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精选8篇)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篇1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字数:3172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4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只有科学合理地调整和完善高职教师的学历、知识、能力结构,构建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提升高职师资的整体素质,激发高职师资的内在潜能,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高职教育 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 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张健(1964-),男,重庆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重庆408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063-03
一、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按举办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三大类型。目前,公办高职院校教师基数庞大,师资整体水平较高,教师素质发展比较全面,但也有一些因为教师达标率低而面临摘牌警告的院校。从整体水平来看,目前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专任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缺少企业工作的经历,外聘教师比例偏低,部分院校对兼职教师还存在重聘任、轻管理的现象。
民办高职院校大多发展周期比较短,年轻教师的比例明显偏高。在专任教师总数中,小于30岁的年轻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公办院校的比例。兼职教师大多直接来自其他普通高校的在职或退休教学人员,大多是负责一些普通基础课的教学,或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专业教师实际比例并不高,可见兼职教师队伍的来源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具有校企合作的天然优势和机制保障,其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高职院校,是各类型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结构建设较好的院校。此类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相对容易,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尤其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尽管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与教育部门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50%”的合格要求对照,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学历和职称情况看,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也存在差距。2005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达到37%,而在独立设置的高职(专科)院校中,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仅为13.4%;2005年普通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为42.6%,而独立设置的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中的相应比例不到30%。从学历结构看也不合理。目前公办、民办和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中高学历、专业化的教师数量偏少,与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到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理论型”教师较多,“双师型”教师较少,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无论是公办、民办或行业企业举办高职院校,由于传统的“精英教育”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有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普遍缺乏熟练的操作技能。高职教师大多是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导致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型”教师较多,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小。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3.资金投入不足,知识更新不够,教学积极性不高。由于高职院校资金紧缺,很大程度上无力承担教师知识更新的任务,造成教师知识陈旧,思想僵化,教学方法保守,教学质量也就不高,这已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重大障碍。导致高职教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但主要的是社会地位低、待遇不高等客观上的原因。目前,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有限,主要靠高职院校自筹资金。由于社会还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家长不想把自己的独生子女送到高职学校,学生也不愿就读高职院校,结果是生源严重不足导致资金短缺,教师待遇也就上不去,进而影响了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4.培训投入不足,培训力度不够,缺乏科学培养体系。高职教育虽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普通高校教师必须达到研究生学历的要求相距甚远,与《教师法》要求全部达到本科学历的任职资格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一支非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因此,其转岗培训和在职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与必要。但长期以来,政府、主管部门和各高等职业学校虽然为此做了不少努力,想了不少办法,师资培训工作也在不断加强。但从整体上看,其投入力度仍不够,师资结构与水平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无法适应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重视不够,造成当前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信息社会化的素质和能力缺乏,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发展趋势
(一)教师培训需求显著提升,培训内容与形式更加多样化
“十五”期间,高职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师资培养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据统计,“十五”期间参加培训的教师数超过教师总数的2/3,参加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培训的教师占到46.2%,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能力培训的教师合计约占已培训教师的50%。据调研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国高职院校任课教师的培训量比“十五”期间约增加9.2%。除任课教师培训量增加外,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数量也增长40%左右。教师培训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将更加多样化,任课教师培训的方式选择将主要集中在实训演练培训和理论培训上;从培训的时间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选择中、短期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水平;从培训的地点看,除了以往的高校和教育部培训基地外,到企业去培训也将成为教师的一个主要选择。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将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在高职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特别将“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与办法,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列为示范性院校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还把“在示范院校开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试点,加强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支持示范院校的改革试点工作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以达到在“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
(三)强化培养,增加兼职,促使“双师型”教师结构的明显调整和优化
首先,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计划将“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作为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教育部还明确要求“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这一切都将极大地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其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将显著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随着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成为加深与企业交往的最常用的方式。再次,高职院校将加大从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专任教师队伍的力度。随着高职教育社会影响力的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也会得到较大提高,这将成为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加入高职师资队伍的有利条件。最后,高职教育师资职务评审制度的改革,也将成为吸引企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的一个有利条件。
三、“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提高或调整高职教师学历、知识和能力结构
1.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是反映高职师资队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地通过外聘、进修、内培等途径和措施,大力提高专任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学历层次。但是在努力提高用人标准时,也不能盲目地追求高学历,聘用一些重理论、轻实践的高学历者。应尽可能地聘用那些既有高学历又在第一线工作过的有实际经验的“双师型”人员。对于专业经验与业绩、职称与能力等各方面都很优秀,而学历尚达不到要求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可以聘为兼职教师,从而加快推进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对于来自普通高校的教师或者是刚从高校毕业到高职院校任教的高学历者,应进行岗前培训,给予他们实习和进修的机会,使他们接受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培养。通过这些措施,使高职教师不仅提高学历或学位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
2.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职教师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形成基础文化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的“T”型知识结构,从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基础文化知识主要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基础部分,是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和创新的原动力。基础文化知识越广,越扎实,越丰富,教师就越能发挥出他们的潜力。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在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指导时应掌握的知识。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实现从理论传授到实际操作所要掌握的知识,其他知识是与教师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上述三方面的知识不是并列的,其中,专业知识是核心层次,基础文化知识是基础层次,其他知识是外围层次。高职教师需要构建自己向纵深拓展的、多目次的、博与专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由原来的单一“专型”转变为“博+专+新型”的合格高职教师。
3.培养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能力。一是重组与更新现有知识的能力。我国加入世贸后,经济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人才需求趋势走向技术型、实用型和创新型。高职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也应按照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作相应的调整,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应具备能及时地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与更新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满足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二是强化实际专业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专业操作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是高职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学习操作与学习理论不同,学习操作首先表现为动作模仿,而学生模仿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操作动作示范,教师要想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具备能非常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高职院校要发展与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关键是要培养一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如果高职教师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就能从传递信息的烦琐任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问题,还能更迅速、准确地捕捉和获取科学前沿知识和信息,有利于教学和科研,有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四是增强心理调控能力。由于职务晋升、考核评优、住房分配、教师与领导、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因素的影响,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其他职业群体更为严重。因此,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才能以健康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进入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五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能力。首先要加强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助于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突破传统观念,寻找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次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工作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为自己规划出“最近发展区”,避免随波逐流和盲目发展;再次要注重终身学习。我们目前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的产业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知识与技能的贬值速度加快。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能够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地学习、充电,以教给学生更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二)构建实现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
1.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在高职教师队伍中树立起竞争意识,关键在于高职院校要引进一系列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使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以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全面真正实施“能进能出”的教师聘用制。改变以往“铁交椅”“铁饭碗”的传统观念,调动高职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完善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高职教师考核的内容除思想政治考核外,主要是业务工作的考核,包括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其中,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必须成为衡量高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硬指标。同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应该确立一个量化标准。三是实行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改进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避免“人才单位所有”“学术近亲繁殖”等现象的发生。为有效构建教育人才高地,高职院校要制定“面向社会要人才,深入市场挖人才,不拘一格聘人才,事业福利留人才”的“四才”方针。通过实行人才双向流动制度和依法合理的流动机制,实现专、兼职相结合和优势资源共享的目的,逐步实现高职教师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2.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完善“名师工程”,重视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形成制度并在政策上加以扶持,从上而下统一认识,打破“论资排辈”“拉帮结派”等不良现象的束缚。要让中青年教师唱主角,用“一帮一”的办法,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下使中青年教师大胆地承担起教学和科研任务。选拔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较强、在学术上已崭露头角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
3.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高职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要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竞聘上岗等方面给予激励性的政策,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既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又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去积累实际工作经历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对其进行锻炼和培训,尤其应侧重高技能型教师的培养,不断激发教师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三)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1.改革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在职称评审中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强调实际的专业教学水平。人事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职称评聘工作的分类指导,单独成立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机构,根据高职教育的实际制定高职院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一是对于既有较高学历又有突出技能的教师,在职称评审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二是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按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或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大力支持;三是通过建立柔性流动机制激活教师资源,实现同类专业师资共享,如在职称评聘中对于在不同院校间互相兼课的教学任务.以及为企业和社区服务等其他成果予以承认;四是放宽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流通与不同系列职称的复合,鼓励普通基础课教师通过专业进修改行转任专业课教师。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专业课教师到对口的企业单位顶岗实践,进行真刀真枪的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促进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专任教师到有关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或支持专业课教师通过行业特许资格证书考试,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其他渠道和途径的培训考核,取得所教授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目前,我国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广大教学人员绝大多数是由普通高校教师转岗而来,他们从事传统的理论教学很有经验,但与现代化要求较高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做好这些人员的转岗与在岗培训十分必要,可采取脱产培训、进修、寒暑假集训、到企业挂职等多种形式,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自身高等职业化、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郭德侠.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5(10).[2]张炳耀.“十五”期间我国高职高专教师队伍建设预测[J].高等职业教育,2002(2).[3]马树超.高职教育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N].中国教育报,2006-09-14.[4]郭扬,陈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初步分析[J].职教论坛,2007(12).[5]庄西真.关于培养中、高职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3(1).[6]陈雨海.以职称政策为导向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6(14).[7]黄伟.深化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2).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篇2
1 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 形成正确职业意识
实践性教学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校生活之中。学校应抓住新生入学的有利时机, 开展培养职业意识的系列教育。组织学生参观校园, 开放所有实习基地、实验、教学场所, 向学生介绍学校的专业机构, 展示办学实力;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学校的发展状况, 通过橱窗、板块宣传等形式向学生形象地介绍教学及实习成果;介绍个人成才经历和接受职业教育的意义, 聘请历届毕业生中的成功创业典型回校现身说法;邀请实习单位领导来校做报告, 提出职业要求和希望, 进行成才教育, 分专业组织参观企业生产和工作现场, 使学生切实了解和接受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 可以使学生逐步站在理性的高度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成才的可能性, 增强学习专业的自豪感和职业的光荣感。
2 完善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高职教育必须要高举“实践”的大旗, 通过各种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实习与实训, 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使学生在职业竞争中, 以这种重要的职业意识脱颖而出, 获得社会的认可。在教育过程中,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主动接受社会实践锻炼。在课内的学习, 教师要时刻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习与运用的一致”这一准绳, 使学生灵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在课外, 教师要创造各种到实践中去的机会, 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以及志愿者活动等形式, 让学生对课内所学的知识有更直接的实践感觉、实践把握, 发现所在专业领域内的一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 还要带领学生经常到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去, 使学生从多层面了解行业、了解社会, 向社会学习, 帮助学生在无形中建立自己开放的、具有学习功能的判断体系。通过这样一系列潜移默化的行动, 学生会养成一种主动接受实践考验的学习习惯, 遇到问题会自觉地认真思考, 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样实践意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3 遵守实习规章制度,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针对化工生产的行业特点, 在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时, 让学生知道在实训场所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所担负的责任, 是保证学生能获得良好学习机会、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为此,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 首先要组织好学生对实习工场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规章制度的学习, 通过制度的学习, 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各项责任。第二, 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技能方面的长处和不足, 要教育学生应懂得相互取长补短, 尊重与帮助他人, 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
4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强化学生职业意识
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或学习目的不明确, 实习时就产生了不愿做、没有好工作就不想做的想法。为了帮助学生消除这类消极因素, 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给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职业道德、职业指导、人生观、法规条例、职业素质以及面试应做哪些心理准备等课程, 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对学生开展敬业教育, 使其克服行业偏见,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职业观和成才观以及平凡职业的荣誉感, 让他们懂得社会上的每一分子, 都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 也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学生实习期间, 实习指导教师如果能定期抽查、巡视各实习点的工作情况, 对学生进行指导, 往往更能产生较好的实习效果。因为这样既便于发现和处理实习中出现问题, 又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 进行教育。在抽查巡视中, 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的最大的思想问题就是:到达实习单位后, 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 特别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 如果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一些时就会产生辞工不干或自行“跳槽”的想法。出现这样的情况后, 我们就帮助学生耐心分析, 指导学生树立“先就业, 后择业”、“先立足, 后立业”的观念。通过加强实习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 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奠定好必要的思想基础。
总之,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是其职业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 不可忽视。实践教学只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希望通过不同途径学习和探索, 最终能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 良好的职业素养, 高水平的职业技能的姿态, 迅速适应岗位, 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和现代化建设的专门人才。需要强调的是, 实施实践教学, 培养职业意识一是要及早进行, 提前让学生进入角色, 这样才会真正有所收益;二是要注意循序渐进, 不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职场必修——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张家祥, 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陈莉.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养成训练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06, (10) .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职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宏观经济,还是其自身原因所致?苏州一家人力资源机构采取在线问卷方式,对苏州、南京等华东城市万名2014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了调研,报告指出,在大学生眼里,所学无法满足实际工作所需,以及眼高手低,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把就业难更多地归结到学校教育与工作需要不接轨,以及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上。本文根据笔者于2013年暑期到苏州韵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实践活动的经历,浅谈几点认识。
一、实践企业简介
苏州韵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销售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研发具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嵌入式信息产品。公司业务涉及政府办公、石油钻探、纺织工业、医疗器械等。经过辛勤耕耘,已拥有研发、销售、服务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在业内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人才市场自助求职设备、现场招聘智能信息发布设备、智能求职登记录入设备是该公司专为人力资源市场研发的产品,产品已经取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技术和市场上均属超前,产品已经在很多人才市场投入使用,并将信息化连通到乡镇。公司以“用心服务 共创价值”为核心理念,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使客户有信心和能力专注于他们的核心业务,让客户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魅力。
二、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收获
(一)开阔眼界、锻炼能力、拓宽思维
大多数专业教师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只在学校教书,活动范围较为狭窄。虽然有时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生产活动,但是,只是进行简单的操作,专业性质不强。所以,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大多也只是书上的“死知识”,学生体会不深。现在,按照国家政策,很多专业教师有幸参与到IT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通过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专题讲解、交流研讨等形式,重点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实际应用中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增进对企业生产和行业发展的了解,并结合企业实践改进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如此才能改变传授书本“死知识”的状况,使课堂教学的“知识流”源源不断。
(二)增强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的紧迫感,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在实习单位,基于所见所闻,产生强烈的感觉:学校相关专业定位以及专业课程的设置落后于时代,与市场衔接不上。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可能仍需从头学习新知识以适应企业的要求。这种现状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同时也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在学校学不到有用知识”的想法,这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不利,甚至影响学校乃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我校的《电子CAD技术》课程,所用的教材还是Protel 99 se,《生产组织管理》课程用的教材是1985年出版的。我们教育者如果不及时地更新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到头来导致教育成了毫无生气的一潭死水。平时的教学中,我有发现:每当我补充最新的、前沿的、尖端的科技时,学生的头就抬高了,眼睛发亮。电子技术的更新升级非常快,面对随时更新着的社会、时刻变幻着的市场,我们需要保持一颗饥渴的心,渴求着去汲取新知、提升自我。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事实上,专业教师在参加工作之后一定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坚持不懈地学习,与行业同步。然后才能向学生传授与市场衔接的、适应企业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理念。
(三)切身感受企业文化
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除了学习必要的技术以外,还能切身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多样化要求。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企业精神。教师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才能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职业行为能力、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交际能力,领会企业对员工在职业道德、团体精神、心理状态和工作情绪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1)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有利于切身感受到企业对员工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虽然学校有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但只是照本宣科,空谈理论,很多道理只能在進入社会、进入企业之后才能真正体会,真正理解。企业要求员工时时、处处以企业利益为重,以创造企业价值为先。例如,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在设备安装与维护岗位上,就要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检验、安装、与客户做好
沟通,减少判断错误,让客户满意,将满意度转化为企业的实际效益。只有践行“敬岗爱业、认真负责、顾客至上”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完成岗位任务,得到认可。
(2)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有利于切身感受到企业对员工在团队协作方面的要求。企业是一个团队,企业文化往往也表现为团队文化。该如何在团队内立足?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团队中每个成员只有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产生1+1+……+1≥N的效果。如,在研发岗位工作期间,有员工因故未能及时完成自己分配到的任务,其他员工甚至主管会积极主动地帮忙,以及时完成工作,减少损失,彰显了宝贵的团队精神。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我也深感交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总结能力的重要性。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必须沟通畅顺,业务才可能畅顺;同时个人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岗位所要求的本领,不懂就问,并勤于总结归纳,才能进步,个人增值也就意味着团队的增值。
(3)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有利于切身感受到企业对员工在心理状态和工作情绪方面的要求。工作是无止境的,无论其如何有技术含量,如何吸引人,当你一直都做同样的工作,时间久了,也难免麻木、倦怠;但这是工作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公司有位刚来的大学生,觉得编程工作枯燥乏味,不愿加班,牢骚满腹,不光自己的工作进度缓慢,还影响其他员工,没过试用期就被辞退了。反过来,如何为员工提供工作、生活中的润滑剂,使员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饱满昂扬的情绪,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也是每个企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专业教师除了教授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之外,还要在课堂上生动地把自己在企业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的企业文化告诉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这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有很大帮助。
三、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改进措施
(一)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专业方向和定位
电子专业教师应当多与IT企业接触,了解行业实际需求,做好专业定位。从笔者在IT企业的实践内容来看,本专业的定位应当更趋向于专门化、精细化,综合化。实践中,我的第一个岗位职务是项目驻场工程师,被派遣到某市人才市场的技术部门,主要负责自助求职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工作内容包括:系统安装和升级、桌面维护、硬件更换、信息收集和管理等。第二个岗位职务是维修工程师,工作内容是学习及实践自助求职设备的检验、现场、维修。第三、四个岗位分别是后勤管理和对新员工的培训。可见,IT企业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组织,其工作内容和用人需求处在快速变化之中,已经趋向于专门化、精细化和综合化。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电子专业,在定位上应当根据企业在工作内容和用人需求上的发展趋向,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只有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工作,提高应变能力,才能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需要之间的差距。
(二)做好企业合作、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的企业实践工作
做好校企合作,能形成双赢的局面。如果校企合作实现了市场化、科学化、制度化,那么,这对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学生、对企业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作为企业,欢迎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和岗前培训,因为学生表现优秀,毕业后可以直接为企业服务。笔者的一位学生因为各方面素质较好,被推荐到韵语科技公司就职,受到公司主管的好评。此外,一些专业课教师在实践中,把自己平时对有关问题的积累、思考提供给企业,为企业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见,也得到企业的重视。
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该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以使学校的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学校的直接客户是学生,间接客户是家长,最终客户是企业,专业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观念、更新技能。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面对市场对新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专业教师必须本着教育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时俱进,争取更多去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吸收新的知识,学会新的技能,并将新的知识技能教给我们的学生。
(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增强竞争力
学习、工作之中讲究做人、做事的方式,即个人的综合素质。举例来说,在企业的实践中,我的第一个岗位职务是项目驻场工程师。在别人的地盘上开展自己的工作,任何一个小疏忽都可能成为工作的畔脚石,需要有礼有节,尊重对方,必须讲究做人、做事的方式,必须注意与人交际、沟通的技巧。一次,公司派两名新员工跟随主管参加某行政部门的投标会,因为他们的仪容仪表过于个性化而被拒之门外。目前来看,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礼仪修养、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仍然不够。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力度。笔者认为职业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整个学校学习的始终。
参考文献:
[1]邓人芬.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如何实现校企双赢[J].知识经济,2011(05).
[2]刘红委.高职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高职院校学生教学的论文 篇4
(2)主观能动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高职 院校的学生,往往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形成了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的习惯,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绝大多数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乏自我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3)网络操作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由“95”后的年轻人组成,他们的少年时代乃至儿童时代都是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推广而成长的,具备了丰富的互联网操作经验。这使其可以更为广泛和迅速地接触各种信息,因此对新事物具有强大的接受能力,同时,他们还喜欢寻求刺激与新鲜,厌倦陈旧和保守。
2学生教学满意度调查
2.1双因素理论及KANO模型的基本原理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Herzberg提出,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行为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具备时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如果保健因素缺失则会导致人们的不满情绪乃至效率降低。当保健因素的满足达到一定程度后,无论管理者在这一方面做出多少的努力也很难使人们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激励因素是指能使人们感到满意的因素,当这些因素具备时,能够极大地激发人们行动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效率,但这些因素不具备时,人们往往也不会因此而感到不满。因此,本文以双因素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那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双因素理论提出后,日本学者高桥文夫、狩野纪昭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KANO模型,为双因素理论的`确认提供了一种可操作化的方法,该模型根据产品质量与顾客度的关系确定产品质量的五种类型。
(1)魅力要素:当这一要素具备时,顾客会对产品感到非常的满意;如果该要素缺失,顾客也不会产生不满。
(2)一元要素:产品在这类要素上表现越好,顾客越满意;表现越差,顾客越不满意,质量要素与顾客满意呈线性关系。
(3)当然要素:这些要素是顾客认为产品必须具备质量,当存在这些要素时,并不会引起顾客的满意;但这类要素一旦缺失,则会造成顾客不满。
(4)无差异要素:这种要素无论具备与否,对顾客的满意程度都不会产生影响。
(5)反向要素:如果产品具备了此类要素会引起顾客的不满,未具备却会使顾客满意。KANO模型提出后,在质量管理、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这5个因素的判断,可以确认影响人们满意程度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其中当然因素是人们认为理应具备的因素,因此属于保健因素,而一元因素和魅力因素的提升可以加强人们的满意程度,因此属于激励因素。本文将利用KANO模型的思想,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教学满意度进行分析。
2.2调查设计
结合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与教师访谈的结果,初步确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19项因素分别是:责任心、外语能力、互动教学、学术能力、引导教学、积极交流、结合实践、知识更新、灵活多样9项保健因素;系统思考、个性教学、质疑能力、追踪前沿、人文知识、现场控制、换位思考、自我总结、活跃课堂、风格独特10项激励因素,因素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根据这19项因素制定高职院校学生教学满意度问卷,问卷依受访学生对教师某一要素具备与未具备的感受,区分为“不喜欢”、“能忍受”、“毫无感觉”、“理所当然”、“喜欢”五项,请受访学生依据自身感受作答。为了保证问卷的普遍性,在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冶金机电和冶金化工两个专业,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1份,删除错填、漏填以及大量选项相同的问卷后,共保留有效问卷158份。
3结论
(1)双因素理论对高职院校学生教学满意度形成了新的认识。调查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教师认为起到“激励”作用的因素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时候教师所作的努力只能够对学生起到安抚作用,学生会把这些努力作为教师应该作出的行为;必须要找到那些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才能提升学生的教学满意度。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的更新理论知识,另一方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对其进行实践性的指导,这表明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形成了清晰的职业规划定位,高职院校应对此加以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内容
(3)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互动性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这反映出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更加多样性、参与性和灵活式的教学方法,针对这样的需要高职院校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转变。
新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篇5
[摘要]文章阐述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并对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旅游管理 [作者简介]王瀛涛(1964-),男,陕西彬县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教学办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地理、旅游教育。(陕西咸阳712000)[课题项目]本文系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项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实践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A05)[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2-0162-02实践教学
2011年1月中我们结合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活动,一般指教学活动中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践等。实践教学的过程也是完成自然人到职业人转变的过程。实践教学建立在职业岗位群对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基础上,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中确定的实践教学目标要求毕业生应该具备四种职业能力:一般能力,即指完成旅游类专业学习及未来旅游行业任务所必需的一般认知与操作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等;专业能力,即指完成旅游类专业学习及未来旅游行业任务所必需的特殊能力,包括服务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社会能力,即指与社会各方面正常交往的能力,包括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主求职与择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创造能力,即指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包括改革与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业能力等。旅游管理http:///cehuigc/专业实践教学是基于旅游类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而构建,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应用型人才,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具体表现为课程实验、单项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以及导游模拟训练、酒店模拟训练、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活动。
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正确把握理论教学够用和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做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院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形成了“三段四域式”实践教学模式(见右表)。“三段四域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微格教学理论构建的,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训练。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知识http:///falvlunwen/由浅到深,能力由低到高,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不断加强。“三段”即针对学生能力培养层次而划分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四域”即不同阶段的实训场所不断变化,包括多媒体教室、旅游景区、实验实训室、实习企业(校企合作单位、意向就业单位)。
(一)初级阶段:认识感知见习这一阶段安排在第一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和一般能力。初级阶段的实践教学,通过在多媒体教室观看视频了解实训步骤和过程;在旅游景区实地参观,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锻炼、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学院每年都要组织新生到学院周边的景区、景点参观见习,秦俑博物馆、骊山、华清池、大唐芙蓉园、汉阳陵等景点都是学生见习常去的地方。
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要点分析 篇6
摘要:在新课改推动和改革下,也给我国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高职教育的目标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同时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仅要具备理论知识水平,还要具有非常强的实践能力。在高职院校中,体育武术教学不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还能实现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就针对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的要点和策略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要点分析
在新时期下,我国已经步入了素质教育阶段,而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不能只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身体素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武术教学获得了一定发展,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对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健康成长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全面发展内涵,所以我们一定要将体育武术教学重视和应用起来,并将它的教育价值发挥出来。
一、体育武术教学的概述
(一)体育武术教学的内涵
体育武术是一门全新课程,其是体育、武术以及音乐的有机结合,在高职院校中加强体育武术教学,不但能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自身武术水平,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和成长,也[1]正是因为体育武术的特点,所以受到很多学生的青睐。
(二)体育武术教学的意义
体育武术教学通俗易懂来理解,其实就是将体育与武术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体育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武术有保持体态的作用,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在基础作用上,提高应用价值。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教室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身体锻炼,影响到他们的发展。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学生要全面健康的发展,所以在体育武术教学中,其不只是可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受到武术作用影响,还可改善学生的形态和柔韧度,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自信的身体。而且通过身体锻炼,还能促进学生身体的血液循环,活跃大脑机能,提高反应力。其次,在体育的作用下,使学生审美能力增强,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素养。不但实现了对我国武术的传承和弘扬,还提高了学生的肢体协调性;最后,在体育武术教学中,男女之间的相互协作,可以改善学生的胆小、懦弱的心理,减少学生因为性格而远离群体,缺乏合作的意识。也就是说,可以在培养学生心态的同时增强其对团队协作的重视,让他们更加自信、积极的学习和发展。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武术水平存在差异性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专业性较强的武术训练,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是接受过武术训练的,所以学生之间差异性会很大。再加上高职学生都已经成年了,所以他们在练习体育武术的时候会因为身体因素,无法更好的练习体育武术,如肢体协调能力、柔韧性、肌肉能力等,都是会给体育武术教学带来困难。最终会因为学生之间的差[2]异性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学生缺乏参与体育武术教学的意识
就目前的体育武术教学来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训练的意识并不是很强,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专业训练的影响。由于学生专业武术基础较差,再加上武术本身存在难度,因此学生对体育武术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降低,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也就无法提高;第二,对体育武术教学不够重视,所以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会更加重视专业能力的学习,并未切实意识到体育武术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优势所在,只是单纯地认为其可以活跃气氛,业余爱好罢了,所以也会影响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在新时期下,就业压力非常大,学生受传统教育的思想,会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导致对体育武术学习失去兴趣和积极性。
(三)体育武术课程安排的时间少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来说,都是三年制教学。因为学习时间比较短,专业知识内容又比较多,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并不会给体育武术教学安排很多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想要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对体育武术教学的认识,并投入到体育武术学习中,是不现实的,也会存在很大的困难。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体育武术课程安排时间比较少,缺乏对体育武术的认识,仅停留在基[3]础阶段,也是会影响到学生体育武术水平的。
(四)教学观念过于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素质教育下,体育武术对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是很有大帮助的,所以被高度重视和应用起来。但是在实际的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中,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体育武术教学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此外,在教学活动展开的时候,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教学内容也比较浅显,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无法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的要点分析
(一)学生武术水平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武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体育能力,还要具备基础的武术功底。众所周知,在高职院校中,专业是非常多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体育武术课的时候,是有很大差异性的。如,对武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体育武术老师会更加重视传授学生的体育能力,因为武术教学对学生的难度系数要求并不是很大。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武术功底,所以在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其他专业学生对体育武术学习也有很大的、浓厚的兴趣,但由于自身因素不得不放弃学习,或者很难达到学习目标。自身因素包括兴趣、身体素质、肌肉能力、骨骼软硬度等,都是会影响到体育武术教学质量的。因此,想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的体育武术教学效率,老师一定要提高学生武术基础和水平,将其作为教学要点来展开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老师的教学意识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想要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的效率,还需要将老师的教学意识和学生的学习意识。体育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存在很明显的区别,体育武术教学要求学生有武术功底,但是在实际的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中,很多学生在选择此课程学习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任何的武术训练,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是,甚至会因为困难而放弃学习。很不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素质教育的培养,这种在困难面前低头、退缩的人也不是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培养的人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具备正确的教学意识,并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为教学要点,使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可以更好地展开。
(三)加强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在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老师想要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提高体育武术教学效率,还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这也是体育武术教学的要点之一,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武术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在新时期下,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已经被应用到各专业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武术老师也应该正确应用,要通过它的应用给学生带来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武术能力。如,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武术作品进行欣赏,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给学生带来全球优秀的武术作品,通过学习和分析,将其正确应用在体育武术教学的实践中。最后,还需要通过对经典动作的总结和反复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教学,这样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体育武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能促进教学的深度,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激发出来,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四)体育武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武术教学来说,动作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要点之一。如果单纯地进行武术教学,动作会很软,失去支撑力;单纯的体育教学动作又过于生硬,缺乏美感,所以都无法有效、正确的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体育武术教学既具有武术的美感、艺术感,又具有体育的阳刚之气和魅力。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体育武术动作的教学质量。如,在武术教学中,要指导和引导学生抬头、挺胸、收腹、肩平、膝松等动作要领,要培养学生自信、落落大方的姿态;在体育武术教学中,要重点关注不同武术的特点、神韵、风格以及表现形式等。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老师还需要在体育武术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武术风格和表现,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音乐背景,不但能加强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在音乐和体育武术的结合下,更好地体会两者的关系,最终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动作教学作为教学要点,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四、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策略分析
(一)完善体育武术教学课程体系
众所周知,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来说,是要以实用性为主,毕竟学生面临的是就业问题。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武术教学在高职院校中不但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还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体育武术教学对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帮助。所以在这些内容的约束下,需要老师要对现有体育武术教学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要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教育目标。在设计和完善教学课程的时候,老师需要加入一些审美元素、实践应用能力以及一些新的武术方法和理念,要实现和满足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此外,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将体育与武术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调整,要保证学生可以在了解体育武术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课程的安排具有实用性。最后,还需要重视一点,就是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在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中,要尽量对灌输式课堂教学进行避免,要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选择性,选择更具有实用性的体育武术教学,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这一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专业知识、基础能力不足的学生,老师需要[4]采用激励策略将他们的潜在能力激发出来。
(二)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会对教学质量带来直接性影响。特别是对于体育武术课程,其对老师的要求会更高。具体主要从以下方[5]面展开:第一,转变固有教学观念,是展开体育武术教学的基本条件。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武术教学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是仅国家教育部门重视起来,学校不够重视,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学校教育观念的重要性。也只有学校将其重视了起来,才能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将体育武术教学重视和实施起来;第二,要加强对体育武术老师的培训,提高武术教师自身的专业性素养和能力。对于体育武术教学,虽然它是一门新型的应用课程,但也是会随着时展而变化的。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武术教学不但要具有实用性,还要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只有老师具备和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能力,才能带领学生一起迈入新的台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三,要对考核机制进行完善。俗话说得好“有竞争力才能有压力”,这句话也同样适合老师,学校想要为学生建设一支高能力、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考核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以及教学水平有着促进作用。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以往常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了,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如何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应用在体育武术教学中是老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学生的学习和素质水平的提高。为此,教师则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和创新,教学期间,老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重视起来,给学生播放一段体育武术,让学生可以通过对视频的观看进行正确的赏析;老师也可以将不同国家的体育武术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对比提高自己对体育武术的认识和理解,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了检验学生对体育武术要领的认识和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语言对不同地区、国家的体育武术名称、规格以及要领等内容进行表述,并将容易出现错误地方进行阐述,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体育武术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体育武术的水平和[6]能力。
(四)将实践教学的重视起来
在高职院校体育武术教学中,实践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体育武术水平和能力获得进一步提高的重点所在。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和实践,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对于教师,通过对学生实行实践指导,能够在提高其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强化。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以小组练习、班级合作练习等形式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结束语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武术教学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日渐凸显,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所以老师一定要将体育武术教学重视起来,并要通过体育武术教学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霜.浅谈高职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武术教学[J].农家参谋,2020,No.651(7):298-298.
[2]宋倩.浅析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武术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1):137-138.
[3]李鸿鸽,郭思化.体育武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0):142-143.
[4]陈春梅.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武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90-91.
[5]宋王芳.高职体育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8):248-248.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篇7
一、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次全国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交流会上的讲话指出:“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 这类人才既不是白领, 又不是蓝领, 而是应用型白领, 应该叫银铃。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动脑更要动手, 经过实践锻炼, 在工作中能迅速成为高技能人才”。[1]
1. 实践教学是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者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 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1]。
2. 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不仅了解了实际生产过程, 而且, 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 并结合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 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但是,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与国家提出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差很远。
1. 硬件不足。
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硬件建设不到位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是从专科学校、成人院校升格而来, 其配置都是按照中专或成人院校设置, 造成无或少实习实训基地, 实验实习设备不足。以某高校为例, 班级有学生50人, 但实验室只能同时容纳20人进行实验, 使得实验准备、实验仪器试剂的浪费。而且, 这个实验室同时要开设10余门实验课程, 非常混乱。
2. 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与实践脱节。重理论、轻实践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高校管理者, 而是高校教师。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规律, 高校管理者对不同学科的教学规律认识不足, 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管理控制, 没有建立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及管理评价体系。
至于高校教师, 很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本身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不足, 不能真确引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 甚至是误导学生。加之, 教师自身认识问题, 使得教学体系中普遍存在以理论教学为中心, 以实践教学为补充的现象。
3. 实践教学自身设置问题。
实践教学作为一开放性系统要与理论教学结合成一有机整体。但目前, 实践教学教学系统有待深入探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数量质量, 缺乏力度深度, 系统规范性不够。而且实践教学中, 实验教材把实验原理、步骤、目标写的很清楚, 没有启发性, 养成学生的惰性, 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1.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应贴近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学生, 要注重其新颖性和实用性, 有计划逐步建设, 扩大专业覆盖面, 整合相近专业, 提高利用率。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主要实习场所。高校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影响, 发挥优势, 以“互惠互利, 优势互补”为原则, 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2]。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 让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学校指派专任教师带队, 企业指派优秀员工任指导教师,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学生。
2.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3]。
传统实验教学是对理论的重复, 对理论起辅助说明作用。开放式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通过自选实验课题、仪器、设备, 自行制定实验步骤,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结果, 教师只做方向性指导工作。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心,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应用能力, 提高主动性、创造性。
3.“一学二练三模”模式。
李鸿在导游专业的实践教学中采用“一学二练三模”的导生制模式, 就是一年级学生在高年级学生模拟带团中认识导游, 学习导游;二年级学生在实景中自组团进行讲解练习, 从自我角度感知导游服务;三年级学生在实景中带团模拟导游 (带低年级) [4]。
4. 顶岗实习。一般三年制高职院校都会在大三下学期采用定岗实习的实习方式。
学生有工作岗位, 从第一天起努力将自己转化成企业职工, 努力培养“企业员”职业素质, 与企业融为一体。教师与企业一同管理学生, 企业为实习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津贴[5]。顶岗实习的优点就在于学生能在实习阶段就开始角色的转型, 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
四、我院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部分只是任课教师自己定制, 并不安排在课表里面。教师们习惯于将实践课时穿插在学生课余时间, 而且一般是在理论课程结课之前, 这样就出现一种情况, 学期前半段学生非常忙、累, 每天几乎要上8次课, 甚至是晚上也要上课, 周六周日也没有休息, 但是后半段, 学生一周就2到4次课, 这样对学生掌握知识非常不利。
结合其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先进模式,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做了相应的改革。即把理论与实践打散, 先进行一段实践的理论教学, 为实践教学做好指导, 同时让学生有时间查阅资料, 中间空出一段时间作为实践教学周, 认真规划, 可几门课程同时进行, 甚至可以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最后在进行理论教学并总结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以促进理论教学。这样即可以合理规划师生的教与学的时间, 也可以很好的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摘要:本文简单的阐述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强调应加强监管考核力度, 同时, 提供了一些其他院校较为先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并结合笔者学校自身情况介绍了适合笔者所在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必要性,教学模式,探讨
参考文献
[1]伍波, 浅谈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师, 2008年第5期, P146
[2]任洁梅,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室科学, 2008.4, P12-13
[3]张静, 开放式实验教学中新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4, P168
[4]李鸿, 导游专业实践教学导生制模式的探索, 中国职业教育, 2008.4, P62
高职院校应用化学教学实践 篇8
【关键词】高职;应用化学;教学实践
应用化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部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融知识、技能与素质为一体。学生通过学习应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应用化学课程内容及目标
应用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该课程主要学习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一般方法和一些检验、检测操作。其基本任务是产品的质量检验、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中间产物的质量考察,并能够根据产品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析检验方法。
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在学生学历层次上要体现出高等教育属性,而在所学专业知识方面又要体现出其职业性。因此,在应用化学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方面的讲授,又重视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以使学生既具有专科层次的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职业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走上相关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应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学生理论基础薄弱
应用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容量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并且在这些标准和方法指导下形成一些实训内容。教材在编排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体现了理论与实际一体化的特色,呈现了工学结合的内涵。然而,高职学生普遍化学基础薄弱,理解、分析能力不足,学习理教材内容较为困难。
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所学专业选择部分相关章节进行重点讲授,并尽量选择学生较易理解接受的教学方式,如利用多媒体设置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图片或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播放一些相关视频使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但这种授课方式会让部分学生过于放松,因此要适当增加课堂讨论及互动,让学生抒发自己的问题和见解,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互动中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并且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一种辅助方式,使用时应充分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对于重难点和典型例题,应适当结合板书教学,为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要知识点。
2.实验操作中问题及对策
应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可见实验在应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做相关实验时,学生由于开始接触到神奇的化学反应及奇妙的颜色变化等,兴趣较为浓厚,但当实验难度加大,需要进行计算及分析时,学生的积极性就开始下降,甚至不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或编造实验数据等,如此,实验课便失去了其原有意义。
在应用化学学习过程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远远大于理论学习。同时,实验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让刚刚接触实验的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实验原理及过程,在做实验前可以先向学生具体讲解实验原理,具体操作及数据处理等问题,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拟定好实验步骤,同时利用多媒体或仿真软件观看或模拟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过程及操作方法。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可播放或演示一些趣味化学实验,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些危险系数较低的或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学会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并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也是实验课的重要组成,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应先做预备实验,只有这样才能熟悉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掌握了基础实验的方法后,适当增加实验难度,让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并写出预习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教师在实验前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先给出思考方向,让学生讨论后再进行解答。在实验过程中,也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只把实验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以及注意事项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室巡视,及时检查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出建议。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实验过后,要要求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写出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等内容,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计算。同时,教师还可将告诉学生平时的实验成绩将纳入到期末总成绩中,让学生对实验课更加重视。
总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德,使学生成为具备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凤盼.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5(20)
[2]黄爱平.当前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展望,2014(9)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动漫教学06-24
高职院校听力教学07-11
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工作05-14
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07-05
高职院校综合布线教学08-26
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08-28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06-10
民办高职院校实践教学10-29
农业高职院校社会实践07-19
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