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精选8篇)
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1
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以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要求规划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以行动导向教学要求设计其内部环境格局,通过引进企业人员、项目、文化体现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特征,实现在真实的环境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实训基地 工作过程导向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十六号文)中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个以艺术为基础,培养设计人才为目标的专业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要适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必须坚持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特点,从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文化内涵、实训项目、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原则
十六号文指出,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具体细化为以下几个基本部分:
1.校企合作原则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坚持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管理人员、管理经验等。建立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需求相适应的实训基地。
2.统筹规划原则
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既要立足于现有专业和现有基础,还要着眼于发展的专业群,要考虑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的结合,在满足目前专业课程需要的同时,在设备的选型、场地的安排和数量的配置方面可适当超前。
3.共享原则
实训基地的共享性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专业间的共享,没有必要每个专业独立设立实训基地,必须尽可能的考虑专业之间对实训基地的共享,发挥校内实训基地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二是校企之间的共享,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各专业课程的实训场所,也应成为合作企业的研究、设计基地;三是学历教育与短期职业培训之间的共享,校内实训基地还应服务于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的基地,承担起社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的功能。
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的追求已从纯艺术转向了艺术与设计的结合,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很多院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中,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达到了480多所,将近达到50%,有部分高职院校甚至还将艺术设计作为学院群专业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建设适应教学改革要求,特别是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实训基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近几年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在基地建设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
1.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要求,确定校内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
实训基地的整体架构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学的开展和实训基地作用的发挥,并影响到整体实训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训基地的架构,最常见的是按专业类别和课程来分,如艺术设计类各专业设置有基础类实训室,这类实训室主要完成基础性课程,如素描、色彩、构成等课程的实训,还设有各专业(群)的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如电脑操作实训等。另一类是按照艺术专业群大类来设置,如设为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室、广告实训室、传统工艺实训室等。
目前推行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从原来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转变。因此,与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实训基地建设也必须适应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要求。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我们通过分析艺术设计类专业其工作的普适性过程,至少包括“创意—设计—执行”等几个主要环节,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我们可按照各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要求来设置各实训局的布局,开设有创意与表现实训中心、电脑效果制作实训中心、材料与预算实训中心、工程与工艺实训中心、资料与展示中心,各实训中心下设若干个实训室和工作室,各实训中心的描述如下:
创意与表现实训中心:主要以训练学生创意表达能力为主,下设手绘实训室,可完成结构素描、设计素描、速写等课程的临摹、创作等实训,培养学生的快速表现能力。
电脑效果制作实训中心:主要完成设计效果表现的功能,下设AUTOCAD制作实训室、平面后期处理实训室、三维制作实训室、后期处理实训室等,主要完成常用设计软件的操作实训,培养学生的电脑效果表现能力。
材料与预算实训中心:主要完成材料的认知,并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选材并计算材料费用。主要完成材料预算课程的实训。
工程与工艺实训中心:下设对应各专业的工程、工艺实训室,如包装结构实训、室内装饰工程工艺实训、景观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室、喷绘实训室、雕刻实训室等。培养学生了解或掌握执行的工艺流程、工程技术、施工工艺以及工程预算等。资料与展示中心:下设资料室、展示实训室等,其中资料室主要用于收集各专业优秀作品资料,同时提供最新资料给学生进行查阅。展评实训室供各专业学生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需要进行展示、点评、讲评的场所。
2.以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要求,规划实训基地分布格局
以行动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任务为驱动,这是艺术设计各专业普遍采用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推行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中,主要突出行动导向的教学。每个专业课程设计了若干个工作任务,对应设计了若干个教学情境,在每个教学情境中,设立项目小组,推行行动导向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到传授知识、示范技能的作用。教学的环节也主要包括知识讲授、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模仿为主)、教师点评的四阶段教学法。
参照德国联帮职教所(BIBB)的6阶段模型,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其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六个步骤,各步骤的描述如下:
资讯:即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并获取与完成工作任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在这个阶段,教师将教学情境中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布置,描述工作目标、弄清存在的困难,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需做的工作、条件和应当满足的要求。
计划:根据任务设计想出工作行动的内容、程序、阶段划分和所需条件。完成任务一般有很多种途径,因此在这一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列出多种的可能性。
决策:通过小组的形式,从计划阶段的多种可能性选出一种。
实施:按照选出的一种途径开展工作,以实现任务目标。
检查:在实施过程中以适当的方式对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评估:对完成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其目的不仅是对任务完成结果的好坏做出判断,更重要的是对如何做到更好进行分析。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步骤,我们不难发现,行动导向的课程组织特征是项目小组,教师在其整个过程中仅仅起到辅助和指导的作用,学生小组是教学的主体,根据任务要求,各学生小组自主制定计划,作出决策,自主实施。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实训基地的环境配置,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于分组教学,包括位置的排列就与传统的整齐划一有所区别,二是必须提供足够的资讯获取渠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获取知识的良好环境(如网络环境等),三是为小组学习和讨论提供必要的空间,如在实训基地中设置公共的休息室、讨论室等,四是要提供学生展示的空间,如展示、讲评室等,供各小组展示任务完成结果及讲评交流任务完成的流程和感受。
三、融入企业文化与制度、聘用企业管理及指导人员、引入企业项目,实现实训基地的生产性要求 在十六号文件中提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在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中,除了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以外,还更应加强基地的软件建设,即内涵的建设,以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我们在艺术设计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主要采取了融入企业文化与制度、聘用企业管理及指导人员、引入企业项目等措施,从基地的环境、人员、实训的项目上体现一致性的要求。
1.融合企业文化与制度。在实训基地的环境中,通过引入企业对项目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相融合,如张贴宣传企业文化、企业工作流程、按企业要求进行着装,按企业要求领用材料、工具,按企业要求进行考勤等,使学生一进入实训基地,仿佛进入了一个设计企业中,在实训中体验企业文化。
2.聘用企业管理及技术指导人员,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训教师队伍。在实训基地的运作过程中,除了培养专任的实训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外,按照一定比例,聘用企业人员担任兼职管理教师,指导专职人员制定管理办法和实训流程,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一方面直接指导学生实训,更好的体验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指导青年教师提高实训水平,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3.引入企业项目,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训内容的设计上引入企业的设计项目,仿照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模式,使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在企业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真实的设计任务。同时引入企业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训进行考评。
艺术设计实训基地,聘用了一大批的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担任了兼职教师和客座教授,同时派出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锻炼,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同时通过校企之间的结合,引入了大量的企业项目,解决了项目教学的源头问题,对推行项目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完成的企业项目达到了138项,为企业完成了大量的设计,解决了企业设计力量不足的问题,仅2009年完成的月饼茶叶的包装设计,生产产值就达到200多万,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为学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人才效益、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工学结合是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相结合,既可以在校外顶岗实习中实现,也可以在校内的实训中实施,特别在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和机制尚有待于完善的情况下,在校内推行工学结合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如何建设好校内的实训基地,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本文来源于
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2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指学校与企业合作, 依托学校的设备、师资与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优势, 共同建设的具生产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的合作, 引入企业生产任务或项目,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产品生产与项目, 感受真实的生产任务、生产环境、企业化管理与市场化的评价标准,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同时具备教学功能与生产功能。教学功能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首要功能, 也是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车间的根本区别。生产功能则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时必须考虑实际生产的需要, 引入行业企业, 实现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合一。只有具备生产功能, 能向行业企业提供真实的产品, 学生才能得到实际操作训练, 培养职业素质, 才能体现生产性实训的效果。
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路
(一) 运行模式——以学校为主导, 校企共建
充分利用学校设备、技术、师资,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以学校为主组织实训、生产或技术服务, 在完成实训任务的同时, 通过承接项目、来料加工等形式, 开展产品加工、技术服务, 获得经济效益, 实现生产与教学功能。同时, 利用学校的设备、技术优势, 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产品研发、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 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二) 运作机制——以专业群为依托, 分类管理
根据专业群的不同,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合作企业经营范围可涉及制造、贸易、设计、服务等类型, 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经营特点, 使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作情况差别较大。如制造类实训基地, 一次容纳学生数较多, 但岗位各不相同, 所以生产性教学的组织应按周期轮岗的方式进行。与技术服务类企业合作的基地, 一次可接受学生数较少, 因此往往需要选拔骨干学生组建团队, 与教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因此, 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作与管理机制上, 很难用一种模式实现管理, 因此需根据企业经营的特点, 以专业群为依托, 实行分类建设与管理, 形成各自优势与特色。
(三) 教学模式——构建“四化”教学模式
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构建“四化”教学模式, 即课堂与车间合一, 实训环境企业化;教学与生产合一, 学习任务生产化;教师与师傅合一, 实行“教师师傅化”;学生与学徒合一, 实行“学生工人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 生产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产品, 对产品按企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实训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完全一致, 真实的生产任务、生产环境有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 促进实训与生产紧密结合, 教师与技师紧密结合, 教学与技术服务紧密结合。
三、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
(一) 引产品入教——承接产品生产任务, 建设实训工厂
制造类专业主要与产品生产型企业合作, 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理念, 建设“实训工厂”。由学校提供厂房、设备, 企业提供原材料、图纸、技术人员, 采用来料加工形式, 引产品入校, 学生在技师指导下生产产品, 企业进行检查验收, 并支付一定的产品加工费用。引进产品生产任务, 可实现学习任务生产化, 教学与生产合一, 但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 如合作企业、产品、指导与管理等难题。为使“引产品入校”有效转化为“引产品入教”, 学院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寻找合作企业, 选择技术及加工难度适中的产品。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的产品, 学生不易上手, 生产效率低, 容易产生废品、次品, 且会耽误交货的时间。二是实行“企业化管理”。创设基地的企业化环境, 营造生产氛围, 体现基地的生产性与真实性。三是按项目或产品分层次组织生产性实训。根据产品的加工难度和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 将学生分层次或分岗完成产品生产, 提高产品的通过率。四是加强指导与质量监控。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企业技术人员与基地技师共同进行指导, 以保证产品质量, 减少废品、次品。
学院将现代制造与木雕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训工厂, 基地与东阳衡班机电有限公司、东阳明威机电有限公司、东阳木雕集团等企业合作, 承接机械产品零件、木雕产品加工, 以真实产品为载体, 根据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开发实训项目, 组织实训教学, 实现“引产品入教”。机电、数控、模具专业学生在基地开展一学期的“工学交替”教学, 学生在企业师傅、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实训和生产任务, 进行模具设计、模具钳工、数控加工、装配等工种的操作, 按企业流程组织实训和生产, 共完成来料加工零件12 000余件。木雕专业由企业提供图稿和原材料, 以来料加工的形式生产木雕产品, 共完成百鸟花箱30套, 价值5万余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训和生产任务, 教师传承木雕行业“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手把手教, 一对一指导。
在来料加工模式下, 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下, 生产真实的产品, 得到了足够的训练时间与机会, 提高了综合技能, 且为学校节省了实训耗材支出, 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
(二) 引企入校——引进技术服务型企业, 共建工作室
学院与技术服务型企业的合作主要是引企入校, 共建工作室。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 企业提供技术人员, 承接订单, 师生共同完成项目。技术服务型企业主要由技术人员通过咨询、设计等提供服务, 其产品主要表现为预算报告、设计图纸、营销策划方案等, 一般是先接订单, 后提供服务。对学校来说, 教师、学生可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订单, 在实战环境中提高学生技能。对企业而言, 可利用学校的场地、师资、设备, 与师生共同完成项目, 既可节约人力成本、办公费用, 又可开拓业务, 提升企业品牌在学生中的知名度, 开发潜在的客户资源。因此, 引进技术服务型企业, 对校企双方而言较易操作, 且互利共赢。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面向建筑工程行业培养预决算等造价咨询服务人才, 根据技术服务行业的特点, 工程造价专业引进鲁班软件公司, 合作成立造价工作室。分批选拔学生进入工作室, 承接实际工程项目, 开展预结算、招投标等技术服务, 学生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 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造价咨询项目, 学生在做中学, 在真实项目中进行训练, 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缩短了岗位适应期, 为实习就业奠定良好基础。至今已分批选拔40多名学生进入工作室, 完成咨询项目20个, 工程规模达60多万平方米。
四、建设成效
(一) 以真实产品为载体, 实施基于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改革
按生产性实训的岗位要求, 进行课程整合、模块化教学改革, 形成基于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以真实产品为载体, 根据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精心选择、开发实训项目, 在实训基地开展项目教学, 使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工学交替”的实战场所。模具专业的学生在“工学交替”中, 从分析真实产品的图纸开始, 进行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加工、装配、试模、修模等工作, 加工出产品, 通过典型产品的项目教学, 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 以企业化管理为抓手,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在生产过程中, 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服务” (“8S”) 管理, 融入企业生产的班组、车间组织管理模式, 营造职场氛围, 提升学生的适岗能力。通过真实产品的生产, 学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合作,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提升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大量实践, 学生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 在省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三) 以实训工厂为依托, 培养“师傅化”教学团队
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 由于项目来自企业生产一线, 生产的是真实产品, 这对教师的教学与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院出台了“双师型”教师锻炼制度, 要求专业教师定期到实训基地锻炼, 与基地技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产品生产、参与产品研发, 通过真实岗位的锻炼, 教师熟悉了产品生产流程, 掌握了新技术、新工艺, 提高了实践能力, 实现“教师师傅化”。
(四) 以实训基地为平台, 实现产学研结合
充分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 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研制产品, 为行业企业提供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近两年来, 现代制造实训基地教师与东阳衡班机电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并申报省级新产品4项, 如汽车防撞自动刹车专用电动执行机构, 安防监控云台专用电机, 智能直行程电动执行器, 智能角行程电动执行器等项目, 获批专利两项。基地开展了模具工、维修电工、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UG三维造型设计、电气CAD等项目的培训考证, 面向社会和学生开展技能培训、鉴定达500人次, 技能鉴定考证通过率达到90%以上。
五、进一步提升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的思考
(一) 创新机制建设, 拓展合作功能
机制建设与创新是生产性实训基地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 一是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学校应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与生产实施、基地管理、队伍建设、产品研发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对评价结果优秀的基地在奖励、推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对建设效果不明显、无法提供项目与产品供学生实训的基地, 要求限期整改。二是完善分类建设与管理机制。对技术服务型企业, 应进一步加强引进力度, 如装潢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可引进技术服务型企业或成立以教师为主、企业专家参与的工作室;对产品生产型企业, 应拓展在实训资源共享、产品研发、培训等方面的功能, 提高企业的合作积极性。
(二) 完善运行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是否能进一步深化, 取决于日常的运行与管理。基地的主要功能是教学, 而企业的诉求是利益, 教学与企业经营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出现。如学生作为业务生手, 对产品生产不够熟练, 可能会造成一定废品、次品, 这与企业的产品质量要求产生矛盾;企业经营的长期性与学校教学周期性之间的矛盾等。对这些问题, 学校应全面统筹, 与企业充分协商, 努力平衡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之间的矛盾, 提高服务企业的质量与效率。
(三) 提高教师素质, 提升服务能力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是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良性发展的保障。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否能在服务企业上拓宽渠道, 实现合作效益最大化, 取决于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 这也成为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之一。因此, 一是充分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 将教师与基地技师指导学生纳入考核, 在实践中提高教师“师傅化”程度, 增强技师的教学能力, 提高实践指导效果;二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 增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10 (9) .
[2]丁金昌, 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2) .
[3]钱延仙.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 2011 (6) .
[4]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8) .
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3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为社会培养了众多技能型人才。但是部分职业院校办学目标存在偏差、办学理念不够明确,使其社会认可度不高。社会对高职教育不够重视、经费投入难以保障。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条件、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困难,职业院校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现阶段仅依靠国家投入还有很多困难。同时,民间资本有巨大的投资潜力,而私人所能投资经营的建设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民间资本的BOT投资模式在高校、职业院校便应运而生,并成为学校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新宠。
2BOT概念及特征
BOT是英文BuiI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转让。学校BOT是指学校给予是指学校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部分学校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学校。采用BOT模式投资对高校建设来说有以下优点:可以弥补国家对职业院校投资的不足,扩大利用民间资本加入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校对实习基地、实习设备需求;投资者承担所有费用,一定期限返还学校,增加了学校的固定资产;学校不承担任何风险,风险由投资者承担;学校可集中精力抓教学和科研,对后勤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化为依据市场宏观指导[1]。对投资者来说也可以充分利用富余资金,并获得丰厚回报;高校基础设施使用市场稳定,投资风险比其他行业要小的多;由于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和高校教职工,素质较高,易于管理和沟通;学生大都是现金消费,不会产生呆账、坏账,并可得到稳定的现金流。
3高职院校实习基地的BOT模式建设中的运用与实践
某职业院校新校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对于学来说是巨大的,在自有资金有限和银行贷款不足的情况下,学校自主完成图书馆、教学楼、基础实训中心等主要设施建设。为完成技能型人才培养,保证学生实习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学校决定将部分实习基地建设利用民间资本,即BOT模式进行融资,多家机械加工企业,电器生产企业表现较高的积极性。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完成项目立项,发布BOT实习基地项目招标文件,招标、选择最优者中标,合同谈判和签订,明确学校和投资企业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办法。谈判达成协议后,中标人应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组建项目公司,完善相关手续,与学校正式签署特许权协议。比如汽车实习实训楼建设由一家汽车4s投资建设,电器实习实训车间由一家大型电器生产厂商出资建设等。同时配备各种生产设备,大型教学仪器设备等。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在协议中要明确规定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的要求,选择资质和信誉优良的监理公司负责监督,学校派驻土建、水电等方面的工程师。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科学管理确保工程质量。BOT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组织管理方法,在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规划、招标项目实施、经营管理、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关系的协调等方面缺乏人才,在实施和运营中要大力培养BOT项目管理的专业人才。承包方为降低建设成本、节约投资,会采取降低建设标准、选用廉价的材料、使用不正规的建设队伍等措施,导致实习实训环境水平降低,建筑物寿命减少等后果。在运营中减少学生实训实习时间,对实训实习缺乏认真细心的直到等,使学生实训实习效果欠佳。运营商追求的是生产效率、利润,并且其融资的成本一般高于学校的融资成本,相应地增加了经营成本,因而在经营中常常出现损害学生利益的事情。学校与BOT项目企业要经常举行学生实训实习对接会,以求加强校学校与BOT项目企业深度合作,协商落实学生实训实习成果。企业为学校提供了真实的生产加工环境,学生在BOT企业当中就是工人,在教室是学生,聘用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特聘教授,师生共同参与工厂产品的生产,共同组建研发机构开发新产品、开发工艺等。学校与实习基地BOT项目企业实施“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学校要切实关心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搞好生产经营、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保障条件。
4结论
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4
准确定位、统筹规划,建立符合校情的校内实训室近年来,许多旅游类高职院校重视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诸如导游、餐厅、客房甚至吧台等实训室,服务于实践教学,环境一流,设施高档。但同时对部分实训室的建设没有全盘考虑,盲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大批设备引进后或实训场所建成后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有的实训室设备及场所使用率低,闲置浪费,成为摆设。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首先要准确定位。所谓准确定位,就是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办学规模、重点专业以及今后办学方向等进行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其次,实训室的建设还应具有前瞻性,考虑先进性,注重实用性,并结合高职教育办学水平评估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再次,根据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实训室的建设和设备的完善还应该做到有步骤、分批次、有重点。当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加强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原则,与旅游企业共建实训室也是很好的实训室建设途径。
根据旅游专业特点,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内实训室旅游专业主要是为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等相关企业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的高素质、强能力的专业管理人才。同时,也是一个经常与人打交道,对客服务较多,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正是由于旅游专业具有这样的特点,旅游专业的高职教育只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仅把实训室作为技能训练的场所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培养的学生一旦走出校门,面对陌生的旅游、酒店工作环境以及对客服务中的突发事件往往束手无策。事实证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已经成为旅游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与企业接近,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才能真正适应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1.要营造实训室的企业氛围。实训室的.建设应具有仿真性,即实训设备的配备、实训场地的布置要做到与真实企业相一致或者接近真实企业,要让学生进入实训室后有置身企业的感受。还应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融入实训室的环境建设之中,建立良好的企业氛围。比如,旅行社追求“品质第一,诚信为本,顾客至上,服务上乘”,星级酒店重视“服务一流,微笑待客,宾至如归”等。诸如此类的企业文化与服务理念,都应让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进入实训室后立即有所感受。因此,实训项目、实训流程、实训操作规范应全部“上墙”,让学生谨记服务规范,提高服务水平,追求服务质量;微笑的面容,一流的服务水平,以及“宾至如归”、“顾客就是上帝”等服务理念应以图片、标语的形式展示在实训室内,让学生耳濡目染感知企业文化,在实训室内受到浓郁的职业氛围熏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提高服务水平的热情。 2.管理制度要与企业接轨。为了使实训室与旅游企业“零距离”,实训室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借鉴旅游企业的管理制度,并模拟旅游企业的管理运行模式进行严格管理。比如,实训室的钥匙管理由值日学生按照企业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实训室的学生守则完全参考旅行社或酒店的员工守则制定,甚至就采用旅游企业的员工守则。采取这样的方式,学生能较早熟悉并认可旅游企业的规章制度,从而缩短学生在企业实习、就业的适应期。管理制度与企业接轨之后,学校将完全按照企业的岗位标准严格要求学生,进入实训室,学生就要把自己视为企业职员,并自觉遵守企业的上下班制度及工作要求。在这种遵章守纪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养成认真、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当然,这样的方式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此外,实训室的设备、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也应与星级酒店的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及服务操作规范结合起来,在使学生熟悉和理解企业管理制度的同时,实现实训室的正常运转。
3.要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开设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开设也应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即在开设实训项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这一重要因素。就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是简单地增强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实训项目的开设不仅要增强学生的服务技能,还应考虑综合性、设计性的因素,开发综合训练能力强的实训项目,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比如,中餐零点服务在学生熟悉零点服务基本程序及规范以后,可以开设综合性较强的实训项目,并不断变化客人类型、变换服务情境,让学生学会应对不同的服务场景。甚至可将不同的突发状况引入实训项目,诸如弄脏客人衣服、菜品质量出现问题等等,加强学生应急能力的训练和突发状况处理能力的训练,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围绕职业岗位真实环境开展实践教学高职学生必须具备职业岗位的素质、知识与能力。为了培养和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与综合能力,高职旅游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开展应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的真实环境,始终贯彻与企业“零距离”结合的精神,尽可能地模拟真实职业场景或真实的服务现场。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服务社会、参与企业化运作的形式,开展全真的实践教学。比如,创建旅行社,开展旅游业务,使旅行社的运营、营销、导游服务等工作与学生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融于一体,或者将部分实训室直接建设成学生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企业实体,让学生在真实企业中得到锻炼。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企业经营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如果条件不成熟,也可以利用实训室开展仿真性实践教学,比如,让学生在实训室里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实践教学尽量模拟真实的企业状况或职业场景,采用角色扮演、模拟现场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直接感受现场气氛,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
拓展实训室功能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还应走实用性、社会化的道路,即不仅要让实训室成为学生实践训练的场所,还要发挥实训室的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比如,具备职业资格鉴定功能的院校应充分利用实训室与社会接轨,向社会开放,不仅让本校旅游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而且应面向旅游行业的社会人员开展职业资格鉴定,为旅游企业员工的提升、再就业培训等职业需求提供方便。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以实训室为纽带,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扩大实训室的功效,把从企业、社会中获取的信息及时注入学校教育之中,加强实训室的建设。
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训室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师应该具有行业背景或相当的实践能力。因此,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获取行业资格证书,并选派专业教师定期到旅游企业实践、锻炼,熟悉旅游行业发展动态,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经常性地聘请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的一线员工或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及时将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行业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
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5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也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校外实训基地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因此,应当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校外实训基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关键,因为,教师是技能的传授者,教师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实践经历都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青年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缺乏丰富的实践经历,讲授课程内容时缺少实践案例背景,他们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山东大学校长如是说。
一、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的途径
从本校教师队伍构成来源看,大致由三部分组成:高职院校的前身,原来干部进修学校的教师,这部分教师有的现在是学校各级的领导和教育教学骨干;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硕士以上学历的年轻教师,他们带来了普通高校新的专业知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的技术人员,他们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技能。这三部分不同来源组成的教师队伍,虽然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但从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要求来看还有不足之处,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显得极为重要。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准入制度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保证
在专业教师接收上,要完善相关人事制度,制定并实施专业教师准入制度,注重学历,但更应注重实践能力。尽量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满足新进专业教师一般应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要求。如对已经接入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新职教师,必须保证到行业、企业进行生产、管理第一线实习锻炼半年以上,经试讲合格后方可承担专业教学任务。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
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或“校中厂”建设,不单是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的需要,也是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需要。专业教师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锻炼一是比深入企业便捷、方便,不影响企业生产;二是可以解决企业无法满足的实训项目;三是不受特定时间限制,专业教师可以反复多次随时进行实践,直至达标。
3.校外实训基地锻炼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
高职院校要在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完善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为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创造有利条件。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可以了解企业的真实环境,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技术开发、科技攻关及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具体安排上,一是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全面安排所有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二是合理调整授课任务,安排无课教师到企业有针对性的挂职锻炼;三是借助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之机,边指导管理学生边进行实践锻炼,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把教和学融为一体。
4.培训进修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加大专业教师培养的培训力度。一是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机构或高校组织的业务培训班学习,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二是积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三是支持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实践教学方法。
二、高职院校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以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家校外实训基地为例——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月派出2位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经过半年时间的锻炼,2位教师了解了香洲港和九洲港的头程船整箱出口订舱业务、提单签发业务、提货业务;了解了船边理货和仓库理货业务。总的来说,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
半年的顶岗实习培养了专业教师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如订舱业务能力、提单签发业务能力、提货业务能力等,这些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将实践教学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
2.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工具使用能力
教师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培养了其工具使用能力,如叉车操作能力、集装箱配积载系统操作能力等,对这些工具的`熟练使用能够使学生真正得到技术专家的指导,不再凭空想象,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学习的兴趣。
3.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
教师在顶岗实习中积累了很多企业中的真实项目,将课堂实训中的虚拟业务转变为真实业务。以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项目化教学手段时,由于没有实际的业务材料,只好使用按照教材上描述的流程让学生分组进行虚拟业务演练,演练过程及结果正确性如何没有具体参考,而挂职后在海运业务的项目教学中使用了真实的业务资料,引导学生以模拟演练的方式再现实际业务过程,演练的经过及结果有了参考依据。
4.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对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调研,有企业的真实运作数据,进行建模及分析之后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最优化策略,而这些也是教师做科学研究的核心所在,因此,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四项能力是高职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实践能力。
三、校外实训基地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依靠个人关系建立起来的校外实训基地问题凸显
据了解,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大多是靠私人关系或学校的名人效应建立起来的,尤其是民办院校。应该承认,“关系”也是生产力,靠“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效果十分明显。但由于校企双方无互惠利益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合作模式逐步由“蜜月”期进入“休眠”期。对企业而言,“关系”是暂时的,而利益是永恒的,对企业无利可图的合作必定是“短命”的。
依靠私人关系或学校的名人效应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我国十分普遍,学校应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实训基地一旦建立起来,学校应该立即追求校企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确保实训基地的健康发展。首先,学校应参与企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革新,成立服务于企业的研究机构,为企业排忧解难,不断地为企业出谋划策,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难题,并协助企业管理人员完成实习生的培训管理以及考核工作,以带动学校专业实践教学发展,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其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去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通过校企之间的进一步合作,既能提高学校的教学和创新水平,也能密切校企之间的感情,以此来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实训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不高,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从人才培养规格上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存在明显区别,职业院校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提供相应的真实的实训环境,从而教学成本更高。而目前许多职业院校虽已建立一些校外实训基地,但因缺乏资金及政策的支持,使得已建立的一些校外实训基地处于“休眠”状态。另外一些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建设及教学实施的要求,建设了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但由于种种原因,后续管理及使用措施没能跟上,明显存在“重建轻用”现象,这样造成校外实训基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学校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时候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熟悉行业发展趋势及特点,了解经济发展走向,对人才的需求和能力要求把握较准的优势,通过引进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成为学校兼职教师,选派学校优秀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的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通过科研立项,与企业共同完成工程改造和开发科技产品,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总之,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来加强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关键就是要抓落实、抓执行,只要坚持,必定会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苏茜,李华川。对高职院校高学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科技信息,(06)。
孙国淮。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思考。中国电力,2011(8)。
文秘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创新与实践 篇6
教育部于2010年9月13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在会议上,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强调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过硬的秘书职业技能,为生产和服务一线所服务的实用型秘书人才。因此,文秘专业教学应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秘书技能,从而为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秘书人才。
在文秘专业教学计划中,毕业设计是一项重要环节,是学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一次实战演练。指导学生写与文秘工作有关的学术论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写调查报告,是目前很多院校文秘专业毕业设计所采用的方式。我们发现,这两种方式更加强调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而没有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测试。为了有效发挥文秘专业毕业设计的作用,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我院对文秘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显著成效,一、毕业设计新模式的实施
(一)召开毕业设计动员大会
高职文秘专业的毕业设计在第六个学期正式开始。在第五个学期末,我们召开毕业班“毕业设计动员大会”,让学生利用寒假时间提早做好准备。会上,由文法系(文秘专业隶属学院的文法系)系主任进行毕业设计动员,激励每一个同学有突出表现,呈交一份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由文秘专业教研室主任对毕业设计的具体形式、内容、相关要求做周详讲解。动员和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领会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这为即将开始的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二)确保选题具有实践价值
学生在确定选题时,首先要了解选题的背景和目前的状况,以确保自己即将研究和实践的内容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闭门造车”,做毫无价值的工作。因此,教师先要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查,还要结合实际,总结实践经验,收集第一手宝贵资料。
1.确保选题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1)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和实地考察
我们组织学生先后深入公关策划公司、礼仪庆典公司、广告公司和相关社会职能部门与政府机构等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与文秘专业实践基地各项表彰大会、庆典大会、剪彩、签约等重大活动的策划和筹办;深入学院所在地通州区档案馆、人事局办公室等顶岗实习。通过实地调研,学生亲眼目睹了当前文秘工作的条件和状况,各部门开展活动的组织方法、活动流程和操作实施的现状。这些都为毕业设计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2)指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和书本资源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从网络和相关书籍当中查找资料,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秘书之友》《秘书工作等相关优秀期刊,同时为学生推荐中华秘书网、秘书在线、中华礼仪网等秘书工作类网站,推荐人民网、新华网等权威的新闻网,便于学生了解时事政策;还可指导学生到书店购买或是去图书馆借阅和浏览相关专业书籍。为防止学生出现抄袭剽窃行为,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作品务必独立完成并有所创新。
2.多渠道广泛收集选题
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选题是毕业设计获得成功的第一步。我们曾经由专业老师分头收集选题或是自拟题目供学生选择,但是选题的范围不够宽泛,也未过多考虑学生的兴趣;我们也曾让学生自行选题,但学生的选题往往题目太大,以自己的经验和专业水平不能完成,或是选题专业性不强,或没有实践价值。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我们最终采取了师生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共同收集选题的方式。
(1)对真实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实践
学生在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时,时常参加基地各项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这样可以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学生深入某时装有限公司市场部实习,该公司准备在夏季服装正式打入各大商场和购物中心之前举办一场夏季服装展示会。因此,在该公司实习的学生就可以此为选题,对服装展示会的全程加以策划和模拟操作。
学院为进一步增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定期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或调研。教师可把企业中即将举办的大中型活动作为课题供学生选择。
如果学生最终确定了上述选题,文秘教研室可帮助联系实习基地或教师顶岗的企业,请他们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
(2)学生自己拟定题目,教师辅导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调研经历,自拟题目,教师给予启发和辅导,确保学生选择的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价值。
(3)专业教师拟定模拟题目
在毕业设计活动开始时,每位专业教师都要拟定一定数量的模拟题目,汇总之后,经过集体商议,保留最有实践价值的供学生选择。
(三)按选题完成活动的全程策划和情景模拟排练
1.完成会议(活动)全程策划方案文本的制作
任何一项大中型会议(活动)举办前,都需拟定一份计划周详,可操作性强的方案。会议方案是会议的总体安排,是在召开大中型会议前对会议如何组织所做的规划性文书,具有预想性、程序性、请示性等特点。会议(活动)方案包含的主要内容有:①会议(活动)名称;②会议(活动)目的;③会议(活动)主题;④会议(活动)规模与参会人员;⑤会议(活动)形式;⑥会议(活动)时间及会期;⑦会议(活动)地点;⑧会议(活动)议程、日程;⑨会议(活动)筹备机构的组建及筹备时间表;10会议(活动)经费预算;11会议(活动)文件名称。
学生要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各个要素逐—合理计划。其中,会议议程的拟定,会议日程的安排,活动筹备时间表的制定,会议所需文字资料的拟写及制作,是文秘专业学生必需熟练掌握的。
2.完成选题中部分重要文字资料的拟写及制作
任何一项会议或活动的举办,都会涉及若干文字资料。根据毕业设计计划,我们要求学生拟写领导发言稿、主持人串词、会议(活动)邀请函(请柬)、会议(活动)通知、议程、日程、食宿安排、经费预算表等重要文书。应用文写作是秘书应该熟练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写出格式正确、语句通顺、结构合理、内容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文稿。
3.学生分组对选题进行情景模拟
(1)根据会议(活动)方案编剧本
预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人。此环节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个性等因素,做到合理搭配,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帮助。每组选出一份最佳会议(活动)方案,以方案中的活动流程为内容,小组成员共同编写情景剧剧本。情景剧的内容可以是模拟活动现场或秘书工作场景等,同时确定每位组成员扮演的角色。
(2)准备情景模拟所需物品、进行场地布置
情景模拟最终要在答辩会上展示。答辩会的场地设在多功能秘书实训室。学生需针对本组情景剧的内容布置场地。布置的内容包括:贵宾接待室、主席台的布置,摆放桌签,张挂会标,发言席位的布置,话筒及鲜花的摆放,嘉宾席位及参会人员的座位安排,摄影位置的确定等。因此,活动所需的桌签、会标、代表证、海报、请柬、名片等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为了凸显模拟的真实性效果,我们要求学生设计完成后到专业的图文工作室制成成品。
(3)小组成员分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学生按所编剧本反复排练、不断改进,希望在答辩时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最出色的职业风采进行情景剧演示。情景模拟时要求做到:角色定位准确、声音洪亮、礼仪符合要求、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具体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符合专业要求。
(四)撰写毕业设计实训报告
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毕业设计期间所做的工作和个人感受,并形成“毕业设计实训报告”。指导教师可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并给予点拨和指正,以利于学生日后学习和实践。
(五)按规定格式上交毕业设计作品
学生要按规定的格式及时上交毕业设计作品。作品的纸质文档包括会议(活动)全程策划方案、部分重要文字资料和毕业设计实训报告三个文档。情景模拟演示由文秘教研室负责录制,并分别将各组的视频资料刻成光盘,一式两份,一份用于专家检查验收,一份由文秘教研室归档留存。
(六)采用毕业设计新模式进行答辩
毕业答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取抽签方式确定先后顺序。答辩环节由两个部分组成:
1.对撰写的文字作品进行答辩
文字作品即上述3个纸质文档。每个学生都要在规定时间内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回答老师现场提出的问题。
2.小组成员进行情景模拟,并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在演示前由方案撰写人简要阐述情景剧的内容,并介绍小组成员担任的角色。每组情景模拟时间不超过15分钟,演示完毕,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提问和指正。
(七)毕业设计新模式成绩评定方法
毕业设计新模式强调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因此评定成绩坚持客观、科学、公正、合理的原则。我们采用了2:3:5的评定方式: “2”是指纸质文档作品指导老师评定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3”是指文字作品由2位老师评定,平均成绩占总成绩的30%,“5”是指学生的答辩成绩(文字材料部分答辩成绩和情景模拟部分的答辩成绩及情景模拟部分的表演成绩)占50%。鉴于情景模拟部分的表演能突出文秘专业技能特色,因此我们特制定了情景模拟表演成绩评分标准。见下表。
情景模拟表演总分由4个指标构成:态度、应知、形象仪态、团体合作。各指标得分分成5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最终得分按照各部分的得分占总得分的百分比核定。
采用这种成绩评定方式,老师们的成绩评定工作十分繁重,但是我们认为只有评价指标科学而系统,才能够保证毕业设计成绩更加客观、科学、公正、合理。
二、采用毕业设计新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信息管理技能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从开题到毕业答辩,学生要到实地调研,查阅大量资料,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有效开发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信息管理的技能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做到了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得到加强
每个学生都要针对自己的选题撰写文稿,这些文字资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现实工作中应用频率很高。如会议通知、邀请函、领导讲话稿、会议议程、日程等。只有熟练掌握常用文种的写作技能,才能胜任未来的文秘工作。
(三)学生沟通协调与合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学生要深入实地调研,就必须与调研的组织充分沟通。通过集体编剧本、排练与修改完善、共同制作所需的活动用品和进行场地布置,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未来的文秘工作者所必需的。
(四)学生责任感得到加强、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毕业答辩,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一个考验。学生在情景模拟中,针对忘词冷场、电脑故障、所带文件数量不足、晕场、因生病不能完成自己的角色等情况,能够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这说明学生还是有一定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的。
三、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加大深入实际调查力度
学生在选题和方案设计时,从网上和专业书籍中查阅的资料较多,选题的时效性和方案的可操作性与现实仍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深入实际调研的力度,提高毕业设计工作的含金量。
(二)选题视野有待扩展
从选题的范围来看,选择商务仪式类活动策划(如开业仪式、剪彩仪式、庆典仪式、交接仪式、揭牌仪式、签约仪式)的学生较多,选择会务类活动策划(如会展、赞助会、信息发布会、洽谈会、茶话会等)的学生较少。学生普遍认为后一类选题挑战性大,策划及情景模拟的难度较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这类选题。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迎难而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培养坚毅的品格,从而把自己打造成为业务过硬、品格优秀、勇于创新的优秀文秘工作者。
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7
转变对实验实训教学的认识:为适应新时期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眼视光技术人才的需求, 加快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首先在观念上必须转变。转变实验实训教学理念:将单独的传统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向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转变; 转变实验实训教学功能:将以知识验证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 向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为主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转变; 转变实验实训教学管理体制, 将以单门课程或单一专业开设实验和设置实验室的模式, 向以学科群或专业大类开设实验和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的模式转变。
构建模块化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要以建立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前提, 把实验实训教学改革融入到整体教学改革中, 逐步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学校经过这几年办学探索和实践, 初步构建了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模块化”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实践模块分为基本实验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专业见习模块; 综合实习模块;社会实践模块; 科研训练模块等。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 按照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眼视光技术人才的需求, 将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实习等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有机贯穿, 构成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使实验实训教学在机制上得到保证。在创新纵向实验实训模块的同时, 还必须正确处理横向实验实训模块中的必修实验实训模块 (立足基础之需) 和选修实验实训模块 (适应拓展之需) 的关系, 可使基本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
加强眼视光技术专业校本实验教材的开发: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目前还未开发出一套完整实验实训系统的教材。为此, 为进一步深化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按新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蓝本, 根据社会对眼视光技术人才的需求, 推进校本实验教材的开发势在必行。目前我校已编写完成《隐形眼镜验配技术实验教程》、《眼镜材料学与工艺学实验教程》等, 《验光技术实验教程》、《配镜技术实验教程》等正在编写中, 新的实验实训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2 探索多种实验实训教学模式
“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针对学生未来工作中要面临的工作任务, 把如老视检查、渐进多焦点镜的验配等实训对象抽象为一个“项目”, 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由易到难的若干环节的训练, 让学生受到反复、螺旋式的训练, 他们的实践能力可得到提高。
“目标分解”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指将一个任务或一个大型的作业进行分解, 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单项任务, 然后逐一完成。如半框架眼镜的加工制作:将完成一副半框架眼镜的加工作为一个目标, 将其逐步分解为以下几个单元:验光处方的确认→镜架的选择和测量→镜片的验度和打印光学中心→模板的制作→镜片的光学设计→磨边工艺→倒边→配框操作→检测→整形与校配→试戴评估。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验室或实习现场进行讲练结合, 手脑并用, 达到教学目标, 利用教师自制的CAI课件, 边讲边练, 生动直观, 提高实验实训效果。
“问题解决法”教学模式:通过融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方法, 让学生有的放失地去学习, 思考训练,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验光技术实验中, 每两人分为一组, 实际验光程序操作, 其他人观看其实践过程, 然后师生共同交流, 帮助指出问题和不足, 然后让学生改正与调整。
“模拟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教学课件, 如创作隐型眼镜镜片配适评估的三维动画课件应用于实践教学,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效果好。
逐步制订和完善实验实训室开放制度:实验实训室以科研型、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实训项目型、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型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开放。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促使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实践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多元智能”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根据新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实验实训课实行单独设课, 自成体系, 单计学分。实验实训课考核考试由实验实训理论笔试、实际操作与口试相结合、平时实验实训成绩与实验报告相结合等组成。实验考核考试具体方法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测评等相结合的方式, 最后给出学生实验实训总成绩。其中要把握好实验考核考试的准确性, 做到考核考试内容科学合理、考核考试标准易于操作、考核考试方法严格、全面、客观、公正, 从而真实反映实验实训教学水平, 促进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创建眼视光技术实训中心, 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加强生产现场环境对教学环境的渗透, 通过建立模拟工作现场的教学环境, 缩短学生上岗后的适应期, 能使学生进入工作环境后, 感到从技术、工艺、设备到生产管理形式都不陌生, 真正做到“通用与专用并重, 真实与虚拟结合, 教学环境与现场同步”。
不断加强实验实训教学设施建设:实验实训设备的配置要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 以通用实用为原则, 不断提升实验实训设备的现代化, 使学生尽早全方位接触新技术, 新工艺。近几年我校每年以二十多万元投入到眼视光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中, 目前实训中灿有先进的综合验光仪、全自动磨边机、光谱分析仪、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曲率仪、同视机等。
产教结合, 密切与企业的联系: 成立了眼视光技术专业专家指导 (咨询) 委员会, 负责指导教学内容的更新, 专业结构的调整, 将眼视光技术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乃至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
形成著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的机制。如聘请金汉旬验配中心主任医师、高级验光技师来校指导学生进行斜弱视、低视力的验配等, 让他们将企业生产中最先进、最实用、最新颖的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
通过市场调研、下临床进修、到企业挂职等形式, 选派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 充分了解眼镜行业内最新工艺和技术, 改革现有的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产教结合, 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
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篇8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的有效途径。而会计是一项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建有校内外实训基地,但是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大多数实训基地流于形式,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1.校内实训基地形式单一,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少。
教育部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因此,几乎所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纷纷建立实训基地,但是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形式是建立校内实训室,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少。而且,大多高职院校会计校内实训基地没有聘请相关企业专家进行论证,也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实训室的构建结构、学生规模、会计工作流程等考虑欠妥,最终导致实训室利用率不高或不能有效利用。
2.实训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影响实训效果。
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来自于高校,对于企业会计流程并不熟悉,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因为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抽出时间到企业或者事务所参加培训和实践,直接制约校内实训效果。
3.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实训作用。
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与连续性等特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面临很多困难。一是由于实训需要的会计资料涉及企业商业秘密,企业很难将财务工作交给实习学生完成。二是企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需求有限,实训企业很难接纳大规模学生集中实训。因此,学生顶岗实习内容和时间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达到预定目标且效果不佳,有些校外实训基地只起到参观作用,甚至一些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学校为了应付评估、检查,只是挂名而已,并未真正发挥实习实训的作用。
二、加强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措施
1.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主,构建高效的校内仿真实训体系。
目前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两大途径,对会计专业来说,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面临很多困难,学生顶岗实习内容和时间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达到预定目标且效果不佳,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聘请相关企业专家进行论证,对实训室的构建结构、学生规模、会计工作流程等进行周密安排,提高实训室利用效率。并合理构建会计专业校内仿真实训体系,有步骤、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实践教学,并开展会计实训教学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模拟实习。校内实训要层层推进、由浅入深,满足学生单项岗位实训、混岗综合实训的需要,要实现三个结合:全岗实训和分岗实训相结合;会计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相结合;过程实训和内容实训相结合。
2.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基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及各单位接受会计学生实习数量的限制,应开辟新的途径,建设校企共赢的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开拓性试验。如与校外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合作,学校提供场地、设施和电算化软件,企业将代理记账业务放到学校,成立代理记账部,分批安排学生实训。
我院鼓励“工学结合”,出台资助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相关配套政策,2009年与诸城惠发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成立惠发商学院,2013年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成立代理记账部。作为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代理记账部目前规模偏小,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校企双方将协商通过签订协议进一步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不断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突破单一管理体制,还要进一步大胆探索“筑巢引凤”式、“移花接木”式、“校办工厂”式、“购买”等多种方式,扩大业务规模,使代理记账部成为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平台。
3.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实施会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培训轮换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会计专业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兼职,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并探索“项目负责制”、“课程承包制”、“交流沟通制”等方式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
4.加强考核与管理,使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落到实处。
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必须处理好实训基地建设与利用的关系,通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功能,提高基地的利用效益,提高实训的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学生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触的有效途径。学院及相关系应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并列入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并落实责任、动态考核。同时,建立健全与实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制定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包括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践考核办法等,严格操作规程,争取做到实训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保证校外实训基地运行规范有序及建设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与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小红.破解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题.会计之友,2009(8).
[2]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高职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推荐阅读:
高职实训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10-08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实训基地建设论文08-15
高职《园艺植物保护》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2-17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研究11-29
高职创新教育实践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