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研究

2024-09-06

科技研究(共12篇)

科技研究 篇1

摘要:科技银行是对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等科技金融服务的银行金融机构的统称。文章首先探讨了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建立科技银行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科技银行科技贷款发展的现状,再次分析了科技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初创期帮扶不足、融资方式创新不够、整体推进缓慢、联动效应不明显等问题,最后从6个方面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银行,科技贷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当今金融服务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探索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为创新型经济注入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银行是对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等科技金融服务的银行金融机构的统称。我国的科技银行跟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尚处于试点阶段。我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银行是中国建设银行于2000年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设立的。其后全国工商联在2007年向“两会”正式提交建议设立科技银行的提案。从2008年开始,科技部、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大力推动科技银行的建设。各地纷纷给政策、想办法,形成了多种科技银行运作形式。国内科技银行不是单独的专业性银行,是兼营科技信贷业务的银行分支机构。此外,许多地区的科技银行还在筹建之中。因此,科技银行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其配套政策、业务模式及风险管理等还不完善。

1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及融资现状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能仅依靠少数大型企业,更要倚重许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类企业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载体。

企业成长活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创业期、成熟期和过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的企业可以依靠传统商业金融或现代金融进行融资。唯独处于创业期的企业缺乏融资渠道。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有强烈的融资需求,并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原始股东往往不愿意减少股权,加上税收等方面的考虑造成这类企业强烈需要信贷融资。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也决定了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还是需要采取信贷方式。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轻、风险高,即使前景再好(有技术、有市场),但拿不出传统模式的担保物,如土地、产权等,也很难从银行申请到贷款。很多中小科技企业只能从社会上的贷款公司贷款,但这种贷款公司的利率往往远高于银行,贷款风险很大。

2 科技银行内部流程优化及信贷业务模式

2.1 科技银行内部流程优化

科技银行首先要进行流程优化,建立专门服务于科技创业企业的营销机构和营销团队,开发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业企业的信贷产品,创新抵押和担保方式;其次要有自己独特的资金政策、风险容忍政策、考核政策、专项拨备政策及风险定价政策;再次要密切政府、科技创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政策宣传,多组织银企对接活动、资金需求发布会等,形成紧密的银企合作关系。

2.2 科技银行信贷业务模式

2.2.1 科技银行信贷业务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银行应采取独特的授权、考核、管理及资源配置的模式,放宽科技银行的授信审批权限并侧重于新增客户数量、新增贷款数量、客户成长性等考核指标。科技银行应配置独立的信贷资源,不受信贷规模和存贷比等条件的限制。

2.2.2 科技银行信贷业务模式

科技银行应有优越的营销和风险分担模式。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发展、重创意”的特点,应打破传统看资产和销售额的贷款方式,侧重于技术、专利和人才,考察股东、管理层及信誉状况,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制定差别化的信用评价体系,淡化财务指标,关注创新能力及发展前景,发现无形资产价值,减少有形资产抵押贷款,提高审批效率。

2.2.3 科技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

科技银行的放款对象通常是处于轻资产、无抵押、尚未形成规模销售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此客观风险水平决定了科技银行必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要与创投公司、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开展合作,根据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量身定制的差别化金融产品;要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新的科技金融政策、行业信息、人才信息、项目信息等,力争把风险降到最低。

3 科技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科技银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对初创期企业帮扶不足、融资方式创新不够、整体发展不平衡、联动效应不明显等问题。

(1)初创期企业贷款较难。从信贷支持的企业规模来看,已处于明显成长阶段的企业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而初创期企业由于资金有限、风险高、创业家经验不足等不利因素,较难获取银行授信。另外,注册资本大的企业容易获得贷款,而启动资金较少的企业则难获取银行授信。

(2)传统的融资方式创新不足。虽然各家科技银行设计了很多新型的金融产品,在业务模式及考核指标等方面也做了各种尝试,但是担保和抵押依然是信贷的主要方式,订单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依然很少。

(3)科技银行整体发展不平衡。虽然各银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但是各家银行在推进力度上还是有较大差距。银行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

(4)科技贷款的联动效应不明显。虽然科技贷款不断深入推进,但是贷款速度依然不够快,有些与普通放贷相差无几。贷款后的金融服务不到位,未能提供全程化、多元化的资金链。科技银行在与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推进股权融资、推动企业上市等层面没有有效合作。

4 加强科技银行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彰显科技银行在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的优势,现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对初创期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要在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支持,有侧重地加大贴息比重和风险补偿,让企业在创业初期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

(2)创新科技贷款模式。引导科技银行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升服务水平。科技银行科技信贷业务应改变传统信贷模式,加快研发适合科技中小企业的专属信贷产品,制定既符合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又有利于科技企业的信贷标准,让更多的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享受到科技贷款的实惠。

(3)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步伐。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式,加大知识产权质押的贴息补贴,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全力保障知识产权战略的顺利推进。

(4)消除银行间不平衡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深化银行间的奖励考核机制,建立科技银行业务增长激励机制,促进科技银行贷款业务的整体推进;二是建立科技银行的引进淘汰机制,通过动态的流动机制,促进科技贷款良性循环。

(5)加快制定和实施科技银行发展指引。政府相关部门应发布科技银行建设指引,为科技银行内控制建设提供统一标准,使科技银行具有清晰的组织架构,成为科技金融的中枢和核心;设置独特的考核机制,完全取消传统商业银行对存款的要求;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估制度,使其适合于“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

(6)探索科技银行分享承担高风险的利益回报机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短、小、频、快”的特点决定了其高风险的特征。因为其融资需要面临很大风险,且仅能获得较低的收益,所以科技银行信贷业务可探索债权转股权、利息转股权、信贷期权的模式,使科技银行分享承担高风险的回报。

参考文献

[1]段世德,徐璇.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4).

[2]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

[3]周昌发.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J].中国软科学,2011(3).

[4]曹颢,尤建新,卢锐,等.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3).

[5]王宏起.徐玉莲.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6).

[6]樊星.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悖论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3).

科技研究 篇2

【摘要】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科技创新离不开高素质创新人才。通过从大学的概念、大学的任务、大学生、大学教师以及苏格拉底式教育五个方面,对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进行解读。探讨了大学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如何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雅斯贝尔斯 大学精神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大师。他的思想领域涉及广泛、内容充沛丰富。其著作《大学之理念》和《什么是教育》,从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生存、自由、超越”出发,深入和详尽地论述了他对大学教育的独特理解,为人们理解和认识大学教育的问题展现了一个极为宽阔的前景,引导人们去追溯大学教育意义的本真。

大学精神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对于大学的概念,几个世纪以来不同的哲学流派都有不同的观点。十九世纪英国教育家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说:“大学是我们重温苏格拉底的智慧与但丁的风采的地方,是一个培养性格知识完美的绅士的地方。”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创始者认为:“大学是发现创造现代科学、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地方。”英国人亨利约翰的观点:“大学是一个聚集了热情的年轻人,对世界进行讨论的地方。”二十世纪初美国人佛莱斯纳在他的《大学》一书中说:“大学是一个有机体,是社会的表征,是批判地把持一些永久性的观念的地方。”凡此种种都体现出大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十世纪中期,雅斯贝尔斯也提出了他的大学观念:“大学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有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拥有学习的自由;而大学教师则是以传播科学真理为己任,因此他们有教学的自由。”

大学存在的理由正是在于,它联合了一代代的文化精英共同对学问进行富有想象力的研究,同时大学也富有想象力地传递着知识,以保持知识的更新和对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是大学对社会应履行的职责,一所大学若不能做到这一点,它就没有存在下去的理由。

大学在今天而言是一个提供理想主义精神的场所,它可以表现在:一是对于伟大的文明传统的继承;二是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研究;三是对于个人品质的完善。这种理想使得大学成为激动人心的场所,让年轻自由的灵魂在伟大的领域游荡。正如纽曼所说:“大学不是诗人的生地,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的一些诗心的回荡,一些对人类问题的思索,那么,这所大学之缺少感染力是无可置疑的。”

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大学的责任

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雅斯贝尔斯写到:“大学有四项任务:第一是研究、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第二是教育与培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大学生应当为了获得精神的自由发展,经受各种挫折和克服各种困难,在广阔的学术环境中,靠着自身的努力学习找到发展自己的道路。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会不知所措,因为在中学时代教师可以耳提面命,现在拥有了自主性反而什么东西也学不到。毫无疑问,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过多的教学方法、学习计划和辅导都违反了大学的精神。有人说,大学应该传授的东西,是让他们具有顺利通过考试的技巧和知识,这个说法对中学或许适用,但对大学生来说却是祸害无穷。

大学生应具备求真务实和勇敢探索的`科学精神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从意志力极强、而且具备足够条件的人中挑选出一些人,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实际上来报考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只是具有一定知识的普通人,因此,挑选人才的工作要由大学自己来完成。选择的标准是:具有追求真理的意愿,并具备为之可以做出任何牺牲的精神,同时对精神世界也具有孜孜不倦追求的愿望。但这些品质无法事先在高中毕业生身上鉴别出来。只有极少数人具有这种天分,他们分散在各阶层之中无法估计,按照大学的理想,这种天分可以间接通过鼓励和引导得出。

精神贵族与物质贵族不同,每一个有天赋进入大学学习的年轻人,都可以通过读书成为全国民众中的精神贵族。精神贵族来自社会各阶层之中,其本质特征是才华横溢、品德高尚、永不衰竭的个体精神,因此精神贵族为数很少,而普通人则在对精神贵族的憧憬中看到自身的价值。

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生应是能把握自己命运、独立自主的人,他们已经成熟,不再需要教师的引导,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手中。”“大学生是在交往中成长,但仍保持其个性,他们不是普通人,而是敢拿自己来冒险的个人。这种冒险既是现实的,又充满想像力。同时,这也是一种精神层次上的升华,“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冒险中感受到成为伟人的召唤。”

青年学生感到生活是严峻的,这是因为对他来说,现在比将来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还具有可塑性和发展的可能性。他已清楚地意识到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不断超越,并取决于日常的指向、生命的每一瞬间和来自灵魂的每一个冲动。

大学教师要有学术追求、道德理想和文化自觉意识

雅斯贝尔斯对于大学培养精神贵族的观念,也反映在大学教师的职责要求上,在《什么是教育》中他写到:“大学教师首先应是研究者。他们所面对的不再是小学生,而是独立、成熟和精神已经有所追求的年轻人,大学教师要以身作则,指导学生,让他们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如果想把大学教师当作教书匠来用,那就错了。”

大学教学的原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课堂上的授课和练习都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不能让学生轻易追上,但又让他们感觉到其中的吸引力,因而加倍努力迎头赶上。这种方式胜过把教材解释得一清二楚的教书匠做法。

现在的大学注重整体的教育,忽视对天才的教育。艾尔文罗德有句话说:“一百个学生当中有九十九个听不懂讲课的内容,而第一百个人则不需要教师。”因此,我们要注重需要学习的极少数人,而不必降低要求照顾一般学生。讲课所要顾虑的,并不是中等能力的学生,而是具有冲动和理想,同时也需要被教诲的人。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作为大学教师更应该如此。在象牙塔中的大学教师,要想发挥好教书育人的职责,不仅要敬畏知识,而且要发扬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不断地更新知识。

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苏格拉底式教育

雅斯贝尔斯建立在其存在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关于教育方式的观点认为:“从教育本身而言,教育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苏格拉底式教育。三者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学生对绝对真理和寻求真理的引路人――教师怀有敬畏心。三者的不同点在于经院式的教育要求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归属于一个可以栖身其中的观念体系,而泯灭自己鲜活的个性,即对教育制度的敬畏;师徒式教育的中心是教师,教师是知识和权威的象征,学生只能被动地依从于教师,而放弃对自我的负责,学生敬畏的是师傅个人;在苏格拉底教育中,学生的敬畏心情则表现在对精神的无限探求上。在这探求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勇敢地承担起超越自身存在的责任,而不是把责任推给教师。”

雅斯贝尔斯非常推崇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认为这种教育适合于“全人”的培养。他积极倡导这种形式的教育。他关于苏格拉底式教育的论述可归纳为四点:一、在教育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参与者,不存在权威与中心;二、师生双方都要进行自由地思索,善意地对话和论争,无屈从与依附的现象;三、教师不靠强制性地灌输,而以反讽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唤醒其内部潜在的自动力量,使他们“在探索中寻求自我永无止境的过程”,这种教育不是传递真理性的知识,而是探索、发现真理,“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四、对学生而言,由于这种教育是靠自己的努力逐步认识真理、探索道德,他们所受的教育就不是单单地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整体精神得到成长。

按照苏格拉底式大学的理想,没有权威的平等关系也应存在于教授和学生之间,但是和这种关系并存的是彼此间严格的互相要求。在这里到处都存在着自我选择、自我证明的精神贵族。

结 语

大学教育本质上是苏格拉底式教育,大学生在学校自由气氛中,通过个人的自我教育可以获得内在的自由,这是大学教育的优越之处。大学教育是通过参与大学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深具内涵的自由。因此,大学的第一个原则是研究和教学的统一,第二个原则是教育与培养过程的统一,研究和学习专业知识不但可以增长智能,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整体的意识,以及发展科学研究的态度。

科技研究 篇3

一、永州农业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一)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良好

永州农业科技园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科技政策,大力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十一五”期间,永州市相继出台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科技成果管理暂行办法》、《永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入园企业管理办法(试行)》和《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等。自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后,园区集中力量编制了《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与《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逐步完善

永州农业科技园致力于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了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推广体系。永州与省农科院正式签订了“市院共建”协议书,与澳大利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建立柑桔示范场。园区聘请袁隆平、唐华俊、陈阜、邓子牛等国内外专家担任科技顾问。同时,园区建立了中国农科院孟公山红壤试验站、市柑科所、市林科所、市水科所、市节水灌溉试验站等科研机构,拥有各类农业技术人员121人。

(三)科技成果转化初具一定规模

永州农业科技园大力加强与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初具规模。园区已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省中医研究院和湖南科技学院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省、市科研、示范推广项目60项,引进、试验、推广动植物名、特、优新品种50个,研发出实用新技术15项,试验、推广农业新技术30项,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特色产业

永州农业科技园通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了食品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园区形成了粮食、牲猪、瓜果、油茶和农业观光五大主导产业。目前,园区已有规模企业6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市级11家,建设优质稻、西瓜、柑桔、油茶、茶叶、葛根、牲猪、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25个。

(五)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效益突出

永州农业科技园依托自身优势,大力推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在种子种苗工程建设、标准化和无害化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中药材种植,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使技术、设施、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集聚和高效利用,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二、永州农业科技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思路

1.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制订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環境。同时,发挥市场机制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导向作用,实现优势资源向特色产业领域集聚。

2.整合资源,促进共享。充分发挥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的协作关系,着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完善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集成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及社会等各类创新要素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3.依托企业,突出特色。加快孵化和培育科技企业,以龙头企业的技术、人才、资金优势为依托,构建面向特色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和中药材特色产业。

4.示范推广,带动周边。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示范作用,加强对所属产业以及周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引导、带动作用,形成“以点带线”、“以点带面”的局面。

三、永州农业科技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任务

(一)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1.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全面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科技学院和湖南林科院等的科技成果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本市科研机构的作用,由市农科所、林科所、农机研究所、油茶研究所、节水灌溉试验站联合组建湖南省红壤区现代农业研发推广中心,与园区企业开展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2.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完善一批农业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专业技术协会等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服务机构和人员要因地制宜地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对园区农户的专业化、一条龙的技术服务能力。培育科技成果推广业务的中介机构,建立综合性的红壤区现代农业技术研究中心。

3.强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将分别实行“科技特派员+种养殖大户+农民”、“科技特派员+示范园(基地)+农户”、“大科技特派员+小科技特派员+农户”、“科技特派员+协会+农户”、“科技特派员+企业+专业协会+农户”等科技特派员运行模式,以全面加强园区的科技支撑力量。为确保园区科技特派员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园区将按瓜果、油茶、牲猪、粮食、中药材等产业类型,组建科技特派员技术支撑组,为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二)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企业

1.鼓励农业企业自主创新。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农业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重点扶持特色产业基地的企业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产品标准,促其企业产品创国家名牌,参与国际竞争。

2.鼓励农业企业转化已有成果。鼓励企业积极承接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包括各科研单位的人员)予以一定奖励。将入园企业的毕业考评与企业成果转化率相结合,将企业承担的已转化科技成果对农民增收、优良育种推广和农产品新品牌创立的贡献纳入到毕业考评中。

3.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办企业。在科技项目扶持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市级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创业。鼓励各地采取小额信贷、地方财政专项经费、科技项目优先支持等优惠政策,对农业科技人员给予扶持。引导农业科技人员下到基层,以创办农业科技企业或专业技术合作社等多种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三)抓好特色基地建设

以基地为纽带把周边农民组织起来,以产业链条的方式连接成产业化生产体系,重点建设优势种苗示范基地、高产水稻栽培示范基地、食用菌良种培育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绿色瓜果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優质中药材种植和种苗示范基地,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

1.优质农业种苗示范基地

——珍稀柑桔苗木基因库基地。以市柑科所和熙可公司现有的1万m2阳光大棚和250个珍稀柑桔品种为基础,新建2万m2阳光大棚,收集、引进克里曼丁系列、地中海系列等品系以及柑桔育苗珍稀砧木材料。

——优质柑桔苗木繁育基地。以市柑科所现有50亩苗圃和熙可公司承建的中国南方优质水果永州快繁中心2万m2阳光大棚为载体,建立“优质柑桔苗木繁育园”,规模扩大到600亩,引进选育和提纯复壮食用柑桔品种30-50个,实现年供1000万株、无病毒接芽2000万个。

——优质林木繁育基地。以市林科所现有200亩苗圃和湖南科技学院100亩油茶苗圃基地为载体,扩大规模到500亩,重点引进、选育适合中国南方地区的高产优质油茶、花卉、速生丰产林等林木品种20个,年产优质林木和油茶苗1000万株。

——优质西瓜种苗繁育基地。以永州昱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有的1万m2高标准阳光大棚为基础,新建2万m2阳光大棚,建立“黑美人西瓜种苗繁育园”,培育黑美人西瓜种苗,实现年提供无病毒、可连作的黑美人西瓜容器种苗1000万株。

2.高产水稻栽培示范基地。以市农科所现有1000亩水稻试验基地和技术为依托,加强同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隆平高科合作,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园区内推广“种三产四”高产水稻栽培示范基地1万亩。

3.食用菌良种培育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以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南农大食用菌研究所为依托,投资1500万元,建立示范规模达500亩,年产珍稀菌5000吨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到2015年,食用菌深加工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万元产值耗能、耗水、单位面积产值、劳动生产率、利润率和产值研发比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4.绿色瓜果标准化种植基地。利用园区大面积红壤土地资源优势,以现有瓜果基地为基础,发展柑橘、西瓜、草莓和特色水果标准化种植基地1万亩。

5.优质中药材种植和种苗示范基地。以敬和堂制药为依托,建成2万亩亩以罗汉果、厚朴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3千亩中药材种苗示范基地,按国家GAP规范化种植品种100余种。

四、永州农业科技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永州农业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由分管科技的副市长任组长,管委会主任任常务副组长,市科技局、发改委、经信委、招商局、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园区管委会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园区科技部门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日常工作,执行和落实领导小组的重大决策,行使监督引导职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完善政策措施

贯彻落实湖南省科技进步、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方面的政策优惠,推进永州市委、市政府《永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政策法规的实施。紧密结合《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示范基地建设总体思路,修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土地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等优惠政策,并加强对技术创新与引进、成果评价登记、成果转化转让等各环节政策优惠力度。坚持在《永州农业科技园入园企业管理办法》的约束下,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分享机制,出台鼓励企业加强对技术引进、吸收、二次创业投入的奖励措施,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扶持政策体系。

(三)培养转化人才

建设多层次全覆盖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切实提高科技人才和企业人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培养和孵化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形成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农业研究推广中心等科研机构培养一批技术创新、科技型企业家和专业科技人才。创建农民大学,培养乡土科技人才,建立镇、村、组三级科技服务网络。组织园区从业人员和周边农户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其经费纳入农民培训年度计划。

(四)加大资金投入

大力引进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服务机构,开拓多种科技金融合作途径,促进农业银行、风险投资等多元资本参与到科技型企业的产业化投资,不断增强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角色。将厅、市、区政府对园区的财政支持资金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倾斜。加强对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监管职能,保证招商引资重点服务于农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于特色产业。

(五)加强服务保障

积极为园区内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绿色服务通道,对于涉及的相关新增、取消、调整等行政审批事项优先办理,为新注册的成果转化企业提供一条龙免费服务,在手续完备的条件下三天办结。不定期为园内企业提供行业发展动态、资本市场、竞争情报等方面的免费培训与咨询,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定期通过开办科技讲座、示范区惠农论坛等,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

*本文属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湖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科技研究 篇4

1、科技型企业的概念和特点

科技型企业是指那些拥有自己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端的,能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的企业。

科技型企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第一,在科技型企业的人员构造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事科技研究的人员占企业员工总人数的比例很高,这些科研人员包括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设计的科技人员、专业人员等。

第二,在科技型企业的资金运用上,在这类企业中,企业从事的是科技研究开发,所以在R&D上的花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是很高的。

第三,在科技型企业的组织特征上,大部分科技型企业都采取了扁平型的组织结构。

第四,科研型企业的主营方是以开发新的科研产品为主。

第五,科技型企业是高成长性的企业。

2、高端科技平台的概念和类型

高端科技平台是以通过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激活各科技资源,面向各科技型企业和社会提供研发试验服务的一种平台,其目的在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高端科技平台还将社会上零散的科技资源的科研单位纳入平台体系,整合资源向社会共享。

在高端科技平台的类型方面,主要有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创业为主的创业平台、以研发为主的研发平台和以信息等资源共享为内容的资源共享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六大类。

二、现状

目前,科技型企业参与高端科技平台建设主要有以下三个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在这一模式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企业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人力、财力、大型科学设备和仪器,使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科技型企业参与创业平台、科研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上。

第二种模式是以企业主导参与科技平台的建设。在这一模式中,由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很高,科研人才素质普遍较高,科技型企业有能力进行科技研究与开发,所以可以凭借市场的力量,按照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企业的需求来参与高端科技平台建设。但是,当前我国企业发展不成熟,在资金、人才方面缺乏,导致这种模式目前还不存在。

第三种模式就是科技型企业在参与高端科技平台建设时应充分考虑政府和企业双方面的因素,以政府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种模式并存的方式参与科技平台的建设。在这个模式中,虽然存在一定的优势,例如资金资源丰富等;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包括企业自主性发挥受到限制。科技型企业参与院士工作站、工程科技研究中心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中普遍采用了这种方式。科技型企业参与高端科技平台建设分类情况见表1。

三、存在的问题

科技型企业参与不同科技平台建设存在不同的具体问题。一是政府主导模式下参与科技平台建设时,政府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为科技型企业参与科技平台建设创造条件,但是仍然存在科技型企业对于科技平台提供的科研设备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和闲置的问题。二是科技型企业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主导模式参与科技平台建设时,既存在有利条件,包括资金充足和人才质量高等;也存在不利条件,包括科研设备和信息利用效率不高等。

1、专业性人才缺乏

科技型企业在参与科技平台建设时,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支撑,但当前科技型企业参与科技平台建设时缺乏专业型的人才。由于许多企业的科研人员对科技平台建设的模式和制度等方面不熟悉,造成科技平台建设的障碍。以科技型企业参与创业子平台的建设为例,这些企业对参与创业子平台建设的创业机制不了解,造成企业参与平台建设时存在障碍。以科技型企业参与院士工作站建设为例,科研人员的专业素质低,包括学历不高、对知识研究不透彻,导致科技型企业无法与院士工作站的人员、技术对接。

2、资金供给不足

企业参与科技平台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许多企业在平台建设中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资金的缺乏已经成为目前参与科技平台建设的突出问题,造成科技平台建设难以实施。以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平台为例,现在许多企业希望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和科技研发资金进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而政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是有限的,这就造成政府资金分配不足。

3、企业与依托主体关系不合理

科技型企业在参与科技平台的建设时大多依赖政府以及一些社会组织的支持,包括在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对于企业本身的需求考虑不足,盲目参与平台建设。以科技型企业参与院士工作站平台的建设为例,企业虽然可以得到政府资金和人才方面支持,利用社会组织提供的各项资源。但是,科技型企业参与院士工作站时,科技型企业的依托主体结构不合理,企业主要依靠高等院校、科研所等。然而,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依托自身需求建设平台的情况是非常少的,在科技型企业参与院士工作站时忽略了企业的自主性。以科技型企业参与地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工程技术中心大多依托龙头企业建设,由于依托单位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定位不准,往往将其作为自身的技术中心进行管理,部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能理顺与依托单位的资产、人力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关系,导致企业参与平台建设时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四、策略

1、培养参与科技平台建设的专业化人才

科技型企业参与高端科技平台建设离不开高素质、懂技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可以解决科技型企业参与高科技创业平台和地方工程科技研究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以企业需求为重点,采取核心人才带动引进、平台建设项目开发引进、高科技创业平台和地方工程科技研究中心工作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引进制度,引进适应企业参与高科技创业平台和地方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人才。

其次,在科技型企业内部加快形成创新主体,促进科技型人才参与高科技创业平台和地方工程科技研究中心的有效聚集,形成专业人才的充足供给。

最后,在科技型企业参与高科技创业平台和地方工程科技研究中心建设的实践中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为科技型企业的科研人员与高科技创业平台和地方工程科技研究中心在技术上的衔接提供平台和培训。

2、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投入。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注入等方式对企业进行资金的支持,提高企业的研发速度和创新水平。

其次,在科技型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时,企业内部应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用、专项使用”原则,保证资金合理运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最后,科技型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时,要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抓好资金的流程能力管理,企业财务部门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保证企业参与科技平台建设所需资金,为科技平台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3、合理化依托结构,发挥科技型企业主体性

合理化的依托结构需要发挥政府和企业双方的力量,不能过分依赖政府,合理化的结构可以解决科技型企业参与院士工作站、工程科技研究院等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企业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在参与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时应认真选择合作项目,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并迅速与院士工作站、工程科技研究中心的专家对接。

另一方面,科技型企业、院士工作站和工程科技研究中心应形成长效合作协议,与院士积极沟通,应对企业研发合同的签订、对企业研究人才的培育、在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等方面进行多次对接,为企业量身打造发展计划,帮助企业在自主创新的投入主体性、决策主体性、研发主体性和应用主体性发挥上积极探索出途径和发展模式,提升科技型企业参与院士工作站、工程科技研究中心平台建设的自主科研能力,打造更好的依托主体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平:以科技服务平台支撑江苏创新型经济发展[J].群众,2011(6).

[2]王安德:论创新与企业孵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永谦: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4]张圣恩: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J].太原科技,2005(5).

中日科技哲学比较研究纲要 篇5

中国与日本有关研究科技哲学的文献都比较匮乏.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中日两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重点应集中在中日双方对各自研究特点进行概括,同时,对中日科技哲学研究进行比较分析.以此加强我国科技哲学教育,丰富科技哲学思想发展史的研究内容.

作 者:张富国 解恩泽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科技哲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 刊 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 CHU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0(3) 分类号:N031 关键词:科技哲学   比较研究   中国   日本  

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研究 篇6

[关键词]校园 科技文化 班组文化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85

南宁市北湖路小学现有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35人,教师52人。2013年以来,我们提出走“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以科技教育为特色、以普及为基础、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推手、以竞赛为促进、以教研为引领,形成了处处是科技、人人学科学的良好文化氛围。经过近年来的精心打造,学校在南宁市逐步树立起了科技立校的特色教育品牌,成功举办了2013年、2014年南宁市青少年科学节,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十佳”科技实践活动、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和谐单位、自治区绿色学校等各类荣誉称号120项。现笔者浅谈一下我校如何打造校园科技文化,以供读者参考。

一、以学生为本,积极打造校园科技文化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学校提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探究为核心理念。近几年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大力引进科技元素,目前已初步建成科技大道、科趣园、求知长廊、壁挂式科技馆、科技体验室、科技作品展示厅和科学体验班等多处科技教育文化景观。值得一提的是,本校的求知长廊和壁挂式科技馆的建立。这里原本只是一个静态的宣传长廊,后来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进了多套壁挂式科技展示板,增加了2个大型书柜,存放了4000多册科技教育类书籍,把单一的长廊改造成了一个开放式科技图书室和壁挂式科技体验馆的求知长廊。学生都说,学校给他们创造了一个乐趣无穷的科技校园。

二、以班级文化为载体,激发团队创造潜力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延伸,是学校文化的内涵式发展。我校以班级文化为载体,把科技教育融入班级的日常建设中。如学校推行每个班级确立一个科技主题,以历史上的科技名人或科技元素为班级命名,涌现出了航母班、神舟班和钱学森班等别具特色的科技主题班。同时,各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探究精神,提炼班级口号、理念、目标和精神,制定班级发展愿景,让学生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学生以科技文化为班级精神,朝着班级目标和发展愿景努力奋斗,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学生在浓厚的科学氛围中快乐创造、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三、研发特色校本课程,丰富科技教育内涵

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是学校推行科技特色文化的基础工程,为此,我们在校本课程上着力打造“三化”,即科技课程校本化、科学精神班本化、科学教法学科化。具体做法为:一是增加科技实践的时间。学校在执行国家规定的每周一节科学课外,还利用每周二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来增设科技实践课,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二是研发科技校本教材。为解决班主任非科学专业出身的授课困难问题,学校成立了科学学术专业委员会,由科学专业的教师研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每周出示一期PPT课件供全体教师下载、学习,为学校推行科技教育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三是把“手脑相长”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鼓励教师勇于突破常规。如语文学科学术委员会研究的“情境背诵法”“模型认字法”等,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背诵课文,使枯燥的认识生字的过程变得有趣;数学学科学术委员会研究的“学具辅助教学法”“树状条件分析法”,让数理更加形象,使得应用题的解题逻辑更加清晰;体艺学科学术委员会结合校园操编导了“兔子舞”,跳出了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

四、以活动为推手,打造师生的科技“盛典”

为进一步营造学校的科技文化氛围,我校还充分利用每年一度的科技节宣传日,积极承办南宁市级、城区级等各类科技节活动,依靠南宁市科学技术协会、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精心组织科技节活动,把每一次科技活动打造成为师生的科技“盛典”和科技“狂欢节”。在科技节活动中,学校组织开展航模、快艇、赛车和自制飞行器等各类竞技比赛,并对各班的科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比,拿出代表性的科技获奖作品和天文望远镜等真实的科技物品给学生动手体验,通过开展活动把整个校园的科技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同时,我校还邀请市内各兄弟学校观摩、交流,逐步打响北湖路小学的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经过近年来的精心建设,北湖路小学的科技特色校园文化已逐步形成,并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北湖路小学将继续拓展科技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全校师生的科学素养,让科技教育之花绽放校园,让科学在校园里流行起来。

科技研究 篇7

1 关于研究科技研究不端的专题论文情况评析

笔者于2009年7月6日以不同的篇名在中国期刊网检索全部数据库中1980年以来研究科技研究不端的专题论文, 其中, “科研不端”名下检索到98篇 (1998、1996年度各一篇, 其余全部为2000年以来所写) 、“学术不端”名下检索到141篇 (全部为2002年以来所写) 、“学术腐败”名下检索到339篇 (97年度1篇, 98年度4篇, 99年度2篇, 其余全部为2000年以来所写) 、 “学术失范”名下检索到62篇 (98年度1篇, 99年度1篇, 其余全部为2000年以来所写) 、“科学不端”名下检索到25篇 (89年度1篇, 93年度1篇, 其余为2000年以来所写) 。

资料情况显示: (1) 我国最早关于科研不端研究的文章是1989年发表的;之后, 90年代陆续有研究成果发表, 现有的文章绝大多数发表于2000年之后。也就是说, 虽然上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社会现实中的科研不端现象存在, 但当时还没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也未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自2000年以后, 科研不端现象愈发突出, 理论界才逐步对科研不端行为展开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2) 对于科研不端问题的研究, 低水平的重复现象普遍, 不少论文全文的长度不到两个页码, 真正是有思想有内容而值得研读的论文很有限。

(3) 目前国内理论界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研究, 居于宏观层面的多, 而且多是采用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分析现象、剖析原因和设计对策。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在于揭示科研不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强调治理的必要性;在对策设计方面, 多限于宏观层面, 而很少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展开研究。实证的研究和定量的研究是薄弱环节。好在有几篇文章利用了经济分析或者数学模型建构等方法来研究问题, 值得提倡。所以, 治理科研不端行为的重要性已经不是下一步理论研究的重点。

2 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称谓、内涵与外延

2.1 研究状况

2.1.1 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称谓。

资料显示, “科研不端”、“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科学不端”、“学术失范”和“学者腐败”等术语都曾不同程度地有过使用。现在, 科技部、教育部以及一些高校的有关规范性文件有的使用了“学术不端行为”, 有的使用了“科研不端行为”;同时, “学术腐败”一词也很受公众的偏爱而被广泛适用。

2.1.2 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内涵, 人们认识不一。

有学者认为, 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科研研究计划、经费申请、研究行为、研究评审和研究报告等学术和研究活动过程中伪造、篡改、剽窃及其他严重背离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的学术规范、公认道德以及滥用和骗取学术科研资源、严重背离社会公德、社会规则的行为。但是, 不应该包括学术科研活动中诚实性过错和不同意见争鸣的行为。”有学者认为, 学术不端行为应定义为:在学术研究计划制定、经费申请、研究行为、研究评审和研究报告等学术和研究活动过程中伪造、篡改、剽窃及其他严重背离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的学术规范、公认道德以及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严重背离社会公德与社会规则的行为。

《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则规定:“科学不端行为是指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中南大学科研道德与诚信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六条规定, “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科研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惯例的行为”。

2.1.3 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外延。

无论是学者, 学术团体的规章制度, 还是官方的规范性文件, 对科研不端行为外延的界定不一。

有的学者主张, 科研不端行为包括: (1) 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 (2) 抄袭、剽窃、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 (3) 请人代写论文、伪注 (伪注主要是指虚假或不真实的引注, 主要表现为伪引、胡乱编造参考文献、转引却未说明等情形) ; (4) 论文发表过程中由作者和出版者忽视论文质量而结成利益联盟; (5) 伪造、篡改实验数据; (6) 重复发表论文或用一篇完整的论文发表的科研成果分为多篇投稿; (7) 在课题申报、课题评审中所出现的腐败行为; (8) 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 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 (9) 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 (10) 其他科研不端行为。

《中南大学科研道德与诚信规范 (征求意见稿) 》所指的科研不端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 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结题验收等科研活动中做虚假的陈述, 提供虚假的个人信息;伪造获奖证书、论文发表证明、文献引用等证明材料;未经允许冒签、代签他人姓名等; (二) 在科研活动过程中抄袭他人作品, 剽窃他人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或科研实验数据、调查结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等; (三) 在研究结果中, 故意捏造事实、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记录、图片、结果和引用的资料等; (四) 未参加实际研究或者论著写作, 而在别人发表的作品上署名;未经被署名人同意而署名等; (五) 滥用学术地位或利用工作之便, 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和妨碍他人研究活动, 包括故意毁坏或扣压他人研究活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 以及其他与科研有关的财物;故意拖延对他人项目或成果的审查、评价时间, 或提出无法证明的论断;对竞争项目的审查设置障碍;或应经而未经同行专家评议的研究成果, 向媒体公布时夸大成果价值; (六) 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科研劣迹, 包括参与他人的科研造假, 与他人合谋隐藏其不端行为, 对投诉人打击报复; (七) 在各类项目评审、机构评估、出版物或研究报告审阅、奖项评定时, 出于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利益冲突而做出违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绕过评审组织机构与评议对象直接或间接联系, 收取评审对象的馈赠; (八) 违背学术界公认的科研道德规范的其他行为等。

科技部2006年11月颁布的《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 (试行) 》规定的科研不端行为包括: (1) 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 (2) 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3) 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 (4) 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 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 (5) 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 (6) 其他科研不端行为。

2009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规定, 高等学校对下列学术不端行为, 必须进行严肃处理: (一) 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二) 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三) 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 捏造事实; (四) 伪造注释; (五) 未参加创作, 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六) 未经他人许可, 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七) 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2.2 评析

“名不正, 则言不顺”, 不同的称谓就有不同的内涵与外延的概括。而且, 即使是在“科研不端行为”这一称谓之下, 学者们的见解、政府规范性文件、单位的规章制度所列举的科研不端行为的具体行为样态也不完全相同。因此, 进一步研究这些词语内涵与外延的差异, 并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 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之一。

“学术”, 其本意是指“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学术不端行为”一词注重从学者个体的角度指出学者的学习研究过程中的非诚信行为。然而, 在现实社会中, 这些科研不端现象, 显然不完全是个人的问题, 也不完全是政府与个体的关系问题, 还涉及到个体与社会方面、单位组织、学术团体等方面的关系问题。因此, “学术不端行为”的称谓似乎不利于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应对措施之设计。“腐败”一词的本意是 “腐烂、堕落”, “学术腐败”, 按照人们的惯常理解, 是指在学术领域中, 与权力、金钱、物质、社会关系等非学术性的因素有关的不端行为。它突出的是公共权力、物质利益、色情等非学术因素在科研立项、结项、评审、评奖等活动中的不当影响。因此, “学术腐败”一词很难全面概括所有的学术不端行为。

“科研”本意是指 “科学研究”, “科研不端行为”的提法, 则注重指“科研领域”中出现的不端行为。但随着科学与技术的日益融合, “科学技术”逾来愈成为一个复合词在各种场合高频次地出现。因此, 不仅“科学研究”领域, 而且“技术开发”领域, 同样地会产生不端行为而需要治理。于是, 客观上就需要, 或者对 “科研不端行为”做扩大解释, 使其包括“技术开发不端行为”, 或者将“科研不端行为”直接改成“科技研究不端行为”。显然, “科技研究不端行为”的提法是最好的选择。

3 关于科技研究不端行为的成因

3.1 研究现状

研究发现, 科技研究不端行为成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促成的。其中有科研人员道德的缺失、有单位和社会团体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有国家法律法规的阙如;有社会其他领域因素的渗透等等。

但是, 现有理论对哪些因素是科技研究不端产生的主要原因, 哪些因素是条件, 认识不一。熊万胜从组织认可和组织权威的影响力着手, 分析了作为职业机构的实体性科学组织对科研活动中不端行为的产生的影响;刘爱玲认为, 权威功能的不恰当运用和奖励制度的不完善为我国科技奖励活动发生不端行为提供可能机会;李真真则置于社会转型中分析科研不端行为的诱因, 认为原因在于体制的 (包括 “单位制度”和 “官本位”现象) 、制度的 (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 以及由此形成的科学的功利化和科学作为工具化的极端倾向等社会文化;吕东锋、单宝龙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形成从利益、道德、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强调缺乏科学的学术评价体制、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因素的原因力;王雅芬认为组织权威影响力无限扩大是导致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的最为根本的原因;平丽的研究结果是不公正的评审和软弱的监督。

3.2 评析

笔者认为, 科技研究不端行为的具体样态不同, 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就会不同。而且, 同样的某一种类的科技研究不端行为, 其具体的产生原因也会有所差异。所以, 关于原因和条件的研究, 只能是宏观的一般性的概括以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而且, 对于原因的一般意义上的解释也不应成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然而, 有学的学者结合科研立项、科研实施、成果发表成果申报和评议等具体环节, 分析各类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 则有助于问题研究的深化。

4 关于科技研究不端行为的应对措施

4.1 研究现状

与前述的原因分析相对应, 科技研究不端行为的应对措施包括加强科研人员学术道德培养、健全单位和社会团体规章制度、强化国家法律对科技研究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等, 这已经成为共识。如有人认为, 要减少这种行为需要从法律的规制、科研评审机制、监督机制和科学工作者自身做好自我约束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 才能防范和控制科研不端行为。

分歧在于究竟那一种路径更加有效。由于各自所主张的原因的不同而有不同侧重。张立认为诚信教育是关键的路径;江新华认为, 维护科研诚信关键在于科研制度建设;谢旭成也认为科研诚信的架构——制度比道德更加重要。平丽的研究结果是公正的评审和审计力度越大, 越有利于遏制“科研的不端行为”的发生, 同时创新成果也随之增加。

尽管多数学者认为科研制度建设很重要, 但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惩治理论研究却十分薄弱。截止目前, 从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政治与法律”类中, 分别以“学术不端”和“科研不端” 来检索, 检索到的从法律制度构建的角度设计对策的文章只有6篇。这些学者做了有益的探索。其中, 郭薇指出, 学术腐败的法律规制的立法现状是:学术行为规范缺失、知识产权法的规定不足、学术惩戒制度缺乏、刑事制裁力度不够且涉及面过窄;其完善建议包括强化行政立法, 建立健全学术惩戒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强化刑事立法, 以刑事制裁严厉打击学术犯罪。董兴佩在研究了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其基本分类之后, 认为学术不端行为的构成要件有三个方面主体要件、行为要件、主观要件;学术不端行为惩戒组织机构和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程序。徐英军主张, 我国科研不端行为需要进一步犯罪化;在“入罪”问题上, 要实行“严而不厉, 宽严适度”的刑事政策, 重要的是要通过刑事法律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的国家与社会对付犯罪的意志倾向。

4.2 评析

应该肯定, 科技研究不端行为的治理需要从科研道德的培养、科研单位和科研团体的规章制度的规范、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等方面, 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但是, 鉴于各个学者成长的过程不同、具体的不端行为产生的时空条件不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也不同, 因而就很难笼统地说, 诚信教育、单位 (社团) 规章制度、国家法律或者社会良好环境, 哪一方面最重要。基于“真理是特定时间和空间的真理”, 我们只能说在一个具体的时空中哪一个措施最关键, 也只能在一个具体的条件下来设计一组对策:包括长远的战略规划 (如从科研诚信教育做起) 和短期的应对措施 (如目前急需的是强化法律的治理) 。

前文已述, 目前很少人真正从法律制度层面设计对策。正是理论研究的不到位, 2007年2月修订的《科技进步法》第70条规定的违反科研诚信的法律责任是很粗疏的。该条规定, “抄袭、剽窃他人科学技术成果, 或者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弄虚作假的, 由科学技术人员所在单位或者单位主管机关责令改正,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获得用于科学技术进步的财政性资金或者有违法所得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追回财政性资金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 由所在单位或者单位主管机关向社会公布其违法行为, 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申请国家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和国家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此外, 国家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如教育部2009年3月颁发《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法律后果之规定也是粗线条的。所以, 未来理论研究应加强法律制度设计, 研究各种科技研究不端行为的民事违法类型、行政违法类型和刑事违法类型, 研究不同违法类型科技研究不端行为的具体构成要件, 以及相应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 以便法律治理措施具体化、合理化和完备化。

5 结语

自2000年来我国理论界加强了对于科技研究不端行为的现象描述、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的设计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指导我国治理科技研究不端行为实践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理论的研究现状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未来的理论研究的重点应由讨论治理科研不端行为的重要性转向应对科技研究不端行为具体操作规范的设计。笔者认为, 至少以下三方面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1) 进一步研究“科技研究不端”与“科研不端”、“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内涵与外延的异同; (2) 加强从不同的学科、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科技研究不端问题的定量研究; (3) 加强治理科技研究不端行为规范化治理研究, 包括单位 (社团) 规章制度的设计和法律法规的立法建议等。

摘要:未来理论研究的重点将由讨论治理科研不端行为的重要性转向应对科技不端行为的具体操作规范层面。与“科研不端”、“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等称谓相比, “科技研究不端”一词更为恰当;对科技不端研究行为的治理需要从科技道德的培养、科研单位和科研团体的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但目前急需强化法律的规制。未来理论研究的重点有:进一步研究“科技研究不端”与“科研不端”、“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内涵与外延的异同;加强在不同的领域、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科技研究不端问题的量化研究;加强科技研究不端行为规范化治理的具体制度设计研究。

科技研究 篇8

1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调发展机制分析

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都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协调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绩效会产生重要影响。首先,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两类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一定区域范围内,既定的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之间存在理想的配置状态,即金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张世晓 ( 2009) 对中国29个主要创新集聚城市的实证研究发现,区域创新集聚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区域金融结构变化的支配而协同演进。在一定制度、技术和经济结构的影响下,通过科技与金融资源的动态调整可以逐步实现区域创新系统的理想配置,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其次,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可以调节两者的供求均衡关系,改善科技金融绩效。科技金融组织为区域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发挥其对科技创新项目的筛选与事后监督管理作用,以保证资金配置与使用效果,满足区域科技创新的需求。而区域科技创新主体对科技金融会产生需求关联和正向激励效应,科技金融体制、科技金融回报率和创新能力是科技金融供给的决定因素。左志刚 ( 2012) 对32个国家10年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两类权益性金融渠道的发展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银行信贷扩张则表现为负向影响。可见,金融结构优化对区域科技创新结构改善产生重要影响,金融与科技供需结构匹配性的提高将减少科技金融在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领域的失衡,改善科技金融结构和绩效。再次,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保障机制。区域金融体系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结合存在“市场失灵”的空间,法律制度、公共信息服务、政策性金融和引导政策、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改制上市等政策支持至关重要。周昌发 ( 2011)认为目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还存在制度系统性差、层级较低、法律不完善等不足之处。如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是科技金融主体收益保障的重要前提。无形资产评估、信息披露、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招商等政策是建立科技金融主体间合作沟通的桥梁。肖泽磊 ( 2013) 根据苏州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从科技金融产品建设、科技金融信用建设、科技金融制度建设和科技金融市场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政府引导型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最后,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面临的最大约束在于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体制机制。地方科技投入体制正从地方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向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转变,而区域金融体制才开始从中央强制型制度变迁向地方政府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转变,两者在制度变迁中存在不同步。范祚军 ( 2012) 认为,区域金融发展中存在市场化制度演进与地方行政干预方式调整之间存在梯度差异导致区域金融发展的内生机制难以形成。科技与金融结合体制机制构建有赖于两者制度变迁的适应性和协调性。顶层的制度设计和基层的制度创新之间存在亟待解决的冲突,如国家关于科技支行混业经营的规定和地方性中小银行制度创新的矛盾。科技体制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发展和创新的不协调将导致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阻碍难以从根本上消除。

2 湖南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2. 1 在科技创新方面,湖南综合科技创新能力和绩效逐年提高,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比,湖南区位优势不明显,近年来社会研发投入力度也不强 ( 不足2% ) ,远低于北京的5. 88% 、深圳的3. 81% 和上海的3. 16% ,但创新投入力度增速较快,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迅速,科技创新聚集效应显著,创新投入产出效果较好。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湖南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10位、创新绩效排名全国第8位。2007年以来,湖南共取得4634项各类科技成果,115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五位,其中长株潭地区占全省70%以上,成为湖南最重要的创新极。长沙高新区企业累计授权专利8400多件,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综合创新能力分别名列全国高新区第2、第6位。目前湖南有5个国家高新区、1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居中部第一。从经济发展成效看,2008 2012年,湖南经济总量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前十,年均增长13%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发挥了关键作用。由此可见,湖南走出了一条内驱型本土创新发展之路,科技创新绩效和聚集效应明显。

2. 2在科技金融方面,湖南初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形成引导和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区域科技创新的局面

自2011年长沙高新区成为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园区以来,湖南出台《关于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的实施意见》、《湖南省科技保险工作试点方案》、《关于促进湖南省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从科技金融结合专项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推进企业股份改制、开展科技保险试点等方面积极转变财政投入方式,创新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随着创新产出能力提升、科技财富和增值效应增强,不断拓展的科技金融需求空间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目前长沙高新区有金融以及相关中介机构300多家,其中投资机构超过100家,注册资金达300多亿元。初步形成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保理、财务公司和服务外包等多元化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区内科技支行已对园区内160多家小微企业贷款3. 8亿元,其中贷款额100万元以下的企业达60家。区内有32家上市公司和20多家拟上市企业,以到场外市场挂牌为目标进行股份改制的企业有72家,完成内核21家,完成股改31家,数量在全国高新区中名列前茅。株洲高新区目前有18家银行,3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担保公司,是全市金融最密集地区。株洲制定的“4215”计划将在5年内重点培育40家拟上市企业,帮助其中20家完成股改,10家通过券商内核,5家挂牌上市。湘潭高新区有金融机构9家,金融中介机构8家。其中2家创投机构注册资金达1. 8亿元,3家担保公司注册资金5. 2亿元。现园区列入重点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企业达到11家,4家完成股改。由此可见,湖南科技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金融聚集和扩散效应开始显现。

3 湖南科技与金融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3. 1 金融聚集滞后于区域创新聚集

近年来,湖南科技创新的聚集程度迅速提高,长株潭地区已经成为湖南科技创新聚集中心,但其科技金融的聚集程度还相对不足,科技金融需要的相关专业服务机构聚集程度不足,如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会计和管理咨询机构、区域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多明显不足。长沙科技金融资源对株洲和湘潭等其他地区的辐射效应不强,区域科技金融资源的整合和市场的联动不足。根据徐玉莲 ( 2011) 的研究,我国各省市整体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程度较低,除少数富裕省份之外,科技金融发展滞后于科技创新的发展,且东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明显,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金融资源的聚集与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程度存在差距。

3. 2 金融结构与区域科技创新结构不相匹配

目前,湖南以银行主导的科技债权融资体系和股权投资偏弱的结构不适应湖南先进制造业、高性能金属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水平稳步提升,风电装备、轨道交通、节能与环保、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和生物医药、资源环境、航空航天、高技术服务业等两型潜力产业科技创新迅速发展的趋势。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股权投资对新兴业态的两型产业支持乏力,滞后的科技金融结构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如长沙市现有的4支风投基金对扩展期和即将上市的企业关注过多,而对处于初创期、现金流不足、急需资金的小微科技型企业的投入不足。另一方面,长株潭地区内部科技金融资源聚集程度和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存在非均衡发展不利于创新资源和知识的跨区域扩散。

3. 3 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不适应特色产业和特色园区科技创新需要

目前,湖南特色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群发展较为迅速。如长沙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长沙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株洲高新区“动力之都”、湘潭“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长沙先进工程机械制造产业群、浏阳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群、湘潭矿山装备产业群等都成为区域特色创新极。但与特色科技创新相比,科技金融的特色创新尤显不足,与园区和产业结合的特色金融产品不多,政府引导基金的针对性有待加强。商业银行垂直管理体制和科技小贷公司不合理管制严重影响本土化金融产品创新。区域产权市场发育不成熟、估值定价机制不合理等都制约股权投资者的积极性。

3. 4 科技金融人才队伍远落后于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目前湖南科技金融领域专业化资本运作水平高的人才普遍短缺,特别是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科技金融人才团队建设远滞后于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导致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和绩效整体水平不高。据统计,近5年来,湖南共引进各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3万余人,但金融类人才引进不足100人,难以满足科技金融发展需要。

4促进湖南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4. 1 实施科技金融聚集工程,走 “集约” 发展之路

首先,大力发展长株潭科技金融聚集区。将长株潭打造成辐射湖南乃至中部地区的资源共享、功能齐全、良性互动、辐射和溢出效应显著的科技金融资源、服务和人才聚集区。其次,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科技银行、创业投资、私募基金、天使投资进入长株潭地区。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科技金融机构,建议设立麓谷科技银行,大力促进会计和管理咨询、知识产权咨询评估、信用评级等科技金融急需的相关专业服务机构聚集。最后,整合区域科技金融资源形成集约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长株潭科技金融快速增长和特色创新资源聚集的优势,以长沙先进工程机械制造产业群、株洲“动力之都”建设和湘潭先进矿山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为重点,加强园区科技金融互动,使长株潭高新区连片发展,形成长株潭科技金融的集约发展模式。

4. 2 调整区域科技金融结构,走 “两型” 驱动之路

通过两型产品政府采购 ( 政府租赁南车时代的新能源汽车) 、两型产业优惠信贷、设立长株潭两型产业投资基金、两型科技创新园区基金等方式引导两型驱动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一要根据湖南科技创新动态发展灵活调整区域科技金融结构。在发展初期,要稳步引导科技银行加大对两型产业和两型园区科技创新主体的授信规模。在快速发展期,要适当扩大两型科技金融市场规模,积极促进有利于引导长线投资和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中试和工业化阶段的创新活动进行支持的两型产业基金等多样化融资工具的发展 ( 如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湘电集团风能设备融资租赁模式) 。二要加大对两型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从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面出台支持两型优惠信贷和两型股权投资政策。通过促进银行转型提高科技信贷对区域两型产业群科技创新的支持效率,强化金融产业链与两型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入合作,带动区域两型产业产学研金各环节开展更为紧密的衔接和合作。三要大力发展两型产权交易市场。依托湖南现代生态农业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建立中部生态农产品交易中心。鼓励碳交易所、排污权交易市场等两型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4. 3 推进特色科技金融产品和组织体系建设,走特色 “创新”之路

一是设计和推出适应地方特色产业和园区科技创新需要的金融产品。通过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联合建立风险池基金、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商业银行推出“科技领军人才信用贷款”, “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贷款”、“科技创新链在线融资产品”等创新产品。鼓励各类风险投资机构、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特色产业基金。如湖南湘江产业投资基金、湘潭两型社会产业投资基金等。二是建议省科技厅、发改委和财政厅联合制定鼓励“产学研金介”联盟创新模式的政策。优先支持创新联盟承担国家和省级重点科技项目以及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构建“产学研金介” 联盟创新网络平台,通过各种科技创新论坛、投资论坛和合作论坛增加创新主体和金融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交叉学习。三是建立区域科技金融绩效考核和风险监控机制。建议由省科技厅牵头成立科技金融绩效评估办公室,通过构建与区域科技创新紧密结合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相关部门的政绩考核机制。建立区域科技金融协调发展预警监控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

4. 4 夯实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的制度和人才基础,走“软实力”提升之路

首先,建立湖南科技金融统筹协调委员会,加强政策协调。由湖南省科技厅牵头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等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整合相关政策资源,强化制度保障。其次,打造“信用长株潭”品牌,逐步完善湖南科技金融信用管理体系。建议成立“长株潭信用建设委员会”,构建长株潭科技金融信用服务平台,提供科技金融信用咨询和信用监督服务,打造“信用长株潭”品牌。引入国家级信用征信评价机构和法律、财务、审计、认证等中介机构,同时建立科技企业的信用资源库,整合信用资源,实现长株潭地区科技金融信用资源共享。再次,加大科技金融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依托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省内高校理工和经济管理等专业教育资源,加大对本土化科技金融创新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组织科技金融培训班,开展科技金融人才交流,加大科技金融人才引进力度和政策支持。再次,提高科技金融公共服务效能。要建立学习机制,提高政策制定者的人力资本,加强科技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引入科技金融专家咨询,民主协商机制,保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高效性。最后,加强区域创新文化培育。在长沙创业之都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利用湖南文化产业优势,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借助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加大对区域科技金融创新的宣传和交流。

摘要:通过对湖南科技与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提出促进湖南科技与金融协同创新要走集约发展、两型驱动、特色创新和软实力提升之路,以期实现区域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科技研究 篇9

公司之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科技创新,自主研制了 “卷制链条套筒系列模具及勒圆模的上钉座、磷化程序加温箱等加工工艺”,使用卷制链条套筒系列模具中用于冲压设备的连续模具,材料利用率提高25% ,成本降低25% ,该项技术于1999 年向国家专利局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002 年成功研发数控精密辗锻一次成型工艺技术,并第一次将该工艺应用于汽车同步器齿套的生产中。此项技术可以使材料利用率提高35% ~ 40% ,加工成本节省10% ,而且实现了少切削或无切削,减少了工序,缩短了加工时间,减少了加工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密度和精度,提升了产品质量,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2005年,公司研发的自动化链条配件生产线,全面提高生产效率及产能,并获得杭州东华链条集团优秀供方荣誉,且对小小科技生产的链条配件产品实行全线免检。

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凸显,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公司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产品转型、自动化改造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为公司快速发展再添动力,并且积极做好上市的准备工作,争取于2018 年在创业板上市,为公司的未来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1 小小科技创新之路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1. 1 企业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是第一推动力

小小科技董事长许道益始终将科技创新工作放在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亲自带领科研团队潜心研发,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因为许道益先生深知小小科技本身规模小、资金少,要想在企业发展上有所突破,唯一的途径就是在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上做好、做活文章。自主研制了 “卷制链条套筒系列模具及勒圆模的上钉座、磷化程序加温箱等加工工艺”,这使得小小科技生产的产品在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在企业发展最艰难的时候,许道益董事长仍坚守科技兴企的信念,鼓励大家继续从事科技创新工作,成功研发出了数控精密辗锻一次成型工艺技术,并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正是由于徐道益董事长的高度重视,起到良好的表率和督促作用,公司的科研人员也倍加努力,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也源源不断地从研发中心流出。

1. 2 稳定的科研投入是有效保障

小小科技早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专业型的研发车间,并且多年来一直以产值的6% ~ 7% 致力于研发的投入。即使在企业发展的困难时期仍前后投入600 多万元到科研工作中。2006 年,公司建设新厂区,又专门建立了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目前,公司拥有大量的研发人员和先进设备。其中研发人员共49 人,占到公司总人数的20% ; 公司采购众多设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准。高投入带来了高回报,小小科技找到了特色的专业制造技术,目标产品生产过程节能节材,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公司的材料成型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有的技术在全球同类行业中达到一流水平,在行业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1. 3 产学研平台构建不遗余力是制胜之道

小小科技成立之时就设立了研发车间,在2008 年迁入公司新址时,又扩大了原来的研发部门,增添了许多新的研发设备,扩展研发人员至49 人。小小人一直秉承 “以产促研,以研促产”的先进理念,在生产中研究,用生产所得资金支持研发,利用研发的新技术、新设备促进生产,可以说小小科技的发展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之中。同时小小科技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程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了紧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这些都为小小科技进行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4 用好用活政策是必要之举

这些年来,国家和省一级都设立了企业创新基金,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专门进行奖励,这本是促进科技创新的有效举措。如,小小科技公司生产精密锻件,由于在精密锻件生产技术工艺上有了根本性的突破,申报的空心轴辗制技术项目2010 年被安徽省科技部门破格纳入上报的全省18 家国家创新基金重大项目之一。除此之外,小小科技还多次成功申报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由于得到了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小小科技的科技创新之路再添动力。

1. 5 培育创新文化是永恒主题

小小科技十分注重创新文化的培养,董事长带头创新,积极鼓励创新,为员工提供资金和各项技术支持,同时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取得重大技术创新的个人和团队进行奖励。小小科技有着宽松、宽容的创新文化氛围,允许失败,允许冒险,因为小小科技明白每一次的科技创新都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但是只要有一次成功就能为公司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小小科技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小小科技的创新是自由、平等的,每个员工都有自由、平等的创新机会,公司为每位员工都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在小小科技,创新已经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的事,它也是小小科技全体员工共同的事业,创新的血液在小小科技每位员工的身体内激情地流淌着。

2 结论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当前,我国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产品低端和竞争力不强的困扰。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提升产品结构和产业链水平,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已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历史课题。绩溪县的小小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始终践行 “科创引领”战略,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产业链结构水平,成功化解了许多企业发展难题,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同时也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企业作为科研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责无旁贷地肩负着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同时,在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趋缓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状况下,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驱动力,走科技创新之路。安徽绩溪的小小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走的就是一条典型的科技创新之路。

关键词:小小科技,发展,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Z].2006.

[2]刘耀,金恩焘.企业模式的发展及创新型企业模式述评[J].深圳大学学报,2008,25(2):86-91.

[3]刘耀.创新型企业持续发展战略探讨[J].企业经济,2008(6):20-22.

[4]马永红,赵凌晨,刘拓.创新型企业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技术经济,2007(10):1-3.

[5]果洪迟.现代企业管理新趋势[J].北京商学院学报,2012,2(15):1647-1648.

[6]杨丽霞.科技创新要求优化创新环境[J].沧桑,2013,6(37):985-986.

[7]巫英,向刚.企业持续发展创新过程的重大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88-89.

[8]张丽娜.加快我国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科学,2014(6):245.

科技研究 篇10

在中国,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问题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方面。目前国内学术界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测度, 已经做出了各种评价指标体系, 并用DEA (数据包罗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集对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多等级多目标评价,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内涉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 (1) 定性地分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2) 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 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系统调查; (4) 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研究等。

高校科技创新一直以来虽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但其研究大多是从定性方面对科技创新加以探讨, 鲜有定量研究。而深入了解高校科技创新的作用、内涵、本质, 科学地量化分析必不可少。我国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问世, 但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却不尽人意, 我们不得不面对拥有大量科技成果却不能将之转化, 借以推动现实生产力的发展, 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尴尬局面。因此, 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 无论是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还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将模糊数学作为基础, 采用模糊关系的合成原理, 将一些边界不清的因素定量化, 之后再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突破了精确数学的语言和逻辑, 强调了事物影响因素中的模糊性, 很深刻地体现了事物的客观属性, 是迄今为止比较先进的评价方法。它不仅能够对评价对象按综合分值的大小进行排序和评价, 还可以根据模糊评价集上的数值按最大隶属原则去判定对象的等级。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数学方法评价结果单一性的缺点, 结果包含的信息更加丰富。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涉及众多复杂、多变和不确定的因素, 许多指标都存在模糊性, 并且难于精确化, 适合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过程和步骤如下:

对因素集U上的权值模糊向量W={w1, w2, …, wm}∈F (U) , 通过R变换为评判集V上的模糊集B=W·R (式3) , 于是 (U, V, R) 构成一个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就像一个转换器, 若输入一个权值分配W∈F (U) , 就会输出一个综合评价B=W·R∈F (V) 。

三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确定及评价

1. 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及数据来源。

根据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上的指标, 通过对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本文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解为3个主要指标:分别为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科技创新的产出与贡献能力、以及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3个方面。正是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制约着整个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3个分能力中, 科技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指的是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的数量和质量, 是完成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科技创新的产出与贡献能力是指高校的知识创新成果、技术创新成果以及经济贡献;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是通过高校学术研究环境的营造、以及基础设备的支持等为科技创新的进行奠定基础。本文选取2008—2013年华北五省市的统计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08—2013) 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08—2013) 。

2. 基于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模糊评价分析法对华北五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1) 评价指标体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的要求, 我们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述如表1所示。

参照其他文献的研究结果和高校科技创新的实际, 按照评价指标的粒度大小分为两个层次:一级评价指标为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高校科技创新的产出与贡献能力、高校科技创新的环境支撑能力三个方面, 构成一级评价指标集:U={u1, u2, …, u3}各一级指标细化后得到二级指标集;两级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各级指标权重是按层次分析法得出的。具体算法如下 (以一级指标的权重为例) :

(2) 评语集的确定。结合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实际, 评语集共分5个等级, V={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隶属区间:

(3) 评价矩阵的确定。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对照隶属区间确定相应隶属度, 得出评价矩阵如下 (以北京为例) :

针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这种特点, 我们选择上述介绍的算术加权平均算子为模糊合成算子, 即由式 (1) (2) (3) 以及上述结果得出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对应各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B11= (0.5059, 0.3941, 0.1, 0, 0) 、B12= (0.5661, 0.3964, 0.0375, 0, 0) 、B13= (0.97, 0.03, 0, 0, 0) ;由于A×R= (b1, b2, …, bm) =B, 则一级评价向量B1= (0.6126, 0.3308, 0.0566, 0, 0) , 可知北京市的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很好。以此类推, 可算出北京市的其他能力以及其他五省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如表3所示。

通过以上评价可以看出, 华北五省市中, 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很好, 科技资源投入能力与科技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很好, 其科技创新产出与贡献能力最强;内蒙古的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与科技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很差, 其科技创新产出与贡献能力最差;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较差, 天津市与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一般。

四科技创新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联系

根据《2012年我国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对科技成果及技术转让的统计显示, 华北五省市中北京市名列前茅, 科技成果及技术转让成绩最好, 天津市和河北省处于中游水平, 山西省处于中下游, 内蒙古处于较差水平, 这与本文以上得出的科技创新能力结论排序一致。可见, 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存在必然联系,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制约着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能力强,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科技创新能力弱, 则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这也就说明,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认为, 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具体、最终表现形态。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又可以细分为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科技创新环境支撑能力以及科技创新产出及经济贡献能力等。无论是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科技创新环境支撑还是其他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中的哪一种, 都影响和制约着科技成果转化。要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除了关注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外, 应该从源头上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北京市的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科技创新的产出与贡献能力、科技创新的环境支撑能力都很好, 而其他省市这几方面的能力都较差, 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远不如北京市。各省市之间科技创新能力良莠不齐, 差距较大。除北京外, 其他省市科技创新能力都不强, 存在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不足、科技基础薄弱、科技环境无保障、科技产出与经济贡献少等问题。另一方面,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但问题还是存在的。有统计数据表明, 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水平比发达国家要小得多。这表明了一方面是我国高校都面临着转化率过低的问题, 而另一方面, 存在很多企业找不到所需要的技术成果, 以致形成科技成果短缺和过剩并存的局面。针对以上问题, 结合分析结果, 本文对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以下建议:

1. 国家要加大对高校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以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还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调动高校师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2. 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投入。

其中包括:培养和引进人才、争取政府投资或引入企业投资等其他经费、加强科研基地的建设以及保障科研设备的数量和质量。

3.

加强校企、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交流, 校与校联合或校企联合, 集中力量发挥优势, 开展联合攻关。

4.

高校要强化本身的科技转化培育能力, 高校应该正确地理解自身与成果转化实体之间的关系, 只有通过紧密结合, 并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承担好各自不同的职能, 才能得到科研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胡凯球﹒高校科技能力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 2008

[2]孔峰著.模糊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3]Browne P, Smeaton A F, Murphy N, et al.Evaluating and CombiningDigital Video Shot Boundary Detection Algorithms[C]//Proc.Of Fourth Irish Machine Vis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Conference (IMCIP2000) , Belfast, Northern Ireland, 2000:211-234.

[4]王少娥, 刘春秀, 张颖﹒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文教资料, 2012, 3月号上旬:1-2

[5]敖慧﹒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4, 26 (6) :2

科技名词的缩略问题研究 篇11

(1.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 100717;2.三峡大学文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0)

科技名词的缩略问题研究

裴亚军1刘 青1周卫华2王 石3

(1.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 100717;2.三峡大学文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0)

简称是科技名词名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正名的缩略形式,在相关专业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开展科技名词的简称研究,对提高科技名词定名水平,促进科技概念普及推广,实现民族语言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正名及其缩略语——简称两个角度出发,将科技名词的缩略分为一般缩略和特殊缩略,并对这一术语现象进行了研究。

科技名词,正名,简称,字母词

词语缩略是为了使语言经济,把较长的、结构较固定的语言单位缩略成较短的语言单位(词或短语),代替其所表示的内容[1]。缩略以后的语言单位叫缩略形式。术语在我国又被称为科技名词,科技名词的简称是其正名的缩略形式,是其异名之一。

《电力名词》(第二版)共有词条 8062条,其中92条附简称。92条正名的文字形式均为汉字,但简称后出现了 4条带字母的词条,如:SI制。另有8条正名和简称虽由汉字构成,但其正名带有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方括号,如:[水轮机 ]比转速。还有一种缩略可以称之为有条件缩略,因为只能在满足一定条件以后其简称才能使用,共两条。这三类都是较为特殊的现象,称之为特殊缩略。与之相对应,凡不具备上述特点的缩略,称之为一般缩略。

综观《电力名词》(第二版)内容,其简称的语言特点基本反映了一般科技名词缩略的特点。

一 科技名词中的一般缩略

《电力名词》(第二版)中科技名词的一般缩略,即不包括字母词、正名中带方括号的词和有条件缩略的缩略,共 78条科技名词。本节对正名与简称的音节、语法结构和语义加以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科技名词简称在语言上的一般特点。

(一)正名和简称的音节特点

同正名相比,科技名词的缩略形式即简称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音节数得到了减少。

1.正名的音节特点

从音节数来看,正名从 3个音节到 10个音节均有存在。数据如表 1:

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4~7个音节的正名所占比例最大,超过总数的 79%。其中又以 5音节和 7音节的科技名词占比例最多,而 8音节、9音节和 10音节的科技名词不到总数的12%。在上述 78个正名中,音节数为偶数的有 30个,音节数为奇数的有58个。

上述分析表明,并非音节数越多的正名越容易出现缩略。此外,在一般词汇表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表中,音节数为偶数的词汇明显多于音节数为奇数的词汇,但是出现简称的这部分科技名词,其音节数为奇数的正名则明显要多于音节数为偶数的正名。由此似乎可以推断,音节数为奇数的名称比音节数为偶数的名称更容易出现缩略。

2.简称的音节特点

简称中音节最少的只有 1个音节,最多的有 7个音节。与同一正名相比,简称的音节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数据如表 2:

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简称中有 2至 4个音节的最多,占到总数的 80%以上。此外,78个简称中,音节数为奇数的有 38个,音节数为偶数的有50个。

上述分析表明,科技名词的缩略幅度是有限度的,不太可能无限制缩略,并且,简称中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词占了绝大多数。此外,音节数为偶数的词明显多于音节数为奇数的词,说明正名经缩略以后,出现了较明显的双音节化现象,由此形成了与正名几乎相反的特点。

3.正名和简称在音节上的比较

相同音节数的不同正名缩略时,与其简称的音节数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对应关系?表 3试图反映这一问题:

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了音节数为 7的正名在缩略时形成了 2~6个音节数的简称,其他均不超过三种。考虑到科技名词的总长度一般不会超过 10个,由此基本可以确定,同一音节数的不同正名在缩略时最多可能产生 5个不同音节的简称。

从上表可以更为详细地观察到简称在词汇变化过程中的双音节化现象,比如当正名的音节数为3时,偶数音节简称的总数达到 6个,而奇数音节简称的总数仅为 1个;当正名的音节数为 4时,偶数音节简称的总数达到 12个,奇数音节简称的总数仅为1个。

(二)语法结构的特点

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是一种客观存在。从表现形式来说,科技术语首先是词汇,在其形成——发展——巩固或消亡的过程中,语法规则也始终在发挥作用。

1.正名的语法结构

科技名词的音节数往往多于词,但却是在词的基础上通过语法规则层层组合起来的,这体现了语法结构的层次性。

从结构来看,有 77条科技名词为偏正结构,反映了一种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修饰语可以是定语,也可以是状语。

由于是在词的基础上组合起来的,科技名词往往具有较一般词汇更为复杂的特点。比如“强行励磁”“电弧焊”,完整的表达应该是“以强行的方式励磁”和“以电弧的方式焊接”,表义功能完全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四字词和三字词。“按电压降低自动减负荷”,从形式上看几乎就是去掉了标点的句子。

从词性来看,上述 78条科技名词中,动词性的有 9条,其余均为名词性。由此可以看出,术语学中所说的“科技名词”同语法学上的“名词”概念是有较大区别的。后者是词的一种语法分类,而前者所称的“名词”则是科技术语概念的外在语言表现形式,是术语的名称。它可以是名词性,也可以是动词性。

某些偏正结构的中心词是动词,但整个结构却是名词性的,比如“洪水调节、放射性衰变、核燃料闭合循环、电力辐射屏蔽”,其主要特点是结构中间可以加“的”构成“的”字短语。

2.简称的语法结构

简称是在正名基础上缩略而成的,但不代表简称的结构比正名简单。比如“按电压降低自动减负荷”的简称“低压自动减载”,从语法结构上说,其结构相当复杂。

正名经过缩略以后,其词性有时会伴随发生改变,比如“洪水调节——调洪、放射性衰变——衰变”,正名可以被看做是名词性的,简称则是完全意义上的动词。这一类正名的中心语多数是动词。

3.正名和简称在结构上的比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正名和简称在语法结构上很难说存在某种固定的对应关系,由此说明,科技术语的缩略并不以语法结构的继承或改变作为先决条件。

(三)语义上的特点

此处所说的意义,实质上指的是使用者对科技概念语言表述的理解,与事实上的科技概念却不一定完全一致。对科技概念的理解程度,一方面会限于人类认识的局限,另一方面也会限于使用者个人的知识局限。科技术语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科技不断发展和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

原则上说,正名和简称必须是等义的,但因为简称是在正名失去一部分语言成分之后形成的,所以同正名相比,简称的表义往往更为模糊,容易带来歧义。比如“核燃料装卸料机——换料机”,在没有足够语境的情况下,很难判断“换料机”中的“料”指的是“核燃料”还是其他材料。

存在两个因素可以弥补上述简称的这一缺陷:使用者的专业知识和相关语境。从这一点出发,在面向广大群众的语言表达中,在使用科技名词尤其是科技名词第一次出现时,不宜过多或直接应用科技名词的简称形式。如果出现,最好在第一次出现时辅以必要的注释加以说明。

(四)简称在语言形式上的一般特点

由于科技名词的简称是在其正名基础之上缩略而成,因此在语言上较正名必然具有一些独特之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概括出简称在语言上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音节上具有缩略性,音节的偶数化倾向突出;

第二,语法结构上具有复杂性;

第三,语义上具有模糊性和歧义性;

第四,主要出现在专业类文献当中。

二 科技名词中的特殊缩略

科技名词缩略中的特殊情况包括带字母简称(我们称之为字母词)、带括号正名和有条件缩略三类。这三类缩略有的是简称比较特殊,有的是正名比较特殊,有的是使用条件比较特殊。它们不仅与一般缩略呈现不同的特点,彼此之间也互有差异。

(一)科技名词中的字母词

关于字母词的研究始于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刘涌泉发表了《谈谈字母词》一文,此后相继出现了一批文章来研究这个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字母词的使用受到更多人的关注[2]。科技名词中也存在字母词现象。

1.什么是字母词

这个问题至今还存在一些争议。争论的焦点是汉语中的外文词、拼音缩写 (如 GB(国标的缩写)、RMB(人民币的缩写)等)能否算作字母词。刘涌泉认为,字母词应该包括上述所有的类型[3]。胡明扬认为汉语拼音字母的缩写不能算作字母词[4]。黄文贵、谢英捷认为外文词不能算作字母词[5]。潘雪莲认为字母符号 (如 Fe(铁元素)、cm (厘米)等)、拼音缩写和未经缩写的外文单词原形都不应该属于字母词[6]。于根元则完全否定字母词的存在,认为外文原型或减缩形式可以称为外语词,汉语拼音的缩写应称为汉语词,有外文字母又有汉字的词如“卡拉 OK、B超”等是汉语词[7]。此外,“T型台、U型管”等词中起摹状作用的字母“T、U”,从起源来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字母。这类词能否算作字母词,学界也有不同看法。

为了表述方便并简化问题,我们将科技名词中凡是出现了字母(包括外文字母、字母符号、拼音字母、起摹状作用的字母)的科技名词 (含正名和简称)都称作字母词 (不管它是否由纯字母构成的词,还是由字母加上汉字一起构成的词)。

2.科技名词中字母词的特点

本文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出现缩略现象的上述92条科技名词。在上述科技名词及其简称中,共包括 4条字母词:

国际单位制——SI制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a-Si太阳能电池

聚氯乙烯电缆——PVC电缆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XLPE电缆

在 92条科技名词中,字母词仅出现在简称当中(在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近50万条科技名词中,其正名没有一例是纯字母或纯字母缩写形式)。有两种结构方式:一种是外文字母缩写加汉字词,如 SI制 (请注意:这里简称的英文字母的排列顺序出现了前后倒置现象)、PVC电缆、XLPE电缆;一种是既有外文字母和汉字,同时还出现了特殊符号——连字符,表示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如 a-Si太阳能电池。

结构上,上述字母词都是将正名中对应汉字词(主要是修饰语)的英译予以缩略。同没有出现字母词的简称相比,字母词在音节和结构上更为紧凑简单,表义也较少具有一般简称的模糊性和歧义性,但由于抛弃了表义性极强的汉字,而是采用外文词语的缩写形式,对以汉语作为母语的多数使用者来说实际上它变得比纯粹的汉语科技名词更难理解和掌握。

(二)带方括号的科技名词

附简称的科技名词正名中,部分词条带有方括号,共有 8条:

[水电机组]运行摆度——摆度

原型[核电]反应堆——原型堆

示范[核电]反应堆——示范堆

商用[核电]反应堆——商用堆

[水轮机]比转速——比速

[水轮机转轮]公称直径——水轮机直径

[水电厂]压缩空气系统——水电厂气系统

[水轮发电机]空气冷却——空冷

1.方括号的用法

方括号共有四种用法:①标明其中已有圆括号的注释性文字;②标明其中量符号的单位;③标明其中元素或物质的浓度;④其他的标志符号 (如括注外文音标、单位名称中其内文字在不引起混淆时可以省略、参考文献序号的文内标注等)[8]。

从上述 8条科技名词的定义可以看出,正名里的方括号主要起了注释的作用。综观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的数十万条科技名词词条,无论是正名还是简称,均没有出现圆括号。考虑到方括号在视觉表现中的严整性,可以推断,方括号应该是科技名词条目编排中的特殊用法,起注释作用。

2.科技名词中的方括号

此类科技名词在缩略的时候,均失落方括号,方括号括注的内容有的完全失落,有的部分失落。比如上述 8条词条中,前五条括注的内容全部失落了,但后三条仅为部分失落。

括号中括注的内容在简称中没有完全失落,这与括号的用法实际上是相违背的。一般来说,在不会引起歧义的环境中,括注的内容都可以失落。从这一点来看,科技名词中的括号用法尤其显得特殊。

(三)科技名词中的有条件缩略

下面的两条科技名词均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时候其简称才有意义,我们称之为有条件缩略。它们是:

稳态可用度:稳态条件下,给定时间内的瞬时可用度的均值。如失效率与修复率均为恒定时,稳态可用度可简称“可用率”。符号“A”。

稳态不可用度:稳态条件下,给定时间内的瞬时不可用度的均值。如失效率与修复率均为恒定时,稳态不可用度可简称“不可用率”。符号“U”。

三 科技名词缩略的基本原则

缩略是现代汉语构词的一个补充,是快速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也是现代汉语词双音节化的一种发展趋势。现代汉语的词汇通过缩略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9]。科技名词的缩略即简称的形成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一)遵守语言的一般规律

尽管科技名词的简称是其正名的简缩形式,但都具有词的属性,在适当条件下,是一个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这就要求缩略必须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构词规律。如:

(1)昨日,记者从中石油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将与委内瑞拉合资开发重油。(《北京商报》)

(2)据了解,热电厂关停,其直供电的企业用电和居民用电都不会受影响。(《蓉城快报》)

例(1)中的“重油”是“重质燃料油”的简称,例(2)中“热电厂”是“热电联产电厂”的简称,都是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二)表义明确无误

科技名词审定的原则和方法明确规定,“一个概念应确定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规范的中文名”,单义性是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始终贯彻的重要原则之一[10]。科技名词的正名在绝大多数语境中出现时,一般不会存在歧义,但因为不少简称的形式同日常生活用语中的词汇重合,所以简称如果不是在专业语境中出现,或者没有辅以必要的说明,则较容易出现歧义。如“核”:

(1)在缺少玩具但不缺少童趣的农家孩子的眼里,那一个个扁圆鼓肚形似蛤喇的杏核就是挺好的玩具。(《生活报副刊》)

(2)本文介绍了第四次核核碰撞国际会议的主要报告内容,包括核结构、核反应机制、超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放射性核束及其核物理研究、核天体物理学及核技术应用。(《核物理动态》)

例(1)中的“核”指的是核果中心的坚硬部分,例(2)中的“核”才是“原子核”的简称。由于专业语境的出现,读者很轻易就分辨出例 (2)中的“核”指的是原子核,从而与例 (1)中的“核”轻易区分开来。

(三)慎用字母词形式

应用字母词的好处在于同国际接轨比较容易,也实现了形式上的简洁,但这些优点背后也隐藏了一些问题,例如:

(1)汉字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就是表义性,通过组成汉字的部件本身,往往可以大致理解其表达的内容。同汉字词相比,字母词往往难以理解,初次学习,需要下大力气去理解并不断巩固记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科学技术在全社会的传播和普及。

(2)字母词的构成方式,往往是直接选取外文词语的第一个字母缩略而成。用这种方式构成的词,在目前的汉语大背景下,其再构词的可能性很小,能产性较差。这是违背语言经济原则的[11]。

(3)科技术语中的字母词由于专业性强,能产性差,结构歧义又不可避免,导致其实际应用范围比较窄。

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科技名词中的字母词问题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当引起科技界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予以应对。

(四)避免多个简称

科技名词坚持一义一词,迫不得已采用“又称”“俗称”“曾称”等加以注释。如果某一科技名词已有通行的缩略词,最好不要另进行不同的缩略,否则会引起简称的混乱。如“空间辐射散热器”的简称“空间辐射器”已经为业界认可并通行,不应再简称为其他形式。

四 结 论

科技名词的缩略,就是将音节较多的正名删减省却某些要素,同时选取原短语中的某些要素 (有的还需要增加额外的音节)组成新的名称的过程。缩略后形成的新的语言形式就是简称。

(1)一般科技名词的简称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音节上,音节数为奇数的名称比音节数为偶数的名称更容易出现缩略。简称的音节数较正名的音节数少,且呈双音节化趋势发展。

结构上,虽然简称较正名的音节数少,但结构同样复杂。部分正名缩略成简称以后,词性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语义上,在缺乏足够语境的情况下,简称的语义往往较正名模糊,容易出现歧义。

(2)带字母简称、带括号正名和有条件缩略是科技名词缩略中的三类特殊现象。带字母的简称虽然实现了形式上的简洁,但较难被使用者理解和掌握,不利于科技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3)在科技名词缩略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如下四条基本原则:遵守语言的基本规律;表义必须准确无误;慎用字母词形式;避免出现多个简称。

致谢:诚挚感谢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冯志伟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罗耀华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李志江副研究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温昌斌副编审对本文提出的中肯意见。

[1]黄元龙,刘宇红.试论缩略语的理据:省力原则 [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442-447.

[2]薛笑丛.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研究综述 [J].汉语学习, 2007(2):62-69.

[3]刘涌泉.关于汉字与字母词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 2002(3).

[4]胡明扬.关于外文字母词和原装外文缩略语问题 [J].语言文字应用,2002(2).

[5]黄文贵,谢英捷.汉语中外来词语的规范问题[J].伊利师范学院学报,2002(2).

[6]潘雪莲.略论字母词的定义与定位[J].中国科技术语, 2006,8(2).

[7]于根元等.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 2003(1).

[8]汪继祥.作者编辑手册 [N].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7-19.

[9]邢福义.现代汉语 [N].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178-181.

[10]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名词审定工作参考资料[Z].2010:10-15.

[11]周有光.漫谈科技术语的民族化和国际化[J].中国科技术语,2010,12(1):8-10.

Abbreviations for Scientific Terms

PEI Yajun L IU Qing ZHOU Weihua WANG Shi

Abbreviated term (abb reviation)is a very i 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ys tem of term inology. Abbreviations are w idely used in som e fields.The research on abbreviation is hel pful in i mp roving the exp ress ion of term inology and p rom 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ter m concep t,and is very i mportant to guarantee a healthy developm ent of national language.Based on term s and their abbreviations,we classified abbreviations of scientific term s as general abbreviation and sp ecial abbreviation,and analyzed ter m abbreviation phenom enon.

te rm inology,nam e,abb revia tion,le tte r words

N04;H083

A

1673-8578(2010)05-0013-06

2010-07-20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科技语料库建设研究”(10AYY003)

科技研究 篇12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一个地区科技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基本上代表了这一地区科技发展的水平和科技创新的能力,研究一个地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科技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可以相对较为准确的评估该地区科技创新的情况。 本文从贵州省科技成果登记的总量水平、完成单位、经费来源和完成人员构成等方面来研究贵州省科技创新的一些特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1 科技成果的现状

1.1 科技成果的总量

图1是2005年——2009年贵州省科技成果的总量变化,图1显示登记数量总的变化呈下降趋势。这些成果主要是列入在完成国家和省科研计划后,经过国家或省(部)组织的专家鉴定,并在省科技厅登记的科技成果。列入市(州、地)计划完成的科研项目若未经过省级鉴定一般不予登记;也有个别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由于经费渠道来源不同,完成后在中央有关部委登记而未列入。所以上述数量并非贵州省全年完成的科技成果数,但登记的科技成果基本上是全省科技成果中创新性强、科技水平较高的部分。

1.2 科技成果的水平

按贵州省目前评审科技成果水平的规定,应用科技成果的水平分为5个档次: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和国内一般。表1显示科技成果的水平状况以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为主。

单位:项

1.3 科技成果完成单位

从表2成果登记单位的属性来看,主要完成科技项目的单位依次是企业、大专院校和独立科研机构,而且各类单位完成的成果数不多,相互之间的差距也不大,没有显示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以科研为已任的独立科研机构完成的科研项目数量相对于大专院校和企业最少并且总体呈下滑更是值得深思。

单位:项

1.4 课题来源渠道

从表3来看,课题来源主要集中在地方计划和自选项目,而民间基金一直为0 项、国际合作只在2008年时有1项,横向委托历年就少,到2009年已经为0项了。

单位:项

1.5 项目经费投入

根据表4财政投入的占有比重值,除了2007年超过50%外,其余年均在40%以下。原因是2006年国家和省召开了科学技术大会后,科技投入力度加大之故。

单位:万元

1.6 成果完成人员的学历结构

从表5成果完成人员的学历看,我省科研队伍人员仍以大本为主,研究生占成果完成人的百分比趋势不明,在连续上升三年后,2009年又有所回落。

2 贵州省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SWOT分析

贵州省在全国是处于科技进步比较滞后的区域,成果的登记现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但是政府和科技人员都有力图摆脱后进的愿望,而且做了大量的工作,尽管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困难很大,但如果能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贵州区域创新的前景,趋利避害,贵州科技的发展、区域创新的发展还是很有希望的。本节将遵循科学发展观,运用SWOT方法分析贵州区域科技创新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

2.1 优势分析(S)

按照科技部科技进步考核的指标来要求,贵州省没有任何的优势。这里所述的是潜在的可以为区域创新提供创新平台的优势,是从辩证的角度在弱势的基础上寻找可以创新的亮点,不是纯粹的指标分析。

2.1.1 丰富的自然资源。

贵州是一个山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为区域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发展了贵州的铝业,目前在电解铝行业贵州有不少技术创新的成果,即使在世界上也是先进的,而且几乎垄断了印度铝业开发的设计。还有步入循环经济的磷化工工业,钛工业等。再如丰富的生物资源特别是中药材,促进了贵州中药厂和中药、民族药的发展,据统计贵州省在中药民族药方面申请的专利占全国同类专利的30%,在全国各省中是最多的。

2.1.2 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环境。

喀斯特地区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约70%,造成贵州可耕面积狭小和土壤贫瘠。贪瘠的土壤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在长期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在贪瘠高寒的山区创造了玉米亩产超千斤的记录;研究出的水稻新品种,在云南地区创造了亩产超过900公斤的记录;在贵州很难高产的小麦,在关中平原试验获得了大丰收。我们能否设想,在贵州培育的种子,由于地理环境苛刻,因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可以在富饶地区获得更好的收成,从而把贵州培育成种子基地呢!贵州的油菜已经推广到周围12个省(市)就是很好的证明。

2.1.3 军工企业。

“三线”建设时期,贵州聚集了大量的军工企业,军工企业的强大优势使我省的航空航天和电子元器件等产业在全国有一席之地。同时教练机,无人驾驶飞机以及军转民所生产的汽车零部件、采棉机、石油测试仪器、烟机各种片式电子元器件等也开始崭露头角,说明我省还有很大的潜力,它们可以为区域创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1.4 产业聚集区的建立。

区域创新的重要实现途径是创新型区域的建设,即产业雷同或相联系的若干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在一起的区域,经过多年来的努力,除了航空航天电子元器件集团外,还形成了医药(主要是中药民族药),金属材料学新材料、磷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区域的建设,为区域创新创造了条件。

2.2 劣势分析(W)

区域创新的优势应该是建立在区域经济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这就是为什么东部的区域创新远胜于西部的原因。贵州省区域创新的劣势在于:

2.2.1 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在全国滞后,人均GDP倒数第一,导致科技财力投入不足。而财力投入不足导致留不住科技人才和难以引进科技人才,因而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创新能力不强。

2.2.2 人才缺乏,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缺乏是最大的障碍。据2009年统计,贵州省每万人口中仅有科技人员10.59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周围邻省的水平。特别是学术型、复合型的尖端人才更是稀缺。从绝对数讲,留学人员,博士生、海归人员都相对较少,严重制约了区域创新。

2.2.3 科技中介机构少,服务水平总体偏低,技术市场化水平非常低,技术市场的服务体系很不健全。除了极少数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较为活跃外,总体来说处于发展的萌芽状态。

2.2.4 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不顺畅,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自成体系,官、产、学研密切合作缺乏内在动力,合作的科研项目数量有限。从登记的科技成果看,2009年合作的科研项目数量甚至为0项。

2.3 机会分析(O)

2.3.1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推进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农业、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煤电、铝、磷等优势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新技术和军转民技术上,要抓住机遇,利用国家设立的各项科技基金、科技计划经费等专项经费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机会,重点围绕西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加强科技能力建设,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科技基础性平台的建设。

2.3.2 抓住中科院与贵州省共建大科学工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机会,改善贵州省重大科学工程方面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自主创新新能力,增强科技竞争能力,促进原始性创新成果的产业,带动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2.3.3 抓住2006年召开贵州省科技大会后,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奋斗目标,颁布实施《贵州省科技规划纲要》和制定了若干配套政策的机会,按照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方向,利用好各项配套政策,改善基层科技工作环境,通过政府推动,促进科技工作的大力发展。

2.4 威胁分析(T)

2.4.1 由于贵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比较落后,一些大企业不愿意在我省设立研究生产基地;而中央科研机构也很少在贵州设立分支机构,在人才竞争上,贵州又处于劣势,使得我省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只能自食其力,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2.4.2 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的问题是生产问题,顾不上创新。而科研机构功能错位的威胁,导致跟踪科技前沿的能力比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科技研究与开发落后于市场需求。

3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

3.1 提高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共同支持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科技创新特别是重大的创新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苦努力与韧性,必须克服科技界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倾向。

3.2 加强学科建设,凝练创新方向。学科建设和积累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学科的创新能力。重点发挥我省在铝、磷、民用航空、民族药、岩溶和某些新材料等学科、领域的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增加技术储备,保持重点学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突出新兴学科,主要是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还要鼓励学科间的交流融合。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省”的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工作来做。一是要制定规划,配置好人才资源,提供条件,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人才,强化科技人才存量的再教育和后续培养;二是积极推进科技团队建设,提倡“大师+团队”的人才集聚模式,如贵州大学马克俭工程院士的团队;三是围绕重点发展领域,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吸引一些省内急用的科技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四是通过“实战”锻炼培养人才。如通过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来培养本省的科技人才。

3.4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创新平台。科技基础设施是构成科技活动的重要条件,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据2009年统计,我省共有研究实验基地75家,其中国家级1家;部属级7家;省级62家;地属级5家。对目前已建立的研究实验基地,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管理,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3.5 严格科技创新的科学管理。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要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科研的组织和管理之中。要强化科研管理,严格科研评估。要认识到“管理也是生产力”,在管理上也要相应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会进一步激活区域的科技资源。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知识服务与科技培训网络等,提高区域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3.6 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在经济和科技均比较落后的地区,由于科技资源分散、凝聚力差的原因,政府的引导作用尤其重要,政府在产学研合作和组织技术创新联盟中应起关键作用,使有限的科技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摘要:以2005年至2009年贵州省地方科技成果登记的数量、水平、课题完成单位、课题来源、项目经费投入和课题完成人员学历构成情况等为依据,分析贵州省区域科技弱的原因,并提出了强化贵州省区域科技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科技成果,SWOT,创新,对策

参考文献

[1]吴贵生,等,区域科技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R].2006.

[3]王学定,万永坤王琳,等.论甘肃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8(1):189-191.

上一篇:住宅生态设计下一篇:人格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