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研究(精选12篇)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研究 篇1
摘要:综合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高职院校食品检测专业实训课程中的实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它不仅整合了食品检测专业单个项目实验实训知识和技能,而且融合了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专业综合实训,食品分析检测
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见效快等特点。采取这种方法实施教学,使模拟手段的使用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强调给受教育者尽量多的模拟机会,让他们在模拟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才干。组织情景模拟教学,要科学设计,充分周密,准确定位。虚拟场景教学法在很多专业教学中有所应用。比如虚拟演播技术、情景模拟临床平台、酒店情景教学等。在高职院校的食品检测专业中,在模拟的操作环境中可以培养学生对多门课程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可以强化学生专业综合技能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不仅整合了食品检测专业单个项目实验实训知识和技能,而且融合了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是应知、应会、应用的融会贯通。
1 课程介绍
1. 1 课程性质与作用
《食品检验综合技能训练》是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核心技能的支撑课程之一,是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专业核心技能综合实训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术的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本课程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按照职业核心岗位技术及工作过程设置课程,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融化贯通本专业的检验知识和技能; 对学生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达到培养目标、获得必备的专业核心技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实现学生掌握的食品检验技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零距离对接[1]。
1. 2 教学目标
《食品检验综合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及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主要针对职业培养目标,紧贴岗位技能要求,形成以 “工学结合”为基础、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主线、以典型检验项目为技能训练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学习,涵盖食品检验职业核心技能、职业素质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的技能实训课程[2 - 3]。
2 情景模拟教学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课程资源应从实践中产生,因此在设计课程时应该先进行实际工作情景调查。通过对市场和企业调研了解到食品加工企业以及各级检验机构典型的检测流程和真实的检验任务,结合本专业的师资和实训基本条件,学校作为质检机构( 医药学院质检所) 给各位检验人员下达检测任务,任务分为监督检验和委托检验。将质验机构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形成学校与企业统一,通过填写医药学院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任务通知单、抽样单、监督检验和委托检验报告单,让学生对真实工作场景及数据处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实现了教学、生产、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的有机结合。
2. 1 建立虚拟质检机构
以学校作为质检机构建立医药学院质检所,学生为检测人员,将学生每两人分成一个实验小组完成检测任务,每两个实验小组为一实训小组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每个小组在接受任务后,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的准备和实施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组长积极协调,各位成员都要进行标准的查询,实验规划,以完成该任务为最终目标,逐步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求同存异、发掘自身潜力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每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2. 2 实现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一体化
围绕选定的工作任务,每个实训小组成员首先进行标准的查询,最终确定检测项目。实训小组组长统筹安排每位组员查询的检测项目实验规划和时间安排,组长最终对检测项目的时间安排进行合理规划,即设计所有实验检测项目操作时间表,包括试剂的配制,实验操作及仪器调试等,提升学生实施方案的能力,实训内容包括实验规划的设计和实际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的培养集成于任务实施过程中[4]。
2. 3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作为 “检测的上级机构”,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建议、促进的作用; 学生作为 “检验人员”,在实训过程中主要起 “任务设计、查询实施标准、制订计划、实施计划”等作用[5]。
2. 4 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有效的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据每个检测实训小组提交的 《检验报告单》及数据处理结果,评价每个检测实训小组的工作能力进行打分,每位学生的成绩均以个人实验操作和实训小组成绩综合考虑,增强每位成员团结合作制订方案和数据处理,而在实验操作方面能细心认真完成[6]。
3 情景模拟教学课程的实施
3. 1 通过制作和汇报幻灯片总结经验
为了有效整合、利用现有实验实训室资源,将实训任务进行有机组合,如将实训内容分为监督检验和委托检验,其中饮料为监督检验任务,主要进行总酸和微生物菌落总数的测定,香肠为委托检验任务,进行亚硝酸盐的测定。每次检验任务结束,每个实训小组都要进行总结汇报内容包括标准查找和使用方法、开展工作的计划和实验结果分析,每个实训小组成员进行人员分配,分别进行幻灯片的制作,修改,汇报和总结等。通过上讲台汇报,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思考能力,并且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心得,可以发现自己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检测任务完成情况更为完善。
3. 2 课程实施
3. 2. 1 下达任务、制订计划
学校作为质检机构( 医药学院质检所) 给检验人员( 实训小组) 下达检测任务,任务分为监督检验和委托检验。工作任务开展前,选出检测组长( 小组组长) 。具体实施前,掌握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的查找和正确使用,完成教师方为上级机构下达的样品抽样单和检测委托的填写。小组成员根据工作任务,查阅方法标准,进行实际操作加专业表述实验规划,思考分析,完成从标准查找、抽样单或委托单填写、实验规划、工作实施、数据处理、实验总结到验收评价全部工作过程。如图1 所示。
3. 2. 2 实施计划
经过小组协商讨论、查找检测标准、制订实验规划、教师总体评价等进行验收评价后,开展检测任务。样品前处理、试剂的准备及指示剂的配制、检测等工作按照各成员的任务分配协作完成。实验操作结束后检查仪器设备数量,减少破损率[7 -8]。
3. 2. 3 检查控制、评定反馈
检测任务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详细的具体实验操作规划和专业表述实验规划以及检测报告单,经教师审核通过后结束检验工作。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食品检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让所有学生体验在真实工作场景面对到的问题,真正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9]。
4 实施效果与反思
( 1)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将学习者置身真实工作场景,将检测过程和专业知识融合,提高学生真实环境下的工作能力。
( 2) 在情景模拟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从指导具体操作转变为协调人,用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锻炼自己的主动性和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10]。
( 3) 在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实训任务分成检测部门常遇到的监督检验和委托检验,学生在面对不同任务时需要查找的标准和方法是不同的,同时在将模拟检测的实验项目和具体检测项目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锻炼学生统筹安排工作任务的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查找资料,统筹安排工作,小组协同合作方面得到训练。将实训内容与模拟工作场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自己 “动手”的实践中,不仅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训练职业技能,构建自己的职业技能体系,完成学习与工作零对接,使学生毕业无更轻松走向工作岗位,可直接服务于社会、企业和行业。
( 4) 在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时,学生自主组成检测小组,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训练,分配任务、规划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任务收集自己需要的方法标准和检测标准及进行实验规划,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主动掌握知识的乐趣。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研究 篇2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本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市场经济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掌握报关、报检和国际货运代理的基本技能、方法,能在各类报关货运企业从事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代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报关货运中的基本单据的缮制和操作;熟练使用各种办公操作软件,具备较好的协调组织和交际沟通能力。
我国高职院校作为报关货运人才的培养单位,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报关货运人才的重任。各个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上均以复合型、实用性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资金、师资等种种问题的限制,导致实训教学环节的缺失或不足,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不强,操作能力欠缺的问题,没有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素质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满足报关货运企业的人才需要,同时造成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并影响了学生的长远职业发展。因此,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报关货运专业的实训教学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目前高职院校报关货运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现状:
1、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实训课程设置较少,忽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沿用了本科院校的模式,理论课程设置较多,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概论、国际商法、海运地理、商品检验检疫等,但像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报检实务、进出口商品归类技巧、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
2、其次,在师资力量上,教师本身缺乏实训经验,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报关货运专业的教师没有从事过实际报关货运工作,仅仅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而对实际报关货运流程的了解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这就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侧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训教学,从而导致教师讲课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3、再次,在实训设施配备上,校内实训设备匮乏,无法满足实训教学需要。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由于资金问题的制约,在实训室建设上步伐缓慢。很多高职院校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向生物、机械、化工等理工专业的实训室建设中去,而报关货运实训室的建设还处于空白状态,有的甚至实施多媒体教学都存在困难。
4、第四,在实训基地建设上,高职院校缺乏长期合作并行之有效的实训基地。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缺乏实训基地已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难题。由于学校和企业有不同的发展目标,相互联系和沟通较少,从而造成学生实训机会缺乏。尽管学校和企业分别拥有教学和实训资源,但由于合作模式等原因,多数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力度不够、收效不明显,从而制约了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高职院校报关货运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重要意义
1、通过实训教学可以深化报关货运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体现本专业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就培养目标看,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与我国经济建设相适应,掌握报关、报检、国际货运相关理论和实务知识,熟悉海运、空运、集装箱运输以及多式联运相关业务和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通过在实训室实施实训教学,学生可以总体上把握报关货运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得以顺利完成。
2、通过实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践业务操作技能
就专业设置看,报关货运专业按“实际、有用、有效”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加大实训课比重,使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通过实施实训教学,让学生进行报关货运环节中填单、制单的实际操作,同时进行角色模拟扮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供良好的锻炼机会。
3、通过实训教学可以使学生提前熟悉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
就校内和校外实训情况看,通过在校内设立专门的报关与国际货运实训室,安装报关、国际货运模拟软件,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仅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和岗位,也让学生提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从而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三、高职院校报关货运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途径
1、改革课程设置,提高实训课程比例,突出实践技能培养。
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结合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求,本着“理论够用、技能为主”的原则对课程设置进行大胆改革,逐步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的设置要更加注重实训,突出实训环节,大幅度删减理论课程,增加实训课程,在学时安排和授课内容方面向实训课程倾斜。同时,继续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设置相应课程,如开设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单证员、外销员等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课程,通过教学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从而为学生顺利就业增加一项重要的砝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具有实训经验的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懂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技能。培养一批适合本校特色的高水平的教师,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提升专职和兼职教师教学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首先应该鼓励本校专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报关行、货代公司挂职锻炼、外出进修、参加相关会议,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可以聘请海关、货运公司、商检部门、银行国际业务部等报关货运有关单位的专家和教师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吸收最新的报关货运方面的信息动态。其次可以打破学历、职称界限,聘请一批具有生产、管理一线实际操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积极拓宽“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研究生为主的做法,鼓励社会上从事实际报关货运工作的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实训教学工作,又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一举两得。
3、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资金投入,为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模拟实训教学是报关货运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训可以使学生熟悉报关货运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从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报关货运模拟实训室设备除包括计算机、配套网络、投影仪、业务流程沙盘和挂图等硬件外,还包括软件设备,例如购买专业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报关货运软件,既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增强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可以模拟填写报关单、报检单、国际货运单等各种单证,并可以章节练习和自测习题等形式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报关员、海关官员、货运代理人、承运人、托运人等角色,熟练掌握报关货运中的商品归类、货物申报、关税缴纳、货物托运和承运等各种业务技能,真实体会报关货代业务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以及面临的具体工作,为将来步入实际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4、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步伐,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合适场所和岗位
实训基地建设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环节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为连接学校和实习就业单位的桥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首先,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各高职院校应积极谋划,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借助企业的实训资源和资金优势,不断拓展实训空间,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当地报关行、货运代理公司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其次,校外实训基地建成后,除定期可以向基地派遣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实习外,还可聘请实习基地经验丰富的报关、货运人员参加教学培训工作,协助教师一起完成学生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再次,通过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促进企业资助学校的实训室建设、指导学生的实习就业等。学校也要适时承担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改革项目,向企业转让新成果,向企业职工传授新技术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从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何学坤,刘淑芬,《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9): 141 — 142。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研究 篇3
关键词:国际金融;实训模式;教学改革;课程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市场,培养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强的中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综合实训是高职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融合的途径,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效衔接,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金融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必须以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双线齐进的新模式制定教学计划,促进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相互融合,积极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以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保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明确两个体系
实训教学是国际金融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极具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形式。对该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必须从两个体系入手,即从纵向来明确课程的能力体系和考核体系(如图1),这样就能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任务,确定教学内容与考核范围的广度与深度,知识点、能力点、难点、重点及考核点就会比较清晰,突出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弹性,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能力体系主要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的方向,将课程教学的目标进行系统划分,将教学内容加以科学安排,在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精简和细化,建立起体现应用能力水平的指标体系。能力体系的建立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涵盖国际金融课程的各个方面,这对制定考核体系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起到了基础作用。而考核体系主要是针对国际金融课程的能力体系,来确定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与层次。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宽泛性、系统性和考核的针对性、灵活性,改变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课时安排呆板的状况,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图1《国际金融》课程能力体系与考核体系流程图
完善两个计划
教学与实践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在具体安排阶段必须结合专业需要,以课程能力体系为基础,以考核体系为范围,制定理论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计划(如图2)。这两个计划构成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的两大板块,通过整合形成完整、系统的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计划,将教学和考核的目标、要求贯穿其中,以提高计划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图2《国际金融》课程综合教学计划图
以教学计划为基础国际金融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必须以课程的整个教学计划为基础,根据教学进程和内容安排确定实训的目标与要求、形式与内容、等级与层次。
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由于许多专业都设有国际金融课程,但各专业对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不尽一致的。因此,在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专业、各方向不同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课程的相互衔接关系以及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突出教学的弹性和柔性,以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以能力考核为目标国际金融课程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任务出发,围绕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制定具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和锻炼计划,通过对专业能力的教学与考核,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
强化两种实训
国际金融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设置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实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是为了配合讲课,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基本实训操作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实际职业环境相结合,使学生顺利适应职业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训基地,这种方式既能加强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训练和能力锻炼,又能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由于国际金融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广,能力点较多,要做好教学与实训工作必须从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训两方面入手(如图2)。课堂实训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而开展的实践性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或校内实训室来进行,其目的是实现专业能力的初步培养和锻炼,主要是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或安排进行的模拟性和巩固性实践,应多提问、多讨论、多交流,以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而校外实训则是根据教学计划,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而开展的系统性实践性教学。通过参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或具体业务操作来进行,其目的实现专业能力的深度培养和锻炼,是对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的有针对性强化实践,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锻炼,是课堂实训的外延和衔接,以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课堂实训是分阶段、分内容进行的,而课外实训是对国际金融课程系统化、综合化实践,两者是实现国际金融课程综合实训目标的桥梁。
国际金融课程的实训模式设计,实际上是在一种新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锻炼为重点的实训课程设计。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技能,还可以通过知识技能的迁移,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应变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健.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教育与职业,2005,(18).
[2]齐幼菊.教学模式改革是现代开放远程教育的关键[J].电大教育,2001,(8).
[3]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作者简介: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研究 篇4
1“2+1”教学模式概述
“2+1”教学模式是指将高职教育分为两部分进行, 即前两年学生在学校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及进行校内实训, 第三年到与我专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酒店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实训, 如果学生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 通过学生与酒店协商进行双向选择, 毕业后, 学生可以直接在实习单位实现就业。
其基本特征是:将校内学习与在企业实习有机结合, 使学生既能获得学历教育, 又能经历职业资格培训;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是经与学校协商后双方都认可的, 是从事专业工作适宜的学习培训环境。企业对学生的最终录用是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的结果;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 企业对学生按正式员工进行培训和要求,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协作进行管理, 共同考察评价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参加实习的学生的工作是有薪的工作;校企合作企业要把录用和培养实习的学生作为发展企业和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们之所以选择该模式, 主要是因为此模式具有如下优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校内学习两年中,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基本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由于实习期比较长, 学生通过一年的顶岗工作, 较长时间的处于酒店实际经营环境中, 长时期接受酒店严格的培训和轮岗锻炼以及工作考验, 学生的职业意识以及专业素质和技能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避免了由于实习期短, 学生在没有充分了解企业文化, 对本专业没有全面认识的情况下再度返校学习, 从而打消学生积极性的弊端。
有利于找到高层次的合作企业。由于酒店业人力资源流动性大, 企业对实习生的成本负担轻, 所得利益较多, 因此, 酒店都希望找到实习期较长的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一方面, 酒店付给实习学生的工资较低, 从而降低酒店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 酒店对实习学生进行培训后, 经过一年的实习, 学生已经了解或彻底接受企业文化, 经过双向选择, 可以将实习学生直接招聘为酒店员工, 减少了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 因此企业积极性很高, 有利于我们找到高层次酒店企业进行合作。
2 应注意的问题
在看到该模式优点的同时, 我们也注意到, 此模式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 例如, 学生长时间脱离学校环境在企业顶岗实习, 智力负荷难以保证, 个别饭店追求经济利益不愿意给学生轮岗, 学生多有怨言等。为避免这些不足, 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更好的实现与合作企业之间的互通有无、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的目标, 我们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 不仅应借鉴其他院校课程设置状况, 更应该听取合作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应以酒店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为依据,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 以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 以就业为导向, 推动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形成针对性、应用性鲜明的专业特色和高职特色, 形成确保酒店业所需的高等应用性技术性专业人才质量的培养机制。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设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等, 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基本的专业技能操作能力等, 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无缝隙衔接。
2.2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要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鉴于此, 要求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即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文化素养, 还要经常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积累实际工作经历,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外, 我们还应从合作企业引进一批专业基础知识扎实, 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 资深的酒店专业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通过兼职教师的讲解, 使学生更好、更早的了解到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和基本情况, 时刻掌握本行业的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 提高积极性, 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3 做好学生心理辅导
“2+1”教学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的实习期较长, 酒店要求员工的服从性、纪律性强, 要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团结协作意识, 要求学生有耐心、有毅力。而当前我们的学生多为9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 自我意识比较强, 吃苦耐劳精神不足, 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将会对实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加大实习管理的难度。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 要通过专业实习讲座或动员大会使学生对本专业有清晰的认知, 对本行业有深刻的认识, 尽可能详细的、如实的介绍相关的实习协议, 使他们对实习的相关问题有所了解, 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 要强调实习对就业的重要意义, 明确实习目的;另一方面, 要安排当年实习完毕的学生回校后, 与在校学生开展实习交流会, 让在校学生更好的了解实习单位以及将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做好思想准备。
2.4 加强实习管理
我们在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时应尽可能为学生的正当利益着想, 尽量选择高层次的酒店企业进行合作。要通过实地考察、明察暗访等, 了解酒店的商业信誉、了解酒店各部门的运作, 了解学生的薪酬是否合理, 是否能合理妥善的安排学生的食宿等日常生活问题, 考察酒店是否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能真正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培训等问题。另外, 因为个别酒店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不会给实习生进行轮岗培训, 因此, 我们在签订实习协议时应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轮岗与就业机会。这样做, 可以使实习生掌握多个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 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 减少倦怠性, 提高他们的实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也为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甚至鼓励其在实习单位就业, 从而有效提高了就业率。
总之, 通过不断探索, 我们在“2+1”教育模式上强调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用性, 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加强学校教学与来自校企合作企业的专家、管理人员的教学相结合, 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普遍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没有最好的教学模式, 只有最适合的模式, 我们愿不断的探索, 并不断的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齐炜, 谌莲莲.酒店管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7) , 45-47.
[2]范黎光, 武瑞营, 丁玉平, 张仁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2) , 75-79.
[3]史世臻.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初探[J].教研教改, 2009 (3) , 30-31.
[4]陈修岭.关于我国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9 (1) , 1-3.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研究 篇5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将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相结合,设计、开发微课资源并应用于教学,不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文章从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的目标要求、设计思路、制作要点进行阐述,并以“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为例,以期为会计微课资源的建设提出可供参考的形式与途径。
关键词:《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3;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16-02
一、引言
高职《会计综合实训》是会计专业课的一门核心综合性实践课程。该课程仿真企业工作环境,按照会计职业岗位分工,进行过程完整、综合的会计业务处理训练,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课程的学习,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以后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奠定基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场地、时间、会计人数众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限制,教学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将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设计与开发微课资源并应用于会计实训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日益增长个性化与自主学习的需求,而且为实现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起源于国外,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首创,称为“一分钟教授”。他认为老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他的观点为微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得微课声名远播。我国对微课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得也迅速。从2010佛山教育局启动的“微课”资源建设征集与应用活动,到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全球发布的“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将微课从传统课堂推送到每个人的身边,让学习变得便利容易,微课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微课具有时间短、占用流量小、内容形式灵活、课程主题性强、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特点。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进行自主学习,满足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及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三、高职《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的应用与意义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属于综合实践课,所涵盖的财务知识点多,如果完全没有老师的讲解与演示,学生难以正确完成。此外,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诸多因素的局限,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所以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则能很好地解决传统会计实训教学的问题,它的作用与意义在于:第一,微课不但知识点明确,而且时间最长不超10分钟,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学生学习效果良好。第二,随着移动终端快速崛起,手机学习、网上学习已日渐成为学生们喜爱的学习方式,微课正是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第三,微课可以促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若遇学习疑问可随时登录微课平台提问,与教师、同学展开交流讨论,学生学习效率高。第四,与大模块的“网络课程”相比,微课具有制作简单、重点突出,占用流量小,上传与下载易于操作而尽显优势。
四、高职《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1.《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设计思路。以会计实务工作过程为主线,《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分为对企业的认知、会计工作内容的了解、建账、日常业务的处理、登账、对账与结账、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档案的管理、纳税申报等系列项目。每一项目包含系列专题子项目。?L庾酉钅康纳杓凭哂幸韵绿氐悖菏紫龋?主题鲜明、侧重点突出,便于学习者有效地学习;其次,表现形式多样,插入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等娱乐性的要素,提高学习者兴趣,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再次,内容具有准确性、系统性、条理性,易于学习者学习与掌握;最后还增加了与专业相关内容,例如法律法规、金融投资等知识,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专题按实训知识点导入――实践动画演示――最终成果展示――归纳总结――知识拓展的顺序进行内容安排。专题项目还设计了在线作业、测试以供学习者复习巩固。
2.《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制作。《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主要采用PPT+录屏的形式进行制作。授课老师先将专题项目内容制作成PPT:设计PPT时,选择合适的图片并配以准确、恰当的文字;综合考虑颜色、字号、字体与相应图片或动画之间的配合;难点、重点的内容可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或符号进行标注,以达到提示学习者作用。项目内容设计要言简意赅,主题突出。另一方面,在录制微课讲解过程的时候,尽量保持安静的录制环境,老师讲解的声音要清晰、流畅、平稳,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不要使用网络或不规范的用语。此外,微课插入柔和音乐作背景音乐,制作效果更佳。
3.《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应用。《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教学应用通过微课平台实现。首先,教师将设计与制作的《会计综合实训》微课上传并发布至微课平台,然后学生便可利用自己的账号密码登录平台,依据发布的课程信息,选择学习课程内容。其次,教师在平台上进行各项教学管理,包括课程作业的布置、测试与批改。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完成相应的作业与测试。再次,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指导、交流、讨论一系列活动。此外,微课平台还有资料下载、学习笔记、话题讨论等模块功能,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课程学习的辅助资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微课在高职《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应用――以“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为例
1.“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教学目标与设计。
(1)“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记账凭证、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方法与审核是教学的认知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与规范地填制记账凭证的实务操作能力是教学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规范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工作态度是教学的情感目标。
(2)“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设计。“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按以下顺序步骤进行内容设计:第一,通过动画小故事复习引入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所学记账凭证的概念、格式、基本内容,明确记账凭证填制的要求。第二,通过具体的图片展示记账凭证的类别以及不同类别凭证的填制要求。以动画的形式示范记账凭证的日期、会计科目、摘要、凭证编号、金额书写要求、签名盖章等要素填写标准与规范,并同时讲解强调记账凭证需记录真实、手续完备、内容齐全、书写规范、填制及时的填写要求。第三,展示一张已经按标准填写完整记账凭证的精美图片,让学生直观了当地认识与了解记账凭证的正确填制。第四,为了解决学生填制过程中的误操作,在讲解凭证填写后,以图片列示填制凭证错误的解决方法。第五,总结归纳记账凭证填制的要点与要求。整个微课设计内容紧凑,重点难点突出,通俗易懂,易于学生学习与掌握。
2.“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资源的制作。“记账凭证的填制”专题微课按上述顺序步骤的设计内容制作成PPT后,采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微课时长为3分09秒,老师平稳、柔和的讲解并配以愉悦的背景音乐,让微?n更有吸引力。另外,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配套编写的在线作业、课程测试与微课视频同步上传至微课平台,方便学生复习与巩固。
3.“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的教学应用。“记账凭证填制”微课系列资源包制作好后,上传发布至微课平台。目前上传使用的课堂安排于在线课堂管理平台。该平台具有多种功能管理模块,例如课程资源管理、课堂管理、作业在线批改、数据统计、师生互动等模块。老师在平台上注册账号后,创建新的班级,每一门课程有唯一课程代码。学生通过“加课码”加入班级,便可分享老师上传的微课学习内容。老师通过公告栏发布最新课程,发布通知会自动推送到学生的微信端,学生即可进入学习。学生学习微课并完成在线作业与测试后,老师便可在线批改,运用师生互动平台功能私信告知学生作业情况并提供更详尽的学习方法与建议,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习。另外,利用平台数据统计管理的功能,老师能及时统计分析学生学习、作业、测试情况,为教学反思提供实时数据资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惑可在平台上提问,与老师或同学作交流与讨论。所有学习活动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变得方便快捷。
六、结语
《会计综合实训》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教学目标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众多的财务知识要点,而且还要求学生拥有熟练的财务技能。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够、课时与实训场地有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设计与开发《会计综合实训》微课资源不但顺应了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而且还能丰富教学资源、以学生为本位、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会计综合实训》微课内容短小精悍,容量小及上传下载便利、易于制作,应用于实训教学比起大颗粒的“网络课程”更显优势。目前《会计综合实训》微课课程内容还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以期更能适应教学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会计专业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以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为例”阶段性成果(编号GDJY-2015-B-b121)]
参考文献:
[1] 沈于琛.微课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3
[2] 丁慧琼,陈芳.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在高职“跨境电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6(14):71-74
[3] 朱彬彬.高职会计课程微课设计与应用――以“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409-410
[4] 赵荣敏.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03):72-73
[5] 夏迎峰.微课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0):106-107
(作者单位: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原南华工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研究 篇6
【摘 要】 《仪器分析》实训在高职院校《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和化学实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仪器分析》实训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从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改革后的《仪器分析》实训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了仪器分析实训教学质量,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2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特定的仪器对物质的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确定的一类方法,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工具学科,是化工类、环境类、食品类及药品类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1]。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析检测的过程、方法、基本操作、基本理论以及数据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及进入分析检验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各领域检测技术的仪器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很多检测机构和企业质检部门均引进先进的国内外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从课程的实际应用潜力看,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是企业考评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否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的重要指标。《仪器分析》实训课则是《仪器分析》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2],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如何做好《仪器分析》实训和将《仪器分析》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应用相结合快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是课程实训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仪器分析》实训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矛盾即班级实训次数多、每组实训学生多、验证性实训多,而配套教学仪器设备少、独立操作机会少、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训少。具体表现为:
1.实训课程性质。
由于《仪器分析》及实训课程理论性较强、难度偏大,学生往往由于自身理解能力或知难而退的想法,很难较快进入角色,高职类学生尤为明显,对实训一知半解,把握不住要点。
2.实训仪器硬件资源不充足。
课程所涉及的仪器一般较为昂贵,使得在某些实践教学中,人多机少,不能像基础化学、化学分析技术等课程那样学生可以独立操作,每人动手的机会不多,且有依赖感,因此大多数学生则是走马观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仪器设备自动化和更新速度快。
仪器分析设备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操作简便,内部结构多为集成化,学生大多只是机械地按说明书操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难掌握仪器的结构,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缺乏学习《仪器分析》的兴趣。另外仪器设备更新速度快,常常造成课堂传授的与实际工作岗位上所用的仪器型号脱节,教师需要更多地对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能力的培养。
4.实训教学模式单一。
实训内容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实训兴趣不高,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低,解决问题能力差。
5.实训内容不够合理。
各专业的《仪器分析》实训教材或指导书通用性不强,各专业由于侧重点不同,其《仪器分析》实训内容不完全相同,有的实训教材中的实训所选用的方法可能还是几年前制定的,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由于所用仪器都为精密仪器,构造复杂,即使是同种仪器,要是不同牌子或者不同型号的话,其外观、内部构造和软件操作都会有所不同。如有教材的气相色谱法仍以填充柱来设计方法参数,而现有的气相色谱仪大部分都改为毛细管分析柱,其功能和使用方法与教材中的实训内容不一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容易错乱和混淆。
同时实训一般侧重仪器的操作技能,忽视实训前的样品预处理,由于实训时间偏紧,往往选择一些简单的处理过的试样直接分析,影响了实训教学质量。
6.实训考核模式较简单。
实训考核模式相对比较简单,主观性强,很难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
1.精选实训内容,编写实用性的实训指导书。
由于一般《仪器分析》实训教材中所列仪器设备的类型、型号等与我院所用设备大多不同,对教师指导实训和学生预习实训都带来很多不便,直接影响到实训效果[3]。结合我校专业设置的情况和仪器的配备现况,精选实训内容,降低理论课的学习深度,改变原有的“理论带动实验、实验验证理论”的模式,以“操作技能带动理论学习、典型分析带动分析过程”,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操作技能以“实用”为准,以满足企业对高职人员的技术要求,降低理论难度,强化技能训练,编写适用于高职检测类各专业的实训指导书。
2.灵活运用各种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1)鉴于仪器设备台件数偏少的实际情况,最大化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每次实训使用2-3台仪器,同时开设4个实训。每班可以分成4个大组,每组7-8人,2人一台仪器,进行小组循环实训,尽量保证在实训过程中,每名学生都能够亲自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实训。虽然增加了教师的授课工作量,但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训中,避免被动服从,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在讲授仪器分析的每一种方法时,多媒体课件上都会显示出该仪器的全貌和结构图,使学生在做实训时能充分的认识仪器性能。同时,实训室大型仪器讲解时使用多媒体投影,克服了多个学生看一台电脑显示屏看不清楚的问题。
(3)在实训课程中穿插对比教学。对比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一些相似概念、相似方法的认识,加深对实训原理的理解。如比较火焰原子化和石墨炉原子化的不同、仪器工作条件选择和测量对象的不同,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比较不同定量分析方法如标准加入法与标准加入法操作过程的异同等。经过对比,使学生对于不同的仪器结构特征差别及原因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仪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4)每次实训结束,回到课室,让学生分组做ppt上台讲解上次实训内容、实训结果,学生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有拍照图片、流程讲解、注意事项、数据处理等,很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3.引入“职业技能鉴定”理念,推进“资格证书”制度,改进实训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紧扣就业岗位群的要求,职业技能鉴定是沟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桥梁。本次《仪器分析》实训课程将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化学检验工高级工技能鉴定接轨,按照化工行业职业技能标准高级工的鉴定内容确定知识点、技能点,强化操作技能的培养,实现“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毕业时同时拥有毕业和职业资格双证书,改进实训教学效果。
4.开展综合性实训和设计性实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改进传统《仪器分析》实训课程内容主要为验证性实训的问题,我们增加了综合性实训和设计性实训的比例,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创新思维能力[4]。综合性实训包括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定两部分。目的是让学生不仅要掌握仪器的使用,同时能够独立的进行样品分析。设计性实训由教师给出分析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训设计、实训准备和实训探索。将学生分组自主查阅资料拟定实训方案,确定分析方法,选择所需的仪器和试剂,进行实训数据处理等多个环节。如,老师布置实训任务“蔬菜中重金属铜含量的测定”、“宿舍自来水中铁含量的测定”由学生进行设计性实训。学生首先需要查阅有关食品中铜、水中铁的测定方法标准,然后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还是选择火焰原子吸收光谱,还是选择比色法等),学生就要去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好测定方法之后,就要着手测定实训相关工作了。
在基础性实训,通常实训准备工作是由老师帮助做了。但是在设计性实训中不同的是实训准备工作同学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准备。如“蔬菜中重金属铜含量的测定”,学生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对蔬菜进行消解,得到消解液;同时需要配置铜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然后在上机进行检测,最后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过程训练,能够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增设仿真软件,辅助实训教学。
针对一些实操频率较低的分析仪器,购买仪器分析大型仿真软件,通过课堂仿真让学生熟悉分析流程和仪器组成。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采用仿真软件可对实训过程进行完整展现,具有逼真的场景,并可按真实仪器操作过程进行各种模拟操作。为学生提供一个高仿真模拟度的,全程参与的,可提供实时信息反馈和操作指导的虚拟仿真模拟操作平台。学生通过在平台上的操作练习,能够熟悉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基本动手能力,为进行实际工作奠定良好基础[5,6]。
6.以赛促学,多层次丰富实训课程体系。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是高职院校检测类专业的重要指导思想,积极组织化学检测技能大赛,通过理论笔试,实操决赛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多层次丰富《仪器分析》实训课程体系,学生在广东省高职院校工业分析、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技能大赛屡获佳奖。
7.改革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积极性。
制订新的实训操作考核体系,改变以往实训考核成绩按一次期末实操成绩记分的办法,以多种形式对教学总体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改革与完善学生实训考核方法和考评标准[a]。现以实训多个环节制订考核标准,根据平时实训表现、实训报告、实训操作技能、自行独立设计实训能力等多方面情况综合考核,重点考核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即实训平时成绩综合20%,对全部实训过程、结果等进行考核,也对实训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课堂提问进行了考核;实训基本技能考核40%,综合性设计实训15%,实训报告25%,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高职院校《仪器分析》实训改革的尝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地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精选仪器分析实训内容,确定实训指导书是上好实训课的先决条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组织安排仪器分析实训教学是顺利完成实训课的关键环节,改革实训教学形式,增设设计型实训和开放实训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独立思考、科学创新以及提高综合实训技能的平台,不断地促进《仪器分析》实训教学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后的《仪器分析》实训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了《仪器分析》实训教学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改革目的,不断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段先哲,李南,谢焱石,等.浅谈《仪器分析》课程中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226-226.
[2]杨燕霞.浅谈6S管理法在技校仪器分析实操课堂中的应用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248-248.
[3]蔡向忠,王秀红,李银生.改革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168-171.
[4]张玉琴.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仪器分析实验的改革与探索[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6):291-294.
[5]崔连义.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之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189-192.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研究 篇7
一、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高职院校的发展可谓良莠不齐, 不同学校实训课程教学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评价主要依据是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这两个评价标准可以较好地评价课堂教学, 但对实践教学环节及过程的评价明显不足。在实际教学中, 大部分学校存在实训课不集中、不规范、不到位, 教学环节显得零碎、零乱、不系统, 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低下, 整体效果不容乐观等问题, 从而造成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企业、社会的实际生产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技术方法的不断革新, 对学生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述现象越来越严重。综合归纳, 关于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 实训前———实训课程内容与实际脱节现象严重。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方向更注重就业岗位技能的培养, 所以实训课程应以传授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 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情况与需求。而很多学校在实训项目内容的设定上, 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存在严重脱节现象, 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很多学生不明白这项实训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所起到的作用, 有些实训环节学了之后根本派不上用场, 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学校资金短缺, 实训设备严重不足, 很难满足整个班级同时进行试训, 这样开展实训教学就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使本来资金紧张的问题雪上加霜, 学校和教师不愿开展实训课程的教学。还有个别学校虽说教学仪器设备充足, 但因管理不善, 这些仪器设备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从而影响到实训课程教学的开展。如何将实训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使各种实训设备物尽其用, 将是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养环节重要的课题。
2. 实训中———师资队伍跟不上。
大部分高职院校师资较为紧张, 有的学校生师比甚至高达 (70~80) :1, 个别专业甚至更高, 根本满足不了教育部有关生师比的规定。由于教师的课时任务重, 课堂教学压力比较大, 造成其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工作和熟悉实训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甚至一些教师实践操作技能不过关, 设备操作不熟练或不会操作某些设备, 造成实践教学无法开展, 学生对实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扎实。个别管理人员操作及维护技能不规范, 设备维护不能保障, 无法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 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不能及时解决, 严重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进行。因此, 如何提升教师的实训教学能力, 增强设备管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加强对每一位学生的培养和指导, 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实训后———考核目标不明确。
判断技能实训是否成功的依据是将学生在实训操作技能前和后掌握了什么进行比较, 这就需要考核。通过学习与考核, 学生不仅对某一专业技能包含的步骤有清楚、明确的认识, 而且还能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做出及时的纠正。而现在的大多实训后, 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有什么用, 哪些是重点, 完成实训仅仅是为满足规定的要求, 为成绩而实训, 教师为了给出学生的评价成绩而评价。所以, 制定标准的实训考核标准和制度, 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严格、科学、客观的评价, 有助于推动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解决途径和方法
1. 从岗位需求出发, 选择多样性、实用性的实训项目,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岗位需求是检验实训项目价值的唯一标准, 那么真正有实际意义的实训项目则来自社会的实际岗位需求。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有了兴趣, 教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和就业单位对实训内容的认定最具客观性, 因此在实训项目设定过程中需要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充分的社会调研, 并及时对毕业生进行回访, 使实训内容的设置具有高效性和针对性, 那么用人单位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将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而且这种模式要逐渐形成一种长效反馈机制。此外, 针对部分学生自觉性不足、主动性差的情况, 需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 设置灵活多样的实训项目, 增加趣味性来吸引学生,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推动实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例如, 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片段或短片, 组织学生参观水利工程现场, 通过老师和现场工作人员的讲解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 可以每年邀请往届的优秀毕业生来学院做报告。通过“现场说法”, 讲解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应用实例, 讲解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来激励在校学生, 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水利工程行业的美好前景和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兴趣提起来了, 自然就会对专业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就会认真学习专业课程, 在实训课程中努力提高动手能力。这就为接下来的实训课程的实施做好了铺垫。
2. 教师精讲、巡回指导。
要想真正上好实训课, 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精讲, 使学生牢固把握教学内容, 达到融会贯通。教师要在熟练掌握和运用教材的基础上, 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学习, 学习相关课程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要走出校门, 走向企业和工地, 走进其他高校, 学习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在企业和工地要虚心向一线工作人员学习请教,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动手能力。有机会和条件的话, 可以选派教学骨干到其他发达国家去学习, 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当然,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良好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布置实训任务时目标越明确、要求越具体越好。通过逐渐的讲解, 引导学生先怎么练后怎么练, 怎样练习才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练习好这个技能有什么用途。指导老师的操作示范在实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先进行整体步骤的示范, 在示范过程中, 要对具体的操作步骤进行充分细致的精讲。在讲解过程中还需要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特别强调, 告诉学生如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在教师进行精讲示范时, 也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 提高实训教学的时效性, 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 开阔其视野。教师巡回指导是协助学生完成实训任务, 促进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在实训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出现问题的具体情况, 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单独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按照单位实际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 优化实训考核体系。
判断技能实训效果的依据是学生在实训前后掌握了什么进行比较。通过考核, 可以使学生对某一专业技能的具体步骤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 而且对操作步骤出现的差错做出及时纠正, 可以使老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实训结束后, 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实训日志》, 包括:实训题目、要求、实训过程等, 特别是实训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遇到的实际问题, 能够及时进行良好的解决。填写《实训日志》时, 应改变以往单纯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式,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 指导教师点评, 用人单位考评等方法,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这样, 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己实训中的不足, 也为指导教师改进实训教学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对其专业技能的考核, 还应加强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三、结语
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项根本性任务, 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也是高职教育永恒的主题, 需要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实训前要充分结合学生和用人单位实际情况来设置实训内容;实训过程中把握好每一个细节, 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实训的考核进行客观、科学的综合考量, 不断提升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摘要: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 要求学生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 是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胜任工作要求的技术保障。全面提升实训课程教学质量是所有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主要课题, 事关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实训课程教学的亲身体会, 结合分析国内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训前、实训中和实训后三个阶段出发,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以促进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现状,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红丁.高职教育实践课教学质量评价途径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3, 15 (1) :13-16.
[2]黄文华, 王雷.高职实践教学与考核设计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5) :16-17.
[3]杜文丽, 赵静, 杨旺等.高职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初探[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12, (9) :103-104.
[4]郗宏伟, 石反修, 郭敬会.如何提高高职技能实训课教学质量[J].文教资料, 2008, (5) :173-174.
刍议高职院校审计实训课程建设 篇8
一、高职院校审计实训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审计实训课程是在学生相继掌握了财务会计、审计、经济法、税法和财务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后所开设的, 从企业实际出发, 让学生根据财务资料, 选择审计方法, 实施审计程序, 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并撰写审计报告, 其宗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计工作技能, 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因此, 高职院校开设审计实训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审计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实训课程大大缩短了理论和操作的空间距离, 使学生能感受到审计的真实环境, 作为职业人来行使审计职能。同时实训课程还拉近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距离, 使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相接近, 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 开拓学生的就业平台
审计实训课程的设置实现了让学生加深对审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熟练掌握审计技能的双重目的, 使学生熟悉实际的审计工作情况, 而不是只看到审计模糊的“海市蜃楼”的景象, 更能适应从学生身份到企业人身份的转变, 从而提升了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开拓了学生的就业平台。
(三)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审计实训课程模拟了开展审计业务的全部流程, 在训练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通过对企业各类财务报表的分析整理, 提高了学生的全局意识和整理观念;二是通过设置审计方案, 实施审计程序,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审计实训软件的操作, 提高了学生电算化操作的能力。
(四)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按照实际审计业务开设的审计实训课程是以审计小组为单位的模式实施, 从制定审计计划开始, 到选择审计方法, 实施审计程序, 填写工作底稿, 得出审计结论和撰写审计报告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 不可能依靠个人的力量完成, 这样使得学生在团队过程中要认真完成各自的工作, 发挥各自的作用, 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高职院校审计实训课程建设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审计实训课程属于专业实践类的课程, 这类课程应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 企业的用人标准就是课程的教学标准, 但目前的高职院校, 由于其认识程度和教学资源等的缺乏, 制约了审计实训课程的建设, 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 教学方法落后, 缺少配套教材
审计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专业核心实训课程之一, 目前, 其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当前, 许多审计实训教学仍然采用“从书本上来, 到书本中去”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也是教师提供企业财务情况, 学生开展审计, 教师解答问题, 以固定的答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与审计过程中的所需要的“职业判断”是大相径庭的。整个实训过程, 学生觉得无趣, 教师也缺乏激情, 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完成。致使许多学生在完成审计实训后, 对审计过程仍是一知半解, 甚至连审计工作底稿都不会填写, 远远达不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要求;二是实训岗位模糊。审计岗位如项目经理、审计专员、审计助理等等, 这些岗位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有个侧重, 然而, 高职院校当前的审计实训课程并没有根据不同的用人标准制定详细的实训教程, 而是将学生放到审计大平台中, 把所有的岗位的全部工作都机械似的完成, 没有侧重, 也不能全面掌握具体岗位分工的特点, 对他们的权限、职责和工作内容都是一知半解, 致使审计实训和实际工作偏离甚远;三是信息手段落后。随着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快速准确简便的财务软件来代替传统的手工做账, 为与之相适应, 许多审计部门也开始利用软件来实施审计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审计实训课程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仍以手工审计为主, 如审计工作底稿等都是手工编制, 学生进入企业后所学用不上, 却需要花大量的精力重新学习审计软件。
目前, 高职院校的审计实训所使用的教材基本是市场上统一购买的, 这类教材多是与理论教学相配套, 目的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而不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一个实训配一套准确答案, 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同时, 真实的审计资料应来自于实际的企业, 而不是教师随意编写的, 然而要得到这样一套实属企业商业秘密的全部财务信息的资料却是十分有难度的事情, 让学生使用严重与实际相背离的财务资料开展审计实训, 根本达不到审计实训的目的。
(二) 教师偏重理论, 实战经验缺乏
当前高职院校的审计实训教师多为由“从学校到学校”的人员担任, 这些教师虽然拥有较高的会计和审计理论知识, 却缺少实际的审计经验, 导致了在指导学生进行审计实训时, 也是书上怎么讲, 我就怎么教, 严重照本宣科, 使审计实训效果大打折扣。实训教师没有中肯的指导意见和好的教改思路, 长此以往, 不但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 还会造成审计实训课程走入瓶颈, 难以顺利完成。
(三) 课程安排滞后, 学生素质较低
审计实训课程必须在学生掌握了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和财务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后才能开设, 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将审计实训课程安排在学生离校实习之前的那个学期, 学生面临企业面试、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已无心在校上课, 对于审计实训更是提不起兴趣。同时,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 学习兴趣普遍偏低, 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依赖于教师的传授, 对于审计实训课程只图完成任务, 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完善高职院校审计实训课程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为使学生系统高效地掌握审计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真正实现审计教学和审计工作无缝对接, 高职院校应高度认识审计实训课程的重要作用, 围绕现有的教学模式和环境, 探索完善审计实训课程的改革之路。
(一) 改革教学方法, 完善实训教材
实施审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是达到实训目的的必经之路,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将实训课堂与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审计实训课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实训乐趣带入枯燥的审计课堂, 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审计环境中去探索和创新, 升华对审计理论的认识, 加深对审计程序的理解, 提高对审计技能的掌握,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之进入实习工作岗位后能极快的满足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将实训任务与岗位角色密切联系。实训教师应根据真实的审计工作环境, 指导学生理清企业的财务资料, 设计审计思路, 按照审计工作的难易程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审计小组, 在审计小组中分设项目经理、审计专员和审计助理等, 同时在实训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在审计小组中轮流扮演各个岗位的角色,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审计小组各个岗位的特点和需要完成的工作, 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 能根据不同的岗位各有侧重地开展工作。
好的实训教学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教材, 如果审计实训教材能与审计实务相似度高, 具有实际操作性, 就能更好地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高职院校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组织相关的专业教师深入审计一线开展调研, 收集审计实训所需要的真实的一手案例, 并与审计部门的专家一起结合实际来编订审计实训课程的教材, 使得实训课程的安排不仅满足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还能满足学生专项技能锻炼的要求。
(二) 多途径培训锻炼, 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审计过程中无论是审计风险大小的确定, 审计计划的制定, 还是审计程序的实施、审计报告的撰写等, 都离不开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在审计实训中, 这些职业判断大多依赖于教师的指引, 教师的水平决定了实训课程的效果。针对现在高职院校审计实训教师缺乏实务经验的情况, 学校应制定措施, 鼓励教师带薪下企业工作, 可以到审计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进修锻炼, 实实在在的开展审计工作;或者为教师提供与审计人员交流沟通学习的机会, 邀请事务所和审计单位的审计专家来校指导讲座等等。
(三) 更改课程设置, 引入审计软件
为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提高审计实训的效果, 高职院校应将审计实训课程开设在第四个学期末, 为时至少一周时间, 这时财务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和审计等课程刚刚结束, 学生掌握程度较高, 对知识的记忆较深, 使得审计实训更容易达到预期目标。同时, 为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高职院校应加大审计实训所需软硬件的投入, 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之外, 引入与财务软件处理财务信息相适应的审计软件, 让学生熟练掌握, 不管是面对手工做账的企业还是面对软件记账的企业都能顺利完成审计工作。有条件时, 还可以同相关部门合作, 从实际出发, 共同研发适合审计实训的课程软件, 把我们的审计实训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 高职院校的审计实训课程是实现审计课堂与岗位无缝对接的桥梁, 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手段, 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从教学方法、实训教材、教师素质、课程设置和学校投入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 让学生能真正置身于真实的审计环境中, 全面提高审计实践操作能力, 提升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春静.审计模拟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2]梁冠华.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 2008, (06) .
[3]刘峥, 范莹莹, 蔡文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22) .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研究 篇9
1.1《管理学》课程本身发展的要求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其理论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和抽象, 也服务于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不像理工科知识那么精确、系统、通用, 而是具有很强的准确定性、权变性与艺术性。随着社会的发展, 管理实践的复杂性、权变性与主观能动性也越来越强,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也应该紧盯时代的步伐, 特别是对该课程的实训要求也随之提高。
1.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上, 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致认识, 即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强调以能力为本位, 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技术性人才, 就是俗称的“专才教育”。2005年11月国务院就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明确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 然而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仍然未能从知识本位教育转到能力本位教育上来。
1.3 培养学生技能心智性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企业经营竞争压力不断增大,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用人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 用人观念也在不断化。智能型人才成为他们的抢手货。职业技术培训的目的是要形成人的适应某种职业活动的特殊能力。因此, 做为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应摒旧的教学模式, 顺应时代的要求, 使培养出的学生, 不仅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具有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有革新能力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2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训的内容与模式
2.1 实训的内容
2.1.1 形成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综合管理技能
这种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综合管理技能, 是指企事业单位基层的班组长、工段长、领班、部门主管等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既区别于以宏观管理、概念技能为主的高层综合管理能力, 又区别于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生产、营销、财会等职能管理技能, 更多的是工作第一线所需的传达沟通、组织协调、贯彻执行与控制等基本管理内容。
2.1.2 掌握“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两大基础
一是管理理论基础, 包括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管理系统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先进的管理理念、形成初步的管理框架;二是管理技能基础, 包括管理职能、现代企业侧面等, 旨在让学生认识管理过程、熟悉管理领域、接触管理实践。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 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这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与前提。
2.1.3 培养“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执行与控制能力”、“协调与沟通的能力”和“信息搜集与处理”五大关键能力
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 《管理学原理》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五大关键能力, 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执行与控制能力、协调与沟通的能力和信息搜集与处理的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基层管理者所需的实用技能上。
2.2 实训的模式
2.2.1 训练阶段的结构模式
可以将本课程的实训划分成几个大的实训模块, 模块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认识, 便于理解记忆, 然后在每个实训模块下又设立若干个技能训练单元。
2.2.2 技能训练单元的结构模式
每个技能训练单元可依照下列栏目实施技能训练:
a.技能描述。介绍该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小案例与相关资料, 以说明其在何种情景中应用, 并简要说明该技能在管理中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b.相关知识连接。将进行该项技能训练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作简单介绍与必要提示。
c.案例分析与指导。案例教学有其准实践性, 对于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指导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 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d.训练项目。以管理学课程所必须的能力训练任务为载体,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据此设计和拟订具体能力训练项目;然后针对每一个能力训练项目, 设计出具体的、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情景训练子项目。
e.阶段评估与成绩评定。第一阶段为自评阶段;第二阶段为互评和总评阶段。课程指导小组、学生助教协助教师进行成绩汇总与评定。
3 高职管理学课程的实训方法
3.1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 (Brainstorming) 又称集体思考法或智力激荡法, 它于1939年由美国创造工程学家奥斯本首先提出。。奥斯本借用这个概念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头脑风暴的特点是让参与者敞开思想, 集体讨论, 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弥补知识缺陷, 引起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 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 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
3.2 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 学生被设计成自身处于特定的情境中, 在有限信息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 在这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实训法就是让学生围绕某个探究的中心问题, 让学生置身其中来模拟表演某个场景, 然后讨论表演, 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情景模拟实训的一般过程是:事先设定特定的环境, 给学生分配特定的岗位或角色, 规定具体的目标, 由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模拟操作, 教师进行辅导、答疑、阶段性点评和最终总结。
3.4. 管理游戏
因为不同的游戏其侧重点是不同的, 因此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恰当的游戏。其次, 在游戏教学前, 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包括器材、资料和场所的准备, 学生的分组, 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注意对游戏过程的监控。游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游戏使学生加深对管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3.5 管理沙龙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如果说, 研究型大学以培养“学者型”人才为目标的话, 那么, 高职教育则是以培养“专家型”人才为己任。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重理论研究, 后者重解决实际问题。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要使学生掌握这一理论, 又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激发创新意识, 就必须采取多种形式设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管理学知识的能力。
摘要: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对该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目前在课堂中采用的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若想让学生既能学到更实用的管理知识, 又适应社会的需求, 增加学生在就业上的竞争力, 则有必要对传统管理学课堂授课的方式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训
参考文献
[1]黄子杰, 李跃平, 熊琨, 等.团队式案例研究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5 (2) .
[2]刘琴.陈南新.袁潮清.管理学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 2008 (10) .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6) .
[4]单凤儒.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6, 3.
[5]马雪蓉.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8, 10.
[6]蔡根女.关于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2.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研究 篇10
一、围绕课程设计思路,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一) 新颖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模拟真实的会计岗位和工作流程, 融教、学、做于一体, 突出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 (1) 按照会计基本工作过程进行实训。通过实训, 使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流程有系统的感性认识。包括识别和填制原始凭证, 编制记账凭证, 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 编制报表, 纳税申报。 (2) 通过分岗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会计工作。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 形成虚拟财务部, 小组学生分别扮演各种岗位角色, 协同工作, 共同完成全部会计业务的处理。 (3) 通过轮岗全面掌握各岗位职权。为使学生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和权限, 小组学生依次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轮岗。
(二) 充实的实训内容
根据“情境式教学”模式, 将本课程的学习划分为分岗、建账、业务处理、轮岗、财务分析, 每个教学情境根据具体内容不同, 划分为不同的单元。 (1) 分岗: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 形成虚拟财务部, 岗位主要包括出纳员、保管员、记账员、制单员、成本会计、会计主管。 (2) 建账:各岗根据实训资料开设账簿, 并将年初数据过入账中;根据各岗建账资料, 将有关数据进行核对。 (3) 业务处理:按照会计基本工作过程分岗进行, 即按照识别、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编制记账凭证, 登记账簿, 对账, 结账, 编制报表、纳税申报的顺序进行。 (4) 轮岗:轮岗前, 各岗位间进行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对账后, 由相关人员监督办理交接, 并填写账簿启用及经管人员一览表;岗位轮换后进行业务处理。 (5) 财务分析:根据会计报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三) 课程内容特征
本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实用性、仿真性和全面性的特征。 (1) 综合性。本课程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出纳实务、财务管理、税法与纳税实务等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 为学生就业后从事实际会计岗位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实用性。以中小型企业典型会计业务为主线, 着重培养学生与会计岗位要求相适合的专业技能。 (3) 仿真性。以企业真实经济业务和原始凭证为依据, 通过虚拟银行岗、小组分岗, 使结算业务、企业业务仿真显现, 虚拟真实环境。 (4) 全面性。以全年的经济业务为实训内容, 使学生体验一年会计业务处理全过程。
二、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的基础上, 又探索了新的教学方法, 如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 辅助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一) 继续发扬传统实训教学的优势
1.课堂讲授法。
首先由老师讲授示范, 其次由老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老师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2.小组讨论法。
小组成员团结协作, 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解决, 解决不了的再向老师请教, 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加深了印象。
(二)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将会计实训课程按企业业务流程划分为5个情境, 包括分岗、建账、业务处理、轮岗和财务分析, 以情境设定教学环境, 组织开展教学。
2.模拟教学法。
任课教师充分利用本系“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的设备和条件, 对学生进行填制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实践性技能训练, 使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
3.角色扮演法。
由指导老师作为银行岗, 负责银行相关业务的办理。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 形成虚拟财务部, 小组学生分别扮演各种岗位角色, 协同工作, 共同完成全部会计业务的处理。为使学生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和权限, 小组学生依次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轮岗。这种方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对财务流程的印象和会计岗位的认知, 同时又锻炼了他们协调和合作能力。
(三) 辅助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1.推行多媒体教学手段。
给学生创造一个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果。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本课程网络资源丰富, 选编了教学方案、教学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料, 并注意保持网站内容的经常更新。另外, 校园网上还设有财会分岗实训教学平台, 方便学生课外学习。
三、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
会计分岗实训的教材以真实的经济业务与原始凭证为依据进行编写, 改变传统的以一个月的业务为实训内容, 编写企业一年的经济业务, 让学生了解从年初建账至年末结账整个过程。
会计实训教材的开发应是开放的而不应是封闭的, 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就业, 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最终的落脚点是企业, 因此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开发会计实训教材, 才能切合实际地反映用人单位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开发, 可使会计实训教材建设处于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在实际操作中, 应以学校教师为主提供主要编写思路, 企业一线人员辅助提供各种真实的单、证、票、账等资料, 以及工作流程和岗位分工职责等原始资料, 教师加以整理, 使之系统化, 从而提高实训教材的仿真性。在内容设计方面, 应该按照实际大中型企业中的各个会计岗位, 均衡各岗位的工作量, 经过实训, 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大型企业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能力。内容还应该包括经常发生、偶然发生、可能发生的业务及其处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必须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培养方式。一是增强校内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鼓励其参加注册税务师、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 并为其搭建业务实践的平台, 定期安排到企业一线进行业务进修, 积累实践经验, 将实践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二是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 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过程, 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 并对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提出指导意见。实践表明, 校外专家的参与为师资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五、课程特色
一是实训内容优化为年度经济业务。改变传统的以一个月的业务为实训内容, 采用一年的业务进行实训, 让学生了解从年初建账至年末结账整个过程。二是实现实训岗位与实际岗位对接。改变传统的一个学生扮演所有角色的实训,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和分岗并确定岗位职责, 通过角色扮演以及角色轮换等方式进行实训。通过分岗和轮岗, 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岗位、各岗位职责和会计工作如何交接。三是实训再现经济业务发生过程。改变传统的只指导学生根据实训资料填制一联原始单据的方式, 我们提供印制的、完整的原始凭证供学生使用, 避免学生只知道其中一联的填制方法;此外传统实训的指导只是一种静态的工作, 而我们指导还注重凭证的传递。四是实训过程以学生做为主, 老师指导为辅。实训过程中小组成员团结协作, 疑难问题相互讨论解决, 解决不了的再向老师请教, 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加深了印象。五是聘请兼职教师进实训室现场指导。从业务单位中吸纳指导教师, 使实训更加接近于实际工作。
精品课程需要不断地建设, 不断地投入, 包括网上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的再改进、教材的不断修订、教学管理的再提高、师资队伍的不断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即精品课程仍然要不断地进行建设。同时还应该不断吸取其他院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精品课程的建设理念, 互相交流不断建设不断提高, 不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提高相关资料的档次、提高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水平和学术水平。
摘要:《会计分岗实训》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模拟真实的会计岗位和工作流程, 融教、学、做于一体,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本文基于该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 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教材、师资队伍以及课程特色等方面论述了该课程的建设情况。
关键词:会计分岗实训,精品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杜敏, 金宏义.创建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时代文学, 2007, (12) .
[2]刘东华.“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与探索.会计之友, 2008, (2) .
[3]吕秀娥, 张海晓.高职会计实训教材的开发.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7) .
[4]王素珍.关于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初探.商业会计, 2011, (6) .
[5]韦欣.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初探.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 (8) .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研究 篇11
摘 要: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属于实践性课程。但目前许多学校在教学中,由于受传统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未能体现其实践实训的特色。探索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实训教学的模式,对推进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实训教学
一、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实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他们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又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如就业和创业能力、社会协调能力,是生产、服务及管理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在职业能力方面强调有效性和实用性。实训教学就是针对有效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是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实训教学现状
翻译作为语言习得的五大基本技能之一,由于其在运用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性较强,它的实训教学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意识到了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开设了翻译实训课,有的还专门建立了商务英语翻译实训室,在校企合作方面也有所进展。 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仍然不重视或不够重视翻译实训课的建设,甚至不开设实训课,仅仅是在翻译课中加一些练习。 这种现状可能是由于财力、物力、师资、教材等方面的局限性造成的。
三、高职商务翻译课程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
重视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严格、认真地制定实训教学文件、开发实训教材; 多途径建设翻译实训教学师资队伍;重视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建设;完善实训模式,丰富实训教学。
1.翻译采风
身处广州这个国际大都市,再加上每年有春秋两季广交会,这都给学生的实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场景。 “翻译采风”实训项目主要以学生收集资料为主,教师带领和指导为辅,参加实训的学生可分组走访广州市区或珠三角其他城市旅游观光景点,或游乐中心,或购物中心,或车站,或机场等地广泛收集公示语、景点简介等双语资料。部分学生可以广交会各会馆为中心,担任参展公司的译员兼业务员。在做翻译实践的同时,收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参展公司的双语资料,如产品简介、公司简介等。
2.工作坊实训
“翻译工作坊”是翻译实训室,主要用来进行小组翻译任务。 工作坊实训一般由教师选定有针对性的翻译练习给学生进行练习、翻译作业对比和讨论;也可由学生自己提供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来进行小组翻译和讨论。
3.校企联动
校企联动的好处在于让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翻译场景和企业,使他们对于自己将来是否选择翻译作为自己的职业有更明确的想法和定位。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与交往更加频繁,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实践型、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应当更加重视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实训教学,在教学管理中引导教师们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军, 浅谈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2).
[2]吴筱明, 浅析“翻译作坊”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 广东教育 2009(11).
[3]冯克江,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程改革探索[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4]刘连芳,实用英语翻译实训方法探索[J] 琼州学院学报 2011(6).
[5]陈红光,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商务翻译实训模式探索[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8).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研究 篇12
一、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高职院校师生思想上不够重视
高职院校中有一些学生和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 他们往往盲目认为会计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这种观点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致课程的学习和预期效果相差甚远。
(二) 实训组织形式不够合理
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就是单纯的手工做账, 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上, “教师讲, 学生做”充斥了他们的头脑, 容易忽视实训准备环节、实训实施环节和实训总结环节的重要性。
(三) 实训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教材陈旧
主要体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虽然也与一些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了相关的合作协议, 但很多企业不愿意让实习生过多接触企业资料, 致使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往往学不到真知,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实训效果不如人意。教材陈旧体现在课程的教材跟不上会计行业最新知识的变更, 版本比较陈旧, 有一些高职院校教师不选用最新的行业教材进行备课, 总是讲着自己已经讲了好多遍的陈旧的理论知识。
(四) 实训考核方式不太合理
理论知识教学在该学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比重过大, 而实践性教学所占比重过小。很多学校对该课程缺乏一套较为细致、全面的考核方式, 教学考核目标定位狭窄。
(五) 教师实践工作经验较为缺乏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轨迹一般都是从学校毕业再直接进入到学校进行教学,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实践经验。他们通常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缺乏全面、细致的实践工作讲解, 在操作真实经济业务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的现象。
二、课程教学改革新模式的对策
(一) 更新观念, 重视会计实训教学工作
高职院校教育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 其办学重点应放在重视实践教学的方法, 以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授课教师的教学观念需得到彻底改变, 努力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的“产品”, 把学生技能的培育作为关键环节。
(二) 科学、合理地组织会计实训教学工作
科学、合理组织实训教学工作, 主要需要三步。第一, 实训教学准备阶段。首先要求教师起到动员学生的作用, 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 但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样不能缺少。其次要求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3-5人, 每个人都担任会计具体岗位, 学生需按照职责和要求去进行实际操作。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对凭证、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报表、口取纸、卡片账页等进行提前准备。第二, 实训教学实施阶段。被模拟企业的账务资料通常为1-3个月的经济业务, 可分为几个模块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训练习, 使学生既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会计核算的内部原理, 同时又提高实际操作技巧。第三, 实训教学总结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学生细致分析自己在实践学习环节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学到的技能, 总结的经验, 然后出具一个书面报告, 作为学生该门课程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三) 加大投入力度, 采用多方联动培养模式, 构建完善会计实训基地
1. 倡导专业教师编制符合学生实际的优质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专业教师需充分认识现行专业教材的不足和空白, 编制优质高水平的校本教材, 做到既能提高专业教师的研究水准和学术高度, 又能实现教学资源的立体化。
2. 建立完善的会计实训基地
完善的实训基地可从三方面构建: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和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建设高端的校内实训基地。建立行业、企业、学校三结合实践教学新模式的课程开发体系, 加强紧密型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四) 制定合理考核制度
该门课程的考核可建立多层面、多角度的考核制度。这样可以反映学生从认识专业到了解职业, 从掌握单项技能到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再到形成社会服务能力的递进式过程。
(五) 为教师搭建教学平台,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聘请行业的高端技能人才来学校开展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 (2) 从学校政策方面鼓励教师走“双师型”道路, 既要评聘教学职称, 还要努力考取会计行业的中级职称和注册会计师, 完善自身专业素养; (3) 建立教师校外实践制度, 让教师和学生一样, 走进企业, 实践新知, 给自己充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工作在每一个领域中都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高校的会计教学质量如何, 将直接关系到用人单位会计的工作质量。因此, 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新模式, 是提高会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会计专业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一门重要且热门的专业, 是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科。会计专业中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工作技能和专业素质, 尤其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门课程最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
[2]孙喜平.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方案之优化[J].财会月刊, 2013 (12) .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研究】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实训管理08-28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09-25
高职院校课程06-25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08-12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10-27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模拟实训10-21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11-03
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研究07-02
高职院校学生欠费研究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