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生态设计

2024-09-06

住宅生态设计(通用12篇)

住宅生态设计 篇1

一、推行生态民居设计的可能性

伴随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追求空间的宽敞明亮和舒适度的同时,越来越要求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健康,追求住宅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伴随巨大的能源消耗和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普通民用住宅建筑过高的耗能和较低的建筑环境和谐度已经不能满足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于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广大建筑设计研究人员结合生态学的理念,提出了建设生态民居的全新理念。在生态民居理念下,既满足了人们对舒适环境的要求,又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造成的能耗,减少人工建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生态民居的设计理念兼顾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与环境协调统一的要求,是未来民居住宅设计的主要方向。针对我国来讲,生态民居理念还有更进一步的意义。我国目前处于城市的高速发展期,伴随城市数量和规模的增加和扩展,人工建筑同自然环境的矛盾在一定区域内会不断的加剧,这种矛盾在民用住宅中则表现得更为明显。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从建筑设计上下功夫,将自然、生态的理念引入设计中,才能在发展民用住宅的同时不断优化住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逐渐实现民用建筑的生态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推行生态民居设计的必要条件

进行生态民居设计,要着重于实现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和谐统一,特别是绿色植物与住宅的合理搭配。生态民居的设计理念要体现在民居设计的各个方面,植被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有层次,能够起到优化环境、降低噪声和灰尘污染的作用。

(一)生态民居设计需要达到的指标

生态民居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提高民居周边的绿化度。根据小区的地理位置和内部建筑分布情况,建设小规模的生态园林,种植一些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的绿色植物,形成小区内的天然氧吧。另外,还可以建设一些工人们休息的长廊、池塘、小桥等,以满足人们日常休息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人员还要做好小区外部自然环境的控制,不让小区内的绿化成为“沙漠中的绿洲”。生态民居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民居的地理位置选择。现在很多开发商都将楼盘向城市周边扩展,在宅基地的选择上,设计人员多数时候会选择临水或植被覆盖率比较高的地点,因为在这些地点,通常会有比较好的空气湿度和空气质量,一般都是宜居环境,在生态环境的建设时也能有更多的选择。除绿化度和地理位置的选择外,要满足生态民居设计的要求,还要从建筑本身上做文章,根据宅基地所在的地理情况,合理地安排楼间距,保证住宅能够很好的采光。另一方面,还应选择能够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改造的住宅建筑风格,包括外观和内部的设计都要包含人们对生态理念的理解和审美的需要,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层面,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二)生态民居设计需要落实的细节

建筑材料的选择。在生态民居设计理念下,对建筑材料的选用应该更倾向于绿色、环保型的材料,尤其是在如今家居建材市场各类材料充斥的情况下,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设计人员更应该多下功夫,在不显著增加施工成本的前提下,多选择含化学有害物比较低和二次污染比较少的建筑材料。考虑环境舒适度的需要,还要在内部楼板、隔墙中安装专门的隔音材料,以保证住户个人空间的私密性。

合理有序的内部结构。要保证住户空间更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在住宅空间结构的设计上,要注意采光和通风的处理,保证房间能够与外部环境进行光、热的交换,同时也降低了采暖期和夏季控温所产生的额外费用。同时,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要根据住户需要,设计家家都有的垃圾处理场通道,便于物业部门对垃圾的统一处理。这样一来,垃圾不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也就不能对小区环境和空气造成污染。除垃圾处理系统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小区内建设中央水处理系统,既可以合理调配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防止水资源的无故浪费,又可以对小区内的污水、雨水等进行有效的处理,增加水的循环利用效率,无形中也节约了用水费用。

周边配套设施的建立。上文中提到,生态民居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在小区内一定要建设有小规模的生态园林,绿化率一定要保证,相应的供居民娱乐和健身的器材也要齐备。设计人员要注意的是,居民对生态环境的理解除了直观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外,还有成为生态环境一部分的需要。所以,设计师在设计当中,一定要考虑居所周边设施配置问题。一般来讲,除根据需要建设亭台水塘等一些基本的设施和进行绿色植物种植之外,还要专门开辟出一整块区域用于安置健身和娱乐器材,满足人们在绿色环境中能够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身心的需要。

三、生态民居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生态民居设计一定要依托城市大环境

现今的生态民居设计,都是依托城市的拓展来进行的,更进一步地说,生态民居不是孤立的,任何优秀的设计如果不与城市发展的大环境相契合,那么终究不能被城市所接受。所以,生态民居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民居的整体风格相一致,才能被城市居民所接受,真正起到逐步改变人们居住观念,实现从传统民居到生态民居的转变。从长久的意义上来讲,推行生态民居理念,也是最终实现生态城市的一个必然过程。针对我国而言,生态民居伴随城市进行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过于超前的民居设计不符合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会产生一种只可远观、只能审美,但却买不起,也住不起的现象。按照目前我国城市民居的发展情况来看,只能是循序渐进地进行生态民居建设,在一般民用住宅中多加入生态元素,根据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意见对居民区的内环境进行分阶段的生态改造,才是进行生态民居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注重局部空间设计,强调内外结合

生态是个宏观概念,更是一个微观概念,设计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居民看到绿色,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还要关注一些细节所在,让居民将对生态的理解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些细节主要体现在对空间的分配上,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可将民用小区划分为个人居所、公共场所两大类,因此,一定要在保证小区容积率和绿化率的前提下,进行个人居所和公共场的生态设计。个人居所,强调私密性,那么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保证隔音,为了保证居民身体健康,一定要选择绿色健康材料,在空间设计上,要注重采光和通风,多设计南北通透房间而减少东西向房间的设计。同时为了满足节能要求,也尽量使用高效能隔热控温材料,减少冬夏两季的能耗。对于公共场所而言,要建设一些中式或西式的文化建筑,更要在小区各个区域内穿插建设娱乐设施和娱乐场所等等。

(三)生态民居建设,安全和服务同样要保障

生态民居不仅仅是给居民带来舒适的生态和自然体验,还需要满足居民的安全感,一个花园式的小区如果没有完善的安全控制系统,非法事件频发,威胁居民人身财产安全,那么也是没有真正的舒适感的,因此生态小区也必须完善安保系统,控制不法事件的发生。另外,小区内还要设置专门的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专门的居民服务设施,满足居民入户和出行的需要。

四、结语

生态民居设计是一个全方位的民用建筑设计理念,任何一个方面都缺一不可,特别是针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生态民居设计更要从人们实实在在的需要出发,分步骤、分阶段的进行。生态民居的设计思路代表了未来民用住宅建设的方向和一个国家建筑设计的水平高低,设计者们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创新思路,伴随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生态民居建设逐步推广开来。

住宅生态设计 篇2

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就是要遵循自然,避免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这是新时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趋势和发展目标,既要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情、传统文化,又要凸显现代生活的时尚和智慧,与生活紧密相连,体现出生态建设的科学内涵。与此同时,住宅园林的景观设计要尽量采用环保型和新型材料,在确保用户拥有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状态。西安绿地城项目,是绿地集团西北事业部重点打造的首个中式风格产品,景观跟随整体建筑风格定位,结合绿地理想家社区景观人居标准体系,展开了一系列设计,在景观风格、功能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研究。既融合了中式的传统理念,处处表达了“道法自然”的境界,又与大自然紧密接触,是一个春赏花、秋赏月、天人合一的风水居住宝地。此外,绿地城小区的儿童活动场所采用的是柔软的全塑胶作为地面材料,环保、降低污染的同时,又能保障儿童的安全,提供适合各阶段儿童的活动玩具,与老人活动场相结合,方便实时看护儿童。

2.2确保设计工作的实用性

住宅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是因为人是住宅园林的观赏主体,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业主的需求,切实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修建一些常用的休闲娱乐场地;第二,利用景观小品提高住宅园林景观的实用性,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烘托氛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的效果,还可以供人们观赏和休息。

2.3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园林植被

住宅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要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避免对现场地形进行改动。比如,在小区挖湖时剩下的土堆,不要盲目地将其运走,既浪费时间,又增加成本。将土堆设计成为一座小型的假山,不仅满足了业主休闲娱乐的要求,还符合艺术美的特征。同时,园林植物的选择也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考虑不同植物品种间的生态特征,合理搭配组合,从而突出景观特色。西安绿地城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不同植物品种的生态位特征,采用西安当地常见的树种,如国槐、女贞、石榴、紫荆、木槿、梅花等,并依据植物属性配置植物群落,形成种群稳定、季相变化丰富的复层群落结构,营造出一种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生态化植物景观。

3结论

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建筑开发商要充分理解“生态”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从根本上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化住宅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王秋晓,周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园林绿化建设及发展浅谈[J].建材与装饰,(24)

生态民居住宅设计研究 篇3

关键字: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生态居民住宅的必要性

生态住宅的设计和构造符合人们的选房标准,生态住宅的内部构造合理、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住宅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的和谐美,也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提高,是人类的理想居住场所。人们选择生态住宅不仅表现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体现出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为促进人和自然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生态住宅体现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大力推动我国的生态事业的发展。生态住宅的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的现状,减少污染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为城市建设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居民生态住宅坚持从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出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工资源,为居民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居住环境,进一步实现自然、建筑和人的和谐相处。我们通过加强居民的生态住宅建设,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也适应了生态时代的发展潮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

二、生态居民住宅设计必须满足的条件

在生态居民住宅设计过程中,我们要体现绿化面积的层次性,布局风格和建筑物要实现统一,在植物的选择方面要注重互相搭配。在生态居民住宅设计时要注重发挥绿化植物的隔热、防尘和降低噪音的作用,在住宅构造上更加注重节约能源,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一)生态住宅设计必须要满足人们对舒适度、健康和审美方面的需求

第一,生态住宅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应该选择那些对人体危害系数小、隔音效果好、环境污染少的绿色材料,在户型设计方面要注意改善通风条件。在生态住宅小区应该建立垃圾收集和處理站点,采取密封式存放,严禁垃圾产生的废气污染人们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第二,生态住宅的设计规划中应该考虑到人们的日常休闲活动,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历史文化景观和稀有植物,帮助居民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第三,由于生态住宅大多采取绿色材料,这种绿色材料具有隔热保暖的功效,可以减少使用空调对人们身体的危害。另外,还可以对排放的水和雨水进行处理并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也减少了人们用于水电费用的支出;第四,生态住宅的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道路宁静而美丽,游乐设备比较齐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生态住宅所处地区比较发达,交通便利,实行小区管理模式,维护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生态住宅设计风格独特,绿化装饰符合居民的审美标准,可以促进人和自然地和谐发展。

(二)生态居民住宅必须要满足的四项重要指标

第一,生态住宅应该注重小区绿化,提高住宅档次。在生态住宅小区,我们可以建造一些长廊、田园曲径、小溪流水相互烘衬,体现生态住宅小区的独特性;在生态住宅的设计过程中,要从建筑工地的地形地势出发,改善住宅的日照条件,尽量满足居民的需求;第二,不断增加住宅区的绿化面积,提高生态住宅的绿化水平。加大生态住宅的绿化面积,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也可以体现生态建筑的自然美;第三,在生态住宅中更加注重外观设计。在生态住宅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周边环境,实现生态建筑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和谐。

三、在生态居民住宅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生态居民住宅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构成,生态住宅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居住环境。然后控制生态住宅居住环境的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因此,为了提高生态居民住宅的建设水平,我们在生态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一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生态住宅设计时应该注意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生态住宅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设计生态居民住宅时应该从当地居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出发,不仅能够体现地方古老的建筑特色,同时还能满足人们现代化的生活需求。设计生态住宅时应该注意保留原有的河流、树木,并加以发挥利用,使生态住宅建筑能够融入自然,实现建筑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生态住宅设计应该注重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分区。住宅小区可以分为公共场所、半公共场所、私用场所等三部分。我们在这里着重介绍公共场所的布置,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文化建筑、草坪、小桥、流水等,塑造一种幽静、舒服的氛围,同时还要注意规划一些娱乐场所,如健身房、游泳池等;

第三,生态住宅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安全防护措施和完善服务系统。要保证居民生活的安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小区管理制度,还要加强保卫人员的防范意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从而提高住宅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保护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生态住宅应该尽量设在交通便利和社会服务设施完善的地方,从而保证人们的日常基本生活。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生态居民住宅的详细介绍,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的建筑水平,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鑫;现代人居环境与住宅生态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2004年24期

[2]徐廷希;生态住宅基本特征及其启示[J];住宅科技;1991年12期

乡村住宅生态设计的思考 篇4

环境、建筑与人的统一。农村住宅从选址开始就考虑融入自然环境, 中国人讲究最大限度地结合自然, 融人于自然之中。农村建筑更是这样。在村落的选址上, 水旁台地, 既便于生活生产用水, 又可避洪水之患;背山向阳, 可以充分利用日照资源, 遮避寒风, 减轻潮湿;农耕地的边缘, 便于农业耕作, 同时也节省可耕地。在村落布局上, 一般没有统一的规划, 但顺山就势, 疏密得当, 街巷尺度合理;不拘泥于一定的规制和模式, 强调人、建筑与环境的对话。

农村住宅建筑材料应强调以地方材料为主, 不能不加分析的套用城市住宅的结构形式。建筑材料能利用当地资源 (如:茅草做屋顶、墙体填充物等) 取暖方面利用、生态利用。如黄土高原的窑洞民居, 则是以削减建筑材料——黄土的方式建造的住居, 不用一草一木即可建成, 可谓“一把镢头的建筑”;以北方草原蒙古包为代表的帐篷式住居, 材料轻便, 易于拆装, 则是“可移动的房屋”;以维吾尔族的“阿以旺”住宅为代表的密肋平顶式住居, 墙体既有围护功能, 又要承负屋顶的载荷, 显然自成一个体系。

生态农业模式, 给农村住宅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农村住宅中, 照明、做饭、取暖等所需的能源不再是传统的秸秆、煤炭等, 而是全由环保能源提供, 先进的农村能源环保设施和技术, 将向人们展示生物质、沼气、太阳能三大环保能源的诱人前景。把沼气池、厕所、猪舍、蔬菜生产进行有机组合, 全都置于大棚之内, 形成了一个种植业、养殖业、沼气工程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型生态系统。人畜粪便进入地下沼气池, 经过厌氧发酵后, 生成沼气、沼液、沼肥。沼气为住宅提供生活用热能, 沼液、沼肥为蔬菜生产提供高效有机肥, 沼液又可以作为养殖的优质饲料, 既让人畜粪便得到了合理有效利用, 又改变了农村庭院“脏乱差”的状况, 可谓一举多得。

农村住宅在融入自然的基础上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族民居尽管各有地方特色, 但共同的民族风格更为突出。房屋为土坯平顶, 以前室和后室相结合。布局不讲究对称统一, 自由而灵活。依地形高低布置, 建筑形体错落多变。为防止风沙而不开外侧窗, 多用天窗通风采光。房前多设外廊, 多边形廊柱, 柱头形式多样, 精雕细刻, 装饰华美。建筑装饰精于内而疏于外, 形成简朴的外观和华丽的内部生活空间。喜用各式壁龛盛放日用物品, 少用家具。装饰流行石膏花饰、雕刻和彩绘。

为适应当地地形特点,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多背靠苍山, 面向洱海。根据当地风大的特点, 屋顶外出檐用青石板封檐, 以防窝风吹坏屋檐。外墙也不开窗, 营造出“风不进屋”的舒适环境。院内则为木构架的大出檐, 以适应多雨的气候。大理地震多, 房屋结构的防震措施极为严密, 木构架本身和相互间设置纵横穿坊数道, 形成较为完善的纵横拉结连成整体的建筑结构。水多, 是苏杭一带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点。城镇村庄就是在那密布的水网和众多的湖泊之间展开的。城市沿大河, 村镇傍支流, 无水不成村。一般的村镇, 都是沿河带状展开;河网交叉地区, 村镇呈放射状布局, 或呈团状展开;有山丘之地, 村镇则建在山南向阳、靠近水道的平地上。城镇之中, 因水成市, 因水成街, 住宅沿河而建, 相互间往往紧相毗邻, 或仅留窄小的弄道, 形成与水道密不可分的街巷格局和民居布置, 各种形式的临水住宅也应运而生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相结合 (如菜园即花园) 院落是农村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院落中可饲养畜禽, 堆放柴草, 晾晒衣物, 存放农具、杂物等。有的院落还可搭瓜棚、栽葡萄、种植蔬菜或房前屋后植树栽花、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在菜园里小小的西红柿露出了头, 青的像苹果, 红的像小灯笼;挺着大肚皮的茄子, 紫里透红就像一个大力士, 把枝头压弯了腰;白色的萝卜悄悄地从泥土地里探出了身子。每家的菜园种的东西都有大同小异, 有白菜、萝卜、辣椒等, 四季常青, 各种蔬菜应有尽有当我们徜徉在绿意盎然的菜园、果园、茶园、竹园、花园中, 可以尽情享受其中的快乐。

由于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 风俗习惯也不相同, 建筑的地方特色比城镇住宅更为明显。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多雨, 空气潮湿, 农村住宅要考虑通风散热及防水防法潮的问题, 应尽量使主要房屋有良好的朝向。乡村生态住宅可以把自然引进室内, 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可采用半落地大窗以增加采光度, 这样使房间更加敞亮, 也与室外景观更加贴近。在室内环境创造中采用模拟大自然的音声效果、气味效果的手法, 如花香鸟语、风声浪涛等动态环境效果, 让人们在室内就能获得进入大自然的嗅觉、听觉感受。

住宅生态设计 篇5

1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原则

在1998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明确地将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战略目标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3个阶段:2010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要达到19.4%,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要得到初步遏制;203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4%,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保持在26%以上,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生态环境面貌。同时,该通知还对园林城市提出了新的标准:即在城市中,人均绿地面积必须超过8m2且城市绿化覆盖率必须达到35%以上[1]。因此,如何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达到生态和谐,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基于建设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基础上,生态和谐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当前该项工程中的指导方向。

1.1遵循建设地域的自然条件原则

气候差异是导致地域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地域的生物种类、水文分布,还直接影响地域的地形地貌,且这些差异也直接影响人文环境以及生活方式,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这些因素对特定地域的园林风格产生巨大的影响。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自然条件因素,制定最适宜的设计方案;尊重地域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利用不同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保持地域的自然特点和原始面貌,遵循建设地域的自然条件,这是生态园林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1.2人文关怀与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因此在设计中,始终要体现园林社会化和人性化的基本要求,满足人们的交流活动、休息娱乐的生活需求。任何园林景观设计都应该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其最终落脚点。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设计时遵循特定地域的人类生活习惯以及生活规律,充分考虑场地特色和日常需求,将有益于人类生活舒适健康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标准,满足人类生活的自然回归需求。打造一个环境舒适,亲切自然的园林景观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满足自然生态的心理需求。

1.3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良好素材

地域特色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者的良好素材和灵感来源,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必然会对地域文化进行充分融合。一项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考虑的特定地域的风土人情,对该地域的建材植物、建筑文化进行充分利用,达到“入乡随俗”的效果。例如,著名的苏州园林,在园林中的上百种植物中,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培植的乡土植物,不能算作是新颖奇特。但事实证明,尊重和利用地域特色文化不仅可以适当减少经济支出,还更容易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

2.1园林景观植物引发的生态效应

园林景观中植物群落的设置可以对周边环境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且外界的生态环境变化也会通过植物群落表现出来。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2]。可以运用植物对大气污染和土地污染的不同反应,来了解空气和土地的污染程度。例如:不同植物对于二氧化硫、氟污染和粉尘等都有不同的监测和净化效果。另外,研究植物根部所富集的重金属元素,可以得知土地污染状况。特别是在住宅区内的园林景观植物,监测污染和净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2原有建设场地生态植被的保留

保留建设地原有的生态植被,这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忽视的问题,因为保留原始植被可以更好地观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如果一味大力人工开发建设,园林中就只会存在植物次生群落以及人工植被群落,缺少正确判断当地生态的重要标尺。因此,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应适当地留下原有的植物群落。

2.3保持园林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动群落,并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其中既包含了植物、动物也包含了微生物种,在上文中提到的保留建设地的原始植被,它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保证生物多样性。因此,要实现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平衡,针阔混交林可以取代单一树种以及选择本土的优秀植物种群作为园林中的主要种群。此外,引进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新型植物品种,驯化观赏价值高的野生植物群落,来丰富园林中的生物品种。丰富的物种群落可以让园林生态圈更加牢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并且多样性的生物景观可以营造良好的观赏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多样性是指种类多样,而并非数量多。如果一味的叠加单一物种群落,这样的生态环境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在现实中,为在园林景观中突出生物新奇,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引发生物入侵的惨痛案

2.4生态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合园林生物景观的生态美学完美的园林生物景观设计应该是生态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合,既要满足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又要考虑生物所展现的美感,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在实际运用中,植物形态的调整和组合是最常见的例子,而动物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园林中水景中饲养的观赏鱼类。

3园林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1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在园林景观中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生态型园林景观建设离不开一个可持续使用的水循环系统。特别是在生活住宅区,涉及到生活用水,因此对水环境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在园林景观建设中降水的合理使用是重点。同时,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提升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率。

3.2园林建材资源的使用

园林中的景观建设材料主要包括铺装和建筑物,利用更加环保的建材可以降低景观建设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并尽可能使用本地建材减轻资源浪费,这也是园林景观建设的生态要求。

4结语

浅析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 篇6

关键词: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技术

1.生态型住宅建筑的涵义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现在有一些原生的生态建筑设计,这些建筑基本不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而是在节约经济的条件下达到原生态的目的,但这类建筑虽然具有生态化的特点,但其达不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也缺乏可持续性,所以不适宜普遍性,另外,不使用现代化的技术,也不符合可持续的生态观。所以,对于生态建筑的设计,要将现在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建筑设计当中,从而达到普适性,通常称为“适宜技术”。生态建筑需要“适宜技术”的设计手段来实现,适宜即是具有一定适宜性、普遍性,因此我们可以基本的居住环境要求出发,得用适宜技术,再结合当时环境的特点,而设计出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生态建筑,从而使生态建设设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也是未来生态建筑发展的趋势。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传统的技术进行改造或是采用选择的技术来满足适宜技术的需要来实现,或时直接进行实验研究,从而直接为适宜技术服务,达到从“原生的”向“适宜技术”转变的过程。

2.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2.1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信息、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居住的生活环境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住宅能够减轻居住区环境的污染,能使废弃物减少到零排放或零污染,做到再生、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生态住宅可为人们提供最大的自然度和自由度,充分有机地利用自然的原材料,大大减少了有害建筑材料对人体的污染,使人们居住更加舒适。

2.2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需要

住宅建设每年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合理规划项目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采用科学的建筑体系,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限期淘汰能耗大的建筑材料,节约不可再生原料和短期资源,多使用自然建材和当地材料。

2.3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而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住宅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生态城市应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从而使居民的生活得更美好、更舒适、更和谐。

3.现代生态住宅的建筑建设设计方案

住宅设计生态化主要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区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包括建筑造型、朝向、定位以及细部处理。如维护结构材料选择、保温方式、门窗形式等)、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本文将从住区风环境、自然通风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日照遮阳与采光外围护结构布置、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等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几个方面,分别阐述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3.1住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规划师和建筑师已经认识到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保持室内自然通风。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获得良好的住区风环境,了解小区内气流流动情况,是建筑师在设计初期所必须做到的。

3.2自然通风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3.3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建设生态住区不等于简单地提高绿化面积,如果住区绿化仅仅使用大规模草地而不考虑与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绿化在改善室内外热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还会把大量的金钱浪费在草地的浇灌上,可谓得不偿失。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如何改善住区室外环境,除了避免以上误区外,还应做好以下2个方面的工作:①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和水景设置,并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协调起来,除了给人以观赏的美感外,还应充分发挥植物、水在降低“热岛”作用、改善住区微气候方面的作用;②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如果绿化设计的最后结果是把人和绿色隔绝开来,仅仅“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是不可取的。

3.4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是指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凸凹变化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侯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3.5外围护结构布置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外围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日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

3.6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住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传过来。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居室噪声超标,可考虑采用错开设计的双层玻璃窗,既能有效降低噪声,又不影响自然通风。

4结语

总之,在建筑领域里,我们呼吁与环境共呼吸的建筑设计观,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生态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大生态建筑的研究,推进建筑的生态化,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或是建筑设计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桓小红浅谈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职业2009年第09期

关于生态住宅设计要点研究 篇7

关键词:住宅设计,生态设计,资源,环境

现代社会,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 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资源和环境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每个人都在寻求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对于建筑物生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近几年, 生态环境住宅的思想给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景, 使其成为当前施工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组成部分。在生态住宅建设中, 注重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 保证环境的均衡性是发展的新思路, 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社会和经济状况的提升, 生态住宅将成为住宅发展的正确思路, 在生态设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1 生态住宅的概念和内涵

所谓生态住宅就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 结合当前的工作环境, 按照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从人和自然相互和谐的角度出发的一种新型的模式。从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 设计符合人、自然和建筑相互和谐统一发展的建筑物结构形式, 使得建筑和环境能够协调有序的发展, 是生态住宅的宗旨和核心。

生态住宅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保证基本的环境措施和当前的周遭大环境的协调统一, 尤其是在生态体系中, 这一建筑结构形式是生态住宅有机体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在一些生态住宅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 将各种实际的条件进行有效地措施, 合理的搭配, 保证各种技术成果能够发挥到最佳的效果, 形成统一化的循环形式体系。

目前, 生态住宅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广泛的共识, 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一些低化学成分的施工装修材料, 往往要对其含有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保证身心健康的稳定性, 在空间结构的构造方面, 尽可能的实现高效、低能、低耗以及少污染的特点, 保证施工的同时, 处理好生态和人为因素之间的关系。

应该说, 生态住宅环境作为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要素之一, 首要的标准是保证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 打造宜室宜家的生活环境, 这就要求生态住宅在和谐的基础上, 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舒适, 这是对住宅基本的要求之一, 第二, 健康, 这方面不仅是指环境的健康, 而且是人的身体的健康。第三, 环保节能。这个方面是生态建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第四, 和谐美观。房子在外表装饰的过程中, 要保证其美观性和大方性。只有做到了这四个方面, 才是成功的建筑生态住宅模式, 同时, 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 和谐统一的, 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 房子的性能和稳定都会直接受到影响, 特别是生态方面, 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才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确保施工的合理性。

2 生态住宅的特征及现状分析

生态建筑学的基本取向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 在现有条件下, 争取对自然的最优关系, 利用并有节制地改造自然, 顺应并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与和谐, 寻求创造适宜于人类生存与行为发展的各种生态建筑环境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从生态角度讲, 建筑是生态系统中人的元素组群的外延。对于人和建筑环境并重的人工生态系统而言, 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 不但是这一人工生态系统在动态平衡下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决前提;同时, 适宜的自然环境即符合于人乃至整个生物界的生理本性需求, 对人类来说更具有心理的审美愉悦的功能作用, 构成人类精神需求的风景环境, 从而成为建筑环境所不能缺少的一种“文化资源”。与一般建筑相比, 生态建筑有两个突出的矛盾和特点:即要解决好大环境与小环境的矛盾。比起一般建筑, 生态建筑对环境的考虑要更加广泛和全面, 既注重对小环境的创造, 更注重对大环境的影响;既注重空间环境的创造, 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既考虑对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更考虑对环境的维护和适应;既考虑所在场所的环境, 更考虑场所以外的大环境。

3 我国生态住宅建设的必要性

3.1 资源危机的影响

住宅建筑的采暖、空调、照明和家用电器等设施消耗了全球约1/3的能源, 主要是石化能源。而这些能源都是通过地球经历亿万年的时间逐步积累形成的, 是在短时间之内无法形成储备应用的一种能源形式。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 传统能源以惊人的速度消耗与浪费, 进而引发能源危机, 自然资源中, 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与消失引发资源危机。

3.2 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要求

人们的许多疾病, 如头晕脑胀、易疲劳、腹泻、过敏、肥胖、心理障碍等, 都与居住环境有关。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证实, 引发建筑物综合症、建筑物关联症和化学物质过敏症三种疾病的原因, 主要是室内空气中的生物污染物和化学污染物。

3.3 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整个生态环境处于十分脆弱的状态, 至今生态环境的恶化仍在继续。由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正在使地球变暖, 气温愈益升高, 造成两极融缩、冰川消失、海面升高、珊瑚死广、洪水泛滥、干旱频发, 土地沙化、风沙肆虐、疾病流行、物种灭绝等灾难性后果。因此, 在住宅建设中必须考虑环保问题。

3.4 生态住宅的规划和设计理念

生态住宅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 应当依据当前城市自身的居住环境:生态化、人性化、经济化、系统化的对整个生态理念进行总体性的规划, 从而使得整个城市的社会、生态、经济在运作的过程中能够达到协调统一性。生态设计所应当具有的意识已以及必备的住宅生态学已经成为了我国众多房产企业、公司所重点关注内容, 而生态住宅在进行规划以及设计理念构思的过程中, 必须要对各个细节进行重视。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生态住宅是整个世界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同时这也是集所有尖端技术为一体的结果, 生态住宅的发展不仅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还需要政府相应的政策法规来对生态住宅的发展进行引导和鼓励。目前的生态住宅建筑都是通过各个专业人员相互合作所形成的一个建筑体系,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还需要经济上、技术上、环境上、能源上以及社会上等各个部分的支持, 才能够促使更多更好的生态住宅出现。

参考文献

[1]陈宏.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生态住宅初探[J].福建环境, 2003, 1.[1]陈宏.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生态住宅初探[J].福建环境, 2003, 1.

设计与发展——绿色生态住宅 篇8

设计的发展存在着一个时代价值观的问题,即什么是设计?为什么而设计?围绕这个问题,不同的时期就会形成不同的设计面貌。对于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找到设计自身的演绎趋势,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设计师赋予设计以生命,能动地给予设计以人性化的体验,建立起设计与人与自然的新融合;其次结合时代的特征创造出符合艺术品位,体现科学价值和推动经济发展这三重意义的设计,完成着从构思到表现到实现其价值的创造性过程。

2 设计发展的基本原则

2.1 设计的概念设计指根据事先对物品的材料选择,经过制作过程到物品完成并得到使用的全过程而进行的设想行为。

设计不是静止的研究,要从动态中寻求其变化的规律。

各个时代不同的社会状态和审美标准等诸多因素决定了设计的时代感,也决定了设计以“合理的生存方式”存在具有的一定的局限性和可变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对我们环境的压力,是新世纪设计的一个新动向。而如何具体地去实施它就关乎着一个新的概念,即绿色设计、生态设计。

正如德国现代设计的先驱者彼德·贝伦斯提出设计要同时代发展同步,设计受到现代工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这一“大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必然创造出新的设计文化和表现形式。

2.2 设计的目标“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换言之就在于满足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让需要成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并运用科学技术创造适于人生活的环境,使环境-人-社会相互协调。于是就出现了设计人性化的概念。

人类对于居住的需求。居住问题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设计人性化的原则,塑造有价值的人性居住空间。

(1)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益于人的生理要求。居住区应有较好的日照、空气和通风条件,远离工厂、铁路等产生有毒气体和噪音地段。外部环境绿化应品种多样化、多层次化,形成可使多种生物共生的环境。(2)外部空间环境应满足人的活动要求。私密性与邻里关系是人对居住的双重标准。在公共空间中应设计适宜的邻里交往空间,安全而自由,并设有服务配套设施,使老人孩童残疾人都各得其所。富有人情味的住区景观能增加居民的依恋性与归属感。(3)合理的内部空间划分满足人的个性要求。住宅的空间设计要注重动静分区和食寝分区。卫生间和厨房有足够面积,具备自然采光及通风,有稍大的贮藏空间,合适的厅、室比例等。居住空间环境标准的提高并不是简单地扩大面积,而是注意功能要求和质量的提高。如帕拉第奥的别墅Castozza设计,建立了利用自然条件的“空调系统”。别墅建在自然洞穴之上,洞穴中的冷空气通过大理石格栅进入别墅中,从而起到通风和降温的作用。(4)“e性空间”概念服务人的信息要求。信息与网络化已普及,互联网的利用将作为使用功能因素与住宅设计发生关系,现代社会生活要求住宅建筑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网络应成为现代化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配置之一,并将成为居住质量的必要保证。(5)舒适的视觉环境。重视人的精神要求。

以上五点告知我们维持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要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中体现的。人是社会的人,设计因人存在。

2.3 设计发展的趋势

2.3.1 绿色住宅。

建筑住宅创作中关注生态并不只是多搞一点绿地,多种一些树木,而是要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基点,建立绿色建筑住宅的理论体系,从生态学的角度指导优化建筑和住宅设计。

而什么才是健康生态的住宅呢?我们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住宅”建议:(1)可能不使用有毒害的建筑装饰材料装修房屋,如含高挥发性有机物、甲醛、放射性等材料;(2)室内CO2浓度低于100mg/L,粉尘浓度低于0.15mg/m3;(3)室内气温保持在17-27℃,湿度全年变成在46%-70%;(4)噪音级小于50dB;(5)一天的日照确保3h以上;(6)有足够亮度的照明设备,有良好的换气设备;(7)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并确保私密性;(8)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能力;(9)住宅要便于护理残疾人和老年人。

2.3.2 健康住宅。

绿色生态住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注重健康。因此又被称为“健康住宅”。它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以营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性需求的健康文明新家园为最终目的,而不是象现在某些房地产商以卖地皮、卖概念和环境为最终目的。

3 总结

18世纪的英国思想家怀特是近代西方系统表述生态思想的第一人,他得出了堪称现代生态学奠基的重要结论:“自然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师”。

由此可见现代的设计之所以能走到人性化、绿色生态这一步是与特定的社会面貌不断的磨合、适应、发展、超越而成的。设计从社会中而来,但设计思想又应高于当时的社会思想。只有不断的超越才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使社会也不断的进步,人类的生活得到更大的提高。

摘要:设计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它由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决定。不同时代,设计的表示形式多元化,并对推动社会的进步起着积极作用。本文从人性化住宅设计和绿色生态建筑住宅设计两方面入手对设计的发展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分析,得出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设计都必然是符合社会发展。

关键词:设计与发展,人性化,绿色生态,住宅

参考文献

[1]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6.

[2]陈顺和.人性化与当代设计生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3):94-96.

[3]刘舒娴.人本与生态——不可或缺的设计基点[J].福建建筑,2002(80).

浙江新农村生态住宅设计研究 篇9

2003年以来, 浙江省提出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村庄整治的规划, 整体推进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浙江农村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而生态住宅是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 生态农村住宅与传统农村住宅相比, 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优势, 并且从成本及静态投资回收效率来看, 亦优于传统农村住宅。生态农村住宅是生态省建设重点关注的问题, 其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的改善, 还涉及农村节能、节地、节材等可持续发展问题。

浙江省现有的农村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多数村落缺乏统一规划, 村中住宅随意布局, 趋于混乱, 无法形成良好的村落人居环境;住宅建筑未经过设计, 外观单一雷同, 千村一面的状况非常普遍;住宅功能布局简单, 房间面积不合理, 空置率高等。此外, 目前农村建设正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浪费等问题, 提高科技含量、引入生态住宅观念对促进我国农村农宅建设、合理利用土地及提高生态效率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综合考虑气候、环境、通风、日照等多种对农居设计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探索农村住宅规划设计新模式。

二、生态住宅区选址与布局

大庄村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埠头镇, 地处仙居县西北部, 是仙居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精品村。村庄产业特色明显, 三面环山, 种植千余亩杨梅, 整个村庄依托杨梅产业发展经济, 一个大型的农贸产品交易市场也在规划建设中, 经济基础较好。该村率先进行了新农居整体规划及建设, 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大庄村为例, 对浙江新农村生态住宅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以期为其他村庄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新农村生态住宅区的选址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异地搬迁, 另一种是原址新建, 各地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区别。新大庄村在原址上新建, 原村庄地势平坦, 进行整体规划可以节约土地, 方便市政设施的配置,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但是新建居住区规划范围内还有大量保存完整的生土建筑——黄泥房 (见图1) , 这是大庄村的特色民居, 采用生土逐层夯实而成, 冬暖夏凉, 造型朴实优美, 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已经不可能再大量复制。但为了使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规划范围内的所有黄泥房被全部推倒, 实在可惜。简单粗暴地对待历史建筑, 这是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集中规划可以整合土地, 但是划定区域内的老房子可适当保留, 结合村民广场, 重新装修利用, 进行农产品展示与村庄历史介绍, 使老建筑重新焕发活力, 也使新建村庄有了历史的存在感。新农村建设不是否定传统, 而是要传承历史, 改善民生。

新农村的建设正在逐步深入, 保留村庄特色, 促进土地流转, 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大体的方向。在集中进行住宅区规划时, 根据具体情况会有所不同, 但大体上选址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村庄布局集约化。积极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在村庄集中居住, 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民进城镇居住, 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二是注重原生态保护。严格控制村庄规模, 保持田园风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古树、古村落, 开发名优旅游村庄, 突出地方特色, 挖掘历史文化潜力。

三是坚持整治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对规模大、区位好的现有村庄进行整合改造, 以集聚为主。撤并规模偏小、受自然灾害威胁较大、发展困难的村庄。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丘陵、平原、缓坡、水系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因素, 避开山洪、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等地质灾害多发区, 因地制宜, 灵活布置, 突出地方特色。

同时, 充分尊重地方民俗风情和生活生产习惯, 注重居住环境和传统风俗;充分考虑好道路、供水、供线 (线网) 的方便和可行性;选址考虑村庄的经济基础和农业耕作情况, 以及产业依托等。

三、生态住宅技术措施

生态住宅的建设主要包括降低建筑能耗, 建筑材料的无害化、可循环利用, 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应用, 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等几个方面。

(一) 体型系数

建筑的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随体型系数的增加而增大。从降低能耗的角度出发, 应该将体形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35, 点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40。

目前降低体形系数的方法主要有:减少建筑面宽, 加大建筑进深;建筑体形不宜变化过多, 减少外墙凹凸;加大建筑长度或增加组合体。新大庄村生态住宅建设全部采用双联的形式 (见图2) 。

(二) 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本土化

新农村生态住宅建设, 要选择节约资源的技术路线, 造价经济、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耐久坚固的本地材料, 尽量不用或者少用不可再生资源。竹材在当地极为丰富, 而且生长周期短, 力学性能较好, 是比较理想的生态材料, 可以对竹材加以研究开发, 充分发挥其长处, 使之能够形成体系, 广泛应用。当地也盛产石材, 但是开采和加工的能耗较高, 并不建议大量使用。围护结构的材料与构造形式的选择都应遵循以上原则。

1. 墙体

大庄村传统住宅采用生土建造, 利用黄泥和小石子均匀拌和, 分层夯实, 墙体较厚, 门窗洞口很小, 坡屋顶、灰瓦, 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保温隔热效果好。这是传统生态住宅顺应自然, 利用材料自身热工性能的结果 (见图3) 。

新农村住宅无法复制传统建筑材料与建造方法, 但可以采用新的建筑材料来替代, 满足室内热舒适度的要求。适于农村住宅建设的墙体材料主要有:轻集料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模数 (KPI) 多孔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多孔砖中间的空洞内或芯孔内可添加保温材料, 从而有效提高保温隔热性能。也可采用保温隔热复合墙体, 适于农村住宅的外保温材料主要有:纤维增强聚苯板或水泥聚苯板、钢丝网水泥岩棉板、胶粉聚苯颗粒、硬泡聚氨酯等。外保温构造简单, 造价增加不多, 节能效果显著。外墙涂刷浅色涂料, 减少热吸收。

2. 屋面

由于受太阳辐射热影响, 屋面传热负荷占围护结构总负荷的比例较大, 传统屋面采用小青瓦、坡屋顶, 坡屋面与顶棚之间留有空气间层, 可以起到保温与隔热的作用。新农居屋顶的保温隔热主要从材料和构造两方面考虑:在保温隔热材料的选择上一般应选用传热系数小的材料, 目前技术上比较成熟, 并适合农村的屋面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有防水珍珠岩保温块, 现喷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在屋面构造的选择上, 也可以采用平屋面, 但需要采用双层通风屋面, 利用间层中快速流动的风带走热量;坡屋面可以考虑平坡结合的方式, 屋顶设置露台, 解决晾晒的问题。另外架空屋面, 蓄水屋面, 种植屋面的应用也可适当考虑。

屋顶同时可以考虑与太阳能相结合的处理措施, 考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或者太阳能光电板的位置, 将建筑功能与形式统一起来。

3. 门窗

在围护结构传热损失中, 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热损失约占全部热损失的一半。传统门窗较小, 窗户与内墙平, 利用墙体自身的厚度可以起到自遮阳的效果, 虽然减少了热量的传递, 但是传统建筑室内光环境较差, 视线受到限制。

在生态住宅建设中, 出于节能考虑, 需要限定窗墙比, 综合采光及景观因素, 建议南向窗口利用有效的遮阳措施, 可适当增加采光面积。为防止东西晒, 在满足房间采光、通风的要求下, 适当减少窗口面积以降低热损失, 并采取有效遮阳措施。

采用传热系数小的材料当作门窗框料, 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 合理地减少可开启的窗扇面积。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 例如塑料、塑钢复合材料、断桥铝合金等, 节能效果显著。玻璃材料的保温技术是生态建筑节能的关键之一, 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等各种新型玻璃材料热工性能较好, 但是造价相对较高, 在目前的农村住宅中可根据各地的经济情况适当采用。

(三) 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应用

被动式节能技术包括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庭院绿化等。大庄村传统住宅南北房间通透, 可以组织有效的通风, 窗户和内墙平, 利用墙体自身厚度进行自遮阳, 房前屋后采用本地树种进行绿化。

新住宅应当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建筑空间设计, 形成建筑内部良好的微气候环境, 建筑朝向夏季主导风向, 形成通畅的穿堂风, 降低建筑能耗。

遮阳是减少夏季太阳辐射热的有效措施, 可以采用固定遮阳与活动遮阳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在南向和东西向的窗口上方设置水平和垂直遮阳构件;采用双层的铝箔反射窗帘, 并可配合百叶来使用;在安装窗户的时候可以考虑窗框和内墙面相平, 利用墙体本身的厚度达到自遮阳的效果。

在住宅北侧及西侧种植常绿树, 可在冬季有效抵御寒冷的西北风。在南侧种植落叶树, 夏季的枝叶形成绿荫, 遮挡阳光, 防止室内过热;冬季叶落之后可以减少对阳光的阻挡, 有利于阳光射入室内, 提高室内温度。

四、可再生能源利用

推广应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沼气能等技术, 开发生物能的研究和应用, 有效节省石油能源。

(一) 太阳能

农村建筑层数较低, 视野开阔, 太阳能资源丰富, 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得天独厚。另外可以深入开发与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屋顶造型与太阳能集热板相结合, 可以节约常规能源, 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

(二)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 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 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沼气就是由生物质能转换的一种可燃气体, 是我国农村中最具发展前景的廉价能源之一。新农村建设中, 结合垃圾、粪便、秸秆等有机废物的生化处理, 因地制宜地搞好分散式或相对集中式的沼气池建设, 供家庭煮饭、发电等, 可以变废为宝, 沼气池废渣又是花木的优质肥料。

(三) 雨水利用

浙江气候湿润、降雨量丰富, 可以选择适当的收集和储存系统以加大对雨水的利用。将从屋檐流下来的雨水, 以及经沉淀池处理的地表水收集到集水池, 作为绿化用水、冲厕用水、景观补充用水等。厨房及卫生间废水收集后进行简单生物处理, 可供卫生间冲洗、绿化灌溉、洗车、洒扫等用途。

五、村容村貌

(一) 环境整治

加强规划, 改变建筑布局杂乱和宅基地占位严重现象, 改变建筑“黄皮肤” (红砖裸露) 等现象, 结合乡村传统建筑风格, 进行艺术化处理 (见图4) 。农村住宅应符合农村特有的尺度与特征, 切忌盲目模仿城市建筑, 失去本身的特色, 造成千村一面的状况。

(二) 改水改厕

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建设, 改善水质状况, 以提高供水水量保证率为重点, 扩大规模效益。进一步加大农村改厕力度, 普及应用净化气池, 增加改厕数量。逐步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的覆盖率, 推广水冲式卫生公厕。

(三) 垃圾处理

确定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合理确定垃圾收集点, 积极鼓励农户利用产生的有机垃圾作为肥料, 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有条件的村庄指定专人定时清扫、定时收集, 集中清运堆放和处理。促进生活垃圾资源化, 将收集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无法再利用的垃圾根据情况焚烧处理或投入沼气池净化处理, 实现农村垃圾不出村就地解决。

(四) 景观绿化

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景观, 形成村民集聚中心, 在保留村民生活习惯和传统的基础上, 对原有的景观进行改造提升。通村道路、水体沿岸、住宅四周、闲置宅基地, 结合村庄特色, 大力开展村庄绿化, 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

(五) 文化设施

保留并延续历史村落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 使其与现代文明相适应, 在乡村的不断建设发展中传承下去, 并散发出新的活力。传承传统村庄的历史遗存, 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挖掘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力, 广泛开展民俗活动, 为历史村落注入活力。

六、结语

新农村建设正全面展开, 建设低碳社会必须贯彻节能减排的思想, 生态型新农村住宅是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手段。生态农村住宅是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 增加农村居民生活舒适度,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减少污染。生态住宅的思路符合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及能源利用的要求, 符合低碳生活, 健康生活的需要, 在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中, 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浙江理工大学新农村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人间仙居.美丽乡村"县域总体规划 (2011-2015) , 2012.

[2]马骁.农村住宅建设的分析和思考——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 2010 (2) :49-50.

[3]程显风.夏热冬冷地区新农村生态住宅设计探讨[J].住宅科技, 2008 (10) :10-12.

[4]梁静.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思考.低温建筑技术, 2009 (6) :108-109.

浅析我国现代生态住宅建筑设计 篇10

1 生态住宅小区的特点和功能

1.1 生态住宅小区所具有的特点

随着人们的逐句理念的不断转变, 除了对住宅的健康性和舒适度的要求外, 还增加了对住宅小区生态环境效益的要求因此在对住宅小区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对生态环境因素的分析,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 提升绿化程度

住宅小区内的花草种植的覆盖率并不能完全代表小区内的整体绿化程度, 真正意义上的住宅小区环境绿化是指生态环境学、建筑学、地理学、美学、水资源学、园林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体, 通过上述学科的科学合理的整合, 实施对小区的设计与规划, 从而实现人居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谐共存。

1.1.2 降低对土地资源的消耗

建筑工程是一项对土地资源消耗较大的项目, 为在最小的土地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应加大对建筑材料选择的重视力度, 通过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的使用来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效果。

1.1.3 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

水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既是建筑设计人员索要考虑的内容, 也是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一项重点环节,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 对水资源的收集循环的利用率也普遍不高, 一旦水资源干枯将危机万物生命。因此, 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加大对水资源的节约力度, 不仅为万物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保障, 更符合现代生态小区建设的宗旨。

1.1.4 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在对建筑住宅设计中应将建筑生态理念引入其中, 以满足生态小区建设中的各个生态系统特征的稳定性。在生态小区中存在着的两种生态系统分别是生态循环系统与生态能源系统, 为使得两项系统能够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应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加大对太阳能的收集于利用, 以节约电能等资源的损耗, 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1.1.5 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在生态小区中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一方面有利于各项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生态住宅小区自身的生态价值。

1.2 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规划的价值体现

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城市环境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更有利于在本地区小范围内进行环境调节, 降低环境污染, 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2.1 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物种、遗传等的方面。为维护并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发展, 在生态小区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做到与城市整体的协调一致, 更应注重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互融合。使生态住宅小区的存在既有助于降低城市生态环境的生物物种分散, 又要促进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 为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1.2.2 气候调节, 降低污染物排放

在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规划中, 应提高建筑整体空间的利用率, 例如可以在阳台、墙面等空间上种植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益的植物, 一方面提高了小区整体的绿化覆盖面积, 另一方面植物可以吸收大量的有害气体, 从而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温度与湿度、调节气候作用;此外, 绿色植物的种植有利于人们调整心理压力, 享受赋予审美感受的健康舒适的生活。

2 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理念

在快速发展的建筑工程行业中, 我们不难发现刚劲混凝土已成为现代建筑领域中建设材料的主流趋势, 但是这些建筑材料本身却散发大量的甲醛等有效气体, 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人们在关注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更多的关注于建筑的“健康”。因此, 在人们的这种心理趋势下, 生态住宅建设、绿色环保小区已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小区住宅的设计理念也正逐步由自然清新的建设取代钢筋水泥的构造。

2.1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需求, 在进行建设活动中不断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从而导致了环境系统的失衡, 随之自然环境因为人类的破坏而改变了其原来的协调性, 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状态被打破, 人类的健康生存受到了挑战。因此, 人与环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要将人类活动与保护生态环境统一起来, 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的同时, 必须加大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促进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可持续性发展在生态住宅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生态住宅小区的一项重要作用与功能, 其作用的发挥与关键性资源消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现代生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上, 应将整体布局、空间利用、绿化覆盖、环保节能等可持续发展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住宅小区设计建设的出发点和实现目标。

2.3 自然再造环境

有些建筑单位对生态住宅存在思想偏差, 他们把生态住宅理解为人造自然环境, 这样利用人工打造的生态住宅并不能从实际中解决生态环境状况。怎样让整个小区具备自然再造功能是生态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另一个重点, 通过人文环境将自然环境融入其中互相共存, 因此, 设计者常常会利用自然的地理环境, 把活水引入到小区内创造自然的再造功能。

3 结论

综上所述, 生态住宅是结合了不同的科学技术, 它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 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应按照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 同时也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正确引导。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才相互合作, 把建筑学、生态学以及其他与生态住宅相关的学科综合运用起来, 对技术、经济、环境、能源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 系统地对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设计, 这样才能更好的设计出生态住宅, 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滔, 李启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在中国的发展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2 (1) .

[2]姚学用, 刘玲.生态建筑设计的初步探讨[J].山西建筑, 2007 (11) .

[3]陈铁.建筑设计发展方向——生态建筑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8) .

[4]石玉亮.生态建筑的环保与设计[J].福建建材, 2007 (1) .

[5]杜广如, 张娜, 李娜.浅谈生态建筑及其设计[J].山西建筑, 2005 (22) .

住宅生态设计 篇11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

前言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环境保护深入到各行各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当前建筑设计也逐渐地将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贯彻到其中。生态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生态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此来寻求平衡,在保证对环境伤害最小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代价来取得最好的效果。

一、生态建筑的概述

生态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人们对其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在总体上一般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使物质能源实现秩序的循环转化,以此来获得一种无污染、高效以及低能的生态平衡系统。生态建筑的目标在于实现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提高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类居住生活环境舒适要求的同时,达到人类与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在住宅建筑中,生态住宅需要将人类生态环境和生存质量的改善及提高作为根本任务。从设计技术来看,舒适和健康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基础,需要将住宅的高效性作为建设的核心内容。

生态建筑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性内容,要求建筑环境的高效、低耗、无污染,需要将生态学理念和现代建筑科学技术作为根本依据。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遵循追求舒适和健康是生态住宅的基础、追求高效是生态建筑的核心内容以及追求美观是生态住宅与大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等原则,为生态住宅建筑实际设计实施提供依据。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设计是在充分综合利用现代建筑学、环境学、生态学、先进技术科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在住宅内创造生态系统、改善建筑住宅的生态气候结构的方式,实现建筑住宅的生态化建设和发展,从而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环保、美观、高效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活动。这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生活生态化、确保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受自身特点的影响,生态建筑工程建设实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涉及到能源系统、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及处置系统、娱乐系统以及绿色建材系统等诸多方面,其技术策略有着严格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住区物理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智能化住宅设计以及节约型住宅设计。

三、生态建筑现状分析

3.1 理论研究不足

当前,我国对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其中还是存在着不足,这样不利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错误的生态建筑认识会使建筑走向伪生态建筑的误区当中,生态建筑不仅是单栋建筑的节能环保,也不只是简单的建筑平面的重新规划,更不只是在建筑区域内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融合了生态技术的建筑设计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室内条件,同时还应该具有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要保障建成的建筑物具有污染少、节能环保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使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结合成为有机的整体,保障其协调统一性。

3.2 生态技术掌握比较少

建筑设计当中的生态技术是为了实现生态建筑设计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或者是非技术手段,主要是属于建筑生态学的技术应用。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具体生态技术的选择应该和建筑所在的地区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多方面相适应,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选择一种或者多种生态技术。当前,我国生态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还不是非常成熟,通常会陷入片面追求生态技术从而忽略了生态技术本身的概念当中,这样就不利于建筑设计中生态化进程的发展。

3.3 设计实践不足

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设计师应该把握好设计的尺度,充分发挥出建筑所在地的地理优势,要尽可能地使建筑作品和周围环境有机结合,这些都是需要在不断的设计与实践中思考和完善的。当前,我国生态技术和建筑设计融合主要是偏向于节能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缺乏多种学科的融合。

四、提升生态建筑设计的有效措施

4.1 整体观生态技术的融合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设计时根据生物、河流、植物、乡土文化以及民俗风情等因素综合考虑能源和资源的循环流动,将房屋建筑所在的区域以及建筑本身的消耗、使用和生产计入到整个生态系统当中,从而改变传统的能源以及资源单向方式,使建筑构成良性循环的模式。

4.2 被动式生态技术的融合

被动式生态技术是传统技术的现代化表达方式,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建筑的整体布局,结合地方特色,主要通过对环境绿化、空间规划以及光线利用等手段,来提升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被动式生态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其应用可以促进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

4.3 高科技生态技术的融合

利用高科技手段,结合新型的材料、构造以及施工新技术对建筑物外界光纤的导入、支撑结构、空气阻力、室内照明、温度、湿度以及通风等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高级生态技术的建筑物,在设计完成之后必然会具有时代前沿的特征。此外,高科技生态技术和超高层以及特异型等建筑物的设计融合已经成为新的研究课题,高科技生态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和生态环境相融合的重要内容,其应用可以使生态建筑和周围的环境更加协调。

4.4 高新技术的转化

高新技术通常情况下只是生态技术实现的手段,不能够将其和高科技生态技术相混淆。高新技术是生态技术的催化剂,人们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对建筑设计时的高新技术进行生态转化,这是高新技术自身魅力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比如在使用计算机技术和新型特殊的建筑材料时,可以将传统固定在建筑结构设计上成为能够根据气候变化自行调整的围合式建筑,或者是引入太阳能、风能、沼气以及废水处理等新技术,以此来实现建筑或者是建筑群落的能源资源循环等。

五、结束语

建筑行业是能耗非常高的行业,随着人们对建筑节能要求的提升,实现建筑行业的有效节能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技术,可以使建筑既能够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也结合了自然环境因素,从而可以有效实现人与建筑以及自然的协调统一。总而言之,生态建筑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建筑形式,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可以有效提升现代建筑水平,并且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甘哲华. 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合[J]. 科技向导,2013,5(06):327—334

[2] 李灵芝. 生态建筑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中的分析[J]. 城市建筑,2012,14(15):210—217

[3]徐文明.生态建筑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2,(21):190-190,199.

[4] 王丽纯,冯艳林. 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研究[J]. 山西建筑,2013,3(39):20—27

生态住宅设计及其节能新技术 篇12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住宅的现实需求已经从单纯的追求居住面积逐步转向对住房功能、环境和服务的追求, 对于住房的内在品质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生态住宅随之应运而生。选择注重生态概念的住宅, 将逐渐成为广大居民的共识。如何适应这一趋势, 搞好生态住宅设计, 已经是摆在专业设计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生态住宅的四大要素

1.1 生态住宅的基础:舒适

日本人曾总结出舒适环境的八要素[1]: (1) 空气清新, 没有污染和臭味; (2) 宁静, 没有噪声; (3) 丰富多彩的绿化; (4) 与水景亲近; (5) 街道美丽而整洁; (6) 具有历史文化古迹; (7) 有适于人们散步的场所和空间; (8) 有游乐设施。其中, 人们对安静、空气、绿化这三要素最为关心, 并列为舒适性的基础要素。生态住宅首先要满足的是人体的舒适性。我国主要用5个指标来衡量舒适度:居住密度、绿地面积、室外活动场所的设施标准、室外环境的噪声标准和日照[2]。

1.2 生态住宅的目标:健康

首先, 生态住宅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如有充足的日照, 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 以及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房型与结构上, 生态住宅通常要求做到明室、明厅、明厨、明卫, 以满足居住者“充分享受阳光关爱”的需求, 同时要尽可能地做到空气洁净, 通风效果要好, 主要是组织良好的穿堂风, 使空气产生对流效应。在心理健康方面, 生态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密性, 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等要求。

其次, 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 是指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住宅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 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1.3 生态住宅的内涵:高效

所谓高效, 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 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建筑业以及与建筑业相关的其他产业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据统计, 在西方国家建筑及其相关产业的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40%~60%, 比例之高令人瞠目。这包括建材生产和运输、建筑施工所消耗的能源, 而其中所占份额最大的是建筑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建筑照明、采暖、空调等) 。如此高能耗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人为的浪费造成的:如从主观上漠视气候及其他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影响, 过分地依赖人工照明、空调等高能耗的机械设备, 低劣的建筑质量, 粗放的施工工艺以及基于高能耗的粗放的生活方式。而生态住宅正是要杜绝这种粗放、浪费的模式, 以最低的能源、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

1.4 生态住宅的表现:美观

生态住宅与大自然相和谐不仅体现在能量、物质方面, 同时也体现在精神境界方面, 包括生态住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生态美学是生态住宅不可或缺的灵魂。从美学特征来说, 生态住宅没有可以套用的模式。它是各门专业相互协调, 相互配合, 综合作用的科学结果。它尊重材料固有的美学特性, 发挥材料最大的物理性能, 不矫揉造作;高技术的条件下, 它能显示建造技术的精密、严谨;适用技术的条件下, 它能体现纯朴、自然、谦恭的态度。

2. 生态住宅建筑设计主要原则

生态建筑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同时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 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又要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3,5]:

(1) 整体的生态建筑观。将生态技术、生态文化、生态环境整合为一个共生、共融的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 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健康、无害、舒适的环境。我们在强调高效节能时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 但也不能只强调人的健康和舒适, 而不顾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建筑应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改善室内环境品质, 提高舒适度, 降低环境污染。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 这才是生态建筑的基本观。

(2) 充分使用洁净能源, 无污无废、高效和谐、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优化工艺和采用适宜的技术、新材料、新产品, 改变传统建筑产业的粗放、浪费污染型的生产工艺, 实现清洁生产、工艺生态化。要尽可能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积极采用洁净能源, 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 减少废弃物。以最少的资源, 最少的污染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坚持5R原则, 即Revalue (再思考、再认识、再评价) 、Renew (更新、改造) 、Reuse (再利用、重复使用) 、Reduce (减少) 、Recycle (循环使用) 。循环、有效利用资源与能源, 废物再生利用, 水循环使用, 建材的循环使用, 能源的多层次利用, 使用高效率的设备和控制系统。扩大代用、再生利用材料资料, 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有用的经验转化为标准、规范条文, 以利推广利用。

(4) 自然、社会、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利用环境, 尊重周边历史、设计与自然相结合。利用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 尽量保留原始地形地貌、植被、湿地和自然水系, 保持绿地连续畅通, 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 使建筑空间布局充满活力。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如减少有害气体、废弃物的排放, 减少对地球大气环境的破坏。

(5) 整体优先, 全寿命设计建筑设计应该从整体出发, 经济性应从全寿命周期通盘考虑。建材的使用应就近取用 (不宜超过500公里) , 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适宜的建筑技术和绿色建材的集成, 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3. 生态住宅设计的节能新技术

随着生态住宅设计的不断发展, 设计师在生态住宅设计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节能新技术, 在自然通风、住宅遮阳、太阳能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使生态—节能取得良性的结合与共生。

3.1 自然通风

在生态住宅设计中根据建筑周围的情况, 采用竖向拔风设计、斜向避风设计、可控风道设计的新的设计思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日本冲绳当山之家[4] (Tozan House, Okinawa.Japan) 利用山地适应自然通风条件的独立式住宅, 其与环境共生的剖面设计通过室内与楼梯结合的内院所形成的竖向拔风空间, 有效地引导室内自然通风, 使得自然通风的改善效果可达60%以上。美国加州某独立式小住宅的北向斜屋面避风设计, 不但创造优美的住宅外观形象, 而且通过斜向屋顶将冬季寒风导向天空减少冬季北风对住宅的风压, 以此降低围护结构的热渗漏, 达到节能的目的。香港长洲岛明爱明晖营作为供少年夏令营居住的营地公寓在设计中力图体现生态节能思想, 结合一个供室内活动的中庭及居中心位置的竖井空间设计了自然通风可控风道体系, 对不同季节和时段有不同的可控设计, 以不满足同的生态要求, 可控通风设计可以给居住者提供一个直观、舒适、节能的室内环境。

3.2 住宅遮阳

由新材料构成的遮阳体系重新被利用在生态住宅设计中, 并充分挖掘遮阳对住宅立面造型的作用和意义。香港茵怡花园尝试高层住宅遮阳与通风的结合, 在垂直遮阳板上设计众多的方孔以利通风, 兼顾遮阳与通风的双重性能, 除此之外, 茵怡花园在窗的细部设计上充分考虑遮阳、采光的综合节能问题。通过檐口出挑来满足遮阳不失为低造价、效果好的简易方式。

3.3 太阳能应用

生态住宅的太阳能应用主要是通过被动式太阳能住宅设计方式进行, 遵循与住宅设计相结合、低造价、高效率、易于控制与维修的原则, 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从技术设计理论上讲被动式太阳能住宅主有: (1) 直接受益式, 利用阳光透过较大的窗户照入室内并设置一定的贮放热体, 以调整好室内的温度; (2) 对流环路式, 即将建筑围合体设计成“双壁系统”, 通过向阳侧开口部分玻璃后的空气层在太阳能作用下形成热循环, 整体性地加热住宅外壁; (3) 蓄热墙式, 效果好、造价低, 主要由混凝土 (砖) 蓄热墙、空气层、密闭玻璃三部分组成的太阳能“空气加热器”。

结语

随着生态住宅的不断涌现以及在设计中不断采用新技术, 人们的居住质量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搞好生态住宅设计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环境建设宗旨, 并以“生态、环境、绿色”为关键词展开各种文化活动, 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 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需求, 为居住者营造一处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高品质住宅和社区。

参考文献

[1]王艳红.浅谈生态住宅设计山西建筑, 2005 (5) .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设部科技部印发, 2005 (10) .

[3]刘剑.生态住宅设计浅谈.城市规划, 2009 (33) .

[4]宋德萱.生态住宅设计的节能新技术.时代建筑, 2001 (2) .

上一篇:煤矿掘进巷道下一篇:科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