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实训基地建设论文(通用9篇)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篇1
摘要:随着酒店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设,对提高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与实施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性的建议,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旅游及酒店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起来。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2015年的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次数,与201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6%、28.5%、23.1%。高速发展的旅游业,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还带动了酒店业的迅猛发展。使得酒店业的发展使酒店的数量猛增,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增加了酒店管理的人才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高职院校也相继推出了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了大批的酒店专业人才。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就业,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技术专业能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但从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现状来看,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概念还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充分认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就需要实训基地来为学校和社会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酒店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通过对职业环境的模拟实验来达到学习效果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则真正的实现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
二、酒店管理专业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规模太小,数量不多。投资一套配套设施完善的酒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高职院校属于非营利的机构,因此,要建设这样的酒店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受到管理模式和地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都选择了招待所、餐厅等规模比较小的投资方式,并且数量也不多。这些建设远远达不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需求,对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管理人才和基层服务人员都存在一定的欠缺,难以达到实训的目的。第二,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从当前的各大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现状来看,很多院校在对实训室的建设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从整体的管理方面来看,还存在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实训室的建设规模一般,受这些客观条件的制约,服务方面的项目显得单一,装饰效果和客源方面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针对这些问题,管理方面就可能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也难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对自己的要求也会降低,不能达到星级酒店的服务标准。第三,经营与教学存在矛盾。对于实训基地建设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真实,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高标准的酒店服务当中,又能创造经济利益。实训基地的所有权归学校所有,但是经营权却属于企业或者其他承包者。因此,实训基地的所有权的校方和经营权的企业方,考虑更多的便是酒店的经营情况,这对学生的实训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酒店的使用主要考虑到学生的实训练习,一般根据课程安排,这就造成了经营与教学相矛盾的情况产生。第四,师资水平的限制。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主要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说,应该具有教师和实验工作者的双重工作性质。但是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情况来看,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缺乏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在单个的项目教学方面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从整体的酒店管理和工作经验来看,就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欠缺,这对学生的实训练习指导方面造成了限制。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酒店选择和学生个性发展不协调。很多学校在对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选择时,往往比较关注的是酒店的档次,但是酒店的市场定位方面考虑的不周全。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酒店一般都比较类似,学习形式单一。而有的高职院校甚至会和中介进行合作,从中抽取利益,让中介安排学生的校外实训课程的酒店选择,这样会造成更多的问题出现。例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接触到的客户类型比较单一,就会对酒店业的发展产生质疑,不利于学生就业需求和职业的发展。第二,对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低。学校的生源方面,酒店的经营状况方面,都可能对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的学校和酒店方造成一些影响。例如,学校的生源不多,就有可能造成酒店的实习生较少的情况;酒店的经营状况不好,客户资源少。各大高职院校对校外实训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仅仅将校外实训作为对学生的实习基地,并没有对学校的教师也同时进行培训,这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合作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一般情况下,学校都是将校外的实训基地看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有的酒店就利用了这一现象,为了减少劳动成本,积极的与学校进行合作。但是这只是表面形式的合作,不能达到学生真正的学习目的。而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目标来看,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多样化的联系,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达到学生学习的目的,从而也为酒店方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并且酒店方也会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使大家都能够从中受益。第四,管理机制不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酒店管理方面对学生的实训影响巨大。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酒店业的服务人员短缺,因此水平也参差不齐,高素质的服务人员并不多。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学校方也正是看到了这一专业的优势,一般对实训的学生不再过问,而是直接交由酒店进行管理。学校与学生和酒店之间的这种沟通性的减少,缺乏对实训基地学生的管理,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
三、提升酒店管理专业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一)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第一,加大投资规模,增加基地数量。校内实训基地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增加基地的数量。学校可以从其他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汲取成功的经验,并且挖掘校内外可以利用资源,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投资力度。在对实训酒店进行建设时,还可以参照经典的酒店设计,建造小而齐全的设备,从而节约投资。第二,规范操作流程,构建科学管理机制。校内的实训基地在对酒店的硬件设施进行模仿的过程中,还要对实训基地设置不同的管理层,如经理、主管、服务员等等,并且严格按照酒店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和管理,这样就保证了酒店的正常对外经营。此外,还要注意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结合实训课程的需要,根据岗位的不同和能力的不同,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并完善教学计划。学校的实训基地管理还应该结合当前酒店业的发展情况,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的不同,及时做出调整。最后,校方还应该对参加实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考核,从而达到实训目的,完成学校与酒店的接轨。第三,经营与教学相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学生的实践学习,因此,学校在与企业方进行合作时,应该明确这一主旨。校方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调控作用,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目的,与企业约定管理方式,并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监督。在酒店的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将酒店的实际管理权交到管理专业的学生手中,使学生的实训实践过程能够真正的达到提高自身能力的目的。学校也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真正的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第四,加强师资水平的建设。对于加强学校教师的水平这一问题,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将学校的教师送到专业的酒店进行实地的培训,并且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以增加教师的专业水平。另外一种是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指导老师的讲座,但是这种方案一般都是理论性的讲解,很难收到实效。所以学校应两者结合,一方面增加教师在酒店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请专业酒店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同时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从而让教师和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启发。
(二)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第一,完善酒店选择措施。产学结合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产物。产学结合的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教育、就业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有很多产学合作的模式,例如“2+1模式”、“订单式”、“学工交替模式”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酒店管理专业一般采用的是“2+1模式”和“订单式”,“2+1模式”即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期间,前两年是对酒店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后一年到酒店进行实习。“订单式”指的是酒店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完成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酒店就业。需要注意的是,学院在进行这些模式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院的教学特点和酒店的经营模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如在酒店的旺季,可以与酒店签订短期的协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不应仅局限于酒店,还应该兼顾与酒店相关的其他行业。如酒水、设施设备、酒店用品等方面,学校不可能对这些方面都兼顾到位,因此,就可以与大型超市和专营店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训提供更多资源。第三,与多家酒店进行合作,提高创新意识。对实习酒店的区位进行合理的划分,可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高职院校的生源不仅局限于某个省份,而来源于多个地方,因此就业时的地域选择范围比较广。学校应该顺应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角度出发,合理的对实习酒店进行选择,避免实训基地过于集中。第四,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专业实训是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因此,选择合理的运行机制是校外实训的有利保障。学校可以选择业务能力和责任心较强的教师,对校方和店方的实习生进行监督、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建立学校、酒店、行业于一体的质量评估体系,对酒店管理和行业进行专业的评估,从而提高酒店对学生的实训管理,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都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从校内、外两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校内、外两条途径采取措施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社会就业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篇2
随着国内经济与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土建类专业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工程体量与标准不断提高, 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推广, 建筑行业更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如何培养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些年来, 各高职院校进行了深入的探素与研究。在人才培养中, 校内实训室建设与校内实训项目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建筑产品的生产体量大, 工艺复杂, 个体差异大, 生产周期 (工期) 长, 似乎很难像机械电子类专业那样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室, 因此多年来, 土建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以材料试验、土工试验、结构试验等试验室为主, 实训项目以工种、测量等实训室 (场) 等为主, 校内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 对各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限制。一方面, 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1];另一方面, 土建类专业校内实训环境薄弱, 岗位能力欠缺, 不能很好地实现“零距离上岗”。这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一个突出且关键的问题。当前, 各高职院也在积极开展有关这方面的探索, 但多是到第二学期后分散安排学生到工地实践。由于安全、师资等方面原因, 这一方式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校内实训项目的开发方面研究较少。散见于报刊上的一些论述没有深度, 缺少可操作性。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土建专业校内实训项目开发研究》课题组, 从高职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出发, 研究并进行了土建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校内实训项目的开发实践, 经过设计建设、项目开发、教学实践, 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得到了行业专家及同行院校的认可。
二、国内土建专业校内实训 (试验) 室建设状况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 各院校土建专业校内室训室建设基本以结构试验类、岗位能力类、材料试验类这三类为主。从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来讲, 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校的土建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技能要求是明确的, 而从各类院校土建专业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及项目的开发看, 岗位能力培养明显薄弱, 仅有少量项目涉及岗位能力培养。
国内各类院校土建专业实训 (试验) 室建设基本情况是:本科校以结构试验为主体, 结合材料试验、测量实训;高职校以测量实训为主;中职校以测量及工程操作实训为主。以上主要实训 (试验) 内容, 测量实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岗位能力培养的作用;结构试验与材料试验, 在本科、高职、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能力需求中所占比例极少, 小于1%;工种实训表面上看, 对于中职生具有岗位能力培养的作用, 但从国内实际现状来看, 中职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不是工种操作, 而是基层技术管理。由此看来, 国内各院校校内实训 (试验) 室建设的岗位能力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三、岗位能力分析及凸显岗位能力的实训项目开发研究
课题组经过深入探索, 建成凸显岗能位力培养的土建校内实训室, 开发了相应的实训项目。其研究程序是:调研开设土建类专业高职院的实训教学现状;针对社会对土建类专业人才的具体岗位需求进行调研;组织校内外专家和有关教师开发土建类校内实训项目;选取1-2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对实验班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实验前后学生就业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一) 土建专业主要岗位能力需求与培养分析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岗位能力培养目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主要就业岗位 (95%以上) 为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造价员, 涉及质量验收、安全管理、资料管理、图纸识读、招投标文件编制等各项能力, 岗位能力目标明确, 各类能力培养可通过课程模块实施。项目开发, 以学生为主体, 凸显岗位能力, 采用“教、学、做”相结合、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研究策略, 开发实训项目, 任务驱动, 进行系统的实践训练, 训练内容均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全面接轨,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2]。
(二) 凸显岗位能力实训室建设
传统实验 (实训) 室不具备或只能满足很少部分岗位能力培养的条件。凸显岗位能力的模式, 其实训项目与实训室建设设计包括各类钢筋工程实训室、建筑与结构构造实训室、识图训练实训室、内业综合实训室等方面, 对应于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造价员等主要岗位, 涵盖95%的岗位能力目标需求。
图纸识读、质量验收、资料管理、招投标文件编制、安全管理等各项能力的培养, 需要真实或仿真的环境。比如, 图纸识读能力, 仅仅带着学生看图和解答问题, 教学效果不能得到保证;质量验收, 仅仅叙述验收方法和验收标准, 或者模拟案例分析, 无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 零距离上岗不能现实。特定的施工现场是能力培养的最佳环境, 但教学进程与施工阶段时间上难以对应, 施工现场的安全性也难以符合教学要求。我们只能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的设计, 对施工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重新组合, 落地于校内。
即使在校内建设一个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停留在何阶段, 施工现场的实习环境以及建筑物空间堆积如何保证, 这些依然无法解决。我们何不从教学规律以及校内实际环境条件出发, 将施工对象依实训需要进行解拆与重组来设计实训环境?我们依此思路进行设计, 将施工现场最关键要素定格于校内实训室, 从而使校内室训室建设发挥真正的作用。
施工对象的拆分, 如楼梯、雨篷、基础、楼盖、剪力墙、框架结构、预制结构层、现浇结构层、刚性防水、钢结构门式刚架等, 拆分对象不是简单的建造, 如板式楼梯 (包括楼梯平台、斜板、平台梁配筋) 、楼梯的模板支设等, 对象设计中可技术性地植入一些错误, 从而使这一对象满足楼梯结构设计、结构识图、施工技术方案编制、脚手架模板的计算、脚手架模板的搭设, 以及钢筋质量验收、模板支设验收等实习训练。这样的实训环境, 可行性与实用性强, 效果好。同理, 桩基、楼盖、剪力墙等经过精心设计, 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单位的支持下, 课题组的设计、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完成了楼梯、雨篷、砖基础、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砌体结构、楼盖、剪力墙、框架结构、预制结构层、现浇结构层、刚性防水、柔性防水、钢结构门式刚架等几十个实训环境, 每个实训环境兼备设计、识图、质量验收、模板支设、脚手计算等多重实训条件, 教学中随时可以展现施工现场的条件。
除实体施工对象拆分重组设计, 建立近乎真实、超越真实的仿工程现场的环境外, 也要考虑内业技术工作如工程量计算、资料编制等的实训环境。有两种环境可供考虑:一是集成方便的学习工作条件, 如内业室。在内业实训室内配备符合实际要求的图纸、各类规范图集、网络环境、各方各类工程资料, 建设适于内业训练的桌椅及多媒体教学条件。这种集成环境极大地方便了内业项目训练, 提高了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二是仿真实训环境, 如造价工作室。工作室内的电脑设备、工作台案、图纸资料等按造价事务所工作室的真实环境进行设计建设, 建成后再引进真正实训项目, 校企合作, 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进驻, 真正实施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学, 使实训室真正具有承载零距离上岗的岗位能力培养的功能。
经过具体调研、论证, 进行了相关实训室建设设计, 根据项目开发研究, 采用系统重构组合, 进行实训室建设的建设规划。明确各实训室的能力培养目标, 进行硬件、软件规划。一是钢筋工程实体模型实训室, 开发结构图 (钢筋图) 识读、钢筋下料、钢筋制作与质检等实训项目。二是房屋构造实体模型与建材展示室, 开发建筑图识读、建材认知与检测等实训项目。三是工种实训场, 开发砌筑、抹灰、搭设脚手架等实训项目。四是开放识图区, 开发建筑施工图识读项目。五是内业综合实训室, 开发结构计算、计量计价、招投标等实训室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建设, 建成相应实训室, 经过实际使用,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 凸显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开发
科学、系统地进行实训环境建设, 目的是开展实训, 开发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开发与校内实训室建设是一体的, 在设计阶段是同时开展的。硬件环境的建设以项目开发为目标, 项目开发以环境建设为前提。对每个项目进行硬件、软件设计, 完成系统完整的项目建设。利用实训场所条件, 设计硬件的布置规划图, 每个项目的硬件建设应设计详细的施工图。每个实训项目编制实训教学单元设计, 纳入相应课程设计中。必要时制作辅助的三维模型, 制作的三维模型可以在相关知识能力教学时, 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每个实训环境可从识图、质量验收、施工方案编制等方面开发实训项目, 根据实训项目体量可设计单项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等。在系统的实训环境建设完成的基础上, 进行系统的岗位能力实训项目的设计, 详列各类与人才培养相一致的可开发实训项目明细, 进行合理组合, 形成实训项目群。
对整个实训项目群中的单项能力实训项目或综合能力实训项目进行深化设计, 对每个实训项目编写实训任务书与指导书;编制项目考核标准与考核方法, 考核标准与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相适应, 并与岗位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或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适当衔接。形成实训项目完整材料, 指导与保证实训项目的开展, 进行各室训室内外软环境建设。实训室管理部门编制实训室管理细则, 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教学, 科学合理地使用和养护实训设备。比如, 钢筋工程实训室楼梯配筋结构项目, 进行楼梯项目教学单元设计, 如采用综合项目训练, 实训内容可为板式楼梯结构设计、结构图识读、钢筋验收。在实训教学中, 制作三维模型辅助效果会更好, 如采用sketchup制作的三维模型可以很好地转动角度观察演示, 与实体模型形成相辅相成的展示效果, 三维模型在教师的前期讲解中可以方便直观地辅助教学, 实体模型可以真实地如工程现场般地辅助教学, 还可提供学生量测绘制施工图、钢筋工程质量验收等实训。实训项目的编写, 为更好地考核, 每个学生选题的参数都是不同的。
四、结语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土建专业校内实训项目开发研究》课题组, 系统地进行了高职院校凸显岗位能力培养的土建实训室研究, 并在所属单位的支持下, 进行校内实训室的设计与建设, 以及实训项目的开发, 且教学效果良好。培养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强, 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建成后的实训室, 受到来访的行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研究课题的开展, 扎实地推进了当前实施的课程和教学改革, 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了土建类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470elas560717fd5036cdcfi.html.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酒店管理;Z高校
[作者简介]李俊(1979-),汉族,河南信阳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旅游与人力资源管理。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一)旅游及酒店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旅游与酒店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行业之一。目前全球旅游业的接待规模约7亿人次,据预测,到2020年将增至15亿人次。行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预测,在未来10年中,全球旅游与酒店业将每2.5秒创造一个新的工作机会。
国家旅游局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的旅游发展目标: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8%,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10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2700亿元;每年旅游业新吸纳就业50万人,到2010年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二)国内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旅游业、酒店业发展的瓶颈。上海社科院旅游研究室主任王大悟曾撰文分析,“专业教育严重滞后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从中等职业教育上看,走的是“低端路线”,以培养基层服务人员为主,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几乎是“空白”。而从本科教育上看,走的是“高层路线”,过高的培养目标和过宽的专业设置,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专业能力不突出,虽有理论素养,却眼高手低,难以担当大任。高等职业教育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规模还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旅游及酒店业发展需要
Z高校所在省的旅游创汇、旅游业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等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多年来稳居全国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酒店业已成为Z高校所在省旅游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中部崛起特别是Z高校所在省近几年酒店数量的猛增以及国外酒店管理集团等大举进入,急需大量的经营管理人才。懂国际惯例、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酒店管理人才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Z高校所在省乃至全国酒店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从Z高校所在省行业对人才需求角度来看,一线管理人才短缺问题愈加严重,仅星级酒店每年就需补充20%左右的各级管理人员。Z高校所在省酒店行业对专业人才十分迫切的需求以及丰富的酒店资源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酒店从业人员技能培训需要
从目前我国酒店专业人才的就业状况来看,不管多么高级的人才,在酒店都要从服务员做起,经过3-5年锻炼提升为管理人员,这是酒店业的普遍做法,所以,本科生的行业内就业率大约在10%-20%左右。另一方面,随着酒店业国际化发展趋势,酒店职业经理人或管理从业人员单靠摸爬滚打已不能满足企业要求,酒店行业急需培养高理论高技能人才,能将规划、设计、策划付诸实施,并组织生产人员从事准备工作和现场操作。而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思想稳定,定位相对准确、实践操作能力强等特点;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语言能力、理解应变能力等更胜一筹,而且经过三年的专业素质培养,具备了更深的理论基础,有积极努力工作、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以获得晋升机会的专业思想准备。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符合酒店的用人原则和管理人员晋升的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在社会服务建设工作上将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国际与国内资源,积极开拓行业内、外市场,大力提升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为Z高校所在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本专业将积极开发培训项目,为提高员工职业技能水平以及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作出贡献,预计2010年培训人数将超过1000人。与Z高校所在省经济落后地区进行师资、培训等项目的交流,为这些地区的人才培养提供示范及带动作用。其次,本专业将依托行业背景,积极拓展行业内的培训市场,与各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建立员工培训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本专业将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充分发挥学院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为周边地区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等级。
(三)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示范性建设需要
酒店管理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模式的教学改革,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于Z高校所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实施以酒店行业为背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以“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为手段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七双一合多证书”是该模式的内涵。“七双”,即指:双设计、双授课、双指导、双监控、双评估、双地点和双身份。“一合”,即指: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多证书”,即指:学生毕业时,不仅要获得由学校颁发的学历证书,由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还必须获得由国内酒店颁发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或证明),同时,还可以获得由国际酒店业颁发的各种培训证书。
三、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基础——世界顶级品牌酒店实习基地网络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酒店管理专业与世界一流酒店某宾馆十余年合作的基础上,建成了设备齐全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13个校外实训基地,集实习与就业于一体,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面对酒店的国际化趋势,酒店管理专业计划与国际顶级品牌酒店携手合作,开发合作伙伴,形成国际化的实习基地网络,共同打造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世界顶级品牌酒店实习基地网络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重要基础,同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完善将更加有力地保证实训基地建设的完成。
酒店管理专业将利用已有和新开发的国外实习基地和合作教育机构,使其与本专业 “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相结合,同时应用于四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的教学中。
(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保证——校企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就业
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与某集团合作办学,实现校企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就业。酒店管理专业与香港唐宫饮食集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保障,为学校办学提供各项有力支持,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
(三)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条件——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酒店管理专业在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工学结合,定期进行行业岗位调查与研讨,对前台、客房、餐饮服务与管理以及酒店营销与策划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其所对应的岗位及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依据,紧密结合行业标准和服务技能鉴定对技能的要求来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及时修订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实际操作和到企业顶岗实习,把“教学做”融为一体,把学习理论知识、锻炼实操能力和顺利通过技能鉴定以及顺利获得企业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有机结合在一起。
按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组建相应的教师团队开展教学。分别组建“前台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营销与策划”四个教师团队。形成以高级职称教师为导师、中级职称教师为骨干、拥有多种学科背景的复合型教学团队。
合作企业将派各级管理人员前来学院授课,把酒店专业技能和前沿服务理念及管理理念带到课堂,把酒店引进课堂。
(四)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支持——企业资金资助保障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品牌效应增强了企业与本专业的合作信心,利用合作企业为本专业出资以及学校资金支持,用于教学改革,帮助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其中部分资金可以用于实训条件的改善,企业的资金支持将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共同打造一套具有示范性的专业实习基地,更加彰显项目建设效果。
四、Z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了配合学校“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成立由主管部门、企业共同组成的项目监控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论证Z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总体目标的先进性、生产性、可行性和持续性,进行阶段性建设目标的检查和验收,加强项目建设的领导、控制和监督。同时,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在项目建设监控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负责完善项目建设的方案和监控体系,制定建设任务书,下达建设任务,全面负责项目的管理、组织和实施。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具体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管理及制度保证
制定《Z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将Z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基地建设、师资队伍配套、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财务管理、招投标管理、设备管理、考核与奖惩、监督与管理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加强项目管理、协调和检查。按照Z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求,具体划分任务,落实项目责任人,并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和个人年度考核,保证Z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专人负责,严格按照Z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进度进行实施。使每项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记录、有考核、有奖惩。
(三)建立动态调控机制
为确保Z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实现建设目标,学院将通过每月自查、项目监控领导小组半年检查、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论证、年度验收等途径,对项目计划进行监测和绩效考核,学院根据检查结果和论证意见,不断修订、改进和完善建设方案,形成Z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持续改进的动态调控机制。
(四)校企合作,共建示范
能否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Z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成败的关键。学院将充分利用Z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体制、良好的外部环境、雄厚的行业背景,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以及长期以来与企业关系,主动服务并融入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中,通过市场规则和“互利互惠”的原则,与酒店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可持续合作机制。聘请行业、地方行政部门和酒店企业的高层专家组建Z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研讨项目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等合作共建事宜,突出项目建设的特色和专业建设的高吻合度。
[参考文献]
[1]孙秀霞,吴素芹.论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5,(10).
[2]李家发,李鹏军.重庆旅游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4,(3).
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功能及拓展 篇4
高庆殿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宁272300
摘要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实际,本文在实训基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依据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实训基地建设状况和市场需求实际,高职实训基地的功能需要进一步拓展,以满足高职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
本文是山东省职成教所2009年十一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功能与效益研究》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技能培养;实训基地;功能拓展
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性平台,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培养质量、造就企业生产第一线技术人才、彰显职教特色的重要依托,承载着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导和技能鉴定等功能。因此,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作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其建设规模和水平直接影响着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实训基地功能的实现方式
1.实习实训基地基本功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是为当前的社会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应用性技能人才。所以,实训基地的功能是建设目标实现具体途径和主渠道。实训基地通常表现为基本功能和主要功能,基本功能就是实践教学与教育功能、技能培训及技能鉴定功能。基本功能是各高职院校必须首先保证的功能,否则,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提高。主要功能多体现多种功能的综合,表现为示范辐射、社会服务和经济、教育培训、再就业等等。
12.实训基地实现功能的方式。多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实习实训工作的实践,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在高职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中,本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和总结,认为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的目标,一般情况下通过以下任务实现的。
第一、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专业知识是学生技能形成的理论基础,应用技能体现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训练强度,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知识和技能转化需要一个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平台和过程。所以,高职院校应用性人才培养就是通过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设备操作、产品制作、项目实验等实践环节,将其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使专业理论向应用能力发生转化,从而,知识得到验证,技能在实践性中逐步形成。
第二、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熏陶,有利于养成职业素养。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载体,是企业员工对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精神支柱,包括企业各种制度、工作流程、规范标准、人文氛围等都成为学生工作中学习的重要内容。“质量第一、诚信经营”的生产与做人道德规范成为企业精神的内核。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特别是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则成为学生养成敬岗爱业、团结合作、遵纪守法的职业素养的主渠道。所以,在生产、实训过程中,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掌握的技术,通过团队协作完成训练项目,不仅能获得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能够培养出协作精神、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才能等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养成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高职人才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是针对行业或岗位的技能培养而设立的仿真或者真实的工作环境,是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实习实训基地从形式上强调技术的工位性,从运作上讲求职业性,让学生在仿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学生过通过对设备的动手操作、产品制作、项目试验等一系列模拟或真实训练及生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是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提供训练的场所,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工作的重要保障。所以,实训基地
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训基地创造出生产现场模拟训练或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熟悉并掌握本专业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基本工具以及生产工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等。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职业资格培训对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因此,实训基地在培养训练学生的技能的基础上,应该创造条件,申办职业资格鉴定中心。按照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设置考核模块,建立试题库,供培训与考核选择,对学生实施技能考核,凡是经过培训的人员都可以在基地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或者“多证”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优越空间。从而,职业资格鉴定也能够为社会人才的培训、考核企业现有技术人员和继续教育、社会职业技能鉴定的奠定基础性条件。
二、实训基地功能拓展
实训基地在充分发挥人才技能培养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应当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功能,社会效益功能的发挥主要从围绕如何更好地利用利用现有基地的实习实训资源,为社会做出更好的服务和产品,为职业教育办学实体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高职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需要进一步拓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以提高高职办学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告知实习实训基地功能的拓展,根据本课题调研和探讨分析,认为主要围绕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加工服务、技术交流、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实施劳动力再就业培训。本课题组经过对本地区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基本情况调查,发现有的实训基地建设起点较高,如,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理工学院、济宁技师学院等装备较先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地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如,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训基地投资近300万元建设数控车床实训车间,现有新购置的数控车床24台。济宁技师学院普通机械车床车间近百台,成为市民和下岗职工岗位培训或再就业的培训基地。根据职业岗位群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发培训项目,包括企业职工在职提高、转岗技能培训、社会其他人员培训以及待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
第二、开展社会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工厂及相关合作伙伴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努力使其成为本地域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人才培养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如,济宁一些汽车行业的维修厂、4S店等同时承担不同学校的学生实习,效果良好;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校内“济宁朝阳汽车见车修理有限公司”作为校中厂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环境。这样,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可利用现有的先进装备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为社会和其他院校服务,避免重复建设。通过资源共享,本地域各职业院校的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使其在校期间就能积累较多的工作经验,提前与社会接轨接轨。
第三、承接加工生产与经营服务。高职院校的实训资源,在做好相关的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为了能够发挥最大效益,充分训练学生的技能,提高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实训基地最好能为企业或社会承担部分加工服务任务。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实训基地数控车床实训车间,近2年实习实训以及加工生产效益可观。对外产品加工服务不仅能够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够营造企业生产氛围给学生以影响和熏陶,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因为,学生在实训中不但掌握了生产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要素,熟悉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而且也为学校和学生自己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了基地的运行和发展。
第四、技术交流和合作。利用实训基地与社会、企业加强联系,发挥实训基地的窗口作用,有利于先进技术的交流,有利于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训基地力争成为成熟技术的应用基地,新产品、新技术的交流研发基地。教师及学生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条件和自身的智力资源,研究交流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等活动。企业新产品也可在基地进行试验、技术推广、推销和交流。
三、结束语
服务与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习实训基地功能的拓展必须依据实训基地现有基础、规模和目标,遵循一定方法和原则,实现功能的拓展与辐射。不同的高职院校条件不同、地域环境存在着很大差异。其功能定位一般是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其他功能拓展,更多地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是当前实训基地
最求的最高目标。所以,目前创新实训基地的投资建设、管理应用和服务模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力厚.试论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功能与效益研究.中国电力教育 2011(4)
2.丁佟倩.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运作解决对策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3.李倡平.高职实训基地功能定位与建设原则探析.教育与职业.2010(8)
4.朱伟平.高职实训基地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2003(22.)
5.温宗惠等.广西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对就业推动作用的探讨.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9)
高职院校实训项目开发与教材建设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实训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在实训项目开发与教材建设中需做到以下几点:(1)在编写教材章节内容时需考虑教学方法;(2)在编写教材章节内容时需进行教学调研;(3)在实训项目安排过程中需以学生为主体;(4)在实训项目安排时需注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 者:朱晓东 作者单位: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2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训项目 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实训资产管理制度;实施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教学与新型教育改革在我国教育行业中的不断深入与推广,各级教育机构中的校内管理事务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高职院校的非固定资产实训资产管理工作。结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现阶段各大高职院校需依据新课程标准,制定科学、可行的实训资产管理制度并积极落实,以强化管理人员的资产成本意识,通过对实训资产的估值与分管,取得更好的实训管理效果,提高院校整体管理水平。笔者详细收集并整理了多项相关的研究资料与文献报道,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实训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有效实施策略,现简要论述如下。
1高职院校实训资产管理现状
当前形势下,已有多项教育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非固定资产实训资产管理工作中均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①归口管理不当。在许多高职院校中有一些尚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非固定实训资产,品种繁多,数量巨大,单价较低,其市场采购、日常使用及管理等均由各自使用部门负责,在院校的实训资产管理工作中并未对其进行科学的归口管理。②采购前期论证随意。对于①中所述的不达标实训资产,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均未对其制订科学、详细的采购计划,且对其产品供应及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如对于产品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质量、供货条件、价格及交货情况等未实施即时管理和评价。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并未依据市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也未进行产品问价、采购活动,采购前期论证随意性较大,易导致资金占用过度,造成采购不足或采购过量的情况。③缺乏相应管理制度。部分高职院校在(依据既定的资金预算执行情况下)管控(非固定资产)实训资产的采购总额时,尚未建立完整的资产使用与管理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均是由资产使用部门保管和负责,缺乏院校监管,易导致其价值减损。④实训资产管理信息联动不佳。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其均未建立科学、先进的资产管理技术、保管与领用机制等,无法对不同部门中实训资产的采购、保管等工作进行统一调配,资产管理信息联动不佳,易出现采购重复的情况,浪费资源。
2高职院校实训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有效实施
2.1实训资产内控制度的建立
面对高职院校实训资产管理工作现状,当前环境下我国各大高职院校需结合校内实际情况,通过院方财务部门专业人员,组织行政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等集体商议和讨论,制定和建立实训资产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市场采购、产品信息保管、资产使用与管理等多个方面,例如:分级管理网络制度,要求院校内不同部门的实训资产管理工作需采用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及“责任到人”的管理网络,并指派相应管理人员(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等)。同时,高职院校中各个部门需依据非固定资产实训资产的特性,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例如:建立账目,保证账册完整、信息更新及时,以确保账册、账卡与实际账务相统一。
2.2管理制度实施
在建立实训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各大高职院校需引导各部门积极落实并及时调整,具体表现如下。①要求校内各部门提供准确、详细的资金预算,且不能由各自部门中直接说了算,而是需通过相互之间的交叉交流、讨论,最终得出相应的预算结果。②依据实训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采购的合理性进行审批,评估或判定其是否为闲置、重置,并要求相应管理部门定期对其进行清查和盘点,保证各项资产信息准确、可靠。同时,在实训资产管理制度试运行过程中,院校的财务部门专业人员需及时对制度运行情况进行科学梳理,对部分需要改进的细节提出解决方案,以保证管理制度正式运行顺利。例如:实训资产管理部门需制定完善的“资产明细账”,并定期与财务部、使用部等核实校对,做到真正的账实相符,避免重复或遗漏。当物资入库时,各部门需严格审核和验收采购单据,并准确填写对应物资的名称、采购时间、供应商、场地、规格、价格及购买数量等,依据入库单据进行登账处理;若学校购买的物资到账后,物资管理部门需对其进行现场验收,一旦发现差错,及时寻找原因,与有关部门交涉联合制定解决策略,并经过集体探讨和试运行成功后,才可正式通过。总之,当实训资产管理制度正式实施后,管理人员需定期评价其实施结果,并针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或反馈信息,以持续改进,使管理措施获得良好的实际运用效果。
3实训资产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3.1注重前期采购论证
现阶段,各大高职院校在实施或运行实训资产管理制度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或控制其前期采购的随意性,但其论证仍不够充分,如未全面考虑“同类资产”之间的“互相抵触”作用。例如:某高职院校在2015年与2016年分别采购了用友ERP财务管理系统、网中网会计综合实习的平台等,二者属于同类实训软件,如此一来就造成了资产浪费。此种情况下,实训资产管理部门需提前做好前期论证,有目的性地减少同类资产采购,并考虑同类的专业实训资产是否可共用,以减少整体预算额度。
3.2培养管理人员资产成本意识
现阶段,在一些高职院校实训资产管理部门中,许多资产使用人员自身不具备成本意识,往往单方面地认为采购的是院校资产,尚未形成成本意识,该资产最终成了学院办学成本;再加上,校内实训资产管理工作并未涉及网络信息化平台,其仅仅表现为表格形式,甚至有些单纯使用手工处理账页。尽管该项工作由多个部门的管理人员互相兼任,但其管理效率仍较低。故当前环境下,各大高职院校需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借助现代化教学软件对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实训资产管理培训,并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各项管理信息数据同步,以培养和强化管理人员的资产成本意识,提高其工作效率。
3.3对实训资产进行科学估值
对于部分高职院校来讲,其校内多存在一些闲置的、无法产生价值的实训资产,同时各个使用部门又无法对其进行随意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资产的管理成本。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需对这部分闲置的实训资产进行科学估值,并于校内建立实训资产“退出管理”机制,若确定资产无价值,可一次性集中处理,避免资产浪费。
3.4实施实训资产分管策略
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中层以上的领导者,大多数均处于一线教学岗位,或者是某专业领域的教育专家,其工作繁忙,压力较大。此种情况下,学校可考虑分摊资产管理职责,让每位中层以上领导分管某专业的实训资产采购、使用与监管过程,必要情况下可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交叉审核开展管理工作,以增强资产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以取得良好的实训资产管理效果。
4结语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实训资产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相应的管理制度缺失等,从整体上来讲管理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各大高职院校在校内管理工作中结合当前环境下的资产管理现状,建立、完善并有效实施实训资产管理制度,同时还需从注重前期采购论证、培养管理人员资产成本意识、实训资产科学估值以及实施实训资产分管策略等多个方面对管理措施进行适当优化,以取得良好的实训资产管理效果,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篇7
“互动式”教学模式, 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 改变“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学习模式, 教师由原来知识的传授者的转变为相关知识的解答者以及具体问题的提出者, 教师是本门课程的策划人, 而学生才是真正的参与者。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互动式”教学模式更加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和教学内容的实践。目前在黑龙江省《标志VI设计制作与实训》这门课程在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和高职院校中均有很高的开设比例, 但两者有着本质上区别, 如果不加以改革继续按照统一的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 就必将会导致艺术基础相对较弱、学习自主性不强的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了大面积的厌学情绪。因此, 本门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一定要针对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在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更多的让学生去主动动手、实践, 提高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针对高职院校《标志VI设计制作与实训》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2《标志VI设计制作与实训》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建构
在《标志VI设计制作与实训》课程中,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构将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从理论环节、认知环节、设计实践环节来进行设计。
2.1 理论环节, 提出问题
在整个课程中, 理论环节的内容及其重要, 学生将在这个理论教学这个环节中初次接触到具体的标志和VI设计内容, 授课老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需要将大量的关于标志与VI设计的最基本的原则、常识等传递给学生。高职学生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理论性知识接受能力不高, 如果进行大量理论知识的枯燥的灌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厌学的现象。怎么通过相对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本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呢?那就是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要先去给学生提出问题。在我们用一种相对枯燥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概念之前, 老师可以试着先设定一些问题让他们独立进行思考, 例如:“如果我们购买任何一个商品如果没有标志设计, 你会对这个商品的质量要把握吗?”“能否说出几种自己见过的比较印象深刻的标志设计, 能否说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具体的区别?”等等, 学生在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 通过教师的引导就会了解关于标志的功能与分类、标志与VI设计的原则和标志设计形式法则等最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 而这种通过特定学生独立思考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更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
2.2 课程认知环节, 学生独立展开调研
传统的《标志VI设计制作与实训》课程教学在理论环节结束之后一般会直接进入到实训的环节, 经过几轮的教学试点, 我们发现如果理论部分结束后直接进入设计实践环节, 学生的实训环节一开始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对标志与VI设计的盲目, 设计作品往往也会流于形式, 经不起推敲。所以高职院校《标志VI设计制作与实训》课程应该在理论环节之后让学生独立去进行市场调研。这个深入认知、市场调研的环节绝对不能停留在教室里多媒体图片来展示给学生。所以在这个认知的环节中我们不妨让学生走出教室, 到市场中去做调研, 去自主对标志和VI设计展开一个更深层次的认知。比如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到大型超市、商场去研究各个类型知名品牌的标志和VI设计作品, 带领学生到大型的印刷厂学习印刷相关工艺知识、纸张选用相关知识, 在经过了调研之后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也为他们在接下来的实训环节提供了很好的理论知识保障。这一环节教师应该在学生展开调研之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安排, 明确调研地点、调研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调研, 在市场中, 在调研、分析的过程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就会避免学生调研的盲目性, 真正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达到真正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2.3 分组进行实训环节, 从基础设计到命题设计
设计实训环节可以说是本课程重点, 是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完之后对自己动手能力的一个检验,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 老师往往在理论内容讲解完之后, 就直接布置具体的标志设计企业和相关的设计要求, 然后让学生查进行设计实训, 老师在旁边对学生进行辅导、提出修改意见,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刚刚能够进入设计状态时, 课程已经结束了。在整个实训实践环节中, 很难充分挖掘出学生潜在的设计潜力。所以传统的实训方式不能满足高职院校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
2.3.1 分组进行标志基础设计练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视为一个设计团队, 在小组正式进入命题设计实践环节前, 可以先做一些基础性的设计练习, 例如“将数字0-9进行变形处理有几种可能性?”“将三个三角形、三个矩形按照不同方式进行排列组合”, “将不同的汉字进行变形处理”等。通过这些练习, 学生们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挖掘出他们的设计潜力。而老师在之后点评他们尝试的作品时, 适时地穿插字体设计、形态构成等细节要点, 提醒他们要把这些造型细化、以及对每个小组基础设计中出现错误的地方提出改正的意见。基于这样的一种交流过程, 学生很容易对于标志与VI设计的程序和基本技巧形成一个较深入的认识。
2.3.2 分组进行命题设计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 在设计实践环节中掌握展开创意方法的意义远远大于仅仅学会做几个标志的意义。当学生在实训环节中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能够独立地在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行之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 那么在整个设计实践过程中便会无往而不利。因此, 在标志VI设计实训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这需要授课教师在提出设计的题目时就要充分考虑。而设计挑战性大、有代表意义、没有对设计过多约束的命题, 往往会极大地挖掘出学生的设计潜力。并且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能够极大地发挥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调的能力。实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者共赢。
2.3.3 设计评价
经过了几周课程的辛苦努力, 每一个小组完成了若干个标志设计和一套完成VI设计手册作品, 老师应该为每个设计团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 让学生小组派出代表讲解他们的标志和VI设计作品, 并适当的模拟出真实设计企业比稿竞标的场景, 让各个小组在最后展开竞争, 老师做设计作品的最后讲评, 这不仅是对学生作品的一个肯定, 而且也给同学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实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3 结语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篇8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校外实训基地
一、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高职院校为更好的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16】)中所提到的要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和推进校外定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精神,都纷纷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辽宁理工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企业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充分利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重中之重。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更好的实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以培养熟悉连锁企业业务流程、能在连锁零售企业一线从事门店营运与管理、营销策划、商品采购、物流配送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在校两年的学习,对相关的专业理论课程知识已经掌握,必须通过相关的实践课程来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训练,可以积累一定的实战能力,这样就克服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而且,校外实训基地还弥补了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校内实训基地只能为学生更好掌握理论知识提供仿真的模拟环境,而校外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场景,十分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曾经在校期间多次亲临大润发超市、大商集团千盛购物广场、新玛特购物中心参观实训,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机会
现在的就业单位对学生的实践经验要求很高。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可以更好的体验企业的环境,熟悉相关行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中进行实践,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就能更快的适应企业。
(三)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专业建设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外的实训指导教师可以根据社会岗位需求的变化开发出新的更贴近实际岗位需求的实训项目,学校可以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更好的发现学校在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目标及教学计划方面的若干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宝贵意见,使得专业教学内容更好的和企业岗位能力贴近,培养的人才也更适应企业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还能承担起师资队伍的培训,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一)选择稳定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专业建设中,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建设内容。实训基地的选择要优先考虑企业管理水平高、企业形象好、和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相符合的企业。经过双方协商,签订长期的合作意向,为学生提供实训项目的学习和顶岗实习,保证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作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以和一些大型的连锁超市、便利店、商场、百货等建立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就业和实习实训提供场所。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已经和锦州市的知名企业如大商集团千盛购物中心、新玛特购物广场等零售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的课堂实训和综合实训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二)要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而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方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学校方面,要为学生实训选聘优秀实习指导老师;作为企业要选派能工巧匠的专业人员在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发挥作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通过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可以使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得以更好的开展。
(三)要对校外实训基地加强管理
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对于实训基地,学校一方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在教学方面,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定,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和管理,加强纪律,完善考核过程。另外,实训内容也要符合就业岗位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与实训企业共同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实训水平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重要的是加强对教师与学生的管理。实训指导教师实训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训的效果。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可以由学校一方选派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来担任,也可以深入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能手、能工巧匠来担任。师资队伍的培训,可以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或没课时间深入到企业学习,充实自己的实践经验,增强实战能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也准备利用暑假的时间选派青年教师到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师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这个平台进行企业学习,可以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利于课程改革,使人才培养的目标更贴近企业的实际。
实践证明,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依然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转变高职教育理念,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办出特色的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勇霞,鲁大圣.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8).
[2]王远,沈洋.关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0,(3).
高职物流管理实训室建设的思考 篇9
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是其它产业发展的“加速器”。近几年,国家对物流业重视程度日渐提高,物流业投入力度明显加大。2009年,国务院制定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加大对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随后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政策。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常委会开会研究布署加大财政教育投入与促进物流业发展。会议决定从税收、土地政策、降低过路过桥收费和加大物流业投入等八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迅速发展的物流行业也拉动了物流人才的巨大需求,物流专业人才一跃跻身于国家十二类紧缺人才的行列。但是,高职物流专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较为突出的就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物流实训室,如何建设现代物流实训室,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是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应考虑的关键问题。本文就建立现代物流实训室作一些探讨。
一、高职物流管理实训室建设的现状
二、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定位
三、高职物流管理实训项目规划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实训基地建设论文】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10-27
高职院校实训管理08-28
高职院校考务管理论文08-14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09-25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现状及建议论文09-04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模式论文10-11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研究08-28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模拟实训10-21
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