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教师成长(共12篇)
农村青年教师成长 篇1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农村青年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农村青年教师素质,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治学严谨、勤奋求实的农村青年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农村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对于我国教育发展、民族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青年教师普遍存在较多优势,如大多数青年教师朝气蓬勃,富有激情,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对多媒体非常熟悉,上课时可以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少数青年教师家庭负担相对较小,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等。但极少数青年教师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青年教师缺乏学习热情,有些教师甚至对某些问题自己理解都不透彻,对所教学科知识的重点、难点有时把握还不够准确;教师基本功如:教案设计、板书设计等缺少一定的理性思考,有时还不是很懂得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不是很懂得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个别80后独生子女,不屑于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习惯于单干,很少与其他教师一起开展教学研究,合作互助意识不强。
在促进农村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需要我们青年教师自身主动努力,逐步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那么,农村青年教师究竟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想一些简单可行的办法促进自身成长呢?
一、终身学习,领悟提高
教育是教师以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影响的过程。实践证明,凡是不能自我培养、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教师,同样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发展和教育学生。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致使人的学习是不可能一次性完成的,这就要求农村青年教师一定要坚持终身学习,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学科领域的知识,来应对现代教育千丝万缕的变化。农村青年教师要在工作之余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书目,用心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努力促进情感与意志的冲击和交流;要认真阅读教育著作,认真领会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这样可以更具有教育的智慧。
二、精心备课,反思创新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授课内容是需要事先有所准备的,虽然青年教师很难做到每个细节都有所准备,但至少需要青年教师很好地把握每节课的总体教学过程,尽量做到“心中有数”。
心理学家波斯那在研究青年教师成长时,曾经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研究表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农村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水平的高低,都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反思可以提高农村青年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其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通过反思,农村青年教师能建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通过反思,农村青年教师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进行诊断、纠错、创新,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三、教研结合,合作互助
作为一名农村青年教师,以前总觉得科研似乎离我很远,同时也觉得科研和教学好像没有多大关系。在参加“国培计划(2011)”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时,听了湖南省教科院专家讲座《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后,我知道了备课和上课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天天都有必要进行教学研究。进行教学研究,是时代对广大农村青年教师的要求,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丰富和发展现代教育理论。
在开展教研工作的同时,农村青年教师还要加强合作互助。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堂模式,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要进行广泛的师师合作。因为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是研究者,而教学研究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其次,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也迫切需要教师共同研究,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农村青年教师在合作互助时,要改变单兵作战的职业惯性,开展多样灵活的合作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自身的专业进步。
在政府、学校的支持下,农村青年教师成长更需要教师个体的不懈努力,这样农村教育发展之路才会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农村青年教师成长 篇2
一、指导思想:
该联盟是以青年教师志愿加入为主的学习团体,它提供专家引领、专业探讨、教学研究与学习经验、体会分享的良好场所与机会,在浓厚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切实可操作的实际行动中深化教学感悟、增强生命体验,最终促进青年教师追求理想的职业境界,获得良好的专业成长和生命发展。
二、培养对象:
全区志愿加入本成长联盟的青年教师,或者各校推荐愿意追求进步,积极上进的优秀青年教师参加。
三、培养目标: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
3、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够独挡一面,率先成为各级各科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
4、具备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胜任部门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
四、领导机构:
组长:
副 组 长:
五、活动口号:
共同追求理想的职业境界,完善自我的专业成长与生命发展。
六、活动要求:
(一)制定发展规划:
1、撰写一份个人简介,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教育格言与教育理想、工作历程和教育教学成绩、获奖情况等。
2、制定发展规划:每人写出自己具体的成长发展规划,开展规划交流活动。
3、邀请骨干教师对成长联盟教师进行个人成长史的讲座,并互动交流。
(二)提升思想素养:
1、每期开展一次成长联盟教师思想座谈会,全面交流自己的思想动态,每期上交一份思想汇报或成长心得。
2、树立优秀教师榜样,号召成长联盟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开展阅读交流:
1、每人推荐一本有关教育思想的书籍,在书上写下一句勉励的话,在成长联盟中开展读书漂流活动,争取每人每月读一本好书。
2、每日撰写读书笔记,积极撰写读书随笔,要求每周至少一篇,并且有自己的随感。
3、每周开展一次教师讲坛活动,由成长联盟教师轮流开讲,向全体教师推荐意蕴深长的、富有启发性的经典美文、教育新闻、教育理念、教学故事等,开阔全体教师的视野,激发老师的思考与讨论。
4、每期举行一次读书沙龙活动,每次活动挑选一位成员担任主持人,组织大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每年采编一本教师优秀阅读随笔集。
(四)开展教学研究:
1、每日精心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每周积极听课一节以上,积极参与师徒结对活动。
2、每期至少上一节教研课,邀请全体青年教师观摩并评课。
3、每期举行两次主题教学研讨活动。
4、每期面向全体教师举行一次教师专题论坛活动,由成长联盟教师轮流主持策划。
5、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指导,并请专家。
6、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五)进行教学反思:
1、每期上交一份精心完成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每期上交一篇教学故事、教学论文或教学随笔。
3、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论文评比活动,至少每期每人上交两份论文参评。
4、积极向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杂志投稿。
5、每期采编一本教师优秀教案论文集。
6、采撷成长联盟的活动亮点、特色做法、讨论热点、成员的成长感受等,每期编写一本成长联盟专刊。
六、考核评价:
农村青年教师成长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国培计划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140-01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从青年教师抓起。在如火如荼的国家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中,教育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培计划”,犹如一股新风吹进农村小学校园,翻起绿色的涟漪,展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无数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有幸参加了千载难逢的“国培计划”学习培训,坚持在职以网络研修为平台,零距离面对面学习到了新的理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新的经验,成为了“国培计划”的学习者和受益者,眼界大开,获益匪浅,专业素质显著提高。
一、聆听专家讲座,品尝学术盛宴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由于客观受地域、教育资源和办学经费的约束,广大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聆听教育专家举办的小学数学专题讲座,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十年来取得的理论成果不甚了解,对目前困扰小学数学教学的客主观原因不甚清楚,对小学数学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不多,严重影响着其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国培计划”能有效帮助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在以网络研修为平台的“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广大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通过小小的电脑荧屏,零距离面对面聆听到了国内顶级专家就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某个方面的精彩讲座,品尝到了一场场从未有过的学术盛宴,津津有味地咀嚼到了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最新教科研理论成果和经验总结,清楚认识到了制约自身专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找到了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对如何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和发展,对新课程结构的变化有了前后的比较,为进一步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前沿理论基础。
二、观摩优秀课例,采撷浪花朵朵
既有专家前沿理论引领,又有优秀课例观摩借鉴,是“国培计划”学习的一大亮点。参加“国培计划”学习的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在聆听教育专家有针对性的数学某个版块、某个知识点讲座后,可以观摩到小学数学优秀教师相应的优秀课例。这些成功的课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过程与专家开设的讲座紧密结合,互为印证,让观摩者清楚明白地看到了优秀课例的优秀之处所在,积极反思拷问了自己之前的“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教学行为;使观摩者对如何跳出文本,根据学生实际定内容,根据内容定目标,根据目标定教法,根据教法又重新反复修改内容和目标的施教流程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取舍;使观摩者对一个个优秀课例呈现出来的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有了可学习、可模仿、可借鉴的成功案例,推广传播的价值非常巨大……简言之,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在观摩网络优秀课例的过程中采撷到了美丽的浪花,获得了久违的或者说从来就不曾有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外感、收获感和幸福感。
三、发起研讨交流,共同见证成长
参加“国培计划”学习的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为改变“独学无友,进步必然慢”的不利状况,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好学精神感召下,根据学习计划和安排,积极通过网络这个获取知识便利快捷的研修平台,没有顾忌,没有羞涩,没有自卑,互为人师,互为同学,互为朋友,彼此沟通,彼此学习,彼此进步,博采众家,欣然与相识的、不相识的学员一起就“国培计划”学习某一话题发起了频繁有效的网络研讨交流,一篇篇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立意深刻的文章载着无数学员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收获在清脆的键盘敲打声中愉快在网络世界里遨游传播汇集碰撞,广大学员在畅游无阻的网络世界里激情阅读到了不一样的数学思想、数学理念、数学目标,效果显著。大家的思想不再禁锢,观念不再陈旧,见解不再落后,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交流的快速、成长的喜悦。实践证明,发起网络研讨交流,共同见证成长的学习方式再次印证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变成了无数种思想。”的伟大真理。
四、撰写成长心得,提升理论水平
撰写成长心得,提升理论水平,是“国培计划”的要求。为此,参加“国培计划”学习的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在网络研修过程中,立足“国培计划”,把自己对“国培计划”的感想、感悟、感触汇于笔端,写出了一篇篇上档次、有质量的心得或论文,再现“专家引领,自我研修,内涵发展”的学习培训实况,对“国培计划”进行阶段性的梳理和小结,反思“在线交流、专家讲座、教师作课、案例研究、问题解决”的培训方式和质量,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通过“国培计划”网络研修这个交流平台,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文本能力显著提高,教育教学与教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创新意识日益增强,逐步成长为地方上教师教学和教研的领军人物,有效地促进了自身专业化成长,切身体验到了“国培计划”在为全面推进农村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和开展农村教师培训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品尝到了与“国培计划”一道成长的喜悦。
农村青年教师成长 篇4
一、一句智慧语录, 一粒思想 种子
在我们的校园里, 经常可以看到充满智慧的语言, 那是我们青年教师读书社团的成员收集并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智者语录。
“青年教师读书社团”要求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习, 我们用每周一句“智者语录”进行引领, 在青年教师的心中播下一粒粒思想的种子, 让这简短却蕴含教育哲理的语言唤醒他们的心灵。
如针对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没时间学习的想法, 校领导与老师们分享了名师的心得, 让教师们体会到很多现状是可以逆转的, 很多困惑是可以在瞬间被智者解答的。
因为阅历的问题, 年轻人最容易产生抱怨的心理, 校领导赠与社团老师们这样几句话:
1.埋怨环境不好, 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 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 常常是我们方法不好。
2.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 但是, 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 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命题。
后来, 青年教师们通过读书收集智慧语录, 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些充满正能量的语言, 点燃了读书社团成员的智慧, 帮助他们形成了健康乐观的职业心态。
二、一张教育面孔, 一部教学 专著
为了让更多在阅读中成长的名师成为青年教师们崇拜的偶像, 我们确立了“一张教育面孔, 一部教学专著”的阅读策略。王崧舟、窦桂梅、魏书生、华应龙、管建刚等一张张名师的教育面孔开始走进青 年教师心中, 一张面孔, 一个故事, 一部名著, 成为教师的囊中宝物, 边读边品味名师的成长, 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 建立自己教育信仰的大厦。
教育思想其实都是一些朴素的道理, 比如“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比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在这个教育信息轰炸的时代, 教育理论专著丰富了教师的思想底蕴,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读书, 还应不断实践和反思。把读书与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 用读书指导实践, 用实践深化读书, 这样的读书才是最有用的读书。读书让农村青年教师有了自己的思想。现在老师们能独立解读教材、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了。 读书让农村教师上课更游刃有余了, 成为了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一条捷径。
三、一个培训计划, 一条成长 之路
人是靠精神站立的, 又是靠业务行走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为此, 我们的教师读书社团除了看书学习之外, 还有一系列的基本功训练来帮助教师享受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幸福。传统的“三字一话” (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 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是我们培训的内容, 但是面对生本教育的新理念, 我们拓宽了教学基本功的内容, 如解读文本的能力、解读学生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 等等。我们制定了“四个一”培训目标:写好一手字 (教师粉笔字、钢笔字书写能力) ;读好一篇文章 (教师普通话水平和朗读能力) ;上好一堂课 (教师解读文本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写好一篇文章 (教师写教学反思的能力) 。
每周进行一次粉笔字、钢笔字展示交流;每周由一位教师进行朗读能力展示;每周由一位教师上教研课;每月一次读书体会及教学反思交流;每学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青年教师读书社团的老师们越来越觉得, 读书学习、基本功训练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青年教师成长计划 篇5
初二物理 黄容 2015.3.1 从学生踏上工作岗位这半年多以来,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我都收获很大,这半年过得很充实,能感受到自己身份转变后的成长和进步,这里的成长进步不仅有自身的努力,还有学校给予的锻炼平台和年级的信任和支持,更离不开科组、办公室的前辈们的不吝赐教,很感激学校和谐的工作环境、亲切和睦的同事关系,让我能开心工作、快乐成长。我清醒的知道我有很大的收获只因自己是从零开始,进步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只有不断的学习、积极的锻炼才能让自己快速的成长成熟起来。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二(1)班至(4)的物理教学及初二(3)班的班主任工作,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的能力。
1、专业水平的提高。
(1)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
认真学习《新课程学科教学法》《教学用书》等有关资料,仔细钻研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活动和培训,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2)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汲纳中充实自我。
在学校的“青蓝计划”帮助下,在与雷老师结对子互助下,坚持教学相长,获得自我发展。多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除了听物理学科的课外,也多听别的学科的老教师示范课,学习老教师的课堂掌控、语言艺术等;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3)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而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学科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来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2、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
精心备课,做好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情,写好教案,做好课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和学生的创新片段,学会积累,学会研究。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本学期继续抓好优生培养,中层生促进工作,更要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本学期采用小组监督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勤于反思,完善自我。
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4、练就自己扎实的基本功。
“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如能写一笔好字,不仅看着潇洒悦目,更能影响可塑性强的学生。把每一份的手写教案当成一次练字机会,坚持练习粉笔字;坚持用普通话授课交流,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5、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
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 篇6
一、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青年教师绝大部分都是“6+1”式的家庭,相同的理念使他们在学生中普遍受到欢迎,与其他老教师相比,他们和学生的距离更近,对青少年的需求也更了解。根据青年教师的不同特点,可对他们进行不同分工:例如把那些作风泼辣、有一定“领导欲”的同志安排当班主任,在工作中磨炼他们,使他们在工作中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提高组织能力;为喜欢读书、爱钻研业务的同志创造教学研究氛围,鼓励其经常参与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提升业务能力及理论水平。塑造青年教师中的“能人”,取其所长,让这些年轻人在工作中历练,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更稳。
二、春晖夏曦,传承创新
现在的青年教师,由于成长环境的优越,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如果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与他们想法不一致的事情,便常常会难以接受,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常常欠妥。“师徒结对”是一种有效提升层次的方式。将在校的资深教师与青年班主任教师结成“师徒对”,采取“一帮一”的策略,建议青年教师把在平时工作中可以遇到的问题带回来进行“专家会诊”,让资深老教师为其支招,再进一步解决问题。
教育他们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学习管理理论,了解人际交往的艺术,学会协调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指导他们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多向家长沟通和取经,教会他们不仅要得到学生的喜爱,更要赢得家长的信任。同时,还要坚持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对的适时肯定,错的及时纠正,不偏袒,表扬和肯定都不过头,防止他们产生“骄娇”二气。指导他们注意在工作中学会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庭教育和学校的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协调发展。这样能使青年教师明白,作为一名正在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无论自身条件如何优越,能力要在实践中提升,经验要靠时间来积累。只有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以勤为径,团队为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绝美的青色,是蓝与绿之间的过渡色,正是有了从蓝色之中的不断提炼和萃取,才能一展其绚丽。教师层次的提升离不开“萃取”。对于教师来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学习型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在职培训成为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青年教师握的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工作经验不足,功底不够扎实,常常比较浮躁。但他们锐意改革、积极进取,愿做弄潮儿和领头雁。学校可以为青年教师们搭建平台,采取整合交流与专项研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沙龙”活动。
“整合交流”,内外兼修,着重熏陶。整合交流指的是适合于每一位教师参与讨论的主题活动,如各类主题读书活动、教育札记交流活动、才艺展示活动等。通过互动式研讨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使教师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互动中获得新的感受,分享成功的经验、独特的体会和鲜活的信息。通过青年教师沙龙的开展,锻炼培养青年教师个人素养、能力基本功,为青年教师打开了解最新国策及教育理念的窗口,既做到了学科融合、专业提高,又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感情,一举数得。
“专项研讨”,专业引路,交互发展。专项探讨指的是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小组”等作为活动基地,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属性以及存在的不同问题,结合教研、课题研究等活动进行小主题的专题研讨活动。此外,学校还需定期在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中开展系列教学竞赛,组织本学科全体教师以竞赛课为对话平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青年教师创设一个安全的、信任的、允许犯错的氛围,通过专业培训、人文关怀和情感的沟通,创造让青年教师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环境,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达到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农村青年教师成长 篇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 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 而且是教育的专家, 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因此, 作为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专业结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调整,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 必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进行整合, 这是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 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然而, 许多因素制约着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1 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面临的问题
1.1 骨干教师严重流失, 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引领人
目前, 农村骨干教师流失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许多优秀教师因待遇低下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 (镇) 学校, 这些骨干教师的外流, 使农村教师专业化整体水平直线下降。同时因教育局组织考试、考核而选调入城镇教育质量好、待遇高的学校的老师也大有人在。这些教师大多是专业技能高超的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 他们都是学校师资队伍中的栋梁、学科带头人。他们的离去对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乱, 也给学校的教育质量带来一定制约作用。
1.2 专业研究意识淡薄
由于地处农村, 各种信息相对比较闭塞, 农村青年教师学习机会较少, 很多老师认为, 只要把课上好, 就是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了。许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欠缺、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许多农村青年教师努力进取都是为了自己职称评审, 为了自己能加到几百元的工资。等到职称评审通过后, 这些教师的进取心一下子消退了, 他们都不再去进行专业研究。很少有教师为了能成为学校某学科的带头人而去努力的。在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教师的专业研究意识淡薄, 信息化专业知识能力欠缺, 将严重制约着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影响了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
1.3 专业成长存在“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 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
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一些青年教师, 尤其是教龄在5到10年的教师, 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专业不前甚至暂时后退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 专业发展停滞不前, 他们找不到前进的动力, 有的老师不能正确的认识“高原现象”, 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 从而影响其专业的成长。
2 农村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分析影响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原因, 结合农村地方实际和教师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做法, 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以适应新时代农村教育的要求。
2.1 树立专业意识
强烈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追求, 会使立志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青年在每一个专业成长的环节上孜孜以求, 精雕细刻, 精益求精。首先, 青年教师要尽快树立专业意识, 排除杂念, 正视现实, 立志终身从事并献身于教师这个职业, 收住躁动的心并沉下心来, 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日复一日的平常、平淡、平凡的工作中去, 就会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 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要当好先生, 先当好学生, 从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学起来。
教师专业成长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过程, 而成长的内涵也是多层面、多领域的。“一个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 能信守教育理想, 以学生利益为前提, 强调专业知识与能力, 参与专业决定, 负起专业责任, 行为表现有弹性, 能容忍压力,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具有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能力。”
2.2 更新教育理念
近几年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的中小学时代正是应试教育的时期, 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 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他们来说已根深蒂固了。在新课程环境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专家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专家的引领。各级农村学校可采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办法让青年教师接受课改专家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从而转变应试教育观念, 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并转变角色职能。
新课程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 意味着平等对话, 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 (方案) 的过程, 而且还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课程变的动态、发展, 教学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据专家分析, 在未来的课堂上, 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 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 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 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 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 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 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我们知道,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淘汰的, 但与以前不同的是, 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将会深刻地影响和引导着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改变, 并树立起适应新课程的专业意识, 不断得更新教育观念, 与新的课程改革共同成长。
2.3 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支持下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不断更新的过程。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应从人文关怀入手, 为青年教师营造学习和成长的氛围。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组内评课的方式, 让青年教师在互动互助中锻炼成长。如此师师团结合作, 资源共享, 就能共同进步。在这样和谐、民主的学术教研氛围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2.4 加大培训力度, 完善管理制度
针对大多数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普遍存在“教非所学, 学非为教”的严重现象, 再加上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 许多教师已有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 要对农村学校现有的、落后于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师资力量进行相应的再教育、再培训, 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以达到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对已经取得学历的非专业教师要让他们在假期集中进行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质, 更新与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形成新的专业技能。在教师培训期间, 学校可视经济承受能力给予教师一定的生活补助。同时要加快农村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进一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除了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外, 还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以规范的管理保证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见到实效。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目标, 例如, 采取量化考核的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材教法、教育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熟。
2.5 青年教师要进行自我学习与反思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 不学习就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形势, 不学习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不学习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青年教师的自我学习可以通过网络和阅读各种教育书籍。
青年教师可以尽量挖掘网络的共享性, 并以此为平台, 结识一些朋友, 可以拜师, 可以学艺, 让教育通过网络流传, 让思想的火花随着网络碰撞。教师们可以通过虚拟网络, 让天各一方的志同道合者聚在一起, 这样, 不仅是虚拟的朋友, 更是相知的伙伴。用爱心和感悟铸就教育界一道亮丽的网络风景。
除了网络, 还可以通过阅读各种教育书籍、刊物。例如, 《人民教育》、《教育导报》、《班主任之友》、《赏识你的学生》、《全面课堂管理》等。对各种书籍、刊物要写一些读后感等, 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最佳效果。
另外, 写教学后记和反思也是提高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中小学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应从记录教育现象开始, 从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开始。每天都认真总结自己教育教学的得与失, 实践出真知, 有了实践还需要有意识的总结得失, 才能出“真知”, 有“卓见”。所以写教学后记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 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从而为调整教学策略建立可靠依据, 使课堂不断优化和成熟。每次课后,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刍”, 并把教学感受、得失记下来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这个环节, 能够使知识在反思探索中延伸, 把实践经验理论化, 同时还能及时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寻医问药”, 做出正确“诊断”,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 教师专业成长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是一项关系到农村教育发展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以学校为基础, 以教师为根本, 立足农村实际, 认真做好树立专业意识、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学习氛围、注重校本教研、完善管理制度和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学习及反思等几项工作, 农村教师的专业肯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农村的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付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袁贵仁.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大力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教育部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亢光斌.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初探.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农村青年教师成长 篇8
3月4日下午, 安化县龙塘乡中心小学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 讨论并通过了“五项制度”, 即导师制度、听课制度、公开课制度、教研制度和教学基本功考核制度。这所农村小学的上述举措, 是安化县努力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改善农村师资结构的缩影。
安化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 绝大部分教师在农村, 师资年龄老化、素质偏低。为了加长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这个“短板”, 该县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着力补充农村师资。该县每年均招收大学毕业生50人以上, 全部分配到农村中小学校, 同时开展了选送培养农村小学教师和免费师范本科生工作。二是积极开展教师培训。为使农村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该县不断加大培养力度。仅2008年就开展农村教师培训20余轮次, 受训教师达4500余人次。三是大力倡导教师交流。开展城区优秀教师对农村边远薄弱学校的支教活动, 引导城区学校与边远薄弱学校建立“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 在各校开展“一帮一”师徒结对活动。扎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农村师资结构的改善, 目前该县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88%、82.45%, 绝大部分中青年教师通过了计算机、普通话等级测试, 成为农村中小学的中坚力量。 (黄志刚何寄安)
论青年教师的成长 篇9
上午8:30, 培训在我校博西华工业机加工实训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培训是严格意义上的“项目教学”, 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制订计划”、“完成任务”、“整体评价及评价反馈”和“完成实训小结”等六个步骤逐步展开, 每个学员最后要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一把以45号钢为锤头、木头为手柄的手锤。学员们的第一课就是划线、锯割、锉削练习。不管是否有专业背景, 所有人都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勤奋动手操作, 手上磨出水泡仍埋头苦干、兴致勃勃。5天里, 没有空调, 没有冷饮, 有的是每天至少6小时的实践操作, 有的是高温酷暑下的汗水。青年教师在培训教师封立伟、张三川的指导下, 从不知道锉刀为何物, 到逐步掌握了划线、锯割、锉削、钻孔等技能, 完成了“长方体的制作”、“腰形孔的制作”、“腰形孔圆弧及锤头倒角”、“内外圆弧与斜面的制作”、“精锉、去毛刺倒角、砂纸抛光”等任务。8月24日, 一把把饱含学员们汗水的劳动成果——手锤依次摆放在了展示台上, 等待培训教师的评价。接下来的两天, 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手锤制作”项目的教学设计, 包括编制任务书、制定教案、编写工作页等, 并进行交流研讨。最后每个学员结合任教专业或学科制定一份完整的项目教学案例设计。
在培训中, 青年教师先以学生身份参与一个项目教学实例, 完整体验项目任务的工作过程、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小组学习的合作过程, 再以教师身份进行学习经验交流、理性认识共享。这些教师经过一年的教学、班主任工作已基本适应了职业学校要求。他们从一年的课堂教学感知, 到一周培训中的学习感受, 再到培训后的反思感悟, 实现了对项目教学法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认识提升, 进而理解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冯钧老师在参加了项目教学法培训后, 与英语教研室同伴们一起着手英语分层次教学课改实践, 在C层借鉴项目教学法开展活动课教学, 取得了良好效果。
手锤是“项目教学理论与实践”培训的成果, 对于南京高职校来讲, 它更是践行双元制的一个例证, 承载着我校的双元制文化。我校时任校长、现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总结道:“三十年来虽然经历了两校合并、易地新建、办学升格、人员更替诸多变化, 但在中德双方思想的碰撞和充满信任的对话交流中, 对‘重实践, 重技能, 与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双元制’文化精髓深层次理解和孜孜不懈的实践探索始终不变。”[1]
我们利用原有的专业师资优势, 以校本培训为核心, 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 校内外、国内外培训相结合, 构建了“组合拳”之“连贯拳”[2]。
第一, 依托中德合作优势, 延续国外培训传统。德国的职业教育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中, 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先进理念是我们不断学习的目标。我们每年选派3-4名优秀专业教师出国培训, 对已掌握德语的青年教师, 可进行10个月的长期培训, 让他们与德国学生一起在学习技能, 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感受和学习。自2009年起, 我们将4-5名专业相近的教师组成团队, 送往德国进行 6-8周集中培训。白天, 他们随堂观摩德国教师教学、在企业培训中心学习新技术;晚上, 他们结合学习围绕给定课改项目展开讨论, 编写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回校后, 培训成果很快地就应用于专业教学实践。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1998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郭岩, 先后于2001年作为优秀教师、2006年作为暖通专业团队成员两次去德国培训。第一次去德国时“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 感觉‘双元制’是那么神圣与伟大”。“当我再一次到德国, 已经可以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 共同探讨‘双元制’办学模式存在的客观问题、‘学习领域’在具体实施时存在的实际困难等职业教育办学和课堂实施层面的很多问题”。经过教学实践和学校培养, 他于2006年成为我校科研处负责人并设计了“项目教学理论与实践”专题培训的“手锤制作”项目。
第二, 搭建阶梯成长平台, 促进教师梯队发展。我校不断完善学校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 (学科) 带头人和市专业带头人等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的“五阶梯”教师成长平台, 促进教师个体争先, 形成梯队发展优势。在两年四个学期内分别进行教龄3-5年的“教坛新秀”、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教师”、中级职称以上的“骨干教师”、“优秀实验室实训车间管理员”以及高级职称教师参加的“专业 (学科) 带头人”评选活动。评选以常规课堂教学与专项教学竞赛相结合, 通过教学水平、专业技能、教科研能力和班主任工作业绩等方面综合评定。两年一个循环的教师评优使各个层次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经推荐参加市级优秀教师评选, 2005年以来有11人获得“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6人获得“南京市专业 (学科) 带头人”称号。
第三,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突出实践能力提升。我们制订了详尽的为期两年的新教师专项培养计划, 通过培训帮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教育岗位的基本要求, 实现师德、教学艺术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特别是实践技能的全面提高。“项目教学理论与实践”专题培训正是专项培养计划最重要的模块之一, “手锤制作”之后我们又陆续开发了“相框制作”、“创意笔筒制作”等学习项目。除了校本技能培训, 我们还设法安排青年教师参加企业培训、高校研修, 并指导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成长规划。通过各类研修培训学习、担任兴趣小组或社团指导、参加省市技能大赛等活动, 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连续四年, 我校青年教师自己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 每年均获得至少2块金牌。
第四, “组合拳”之“重拳”——打造团队、分类建设、整体提升。我们以教研室建设、新教师组团培训、“80后”青年教师群体建设、组建课改项目部、精品课程建设小组、课题研究核心组等方式, 促进教学团队、研究团队、技能大赛团队、教学管理团队和培训者团队迅速发展, 形成整体发展优势。以新教师组团培训为例, 过去我们采取各校都实行的青蓝工程, 为每位新教师配备了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指导。“一老对一新”的方式, 优势是青年教师有老教师的言传身教, 进步显著。为让新教师在入职起始就能明确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标准和核心能力以及我校双元制文化内涵, 完成从合格到胜任的跨越, 培训者团队首先分析了入职初期在我校优秀教师成长中的关键因素, 发现在完成教学这一核心任务之外, 还有一些如管理、与其他成员合作、调查等非教学任务, 完成这些工作需要一些大学时没有学习过的专门的能力[3], 因此在原《新任教师培训方案》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增加了活动设计、资料管理、对外联络、团队组织等方面的培训内容。在具体培训时, 三人培训小组既有整体合作, 每人也分别负责对6-7名新教师进行具体的教案修改、听课指导等, 同时密切联系各系部、教研室对新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一年来, 该模式取得了较大成效, 有参训新教师参加省技能大赛、赛课比赛获得一等奖。我们编制了集指导书、教育教学案例、培训手札、成果记录等为一体《新教师培训手册》[4], 将在下一轮的新教师培训中使用。已参训一年的新教师除了继续参加第二年的专项培训外, 我们还有计划地选取部分人加入培训小组, 他们将作为助教参与2012年入校新教师的培训。组团跟进式新任教师培训模式, 使培训者团队与新教师团队通过拓展活动、主题沙龙、教学反思研讨、专题总结会等互动交流, 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基于校本培训的双元制师资培养模式使得我校教师在领悟双元制真谛、传承双元制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数量适当、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我校持续快速发展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潘东标.双元制培训造就企业“免检”人才[J].当代职业教育, 2010, (4) :31-32.
[2]张宁新, 沈瑾.双元制的中国道路[J].江苏教育.职教版, 2012, (9) :6-16.
[3][德]菲利普.葛洛曼, 菲利克斯.劳耐尔.国际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143.
农村青年教师成长 篇10
怎样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融入环境、适应工作,更好地发挥能力、凸显优势呢?本文就青年教师的个体成长与未来发展进行个案剖析、观点交流和期望恳谈。
青年教师们,在进入校园的那一刻,你们是否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已经从一名学生变成了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也就是说,你们的教师职业生涯的旅程已经扬帆启航。在你们走上讲台的那一刻,你们是否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将要面对的困难与承担的责任。也就是说,教师职业的平凡与高尚,需要你们去努力践行和责任担当。在庄严的出征点上,希望你们能听到自己内心坚定的声音:我愿意接受挑战,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奔跑吧,青年教师们!”这意味着我们要有三点思考:其一,奔向何方?即需要思考如何设立个人发展目标;其二,为何奔跑?即需要思考如何挖掘个人成长的动力;其三,怎样奔跑?即需要思考如何寻找个人成功的途径。
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奔跑”速度,也一定会出现不同的“奔跑”结果。虽然每个人的“奔跑”速度与路径不能完全预设,但“追求卓越,做最好的自己”,一定能成为你们“奔跑”的目标与动力。
“奔跑”中的青年教师,需要过好三关
第一关:角色转变关。
入职的分界线,将大学生的身份改写成了人民教师,身份的变化决定了角色的不同,让人会有一下子“长大”的感觉。因此,青年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转变:
1.变“关心自我”为“关注他人”
在踏上工作岗位前,你们只需要独立地处理好自己的事务,关注自己的学习、关注自己的生活,可以这样认为:作为大学生的角色,你们的义务是自我担当;但作为教师,心中就要有装下学生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利益要高于自己的利益;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等方方面面的事,成为你们生命中的重要内容。你们要将目光从“自己”推向“学生”,这是一个由近及远、有小而大、有窄到宽的过程,不仅需要有角色改变的主动意识,还需要有适应担当的实际行动。
一位青年教师对我抱怨说:“当了班主任真是太忙了,简直要忙疯了,学生的吃喝拉撒我都得管,难道我是学生的保姆吗?”面对这位教师,我能感受到他的焦虑与无奈,也能理解他在抱怨之余流露出的不满。我想对这样的青年教师说:为学生如此付出是应该的,因为你是他们的老师,你要适应角色的转变。但教师沦为学生的保姆是不正常的,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生活的指导者,要寻找管理学生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才是我们的责任。
2.变“完成学业”为“提升专业”
在大学阶段,只要做到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学业有成,就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今天,当你们走上讲台成为人民教师后,就需要把原来掌握的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的能力。面对教材不仅要“我懂”,还需要做到“你懂、他懂、大家懂”。当教学无法把书本知识转变成学生能力时,艰辛的付出就变成了一场徒劳的师生游戏。
我听到一位青年教师说:“这帮学生怎么这么笨啊,我都讲了五遍了,他们还两眼放空,一脸茫然。简直就是‘对牛弹琴’!教这样的学生,真让我崩溃!”面对这位绝望的教师,我想说:你是否想过,你讲了五遍学生还一脸茫然,是学生的智商有缺陷还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我们教材教法中必须掌握的原则。教师的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我们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如何创设学生乐学的课堂?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青年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听听上海市七宝中学柳英华老师怎么说:“作为一名站上讲台不足一年的青年教师,我也曾经迷茫过,怀疑过自己的能力。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你的课,想必这是许多像我一样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没有精致的语言,没有幽默的调侃,靠什么吸引学生?只有教学内容本身。那么怎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学生呢?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首先是要在导入新课部分找到并触发学生的兴趣点;但要让学生保持这种学习热情和兴趣,就需要设计环环相扣、发人深思的问题和组织丰富饱满的教学内容。当然在课结束的时候,如果还能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回味就更好了。”
3.变“自我成功”为“学生成才”
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应该符合“四有”标准: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有学问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有责任的人。而一名优秀的教师则应该具有“十种”精神,即: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躬身垂范的表率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勇挑重担的实干精神。
两者对比,教师需要有更高的思想境界、更强的工作责任、更宽的发展视野。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段人生修炼的经历,促进学生的成才,是我们追求的教育成功。
第二关:环境适应关。
对青年教师来说,最重要的适应是人际关系的适应与教学环境的适应。
1.人际关系的适应
处理好同事关系、师生关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拥有健康快乐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青年教师发挥专业特长,更好地显示自身优势,高品质、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利人利己的最佳效应。几年前,我去广东给某私立学校教师做心理培训,要求每位教师画“职业成长曲线”,看到一位教师画出的曲线是“三起三落”的状态。我让她与大家分享三个“最高点”与三个“最低点”的故事,谈谈是什么事件导致她出现这样的感受。她说:目前自己的教龄是10年,在这10年中走过三个地区——内蒙、海南与广东,分别在三所学校任教,取得过三份傲人的荣誉,但也有过三次彷徨与挣扎的痛苦经历,所以就画出了“三起三落”的职业生涯曲线图。记得那是工作的第二年,因为工作出色,她被评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当时的心情是兴奋与喜悦的,这是第一个“最高点”。带有成就感,她开始思考如何离开内蒙去更发达的地区发展。在寻找新工作单位的过程中,遇到了阻力,这令她沮丧,这是第一个“最低点”。在工作的第5年,她终于如愿以偿地离开内蒙来到海南某私立学校工作,工资待遇、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心里是美滋滋的。在学校的重视、教研组的配合和自己的努力下,参加省级教学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当时的心情达到了第二个“最高点”。但她渐渐地发现,同事们对她的目光中,没有了以往的羡慕、崇拜和热情,而是冷冷地、远远地漠视。她认为这是私立学校中教师之间的竞争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造成的,感觉是别人在妒忌她、排斥她。于是又开始规划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去寻找更适宜自己发展的地方,这是第二个“最低点”。在工作的第8年,她终于成功“跳槽”,来到了广东这所私立学校,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想要“出人头地”的目标追求,她发奋工作。遇到了好机会,被学校推荐参加省级教师演讲比赛,荣获一等奖。带着荣誉凯旋归来,骄傲得像个“英雄”,这是第三个“最高点”。但光环褪去,并没有得到内心渴望的荣耀,她又开始迷茫和痛苦了,这是第三个“最低点”。
分析这位教师的成长经历,我们看到:她具备独特的天赋和较强的能力,也看到了她追求目标与自我超越的行动。但为什么同事们的目光中没有欣赏与赞美,在人际关系中没有得到鼓励与支持?问题就在于她的内心缺乏感恩之情。在她参加比赛的日子里,领导的关怀与同事们的支持,她全忘了,她以为一切都是自己奋斗的结果。其实,任何一个教师的成长与成功,都离不开领导的培养、同事们的支持和自己的付出。“红花”是在“绿叶”的衬映下才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2.教学环境的适应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重点是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主要是“我说你听”。但在现代课堂中,需要教师开发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采取的教学手段也从单纯的说教,扩展到听、说、看、摸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时空上进行校内与校外结合,国内与国外连接。总之,教师要有更开阔的视野、更丰富的知识、更综合的能力才能驾驭课堂。
获得2015年第八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一等奖的上海市文来高中范晓荷老师说:“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我带动学生一起探索物理的世界,将宇宙万物的美丽和秩序呈现在他们的眼前。我尝试设计不同的物理实验,向学生展示丰富、有趣的自然现象;我观察学生的思考,倾听他们对物理现象独特的观察和见解;我通过苏格拉底问答法与学生对话,在不断的提问和回答中,使学生明确概念、认识规律。生命的法则和大自然的法则是一致的,通过认识世界而认识自己,通过认识自己而认识世界,使我们共同沉浸在追寻真理的愉悦之中,这是我一生的教育理想。”
第三关:生活安定关。
踏上了工作岗位,对青年教师来说,除了需要努力工作外,还需要完成家庭的构建,需要面对买房、结婚、生子等重要任务和巨大压力。如何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这是现实而又重要的人生课题。
一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问我:“我硕士毕业,今年27岁,刚结婚。该不该计划生个宝宝?”我明白她的意思:我年龄不小了,应该抓紧时间解决生育大事,但一入职就生孩子一定会耽误工作,会影响自己的发展。从表面上看,“生”还是“不生”是一个“两难”问题,但我认为,生孩子与工作并非对立的关系。“生”与“不生”,是她个人与家庭的问题,我无法建议,但何时“生”却是可以规划的。比如在工作还没有基本适应的情况下生孩子,可能会忙中添乱,既耽误工作又影响身体。所以,在有准备、有计划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完成人生大事更为适宜。
我见过这样的青年教师:好不容易坚持了一年的专业学习,在即将进行最后结业考试,获得资质证书的前夕,因为忙于结婚、计划怀孕而放弃考试,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轻率而令人遗憾的。我还曾遇到过一位青年教师,她在师傅的提携下,获得合作撰写专著的机会,出版计划定了,书稿大纲定了,也开始动手写稿了,但因“二孩”政策开放了,她为了生“二孩”,竟然中断了本该再坚持半年就可以获得的成果,由此让个人的专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所以,我个人认为,青年教师一定要学会珍惜机会,把握机遇。虽然我们无法预料“得”与“失”哪个更有意义,但合理有序地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一定能让你拥有更好的未来。
一位青年教师心事重重地对我说:“就我这点工资,想要买房,不是天方夜谭吗?”我陪她去了一趟银行,找理财经理咨询。假如她要买房是否可以贷款?理财经理在了解了她的年龄与工作单位后,明确地说:“可以贷款30年。”所以,我对这位青年教师说:“不要着急,青春的无价可以使你享受明天的美好。”
还有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来找我做心理咨询,她说:“交往4年的男朋友抛弃了我,我很郁闷、很绝望,我想死……”当时我没有问她的男友为什么要离开她,也没有问她的男友为人如何,只是先请她做了一个练习:
1.在一张白纸上,写出“友”字的词组。
2.在每个“友”字词组后面写上三个人的名字。
10分钟过去了,她反复地在“男朋友”一词上纠结,写了划去,划了又写。我明白,她的问题出在了哪里?狭隘的人际交往圈,让她心里只装下了一个男友。现在男友要离她而去,对她来说是天崩地塌的感觉,所以就有了生不如死的绝望感。也许就是这种狭隘的人际交往状态才让对方感觉到无趣和无聊,也可能正是她这样封闭的人际交往模式让对方感到窒息与痛苦。我对这位女教师的心理辅导,就从丰富“友”字组词开始,“女朋友”“男朋友”“老朋友”“新朋友”“校友”“笔友”“驴友”“牌友”“室友”“病友”等,希望她能与更多的人成为朋友。让她懂得,当有了很多朋友时,失去男朋友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但绝不是人生悲哀的事。
“奔跑”中的青年教师,要明白四个道理
道理之一:要有勤奋工作的行动能力
关于“勤”,可以有很多组词:勤快、勤劳、勤奋、勤勉等。成语“勤能补拙”是指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与缺陷。成语“天道酬勤”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奋的人”。
学校有一位勤奋的青年教师叫柳英华,他2006年硕士毕业进入七宝中学,入职九年来取得了很多荣誉: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园丁”、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一等奖、全国优质地理数字课程资源评选活动特等奖、全国“聚焦课堂”活动公开课一等奖等。柳老师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成长,是因为他勤奋努力。他的教学涉及必修课、拓展课、研究课,每年都会承担三四次各种级别的公开课教学;承担市、区课题研究,担任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地理》(必修)成套教材特约撰稿、《地理》(拓展)成套教材特约撰稿任务;参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师指导用书(高中一年级)》编写工作;指导学生课题研究并荣获全国一等奖。柳老师目前担任学校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地质博物馆馆长、地理教研组长,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评价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职务。从柳老师的成长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勤奋付出与成功喜悦。
道理之二:要有谦逊的做人态度
青年教师有很多独特的能力与优势,但在教育的岗位上却是一名新兵,必然缺乏工作经验,虚心接受老教师的带教与指点,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快速成长。听听柳老师的经验之谈:“我的导师是上海市地理特级教师何美龙老师。如果要问,何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什么,那就是在他的循循善诱下,让我学会了反思,在思维方式上有所革新,让我对地理教学有了崭新的认识。两年多来,在何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开设了各级公开课10余节,主持或参与市、区级课题6项,参与编写教材、著作,发表多篇教学论文……虽然两年的带教期结束了,但我们师徒情谊永存,感谢何老师长期以来对我倾注的心血,希望何老师能继续帮助我、指导我。”虚心好学、善于请教的青年教师一定会快速成长,顺利发展。
道理之三:要有豁达的为人品质
在青年教师的“奔跑”途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风雨考验,尤其在成功的时候,会收到鲜花和赞美,也可能遭遇妒忌和伤害。此时,假如青年教师能拥有善解人意的美德和包容的气度,就会很快消除误会,赢得尊重,从而继续从容前行。
豁达是一种品格与美德,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之一。豁达为人就是要心胸开阔,容人容事。在自己成功的时候可以做到谦虚低调,感恩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在别人取得成功时,能够由衷祝贺,分享幸福。要永远记住:“妒忌是毒药”的告诫。
道理之四:要有遇事反思的能力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意思是说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失败的经历,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善于思考、及时总结,就能体会到“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一味在失败面前抱怨社会不公、机会不均、运气不佳,结果就会发出“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的感叹。
一位青年教师来找我,忿忿不平地说:“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我的学历不比别人低,我的能力不比别人差,我做的工作也不比别人少,为什么我总是得不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信任和学生的敬意?”为了帮助这位教师找到答案,我观察了他的工作状态、人际关系和生活场景,发现他的问题在于工作缺乏激情,交往缺乏热情,生活缺乏情趣。感觉他每天是出于无奈地在工作,出于被动地在交往,出于应付地在生活。总之,他是一个充满抱怨、缺乏激情的人。激情是一种心灵的感动,是一种生命动力。假如心灵没有激情,生活将毫无生机;假如行动没有激情,人生将一无所成;假如工作没有激情,事业将一片荒芜。这样的人必定难以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对“奔跑”中的青年教师,提出三点期望
青年教师要能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是珍惜机会与把握机遇的关系。虽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能把握机遇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二是珍惜生命与乐于奉献的关系。有一种人只有一条命,那是“性命”;另一种人有两条命,那是“性命+生命”;还有一种人有三条命,那是“性命+生命+使命”。我希望青年教师能够在呵护性命的同时,创造生命的价值,完成使命赋予的责任。
三是渴望成功与追求卓越的关系。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只会回报给有目标、有追求、有付出的人。俗话说: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换来成功,但不付出努力,一定难以获得成功。
希望青年教师们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努力探索的空间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心灵修炼的行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反思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篇11
教育部近日下发了《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通知引述总书记的讲话,“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希望和要求上来,用中国梦打牢青年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发青年师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素质教师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来实现。青年教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其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关注。暑期将近,教师如何將假期作为—种资源和财富很好地进行利用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个假期,教师可利用空闲时间,以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科学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活动引领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篇12
一、活动引领高起点
学校举办的各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都有至少一个非常鲜明的活动目标, 即促进教师在某个领域或层面的提升, 譬如教学设计、语言规范性、师德的认识和渗透以及课堂驾驭能力, 等等。选手展示之后都会有专家对活动举办初衷和目的阐述, 以及针对每名选手的点评。这一环节的理论性强、针对性强, 往往是该领域最前沿知识的集散地。例如在教学之初, 我参加过一个主题为教师普通话的演讲比赛。虽说我没能拿到名次, 但是却受益匪浅。那次活动之于我更像是一次观摩与欣赏: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前辈如何在各自的课堂上妙语生花, 化解难关;我认识到了普通话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字正腔圆, 还要艺术性地为课堂增光添彩。对比之下, 原本对普通话还稍有自信的我, 再也没有了半点沾沾自喜, 而是很快找到了新的思索方向:我哪里做得不够好?哪里可以做得更好?如何使我的语言为我的教学服务?课堂语言如何处理更有助提高教学效率?当然不可忽视的是, 每次参加活动, 参赛选手都能得到大量的帮助, 加深同事之间的友谊, 同时也会结识好多新朋友, 拓展自己的人脉。所以, 青年教师多参加、体验各种活动, 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寻求进步。
二、活动引领多收获
在每一项活动的前前后后, 青年教师必然会收获很多。好的名次、更高级别的奖项固然是一种收获, 但每个参与者都知道:收获远不止于此。以本人为例。2008年6月我在北辰区首届“中学青年教师成长论坛”中获一等奖;2010年7月我在天津市北辰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011年5月我在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中获天津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2年9月, 我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课大赛教学光盘评比与现场比赛中收获两个一等奖;2012年12月, 我在第十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荣获一等奖。除了这些奖外, 本人还收获了什么呢?本人在每次比赛的准备阶段要做以下工作:一是广泛搜索本次活动的相关背景知识, 理论依据及发展趋势, 以科学地确定适合自己的方向和路线;二是搜集材料, 深挖材料, 领悟内涵, 初步确定教学设计;三是课堂试讲;四是听取听课教师反馈, 进行修改。在最后的方案诞生和奔赴正式赛场之前, 如是的过程可能要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 参赛选手可谓处在不断地学习、思考、创新、尝试、反思和修改之中。经过这样一番磨炼后, 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必然提升:教学设计更加合理, 教学步骤更加顺畅, 教学方法更加科学, 教学主题更加深化, 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教学活动更加丰富;选手的语音语调、手势步伐、艺术手段等也会较之以前有大幅度提升。
三、活动引领新追求
【农村青年教师成长】推荐阅读:
农村青年英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0-15
农村青年创业培训方案08-12
青年教师成长心得07-12
青年教师成长论文07-13
青年教师成长规划10-27
农村青年学习调查报告09-26
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06-08
青年教师如何专业成长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