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镇中心学校教师

2024-06-25

坝镇中心学校教师(共7篇)

坝镇中心学校教师 篇1

晏中字[2012] 50号

晏坝镇中心学校

关于印发《晏坝镇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镇属各中、小学校:

现将《晏坝镇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实际制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于10月10前报中心校。

附:晏坝镇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晏坝镇中心学校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教学常规管理 方案 通知 报送:汉滨区教育体育局、教育督导室 镇政府

抄送:晏坝镇中心校各成员、各中小学校 档

(二)晏坝镇中心学校 2012年9月25日 共印15份

晏坝镇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

为促进我镇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正确引导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根据《安康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和区教体局、督导室《关于对全区中小学(园)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汉教体发[2012]14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积极探索教学常规管理新路子、新方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有序、规范、科学的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机制,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我镇基础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遵循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工作秩序,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操作性原则。力求从实际出发,做到内容具体,层次分明,便于运用,便于测评。

(3)发展性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充实,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有继承有创新。

三、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组织管理

1、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教学工作决策的民主化。教学管理要为教师的发展和创造性工作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条件。

2、健全组织,明确职责。选拔思想素养好、工作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学校的教务员、班主任、教研组长、电教员、实验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各类人员职责明确、目标具体。

3、健全完善学校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制度及措施,制度建设科学、民主,有较强的操作性,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4、学校各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有评比、有考核、有奖惩。各项工作落实到周、具体到天、责任到人。

(二)课程管理

1、学校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要加强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安全等学科课程的管理,严格落实学校校长负责制,以高质量的课程开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根据教师的教学特长及学校实际合理安排任课教师。

3、教师要按统一设置的课程表进行学科教学,做到执行课程表不占、不挤、不调。

4、学生一日在校时间和作业量符合上级规定标准。

5、教导处对照课程表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三)过程管理

1、教学计划、总结

(1)计划包括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和班主任工作计划、各科教学计划、分层辅导计划、总复习计划等。

(2)教学计划由教导主任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和工作重点,广泛征求教研组长、教师的意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于开学第一周发放到教研组和科任教师手中。计划制定要具体、详细、操作性强,工作安排既要与上级工作安排协调一致,又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

(3)教研组计划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本组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校工作计划的内容具体化。工作计划应有对常规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课外活动、学科竞赛活动、教学业务和教学理论学习等方面的安排,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4)个人学科教学计划应在深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制定。内容包括:①学情分析;②教材分析;③教学目标;④教学措施;⑤教学进度等。其中,教学进度安排应包括教学内容、课时计划及授课时间。

(5)辅导计划包含辅导对象、辅导内容、辅导成效分析等;总复习计划包含复习目标,复习内容与进度等。

(6)计划每学期制定一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必须在新学期的第一周交至各教研组及授课教师,教研组工作计划必须在第一周内交教导处及该组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必须在第一周上交教导处审查存档。(7)每学期考试结束,学校要写出教学工作总结、教研组写出教研组工作总结、科任教师要写出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班主任要写出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总结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措施的实施情况,教学工作的经验教训以及下学期的改进措施。总结放假前写好,并上交学校一份,存入学校档案。

(8)严格教学计划、总结审查制度。对计划不认真,不规范、操作性不强的责令重新拟定,对工作总结不全面,分析不透彻的要求重新进行总结和分析,直到规范符合要求。

2、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备好课的重要性,充分地备好每一堂课。在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要全面掌握课程标准,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探讨最优课堂结构方式,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分课时写好教案,做到认真备课。

(1)备课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做到“六备”: 备课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和把握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清楚本课程的总目标、年段目标。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教材的内在联系,深化拓宽教材的知识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目标,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具体意见。备学生:老师要考虑学生知识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预测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难点,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规律。备教法: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教育目的、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备思想教育:教学过程力争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注意素质能力培养、渗透德育美育教育,针对各学科各章节特点,进行行之有效的、恰当的思想教育。备作业:围绕授课内容精选练习题,科学合理的设计学生作业。

(2)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反对生搬硬套,照章抄袭。不许以课本、资料的评注圈点代替教案。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全过程,教案内容一般包括:讲授课题、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实施设想、教学过程、培优措施、随读辅导、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基本要素。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安排、时间分配等,教学过程环节齐全、思路清晰。

(3)教案整洁,书写认真、字迹清晰,格式规范,使用规范字。

(4)杜绝无教案或持旧教案上课现象。提倡反思教学,每课、每单元结束后,要求写教学反思,本课、单元教学的得失。

(5)建立教案评比检查制度。

要求教案实行超前备课(超前1一2天)。每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一次教案检查评比活动,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同年终考核评比挂钩。每学期结束对教师教案进行一次全面的评比考核量化,考核量化结果严格与年终考核挂钩。

3、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

①做好教具准备。提前一小时将要运用的教具、课件、电教和实验设备进行检查,以确保上课使用无误。② 上课前要熟悉自己的教学设计、清晰教学思路和教学流程。③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督促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上课铃响后,及时组织上课。教师应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唤起学生的上课意识,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2)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①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②课堂教学内容要正确,不得出现科学知识性错误,重点要突出,脉络清晰。

③课堂教学要体现严密的计划性与组织性,既要备、教一致,反对随心所欲;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适时地调整内容与进度。

(3)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①整个教学过程要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之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发展的思维。②面向每一位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惑;以训练为主线,尽可能让学生手脑并用,给学生以动手操作的机会;承认差异,分类指导,分层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③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触动情感,进入角色,深刻体验。

④教师要使自己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4)严格课堂教学纪律

①教师应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未经学校允许,教师不得私自调课、停课,不得随意安排自习或请人看堂、代课。教师因病或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应提前办理请假手续。

②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上下课,不迟到、早退,不拖堂。③上课时做到不坐讲,不喝水,不会客,不说与教学无关的话,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随便离开课堂,不在课堂内接打电话。

④上课应衣着整洁,举止端正,教态自然大方,教容朴素无华。

⑤妥善处理好课内发生的一切情况,正确处理违纪学生,不得把学生赶出课堂。

⑥使用普通话教学,课堂语言准确、清晰、通俗、生动,具有条理性、启发性,语速适当。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

(5)课堂结构合理,组织严密,过程完整,层次清楚,容量适当,讲练结合,反馈及时。

(6)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念,贯彻“多维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原则。

①课程理念先进。能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体现学科教 学的特点。

②教学目标准确。教学目标要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能整合三维目标要求,突出年段目标;既有面向全体的最低要求,又有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

③教学过程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运用要简便、恰当、适度,内容拓展适当、有效,评价反馈及时、有针对性。

④训练扎实。能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

⑤在省时、高效的前提下,鼓励教学过程、方法、策略的创新。

(7)努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8)加强对课堂教学管理和督查力度。

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看教师是否按课表进行教学,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认真的组织教学,严格课堂纪律,进行有效的教学。

(9)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①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和邀请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同时听取同事对自己教学的看法,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②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③落实学校领导及教师听评课制度。学校校长、教导、教研组长 及新上岗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每次听课均有较详的听课记录和教学评价、教学建议,并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学校对领导、教师的听课笔记每学期检查不少于两次。

4、作业

(1)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精心选择、设计作业,认真及时批阅学生作业。

(2)布置作业目的明确。根据学生的实际,紧扣教学内容,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作业设计符合教学要求,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课堂相关的知识,突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作业设计难易适度,作业难易程度以班内中等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要因人而异,有必做题,有选做题。

(4)作业安排份量适当,形式要多样,题型应多变。作业形式:一是书面作业,如书面练习,演算习题,作文,绘画等;二是口头作业,如朗读、阅读、背诵等;三是实践活动,如调查、实验操作、手工制作等。具体形式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题型应多变,以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对用机械模仿和不必要的重复来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严禁以抄作业的方式惩罚学生。(5)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做到有收必改、改后即发。作业批改认真及时(上课前批改完作业)、细致,防止漏批,杜绝错批;批改的符号要统一规范、明确(能让学生看懂、能理解);书写要清楚、工整,符号大小要适当,一律用红笔;作文批改有眉批、总批,批改及时,富有指导性,评语要有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对学生作业中的个别问题,要提醒其做好自主订正,对作业中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做好讲评,并作适当记载。对学困生的作业要面批,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鼓励进步。每次批阅均有批阅日期、有激励性、启发性评语。学前班、一、二年级可以加用一些鼓励性的图案符号表扬激励。

(6)认真讲评。针对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问题应及时讲评,分析原因,查缺补漏,决不能用集体对答案的方式代替作业评讲。

(7)提倡教师作错题笔记。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认真分析及时讲评。

(8)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督促与指导。学校、教师要积极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保证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

(9)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认真检查,按时、正确、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书写工整、美观,格式正确,内容完整;作业本不乱画、不少页、不卷角。对学生作业马虎、潦草或不及时完成者,要加强教育指导,让其改正或补上,不罚抄罚写,不撕毁学生作业本。

(10)学校建立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检查制度。学校每周对一位教 师的作业情况进行抽查;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学生作业检查评比活动,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检查评比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学校每学期结束对教师作业布置与批阅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依据。

5、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学生夯实基础和拓展延伸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要求各科任教师要按 “分类指导” “抓两头促中间”的原则,认真制定辅导计划,确定辅导对象,精心选择辅导内容,增强辅导的针对性,注重实效。

(1)课外辅导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它包括解惑答疑、查缺补漏、培优辅困,指导学法、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等。教师应把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纳入统一的教学计划之中,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辅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用个别辅导,解答问题,学法指导,同学互助,课堂指导等方式进行。(3)辅导应遵守下列原则:

① 认知辅导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指导的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运用科学方法。

②坚持个别性。以个别辅导为主,集体辅导为辅,不得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整班性的补课或上新课。

③增强针对性。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与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 分类指导。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辅导重点应放在知识的扩展和独立思维的培养上,发展他们的特长,鼓励和支持他们拔尖,让他们的专长和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补缺补差,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4)辅导老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帮助尤为重要,要有耐心、善诱导、多鼓励,帮助差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学校每月要对学生的的辅导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确保课外辅导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学期结束学校对教师的课外辅导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

6、复习、检测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考察学生知识能力,衡量学生水平、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做相关的考测工作。

(1)认真组织好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工作,期中考试由学校组织,期末考试由中心学校统一组织。

(2)认真做好每次考试的试题命制工作。命制试题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难易适度,份量适当、题意明确、文字确切、标点正确、图象清晰、字迹清楚。原则上基础题、中等难度与高等难度之比为7:2:1。每位教师每学期月考前一周要出一份高质量的优质试题,形成电子文档上报学校教务处。

(3)规范考务工作,提高期末检测质量和水平。考务工作严格按中心学校考务工作要求执行,严肃考纪考风,规范考试程序,提高考 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各校要推行诚信考试,培养良好的考风,促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

(4)考试结束,科任教师要认真的对试卷进行批阅和正确的评价。

(5)认真做好考后的总结和讲评工作。评卷结束科任教师要及时进行成绩统计及答题情况分析,确定讲评的重点及讲评的方法。期中、期末考试结束要写书面质量分析,交教导处存档。(6)各学科的教学任务在期末统考前半个月左右结束,并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总复习计划。同时各教研组在考前半月要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复习研讨交流,总结好的经验及做法,提出复习要求。

(7)学校要加强对平时检测工作的检查、督促和指导,规范考试工作、限定考试次数、提高考试质量。每学期结束要对教师的考测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

7、课外活动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设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①组织开展班队、文体、社会实践、传统教育、艺术等活动,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学科活动,作好记载。

②组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有计划,有具体安排,有学生名单,有指导教师,有详细活动记录,有相关成果资料和照片资料。

③组织好班级读书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的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2)活动的内容要符合课程计划的要求,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以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为重点。活动中以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主,教师予以指导、帮助,不包办代替。

8、教学评价

(1)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确立全面、全程、全员的“三全质量观”,通过听课、评课、考试检测、教师互评、家长反馈、学生座谈等方式,全面、科学、客观地把握教学质量状况,不得简单地以学生考试分数来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和教学质量高低。

(2)评价学生要以各门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以开放、多元、多样、发展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并要突出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列名次;不得以学科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差的唯一标准,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

(3)重视过程性评价,采取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4)每学期结束学校要向学生填发《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情感意志、学科素养、出勤情况、特长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5)学校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相关材料要及时入袋以便真实反 映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要定期检查使用情况,评出优劣,对创造性使用的,受到家长好评并得到相关部门表彰的要给予适当奖励。

(四)校本培训及校本教研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新课程培训活动,做到严格要求、注重实效。参培教师要写出培训总结或心得体会,在教师间进行交流或上汇报课。

2、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各校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新教材,观看教学实录,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以及教法交流、学法探讨等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培训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

3、建立教师学习交流制度。要求每个教师每学年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并把所学的理念和方法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和做法,并在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4、开展教学帮扶活动。一是学校按排优秀教师对新上岗的教师或教学成绩不佳的教师进行帮扶。二是学校领导对新上岗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教学指导。每学期不少于3节,进行教学指导、专题研究不少于3次。让新上岗的教师在较短的时间了解教学、熟悉教学、掌握教学,并能应用新理念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让教学成绩不佳的教师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骨干教师尽快脱颖而出。

5、根据教师实际,认真开展教师业务“四过关”培训、交流活动。即基本功过关:要写好三笔字,说好普通话,会画简笔画,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教材过关:能把握整个教材总体结构、重点难点,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熟悉整个学段教材内容;教学过关: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活,教学组织得当,教学效果好;教研过关:能胜任学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和中心发言人工作,每学期写一份优质教案,上一节优质课,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撰写一篇优秀论文,出一份优质试题。

6、扎实开展好每两周一次的主题教研活动。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活动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主题、定活动形式、定中心发言人、定活动负责人。活动做到精心筹备、认真组织、及时总结,确保收到实效。

主题教研活动要结合学校实际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认真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议课→定课→再教→再听→再评、再议→结课为主要形式的“磨课”活动。在“磨课”活动中研究课型,研究教学模式,研究教法,研究学法。在“磨课”活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让“磨课”活动成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7、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学校要按集体备课要求、方法和程序认真组织开展好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按:公布备课内容→作好备前准备→主讲教师说课→参备教师提出备课意见→集体进行讨论→主讲教师修改定稿的流程进行。集体备课时一般要 做到五议: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议课后的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教改信息。每次活动要认真做好记录和小结,备课记录本由教研组长保管,期中和期末交教导处审阅和存档。

8、开展教师教学成果评比活动。学校每学期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课件制作比赛活动、教师教学反思、优秀论文等评比交流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

9、实行教研活动月报制。各校于每月初报上一月教研活动情况及本月活动计划。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中心学校成立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余治鹏担任,副组长由汪治明担任,王生喜、杨宝峰、何龙顺为成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镇教学常规管理,制定教学常规管理的方案、细则、管理办法及措施,研究和督查指导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各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或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为成员的组织机构,明确领导小组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细化各阶段工作任务,扎实组织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严格过程管理,抓实教学细节,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教学常规工作落到实处,见成效。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各学校要根据《中心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 完善教学常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学生规范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各项制度力求精炼准确,简便易行,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体现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使之真正成为教职工教育教学行为的准则。

(三)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1、加强学校对教研组、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考核。

一是抓好每天的教学活动检查。学校值日领导和值日教师要按要求对每天的教学活动进行检查。查教师是否按时进教室辅导,查教师是否按课表进行教学,并认真填好校务日志。

二是抓好周教研活动检查。学校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查教研组长是否开展周教研活动。

三是抓好月常规工作督查。校长对每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督查,查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实验员、远教员是否在月初制定月工作计划,工作内容是否落实到位,教学常规工作月报是否如实按时填报,工作总结、反思是否到位。同时指导教务组织人员做好每月一次的教案(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教辅的批阅、自习辅导情况、听课记录、业务学习笔记等常规业务的检查,并及时总结和反馈。四是每学期结束,学校对教师的计划总结、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复习检测、业务学习及教学研究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依据,考核结果严格与教师的履职考核、绩效工资的分配挂钩。

2、中心学校每学期深入学校2次对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指导。每学期期末对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 进行全面考核。考核情况作为评选先进学校的依据,考核情况与校长考核、绩效工资的兑现相挂钩。

坝镇中心学校教师 篇2

“王利, 1999年毕业回到家乡的学校工作。2004年教育改革撤并学校, 被分到黑岗乡中心学校任教, 现在是黑岗乡中心学校的一名政治教师。”翻看王利老师的履历, 以及见到王利老师的第一印象, 感觉他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乡村教师。但是通过采访我发现王利老师确实有着不平凡的一面。谈到他的不平凡, 还要从那个叫小峰的孩子说起。

小峰患有先天性脊髓外膜膨出症, 大小便失禁, 行动靠双拐, 下肢几乎没有什么知觉。他妈妈因看不到什么希望, 拿走了家中本不多的积蓄另嫁人家, 抛下了他和他的父亲。小峰的父亲是老来得子, 年事已高, 既要养家, 又要照顾儿子, 艰辛万分。王利老师的父亲也是一名教师, 早在王利上学时王利的父亲就一直照顾着小峰。1999年, 毕业回到家乡的王利从父亲的手里接过了接力棒, 至今已经11个年头了。

王利还清晰得记得第一次去小峰家的印象。那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两间土屋残破不堪, 屋里特别脏乱, 炕上铺满了他尿湿, 的衣物, 地下到处是他的尿迹, 骚臭扑鼻。“差点没吐了”, 王利说。小峰蜷缩在墙角, 眼里流露出的是一种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沧桑。

多年来, 小峰的家只来过两个外人, 王利和他的父亲。不满10岁的孩子, 没有办法与外人接触, 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孩子的差异催生出了小峰巨大的自卑感。“小峰的精神状态差极了, 这个孩子快要被毁掉了。”简单的鼓励和生活上的照料很难将小峰带出阴影。偶然的一天, 王利发现小峰趴在门口, 羡慕地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去上学。他想, 让小峰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知识, 让小峰知道自己和健康的孩子一样能做许多事, 这或许可以给小峰的生活带来些许阳光。

从此, 王利每天回家急匆匆吃上几口饭, 就来到小峰家给他讲几个小时的课。这一讲, 就是10年。开始, 王利也很不习惯小峰家的环境, 污浊的空气中夹杂着刺鼻的尿骚味, 每天都要强忍着自己才没吐出来。尽管如此, 为了避免伤害他的自尊, 王利总是尽量做到若无其事。有一次, 小峰的父亲没在家, 王利正给小峰上课时, 他尿到了裤子里, 小峰不好意思麻烦王利, 就忍着。结果还是被王利发现了, 王利仔细地帮小峰擦身, 换裤子。王利第一次做这样的事, 忙得满头大汗, 小峰很懂事地用小手为他擦, 两人彼此感动了对方。在学习之余, 王利经常告诉小峰: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残缺, 活着就要活出价值。有了拼音汉字、加减乘除的陪伴, 有了王利老师的鼓励, 小峰慢慢地开朗了。

2004年, 王利到黑岗中心学校任教后。黑岗距小峰家30多里路, 为了上班方便, 他在黑岗租了房子将家搬过去了。但是, 他并没有放弃对小峰的照看。这期间, 王利家里也有了许多变故。自己成家、父亲去世, 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他的肩上, 工作、农活, 还要供弟弟上学。有人说:“他和你非亲非故, 你能做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既然调走了, 不正好卸下这个包袱吗?”他的妻子刚开始时也埋怨他:“他值得你这样吗?能认识点字就可以了, 你多余操这心。”此时在王利的辅导下, 小峰已经学完了小学的课程, 学习兴趣提高了, 自信心增强了, 而且还主动提出想继续学习初中的课程。面对妻子的不理解, 王利特意把妻子带到小峰家。见到小峰那个破堪不已的家和他强烈的求知欲望, 王利的妻子明白了王利的良苦用心。从那以后, 王利的妻子不再埋怨他了, 有时还提醒王利该去小峰家上课了。就这样, 每个周末和寒暑假, 只要有时间, 王利就骑车往来于黑岗和30里外的小峰家, 寒冬酷暑, 从不间断。初中的课程难度增加, 科目也比较多, 有的知识王利已经忘记, 自己还要抽时间系统学习后再讲给小峰。2007年, 没有坐在教室上过一天课的小峰, 在王利的帮助下, 完成了小学初中各科学业。看着笑容浮在他的脸上, 明亮的眼睛闪着自信的光彩, 王利知道, 在精神上小峰己经“站”起来了。

除了关注小峰的学习, 王利也时刻关注着他的病情, 希望他能真真正正地站起来。他多次骑车驮着小峰到乡县民政和残联求助。几经周折, 终于为小峰争取到了手术的机会。2008年年初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医生为小峰进行了手术, 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的脚趾神经渐渐有了知觉。2009年3月王利又为小峰联系到河南进行了第二次手术。手术的效果很好, 术后的小峰不仅生活能够自理, 还能帮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术后的一天, 小峰突然来到王利的学校, 正在上课的王利惊讶地问他, “你怎么来的?”“骑自行车来的。”小峰笑着回答说。没想到小峰竟然学会了骑自行车, 这个以前连屋都走不出去的孩子, 竟然骑自行车走了30多里路。王利兴奋地拥抱着小峰。临走时, 小峰说:“我想你时, 就骑车来看你。”王利欣喜地说:“你慢点。”

如今的小峰已经是一个20岁的小伙子, 在王利的帮助下, 他到哈尔滨摄影技术学校学习数码照片设计, 边学习边在一家影楼做兼职。小峰打电话对王利说:“王老师, 等我技术成熟后, 就自己开店养活自己和爸爸。”

王利老师在小峰身上投入得太多太多。当我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 朴质的王利老师语塞了。是啊, 10年来, 小峰与王利老师的生活已经交融在一起, 密不可分, 这个“为什么”对王利老师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沉默了好久, 王利老师说:“小峰那样的孩子, 我想只有学习才能让他有生活下去的希望, 我是老师, 我有能力就要帮助他。”当说到有没有觉得负担太重的时候, 王老师笑着回答我:“为小峰辅导从来没觉得是负担, 看到他一天一天变好, 我觉得很快乐。我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有多想什么, 现在大家采访、宣传我, 我倒觉得是负担了。”王利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他坚持10年的原因。

寒来暑往, 十几年的努力换来了一个孩子的健康生命。春秋冬夏, 十几年的付出让一个绝望的孩子成长为今天堂堂正正站立的人。王利对学生的爱在小峰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学校里, 更多孩子沐浴着王利朴实无华的爱。多年的教学生活, 王利付出了许多, 同时也真正体会到教育工作者的艰辛与快乐, 他爱孩子, 爱伟大的教育事业, 他最爱做的事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 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选择教育, 我一生无悔”。甘于平凡、乐于奉献, 用博大的胸怀拥抱所有的孩子, 用青春和无私的爱心铸就教育的辉煌。这就是王利老师, 一个最普通的教育工作者, 一个最伟大的教育工作者。

坝镇中心学校教师 篇3

关键词:聘任学校;入职教师;实践性知识;实践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0A-0027-05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员结构优化的需要,各地教师招聘的规模与层次都出现了历年之最。如 2016年无锡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计划共1344名,其中市直属学校招聘博士、硕士研究生64人。对于这些即将走上讲台的初任教师来说,如何站稳讲台,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稳定、区域性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应然之举与现实性课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仍有拓展的空间。其一,入职阶段的界定。基本将入职教育界定为职前的高等教育阶段,如英国等;美国一些州包括我国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学者普遍将入职阶段界定为正式报到后的岗前培训到入职后的1-3年,个别地区界定为入职后1-5年,比如江苏省南通市。笔者认为,这种界定忽视了初任教师自接受聘用到正式报到前的关键期。其二,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普遍把入职教育界定为“教师培训”(teacher training)、“教师教育”(teacher education),我们认为这种界定忽略了入职教师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本文将入职阶段的初任教师界定为入职教师,将其“入职教育”界定为“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即入职教师专业发展(initial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其三,研究人员与内容。研究人员主要是以下两类:一是高等院校等教育理论界的教授、博士、硕士等。这些学者以国外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介绍、理论的本土化与启示为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这类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文献性、学理性价值,但无论从系统性还是可操作性来说都很难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入职教师发展的现实需要。二是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他们以入职教师的培训为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但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一直被入职教师及其聘任学校所诟病。

另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业务部门(教研室、教科研中心、教培研中心、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等)对于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岗前培训及入职后的第一年。一如基础教育实践界质疑教育理论界不重视职前教师教育的实践性一样,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同样遭受着来自教育理论界及入职教师自身的诟病。有学者认为,入职教育是我国教师教育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相比职前教师教育和职后骨干教师培训,入职教育远没有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度。[1]

通过调研及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初任教师自接受聘用到正式报到前的时间段为入职前的最佳适应期,新入职教师应尽快进入聘任学校这一实践场域,走进教室,走近学生,形成入职必备的实践性知识。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入职教师及其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反思,以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为主旨,以聘任学校为中心,以实践共同体为载体,尝试构建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二、入职教师发展的现状和反思

在探讨入职教师专业发展之前,有必要对当前我国入职教师这一群体及其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观察和反思,这是本文的逻辑起点。

(一)入职教师来源及质量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我国的优质师范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教育部、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内,考取其他类师范院校的高中毕业生,学习成绩基本属于三四流。[2]也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的入学动机不容乐观,只有33.68%的人认为选择师范专业是“自我价值实现”,选择“不清楚”、“受别人影响”、“为了谋生”、“被调剂”的占66.32%。[3]

另外,从我国重点师范大学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不难理解入职教师的来源及质量。根据人民网的统计,2015年,5所重点师范大学本科免费师范生几乎都去了中初等教育单位,不过这仅占各校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0%。[4]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2015年学生就业质量报告[5],非免费师范类本科生的就业去向中,考研、考公务员、出国、自谋职业成为主流,进入中小学、幼儿园等基础教育领域的毕业生如凤毛麟角。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入职教师质量差距更加明显。如芬兰。早在1979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就明确表示:教师属于研究型人才,必须具备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在芬兰,报考师范院校比报考普通大学难度大得多,录取率仅1/10。[6]因此,师范生来源及质量的滑坡,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入职教师来源及质量的急剧下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二)入职教师从事基础教育的信念与实践性知识

当前,入职教师的学科教学信念、实践技能及实践性知识的匮乏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所谓信念,就是指入职教师基于原有的个人生活史、教育教学实践经历和技能而形成的从事基础教育的意愿。信念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做教师、能做多久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近年参与教师招聘的经历以及对入职后教师的调研,我们发现,一些新教师自身没有做教师的意愿,缺乏教育教学信念,缺少教学技能等方面的主动积累,相当一部分入职教师难以达到合格教师的标准。

所谓实践性知识,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其概念、内涵、要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再结合入职教师的特征和对入职后初任教师的调研及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入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在特定的实践情境或场域下,教师作为主体,在自己原有的教育教学、生活经验等教育性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入职阶段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习得和不断的反思,而形成的一种默会知识。之所以强调入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因为,基础教育中“复杂的教育实践情境要求教师随时做出灵活的应对,教师的这一应对反映出一种独特的知识形态——实践性知识” [7]。教师的职业环境和工作的行踪、对象、内容决定了他们必然要具备这种特殊的知识。[8]实践性知识能使教师更有效地行动,影响着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9]对于入职教师来说,其实践性知识更多地表现为学习与反思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科研能力等实践技能的获得,也是其入职时期能否站稳讲台及专业发展的重要表征。endprint

(三)入职教师的职前教育

当前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进行着一体化与实体化的努力,但根据入职教师职后的各种表现,其职前教育仍然被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实践与研究的学校、教师及学生甚至包括学生家长诟病。

其一,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其大学生活是如何度过的?对一些师范院校进行的调研发现: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考试、各级公务员考试等占用了当前大学生太多的时间;以学科专业学习为主,学科教学知识为辅,教育学、心理学为公共课;教育实习时间短,走过场现象严重;毕业论文重形式轻质量。可以看出,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未发生根本的改变。

其二,办学实体化转向的师范院校对于师范生的培养如何转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些参与师范生培养的师范院校,办学定位纷纷转向“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师范大学”。“实体化”就是师范院校内部探索将“师范生”、“学科教学法老师”、“公共课老师”全部纳入专门成立的、名称不一的专业教育机构(如“教师教育学院”),致力于集中力量加强教师专业人才培养。[10]“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师范大学”等转向下的师范生有多少进入初等、中等学校等从事一线教学?实体化转向的师范生质量究竟如何?有高校学者认为,转向后的大部分师范院校都高调声称自己的办学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把教师教育真正当作特色来做,教师教育特色也没有真正落实在师范专业上。[11]这一研究验证了我国师范生培养存在的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隔离与屏障、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下滑、教育教学实践性知识匮乏的状况至今没有发生本质改变。

其三,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困境与挑战如何突围?一体化中,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即G-U-S或U-G-S)协同培养教师新机制是卓越教师培养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我国教师教育中长期存在而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一系列难题,要经由“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来解决。[12]由于承载着众多的责任与担当,加上三者自身组织文化、体制知识等方面的差异,“一体化”的实践中布满了荆棘与困境。主要表现在思想认同低、组织机构缺失、合作目标狭隘、教育目标冲突等方面。[13]

不容乐观的入职教师来源及职前教育质量,导致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理论及实践的匮乏成为影响当前我国入职教师发展的现实。转型背景下,如何从当前一体化与实体化困境中突围,创新师范生的实习与见习制度、教师发展学校、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等等,最终促进为基础教育实践界认可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成为制约当前一段时间内教师教育的瓶颈。有鉴于此,基于在场的、实践的、以聘任学校为中心的入职教师专业发展为上述问题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视角。

三、入职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路径

承前所述,在完成聘任到毕业前这一阶段是入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过渡期,是连接职前教育与职后发展的重要桥梁,这一时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既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表征,又对其职后教育教学生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进行了以聘任学校为中心的促进入职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初步探索。

(一)以聘任学校为中心:入职教师提前进入聘任学校

刚刚完成应聘工作的新教师往往对未来的教育事业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与希望,但也不乏基于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缺失的迷茫。真正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不是在高校的模拟课堂,而是在真实的实践场域中、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教师从新手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在(聘任)学校发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14]因此,我们主张将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前置,以学校为中心创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但如何推动新入职教师进入学校,以什么方式进入学校,这一过程中毕业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聘任学校承担着重要的主体责任。

新教师完成应聘后往往还没有毕业,这就要求新教师所在毕业院校在师范生最后一年的学制、课程、毕业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必要的体制改革。比如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院校可以允许新入职教师在大学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聘任学校的工作实践完成,为新教师完成应聘后进入学校提供制度方便。

聘任学校应当主动担负起新入职教师的为师初期的适应工作,在完成聘任工作后就要制订新入职教师进校园与课堂的计划,安排好新入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老师及吃住行等生活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予适当补助。入职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可以参加学校的每一次集体活动与重大活动,可以尽早了解聘任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规则,熟悉学校的文化环境,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等。

地方教育教学科研及教师发展的指导、培训部门,应对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所担当。首先应推进现有教科研体制改革:统筹县(市)、市级教研、科研、电教及教师进修学校力量,整合成立县(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全面深化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体制改革。根据市级统筹、县(市)区组织与协调、学校为主阵地的原则,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制订并完善区域内新入职教师进入聘任学校的方案、新入职教师考核细则等,将新教师培训费用及时划拨到学校,以完善新入职教师进入聘任学校的机制。

(二)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入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入职教师进入聘任学校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通过学校、课堂这一实践场域获得实践性知识,尤其是作为实践性知识核心内容的实践技能。学校是(入职)教师边缘性参与实践共同体的自然场域,对于新手教师而言,能够提供其从边缘学习过渡到核心学习的专业引领、教学资源、演练舞台的地方是学校。[15]就入职教师已经聘任为正式教师但尚未毕业的情况来看,以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为主要形式的导师制实践共同体成为其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1.导师制的实践共同体建构。温格在《实践共同体:学习、意义和身份》中系统阐述了实践共同体具有的三个基本的关系维度:一是共同的事业;二是相互介入;三是共享的技艺库。[16]根据这一理论,导师制实际上是以备课组长、学科组长、优秀班主任等构成的导师组制。导师组起主导作用,是入职教师的重要他人。导师及其所在的学科组及年级组一起构成了对入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共同体,导师与入职教师的关系处于这一实践共同体的核心位置。导师制的创建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以区别传统的“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等,如导师的选拔任命培训与奖励制度、导师或同伴反馈与入职教师反思制度、多元发展的评价机制等。endprint

2.共同的事业:共同愿景的达成。传统的师徒制中师傅具有不可挑战的权威,完全忽视了徒弟能动性的发挥。作为一名新人、一名“合法”的边缘性准教师,入职教师的介入对于原有的学科组、年级组等实践共同体构成一种挑战。但作为一项共同的事业,入职教师与原有的实践共同体共同愿景的契合,成为这一学习型组织重构的重要前提条件。对学习型组织而言,共同愿景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入职教师学习实践的焦点,也是其动力来源。[17]从操作的层面来看,导师制实践共同体共同愿景的达成必须坚持自愿、合作与协商的原则。首先是去行政化,导师及入职教师都必须是自愿的;其次,导师及成员都必须具备合作的意愿及能力;第三,导师、入职教师的共同愿景必须经过充分的协商达成。共同愿景的达成,有利于导师与入职教师之间民主平等、互相学习氛围以及整个实践共同体成员共同专业成长的伙伴关系的形成。

3.相互介入:同僚性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介入是指实践共同体内导师与入职教师及学科组、年级组成员之间相互参与彼此的教育教学实践,贯穿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与反思等所有过程,从而形成的一种同僚性的人际关系。包括导师的“引导”与入职教师的“反思”且居于主导地位,并伴以实践共同体内其他学科组、年级组成员的反馈。所谓同僚性,就是指实践共同体内导师及成员所形成的基于平等、民主、协商的合作关系。

对于导师来说就是如何“导”。导师对于入职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发展负有反馈、指导、评价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专有的权利,学校行政部门不能随意干涉。导师应做到主动赋权给入职教师,给予入职教师备课、听课、上课、评课、反思教学以及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与机会。新老教师的相互介入不仅对入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提高至关重要,也有利于双方实践性知识的形成。

对于入职教师来说就是如何从模仿到不断的反思,其中,主动参与的态度及行动至关重要并贯穿始终。模仿是一名入职教师进入聘任学校的必修课,模仿导师的备课、上课、听课等,是“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发展实践性知识的媒介之一”。[18]但更重要的是入职教师如何结合自己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及学生实际,在模仿基础上进行反思与创新,其中,反思方法、技巧的掌握与反思习惯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学科组、年级组来说就是如何通过反馈来促进入职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经验型教师,导师制实践共同体中的学科组、年级组教师对于入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获得负有主动反馈的责任,以矫正式反馈为主。矫正式反馈是针对(入职)教师的工作表现、教学技能和教学行为等提出反馈意见,旨在改变(入职)教师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19]教研组就是这样一个能够给新人提供反馈并进行评议的实践共同体,老手对新手的批判和帮助少有纯私人的情感好恶或利益夹杂,每个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彼此支持和相互介入。[20]

4.共享的技艺库:入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发展。对于新手教师来说,或许其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儿童心理学知识等并不欠缺,但是如何讲出这些学科知识、如何使用这些教学法知识、如何“管”和“育”班里的儿童,是他们亟须学习的。[21]因此,教育教学实践技能成为新入职教师进入聘任学校的首要习得内容,对其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在聘任学校内,入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实践共同体内共享的技艺库。共享的技艺库是指通过导师与入职教师不断的相互介入,在实践共同体中产生、运用的重要实践性知识,具有动态、开放、反复的特点。导师与入职教师的实践技能可以表现为教案、学案等文本资料的编辑、视频活动资料的录制以及教学课件的共享。通过共享的技艺库,入职教师可以对自己及导师的实践技能反复地学习与反思,促进自身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同时,实践性知识在教师所在的实践共同体中进行有效的使用和验证,并通过智慧碰撞在教师的多元反思中持续地实现更新。[22]

综上所述,通过对入职教师来源及质量、实践性知识、职前教育等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反思,可以看出,在完成聘任到毕业前这一阶段是入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过渡期,这一时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既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表征,又对其职后教育教学生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聘任学校为中心,以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为主旨,以导师制实践共同体为载体,是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20][21]王红艳,新手教师在学校实践共同体的学习[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7.46.116.

[2][11]朱旭东.再论我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认识误区、屏障和矛盾[J].教育发展研究,2016(2).

[3]胡维芳,黄丽.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1).

[4]人民网.5所部属师范高校就业报告:毕业都去当老师?[N]. 2016-01-12.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112/c367001-28043955.html.

[5]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R].2015.;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R]. 2015.http://cdn1.kybimg.com/ohr/2016/01/11/100717_56930e5508b70.pdf.

[6]沈靓,等.芬兰基础教育样本:最优秀才能读师范 不让一个孩子落后[N].东方早报,2013-12-04.

[7]李利.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3.

[8]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论:中日比较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9][18]陈向明,等.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3.202.

[10]杨跃.从“师范专业”到“教师教育项目”:教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造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15(18).

[12]初铭铜.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教师新机制建立的难点解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6(3).

[13]朱桂琴,陈娜.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支持下的“U-G-S”实践教学共同体建设[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14]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15]崔允漷,柯政.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6-127.

[16]Wenger,E.Community of Practice: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73.

[17]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张成林.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03.

[19]罗晓杰,牟金江.反馈促进新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1).

[22]赵冬梅.论我国中小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J].当代教育科学,2016(8).

坝镇中心学校教师 篇4

结对帮扶活动受援工作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体局《高台县中小学2014年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教育工作,有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学习城区学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育方法,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教师整体素质。请求高台二中对我校进行帮扶,特制订如下受援工作计划。

一、任务目标

以“提高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为目标,以结对、帮扶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对我校的扶持力度,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我校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管理水平及教育质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活动内容

我校打算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在高台二中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以学校、教师、学生为主的帮扶活动,努力实现人力、物力、信息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学校帮扶

1.管理指导。请求二中每学期安排中层领导定期到我校指导学校工作,使我校管理、备课上课、教学研究等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观摩学习。我校校长每学期定期到二中观摩学习,参加学校行政会、教职工会、教学研讨会等各类会议,参与学校各类活动,观摩学校管理各个环节,学习学校管理经验等。

3.资源支持。请求二中对我校进行教育教学资源支持,采取捐赠、借用等方式。在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课件资料、其他需要的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

4.少年宫建设指导。请求二中选派领导和教师对我校少年宫建设和使用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教师帮扶

1.教师结对。请求二中为我校每一位任课教师安排一位结对教师,并定期对我校进行教育教学交流。

2.观摩学习。我校每学期组织部分教师到二中进行观摩,观摩学校文化建设、课堂教育教学、教案作业、各类常规活动等。

3.送课指导。请求二中对我校开展送课活动,指导我校教师备课、参与评课、参加教研活动,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三)学生帮扶

1.爱心帮扶。请求二中每学期对我校组织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对我校贫困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捐助。

2.学习帮扶。请求二中每学期安排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学生对我校学习困难学生(数量不得少于全校学生的5%)进行帮扶,确定“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学生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互相交流,鼓励困难学生树立信心,努力学习。

三、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强化责任

组长:赵文凯(中心小学校长)

副组长:李玉祥(中心小学副校长)

闫重信(霞光小学校长)

徐进鸿(照中小学校长)

组员:许海燕(中心小学教导主任)

赵天清(霞光小学教导主任)

贾宏荣(照中小学教导主任)

2.制定计划,精心组织

各校校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制定详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教导主任做好记载和相关资料的收集、上报工作。

3.时间安排

此项工作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年3月——7月,第二阶段:2014年9月——12月。

4.及时总结,积累经验

在每一项活动开展结束后全校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及时整改,逐步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我们会紧紧抓住结对帮扶活动这一契机,努力把工作落实到位,让帮扶工作见到实效,以此促进我校自身发展。

新坝镇中心小学

坝镇中心学校教师 篇5

9月23日(九九重阳节前夕),沈坝镇中心敬老院内歌声笑语,鞭炮齐鸣,洋溢着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该院为60余名五保老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生日”晏会。

当天一大早,镇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买了蛋糕、鞭炮等物品。镇相关领导、部分机关干部共赴敬老院,与老人们一起过生,祝福所有的五保老人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中午11点,60余名老人齐聚敬老院餐厅,开心享受该院特意为他们准备的生日宴。宴会的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白酒、红酒,热情周到的服务人员围着五保老人们,不时为老人们夹菜、倒酒,切蛋糕,老人们“感谢共产党!感谢好政策!”的由衷之言不绝于耳。

据该院院长彭录慷介绍,这次集体生日宴会是建院以来举办的第二场,去年我们为院内五保老人成功举办了第一场集体生日宴会,今后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力争一次比一次举办得更好,真正使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真正让这些五保老人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据了解,该镇中心敬老院自2007年扩建以来,不断加强投入力度,强化敬老院建设和强化院务管理,积极引导院民发展生产,敬老院的服务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管理服务水平和院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2010年连续被区民政局授予“文明敬老院”荣誉称号。

坝镇中心学校教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安县教育体育局初中1级毕业年级工作意见》为指导,以绵阳市中考改革方向为基点,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优化教法和学法,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分层辅导质量和效益,努力营造“紧张、有序、科学、高效”的备考氛围。特对九年级毕业班工作提出要求,制定毕业班的工作计划,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九年级工作,并加强与兄弟学校毕业班工作的横向联系,做到优质资源共享,力争使我校1级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分管行政

组长:刘进军副组长:

组员:李桂刚刘汉伦李顺旭葛春梅顾朝武邓建平张真华肖飞陈永花赵建冯丹张修敏尹强 年级分管行政:刘汉伦

三、主要工作1、1级的任务及奋斗目标:A、县教育体育局下达的任务数:招生人数143人,A优6人、B优8人、上线45人、考核75人。B、期望目标:在1年中考中,1级中考成绩力争位列县同类学校前三名,各学科教学成绩居乡镇类学校前列。

2、做好师生动员工作,给老师和学生以信心鼓励,加强班级文化建设,1

营造初三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质;制定毕业班考核方案与奖惩措施。

3、措施:(1)做好组织管理、教育管理、学生管理、协调管理。(2)真抓实干,五个抓:①狠抓前15名,促尖保尖,争优秀率。②抓前75名,拉差补缺,保参考率、合格率。③抓基础、抓中间段,提高平均分。④抓思想教育,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保稳定良好的迎考心态。⑤抓学科配合,保紧密联系,齐抓共管。

4、实行年级、班级中考目标管理,将县教育体育局下达的我校初1级质量目标分解到年级、班并与年级、班级、教师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使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树立起明确的奋斗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即班主任心中有“达标人数”,教师心中有“跟踪人数”,学生心中有“跃进分数”,形成学校、年级、班级、教师个人的目标管理奋斗统一(具体质量目标分解见“1镇学校初1级目标责任书”。

四、工作原则及要求

1、工作做到实事求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线,提高能力为目标,结合学情选准复课基点。

2、以新课程标准为具体要求,瞄准重点、难点、疑点、落足于课本。

3、坚持“低中见高,慢中求稳,小中求大,活中求新”的原则。

4、坚持基础复习,重视重点难点,注重综合性。强调能力立意。

5、加强“考、析、补、提”的结合与落实。

6、突出薄弱学科及环节的时间倾斜与挖潜突破。精选习题,宁少勿滥,面向全体,扶优帮困,全力推进。

7、九年级老师要认真写好学科教学计划和复习计划,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认真、合理检测与分析,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五、具体安排

2012年9月: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和安排。

2.成立九年级毕业班领导小组,召开九年级教师会。

3.九年级学生动员会:进入角色,努力拼搏。开学考试。

10月:

1.九年级师生思想交流。

2.学生互帮结对。

3.第一次月考,了解教与学情况。

4.召开九年级任课教师研讨会:月考质量分析,关注学困生。

5.学生大会:表彰优秀,树立下一轮奋斗目标。

11月:

1.期中检测。

2.期中质量分析,分析问题,采取对策。

3.学生家长会,家校联合教育。提出改进意见,落实措施要求。做好职业高中秋季招生动员工作

12月:

1.参加片区联考,学生大会:优秀学生介绍学习方法。

2.做好职业高中秋季招生动员及招生工作。

3.第二次月考。

1年1月:

1.县一诊检测复习动员。

2.参加县一诊检测并做好质量分析。

2月: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和安排。

2.根据一诊检测质量分析,制定应对措施。

3.召开九年级教师会,做好学生动员工作。

3月:

1.做好第一轮教材复习的准备工作。

2.召开学困生会议,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树立信心。

3.召开优秀学生会,师生交流,相互沟通,满足所需。

4月:

1.做好实验操作考试的准备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实验操作考试。做好体育测试的准备工作,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考试的报考和测试。

2.召开优秀生工作会议,提要求,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绵阳市关于1级学业、升学考试调整精神,改变复习策略及检测方法。

3.参加县二诊检测并做好质量分析。参加2014级生物和地理县诊断检测。励志教育。做好考生的中考报名、登记工作。

4.全面复习,强化训练,练考点、讲重点、破难点,提高优秀率。5月:

1.参加县三诊检测并做好质量分析。训练网上阅卷的规答题范,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做好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的考前心理辅导、考试技能指导、动员和准备工作。

2.调整复习计划与时间,实施语文、数学、英语冲刺复习。

6月:

1.语文、数学、英语的全面复习,强化训练,练考点、讲重点、破难点,提高优秀率。

2.考前心理辅导、考前答题、考试技能指导、动员和准备工作。

3.组织好语文、数学、英语学业检测,争取人人合格。

4.做好职业高中春季招生工作。

5.九年级结束工作。

安县晓坝镇选址规划研究 篇7

村镇规划选址是根据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和政策条件, 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村镇建设的位置和范围进行确定的过程。

我国村镇布局分散而广泛, 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迥异, 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各不相同。灾害所表现出的影响也有很大区别, 村镇建设受到地区自然条件和灾害风险的制约, 所以, 在村镇选址和村镇规划工作中, 都必须把保证村镇地区的防灾减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 基于防震减灾的村镇规划选址, 对于保障规划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无论是对尚未开发的地块进行建设适宜性评价还是对灾害所破坏的村镇进行重新选址重建, 科学的选址方案都将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

2 四川省安县晓坝镇概况

2.1 自然概况

晓坝镇位于安县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 与安县老县城安昌镇西南相距15公里, 距绵阳市57公里, 距县城花荄镇34公里, 最高海拔2100余米, 最低海拔680米。东北与桑枣镇相邻, 南连沸水镇, 西北接茶坪乡, 西南接高川乡。山区沟谷深切, 地形崎岖;地处龙门山地震带, 地震断裂带从晓坝镇镇区北部地区边缘通过, 兼之断裂带与其相连, 故历次地震均受波及, 时有损失。

晓坝镇按地貌成因可分为侵蚀堆积河谷和侵蚀构造地形, 滑坡、泥石流为其震后主要此生灾害, 调查统计的76处滑坡均位于20°以上的斜坡带, 坡型以凸型坡为主, 特别是上缓下陡坡脚临河的斜坡易产生滑坡;调查统计表明, 5条泥石流的沟域冲沟发育, 两岸斜坡上纹沟、细沟较多, 均为产生泥石流的有利地形条件。

2.2“5·12地震”受灾情况

据统计, 晓坝全镇因“5.12”大地震损失9.05亿元, 其中工农生产等方面损失5.35亿元, 基础设施损失0.36亿元, 社会事业方面损失1.17亿元, 城乡住房损失2.79亿元。晓坝镇因灾死亡87人, 镇内建设受损严重:房屋破坏202户, 3.46万平方米, 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79亿元, 镇内道路、桥梁几乎全部损毁, 基础设施基本无法正常使用。

3 规划选址

3.1 选址原则

3.1.1 避让高危险和危险地段, 选择安全和基本安全地段。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差异, 畸轻畸重的现象屡见不鲜, 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地震极易诱发地质灾害, 避让高烈度异常, 选择“安全岛”, 避让地质灾害, 避让危险区, 尤其是高危险区, 是地震多发山区城乡规划选址的基本原则。

3.1.2 居民点和重要工程应布置在构造相对稳定地段。发震断裂带常是地震震中, 震害最重。发震断裂造成的地表基岩错断, 任何工程措施不能抵御, 居民点和重要工程设施应避让开断裂带。

3.1.3 居民点和重要工程应尽量远离灾害波及区, 避免次生灾害的威胁, 山区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易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对安全威胁极大, 对抗震救援也极为不利, 因此, 选址应避开此区域。

3.1.4 应选择地形平坦开阔, 地质条件简单的地段, 居民点分散在山高坡陡, 空间狭窄地带, 不仅地质灾害多发, 不安全, 而且也不利于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较大居民点的布置, 有利于重要工程的建设, 应优先考虑。[2]

3.2 场址初选

“5.12”特大地震后, 根据有关专家鉴定, 晓坝原镇区部分用地处于地震断裂带上, 《安县“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2008-2010) 》明确指出“晓坝镇镇场的灾后恢复重建方式为镇区内的原地迁址重建, 镇场人口整体外移, 需跨行政村异地安置的农业人口为1946人, 建议迁移至新镇场。” (图1)

方案A:麦草岭场址

A场址位于现晓坝老镇区西南约0.8公里的山上, 北抵晓坝至沸水镇公路, 南至李石匠坡, 现状用地北部为废弃的晓坝砖厂, 用地面积约55公顷 (830亩) 。

A场址用地范围内约有村民30户, 主要位于场地内土路两侧, 居民房屋全部倒塌, 场址内现大部分为农业种植地。

方案B:陈家院子场址

B场址位于茶坪河以南的谷地上, 距原镇区东南约0.8公里, 晓坝至茶坪、晓坝至沸水公路从用地穿过, 用地北部距茶坪河约300米, 东靠罗浮后山, 南抵雷打树, 用地面积约60公顷 (900亩) 。

B场址范围内有约村民221户、701人, 总建筑面积39780平方米 (其中倒塌17105平方米、严重损坏17526平方米、轻度损毁5149平方米) , 主要位于公路交汇地带, 场址内现大部分为农用土地。

3.3 规划选址方案比较分析 (见表1)

3.3.1 安全因素

分析地震断裂带与选址方案的位置关系, 分析拟选择方案的地质条件, 根据地震灾害分布图和镇区受灾评价图将镇区新址选择在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地段, 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3.2 交通因素

交通因素是灾害发生时减少人员伤亡的有效手段。村镇交通条件和村镇防灾减灾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麦克哈格曾经指出:“最好的路线应当是社会效益最大而社会损失最小的路线。”顺畅的道路网系统是保证发生灾害时安全疏散的必要条件。[3]

3.3.3 发展因素

考虑新镇址未来的发展用地, 满足村镇未来的建设发展需求, 促进晓坝镇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从晓坝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选址的角度来看, 在规划选址时要考虑村镇远离地质灾害波及区, 避免地质灾害以及次生灾害的威胁。进行初步选址时, 首先采取避让地质灾害高危险地段选择而选择了A和B两个方案。对拟选择方案A和B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用地评定。当然在村镇规划选址中不仅仅考虑以上地质灾害方面的选址要求, 而且还要考虑村镇发展的区位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

3.4 选址方案的确定

方案A (麦草岭场址) 不符合晓坝镇未来总体建设发展要求, 距离地震带较近, 可用建设用地有限, 由于场址位于山上, 交通不便利, 地质条件易受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影响, 如果进行开发建设, 防护工程量巨大且破坏生态环境。此次地震使得场址内部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 这样有利于晓坝镇规划重建, 但是建设周期长。

方案B (陈家院子场址) 符合晓坝镇未来总体建设发展要求, 距离地震带较远, 具有发展空间大, 场址处于河谷地带, 易受洪水的影响, 虽然洪水量不大, 但是也要按照5年一遇的标准进行防洪, 交通条件便利, 由于东靠罗浮后山, 因此容易受到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影响, 地震后部分房屋轻度受损, 建设周期短。由于陈家院子位于罗浮山风景区内, 未来旅游发展将会带动晓坝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全面提升晓坝镇的产业发展水平。

通过以上两个方案的综合分析比较, 方案A选址不经济, 方案B符合国家灾后重建规划需要, 最终确定陈家院子场址方案。

3.5 控制建设分区

在确定陈家院子场址为村镇拟建设用地后, 要对村镇建设用地进行选址评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对陈家院子场址进行选址评定, 对陈家院子场址的生态环境、水文气象、地质环境、地形地貌、认为影响等五个层面上的基本条件和共性因素进行评定。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陈家院子场址进行选址评定, 选用的因子有:地震活动;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涝;地面沉降;地形地貌;构造活动;岩性岩相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进行评定 (图2) 。[4]

3.5.1 禁止建设区

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 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 在规划中划定的禁止安排城镇建设项目的地区。

禁止建设地区作为生态建设、农业种植的首选地, 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

对于禁止建设区内的原老镇区用地, 应充分利用现状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有利条件, 一方面可考虑在原址建设一些有水电需求且土地相对集约的高效农业, 如畜牧养殖、水果种植、菌类、花卉养殖等;另一方面应积极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另外, 对于老镇区内局部街区的建筑 (群) 可考虑保留下来, 作为晓坝5.12地震纪念展示的场所。

3.5.2 控制建设区

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 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 确有进行建设必要时, 安排的城镇开发项目应符合城镇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 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 并应以旅游开发为主。

控制建设地区多数是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 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 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 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与控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 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 做出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和提出生态补偿措施。

3.5.3 适宜建设区

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可以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具体是指晓坝镇镇区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约60公顷以内的地区。

结束语

今年我国地震灾害频发, 村镇选址在预防灾害以及震中疏散、救援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在选址中针对地震带影响、土地存量、交通条件、拆迁量、地势、洪水影响、地质灾害、建设周期、村镇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 选择适宜场址, 并对其进行建设控制分区。村镇规划建设要想真正的体现防灾减灾的原则就需要每一个建设者理解防灾用地适宜性的评价, 设计人员能够进行评价操作, 而一般的建设者如村民则能够对结果进行应用, 因此, 基于防灾减灾的规划选址研究应更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张梁.21世纪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与减灾战略思考[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 (6) 1:6-21.

[2]张业成, 张梁.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1996, 7 (3) 1:-6.

[3]赵超.山地城市土地适用性分析浅议[J].城市规划, 1995, 21 (2) :45-46.

上一篇:煤改气工作下一步计划下一篇:有规矩才有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