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制度建设

2024-06-20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精选12篇)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 篇1

根据专业技术岗位实行竞聘上岗有关文件精神, 为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实施了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本次岗位竞聘, 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综合评价, 择优聘用。此次岗位竞聘必将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增强内部活力, 优化人才结构, 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动我院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情况

1. 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竞聘任职基本条件

(1)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 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 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 胜任本职工作, 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

(4) 具备相应专业技术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水平、业绩和任职年限。

(5) 服从工作安排, 具备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身体条件。

2. 竞聘方法

岗位竞聘实行按照岗位采取量化赋分的办法。按照量化赋分对竞聘人员排序, 根据分数由高到低进入相应级别的岗位。

3. 量化赋分排序方法

量化赋分包括基础赋分、高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赋分、科研成果赋分、教学课时赋分四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分数由高到低对全部竞聘人员排序, 然后算出竞聘者每个项目的相对分, 汇总竞聘者四个项目的综合分。

量化赋分满分100分。计算公式为:量化综合赋分值=基础赋分相对赋分值×权重 (%) +高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赋分相对赋分值×权重 (%) +科研成果赋分相对赋分值×权重 (%) +教学课时赋分相对赋分值×权重 (%) 。

按照量化赋分对竞聘人员排序, 根据分数由高到低进入相应级别的岗位。

二、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1. 量化赋分项目

量化赋分包括基础赋分、高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赋分、科研成果赋分、教学课时赋分四个项目, 每个项目又有具体内容。

基础赋分项目包括学历学位赋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与高校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一致赋分、获得现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年限赋分、年度考核赋分、综合荣誉奖赋分、辅导员赋分。

高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赋分项目包括教学成果奖赋分、教学名师赋分、特色专业建设赋分、精品课程建设赋分、教学团队建设赋分、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赋分、教改项目赋分。

科研成果赋分项目包括论文类、项目类、科研奖励类、专利类、教材著作类。

教学课时包括理论教学课时和实践教学课时。

2.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经过分析, 可以看出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下列素质和能力。

(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 具有较高教学能力。

(3) 具有一定科研能力。

(4) 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 注重师德培养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认真学习、拥护和执行党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发挥道德示范和行为引领作用, 以教师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

2.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学工作, 进行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指导学生各类学习竞赛与科技创新等,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主持或参与本专业教研与教改项目, 进行教学教改研究以及专业教学体系的开发。

(2) 带项目或课程到国内相关院校学习, 学习先进的课程体系开发理念, 探索工学结合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模式。

(3) 到企业进行培训或顶岗实习, 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4) 进行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的建设。

3. 提高教师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加强科研团队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提高教师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

(1) 加强对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培养, 激发科研兴趣, 增强科研意识,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为教师提供攻读硕士、博士的机会, 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通过举办科研讲座, 为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 加大科研奖励的力度等, 营建良好的科研氛围,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大力引进或培养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营造学术气氛, 以学校到系部建立完整的科研机构, 带动教师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3) 立足于地方经济并服务于地方经济,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 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以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领域作为切入点。通过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为企业培训员工、与企业共同合作研发新技术。

(4) 加强科研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科研申报、立项、监管、评价制度, 严格规范科研行为, 保证科研质量。

四、结语

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教师能力的主要标准, 注重师德培养, 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学工作, 进行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指导学生各类学习竞赛与科技创新, 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加强科研团队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总之, 通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师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 全面促进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向隅.高职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8) .

[2]陶加煜, 刘繁荣.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研究[J].江西化工, 2011 (4) .

[3]曹建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4) .

[4]刘东菊, 吴玫, 秦虹.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J].职教论坛, 2012 (1) .

[5]方晨, 吴怡, 张虹, 石建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J].科技信息, 2011 (5) .

高职院校制度建设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途径

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群体行为,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和学生行为规范与思想道德的体现。优良的学风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是学校创品牌、树信誉、求生存、谋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一、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连年攀升,每年向社会输送一大批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社会、企业也对高职教育寄予厚望,希望能从中获得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发展引进、积蓄可靠的人力资本。但是,纵观近年来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学习风气和学业状况却难如人意。高职院校中学生普遍存在消极怠学现象,对学习缺乏热情,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大,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找不到学习的乐趣,抄袭作业、逃课现象、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也有学生的主观因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30年来,新生事物不断出现,一些消极的、陈腐落后的东西也随着市场经济直接或间接渗透到学校中来,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此外,社会上普遍的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的价值观或多或少的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信念。高职学校普遍办学时间不长,发展速度过快,在人文底蕴积累和师资力量上有所欠缺,自身教学改革滞后,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挫伤了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内容老套,方式呆板,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自身素质不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缺乏理想和抱负、缺乏时代使命感、缺乏努力拼搏精神的现象。学生不能合理的自我定位、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能力较差,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没有目标和计划等。加之当代许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带有盲目性,通常在家长的要求下或分数不够等原因,填报了或被调剂到自己并不了解或不适合自己的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考生进入大学后由于没有基础,也缺少兴趣爱好,经常会有进错门或选错位的消极情绪,往往陷入一种被动、消极的的学习状态中。

二、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途径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需要在课堂、宿舍、各种活动场地全程参与,需要学校、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四方的共同发挥作用。

(一)学校的作用。

学校在高职学风建设过程中起着总领全局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校园软硬件建设以及合理开展学生活动三个方面。

1、规范学生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学风建设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奖学金条例》等学生激励机制和《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等学生约束机制,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和警示学生严格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有针对性地选取学风状况观测点,对学风进行动态监控,重点考察到课率、作业上交率、考试不及格率、各种资格证书通过率等,对晚自习进行严格的考勤和管理,确保自习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优化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美丽幽静的校园生活环境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外部客体。它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拼搏进取。高职院校宣传栏内的内容要有教育意义,而且要经常更换。教学楼、图书馆悬挂科学家和伟人的画像、名言警句。此外,高职院校要保证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到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更新实验实习设备,增加图书藏量等方面上,为建设良好的学风提供物质保障。坚持全员育人,学院领导、各职能部门、系分工负责,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3、合理开展学生活动,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途径。

学生活动要开展得好,要想与教学工作形成良性互动,必须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将学生活动场所纳入学院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努力建设一批条件完备、设施齐全、相对独立的学生活动场所,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内在需求。

(2)开展各类有利于专业教学的学生活动,围绕思想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三大主题,重点扶持开展以锻炼专业技能、服务专业教学为目的的学生活动。

(3)通过就业竞争教育,让学生了解目前人才市场供需情况的严峻形势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习,从而深入推动学风建设。

(二)专业教师的作用。

1、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理想。

专业教师要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对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认真做好专业前景与发展的教育工作。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来校举办学术报告会、专业座谈会、人文讲坛等,组织学生外出参观企业和单位,使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的特点、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让学生看到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要求的复杂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让学生认识到个体与外界需求之间的差异的存在,促使其产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专业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白只有现在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施展才华,发挥作用。

2、严格教风促学风。

教师的思想行为、学识水平等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严谨的教风具有启动、导向、激励和约束功能,必然对学风直接产生深刻的内化感染作用。教风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质量,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教师应善于掌握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规律,认真备课,教学内容紧扣行业现实,不断更新教学组织形式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教务处、系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关于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更好的从事教学活动。

(三)辅导员的作用。

辅导员通过深入课堂、寝室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学业动态,同时了解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任课教师交流,使他们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的互帮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辅导员在发现情况后,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单独谈话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敦促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辅导员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竞赛、学习研讨等活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橱窗和校园网等形式营造校园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加强学风建设的宣传;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等措施带动学风建设的发展,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稳定的健康的学习状态。

(四)学生的作用。

1、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问题,是良好学风建设的基础,要通过建立健全教育机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高职阶段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遵守纪律、自觉学习。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要尊重学生的自我与独立意识,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毅力,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培养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行为,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主管理能力,将“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行为习惯逐渐走上奋发向上、积极自主的良性发展轨道上。

2、重视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

高职院校要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必须以抓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和学习上的榜样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大多数学生形成符合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对个别学生产生影响力和感染力,使之逐渐同化。一旦某种行为表现为习惯,成为一件愉快的体验,学生的学习就会进入“乐学”的境界。如建立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联系制度,每一名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联系一名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进行辅导,潜移默化地对周围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探讨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建设良好的学风,是学生学习成才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是社会评价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标准。高职院校的学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优良的学风能使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因此,有效地发挥学风建设作用,积极营造一个健康、文明、进取的校园氛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如今,学风建设存在很大的问题,影响学风建设有社会大环境、学校因素,还有来自家庭和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接下来进行探讨。

1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社会较之以往更为复杂,所谓的一切向金钱看齐的成功论影响了现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的舆论、享乐主义至上、充斥的世俗文化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品德思想。大学不再是象牙塔,较多学生不再心平气和地面对书本,厌学之风弥漫。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不利于学风建设。任课教师只负责教学工作,只进行业务教学,这在相当程度上不利于学风建设的开展,教师和学生对学风建设的内涵理解也不统一。同时一些教师的教风也存在着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年不变,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很差,学生学之无味。学生工作管理队伍水平良莠不齐,思想政治的教育更多地是实用主义上的说教,而缺乏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过于简单,缺乏必要的行之有效的系列措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生最本质的思想问题未解决。

学风建设最重要的主体是学生,主体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学风建设。在知识无用论大行其道的环境中,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迷茫,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学习很被动随意,认为读大学只是拿文凭,混混即可,平时不努力,不听讲,考前靠着划重点,以六十分及格万岁为目标。还有部分学生高考失利,就读高职院校只不过是自己的无奈之举,缺乏自信心,入学后也没有从失利的高考中走出来;部分学生对所选专业不了解不满意,以及就业前景迷茫,处于消极学习。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们只注重分数,而忽略了全面素质的发展。孩子不能输在起点上,很多家长们因自身的水平能力有限,将孩子送这送那学习,补课、培训等就是孩子们的全部生活内容,以及整日传达着读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等思想,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们等到了大学,离开了家长的监督,过着自由日子,学习成为无关紧要之事。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不良的学风状况。

2 学风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在建设,要有科学的思路,具体的方法和有效的保障机制,因此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方面多管齐下,多方采取措施,创建优良学风。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和正确的人生目标,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引导、熏陶和育人功能,开展“名人进校园”活动,邀请成功知名人士讲述其奋斗经历,以成功人士的事迹鼓舞大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更新学校的教育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学校应该结合当前的新形势,积极开展学风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分析教师以及学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从而制定学风建设的战略目标,把各项学风建设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做到齐抓共管。在学风建设中,需要管理制度、师资队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后勤服务等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学识和技能有着教导和给予的作用,教师不应该只教不学,或以教代学,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要转变为探究式教学、核心技能培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外成长,将教学从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以创建开放式、互动式、双向式的教学模式,共同担负起学风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管理队伍工作者是在第一线从事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学校要通过完善辅导员和班主任的量化考核办法,同时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指导和督促,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更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方法,促建优良的学风建设,真正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校园氛围。

全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风建设。学生既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也是学风建设的载体,学风建设的成效反映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外在行为中。①学校要从新生入学时的始学教育为主,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通过专业座谈会,以及专业概论课的剖析,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在市场上的广阔发展前景,明确了解专业的特点、就业方向、专业优势、培养目标等,激发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对于老生则要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召开就业指导讲座、模拟招聘会等,让学生及早了解社会职场要求。此外,还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全程教育,如邀请学术界知名的专家、教授,通过学术报告会、专业座谈会、外出参观或结合本专业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②发挥学生干部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是学风建设中的排头兵,要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带动广大同学组织参与学风建设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共同参与的学风建设氛围。③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寓教于乐,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④健全评优评先制度,完善学风建设激励机制,把学风建设中的活动内容及表现与评先评优等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

百年树人,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新时期学风建设,通过全社会的支持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英燕,黄慧明.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33).

[2]李波.浅谈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3(02).

[3]黄秀玲.如何提升新时期我国高校的学风建设[J].价值工程,2011(25).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制度建设探析 篇4

一、实习动员制度

实习前的思想动员是决定顶岗实习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 怎样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的目的和顶岗实习对学生的益处, 能使学生通过实习获得哪些知识和技能, 事关顶岗实习的成败。实习动员制度主要包括如下措施:①在上一届学生实习总结时派下一届的学生代表参加总结大会;②在全系教师中进行动员, 使全体教职工都高度认同顶岗实习的意义、目的;③在去实习前1~2个月召开实习动员大会, 并做出详细部署, 让学生了解实习的内容和一些具体事项,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解释和修订细则;④对少部分同学的畏难情绪, 要有针对性地指定专人进行疏导;⑤给全体实习学生家长发出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 详细说明组织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并附上“顶岗实习安全保障制度”“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 以寻求家长的理解。

二、驻厂指导老师管理及评价制度

要求带队老师除了要遵守学生制度外, 还要有具体的目标管理任务, 如:思想工作, 同企业、家长沟通、安全教育、生活服务以及如何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等, 主要职责应该包括:

①做好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实习学生的基本情况, 实习的总体安排等;②组织学生学习顶岗实习管理细则, 使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实习纪律要求及注意事项等;③抓好实习中的组织管理工作, 成立实习小组并确定各实习小组的组长, 并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 有条件的召开全体学生大会, 及时指导实习工作;④主动协助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生产工作管理, 代表学院与企业沟通, 负责处理突发事件。遇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系部和实习单位双方负责人报告;⑤实习中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指导与检查, 防止走过场;⑥对实习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安全负责, 关心学生的工作、生活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情况, 维护学生的利益;⑦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 对不安心实习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 指导学生安心完成实习任务;⑧实习结束后要认真进行总结, 对本次实习工作进行分析与评价, 找出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对今后的实习工作和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⑨实习期间以是否发生安全问题和顶岗实习流失率作为带队老师的工作成效考核依据。

三、顶岗实习企业选择制度

开展顶岗实习, 学校和企业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首先是考察并选择实习企业。在选实习企业时应满足如下几条:①实习企业考察人员应在学生顶岗实习一个月以前, 对3~4家相关企业进行考察, 并认真、准确地填写《顶岗实习单位考察表》;②实习单位应选择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生产任务较饱满和声誉好的大、中型企业;③在确定实习单位时, 必须事先对企业进行认真的实地考察和论证。重点考察企业的规模、声誉、生产组织、工作环境、管理水平、实习岗位、企业文化、企业周边情况、住宿条件、劳动卫生医疗条件、饮食、业余文化生活等内容;④考察企业时, 除由企业人员带领考察以外, 考察人员必须私下单独与企业员工交谈, 重点了解企业的劳动保护、每天工作时间、每月休息天数、加班情况、工作与生活氛围、工资与福利待遇、是否准时发放工资等情况, 做到掌握真实的企业情况;⑤考察企业时, 考察人员必须做到三到:第一必须到学生准备实习的岗位, 了解该岗位的劳动强度和是否具有危险性等情况;第二必须到员工宿舍, 了解住宿条件和安全情况;第三必须到企业工人食堂就餐, 了解饮食情况;⑥确定实习单位后, 学院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对与企业要签署的合同进行慎重的研讨, 经全面考虑并与企业沟通后, 再签署合同。

大专高职院校德育建设论文 篇5

要培育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当代大专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需要我们从理念上,管理上,工作方式、方法上创新,为学生成才和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最终培育出适应社会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接班人。

关键词 大专高职 德育 思想道德

大专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光要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对于个人的职业素养,道德修养更加需要培养和塑造。

德育在学生的以后职业中,甚至一生中都占据的重要的地位。

1大专高职院校在校生的思想特点

大专高职院校在校生大都是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年轻,社会经验不足,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坏境的影响。

基本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源上看:参差不齐,也不排除有好的优秀的学生,文化素质较低,道德意识水平不在同一水平。

农村城市多元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不足,同时社会对他们存在偏见,找工作尤其明显,更加会导致自卑。

(2)价值观上,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在新时期的时局下,心里脆弱,遇到问题困难,就会有极端的想法,郁郁不振。

爱攀比,赶时髦,对思想道德基本无视。

三年混个文凭结束,还有些问题青年的种种问题,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思想觉悟上,政治觉悟和理想被现实社会所左右,处理事情大多会从利益出发,而不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人文素养,公德意识有所欠缺,表现更多的自我为中心,心里承受力差,适应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学校环境影响。

(4)未来职业规划上,大多数对未来是渺茫的,年轻气盛,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实际的行动少之又少,再加上大环境下,一般的大学本科生都不好就业,因此他们内心又是有压力的,或多或少会有自卑,对未来有期待也有害怕。

2大专院校辅导员管理工作

对学生要倾注我们的爱心,但不可以是溺爱,结果在学生面前毫无威信可言,那班级就不好管理了,一定要以严中有爱,亦师亦友的基本原则。

这里主要探讨三类型的学生的教育:

(1)身心有恙的学生,尤其是心里方面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的必要性,班主任要亲切加密切的关怀,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适当地组织些活动,让每个人都融入集体,另外还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单方面的学校教育很明显不够,还需要家庭给予的温暖。

(2)学习不积极者,软硬兼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适当的惩罚和督促也是有必要的,一定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问题学生,对该类学生一定要严加管教,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另外还可能需要班主任的更多付出,甚至不一定有所回报,宣讲一些过往的例子,以情动人,奖惩分明,适当的褒奖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大专院校思想道德课程建设

首先,思想政治课程基本上在不被重视的位置上,仅仅是其他学科的陪衬,课堂的形式也仅仅是拘泥于形式,很少注重结果,考核也基本都过,完全得不到相应的重视。

其次真正科班出身的老师少,很多都是从其他专业调过来,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再一个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其主要精力都在专业课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适时做出相应的改革:

(1)大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根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会做人做事。

(2)切实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是坚定的道德立场和高尚的人格,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鲜活的案例,新鲜的事迹,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学方法上,提倡课外实践,比如说一些志愿者服务,社区义务劳动,还有一些公益活动,福利院,敬老院等等,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助人为乐”,满怀感恩之情,真正达到学有所成。

4大专院校学生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跟德育建设有很大的关系,说的最实在的就是大专出来能够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专业技能知识大多数都能够掌握,能够直接为用人单位所用,这点毋庸置疑,但是与上下级的交流,同事间的沟通,这种语言上的修养,不是那么容易学来的,倘若专业知识再好,与人交流有问题,怕是今后的发展不会那么顺利。

在这里,我们就要多加提醒德育建设的重要性。

体现的具体点,就是跟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发展,小中见大,引出做人要正直,人品要端正,切莫随波逐流,要坚持内心的那片真诚,方能为今后的职业道路铺上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总之,加强大专高职院校的德育建设并不能够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精力,需要从以往的观念改正过来。

以学生为本,但是也需要强制方法,重在感化与引导,同时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辛勤劝学,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给学生指出德育甚至更加重要,为每位大专生树立起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最终建设我们的国家,根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争取使每位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人。

参考文献

[1] 王雅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53-543.

[2] 朱龙凤.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3] 陈群辉.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职业圈,2007(4).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前提。长久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团队的建设不够完善,导致教师严重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从而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市场的要求。高职院校为市场提供人才,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质量要求已经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校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1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市场提供人才的主要载体之一,因此为了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1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改进教学模式的需要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部曾指出并要求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呈现出的普遍状况是,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虽然部分学校已经引进了一批具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教师,但是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践教学的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导致大部分的学校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为了改进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2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促进教师进步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进步发展,学生的思想也越来越多元化,对知识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导致部分教师难以应对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多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对自身的知识储备也要逐步更新,并且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技能的人才,从而适应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些高职院校已经吸收了一些具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这就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契机,教师之间要积极交流沟通,互相学习,优势互补,以此共同进步。

1.3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

想要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需要促进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改革。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是围绕专业理论课展开的,很少有涉及到实践课程的安排,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设置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实践课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根据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改进课程内容,主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安排,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然而,想要实现课程改革,就要拥有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因此加强其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友好合作,才能进一步实现课程体系的改革。

2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对学生、学校以及社会市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

2.1 培养高技能的引领者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培养具有较高技能的引领者,一个良好的教学团队必须要有一个高技能的引领者,这样才能带动其他人的进步。高职院校要注重引进优秀的人才,培养成为具有了解专业最新信息和掌握相对应行业职场动态的多元化引领者,从而更好地引导别人共同进步。在招收专业教学人才时,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教学经验和专业工作经验,这样的人才更容易被培养成引领者,而且其对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才能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2.2 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职业人才,是为市场提供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主体。高职院校努力与企业合作是提高教学团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密切与企业相联系,获得企业对学校的支持,给教学团队提供一个良好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平台。现在的许多教师并不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经验,这就要求学校为了建设一支高能力的教学团队,应该尽力为教师制定与其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并督促其定期参加顶岗实习,以此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为高职院校建设教学团队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老师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知识储备也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学生的知识需求,此类问题逐渐显现,亟待解决。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及时地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优化教学模式,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和专业,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有效促进教师对自身的提高。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训练,在教师原有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这样才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

3 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高职院校主张以职业教育为核心,主要为市场提供实用性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建设教学团队,注重加大师资力量,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教学经验要求也要十分严格。这样才能吸收更好的师资,才能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给社会市场提供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先成.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科技风,2011(12).

[2]李峰,赵雪云.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4).

[3]李光寒.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04).

作者简介

刘仪凤(1964-),女,汉族,河北省人。学士学位。现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服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银俊鹰(1974-)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人。硕士学位。现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车辆工程。

作者单位

高职院校学科建设 篇7

一高职院校加强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 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 它是按照职业分类, 根据一定职业岗位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作用日益凸显。学科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学科水平的高低同样也成了判断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主要依据。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 高职院校需根据社会发展要求, 不断完善学科结构, 做好学科建设工作, 这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渐将关注点由专业建设转向学科建设, 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 高职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首先, 办学思想不明确, 办学理念严重滞后, 以生源扩张为招生目的, 片面追求办学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其次是学科梯队建设滞后, 结构不合理,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此外,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为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功能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 主要是由于校企双方的价值取向不同, 不能很好地将教学和生产相结合;如果只重视生产, 不重视教学, 忽视培养人才, 学校的实训目的难以圆满达成;如果强调教学, 忽视企业生产, 则企业就会失去合作动力。

三高职院校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对策

1. 明确办学方向, 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办学理念和特色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源萎缩是许多高职院校面临的突出问题, 面对教育供求市场的自主选择, 如果学科没有特色和社会影响力, 其发展将难以为继。学科特色是最重要、最具直接影响的, 只有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融合地方经济特点办出特色, 才有竞争力, 才能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中起到创新和主干作用, 学校才能成为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开发基地, 否则学校会陷入生存危机。

2. 优化结构, 改善管理, 做强学科梯队

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知识更新与补充, 对于引进的高学历人才, 应注重提升其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还要特别注重在学科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下, 根据学科建设的重点, 坚持按照“按需引才、严格把关”的原则培养和引进人才, 完善分配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切实做到“一流人才创一流业绩、享一流待遇”, 建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优秀学科团队。学校也可从企业聘请行业资深专家作为兼职带头人, 承担学科建设规划、方案设计、教师培养等工作。

3. 创新思路, 深化校企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

在校企合作方面, 学校可联合先进、骨干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用于生产、创造利润, 同时以生产环境培训学生;将应用开发类的企业难题和生产实例融入教学, 让学生参与项目的研发, 企业将研究成果用于生产;依托实训基地开展课程教学, 按照企业化要求对学生进行培训和考核, 企业通过考核引进人才。在实训基地或研发中心内, 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技能应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企业通过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和实训平台建设等过程, 获得“订单型”员工。

四结束语

总之, 加强学科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必须牢牢抓住学科建设这一关键点, 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 不断创新, 建成优势、特色学科, 培养优秀人才, 彰显特色办学理念, 为自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也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智力及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陆军、宋筱平.关于学科、学科建设等相关概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 (6)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初探 篇8

一、注重学生心理与团队建设

1. 社会的飞速发展, 促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复杂, 高

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对于环境和专业学习的适用性,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性等问题显然是非常迷茫的。因此, 在实践中积极创建大学生心理社团, 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学风建设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同时代、专业、年级和生源的学生都有其心理的特殊性。通过组织培养大学生心理观察员、建立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站、定期开展心理沙龙、心理健康讲座等社团活动, 可以广泛及时地了解和排除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有效缓解专职心理教师人手不足的困境,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 加强学生团队建设, 以良好班风促学风。

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团队对于促进学校学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优秀团队的灵魂。我们通过党建教育、党群学习座谈、党团联席交流等活动形式, 向学生传授党的政治理论基础, 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同时, 积极推进党、团、群干部晋升与发展平台的创建, 从而推动整个班级形成求知上进、生动活泼、团结互助、争先创优的良好班风。 (2) 知识教育是培养团队的基础。系统的学习专业文化和人文科学, 培养学生养成开放式的兼收并蓄的学习习惯。作为优秀的学生团队, 在广大学生中想要发挥“标杆”作用就要克服工作任务重学、习时间紧等困难,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 这样才能得到同学的认可和尊重。 (3)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团队建设的关键。学生团队工作能力的锻炼、特别是干部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突出环节。让优秀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 展示各方面的才能, 逐渐做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 (4)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团队建设的基础。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优秀学生团队的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广阔的胸怀、团结协作的品质、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应激能力和自我适应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形成良好、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

二、健全学风培养机制, 倡导诚信、养成教育

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 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则、规范和品质, 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根基, 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

1. 加强诚信建设必须在教育上下功夫。

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应有计划、有组织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育目标要明确。

2. 诚实守信, 重在实践, 贵在养成。

从实践中逐渐养成诚信的品质是解决学生诚信问题的根本方法。

3. 制度保证是培养学生诚信的有效措施。

从制度与规范两大环节着手, 形成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

4. 作为一种道德规范, 诚信教育应强管理求实效。

充分发挥“自律与他律”等多重约束作用, 从而促进尊重诚信、鄙视失信等良好风气的形成。

三、推崇校园寝室文化建设, 促进学风建设发展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结构中, 全国生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 因此在住宿学生中推进寝室文化建设、塑造文明和谐风貌成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又一重要因素。以“制度为基础, 文化为载体”, 将“寝室文化”打造成为学风建设工作平台中的重要内容, 紧密围绕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引导和规范学生在寝室生活中的行为举止, 建立、健全住宿学生档案制度, 将学生住宿表现情况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大学生思想政治考核等测试评审对接。广泛开展大学生“文明寝室”、“学习型寝室”、“免检寝室”系列的评比活动, 对自律能力不强、学习习惯差、学习主动性严重不足的学生, 通过发挥制度约束、监督, 氛围激励的推动作用, 帮助学生克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为更好的学习创造条件。

四、增强学生自我认知, 以职业意识训练与规划指导贯穿学风建设始终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于其培养对象而言, 如何帮助学生立足岗位规划人生, 对推进学风建设的整个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确定职业发展生涯, 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规划者的人生事业发展效率。对于高职学生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系统且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体系, 通过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在自我评估、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检索自己必须达到的目标、可以达到的目标, 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使学生完成学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 能够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

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 篇9

一、高职院校学风的现状

1. 学习习惯差。

与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 大多数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处于中下游水平, 缺少成就感, 对学习兴趣不大, 没有养成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旦失去外来的压力, 极易放纵自己, 造成学业危机。

2. 学习动力不足。

高职生的心态比较复杂, 但总体上是缺乏自信心, 学习目标不明确, 我们对东营职业学院工业工程系2700余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 调查中有60.1%的同学在进校后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具体的规划。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中71.9%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上了大学, 不必再拼命地学了, 只要混到毕业后有一份工作就行;11.8%的学生觉得高职院校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去甚远, 感到很委屈, 终日提不起精神, 牢骚满腹, 无心进取;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业已经到达顶峰, 再努力也是白搭, 不如现在轻松轻松。

3. 学习纪律不够好。

调查中, 39.7%的学生有迟到、早退甚至随意缺课现象, 74.4%的学生听课不认真, 49.5%的学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还有52.1%的学生抄袭作业。

4. 不良行为突出。

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良行为。通过调查发现, 有23.7%学生特别贪玩, 抽烟喝酒、打牌, 乐此不疲, 27.9%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 把学习抛诸脑后, 9.7%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交朋友、谈恋爱上, 以致荒废学业。

二、造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1. 学习动力激发不够。

学风的好坏与学习动力的强弱关系密切, 如果学生学习有十足的动力, 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能够珍惜时间, 讲究学习方法, 追求效率,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 反之, 又能促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形成良性循环。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相比, 高职生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动力不足。首先, 高职生无学位可拿, 考研、出国无从谈起, 因而弱化了学习的内在动因;其次, 高职生缺少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虽然目前有“专升本”的途径,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大部分学生是没有机会考取的;第三, 高职生由于素质较低, 一般没有能力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较高水准的竞赛, 学习上只是应付作业和考试, 缺乏钻研和创造的意识。

2. 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大学生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会经验, 思维能力、心理发展和行为举止显得幼稚, 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行为能力。不少学生仍未脱离高中生的心理行为, 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对学习不感兴趣, 且越来越放松, 生活随便, 最终浑浑噩噩度过大学生活。

三、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风建设是学校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是高校端正办学思想, 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育人环境, 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件根本性大事, 必须抓紧抓好。据了解,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近几年创建的, 它们一部分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重点中专、国办普通中专合并而成的, 一部分职业学院则是由原来的国家级重点中专与几所中专合并组建的。学校发展的时间短, 学校改革、建设任务重, 学生招生、就业的压力大, 主要精力都放在生存发展上, 有意无意地就忽视了学风建设。部分学校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 部分教师价值错位, 部分学生目标不明, 骂人、酗酒、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我院也有类似情况, 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 对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 没有主动地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 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有的学生道德水准、行为规范没有达到要求, 其教育与训练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并没有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四、改善高职院校校风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1. 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学校应该从院、系两级加强学风建设, 成立以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和各系部齐抓共管的学风建设工作队伍, 建立学风建设的网络化管理体系。同时, 以过程控制和目标导向相结合, 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相并重, 构建有效的学风建设体系。

2. 加强学生管理。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院、系二级学生管理体制和重心下移、压力传递、目标考核等学生管理机制, 努力创设出院、系职责明确, 全校齐抓共管学生工作的良好局面。实行严管、服务、发展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管理载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努力争取多样化, 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3. 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

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使人人向上的激励机制, 是创造优良学风的基础和保障。全面修订学生的奖学金条例、评优条例和学生评价体系, 不仅体现学生思想品德和知识学习, 更体现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等素质的提高。

4. 建设良好的教风。

学校应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实行课堂教学教师全面负责制, 建立教学检查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并建立学生教学信息监督员队伍。同时学校应该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 鼓励教师进修深造, 积极为教师创造教学条件, 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推动学风建设。

5. 建立健全学生状况预警机制。

辅导员和班主任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 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特别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 可以给予一对一的指导与帮助, 使他们及早走出困境, 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

6. 用多种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 大力扶持学生社团, 鼓励教师参与指导社团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团活动, 以强化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展各类科技、技能、才艺、文体、创业等竞赛和实践活动, 丰富与活跃学生课余生活, 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7. 对学风建设采取四字方针

1) 学风建设要“早”抓。把学风培养作为新生教育的首要任务, 要选好新生班主任, 特别强调做好第一学期的学习适应教育;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优秀学生的模范示范作用。

2) 学风建设要“齐”抓。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常规工作, 也应该和教师的教风、领导的作风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学风建设不仅要抓考风、学习记录等环节, 还关系到教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更广泛的内容。

3) 学风建设要抓“后”。在学风建设中绝对不能忽视对后进生的教育。虽然后进生的转化难度大, 却更有价值。学校各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如“一帮一”工程、师生结对、党员帮扶等活动, 帮助“差的班级”、“差的寝室”、“差的学生”, 共同进步。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篇10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

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 一般指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等建设为重点, 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的核心队伍, 主要目的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课程建设改革。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有四个方面:

1.必须是“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 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 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必须建立“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 分工协作, 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必须建立专业带头人制度, 以“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 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 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 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 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 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在人才培养方面, 要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教学团队要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 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 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 技能水平高, 用人单位欢迎, 社会认可度高。在社会服务方面, 要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 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 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教学团队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不尽合理。由于高职教育发展历史短暂, 大多数高职院校是通过转型或升格而来。再由于近几年的高校扩招, 高职院校呈膨胀式发展, 导致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不能很快适应形势发展, 在结构上表现不尽合理。在职称方面, 新上专业一般主要由讲师构成, 副教授、助教占少数, 呈橄榄形结构;旧有专业的教师团队一般由副教授以上、讲师或助教构成, 呈正三角形结构;在学历方面, 旧有专业教师团队主要由本科生构成, 有少量专科生, 这些教学团队教学经验丰富, 专业科研能力较强;新专业的教学团队一般以硕士生为主, 配有少量本科生, 呈高学历构态;在年龄方面, 原有教学团队一般为40岁以上, 新上专业教学团队一般为20~40岁区间, 呈年轻化结构, 富有活力, 但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科研能力。

2.专业教学团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为企业服务, 与企业市场接轨极为密切, 因此要求专业教师要同时具备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经验。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三部分构成:从学校进学校的教师, 即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他们不了解企业和市场, 只有理论知识;一部分来自企业的教师, 他们不了解教学, 只有实践经验, 有些还缺乏基本的教师素质, 传授知识经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一少部分教师是既有过教师经历, 也从事过企业工作, 这部分教师相对来说比较受欢迎。因此大多数高职教师存在“独臂挥舞”现象, 或是理论教学水平高却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或是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却不知如何驾驭讲台。

3.专业教学团队凝聚力不强、团队意识欠缺。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本身的工作性质是从事个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缺乏团队意识, 把教学看成自己个人的工作, 因而虽有专业课程体系的搭建, 却没有专业教学的具体分工, 在整个专业教学中教师之间彼此脱节, 各成一体。另外, 高校教师要求平常不坐班, 教师之间缺乏见面沟通, 更别说团队协调沟通,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各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或者课程的前后脱节或观点论点的矛盾与冲突, 因而教学团队无法形成统一的目标和采取一致的行动, 表现出来的只能是个体发散而非团体凝聚力。

4.专业教学团队知识更新较慢。由于高职院校对培训的认同不够, 再加上经费的不足, 这些主客观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团队的知识结构的更新, 也使大多数教师的知识与市场企业接轨不够, 无法及时更新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 教师就缺乏动力去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专业教学团队的效率, 而进一步导致竞争力的大大削弱。再由于一些教师教学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愿探索、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上无创新, 不能很好结合高职教学特点去设计教学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1.教学团队的结构要科学合理。

(1)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由于近几年各高职院校的强制性要求, 教学团队中的“双师”型教师基本达标, 但双师达标的要求是取得与专业教学基本一致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而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考试或其他途径比较容易取得, 因此“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虽然达标了, 但实际技能并未得到实质性提高。因此在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还必须做出一整套的制度措施, 保证教师能够走入企业, 深入一线, 与市场零距离接触, 切实掌握专业实践操作技能。

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 培养真正的“双师”素质。可以利用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 根据教师发展方向, 选配教师全程参与实习过程, 促进教师深入生产一线, 也就是在学生实习同时, 教师亦进行了实践锻炼, 将教学团队中具备一定“双师”素质发展趋势的这一部分教师, 快速地培养成真正符合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双师”型素质教师。

(2) 高职教学团队成员的组建要考虑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及个性特征的互补性。一个教学团队的组建, 首先必须发挥出每个成员的专业特长, 专业要相同或相关, 学缘结构要合理, 才能做到既体现专业思维的一致性, 也能体现各自思维的创新性, 保证团队建设的活力。

(3) 教学团队成员的特长要互有所长。特长要呈互补态势, 既要有思维型成员, 也要有实践型成员;既要有擅长教学的成员, 也要有擅长科研的成员, 更要有来自实践一线的成员, 这样才能体现教学团队的能力互补, 保证教学团队的综合能力的发挥。

(4) 教学团队的组建同时要注重成员的个性特征的互补。年龄结构要互补, 既要有年经教师的创新活力, 也要有中年及老教师的经验阅历的积淀;性格要互补, 既要有性格沉稳型教师, 也要有大胆创新型成员;气质要互补, 既要有敏捷思维型成员, 也要有深思熟虑型成员。个性特征的相互补充, 才能保证团队建设的创新性。

2.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针对学校的专业教师队伍, 若要解决其空有理论知识, 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问题, 就要建立完善教师深入企业的机制与制度, 让教师每年必须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 真正参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 让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需要结合起来, 一方面提高其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上都可与企业密切接轨, 更好地提高其素质能力。

(2) 针对来自一线的实践型、师傅型教师, 可采取提高其教学能力的岗前培训。由于高职教学团队的组建要求必须要有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教师, 因此从企业聘请的师傅型教师有经验, 有丰富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对如何驾驭讲台缺乏必备的素质, 因此对这些团队成员要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 培训其教师基本功, 学会一定的教学方法、技巧与手段等, 以增强其教学能力。

(3) 在教学水平的培训上, 不仅要做好教师基本功的培训, 还要做好教师适应学生水平的能力提高。针对年轻教师, 要在教学的基本功上下功夫;对于中老年教师, 要在创新思维上下功夫, 以适应目前学生的实际特点, 适应高职教学要求。同时要提高教学技能, 在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技巧方面做到有针对性地培训,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还可采取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技能大赛, 以此为载体, 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

同时要制订青年教师中长期个人发展规划。选择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对一培养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听课等多种形式, 对其业务进行传、帮、带。

3.提高教学团队的凝聚力的途径。

(1) 在激励机制方面, 抓住成员的需求特点,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提高其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动机, 从根本上解决其提高素质的能动性。

(2) 在运行机制上, 建立由教师自愿构成的教学团队, 以正式组织的形式建立以非正式组织成员构成的团队, 以更好地提高其积极性。在运行过程, 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机制, 让其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 进行自身机制的有效运行。

(3) 在管理机制上, 高职教学团队成员是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 对专职教师的管理学校已经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但对来自一线的兼职成员的管理, 学校要出台有效的管理制度, 既能做到对其的严格制度管理, 更要做到对其具有吸引力, 能自觉主动到学校承担实践课程的教学指导, 同时要吸纳其进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改革等活动中, 让其承担一部分任务, 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 使其产生一种使命感和自豪感, 以此调动其积极性。

4.不断更新专业教学团队知识结构。教学团队要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就必须让教师走出去与社会广泛接触。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培训学习。学校要积极派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 以及行业专业的学术会议。同时支持教师以自己的专业教学过程作为研究内容, 积极走出去与行业企业合作, 承担相应的科研课题。

(2) 在团队成员的素质能力的培训上, 不仅要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培训, 更要注重适应学生实践能力需要的培训。要让团队成员有目的地走出去, 深入企业、与相关院校进行交流, 引进创新思想, 提高自身能力。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顶岗实习, 熟悉生产过程, 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同时要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等实践内容过程中, 搭配青年教师参与, 强化职业能力。

(3) 在教师的社会服务方面, 不仅要为企事业单位服务, 更要站在社会的角度引领企事业单位进行创新性改革。

(4) 在教材建设上, 不仅要建设适应课程教学目标的教材, 更要建设适应学生能力的教材。

(5) 在科研领域方面, 不仅要有高屋建瓴的科研成果, 更有要实践指导意义较强的实践成果。

总之, 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是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长期战略。各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 除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外, 更要有一定的创新方法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 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科学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申报指南 (教高司函[2010]19号)

[2]魏联华, 陈兆生.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及实践[J].htt p://www.360doc.com/content/10/0110/20/144735_13199847.shtml, 2010-1-10

[3]叶红.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2)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探析 篇11

应用性理论教育技能性实践教育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改革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最终要体现在课程建设之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学院跟踪调查了2012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肯定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但也反映出了毕业生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储备不充足,岗位(群)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薄弱,可持续发展空间受制约等问题。通过分析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找出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更新。应紧跟行业、企业发展的步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要解决培养“全才”与“专才”的问题。

(2)课程体系不能充分体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不能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课程设置多,课时数量大,对学生的培养过多考虑系统、全面,忽视了专项技能的培养。

(3)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有欠缺。虽然各专业实践课时比例在40%上,实践课时开出率高,但是实践课程或实训环节开出质量不理想,实训课有时只是理论课堂的复制品,且教学模式单一或模式化,缺乏与企业真实职业岗位(群)的对应性。

(4)学生岗位(群)适应能力有待提高。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职业能力课程的地位不够突出,课程教学内容“够用”但不“实用”,教学方法“通用”但不“适用”,导致学生产生了“不知道学了什么?”“不知道用到哪里?”的困惑,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的岗位(群)适应力。

二、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切入点

学院根据行业企业需求,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建立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性理论教育与技能性实践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建设体现专业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和职业岗位标准。各专业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将课程体系重组为基本素质课程、职业素质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素质拓展课程四个模块,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等培养规格明确。坚持“知识够用,技能过硬”的原则,科学分配理实比例,理论教学以梳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知识模块为重点,重在传授与职业技能相匹配的专业基础知识,精讲涉及“真实职业生产内容”的专业知识。

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明确“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各专业遵循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规律,将实踐课程体系对应的技能模块划分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和生产技能训练三部分,确定了“学生通过在校学习练就专业技能,通过顶岗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强化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目标。制定课程《实训教学大纲》,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根据课程实训任务书要求组织实践教学,将学生实训报告作为评价和考核课堂实训环节的重要依据。

三、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路与做法

(一)制定质量标准,加强课程建设

各专业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设计、教材选用、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环节,从课程教学质量入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将职业岗位标准和技能引入课堂,选择符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改革学生学习质量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考核中既要有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也要有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

(二)坚持校企合作,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在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中积极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施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学习项目与工作项目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开展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导师制培养等教学改革。通过设置企业仿真环境等形式,将课程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把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参照“企业工作任务流程”序化教学内容,按照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构建知识模块与能力模块,设计模块化、递进式学习任务与能力训练项目,采用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并行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实现课程教学与企业生产的融合。

(三)以赛促学,课证融合

建立职业资格鉴定基地,坚持推行“双证书”制度,落实实践育人理念。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确定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的等级与类别。突出对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将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融入课程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环节的“无缝”对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受行业、企业欢迎的学生。

(四)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把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结合起来,抓好“第一课堂”创业教育主渠道、夯实创业基础。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科学实用的就业、创业指导。打造“第二课堂”创业实践主阵地、培养创业素质,搭建“社会实践”创业活动大舞台,促进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坚持走学历提高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之路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实施者,教师队伍建设关系着课程建设的成败。通过全面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完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培养和培训体系;通过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基础能力、基本素质提高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设计水平和驾驭课堂能力。同时,积极落实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的制度和激励政策,教师根据专业特长和自身发展规划,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和生产实践,将教学成果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与科技研发,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四、结语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切入点。通过教师进入企业顶岗锻炼和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来校授课等形式,了解行业人才需求类型和层次,掌握职业岗位(群)标准,探讨课程合作开发方案,通过互帮互学,相互促进,逐步解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知识、能力与技能?”等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网站群建设实践 篇12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站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进行形象展示、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网站由于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分散建站的策略,在建成了数量众多的网站的同时,也造成了数据资源共享性差、管理维护困难以及网站安全事件频发等问题[1]。为了使高职院校网站更加完善,将原来分散的网站关系转变为融合互通的关系,应该推动高职院校网站向更加先进的网站群转变[2]。对高职院校网站进行统一部署、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页面表现、统一管理和分级分布维护,完成从分散的网站向网站群的转变,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性、管理维护方便性和网站安全性的提升。

2 建设理念

将门户网站与各子网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网站群,并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和互联互通,实现“主站+子站+资源整合”的站群架构思想[3]。因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网站群建设期间,对所有网站群服务器和网站群系统软件进行集中的部署,对网站群中的所有网站进行集中式的规划、设计和开发;(2)以服务平台和服务功能相结合的方式来融合门户网站和各子网站,所有网站使用统一的设计风格和设计规范;(3)使用统一的技术标准来开发网站群,所有数据资源存储在统一的数据库中;(4)采用统一的管理平台和分级的管理权限对网站群进行管理;(5)安全防护和账号管理统一由网站群管理系统进行,如图1所示。

3 建设目标

为了确保网站群建设理念能够体现在建设成果中,需要制定网站群建设目标。

3.1 统一页面表现

使用统一的页面风格来设计网站,使网站群在视觉效果上表现较好的整体性。重新设计高校门户网站和子网站的表现方式,改变原来按部门划分子网站的模式,将各子网站按照所提供的服务功能进行重新整合,并将门户网站作为集中承载各种服务的平台。

3.2 统一数据格式

所有网站的数据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后台数据库,实现了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存储。采用统一的内容管理工具进行信息发布,能够通过搜索引擎进行全网站文章检索,通过文章投递系统可以将文章投递到网站群的任何站点中。

3.3 统一技术架构

使用统一的开发工具和设计语言进行网站的开发,提高网站开发和维护的效率,保证网站代码的安全性。网站中各种栏目制作采用统一的栏目组件系统,采用统一的工具进行网页的模板设计、栏目管理和资料库管理。

3.4 统一管理平台

网站开发、系统维护、数据备份、文章更新和安全防护等工作统一由网站群管理平台完成,所有网站群管理人员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入口进行远程登录,保证网站群的使用安全、方便和高效。

3.5 分级分布维护

网站群采用3级管理模式,高级管理员可以管理低级管理员的权限,并通过管理权限的设定将网站群的管理工作分配给各级网站管理员。网站群管理员负责网站群系统管理和安全管理等网站群层面的工作;子网站高级管理员负责子网站的页面设计,栏目设计和备份恢复等网站层面的工作;子网站普通管理员负责网站各栏目的文章发布等内容建设方面的工作。

3.6 统一安全防护

安全防护统一由网站群负责,具备网站群安全检查、危险文件扫描和应用防火墙等功能。网站群系统能够抵御主流的黑客攻击、木马攻击和篡改攻击。所有账号统一由网站群管理,网站群系统具备设置管理员的密码长度和密码强度的功能,可以设定安全性高的密码。另外,可以设定管理员的登录IP地址范围,保证管理员在安全的IP地址范围内登录。

4 团队建设

网站群建设需要具有不同技能的建设者分工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因此需要设计好角色及分工,选择具备相应技能的人选组建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加强交流沟通和互相学习,同时也要及时和各子网站使用者沟通网站的建设情况。

4.1 领导团队

成立由领导、质量监理员和评审专家组成的领导团队。领导团队成员分别负责网站群建设的领导决策、质量监督以及专家评审意见工作。

4.2 网站群建设团队

成立由开发工程师、助理工程师以及子网站管理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网站群建设团队。网站群建设团队成员分别负责网站开发、文章采集和文章发布工作。

5 人员培训

对网站群建设团队进行技术培训,熟练掌握网站群开发技术,可以提高网站群的开发质量,加快网站群开发的进度,并且使网站群管理员具备管理和维护网站群的技术。

5.1 网站建设团队

在技术培训过程中,网站群建设团队在培训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网站群开发工作,全面学习网站群开发技术,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学习。培训工程师应该全程跟踪、支持网站群开发团队。

5.2 子网站管理员

对子网站管理员的培训应该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首次培训只涉及文章发布等初级内容即可,随着子网站管理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后期的培训工作中进行网站栏目设计和版面设计等高级内容的培训,使子网站管理员具备建设网站版面和栏目的能力。

6 建设方案

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可以提高网站群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在保证网站群开发的整体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可以兼顾网站使用者意见和建议,常见的方案如下:

6.1 采用网站模板

网站群系统一般配有设计优良的网站模板,采用网站模板进行设计能够使各子网站的设计风格趋于统一、规范。网站群模板已经含有页面布局、栏目和导航等主要元素,只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即可,有效降低了网站的开发难度和时间消耗。

6.2 开发全新网站

网站群建设团队参照网站群的统一风格进行网站的全新设计和开发。开发新网站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从零开始搭建网站,这需要网站群建设团队有良好的开发创意、资深的开发经验和专业的开发技术。由于不受既有网站模板的束缚,能够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这个方案往往能够开发出具有优秀设计效果的精品网站。

6.3 网站迁移

将旧版网站迁移到网站群中,这种方案延续了旧版网站的功能和外观。旧版网站迁移到网站群中以后,也存在着设计风格和网站群整体设计风格不协调、设计水平和视觉效果达不到网站群的水平等问题。

7 网站测试

网站群开发完成之后,需要对网站群进行全面的运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使网站群能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安全、平稳运行。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7.1 网站内容

对网站用户界面、导航链接、图片显示、文章字体排版内容进行测试,使之能够正常显示和工作。

7.2 网站功能

测试网页链接、数据库链接、表单输入等元素是否能正常工作,确保网页各种功能的实现。

7.3 网站兼容性

测试网站能否在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上正常运行,并且在常用的分辨率下能正确显示。

7.4 网站性能

进行响应速度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确保网站有良好的浏览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7.5 网站安全性

包括身份认证测试、防攻击测试和漏洞测试等,消除网站群的安全隐患,减少网站安全事件的发生。

8 结语

高职院校网站群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优秀的指导理念、专业化的建设团队、先进成熟的网站群产品、合理的建设方案和高效的管理模式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取得成功。同时,网站群建设也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网站群的建设团队需要有敬业负责的职业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才能胜任。另外,网站群建设也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和合作性的工作,参与网站群建设的人员既要具备本职工作所要求的专业技术,又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网站群上线运行以后,为了达到平稳安全运行的目标,需要做好数据管理、系统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工作,长期监测网站群的各项关键指标,了解运行状况,及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春子.网站集群式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分析[J].应用技术,2010,(5):81.

[2]王德灵.浅谈高校网站群的建设[J].宁德师专学报,2011,(1):49.

[3]思博伦通信.电子商务网站测试方案[J].电信网技术,2013,(10):84.

上一篇:Word的处理技术下一篇:高校电子教室