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精选12篇)
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 篇1
筅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董瑞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总结教育改革成功经验时明确指出: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三个关键因素之一[1]。当前, 世界各国进行的教育改革, 无不都把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青年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很大, 并承担大多数的教学任务, 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力量。如何促进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成为英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随着社会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
1.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研究
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的教师行业发起的教师专业化运动, 最初旨在寻求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后来演变成自身寻求提升素质、提高自主性、促进专业发展的运动, 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阐释。如: (1) 霍伊尔[2]认为,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 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2) 佩里[3]认为, 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教师专业生活中成长, 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 (3) 利特尔[4]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强调一种动作。
我国学者在研究与介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如: (1) 王才仁[5]认为, 英语教师应具备三个特质:职业信念、教学思维和英语能力; (2) 隋铭才[6]认为, 英语教师应具备四方面的标准:渊博的英语知识, 专业培训, 丰富的教学经验, 对英语、语言、教学理论、学说和假设具备一定的水平; (3) 叶澜[7]教授认为,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对比众多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阐释, 其共性在于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主发展自己, 具有专业发展意识, 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鉴于此, 本文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并提出构建信息技术平台为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 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
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青年教师作为专业人员, 从一个新手、知识不全面、方法不完备到成为专家教师、知识结构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技术得当的、逐步胜任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的过程。专业发展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基石, 从现实状况看, 我国青年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 教学技能不足
近年来, 随着教育的普及, 一大批青年英语教师走上讲台, 他们大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学科专业知识扎实, 但大多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教育知识, 教学实践经验缺乏, 学校组织的职前培训与试讲大都流于形式, 导致青年英语教师教学技能不足, 缺乏实际授课经验, 如授课内容的编排缺乏灵活性, 很少考虑课堂情境的变化和学生需求, 大多实施填鸭式教学, 课堂上基本不与学生沟通, 缺乏或不会运用教学策略。
(2) 考核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学校的各项考核机制中, 没有专门针对年轻教师的考核机制, 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青年教师由于资历浅, 名望低, 加上承担的授课任务繁重等因素, 导致青年教师在评优、职称评定、科研项目 (其是英语类的项目) 申请等方面, 与资历深、名望大的教授、专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 往往使得青年教师望洋兴叹, 感觉遥不可及。考核机制的不健全, 打击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而管理机构制定的政策中也大都缺乏专门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 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制约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3) 生活压力大
青年英语教师毕业后进入职场, 要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诸如结婚、购房、教学、抚养子女、人事关系等各种生活压力接踵而至。然而, 当前教师的收入由基本工资、津贴和各种奖励构成, 而这大都与职称和科研挂钩。青年英语教师往往承担大多数的授课任务, 收入水平却普遍较低, 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有关调查表明现有的收入水平远低于青年教师的期望值, 人生的理想和事业的雄心都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算计中泯灭。
(4) 缺乏专业发展意识
专业发展意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而一些青年英语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有些青年教师认为专业发展是工作前的事, 现在工作了, 也就没什么具体发展任务了。有些青年教师认为专业发展就是把课上好, 尽快评上高级职称, 自然而然专业就发展好了。为了尽快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 紧盯评审的硬条件, 忽视甚至完全放弃专业发展的其他要求, 忽视自身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最终影响专业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研究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的技术。实现信息技术视域下的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新途径,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追求的目标。
1. 促进青年教师知识更新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其伴随着教师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事实表明:学习、掌握、运用信息技术, 能让教师更新观念, 把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步、更新知识, 进而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步伐;利用信息技术, 可对教师知识的更新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 (1) 信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增加青年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 有助于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2) 信息技术使得青年教师培训形式趋于多样化, 如远程授课、专家讲座、网络课堂式、网络培训班、网络课例观摩等。
2. 为青年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保障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的主体, 只有青年教师素质得到提升、专业得到发展, 学校的持续发展才有不竭动力, 学生的培养才有保证。因此, 广大青年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断更新思想、更新观念;而信息技术使青年教师终身学习成为必要的同时也成为可能。信息技术为青年教师终生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兴趣和自学的保障, 有助于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推进专业发展。
3. 促进校本研修活动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地、通过校外专家和校内有经验的教师的专业引领, 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可持续性发展及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环境的隔离性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种民主、自由、平等的环境。青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有关专家、同行在教学技能、专业知识以及其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进行轻松、愉快的对话。信息技术使得青年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借助于网络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也可以把自己的教学心得通过网络与同行分享, 从而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4. 有助于推动更为有效的师生沟通
沟通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 有助于思想达成一致和情感交流。我们传统的单向传输教学模式导致了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教师授课的内容、方法与学生的需求有错位现象, 导致有时教学效果不理想。信息技术的虚拟性、平等性、交互性、隔离性的特点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有助于教师更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需求,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编排, 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构建信息技术平台, 促进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信息技术, 诸如BBS、MSN、Blog、WIKI、虚拟社区、虚拟图书馆等为青年英语教师的各种知识学习和提升提供有力的条件, 提供广泛的渠道。鉴于此, 本文构建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 以促进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1. 建立自主探究学习平台, 促进青年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自主探究学习平台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撑下, 由专业相近的教师共同建立一个虚拟社区, 在此社区内, 广大青年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兴趣、爱好, 针对教学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质疑、分析, 得出结论、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形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进而促进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提出问题:所提问题来源于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兴趣、爱好, 以及在教学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是青年教师应是一个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者。 (2) 自主探究:确定问题之后, 广大青年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 与有关专家和同行通过虚拟社区进行直接沟通。 (3) 质疑:通过资料的查找和与有关同行的探讨, 青年教师可结合自身探究提出质疑, 这是揭开事实本质的必由之路。 (4) 归纳:经过自主探究和质疑之后, 教师要把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记录下来, 对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再次的分析与思考。因此, 这种平台带有循环的特征。 (5) 社区内公布结论:通过认真的分析和归纳, 得出的结论可发布到社区内, 以便于听取专家和同行的建议和看法。 (6) 促进专业发展:青年教师通过对有关问题的发现、探究、讨论、总结之后, 所得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本体知识, 从而促进青年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2. 构建网络教师合作学习平台, 推动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共同发展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在其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一书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前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 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网络教师合作学习平台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基于合作学习理论所构建的网络平台。教师合作学习是指广大青年教师按照一定合作方式, 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开放、信赖、协作、支持以达成一定目标, 从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8]”。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建立网络教师合作学习组织:在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平台基础上, 广大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专业、发展方向自愿加入各类型的合作学习平台。在组织中教师不断突破自身能力界限, 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学会如何进行团队协作, 共同解决专业发展中的问题, 促进专业共同发展。 (2) 熟悉要求:在构建的平台上, 广大教师要熟悉合作学习理论的意义、原则及方法, 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使广大青年老师迅速提到专业发展。 (3) 划分小组:在平台内要依据性别、年龄、地域、专业等因素, 兼顾共性和取长补短的原则, 划分若干小组。 (4) 明确目标:分组后, 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和特点展开在线分析以达成共识, 并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和职责, 做到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相统一。 (5) 自主学习:明确任务后, 个人经过自主学习, 并认真总结、归纳个人学习成果。 (6) 组内讨论:通过共同学习平台, 每个人在小组内汇报个人学习成果, 并讨论后形成小组成果, 并纂写材料, 形成结论。 (7) 小组成果汇报:通过合作学习平台, 各小组汇报小组成员学习的成果, 并提出下一步思考的问题。 (8) 互评:各小组汇报完毕后, 各小组间进行互评, 对学习成果进行扩充和延伸, 为下一步的共同学习打下基础, 从而促进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共同发展。
3. 搭建电子档案评价平台, 促使青年教师专业长期有效发展
电子档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传统档案袋中, 是高度个性化、基于Web的管理信息系统。青年教师个人电子档案能够展现个人的学习、教学、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电子档案还被用于反思、评价、职业规划等。基于反思的电子档案评价平台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运用, 将有助于促使青年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具体内容如下: (1) 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 (如:姓名、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等)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 教师对自己的描述以及教师个人的成长经历、科研成果、工作经验等。 (2) 个人职业规划:是教师个人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设计, 包括短期发展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 个人职业规划将对青年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 (3) 教学安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内容编排、教学策略、学生指导等方面。 (4) 个人学习设计:包括个人学习安排、学习心得、业务培训记录、学习效果自我评价等。 (5) 学生管理:包括学生到课情况、课堂互动情况、学生管理方法、心理咨询等。 (6)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目、教案、教学进度表等。 (7) 个人成就与荣誉:包括取得的成绩、获得的奖励、学生的认可以及获得的发展。 (8) 评价:包括学校教务部门的评价、督导组的评价、学生网上评教及其他教师的评价等。 (9) 个人反思:反思是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对科研进展的反思、对学生管理的反思、对个人学习效果的反思等。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Hoyle, E. (1980)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deprofessionalization in education.In Eric Hoyle&Jacquetta Megarry (Eds.) .World Yearbook of Education1980: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London:Taylor&Francis, Inc.
[3]Perry, P. (1980)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inspectorate in England and Wales.InEric Hoyle&Jacquetta Megarry (Eds) , World yearbook of education1980: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London:Kogan.
[4]Littlewood, W (.1981)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6]隋铭才.英语教学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7]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8]郝明君.靳玉乐.教师文化的变革.中国教育学刊, 2006 (3) .
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 篇2
专业知识试题(简答题)
请将答案写在下列各题的答题区域内,页面不限。
答卷文档保存在“参赛号+答案与作品”文件夹中,文件名为“参赛号+专业知识答卷.doc”。
1.据新华网消息,我国首台实测性能超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于2011年11月16日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正式全面开通运行,目前这台计算机世界排名第四。这台计算机名叫什么?
答:
2.1942年美国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提出机器人三定律,为机器人设定行为准则。试说出机器人三定律的具体表述。
答:
3.有A、B两个位图,A的尺寸是800*600px(24位真彩),B的尺寸是1600*1200px(32位真彩)。试分别写出计算表达式并计算出这两个图片文件的大小。
答:
4.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运行速度往往会逐渐变慢。为了让计算机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行,通常需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维护。请说出计算机系统维护的具体做法。
答:
5.试述当今中小学校使用的计算机房的局域网,通常采用哪种网络拓扑结构?请画出采用该结构的一个计算机房的网络拓扑结构图(示意图)。
答:
操作技能试题
本文档仅供方便浏览各道试题。请进入各试题对应的文件夹进行答题操作,并将文件保存在“参赛号+答案与作品”文件夹中。
1.请在Word中按照样例(如图所示),制作电子小报(文字见“操作1_素材”文件夹中的“文本.txt”文件)。将文件以文件名“参赛号+操作1+电子小报”保存为doc 格式,再用FlashPaper软件将文档转换成同名的pdf格式文件,两个文件一并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中。
2.请用Logo语言编写一个“行驶的小船”程序。程序中的主过程为“DH”,当执行DH过程后,依次画出红色的太阳、绿色的小山、蓝色的水、棕色的船。然后小船从左侧行驶到右侧,最后小船停下。保存文件的主文件名为“参赛号码+操作2+行驶的小船”。
3.在“操作3_素材”文件夹中有“七巧板.jpg”文件(如图1所示)。请直接利用七巧板中的原图形,通过截取、编辑等操作(原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字母均不得改变),分别拼搭出猫和鹅的图案(如图2所示),在“画图”窗口中,将所画的图案分别保存为“参赛号+操作3+猫.bmp”和“参赛号+操作3+鹅.bmp”文件。(说明:拼搭同一图案时,七巧板中的图形只能使用一次)
图1
图2
4.使用“操作4_素材”文件夹中的素材,在PPT中制作如下三张幻灯片:在第一张幻灯片中制作两个按钮(文字如图3,式样自定),这两个按钮分别超链接到第二、三张幻灯片。单击第二、三张幻灯片的“返回”均返回到第一张幻灯片。对于第二张幻灯片(如图4),要求首先显示“倒计时开始”文字,单击后开始按秒倒计时,依次显示“5、4、3、2、1”的文字(字体不限),倒计时结束显示“pic.jpg”文件的图片(其效果如同动画文件“第二页效果模拟.swf”,注意不是调用Flash文件);对于第三张幻灯片(如图5),调用“dh.swf”文件,并添加“开始”和“暂停”两个按钮,单击“开始”按钮,小鸟飞翔,单击“暂停”按钮,小鸟拍打翅膀在原位置不移动。保存文件为“参赛号+操作4+小鸟飞翔.ppt”。
图3
图4
图5 5.使用“操作5_素材”文件夹中的素材,创作一幅以“学科学,爱科学”为主题的Flash动画(动画时长约1分钟)。保存文件分别为“参赛号+操作5+爱科学.fla”、“参赛号+操作5+爱科学.swf”。
201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试题(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均为同一课题。
本项比赛采用计算机答题方式,一律不用纸笔答题。文件保存在U盘根目录下,以参赛号为文件名。教学设计结束时,请将教学设计材料打印7份。
课 题1:图形组合
教学进度:三年级,学到画笔工具,学了直线、曲线。
课 题2:初识PowerPoint
教学进度:四年级,学到Word段落设置。
201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即兴演讲题(小学信息技术)
即兴演讲的准备时间为2分钟,演讲时间为3~5分钟。
请在演讲之前首先报出选手参赛号以及演讲题名称。
(1)试述在中小学开设机器人普及教学的意义,如何看待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3)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时,你是怎样设置任务的?
201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粉笔字比赛试题(小学信息技术)
粉笔字项目的比赛时间为10分钟。
请在粉笔字内容结束后另起一行的右下角注明选手参赛号。
如果机器人完全右偏,添加一个“单分支控制”控件,打开属性对话框,设置属性为“条件一:灰度传感器(1通道)的值>black”“条件二:灰度传感器(2通道)的值>black”以及“条件三:max=1”。再添加一个“直流电机”控件(直流电机2的速度大于直流电机1的速度)在该“单分支控制”控件中。
201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初中信息技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专业技能试题
专业知识试题(简答题)
请将答案写在下列各题的答题区域内,页面不限。
答卷文档保存在“参赛号+答案与作品”文件夹中,文件名为“参赛号+专业知识答卷.doc”。
1.请叙述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部分。
答:
2.当前人们使用的“360安全卫士”和“360安全浏览器”,能及时更新病毒库,或提示用户所访问的网站是否安全,这主要采用了什么技术?请简述这种技术的基本工作过程。
答:
3.什么是汉字的输入码、机内码和点阵码?请简述利用键盘调用汉字的过程。
答:
4.有两个主机地址分别是 192.168.123.71 和 192.168.123.133,当选用的子网掩码是 255.255.255.0时,它们是否在同一子网内?若将子网掩码改为255.255.255.192,情况又如何?为什么?
答:
5.请描述计算机(处理器)中字长、寻址范围的概念。寻址范围是由什么决定的?某计算机地址总线24根,问其最大的寻址空间是多少?
答:
操作技能试题
本文档仅供方便浏览全卷试题。
请进入各题对应的文件夹进行操作与答题,并将文件保存在“参赛号+答案与作品”文件夹中。
1.请在Word中画出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流程图(ax2+bx+c=0, a≠0)。保存为“参赛号+操作1+流程图.doc”。
2.打开“操作2_素材”文件夹中的“成绩表.xls”文件,进行如下操作:
(1)进入“成绩表”工作表,仿照图1进行操作。修饰工作表:第1行底为蓝色,文字为白色;以5条记录为单位,填充颜色为淡绿色和淡黄色相间;加黑色边框线。在“序号”列填入001到400的序号,颜色为红色。在“密码”列中填入八位整数的密码值,密码的前两位数都是20,后六位数无规律,颜色为红色,密码填入后,应保持密码不变。
(2)进入“查询”工作表,仿照图2进行操作。在第一行输入字段名。实现功能:当在“姓名”字段键入“输入”两字,此行记录各字段值都显示“0”,当输入某一位学生的姓名后,显示学生的序号、各科成绩和总分。保存文件为“参赛号+操作2+成绩表.xls”。
图1 图2
3.仔细观察“操作3_素材”文件夹中“样题.swf”的播放过程,利用Flash制作一个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小课件。
保存文件为“参赛号+操作3+小课件.fla”、“参赛号+操作3+小课件.swf”。
样题.swf动画效果:
4.仔细观察“操作4_素材”文件夹中“飞翔的小鸟.exe”的运行过程,用VB编写一个“飞翔的小鸟”的动画程序。当单击“开始”命令按钮时,小鸟拍动翅膀从左边飞到右边;当单击“暂停”命令按钮时,暂停飞行;当单击“结束”命令按钮时退出程序。保存文件的文件主名为“参赛号+操作4+飞翔的小鸟”。
5.使用“操作5_素材”文件夹中的素材创作一幅主题画。具体要求如下:
(1)利用滤镜产生特殊效果;
(2)应用选取、修补、颜色、蒙板等多种工具编辑图片;
(3)图中有文字效果、图层样式的应用;
保存文件为“参赛号+操作5+主题画.psd”和“参赛号+操作5+主题画.jpg”。
201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试题(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均为同一课题。
本项比赛采用计算机答题方式,一律不用纸笔答题。文件保存在U盘根目录下,以参赛号为文件名。教学设计结束时,请将教学设计材料打印7份。
课 题1:图片的处理
课 题2:走进动画世界
教学进度:初一年级已学完上册第1、2章,正在学习第3章第1节的卷首语。初二年级已完成必修课教学。
201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即兴演讲题(初中信息技术)
即兴演讲的准备时间为2分钟,演讲时间为3~5分钟。
请在演讲之前首先报出选手参赛号以及演讲题名称。
(1)请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现行江苏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谈谈你的看法。
(2)你是如何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决定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对初中选修教材中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的看法。
201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粉笔字比赛试题(初中信息技术)
粉笔字项目的比赛时间为10分钟。
请在粉笔字内容结束后另起一行的右下角注明选手参赛号。
以下是几条最常用的VB语句。(1)赋值语句
赋值语句的格式为:Let 变量=表达式
其中,“=”不是通常意义的等号,而是赋值号。它的作用是将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赋值语句中Let还可以省略。在VB中,也可利用属性赋值语句在程序中设置对象属性。
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 篇3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微课;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2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165
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将世界文明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农业、工业、电子信息化。在第一二次浪潮的冲击下,人们为了适应生活,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方式储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来适应世界的改变,而在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必须转变已有的学习方式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获得一席之地。教育信息化是此阶段的发展趋势之一,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的覆盖,教育领域正悄然发生的变革,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新常态下的产物,充分体现了变革、融合与创新的精神。而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理解直接关系到微课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当前,幼儿园正需要通过利用微课这一教育信息化的产物来强化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具有时间简短、内容精细和资源容量较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等特点。
二、微课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标志和时代的需求,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涵盖对新的信息和技能的学习、知识体系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内化的各项能力。微课的拍摄和录制过程使用了多种软件和工具,丰富和拓宽了教学手段,培养了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知识内容加深理解,能促进幼儿教师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弥补自身的不足。此外微课运用在何时何活动都需要很好的设计和规划,这提高了幼儿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及活动整合能力。微课无疑是一次新潮的思想改革,其在幼儿园中的广泛运用有待于幼儿教师更多的重视和积累。
1.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紧跟时代步伐
微课的主体是微视频,而制作微视频需要掌握的技能有PPT演示、手机或其他数码设备的拍摄,以及后期制作时录屏软件的使用等,拍摄时灯光的设计、构图的选取声音的调试等问题都需要教师自己解决。幼儿教师大部分是年轻教师对于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她们很容易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快速且熟练地掌握,年长些的幼儿教师也可借助制作微课的机会接触和学习到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技术。
2.提高教研能力,壮大幼儿教师科研队伍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水平较低,许多一线的幼儿教师学历不高。有调查数据显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第一学历以初中和高中为主,初中学历占62.48%,中专和高中学历占28.14%,仅有9.38%是大专学历。另外科研的门槛太高,且程序相对繁杂,很多幼儿教师不写论文或论文质量低,而制作微课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幼儿教师通过发现身边小问题—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解决最棘手的问题。这种人人可以做、人人都会做、人人都爱做的微研究让每位一线幼儿教师都能参与到教学研究中,从而壮大了幼师的科研队伍。
3.促进自主学习帮助幼儿教师更新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微课是以某个重点、难点或某个环节设计的,换句话说就是教师无法在活动中用简单语言描述而需借助视频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让幼儿通过视觉感官直接感受的活动内容。这本身就是一个“备教材、备孩子”的教学准备的过程,使教师加深了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层次地思考教学目标和内容。因此,在选材和确定微课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自主学习的动力也就随之产生,他们要通过书籍、网络和各个渠道去更新观念、理解新知识,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三、微课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微课资源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
1.幼儿园微课资源少、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虽然网上微课资源很多,但幼儿园微课资源仍然比较匮乏,并且这仅有的幼儿园微课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是幼儿教师对微课制作不够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专业性不够强,不知该如何选择微课以及如何让微课融入幼儿园各类活动中。
2.幼儿园微课资源缺乏系统性
网络上现有的幼儿园微课资源十分散乱,没有根据幼儿园五大领域和各年龄层进行整合分类,缺乏系统性。
3.微课知识在幼儿教师中的普及性低
虽然近几年微课对教育系统的影响很大,但是对于大部分幼儿教师来说,微课还是个较陌生的词汇即使有所耳闻,也只是对微课的表面认识,制作要领、运用方式都还不了解。
四、微课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面临问题的解决建议
笔者根据专家学者关于微课发展的问题研究,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微课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面临问题的解决建议。
1.规划地区幼儿园微课资源的开发
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结合本地区使用的教材,组织教研员和学前教育专家共同确定各年龄段和五大领域参考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发布,供幼儿园和教师系统且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发。
2.面向幼儿教师开展幼儿园微课专项培训
可以通过网络培训和实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向幼儿教师普及微课知识,再参照第一条中专家们确定的普系,选取某个活动制作微课,运用后依照幼儿的接受情况再做调整,让微课资源向精品化方向迈进。通过这种培训—实践—培训的模式让幼儿教师全面且深度地了解微课及其制作,同时知道如何在幼儿教学中运用。
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产物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自主平台,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使微课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更多学前教育人士共同努力,挖掘微课的价值及功能所在。随着微课的日趋成熟,在更好地融合多种教育理念后,笔者相信微课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 篇4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有效提升的重要意义
教师信息素养就是教师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能力, 它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还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因此, 有效培养边远山区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切实提升其信息素养, 是实现2020年教育现代化这一伟大目标的强烈召唤, 也是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 还是激活边远山区及其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 更是山区青年教师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促使专业健康成长的必须途径。
二、边远山区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一) 硬件不硬
在地方经济和地域偏僻的双重因素制约下, 这些地区的信息技术硬件配置存在明显劣势, 不是新的、先进的优质数字资源少, 就是已有的技术设备更新、升级不够, 让互联网走进校园更是一种奢望, 这些逐渐无法满足当时的教育教学需求。
(二) 意识淡薄
从个别主管领导到学校校长再到教师个体, 他们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认识, 不能准确定位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教育教学上以及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致使部分一线教师在自身素养提升的过程中缺乏必需的主观积极性。
三、边远山区青年教师信息素养持续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 加大投入, 加强硬件建设
加大投入, 加强硬件建设是持续有效提升边远山区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物质保证。信息技术设备的配发与升级面广、量大、任务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探索新路子, 在紧密依靠政府财力增加预算的基础上, 主动寻求社会上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和具有良好信誉的社会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体成功人士结成帮扶对象。对于山区, 在设备的配置上不求多先进、多高档, 只图实用、好用;不求在“量”上做文章, 只在“有”和“全”上下功夫。也就是在有限的财力、物力前提下精打细算、均衡配发, 打破地域先天不足的人为限制, 让同区域内的所有学校都均等地享受社会信息化大发展带来的福利, 杜绝同一地区个别学校太强而部分学校太弱的不良现象。
(二) 完善机制, 形成浓厚氛围
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为重要依据, 结合本地教师专业素养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是持续有效提升边远山区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制度保障。没有相关制度的约束和限制, 教师的信息素养或许在短时间范围内会有所提升, 但形成持续的、一贯的提升是不切实际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顾全大局、立足长远, 用前瞻的思维来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 形成科学的、实用的、系统的激励、评价以及考核制度。
(三) 转变观念, 强化应用意识
转变教师观念, 强化其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 这是持续有效提升边远山区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一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广大山区青年教师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宣战, 要以新课改和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为背景从根本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应用信息技术形成先进的教改意识, 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理念。这就要求平时要多在网络上阅读有关知识, 搜寻相关信息, 不断关注教育教学发展新动向, 以便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中, 用最新的理论来支撑教学, 提高教学水平。要经常在电脑上写作 (如教案、试卷、教学总结、电子幻灯片、论文等) , 这不仅便于编辑、修改和保存, 还有利于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就感。
(四) 深入调研, 创新培训模式
深入基层广泛调研, 因地制宜创新培训模式是有效提升边远山区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必须途径。具体以“国培计划”及其他信息技术提升工程为依托, 一要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 即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 建立专门培训基地, 配置专职培训人员。二要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培训专题, 制定培训内容, 确定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面要广, 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常用教学软件的培训 (Flash, Power Point等) 。三要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在培训中注重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多采用生动案例教学, 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四是充分发挥各级电教部门和教研部门的优势, 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 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山区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 在直接的交流与研讨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总之, 有效培养边远山区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切实提升其信息素养,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不是某一单位、某个教师做好某一环节就能办好的事。在教育信息化浪潮的巨大推力下, 我们只要上下齐心改观念、攻坚克难转思路、集中财力办实事、统筹兼顾各环节, 山区青年教师就会保持旺盛的成长力, 山区就能形成鲜活的生命力, 山区人民就会更快实现甜美的教育梦。
关键词:边远山区,青年教师,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友彪, 程同舟, 宋瑞, 等.提高边远地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初探[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6 (12) .
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 篇5
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青年工作的研究
内容提要 本课题旨在进行如何在青年工作中充分、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的研究。首先根据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的 情况,概括了纺织系统青年使用网络的情况及对信息化建设概念的认识,总结出在信息化建设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其次通过专家咨询和多方查阅资料,给出了青年工作信息化的定义。第三,本文根据行业现状和调查中掌握的事实,提出了“以加强服务职能为中心,通过观念转变改进工作方式,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质量,最终建成开放互动、高度整合的青年工作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方向,并形成了相关的工作方法。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将直面WTO所带来的全球化竞争,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全球市场,中国企业都将面对拥有高度信息化优势的国际企业的挑战。在这方面,大部分中国企业要远远落后于国外竞争对手。青年是企业发展的最活跃因素,随时将接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挑战,企业未来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理解及运用。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团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这一论断对青年锐意创新寄予了殷切期望。创新素质是21世纪国家和民族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团组织不仅要积极推动青年创新,更要着力于自身工作的创新,只有把创新的要求和创新的精神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始终得到广大青年的支持,始终保持青年工作旺盛的生命力。 目前,上海纺织行业正努力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抓住新机遇,开拓新空间,以实现新一轮发展。同样,纺织系统团组织在新形势下应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以吸引青年、团结青年,为上海纺织的新一轮发展贡献力量。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在青年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已是大势所趋。对此,集团公司团委专门进行了调研,试图在充分掌握纺织青年对信息化认识的基础上,寻求在青年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规律。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个体访谈为主,专家咨询、网上交流为辅的方法,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研究课题进行了全方位剖析。问卷调查的研究样本涵盖了上海纺织系统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岗位层次的青年,基本把握了青年对青年工作信息化的看法和认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个体访谈的对象涵盖了企业负责人、团干部、外销员、市场营销人员、一般技术和管理人员、一线职工等不同岗位类型的青年,从点上了解了他们对青年工作信息化的理解。此外,通过专家咨询和网上交流的方式,得到行业内外的信息化、企业管理方面专家的指点和帮助。在充分掌握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本课题研究报告。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1、青年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有65%的青年“经常上网”,“从未触网”的比例只占5%;采用MODEM、ISDN拨号方式上网的占上网总人数的69%,采用ADSL、有线通等宽带上网方式的也占有29%的份额;“在家中上网”的占58%,“在单位上网”的占27%;拥有上网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数码办公设备的比例达44%。这说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纺织青年群体中已得到广泛普及,并从初级的窄带方式迅速向高级的宽带方式转变,在网络设备的使用方面,上网计算机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数码相机、扫描仪等数字化设备已被越来越多的青年所使用,这为青年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和物质基础。同时,20%“在单位上网”的比例远低于同期国内平均水平(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统计调查报告中的这一比例为45.7%),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纺织企业在信息化硬件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对于纺织青年网上活动的行为特征,调查结果如下。 用户上网最主要的目的(单选题): * 获取信息: 58% * 学习需要: 6% * 工作需要: 9% * 休闲娱乐: 16% * 获得各种免费资源(免费邮箱、主页空间、资源下载): 4% * 对外通讯、联络(收发邮件、短信息、传真等): 7% 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多选题): * 搜索引擎: 10% * 软件上传或下载: 13% * 网上聊天: 10% * BBS电子公告栏: 2% * 各类信息查询: 22% * 网络游戏: 6% * 网上购物或商务活动(炒股、银行): 3% * 网络教育: 4% * 多媒体娱乐(MP3、FLASH欣赏等): 7% * 其他: 1% 用户在网上经常查询哪方面的信息(多选题): * 时事新闻: 20% * 计算机软硬件信息: 8% * 休闲娱乐信息: 15% * 生活服务信息: 12% * 电子书籍、电子杂志: 8% * 科技、教育信息: 6% * 体育信息: 7% * 经济信息: 7% * 求职招聘信息: 8% * 旅游交通信息: 6% * 其他: 3% 调查数据显示,“获取信息”是青年上网最主要的目的,紧随其后的是“休闲娱乐”和“工作需要”。互联网的开放性、便利性、互动性及网上信息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多样性,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将“获取信息”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此外,在回答“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和“用户网上经常查询哪方面信息”的问题中,有相当比例的青年选择了互动性和时效性强的电子邮件、信息查询、时事新闻、娱乐信息等选项。这表明,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实用主义思想在青年群体中的盛行。同时,青年在网上的行为特征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向,对网上炒股、网络银行、网上自助旅游等新事物有很高的认知度和参与热情,信息化已渗透到了青年生活的各个方面。 2、对青年工作信息化实施作用的三点共识 ⑴、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青年工作能提高工作效率 几乎所有的访谈对象在被问及青年工作信息化的作用时提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当今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及复杂性意味着要处理的非例行性事务增多,这在同企业青年负责人和团干部的访谈过程中,感觉尤为明显。从企业青年负责人一天的时间分配结构来看,例行公事经常要多过于非例行公事,大部分的时间花在顾客、会议、电话、处理文件上;大批团干部的兼职化,也从客观上需要他们从处理大量例行性事务中解脱出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此,信息化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运用电子邮件,可以使信息的传递成本包括纸、人力、时间、运输成本趋近于零;通过架设网站,可以使组织内的信息流动从滞后转为即时。 ⑵、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青年工作能拓宽工作渠道 当被问及“在青年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最主要的作用”的问题时,有44%的青年选择了“拓宽工作渠道”的选项。传统的工作渠道分为纵向渠道和横向渠道,纵向渠道是指从上级团组织层层落实至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方式;横向渠道是指团组织与单位各部门、兄弟单位团组织及社区等没有上下级关系的组织间开展工作的工作方式,纵横两向互相之间少有关联,这已不适应目前外向、开放的工作新趋势。由信息化互连互通带动的工作渠道的“立体化”将成为突破青年工作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 ⑶、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青年工作能有效共享资源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67%的青年在回答“青年工作最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加强?”的问题中给出了“有效共享资源”的答案。在团组织中存在着组织、人力、知识等多种资源,并以不同的存在形式分散于各级组织和个人头脑之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组织中每一个成员成为网络中的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的直接交流不需要通过传统层级制度的渗透,在这个组织中,信息、思想和解决方案能够互相分享,使成员能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建立互利关系,发挥他们的技能与才干。 3、对青年工作信息化思想认识的三点不足 ⑴、对青年工作信息化概念理解的局限性 通过个体访谈发现,对青年工作信息化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团干部认为青年工作信息化就是配备上网计算机,让每个青年都触网,利用网站发布会议通知等等;企业负责人对此理解为域名、企业网站和企业邮箱的组合;而一般技术人员则把研究开发及设备生产都与计算机相结合视为青年工作信息化。这样的理解显然存在局限性。 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方面专家的.咨询,并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和青年工作开展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状况得出,所谓青年工作信息化,是指挖掘先进管理理念,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来整合青年工作的开发、宣传、策划、组织、实施等各个方面,及时为团组织的工作决策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信息化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问题,而是要极大地改进效率,提高各环节的整合程度,以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力,服务于广大青年。归根结底,信息化是一个转变思想观念,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工作发展的动态过程。 ⑵、对青年工作信息化作用认识的有限性 通过调查发现,广大青年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是以正面理解为主,对其负面影响还缺乏全面、理性的思考。信息技术象一把双刃剑,不同的使用方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垃圾信息”、“技术至上”和“去社会化”是十分值得引起重视的消极因素。 尼葛洛庞帝在其《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就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垃圾信息”很容易让人误入歧途、无所适从;“技术至上”并没有大幅提高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去社会化”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背离真实社会的情境中更加依赖于机器,造成人际沟通自由化和淡漠化的倾向。 ⑶、对青年工作信息化发展目标理解的模糊性 对青年工作信息化发展目标,调查发现青年对此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对原有工作方式的依赖,“青年工作信息化是什么意思?为我们配电脑吧!”、“我们公司的团员青年没有信息化准备,搞起来太难。”等等的观点,说明他们对信息化的发展会对他们的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冲击缺乏预见。 团组织要服务于党组织,做好助手和后备军;要服务于青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要服务于社会,带领青年引领社会风气之先。所以,“以加强服务职能为中心,通过观念转变改进工作方式,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质量,最终建成开放互动、高度整合的青年工作平台”是符合团组织特点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青年工作是团工作的新领域,少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供参考。这对于团组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以发展创新的眼光和求真务实的作风,通过运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手段,逐步推进青年工作信息化的实施。 1、建立培训机制,促进观念转变 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培训机制,真正解决团干部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是顺利开展青年工作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主动地消除信息化的负面影响。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必须解决三大问题: ⑴、信息化的实质是什么? ⑵、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青年工作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⑶、如何把握信息化手段与青年工作相结合的切入点? 对此,团组织应当结合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针对自身工作特点和团干部知识结构,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培训计划。通过参加行业内部的企业信息化培训班、考察已经或者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参与行业外部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沙龙等形式强化对信息化有关概念的理解,并在实践过程中动态地加以运用和发展,回答好上述问题。 2、细分青年群体,提供个性服务 菲利浦・科特勒曾指出,企业要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细分消费群体,并为其制订不同的营销策略是重要的手段。同样,在青年工作信息化进程中,也必须摸清青年整体情况,并对青年群体进行细分,为其定制个性化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才能达到团工作效能的最大化。按照岗位性质不同,本行业青年可划分为八大群体:⑴企事业单位高阶领导;⑵各级兼专职团干部;⑶对内、对外贸易人员⑷专业技术人员;⑸中层、一般管理人员;⑹一线职工;⑺外来务工青年;⑻学生。实践证明,不同的群体对信息和服务的需求差异较大,单一的工作手段很难同时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现有的信息技术中,专业网站是定制个性化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有效工作平台。网站通过“会员注册”功能整理会员的个人资料,适度运用“跟踪手段”搜集会员的上网习惯,可以较为准确的把握会员的性格特征。这样,网站可以投其所好向其提供专门针对其个性特点的信息,而不是以前千人一面的简单内容的堆砌。 3、强化服务职能,提高竞争能力 在青年工作信息化过程中,团组织应当把提供信息服务和应用服务作为两大主要职能,进一步提高青年工作的竞争能力。 提供信息服务,一可以通过建立网站的方式帮助保存组织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二可以通过建设青年人才信息库存储工作对象的基本信息;三是尝试创建网状知识库模型,采集组织和个人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归档,搜索,发布;四可以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将网站、青年人才信息库和知识库集成整合为一个工作平台,实行集约化管理。信息服务的提供,使得团组织减少了无谓的效率损耗,同时对青年的不同需求,也能迅速做出反应,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达到效能最大化。 提供应用服务,组织的交互能力是其中关键要素。团组织内部的应用服务,可以通过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和信息联络员制度等方式实现,以优化组织业务流程,拓宽信息交互渠道,盘活组织内部的大量资源。在提供团组织外部的应用服务方面,可以逐步建立开放的“信息接口”,将外部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规范、有序地导入组织内部加以利用。 综上所述,青年工作的信息化虽然是大势所趋,但目前还处于初步的摸索阶段,要真正打破思维定势,变革工作方式,还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历程。面对困难和挑战,团组织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团组织的服务职能真正落到实处。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 篇6
关键词: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4-0061-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不会自动对教育产生影响,只有应用信息技术的人(主要是教师)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对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占全国普通本科学校数量一半以上的新建本科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如何,将对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高校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一方面来自师生面对相同的信息化环境,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化身被改变;另一方面随着新的教育思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师生知识结构与素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实施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教师充分设计、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环境,不断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近年来,许多学者[1][2][3][4]不断探索,试图对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构建,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还没有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解达成共识。本文重点参考李天龙[5]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认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中宏观层面,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信息化教学效果测评能力。二是微观层面,包括利用多媒体软硬件环境实施教学的能力,如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综合平台、微格教学设备、电子白板等)实施教学;网络教学能力,如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基于网络的授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阅,利用网络综合教育平台、网络交流工具(QQ、email、MSN、博客、微博、微信等)开展教学与辅导、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合作交流与探究式学习等;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R)或仿真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如设计基于临境技术下的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环境,开展虚拟与仿真技术的教学与训练等;利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iPad等)开展现代化教学的能力;结合具体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应用微课、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实施反转课堂教学实验与实施教学的能力。
二、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1.设计研究
本研究选择了陕西省1999年以后新建的9所本科院校(含民办本科院校2所),针对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了结构性与半结构性结合的方式,共涉及39题,分为基本信息、信息化教学的意识与态度、信息化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与创新等四个部分。问卷编制后听取了从事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行政管理等领域的7名专家的建议,并选择了从事不同学科教学的10名教师试测,根据专家建议和试测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订。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剔除无效问卷后,直接参与数据统计的有效问卷144份。调查样本分属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信息如表1。
2.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1)教师关于信息化教学的意识与态度
本部分问题围绕青年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意识、意愿与态度进行设置。调查显示,77.78%的教师经常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分别有47.22%、50%的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后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或有提高。愿意使用新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达94.44%,但是在教学中能非常熟练将信息技术融合于教学的只有5.56%。在回答“你认为在教学中应用好信息技术的关键是什么”的问题时,分别有44.44%和33.33%的教师选择了“新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两项。
同时在与教师交谈中了解到,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意愿非常强烈,但也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较大等原因,教师对教学的投入相对不足,尤其主动设计与开发适合本学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师不多。
(2)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技能
教师认为在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信息化教学氛围”、“欠缺教学理论与方法”、“没有教学环境”等,选择“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或“不会使用设备”的只占8.33%、19.44%。可以看出,对青年教师来说,基本具备信息化教学的技术能力,但是如何用好信息技术以及创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需要引导,尤其新建本科院校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开办了大量的非师范类专业,为了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各高校都引进了大量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这些教师缺少基本的教学知识与理论,导致在教学中很难合理、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在设置的“教师对教学相关理论和软件掌握程度是否需要培训”的矩阵多选题中,关于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知识,一半以上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法” 等三个项目认为掌握“一般”。关于信息化教学技能方面,69.39%的教师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项目选择“一般”和“较差”,“微课的设计与制作”、“Flash的使用”,教师们觉得最不熟练。可以看出教师最需要培训的是,信息化教学评价、微课的设计与制作、Flash教学应用。
(3)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发展与创新
教师职业成为专业已成共识。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通过专业学习与专业实践获得。专业学习更强调专业知识的习得,重视教师职前的正式、系统的学习,以及职后的非系统学习,如短期培训、基于各种资源的问题解决式学习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必备的基本能力。调查显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能力(80.56%)、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88.89%)、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80.56%)”,教师认为是从事信息化教学必须具备的最重要能力。
教师教学具有复杂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教学。虽然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强烈,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活动”采用较少,说明青年教师较少采用除教授之外的其他教学方式。同时对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学习场景、有意识引导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能力需要不断提高。
三、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对策
1.领导重视、政策激励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重在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并且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立信息化主管,在高校和具备一定规模的其他各类学校设立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机构,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职责,理顺关系”。高等学校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具备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可能。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比重较大,可以说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高校领导,应结合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与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发展规划,投入人力、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落实规划目标。
同时,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例如,对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中取得成绩的教师予以奖励,或在教师评定职称时给予政策倾斜;制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政策;通过举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设计与制作大赛、网络综合平台使用先进个人评选等活动,激发青年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热情。
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营造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营造是学校创建信息化教学文化的前提。文化是什么?文化很多时候都是浸润在我们生活当中而不被我们发现的东西。如果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方法、一种文化,那么,融合会给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带来许多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认为是课程教育文化与信息技术文化的双赢。[6]两种文化融合的结果促使传统教学结构、教与学方式发生转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调查发现,63.89%的教师认为缺少信息化教学的氛围,这种氛围一方面表现在缺少适合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环境,另一方面体现出新建本科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宣传与对师生的影响还有待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营造,其一,需要学校加强教学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同时需要有一支本领过硬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建设队伍,负责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尤其在软硬件建设、管理、维护方面应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其二,应营造信息化教学的氛围,使教师在此氛围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人才培养。
3.持续开展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高校青年教师80%以上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尽管在专业知识方面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教学的基本素质与技能方面还显得欠缺。十年来,新建本科院校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没有经过助教等基本的教学环节的训练就直接走上讲台,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来自非师范专业,他们在职前没有经过教师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而且许多高校对新进教师的培训也仅仅采用讲座形式,开设了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培训效果不明显,不能较好地解决高校教师“如何教”的问题。[7] 因此,对大学青年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培训非常有必要。
调研显示,教师认为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结合目前很多高校开展的培训现状,需要进一步改进与优化。①培训内容应具有选择性。调查显示,信息化教学基本知识方面,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法”等有培训需求;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技能方面,教师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Flash的教学应用”等不熟练,需要加大对上述内容的培训。②培训策略与方法应具有针对性。一方面应结合教师从事的不同学科、根据教师信息化教学基础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例如,文理科教师、师范与非师范教师应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和策略;另一方面,应加强具体教学案例培训,调查显示,教师反对纯理论的讲座式培训,不是教师不愿掌握信息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教师最需要的是如何采用此方法指导具体课程教学的实践。③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各高校可以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面授与网络培训相结合、教师自学和个别化辅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4.教师应坚持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是什么?一言以蔽之,“今天你停止学习,明天就会停止做教师”。[8]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非常迅速,师生面对相同的信息资源,某种意义上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不学习只能掉队、只能被赶超。教师需要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等。知识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分,显性知识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获取,但隐性知识必须通过学习者的感悟和实践才能习得。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这些知识来源于教学实践,反过来又指导教学实践。
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另一途径是教学反思。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在1989年提出了“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不能促进教师获得良好的发展。[9]教学反思为教师提供多角度审视自己的不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举一反三的思考,如反向思考、返回思考、反复思考等。一方面,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总结、吸取教训、改进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知识的内化,提高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方法、策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小勇,祝智庭.信息化视野中的教师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3(6):25-27.
[2]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2-18.
[3]彭立.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李天龙.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李天龙.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6):35.
[6]杨哲.让整合成为一种习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6):1.
[7]艾述华.“教学学术”领域下大学教师发展新解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2(5):93-96.
[8]杨哲,钟生海.农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任重道远[N].中国教育报,2010-2-4(4).
[9]庄辉明.明天的教师——师范生必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 篇7
关键词:医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策略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21 世纪, 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社会各行各业都为了提高行业技术水平, 适应社会发展, 纷纷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了实践中, 教育行业亦是如此。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改革方向之一。作为教育行业的重要角色之一, 教师在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之外, 也需要培养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适应社会发展。医学院校教师亦如此。
2 提升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2.1 宏观方面
2.1.1 社会发展、医学教育改革的需求。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有机融合, 塑造新型教师队伍, 对医学院校的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教师应当把握好所授学科的基础知识, 能灵活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向学生深入浅出的释疑解惑;其次, 教师应把握好一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 要求教师将自己发展成为了解信息知识、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传授信息化教学知识的新型信息化教师, 将信息化技术转变为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有力手段。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培养出走在时代前沿的应用型人才, 世界各地早已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能力改革, 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挑战与要求。所以, 我国的医学院校也应该加大改革力度, 积极推进信息化课程变革, 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讲授知识的能力, 以适应未来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2.1.2 院校组织的支持。2.1.2.1 校长的支持。一是校长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认识。校长对信息化教学理解的深度, 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有重大作用。二是校长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认可。学校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支持、引进、培养和实践, 都会不同程度影响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 其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宣传和引导, 十分关键, 校长支持的方法除了必要的行动上的鼓励之外, 还需要适当的物质奖励, 比如提高实行新息化教学的教师薪资水平, 将会大大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 对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十分有利。2.1.2.2 资源的准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需要在一定的信息化教学情景中完成。因此, 学校要大力引进信息化教学设备, 改进信息化教学中的不足。如何将书本上晦涩的知识转化为眼见为实的形象的生动的可以用多媒体呈现的知识将是医学院校教师应该深入考虑的问题。2.1.2.3 培训的参与。对教师进行岗前、岗后信息教学能力教育, 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信息化教学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途径, 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以改革课堂教学、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 旨在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和新型教学能力, 它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技术中的优秀成分, 改变了以往呆板僵硬的课堂教学模式, 更加关注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化, 从而更加有利于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2.1.3 教师成长的动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外因是条件, 内因是根本, 发展的最终内驱力, 则来自于教师本身。因此,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毅力、学习态度、时间支配等, 都是教师努力学习信息知识、牢固掌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最关键因素。同时, 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 也直接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2.2 中观方面
2.2.1 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发展的过程从静态走向了动态, 从单一走向了多元, 从传授走向了协作, 由传统的阶段性教师培训变为终身能力培养。可以说, 无论是上岗前的教育还是上岗后的再教育, 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辅相成, 都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促进环节。
2.2.2 传统方式与网络在线相结合。信息化社会中, 获取学习信息资源的渠道已经多元化,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知识获取、教学经验分享、教学研讨、协作教学等等, 都可以通过网络在线的方式来实现, 实现与传统方式的有机结合。
2.2.3 技术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中的信息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岗前只为能力培养加以学习吸收, 对于应经执教的教师可以借助于网络课程、专家培训、听课等方式获取关键性知识, 然后在假期之间通过系统学习熟练掌握。教学技术知识需要转变为教学应用能力, 就需要重视教师的实践教学环节。
2.2.4 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相结合。在信息化社会, 需要教师既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也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自主学习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动力, 教师可以自由选择、自主控制, 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始终。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开放性、动态性、终身性, 就需要教学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2.3 微观方面
2.3.1 自主学习达到知识积累。教师的自主学习是职业发展生涯中必不可少的, 自主学习对提升教师信息教学能力, 改进教学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自主学习最终是为了能够在教学环境中更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使课堂知识深入浅出, 生动有趣。
2.3.2 教学实践达到应用迁移。教师获得的教学技术知识、技能, 要实现在其他信息化教学情景中的应用转变, 尤其是在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 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 信息化社会中的教师, 要实现以教学实践应用为主的信息化教学在新情景中的应用迁移。
2.3.3 协作教学进行对话交流。教师在进行培训教育时, 要不断增强教师之间的协作对话, 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 既可以充分学习他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的优点和长处, 也可以发现自身的缺点, 不断进步提高, 以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信息化协作教学能力, 除了教师同行间的协作交流外, 应该开展专家论坛, 帮助教师多学习权威理念。
3 研究结论及展望
医学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之功, 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且这种能力的提升是伴随着医学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而开展的, 在医学院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光要注重硬件建设, 同时还应该突出软件建设和“人件”的建设, 及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及相关方面的培养、培训, 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9, 6
[2]任菁.职业院校必须加强信息化教学[J].内江教育, 2011, 1
[3]曾拓, 李黎.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3 (2) .
[4]孟育群.现代教师的教育能力结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0 (3) .
[5]申继亮, 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1) .
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 篇8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学校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教学信息资源传递更加方便和快捷。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要敢于接受挑战, 而且要抓住机遇, 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地改进和调整, 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进而有效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我国的信息化教学发展,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我国某些地区, 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学校综合实力的影响, 一些高职院校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很不完善, 远远满足不了信息教学的要求, 所以对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有能力购买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 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维护, 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而且无法有效推动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其次, 则是教师培训体系的不完善, 一些高职院校在青年教师的入职阶段, 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地岗前培训, 导致其在长时间内都无法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加上信息化教学需要青年教师需要具备一定地计算机操作水平, 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教育, 青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很难进入教学状态, 最终无法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1、创建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积极支持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通常情况下, 高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数量较多, 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发展, 成为关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整个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 所以, 高职院校软硬件环境完善程度, 会直接影响青年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效果。所以, 高职院校的相关部门首先要根据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求, 将各类设施设备购置齐全, 如电脑、网络设备、远程设备等, 然后, 要安排专门人员对此类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而软件资源获取方面, 则应该借鉴一些著名高校的做法, 例如, 通过与某些高等院校进行合作, 然后通过各类可行的渠道获取一些优秀青年教师的教学视频或者其他课件资源, 然后用于本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中。
2、为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系统培训。
为了不断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必须对其进行系统地培训。首先是岗前培训, 为了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能够快速融入的教学工作中去, 岗前集中培训则显得非常重要。针对那些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 高职院校要开设专门的培训机构, 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对教师进行培训, 通常情况下, 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培训、信息化设施设备使用方面的培训、心理学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培训, 通过岗前培训, 使这些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有一个全面地认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所以,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变化, 对此, 学校有关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培训组织, 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信息教学培训, 针对新出现的教学技术手段, 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快速掌握, 以满足信息教学的实际需求。
3、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 既是面向学生的教育者又是促进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学习者, 所以, 学校应该针对教学内容为青年教师提供各种教学支持。要鼓励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因为职业规划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活动之一, 通过组织教师进行职业规划, 可以有效利用学校人类资源, 最大限度发挥教师潜能, 有效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 不断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潜力, 使学校的人力资源不断得到优化, 从而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四、结语
新时代下,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会对院校的整体教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 为了不断推动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高职院校必须对当前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然后通过创建良好教学环境以及加强培训等措施, 不断推动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 (05)
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 篇9
1 研究背景
1.1 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概况
血液净化是把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并通过一种血液净化的装置, 除去其中的某些致病物质 (毒素) , 达到净化血液, 治疗疾病的目的。血液净化技术从20世纪中叶开始应用于临床, 刚开始仅作为肾脏替代治疗, 后来对于诸多药物中毒、脓毒血症、电解质紊乱甚至个别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现在已发展成为与诸多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边缘学科[2]。
1.2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现状
相关研究表明, 血液透析的工作70%以上由护理人员完成[3],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工作主要包括为病人上下机、血液净化期间的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等应急事件的处理等,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 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 不仅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 还要有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临床调研显示, 目前随着血液净化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需进行血液净化的病人越来越多, 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需要量也逐年上升, 已培养的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实际工作需要, 因此, 需要更多的护士在专科护士指导下进行工作。新进人员只能在本科室专科护士的传帮带下逐步适应相关工作, 由于新进人员对血液净化技术都知之甚少 (因为之前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几乎不涉及相关知识) , 刚进入血液净化中心会有较强的焦虑心理, 岗位适应期较长, 一般3个月左右才能做一些基本的操作。
1.3 血液净化课程开发及教学实施现状
血液净化在学校教学中仍为肾脏病学的组成部分, 其教学意义仅在于作为肾衰竭的辅助治疗手段。本科、研究生课程设置中一般作为选修内容[4]。专科教材中一般附在肾功能衰竭章节之后, 作为自学内容。血液净化是专科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护士只有经过规范化系统培训, 才能胜任血液净化中心的工作[5]。目前国内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培养尚处于摸索阶段, 各省份基本都有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运用自编教材进行培训, 还没有统一的教材, 也缺乏权威的认定机构与认定标准[6]。在万方数据库通过输入关键词:项目课程, 可搜索到几百篇相关文献, 但有关血液净化项目课程未见有研究。
2 研究意义
2.1 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 提高护生岗位适应能力
血液净化技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而血液净化方面的知识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教材中仅作为自学内容出现, 目前没有适用于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有关血液净化方面的专门教材, 开发适用于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使用的《血液净化》项目课程, 对学生进行有目标的教育, 能够让学生在学校有机会对血液净化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了解血液净化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熟悉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学会对血液净化病人实施监测和护理等, 从而缩短学校教育与临床工作的距离, 帮助学生适应可能从事的血液净化工作岗位, 提高护生岗位适应能力, 缩短临床适应期, 并可减轻开始进入血液净化中心产生的焦虑、迷茫等, 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2 提高青年教师课程开发和科研能力, 提高教学能力
我校作为护理专业的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国培项目基地学校, 将项目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贯穿于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始终, 校企合作、导师与学员共同开发项目课程, 不仅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还提高了课程开发和科研能力, 从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突出企业实践的针对性、学术性、创新性, 达成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培养目标。
3 研究思路
在查阅文献、进行岗位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项目课程研究方向:由基地院校导师、基地企业导师、学员以及江苏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负责人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 制定课程标准;就血液净化中心岗位内容梳理出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 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期间收集临床典型案例及其他教学资源, 编写教材, 制作教学课件、教案, 设计多元评价体系等;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以选修课形式实施教学, 教学效果应用多元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评估反馈后进一步完善项目课程, 并期望在同类学校中推广使用。
4 小结
有研究显示, 项目课程开发常常由于校企合作机制缺乏必要的深度, 而易陷入“无源之水”的困境, 导致课程设计脱离实际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 难以保证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开发、学习项目设计的科学合理[7]。本次项目课程开发基于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 是个良好的契机, 在校企合作更加深入的情况下进行课程开发, 有效保证了项目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资源的真实性, 使学校教学更能贴合临床工作岗位, 同时项目课程开发的过程, 也是青年教师不断提高的过程,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摘要:基于职业院校护理专业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国培项目, 将临床技术转化为项目课程, 并以科研形式进行课程开发, 校企合作, 校际合作, 师生共同开发《血液净化技术》项目课程, 作为选修课, 在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中实施教学。
关键词:项目课程,血液净化教学,企业实践,五年制高职护理
参考文献
[1]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2) :46-50.
[2]韦池, 王洋, 王丽萍, 等.从《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录用文章分析我国血液净化科研工作现状[J].中国血液净化, 2006, 5 (10) :707-709.
[3]蔡利霞, 李美霞.血液净化中心新护士的带教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23) :3294-3295.
[4]司晓芸, 吴小燕.在七年制医学研究生中开设血液净化学课程的意义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1) :57-57.
[5]王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1) :64-65.
[6]高少茹, 彭刚艺, 刘莉.18家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层级血液净化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10) :1-4.
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 篇10
我国高等教育在国家的教育发展规划中,承载着高等教育“大力发展”和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的两大战略使命。教育要发展,师资队伍是关键。加快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师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广西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重点专业,而且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是广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因此,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当务之急。
2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操作经验的高校专业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理论教学经常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甚至出现有些理论教学的老师不懂如何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的情况。教师必须参加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实训基地和校外培训基地的工作。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的重要途径。
2.1 专业教师赴相关企业挂职锻炼的重要意义
目前高校教师的来源单一,绝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没有现场工作经历或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操作技能。由于对课程教学中所涉及的实际情况没有切身体验,教师在讲授时,难免会觉得底气不足。教师到企业锻炼,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校人才的培养,同时还增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2.2 挂职锻炼有利于教师拓展眼界,增长实践知识
提高业务能力对专业教师来说,要加强自身的培养,学历进修是很重要的途径,它可以增强教师的知识底蕴,更好地把握好教育的前瞻性,把握学科发展的动态。除此之外,去与专业教学密切相连的单位挂职锻炼是另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不论是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新动态;还是在锻炼中,将自己新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自己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其最终目的是要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
2.3 企业锻炼有利于密切校企关系,扩大学校影响“面向市场
办学,走校企合作之路”。挂职教师作为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一方面,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校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会给企业带来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强化职工的学习氛围。在挂职实践中,专业教师还可以把自己平时对有关问题的积累和思考提供给企业,为企业的生产和市场营销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提高单位领导科学决策的水平。因此,挂职锻炼有利于加深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了解,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校企联合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同时还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扩大学校的影响。
3 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相应管理制度和措施
3.1 扩大高校教师与产业界结合
有计划地选派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单位或科研院所锻炼学习,与产业界进行交流,建立或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或措施。形式可以多样,结合学校的相应制度和规定,可采取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方式,如挂职、兼职、担任顾问等多种形式;还可以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如对于到企业实践的教师,要减少校内的教学工作量,给予一定的交通、食宿方面的补贴,在岗位聘任、评选优秀教师时对在企业工作成绩出色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等。制定严格的考核指标体系,如可与优秀教师评选、工作量挂钩等。教师到企业实践后绝不能采取不管不问的做法,要给教师施加一些压力,使得他们对于专业技能的提高有一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3.2 与企业交流平台的搭建
为鼓励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到企业的实际工作部门,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搭建与企业进行交流的平台。鼓励教师脱产、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在合作企业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使教师得到实践锻炼,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为保证实践的效果,应当选择具有良好社会声誉和优良企业文化氛围的,且与专业对口的大中型企业单位或科研院所作为实践锻炼单位。可从企业单位或科研院所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对学校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实践培训,缩短学校和企业单位或科研院所的距离,使老师对真正的实践活动有更直观的认识。
3.3 采取的措施
如何防止实践过程流于形式:教师实践锻炼结束后,应及时提交相应书面材料,如专题调研报告、实践总结报告、实践活动记录等其他材料。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认定:对于到企业实践的教师,事先制定严格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日常的过程考核,学校则定期或不定期的到企业检查。
4 总结
通过教师专业实践锻炼,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建设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学生,服务社会。
摘要:研究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和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的相应管理制度及措施和方法,提出了以坚持实践锻炼为取向,鼓励青年教师要走向企业,参与企业的科学研究的途径,为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双师型,实践能力,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爱华等.探索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艺术
一、准确规范、严谨精炼
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
例如,“存储器”不能说成“储存器”;鼠标中操作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单击”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储存器”、“点击”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
再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word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
为了在短暂的一堂课中是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的语言还要严谨、精炼。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仔细、反复推敲,词语要经过认真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讲授时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言简意赅,要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吐词要清晰,读句应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
二、富有情感和激励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感情充沛、富有激励性和感染力,并结合自己的眼神、手势和嗓音等肢体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理于情,情理相容”。教师慷慨陈词,会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例如在讲“网页制作”时,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笔者采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通过上一章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鼠标点点,便可坐看世界风云变幻,尽揽祖国气象万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网上的浏览,纷纷制作出自己的网页,并在Internet上发布,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你,难道还能任凭风浪起、我自不开船吗?你是否也想在Internet上一展自己的风采?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
三、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据中国、日本和美国的有关专家对三国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喜欢具有“幽默感”教授的大学生在中国占71%,日本占54%,美国占96%。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连结在一起,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和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机房上课时,经常有个别学生在偷偷的玩游戏,教师走到她跟前时,他便把窗口最小化,当然教师还是很容易从任务栏中发现。但在学习力任务栏的隐藏操作后学生再如法炮制,教师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针对这一情况,我用了一句调侃性的话教育学生:“咱们班有个别学生真的便成了知识越多越反动了!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违背了科学的真谛呀!”这样一句幽默又 语重心长的话,不仅能够使那些玩游戏的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教育,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态度。
四、充分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对教学语言的有机补充,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有时可以表达出用口头语言不能表达出来的信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每堂课一开始的师生交流,虽然时间很短,但对整堂课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师进入教室时,步伐应稳健、镇定和自信,速度适中,面带微笑,目光慈爱、柔和并透着严肃环视整个教室。教室走上讲台的第一句话“同学们好。语言应凝重,感情要真诚,眼神要关注整个学生,不能浮于形式,更不能心不在焉、虚情假意。在这几秒或者是十几秒的时间里,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慈爱,对学生的信心和鼓励,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活泼。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正视回答问题的学生,流露出信任的目光,应说“请某某同学来回答”,并尽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心和鼓励,从而消除因回答不出问题而产生的害羞和畏惧心理。教师不应该用手指着学生、直呼其名,更不应该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讽刺和蔑视。
走动的姿态不仅使教师精神状态和风度的表现,而且还有传递教学信息的意义和作用。如果一个教师一节课始终站在讲台上讲授,课堂会显得单调而又沉闷,而教师若你适当的在教室内走动,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轻松,能够促进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加强师生课堂上的感情交流。例如,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若走下讲台,在学生中间提问,则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他们共同探讨、共同参与的和谐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 篇12
1 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
本次调查通过对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青年英语教师发放问卷, 在收集充分资料的基础上调整调查问卷的项目和因子, 再对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35岁以下的青年英语教师为个案进行问卷调查, 同时与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个别领导进行访谈, 从而了解我院青年英语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显示, 以下几方面是制约我院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1.1 学历职称偏低、英语综合语言能力较弱
我院35岁以下在编青年英语教师共18人, 其中获得本、硕学历人数分别为:12人和6人, 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各9人, 没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青年英语教师。调查显示, 我院青年英语教师学历职称偏低, 且仍以本科学历和助教、讲师职称为主。另外, 在对这18名青年英语教师所教授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 通过对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听课和走访, 发现我院青年英语教师虽掌握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方法, 但自身英语语言知识较薄弱、英语口语能力偏低, 课堂仍以汉语讲授课本知识为主。
1.2 跨学科知识缺乏、双师型教师人才短缺
高等职业类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与其他非职业类高校相比, 专业技术类教育和教学是其主要特色和办学重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既要注意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 又要注重双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即:培养和提高各专业学生的相关专业英语综合能力。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在具备英语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 还要具备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某一门或几门专业知识, 并具备讲授该门专业课程的良好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青年英语教师普遍缺乏跨学科知识, 目前的职业技术类专业英语课程的师资紧缺。现以2012年春季学期为例, 专业英语授课教师中除3名教师为我院在编教师外, 其他6人均为外聘教师;而我院这三名教师也从未受过职业技术类专业英语的学习和训练, 在授课过程中才初次接触这类专业英语, 所讲授的职业技术专业知识不够准确和深入。由此看出, 我院青年英语教师跨学科知识缺乏、双师人才短缺。
1.3 科研压力大、科研能力弱
21世纪的我国高校, 不仅以教学为己任, 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肩负着知识和科技创新、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科研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优劣、决定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在调研中, 笔者发现我院青年英语教师由于入职时间短、教学任务重、缺乏必要指导等原因, 普遍认为科研压力大。数据显示有87.3%的青年英语教师表示自己不清楚科研的概念, 不懂如何做科研。查阅我院近3年来科研工作量统计表, 35岁以下青年英语教师中没有人在国家核心类期刊上发表过文章;这18人中, 有2人未发表过文章、5人仅在普通刊物上发表过一篇文章, 其余11人的科研论文年平均发表量也仅为1篇每人。申请过学校科研项目的教师为6人, 占总人数的33.3%, 成功获得校级以上科研立项的教师为0。青年英语教师科研能力非常弱。
2 促进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
2.1 青年英语教师加强自我发展与专业发展, 努力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教师职业发展既包括教师自我发展也包括教师专业发展。青年英语教师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思想上树立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端正的师德师风, 促进教师自我发展。青年英语教师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自身专业发展。首先, 要想做到“学高为师”、具备较强专业知识的新时代高职院校英语教师, 青年教师应当对自身近几年学历职称的提升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安排, 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余, 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习、多渠道的获得学历和职称的提升。其次, 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 还应当不断丰富英语专业知识、提升个人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并通过教学以及教学研究等形式提高自身作为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而作为高校英语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即:既要掌握英语本专业知识, 又要掌握某一职业技术类专业知识, 并能够运用英语对某一职业技术类专业学生教授专业英语, 高职院校青年英语教师在英语学习的同时, 还要扎扎实实地学习至少一门其他学科的职业技术类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胜任当今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工作需求。最后, 科研能力的强弱决定着高校教师发展。高职院校青年英语教师要明确科研意义所在、树立正确的科研意识, 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以高质量的科研产出为目标、积极申报高一级别的科研项目。
2.2 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 完善学校政策、优化学校管理
为改变我院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不良的现状, 学校在政策和管理上也应当予以帮扶。首先, 应以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培养职业技术能力较强的双语人才为办学目标, 在相关政策的制订和落实过程中, 向双师型青年英语教师倾斜。例如, 学校可以制订相关政策对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精通一门或多门职业技术类专业知识的教师予以物质上的奖励, 并在职称、年终评优等具体环节优先考虑这部分青年英语教师;科研政策的制订中, 可以在同等条件下, 增设双师型青年英语教师的立项数量;积极帮助青年英语教师, 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搭建国内外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加快我院青年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第二, 学校优化、并严格对青年英语教师的管理。由于我院和其他高职类院校一样, 在学校构成上涉及多个职业技术类专业和院系, 英语教学属于全校基础类教学, 归属于基础教学部。为了更好的管理我院英语教师, 可以由任课院系和基础部对青年英语教师进行联合管理。而对于本校英语教师中的双师型和非双师型青年英语教师可以分别进行管理, 这样可以更好的推进我院青年英语教师, 尤其是双师型青年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占绝大多数的青年英语教师对高职教育改革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西北, 以此为对象研究该校青年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 对于了解我国尤其是西北欠发达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现状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18名青年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 分析该校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 发现该校青年英语教师学历职称低、英语语言知识与能力较弱、科研压力大能力不强、缺乏跨学科知识等问题。提出了, 青年英语教师主观上应加强自我发展与专业发展, 努力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学校也应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 完善学校政策、优化学校管理, 最终促进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师的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梁俊.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8) .
[3]黄光芬.高等职业教育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0 (3) .
[4]楼世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7) .
[5]韦铁源.行动研究: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J].教育与职业, 2011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