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训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024-10-08

高职实训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共9篇)

高职实训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篇1

高职实训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对建筑艺术类专业毕业综合实训改革的思考

韦益松

[摘要]通过了解当今建筑艺术类高职毕业生毕业综合实训现状与存在问

题,全面分析毕业生的专业特征与就业意愿类型,结合毕业综合实

训指导的经验与体会,提出如何进行毕业综合实训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现状与存在问题专业特征就业意愿综合实训的对策与措施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分工,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地方,面向行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可是,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有不少高职院校是由原中职学校直接升级过来,这类学校中职高办,往往缺乏成熟的高职教育经验。高要求的办学定位与不成熟的办学条件形成的矛盾,促使我们深入研究与探索高职的教学设计,特别是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综合实训,以确保高职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实现。近几年来,笔者曾连续多次率领我院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毕业生进行综合实训,并负责教学与管理工作,因此对建筑艺术类高职毕业综合实训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略有一些体会。

一、高职建筑艺术类毕业综合实训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1、毕业综合实训阶段划分过于绝对,不利于对毕业生的就业推荐。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得是否成功的一把尺子。在比较短的毕业综合实训阶段,只有运用灵活的教学设计,主动根据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进行教学调整,才能使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就业竞争能力得到强化训练并适应市场需求。

毕业综合实训教学设计的传统做法是:将毕业综合实训简单地分成两个绝对的阶段,既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往往是先进行毕业实习,最后进行毕业设计。这种做法虽然确保了毕业设计的完整性,但由于不够灵活,不便于在后期对毕业生进行因材施教,组织“订单式”教学,因此非常不利于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强化培养与就业推荐。

2、毕业综合实训中毕业设计内容过大过全,往往顾此失彼。

传统的毕业设计习惯的做法是:依据学生入学时所制定的毕业设计的教学大纲来选择课题,按要求完成一个工程项目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任务。课题常常规模过大,内容过全,往往顾此失彼,确保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之事过境迁,原来的教学大纲未必还适应市场发展的新要求,只有及时根据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多种灵活的毕业设计选题,才能方便指导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毕业生学有所用,最终实现提高毕业综合实训的水平与效益。

3、毕业综合实训中毕业实习模式过于单一,弊端很多。

毕业实习的传统做法是:由学校根据实习计划出面联系实习地点,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习小组,由指导教师带队,统一组织,集中在几个地点实习。这种做法虽然便于管理,但由于模式单一,既增加了实施难度,实习效果也不理想。

(1)统一由学校联系实习单位任务过重。近年由于高职院校扩招速度较快,导致学校实施教学任务压力过大,客观上实习生对实习单位正常生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一般单位都不太愿意接收实习生,即使推不掉了,也只是敷衍了事。1

(2)统一由学校联系实习单位选点有限。实习生只能集中在几个实习点,人数相对较多,往往人多任务少,实习生得到锻炼机会少,实习效果显然不理想。

(3)由学校联系实习单位实习无积极性。由学校包揽学生实习,实习生容易产生无忧虑之感,体会不到社会市场竞争的激烈,调动不了实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高职建筑艺术类毕业综合实训的对策与措施

如何从传统的毕业综合实训方式困境中寻求新路呢?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设计自由选题与毕业实习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做法使我们得到启发,高职学生尽管能力、基础知识相对本科生稍差一些,但他们当中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思想比较成熟,交际能力也相当强,他们不需要推荐就业而喜欢自主创业,毕业设计准予自由选题与自己联系实习正好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与自我锻炼的机会。

(一)以毕业生为中心的毕业设计综合实训的对策

毕业设计应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就是要求办学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为了学生一切,就是要求办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为了一切学生,就是办学必须要求强调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要做到以毕业生为中心的毕业设计综合实训教学,笔者认为应抓好如下七大要点措施:

1、教学策略——要理想地选择好

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之前,首先,需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即由理论教学教师或其他角色转换成毕业设计实训教学指导教师角色;其次,要制定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策略。《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两种情况来完成。

(1)理论辅导课: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

在建设学院,《毕业设计》理论辅导课的教学难度较大,一方面是由于理论辅导课本身具有的较高要求,必须有相应的深度及广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面对思维活跃、个性较强高年级学生,单向灌输的、不计效果的讲授完全是一种被动式教学,已经不受学生欢迎。在理论辅导课的第一循环中,你必须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这一点从学生听课的表情可以看出来,当他们怀着极强的好奇心,眼睛闪着求知的光亮,全神贯注地听你的讲课时,已经说明,你的第一步成功了,你的《毕业设计》理论辅导课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了。

(2)技能训练课: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变主动教学为互动教学

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不断积累经验、听取同学建议,使教学方法日臻完善,使学生不仅被技能训练课程的内容吸引,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当中展现自己,创造出活跃的技能训练课堂气氛。指导教师从传统的“演员”转变为“导演”,从一言堂转变为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从传统的“观众”转变为“演员”甚至是“主角”,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活动。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充分认识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与正确解决问题,形成教与学的良性沟通与循环,变主动教学为互动教学,使教学相长得以真正的实现。

2、知己知彼——充分了解你的毕业生

“以毕业生为中心” 的毕业设计,最首要的工作是对教学对象有正确而全面的分析了解。毕业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非简单的听众,充分深入地了解教学对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也是毕业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1)毕业生的专业特征

《毕业设计》课程的实施时间大多为专业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教学对象主要为三年级的城市规划、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等专业全体毕业生,在专业上基本完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培训,形成了自己的知识构架,并具有了一定的专业设计能力。经过对近几届毕业生的调查,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可分为如下三种:

第一种:专业能力极为突出,领悟能力、思考能力及专业表现能力都很强,可以独立自主探讨高层次的专业问题。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0%。

第二种:专业能力较为适中,领悟能力、思考能力较强、专业表现能力一般,经过仔细引导,可以探讨较高层次的专业问题。约占毕业生总数的60%。

第三种:专业能力较为薄弱,领悟能力、思考能力一般、专业表现能力较差,经过仔细引导,可以探讨一般层次的专业问题。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0%。

(2)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类型

经过对前几届毕业班就业意愿方向的表格调查,毕业生大致可分为如下类型: 第一类:从事工程技术设计型。这类毕业生大多性格比较内向、沉着,有耐心、细心,经过两年多的专业学习,发现自己具有从事工程技术设计的适应性:有的做方案构思曾得到教师表扬;有的表现图绘得比较清秀,有的工程字写得比较好,有的就是有就业社会关系。可以到设计岗位就业,约占毕业生总数的50%。

第二类:从事工程施工监理型。这类毕业生大多性格比较外向、坐不住、大方直爽、不喜欢绘图,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生活,发现自己具有从事工程施工组织监理的能力,有的也是有就业关系。可以到监理岗位就业,约占毕业生总数的35%。

第三类: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型。这类毕业生性格比较平和,有的是字与文章写得较好;大多数是已有就业关系。可以到行政岗位就业,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5%。

3、设计选题——找准你的教学切入点

(1)对症下药,科学地进行毕业设计选题

有利建筑艺术类专业平台建构与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强化训练是毕业设计选题的基本原则。通过毕业设计科学合理选题:一是有目的地培养毕业生独立发现、思考、解决建筑相关问题的能力;二是能够与毕业生所学专业(城市规划、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等)相联系,使原有的专业知识架构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拓展。根据建筑艺术类毕业生的专业特征与就业意愿类型的综合分析可知:只有针对性与灵活性同时具备的毕业设计选题,才能全面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最后达到良好的毕业设计教学效果。近年来我院历届建筑艺术类毕业设计选题有如下几大类:

第一类:设计方案效果图表现类。为了加强设计方案效果图表现能力,此类设 计选题有:城镇中心广场景观规划设计,城镇重要街区城市设计,区级文化馆建筑设计,旅游宾馆建筑设计,幼儿园建筑设计,办公综合建筑与装饰设计,综合娱乐城装饰设计,家居室内设计等。通过此类设计课题的综合练习:一是提高建筑装饰方案构思与创意设计技能;二是提高方案设计手工与电脑效果图表现水平;三是提高初步设计方案文本的制作能力。适合选择此类设计课题毕业生应该是:专业特征中专业能力极为突出的第一种,或就业意愿类型中从事工程技术设计的第一类毕业生。

第二类:施工图技术预算设计类。为了加强施工图技术预算设计能力,此类设 计选题有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住宅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幼儿园建筑设计,办公综合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园林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娱乐城装饰施工图设计,家居室内施工图设计,工程概预算设计等。通过此类设计课题的综合练习:一是提高工程概预算设计技能;二是提高规划、建筑与装饰电脑施工图表现水平;三是提高国家与地方法规标准的应用能力。适合选择此类设计课题的毕业生应该是在专业特征中专业能力较为适中与薄弱的第二种、第三种,或就业意愿类型中从事工程技术设计的第一类毕业生。

第三类:工程设计与施工监理类。为了加强工程设计与施工监理能力,此类设 计选题有各类规划、园林、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预

算设计等。通过此类设计课题的综合练习:一是提高工程概预算设计技能与施工组织技能;二是提高建筑与装饰、规划施工图的识读水平;三是提高国家与地方法规标准的应用能力。适合选择此类设计课题毕业生应该是:在专业特征中专业能力较为适中与薄弱的第二种、第三种,或就业意愿类型中从事工程施工监理的第二类毕业生。

第四类: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类:

为了加强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能力,此类设计选题与课题的综合练习的目的同上(即监理类)。适合选择此类毕业生应该是:在专业特征中专业能力较为适中与薄弱的第三种,或就业意愿类型中从事工程施工监理的第三类毕业生。

(2)智取华山——找准设计教学切入点

毕业设计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系统工作,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四大切入点来实现毕业设计的总体目标。现用十七个字四句话来概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代表,四个流线。

一个中心:即要求建筑设计有中心思想(构思主题鲜明)。

两个基本点:即要求突出要点与亮点。要点(即关键点)包括:场地竖向处理要求,即台阶或坡道(作高差)处理;楼距要求,即国家标准与地方城市政府规定;交通组织要求,即道路的拆迁与保留(留住精神);环境要求,即建筑尺度、风格(符号、色彩、造型)、档次。亮点(即特别点)包括:建筑个性与设计创意。

三个代表:即要求体现地方特点、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地方特点:即体现切合地方气候与地形的空间组织;民族特色:即体现当地民族习俗的空间布局与符号特征;时代精神:即体现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四个流线:即要求科学组织好人流、车流、货流与景线。人流,即包括师生、行政、后勤、顾客等人流组织路线;车流,即包括客车(客班车、出租车、小车)、货车、消防车、自行车车流组织路线;货流,即包括后勤、教材、建材等货流组织路线;景线,即是指按要求科学组织好景观视线:

A、要看建筑环境线——观察视角要求至少有18度,站点在三倍以上距离;

B、要看建筑轮廓线——观察视角要求至少有27度,站点在二倍以上距离;

C、要看建筑局部线——观察视角要求至少有45度,站点在一倍以上距离。

4、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的适当应用

毕业设计课程理所当然强调实践练习,理论辅导课主要任务是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容量。采用以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系统为主进行核心部分教学,可以提供包括文字、图片及音像等信息设计参考资料,使互动式案例教学成为可能。演示所有转变成电子文件的设计及实例,动态效果大大加强了教学的形象性;同时,由于节省了传统的板书的时间,使得理论辅导课的容量也比一般情况增加一倍以上。运用实物投影系统,进行毕业设计方案讲评与课上徒手草图绘制,可以展示指导教师的个人魅力与风采,同时这也相应需要指导教师准备有更充足丰富的内容。

5、现场踏勘——课外实地调查研究的体会

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是离不开环境的,建筑设计中采用的许多构成因素大部分从建筑环境中提炼而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而课外专题调查研究,在毕业设计中显得非常有必要。实际的建筑形体环境及城市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在课程循环中间,安排有建筑实地调查,到建筑环境中去体会。调查的内容包括指定地段的历史沿革、文化习俗、环境特色、建筑形态、空间特点及活动支持等。调研使学生有了切身体会,深入理解了建筑设计理论与城市建设需要的关系。

6、“双师型”教师指导——教师身教胜于言传

应用学科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很难想象,一位不会做或做不好设计的指导教师去大讲设计理论,会产生令人信服的效果。教师自身有素养,能举证亲自参与的案例说明会更有说服力。国外的建筑教育由很多设计大师来承担不无道理。实践证明,身教更胜于言传,如果指导教师每次治学都严谨,学生也自然不会应付了事。

7、专家讲座——确保建筑设计的理念高度

每个成功的建筑设计作品总是在秉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实现自我的。人们总爱讲天下文章一大“抄”(实为超),只有超越前人建筑设计的创作,才能确保建筑自身理念的高度。在每次毕业设计课程辅导循环结束前,安排有专家讲座,主题界定在从更宏观的角度,对建筑设计的进一步认识,包括目前国内外建筑设计的最新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讲座最好采用提问、讨论、启发的方式进行。

事实胜于雄辩,在以往历届毕业生中,当年曾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综合实训教学环节接受笔者因材施教、毕业设计的毕业生,其中有近70%的毕业生建筑设计技术水平提高很大,凡经过七大要点措施培训后所做的建筑设计作品,大部分功能布局合理,材料和技术采用先进、构思独特、形象创造新颖,不少毕业生因此提高了自身就业的筹码,能跨江过海,顺利到达上海、广东各大设计单位工作。

(二)人性化管理毕业实习多模式综合实训的对策

毕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对每一个大高职院校来说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想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必须有一技之长甚至多技多长。美食家们常说“一招鲜,吃遍天”,道理显而易见,我们可以采用毕业实习多阶段多模式的方法对毕业生进行人性化的关怀,让高职毕业生在后期仍有机会选择拓展学习一技之长,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我院建筑艺术系近这几年来具体采取的措施是:

1、教学模式:科学决策,合理分段,灵活选择

根据对建筑艺术类高职毕业生调查分析得知,仅有少部分在进行毕业实习前落实了工作岗位方向,而大部分在进行毕业实习前是没有落实工作岗位方向的;我们把没有落实工作岗位方向的毕业生建议按“四阶段”教学模式执行后期教学,而把已落实工作岗位方向的毕业生建议按“三阶段”教学模式执行教学。

(1)“三阶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阶段”教学模式,实际就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而形成的“2+1”教学模式,即:一年级着重于造型及创造能力的培养(造型基础),二年级着重于分析及表达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用两年时间完成第一阶段,学完专业职业基础和职业技术课程,形成专业平台;三年级着重于设计及建设管理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此为第二阶段。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方向,进入相应工作室学习,争取顶岗训练或仿真训练,使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可据岗位的实际需要实现“无缝焊接”。“2+1”教学模式是我建筑艺术系现行教学模式,能使后期已落实了工作岗位方向毕业生,拥有充余的时间来强化专业技能,从而常常为用人单位所欢迎。

(2)“四阶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四阶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是:第一、第二学期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构筑学生日后专业方向及择业平台;第三、四学期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接触到最新的实用技术;第五学期到生产第一线实习,有利于学生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第六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领域,突出学习其相关知识和技能。“四阶段”教学模式比较灵活,能使后期没有落实了工作岗位方向毕业生,拥有充足的时间来拓展专业技能,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与自主创业。

2、自主联系:人性化实习管理方式的倡导

通过建筑艺术系这几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实习指导教师普遍认为这种自主联系实习的方式优于传统方式,切实可行,体现人性化实习管理的现代管理思想,深受毕业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欢迎。自主联系实习,通常可按三种方式组织进行:

(1)完全自主联系实习方式

具体的做法是:学校成立由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的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在毕业实习前一学期未对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动员,让学生了解毕业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和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意义,并向学生介绍有关联系实习的途径,学生则利用假期拿着学校证明文件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假期结束学生到校汇报联系情况,经指导教师认可学校审批后,即可携带详细毕业实习任务指导书及具体介绍信或证明赴实习单位进行实习。采用这种实习形式,能使毕业生在社交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及社交能力。让毕业生自行去联系毕业实习单位,强迫毕业生自己去想方设法找路子,这也是培养高职高专毕业生独立工作和锻炼社交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2)半自主联系实习方式

具体的做法是:毕业生通过家长、亲戚、朋友或教师等各种渠道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一个毕业实习单位一般能落实2~3人,由于人少,对毕业实习单位影响不大,实习单位也乐于接受,毕业实习的效果比传统的集中毕业实习要好。采用这种实习形式,学校只承担极少数毕业生实习单位的联系,因而大大的缓解了学校联系毕业实习难的问题;采用这种实习形式,可以提高了毕业生实习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力。让毕业生通过熟人自己联系毕业实习单位,从中体会到难处,因而会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在实习中能克制自己自觉按实习要求去做。

(3)部分学校联系实习方式

对于极少数想尽办法而还找不到毕业实习单位的毕业生,到最后仍由学校出面联系毕业实习单位。这类学生活动能力较差,原则上他们的毕业实习过程要求由指导教师全程指导管理,并有目的地组织锻炼强化他们的社交能力。

建筑艺术类专业这几年由于能灵活地选择了教学模式,大胆地采用了人性化管理的自主联系实习方式,使得广大的毕业生能及时增强与拓展了专业技能,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各种就业的机遇。有不少的毕业生在毕业实习阶段就顺便落实了工作岗位,还有不少的毕业生在毕业实习时就领到了高额的劳动报酬。事实证明,我院建筑艺术类专业近年来采用多模式人性化管理毕业实习的对策与措施是正确可行的。

如果采用这种自主联系实习的方式,学校一定要建立严格的毕业实习综合实训制度和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实习指导教师要监督检查,严格把关,否则,毕业实习生就会放任自流,毕业综合实训的教学就会流于形式。

以上观点是笔者这几年来对建筑艺术类专业毕业综合实训教学的一点肤浅认识,所论只及表面,片面之词,仅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足之处还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谢安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二版

[2] 王耀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学报

[3] 曹蓉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华南建设学院》学报2001年8月第6卷

高职实训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篇2

(1)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多而杂, 现有的数控技术教育专业教材知识传统、内容陈旧、实践性差。学生在学校学得的技能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毕业生往往到企业之后还要继续培训才能真正顶岗。

(2) 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 很多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 而对加工工艺、CAD/CAM、自动编程等方面, 特别是加工精度意识不足, 这些方面造成了学生往往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机床操作与装夹劳动, 而不能独立完成工艺设计与加工。

(3) 数控实训条件差, 师资数量不足, 学生训练强度达不到要求。但总体设备仍是太少, 每个学生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 指导教师数量与双师素质也参差不齐, 导致实训效果难以达到企业要求。

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以上几点问题, 在我校的实训教学中, 逐步探索出以下几点教学方案, 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实训形式采取项目化、任务化教学方式

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实训教学中, 教师把典型零件的制作分成若干项目, 科学规划项目, 认真组织教学, 做好科学评价, 并使学生围绕项目去思考、分析并完成项目。实践证明, 项目化教学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按照先进职业教育观, 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应符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而项目教学法正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 在真实的职业活动 (即项目实施过程) 中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 构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同时, 项目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增强与他人的交流与互动, 促进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发展和完善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在实训项目的设置上遵循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 并以实践为重。

2 以职业技能鉴定带动实训教学

数控职业技能证书, 是从事数控机床操作技术工种的劳动者就业或上岗前必须接受的权威的官方考试, 是从事本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探索并实践了行之有效的“教学与鉴定相促进、鉴定与上岗相衔接、考证与成绩相挂钩”的激励机制。我校考工机制灵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内容上兼顾了数控车和数控铣两大工种的教学内容, 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后, 学生对数控车和数控铣都有了充分的认识, 都具备了基本的考工条件, 而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特长自由选择考试工种进行强化训练, 这样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技能鉴定考试对职业教育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考试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经过学习和培训所有学生基本上都能较熟练地使用数控机床的全部功能, 能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及以上零件的加工, 具备在现场分析、处理工艺及程序问题的能力, 普遍达到了中级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数控车床操作工的职业资格水平。从历届考证的数据来看学生参报率100%, 考证通过率都保证在95%以上。在成绩的激励上一是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 都相应取得校内中级强化实训成绩;二是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务工招录为合同用工的必备条件, 激励学生认证学习争取一次通过考试。

3 通过技能比赛提升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举办技能比赛, 对技能竞赛中获奖选手给予荣誉称号、物质奖励和职业资格晋升, 鼓励学生立足本职、岗位成才。举办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 对推动职业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 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建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将技能大赛融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中, 融入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体系中, 实现技能大赛由实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转变, 由少数学生参与向全体学生参与转变, 真正形成“国家有大赛, 院校有小赛”的新局面。通过大赛激励参赛的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 通过大赛大力营造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氛围。

4 以毕业实践强化岗位技能

毕业实践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环节, 同时也是学生走向岗位走向社会的最重要的衔接渠道, 通过毕业实践来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同时将专业知识与岗位工作实现有效衔接, 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为自己即将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巩固专业知识,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丰富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掌握操作技能, 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眼高手低是应届毕业生的通病, 所以, 在自己动手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 更需要一定的毕业实践来充实自己, 补充自己。在我校教学中在毕业实践阶段鼓励学生根据生产岗位选择毕业实践课题, 通过毕业实践进一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比如从事线切割岗位的学生, 布置线切割毕设课题, 从事雕铣加工的布置雕铣加工课题, 通过毕业实践活动真正拓强化岗位技能水平。

5 通过校企合作以产促教

随着我校数控专业的发展, 在设备和技术两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对外加工生产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把企业生产引进学校使学生在学习期间, 更有效、更方便的参与生产实际的全过程;学习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提高学习积极性, 开展“产学研”的职教特色,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适应企业管理、掌握企业文化的观念;树立责任意识, 增强组织纪律性;使学生掌握认真、规范的操作技能;逐步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对接;另外, 校企合作还可以实现学生实训的原材料的零消耗, 达到“以产养教”的目的。

总之, 在数控实训教学的探索中只要我们更新观念, 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 采取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案, 着实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元化实训教学手段共同促进职业能力提高, 才能培养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冯利.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数控加工工艺教改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 5) .

高职数控实训教学方案探索与实践 篇3

【关键词】高职 数控实训教学 多元化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25-01

在制造业领域,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目标的实现,需要有过硬的数控技术作为支持。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对于专业数控技术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为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数控机人才时,还需进一步加强数控实训教学,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高职数控技能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设置

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繁杂问题。相应的数控技术教学专业教材内容陈旧,且均更偏向于理论。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实践能力差,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实践技能培训

在时间技能培训上,众多高职院校仅注重数控机床操作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加工工艺、自动编程等实践技能的培训,这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加工精度意识,在工作中也仅能独自完成部分简单的装夹劳动和机床操作,而无法进行工艺设计和加工,实践能力十分有限。

(三)数控实训条件

高职学校在数控实训教学中,还存在师资力量低下,数控实训条件差问题,该问题的存在,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训强度不够。例如设备过少,学生在数控实训教学过程中,实际动手操作机会少;而教师数量少,双师素质不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最终导致实训效果低下,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对专业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

二、高职数控实训教学方案的探索实践

(一)实行项目化、任务化实训教学

“项目教学”,即通过实施项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项目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典型零件,将其制作过程进行科学划分,之后组织指导学生围绕各醒目进行思考、制作,最终合力完成整个项目。该教学方式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更佳主动的参与到实践学习中。而长期的实践表明,项目教学的确能够使教学效果有效提升。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题,要求学生参与项目任务的完成,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得到真正的提升。项目教学以小组形式实施教学,对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大有益处。

(二)开展技能比赛活动

高职院校在进行数控实训教学中,可通过定期举办技能比赛、发放相应奖励的方式鼓励在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技能比赛是对当前数控实训教学的一种创新,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看待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学习中合理安排,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同时,技能比赛活动的举办,也能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在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教学中营造出良好的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种良性竞争中不断提升自我,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加强校企合作

在高职数控实训教学中,为真正做到产学结合,还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生产,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生产实践的整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可根据当前的生产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适应,使学生能够充分做到学以致用。而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和自身实践能力也将得到不断提升,进入到工作岗位中,也会更加游刃有余。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产学研”职业教学模式,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适应和掌握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提升自身责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而企业生产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加强校企合作,还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标准、规范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并严格要求自身,真正做到学习和工作岗位的零对接。除此之外,实行校企合作,在数控实训教学中,还能实现教学原材料的零消耗,做到“以产养教”。

(四)做好毕业实践

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终环节和学生走向社会岗位的衔接环节,毕业实践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在进行数控实训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毕业实践工作。做好毕业实践工作,严格要求,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实践过程中,自身意志品质得到进一步锻炼,同时能够做到专业知识技能和岗位工作的无缝衔接,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为踏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学生品格的培养,应届毕业生中,眼高手低问题普遍存在,对此,在毕业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使学生能够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到毕业实践中,积极提升自身动手能力和待人接物能力,以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教师需针对学生的生产岗位为学生选择相应的毕业实践课题,如切割岗位,则布置切割毕业设计可以;如雕铣加工岗位,则布置雕铣加工毕业设计课题,以能够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

结束语

数控实训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意义非凡,高职院校在进行数控实训教学中,应予以其充分的重视,并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案,使当前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数控技术性人才,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姬旭,赵寿宽.高职数控实训教学方案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2,(8):190-190.

[2]罗平尔.数控车工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25(12):113-115.

[3]卢舒心.浅谈我院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方案[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5,(6):109-109.

[4]汪荣青.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产品化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133-135.

高职实训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篇4

结合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浅谈根据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和确定其职业岗位能力,把专门能力与职业关键能力的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验实训方式方法与手段改革,在实验实训课程中渗透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并结合课程内容形成职业关键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高职高专实验实训课程中实施工学结合,以达到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复合人才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

作 者:万亮婷 张迪 张小林 WAN Liang-ting ZHANG Di ZHANG Xiao-lin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刊 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8(4) 分类号:G712 关键词:高职高专   职业关键能力   实验实训   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目标  

高职实训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篇5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立足之本、生存之基,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高职院校不仅要有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还要有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督导系统。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真正使教学督导工作成为稳定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督导工作基本原则

1.1 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原则。“督”是通过检查、督促、收集、评价,对教学动态过程进行质量跟踪、评价;“导”是指在“督”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予以纠正、引导、解决,帮助教学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管理水平;“督”是手段,“导”才是目的。所以,要坚持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原则。

1.2 重视过程监控的原则。教学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整个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督导工作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要全程的、全面的,全员的进行质量跟踪,使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能得到及时发现,尽快解决。

1.3 重要问题突击解决的原则。教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和暴露出来的因为某些方面不完善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要马上专题研究,尽快解决,督导机构要跟踪落实,切忌推诿和搁置。

1.4 加强而不是代替职能部门工作的原则。督导工作具有比较强的“参谋性”,督导机构的质量监控和职能部门的质量管理有平行和交叉的地方,督导机构不能代替职能部门行使质量管理,而是加强和协助,职能部门的教学质量管理应该按计划有序运行,不能因为督导机构的工作有半点懈怠和依赖。

1.5 突出高职院校特色的原则。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化人口压力为资源”的有效途径,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色和内涵,深刻领会“高等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涵义,根据上级有提高关人才培养质量的文件精神,突出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以及产、学、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督导工作。教学督导机构设置

学院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或办公室。设主任1人,在职的中层或以上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原则性强的领导干部担任;文秘一名(在职);督导员多名(参考人数6-12人)。人员构成要注意有退休返聘的教学管理干部、教授,在职教授,企业专家参加;要注意人员的专业结构;要注意人员的学术、教学、实践、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结构。

督导员任期一般为二年,受聘者由校长颁发聘书。相应设立系级督导机构或者督导员。

学院督导委员会或办公室直接对校长或主管副校长负责。坚持学术管理、教授治校的思想,重学术性和相对于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的独立性,独立地履行督导职责,真正起到对“教学、学习、管理”的督导作用。督导机构的职能职责

教学督导的职能职责就是对学院的一切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督”、“导”,根据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可以分为: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学管理质量三个方面。

(1)教学质量督导,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价、引导、指导,一是对教师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相关教学文件、制度、质量标准等的持有和掌握。二是对教学全过程、各个教学环节、包括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师评教评学活动、教改、科研、考试、教师辅导答疑等。进行督查、引导。

(2)学习质量督导。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评教、教学信息反馈的了解、引导、沟通,听取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3)教学质量管理督导。对教、学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主要指教务处、学生处、系(部)、系学管办、教研室、班主任、团委、学生会等)的质量管理工作规范;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办法、措施、效果;如何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怎样严格教学信息反馈管理,进行检查、督促、评价、引导。督导工作运行

督导工作运行要做到有序、有理、重导、重过程、重信息反馈:

(1)有序:督导机构要有明确的职能职责、有目标、有制度、有计划(期、月、周),有总结、有例会、有请示汇报、有完整的督导资料。

(2)有理:是指理念和以理服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理念,这就需要督导人员加强学习,学习文件精神,学习兄弟单位经验,阅读学术刊物,加强交流;二是以理服人,督导工作要“以人为本”,“人性化”操作,日常发现教学质量问题,督导人员要说清道理,分析引导,以理服人,重在引导、重在改进,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重导:督导工作中,要正确把握“督”与“导”的关系,“督”是发现问题,“导”是解决问题;督是对你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质量督促、评价,导是在评价的基础上,再给以引导、指导,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在过程监控中“导”能使影响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用正面的方法予以纠正和解决,更加人性化,效果更好;当然,没有检查督促发现不了问题和不足,所以要做到督、导结合,以导为主。

(4)重过程:听课:听课是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督导人员要深入教学课堂,实验、实习现场听课。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作出评价,并且认真和任课老师进行交流,总结优点指出不足,并且提出具体的建议,在教学方法、技巧、新的教学理念等进行引导、辅导。督导人员听课要在计划性、时效性、针对性和代表性上下功夫。推动“多层次听课制度”的建立和运行。

动态跟踪监控: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质量涉及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把握住教学质量各项控制点。使各项教学要素、教学资源相互配置合理有效,以保证教学的总体质量。

加强专项督导:在过程监控中发现对影响教学质量较大的问题,有共性的问题,经过学院批准专题立项,配合职能部门突击解决,抓出结果,跟踪落实,巩固成效。

对教务处、系(部)、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管理进行检查督促:如教学质量管理文件、计划、制度、办法、措施、科研、教研活动、听课、说课、成绩管理、评教评学活动、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等。

对学生处、系学管办、团委,学生会的学生学习质量管理进行检查督促:如学习质量管理文件、计划、制度、办法、措施、科研、评教评学活动、教学信息员工作等。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测评:各教学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在教学检查和日常管理过程中,是否科学、准确制定测评方案,对各个质量点根据影响教学质量的程度,与质量体系的关联度赋予分值,形成科学的测评平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认真考核,公平、公正、公开、准确、科学,全面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其评价实施中,是否有同行,领导,督导,学生参与。是否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理念、能力培养、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打分。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作用。

加强关键时段的监控:督导人员要加强对每天有些时间段的巡视,对开学初、实训实习初,考试考核时段、毕业设计(论文)时段、课程设计(测绘)时段、进厂实训实习时间进行重点监控和抽查。

(5)信息反馈。建立健全教学信息员制度:做好信息反馈,抓好信息员工作,信息员分布在各个教学班级,能第一时间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能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教学事故、差错、不足以及异常情况,得到及时纠正和补救。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信息员会议,对信息员进行业务上的培养和提高,激发他们的热情,积极参与评教活动;信息员反映的问题要及时送达相关部门或个人,尽快处理,及时反馈,形成“教与学携手共进的良好的教风、学风。”

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与学生,老师交流信息。

定期不定期编辑出版“教学督导简报”: 收集、编辑文献资料中的教学质量管理经验,通报学院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监控动态信息,刊登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经验、心得体会、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控研究成果。

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布督导信息。

建立、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充分利用调研、座谈等多种方法,获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意见和建议的信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结构、教学方法等,培养社会急需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总的来说,督导工作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和有效手段,督导机构是学院重要的质量监控机构。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督导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将为今后的腾飞,起更好、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成建.关于高职院校督导工作的几点思考.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2] 杨忠红.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探讨.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年第9期

高职实训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篇6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综合运用数学、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公差与配合、算法语言等知识,去解决常用机构、通用零部件的设计等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多年来,该课程无论是在教材的组织上还是在教学的安排上,都与“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引入项目化教学,这也是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为此,本文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1课程的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目前,多数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内容仍是本科《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内容整合后的产物,与整合之前相比,课程主要内容并没有减少太多,而学时却大幅削减,被压缩至72个学时。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为学生继续学好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2)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普遍较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生源的.减少,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知识能力不强和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并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的高职学生,是对所有从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老师的又一个挑战。

(3)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属于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以逻辑推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上基本没有学生能力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很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4)教学方法落后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具有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爱动手这样一个特点,而对于理论性强的设计、校核计算十分厌烦。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结合学生的特点,在“黑板上开机器”,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使得学生感觉该课程是一门枯燥的“天书”,上课时疲于记笔记,复习时只能死记硬背,长此以往,渐渐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多少年来,这种现象也没有改观。

(5)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都是在期未的时候,通过笔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不能真正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目前对人才的要求侧重综合素质的情况下,此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

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就应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采用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容易了解社会职业,培养职业意识,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进入职业角色。

2项目化教学的优势

(1)项目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并且参与最终的项目评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从理论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习的辅导者。

(2)项目化教学能有效地建立起课堂与生产岗位、社会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3)项目化教学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3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3.1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

设计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项目”是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关键和前提。我们在设计教学项目时,首先通过专业和企业调研、分析归纳,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然后按照以下原则选取项目内容:(1)教学项目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体现覆盖性、典型性、可行性、趣味性、开放性;(2)教学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3)教学项目要系统化设计,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再结合学校的实训条件进行项目开发,最终设计了7个教学项目,7个教学项目的难度层层推进,覆盖的知识点逐项增加。

3.2课程教学项目的实施

教学项目的实施分为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使学生明确项目名称、项目任务、学习目标和项目完成目标;第二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项目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三步,进行任务的分配,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制定项目方案;第四步,进行方案的比较、分析与修改;第五步,方案的实施。

如在项目1的学习中,首先使学生明确本项目的任务:绘制三种机械手(平面连杆机构机械手、凸轮机构机械手、不完全齿轮机构机械手)的机构运动简图、计算它们的自由度并判断机构的运动是否确定;其次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运动副、构件、机构运动简图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等相关内容,并使学生初步具备用简单图形表达机构的能力;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和任务分配,并让学生制定项目方案;接着进行方案的比较、分析与修改;最后实施方案,并填写项目报告单。

3.3课程教学项目的评价与总结

每一个项目完成后,教师不但要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对整个班级完成项目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

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两个方面: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是通过项目完成后学生提交的作品和项目报告单对学生进行评价,评定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过程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习态度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整个班级项目完成情况的总结也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指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改正和提高;二是要对一些完成项目比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并把他们完成项目时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以促进各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在评价与总结时一定要注重学生个性发挥,避免千篇 一律,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不足之处要从欣赏的角度给予肯定,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

4结语

高职实训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篇7

1 药学实训基地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化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经营管理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积淀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价值观念、精神力量、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企业的灵魂,对企业和个人都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激励、规范作用[1]。企业文化从某种角度,可以由企业的环境、企业的价值观、职业素质训导、企业形象等形式展示,药学实训基地建设中从其性质、功能等方面,需要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化管理。

1.1 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2]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更贴近市场,更贴近企业,与企业和市场有更加紧密、更加全面的联系。一所好的高职院校,需要建有更贴近职场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需要有企业元素的融入。

1.2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药学专业是培养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检验、营销、服务和药品管理等岗位的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而不是“学术型”或“工程型”人才。这些“技术型”人才组成企业人才金字塔的中部和底部,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基础,也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学生在融入了企业文化的实训基地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和实践,提升其综合职业能力。

1.3 践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

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医药经济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需要在真实的或模拟的,融入了企业文化的实训基地中,通过认知环境、实践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等,完成课程目标。

1.4 毕业生更加贴近医药市场就业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将决定高职院校甚至整个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要真正实现高职毕业生贴近医药市场就业的目标,除了学生知识、专业技能等与市场贴近,更重要的还应有价值理念的贴近,要让学生就业后能很快地认同和接受先进的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因此,企业文化融入药学实训基地的运作,可以让学生在校时就能受到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合作、创新等优良品质的、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2 企业文化和企业化管理在药学实训基地的实践

2.1 营造与医药企业GMP、GSP相适应的职业环境[3]

药学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近两千平方米,投资七百多万元。按药品生产流程,科学合理地布局,有药物制剂实训中心,主要有制粒间、胶囊填充间、压片间、包衣间、铝塑泡罩包装间、冷冻干燥间和乳膏间;还有药物检验实训中心,主要有高效液相室、气相色谱室、薄层色谱室、红外光谱室、理化常数测定室、制剂分析实训室、化学分析实训室;还有仿真教室、模拟药房等。实训室内配备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操作手册、安全警示标志、安全逃生通道、医用急救箱、消防设备、视频监控系统,还有通风、照明、控温、控湿、处理废气、废液、废渣和粉尘、噪声等设施设备,以渲染企业氛围,体现企业文化,凸现医药职教特色,体现人性化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2 构建与标准化操作规程(SOP)相匹配的工作任务

以完整的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分析、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开发实训教学体系、实训课程和项目,有明确的技能培训目标,体现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建立了实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进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的创新;建有科学、合理、规范的职业技能测试和考核规定与标准,注重对实训过程的考核和综合能力的测评。

让每一位学生一进入实训车间就产生一种崇尚实践的心理,对设备也如企业一样实行定人定机,学生就是机器设备的主人;学生按SOP操作,生产药品、检验药品、维护保养设备和清洁生产环境,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设问、在实践中求解、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2.3 建立与现代医药企业管理相配套的管理运行机制[4]

药学实训基地管理科学规范、运作高效、规章制度健全。由主管校长牵头,系主任具体负责,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实验员组成运行实体。制定了“药学实训基地开放管理办法”等操作性管理制度24个,备有设备档案,如:设备开箱验收记录、设备台帐、设备维修记录等。

各类仪器设备由实验员负责管理、保养、维修,保证了仪器设备的良好状态,既提高了仪器完好率,又延长了使用寿命。人员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3 药学实训基地融入企业文化和企业化管理后的效益

药学实训基地,营造医药企业环境;引入GMP和GSP规范;实施人性化管理等,使得学生获得最大的受益,同时学校的办学水平得以提升和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具体体现在:

3.1 塑造良好医药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成人

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践,通过环境的熏陶、课程的载体、教师的表率,能够处理好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纪律与自由等关系,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透过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

3.2 激发“做中学”的动力,有利于学生成才

学生直接接触医药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切身感受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中的作用,避免了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兴趣不浓,厌学等现象。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

3.3 增强综合职业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就业

学生在药学实训基地,感受企业严格刚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张军.企业文化的要素及特点[J].河北工业科技,2001;18(1) :45~47

[2] 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49~50

[3] 徐文苑.天津职业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8;(12) :70~71

高职实训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篇8

关键词:焊接实训;基地建设;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18-01

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包括场所、设备、师资、教材等。高职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践教学单位,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硬件,其实训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1】。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焊接实训基地建设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探索与实践,借助校企合作,建设一流的焊接实训基地,打破学科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独立的模式,坚持基本知识与实践并重,全面实现学做一体化的战略构想。

一、焊接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行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其特色在于突出职业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实践教学能否满足要求,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完善、实效的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体现[2]。焊接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确立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各行业各种技术岗位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实践教学基地必须适于现代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注重先进性、真实性、实用性、经济性相结合,确保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得到实际操作训练,了解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掌握实际操作中应用的本领。

(二)兼顾共享性和效益性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另一重要途径。综合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联合与专业相关的大型企业长沙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卡斯马汽车系统有限公司开展了联合办学。一方面解决了学院办学经费不足的困难, 另一方面更体现了企业生产一线的需求,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真实、更符合生产一线要求的实训条件。

(三)建章立制,使实训教学、仪器物资、安全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为了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规定使用大型贵重和焊接机械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取得相关设备的上岗操作资格。只要有学生在实训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由于措施得力,执行到位,实训教学正常有序,设备维护低费用,长期保持安全零事故【3】。

二、焊接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

通过学校投资建设焊接实训中心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被湖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确定为中职焊工培训考核基地、负责职业资格培训考核认证工作,同时设为省高职高专技能大赛考核基地之一。每年参加中级焊工资格证培训的学生达到30多人次,该专业毕业生中级工通过率98%,毕业生双证率达100%为学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一)校企联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按照焊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营造典型的实际工作环境,确保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同时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专业技能。

(二)校企联合,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主要还是辅助课堂教学。真正全方位提供与生产完全一致的实训条件的, 只可能是生产车间本身。所以必须让学生接触生产一线, 实行顶岗实习, 也就是把企业的生产车间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基地不仅是校内基地的补充, 还是借助社会力量办学以实现产学结合的最有效途径。

(三)抓住关键环节, 力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如果说足够的场所和先进的设备是实训基地必备的硬件,那么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则是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必需的软件,是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关键[4]。配合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加强“双师”素质和 “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以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不断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

三、实训基地的实际应用情况

(一)焊接实训基地建设,为焊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实践技能明显提高,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水平。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9% 以上。

(二)焊接实践教学基地已经成为学院的特色实训基地。除正常教学外,每年还安排毕业班学生进行中级工培训和考核。

(三)先后多次承接高职高专技能大赛,实践教学基地得到了参赛选手的高度赞赏。

四、结语

以就業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和技能型应用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既不是单纯的模拟实验室建设,也不仅仅是几个毕业实习场所,而是具有多种功能,能满足各方面需要的包括场所、设备、师资等方面的综合建设。同时, 实训基地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既是学生实践教学、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的基地,也是社会职业技能培训的基地,同时还是为社会提供应用技术服务的窗口【5】。

参考文献:

[1]王 林.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2004(12):26-27.

[2]郗军红.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09(10):6-7.

[3]李坚利.高等教育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19-21.

[4]闵 涛.浅谈高职实训基地建设[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33-135.

[5]金柏芹.抓实训基地建设促进职业技能提高[J]. 中国高等教育,2003(19):34-35.

作者简介:宋佳寅(男,1987年),吉林桦甸人,本科,主要从事航空焊接与自动化研究

王 婷(女,1988年),湖南桑植人,本科,主要从事多媒体教学研究。

高职实训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篇9

胥振国蔡玉华 袁星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8000)

【摘要】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专业一门基础课程, 是药学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前提。为了使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绪论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 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学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in Pharmacy Vocational

XU Zhen-GuoCAI Yu-HuaYu-Xing

(He Fei Ver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hui, He fei,238000)

【Abstract】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is a medical specialty basic course.It is the premise for pharmaceutical students to learn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the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From teaching introduction,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ways,teaching practice and so on sides, discovered and practic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cours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of some related courses.【Key words】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Pharmacy;the reform of course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学科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广泛渗透到医学、药学、化学、及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面向第一线职业技术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技术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1-2]。为适应药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原则,强化技能培养,突出实用性,因此高等医药院校教育工作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提高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创——————————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药学专业)建设项目基金资助[皖教高2010(28)号文件] 作者简介:胥振国(1977-),男,讲师/微生物检验师,研究生,主要从事微生物检验及分

子生物学研究。Email:xuzg0551@163.com

新与实践能力,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对奠定其专业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结合笔者几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对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与同行切磋。

一、重视绪论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绪论是一门课的开端,也是一门课的缩影,是学生对药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这门课的初次接触。表面上看起来绪论课很容易讲,学生也看得懂,导致一些教师不重视,只是照本宣科简单的一下,甚至有的教师让学生课下自学。但是,在教学中笔者体会到讲好绪论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绪论课讲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微小生物,学生对微生物缺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以教师在讲绪论时,提出符合学生此时心理状态的设问,如“饭菜放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馊?“伤口感染了为什么会化脓?“馒头是怎么发酵而来的?“2003年在中国爆发的SARS是什么呢?”等由此引出微生物的概念。在这基础上讲课,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接受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在讲到“为何给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开设微生物课程呢”? 首先 可以用小故事及临床相联系介绍药学与微生物的关系,如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从空气中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他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到培养基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这种化学物质便是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在学生惊叹之时,可以刺激学生听课的兴奋性。其次 可以将药学与临床相联系,如近年来世界各地结核分枝杆菌的多耐菌株逐渐增多,甚至引起暴发流行;由于滥用抗生素,对变异细菌进行自然选择,从而产生了一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的“超级细菌”,可引起皮肤、肺部、血液和关节的感染,在全球范围内目前被证实对MRSA还有效的只有万古霉素。有些微生物的感染至今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比如HIV病毒性疾病等等。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加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微生物与药学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由于免疫学理论的抽象,教师开始并不急于讲那些枯燥乏味的概念。而是从早在公元 11 世纪,我国医学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明了人痘苗,此举可视为人类认识机体免疫力的开端,到18世纪末英国乡村医生琴纳用比人痘安全可靠的牛痘苗预防天花提供了宝贵经[3]

验,从而开创了经验免疫的新纪元,再到今天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一个个故事中,学生顿觉得耳目一新、趣味横生,注意力自然集中。

二、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药学专业学习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要有专业特色,要体现“药味浓”。针对药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时较少,教材内容较多,病原体越来越多的现象,教学时加强适用性教材的建设,在把握“三基”前提下,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精选,合理增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除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要尽量突出与药学相关的一些章节,同时应尽量精简与药学工作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体现“实用性”原则。笔者对课程顺序有效地进行整合调整,把教材整合成三个篇章,第一篇重点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生长与繁殖、新陈代谢、分布、消毒灭菌、感染的等;病毒学和真菌学则主要介绍基本特性和生长繁殖的规律。第二篇重点讲授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如微生物的药用资源,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控制等。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药学专业的应用范围、问题和前景,从而获得较完整的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第三篇重点讲授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及其组成,以及感染、抗感染等免疫调节功能及免疫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等,如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免疫学与药学的联系日趋密切,免疫学技术已广泛用于药物疗效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免疫产品也成为一类重要的医药产品,已作为一类新药应用于临床。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利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融合传统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手段主要是粉笔、板书和挂图,以教师一边讲授一边写板书这一模式为主,不能很好地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运动以及繁殖等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而且讲授的信息量较小;现代的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将图像与文字, 特别是一些视频文件融合成一体, 使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动态直观的展现给学生,而且授课信息量较大。但是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多媒体虽是现代化教学工具,能够方便教师的教学,但过分依赖这一教学工具,往往又重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师像朗诵员,有的教师甚至坐在电脑前朗诵,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几节课下来昏昏欲睡,什么内容也没有记住,埋没了多媒体的优势,影响了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完全取代的。因为板书和挂图方便灵活、循序渐进、图文结合、重点突出、随讲随画、随画随讲,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免疫应答的过程等内容时,通过板图的方式讲解,学生会更易理解。所以教师既要加大教学投入,制作并不断完善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又避免教学模式由“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包打天下”向“一枚鼠标包打天下”的简单转型,而是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融合。

2、利用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利用问题式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并已成为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以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机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符合药学职业要求的目的。例如:教师给学生一个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例,要求学生用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诊断出该疾病,并结合免疫微生物知识讨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机体参与免疫的过程,可以用哪些免疫方法来检测该疾病,及引起该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与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3、利用角色转换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知识的占有者处于中心地位,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学生往往反应平淡,处于被动的听讲、记笔记,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选择简单的章节,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分组,查找相关资料,掌握此节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行制作幻灯片,然后讲授这一节的内容,并要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4]

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接受。实验步骤一般都是有教师设计好,学生只需按步骤操作就可以得出较满意的结果。这种模式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过度依赖,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教师起引导作用。

例如,在做药物敏感实验时,教师给出临床病例:患者张某,男,39岁,咳嗽,胸痛,咯痰3天,临床诊断为肺炎,抗炎药物治疗5天后,病情无缓解。针对这样一个临床案例,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病人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为什么?在教师引导下,经过学生短暂的讨论交流后,确定做药物敏感实验。这时教师提出问题:细菌的药敏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呢?[5]

怎么样做细菌的药敏实验呢?有哪些方法呢?如何判读和分析结果呢?有哪些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呢?带着上面的问题,教师把学生分成5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在课余或者课堂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制定实施方案,每组提交一份方案。不同的小组提交的方案各有不同,有的过于简单,有的可能不够完善,甚至也不排除有的方案是错误的,教师对提交的方案进行评价,选取有代表性方案进行点评,提出方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补充学生忽视的问题,重点强调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制定最终的实验方案,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病原菌标本进行实验。实验中,学生遇到问题请教教师。得出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课后,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分析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结果是否准确,实验过程有无不当等,并进行点评。

以临床案例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教师起指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从而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的兴趣。

五、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在药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面对新问题的出现,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及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为药学专业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艳,杨静,冯承恩.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初探[J].中华实用医药,2010,5(6): 273~274.

[2]李丹丹.高职教育中药学微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微生物学报,2008,35(4):611~613

[3]尚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绪论课教学方法探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3)93~94

[4]李睿 , 李莉, 张业霞,等.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6(5)400~402

上一篇:根鸟读书心得600字下一篇:老年团拜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