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特住宅设计

2024-10-31

赖特住宅设计(通用6篇)

赖特住宅设计 篇1

一、美国草原式建筑产生的背景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价格骤然跌落, 一天之内损失了40亿美元, 从此美国走进了经济大萧条时期。当时的建筑学也像许多其他的行业一样, 因为经济的低迷而遭受到很大影响。为了使跌入经济危机困扰的中产阶级得到精神安慰, 赖特推出了一种称为“美国草原式” (Usonian) 的住宅新体系。Usonian这个词是借用了Samuel Butler的小说《欧洪》 (Erewhon) 中的用语。赖特之所以用usonian而不用America的目的是表示这种住宅是未来的美国住宅。

二、建筑风格分析

赖特反复宣扬有机建筑的建筑观念, 整体性和“活”的观念是有机建筑的两项基本原则, 从而体现建筑的目的和内在功能;与环境协调;有机建筑在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是体现材料的本性。

1、强调保持材料本色

这种住宅采用只采用五中建筑材料, 其中包括砖、木、纸、水泥、玻璃, 并且还尽量使用工厂成品, 所以常常户主们自己都可以动手建造, 因此也是比较经济的一种方式。

建筑还有一种自然的美就是保持材料本色。赖特对于天然材料甚是青睐并将他们在建筑中充分地展露出来, 成为自然与人工物之间的有力联系。他利用装饰和材料寻找与周围环境的内在关联。赖特认为最有人情味的材料是木材。因天然生长而形成美丽纹理的木材, 在经过锯开和刨光之后, 木纹会带着优雅的光泽而显现出来, 这也成为木材最特有的性格。所以抛光后木材的纹理和自然温雅的色彩为美国草原式住宅增添了艺术气息。

美国草原式建筑中的砖墙经常出现在局部, 来强调竖向线条, 突出中心壁炉, 与水平线条的夹心板墙形成鲜明对比。很好的展现了砖的材料纹理、色彩和砌筑工艺。

2、与环境协调

赖特不仅注重材料的天然本色, 他还非常注重对外部自然的理解和尊重。或者反过来说正是由于他对自然的理解与尊重才强调材料的本色。

赖特在许多文章的论述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崇敬, 他认为美源于自然, 因此特别强调建筑物的设计要尊重自然环境。只要基地的自然条件有特征, 建筑就应像在它的基地自然生长出来那样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和天然的形式一样, 色彩也须符合居住习惯, 使用的都是泥土和秋叶的柔和、乐观、温暖的色调。

亲近自然、描摹自然、忠诚于自然材料、适应自然气候这四方面便是赖特对外部自然的认识在建筑创作中的体现。

3、体现建筑的内在功能和目的

美国草原式住宅多以简洁的形体, 方角直线, 内部空间流动并并且功能分区很明确, 坚持了草原住宅所体现的讲究与环境的配合和表达材料性能的特点, 这样就既具有美国文化的内涵, 又是一种现代的住宅。

(1) 起居空间和私人空间

典型的美国草原式住宅由两个部分组成。起居空间包括一个以壁炉为中心的起居室, 一个对起居室开放的厨房, 和一个作为餐厅的凹室。私人得空间也许包括一个书房, 客房, 或附带工作室的卧房。通常这些空间都是沿着一条走廊规律的排成一行。通常把主卧室安排在走廊的尽头。

这两个部分又以起居空间为主要, 私人空间为次要, 主空间开敞并且水平伸展的平面因为加上了传统住宅的中心壁炉从而得到稳定性。壁炉是主空间的中心, 也是整个住宅布局的中心。平面从这里延伸向门廊和外部平台, 强调出从内部空间到外部空间的延续, 既打破了旧住宅的封闭感, 又增强了空间连续性。

(2) 住宅的入口

赖特的每个建筑都有匠心设计的序列空间。他的房子的入口总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亮点。从前门到起居室通常是迂回而入的, 当人从比较狭小的入口空间进入开阔的起居室时, 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3) 内外空间关系

他通过墙、屋顶和门窗洞口上各种全新的处理以完成围合要求, 而同时又保持了空间的连续和畅通。使内部与外部在水平空间上形成无障碍的延伸。

(4) 连续的内部空间

一般除了内外空间的一体化之外, 赖特在内部空间上不断的追求局部和整体不可截然分割的一体的连续的空间, 减少房子内部的划分。

赖特在墙体的分解和组合方面运用自如, 空间围合不是“徒有四壁”, 只是暗示出空间范围。所有的空间尽端都是开放的, 没有明确的空间起始和结束的标志, 这种空间的变化只有通过人在室内的移动方可感受的到。

为了避免平面延伸的过长, 赖特将卧室部分放在了二层平面。而在二层有个内部阳台, 是向一层开放的。以这种方式, 房子内部空间在两个楼层之间是流动的, 而不是将他们分别独立。赖特的美国草原式建筑的所有平面都维持了“开敞平面”的特点。

(5) 简洁的平面

赖特认为, 简洁和宁静是任何艺术品现实价值的评价标准, 应以最少的房间去满足生活使用。

通过他的不懈努力, 使房屋平面实现简单化, 然后仔细推敲这些房间的组合, 让舒适、有效和美观相结合。同时也减少了房屋造价, 符合经济实用原则。

三、特殊表现形式

赖特不满足于用矩形来限定空间, 摸索用新的形体去表达。圆和螺线就是他最喜欢的几何形式。在技术和材料还不能便利的实现这种形体的时候, 六角形成为一种过渡形式。Hanna House正是一个典型。赖特试图通过把卧室与住宅主体充分统一起来而使形体和空间进一步整体化, 六角形是作为有力的统一因素的最好形体。在以后的设计中开始出现圆和曲线, 如1948年的Jacobs House 2。圆形的楼梯间与一条更大半径的圆弧形相互咬合, 它的外形与地形也很协调。

四、设计与施工

所有赖特建造的建筑, 无论大小, 都是建造在一种单元体系的基础上的。美国草原式住宅的格网是根据夹心板的尺寸制定的, 竖直方向1英尺1英寸, 水平方向2×4英尺, 与草原式住宅相比美国草原式住宅的单元体系更加灵活, 从而使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更易于结合。

美国草原式住宅经济、简洁适用、施工速度快简便还有一种现代的自然美。莱特紧紧的抓住了这些特点, 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出了无穷的变化, 让他的建筑不但保持着美国文化的传统, 又富有时代气韵。而且, 它还可以根据业主、气候、环境、材料而随机应变, 适应美国中小康之家的生活方式, 因而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上世纪30年代赖特的美国草原式住宅建筑, 结合时代背景和建筑师本人的创作轨迹, 对由当时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以及材料技术变化所引起的各种新的空间和形式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追踪大师足迹, 学习设计手法。

关键词:建筑风格,材料,自然,简洁,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项秉仁.F.L.赖特——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2]洪铁成.建筑文化思潮[M].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0.

[3]庄裕光.风格与流派[M].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4]卢卡·莫里纳里.北美建筑趋势[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赖特论美国建筑》 篇2

本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投身于“艺术之母”——建筑艺术超过60余年,并赢得了世界声誉和赞美。但天才总是与异议无法分离:赖特对于既有生活方式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是他对自己理念和原则的坚信形成并持续主导了他的工作。

为了使得有机建筑艺术的原理和目标更加明晰和易于理解,本书收集了赖特关于建筑艺术的言论和实践,从他解释思想过程和事实的多种说法中精选了强烈而明晰的表达,同时通过图示展现这些与赖特作品之间的关系。

赖特住宅设计 篇3

海杜克曾说过, 人类在大地上诗意地居住。诗意是一个美丽的令人遐想联翩的词汇, 同时又是一个抽象的非常主观的词汇。恐怕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眼中心里, 诗意会有不同的标准和模式吧。在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那里, 最充分地体现了诗意居住的自然本质。他的《桃花源记》中“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一幅真正自然闲适的居住环境图, 令无数人为之倾倒。正所谓“道法自然”, 诗意也直接源于自然, 诗意的居住离不开大自然。诗意的居住离不开诗意的建筑, 而诗意的建筑也应该是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建筑应具有诗化的意境和哲理内涵, 如果说诗歌是人生体验的浓缩, 那么建筑本身即是诗篇。而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 (Frank Lioyd Wright) 就是一位出色的建筑诗人。

赖特曾说过:“每一位伟大的建筑师都是, 而且必须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必须成为他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有创见的解释者”。然而正是赖特崇尚自然的建筑观和对问题的深刻理解造就了他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赖特幼年时期在詹姆士舅舅农场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坚定的泛神论信仰, 威斯康星的天然美景是其源泉。他从自然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灵感, 通过对自然界有机体进程的观察以及对所有生命相互依存并且依存自然的深刻理解, 形成了他对自然观和建筑的理解。他认为美来自于自然, 也特别强调建筑物的设计要尊重自然, 每栋建筑物都应是基地的唯一产物。他设计的“从地里长出来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草原建筑“曾风靡欧美。而流水别墅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组合。它实现了两种浪漫主义:对自然的浪漫和对结构的科学技术的浪漫。跨越在瀑布上的房子被认为是诗人的梦想, 而一幢悬挑在瀑布上的房子却是工程师实现的梦想。

生活是赖特设计的主题, 住宅合理安排各个房间使之便利日常生活, 更重要的是增强家庭的内聚力。他的这一认识不仅来自美国家庭生活的松散, 更来自于他自己父母家庭生活的悲剧。他希望新住宅能满足家庭温馨和美的心理需求。实实在在的包容着生命的活力和情感, 是生动感人的。同时赖特也从人的生活出发, 所不同的是他把生命的活动提升到艺术的高度, 把生活中的理想和情感诗化, 表现在建筑中, 成为建筑设计的主题。于是, 生活这丰富的源泉就引出了多彩的建筑。

朴素的风格——赖特主张真实的表现材料的本来面目, 尽可能的简单的使用材料而摒弃装饰。但与之并存的是流动的空间、质感、光、色, 没有浮华与虚荣, 让人感到真实与亲切。平滑的钢筋混凝土阳台与后部天然片石砌成墙体, 就地取材的毛石墙模拟天然岩层纹理砌筑, 宛若天成。内部洋溢着天然气息的木装修与精巧制成的玲珑剔透的金属窗棂形成生动的对比, 赖特还专门设计了竖楞的角窗和嵌入石缝的玻璃。不但使人感到与天然环境息息相关, 同时又在其间获得安全和稳定感, 材料的运用意义已超出了视觉领域而进入了心理感受。

内外流动的空间——低矮的空间和周围的大玻璃窗将视线动态地引向外部景观;一串悬挂的小楼梯可使人从起居室拾级而下, 直达水面, 楼梯洞口不但使人能俯视到流水, 而且引来了水上的清风, 达到了整个别墅的高潮, 不只是服务于交通的功能构件, 而是对基地特征的极好表达;纵横交错的混凝土平台凌空在溪水之上, 使人的生活与溪水的音乐感相配合, 沉浸于瀑布的响声, 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四周的林木在建筑的构成中穿插生长, 瀑布山泉顺流而下, 自然生态与人工制品混为一体而交相辉映。

诗意的建筑, 诗意的生活。流水别墅, 倚山而住, 沐着山风, 看山林轻舞, 听鸟儿歌唱, 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纯净自然;临水而居, 听清泉欢唱, 看鱼儿悠游, 心也变得宁静而充满柔情。流水别墅的每一个角落, 都是一幅流动的画、一首美妙的诗、一曲动听的歌, 四季的更替在此被演绎为缤纷绚丽的色彩, 夏季郁郁葱葱, 冬季银装素裹, 快乐的心情不因季节而改变。

赖特一生致力于使人类生活具有旋律感的诗意, 他在诗一样的建筑中得到具体化。他的建筑既不同于盖上复折屋顶和假柱廊的”传统建筑“。也不同于枯燥乏味的国际式建筑, 而是坚持表现出某种激情。他自己也宣称:”浪漫是不朽的, 机器时代的工业缺乏浪漫就只能是机器, 现代建筑将变为可怜的平淡浅薄的骨架、方盒子外观、管道、栏杆等。

“浪漫”是他的有机建筑语言。他对浪漫的解释就是:想象力、自由形式、诗意。人的想象力可以使粗糙的结构语言变为相应的高尚的形式表达, 而不是去设计毫无生气的立面和炫耀结构的骨架。形式的诗意对于伟大的建筑就象绿叶与树木、花朵与植物、肌肉与骨骼一样不可或缺。他认为形式是由功能决定的, 但有诗一般的想象力和功能相配合, 就不会破坏形式。所以形式可以超越功能。他反对不分清红皂白的去消除富有表象力的装饰, 认为装饰应是建筑的一部分。如在讲话和文章中除去那些有力生动的词就不能说是简洁, 反而枯燥无味;在建筑中这样的消除同样是愚蠢的!在建筑中反映表面的变化, 强调线条尤其是材料纹理能使它们的表现力更为雄壮, 更为壮丽。所以这种盲目的消除和把它们搞得繁琐一样的无意义, 而且常常会更遭。而想象力的成功就能使建筑富有诗意, 任何被誉为美好的艺术总是富有诗意, 然而诗意的追求也不能离开生活, 实质上意味着使生活更有力和更充满意义。

建筑, 一首潜在的诗, 意味着去创造形式自由的建筑。只有把建筑与当地环境与气候相结合, 富有感情的挖掘建筑与周围条件相协调的性质, 并引入到那些外在的表达了内在和谐的视觉形式中去, 去表达建筑师本身的感情和品质, 达到美的境界。赖特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创作方法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以至他的想象力永不枯竭, 在设计上不断标新立异, 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早年的罗密欧和朱丽叶风车塔, 以富有想象力的取名使这个塔的结构取得了更美的诗意;西塔里埃森使人们感受到原始粗放的情趣, 似乎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中的一叶方舟;而第一唯一神派教堂则如草原上奋进的航船……最杰出的还是流水别墅, 他是赖特设计思想的顶峰, 实现了建筑和自然的完美组合, 并缩短了一个人完成对世界进行精神上的理解的距离。

毫无疑问, 赖特是20世纪最为大的建筑师之一, 实际上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远见卓识和丰富的想象力有着不朽的价值:他打破了19世纪僵直的方盒子风格, 并使建筑能够如此的富有综合性和流畅性, 如此的富有活力, 如此的协调于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之中。

摘要:建筑是人类运用其智慧和技巧创造出来的不同于以往的内外部空间, 其目的是为人的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满足人类不断增强的物质和精神追求, 人们只能通过光影、空间、造型来体验建筑;诗歌是人类为抒发其情感经验与生活历练而创作出来的文学语言艺术, 通过抽象的文字艺术来表现动作或情事。两者同属人类文化的精华和典范, 在很多方面有着相通甚至共同的意韵。

赖特的砖材料细部做法中的水平性 篇4

(一) 、查理住宅的砖墙 (CharnleyHouse 1891)

在19世纪和20世纪交接的年代, 美国最常使用的砖被称作“标准砖” (standard brick) , 这种砖的尺寸是8"x 3 5/8"x 21/4" (约20.3cm x9.2cm x5.7cm) 。赖特位于橡树园的工作室 (Wright Studio1896) 就使用的是这种标准砖, 由于砖在这里不作为建筑的承重结构而只作为混凝土墙体外部的贴面, 因此基本采用单皮砖的全顺砌法, 这样只展露砖的长面, 自然有力于水平性的表达。

除标准砖之外, 在当时的美国还有另外一种尺寸的砖, 它是源自于古罗马的“罗马砖” (roman brick) 。从古罗马时期的遗迹德国特里尔皇家浴场可以看出, 这种砖的尺寸在横向较标准砖更为细长。罗马砖于19世纪末被传入美国, 为适应现代的标准化生产其尺寸逐渐变得标准化, 一般尺寸为12"x 35/8"x 21/4" (约20.3cm x9.2cm x5.7cm) , 这样砖的长面尺寸比例就只有1:6, 而标准砖为1:3.5, 因而罗马砖本身的水平性会更强。赖特在其早期的查理住宅中第一次使用这种比例的罗马砖, 由于单块砖尺寸的变化, 其整体的砖墙效果较之前的自宅工作室明显拥有更多的水平性表达。此外在竖向砖缝的对位上, 查理住宅中罗马砖之间的竖缝并没有对齐上下层砖块的中心, 而是采用压1/3砖的方式, 这种错动似乎使得从视觉上更多地保留了罗马砖的2/3“长度”, 因而水平性略强。然而此时的罗马砖只是当做贴面大面积铺于墙上, 整体基本没有呈现非常明显水平性的表达, 但是在赖特之后逐渐明晰的建筑理念下, 这种更符合其水平性要求的细长的罗马砖被大量使用。

二、通过砖灰缝的变化表达水平性

(一) 、罗比住宅的砖墙 (1909)

灰缝作为砖墙砌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起到“接合”砌体的作用, 同时其自身也有许多表现形式。在古高地德语中, “fuge” (灰缝) 就既表示两片砌体连接的位置, 也同时包含制作灰缝的灵巧和技巧的意思。在赖特的砖建筑中, 灰缝常常通过细部的特殊处理以达到其整体的水平视觉意图。

在上一个案例查理住宅的砖墙中, 砖本身表达了一定的水平性, 而其周围的水平和竖直灰缝均采用等宽的白色灰缝并与砖表面齐平, 这种均质的灰缝使得砖本身的形状被勾勒出来, 因而产生的砖本身的“方块性”是对整面砖墙的水平性有一定妨碍的。但实际上出于砖的耐久性的考虑, 这种做法是最有利于砌体本身的——不仅砖与砖的结合强度最好, 同时也有效的保护了砖的上下表面不受雨水的侵蚀。

而在罗比住宅中, 赖特为了加强砖墙的水平性, 对水平方形的灰缝进行了设计。首先赖特有意加宽水平灰缝的宽度, 加宽后的水平灰缝宽度约有1英寸, 这几乎为罗马砖厚度的一半, 因而连续的水平灰缝带被彰显。其次赖特采用了弧形勾缝, 这使水平的灰缝带具有了深度, 给砖的投影提供场所, 砖在灰缝上投下的阴影也使水平性进一步的加强。并且由于灰缝为弧形, 阴影只能覆盖到灰缝的一半, 因此整个灰缝呈现出“一明一暗”的两条水平带更加强水平性的表达。此外这样的弧形灰缝处理又使得砖的上下表面不暴露于空气之中而保护了墙身。对于不利于水平性表达的竖向灰缝, 赖特则尽可能的减小其宽度, 这样其本身就没有水平灰缝明显。与水平勾缝不同, 竖向灰缝与砖表面完全齐平, 这样就不会产生任何竖向的阴影而彰显竖向性的表达。此外, 为了更进一步弱化竖向灰缝, 赖特还采用将砖材磨碎的砖粉掺于竖向勾缝灰浆之中的做法, 这样竖向的灰缝就形成了和砖一样的颜色——砖红色 (brick-colored) 。通过这些处理使得竖向灰缝几乎消失, 只呈现出一个砖红色的完整水平带。而不同水平层砖之间的水平灰缝的浅色, 又与这条红砖色水平带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明确了红白相间的水平线条。这两条水平带贯穿了整个墙面, 充分的表达了砖墙的水平性。

(二) 、博格住宅的砖墙 (Bogk House1916)

在博格住宅中, 水平灰缝较罗比住宅砖墙的弧形灰缝变得平直退进, 由于其勾缝深度不深, 因而虽然宽度与罗比住宅的水平灰缝几乎相同, 但明显视觉上占整面砖墙的比例变大, 再加上使用比灰色砖块更突出的白色, 使得这里的水平灰缝成为了视觉的重点。它们似乎更加“独立”的镶嵌于不同水平层的砖带之间, 这种灰缝的美学形成了对墙体的水平刻画。从赖特早先的方案渲染图中可以看出, 这种引人注目的水平灰缝被有意强调, 而竖向灰缝却没有画, 可见其通过水平灰缝本身表达水平性的意图。

(三) 、马丁住宅的砖墙 (1904)

在马丁住宅中, 水平灰缝的处理方法同样使用方形勾缝, 并且深度更深。这样使得勾缝所留的灰浆没有盖住砖的上下表面外侧而留出不同水平层的砖带之间的深深的空隙。从剖面上看, 这个勾缝的深度基本与高度相同, 这样勾缝的形状就基本为正方形。这个正方形勾缝除了最外面的“虚面”之外, 其灰缝面和暴露的砖面都处于砖立面以里, 强烈的光照强度反差导致其内部的面合成一个二维的“黑色”阴影带, 这样就使得灰浆灰浆本身的颜色不会暴露而处于阴影范围内——从外部观看只剩砖带和阴影带两种水平构成, 这种对比是更为直接和鲜明的。在空隙的包围下, 同一水平层“砖带”似乎是从建筑中悬挑出来, 浮于空中, 这样大大凸显了整条砖的立体感, 而水平带的立体化也更是强化了整体的水平性表现。

在马丁住宅的室内砖墙上, 由于自然光线不那么强烈, 因而与室外同深的勾缝阴影的表达就不是很鲜明。或许赖特考虑到室内不用考虑雨水的侵蚀, 可以将勾缝的深度加深, 这样就增强了室内砖的水平性表达。

三、通过不同种类砖并置使用表达水平性

(一) 、威利住宅的砖墙 (Willey House1933)

在赖特砖墙水平性的表达中, 还有一类是通过不同种类的砖并置使用实现的。如在威利住宅的砖墙中, 赖特隔层砌筑了两种不同的砖:一种是来自于梅诺莫尼 (Menomonie) 的砂砖 (sand-mold brick) , 颜色为深红色, 表面较为粗糙;另一种是来自查斯卡 (chaska) 的页岩砖 (shale brick) , 颜色较浅, 并且由于烧制的原料页岩孔隙率较小, 表面较为细腻而显得光滑许多。这两种砖在颜色上的对比非常直观, 从修复前的照片可以看出, 分层颜色的区分使层层砖带从墙体整体中独立出来, 形成一深一浅的水平条纹。然而, 砖质感上的差异所带来的效果通过这座住宅修复前的黑白照片却难以分辨。在现代对其的修复工作之后, 由于页岩的颜色改变, 新页岩砖在颜色已经无法达到与原砖相同, 差异不大的色彩使砖墙的直观水平性消失, 但页岩的光滑细腻质感被保留。在阳光的照射下, 这一层层反光度更大的页岩砖带被明显的区分出来, 带来了同样强烈的水平效果。

(二) 、约翰逊住宅壁炉砖墙 (Herbert F.Johnson House, Wingspread 1937)

除了使用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砖, 赖特也同时并置使用不同“形状”的砖以达到水平性。在赖特的砖建筑中, 有很多是圆形的, 这与平直方块形的砖材在形式上是有所矛盾的。

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会堂中这个问题表现的还不明显, 因为弧线半径较大, 单块平砖在整个周长中占的比例很小, 因此通过平砖平面成细微角度的砌筑很容易完成这个弧面, 并且由于每块砖转过的角度不大, 砖块本身的形状也几乎难以察觉到, 整个墙面还是保持着层层水平砖带的形象。而在佩里斯住宅 (harold price jr.house 1953) 中, 平直砖块与弧线墙面的矛盾就明显了很多。佩里斯住宅的壁炉砖墙由于弧度的半径变小, 同样运用直砖, 每块砖转过的角度加大, 砖与砖形成的交角就极为明显, 再加之层与层间的错缝, 使得每层砖在下一层留下了明显的阴影, 更加突显了单块砖的形状, 连续水平砖带的形象也因此被打破。

但在约翰逊住宅壁炉的砖墙上, 赖特显然更侧重于弧线砖墙的水平连续性的表达。为了消除弧面砖墙在过小半径下所凸显的方块性, 赖特根据壁炉弧线的半径设计制作了特殊的曲面砖, 这种曲面砖的运用使平砖组成弧墙时所产生的交角完全被消除, 单块砖的形象被弱化, 砖墙的水平线条在弧面转弯部位也被完美的延续和保持。这种做法在同时期的制蜡公司办公楼中被更得到了极致的运用——为适应不同的半径, 赖特同时运用的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砖竟达到了200多种, 这样使得这座拥有多种弧线的建筑的水平性能够完美的体现。

四、通过砖砌法的变换表现水平性 (单纯谈突出物的丰富性)

(一) 、梅住宅的砖墙 (Meyer s.MayHouse 1908)

在赖特众多的砖建筑中还有一类是通过砖砌法的变化达到水平性的表现。在梅住宅中, 一层的砖墙面仍是以灰缝的变化表现其水平性。而到了二层, 砖墙面离人视线更远, 并处在在深深出挑的屋顶阴影下, 水平性似乎难以被人们所察觉, 于是赖特在二层采用了一种表达水平性更强的砌筑方式:将砖带每隔一层凸出约二分之一英寸, 这种凸砖带来的最大效果就是其在下一层砖产生的阴影, 而此时投射面在砖上而非缝中, 因而阴影的宽度不再受限制, 可以随着太阳高度的不同而宽窄不同, 更宽的阴影便加强了二层的水平性表现。

同时, 从整面墙的水平性尺度来看, 在前几个案例中是以同一水平层的一排砖以及一条灰缝为一个“模数单元”在整面墙复制而得到整体的水平性, 而在梅住宅的二层砖墙中, 这个水平单元被放大为两排砖 (及其中的灰缝) , 这样一个单元模式下的阴影不仅在近处看呈现非常明显的水平性, 在离开建筑一段距离也是非常明显的, 水平性也由微观变得较为宏观。

(二) 、赫特利住宅的砖墙 (Heurtley House 1902) (综合的例子)

在赫特利住宅的外墙中, 与梅住宅的凸出一条砖做法不同, 这里呈现出由三排砖组成的“凸凹凸组合砖带”。这个组合砖带中凸出的两排砖较明显的凸出于整个组合砖带下面的三排普通砖带, 而其中间的“凹带”赖特特意将它退进一些, 退进的深度是比三层普通砖带更靠后的, 这一点可以从两层凸砖所投的阴影宽度对比中看出:上层凸砖带在凹砖带所投的阴影要比下层凸砖在普通砖带上所投的阴影宽很多。这样, 一个“凸凹凸组合砖带”就使得整个建筑立面的水平性表达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也更加鲜明。

从建筑整体的水平性尺度来看, 相较于梅住宅的两排砖为一个水平单元, 水平单元被再次放大——为六排砖, 这样一来凸出的“组合砖带”在整面墙的分布也就更加疏松, 使得建筑整体的水平性表达更加宏观和鲜明。

赫特利住宅除砌法之外, 其实是包含了之前所谈到的表达水平性的砖做法的诸多要素:在普通砖带之间的白色灰缝, 以及竖直砖红色灰缝;竖直灰缝和水平灰缝的宽度比例;凸出的两层砖为较亮的橘红色等的一个综合性案例, 在赫特利住宅中通过砖的做法来加强建筑水平性的表达得到了极致的体现。

摘要:本文从符号学角度, 总结出我国当代空间设计中本土文化缺失的四大表现,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形态、色彩、材质、意境四个方面的现代建构方法。

赖特住宅设计 篇5

摘要:论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面对新的建筑思潮和和整饬社会现状的现实需求, 做为现代派建筑大师的柯布西耶和赖特在建筑领域的异同, 他们都主张要重视建筑的功能和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反对复古等, 但在对待建筑的工业化问题上两者却大相径庭。

关键词:柯布西耶,赖特,理性主义建筑,有机建筑

参考文献

[1]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 (美国) .赖特论美国有机建筑[M].姜勇, 李振涛,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博奥席耶 (瑞士) .勒柯布西耶全集[M].牛燕芳, 程超,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约翰, 拉滕伯里 (美国) .生长的建筑[M].蔡红, 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

赖特住宅设计 篇6

赖特曾多次宣扬自己的有机建筑的观念,虽然对此术语从未给出过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从他的作品中仍可感受到其观念的精髓。隈认为赖特的建筑风格的形成是基于亚洲哲学的培养,是受亚洲艺术的自然和谐的熏陶。隈对这种建筑观念十分赞同,曾经表示赖特是自己真正的老师,并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了类似的建筑气质。

对待材料方面,赖特热衷使用木材,这对从小就对自然素材非常敏感的隈研吾来说,除了亲切感外更多的是赞同和理解。在谈到石材时,赖特认为古代希腊人并没有真正了解石材,希腊古典建筑中的石材是用来模仿神庙中原本的木结构的。合理利用材料并适当体现其内在潜力,才能真正体现材料的价值。赖特草原风住宅的悬挑大屋顶充分利用了钢的悬挑力;东塔里埃森住宅中大量使用当地的石材。这种对材料的理解和尊重,在隈的建筑中可以得到充分验证。

对待自然方面,赖特认为建筑应该真实反映当地的自然,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地域个性特征等。他的建筑有着质朴的、与自然融合的意境。例如在设计东塔里爱森时,基地有一座较为平缓的山丘,住宅被放置在山丘的边缘处。他说“住宅永远不能立于山顶上,否则山的感觉就不存在了。如果让住宅成为山的一部分,住宅与小山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隈的建筑,一直以匍匐于大地之上的姿态存在,与自然ABSTRACT

赖特的建筑深受亚洲哲学与日本文化的熏陶,身为日本建筑师的隈研吾对赖特的建筑思想自然十分熟悉和赞同。赖特宣扬有机建筑观念对隈研吾有着很深的触动;他的织理性建构方法也在隈研吾的作品中有清晰的体现。本文针对隈研吾建筑作品中继承赖特的建筑思想和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赖特对隈研吾产生的影响。Wright's building wa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sian philosophy and Japanese culture.Kengo kuma who is Japanese,is naturally very familiar with the architectural ideas of Wright and agrees with it.Organic architecture concept preached by Wright has a deep impact on Kengo Kuma;his Weave type construction also was manifested clearly by Kuma’s works.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analysis on Wright's architectura ideas and features which are inherited by Kuma’s architectural works,and identifies the effect of Wright

赖特,隈研吾,有机建筑,织理,建构

Wright,Kengo Kuma,Organic Architecture,Weave,Construction

场地融合是每个项目设计的关键点。

建筑风格方面,赖特曾对简洁进行过概括:“三根线能够完成的,用五根线就是笨拙的。”他致力于清除一切无用和不协调的东西。从建筑外观到室内装饰,再到直线造型为主的家具设计,都能看出赖特对简洁宁静的追求。这种建筑风格历来也是隈的设计目标,清除噪音集中精力在空间体验上,“极少化”是隈曾对自己作品的评述。

赖特的建筑对隈研吾来说,除了以上有机建筑观念方面的认同外,织理的建构方法成为更深层次的启明灯。赖特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对日本传统文化加以吸收和借鉴。他将东方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实现在了建筑建构的层面。这点在肯尼思.弗兰姆普顿的《建构文化研究》中有所研究。以下列按时间顺序简要列举本书中关于赖特织理性建构方法的研究:

A,1896年,他设计了威斯康星洲斯普林格林的罗密欧和朱丽叶风车房,外墙被表现为一种由木头片材和水平木板条组成的褶叠肌理。

B,1923年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袖珍建筑”落成,赖特的织理性砌块体系开始真正得到运用。赖特对该建造方法在造价和建构方面的优点进行了总结,他写道:“我们的全部工作就在于引导混凝土砌块的使用方法,对它们进行提炼,用钢丝将它们编织在一起,并且在它们就位以后,在钢丝加固的交接处灌进混凝土。”之后赖特将自己比喻为一名“织筑者(weaver)”,这也从一个侧面再次说明他将混凝土砌块视为一种包裹建筑的织理性表层的理念。

C,“森林风格”建筑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一根突出墙面的水平线条,在使用重复构件的同时,也有一种富于变化的秩序。

D,美国风住宅类型的建筑,是一种三维肌理,它由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固定元素和层次构成。墙体也是织理性的,不仅表现在它的尺度上,还表现在三维立体网格的设计上。以某种模数单元作为参照基础,确定不同空间层次组合的位置、门扇高度以及固定家具尺寸等。

E,1939年,约翰逊制蜡公司行政大楼落成,在这个伟大的建筑中,织理的隐喻再次出现。如同20世纪20年代的混凝土砌块住宅一样,再次出现了用钢条将不同构件连接起来的做法。同时贯通在建筑上面的空心玻璃管也使建筑作为一种编织性肌理的观念有增无减。

再看隈研吾的建筑,织理性建构方法同样存在。材料编织,模数单元,注重节点构造,三维立体编织(墙壁上嵌入凹龛和横向层架),围合构件同属内外等几乎都与赖特的思考吻合。

隈研吾建筑的围合构件本身运用材料编织的方法,注重自身和整体的结构性,材料通过秩序的改变创造出无穷的丰富性。

例如在瑜舍酒店的客房里,将家具、装饰画以及室内摆设与墙体设计融为一体。一方面,墙壁上有凹龛,用于放置电视机;也有横向凹台,设置了隐藏式的灯带,与桌子等高,可放置客人的小物品。另一方面,高至天花板的橱柜,内部放置了小冰箱和食物、器皿等,但表面却没有明显的开门把手,又像一面墙在室内区分了不同使用区域。家具或墙体,墙体或家具,二者已融为一体,同时两者都既是空间的分割物又是空间环境内的一部分。在三维立体中将空间编织在了一起。

摘要:赖特的建筑深受亚洲哲学与日本文化的熏陶,身为日本建筑师的隈研吾对赖特的建筑思想自然十分熟悉和赞同。赖特宣扬有机建筑观念对隈研吾有着很深的触动;他的织理性建构方法也在隈研吾的作品中有清晰的体现。本文针对隈研吾建筑作品中继承赖特的建筑思想和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赖特对隈研吾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赖特,隈研吾,有机建筑,织理,建构

参考文献

上一篇:建筑供应链管理下一篇:震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