运用多媒体制作软件, 形成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 制作优秀的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学生。教学资源库是教学信息化得以长效开展的真正源动力, 不断创新符合时下要求的教学资源是推动信息化良好开展的关键所在, 也是保持高质量信息化教学的难点, 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更高的要求和能力。教学资源库的制作需要教师具备综合能力, 会运用相应的制作工具, 制作的教学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其学习的积极性, 最终形成有一定知识产权的共享资源库, 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丰富了教学模式, 奠定了教学信息化扎实的基础。

3. 开展教学实训信息化建设, 包含真实性项目及仿真项目的实训, 建立实训管理平台, 搭建项目实训资源库。

之所以将实训项目专门开发, 也是注重学习者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如果没有真实的工作环境, 真实的工作过程和真实的岗位身份, 就很难实现这一目标。针对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训基地信息平台的研制与应用, 探索和建立更适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强化实训环节的训练, 使实训基地信息平台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平台之一。在实训平台下, 围绕实训项目方案, 监督与记录学生的完成情况, 并辅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路。整个项目完成也是在实训平台上, 都需要通过SVN进行源码的控制, 都要进行点对点的跟踪, 最终能够在实训平台上进行项目评审, 把所有的项目展示在平台上, 可以在平台上对学生所做的项目进行自动化的测试。以社会需求实际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 完成上岗前的实训过程, 通过实训项目资源库对业务流程、工作流程、整体策划、项目类型等系统的讲解, 使实训学员清晰地理解各部分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真实性操作, 同时依据真实的项目背景, 分析项目, 总结相关经验, 积累相关素材, 利用实训管理平台将实训过程全面贯穿, 最终帮助学生自主积极地获取全方位知识, 提高相应工作技能。

“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注重在知识传递与交互的过程中, 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最根本的就是使信息化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决策,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思考能力和动手创新的能力。

摘要: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 通过发挥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优势, 优化教学过程, 创新教学模式, 从而落实“以学生为中心”,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开发和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即: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管理平台;开发课程的多媒体式的教学资源库以及开展教学实训信息化建设, 最终使得信息化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思考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魏朝夕.“以学生为中心”的英国职业教育理念及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师课堂行为的反思[J].英语广场, 2014, (1) .

[2]倪新华.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15) .

[3]白章春.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13, (6) .

教师教育信息中心 篇8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要求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 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在2010年11月27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中, 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坚持育人为本, 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 以提升服务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 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 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 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 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 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

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中突出了信息时代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和学校科学管理能力建设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结合, 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决策和科研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逐步建成服务决策、服务战线和服务社会的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以信息化带动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

中等职业学校科学管理能力建设计划, 建设和运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全覆盖、网络化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为学生学员、教师队伍、办学经费、基本建设、条件装备、教学实训、毕业生就业等基本业务管理提供现代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而传统的A, C, G及以人为本等管理模式无法应对指数级增长的海量信息, 已经不能满足信息高速发展时代对管理模式所提出的科学、准确、及时、无干扰、可操作的要求。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特色, “就业为本, 技能优先, 机制灵活”的以数据信息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I模式) 应运而生。

二、I管理模式

所谓的I管理模式是指以数据信息为中心进行决策并实施的管理模式, 以科学全面的数据信息为中心进行决策和实施, 并通过实施的反馈数据信息再作用于下一次决策和实施的动态螺旋上升的过程。I管理模型要素包括信息、决策及实施。即决策Decision←→信息Information←→实施Implement。

信息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市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信息、上级及其他相关单位的指导信息 (政策等) 。外部信息既是一定的决策信息也是一定的实施信息, 它可整理加工形成内部需要信息。信息处理中心就是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内部信息的中枢, 它以数据库为技术基础, 存贮、加工、整理、分类各种信息提供给决策方作为决策依据, 提供给执行方作为绝对执行信息, 针对具体工作进行实施。

决策方通过信息数据对整体工作目标进行决策, 并发布执行信息, 指导实施工内部信息指本单位工作有关的信息 (政策等) 。

实施方对决策信息进行具体工作实施, 与此同时完成基础信息的收集上传。

总体模式中各部分均可以通过信息中心了解决策的执行程度和效果, 并对决策加以改进, 实施过程中可以及时掌握总体目标, 坚决执行。随时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及对大局的影响, 减少工作失误, 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工作的实施正是基础信息的来源, 而通过对信息处理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也正是决策信息。

三、I管理模式的实施步骤

1. 数据信息的需求分析和分类 (数据层次、功能)

I模式的起点和关键就是对数据信息的提取, 要想准确、高效地获取有用信息首先要对数据信息进行逐级分类。为了避免过多的分级造成的结构复杂冗余, 一般分两级为宜。第一级笼统的分为人、财、物, 二级分类再细化为政策、研发、生产、管理、客户和销售等方面。如图1所示。其中, 一级分类的人、财、物是一个旋转的转盘, 即关于人的数据信息可能涉及二级分类的每一个类别。

2. 管理岗位的确定 (定岗定位)

管理岗位的确定主要有管理岗位设置规划、管理岗位应聘机制、管理岗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等几方面。其中管理岗位的设置规划与数据信息分类层次相对应, 第一层次简单划分为人、财、物三方面, 第二层次细划为政策、生产、研发、管理、销售、客户等方面。管理岗位应聘机制是一个与相应数据信息强相关的量化标准, 应考虑等方面。管理岗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自身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 管理岗位是与数据信息相关的动态循环。

3. 系统平台准备

(1) 硬件网络平台

硬件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内部网络主要分为服务器群、办公内网及其他应用网等3部分。

(2) 软件系统平台

I模式的软件系统平台核心工作是数据信息的分析、整理、加工、存储 (如图3所示) 。具体信息包括人、财、物3个方面, 如就业信息服务、学生信息服务、教师电子办公服务、财物管理服务、实习与实训服务等。

4. I管理的实施和执行

好的管理模式能否强化评估、确保落实关键有两个方面:领导重视;操作人员素质。

领导的重视是一个管理模式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领导应该学习以数据信息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在组织开展相关人员的学习和研讨中要亲自抓、落实到行动中才能保证I管理模式发挥优势效应。

每个岗位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是具有胜任能力,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知识和技能方面:知识包括专业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和常识等。技能是个体通过练习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动作活动方式。管理和操作人员从事相关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和实践操作技能, 知识与技能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学会”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方面:主要是指归纳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 既包括我们间接学习的经验, 也包括在工作中自己总结出的技巧, 突出了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主体能动性,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会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已、对人、对社会、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 以及做事情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态度常源于情感, 情感萌生出态度, 而对价值的取向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 有怎样的情感和态度常常就会有怎样的价值取向。

只有领导的重视和能胜任信息管理岗位的较完备的操作人员才能保证I管理模式的成功运行。通过专项调度、分区片会、绩效公示、工作简报、专项评估、新闻监督等多种方式, 健全经常性的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制度执行督促机制, 督促各地区和各有关方面落实政策制度规定的责任。

四、I管理模式的意义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以数据信息为中心的I管理模式是管理模式在信息时代的蜕变。I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缺乏弹性、信息更新速度慢、高层决策不及时等弱势, 具有较强的及时性和抗干扰性。I管理模式能够科学及时准确规范完整集中共享信息资源、依据科学数据信息做出决策并在执行中及时发现新的信息反馈给数据信息管理中心, 形成管理模式的良性循环。分层管理人制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依据层次分类合理定岗, 职责清晰, 避免职位冗余。岗位间关系明确、协调工作、避免重复工作, 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整体目标的影响。I管理模式的执行和决策信息进度一目了然, 便于监督和管理。统观全局、决策无遗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Z].2010-2012

[2]刘翔, 胡运全, 李明星.6I管理模式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11

[3]张学先.基于网络的高校科研信息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2

[4]刘艳.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 2001, 5

教师教育信息中心 篇9

●信息化建设

罗湖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在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 在广大学校的参与和支持下, 几年来, 创造了低投入、高效益的“罗湖模式”。2002年9月建成了全区中小学校园网, 构建起国内规模较大的宽带教育区域网, 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宽带“校校通”。之后, 罗湖区又完成从“天威网”到“VPN”网的改造, 不但从速度上实现了飞跃, 而且从“物网”的搭建到“人网”构建, 形成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 并在逐步实现资源的数字化, 教学的多媒化、网络化以及教育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整合的推进

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方面, 罗湖区已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探索示范到自然常态的过程。这几年, 罗湖区利用科技信息节开展了教师整合课教学设计大赛、教学专题网站评比、教育博客评比等系列竞赛。全区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响应, 每年都有近两千名教师参加, 大批年轻教师通过大赛的锤炼夯实了教学基本功, 老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焕然一新。罗湖区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整合。中心申请了“基于宽带区域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和“教育信息化高原反应与对策研究——深圳罗湖区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两个重点课题, 扎实、深入地开展研究。

●罗湖区与NOC活动

罗湖连续参加多届NOC活动,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与以下几项努力是分不开的。

一是领导重视, 未雨绸缪。罗湖区政府和教育局领导对教育信息化高瞻远瞩, 把教育信息化作为罗湖教育的特色之一。每届NOC活动启动后, 局领导都要亲自布置和指导有关备赛工作, 教研中心主任在专题工作会上排兵布阵, 各参赛学校也十分重视, 部分校级领导亲自带队参加决赛。

二是广泛参与, 备战充分。过去几年, 在区政府和教育局的指引下, 罗湖区每年都举办教育系统信息节, 其项目设置与全国NOC活动相衔接。因此, 信息节既是罗湖师生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的舞台, 也是备战全国NOC活动的大练兵。

三是注重培训, 悉心指导。首先是全区范围内挑选了项目骨干教师参加全国培训, 回来后立即组织各校相关教师进行培训。信息组还在罗湖网上建起NOC活动专版, 详细介绍各个赛项, 并对各赛项进行在线指导。在决赛前, 中心还会组织以教研员为首的专家队伍, 对每位入围决赛的教师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指导参赛教师进行备课、录像、剪辑、说课等决赛演练。在学生项目辅导上, 除了由本校教师指导外, 决赛前还成立辅导小组, 利用假期分项目集中培训参加决赛的学生选手。

四是通力合作, 推广经验。学校的领导、学科骨干、相关学科教师以及区教研员和信息组人员通力合作, 研讨交流、个别指导以及技术支持一应俱全。滨河小学“选苗子—压担子—搭台子—摘果子”的青年教师培养成功经验得以推广。该校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引领, 对参赛者进行重点选拔和精心培育, 专家 (教研员) 指导、同伴互助、个人反思贯穿筹备参赛的全过程, “台子”从校内“搭”到校外, 从教研组“搭”到专家面前。

教师教育信息中心 篇10

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呢?我们怎样来理解呢?

我个人认为“信息技术”应该这样去理解:就是把“信息和技术”分开来解释。“信息”是依靠网络、媒体直接给你的一些“图片、音视频、影像、文字等等”的直观的信息, 让你对看到、听到的信息内容得到认知和理解。而“技术”则是怎样利用你的手段把你想要的信息从网络媒体中熟练地调取出来, 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单靠“信息”不行, 单靠“技术”也不行, 只有把二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显出它的重要作用, 才能推动教学改革的步伐, 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合到各科教育教学之中。运用“技术”又能把你的教学信息在网络上让大家共享, 这才是真正的“信息技术”。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 每节课前我都会利用学到的信息技术, 在网上观看优质课的视频, 下载一些图片、资料等信息, 在自己备课的过程中把好的信息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之中,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如, 我在四年级《阳光牵着我的手》一课中, 有复习、导入、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新授课、提升练习、总结。在导入时我利用电子白板播放一些音乐图片, 语言导入, 应用白板的书写功能, 在白板上板书课题“阳光牵着我的手”, 再用书写功能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聆听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的范唱, 我利用白板与电脑的转换在电脑中调出歌曲, 用播放器播出范唱,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 学生这时都会聚精会神地聆听, 伴着音乐, 孩子们的表情也跟着变化着。新授课环节我应用了白板的照相功能, 把歌谱照下来拉到白板上进行讲解, 对乐理知识和重难点的讲解, 我应用白板的标注和放大镜功能, 把重难点和基础知识进行标注、放大, 突出要讲解的地方, 这样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然后对重难点我用电子琴和学生进行交流, 很快就能迎刃而解。提升练习部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 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演唱, 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烘托了课堂的气氛, 使这节课的教学达到的高潮, 每个学生都得到了练习, 得到了提高, 最后学生在老师的总结中, 听着音乐、唱着歌曲结束了本节课。

通过本课的教学, 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到知识, 得到了锻炼, 得到了提升。而作为教师, 我也在教学的同时学会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如何应用, 信息时刻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就看你怎么去对待和应用, 这就要靠我们每个人应用技术的能力, 能不能利用技术手段把有用的信息找出来, 展示给学生, 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社会的距离。

当前, 信息技术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学校已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但是, 我在平时的教学教研过程中发现, 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实践的过程中, 还有很多学校和教师普遍存在着对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中的理解及操作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偏离正确的方向, 走进了一个误区。比如, 现在的绝大多数教师还只是停留在只会播放课件的层次上, 课件的其他功能还不了解 (如:标注、圆珠笔、毡尖笔、荧光笔、墨迹颜色、橡皮擦、清除所有墨迹, 上一页、下一页等等不会使用) 。而他认为能演示课件我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信息是让你用技术找出来然后传授给学生, 之后再用你的技术把你的教学经验和科学信息传到网站上共享你的资源,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步伐, 更好地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于素云.信息技术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3]王兴荣.让信息技术走进音乐课堂[J].吉林教育, 2004 (5) .

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 篇11

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给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也对各行业各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消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上,提升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在新的时期,消防指挥中心不仅要保证对事故有准确、快速、统一、高效的处理能力。而且要具备高度的协调能力,如指挥、反馈等方面,这样才能保证消防指挥工作有序的进行。此外,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好坏,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它既是保证我国公民基本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基础,又是提高我国消防部队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

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的构成

从总体上来讲,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构成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信息平台、指挥中心、应急响应中心。在我国,大多数突发事件发生都是通过信息响应来完成,所以,信息处理平台在消防指挥信息中心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信息处理平台主要分两步开展工作,第一步是对所管理的地方进行搜集信息;第二步是通过辨析、处置、公布等环节,使消防指挥工作成为现实。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信息处理平台,“眼睛”和“嘴巴”最为合适。值得一提的是,信息处理平台下属的指挥和应急响应中心,同样是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落实的重要部分。

指挥中心是整个信息化组成核心部分,它扮演者“领头羊”的作用。一方面它对各种突发信息和资源进行高效的组合,使各种零散的信息集中在一起,构成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它针对各种突发情况和实际变化进行安排统筹,保证各方面都能有效处理和解决。

通常情况下,判断一个地方的消防指挥中心作战能力水平,都会以应急响应中心作为衡量的标准。当指挥中心第一时间收到报警消息后,会准确快速判定意外事件状态和形势,并在最快的时间内下达任务要求。在接收到任务要求后的应急工作人员,就会快速赶往事故现场实施解救工作。应急响应中心值班人员,如特警和执勤,都属于消防组织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复杂、意外的突发火灾事故和现场,消防单位如果想掌握事态发展的主导权,化被动局面为主动局面,提高消防工作人员应对事态的反应能力和水平是提升能力的关键。

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的问题

当前,我国消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一定的成绩。不过,在可喜成绩背后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规范性的缺乏。规范性的缺乏主要表现为标准设置的不统一、管理的粗放、资料传输渠道不畅通、共享系统使用受限、信息化软件多次低水平的开发、系统之间存在相互排斥、硬件配置上的重叠、系统数据无法准确导出、投入产出比过低等方面。

信息化建设纵向的长度和深度不足,也是我国目前消防指挥中心存在问题之一。现如今,由于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深度不充分,让社会群众和消防人员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体制,只能用于基本的信息获取和消防知识学习的需要,因此不能有效提高公民对消防工作的参与度。人才的不足也是当今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实现难题之一。由于消防指挥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因此需要充足的技术人才作为建设的需要。不过,从目前消防指挥中人员配置上来看,我国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业技能人才明显不充足,人员定编也不合乎当前的标准。

解决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的同时,特给消防指挥调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在新的发展时期,让我国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稳健快速发展,开展规范性的信息化建设、引入专业的技术人才、导入地理化信息系统是解决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问题的关键。

规范信息化建设。不难发现,我国当前消防指挥中心人员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新时期加强消防工作人员统一认识,规范信息化建设有很有必要。一般而言,信息化建设规范可从两方面展开,一是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导向,有步骤、有侧重、有标准稳步实施;二是要结合我国消防指挥中心的实际情况,开发和研制适合国情的软件和系统,并根据发展需要逐步完善和升级。

引入技术型人才。引进信息化技术型人才,是提升我国消防中心信息化建设实力的基础。在技术型人才的引进上,我国可从三方面展开,一是从各大高校中筛选出合适人才进行招聘、选拔;二是从组织内部挖掘有潜力的人员培养,让员工一岗多能,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三是定期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培养员工信息化处理能力,鼓励员工之间互相交流,为以后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导入信息化系统。随着社会不断的变化发展,地理信息化系统已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比如地理信息化系统在城市规范建设上使用上就十分广泛和频繁。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导入地理信息系统十分必要,一方面,它能帮助消防人员提供需重要的地理信息,弥补我国消防指挥环节中实际时间监控缺失的部分;另一方面,它能为一线消防人员供给核心高仿三维虚拟图片,帮助消防人员对核心地区消防安全监督考察。因此,不管是从短期角度考虑,还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导入地理信息化系统都属于十分必要的举措。

教师教育信息中心 篇12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特教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特教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给现代特殊教育提供了更宽阔的舞台。近几年,特教学校的招生对象逐渐呈现出轻度智障学生越来越少、中重度的智障学生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多数学生伴有自闭症、多动症、语言障碍、脑瘫症状等多重障碍,这就更需要特教学校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帮助智障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融入社会。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2007年我国教育部也出台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了对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同时,方案中还积极鼓励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帮助智障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自身技能,是特教学校面临的严峻挑战。

周村区特殊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周村特教中心”)从智障学生的生理状况和身心特点入手,始终把“依托信息化技术推动特殊教育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发展和培养智障学生身体素质和社会技能”作为学校的工作指南,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特殊教育服务。同时,周村特教中心依托教育信息技术提升自身内涵,借助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多媒体化的特点,逐步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构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特教学校课程体系

周村特教中心目前包括学前段教育和义务段教育两个学段。依据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原则,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质量为导向,以发展学生生活适应能力为核心,立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从康复性课程、学科性课程、发展性课程以及隐性课程四大领域,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符合本校地域特色和学生状况的特教学校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该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较大的灵活性,为智障学生的发展与适应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结合学校现有的启智博士、心语博士、认知与沟通训练仪、计算机多媒体等现有设备,学前段以康复性课程为主;义务段的低年级、中年级康复性课程逐渐减少,学科性课程、发展性课程逐渐增多;高年级学生以学科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为主,最后一年倾向以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为主,为智障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隐性课程不分年龄段,贯穿于学生全程学习之中。

1. 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1)教育教学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在课程特色上,针对智障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在对智障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康复训练中融入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帮助他们认识社会、融入社会。

(2)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康复性课程、学科性课程、发展性课程、隐性课程满足智障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帮助他们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潜能的开发上得到最大的发展。在课程功能上,强调智障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

(3)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在课程开发上,继承我国特殊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结合本校智障学生的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探索、总结、发展和创造,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课程体系,使课程更适合他们的需要和发展。

(4)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在课程实施中,根据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社区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在这些环境中的特殊需求,立足学校、立足课堂,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课程的多样性。

(5)开放式构建的原则

智障学生的教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狭隘环境中,还要多创造他们与社会接触、融合的机会,构建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智障学生的社会化能力,构建“社会大课堂”理念,帮助他们认识社会、接触社会,通过社会实践等活动,促进他们多方面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2. 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1)康复性课程

根据智障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以及在运动、感觉、认知、言语、思维、心理、个性等方面的主要缺陷,结合智障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治疗、咨询、辅导。课程力求使学生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包括大运动训练、小肌肉训练、认知、语言训练、生活自理等课程,这是低龄智障学生选择学习的课程。

(2)学科性课程

学科性课程是智障学生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的体现,着眼于智障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该课程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智障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帮助智障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卫生习惯,发展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以其标准满足他们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等课程,这是义务段学生必修的课程。

(3)发展性课程

发展性课程是为智障学生培养劳动技能、丰富生活经验、获取生命知识、促进潜能开发、提高社会能力设置的课程。包括劳动技能、信息技术、传统文化、生命教育、社会实践、学校特色等课程。这些是依据学生能力和兴趣选修的课程。

(4)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它打破了显性课程固有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呈现一种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经验的状态。既包括校园物质环境,又包括校园精神层面的内容,如校园文化、领导风格、教师人格魅力、人际关系、班风、校风、各项规章制度等,同时智障学生在学校中的自然状态也包括其内,如见到教师要主动问好、在校午餐时要做到文明用餐、午休时做到安静入睡、起床后主动整理床铺等。虽然没有显性的课程设置,但已经以随时随地的状态呈现。

三、建立信息化技术支持系统

1. 提升学校网站管理水平丰富学校的资源库建设

学校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搜集手段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并且及时维护和更新学校网站内容,为教师选择好、收集好、使用好这些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循环使用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与利用,也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了一个立体化、可视化、可感同身受、可随机互动的学习环境,帮助智障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快乐学习的载体。

2. 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资源

(1)启智博士的应用

启智博士(如图2所示)通过非语言沟通、前语言沟通、图片沟通、视觉唤醒训练、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训练等功能,人机互动模式,带领学生去认识事物,学会理解和表达并熟悉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演变、发展和说话能力,比较适合言语障碍和沟通障碍儿童。学校利用启智博士仪器对学前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2)心语博士的应用

心语博士可视音乐治疗仪(如图3所示)是集音乐治疗与视觉辅助刺激于一体,将特定的音乐信号和视觉信号转换成其他能量作用于人体,通过现实视听世界和虚幻视听世界对人类大脑中枢的刺激,将听觉和视觉有机结合,使音色、旋律、节奏、色彩、形状的变换融为一体,通过感官刺激,最大限度地发掘大脑潜能,改善感知觉功能,提高注意力和自我表达能力,诱导积极的情绪体验,达到康复保健、治疗疾病的目的,获得药物和人际交流达不到的效果,比较适合自闭症、多动症儿童。

(3)认知与沟通训练仪的应用

认知与沟通训练仪主要适用于自闭症、脑瘫、智障学生,通过运用触摸屏计算机软件整合多媒体素材库与真人语音,将沟通认知训练系统的概念充分应用在便携式平台上,便于个案操作,延伸了其沟通的可能性,也可以促进智障学生接受性语言的发展、提高认知能力、促进主动沟通技能的发展、增进人际关系。

(4)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它借助书写、智能绘画、拖曳等功能,充分调动智障学生的脑、口、手、耳,创设良好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适用于普通学生,更适用于智障学生。通过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学生的知识学习更顺畅了,能力培养更有途径了。

(5)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

为了让智障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学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中高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学会了用金山画王进行电子绘画,也学会了用PPT演示文稿制作课件,还有的学生学会了用Word文档编辑文字。经过多年的学习,部分学生连续几年参加市区组织的电子绘画比赛,并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学生们的信息量增加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操作技能得到了发展,随之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所有这些信息技术资源的有效应用,都是为了使智障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缺陷得以补偿。

四、思考

1. 培智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以智障学生为主、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培智学校的学生智力残疾程度不同,残障类别不同,生理、心理发展更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学校从本校学生能力、水平和发展潜能出发,构建一个高效、综合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康复、学习、发展、融入社会。只有体现“以智障学生为主、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发展需要放到第一位,才是评价一个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2. 特教教师具有课程意识至关重要

课程意识意味着“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的生成者。身为特教教师,必须有主体意识,要根据学生的特殊之处,将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要渗透在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并创造出鲜活的经验;同时要有生成意识,要对预设课程加以必要和适当的取舍,从而达到动态生成和创造性课程意义的构建;最后还要有资源意识,要能根据学生的广泛差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并且要学会利用与开发多种课程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多种发展机会。特教教师只有具备了课程意识,才能理性地、灵活地和富有创造性地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3.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关键在教师

上一篇:人性化护理体会下一篇:绿色包装设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