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与高职物理教学(精选12篇)
中学与高职物理教学 篇1
英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教育对象范围最广、教育时间持续最长的组成部分。然而, 至今中学英语教学与高等英语教学仍然存在脱节现象, 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缺乏衔接。本文从高职院校英语状况来探讨中学英语教学。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状况
与本科院校相比,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分数较低, 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但由于国家和各级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的努力以及对中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 所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生源的学生, 英语听力水平、口语以及阅读能力普遍都有所提高, 他们可以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相比来说, 城市生源各方面相对更好一些。但从总体上看, 高职院校中这些高中毕业后的学生英语状况还存在很大问题。不仅是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更主要的是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单词记不住、语法不通、缺乏学习英语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语言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对英语课程兴趣不高, 信心不足, 难以促成其英语水平再提高。
二问题探讨以及解决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中学生英语学习出现的问题, 高职院校教师与中学教师探讨的问题如下:
1. 不能忽视词汇教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交际教学法被引入英语教学, 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忽视或弱化词汇教学。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情况来看, 在听力部分, 学生对前十个选择题正确率能够达到80~90%, 好的学生甚至能达到100%, 而对听写填空一题, 很多学生的反映是听懂了, 但单词写不出来。词汇是构成语言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单位, 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学习英语, 没有一个个“砖块”——词汇的积累, 一切交际和言语都是空谈。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必要基础, 词汇量过低不但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反而由于可利用单词太少而难以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所以, 词汇的记忆不但不能放弃, 反而要加强。要学好英语, 必须先记忆词汇, 在教学词汇时, 先让学生掌握拼读技巧, 这有利于词汇的学习, 再让学生用拼读规则记音和形, 然后通过课文朗读和背诵记词的意义和用法, 用心去记忆。
英语词汇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 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都属于词汇范围。高职院校有许多学生不知怎么记忆单词, 有许多人不会拼音标。这说明许多英语的入门知识没有学好。中学英语教师, 只给学生讲解词汇或检查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单词是否记住, 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在学习策略上给学生以指导, 对于记单词, 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有效途径和技巧, 如音标记忆法、构词记忆法、对比法、联想法等, 以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和记忆。
2. 语法教学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部分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显而易见, “改变过分重视语法的讲解与传授”只是要求改变传统语法教学某些不当的教学方法和倾向, 并不是要求放弃语法教学。
自交际教学法引入英语教学以来, 有些教师认为, 只要交际的双方能沟通和交流, 语言形式和语法运用的对与错无关紧要。还有部分教师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误认为语言知识的教学, 特别是语法的教学已不重要了, 甚至简单地认为实施新课标就要淡化语法教学。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状况可以看到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呼声下大有被淡化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学生普遍英语语法知识不系统。故而在现行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的高职院校使用的《新编实用英语》和《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教材中都有比较系统的语法知识总结复习。而实质上语法能力属于语言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3.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学会学习, 终生受益。基础教育阶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英语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条件、学生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 有计划、持续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在《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 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仅要靠老师的渗透和有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 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耐心引导学生克服缺点, 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局面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英语水平“以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基本目标。强调英语词汇和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探讨中学英语教学方式方法, 以及重视中学生学习语言习惯的培养, 是在新的历史时期,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科教兴国的需要, 也是为培养现代社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需要。
[责任编辑:王以富]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入学的英语状况入手, 分析中学英语教学中词汇和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并进一步探讨了在新的形势下词汇与语法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职英语,中学英语,教学,衔接
中学与高职物理教学 篇2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在这种相互依托的关系下,如果只关心语言的.学习,而不了解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便无法真正掌握,并运用好语言.在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于学习语言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在英语的学习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因此,在高职的英语教学中有必要树立起跨文化教学意识, 融入跨文化教育理念,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差异的鉴别能力和敏感性.
作 者:陈蕾 作者单位: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无锡,214011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35)分类号:G712关键词:高职英语 教学 跨文化意识 目标 途径
农村中学高职招考英语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农村中学 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实际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普及,农村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为农村高职招考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许多局限,本文从几个方面简单地探讨了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目标不清晰,方式落后。(1)重难点不明确。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教材知识本身对于学生而言就有点难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教材里面的生词以及语法知识就是要与语言的实际能力接轨,不能简单地灌输给学生们,要让学生们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从而能够实际运用,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适应英语环境以及操作语言知识。所以教师要在整节课中落实听说读写的语言知识能力目标。(2)语法知识的讲解偏多。很多教师都是在教师大讲特讲语法知识,语法知识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并不能理解其中缘由,只有在课堂上睡觉偷懒,这种方法收效甚微,我们的教师要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学习语法,将语言的知识技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本身这些农村的学生的基础就比城市的孩子们差,加上锻炼机会少,很多语法知识更加是一知半解,语法的枯燥无味,教师的填鸭式授课,这样就更加加剧了知识的断裂式传授的弊端。教师不能够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更不能够单纯地学习语法知识。(3)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工具陈旧。如今有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讲课方法陈旧落后,使用英语的机会十分少,学生只是在课下记笔记,并没有运用英语,这样怎么能提高英语成绩,应对高职招考考试呢?某些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差,就靠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某些教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学生,将学生作为接受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以及授课方式与我们现在追求的素质教育的精神所违背,我们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许多学校还没走进课堂,多数农村中学还没有电化教室或设备明显不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教师没机会、没条件应用多媒体互助教学。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装备配套还得跟上,而教师应加强对现代教学技术的学习和运用。
2.评价方式及评价手段滞后。评价方式单一贫乏,模式化,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第一、评价过分注重量化,标准单一;第二、评价过程模式化、机械化;第三、评价缺乏真实性,透明度。
二、针对现状分析当前英语教学的对策
1.更新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观念是走向改革的第一步,只有思想改变了,才能引导实践。首要一步就是教师要走出去学习其他学校以及其他教师的思想观念,直接观察其他学校的英语教学的方法方式,思想教育理念。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虚怀若谷,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观念方可转变,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不至于落伍。
2.改革和完善现行教材。现行教材有很多的优点,它已被广大中学师生所接受。但作为一套教材,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材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2)教材缺乏系统性。(3)教材中的漏误。(4)配套材料不够完善。(5)缺乏系统配套的泛读材料。(6)语言不严密。
3.完善教法。完善教学方式就是指将过去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摒弃掉,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学生,由于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素质也不是很高,对学习的动力不足,与教师的课堂配合度不足,教师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备课,还有重点培养潜力股,对后进生要鼓励式教学。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们参入进来,让学生积极思考、合理调查、活跃讨论、相互交流地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4.改革教学手段。各学校应该尽力去改善英语教学的手段。建议:(1)学校积极采进先进设备以及多媒体教室;(2)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3)暂时没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加强学习,争取先掌握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学会制作课件。
5.改革评价方式。就英语学科来说,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某个阶段。所以,在一个教案中也应体现出来,教师要以多种评价方式来评判学生,不能讲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要将口语,学习动力,进步与否等也作为评价方式之一。
三、结束语
现在的高职招考考试越来越讲求知识技能以及知识水平,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的问题十分尖锐,教师质量差,学生配合度不高,教学环境差,师资力量薄弱、管理意识差及教育教学观念都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将学校老师推出去精修学习;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技能修养,自己要学会完善自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最终让学生在高职招考的战役中获得最大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兴辉.现代教育技术专题[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培训资料[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中学与高职物理教学 篇4
高等职业院校新生对大学英语显出各种不适应,其主要原因就是高职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的教学衔接问题。关于教学衔接问题,大学、中学、小学各阶段之间和各学科都客观存在。由于英语教育教学在中国的特殊重要性,各阶段之间的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便格外引人注目,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而高职院校由于生源、教学目标等的特殊性,高职大学英语与中学阶段(高中/中职)英语教学脱节问题尤为突出。
二、高职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脱节的原因
(一)教学大纲。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分别适用于普高、中职和高职高专阶段(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是指导我国英语教学在这两个阶段的纲领性文件。
通过认真比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三个文件在教学理论、教学性质与教学目标上基本一致。但《课程标准》强调巩固英语基础知识,而《基本要求》强调培养英语应用能力,这一区别直接影响高中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也是造成两个阶段英语教学脱节的根本原因之一。虽然《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两个文件衔接较好,但一些中职学校重专业课轻文化基础课,任意削减甚至取消英语课,致使中职的英语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所以来自中专、职高和技校的对口高职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大多出现断层现象。
(二)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1.教材。中学英语教材相对统一,高职大学英语教材则百花齐放。虽然教材种类多了,但却良莠不齐,有些教材就没有考虑与中学英语的衔接问题,显得过难过偏,使学生难以适应。
3.教学方法。“中学英语以教师讲解、辅导为主,以学生自学为辅;大学英语则不同,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少讲精练,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董锐等,2002)。
3.教学内容。在中学阶段,高考是师生教与学的指挥棒,教学重视培养阅读能力,侧重语法、句型等英语基础知识,忽视听、说能力;在高职院校,师生的教与学则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专业技能培养,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同样为就业服务,注重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和综合运用。调查显示,高职新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低下,难以适应听说训练课,表现出畏难情绪。
(三)学生。
1.高职院校的生源较本科院校要复杂得多。高职院校的生源中既有普高生,又有来自于职高、中专、技校的三校生和“3+2”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决定了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性。一则,高职生总体上学习成绩都较差,英语基础薄弱。二则,高职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整体教学提出了难题。
2.学习策略。中学阶段侧重应试教育,学生基本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英语学习缺乏自主性;而大学阶段以自主学习为主,很多高职新生仍然沿用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大学英语的教学。另外,高职生大多词汇量较小,继续用机械记忆效果也不好,识记单词也成为英语学习的一大障碍。
3.学习心理。一则,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高职新生在思想上、生活上和心理上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即新生入学阶段的“心理过渡期”。二则,很多高职生是因为成绩差、没有其它大学可上才来高职院校的,觉得跟落榜生差不多,自我期望值较低,甚至有自暴自弃者、得过且过者。高职新生的这种懈怠情绪和心理过渡期的不适应也会造成两个阶段之间的英语教学脱节。
(四)教师准备不足。
一些高职英语教师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材等都不甚了了,只顾照本宣科,完成自己的“教课”任务,而不是教学任务;或教师自身知识和教学技能薄弱,课堂授课内容乏味枯燥;这些会使英语课堂失去兴趣和吸引力,学生厌而不学。
三、对策
(一)教师应仔细研究中学课程标准、教材,熟悉中学教法,了解高职学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反馈,教师主导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只有对双方的情况都了然于心,才能稳操胜券。高职英语教师应该仔细研究中学阶段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熟谙中学英语知识要点;应该深入中学课堂听课、评课,熟悉中学教法;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英语学习具体情况等。对于高职学生,这样才能有备而来、因材施教,也便于查漏补缺,“增加语言与知识的复现率,寓新于旧,融旧贯新,以旧带新,习新温旧,提高教学效率,尽快实现中学英语向大学英语的顺利过渡”(郭丽杰,2006)。
(二)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引导和学法指导。
高职英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其创造性。对高职新生要多加鼓励和疏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解除心理困扰。在入学阶段对高职新生进行英语学习培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熟悉校园学习环境,有效利用学校学习资源;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技巧,学会理解记忆;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适应自主学习,明确英语学习方向和目标;做好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另外,也可通过校园英语角、英语竞赛等英语课外活动进行英语学习兴趣方面的引导,多途径地实现顺利衔接。
(三)合理处理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认真学习《基本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整合教学内容,力求教材和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水平,解决好循序渐进的问题。根据需要,合理增删教材内容;删减过难、过易和冗杂内容,增加学生要求补充的中学英语知识和应用能力考试相关知识。2007年5月高教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第二版)充分考虑了教材的衔接问题,增编了《预备级教程》供教师教授或学生自修,以适应部分学生英语入学水平不高这一新情况。实行以《新编实用英语》(第二版)为主教材,以自编教材《实用英语语法练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和《英语实用文体写作教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为辅助教材,主辅教材穿插使用,夯实高职学生英语基础。针对高职学生弱点,加强听说训练;扎实有效地开展听说教学,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逐步提高听说能力。
(四)加强教师集体教研,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教师集中培训,集体教研,互相听课和评课。培训学习中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教法,认真研究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特征,探究最佳衔接点和教法。通过集体教研活动,商讨教材处理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倡导互相听课、评课,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发现问题,发现的问题在集体教研时共同探讨和解决(王惠冰,2006)。
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生源复杂、英语学习层次差异较大的特点,采用分层次教学。大致分普专生班和对口生(“3+2”学生)班两个层次的班级,在教学内容、考核内容上都区别对待,以实现因材施教、顺利衔接。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参与,提高教学实效。
四、结语
总之,语言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体性和阶段性两者兼而有之。高职和中学(中职)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两个阶段,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解决好高职和中学(中职)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可以使高职新生顺利完成英语学习过渡,继续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其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对于促进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董锐,路庆云.浅谈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的接轨[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7,4,(3):75-76.
[5]王惠冰.初中与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2:75-76.
[6]邱忠蓉.谈中学到大学的英语教学的衔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0,(4):102-104.
[7]刘向政.高中与大学英语教学“不衔接”现象及其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7,5,(4):119-122.
中学与高职物理教学 篇5
关键词:电工基础激发兴趣;学习主动性;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刻苦学习、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也是今后事业成功的基础条件。孔子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说明兴趣能转变为学习主动性的作用。要想使学生在《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高职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导入知识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的培养。
(一)以教材为线索联系生活实际,适当地运用比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他工基磷这门课中的很多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结合实际生活,适当地运用比喻,这对于学生来讲可以使原本抽象的理论概念生活化、生动化,从而降低教学过程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才有可能培养起在课堂内外要去探究的主动学习习惯和能力。例如:在安全用电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不是将应该怎么做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较多的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用电事故来分析原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另外,用形象的比喻来描述难以掌握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越,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电位”这节内容时,很多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电位”一直概念不清,但又是后续课程使用较多的概念。若忽视了这个概念的讲解,将影响到后续课程较长时间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使学生弄懂、记清。电位也是电压,它是电压的特例。定义“电位”是参考点确定后某点(起点)到参考点(终点)间的电压,对于一个确定的电路,某点电位值随参考点的不同而变化,而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则是不变的。这如同两座高楼:楼1是40米高,楼2是60米高。如果将地平线设为参考点,则每座楼的高度是40米,60米(即他们的电位值);若将参考点改为10米高的位置,则楼1的高度变为30米,楼2的高度变为50米(参考点改变了则电位随之改变),但它们之间的高度差永远是20米(即两点间的电压是固定不变的)。这比喻不仅较准确地描述了定义的含义,而且降低了教学难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注意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一些较抽象且很难用实验来实现的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使有关内容生动化、形象化。例如三相异步电机的旋转磁场对学生来讲是很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有难度,我就将旋转磁场的产生原理做成幻灯片,每一张幻灯片呈现的是随绕组旋转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旋转磁场的角度。幻灯片中绕组、感应电流、旋转磁场的颜色各不相同,同时还应用了闪现、连续播放造成的特殊的视觉效果。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给学生流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利用实验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及培养目标,教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这方面的机会,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实验资源进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不依赖别人的帮助,不期望得出现成的答案,独立地、创造性地认识事物,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现提供电池若干,导线若干米,单联开关两个,电铃一个,要求两间房子共同使用此盏电铃。请学生画出控制电路图,并进行现场模板安装。就题而论,学生可设计出多种方案,然后动手去实现自己的方案。在成功中学生兴趣顿增,会更加积极、大胆地去参与。
通过实验教学,即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理论,体会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又训练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一些思维方法和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电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观条件。
(一)运用期望效应,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小学1——6年级随机抽取20qo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了”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向老师宣布说:“这些学生有很大的学习潜力。”预示他们可能比其他学生有更好的成绩。八个月后,老师获得如期的结果。一年后,再一次测验,这些学生的成绩仍在提高。罗森塔尔这种实验效应被称为皮马利翁效应,学术界又称为罗森塔尔实验效应或期望效应。期望是一种看不见的教育信念,对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承认每个孩子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激发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自觉努力去实现,不断地逼近远景性期望。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类似手法对学生增强自信心会收到较好效果。
即教学中把学习上信心不足、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想成是罗森塔尔讲的将来会有优异发展的学生。如提问时,尽量做到估计该生能回答正确再提问他,万一答不上来,教师要相信他能答对,不要急于请别的学生回答或教师自己进行解答,此时可作适当提示,让正确结论从他口中答出。在课堂上及平时接触中教师通过语调、表情、体态语、目光等向他们传递了信任和暗含的期待,学生从教师身上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即感觉到教师始终认为他是聪明的、能干的。久而久之其学习行为也变得积极,自信心大大增强,从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搭建成功舞台,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盖兹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满怀希望,充满自信,以坚实的脚步走向更高层次的成功,教师需要搭建舞台,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会激起更大的动力,也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针对高职生的学习特点,可以从淡化理论、强化动手让职高生体验成功的经历。
1、淡化理论。
目前高职《电工基{i教材实际上是大学教材浓缩体,过分强调知识的推导,由于学生水平不一导致学习困难。因而授课时,可适当降低门槛,将不影响后继内容的理论可略讲或删去,避免理论枯燥,重在公式应用解题。例如在讲授“RLC串联电路”这节内容时,可删去用相量图推导数量及相位关系来历,只告诉学生公式,让他们用公式解题,从解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强化动手。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我们要从培养目标出发,加强学生动手训练,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信心。
(1)探索实验。
《电工基础是一门与实验有密切联系的学科,传统教学要求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虽满足学生好奇心理,但由于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无法获得第一手资料,缺乏感性认识,情感体验贫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之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探究实验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翁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探究实验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化解难点、理清思路,更好地掌握概念,运用规律等,享受成功的快乐。
(2)制作小产品。
让学生参与制作生活中用得上的小产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感到一种成就感,进而增强了学好知识的自信心,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气氛浓了,就比较容易掌握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例如:讲授变压器这节时,可先制作变压器。通过制作,不仅使学生对电工课产生兴趣,学习了常用元器件识别,检测等技能,而且当学生看着自己亲自做的产品,在老师的高度赞赏下,摒弃了“我不是学习的料子”的观念,在电工学习上能够“抬起头来走路”,获得强烈的成功感,树立了自信心,体会到知识能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合理进行课程设计,创造主动学习的客观情境。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在电工教学中,更需要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更新观点,探索出适用于高职学校的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推动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要把填鸭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营造一个“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留给学生空间,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探索、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电工教学的课程设计中运用分组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将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组员可以是学习程度、兴趣、个性、性别等的同质,也可以是异质。一般是异质,因为互补性强,更能体现的发挥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然后从每一小组中推选一名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都较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起指导、监督、联络的作用。在上课时合理地安排座位,以组长为中心,组员在四周,这样便于辅导。为互动提供条件,接着就实施互动协作学习。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例如,在讲授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及制动的课程时可以放在实验室进行,在讲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原理后,指导学生进行电动机旋转的实验,之后让学生考虑如何使电动机可以反转,怎样使电动机制动。学生在自己接线过程中会全神贯注,满怀期待,当实验成功时,他们会满心喜悦,勃发自信,进而会探索新的知识。因此,动手操作实验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课堂艺术的不断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但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讨、摸索,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中学与高职物理教学 篇6
关键词:高职高考;数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10-01
近几年笔者有幸参加了高考评卷工作,在评卷中了解到考生存在一些共同性的问题,以及笔者针对学生共性所用的一些对策,写来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分析近几年学生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知识性的错误。高职高考主要考查学生的“双基”,在答卷中,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知识性错误。例如,在07年试题中的第17题:已知向量 与向量 垂直,且 ,则 = ,本题主要考查基本的数学概念——数量积,可是不少考生忘记了数量积的公式,导致错误。
2、解题方法选择不当。在做解析几何的题目中,不会使用数形结合方法做题,导致容易出现错误。例如,2010年考题的第22题: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 在x轴上的椭圆C的离心率为 ,抛物线 的焦点是椭圆C的一个顶点。
(1)求椭圆C的方程;(2)已知过焦点 的直线l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为A和B,且|AB|=3,求 。若学生能借助图形解题,则容易获得正确答案。
3、审题能力较弱。在一些应用题中,考生不善于理解题目的条件,或者不善于将文字性的数量关系转换成数学表达式,从而导致出错。例如,09年考题的第16题:某服装专卖店今年5月推出一款新服装,上市第1天售出20件,以后每天售出的件数都比前一天多5件,则上市的第7天售出这款服装的件数是 。考生不会把每天售出的件数看成等差数列,不会把中文意思写成数学表达式,即不会写出 ,求 ,导致答案出错。
4、计算能力不过关。在高职考试中,考题计算量不大,考题大多是对基本技能的考查比较多,也不会太复杂。但高职考生中不少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过关,导致失分。如08年考题中的第22题:解不等式 。考生需要对不等式两边平方化简或对不等式左边进行配方化简,但很多考生都不太会,导致失分。
5、解题技巧欠熟练。有不少的选择题可以运用代入法、排除法解题,但考生不够熟练。例如,07年考题中的第14题,已知 ,且 为第二象限的角,则 =( )。A、 B、 C、 D、
由题目的条件知角 是第二象限的角,知该角的余弦值必为负,排除掉C、D选项,再结合题目的另一个条件即可求出。
二、高职备考的对策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迎刃而解,笔者有以下几点对策:
1、重“双基”教学,通盘复习考点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
从近几年的考试题分析,“双基”的考查是重点,大题中对于考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上的考查要求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把一些重点考查知识按照某种线索把知识串起来,从而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抓好“双基”的教学,不要钻难题。
2、重点考查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
从近几年的考试题分析,大题的类型基本固定,三角函数、圆锥曲线、函数、数列及应用题是考查的重点题型,在教学中重点复习这几个部分的解答题,按专题复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历年的解析几何题中,一般都是直线与某两种圆锥曲线的结合,求直线与某种圆锥曲线的交点或求圆锥曲线的方程。那么,在专题复习中,把曾经考过的解几题和可能考的类型都列出来,让学生把握各种可能的试题和相应的解题方法。
3、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生的运算能力是高职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但是,从多年的阅卷来看,学生的运算能力较弱,需要重点培养。做到“基本的运算一遍就做对,复杂的运算多做几遍能做对。可以说,运算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得分的高低。每天要求学生做10道题,其中选择、填空共8题,解答题2题。解答题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日常训练主要针对解方程、解不等式、分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运算、分母有理化等。
参考文献:
[1] 王春英.把握应试技巧,踢好“临门一脚”[J].中学数学(高中版),2013(5).
[2] 章建跃.怎样使高考复习成为好数学教学[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1(9).endprint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高职高考数学考试中考生存在知识性的错误、解题方法选择不当、审题能力弱、计算能力不过关、解题方法欠熟练等问题;提出了重“双基”教学,形成知识网络以及如保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做好考生的心理辅导等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考;数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10-01
近几年笔者有幸参加了高考评卷工作,在评卷中了解到考生存在一些共同性的问题,以及笔者针对学生共性所用的一些对策,写来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分析近几年学生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知识性的错误。高职高考主要考查学生的“双基”,在答卷中,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知识性错误。例如,在07年试题中的第17题:已知向量 与向量 垂直,且 ,则 = ,本题主要考查基本的数学概念——数量积,可是不少考生忘记了数量积的公式,导致错误。
2、解题方法选择不当。在做解析几何的题目中,不会使用数形结合方法做题,导致容易出现错误。例如,2010年考题的第22题: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 在x轴上的椭圆C的离心率为 ,抛物线 的焦点是椭圆C的一个顶点。
(1)求椭圆C的方程;(2)已知过焦点 的直线l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为A和B,且|AB|=3,求 。若学生能借助图形解题,则容易获得正确答案。
3、审题能力较弱。在一些应用题中,考生不善于理解题目的条件,或者不善于将文字性的数量关系转换成数学表达式,从而导致出错。例如,09年考题的第16题:某服装专卖店今年5月推出一款新服装,上市第1天售出20件,以后每天售出的件数都比前一天多5件,则上市的第7天售出这款服装的件数是 。考生不会把每天售出的件数看成等差数列,不会把中文意思写成数学表达式,即不会写出 ,求 ,导致答案出错。
4、计算能力不过关。在高职考试中,考题计算量不大,考题大多是对基本技能的考查比较多,也不会太复杂。但高职考生中不少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过关,导致失分。如08年考题中的第22题:解不等式 。考生需要对不等式两边平方化简或对不等式左边进行配方化简,但很多考生都不太会,导致失分。
5、解题技巧欠熟练。有不少的选择题可以运用代入法、排除法解题,但考生不够熟练。例如,07年考题中的第14题,已知 ,且 为第二象限的角,则 =( )。A、 B、 C、 D、
由题目的条件知角 是第二象限的角,知该角的余弦值必为负,排除掉C、D选项,再结合题目的另一个条件即可求出。
二、高职备考的对策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迎刃而解,笔者有以下几点对策:
1、重“双基”教学,通盘复习考点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
从近几年的考试题分析,“双基”的考查是重点,大题中对于考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上的考查要求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把一些重点考查知识按照某种线索把知识串起来,从而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抓好“双基”的教学,不要钻难题。
2、重点考查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
从近几年的考试题分析,大题的类型基本固定,三角函数、圆锥曲线、函数、数列及应用题是考查的重点题型,在教学中重点复习这几个部分的解答题,按专题复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历年的解析几何题中,一般都是直线与某两种圆锥曲线的结合,求直线与某种圆锥曲线的交点或求圆锥曲线的方程。那么,在专题复习中,把曾经考过的解几题和可能考的类型都列出来,让学生把握各种可能的试题和相应的解题方法。
3、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生的运算能力是高职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但是,从多年的阅卷来看,学生的运算能力较弱,需要重点培养。做到“基本的运算一遍就做对,复杂的运算多做几遍能做对。可以说,运算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得分的高低。每天要求学生做10道题,其中选择、填空共8题,解答题2题。解答题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日常训练主要针对解方程、解不等式、分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运算、分母有理化等。
参考文献:
[1] 王春英.把握应试技巧,踢好“临门一脚”[J].中学数学(高中版),2013(5).
[2] 章建跃.怎样使高考复习成为好数学教学[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1(9).endprint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高职高考数学考试中考生存在知识性的错误、解题方法选择不当、审题能力弱、计算能力不过关、解题方法欠熟练等问题;提出了重“双基”教学,形成知识网络以及如保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做好考生的心理辅导等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考;数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10-01
近几年笔者有幸参加了高考评卷工作,在评卷中了解到考生存在一些共同性的问题,以及笔者针对学生共性所用的一些对策,写来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分析近几年学生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知识性的错误。高职高考主要考查学生的“双基”,在答卷中,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知识性错误。例如,在07年试题中的第17题:已知向量 与向量 垂直,且 ,则 = ,本题主要考查基本的数学概念——数量积,可是不少考生忘记了数量积的公式,导致错误。
2、解题方法选择不当。在做解析几何的题目中,不会使用数形结合方法做题,导致容易出现错误。例如,2010年考题的第22题: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 在x轴上的椭圆C的离心率为 ,抛物线 的焦点是椭圆C的一个顶点。
(1)求椭圆C的方程;(2)已知过焦点 的直线l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为A和B,且|AB|=3,求 。若学生能借助图形解题,则容易获得正确答案。
3、审题能力较弱。在一些应用题中,考生不善于理解题目的条件,或者不善于将文字性的数量关系转换成数学表达式,从而导致出错。例如,09年考题的第16题:某服装专卖店今年5月推出一款新服装,上市第1天售出20件,以后每天售出的件数都比前一天多5件,则上市的第7天售出这款服装的件数是 。考生不会把每天售出的件数看成等差数列,不会把中文意思写成数学表达式,即不会写出 ,求 ,导致答案出错。
4、计算能力不过关。在高职考试中,考题计算量不大,考题大多是对基本技能的考查比较多,也不会太复杂。但高职考生中不少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过关,导致失分。如08年考题中的第22题:解不等式 。考生需要对不等式两边平方化简或对不等式左边进行配方化简,但很多考生都不太会,导致失分。
5、解题技巧欠熟练。有不少的选择题可以运用代入法、排除法解题,但考生不够熟练。例如,07年考题中的第14题,已知 ,且 为第二象限的角,则 =( )。A、 B、 C、 D、
由题目的条件知角 是第二象限的角,知该角的余弦值必为负,排除掉C、D选项,再结合题目的另一个条件即可求出。
二、高职备考的对策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迎刃而解,笔者有以下几点对策:
1、重“双基”教学,通盘复习考点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
从近几年的考试题分析,“双基”的考查是重点,大题中对于考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上的考查要求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把一些重点考查知识按照某种线索把知识串起来,从而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抓好“双基”的教学,不要钻难题。
2、重点考查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
从近几年的考试题分析,大题的类型基本固定,三角函数、圆锥曲线、函数、数列及应用题是考查的重点题型,在教学中重点复习这几个部分的解答题,按专题复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历年的解析几何题中,一般都是直线与某两种圆锥曲线的结合,求直线与某种圆锥曲线的交点或求圆锥曲线的方程。那么,在专题复习中,把曾经考过的解几题和可能考的类型都列出来,让学生把握各种可能的试题和相应的解题方法。
3、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生的运算能力是高职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但是,从多年的阅卷来看,学生的运算能力较弱,需要重点培养。做到“基本的运算一遍就做对,复杂的运算多做几遍能做对。可以说,运算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得分的高低。每天要求学生做10道题,其中选择、填空共8题,解答题2题。解答题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日常训练主要针对解方程、解不等式、分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运算、分母有理化等。
参考文献:
[1] 王春英.把握应试技巧,踢好“临门一脚”[J].中学数学(高中版),2013(5).
中学与高职物理教学 篇7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1.自卑心理
在我国现阶段, 进入高职这个层面学习的学生中多数是高考落榜者, 这类学生在人生定位方面自认为低人一等。另外我国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 对口语缺乏兴趣, 更有一些来自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 口语有浓重的地方口音, 与其他来自大城市的学生相比难免落差感极强, 成绩不理想, 而又找不到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 积极性逐渐降低, 在人生定位自卑的前提下对英语口语学习进一步产生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高职学生中部分学生虽然学习素质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是却有强烈的自尊与“独立意识”, 这种思想驱使他们把自已包裹起来, 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安排和指导, 甚至强烈对抗;有的学生可能跟老师发生过争执, 或由于成绩不好受过批评, 自己又不能正确对待, 对学习英语产生反感, 把老师、父母的合理要求、批评视为与自己过不去, 既消极又逆反;有的学生虽然经过努力, 但由于方法不当等原因, 导致多次英语考试失败, 对学习英语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以前有的教师对差生存有偏见, 不能平等对待, 引起学生情绪上消极、行动上对立而形成了一种扭曲心理。
3.厌学应付心理
从宏观讲, 总体上, 高职层次的“问题学生”、“学习障碍生”相对集中, 生活学习上养成的不良习惯和积攒起来的不良行为经过了长期的积淀。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非常优越, 由于家里过分溺爱, 从小不爱学习、不求进取, 形成的意识是将来的就业完全依靠家里, 进入高职学习仅仅是为了拿到跨进某个门槛的文凭, 这类学生对所有学习都产生厌学应付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想通过自身努力学习某种技能, 但是本身英语功底不牢固, 大多都是笔试中的失败者, 由于一直缺少肯定与赞扬, 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留下学习的阴影与压力, 对学习失去兴趣, 久而久之, 厌学应付心理自然养成。
4.畏难怕苦心理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 就目前国内具体情况看来, 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英语环境, 在这种条件下要想练好英语口语, 就要求学生更要课上课下努力刻苦, 多听、多读、多练。从实际情况看高职学生大部分原来的学习环境、背景都不是很好, 从小缺少艰苦的磨练和挫折, 对于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还没有过多的亲身体会, 畏惧困难、怕吃苦的心理问题就必然影响到他们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消除心理障碍的对策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口语中的上述心理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果不妥善处理, 势必会产生恶性循环。因此, 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势在必行。我们英语教师不是专职的心理辅导师, 但是我们可以将有效的心理辅导与英语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根据教学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
1.改进英语口语教学设计, 设立“人生、修养、品质”课堂教学的附加内容, 贯穿于教学过程
首先将口语附加教学内容分为“人生”、“修养”、“品质”三个主题, 每次只占5-7分钟, 持之以恒;其次采用互动式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该附加内容的教学活动 (一次课讲一个小故事, 下一次课让学生讲上次听到的内容地并展开讨论, 老师点评) ;第三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阶段性以相应主题进行课外口语故事会、讲演会等, 个别学生需要和家长沟通) , 改进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应付心理和恐惧胆怯心理。
2.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不能一味的“填鸭式”教学, 要多观察、多总结, 因材施教, 采用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 培养兴趣。平时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拉近师生距离, 学生一旦把任课教师当作朋友, 心扉打开, 心理障碍自然会迎刃而解。
总之, 英语高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层次, 为社会安定和谐做出贡献, 但是在这个层次上教学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比本科以上的英语教学都复杂, 因此需要教师不仅具有英语专业水平, 还要有基本心理分析和辅导的业务素质, 更要有对学生、社会负责的责任心和刻苦努力精神。
摘要:针对高职英语层次口语教学中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总结了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为提高该层次的口语教学水平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口语教学,心理障碍,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王良杰.教师口语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培养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7期.
[2]《个性优化与人才发展》贺淑曼.2001年北大出版社.
中学与高职物理教学 篇8
1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创新的课堂氛围
1.1 课堂上实现师生关系平等, 努力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 教师首先要实现课堂上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 对方是学生, 从而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想法, 教师更不要直接给予批评, 应该积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并合理地引导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才能有利于同学们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实现开放性思维。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经常倡导新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1.2 趣味化教学内容, 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在现代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作为教师, 应该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使用这些多媒体设备, 教师可以将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通过多媒体生动详细地表现出来。例如, 教师在教授“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 可以为学生播放神六、神七升空的画面, 让学生通过感性的认识,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这些理论知识。通过这些感性的认识, 让学生知道“万有引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2 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新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学方法就是要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要利用不同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来进行物理课堂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方法, 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进而提高同学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2.1 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就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鼓励和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 对于相同的物体、相同的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对于学生们提出来的创新性的想法和思维, 作为教师, 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 使学生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得到老师认可的, 这样才能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 使同学们在遇见和解决问题的时候, 更愿意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发散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逐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2.2 教师要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启发式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非常倡导的教学方式, 但是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却不多见。要想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让同学们能够融入到老师的讲课内容中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就要积极地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例如, 教师在讲到光的定律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光折射图和反射图的光路图一起安排在自己的课件中, 使学生通过比较就能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同学们明白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后, 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思考, 哪些是光的折射, 哪些是光的反射, 使得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理解理论知识, 并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来。
3 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 扩散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
虽然说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但是, 作为高职院校, 尤其是高职院校中的物理学科, 更应该开阔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开阔思维, 进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学校可以设立“第二课堂”学分制, 积极鼓励学生去丰富自己的第二课堂。学校也可以定期开没与创新能力有关的比赛, 设立创新兴趣小组等, 让同学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实践互动中来, 进而发展同学们的个性, 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4 围绕教材内容, 进行创新性教学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既要根据教材把必要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同学们, 又要增加授课内容的信息量, 充实自己的授课内容, 使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既能简单易懂, 又能激发同学们探索知识的热情。
作为职业高校, 所培养的目标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 要根据现有的教材, 把教材中的重点和精华传授给同学们, 然后理论联系实际, 将自己所讲述的内容, 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就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5 结束语
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如何在高职的物理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大家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该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的创新想法, 让学生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新想法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社会和国家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 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老师和社会的认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 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尤其是在高职物理的教学当中, 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本文立足于高职的物理领域, 主要向大家阐述如何在高职的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蒋洁.高职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 2008, 7.
高职院校教学中学习模式的运用 篇9
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 通过高考后被录取[1], 这部分的人数在生源中比重较大。近几年, 各高职院校先后开展了单独招生, 即在高考前举办招生考试, 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该考试即被高职院校录取, 无需参加高考。此外, 为了响应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 打通职业教育发展路线, 各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联合办学, 中职生在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未来高职院校注册入学也成为了发展的趋势。职院校生源的复杂导致了高职教育的复杂性, 这也就要求高职教育势必考虑到学生的学情, 采取正确的学习模式, 保证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通过高考进入高职院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普遍学习成绩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 高考成绩决定了他们只能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低, 逻辑思维能力欠佳, 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 入校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望情绪。他们在学习中原有的问题如果没有解决, 加上对未来的迷茫, 会使得学习动力缺乏, 以混日子的心态来对待学业, 势必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学风。少部分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存在偏科现象, 因部分课程影响了高考成绩, 这些学生如果所学专业与擅长的科目相吻合, 得到足够的指导和教育, 仍然可以在校取得良好成绩。
经过单独招生考试进入高职院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在高中时学习成绩较差, 对高考没有太大信心, 只求有学校接收就可以。这类学生的意志力较薄弱, 怕挫折, 缺乏主动性和经济性, 进校后如果依然采取原有的学习态度, 一旦遇到困难势必放弃, 成为后进生。还有一类是自己清楚个人的发展目标, 更希望学习一门技术, 有一技之长。这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已有认识, 认同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足够的学习动力, 并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 往往会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
经过中职教育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职院校中已经接受过专业知识的教育, 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初进学校时会觉得专业课学习比较顺利。但是, 这部分学生与应届高中毕业生相比, 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在学习高等数学、英语等科目是会感到困难。随着专业课学习的深入, 他们的持续发展力会显现不足, 在学习更复杂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并需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感到困难。与应届高中毕业生相比, 中职院校来的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 更需要学校加强日常的管理。
根据以上分析, 高职院校要完成教学任务, 保证教学质量, 势必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学习模式, 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得到成就感, 逐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为之而努力。
1混合学习模式
高职学生的学习往往缺乏系统性,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人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 上课没有笔记, 做练习时现翻教材, 考试时完全不知道课程的重点, 考完也就意味着遗忘, 等到用时又需要再次学习, 这样的学习效果势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 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可能像中小学教师一样把大量的精力花在监督学生学习上,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大大减少, 学生课业上的疑问不能得到解答, 较差的学生无法得到进一步监管, 学有余力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进一步提升。
互联网的出现大大影响了社会和生活, 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 为高职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手段。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使用也使学生能够方便地接入互联网, 自由地使用网上的各种学习资源。混合学习模式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移动设备相结合, 使学生在课内外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 完成学习任务[2]。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将课程的学习资料有机组合, 内容包括教学视频、课件、习题、实验等等, 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环境。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接入学习平台, 下载相关资源学习, 完成作业并提交, 教师批阅后下发给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并通过学习平台系统进行指导, 更加有的放矢。学生还可以在网上通过慕课等途径, 利用云端资源和学习社区, 定制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 大大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计划都以学生为主,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成就感,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效率高, 便于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指导, 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但容易忽略个体差异。实际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课后知识巩固、疑问解答、作业提交、课前预习等工作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完成。教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完成一对一的沟通和指导。混合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精心准备, 使之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为了保证学习效果, 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网上学习情况均进行评价, 督促学生对课内外的学习都认真对待。
2项目学习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这门课程有什么用?”“这部分知识怎么使用”。这说明他们缺乏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更擅长于形象思维, 更愿意从具体问题出发来学习, 因此项目学习完全适合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项目学习模式既可用于课程的学习, 也可用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和个性, 组织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项目来进行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以学生为主体, 由学生来选择项目的题目、采集项目信息、制定项目计划、完成项目并评价结果[3]。项目学习往往是以小组形式出现, 组内成员既承担各自的任务, 又相互帮助, 共同完成项目。项目的进展过程中, 项目组内成员互相评价, 并作为个人成绩的依据。学生是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知识的, 项目学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提供了实践经验, 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起了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在学生无法解决项目中的专业问题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项目学习模式适用于某方面专业知识已具备基本基础, 需要进一步深化时进行。参与学习的学生可以独立进行, 也可以按小组形式开展学习, 组内成员以4~6人为佳。项目学习对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应积极投入, 不能置身事外, 因此项目组中的学生的专业能力不能差距太大, 避免部分人忙碌、部分人清闲的局面。项目组中应至少安排一个专业知识全面的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 主导项目的进行、人员的安排和协调, 带动全组学生。项目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 更需要了解项目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能够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必要时对项目进展进行管理, 避免出现失控现象。
综上所述, 高职教育需要认清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 采用合理的学习模式, 并运用信息技术等科技成果,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更贴切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江春梅.当前形势下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自我认识[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5 (3) :32-35.
[2]萧时诚, 秦淑娟.混合学习模式实证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14, 7 (7) :58-61.
中学与高职物理教学 篇10
一、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创新兴趣
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物理教学中,介绍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及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
如,学习“液体表面现象”时,先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草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荷叶上滚动着的小水滴、玻璃板上的小水银滴等都是球形或近似球形?之后让学生自己做硬币漂浮的小实验: 将一枚硬币小心放在水面上,硬币没有沉下去而是漂浮在水面上。接着提出问题:硬币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通过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硬币周围水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否与液体的表面有关? 实践证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新欲望
好奇心是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 教师应注意引导和利用。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提问,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创新欲望。
如,在学习“电磁现象”时,学生对电生磁的各种现象以及磁的本质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时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电既然能生磁, 那么磁能产生电吗?不少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探索,科拉顿虽然做成了实验,却未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磁怎样生电? 科拉顿为什么失败?法拉第是怎样取得成功?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他们必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渗透物理学史,培养坚强意志
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那些目标明确、意志坚强的学生才会知难而进,敢于向困难挑战,使兴趣向志趣升华,取得学习的成功,这主要是意志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把物理学史引入课堂教学,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 了解前人探索的道路和探索中的艰辛,以及只知奉献不求索取的献身精神,更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兴趣、培养意志的有效措施。物理学涉及到上百个科学家, 他们的生平事迹本身就是很好的励志教材。如,阿基米德为解开皇冠之谜,达到痴迷的程度; 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捕捉雷电的惊人实验;焦耳在近四十年时间内,做了四百多次不同的实验,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测定了热功当量;爱迪生为寻找合适的灯丝,试验一千六百多种材料,研究笔记达四万多页; 居里夫人经历一千三百五十多个昼夜,历经千辛万苦,从数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一克纯镭,但她没有去申请专利,毫不保留地把科研成果公布于世;我国科学家钱三强、钱学森等为祖国的富强和强盛,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冲破重重障碍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每当介绍这些史料时,学生都会全神贯注,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和意志。
四、提供成功的机会,树立创新信心
中学与高职物理教学 篇11
摘要 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模式是按照高专高职院校的客观实际制定提出的,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最终达到体育课程的本质目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体育 学生 个性发展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国民发展之本。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事业本身的进步、整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容置疑的要求素质教育。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学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一、高职体育教育现状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表明我国学生健康体能状况并不乐观的现状。业内学者高度肯定了此文件的颁布,认为这是一个详细的纲领性的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文件。对高职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动机调查显示:只有接近30%的男生以及不到6%的女生在调查问卷中选择了很喜欢体育课,超过45%的男生以及10%的女生在喜欢选项下打钩,有20%的男生和40%的女生选择一般,5%的男生和44%的女生甚至选择了不喜欢或者很不喜欢体育课程。数据统计可知,在性别角度而言,男生较之女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喜爱程度是比较明显的,但我国女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倾向并不乐观。
现在的学生多是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程,究其原因,无非是课程内容乏味陈旧,学生现代追求不符。比如多数高职院校开课情况基本上都是田径、排球、篮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武术等教学内容,从小学延续到大学。一方面,一些学生本身身体素质就比较好,或者具备一定的基础的,尽管上课态度不端正,甚至逃课旷课,却依然可以在考试考核中比较轻松的获得相对理想的成绩;另一方面,一些自身身体素质欠佳的学生,尽管每一节课都表现良好,想要提高一分都难,这些都严重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目前体育课程忽视了学生自身个性特点,因体育而体育的教学模式本身造成了这种两极化的现状,极大的抑制了这部分同学学习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最终也导致我们体育教育工作目标的落空。
二、高职体育教学现存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沿袭使用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现阶段这种教学弊端表现为:一、学目标模糊、缺乏职业教育特点;二、体育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三、课内外结合欠佳,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组织缺失;四、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与社会生活节,缺乏针对性;五、教学评价体系片面性,忽视学生的基础和潜能等。
另外,当前我们高职教学的本科压缩模式也给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时下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个性教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大问题。
三、高职体育教学重视中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模式是按照高专高职院校的客观实际制定提出的,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指导性应用性运用学生的个性于教育事业,在新纲要指导下,以科学的人文主义教育观、个性发展观、主体教育观、终身体育观等系列理论为指导,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模式,课程设置向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课内外一体化,注意教学分层,形成与高职教学管理与组织相适应的独特模式,切实从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的角度增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应用性和实际性。
(一)首先,依学生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创造适合不同个体的差异性、扬长式、发展化的有利教育,使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发展。注重个性独特的教育,设置符合不同学生个性特点的宽松式的体育教育情境和互动式自主性的课堂模式,由此激发学生多具风格的行为、情感方式。关注独立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独立判断能力、激励式的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價值观念以及社会理想。
(二)从学生个性特点出发、设计体育课程新模式。秉承主体教育观理念,体育教学模式注重职业协调发展,科学的体育课程设置结构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学科需要、社会需要等建立起的课程构建是具有职业特色的体系化课程,调整课程结构是高职体育课程个性化发展的具体获得手段和方法途径。
(三)增设体育保健健康课程。开设保健课,不仅有助于体弱学生参与学习,有康复体育需要或者兴趣的学生同样可以选修。将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结合向学生专业化的传授体医结合,体育保健、体育康复、体育医疗三位一体式系统性知识,注重教学内容和形式应用于具体专业工作,比如职业病等紧密结合实践的知识传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并科学养护自己的身体,同时还可以应用所学知识向社会服务。
(四)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实现客内外一体化。课余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和拓展,现下各高职院校对本校特色项目经营颇为重视,形成优势项目,扩大影响力与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体现自身实力,谋求社会认同,实现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的结合和统一。改革体育学科课程,改变单一课程结构,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各高等职业院校设计类型多样的体育课程。按照不同的学生毕业后的走向以及职业身体活动特征来设置发展职业体能的体育项目或者职业发展协调模式,形式多样化课程注重生源基础、地方性等复杂特点,普及选修课,选项课,等独具特色的体育课程模式设置。
总之,从学生个性出发,针对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最终达到体育课程的本质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艳华,陆宗芳.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流变及大学体育课程的演进.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4(10).
中学与高职物理教学 篇12
一、作业的布置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容易产生惰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化,与实际生活相距较远,不像物理、化学那样显得形象直观、切合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使它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可以尝试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与实践活动、生活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例如矩阵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它是在工程技术、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或关系。教师可以用一张数表的形式来引出的矩阵的概念。矩阵之间的关系,如矩阵加法是抽象化的,学生往往只会单独地计算矩阵,却不明白矩阵为实际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对矩阵的概念的理解也是半知半解。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将数学抽象出来的问题具体化,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矩阵知识的认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就应该把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让数学回归生活。
二、作业的布置应具备一定的层次性
作业布置的顺序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如果在刚开始作业的时候就感觉到很棘手,势必会产生厌倦情绪,大大降低思维的开阔性。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把作业进行分类,由易到难。例如在学习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完成一道复杂的题目,如[(sin2x+cosx) 2]′,教师如果直接给学生这样一道题,学生在解题时会相当棘手,甚至不去解题。因此教师在布置这道题目之前可以把这一题目分解为若干小问题,让学生顺着思路一步步完成对问题的求解。教师可把问题作如下分解:
问题一:求[sin (x)]′和[cos (x)]′。这一题直接是书上的公式,学生做题时得心应手,能激发他们对继续解题的兴趣。
问题二:求(sinx+cosx)′和(sin2x)′。前一个问题是对之前学习过的两函数和、商、积、差求导的复习,后一个问题是对当节新课复合函数求导最简单的应用。学生在做题时不仅能回顾之前的知识,而且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自信。
问题三:求[(sinx+cosx) 2]′和(sin2x+cosx)′。这是对问题二的延伸与拓展,前一个问题求解方法是先求复合求导,后求相加求导,而后一个问题是先求相加求导,后求复合求导。
问题四:求[(sin2x+cosx) 2]′。这一问题基本可以看作是问题二与问题三的结合,根据前面三个问题的指引,学生能从本质上理解求导的实质,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会对解决这类问题产生兴趣。
三、运用启发式作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持主动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态度,主要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内部力量。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学生才能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学习,追求对知识体系的完善,探索更多的知识理念。
学生的思维在封闭式教育下一直是被禁锢的,而开放式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开阔自己的思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把问题全部列出,可留部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使学生通过对题目的理解和新知识的学习,从而探究还能解决哪些方面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函数的性质以后,教师可以给出一道求函数单调性的习题,在学生完成题目以后,教师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对于给出的函数除了在单调性上有所学习以外还能否寻求其他方面的知识。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学生不仅能从问题中联系到函数的其他性质,并予之解答,而且能够举出实际情况来分析出函数的应用,更会以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函数从而主动自发地去研究更多的函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在讲评作业的时候让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并形成结论,对数学知识体系加以巩固。这样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并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四、作业布置的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强调规范统一和机械训练,缺乏趣味性;内容封闭、僵化,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因此,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布置作业。
1. 口头作业形式。
它在具体形式上表现为诵、背、说等。“诵”是让学生课后读概念、定义、推论等;“背”是让学生背公式、法则等;“说”则是让学生课后通过当天课堂内容的复习学会把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复述出来。其中特别强调的是“说”这种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够更系统地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组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说”是人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 分工合作完成的作业形式。
分工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当今教育的一大亮点。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合作才能生存,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比如在教完数学建模的知识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组建“三人行”学习互助小组,每人在解决问题中分配不同的任务。学生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课题。
3. 动手实践操作的作业形式。
如对于相对比较抽象的立体几何学知识,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几何学中的立体图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几何学中的概念,更加清晰地掌握几何学中的定理、推论等。作业内容还有其他方面的实践应用,可以是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兴趣盎然,可以充分展现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潜能。
4. 与多媒体相结合的作业形式。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实现数学作业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信息技术在数学作业上有着多方面的应用,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用多媒体课件汇总数学各章节的知识点,使得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在课件制作的同时让学生自主地熟悉课堂的教学活动,并且还便于学生今后的复习。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后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数学方面的网络博客,让学生之间通过博客相互交流对课堂学习的认识,教师要及时在博客上对学生所提出的疑问予以解答,合理运用网络作业,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沟通的效果。
课后作业的设计是教学流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内化,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更是知识和能力的深化与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提高课外作业效益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通过拓展作业形式与内容,调整作业的结构,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深入探究,构建起有效的课外作业操作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陈娟.学生作业评价初探[J].教育探索, 2005, (06) .
[2]钟梅.关于高等数学作业的思考与实践[J].大学数学, 2007, (4) .
[3]张丰.任务学习与作业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 2002, (5) .
[4]黄国东.中职教学中数学作业的改革[J].素质教育论坛, 2007, (08) .
【中学与高职物理教学】推荐阅读:
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后作业的设计05-23
朗读与高职英语教学07-01
游戏与高职英语教学08-15
高职实训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10-08
浅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11-22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研究论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