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精选12篇)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篇1
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培训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 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加强。实习实训基地有两种: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要选一些和专业联系紧密的企业, 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和技能鉴定的目的;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一些专业实训室, 通过工学结合来达到教学实训和对外服务实习的目的。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其中专业技能又包括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 专业技能就是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包括知识技能、操作技能、技术技能) ;职业素质包括五个方面:表达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突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职业素质就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并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共享机制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一、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按照社会需求、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的重点需要, 拓宽服务功能, 增强社会适应性;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 提倡产学研相结合,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充分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 围绕“服务”这一核心, 建立“两个机制”, 抓好“四项建设”, 做好“四大服务”。
“两个机制”是指通过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开展务实的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 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的有效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2、“四项建设”是指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持续的投入, 切实加强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
3、“四大服务”是在做好基地基本建设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上, 主动做好校内外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 为学生尽快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主动开展为周边学校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服务, 主动为企业、社会培训在职人员和新技术推广服务。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振兴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为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效益, 提高实习实训基地的利用率特制定如下基本原则:
1、区域化
立足内蒙古自治区, 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努力提高实习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系统化
实习实训功能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由浅入深, 随着专业教学的深入逐步展开, 符合专业的教学流程, 有利于构建相对独立的实验实习实训教学体系。
3、模块化
实习实训基地的各实训环节, 应考虑各自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形成具有强针对性的实训功能模块, 每个模块用于解决对应人才培养的特定能力。
4、应用化
实习实训教学环节根据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设置, 提供的实习实训环境符合应用现状, 鉴于建筑行业发展极为迅猛, 实习实训环节必须跟上当前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新水平, 有能力对相关模块在总体框架不作大幅调整的情况下, 根据需要随时做出扩充和更新。
5、综合化
为了尽量减少投资, 设备配置不搞“单打一”, 做到一机多用、一室多用, 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习实训基地中实习实训模块的设置在满足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各个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外, 应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具体要求, 不搞重复建设, 建设成多功能、复合型实习实训基地。
6、社会化
实习实训基地应充分发挥综合功能, 建成开放式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基地的建设将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将得到企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基地建成后对外实行企业化管理, 提供社会化服务, 进而构建自身的造血功能, 提升自我生存能力, 面对高速发展的建筑技术, 有能力在较长时间里保持基地先进性和实用性。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一)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高职院校应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 由相应的学院领导担任领导小组负责人, 落实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到位和管理问题。学院也应开拓思路, 大胆创新, 拓宽筹措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渠道, 从创造自身效益、争取合作企业支持、联合社会力量办学等路子多方面地解决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
2.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 包括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 营造与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要根据未来岗位的工作特点妥善安排;按照企业对技术的具体要求设计训练项目。
3.编制大纲、专业指导。应组织专人编制实践、实习实训教学大纲, 在编制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技术要求, 并科学地结合院校的硬件配备和资金来源等具体情况。还应广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 吸收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参与到高职实践教学教材的编写中来, 确保编写的教材既反映生产、技术和工艺方面的最新成果, 且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
4.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企业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目前, 各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双证制”, 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与考核。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另外, 通过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和职业鉴定所的各种资源加大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向社会开放, 使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成为社会“考证”的培训基地。
5.建设一支过硬的实习实训教师队伍。要求实习实训教师必须有多年的行业背景, 并且熟悉相关专业实习实训体系。要坚持“走出去, 请进来”方针, 专业老师要有规划的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 掌握最先进的行业技能和发展动态, 同时, 引进一些具有行业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或培训师兼职实习实训指导工作。
6.讲求实效, 统筹规划。一是统筹规划, 优化配置, 防止重复建设;二是加大对全盘性、基础性、共享性比较明显的实训室的投入, 注意集中力量与条件建设好公共的基础性实训基地;三是实训基地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 训练的设备和内容都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四是实训室建设要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制造与改造的实训设备;五是加强造血功能。必须注重开发和经营, 创办与专业设置相联系的经济实体和服务机构, 通过自身积累资金, 改善办学条件。
(二)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依托行业, 建立“协作型”企业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 主要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事业界知名人士的联系沟通, 如果在长期的合作中双方产生了信任, 有意进一步加强协作, 学院就可以以组织的名义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协商。在联系沟通、实习实训、交往的过程中, 循序渐进地与企业建立感情, 并逐步开展各项合作, 最后挂牌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协作型” 实习实训基地的构建成本相对较低, 而且具有实习实训内容多样、真实感强的优点。但这种基地的建设, 一方面需要专业教师长期不懈地与企业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2.兴办校办企业, 建立“自主管理型”企业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可以鼓励相关专业师生大胆组建经济实体, 依托专业以学校为投资主体, 由职业经理和专业教师共同经营, 实行独立核算。在校办企业中可以建立“自主管理型”的企业实习实训基地, 院校可以自主安排实习实训内容和实习实训时间等, 另外在校办企业组建时就可以考虑到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 因此在企业选址、经营类型、设备购置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便利。“自主管理型”的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结合了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实训基地优点于一身, 既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又可以节约实习实训成本, 甚至还能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3.合作办学, 建立“合作型”企业实习实训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我国教育系统的投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同时, 有远见的企业家也开始注意到操作型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开始注意培养既熟悉本企业的组织文化, 又愿意长期为企业效力的管理类实际操作人才。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 通过合同的形式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 最终院校与企业合资办学, 成立股份制学校, 形成“合作制”的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制”模式的合作范围更加广泛, 不仅包括了实习实训安排、科技转化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而且还包括了专业设置的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内容。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在人才供给、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反过来, 企业成为学校定点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并且参与学校事务, 就能够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大量获得自己所需的人才。“合作制”是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的结合, 是学校运作与企业经营的结合。总之, 高职院校通过建设实训基地, 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 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通过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完善管理和合作机制, 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 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 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 赢得自身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使高职教育能够不断调整办学方向, 跟上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为社会培养大批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与地方的经济建设同呼吸共命运, 使高职院校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裴有为.对高职实验与实训场地建设及有效利用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2) .
[2]章鸣.高职院校企业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7) .
[3]杜世禄.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7) .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篇2
浅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
本文在分析实训基地建设与专业设置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问题,强调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 者:向朝霞 李伦 周虹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南充,637000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 WEST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实训基地 专业设置 课程改革 教学方式
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篇3
关键词: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管理方法
前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重点领域建设2000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1]校实训基地建设承载着教学、科研、生产、培训、技能考核、就业等多种功能,不仅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进一步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对学校,对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内涵及主要任务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指由各职业院校自己建立,拥有产权并且为自己服务的训练场所。它包括场所、设备、技术、教学指导人员、教学计划等。[1]按实训基地的场地分,可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按实训基地性质分,可分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承担着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第一,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习得专业技能为主要任务。实训基地能够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通过现场组织教学和现场示范,让学生反复的操作和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完成具体的教学要求,实现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从而掌握必需的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第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能够开展科研、项目、生产服务、产品开发等工作,有责任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二、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经费、师资、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有质的提高。
(一)经费不足,实训设备相对陈旧高职院校的自身的经费有限,办学经费不足,导致实训基地建设的水平仍然很落后。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可能是政府财政、学校办学经费,企业或其他社会团体的赞助。尽管经费来源多样,但职业院校既是惟一的承办者,也是理论上惟一的受益者。得不到相应的支持就没有充足的经费来维持实训基地的建设,相对陈旧的实训设备已无法满足教学的发展需要。
(二)实训教师比较缺乏高职院校教师来源复杂且结构不甚合理,学术型教师偏多,技能型教师较少。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定位不准确,抄袭甚至照搬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引进的大多是年轻的,没有教学经验的理论性人才。培训渠道的缺少、缺乏相应的激励性措施、教师评价机制过于落后,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缺少积极性,忙于职称的评定,而忽视自身技能的增强。
(三)管理不够规范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管理方法上比较落后,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严重阻碍了实训基地的有效利用。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存在着重复建设、实验室利用率比较低下、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相脱节、室内布置比较杂乱等现象。[1]分散的管理模式导致了使用效率的低下,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一)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充足的资金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经费的筹措可从四个方面着手:1加快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实力,积极向相关政府部门争取财政支持和相关政策支持,在政府主导下,走产学研发展道路;2进一步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以企业为依托,利用好企业的有利资源和投资,帮助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3努力保持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利用行业协会整合周边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4发挥好高职院校自身的主体作用,向社会筹资,宣传招生政策,获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拥有稳定的学生来源。
(二)利用好校外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重要补充。校外实训基地通常没有专门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它是与企业的生产场地和设备融合在一起的,让学生习得在校内实训基地难以习得的工作诀窍知识。公共实训基地是指政府用公共财政投资建立的面向社会公开开放的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好校外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能够缓解校内实训基地场所、设备不足的状况,提高职业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不断提高技能型教师的数量,最大程度上满足实训基地的要求。“走出去”,即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如参加经验交流会、去企业参观实习、基层挂职锻炼等方式來提高在校教师的职业技能;“引进来”是指直接向社会和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的人才。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规范教师的管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加强科学管理科学的管理方式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最大程度上满足实训基地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以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中心为依托,统一安排实训科目,加强对资产、人员、设备、课程、教材等多方面的管理,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1]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和仿真性,对于提高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必须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改革管理体制,积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白翠兰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07,11(11).
[2]李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M].天津大学,2008,7.
[3]黄振宇.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7(4).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篇4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依据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依据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1.专业设置
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 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不同的专业设置, 对理论和实践教学都有不同的要求, 在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与模式上也有所区别。因此,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方案, 专业调整的基本思路, 都对实训基地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 成为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依据。
2.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是由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所构成, 主要反映在各类课程的比例关系上。课程体系是否设置合理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决定着实训的基本内容, 影响实训基地的基本形态。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教学方式是影响职业能力教育效果的重要方面, 我们首先要彻底避免传统普通教育的教学方式, 依据职业能力属性和形成规律, 改革既有的教学方式方法, 使其针对职业能力教育的核心目标。在高职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依然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 它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不可缺少的。另外, 我们也要重视实践教学, 因为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实训是高职教育的核心, 是培养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关键途径。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存在问题
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全局看, 实训基地建设落后于高职院校数量的扩张和学生的扩招, 使得高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实训, 其实际操作技能难以提高。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仍然是我国发展高职院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1.政策导向存在问题
政府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引导和规划不够, 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高职实训基地的准则和指导手册, 没有建立专门的校外基地建设合作的协调机构。另外, 也没有减免税收政策和对基地建设专项补贴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补偿。
2.实践方面存在问题
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校内实训基地效用有待提高;校外实训基地效果欠佳;实训基地的师资能力较弱;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陈旧。这些方面严重地影响了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的发展。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解决措施
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目前存在的情况, 我们有必要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系统的研究, 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要发挥政策引导及协调作用。例如在发达国家, 它们的政府对职业教育是十分重视的, 主要采取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规来保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和确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我国要尽快建立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法规和有关政策, 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另外, 地方政府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地方政府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合理调整和优化职业教育布局, 整合好教育资源, 在一定区域内统筹和协调区域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
2.实现实训基地资源共享
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中, 要综合利用资源, 提高基地建设投资效益。在这个方面, 我们可以建立校际联盟, 互补互助, 统筹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 把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起来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 从而可以减少低层次重复投资, 就可以提高实训基地资源使用频率和效益。同时, 我们也可以采取校企联合承办实训基地的建设, 广泛联合和吸引国内外企业在实训基地建立企业设备、企业文化的信息展示窗口, 实训基地设备的来源渠道。在基地合作设立研发中心, 建立双方联合科研与培训平台, 拓宽与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技术开发、优势互补、设备支持、学生就业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 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利益共享。实训基地应在区域范围内改造和创新技术开, 向职业教育、劳动力培训、企业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使之成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桥梁、社区教育和服务的窗口、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 “双师型”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 他们也是中流砥柱。因此, 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 必须抓紧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数量上要能够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 在结构上 (年龄, 学历、学位、职称等) 上要达到基本合理。另外,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是文理工管等方面各有侧重的诸方面人才的有机结合, 形成体现该校发展特色的结构体系, 并以此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适应不断出现的新学科、新专业, 淡化专业课与基础课教师的界限。
4.实训内容的创新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因此在编写实训教材、大纲时, 除了学科专家以外, 还应聘请行业、企业等相关工作领域的技术专家参与教材编写, 这样才能提高新知识, 新技术的含量, 真正体现教材的科学性、职业性、实用性。
四、结束语
当前,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措施, 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职业教育中的关键技能、职业素质的有效提高必须依赖于高水准实训的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的形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只有科学合理地建设好实训基地, 才能保证新型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李黎明.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5) .
[2]徐岳清.高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M].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2008, (8) .
[3]白翠兰.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 2007, (11) .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篇5
通过对FESTO公司的企业参观,我们认为造成高职院校培养的通信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很多,比如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尺度、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及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再此我对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建设、管理等工作的提出一些自己建议。
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的结合应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互为基地、相互支撑”的基本要求,是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面向需求,学校与行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学校自身优势共同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搞好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努力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工作,还要搞好科研工作,同时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同时要求把科研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实际,例如专业教师科研为企业研发,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对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进行专业指导,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篇6
[关键词]专业定位职业岗位能力课程设置实训基地
1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1)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最初是由本科计算机网络专业通过缩减理论课时而形成的,大多数院校都或多或少都带有“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2)最近二十年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技术层出不穷,高职网络专业教学内容远远落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3)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形势与一般专业不同。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中小型企业的网络管理员,每个企业网络管理员的岗位设置为1~2人,所以,每个企业对于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小;(4)高职网络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宽而浅”。由于各个企业的状况不同,对网络管理员的岗位能力要求也不同,学生要能够胜任该岗位,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及动手能力,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计算机病毒防护能量,网络管理能量,网站维护、数据库维护能力、信息系统集成能力等。
2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面临的问题
2.1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是由本科计算机网络专业简化而来,势必会有不少的院校及专业教师遵循本科的传统观念一“重理论,轻实践”。这种观念很难改变。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网络课程理论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约为60%,实践课程为40%。据山东省教育厅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等进行问卷调查50%以上的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20~30%,所以应该减少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理论知识的比重,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
2.2实训内容陈旧,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实训内容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具备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实训内容仅仅局限于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2003)的操作及网络服务的配置训练及路由与交换技术实验。没有引入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服务配置,没有引入Ipv6、Voip、VPN等新技术,整个实训体系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不能随着技术的发展而随时更新实训内容。(2)没有一个完整的贯穿性实训项目。各个实训项目较为零散,学生实训后不能系统地掌握网络知识与能力。
2.3实训课程安排不合理,实训效果差。
目前高职院校排课方式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在学期最后两周或最后三周进行实训。由于所有课程均采用以上模式。在期末的两至三周内,所有的机房都排得满满的,还有些班级排不下,只好采用上下午的方式进行,即上午一个班在这个机房进行实训,下午另外一个班在这个机房进行实训,这样学生的实训时间大大缩水,实训效果也同样大大缩水。很多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培训班,二至三个月后,技能提高明显。经实地考察发现,社会上的各类培训班要求学生每天在机房10个小时以上,且在正常的时间内有专职老师进行辅导。学生的实训时间是实训效果好坏的根本保证。
3高职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建设定位不准,目标不明确。
由于缺少充分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论证和市场预测,导致思路不清,定位不准。缺少长远和整体规划,短期行为比较严重;除最基本的教学之外,缺乏相应的培训、技术推广等功能。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只是为了满足某门课程的实训需求,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学生技能的训练。
3.2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普遍薄弱,各个专业都急需建设实训基地。对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而言,能够获得的建设经费就很有限了,而一个功能完备的网络实训中心建设费用又非常高,至少要80~100万元。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3.3基本实训条件不能满足需求。
由于很多网络实训中心都是在早年间建立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些实训中心已不能满足现有实训的要求,急需更新设备或建立新的实训中心,但由于建设经费的限制,这些需求都没有得以实现。
3.4实训教材落后、实训指导老师相对薄弱。
目前,高职院校只注重网络实训中心的硬件建设,而忽视实训中心的软性建设,特别是与课程、网络设备相关的实训教材建设,经常会出现硬件设备很先进,但缺乏相应的实训教材,学生不知道从哪儿人手去学的现象,或者只能应用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高级功能没有去开发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实训指导老师是网络实训中心建设的关键。技术一流、尽心尽职的实训指导老师可以最大可能的发挥实训中心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在高职院校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实验老师比不上专业老师,造成没有人愿意做实验老师,即使安排老师去做该项工作,也不能踏踏实实去研究的网络设备,不能完全掌握实训中心设备的高级功能,导致学生的实训质量下降。
3.5管理与服务工作不完善。
高职院的网络实训中心由于建设费用高,设备昂贵,一般只有在实验课或实训课才对学生开放,其余时间都是关闭的,有时一个学期都不开放,网络实训中心的使用率极低。应该建立一种管理与服务机制,在管理与服务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开放实训中心,让学生想做实验的时候可以到实训中心去实验,而不能因为难以管理就关闭实训中心,不对学生开放。
4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4.1建设原则。
首先,由于网络专业建设经费有限,在建设网络实训中心的时候,必须统筹考虑、科学论证,把有限的经费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其次,采用仿真技术,使用仿真技术来模拟网络设备的高级功能,可以节约大量购买网络设备的费用。常见的仿真技术包括:Bonson、Ciseo Packet Trancer、Dynamips,其中Bonson可以模拟Cisco的路由器与交换机,构建常见的网络拓扑,进行实验。CiscoPacketTracer是Cisco公司出品的模拟器,可以模拟Cisco的路由器与交换机,进行实验。Dynamips可以加载真实的Cisco的网络操作系统,包括Cisco高端的7200路由器网络操作系统,进行路由实验。每个模拟器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特色。
4.2类型与功能。
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以前是依据网络分层结构来建立的。TCP/IP协议分为四层,从下往上分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目前,高职院校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重点在下三层,主要为路由与交换系统实训中心。从就业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于网络专业学生能力需求主要集中在“系统集成”及“网络系统维护”,对于路由器及交换机的配置需要却
很少。造成了以学科体系建立的实训中心与以就业为主导的能力需求不一致。应该抛弃以学科体系建设实训中心的思想,转变为以就业为向导的建设网络实训中心的思想。以就业为向导,就是要训练学生的系统集成能力、网络系统维护力。系统集成能力包括:规划网络、采购设备、网络工程实施、安装操作系统、安装应用系统等。网络系统维护包括:网络系统、桌面系统、数据库系统及网站维护及其他系统的维护。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应以系统集成为核心,兼顾上层网络服务及下层路由与交换系统。为此,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至少要包括四个部分内容:一是路由与交换实训中心、二是网络服务实训中心,三是系统集成实训中心,四是综合布线实训中心。
4.3建设实践。
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采用真实场景与仿真相结合,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综合布线实训中心采用真实场景建设,路由与交换实训中心采用真实场景加仿真来进行,网络服务实训中心及系统集成实训中心采用仿真技术来实现。
路由及交换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如下:(1)基础路由与交换设备8~10套,每套完成基本的路由协议与交换功能,4~6名学生使用一套设备。(2)高端网络设备1~2套,用于教师演示与研究用。(3)安装Boson模拟器、Packet Tracer模拟器及Dynamips模拟器。Boson模拟器用于验证Cisco CCNA、Cisco CCNP网络拓扑结构的网络配置。Cisieo Packet Tracer模拟器,用于模拟Cisco高端交换设备。Dynamips用于模拟Ciseo高端路由设备。学生在基础路由与交换设备实训后,掌握了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具备使用网络模拟器的条件后,开始使用网络模拟器进行实训。对于高级路由与交换实验,在模拟器上做通以后可以在真实设备上加以验证。该方案解决了经费不足与网络设备价格高昂之间的矛盾。
网络服务实训中心在网络机房完成,采用Vmware虚拟机技术,虚拟Windows2003或Windows2008系统及Linux操作系统进行网络服务实训,主要包括:HTFP、DNS、DHCP、FTP、EMAIL、Samba、NFS等网络服务实训。
系统集成实训中心由8~10台服务器组成,在服务器上按装vmware虚拟机及Dynampis,使用Vmware虚拟各种服务器,Dynampis虚拟交换机及路由器。一组使用一台服务器进行模拟各种服务器及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实现。该实训从总体上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放服务器的网络访问接口。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服务器,进行相关的实验实训。
4.4评价体系建设。
网络实训中心建设不单单是硬件的建设,还要包括学生实训的评价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分组评价、组内成员的评价、综合实训的评价等。过程考核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
4.5优点。
(1)通过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带动了专业建设,包括:就业岗位调查、岗位能量分析、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实训教材更新、师资培训等。
(2)本实训中心建设方案是一个真实设备加模拟器方案。该方案的特点是建设费用低,功能齐全,能够完全满足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需求。
(3)本实训中心建设方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实训内容的开放性,新的技术、新的方案可以通过仿真方式加入到实训方案中;二是访问的开放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网络实训中心,进行实验,克服了“实训课程安排不合理,实训效果差”的弊端。
(4)不但强调实训中心的硬件建设,还强调软性建设。主要是在实验实训中引入了过程考核,包括分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5总结
关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篇7
一、尽快将实训基地建设落到实处, 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 多数高职院校由于资金和师资等问题, 实训基地建设速度十分缓慢, 有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还是空白。校企挂钩的校外实训基地也不十分完善, 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一直是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一点, 不仅在高教领域形成了共识, 而且也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 教育部与财政部已联合着手制定方案, 通过中央财政经费补贴和奖励的方式, 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职教会议上明确表示:国务院已决定“十一五”期间, 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计划投入上百亿元, 重点用于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 这就说明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为此, 高职院校要尽快明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
1. 学科型教育倾向不能重学历、轻技能。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 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是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 加强研究与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训室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为止有些高职院校还没有能满足专业教学与研究需要的实训室, 而专业课教学因缺少实训条件只能停留在课堂授课、企业参观及现场见习的模式上,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科研活动的开展。为此, 必须尽快转变办学理念, 构建理论与实践、素质教学体系统的专业发展思路, 有效突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深化学科发展的运作模式, 充分挖掘教师的师资潜力, 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营造浓厚的学术钻研氛围, 进一步满足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专业教学要求, 实现人才素质的学术能力与职业能力高度契合, 达成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办学服务宗旨。
2. 实训基地建设对经费投入的需求较大, 特别
是工科专业对实训条件要求比较高, 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高职院校应给予财力上支持。实训基地实训的项目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 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 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 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 高职院校就要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并完成建设, 才能按照实训项目的要求, 紧跟时代专业发展前沿, 体现新技术、新工艺。只有这样, 才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 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施工流程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 为实现“零距离”上岗, 要夯实的基础。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理想, 还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低、“双师型”比例小的这种状况,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变: (1) 通过实训教学环节或聘请培训基地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实施“产学研”结合, 跟踪高新技术的最前沿, 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积极引进行业生产和科研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 他们可以给教学带来行业生产的发展新动向以及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信息, 还可以带来行业和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的信息。 (3) 建立激励机制, 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就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 建立起“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生产管理知识面广的“双师型”指导教师队伍。
二、实施校企实训合作战略, 协力培训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1. 建设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同时实施校企实训合作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要按照职业要求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使学生在学校能基本完成上岗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各种训练, 做到“零距离”上岗。因此高职教育中必须紧密依托行业, 建立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内部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及社会的需求, 选择与专业相适应并具有一定办学基础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 在优势互补、双赢互惠的基础上, 学校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合同, 按照实训环节教学计划, 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共同遵守, 以保证教学实训环节顺利的进行。如一些施工及监理工程单位, 都很需要工程专业的学生去实习, 实施校企合作, 既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推进行业技术进步, 又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 同时拓宽学生的实习实训空间, 扩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2. 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及各校开放, 是充分利用
教学资源, 服务于社会, 同时实行实训教育资源共享, 是盘活教育资源, 搞好增收创收的有效途径, 也是各院校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节省资金的有效措施, 更是构建节约社会的具体体现。这样既有利于信息的交流, 促进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 又有利于“学分互认”, 改革人才培养固有模式,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使教育资源得到互享。
三、建设实训室在培养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1. 实训室教学项目有助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本功。
实训室教学作为专业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把学生学习专业理论与技能安排在实训室中, 在教师指导下, 完成相应的专由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转化为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 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 结合教学实践, 体现专业特色, 对课堂理论学习内容的可以起到再深造的作用, 可以直接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实训室的建设, 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填写进出口报关单, 合同核销, 缮制单证等各项电脑操作, 熟悉并掌握报关、货代业务, 有助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本功。
2. 实训教学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教育的核心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技能, 获得一门或几门的专业资格证, 毕业后能够自食其力, 立足社会, 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学生学习仍然是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即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再努力, 学生也将感到枯燥、乏味, 无法满足他们的求学要求。当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时, 必然觉得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的差距甚远。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接受的理论知识多, 实际操作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太少, 会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兴趣。实训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通过对学科理论的具体演示, 给学生一个实在可见的感性认识, 把对复杂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转化为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训教学项目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行政规章的掌握。
教材上介绍的各种行政规程大多枯燥乏味, 课堂上教师讲解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很难使学生真正掌握其要领。笔者从事进出口报关工作十来年, 很多的经验都是在出现问题后才掌握的, 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例如“海关规定填错单证要扣分”, 在校的时候就已背得滚瓜烂熟, 可到了真正提交单证时, 还是出现错误, 归根到底还是没有亲身的体验, 没有真正的掌握。
“只有尝过芥末的人才知道芥末刺激的味道”。如果学生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 多次实训, 了解到工作不认真或填错单证将会受到行政处罚, 这不仅对以后参加资格证的考试有帮助, 而且工作后就认真负责, 或少犯操作上的错误, 加强对各种行政规章的掌握。
4. 实训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是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 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社会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培养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是学校中最活跃的群体, 社会的发展也使他们认识到, 读书学习, 积累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要想把自己培养成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仅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还必须重视实践, 重视个人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训教学中要重视以学生为本, 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 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问题空间和动手机会, 使学生开拓视野和思路,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使他们成为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创造者。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 篇8
一、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是集教学、培训鉴定、大赛、生产、对外服务的集中平台。其功能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平台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和规划, 是记录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因此,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整个人才培养的关键。而校内实训基地以其独特的软硬件资源, 成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主要场所。
2. 专业人才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施平台
当前, 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除正常的实践教学任务之外, 还承担着学生技能培训与鉴定、校内青年教师工程实践锻炼、兄弟院校教师培训、行业企业职工培训、企业下岗职工再培训等任务。
3. 各类大赛的实施平台
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承担国家级、省级、行业企业各类技能大赛与技能比武, 形成行业企业与学校、兄弟院校之间沟通对话的纽带。通过各类大赛, 不但可以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而且有利于为行业企业发现一批可塑性人才, 推进行业企业人才建设;更重要的是加深了行业企业与学校、院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形成了共同发展的联动机制。
4. 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实施平台
目前,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 尤其是部分工科类实训基地, 已具备再现企业真实生产过程的功能, 加之教科研团队实力过硬, 完全具备研发生产的能力。因此, 在基地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可以真正实现以产养教, 以产促教。
5. 科技实践与技术服务的前沿阵地
当前, 部分高职校内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先进, 为学生、教师的科技实践与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 通过承担企业相关产品零件加工、样机性能测试等途径, 为教师、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提供了机遇。
二、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定位规划不合理
目前,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定位规划不合理。部分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到专业、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所建成的实训基地仅仅只是满足相关专业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技能鉴定, 没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服务社会的运作模式, 导致实训资源的严重浪费, 从而出现设备利用率低下、不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和产学研结合较难等状况出现。
2. 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健全是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大部分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 往往缺少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法、实训教学、教学管理、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能比赛等方面的质量评价体系等相关制度和办法。这些制度和管理办法的缺失, 会导致实训教师的积极性受挫, 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无法凸显, 对于进一步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训基地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3. 管理方法有待提升
为了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部分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管理方法, 大胆尝试实训基地的开放式运行,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也遇到了开放时间段谁来管、管理人员待遇、实训基地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4. 实训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客观因素, 高职院校实训教师队伍学历和职称普遍较低, 同时又缺乏进修和在职提高的机会, 使实训基地的作用难以较好地发挥出来。
三、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的建设实践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种种问题,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实际出发, 以学院现有资源为基础, 依托合作企业, 通过优势资源整合、校企共建开放、人才融通、教学生产相融合、技能大赛与创新能力培养融合、培训鉴定一体化、科研与产品研发对接式、生产经营等8种模式, 将大机类实训资源优化组合, 建成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 并能随着时代进步和技术演进而平滑升级, 具有西北一流、国内领先的“产学研”实训基地——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
1. 优势资源整合模式
通过深度的企业调研, 准确定位“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在兼顾中职毕业生继续教育、企业员工培训、行业下岗职工再培训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对我院机械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数控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原校办工的设备和人员进行优化组合, 建成具有220台套设备、面积6300m2, 设备一流、内涵丰富、配套完整, 集教学、科研、培训、鉴定、技术服务一体的“产学研”实训基地。
2. 校企共建开放模式
与机械类专业紧密联系的欧姆龙 (中国) 有限公司、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外顶级企业, 联合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 借鉴国内外一流实训基地建设经验, 吸纳教育专家、行业企业标杆人物和专业骨干组建项目智囊团队。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 创新基地管理运行模式。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基地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 再现企业生产真实运作情景, 给学生以真实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以各专业协会优秀学生为主力军, 设置勤工俭学岗位, 按照“教师为主、学生参与、轮流值班、经济补偿”的方式, 实现实训基地全天候开放, 使学生在实训基地完成实验实训或设计型、创新型等实验。
3. 人才融通模式
首先, 以大机类理实一体化课程为切入点, 形成理论教师、实训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优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机械零件车削加工》,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的引领与带动, 已逐步形成《机械零件手工制作》、《机械零件车削加工》、《机械零件铣削加工》、《机械零件磨削加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复杂零件加工中心造型》、《典型零件特种加工实训》和《典型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9个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通过课程团队的构建, 使理论教师、实训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其次, 在实训教师中开展工种岗位轮换制授课, 优化实训教师的知识结构;第三, 通过各类学术交流会议、专业建设研讨会、骨干教师下工厂、国内外深造等途径, 提升实训教师的执教能力。
4. 教学生产相融合模式
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根本出发点,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以原校办工厂 (咸阳机床厂) 的市场主打产品——工具磨床为依托,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优化理念, 在核心专业开展以工具磨床的生产过程作为学生的实训课程。将工具磨床的生产过程融入学生实习的全过程, 融“教、学、做、产”为一体, 实施“理实产一体化”教学, 使学生在学习中工作, 在工作中学习, 激发学生探索工程实践奥秘的兴趣, 从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技能大赛与创新能力培养融合模式
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大赛的集训、作品的制作 (如机械创新作品的制作) 和各类大赛的承办。通过集训、制作、参赛, 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 不仅能够有效弥补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缺陷, 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 也锻炼指导教师队伍,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6. 培训鉴定一体化模式
职业培训是提升专业学生和企业职工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而职业资格证书是专业学生和企业职工自我能力的有效体现。实训基地在承担校内学生培训鉴定的同时, 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我们主动出击、积极联系, 目前, 已承担了6个企业的职工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
7. 科研与产品研发对接模式
中心以原校办工厂技术部骨干为基础, 积极吸纳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教师、学生组建科研团队, 以工具磨床产品的升级改造为突破点, 陆续完成产品升级换代;与此同时, 积极参与企业相关产品的研发, 并将其转化为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 以实现教师、学生与行业的亲密接触, 大大地拓宽实训教师、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丰富了他们的思想, 优化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8. 生产经营模式
中心采纳了企业的管理模式, 在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方面进行成本核算, 设备、工量具由学校投入, 按照微营利原则, 收取一定的培训费用。其中培训费用的1/3作为学院设备、场地、水电费用, 其余作为指导教师的课时津贴、中心发展基金、实训耗材购买等, 形成了一定的“造血”机能, 保证基地培训、技能鉴定、研发、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
通过8种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我院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年均完成2万人次的教学、培训和鉴定工作, 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行业企业和协会大赛的组织与实施工作。近三年来, 立项科研课题20余项, 申请专利10项, 参与企业技术服务6项, 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奖40项。中心成为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 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的省级实训基地。丰硕的建设成果, 使我院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成为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学院其它实训基地建设、兄弟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火车头。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应立足专业、行业企业和学院的长远发展需要, 不断加强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 提高实训基地为教学、行业企业和社会服务的质量, 形成实训基地发展、专业发展、学院发展与行业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 提出当前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训基地建设真实案例, 以期解决制约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2011]12号.
[2]刘冶陶.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浅析[J].教育与职业, 2008, (8) .
[3]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4) .
[4]田锋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R].陕西工业职业技术院, 2010.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篇9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有限
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大量设备与资金, 但近年来, 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办学规模急剧膨胀、教学质量评估等原因, 基建规模非常庞大, 人才引进力度大增, 消耗了大量财力, 使原本有限的教学经费更加紧张, 进而严重影响实训基地建设经费, 使实训基地的数量与质量都受到影响。
2.实训软硬件相对滞后
一些高职院校使用的财务实训软件, 是依据旧企业会计准则开发的软件, 还未及时更新;有的财务软件操作起来太简单枯燥, 应用性、职业性不强, 实训软件滞后于当前实际情况。
同时, 缺乏一套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首先, 目前会计实训仍然依附于理论教学, 一般是在会计专业理论教学完成, 或学生即将到校外实习前才进行校内模拟实训, 然后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进行校外实习, 而此时学生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已基本忘记了。其次, 会计实训教材明显滞后, 还未开发和引用依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实训教材, 而且实训项目主要侧重于很简单的交易和事项的会计核算, 学生在财务管理、税收、审计等方面的操作技能难以得到锻炼。再次, 会计专业实训考核管理办法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怎样正确地评价与考核每位学生值得我们深思。
3.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匮乏
设有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 一般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很多, 需要大量的顶岗实训岗位, 但每个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极其有限, 提供的实训岗位也有限。有些单位担心培养了学生, 优秀学生却不愿意留下来工作。
德国、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等国家高职教育事业比较发达, 其中澳大利亚政府在相关法规中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瑞士各工商企业、行政机构都愿意出资用于职业培训, 以保证本行业后继有人, 兴旺发达。而我国在这方面与国外差距很大, 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
由于校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 学生会计顶岗实训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加上对校外实训学生的管理不到位, 很多学生利用这个时机找工作, 真正用于顶岗实训的时间很少, 甚至少数学生根本没有参与会计顶岗实习, 而只是做了虚假实习资料。
4.实训师资结构欠佳
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来看, 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专业实践经验, 教学任务又繁重, 难以抽出时间参加专业实践。虽然相关部门开始将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职称评定条件中, 但还未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系统, 也未纳入教师质量评价系统, 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真正重视。
5.实训效果不容乐观
从校内实训情况来看, 由于经费限制、软硬件配套相对滞后等原因, 实训职业情境仿真性不强, 会计专业实训内容与项目的深度及广度、实际业务的处理及应变能力, 都受到很大影响。并且从实训资源共享、实现各方利益多赢来看, 校际之间实训室的开放合作开展甚少, 与社会、行业、企业紧密联系较少。
从校外实训情况来看, 由于会计工作有其特殊性、各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接受实训企业的合作态度等原因, 造成校外会计顶岗实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担心学生专业能力差而耽误他们的工作, 给他们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只让学生做些整理装订会计资料等辅助性工作, 会计实际操作机会很少, 严重影响了实训质量。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1.实用性与先进性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 实训软硬件力求与当前实际情况同步, 注意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改革实训内容、方法、手段, 编写先进的配套的实训教材, 使其实训标准、实训要求、相关制度与现代企业中的相应职业活动要求、职业情境接轨。
2.共建共享性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改善管理模式来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 想方设法争取社会、行业、企业各方力量参与, 加强校际之间合作开发建设, 甚至吸引和鼓励民营资本加入, 实训基地可以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 达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多赢。
3.职业性
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与文化氛围, 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体现教学做合一, 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训, 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4.效益性
在满足会计教学需要的同时, 我们应提高实训基地的技术含量, 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在建设方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1.经费保障
经费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 学校必须在教学经费中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同时,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 创新建设机制, 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 保证足够的建设资金。在实训基地建设中, 可以采取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企业赞助、校友会捐赠、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共建共享等多种方式建设实训基地, 使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数量与质量都能满足要求。
2.政策支持
国外经验表明, 高职教育能否成功, 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各地教育和财政部门应支持高职教育并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国家应在《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以及各省教育厅出台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的基础上, 尽快制定强化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发展、参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配套政策, 充分调动行业与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政策中明确提出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要求, 如在资金、设备、人员等各方面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同时, 对接受或支持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 如在税收方面, 对参与企业可以在所得税上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或税收返还;在金融方面, 对参与企业可以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3.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教材应及时反映学科前沿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 我们应组织职业院校的师资、富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与企业专家、财务软件专家共同开发应用性与操作性强的系列实训教材、实训项目、教辅及实训软件。
(1) 尽早开发和使用依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实训教材 (包括会计手工操作、会计电算化、ERP实训等教材) , 彻底淘汰校内实训中仍在使用的不适合当前实际经济情况的教材, 避免浪费实训资源, 提高实训效果。
(2) 按照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和使用实训教材。进行校内校外实训相结合, 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顶岗实习能力, 不仅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在财务管理、审计、税收等方面的能力。在会计手工和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基础上, 细分会计实训项目, 设置岗位基础能力训练 (重点进行会计程序与规范性训练、会计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训练) 、顶岗实习能力训练 (出纳核算与管理、往来账款核算与管理、资本管理与核算、财务成果核算与管理、财产物资核算与管理、纳税申报与核算、成本核算与管理、财务报告及分析等8个岗位训练) , 这些实训项目的训练都需要相应的实训教材。
(3) 实训项目内容要尽量充实完整, 实训情境尽量逼真, 涉及的经济业务难易适中, 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持续性、积极性。
(4) 开发多种形式的实训教材。可以在目前以文字教材为主的基础上开发电子版教材或网络教材, 使学生能更便捷地在网上进行学习与实训, 强化学生的电子信息处理能力。
4.充分利用校内财务处实训资源
我们既然想方设法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希望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合作, 那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各院校财务处现成的教学资源作为校内实训基地之一呢?财务处作为学院的一个职能部门, 办公设施齐全, 财务人员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 有些财务人员既拥有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又是讲师或副教授, 在学校实训又有地理位置优势, 学生与本校财务人员容易沟通交流, 学生在本校财务处实训, 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资源。当然, 由于财务工作的涉密性, 有些资料不便对学生开放, 但可以通过加强管理, 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不涉密或涉密程度较轻的会计业务提供学生实习, 重点指导学生熟悉会计操作流程与技能。
5.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 必须重视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实训师资结构, 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 实训指导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 又有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首先, 鼓励专任教师通过考试取得“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并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脱产或半脱产的专业实践, 或利用寒暑假进行挂职锻炼, 保证教师每年有2~3个月的时间进行专业实践, 充实丰富专业实践知识, 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其次, 可以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有意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会计实务人员, 经过教学业务培训, 担任实训专职或兼职教师。
6.管理制度建设
(1) 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创新。
对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可以实行开放式的企业化管理模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 发展成为集教学、培训、技术咨询、职业技能鉴定等全方位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实训基地使学生与会计专业“零距离”接触, 满足会计专业教学需要, 如有剩余资源可对外开放并适当收取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也有利于各高职院校随时掌握人才需求状况, 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向。各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行业协会或职教集团, 积极主动服务社会, 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按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职业培训, 为企业提供会计、税收、财务等技术咨询, 协助企业制订企业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学校应争取资格使实训基地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任务, 如会计电算化培训与考证、珠算等级鉴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培训与考核点等, 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2) 教师管理制度。
学校应提高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并形成制度化管理。将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系统, 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指标之一, 与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年度考核、收入分配等挂钩。
(3) 学生管理与考核制度。
为了提高实训质量, 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实训, 都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考核。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累计有一年的时间参加会计专业实训, 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学生实训考核结果由学校评价、企业评价、行业专家评价等综合形成。对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更要注意加强管理, 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 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防止学生借顶岗实习之名而放任自流。同时, 还应为参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必要和合理的劳动报酬和安全保险, 建立健全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保护制度和安全保险制度。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一些建设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张进.粤、新、港三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比较研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 2004 (3) .
[2]戴桂荣, 张泽.高职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喜”与“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7) .
[3]杨敏, 廖良林.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 (6) .
法律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探究 篇10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 实训基地建设是满足实务化教学环节的需要
随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深入, 实务化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地位被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主要是学习实务知识, 仿真模拟实训主要是把实务知识转化为实务技能, 而实训基地实习则是要把实务技能真正地应用于实践, 即是对前两个环节教学成果的检验, 又是对学校实践教学成果的提升和巩固。因此, 在教学环节中, 必须建设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建设是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应用技术能力特色的必由之路, 是实现实务化教学的重要保证。
(二) 实训基地建设是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在承担教学职能之外还承担着社会职能。因此, 必须打破在封闭式环境内教学的模式, 转为走出学校, 走进社会。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环境。[2]在实训基地中, 学生所处的环境、所遵循的规章制度以及所操作的项目, 都是今后即将从事的工作的真实存在。在此环境中, 学生不仅能够解决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转化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还可以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使其能够提前接触社会, 做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热爱工作的思想准备, 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三) 实训基地建设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学生就业压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与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相比, 承担着更为沉重的就业压力。教育部16号文件提倡, 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准确定位。走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与各司法类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进行订单式培养的路线才是高职教育的出路。通过到实训基地实习实训, 使学生能够尽早参与到工作单位的实际工作中, 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进行实训, 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团队意识, 更可以提前解决传统教育“高分低能”的问题, 缩短学生从校园向社会转变的时间,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法律类实训基地建设的特性
实训基地是实务化教学的重要载体, 在建设实训基地时, 应具备以下特性:
(一) 实践性
实践性是法律类实训基地建设的最重要的特征, 实务化教学要求实训基地的选择和建设必须能够满足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务技能的要求, 必须有与法律实务操作相关的场所、设备等。
(二) 开放性
实务化教学, 要求教学要打破封闭型的传统教学模式, 要在开放的环境中, 例如公、检、法、司等机关, 公证处、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单位, 丰富和完善实务化教学的成果。因此, 需要高职院校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关系, 为学生选择更为适合的实务部门作为实训基地。
(三) 职业性
法律类专业是职业性很强的专业。目前, 司法行政系统一线需要大量的懂法律、高素质技能型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等, 中小型企业也需要大量的懂法律的公司法务人员。因此, 法律类高职院校在选择实训基地时, 更应注意该实训基地是否具备相关的资质, 是否能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专业的支持。
三、实训基地建设需要的要素
法律类实训基地建设需要以下相关要素:
(一) 场所
法律类实训教学离不开法律实践场所, 否则, 无法给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 无法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因此, 实践场所的建设, 成为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 模拟法庭、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实弹射击馆、刑事影像技术鉴定室、痕迹检验实训室、现场勘查实训室、法制新闻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和与实务部门联合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 可以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
(二) 设备
一定的设备和道具是校内法律实训教学的硬件保证。实训基地应该为学生提供例如法律职业人员的职业服装、国徽、法锤、音响设备、摄影机、背投、监控系统、多媒体教学等智能化设施、安检门、手持式安检仪等设施, 使实训教学更为逼真。
(三) 人员
实务化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配备教学人员时, 不仅要有专业教师, 还应邀请司法实务部门中具有丰富经验的法务工作人员, 例如法官、检察官、律师、警察等。对于实习、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 除了要具备相应的法律理论知识, 还需要具备从事实训指导的实务经验,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法律类实训基地的建设
(一)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学校与行业、法律服务部门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如模拟法庭、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等, 建设仿真的实训环境, 主要配套教学仪器设备与多媒体,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内涵建设, 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1.模拟法庭配备设施
审判人员席、原告席、被告席、证人席、书记员席;并配有证人室、评议室、羁押室、被告人专门通道、会见室、提审室等设施;设有证据展示仪、音控系统、摄影机、背投、监控系统、多媒体教学等智能化设施;设有安检门、手持式安检仪、法槌、法袍等设备设施。模拟法庭功能:用于学生的模拟审判及仿真情景下的实践教学、法庭辩论、法院审判案件。
2.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
学校与残联共建“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 是培养学生法律职业技能的训练基地。成立由教师组成的残疾人法律援助专家组, 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 依托学生法律服务社团, 与社区、司法所等联合, 组织学生到社区、街道进行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 指导学生研究讨论案例、代写诉讼文书、代理诉讼等。学生以准司法工作者的身份参与案件的审理, 既增长见识又为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服务。
(二)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根据法律专业岗位要求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监狱等部门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 学生可以从事岗位技能方面实习实训, 了解这些部门的基本制度和管理模式, 感受职业人员的资格要求、职业素质要求、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要求, 熟悉和把握所在单位的相关工作程序及工作的各个环节。
还可以在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便于学生从事法律服务方面的实习实训, 了解律师、企业法律顾问在执业过程中与当事人的关系和法定权利义务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 掌握应坚持的工作原则、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系统训练岗位技能, 培养学生的法律专业技能、语言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 以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实施起到保障作用。
五、法律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训基地的实际建设中, 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 注意实训基地建设后的巩固
高职院校在与实务部门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后, 要不断的巩固发展。校方在派出学生实习过程中, 应加强专任教师与实践单位的联系, 一方面指导监督学生的实习活动, 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教学科研优势与实践单位展开合作。例如专任教师为实务部门进行法律讲座, 吸引校外实训基地优秀的法务人员为客座教授参与学院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 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
作为法律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应该是全面的, 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 还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社会甚至是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以及良好的法律思维素养, 高尚的道德。在实务化教学时, 实训指导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使学生不仅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还要具有正义这一永恒的法的理念, 不至于成为一个只受资本驱使的法律机器。
参考文献
[1]乔宝杰.论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23) .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篇11
[关键词] 加强 高职院校 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
一般来讲,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校外实训基地是指校企双方合作,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校内实训基地强调生产性、体现教学做一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校内实训基地强调生产性,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二、校内实训基地如何做到生产性实训
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实现“八个合一”:一是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是业务的工作室。二是学生与学徒合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生产一定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三是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四是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在有利于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五是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六是作业与产品(作品)合一。七是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或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一般讲生产性实训中心应有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平台、研究或重点实验室支撑。八是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生产性实训,既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又生产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与主要任务
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是向学生提供初步技能训练,实现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的初步整合,向学生提供企业工作场景,完成学院实践教学任务,承担学历和非学历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负责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逐步发展成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实训指导书、教材、制作软件等教学资料;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按照专业岗位(群)的实际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岗位需求的变化及新生工作岗位的定向,开发新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与培训内容;组织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资格鉴定工作;承担对“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的培训,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2、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立足本地区,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按不同专业的性质特点,做建设发展规划。既要满足学校对人才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需要,又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强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建设的同时,尽快建立起自我运作、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一是在实训过程上要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仿真性。按企业真实环境为基地。使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真实场景的实际操作训练。二是在技术设备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和实际应用的本领。三是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熟悉、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做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四是在服务覆盖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能承担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校内实训基地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五是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安排上要具有衔接性。注意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异同,避免重复。
3、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一是学校自己投资建设。这种模式需要政府财政支持,学校自己管理。还需要有一支专业管理队伍,同时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和实训耗材、水电气暖等费用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比较高,学校自己投资建设的另一种模式是采取服务外包,请相关企业托管实训基地,负责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保证正常教学。这样可以解决专业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
二是校企合作建设。这种模式需要双方都有一定的投入。由学校建设实训厂房(场地),学校、企业分别购置设备,由企业负责整个基地所有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和实训耗材,水电气暖等投入,在保证教学实训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利用实训基地设备生产经营,这样学校没有费用成本和管理成本,校企合作建设的另一种模式是由学校提供厂房场地,由企业购置设备并负责整个基地所有设备的维修、维护和实训耗材、水电气暖、安保和环境卫生等财力人力的投入,在保证教学实训的前提下,允许企业生产经营,这种模式需要校企紧密合作。高职院校通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通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完善管理和合作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学校得到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加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处理好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关系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也要重视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基本属于模拟状态,与企业真实的生产服务环境有所不同,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模拟实际操作培训。校外实训基地则是对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弥补了校内培训的缺陷。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相辅相成,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全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校外实训基地一般设在正常运转的企业,以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业规范来真实地约束学生,使学生在实训期间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因此,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努力把课堂、实训基地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使学生由课堂和学校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学生在校内的实训环节完成后,必须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体验真实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校外实训基地按其职能与规模可分为院级与专业级两个层次。院级实训基地主要面向本院师生,在技术和管理上更具有本院性质和专业特色。专业实训基地主要是针对某一专业特殊需要,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实训基地。
2、做好校内实训基地组织与管理
第一,实训基地要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落实的师资计划和实施措施。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合适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校内实训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第二,实训中心要督促各系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以及组织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和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三,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账、物、卡相符,仪器设备维修维护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
第四,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的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和文明生产措施,营造成良的育人环境。
第五,实训中心要统一协调各实训基地之间资源的共享工作,对各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和建设规模统一规划,不断提高实训设施的利用率。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关键。按照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既要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情况和最新技术,又要掌握教育规律,具备“双师素质”。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实训教师队伍是校内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的必备条件,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实训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学校要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的原则,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规划,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轮训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教师,使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国内与国际新理论、新进展情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二是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和社会,特别是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三是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四是在以周为单位的实训环节中加大兼职教师聘请的比例,这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的来自社会实践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可灵活的弥补实训基地师资结构中的缺陷。
总之,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校内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最基本的依托和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篇12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 创新顶岗实习形式, 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也强调, 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基本建设, 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高校要紧紧依托专业优势, 围绕行业与人才特点, 注重实践教学, 强化校企合作, 积极探索完整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在笔者进行的专业调研中, 用人单位也普遍反映毕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差, 不能直接上手操作, 还需要企业的师傅再手把手教。基于此,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特别是探索新形势下校企组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二、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典型模式
1. 德国“双元制”模式
这是一种政府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 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 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双元分别指学校和企业, 其中学校主要承担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职责, 而企业主要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
作为实训教学的承担者, 企业的培训场所包括有真实岗位、实训工场和跨企业的训练工场。实训工场的任务是把那些在劳动岗位上无法传授或训练的技能及相应知识传授给学生, 工件不形成产品, 纯属消耗。此外职业学校也有教学车间, 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保持与企业相同的水平。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投资、联合投资和无偿捐赠等几种形式。企业的实训教师有两部分组成, 专职教师一般都是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并在完成职业培训后, 具备2—5年职业实践的专业人员;兼职教师占总数的86%, 其中38%来自企业, 兼职教师同时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 美国“社区学院”模式
美国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主要是综合高中和社区学院。其主要特点是:首先, 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 按照岗位的需要, 层层分解, 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 明确培养目标。然后, 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 按照教学规律, 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 构成教学模块, 制定教学大纲, 依此施教。
就实训教学来说, 主要采用“合作教学模式”和“企业—教育契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其中“合作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与企业工作时间各占一半, 学习和劳动交替进行, 交替时间可长可短。同时学校指派教师到企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 与企业沟通, 以便双方更好地合作。“企业—教育契约模式”即签订契约的企业在暑假期间向学生开设职业培训班, 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到学校授课指导学生, 完成契约中的协定, 帮助企业和学校互惠互利。
3. 日本“企业职业教育”模式
日本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 在于其发达的企业职业教育, 而学校职业教育却并不发达。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 基本上都由企业招收高中毕业生自己进行培养。这种被称为“企业模式”的日本职业教育, 是一种高中后的企业职业教育形式。就实训教学来看既包括在该企业内严格组织的课堂教学与车间教学, 也包括相对灵活的企业内在岗培训;其教学内容则直接与该企业相应工作岗位的生产过程和技术装备紧密相关。
4. 英国“工学交替与现代学徒制”模式
英国的高职教育普遍使用“三明治”式的教学计划, 即工厂工作一年, 对工作有个初步的认识和影响, 然后到学校学习理论知识2—3年, 再返回工厂实习一年, 是为三阶段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就实训教学而言, 主要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 推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NVQs) 来保障学徒制的进行, 证书考评以工作现场为核心综合评定学生的工作成果。
5. 澳大利亚“TAFE”模式
TAFE是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缩写, 是以职业教育和培训为主的教育。它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 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TAFE学院建有完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不仅设备数量充足、设施完善, 而且技术先进, 管理规范, 为实践教学创造了必要的、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 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室就是实验室, 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融为一体。教室里一般摆满了教学用具及一般性试验设备, 边讲边练。学生的实训操作教学都在实习车间进行, 业余时间对学生开放。这种安排方便了学生的实习和实践, 提高了教育效率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速度。
三、国内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的典型模式
当前国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普遍参照工科专业的生产车间式分类, 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然而会计专业有其专业特殊性, 实训过程与实训内容与工科专业有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笔者在此对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现状进行单独分析。
1. 从区位划分来看
(1) 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使用校园内的场地设备建设起来供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的实训场所, 主要分为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学校内设机构中从事会计业务的部门和设在学校中的从事真实会计工作的商业机构。会计手工实训室配置有各种凭证、账簿、点钞机、点钞券等用品, 在教室里进行的手工模拟实验往往是拿背后附有原始凭证的实训资料让学生学习填写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和报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是学习常用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使用比较多的是用友和金蝶公司的软件。学校内设机构中从事会计业务的部门主要是财务部 (处) , 当前实训项目以现金实训为主。例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采取学生到校财务处参加实训的方式开展。另外租用高校场地如创新产业园、学生创业园等, 开办代理记账公司, 也是国内高职院校正在尝试采用的实训基地模式, 这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师资力量和学生资源, 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增加学生实训。但是笔者了解, 目前此种类型的实训基地建设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 其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率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2) 校外实训基地。当前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有企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 第三方会计专业机构 (一般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 。通常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 由校方与企业方签订合作协议, 每年向企业输送相应的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
企业会计部门的实训基地以自有办公场所为主, 一般设在财务部门。由企业财务人员作为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会计工作, 有利于学生提前熟悉职场环境, 熟悉会计工作, 尽早树立起会计从业者的职业认知。但是企业实训基地也有其自身的缺点, 一是财务信息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机密资料之一, 实习学生基本接触不到重要岗位和重要资料, 只能从事复印资料等基础工作;二是中小企业因经营规模限制, 整个财务部门可能仅有2—3人, 不可能大规模地接纳学生实习, 往往一家企业只能接纳1—2名学生;三是由于企业的主营业务限定, 不同行业的账务处理不一样, 导致学生实习期间的方向单一。
会计师事务所的实训基地以事务所办公场所和被审计企业为主, 不会被固定的场地限制。高职院校学生进事务所相对难度较大, 有校企合作协议的一般会在审计业务繁忙期间招进作为实习生工作。一般安排注册会计师指导学生实习, 且团队中的学习氛围很浓厚, 因为大家都为了通过CPA考试, 有利于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同步提升。审计工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审计角度看会计账务处理的能力, 对未来工作后如何做好经得起审计的会计账目打下基础。但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实训基地也有不足之处, 一是审计业务不同于会计业务, 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高屋建瓴地看待会计年度的企业财务状况, 同时也就不会像会计岗位那样精细地知道账务处理的细节, 实习生不能有效掌握做账的基本知识;二是初入事务所的实习生不可能审计具体账目, 只能给老员工打下手, 不能学到完整的审计流程。
代理记账公司的实训基地以公司职场为主, 由中、高级会计师或者高年资的会计人员作为指导教师, 实践经验非常丰富, 且涉及行业多, 熟练掌握各行业的会计账务处理、纳税申报等工作。实习学生也能更多接触不同行业的会计账务处理技巧, 快速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主要缺憾是不能接触真实的原始凭证, 仅仅依靠委托单位的会计凭证和财务系统开展工作。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发达国家实训基地建设中, 国家、社会、行业投资比例大, 设施、技术先进, 与企业水平和生产实际相符或者非常接近, 有些直接建在企业, 由企业进行某些阶段的实训教学。实训师资技术实践经验丰富, 并经过教育教学培训和考核, 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 准入条件较高, 管理考核严格。
1.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特点
(1) 以校内实训为主,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较为完善。硬件上投入大, 基本满足学生实践要求, 相关凭证与经济生活的真实单证相符, 财务软件采用市场常用的用友或金蝶软件。保证了学生校内实训与将来企业工作的流程环境大致相符。
(2) 以通过资格证书考试为目标。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相关要求设置理论和实训课程, 帮助学生在读期间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 从而拥有求职就业的敲门砖。
(3) 合作企业的来源主要以学校领导及专业教师的私人关系为主。如校友、同学等, 这种中国式的人脉关系保证了企业—学校沟通渠道畅通, 能够及时反馈企业需求及实习学生表现。使得学生实训学习安排更灵活, 接触工作面也更广。
2.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
(1) 师资力量不足。大量的教师属于从学校到学校的过程, 硕士或博士毕业了, 直接到高校任教。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 但是动手实践经验有限, 对于企业中某些业务的会计处理不甚了解, 对会计业务完整的账务处理流程掌握也不熟练。另外企业的实训教师存在不擅长教学的短板, 可能在实务上非常精通, 但是在给学生讲授时候往往词不达意, 讲不到重点。
(2) 资金缺乏, 设备不足。由于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认识问题, 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211、985这些重点高校中, 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被认可度低, 教育资金倾斜不足。当前会计实训教学的电算化机房配置要求高, 软件往往占了80%甚至更多的经费, 一款常用的财务软件市值80—100万之间。由于筹措经费的渠道有限, 给会计实训教学带来很大资金压力。
(3) 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学校花重金建设的实训基地并不能真实反映未来学生在会计工作中碰到的具体流程和问题, 实训室的布置更像是教室而非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同时还存在着实训教材与实际脱节的情况, 实训教材都是教师根据教材各个章节模拟的会计过程, 并不能真正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问题, 往往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完美, 但是到了上岗工作, 会发现存在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4) 校外实训基地很难建设和维系, 且接纳学生实习能力不足。当前校外实训基地普遍以教师私人关系建立校企合作联系, 企业很难从校企合作中取得效益, 往往还要多花人力成本来接纳实习生实训, 甚至为实习生的错误买单。这种情况极大地打击校外实训企业的合作积极性, 使得校企合作难以维系。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不论从硬件上还是师资队伍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 美国社区学院模式等国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 我国职业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面临师资不足, 资金缺乏, 设备不足, 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 校外实训基地很难建设和维系, 接纳学生实习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是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参考文献
[1]罗小兰.基于真实环境的高职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新思路[J].当代职业教育, 2014 (11) :106-108.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实训基地建设论文08-15
高职院校实训管理08-28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09-25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研究08-28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模拟实训10-21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09-24
高职院校学科建设10-15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06-16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