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2024-05-3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精选12篇)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篇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中, 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相关的物理实验进行物理教学, 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分析归纳能力。实验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的直观性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记忆;实验的导向性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实验的可信性可以强化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正确认识。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学生应初步具备实验能力。”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产生明确的认识, 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 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 观察和动手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兴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使他们逐步取得探索物理世界的主动权, 为今后系统的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生产技能做好铺垫;有助于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为科学研究的过程缩影, 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物理规律, 学习探究方法,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因此, 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让学生常到实验室中进行实验

定期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是物理实验的基础内容, 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 写好预习报告, 了解实验目的, 理解实验原理。教师依据实验的难度进行详细的或者简单的讲解, 实验仪器的使用作为讲解的重要方面, 分组进行实验, 做好指导工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观察实验结果, 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这样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可以接触到物理实验仪器, 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学生时间充裕,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 学校可开展兴趣小实验, 布置小实验课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实验题目, 依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制作作品,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亲自体会物理实验的乐趣。

二、抓好课堂内的演示实验教学

首先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 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 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 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 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 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 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其次利用投影技术, 增强演示实验效果。演示实验, 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 或创设必要条件, 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 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 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 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 思考总结, 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得出正确结论。但是, 有的演示实验现象细微, 且由于条件的限制, 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后排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 这就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利用投影器将演示现象放大, 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 又有利于缩短观察时间, 从而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磁场”这一节课时, 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 条形磁铁、U形磁铁、同名磁极之间和异名磁极之间的磁感线分布形状各不相同。传统的演示方法一般是:将玻璃板放在磁铁上面, 将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 轻轻敲动玻璃板, 使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形成平面的磁感线分布图形。因平面放置, 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只好端着玻璃板走到讲台下, 让一部分学生看看, 这样既浪费时间, 又有许多学生看不清楚。利用投影技术, 则完全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将课本上所讲的几种演示情况投影到银幕上, 使全班学生都清晰地看到各种情况的磁感线分布。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磁场”的认识, 使抽象的问题容易理解。

三、利用投影技术, 增强演示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 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 或创设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 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 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 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 思考总结, 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得出正确结论。但是, 有的演示实验观察目标不明确, 现象细微, 且由于条件的限制, 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后排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 这就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四、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学们跃跃欲试, 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 还要通过制作教具、学具, 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 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 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 明确实验目的, 认真设计步骤, 详细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误差后, 要求学生认真讨论, 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五、采用一套有效地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教师要能够从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学习态度、科学精神等各方面, 对学生实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物理实验的发展。不单纯地从物理实验结果物理实验报告上评价学生的成绩, 可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融合, 如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从而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篇2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作者/ 邹向东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一、物理教师要切实重视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深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二、物理教师要重视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矗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压强计、打点计时器、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万用表欧姆档等。物理大纲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

(二)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必须掌握的技能

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技能。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其次,培养学生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正确连接电路的技能。正确的实验,首先是安装、调整好仪器或正确连接电路。如力学实验中的`支架滑轮的安装、牵引线的走向、斜面的架设等,有时要对一些仪器做机械调整或电气调整,电气调整如:使用气垫导轨前必须先调水平位置;在电学实验中,依照电路图连接线路,连线时,应将电路分为主回路和支路,从电源一端开始沿主回路按顺序进行,其次为支路;主回路中必须有开关(先断开);导线最好选用几种颜色,主、支回路分别用一种颜色。往接线柱上接导线时,应按顺时针方向将导线缠上。电路连接后,必须复查,确认正确后方能通电。这种技能的培养,从初中开始应先有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逐步提高到由老师讲述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去安装、调整。

2.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这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有的实验则要求测量或操作时动作迅速,要把握时机,如:()温度测量、电学测量。要按实验先后顺序将需要测定的各量测出,并记录下来。读取数据和记录必须注意:①读数要及时,并马上记录;②要记录完整数据,按有效数字的方式记录;③数据的单位要正确。一般要求学生实验前列出表格,表格设计要求:能记录直接测出的各物理量,能记录各次测出的量,能填写计算出来的中间数据和最后数据等内容。

3.要使学生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说明实验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实验原理、装置不完善而引起的,如:螺旋测微器零点不准;风的吹动使天平产生误差;电表指针不对准零刻度等。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是校准仪器,或是改进实验方法。改进实验的方法,可改变仪器的位置或仪器的布置,撤换某件仪器,改变所选取的某个参数,改变实验方法乃至改换实验操作人员等。例如将物体放在天平左、右盘上,分别称衡,可以发现天平不等臂引入的误差。又如精密测量同一单摆在不同摆角的周期值,可以发现周期与摆角有关。偶然误差是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产生的误差。减少偶然误差的办法是多次重复测量取算术平均值,以其平均值为最终的结果。测量次数取多少,要根据偶然误差对被测量影响的大小来确定。如:测量值的有效数值较小时或测量值变动较大时等,应当多测量几次。

4.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体会,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有: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对实验报告的写法、格式要严格要求,书写时,要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文字精练、正确,图文并茂。要总结出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将来进行科学实验时能写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让别人看懂。在批改实验报告时要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如对某个问题的独特看法,对某项操作的有益建议,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要给予鼓励,并要及时与之讨论,让师生都有所收获。这样做,既延伸了实验课的教学,使之与理论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汇与渗透,又是提高学生动手技能的有效渠道。

5。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如:做电学实验结束时,应将仪器调到最安全的状态再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线,整理好仪器和导线。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以免损坏仪器及发生实验事故等。

改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尝试 篇3

为了搞好整体改革,笔者首先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构了思考问题要有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又以整体归宿的思维方式。其次,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两考”(高考,中考)转的质量观。在改革试验中,我们始终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

在整体改革试验中,我们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根据系统论原理——整体大于各部分的總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验教学的完整性规律,把组成整体结构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总体上通盘考虑。这样,注意各要素的功能,而且更注意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的新功能。

我们还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作、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本人总结了比较优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框架,下面就是这个框架的要点。

一、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如前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六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六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作、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进行实验的信心。在学完这一章以后,教师还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的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里,水面会上升吗?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或自己动手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效果只有通过整体结构这个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取得。单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有限的时间内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每个学期,根据教材进度制定教改方案,确定总体目标,建立配套的组织和确定专人负责。使各个部分为达到这个目的要求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发挥整体结构的优势。

二、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改革于趣味之中。

中学物理实验评价的改革 篇4

1.形成了三维目标要求的物理实验评价体系

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实验内容三维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物理实验评价的内容也应是三维的,通过三维目标不仅评价了学生获得物理实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且评价了学习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生命观与价值观的过程。过去的物理实验教学目标是一维的,忽略了对学生物理实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引入对学生实验要求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其具体体现如下:

实验知识评价、实验技能评价在课改前已经广泛运用,课改后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列为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那么在实验评价体系中就要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这与课改前的评价体系不同,下面以一些中考试题实例加以说明:

如某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卷的32题:

小明学过安全用电知识后,想自制一只台灯,他选购了一只标号是“36V36W”的灯泡,回到家后在着手安装时,突然想起家中的插座提供的电压是220V, 于是他在包装盒内寻找说明书,但没有找到,却发现了一只配件。

(1)小明想知道配件的作用及有关它的性能参数 (如额定功率、额定电流、电阻等),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和记录数据的表格,请你根据电路图帮助他把实物图连接完整。

(2) 小明在正确连接完电路后 , 将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根据实验数据能够知道配件的性能参数是__________( 只要求写出一个参数及其数值 ).

(3)小明用“36V 36W”的灯泡和配件制成了一只台灯 ,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这只台灯的电路图, 并说明配件在电路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

(4)你认为小明自制的台灯合理吗 ? (请简述理由 )

答:________________

该题前面的三个小题从实验的知识和技能方面评价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四小题则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评价学生,该题的答案为:考虑到安全用电,小明的选择是合理的;考虑到能量的充分利用,小明的选择就不合理。评价了学生对安全用电和节约能源方面的认识, 也评价了学生对事物正反两方面的认识。在以往的评价体系中只有第一到第三小题的评价,只评价学生实验知识和技能,缺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2.形成了理论 、动手实践、发散创新的物理实验评价体系

课改前对学生物理实验评价内容过于重视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 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科学实验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实验探究实践,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课改后自然形成了理论、动手实践和发散创新的物理实验综合评价体系,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评价, 在具体评价中不仅要有体现实验原理评价、设计实验的评价、操作实验评价、实验结论的评价,还要有实验创新的评价、实验应用的评价和实验发散思维的评价。

例如有一题目:现有器材:玩具汽车、纸板、塑料尺、杯子、水请你任选以上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并完成下表:

本题把实验条件和结论同时开放评价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和实验发散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自己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然后得出结论,符合新课标中的“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物理新课程改革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多元化学生实验评价体系既有评价学生对物理实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有对学生构建物理实验知识的多方面能力的评价。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的过程中高度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从而促使物理实验教学过程进入“多元化—能力培养—构建知识—素质提高”这一良性循环。

摘要: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人心,学生学习评价改革得到了广泛重视,传统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的最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学、促进发展。中学物理课程中学生评价方式的变革更多地体现在对物理实验评价方式的变革,引入对学生实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众多变革中的一个。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 篇5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许多知识都来自于观察和实验,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寻找科学家探索的足迹,体会科学家成功的欢乐,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将使课堂效率倍增。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作为教师,应以创新的姿态,在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实验的教学。

一、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

1.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协同实验或学生表演实验

现代教学观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及品德的示范者。演示实验不是教师的专利,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即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如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一课中,在学生们了解了蒸发的意义以后,引出问题:蒸发快慢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杯水、两个小碟、吹风机和滴管,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与温度有关,有的说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也有的说与空气的流动有关,我让学生选出几个代表在讲台上做演示试验,去验证他们的猜想,每当他们的猜想被确认,他们就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将部分学生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所谓验证性实验,是让学生尝试和利用实验手段,对已知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检验的一种实验方法。所谓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并付诸实践,根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进行严密推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实验方法。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实验目的、仪器准备、操作步骤、实验报告全部都由教师预先设计好,学生只须“按方抓药”、“照图施工”就行。这样虽可保证实验的成功率,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基本无需思考,更不需要创造性的探索。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如《串联电路的电功率与电阻关系》的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有控开放,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给出实验器材,“6V,3W”和“6V,6W”两个灯泡,然后让学生各自亲手串联连接,来探究两个灯泡的发光规律。起初学生根据已有日常生活经验,认为“6V,6W”的灯泡比“6V,3W”的灯泡亮一些,可是学生实际操作实验以后,却发现“6V,3W”的灯泡比“6V,6W”的灯泡亮一些。在这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两个变阻器,让学生探究如何在串联电路中让两灯泡同时正常发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实验,从教学主体的角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物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把学习融入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去实现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这就是新提倡的“边实验,边学习”的教学模式。边实验边学习是做与学的统一,动与思的融合。这不仅是上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并有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内容,都可以作为边实验边学习的素材。例如,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测力计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就可以采用边实验边学习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察、思考去掌握和提高使用这些仪器的技能;对器材要求不高的演示实验,也可以改为边实验边学习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大大提高实验的可观察程度,使学生从观众变成主角,而角色的转变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并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自主地学习。

二、实验手段的创新

新理念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想理论,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则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教学平台,并使物理实验教学的现代特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实验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机整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用投影或摄像的方法,强化观察主体

如各种电表的表盘刻度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可利用投影等方式,将观察主体在银幕上放大,使学生能方便地观察到各仪器的细节,增强了实验效果。

2.用制作课件的方法,再现或模拟实验现象

以前讲解“汽油机工作过程”时,学生面对的是一张静止的挂图,要讲清讲透还真不容易,找一台汽油机进行解剖也不现实。从网上找一个“汽油机”课件,它能动态地展示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活塞运动的情况,教师讲得轻松,学生也看得清楚。

3.提供与实验相关的生活与社会背景材料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播放录像。如讲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播放磁悬浮列车的录像,讲到核能的利用可播放核电站的有关录像,等等。这些相关的背景材料,能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但为教和学增添了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通道,而且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师

生们置身于情境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认“物”,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实验设备的创新

研究表明,如果实验所用的材料是学生所熟悉的,就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较易克服思维障碍,能较好的达到实验的目的;如果实验所用的仪器是学生亲手制作的,那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牢固的相关物理表象,敏锐地洞察其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1.课堂学生实验,尽量就地取材

如利用塑料尺可以进行“声音产生的条件”、“力作用的效果”、“滑动摩擦与压力大小的关系”等探究活动;利用一支铅笔可以进行“压力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

2.课堂演示实验,从生活中发掘器材

如在学习音调一节内容时,取几个相同的普通玻璃杯,调节杯中的水量,即可演奏出一曲美妙的欢乐颂;利用一个普通的塑料饮料瓶,在侧壁不同的高度开上几个小孔,灌水后可演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制器材

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材料,进行科技小制作,并利用自制器材进行实验活动。如在学习光学时,可引导学生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望远镜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接受式教学活动的减少,科学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增加,是值得肯定的,但专家提醒,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两者应该有机结合,在强调科学探究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接受式学习的重要性。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注意不要把“物理实验”淹没在“科学探究”中,由于教学的需要或条件的局限,演示实验还是不可缺少的实验手段,但在演示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具有改革和创新的意识,以取得更为直观的现象和效果。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理学知识已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教师能够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不断创新,总有一天会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

作者单位 广东省茂名市新世纪学校

浅析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篇6

关键词:农村中学实验教学措施

中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动手动脑、独立获取知识、正确理解原理从而总结得出规律和结论的过程。然而农村中学物理实验室有限,实验仪器又不足,甚至有的学校班级多、班额人数过大,专业教师缺乏,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给我们农村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我想为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从思想上转变农村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的不足

近年来,受教育体制及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很多农村中学人员编制不齐,差缺教师现象严重;再则学科教师不配套,专任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的理、化、生等科目)严重缺编。大多数理化生教师基本没有受过多少有关实验教学的专业训练,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够,再加之教学中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技巧,对如何指导学生搞好实验心中没有底。针对此种现象,老师首先要明白实验教学不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为发现真理而去做一些复杂的实验,其实实验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感悟知识,体验实验的乐趣,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实验的能力。

总之,我们面临的是新一轮课改,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当今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作为物理教师我们理应抓好实验教学。

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有效课堂的建设

当前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既要注重演示实验教学,又要在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上积极、大胆探索,及

时填补农村中学实验教学上的空白。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课堂。

1、明确实验的类型。中学物理实验主要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演示包括演示操作、幻灯演示、多媒体演示等。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逐渐走进农村中小学课堂,成为教育教学的有力工具,大大提高了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学生分组实验则是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初中阶段分组实验虽不多,但分组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行。

2、明确实验任务。无论在物理实验教学还是在其它自然科学中,实验的目的就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识身边的自然现象、探索发现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

3、精心设计各类实验,教给方法,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1)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演示效果。农村中学受硬件设备的影响致使有很多演示实验不能得以正常开展,但作为教师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如有些演示实验老师在操作中现象不明显,可见度小,鉴于此我们可以采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演示放大,如温度计的读数、电表的读数等用投影仪放大,从而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有效课堂。

(2)抓好学生分组实验。初级中学物理分组实验虽少,但它也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块,它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农村教师也要注重物理教学这一环节,没有条件的农村中学只能寻找替代品、自制简易教具等办法来弥补教具的不足,以便完成教学任务。要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应分三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其实无论我们上什么实验课,课前的准备必须充分。实验课前要先让学生认真预习教材,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基本原理,从基本原理中找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从测量的物理量中弄清所需要的器材,再对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做出设计,并且要明确此次实验的注意事项。

②实验操作阶段。在实验阶段,既要体现学生动手动脑的主体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对学生分组实验不要限制太多,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中独立完成。当然教师应下各组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同时要强调遵守实验操作规则、爱护实验器材、一切以安全为重。实验完毕后,一定要收拾好实验器材,做好清洁。

③实验分析总结阶段。根据实验情况,结合实验报告手册,请各组对实验现象及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再从各实验组中选取几组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对各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去改进,同时也应充分肯定各组实验中取得成功的地方。只有通过总结才能提高实验技能,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教学。

三、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应多元化

新课标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顺应当今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要话题。教师的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教师的评价有新意,才能促成学生进取的人生态度。例如,在“用天平测质量”的实验中,在向天平中加砝码时,很多同学一开始便取出盒中最大的砝码,发现不行,再换较小的,由大到小依次换下去;有的同学一开始便取盒中的小砝码放入,不行,再换大的;但也有个别同学一开始便取一个中等大小的砝码。结果采用第三种办法的人先做完实验。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道:我首先估计了一下左盘物体的质量,根据质量取了一个接近这个质量的砝码。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同学用了一点小小的思考与技巧,我当时表扬了他们,关键是要让学生把动脑贯穿于实验的始终,培养他们善于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改革 篇7

一、为什么要改革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不少学校, 仪器设备陈旧简陋, 地方狭小, 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许多物理老师只重视理论的讲授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低。因此,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应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 改革演示实验教学, 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二、怎么改革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1) 重视演示实验教学, 加强能力培养。很多学生感到物理难学, 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 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 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 演示实验有130个。因此, 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 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 并结合教学实际, 研究解决方法, 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实验。

(2)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 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 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

(3) 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 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 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 学生看, 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 特别是后边的学生, 这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 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 在演示实验中, 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 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 多次重复, 加深印象, 巩固记忆。

(4) 合理运用多媒体, 优化演示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和方法, 组织多媒体信息, 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 以实现教学优化,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改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尝试 篇8

一、利用投影技术, 增强演示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 或创设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 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 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 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 思考总结, 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 有的演示实验观察目标, 现象细微, 且由于条件的限制, 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后排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 这就增加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利用投影器将演示现象放大, 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 又缩短观察时间, 从而增强演示实验效果。

例如, 在测定物质的密度这个实验中, 其实验目的就是练习使用天平, 学习使用量筒, 学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在这个实验中, 学生第一次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测量小金属块的体积。因此在做实验之前, 教师应先教学生如何使用量筒, 如何正确读数。而量筒的刻度较小, 教师演示讲解, 大部分学生看不清楚。这时可利用投影技术, 将刻度放大, 学生就容易看清。方法一:用立式投影器对圆形量筒进行投影时, 会产生聚光作用, 在银幕上形成一条竖直亮线, 无法看清演示刻度。为了消除圆形量筒的聚光作用, 可将量筒放在透明的水槽里进行投影演示。方法二:用立式投影器和专门作投影用的方形量筒。方法三:用卧式投影器和抽拉式量筒投影片 (在教学生学习温度计、安培计、伏特计的正确读数时, 也可用抽拉式温度计投影片, 旋转式安培计、伏特计投影片进行投影演示) 。

二、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 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 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 关键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浓厚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 就难以达到目的。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 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 我们把中学物理的42个学生实验, 700多个演示实验, 逐一研究, 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 每一个实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 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 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 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 从而引起兴趣, 提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演示实验时, 我们让少数学生参加演示实验, 为做学生实验时培养一批骨干。这样在演示实验时, 学生观察十分认真, 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跃跃欲试, 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 还通过制作教具、学具, 把许多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 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演示浮力的大小, 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 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 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 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正确理解原理, 明确实验目的, 认真设计步骤, 详细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误差后, 要求学生认真讨论, 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

四、实验技能训练促进教学技能的训练

实验操作技能仅仅是实验教学的基础, 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和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我们采取的措施是:首先, 在操作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解决部分实验因环境变化而导致操作失败的问题, 如静电实验时故意加大环境湿度, 养成实验前先干燥器具、检查绝缘情况的习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因为课堂教学中天平正面对学生, 必须学会背面调节的技能等。其次, 为培养演示实验操作与课堂讲解密切结合, 可在操作训练时采用增加讲解程序设计和在操作表演时与讲解相结合等方式进行, 这样不仅有助于实验教学技能的训练, 而且可提高表达能力和教材处理等教学能力。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首先, 实验前都要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 根据需要, 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 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应满足一定要求, 如电学实验中, 电路连接要正确, 还要考虑到观察、操作、检查的方便。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 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 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 要重新调整零点。如天平位置变动、弹簧秤拉力方向改变、万用电表电阻挡量程变化等, 都必须重新调整零点。使用各种仪器必须按一定操作规范进行, 对于违反操作规定的要禁止。

操作要有一定的条理性, 例如应在检查电路后, 再接上电源的另一个接线柱, 然后合上开关。观察仪表时视线应与刻度平面垂直。仪器整理要有一定顺序, 如:电学实验, 应先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电源的接线柱。仪器整理要有利于仪器的保养维护。 如:托盘天平游码归零, 橡皮圈垫上, 学生电源刻度盘旋钮旋到最小值, 万用电表刻度盘旋钮拨离电阻挡, 滑动变阻器滑臂滑至同一边, 有传动装置的仪器将传动皮带松弛等。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篇9

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大有人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 导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使用率低下, 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如何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利用“开场白”揭示物理学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向学生说明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 在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六大基础学科中, 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观点看, 天、地、生、化都可归结到物理和数学;现代工程技术也要靠物理为支柱。还要阐述物理对现代科学的重要影响以及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巨大成就,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经常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步入物理学这座精美的科学殿堂, 以极大的兴趣和勇气去吸取其中的营养。

2.“开场白”要注意利用直观的趣味性

教具、挂图和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等生动具体的直观现象, 都是“开场白”无声的语言, 不可忽视的素材。通过直观设置悬念, 诱导学生变枯燥抽象的原理学习为生动活泼的规律探索。这样, “以疑导读”“以用入读”造就学生的知识饥饿感, 促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启发学生尽快地理解其真谛。

3. 利用“开场白”进行情感教育, 缩短师生的思想距离, 创设积极、和谐、富于情趣的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的冷暖亲疏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心态, 决定着教学功能的实现程度。“亲其师, 信其道”是富于哲理的古训。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以身作则、知识广博、具有吸引力, 从而影响学生的素质和修养。课堂上要注意利用“开场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关怀、鼓励、启发、教导, 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有独到见解的学生, 教师要当众给予鼓励和表彰。对于进步显著的学生也不要忽视, 应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器重、信任和鼓舞, 感受到欢乐和愉快的心境。

4.“开场白”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常见手段, 更是一种艺术

“开场白”与教学内容不能油水分离, 而应水乳交融, 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 紧紧围绕“开场白”这个特点来设计。恰到好处的“开场白”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成为启迪思维, 强化记忆、帮助理解、发展能力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场白”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 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教师只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和语言修养, 就能设计出好的“开场白”, 使“开场白”收到良好的“首因效应”。

二重视演示实验,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 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生动活泼的物理情境, 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 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 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 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 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 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 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 首要的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 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生动活泼的物理情境。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 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 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 学生看”, 还可以是“教师导, 学生演”, 即边学边实验。

实验中要围绕教学内容, 采用相反的或不同的现象作对比的演示方法,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演示时除要求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有无外, 更要让学生观察该物理现象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渐变过程, 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规律性有较深刻的认识。演示实验中, 要引导学生注意掌握实验观察方法, 明确实验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注意重点观察和一般观察相结合, 特殊观察和一般观察相结合, 对比观察和一般观察相结合, 观察要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学会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失败, 数据有差, 都要坦诚地告诉学生, 并与学生分析原因, 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改革传统的演示实验法,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教师做, 学生看, 这种传统的演示实验法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课前有目的地安排一些实验让学生事先去完成, 演示实验时让学生配合教师一同进行,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又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不断改正演示实验, 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启发学生思维, 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三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 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探索活动。

根据这一思想, 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将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电学的一节课电路的连接方法, 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 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有控开放。

引入时通过演示窗帘被自动拉开、合拢的现象,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闭合一个电键, 只有一个窗户的窗帘被拉动, 而其他窗户的窗帘不受影响?”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第一,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 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 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第二, 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 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 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 由此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 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让学生进行猜测, 此时教师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 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第三, 学生实验结束后, 组织学生通过讨论, 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并利用电脑多媒体的手段进行一些电路的识别练习,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四, 进一步组织学生比较两个相类似的电路, 让学生了解电键的控制作用, 然后自己解释“各个窗户窗帘之间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并为今天的回家作业提供范例。

四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 训练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 与考试无关, 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 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发展智力。

五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由于人的个体差异, 一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 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 很多想法都想付诸实施;而另有一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地位, 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 又怕周围的同学嘲笑, 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 既可以给学生施展才能、创造动手的机会, 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锻炼自己, 提高实验能力的场所。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 篇10

关键词:实验,基础,观察,创造性,改革

目前, 部分中学的物理实验仪器设备已得到了一定的充实, 实行实验教学已成为广大物理教师的共识, 不少中学物理老师已经自觉地朝着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的方向努力, 积极开展各种“以实验为基础”的跟踪对比教改试验。

然而,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很大范围内物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处于“讲起来重要, 教起来次要, 考起来不要”的状态。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大有人在。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 导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十分低下, 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践证明: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以实验为基础, 用实验来展开学生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造性, 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 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探究性实验, 把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实验, 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

一、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建立起按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

二、改革实验考试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考试总体要求是把考理论和考操作结合起来, 全面反映学生实验课的基本要求;不论哪类考试原则都是把考实验和做实验结合起来。考试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 三者的比例为2∶2∶6。

平时考核内容包括上课到位率、认真程度、实验报告的书写等三个方面。

理论考试可全面考查学生掌握实验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方法是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加大实验理论题的比例。

操作考试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实验操作能力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加以分解, 并按实验内容的难易程度将考试分解为考基础实验、考综合性实验、考设计性实验。基础实验一般以大纲中规定必做的实验为主, 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期中、期末考前两周内;综合性实验考试是将不同的实验进行组合, 综合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要求学生利用本实验手段去解决新问题, 时间一般安排在高中物理会考前一个月内;考设计性实验时, 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验目的,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完成实验, 时间安排在课外科技制作课上, 主要考察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果说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必由之路, 那么观察就是实验教学的起点。科学研究往往萌发于某种感触, 而这种感触又往往源于某种现象的思考。许多在一般人都习以为常的, 你一旦注意了它, 思考了它, 追寻了它的原委, 坚持研究, 就可能获得惊人的发现。要做到这些就必须:

1.观察时注意力集中。

2.既要观察实验现象又要观察自然现象。

3.要学会观察, 即一看, 二找, 三定。看生活中的现象, 看实验中的现象, 看课本图片和挂图;在反复看了大量的现象的基础上, 找到共同点, 总结规律;确定条件, 因为任何物理规律的成立和应用都有条件, 一定要考虑到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四、用好演示实验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 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 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 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前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 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 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示学生看”, 还可以是“教师指导学生演”, 即边学边实验。

五、用好学生分组实验课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 手、眼、脑并用, 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 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 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 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 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 则会印象更加深刻, 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六、充分利用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来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有不少老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 与考试无关, 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 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发展智力。

七、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以提供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

由于人的个性差异, 一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 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 很多想法都想付诸实施;而还有一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地位, 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 又怕周围的同学讥笑。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 既可以给学生施展身手、创造动手的机会, 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场所。实行的办法可以采取自愿、全方位开放的形式, 或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专题研究和探讨,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或复习已学实验的操作, 或做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 将能极大地增进学习物理的兴趣, 有益于动手能力的增强, 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之, 我们要大力探索改革适应新形式下的中学物理教学, 建立按科学实验教学程序, 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指导实验方法, 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 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课本让学生看, 实验让学生做, 思路让学生想, 疑难让学生议, 错误让学生析, 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传递和交流。教师在课堂讲重点和关键点, 发挥主导调控作用, 主要方式是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等, 在实验中, 加强对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选魁, 许亚平.物理学习方法.第三版.知识出版社, 2000年7月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篇11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完善

物理学是一门趣味性强,实验性强的学科。在物理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可以带领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到物理学的奥妙,可以令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掌握物理学原理,习得物理学知识,并且更好地将物理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不仅如此,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处理突发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与学习中,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来感知物理现象,认识物理规律,理解各个定理规律等。因此,实验教学在物理学教学尤其是中学物理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笔者在实习时对所在学校的中学物理学的教学与学习的研究中发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却存在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比较严重。

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成因

1.1应试教育的影响

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尤其是中考和高考中物理实验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并不把教学重点放在实验教学上,轻视甚至忽视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以及实验所运用的原理。某些老师仅仅通过在学生面前演示实验的方法来上实验课, 有的老师甚至更简单,他们运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和图像,因此,中学物理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做实验不如看演示实验,看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试问,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又怎么能达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呢?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一系列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从而来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1.2教学器材的限制

虽然我国目前教育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相关职能部门重视程度提高,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和学生的实验要求和效果,加之一些物理实验需要一些结构精密, 价格昂贵的教学仪器。因此,受限于当地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中学实验教学不能按照实验的要求顺利进行。

1.3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冲击

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众所周知,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等诸多好处,多媒体教学越来越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来。教师们都逐渐摆脱传统的板书式教学,越来越青睐多媒体教学。一些老师们上课是能用多媒体就用多媒体。这样对于中学物理老师来讲,讲实验课可就方便多了,老师们不用再上课前带着复杂的实验装置来教室,只需要在网上下载几个实验视频,再动动鼠标,实验就可以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至于在座的学生有多少会对这些不真实的东西感兴趣,或者说这些实验视频是否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否可以让学生直观地领会其中的原理,我们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2。如何针对性地改善实验教学

2.1继续加强素质教育

各中学学校和任课教师应当进一步努力推广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率等。这就要求老师再次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实验教学对中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明白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之所在。这也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问题。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客体的教师在实验课程中应作为引导者,而不是以向学生展示实验现象和讲述实验结果为目的的演讲者。老师不需要代替学生做实验,也没必要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去做实验,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如何独立地进行实验,帮助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所学内容和结合查阅资料来制作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等,通过这样的过程, 锻炼学生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也在过程中自己感受物理学的趣味,并掌握科学的物理学习和研究方法,树立为物理事业的发展做贡献的理想和信念。

2.2完善相关实验器材

各政府部门和相关教育职能部门,应当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多方位多渠道的融资,尤其可以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使条件较差的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设备条件等得到进一步改善。各中小学应当重视起物理实验教学,投入更多的经费,用于相关实验器材的完善工作。而作为实验主题的学生也可以尽可能地自制简单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以辅助完成实验,同时锻炼自己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3鼓励在标准实验室中完成实验课程

中学物理教师应适量运用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工具,应该从“能用就用”变为“能不用就不用”,将实验课的学习从教室还原到标准实验室中去,鼓励教师使用标准的实验教学装置,按照科学规范的实验方法进程,带领学生使用标准的实验装置来认真地完成实验课程。相比较于多媒体的图像展示,具体的实验更能够拉近学生与物理学习的差距,吸引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实验理解更深刻,学习也感受到了更多的快乐。

3结语

浅析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篇12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定义以及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

( 一)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定义

探究性学习是由美国科学家施瓦布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首先倡导的。它的核心思想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探索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观察,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研究中, 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 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 发现事物的内部联系, 并从中找出规律, 形成概念。

( 二) 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

在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 教师主要是通过简要的讲解和描述,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实验结束以后, 教师再予以相应的总结描述。和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同, 探究性实验教学具有很多特点: ( 1) 主动性。主动性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 教师主要是起引导的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 2) 问题性。和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事先告知学生实验的结论, 所有的定律和结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学生在整个实验中对于实验结果是完全未知的,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 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

( 一) 教师的观念落后

在目前的中学物理实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表现在教师的观念落后方面。很多教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不注重学生的实验教学, 对于很多物理结论和物理定律, 往往是通过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部分教师即使让学生进行物理实验, 也仅仅是一种验证性的实验, 在物理实验中重视演示过程, 而不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不高。在中考、高考两大决定人生命运的考试影响下, 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方式往往是量化的, 通常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 而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是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注重学生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原因。

( 二) 实验器材、设施不够全面

常言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想完成一个物理实验, 必须得有相应的物理实验器材作为支撑。但是很多学校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的影响, 实验器材短缺是常有之事。有些学校即使有实验器材, 却已经老化, 根本无法正常使用。

三、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想有效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一) 以新课程改革为基准,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而探究性实验教学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主动能力的发挥, 这两者是完全契合的。因此,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以新课程改革为基准, 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断创造条件为学生开设探究性实验教学课程。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 自己思考、研究,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二) 在物理实验中强调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俗话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渔”即是一种技能, 也就是说, 掌握一门知识不如掌握一种方法。同样的道理,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获取了物理实验技能, 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三) 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

目前, 很多教师不注重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不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因此, 学校要想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就应当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

总之,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注重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调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是符合时代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以新课程改革为基准, 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 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 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惠红.开放式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学周刊, 2014 (02) .

[2]李德宝.抓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之我见[J].科技视界, 2013 (32) .

[3]张爱玲.对做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02) .

上一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下一篇:房地产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